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

2024-11-26

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8篇)

1.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 篇一

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周锋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中外班级教学中采用的比较先进的学习模式,也是华英学校导学课堂模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探索式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小组合作学习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的合作交流是否有效,学生的展示是否到位和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同教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的主体作用地位就越突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就越高。

一、要小组合作好,教师要先组织好。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做好有关的组织工作。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状况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一般是四个或六个同学为一组,小组的人数不能超过六人,人数太多教师就难以调控,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就低了;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小组间的交流。在分组时,教师尽量做到每个小组的水平接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高低、心理素质等,让不同特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组组合,每个小组都有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学生的不同水平有助于他们相互帮助、共同提高,这样能力高的学生得到提高;能力一般的学生得到锻炼,能力差的学生学困生得到帮助。第二教师还要加强对小组长的培训。小组长是教师的好助手,小组长在合作交流中的作用是很关键的,对小组合作交流的成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每个小组中必须有一名有组织能力强、会表达、乐于助人的学生当小组长。上课前教师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小组长在活动中,能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负责组织本组的交流学习。最后为了让课堂合作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还应建立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如讨论之前,小组成员要先独立思考,认真倾听,不要盲目跟从,要遵守课堂纪律不要争论,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交流,还要踊跃发言,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时其他组员要认真倾听,最后形成整组的统一意见,让每个小组的每个同学人人都有思考和表达自己见解的时间和机会。

二、教师应该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忙的人,因为他要适时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不应该放任不管,要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

组学习,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中。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各小组的学习情况,不断巡视,在小组相互合作学习中发现问题,在关键处及时进行提示和引导,给与点拨和评价。这样教师在指导小组展开合作学习时,不但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能使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

三、重视“导”的导学课堂是最适合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师的引导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

华英导学课堂的中心在于“引导式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的引导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后就要进行小组成果的汇报总结,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讨论结果的形式,可以锻炼学生归纳、概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这样有利于组别和组别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巩固和扩大小组讨论的成果。在这时教师应适时点拨指导,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的有限,他们在对知识的感受和理解会出现困难,只会停留在表层,这时就需要教师恰如其分地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作好小组的总结。在小组交流总结时,教师应注意调控,让各组成员认真倾听,鼓励他们在大胆质疑的基础上,让他们对先前同学的发言进行补充。让学生把思路说完整,讲清楚。在学生们各抒己见中教师认真仔细倾听学生的想法,对于那些表达不清楚的学生,给以耐心地鼓励,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总结时的发言能力得到提高。

另外教学语法规律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后,也要让学生参与总结过程。There be 的将来时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对there be 句型的总结一般会提到: “there be 表示“某地有某物某人”,这时老师要问“那表示某人有某物”怎么说呢?并通过板书错误的句子“There is have a dog in the room.”来说明there be 一般与have 不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里。总结时引导他们相互启发,补充、交流,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there be 结构的相关知识点。这样让人人都体验到了成功带来的喜悦。

四、教师的反思可以深化小组合作学习深度。

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进行反思。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全面的反思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反思的内容包括课堂小组活动的观察;课后跟踪调查,找学生了解谈话;学生作业批改;收集小组合作学习的反馈信息;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是否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选择有交流价值的内容、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还要反思自己是否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合作,对小组合作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是否给予及时的肯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不既面向全体,又要照顾到少数;小组合作学习分如何提高学习的兴趣,给每个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在只注重形式忽视

实质,没有实效性时要怎么办。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的收集信息,对小组合作学习成果与不足,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写有关的教后笔记,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合作小组的表现再做具体的指导。教师在对小组活动进行评价时使每个小组都在教师的反思中得到进步,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循环,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最终达到学生学会的目的。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为了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有实效性,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班。我们还要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研究,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努力提高,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真正成为华英导学课堂的亮点。

2.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 篇二

一、小组合作学习效能低下教师的原因分析

通过观察发现, 很多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没有处理好“形式”和“实质”的关系, 可谓有“形”无“实”, 教师和学生没有真正走进“小组合作学习”。多数学生不具备合作精神, 致使讨论不能展开、探究无法深入, 不能进入真正意义的合作。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和质量。导致学习效能低下的一方面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师角色没有转换, 教学观念比较陈旧, 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部分教师不及时转换角色依然按照陈旧方式教学, 不能和学生互动, 忽略了学生的存在, 根本没有想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

2.教师教学方式简单, 备课时没有给学生预设好问题, 缺乏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教师存在在教学中只是套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 根本没有给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切入点, 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无法顺利展开。浪费课堂时间, 浪费学习资源, 课堂学习效率很低。

