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实施措施

2024-07-12

装配式建筑实施措施(精选8篇)

1.装配式建筑实施措施 篇一

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的成本分析

建筑业2016年总产值达到19.36万亿元,约占GDP总量26%,从业者超过5185万人,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装配式建筑是国家大力推广的新的施工工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在今后建筑市场上占重要地位。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的改变成本会增加,国家很多地区予以财政奖励及很多优惠政策。新工艺和传统工艺会产生多大差异是今后企业成本经营要分析的重要任务。

建筑企业要适应市场变化是很重要的,只有适应市场才能带来好的收益。本文通过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现浇混凝土建筑对比方法分析成本因素,先从投资运营角度考虑,其次从施工管理(制作、运输、安装流程环节)角度考虑,而后从建筑定额内预制与现浇的人工、材料、机械消耗量对比分析。课后用运了建议讨论话题论述了当今适用装配式建筑的工程,借鉴了以往历史经验综合分析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发展史。资金成本的价值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施工阶段最前期就要投入资金的,开工之前就要交给预制构件厂商正式的施工图纸进行施工。现浇混凝土施工一般企业是主要材料在施用期前5天采购进场的,人工费是随着季度或年假期发放,与预制混凝土相比,现浇材料、人工资金投入置后很多时间。

【案例】估算单体建筑18F为参考,每户120m2,一梯两户统计,建筑面积为4320m2。主体框架结构混凝土含量0.39m3/m2,钢筋含量0.048t/m2,工期按7个月完成估算。具体比例详下表:

由上表求得投入资金数额为150万元,甲方付款时施工至楼层12层时为4个月时间,按市场贷款利率1.5分月息计算,150*(1.5% * 4)=9万元,折合建筑面积为21元/m2。垫资数额计算如下表: 资金成本对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很重要,前期投入大量资金计算贷款利息要算很多成本。特别是中小建筑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现金不足是常态,一般运营模式是通过形象进度款拨付或月进度款拨付充盈流运资金的。在中小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也比较复杂,往往是已建工程款垫资到新建工程项目上运作,通过资金调拨方式维持日常运营。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可以建设方(甲方)先预付工程款方式充盈施工企业的资金不足,但是小规模的房地产运营还是资金困难,往往是通过市场融资渠道或预售方式得到资金快速变现方式运营。整个项目运营周期在开工建设阶段建设方资金也正是个缺口,购地皮、规划设计、招投标时间占去了整个项目运营一年多时间,房子建到主体结构完成可以预售还需要一年时间,也正是“青黄不接”的阶段先做预付款也是增加成本的。

预制厂商在建厂阶段投入了大量资金,也是刚刚投产运营阶段垫资是不可能的,一般情况要预付款订制构件的交易。按照以往同类货物交易方式预付款是5%,交货时付款95%,如若钢结构工程要预付25%~30%才会制作构件。当前现状是预制厂商针对一个项目分批次生产,一栋高层分两批或三批生产完成,这样的生产工艺购置原材料需要大量资金。

不管是施工企业、建设方、生产制造方都在资金方面是个缺口,谁投入谁就得增加成本。本文通过一栋18层住宅楼预制60%测算求得增加成本每建筑平方米增加21元,虽然是理论计算出的数据,但有合理性也是实际现状情况。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成本分析

新的施工工艺的施工对建筑企业来说技术、风险都要考虑周全,人力调配、穿插、协调等方面都是一个新概念,对建筑施工企业施工组织能力具有不小的挑战。施工管理过程中构件的运输环节、现场堆放条件场地要求、垂直运输机械选用、施工工期、图纸变更以及交易税负各方面因素都要考虑周全。人工费用占总成本价格的30%计算,新工艺会增加人工成本10%以上,PC构件率60%时,可增加成本5元/m2。

构件运输环节很重要,特别是城市的重要交通干道上运输,要考虑构件的体积尺寸也要考虑交通拥堵时间段,商砼搅拌车车身短与小货车尺寸相同,而预制构件预制必须加大空间增加车身长度尺寸才能保证构件无损耗。如若超大车辆限行只能夜晚运输,现场存放条件要受到一定限制,并且现场堆放区域硬化面积达到,车辆调头场地限制和构件堆放场地要比现浇泵送时条件标准要高很多。预制厂必须设在偏僻的地区,用地成本低而且靠近沙石料开采地近,这样有可能增加了运输距离,而增加高速收费和汽车燃油消耗,成本也会增加。

【案例】估算预制构件厂到施工现场需要超运距65km。以北京市为例,项目施工地在城东而PC构件厂建在石景山的西侧,运输距离要超运距。以每户120m2面积为例,18层楼4320m2。增加运输费用详下表: 高层施工时塔吊选用很重要,预制构件吊装期间垂直运输机械占用时间长,每个构件从起吊开始到安装结束都离不开塔吊作业。塔吊全负荷运转期间其它材料垂直运输就无法完成,全现浇结构主体施工期间塔吊只吊运周转材料及钢筋就可以了,预制构件占多数时间价格成本也就增加了。叠合层浇筑和现浇楼板是工序相差不大,只是胶合板模板减少和泵送混凝土量减少了,其支撑体系也不会减少人工和租赁成本。

【案例】估算PC构件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垂直运输费和泵送费用对比。已知:泵送20元/m3 预制比率 :60% 混凝土含量:0.5m3/m2

工料机消耗分析因设计结构不同,只能参考地区定额消耗量暂行做出分析结果。按定额分析每立方米混凝土体积可增加1.37工日,叠合层用工要比现浇用工消耗浪费,若装配式混凝土构件预制率60%计算,求出每建筑平米超用工量0.37工日(详课程内讲解)。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工期有人认为能节省工期,其实是浪费工期的。叠合墙、叠合析的工序作法要比现浇浪费工时,混凝土泵送只是多泵几立方米混凝土的时间很快,但在安装预制构件的时间要花很长,模板支撑体系在现浇结构中和钢筋绑扎能穿插作业。一般情况下现浇混凝土结构7天一个楼层面施工是综合考虑的,也是最低标准,但装配式构件增加工序实际施工也是7天甚至更长。如若全部预制构件拼装能节省工期,但是住宅结构现行标准还没有完全适行也没有可行性研究方案。

