经信委工业经济工作总结

2024-08-18

经信委工业经济工作总结(共9篇)

1.经信委工业经济工作总结 篇一

2014年经信委工业经济与信息化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围绕全年目标任务,深入贯彻落实“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工业经济与信息化工作总体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1-11月份,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8.5亿元,同比增长12.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36.1亿元,同比增长16.2%;实现开票销售411.8亿元,同比增长9.5%;实现入库税金17.7亿元,同比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70.5亿元,增长21.2%;工业投资完成176.2亿元,同比增长24.8%;工业技改投入157亿元,同比增长21%;净增民营企业1139家、个体工商户2602户,新增“个转企”350家。工业用电量4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

2014年全年预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62亿元,增长12.8%;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1361亿元,增长18%;开票销售完成450亿元,增长2%;入库税金完成19亿元,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完成74亿元,增长15%;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90亿元,增长20%;全年完成171亿元,增长20%;净增民营企业1550家、个体工商户2612户,新增“个转企”358家。

一、2014年主要工作

(一)扎实推进转型升级。紧紧围绕转型升级工作主线,坚持以调高调优调强为方向,切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新兴产业起步发展。兴达钢帘线多晶硅切割线、兴海高铁焊丝、渝鑫公司钒氮合金规模生产,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李中、沙沟渔光互补发电项目相继并网发电投入运营,西北片养殖业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江苏渴望光电、新兴电子等项目加速推进,兴顺电子微芯片投入生产,城区电子产业集聚发展;悦兴药业、朗德环保设备等项目加速推进,生物医药、环保设备制造业破题发展。主导产业提档升级。组织编制三大主导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引导、推进主导产业从“传统低端”向“高新高端”转型升级;戴南城市矿产环保产业园项目在不断推进,不锈钢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伽力森主食、瑞德机械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脱水果蔬分会成功挂牌,首届全国果蔬食品加工产业博览会暨兴化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顺利举办,食品加工产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1-11月份,不锈钢、食品加工等三大主导产业完成规模以上产值988.6亿元,占规上工业总量的80%,同比增长16.5%。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戴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定位为全国最大的废旧不锈钢清洁化回收、生产、销售集散地;戴窑粮食交易市场建设步伐加快,粮食产加销产业开发体系不断完善;星火特钢、大地蓝绢纺等多家企业建立网络营销平台,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经营成本有效降低。

(二)突出抓好项目建设。今年以来,围绕市委“重大项目推进年”工作要求,积极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园、伽力森主食、国电燃机热电联产、江鑫机械、瑞德机械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强化服务项目能力。实行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对列入XX市跟踪服务的40个亿元以上项目做到每月现场走访,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对列入XX市“双百”工程的17项传统产业升级项目进行季度跟踪,督促企业按照项目实施进展计划进行施工。其中,40个亿元以上项目,当年新开工25项,预计全年有16个项目竣工投产;17个“双百”工程升级项目已基本完成预定计划。积极引导企业技改。开展成长型企业三年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活动,已有26家成长型企业制定三年技改方案,计划投资30.93亿元,其中累计投资将超亿元的企业有双乐化工、安井食品、申源特钢和泰富恒通等12家。积极开展项目上争。组织江苏金扬子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威鹰机械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的6个项目申报2014年江苏省技术改造项目导向性计划;组织五得利面粉、兴澳机械、星火特钢等企业申报2014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项目;组织星火特钢、大地蓝绢纺等4家企业申报江苏省电商平台普及项目。戴南镇“不锈钢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50万元;兴达钢帘线、合众不锈钢、热点公司等3家企业获省节能专项资金230万元;星火特钢获省电商平台普及项目资金奖励。

(三)着力强化培优育强。坚持把培优育强重点企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强化企业梯队建设,突出成长型企业培育。拓展销售市场。组织不锈钢、食品加工行业相关企业参加江苏产品万里行杭州展、昆明展、深圳展活动;组织了申源特钢、新华合金、宏利达锂业等企业赴哈尔滨参加2014中国新材料博览会,提升我市企业知名度。大力推动企业上市步伐。强化企业上市辅导,组织我市拟上市企业负责人参加企业上市培训,召开两次由市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企业上市工作座谈会,制定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强化管理。以兴达钢帘线被认定为省管理创新示范企业为典型,大力营造企业管理创新良好氛围。金扬子包装被认定为省管理创新优秀企业,申源特钢等3家企业获评XX市管理创新先进企业,兴达钢帘线获第二十一届江苏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开展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举办第四期清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强化重点骨干企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组织80余家企业参加由省、XX市组织的各类主题培训5次,提升企业主经营水平。加大企业节能减排力度。以狠抓节能降耗作为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采取有效措施,节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年内重点用能企业完成节能技改项目16项,总投资1.9亿元、年节能2.1万吨标煤。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全年共淘汰落后设备325台套。加大对企业高耗能设备的节能监测工作,完成了正阳麦芽等10家企业节能监测。1-11月份,兴达公司实现开票销售71.7亿元,入库税金4.5亿元,同比增长4.5%和3.5%,分别占全市开票与入库总额的17.4%和25.4%。全市34家成长型企业实现开票销售93.5亿元,入库税金2.7亿元,同比增长21%和13.3%,分别占全市的22.7%和15.5%。

(四)致力提升创新能力。积极引导企业提升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方面的发展动力。技术中心创建工作取得成效。全年新增申源特钢等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绿禾食品等8家XX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市级认定数均创历史新高。企业重点技术创新能力取得提升。兴达钢帘线的高性能新结构子午线轮胎用钢帘线等11个技术创新项目被列入江苏省重点技术创新导向计划项目。积极引导中小企业研发平台建设,申报省科技小巨人企业4家,XX市(第二批)科技小巨人企业15家。全年新增兴野食品、海宇机械等2家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顶能食品、绿禾食品等16家XX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强化企业质量意识。组织了24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参加XX市2014年工业质量品牌创新活动周,兴达钢帘线被工信部认定为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试点企业。

(五)不断优化园区建设。以亿元以上项目落户园区为牵引,加大园区载体建设水平,提高重大项目承载能力。平台建设不断完善。“XX市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被省经信委认定为江苏省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安丰招商服务有限公司等8家公共服务平台被认定为省二星级公共服务平台;经济开发区食品工业园、戴南科技园、精密铸造产业园、台商工业园等4家园区被认定为XX市第一批特色工业园区。服务产业能力不断提升。国家不锈钢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获评工信部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中国蔬菜流通协会脱水果蔬分会成功挂牌;成功召开首届全国果蔬食品加工产业博览会暨兴化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园区共建取得进展,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化工业园成为省政府30号文件下发后的首批共建园区,安丰镇与上海松江仓桥富民经济城共建园区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平台建设取得成效。1-11月,开发区及14家特色园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达4.79亿元,新增入园企业158家,累计达2234家,新增标准厂房39.81万平方米,完成营业收入1174.7亿元。开发区及14家特色园区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48.5亿元,同比增长16.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92.9%,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六)不断推进两化融合。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信息技术融入到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各环节。积极开展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申报工作。组织10家企业申报“两化融合”试点企业。亚盛金属已被XX市经信委认定为2014年XX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新源同昌、安井食品、德创制管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2014年XX市两化融合试点企业。全市规上企业两化融化自评估率近90%。组织企业开展“数字企业”培训。申隆锌业、春海电热合金等2家企业被认定为四星级数字企业,威鹰机械、安井食品、苏美特机械等18家企业被认定为三星级数字企业。引导农村信息化应用创新。组织沈伦镇安唐村开展2014省农村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项目申报组织和上争工作。组织戴南董北村、陈堡蒋庄村、开发区开拓村、安丰三庄村做好2014XX市农村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项目申报组织和上争工作。积极完善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以江苏百喜为引领,引领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星火特钢、大地蓝绢纺等多家企业建立网络营销平台,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经营成本有效降低。