3.没有健全的小组合作学习制度, 学生分组不合理, 组内分工不明确, 这些都导致小组学习的效率很低。在小组合作学习时, 组长、组员不知所措, 组员观望和等待, 其结果是各行其是, 合作学习难以进行。

4.没有具体的评价体系, 教师在是关注利用小组学习, 忽视对学生小组学习的评价, 或者只是随意的评价。这些导致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较低, 时间长了会直接导致学习小组难以进行或效率很低。

二、教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策略

1. 教师要转变角色, 积极接受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思想, 能走到学生中去。多与学生互动, 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多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去处理知识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2.教师备课细致, 在一节课中要先设定好哪些知识点要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而哪些只是教师讲解就可以, 不能盲目的利用学习小组去学习;并且在利用小组时要善于给学生设计合适的问题,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多花时间去思考如何去设计这些问题, 要保证这些问题能在所上班级里能顺利的展开, 不能太简单也不能过难而且问题相关的知识点要是本节课的重点, 不能所有知识点都用小组合作学习。所以说虽然从课堂上看教师用小组合作学习看上去变轻松其实不然, 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3.小组合作学习要想能顺利的进行, 小组的组建也很重要。在这建议同质分组。将班级学生平均分配到6个 (或8个) 学习小组。分配角色。明确一名责任心强、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担任组长。小组内做好分工, 需要承担的角色有:主持人、记录人、小组发言人、考核人、学科代表等, 让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 定期轮岗;组内结成互学的对子。建设积极向上的小组文化。每个学习小组要有组名、组标、口号、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小组公约等。有了这些分工和制度,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就知道自己的应该做什么, 就能很快的进入状态。

4.小组的评价也很重要, 任何人都需要别人的肯定, 学生更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 教师要多多给学生鼓励, 建立学生的信心。特别是对小组的评价更重要, 这样还能培养他们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对小组进行评价时应该针对哪些方面呢, 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课堂状态评价, 学习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课堂效率, 所以对各组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能大大激励他们在课堂的表现, 抓住课堂的时间。 (2) 小组整体成绩评价, 对于这个评价要建立系统的评价机制, 因为对小组的整体评价包括很多方面大概可以分为平时小组表现和测试成绩两类;首先教师或班主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方案并让所有的学生知道, 然后将各小组的一阶段情况统计, 可以用专门的本子统计或统计在班级后面的黑板上, 让学生对自己小组以及其它小组的情况, 提高学生积极性。

关于在学习小组中教师应该怎么做, 还与各个班级的具体情况有关, 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情况和班级类型制定适合自己班级的措施。学习小组的建设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虽然在建设的初期会遇到一些困难, 而且刚开始可能学校的效果还不如以前的传统教学, 但是只要我们能拿出更优化的方案去实施学习小组学习, 那么它的学习效率将是非常高的。它的效果不单是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总之, 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 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 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 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 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我们教师也应该积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并学习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达到最大化。

摘要: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 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并逐渐成为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目前的小组学习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有的甚至流于形式, 出现为小组学习而小组学习的现象, 实质上耗费了有效的教与学的时间, 结果导致学习, 效能低下。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 对合作学习理论缺乏深刻的理解, 结果是机械套用导致诸多问题出现, 从而, 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和质量。

3.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教师作用 篇三

【关键字】小组;合作学习;教师

我们学校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积极跟紧改革的步伐,也将小组合作学习推到了重要的位置,充分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同时通过多渠道的学习以及自己的探究摸索,已经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有所成就,也造就了一批善于在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秀教师队伍。让小组合作学习不在是套用模式,而是真正的能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课堂的效率。

一、小组合作学习效能低下教师的原因分析

通过观察发现,很多小组合作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基本上没有处理好“形式”和“实质”的关系,可谓有“形”无“实”,教师和学生没有真正走进“小组合作学习”。多数学生不具备合作精神,致使讨论不能展开、探究无法深入,不能进入真正意义的合作。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和质量。导致学习效能低下的一方面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师角色没有转换,教学观念比较陈旧,教学方式不适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部分教师不及时转换角色依然按照陈旧方式教学,不能和学生互动,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根本没有想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

2.教师教学方式简单,备课时没有给学生预设好问题,缺乏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引导。教师存在在教学中只是套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根本没有给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切入点,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无法顺利展开。浪费课堂时间,浪费学习资源,课堂学习效率很低。

3.没有健全的小组合作学习制度,学生分组不合理,组内分工不明确,这些都导致小组学习的效率很低。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长、组员不知所措,组员观望和等待,其结果是各行其是,合作学习难以进行。

4.没有具体的评价体系,教师在是关注利用小组学习,忽视对学生小组学习的评价,或者只是随意的评价。这些导致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较低,时间长了会直接导致学习小组难以进行或效率很低。