施工过程中图纸变更是难免的,只要变更预制构件绝对不会有占优势。现浇构件开洞变更施工中只要没有浇筑混凝土前变更都是损失很小,而预制构件就不同了,预制构件凿穿构件最要大量人工并且还要考虑结构安全因素。现浇构件位置变更可以重新植筋移动变更,而预制构件位移就是废品就得重新制作,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加速时间生产出来,不然该部位缺失影响到整体施工工期。

【案例】估算PC构件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建设工期对比,以高层建筑18层为例,建筑面积4320m2,每户120m2,正负零以上选用预制构件60%。预制构件生产企业和施工安装企业是一个交易环节,要产生交易税。虽然建筑行业“营改增”的具体方案仍未出台,但是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方案》可知建筑业适用11%的增值税税率,原则上适用于一般计税方法。这样税负对施工企业而言增加了,不可抵扣的材料增加,实际成本就增加了。

【案例】估算PC构件与现浇结构税负变化。已知预制构件比率60%,增值税率11%,混凝土含量0.5m3/m2,构件价格:1200元/m3。计算1200*0.5*60%*11%=40元/建筑平米。现浇结构钢筋的税负可以抵扣总承包税,而人工和混凝土的税负可开具普通发票,这样就不会产生增加税负情况。什么样的结构装配式建筑成本低

我国从建国初期至今预制构件的使用没有停顿,从80年代的大板房全预制到90年代的预制空心楼板建筑,可借鉴到很多经验。一代技术革新都有着重要意义,30多年大板房如今已经成为危楼,而90年代的预制空心楼板在汶川大地震中显得更不安全,2016年国家为了改良气候环境污染付出了代价。房屋要么更安全,要么更经济,要么更环保,总之一代技术革新都是向更需要的方向发展。

日前,标准配建的工程适用于装配式结构,如宿舍楼、办公楼、酒店公寓楼、还迁楼等,房间尺寸标准生产制造模数简单。房屋产权年限少的建筑也适用,房屋在使用过程中结构质量问题发生,但使年限短的建筑维修成本低。

大跨度工业厂房工程、车间、水塔,因建筑的特殊性,跨度空间大楼层较高,采用预制构件能节省工期和相应的措施以脚手架及支撑系统。还有地下管廊、排水沟、地沟等这类的工程采用预制构件,施工方便节省场地并且标准构件较多。市政工程中的桥梁、涵洞、隧道、路灯基础、设备基础大多也采用预制构件,或是现场预制形式,集中供应构配件能节省场地费用,线条式的施工现场只有集中供应材料才会节约成本。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发展

装配式建筑当今施工只是增加成本的,也只有通过国家大力推广下发展。如若牺牲小的成本换来自然环境的清新,代价还是值得的,每建筑平方米增加100多元成本并不是每个消费者消费不不起的,按每户90平方米计算,只是每个购房者增加了不到2万多元的费用。西北地区可适用装配式建筑,国家政策性要求,国家投资项目可使用装配式建筑,市场主导因素较小。人口密度大的华南地区,由于人口密度高的地区,需求量大。建设新区(雄安新城),国家统一配建,公共租赁性质或出售,规划时做统一。东北地区也适用装配式建筑,因冬季停工时间长,预制能节省工期。

未来5年以后,技术已经成熟,质量合格并且可以降低建造成本。10年以后,工厂化建造是最优越的选择。每个建造技术从创新发展到成熟必须经过时间来完成,也正是我们所有人讨论的共性问题,技术创新是社会需求,也是我们共同希望的!Measure Measure

2.装配式建筑实施措施 篇二

关键词:建筑节能,措施,可再生能源

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推行建筑节能工作。在这20多年中,节能实践主要沿着三条主线展开:制定并颁布建筑节能相关政策法规,出台并实施建筑节能相关技术标准,开展建筑节能试点和示范。在实践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节能工作进展缓慢,建筑节能工作的实施和节能建筑的推广困难重重,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建筑能耗迅速增长。因此加快建筑节能实施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1 我国建筑节能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节能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已经颁布了很多建筑节能相关政策,如2006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2007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联合发布了“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国家出台并实施节能相关技术标准,如1986年建设部发布施行了我国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以及绿色施工准则等。这些为我们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和依据。进行设计时,增加了节能设计,施工过程中,增加了节能验收。这样看来我们的节能工作似乎做得很到位,那么我们的建筑是否可以称为节能建筑。其实不然,建筑节能是一个新的行业,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我们没有经验,在决策时缺乏知识储备,也就只能摸索着前进,需要不断学习研究;而且这个行业涉及的范围很广,不但涉及到建筑物的生产,而且包括建筑物的使用,直到建筑物的报废。以上任何一个环节都是我们研究的对象,需要我们全面的考虑问题,可人们对新事物认识却不能一蹴而就;建筑节能的监督尤其是施工和竣工验收还有待强化。因为最重要的是要靠建筑的节能、物业的管理以及人的节能行为三者联动才能最终发挥节能效果。

1.2 建筑节能市场有待发展

建筑物作为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离不开市场,然而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市场并不能尽如人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建筑节能产品缺乏供给。开发商为了回避风险,在目前房屋建筑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不愿涉足建筑节能领域。我国建筑节能起步晚,技术不成熟,节能产业发展滞后,节能建筑建造成本偏高。建筑节能市场不规范,“以次充好”现象时有发生,挫伤了开发商生产节能建筑和生产节能产品的积极性。

2)建筑节能市场信息有失公平性。“绿色建筑”“节能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已经被一些开发商作为广告词来推销其建筑产品,可见,建筑节能已经为人们所关注。然而,购房者或者是建筑的使用者对这些增加建筑买卖亮点的关键词“绿色”“节能”“生态”等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建筑的区位、朝向、绿化等层面上。对于一些隐性的特征,如:建筑的能耗水平,建筑物中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采暖及空调的节能性能、整个建筑是否能达到节能标准很难做到准确的判断。这对我们的消费者来说很不公平,因而缺乏购买的积极性。

2 加速建筑节能实施的有效措施

2.1 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发达国家在建筑节能方面起步较早,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在日本,能源政策的基本方针是实现3个“E”即能源供给的稳定、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并实施了像“贷款优惠”“贴息”“贷款担保”“税收优惠”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美国凡在IECC标准基础上节能30%以上和50%以上的新建建筑每套可减免税1 000美元和2 000美元。