(七)逐步完善信用体系。以突出企业主体为特色,多举措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月考核通报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前三季度在XX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建设测评中,我市均列第一。加强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和服务平台建设。组织人员赴省、XX市参加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和平台建设培训,定期召开全市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信息员数据报送业务培训,确保公开服务查询窗口年底开通。企业贯标工作持续开展。全年共有75家企业通过贯标验收,6家企业通过XX市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验收,在此基础上,组织1家企业申报省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信用贯标企业154家,XX市级示范企业19家,省级示范企业1家,数量均居泰州首位、全省前列。不断加强信用人才建设。组织多家企业工作人员参加省第八届助理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泰州班培训,并有9人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全力营造诚信守法氛围。按照市委、市政法委和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部署,会同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和市文明办组织开展了“做精工产品、做诚信企业”、“学习双桂坊,做诚信企业”等活动及“2013-2014诚信示范企业和履行社会责任优秀企业家评选表彰”活动,为营造依法经营的良好社会风气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兴顺电子、五得利面粉、华盛木业及锁龙消防等4家企业获“做精工产品、做诚信企业2013-2014XX市依法管理诚信经营示范单位”称号,王秋桂、陈徐红、陈爱红、吴志松等4名企业家获“做精工产品、做诚信企业2013-2014XX市履行社会责任优秀企业家”称号。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围绕全年目标任务,深入贯彻落实“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工业经济与信息化工作总体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1-11月份,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8.5亿元,同比增长12.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236.1亿元,同比增长16.2%;实现开票销售411.8亿元,同比增长9.5%;实现入库税金17.7亿元,同比增长8.2%;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70.5亿元,增长21.2%;工业投资完成176.2亿元,同比增长24.8%;工业技改投入157亿元,同比增长21%;净增民营企业1139家、个体工商户2602户,新增“个转企”350家。工业用电量48.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

2014年全年预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62亿元,增长12.8%;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1361亿元,增长18%;开票销售完成450亿元,增长2%;入库税金完成19亿元,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完成74亿元,增长15%;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90亿元,增长20%;全年完成171亿元,增长20%;净增民营企业1550家、个体工商户2612户,新增“个转企”358家。

一、2014年主要工作

(一)扎实推进转型升级。紧紧围绕转型升级工作主线,坚持以调高调优调强为方向,切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新兴产业起步发展。兴达钢帘线多晶硅切割线、兴海高铁焊丝、渝鑫公司钒氮合金规模生产,新材料产业加速发展;李中、沙沟渔光互补发电项目相继并网发电投入运营,西北片养殖业与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江苏渴望光电、新兴电子等项目加速推进,兴顺电子微芯片投入生产,城区电子产业集聚发展;悦兴药业、朗德环保设备等项目加速推进,生物医药、环保设备制造业破题发展。主导产业提档升级。组织编制三大主导产业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引导、推进主导产业从“传统低端”向“高新高端”转型升级;戴南城市矿产环保产业园项目在不断推进,不锈钢产业转型步伐加快;伽力森主食、瑞德机械等项目建设进度加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脱水果蔬分会成功挂牌,首届全国果蔬食品加工产业博览会暨兴化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顺利举办,食品加工产业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1-11月份,不锈钢、食品加工等三大主导产业完成规模以上产值988.6亿元,占规上工业总量的80%,同比增长16.5%。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戴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定位为全国最大的废旧不锈钢清洁化回收、生产、销售集散地;戴窑粮食交易市场建设步伐加快,粮食产加销产业开发体系不断完善;星火特钢、大地蓝绢纺等多家企业建立网络营销平台,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经营成本有效降低。

(二)突出抓好项目建设。今年以来,围绕市委“重大项目推进年”工作要求,积极推动循环经济产业园、伽力森主食、国电燃机热电联产、江鑫机械、瑞德机械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强化服务项目能力。实行领导挂钩联系重大项目制度,对列入XX市跟踪服务的40个亿元以上项目做到每月现场走访,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对列入XX市“双百”工程的17项传统产业升级项目进行季度跟踪,督促企业按照项目实施进展计划进行施工。其中,40个亿元以上项目,当年新开工25项,预计全年有16个项目竣工投产;17个“双百”工程升级项目已基本完成预定计划。积极引导企业技改。开展成长型企业三年技术改造转型升级活动,已有26家成长型企业制定三年技改方案,计划投资30.93亿元,其中累计投资将超亿元的企业有双乐化工、安井食品、申源特钢和泰富恒通等12家。积极开展项目上争。组织江苏金扬子包装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威鹰机械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的6个项目申报2014年江苏省技术改造项目导向性计划;组织五得利面粉、兴澳机械、星火特钢等企业申报2014省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引导资金项目;组织星火特钢、大地蓝绢纺等4家企业申报江苏省电商平台普及项目。戴南镇“不锈钢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50万元;兴达钢帘线、合众不锈钢、热点公司等3家企业获省节能专项资金230万元;星火特钢获省电商平台普及项目资金奖励。

(三)着力强化培优育强。坚持把培优育强重点企业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强化企业梯队建设,突出成长型企业培育。拓展销售市场。组织不锈钢、食品加工行业相关企业参加江苏产品万里行杭州展、昆明展、深圳展活动;组织了申源特钢、新华合金、宏利达锂业等企业赴哈尔滨参加2014中国新材料博览会,提升我市企业知名度。大力推动企业上市步伐。强化企业上市辅导,组织我市拟上市企业负责人参加企业上市培训,召开两次由市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企业上市工作座谈会,制定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引导企业强化管理。以兴达钢帘线被认定为省管理创新示范企业为典型,大力营造企业管理创新良好氛围。金扬子包装被认定为省管理创新优秀企业,申源特钢等3家企业获评XX市管理创新先进企业,兴达钢帘线获第二十一届江苏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开展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举办第四期清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强化重点骨干企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组织80余家企业参加由省、XX市组织的各类主题培训5次,提升企业主经营水平。加大企业节能减排力度。以狠抓节能降耗作为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采取有效措施,节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年内重点用能企业完成节能技改项目16项,总投资1.9亿元、年节能2.1万吨标煤。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全年共淘汰落后设备325台套。加大对企业高耗能设备的节能监测工作,完成了正阳麦芽等10家企业节能监测。1-11月份,兴达公司实现开票销售71.7亿元,入库税金4.5亿元,同比增长4.5%和3.5%,分别占全市开票与入库总额的17.4%和25.4%。全市34家成长型企业实现开票销售93.5亿元,入库税金2.7亿元,同比增长21%和13.3%,分别占全市的22.7%和15.5%。