二、教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能的策略

1.教师要转变角色,积极接受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思想,能走到学生中去。多与学生互动,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多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去处理知识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2.教师备课细致,在一节课中要先设定好哪些知识点要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而哪些只是教师讲解就可以,不能盲目的利用学习小组去学习;并且在利用小组时要善于给学生设计合适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多花时间去思考如何去设计这些问题,要保证这些问题能在所上班级里能顺利的展开,不能太简单也不能过难而且问题相关的知识点要是本节课的重点,不能所有知识点都用小组合作学习。所以说虽然从课堂上看教师用小组合作学习看上去变轻松其实不然,相反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3.小组合作学习要想能顺利的进行,小组的组建也很重要。在这建议同质分组。将班级学生平均分配到6个(或8个)学习小组。分配角色。明确一名责任心强、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担任组长。小组内做好分工,需要承担的角色有:主持人、记录人、小组发言人、考核人、学科代表等,让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分工,定期轮岗;组内结成互学的对子。建设积极向上的小组文化。每个学习小组要有组名、组标、口号、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小组公约等。有了这些分工和制度,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就知道自己的应该做什么,就能很快的进入状态。

4.小组的评价也很重要,任何人都需要别人的肯定,学生更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教师要多多给学生鼓励,建立学生的信心。特别是对小组的评价更重要,这样还能培养他们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在对小组进行评价时应该针对哪些方面呢,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课堂状态评价,学习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课堂效率,所以对各组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能大大激励他们在课堂的表现,抓住课堂的时间。(2)小组整体成绩评价,对于这个评价要建立系统的评价机制,因为对小组的整体评价包括很多方面大概可以分为平时小组表现和测试成绩两类;首先教师或班主任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方案并让所有的学生知道,然后将各小组的一阶段情况统计,可以用专门的本子统计或统计在班级后面的黑板上,让学生对自己小组以及其它小组的情况,提高学生积极性。

关于在学习小组中教师应该怎么做,还与各个班级的具体情况有关,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情况和班级类型制定适合自己班级的措施。学习小组的建设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虽然在建设的初期会遇到一些困难,而且刚开始可能学校的效果还不如以前的传统教学,但是只要我们能拿出更优化的方案去实施学习小组学习,那么它的学习效率将是非常高的。它的效果不单是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了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模式,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我们教师也应该积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并学习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达到最大化。

4.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 篇四

合作式学习能充分调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以及师生互动的积极性,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它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便于发挥学生的群体力量和智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要运用积极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强调学生的互动,并非否认教师的存在,而是把教师重新定位,由“教学”转变为“导学”。那么,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尤其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组织指导,发挥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呢?本人为此努力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尝试。

一、精心分组,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

我在班主任按照学生总成绩组建的基础上,关注每一个学生,又根据学生历史课学习情况、学生课堂表现、学习历史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个性倾向,也要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及其为有利于学生个方面互补,做到扬长补短,人尽其才,使学生学习互动增值,互补共效,而进一步做了些调整,按5——6个人一组进行分组,每班6个小组,组建了历史课堂小组,并根据平时学习表现,不断及时进行了个别调整。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成为活跃分子,真正成为合作学习的主人,缩小学生间的差异,又要让每学生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尊重了学生,又有利于使学生做到了乐学、善学、会学,这有利地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

二、对学习小组组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教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我们根据充分体现“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根据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设立好各组的组织者,记录者,汇报者,激励者等角色。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加强小组长的辅导培训,教给他们怎样组织小组发言,如何处理小组意见不统一时的矛盾。教会学生尊重他人,学会做人,学会社交。

三、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学习情况,明确教学目标及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所要体现的新理念。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这些做法使学生的合作学习得以较好地进行。

四、加强学生先充分自主学习,做好合作学习的必要准备,要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和内容.合作学习强调人人参与、集体荣誉、个人责任,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有效进行。开展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一定整节课完全运用合作学习,有时要把班级授课制和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展开教学,要选择恰当的合作时机和内容,在需要合作时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并且学生在讨论之后是各有所得的,共同进步。