我国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经验,也制定了建筑节能的政策扶持经济激励政策,然而,我国有我国的国情,目前我国绿色建筑政策的执行手段仍然依赖强制性推动,激励性政策缺乏,政策与市场机制的结合度有待提高。因此,我国应该制定激励性政策,改善市场与政策的结合机制,提高全民的节能意识,激发开发商及用户对节能建筑及节能产品使用的积极性;降低节能建筑及节能产品购买费用和使用费用,减小节能建筑与普通建筑使用费用的差距,鼓励节能技术的创新及推广。

2.2 加快建筑节能产品的能耗认证、标识制度建设

一直以来,我国消费者对于建筑与产品的节能信息获得主要来自厂商自身的宣传。我国没有像西方国家一样系统的建筑和产品的能耗认证、标识和信息披露制度。尽管在建筑设计及施工中都增加了节能的工作,但对于节能建筑的评价并没有完善的体系,对于节能效果的检测及认证没有相应的制度及机构,这就造成了消费者对建筑节能认识上的怀疑,同时也给一些商家有机可乘,以次充好,影响建筑节能的进展。

2.3 将建筑节能的发展定位为长远战略目标

建筑节能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筑节能要在地区差异大的中国良性发展,以解决存在的长远与短期、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为前提,辩证地认识目标与实践的关系,结合国家实际和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规划出长远战略目标。

2.4 完善建筑节能专业机构的管理

建设单位、规划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开发商和业主是工程建设的主体,是发展建筑节能的主体,也是加快建筑节能步伐的促进者。目前在我国,开发、设计规划、施工、运营阶段划分明显,职责分摊到各单位,缺乏专业的管理机构。

建设单位还停留在重点考虑初期投入上,对于运营过程中的使用费用缺少认识,规划设计缺乏长远的战略目标,出现很多短期行为。目前,好多城市的闹市区寸土寸金,高楼见缝插针,采光、通风等考虑甚少。施工单位在节能建筑技术的运用上,缺乏全面、科学的规划,很多方案开始没有考虑成熟,后期再深入调整,很难达到满意的效果。监理单位由于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一些人员缺少建筑节能技术专业的知识,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不能及时指正,造成节能隐患,影响建筑节能效果。也正是这些原因,尽管我国有了节能标准、节能设计、节能验收,而建筑节能水平还较低。

在目前市场需求的形势下,有必要建立由建筑节能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建筑节能管理机构,作为第三方机构行使政府委托的监管职能,探索新的技术保障机制和市场规范机制,引导建筑节能市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并且对建筑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从项目的规划、评测、设计到项目的施工、验收、使用,从既有建筑节能诊断、建立建筑综合节能技术方案、项目设计、系统运行管理、建筑能耗的检测与评价等方面进行管理和服务。

2.5 就地取材,鼓励和提倡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建筑能耗包括两部分,即建造能耗和使用能耗,建筑节能也就从这两方面进行考虑。

建造阶段,要实现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材、节水,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人、料、机、法、环等方面都实行全方位的操控和优化,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就地取材,减少建筑材料运输环节的能量消耗和材料损耗。

建筑使用阶段的能耗远远大于建造阶段的能耗,据2004年的统计,使用能耗占总能耗的22.5%,要改变这一能耗大户的形象除了给建筑“穿棉袄,戴棉帽”,最有效地途径就是可再生清洁能源的使用。但是,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的利用在我国各地区目前还只是范例,没有得到推广,因此,我们需要鼓励支持加快清洁能源应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2.6 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建筑垃圾再利用

西方发达国家连同拆除旧建筑物的垃圾每年排出废弃混凝土远远少于我国,其中美国为600万t,日本为1 200万t,而我国仅是新材料转换成建筑垃圾就达4 000万t[4]。新建建筑产生的建筑垃圾及拆除房屋形成的大量建筑垃圾需要空间堆放,从而占用土地资源,污染水体,影响城市美观,造成安全隐患。所以我国目前新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建筑垃圾需要减量,而且要加强回收利用。

我们再来看另外一个事实,建筑使用寿命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结论:中国的建筑寿命平均只有30年。福建一所投资1 500万元的小学只用两年就面临拆迁;扬州刚入住不久的两个小区被政府二次出让土地使用权要拆除重建……

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中已明确规定,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年~100年。我国目前的建筑水平其实达不到这个标准。因此,加强建筑工程的长远规划,质量建设,合理使用,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就是在节能。加强新建工程管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减少建筑垃圾的生产也是建筑节能最有效的途径。

3 结语

我国是能源稀缺国家,节能是我国的一项战略决策,建筑节能是工程建设发展的方向。如何推行建筑节能的实施,把我国的建筑用能效率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要求我们从法规、标准、体制、政策、技术、管理、宣传等多方面采取综合措施,实现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有为.《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点[J].建设科技,2006(7):14-17.

[2]赵声萍,郑洁.绿色建筑的节能评估[J].江苏建筑,2007(4):16-18.

[3]徐佳,沈其明.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原因及策略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8(11):1006-1008.

[4]王有为.中国绿色施工解析[J].施工技术,2008(6):1-6.

[5]李学征.中国绿色建筑政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6.

[6]申琪玉,王长永.绿色建筑与绿色技术[J].建筑技术开发,2004(10):93-95.

3.装配式集成建筑的模式创新 篇三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

从来,世界经济已经历了长达8年的阵痛。作为高度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同样经受了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的各种挑战。2016年是中国经济全面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就建筑业而言,技术研究向哪转?怎么转?就成了一个大问题。2016年9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集成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建筑业转型升级指出了方向。

装配式集成建筑的模式创新

装配式集成建筑源于欧美的技术创新,近年来在中国逐渐被接受并不断创新。国家住建部、各地政府、科研院校和相关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以企业为例,万科、远大住工及正奥科技等都进行了积极探索。总的来看,装配式建筑目前已形成了以模数化精准设计、钢结构技术、围护墙技术、标准化装配技术和智慧化部品配套集成体系为主的核心技术。

装配式集成建筑模式由技术创新推动,呈现出以下7个方面的创新特征。

1.生产方式转变。生产方式转变是装配式集成建筑最显著的特征。装配式集成建筑是指将传统建筑行业在工地上建筑施工的建造方式,转变为在现代化工厂制造生产部件并在工地上装配的制造方式。由建造方式转变为制造方式是传统建筑企业向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转型的重要基础。而工厂化生产正是装配式集成建筑模式的基础性变革。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由于其生产方式的转变,使自己从做工程变成了做产品,从施工承包商转变为产品制造商,企业性质随之发生了变化。