(四)致力提升创新能力。积极引导企业提升企业创新研发能力,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方面的发展动力。技术中心创建工作取得成效。全年新增申源特钢等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绿禾食品等8家XX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市级认定数均创历史新高。企业重点技术创新能力取得提升。兴达钢帘线的高性能新结构子午线轮胎用钢帘线等11个技术创新项目被列入江苏省重点技术创新导向计划项目。积极引导中小企业研发平台建设,申报省科技小巨人企业4家,XX市(第二批)科技小巨人企业15家。全年新增兴野食品、海宇机械等2家江苏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顶能食品、绿禾食品等16家XX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强化企业质量意识。组织了24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参加XX市2014年工业质量品牌创新活动周,兴达钢帘线被工信部认定为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工程试点企业。

(五)不断优化园区建设。以亿元以上项目落户园区为牵引,加大园区载体建设水平,提高重大项目承载能力。平台建设不断完善。“XX市农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被省经信委认定为江苏省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安丰招商服务有限公司等8家公共服务平台被认定为省二星级公共服务平台;经济开发区食品工业园、戴南科技园、精密铸造产业园、台商工业园等4家园区被认定为XX市第一批特色工业园区。服务产业能力不断提升。国家不锈钢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获评工信部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中国蔬菜流通协会脱水果蔬分会成功挂牌;成功召开首届全国果蔬食品加工产业博览会暨兴化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园区共建取得进展,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兴化工业园成为省政府30号文件下发后的首批共建园区,安丰镇与上海松江仓桥富民经济城共建园区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平台建设取得成效。1-11月,开发区及14家特色园区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达4.79亿元,新增入园企业158家,累计达2234家,新增标准厂房39.81万平方米,完成营业收入1174.7亿元。开发区及14家特色园区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48.5亿元,同比增长16.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92.9%,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

(六)不断推进两化融合。注重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信息技术融入到研发设计、生产、流通、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各环节。积极开展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申报工作。组织10家企业申报“两化融合”试点企业。亚盛金属已被XX市经信委认定为2014年XX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新源同昌、安井食品、德创制管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2014年XX市两化融合试点企业。全市规上企业两化融化自评估率近90%。组织企业开展“数字企业”培训。申隆锌业、春海电热合金等2家企业被认定为四星级数字企业,威鹰机械、安井食品、苏美特机械等18家企业被认定为三星级数字企业。引导农村信息化应用创新。组织沈伦镇安唐村开展2014省农村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项目申报组织和上争工作。组织戴南董北村、陈堡蒋庄村、开发区开拓村、安丰三庄村做好2014XX市农村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项目申报组织和上争工作。积极完善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以江苏百喜为引领,引领全市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星火特钢、大地蓝绢纺等多家企业建立网络营销平台,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经营成本有效降低。

(七)逐步完善信用体系。以突出企业主体为特色,多举措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月考核通报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前三季度在XX市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建设测评中,我市均列第一。加强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和服务平台建设。组织人员赴省、XX市参加公共信用基础数据和平台建设培训,定期召开全市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信息员数据报送业务培训,确保公开服务查询窗口年底开通。企业贯标工作持续开展。全年共有75家企业通过贯标验收,6家企业通过XX市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验收,在此基础上,组织1家企业申报省级信用管理示范企业。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信用贯标企业154家,XX市级示范企业19家,省级示范企业1家,数量均居泰州首位、全省前列。不断加强信用人才建设。组织多家企业工作人员参加省第八届助理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泰州班培训,并有9人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全力营造诚信守法氛围。按照市委、市政法委和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部署,会同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和市文明办组织开展了“做精工产品、做诚信企业”、“学习双桂坊,做诚信企业”等活动及“2013-2014诚信示范企业和履行社会责任优秀企业家评选表彰”活动,为营造依法经营的良好社会风气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兴顺电子、五得利面粉、华盛木业及锁龙消防等4家企业获“做精工产品、做诚信企业2013-2014XX市依法管理诚信经营示范单位”称号,王秋桂、陈徐红、陈爱红、吴志松等4名企业家获“做精工产品、做诚信企业2013-2014XX市履行社会责任优秀企业家”称号。

(八)深入优化发展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法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努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扎实开展“三服务”活动,积极组织银企对接,全年组织大规模银企对接活动5次,帮助93家企业争取38亿元授信。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围绕园区建设、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品牌创建等重点工作,落实工业转型升级引导资金1.39亿元。稳步开展第三轮化工整治工作。会同安监、环保等部门对全市51家化工企业进行了三次拉网式检查,对四家安全、环保等存在严重问题的企业实施关停。强化安全检查指导工作,全年共举办安全员、班组长、法人代表、工服中心负责人四期培训班,不断提高企业负责人管理安全和从业人员安全技术技能。对目前运转正常的35家造船企业进行了4次安全大检查,共查事故隐患665条,拍摄图片600多张,有效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进一步稳定。强化铁路道口安全检查,保障铁路运输畅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获2014江苏省铁路监护道口安全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今年以来,我市工业经济虽总体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但受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及行业产能过剩、原材料价格波动过大等不利因素影响,仍存在一些问题与矛盾:一是企业效益下降。1-11月,全市工业入库税金仅增长8.2%,低于工业总产值增幅10.7个百分点。34家成长型企业中,有10家企业开票销售负增长,入库税金也有12家企业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二是要素矛盾突出。工业用地制约严重,办理手续时间较长,项目建设受到影响。受劳动力成本上升、融资成本过高、社保基数提高及扩面等因素影响,企业成本持续快速上升。企业仍存在招工难、用工难问题,结构性用工矛盾突出,高级技工短缺。三是产业结构较为单一。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过分依赖主导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新兴产业发展缓慢,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格局亟待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相对滞后,部分企业发展意识不强,相应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四是项目质量有待提升。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大项目不多,特别是缺少超20亿元的重大项目。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企业观望情绪较重,项目建设推进速度明显放慢。五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以跟踪模仿为主,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和专业技术的产品较少,高新技术项目储备不足,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

二、2015年工业经济工作目标及对策措施

2015年我市工业经济主要调控目标初步安排为: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规上工业产值比上年增长17%;开票销售比上年增长15%;工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0%。

(一)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调优工业投资结构。坚持以国家产业政策引领工业投资,积极引导企业招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更加注重重大项目招引和产业群、产业链项目的有效投入,全力打造不锈钢和食品加工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提升区域优势产业集聚度和竞争力。加大技改有效投入优化存量。鼓励企业进行设备、工艺的提档升级,通过技术改造推进企业实现内涵式发展。引导企业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使产品向高端、终端延伸,提高产品附加值。推进成长型企业三年技改行动计划,三年内实施技改项目共计68项,计划投资30.93亿元,安井食品、双乐化工等12家企业三年技改投资规模超亿元。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进度。按照“一个项目、一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要求,做好重大项目协调服务,协调解决矛盾问题。推进国电燃机热电联产、伽力森主食、悦兴药业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加大项目上争力度,用足用好相关扶持政策,全力以赴做大增量、做优存量。2015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40项,其中新开工项目26项。

