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教案 刘渊明

2024-08-31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教案 刘渊明(精选3篇)

1.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教案 刘渊明 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文化传承的含义、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2.能力目标:通过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关系的探究,提高学生分析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认识中国丰富的文化历史中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教学重难点: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

根据我们上节课所学,对待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呢?“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最终并不是原封不动的被承袭,而是有所淘汰,有所发扬,即所谓的“扬弃”,从而使文化得到发展。那么传统文化是怎么在承继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呢?[过渡]让我们看一个例子:P43,思考:在我们身边,你如何运用“实事求是”呢?

一、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对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的两种看法,谈谈你们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的?

分析:对待传统文化应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将继承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那么,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应怎样对待两者的关系呢?

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一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凝聚了该民族世世代代的创造和智慧,是该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力量。所以,要实现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复兴,就不能无视这些宝贵财富的存在,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否则文化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继承的目的不在于束之高阁,或者拿来供奉景仰,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为了服务于当代社会需要。因此,不能原封不动的承袭文化,而要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有所扬弃,发展文化。

2.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的认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传统的教育思想有其糟粕和消极之处,也有着思想的精华和合理之处。对此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是全盘否定,也不能全面回归。如“孝道文化”,因此,要把握好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积极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汲取养分,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实现文化繁荣,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但是,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若要实现文化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很多,恐怕我们用一两本书都难以详细归纳,这里我们只能以最为重要的几方面来认识。

1.社会制度的更替

文化是由一定经济和政治所决定,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产物。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新的社会力量的出现必然要求为之服务的文化随之取代旧的文化形态。这里新旧文化力量的斗争,就有力促进了文化的进步。比如说历史上每次制度更替都会带来文化大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启蒙运动等都是明显的例证。

2.科学技术的进步

科学技术作为文化范畴的一部分,其进步不仅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整体文化的发展。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的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例如,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使之成为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强有力工具,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分析: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于文化的推动作用(超越时空限制、无限共享)

3.思想运动的推动

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对文化的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的思想文化在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探究:诸子百家,学术争鸣。

4.教育对文化传承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看P47这幅有关教育变革的图片,思考:在“由私塾到课堂教学再到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对文化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起到了什么作用。

私塾这种教育方式依靠老师对学生的教授,将自身知识传给学生,对文化传承有一定的作用,但规模小,影响有限。课堂教学这种教育方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校成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网络学习这种教育方式,使文化传承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对文化发展也起了重要的影响。

那么,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发展起了哪些作用呢?我们可以根据课堂教学这种与我们最近的教育方式来理解。

首先,教育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能动性活动,对文化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自身的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次,教育使用“传道、授业、解惑”方式,把文化传递给受教育者,是人类世代的优秀文化得以传承。

最后,教育是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了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文化在继承中发展”。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只有正确处理两者的关系,才能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但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影响因素,其中,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根本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文化发展的动力,思想运动和教育方式的变革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节课的重点是文化继承和文化发展的关系,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作用。

2.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教案 刘渊明 篇二

【关键词】传统文化;继承;发展

我国是一个具有特性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我们要推动教育的发展。要结合当代社会的教育观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实施。要懂得创新,把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起来,在党校应该加大传承。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为教育事业的工作者提供几个方面的方法,仅供参考。

一、传统文化在党校文学教学中继承与发展现状

传统文化在我国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决定。它的出现是整个国家文化的精髓。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具有五百年的传统历史,所以传统文化都是这样慢慢的传承下来的。比如民间的艺术,宗教的信仰等。中国的文字也博大精深,具有历史性的意义。所以把文化传统应用到党校文学中,能够提升对党校学生的意识,爱具有爱国精神和为作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自豪。

(一)在学术方面,大多数的主张儒家思想的文化。因为它存在的时间很久远,中国是一个注重礼仪之邦的大国,具有民族气息浓重,爱好和平的精神。礼节方面很是重视,它也在日常生活中延续下来,内容上各种各样的习俗文化传统,都深深的影响着人民的言谈举止。这种行为要运用到党校文学的教育中,要全方面的去普及知识,让学生能够知道我国文化发展源远流长。在党校中,应该多次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情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之处。

(二)儒家思想的传承对于我国发展上来说仍然有些被动的因素,儒家思想中的各个等级的观念性很看重,这样也会产生一些不利于发展的影响。但是,大多数的思想中,儒家的核心部分是具有积极向上的作用。在党校文学教学中,教育人员应该吸收儒家思想积极向上的方面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二、党校文学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党校文学教学对传统文化的不够重视。为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继承,让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为了使党校的教学方面有所提升,就应该对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得到重视。让传统文化精髓和精神发挥出最大的用途,但是在党校中对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扔存在一些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文化要依靠着经济中才能够存在。现在很多传统文化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改革创新中,渐渐被淡忘。像我国的传统习俗等方面。所以,在党校对传统文化进行实施中要有一定的难度。

(二)党校教学思想与传统文化分开。多年来,学术界一直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对立起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立,认为这分别是两个不同的思想体系,不能相互融合。但是,其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并不是完全不相干。而在党校文化教学中,对传统文化涉及较少,大部分党校领导人认为党与传统文化相互独立,不能在党校文学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部分,这使得党校文学教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形成阻碍。