2.销售模式转变。传统建筑企业的销售方式就是参与招投标,寻找承接工程项目的机会,销售的是一种局部阶段性服务。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则可以广泛地面向市场,销售自己的建筑构件等产品。而且是从传统建筑企业小规模短距离的销售方式转变成大规模远距离的系统销售方式,从城市市场扩大到农村和海外市场。

3.产业链转变。传统建筑企业只是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而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可对接上下游产业链上的若干企业,甚至可以形成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4.盈利模式转变。传统建筑企业收入基本靠获得施工费用。而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可以从设计、制造、销售、安装、投融资等产业链中的多个环节获取更高利润,甚至可以成为城市建设的系统性开发商,获取综合开发的垄断利润。

5.成本管理模式转变。传统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一般只能依靠节流施工环节和降低劳动力成本,而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可依靠扩大规模、提高效率、节约资源能源、利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大数据管理等多种方式从整体上降低企业成本。

6.创新手段转变。传统企业创新有太多局限性,而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则可以借助互联网手段向创新型企业转变。既可以依靠互联网沟通市场信息,实现网络销售、线上指导、售后服务,也可以分享互联网金融服务,甚至开发国际市场。

7.市场外延扩大。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可以实现全产业链整合,可依靠制造基地建设产业集群,并且在产业集群里可以做到包括医疗、教育、文化、智慧交通、新能源等相关产业在内的跨产业联动,迅速扩大其外延。

传统建筑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建筑业是与新型装配式集成建筑业相比较而言的,我们把主要以现场施工方式为主的建筑企业称作传统建筑企业。

传统建筑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以手工建造为主、以承包工程为主。一般很难掌握项目的开发权和主导权,在市场中长期处于低水平竞争的弱势地位。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其命运一定程度上掌握在开发者手中;传统建筑企业属于分阶段中的一个环节,巨大的利润空间被产业链两端挤压,盈利能力不强;商业模式单一,创新空间有限,科研动力不足;其生产模式受季节性影响很大,生产周期较长,资金周转缓慢,往往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设备资源浪费、资金成本增加、管理成本增高、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从而抑制企业成长空间。传统建筑业的负外部性主要体现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上。

装配式集成建筑的核心优势

装配式集成建筑隔热保温性能好,有利于建筑节能,同时95%以上的构件可拆解、可回收利用,符合中央提出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方针。目前,中国的建筑材料无论质量、价格,还是品种、规格都可以满足未来装配式集成建筑的需要。装配式集成建筑完全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其核心优势如下。

1.低碳环保。由于装配式集成建筑在选择材料时完全倾向于低碳环保,大量应用低碳、生态、环保科技,所以会使室内空气得到净化。同时由于实行了工厂化制造,循环利用率高,生产周期短,建筑垃圾大量减少,对建筑工地周边的环境污染非常少。

2.节约能源。装配式集成建筑可以是零能源建筑,其所需的电能、冷能和热能全部来自建筑本身的蓄能装置产生的自然能量,而无需外部供应,其节能指标最高可达50%以上。

3.缩短建设工期,加快资金周转。装配式集成建筑的结构构件大多在工厂制造。施工周期大幅缩短,一般而言,按照传统建筑模式建造一座大楼,工期为两年,而按照装配式集成建筑模式,建造时间大约会缩短为5个月,可加快资金周转。

4.提高抗震强度,增加使用寿命。装配式集成建筑不管是木结构、钢结构还是钢混结构,都可抗9级以上地震,适用于地震多发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这种建造模式中集中使用了经过防火技术处理的材料,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物的阻燃耐火性能。在钢结构模式中,还大量使用钢材这种具有弹性、可变形的材料,大大提高了住宅的安全可靠性。

5.节约材料资源,回收利用率高。用钢材作框架,保温墙板作围护结构,可替代黏土砖,减少了水泥、砂、石、石灰的用量,减轻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装配式集成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率超过80%,建筑拆除垃圾极少,便于“建筑迁移”,还可节约原材料的5%以上。

6.增加建筑面积。由于结构体系基本采用了重钢、轻钢、薄壁轻钢、木结构、混合结构等,传统建筑使用率一般为75%左右,而集成房屋使用率可达80%-90%。增加建筑面积8%-12%。

7.比较建安造价降低。此模式以建筑结构主体为基础,提供按照用户要求而定制的各种低碳、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结构、节能墙体、建材、内外装饰、配套电器家具、装配新能源系统、智能系统等部品,最终交付可以使用的各类完整建筑产品。如果同一建造基地的生产规模达到一定比例,其造价会低于传统建筑造价。

装配式集成建筑模式的难点

1.小规模企业很难覆盖成本。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需要一定的生产规模,如果生产规模太小,成本就会增加。如果高于传统建筑成本,市场就难以接受。

2.一次性投资大,风险大。装配式集成建筑模式首先需要一个具有现代化工厂的集成制造基地。基地建设一次性投入巨大,这无形中提高了企业进入门槛,带来较大投资风险。

4.装配式建筑的应用 篇四

最终得出我国在现有发展阶段应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的结论。

并进一步分析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将迎接的挑战。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实践;优越性;推广

引言:

从古至今,盖房屋都离不开砖瓦砂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在进行房屋施工的时候进行现场人工砌筑或浇注,也就是说,房屋是现场建造出来的。

因此有人会说:21世纪初,中国的房屋将主要在工厂制造出来,而不是按传统方法建造出来。

建造与制造虽仅一字之差,但两者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制造装配式建筑是把建材预制构件在工厂预先做好,然后运到施工现场组装而成。

这将是我国建筑、建材业在世纪之交面临的一次大革命。

1978年以来,我国城镇掀起了广泛的住房建设热潮。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至2050年我国住房面积新增约6亿。

因此住宅业迫切需要实现标准化。

工业化、集约化生产,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

虽然住宅在数量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名单是产品质量不高,产品化及生产力质量水平低下,仍处于粗放型生产,存在诸多问题。

5.装配式建筑调研报告 篇五

一、调研背景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或部件,在工地现场装配而成的居住建筑和商业等公共建筑。装配式建筑性能优越,能顺应绿色制造与节能环保需求,具有建造速度快、节能环保、强度高、自重轻、空间利用率大、隔热性能好等优点。发展装配式建筑是供给侧改革组合拳之一,在“三去一降一补”中,装配式建筑承担生态文明补短板和钢铁行业去库存重任。