(二)着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创新支撑。加快构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支持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高水平的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鼓励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加速各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引导企业管理创新。鼓励企业从单一追求外部规模化,转向以内部管理求效益,从粗放式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转变。放大兴达、双乐公司以信息化提高生产效率的效应,以申隆锌业、春海电热合金被认定为省级数字企业为契机,引导企业推进“两化”融合,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企业管理升级,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强化企业家管理水平培训,积极实施好企业家培育“双百工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专题讲座活动,增强法治意识、安全环保意识及战略风险控制意识。提升各类人才的综合素质。鼓励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逐步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执行项目“环评、安评、能评”机制,控制“两高一低”和产能过剩项目。开展能源审计和节能监测、监察,切实淘汰落后产能,以刚性调控推进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2015年开展能源审计企业3家,节能监测、监察企业40家,全面完成省、XX市下达的万元gdp能耗目标。

(三)着力推进培优育强工程。扶持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实施“兴达”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选择5-10家重点企业定向培植,加大扶持力度,培育第二梯队企业,力争三年内培育产销过50亿元企业1家,过20亿元企业4家,过10亿元企业15家。2015年全力支持兴达公司超百亿,力争产销过10亿元企业10家。启动实施“小微企业进规模培育工程”,推动一批小微企业尽快进入规模以上企业行列。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推进企业上市步伐。强化对拟上市企业的指导和服务,研究出台推进企业上市意见,切实加大新上市企业的奖励扶持政策,引导有条件的企业通过资产动作加快裂变进程。实施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力争三年内有6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3家企业发行上市,其中2015年锁龙公司、渝鑫公司在“新三板”挂牌。继续强化企业家培育。积极实施好XX市企业家精英培育“双百工程”与高级工商管理总裁研修班,强化与院校、社会培训机构的配合力度,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培训服务。引导企业自主开展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全面提升企业内生动力。

(四)着力推进园区载体建设。加快完善发展规划。坚持全市一盘棋,强化统筹发展,着力防范园区建设布局雷同、低水平重复。整合、调整三大经济板块周围现有产业资源,重新制定三大经济板块产业发展规划,明晰产业发展方向。城区板块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戴南张郭板块重点发展不锈钢、新材料、精密锻铸造、精细化工、医药包装等产业,安丰板块重点发展汽车配件、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产业。提高项目承载能力。调整完善工业园区建设奖励扶持政策,推进生产要素向开发区及重点园区倾斜。进一步完善园区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创业孵化功能,切实提高园区对重大项目的承载能力。支持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食品加工园区,提升开发区科技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水平。培育区域产业特色。研究制定特色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对现有园区产业定位实施动态管理,结合项目建设和龙头企业发展情况,科学确定园区产业发展定位,建立特色园区产业定位的进退机制。推动特色产业项目集聚发展,加快园区专业化、产业化、品牌化步伐。重点支持开发区争创国家级食品加工园区,戴南科技园争创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和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安丰工业园争创江苏省中小企业三星级公共服务平台、江苏省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

(五)着力推进发展环境优化。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围绕打造技术服务、融资担保、人才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功能健全的工业经济社会化服务体系。深入推进江苏省兴化不锈钢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江苏兴化特种不锈钢产业研究院、XX市技术市场建设,建成XX市技术市场交易中心,积极筹建XX市食品加工产业研究院和XX市铸造精锻产业研究院。优化发展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以市委“5张清单、1个平台、7项相关改革举措”为主要内容,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加快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服务转变,使我市成为行政审批少、服务效率高、经济环境优的创业投资热土。积极缓解要素矛盾。强化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运行监测,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支持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壮大。继续发挥中小企业统贷平台的作用,优先支持骨干企业发展;吸引社会资本,设立中小企业转贷应急资金,努力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创新工作方法,着力破解用地、用工难题。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电网优化布局,提升服务工业经济能力。

2.经信委工业经济工作总结 篇二

为加快山西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步伐, 强化对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管理人员的培训, 指导、组织企业实施 (CMS) 参评达标、建立诚信制度和运行机制, 提高企业诚信保障能力和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发挥山西省诚信服务平台和国家互联共享服务功能, 省经信委以在线方式和光盘讲座方式, 第三次组织食品工业企业进行体系建立培训和标准宣贯。

此次培训是在山西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后进行的, 主要采用在线方式和光盘讲座方式进行, 内容主要包括:食品诚信体系建设背景介绍, 食品诚信平台上线运营 (首页、网址) , 评价合格企业和申报评价企业推介, 在线评价操作说明, 有关文件 (工信部、山西省) , 《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 (CMS) 建立及实施通用要求》 (QB/T4111-2010) , 咨询、评价讲座, 媒体合作服务等内容。

此次培训的主要目的是使山西省食品工业企业更加全面了解国家对食品诚信体系建设的要求、知识、内容, 以及目前山西省食品诚信体系建设的进展情况, 引导企业积极参加诚信体系建设, 为进一步做好山西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 促进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打下良好基础。

3.经信委工作总结 篇三

2013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和经济环境,全市经信系统紧紧围绕工业强市主题和转型升级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开展“四推进、五倍增”行动作为主要载体和抓手,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增后劲,工业和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有力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40.9亿元,完成总产值926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2%和8.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0.7和1.0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29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全市完成工业投资999.8亿元,同比增长13.4%,投资实绩位居全省前茅;完成自营出口279.2亿美元,同比增长9.2%;实现利润总额484.7亿元,同比增长10.4%;全市工业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转中提质”的发展态势。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着重体现在“八个抓”:

(一)重抓工业强市。制定出台《深入开展“四推进、五倍增”行动加快建设工业强市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今后五年绍兴工业强市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并将“四推进、五倍增”相关指标纳入对各地的目标责任制考核;落实各区、县(市)、市直各开发区围绕“四推进”、“五倍增”分别开展试点,先后召开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装备制造业发展暨“个转企”“下升上”等系列现场会,进行经验总结和示范推广。整合产业扶持政策,制订下发《进一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切实加大对“腾笼换鸟”、“机器换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十大重点产品及产业链培育等的奖励扶持力度。深化开展工业经济“比学赶超”主题活动,制订出台“工业强镇”竞赛办法,充分调动各地发展工业经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重抓转型升级。调整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扶持体系,推进落实“5年100亿元”专项资金;积极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三百推进计划”,调研制定《养生保健品开发计划》,加快培育发展生命健康、通用航空等新兴产业;2013年,全市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2563.3亿元,同比增长9%,占比从年初的25.6%提高到27.7%。制订《关于培育十大重点产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梳理明确智能纺织印染装备、现代环保装备、纺织新材料、高端数控机床等十大产品领域及产业链进行重点培育,分别与各地政府、相关企业签订创新发展责任书,组织参加中国义乌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举办浙商工程机械产业发展论坛,着力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高附加值的标志性产品和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链。积极推进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绍兴纺织印染、嵊州纺织(真丝)、新昌装备制造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绍兴纺织、嵊州领带(真丝)成为全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优秀示范区。