(三)保护传统文化中的书籍。党校要加大对书籍的保护意识。不可直接以皮肤触碰,以免手上的汗渍、皮脂、油渍对古籍造成侵害。除了尽力减少尘埃的产生之外,平时也要注意及时排尘,利用工具保持库内以及古籍自身的清洁,从而延长古籍的寿命。采用有效手段防虫防鼠鼠虫对于书籍的破坏是毁灭性的,不可修复的。因此从古至今,防虫防鼠一直都是古籍藏护工作的重点。定期检查古籍保护的情况,发现虫害鼠踪要及时清理,不留后患。时刻注意防火防水与虫鼠害一样,火灾、水灾对于古籍的破坏是毁灭性、突发性的,也是古籍藏护的最大威胁。因此我们应时刻保持对于火灾水灾的高度警惕,平时的管理工作也要做到防患于未燃。在学校的图书管理,要每天检查电路的安全性问题。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图书管理的书籍的环境避免漏水等现象。所以,要加强学生对书籍的爱护,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党校文学教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对策

(一)文学教学中增加传统文化中的民族尊严与爱国情感。中国古代文人不乏强烈爱国者,他们的诗书作品在当今依然有值得我们学习的意义。在国代文学中,有着大量讴歌民族尊严与爱国情操的作品。例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简单清晰的诗篇将国家战争胜利的喜悦表达的淋漓尽致。在党校文学教学中总会遇见类似文学作品,我们应该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将其中的精华加以吸收与发扬,更应该利用外来文化的优势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文学教学中的发展,从而对民族传统有一个很好的继承,并且发展民族特色文学。

(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承传统文化。要弘扬我国的领导方针和基本国情,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承传统文化。要将精神融合在一起,做到为人民,为社会而贡献。我国党校的教学是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它的建设为我国发展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党校教学过程中,要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具有标志性的指导。要体现在两方面的内容中:一是,要与当今社会上的实际相互的协调。二是,要根据传统文化之间相互的整合。传统文化的继承是时代的潮流,要吸收外来文化的优良内容,取其精华取其糟粕是党校在教育中应该掌握的方法。

四、结语

根据上面所论述的内容,在党校文化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传统文化的理念和实际的教学方面联系到一起,不能分开来说。应该多开展一些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活动,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是重要的。在教学当中,传统文化不能单一的讲解,属于隐性的理念。所以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方法把传统文化结合到教学当中。所以,不仅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而且还把我国的精髓在教学当中得到应用,让学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带来的魅力,让传统文化的思想对国家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3.关于政治上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教案 篇三

如何使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既是一个社会热点,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也具有很强的探索实践性。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评估它们各自的特点;理解传媒技术的进步,以及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文化传承具有深刻的影响。

本课首先要弄清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其次要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材还特别强调了教育在对选择、传递和创新文化中的特定作用。通过学习我们会看到,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中,经过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经过相互借鉴和融合,我们的文化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2、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设计就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先阅读书本、独立思考、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各抒己见,让学生自己得出解答问题的结论,不追求答案的唯一。充分体现了读书是一种个体行为,每个学生有不同的体验。教师应跳出教学设计的问题模式,和学生一道去创造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成功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更加成功。同时特别注重创设的情景的选择性,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参与,使他们的潜能、智慧得出充分挖掘、展示。

3、设计思想

“学习是一种内心之旅,通过整体的感悟、修行使个人从不完善趋向完善。”

“学习是对自我的体会,是需要静谧安详、澄和专注的。即使是对话,也讲究在彼此倾听基础悉心思考。”

4、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识记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解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联系具体事例,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结合自身体会,谈谈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结合分析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提高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内容,使学生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正确把握文化传承中继承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从而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5、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难点: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6、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阶段

阅读与思考(约20分钟) [本课教材内容结构]

第一目:

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主要是介绍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①教材以“实事求是”一词内涵的演变作为实例,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密不可分。这一过程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断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的过程。②教材以如何认识关于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两种看法,引导学生把握继承和发展的辨证关系,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第二目: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教材分别以“相关链接”、图文问题探究、“文化名人”等材料,分别介绍了社会制度更替、科学技术进步和思想运动的兴起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指出了上述因素对文化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特别强调了现代信息技术对传承民族文化起到的作用。

第三目:教育在文化传承中。①把教育界定为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②以“私塾”、“课堂教学”、“网络学习”三组图片,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教育方式对文化传承的不同影响,从而说明,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 1、布置阅读课文P43-47页。要求学生弄清概念,注意教材中的解释和事例的列举,对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 一、安静、认真地用心阅读课本知识。

对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关键词做上记号;对个别不懂的字词、概念、原理打上“?”以便于质疑。 通过自我归纳、提炼、研究、讨论及教师的点拨,完成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目的是使每个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让他们逐渐学会自我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发放指导读书自学表格(见附件1) 二、边看边思考读书自学表格里教师提出的问题。

(1)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怎样的关系?

(2)传统文化从古到今呈现出两种趋势的发展,有的经过与时代内容的结合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有的则成为文化发展的糟粕,是什么因素在影响文化的发展呢?怎样影响的?

(3)说说古今不同教育方式对文化传承有何不同影响,说明了什么问题。 3、指导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互相交流;鼓励基础中等或较差的学生大胆尝试。 三、自由创设问题、相互讨论,组织学习提纲。在每个学习小组内,学生在整体感知教材、完成自学提纲上的问题的基础上,自由创设问题,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各学习小组通过阅读教材、小组讨论仍没有解决的内容打上标记,以待在全班范围内相互质疑、释疑。 第二阶段体验与探究(约18分钟) [周杰伦现象背后的文化本质]

1、欣赏周杰伦的中国风歌曲的片段

2、探讨周杰伦现象背后的一些文化本质 1、播放经过剪辑的《谁动了古人的琴弦——中国风音乐精粹》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见附件2)

2、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问题

? 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欣赏后感受以及探讨课件展示问题:

现场调查:

上一篇:电影《阿甘正传》观后感下一篇:关于家访的随笔:别样的家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