2017年4月,**省首个装配式住宅项目——**工程已经正式开始施工。由于**省住宅产业化起步较晚,相关经验还较为缺乏,为了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提高**省建筑工业化发展速度,我局特组织本次观摩考察活动,了解学习外省及相关企业在住宅产业化建设情况、先进经验及管理措施办法,更好的为建设**省住宅产业化项目的推进和政策实施提供参考。

二、装配式建筑行业现状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把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提高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高度。中发〔2016〕6号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计划用10年时间,装配式建筑比例达到30%。住建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指出积极扩大装配式建筑应用规模,明确重点应用区域,提高应用比例。2016年10月,贵州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建材业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为加快推进贵州省新型建筑建材业发展,切实构建特色产业体系,培育重要支柱产业提出了明确意见。《意见》提出,到2017年,全省新型建筑建材业完成总产值1200亿元以上,完成增加值400亿元以上。到2020年,全省新型建筑建材业总产值达2200亿元以上,完成增加值600亿元以上。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15%以上。基本建立健全与新型建筑建材业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和标准体系。本次考察学习的武汉市和深圳市,在装配式建筑方面明显走在了前面。深圳市自2016年起,新建项目采用装配式,单体预制率不低于40%,装配率不低于60%;湖北省规定2015-2017年,装配率不低于20%,2018年开始,装配率不低于30%,每年按照5%的增长速度推进装配式项目的实施。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各地出台了大量的鼓励及奖励政策:小区容积率奖励3%-5%;装配式项目鼓励采用EPC模式招标;免交新墙体基金;购买装配式房屋享受首套房优惠;完成主体结构50%即可预售;购买装配式房屋可异地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绿色建筑评审上调一个等级;单个项目节能补助60-100元/平方米。

三、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建筑不同点及监管重点、难点

1、与传统现浇建筑相比,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不是纯粹的装配式结构,对关键的框架梁柱节点及楼板叠合层均采用现浇处理,既增加了结构的整体性,达到了与现浇“同等型”;又解决了建筑部件、暖通空调、给排水系统、电气系统等建筑和设备专业的要求,做到了协调统一、优化配置,在不降低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优化了建筑性能和功能。

2、武汉、深圳等地装配式结构的一些构造做法,需要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总结,在中国的相关标准中有所反映,以指导装配式结构工程实践。如梁、柱钢筋在受力最大处或节点区全截面连接、箍筋采用高强度的焊接封闭式箍筋代替传统的135度弯钩做法等。

3、装配式建筑定位要明确,从最初设计时就应该明确,优化建筑外观,尽量以方正、简洁为设计原则,便于后期结构解构深化设计。

4、在施工过程中,安全监管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装配式建筑存在大量的吊装工作,如何保证吊装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四、相关建议

目前,全市房屋建筑业产值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比重约占70%,其他土木工程建筑业占比相对较低,房屋建筑产业中高附加值的行业市场占比较低,在全市6家建筑一级资质企业,主要集中于房地产项目等低产出行业的生产,全市建筑施工企业有必要进行产业发展升级,改变企业经营比较单一的状况,逐步形成大土木建设的格局。

装配式建筑范畴内的制造业,无疑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难的发展壮大契机。由于行业兴起不久,大量懂得建筑、机械、材料的专业人员的人才非常短缺,谁先掌握这方面的人才优势,谁就掌握的市场的制高点。同样,全市建筑装配配套产业大都是采用外包,或者是从由以前从事建筑业的人士转岗而来,凭借工地现场经验管理,专业匹配度极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市应以打造集设计、生产、安装为核心,推动自身的装配式深化设计能力、PC构件生产能力和现场吊装能力建设等相关企业的扶持发展为目标,强化全市建筑企业的盈利能力建设和核心竞争力。

1.政府要与企业进一步加强联动,全力为企业搞好服务,主动为企业搭建平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帮助企业做大做强。相关部门要制定出台相关政策,对装配式建筑成本进行认真核算,在保证质量、价格合理的前提下,鼓励在政府投资项目、棚户区搬迁改造中广泛应用装配式建筑。

2.企业自身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牢牢把握市场脉搏,密切关注市场需求,以发展装配式建筑为重要使命,以装配式建筑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与开发,建筑构配件和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配送、安装维护和检测咨询服务等为主要业务板块,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努力抢占市场先机,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

3.政府积极布局建设建筑相关产业园,吸引当地技术和产品应用进入。建设相关产业园产业链的全面整合,极大地推动和加快区内建筑行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同时,企业与企业之间要凝心聚力、加强协作配套、抱团取暖,积极打造产业集群,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推动全市建筑行业及相关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政府和企业加快相关人才的引进力度。制造业的核心是标准化和规模化,关键是人才。受国内建筑一味追求个性化的影响,行业的标准化程度非常低下,模具的通用度基本没有,直接导致制造成本高居不下,生产效率徘徊不前,行业的浪费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引进从设计、模具、埋件、吊具等上下游产业链方面的人才,为加快和提升技术研发能力,政府在人才政策上进行适度倾斜。另外,企业应依据自身财力水平,成立技术中心,组建科研队伍,致力于新技术、新材料的研发推广,掌握前沿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为装配式施工提供技术支持,实现设计研发(技术中心)、生产(产业基地)、应用(项目施工)一体化,继续做强集团公司建筑主体产业,加快建筑产业转型。

6.预制装配式建筑全景分析试卷 篇六

一、单选题 【本题型共15道题】

1.预制剪力墙结构体系使用较多的竖向钢筋连接是(),降低了套筒的使用数量,也降低了综合成本。

A.底部预留后浇区连接

B.套筒灌浆连接

C.螺旋箍筋约束浆锚搭接连接

D.金属波纹管浆锚搭接连接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2.2016年起,国家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上海政府规定单体预制装配率不低于()。

A.40%

B.30%

C.50%

D.45% 用户答案:[A] 得分:3.00

3.在下列选项中,剪力墙结构体系和技术要点匹配正确的是()。

A.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工业化程度很高,一般应用于高层建筑

B.叠合剪力墙结构一般国外应用较多,施工速度快,一般应用于南方地区

C.多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工业化程度一般,施工速度快,应用于多层建筑 D.将装配整体式剪力墙应用与多层剪力墙结构体系,真正做到工业化生产、施工 用户答案:[B] 得分:3.00

4.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现浇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A.C30,C40,C25