(三)重抓工业投资。围绕实施产业升级投资“1456”工程,先后编制下达“新三年建设计划”重大工业项目469只、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计划149只、“双百技改”项目计划124只及“机器换人”项目计划68只;全市实施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467只,完成投资512.8亿元;全年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394.3亿元,同比增长27.7%,占到工业投资的39.4%,较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完成技术改造投资733.8亿元,同比增长28.2%,占到工业投资的73.4%,较上年提高8.4个百分点。围绕推进“机器换人”,先后制定出台提升企业装备自动化工作考核办法和鼓励“机器换人”的专项扶持政策,会同银监部门落实通威机械等5只“机器换人”项目签订32.5亿元银团贷款协议,推荐申报27只项目获得2.88亿元中央资金扶持,15只项目获得3780万元省级贴息补助。成立重大工业项目服务办公室,通过强化考核督查、问题协调,以及举行市县联动重大项目开工仪式,营造良好投资氛围。

(四)重抓创新驱动。深入开展柯桥区、新昌县智能纺织印染装备产业和诸暨市现代环保装备产业综合技术创新省级试点,重点推进15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结合开展十大重点产品及产业链培育,确定一批市级重点企业研究院进行重点培育;菲达环保的燃煤烟气治理装备等5家产业技术联盟成为省级重点产业技术联盟,入选数量占到全省的近1/5。市本级设立1000万元的工业设计专项扶持资金,出台特色工业设计基地、工业设计示范机构、优秀企业设计中心认定管理办法,举办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培训班、推进会和成果展,与香港贸发局合作开展工业设计及品牌策划对接活动,重点推进柯桥省级纺织工业创意设计基地建设,目前该基地已集聚创意设计机构131家,各类创意设计及研发人才1500多名,今年以来已获得专利授权410个,成果转化产值47.6亿元。

(五)重抓集约发展。全面深化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排序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工作,完成市区1434家工业企业和96家商贸服务企业的核算排序工作并在《绍兴日报》公布,全市累计11263家工业企业进行了综合效益排序,开展了有序用电、印染企业排污指标“二档四类”管理、袍江经济开发区土地使用税征收改革试点等排序应用,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行能源总量和用能强度“双控”制度,制定出台考核评价方案和任务分解方案,健全完善监测预警、用能核准、节能量交易等制度,完成全省首个用能项目的节能量交易;组织开展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和“能效之星”创建活动,编制实施103只重点节能项目计划,推进落实204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全年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6%,单位gdp能耗下降4.5%左右,能源消费总量增长3.5%左右。全面强化落后产能淘汰和低端产业转移,制定出台《关于加快“腾笼换鸟”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化开展六大专项整治行动;全年全市累计淘汰267家企业的落后产能,节约标准煤55.64万吨,盘活存量土地10195亩,9家列入国家和省级淘汰计划的印染、化纤、织造、蓄电池等企业生产设备全部拆除,23座落后粘土砖瓦窑全面关停,全面超额完成省下达的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六)重抓两化融合。在全省率先制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调研制定“两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实施细则,组织召开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重点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按期完成诸暨枫桥“智慧安居”试点建设,诸暨市成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航天长峰智慧城市大型软件研究院落户袍江并被列为省重点企业研究院。积极开展“两化”融合示范创建,编制完成《绍兴市“两化融合”评价体系》,新柴股份等7家企业列入全省第一批工业企业信息化示范试点,绍兴纺织等3个产业集群列入省级集群“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轻纺城网络公司成为国家工业企业信息化试点。结合开展“两化融合”服务年活动,举办系列辅导和培训;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驻地网共建共享并实现突破,全市完成光纤入户能力覆盖达到91万户。

(七)重抓优化服务。深入实施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全市经信系统行政审批及相关服务事项缩减到22项,审批权限基本做到“应放尽放”;全面推行模拟审批和审批代理制,牵头开展技改投资项目并联审批,提高审批服务效率。扎实“百企百强”企业培育工程,制定出台企业综合优胜考评办法和范蠡奖考评办法,着力打造“五型”企业;制定出台小微企业规范升级的政策意见和行动方案,全年完成“小升规”616家,超额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和工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组建市区工业企业风险监控平台,出台减轻企业负担的实施意见,开展机关干部“一对一”联系走访工业企业活动,切实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依托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展“进镇入企”和“中小企业服务日”活动,健全小微企业互助资金池,探索年审制转贷试点,全年发放中小企业专项信用贷款34.6亿元,惠及企业1512家。先后在新闻媒体开辟深化“双服务”助推“开门红”、打造绍兴经济“升级版”、“机器换人”、“腾笼换鸟”等系列报道专栏,广泛宣传各地推进工业强市建设的经验做法和企业转型升级的先进典型,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经济运行情况

1—12月份实现总经营收入3.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其中农资销售5354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财务经营收入915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实现利润138万元,同比增加98万元,社会贡献总额1849万元,同比增长18%。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创新载体,呈现亮点,树立“大佛龙井”茶文化新品牌。

1、举办“大佛龙井”茶文化活动。抓住第七届大佛龙井茶文化节这一契机,通过举办“大佛龙井”文化推介系列活动,树立“大佛龙井”茶文化品牌,将农特产品博览中心打造成文化示范点。一是举办茶文化主题笔会。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周国富题“清敬和美”开笔,邀请省、县内外书画名家围绕唐朝新昌茶诗创作了一批书画精品。二是全国首创“禅心茶语”艺术休闲茶道表演。在茶博馆、杭州同香茶楼等地多次开展茶道之源文艺表演和曲艺表演。三是举办历代精品茶具展。在农特产品博览中心展出,结合休闲茶道发展理念,挖掘新昌茶文化历史发展内涵。

2、重点推介新昌名特优农产品。一是赴杭州举办“大佛龙井·新昌名品品尝展示活动”。通过品茗大佛龙井,欣赏“禅心茶语”艺术休闲茶道表演、调腔折子戏、越剧清唱等活动,推介我县名特优农产品,为我县茶叶、小京生花生、有机米等名优农产品扩销5000斤左右,产值达50万元以上。二是积极组织群星茶业有限公司、林栖谷隐、雪溪茶场参加省社开展的中国茶业博览会和“浙茶杯”红茶评比活动。“新昌大佛龙井·天姥红”展位大放异彩,全国供销总社、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省有关领导纷纷前来参观,高度评价新昌茶叶品质。三是扶持我社省级供销龙头企业群星实业、天然食品等企业在萧山机场设立专柜,在10家5星级酒店开设销售渠道。四是开发推出了茶与丝绸、茶与小吃、茶与书法、茶与奇石、茶与宗教五大组合产品,提升大佛龙井附加值。