B.C30,C25,C40

C.C25,C30,C40

D.C20,C40,C25 用户答案:[A] 得分:3.00

5.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房屋非抗震设计适用的最大高度为()。

A.150

B.140

C.120

D.70 用户答案:[D] 得分:3.00

6.发展装配式建筑最主要的原因是()。

A.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需求

B.解决建筑市场劳动力资源短缺及劳动力成本增加的需要

C.改变建筑设计模式和建造方式

D.建筑行业节能减排的需要 用户答案:[A] 得分:3.00 7.装配式建筑施工前期甲方(监理)的工作内容为()。

A.施工流水,场地规划,构件安装,构件拆分,构件重量

B.配合图纸设计,预留预埋,图纸确认,验收策划,施工策划

C.组织协同,组织协调,责任划分,精装定位,验收

D.配合图纸设计,预留预埋,图纸确认,生产周期策划,模具设计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8.基于一维构件的刚性连接的优点是()。

A.节点性能较好,接头位于受力较小部分

B.能减少施工现场布筋、浇筑混凝土等工作

C.结构整体性较好,可做到等同现浇结构

D.生产、运输、对方以及安装施工方便 用户答案:[C] 得分:3.00

9.柔性连接的预制混凝土结构设计原则与现浇结构有很大的不同,符合()抗震设计思想。

A.小震不坏

B.基于性能

C.中震可修

D.大震不倒

用户答案:[B] 得分:3.00

10.PC构件之间的湿式连接传力途径描述正确的是()。

A.拉力:后浇混凝土、灌浆材料或座浆材料直接传递

B.剪力:结合面混凝土的粘结强度、键槽或粗糙面、钢筋的摩擦抗剪作用、消栓抗剪作用承担 C.弯矩:连接钢筋传递

D.压力:连接钢筋抗压及后浇混凝土、灌浆料或座浆材料抗压 用户答案:[B] 得分:3.00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配式高层建筑含精装修可在半年内完成

B.装配式建筑不能完全解决传统建筑方式普遍存在的“质量通病”

C.装配式建筑的现场用人少,时间短,综合成本降低

D.装配式建筑的一大变革是将农民工变成操作工人 用户答案:[C] 得分:3.00

12.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多层剪力墙结构设计适用于不高于()层,建筑设防类别为()。

A.8层,甲类

B.6层,乙类

C.7层,甲类

D.6层,丙类

用户答案:[D] 得分:3.00

13.预制混凝土剪力墙体系和多层混凝土剪力墙体系的结构设计可以今天参考()地方的标准

A.北京,上海

B.北京,广州

C.上海,安徽

D.上海,苏州

用户答案:[C] 得分:3.00

14.建筑设计标准化的流程一般为()。

A.装配式结构方案,钢筋表,构件库,深化与拆分,自动加工,自动出拆分图

B.钢筋表,装配式结构方案,深化与拆分,构件库,自动加工,自动出拆分图

C.构件库,装配式结构方案,深化与拆分,钢筋表,自动加工,自动出拆分图

D.构件库,钢筋表,深化与拆分,装配式结构方案,自动加工,自动出拆分图 用户答案:[C] 得分:3.00

15.首次使用装配式混凝土梁的国家是()

A.美国

B.加拿大

C.日本

D.法国

用户答案:[D] 得分:3.00

二、多选题 【本题型共5道题】

1.《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特点有()。

A.针对中高层建筑,提出专门规定和要求

B.不片面强调全预制装配,提高结构性能/抗震性能

C.补充、强化建筑设计、加工制作、安装、工程验收

D.包括主要装配式结构体系 用户答案:[BCD] 得分:5.00

2.预制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形式的优点有()。A.节能环保,更符合绿色建筑理念

B.抗震性较好,是国际上超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

C.能够获得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

D.主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

E.现场拼装误差率小 用户答案:[BCD] 得分:5.00

3.从杨浦区预制率最高的高层办公楼采用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中可以借鉴的经验有()。

A.集中PC构件,有效控制成本

B.全程采用BIM技术辅助

C.分体式灌浆套筒技术

D.提前预设,提高精确度 用户答案:[ABCD] 得分:5.00

4.关于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构件的制作和运输,说法正确的是()

A.制定加工制作方案、质量控制标准

B.保温材料需要定位及保护

C.必须进行加工详图设计

D.模具、钢筋骨架、钢筋网片、钢筋、预埋件加工不允许偏差 用户答案:[AC] 得分:0.00

5.装配式建筑管理信息化具体功能表现在()方面。

A.辅助智能化生产

B.实现对项目进度可控 C.运用电子图纸,实现无纸化管理

D.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

E.为实现物业科学高效管理提供强大助理 用户答案:[ABC] 得分:0.00

三、判断题 【本题型共15道题】

1.《JGJ1-2014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适用范围:非抗震设计、6~8度抗震设计的民用建筑,甲类建筑。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2.00

2.外挂墙板均为非承重板,其设计重点是作用和作用效应及连接设计,预估地震作用下不得脱落。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2.00

3.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构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2.00

4.多层剪力墙结构设计时,3层以上设叠合楼板,3层以下可使用全预制楼板。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2.00

5.PC构件之间的连接分为干式和湿式,前者通过钢筋连接、后浇混凝土或灌浆结合为整体,后者通过预埋件焊接或螺栓连接、搁置、消栓等方法。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2.00

6.对预制剪力墙体系而言,剪力墙竖向钢筋的连接是极为关键的。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2.00

7.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有两种连接方式,一等同现浇结构(柔性连接),大部分节点位置采用现浇的柔性连接,二不等同现浇结构(刚性连接),楼梯等部位采用刚性连接。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2.00

8.预制混凝土装配式体系主要分为三大类: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框架-剪力墙结构。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0.00

9.建筑工业化包含的5大特征: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2.00

10.国家已经出台专门针对装配式建筑的合同范本,传统建筑模式下的合同范本已不适用于装配式建筑。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2.00

11.预制叠合楼盖的预制板厚度不宜小于60mm,现浇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2.00

12.预制构件合理的接缝位置以及尺寸和形状的设计对建筑功能、建筑平立面、结构受力情况、预制构件承载能力、工程造价等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应尽量增加预制构件的种类,以方便进行质量控制。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2.00

13.现浇湿作业少是最适合进行预制装配式的结构形式。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2.00

14.多层剪力墙结构体系对抗震的需求并不大,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可在广大城镇地区多层住宅中推广使用。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2.00

15.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设计的总体思路是等同现浇,与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分析及构件设计方法相同。

Y.对

N.错

7.装配式建筑实施措施 篇七

1.1 建筑节能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 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能源的发展。当今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能源短缺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建筑从建材生产, 建筑施工直到建筑物的使用无时不在消耗着能源, 资料统计表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建筑能耗占到全国总能耗的1/3左右, 我国也占到25%以上。因此在建筑中推广节能技术势在必行。

1.2 建筑节能是环境保护的需要

我们现在应用的能源主要是以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不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 (二氧化碳、硫、氮氧化合物等) , 是造成大气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倡建筑节能, 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也是改善生存环境, 提高生活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1.3 建筑节能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追求更加舒适的建筑生活环境。冬季采暖, 夏季空调都需要能源的供应。而在当前能源十分紧张的状况下, 节约建筑能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建筑节能设计是建立在满足合理的舒适要求前提下, 通过技术减少建筑能耗, 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 满足建筑节能的要求。

2 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历史

我国的建筑节能, 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建筑节能工作首先从减少采暖能耗开始, 1986年建设部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该标准是我国第一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它的颁布, 开启了我国建筑节能新阶段。随着21世纪的到来,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 建设领域明确了必须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科技工作将“四节一环保”作为科技攻关的主要方向, 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了以节能50%为目标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 部分地区执行更高的65%节能标准。2008年《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管理暂行办法》、《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施行, 《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的颁布, 标志着我国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已基本形成, 基本实现对民用建筑领域的全面覆盖。

3 目前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

目前, 我国建筑用能浪费极其严重, 而且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我国能源生产可能增长的速度, 如果听任这种高耗能建筑持续发展下去, 国家的能源生产势必难以长期支撑此种浪费型需求, 从而被迫组织大规模的旧房节能改造, 这将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在建筑中积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就能够大大缓解国家能源紧缺状况, 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因此, 建筑节能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减排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 符合全球发展趋势。统计数据表明, 中国建筑能耗的总量逐年上升, 在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从上世纪7 0年代末的1 0%, 上升到近年的27.8%。我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 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呈现夏热冬冷的特点, 因此我国的建筑耗能量巨大, 燃煤排放了大量有害物质, 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4 实施建筑节能的技术措施

4.1 建筑规划与设计

面对全球能源环境问题, 不少全新的设计理念应运而生, 如低能耗建筑、零能建筑和绿色建筑等, 它们本质上都要求建筑师从整体综合设计概念出发, 坚持与能源分析专家、环境专家、设备师和结构师紧密配合。在建筑规划和设计时, 根据大范围的气候条件影响, 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环境气候特征, 重视利用自然环境 (如外界气流、雨水、湖泊和绿化、地形等) 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 以尽量减少对建筑设备的依赖。具体措施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合理选择建筑的地址、采取合理的外部环境设计 (主要方法为:在建筑周围布置树木、植被、水面、假山、围墙) ;合理设计建筑形体 (包括建筑整体体量和建筑朝向的确定) , 以改善既有的微气候;合理的建筑形体设计是充分利用建筑室外微环境来改善建筑室内微环境的关键部分, 主要通过建筑各部件的结构构造设计和建筑内部空间的合理分隔设计得以实现。同时, 可借助相关软件进行优化设计, 如运用天正建筑 (Ⅱ) 中建筑阴影模拟, 辅助设计建筑朝向和居住小区的道路、绿化、室外消闲空间及利用CFD软件, 如:PHOENICS, FLUENT等, 分析室内外空气流动是否通畅。

4.2 围护结构

建筑围护结构组成部件 (屋顶、墙、地基、隔热材料、密封材料、门和窗、遮阳设施) 的设计对建筑能耗、环境性能、室内空气质量与用户所处的视觉和热舒适环境有根本的影响。一般增大围护结构的费用仅为总投资的3%~6%, 而节能却可达20%~40%。通过改善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 在夏季可减少室外热量传入室内, 在冬季可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 使建筑热环境得以改善, 从而减少建筑冷、热消耗。首先, 提高围护结构各组成部件的热工性能, 一般通过改变其组成材料的热工性能实行, 如欧盟新研制的热二极管墙体 (低费用的薄片热二极管只允许单方向的传热, 可以产生隔热效果) 和热工性能随季节动态变化的玻璃。然后, 根据当地的气候、建筑的地理位置和朝向, 以建筑能耗软件DOE-2.0的计算结果为指导, 选择围护结构组合优化设计方法。最后, 评估围护结构各部件与组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 以确定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围护结构。

4.3 提高终端用户用能效率

高能效的采暖、空调系统与上述削减室内冷热负荷的措施并行, 才能真正地减少采暖、空调能耗。首先, 根据建筑的特点和功能, 设计高能效的暖通空调设备系统, 例如:热泵系统、蓄能系统和区域供热、供冷系统等。然后, 在使用中采用能源管理和监控系统监督和调控室内的舒适度、室内空气品质和能耗情况。如欧洲国家通过传感器测量周边环境的温、湿度和日照强度, 然后基于建筑动态模型预测采暖和空调负荷, 控制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在其他的家电产品和办公设备方面, 应尽量使用节能认证的产品。如美国一般鼓励采用“能源之星”的产品, 而澳大利亚对耗能大的家电产品实施最低能效标准 (MEPS) 。

5 结语

以上对建筑节能的发展及技术作了简单的分析和研究, 建筑节能是缓解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改善生活工作条件、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措施。我们应建立生态建筑思想, 尊重自然环境, 用科学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方法进行设计和建设, 将节能意识贯穿于工程的每一个环节, 建设出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效低能耗的建筑, 使我国的建筑节能水平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摘要:大力推进建筑节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建筑节能的意义、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历史、建筑节能的现状等几个方面, 分析了实施建筑节能的重要性, 并提出了做好建筑节能的几点技术措施。

关键词:建筑节能,发展现状,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王立雄编著.建筑节能.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9年

8.装配式建筑的梁板柱设计分析 篇八

关键词:装配式;梁板柱;设计;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TU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9-0164-03

1 引 言

装配式建筑物就是绝大部分构件都是工厂预先生产,然后运输至建设场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物[1]。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开始设计建造装配式建筑,由于当时的起重技术的限制及计算机在工程领域应用较少,装配式建筑物发展缓慢[2-3]。