3、积极调研茶文化产业园建设规划。为充分挖掘新昌历久弥新的历史名茶、自然纯朴的古老茶礼、丰富多彩的民间茶俗等文化要素,与茶业相关企业对接合作,以中国茶市为中心,重点围绕南瑞茶业有限公司270亩角寺岩休闲观光优质茶叶示范基地和十里潜溪大佛龙井村规划,整合周边茶叶生产加工中心、老茶园、稀有茶树种等现有资源优势,发挥十里潜溪拥有山水风景、溪谷野趣、天然氧吧等区位优势,积极规划建设茶文化产业园。

(二)规范运作,深化互助,巩固兔业资金互助老品牌。

1、规范兔业资金互助工作。截止2013年12月,兔业资金互助会拥有会员235人,其中基础会员16人,已交纳互助金715万元,向新昌县农村合作银行融资2600万元,发放互助资金余额2585万元,累计发放互助资金3.5亿元,受益农户221户,互助率达97.2%。针对审计局提出的几点意见进行积极整改,同时我社和县农办共同出台《新昌县兔业资金互助会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对兔业资金互助会的监督管理,规范其组织和行为,保障资金互助会依法、稳健运行。

2、举办首届兔肉美食节。目前我县供销系统共有规模养殖户100多户,省级良种场3个,存栏量18.5万只,其中长毛兔9万只、獭兔9.5万只,年产值2965万。通过兔肉美食展示、免费品尝兔肉等系列活动的举办,充分展示兔文化与美食文化强烈的吸引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对打造兔美食文化品牌、繁荣传统文化艺术和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多措并举,深化服务,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1、培育壮大农资服务体系。开展送化肥下乡系列活动。入春以来,县供销社下属恒丰农资配送中心送农资到现代农业示范区、巧英香榧基地、种粮大户及花木种植大户达30车次,共计206吨。发放一百多份宣传资料,力保优质农资供应。

2、积极开展农民培训。年初和农转办一起在镜岭举办了96人参加的第十六期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90名通过考试获得了农产品经纪人证书。7月与市社联合举办了高级评茶员培训班,我县62名茶界人士通过接受理论和实践考试,获得高级评茶员《职业资格证书》。

3、成立10家庄稼医院。由县农资流通协会和恒丰农资有限公司开展的“庄稼医院”创建活动,通过为期6个月的摸底调研,严格按照庄稼医院创建标准,顺利成立官元庙、后岱山等10家庄稼医院,已累计创建30家。

4、完成烟叶收购。为减轻今年的高温干旱天气给种烟农户带来的损失,今年烟叶收购挂牌价比去年上涨10%,2013年全县香料烟种植面积6200亩,同比减少1.58%;共收购烟叶11620担(每担100斤),同比增加110担;实现收购额2280万元,同比增加30万元。

(四)规划项目,盘活资产,发展壮大自身实力。

1、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县社纳入财政全额拨款,为保证社有资产保值增值,4月我社对单位出租房租赁权公开拍租,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全部进入县公管办平台进行公开交易,最终实现租赁收入217万元,比2010同期增长了31%。完成我社在儒岙供销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工作。下属单位商贸总公司通过公寓房改造租赁形式,有效盘活资产。

2、调研再生资源市场建设选址。根据县委县政府领导意见指示,我社积极与国土、规划等部门沟通衔接,多次开展选址调研工作,实地踏勘葫芦岙、上下山泊、丽都花园后侧、岙元、拔茅砖瓦厂边等地块,并对其优劣进行商讨,积极落实再生资源交易市场选址具体地块。

(五)多方调研,强化落实,积极开展基层组织建设。

1、基层社建设。新建1家基层社—新昌县南岩茶叶供销有限公司,开展农资、生活资料,农副展品购销,由县社和林栖谷隐茶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注册资金50万元,由县社控股51%。

2、专业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建设。新办鑫盛农产品、为农果品等7家专业合作社,涉及水果、苗木等诸多领域,累计创办专业合作社22家;成立东山村等6家以两店两室为基础的村级综合服务社。

3、经营服务综合体建设。创建2家以基层社为主体,包含生产、生活资料经营及为农服务载体的东茗经营服务综合体和商贸经营综合服务体。

(六)团结创新、大气高效,牢固树立供销社新形象。

1、落实工作责任,加强作风建设。一是极力做好钦寸水库移民责任户工作,在钦寸水库工程第三、第四批移民安置集中、分散抽号择地期间,实行“白加黑,五加二”工作制度,切实做好移民责任户工作,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二是开展联户帮扶活动,全体机关干部深入巧英乡溪竹村和唐家村,了解帮扶对象家庭基本情况和实际困难;深入联系企业开展项目进展困难帮扶。三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专题教育,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改进公务接待,厉行勤俭节约,发挥县社纪检监察小组作用,强化机关效能建设。

4.经信委双拥工作 篇四

及2011年工作计划

2010年,市经信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市双拥办等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双拥工作特色,拓展双拥工作形式内容,认真扎实地开展双拥工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军政军民军企团结的大好局面,为我市经济发展和部队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领导,为双拥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市经信委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事关国家安全、涉及长远的大事来抓,做到有明确的任务指标,有具体的实施计划,专门成立了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落实工作人员,为双拥工作的全面、深入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2010年,我委把双拥工作纳入了全委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各项双拥工作及优抚安置政策的落实均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双拥工作的积极性,在全委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配合共同抓,上下结合层层抓的良好局面。

二、突出重点,为双拥工作创建良好氛围 我委始终把拥军爱国作为开展军民共建活动的主要内容,把为部队排忧解难作为开展军警民共建工作的立足点,充分利用各种宣传阵地,采取多形式、多层次的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活动,形成大力弘扬拥军优属的社会风尚。一是2010年5月和10月两次召开了全市企业退伍军人座谈会,重温军旅生涯,鼓励保持军队优良传统。二是在春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假日期间,经信委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带领干部职工及有关企业负责人走访烈军属和其他抚恤优待对象,送去节日关怀。三是八一建军节组织慰问驻地官兵,帮助解决执勤、训练、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各种困难;有计划地组织员工和官兵到部队或企业体验生活,进一步密切军民关系。四是组织开展军企共建活动。企业与驻地部队共建,以发展生产力、提高战斗力为目标,按照双赢、互补、务实、量力而行的原则开展活动。建立共建小组,完善“军营日”、“企业日”等共建制度,适时开展联谊联欢,密切军企情谊。围绕部队科技强军需要,组织企业开展智力拥军和科技拥军活动,如帮助部队培育人才,提高官兵综合素质;传技术、送书籍、送设备,支持部队搞好科技练兵等。