钢筋混凝土结构及钢结构建筑物因其具有较好的承重特点适于建造高层建筑,在城市开发建设中发展迅速。

钢筋混凝土结构都是采用现浇构件,混凝土浇筑完后需养护28天方可进入下一施工阶段,因此,该类结构施工周期较长。钢结构建筑物一般适用于建造超高层建筑物,且墙体通常是玻璃幕墙,造价成本偏高。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城市人口增多,住房需求量持续上升。

为保障城市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政府部门准备建设一批装配式房屋,配给低收入者居住。

另外,城市不断扩大环境问题越来越多,除了受汽车尾气排放及工业化生产的影响外,城市中各类建筑物的建设对环境也造成一定的影响[4]。

装配式建筑物因其造价低廉,对环境友好,建设周期短,适于城市发展的建筑物结构类型。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中不产生扬沉,噪音小,施工场无须地堆放各类建筑耗材,是一种对生态环境破坏性汪的施工方式[5-6]。

目前,我国城市中装配建筑物占有率不高,大部分还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建筑。装配式建筑物中构件均为拼接成一个整体,板层间的防水效果不理想,各结点连接性能不及现浇混凝土结构。针对装配式建筑所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装配式建筑物梁板柱设计方法,并与传统的设计方法进行比较。

2 装配式建筑板的连接

新设计的装配式建筑楼层中板的搭接,如图1所示,传统装配式板的拼接,如图2所示,两相比较,图1的防水效果明显。传统装配式建筑物板与板之间是拼接在一起,存在许多拼接缝隙,且在缝隙中填充防水材料时易渗漏无法填充均匀。新设计的装配式建筑物板与板之间是采用凹凸缺口搭接,板与板之间相互咬合无通缝口,在缝隙处填充防水材料不易发生渗漏,使缝口填充均匀。新设计的装配式建筑物楼板相对传统的装配式建筑物楼板,其构造较复杂模制需要造用多块模板组合。由于是采用工厂化批量生产,模板可以重复利用,采用新设计的装配式楼板对建筑造价影响较小。

3 装配式建筑结点的连接

装配式建筑物中梁和柱的连接对整个建筑物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能,因此须保证梁和柱牢固连接。传统装配式建筑梁和柱的连接方法很多,分为湿法和干法连接。

湿法连接,是将梁柱结点处安装模板进行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硬化后构成一个整体使梁和柱稳固连接。干法连接,是将梁搭接在柱的牛腿或柱帽上,用螺栓连接成稳定的整体。新设计的装配式建筑梁柱干法连接,如图3所示。

传统装配式建筑梁柱湿法连接,如图4所示。

传统装配式建筑预制梁和预制柱接触面积小,柱支撑梁的荷载受力主要靠现浇结点承重。现浇节点混凝土与梁开槽混凝土连接力弱,易造成梁在弯矩作用下节点处受弯破坏。新设计的梁柱结点是在柱上面开槽形缺口,将柱子安放进去。新设计装配式建筑梁柱结点不需要再制作模板浇筑混凝土,比传统的梁柱结点省工省时,且结点牢固稳定。

新装配式建筑需要在柱的上端开槽,因此新装配式建筑柱的横截面大小要比传统装配式建筑大,适应于发展高层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柱与柱之间采用一节一节搭接方式连接,上层柱与下层柱之间须安放钢筋才能稳固连接。

传统装配式建筑是在柱的一端留孔,另一端留挑出钢筋,当每一个节点混凝土浇筑养护完成后将上层柱有预留孔一端与下层柱的钢筋对接。

传统装配式建筑因柱端有钢筋吊装时易碰撞变形,使上下层柱难吻合连接。新设计装配式建筑。梁和柱均采用预留带螺纹的孔径,钢筋选用一端带螺纹一端带肋。梁和柱按设计尺寸搭接好后,梁和柱的预留孔应重合在一条线上,将螺纹钢筋旋入梁和柱预留孔中。因使用的是螺纹钢筋,保证了钢筋和柱平面垂直,便于安放上层柱。

新装配式建筑梁柱结点,梁和柱搭接处接触面积大,混凝土所受应力小不易压碎破坏。上层柱传下来的荷载,通过螺纹钢筋传递至与层柱,分担了结点处所受的压力荷载。

传统装配式建筑梁柱结点,因采用现浇混凝土,结点与上下层柱及梁是一个整体,结点承受弯力、剪力、拉力、压力等各种荷载作用,结点受破坏因素较多,安全性能降低。新装配建筑结点缝隙小,可有效防止室外雨水渗入结位处墙梁柱构件部分所造成的一种雨水侵蚀破坏。

4 结 语

本文对装配式建筑的梁板柱进行了改进设计。通过对板采用凹凸缺口咬合设计,发现其有利于增强楼板的防水作用。传统装配式建筑板层间的采用涂防水材料进行防水,当缝隙形成通缝时,防水材料难以涂布均匀,积水处会沿着通缝线向下渗。

对其进行室内装修时,通缝处易开裂。咬合板的搭接,使装配式建筑楼板层不形成通缝,且缝隙紧密防水性能较好。对于厨房、卫生间防水要求高的板层,可采用加铺防水卷材进行多重防水。

新设计装配式建筑的咬合板防水是基础防水,在此基础上布设防水层可提高装配式建筑楼板层的防水性能。

装配式建筑的梁柱连接是整个建筑安全的制约因素,传统的湿法连接方式构造复杂,梁一端挖空形成凹槽,降低了梁端部的受力性能。结点整体浇筑,要进行制模及混凝土的养护增加了工作量和施工周期。改进后新设计的装配式梁柱结点是在柱上端开槽,梁与柱的接触面积增加,同时槽口阻碍梁的位移增强梁柱结点的稳定性。

另外,在梁柱上布置预留螺纹孔,易于装配式建筑的梁柱搭接施工,螺纹钢筋的传力性能,分担了节点承受的竖直压力和水平剪力,提高了节点抵抗外力破坏作用。

改进后的装配式建筑提高板层防水效果和节点连接牢固稳定,对发展装配式建筑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建伟,苏幼坡.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及其连接技术[J].世界地震工 程,2013,(29)1:38-48.

[2] 孙燕飞.节能装配式轻型房屋的分配与设计[D].济南:山东大学,2014.

[3] 陈子康,周云,张季超,等.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研究与应用[J].工程 抗震与加固改造,2012,34(4):1-11.

[4] 王召新.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 2012.

[5] 黄祥海.新型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点的研究[D].南京:东南大 学,2006.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最新纪律下一篇:实习感受及其问题回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