三、狠抓落实,积极做好企业军转干部工作

一是专门成立了涉军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督导、解决好离休干部生活、医疗待遇等问题,切实做好涉军人员的解困维稳工作。对企业军队离休干部情况进行认真摸底,完善相关手续,健全监督机制,并纳入目标考核的体系,努力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将人员控制在本单位、本部门。特别是做好困难企业和转制企业中的军转干部的思想稳定工作,在春节前召开了企业军转干部代表座谈会及发放了慰问金,使他们切实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单位的关心和温暖。二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预防和妥善处理企业军转干部和复退军人等上访事件。开展排难解忧活动,解除军转干部在工作和生活方面遇到的各种困难。三是大力支持和配合政府全面推进指令性安置与自谋职业、扶持就业相结合的路子,帮助政府拓宽安置渠道,为军转干部、退伍士兵和部队随军家属的就业安置提供一个较为广阔的新空间。充分利用军转干部军政素质好,组织纪律性强,文明素质高,顾大局,讲奉献,见识广,肯吃苦和敢于拼搏进取等优点,把他们培养成为发展私营经济、走专业致富之路的带头人;在接收安置部队随军家属问题上,从随军家属自身素质的实际出发,不断加强对她们劳动技能和专业技术的培训,使其成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四、2011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开展双拥创建工作,坚持创建活动经常化。2011年,我委将一如既往地坚持成功经验的同时,充分借鉴其他部门双拥工作的好经验和好做法,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认真组织开展好元旦、春节、八•一期间双拥宣传月(周)活动和各种拥军优属活动,使创建活动真正成为推动我委双拥工作的动力。

(二)发扬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要在巩固走访慰问和项目拥军的成果上下功夫,争取创出特色,创出水平,不断丰富拥军的内涵,扩展拥军的领域,提高拥军的质量。

(三)认真做好转退军人的安置工作。认真落实好企业军转干部的各项政策。

5.经信委评估工作通知样本 篇五

关于做好山东省350户省重点工业企业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工作的通知

各市经信委、各有关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按照《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意见》(鲁经信信推字〔2011〕676号)的部署和要求,对《关于加快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09〕133号)中确定的350户重点工业企业进行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评估,现将评估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问卷自查阶段

(一)问卷自查时间

各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组织本市辖区内列入名单的重点工业企业(附件1),认真填写问卷自查表,于2012年10月15日前,汇总企业问卷自查表后寄山东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评测中心),同时将电子版材料发至邮箱,过期不予受理。

(二)自查表填报要求

1、自查企业应仔细阅读《两化融合评估指标问卷自查表

填表说明》(附件2)。

2、本次自查企业一律使用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统一制定的《山东省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评估指标问卷自查表》(附件3,以下简称自查表)。自查表和填表说明可以从山东省电子产品监督检验所网站(http://

6.经信委工业经济工作总结 篇六

7月2日,山东省经信委在日照市召开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工作座谈会,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服务业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总结工作,交流经验,研究部署今后工作任务。山东省经信委生产性服务业领导小组成员处室负责人和各市经信委分管负责人和业务科(处)室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期间,现场观摩了日照市物联网、物流中心、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日照等7个市做了典型发言。山东省经信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杨少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杨少军在讲话中指出,要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放在与制造业同等重要的位置,大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全面规划,重点突破,扩大规模,提升层次,创新引领,示范带动,全面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力争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幅度不低于工业增加值增长幅度,为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发挥动力和支撑作用。转变思想观念,要敢于破除旧的传统思路方法的束缚,积极接受新鲜事物,紧跟发展潮流,推动观念创新、产业创新和措施创新;加强组织协调,统一思想认识,真正把推进生产性服务业跨越发展摆上议事日程,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坚持因地制宜,有选择、有重点地引导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把握发展重点,找准工作抓手;推进产业统计,搞好运行分析,要进一步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运行情况的监测和分析,逐步建立生产性服务业形势分析制度;强化人才支撑,优化发展环境。

7.市经信委上半年工作总结 篇七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着力推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一是加强运行监测。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地区和新增长点、小微企业的监测分析,准确研判工业经济走势,提出应对措施和政策建议。二是强化要素保障。加强生产要素综合协调。全面开展电力需求管理综合试点工作,做好迎峰度夏。深入开展银企对接,上半年合作日中银企合作集中签约项目91个,签约金额--548亿元。三是加强新增长点培育。以全市**个省级新增长点项目为重点,建立和完善市级项目数据库,积极协调项目在资金、电力等生产要素方面的需求,力争早产出、多见效。

(二)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完善考核评价体系。为充分体现转型升级的质量,侧重于体现地效、能效、人效指标,注重考核体系再优化,完善评估机制,分解落实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和组织考核。二是加快结构调整。依托29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大淘汰落后,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企业走差异化、精细化、高端化发展路线。三是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落实领导挂钩联系制度,推动投资重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目前,观致汽车、奇瑞捷豹路虎、康得新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名硕等一批5亿元以上新兴产业项目即将开工。四是大力推动企业创新。着力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创业载体建设。组织实施重点技术创新计划,确定省重点技术项目251个。启动省“两新”产品目录发布,全市累计入围项目84个,全省第一。品牌经济深入发展,好孩子列为工信部质量标杆企业。

(三)着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一是组织实施重点节能项目。采用网上申报新模式,组织申报**年市重点节能和循环经济项目,对技术先进、节能效果明显的项目进行补贴扶持。制定了《**市半导体照明(LED)推进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我市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二是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管理。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十二五”前两年累计完成节能量390万吨标准煤,超额完成国家对万企“十二五”节能量考核序时进度的目标要求。开展“能效之星”创建活动,筛选并确定96家为今年重点创建“能效之星”企业。实施合同能源管理,落实节能服务产业“营改增”后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抓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认真落实高效节能产品惠民补贴政策,组织开展节能惠民产品推广信息核查。组织开展高效照明推广应用,积极实施绿色照明行动,完成高效照明产品推广数量67万支,在全省名前茅。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一是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完成《**市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2013-2015年)》,明确发展思路和重点。启动规划新一轮苏州市区无线局域网的布局和服务,在主要商业街区、重点园林景点等20个公共场所实现WIFI热点覆盖。二是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组织开展省级示范试点企业两化融合现状抽样调查,完成了省**年第一批两化融合试点企业的申报,**绸都盛泽电子商务信息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评为省两化融合电子商务类示范企业,省海狮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被评为省两化融合产品与装备智能化类示范企业。启动了市智能工业发展相关工作,加强前期调研论证,确定重点示范企业。三是推进社会信息化建设。研究并报市政府审批下发了苏州市2013“智慧苏州”重点推进项目23个。推进市民卡发卡及拓展应用工作,上半年累计发放市民卡A卡285万张,改造完成累计*个服务网点、3个便民服务站。扩大**市家庭信息化云媒体项目的应用功能,加大网络双向化改造,进一步完善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五)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一网三库”建设,初步完成系统平台数据库及功能模块的开发,已建成个人信用、企业信用和政府部门信用数据库框架开发,前置机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等五大系统的开发。目前前期已归集了16个部门*万多家企业的基础数据,企业失信记录万余条。推进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专栏建设,累计开通各级专栏78个,发布项目信息1.7万条、信用信息30多万条。同时,加快推动培育信用市场和第三方信用咨询机构,举办“助理信用管理师国家执业资质培训班”等。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全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要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既定发展目标,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的要求,紧扣主题主线,狠抓落实,加快推进各项节点任务。

着力推进经济平稳增长:进一步强化部门职能,突出运行监测分析,注重研究数据增减背后蕴含的区域发展、行业景气、产业结构等深层次原因,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抓好新增长点培育,确保全市817个新增长点项目新增销售产值超过1600亿元。抓要素保障,深入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工作,组织煤、气、运等要素协调,组织全市性银企合作,努力缓解企业融资困难。加大市场开拓,继续组织企业参加江苏产品万里行等影响力较大的综合展会和专业展会,举办“苏州名优新产品贵阳展销会”,组织本地轨道交通产业企业与我市轨道项目对接等。

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瞄准产业发展高端环节,扩大有效投入。以重大项目为着力点,全力推进新兴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提升,研究出台我市新一轮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意见,实施以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四新”技改项目计划。突出提升核心竞争力。坚持以创新为主驱动,全面推进企业开展以技术、品牌、管理和商业模式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提升活动,实施千项创新项目、千项“两新”推广应用和千家研发机构能力提升的“三千工程”,加快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加快国际化企业培育。打造一批面向国际资源和市场进行生产经营和创新的国际化企业,研究出台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意见,培育一批纳入全球制造体系、参与国际分工协作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电子商务、节能环保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服务业主体,加快推进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集群发展,全面开展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

着力发挥信息化支撑功能:围绕发展智能工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互为支撑,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从企业、行业和区域三个层面,在研发设计、制造过程、智能管理、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和智能终端产品等六大环节各选择10家典型企业开展创建活动,加快发展智能工业。加快载体建设。在两化融合、社会信息化、行业信息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领域实施示范工程,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评估。组织开展三网融合试点,编制三网融合三年发展规划,力争创建省级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区2家、省市两级示范企业9家。统筹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地理、人口、法人信息三大数据库建设,落实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规划,建设并开放20个公共区域无线上网WIFI服务,完成建立“**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计监测体系”。做好市民卡拓展功能综合应用服务平台建设和云媒体电视推广应用,重点建设机顶盒刷卡支付功能。

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今年我市节能形势依然严峻,节能任务繁重,突出抓好三个重点:加强目标责任考核。组织签定节能目标责任书,实施“双控”责任目标管理机制,定期发布节能目标晴雨表,实施领导约谈制,以节能目标倒逼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开展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基地)创建认定,新创建循环经济示范企业25家。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推荐3-5家企业申报省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实施我市清洁生产企业审核验收工作。开展“能效之星”创建。新增三星级以上“能效之星”企业56家。完成“中国能效之星”创建企业再辅导工作,力争获评企业10家以上。

8.经信委工业经济工作总结 篇八

安全生产工作总结

年初以来,通辽市经信委严格按照自治区、市委、市政府和市安委会的统一安排部署,通过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强化监管措施,健全隐患排查,广泛开展专项整治,确保了我市民爆、电力、室内装饰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截至目前,我委负责监管的3类行业没有发生安全生产事故。

一、部门监管责任情况

我委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要求,于2015年印发了《通辽市经信系统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实施方案》(通经信字〔2015〕25号),建立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总责,其他领导对分管领域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完善监管行业应急救援体系,先后印发了《通辽市民爆行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通辽市经信委地震应急预案》《通辽市经信委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二、安全生产检查情况

年初印发了《2017年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展安全生产全面检查及专项检查5次(最后一次检查正在进行中),共排查出安全隐患198项,下达安全生产检查通知书40份,并严格要求企业及时整改,形成“闭环”。目

前,各项隐患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

(一)安全生产“回头看”专项督查

1月初,市经信委对监管行业开展了安全生产“回头看”专项督查工作。重点督查各旗县市区贯彻落实上级批示、会议精神和开展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情况,同时对重点工业企业、电力及民爆生产销售企业进行了检查,共排查出安全隐患6项,现场对被督查单位进行了反馈,要求及时整改落实。

(二)安全生产大检查

按照自治区国防科工办和市安委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要求,市经信委从7月至10月对全市民爆、电力、室内装饰行业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共检查三类行业企业28户,其中民爆企业2户,电力企业20户,室内装饰企业6户。发现安全生产隐患159项,下达安全生产检查通知书28份。

(三)安全生产专项督查

为持续深入推进全市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确保党的十九大期间我市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我委按照市政府统一安排部署,与安监局、商务局组成市政府安全生产第六督查组,分别在19大召开前和召开期间对开鲁县开展了两次督导检查。共检查2个部门、6家企业,发现安全生产隐患18项,现场对被督查单位进行了反馈,并汇总后上报市政府。

(四)永安公司专项督查

通辽市永安民用爆破器材专营有限公司原储存仓库已停止使用,该公司申请将仓库地址变更至扎鲁特旗鲁北镇和

奈曼旗青龙山镇。我委组织专家对两处储存仓库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进行了考评,同时发现15项需完善的问题,目前已整改完成并经专家组验收。

(五)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大检查

近期,市经信委将开展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大检查,现已印发《关于做好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至各旗县市区及相关企业。重点突出上一轮安全生产大检查发现问题隐患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企业和事故易发、多发的地区。开展重点查处、专项整治,切实防范事故发生。

三、监管行业整体情况及存在问题

(一)民爆行业

市经信委负责监管的民爆企业共有2家,分别为内蒙古吉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霍林郭勒分公司和通辽市永安民用爆破器材专营有限公司。其中:吉安公司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落实较好;永安公司新建库房已通过标准化验收,两处库房安全生产硬件投入和软件管理均已达标。

(二)电力行业

我市大部分发电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程度较高,在安全责任、安全投入、安全培训、安全管理等方面比较到位。特别是大部分火电、风电、光伏发电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得较为规范,安全隐患相对较少;部分工业企业自备电厂电力设备老化、隐患排查工作不到位、工作票和操作票执行不规范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个别企业甚至存在侥幸心理,— 3 —

安全相对投入严重不足,需市、旗两级进一步加强监管。

(三)室内装饰行业

我市大部分室内装饰企业规模较小,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不是十分健全,安全生产投入相对不足。同时,部分室内装饰施工工程未经审批非法开工或未批先建、使用非法施工队伍现象始终存在,这些问题都给监管造成很大困难。而旗县的监管力量严重不足,部分地区室内装饰工程管理甚至处于无政府状态。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9.汤涛部长深入省经信委调研 篇九

省经信委党组书记、主任胡玉亭就山西省1~2月份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012年工业经济重点工作以及当前工业经济面临的形势进行了汇报, 对省经信委2012年承担的15项目标责任任务进行了说明, 对工业增加值增幅、节能降耗两项指标的分解情况作了解释, 并详细汇报了新型工业化水平指标评价测算的初步方案。

听取汇报后, 汤涛对省经信委的工作表示了肯定。他指出, 2012年是贯彻省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 也是“十二五”关键一年, 省经信委要深入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 认真研究当前工业经济走向趋势, 合理确定对各市指标的分配模式, 理顺指标平均分配与体现差异的关系, 更好地发挥目标责任考核的导向作用, 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有力地促进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

上一篇:大学生政治参与情况调查下一篇:交通设施日常维护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