五、教师要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让学生遵循合作学习的原则。

首先,各组员要明确在小组中的责任和义务,有明确的合作学习目标,帮助各小组制定小组目标,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协助他人共同学习完成任务。其次,要教给学生合作学习中彼此互相尊重,要善于倾听并积极思考、记笔记,懂得自我控制发言时间。不能随边发言,注意发言有序,有不同见解要商讨,不能因此阻断别人的发言,使小组发言更完整,更有序。便于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再次,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在组长来带领下进行合作学习,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任务,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学习角色,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交流,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多种多样,可以先由一人发言,其他人补充,或若三人发言,进行评价综合学习问题的答案,也可以把收集的资料拿出来,交换看,使资料共享。教师要根据不同内容,教给学生不同的合作方法,久而久之,各小组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六、建立激励性的评价机制,适时恰当的评价,培养小组成员的合作精神。实践表明激励性的评价机制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能有效促进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发言和学习表现,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作出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的评价。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集体评价相结合,促进合作学习。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学习结果的评价相结合,对表现好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如“你的回答真棒”,“你回答的真全面”,“你听得真认真仔细”,“你们真是智慧小组”等等,促进小组之间出现互动、互勉、互相促进的局面,是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并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增强学习兴趣、合作学习的欲望。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合作学习实践,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大大地提高,合作学习意识大大增强,学生的表述能力、创新普遍提高,学习成绩也有较大提高,有其后进生提高快。但我们作为农村中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遇到了很实际的困难:

1、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小组合作交流无法真正实现。只能有说的有听的,还有不会说也听不懂的。

2、给一些调皮的学生创造了“肆意”发挥的机会。不学光玩,或者装腔作

势的学实实在在的玩等等,严重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效果。

3、有写学生纪律性差,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是时间浪费,有时会完不成当堂的教学任务。

采取的有效对策是:

1、小组成员合理搭配,并根据性情况,做及时合理调整。

2、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严杀不正学风。多和纪律不好的学生、学习差的学生谈心,加强他们想好的方面转变,并给他们提前新课学习辅导,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以利于合作学习的有序有效进行。

3、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作用,让组成员互相监督自律,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即使有针对性的表扬鼓励。

4、树立合作学习榜样,学生有榜样可学,积极竞争和进步。

5、让学生多比较自己的过去现在,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体会合作学习自己带来的提高和帮助。

6、提倡学生互帮互助,并加强指导。

5.教师小组合作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鼓励学生多思考

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的目的。学生要参与讨论,参与探究,必须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前认知能力作为基础,而个体的独立思考是无法由别人或小组来替代的。只有在学生思考到达一定的程度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豁然开朗、原来是这样的效果;也只有在此时展开讨论,才有可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和正面交锋,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或探索之前,一定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学习思考的时机。

教师要多引导。

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时,很多教师仍然在讲台上等待,或者做自己的事,比如准备下一环节的教具,板书等,那么,是不是教师真的不应该介入合作学习的进程呢?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我认为:同教师的引导、参与是分不开的,在活动中,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在合作学习中,教师重点是如何精心设计合作学习,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任务选择、策略匹配、教学过程展开与评估等全过程的把握,除此之外,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随时会有意外的问题发生,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往往会阻碍合作学习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必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现场的观察和介入,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教师要多用激励的言语。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聪明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当学生不愿参加小组活动时,教师要有耐心和爱心,经常鼓励和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被人尊重的滋味,慢慢引导他们加入小组学习。

6.教师工作总结:小组合作学习体会 篇六

教师工作总结:小组合作学习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学习方式,也是高效课堂进行合作学习的主要载体之一。如衡水一中的“五让”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学模式等,都建立在小组合作基础之上。通过最近一两年来的摸索来看,我觉得它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它能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给学生以很大地激励作用。任何一项活动,一个任务的完成,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就不会有好的效果。这大家可能都有感觉。成人亦是如此,孩子更不用说。激励的最有效手段是让人们在第一时间见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从而激励他去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整个激励过程是为了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知识的传递。而不是拿着靴子抽打着学,我们不是地主,孩子们也不是长工。而且这种激励要有一个持续的过程,使孩子们每天都有奔头儿。我们的教学就缺乏这种必要的激励手段。

我们老师,特别是小学教师,站在孩子们中间,我们有一种天然的强势,我们往往不考虑孩子的感受,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有时候会令我们觉得更直接,更解气。孰不知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虽然有时候他们不敢说,但孩子们心中自然都有一杆称。而我们的孩子们呢,他们已经习惯了填鸭式的教育,在这种形式下,他们更善于单兵作战,这样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好的会更好,差的会更差,老师也习惯了一言堂式的、讲述式教学模式,我们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般也从自己出发,而往往忽略孩子的感觉。真正的高效课堂,孩子们应该是轻松的,是对每个教学环节充满兴趣的,是积极性很高的,学习是更主动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谁都懂,可谁又真正的贯彻执行了呢?如果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建立一套完整的、序列性的激励措施是很必要的。那我们就不得不考虑一下小组合作学习了。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感受。

小组的形成与操作原则:

小组的构成是很重要的,需要老师精心的安排。现在一般采用“异组同质,同组异质”的原则。这就要求老师对全班每个孩子的个性特征都有所了解。特别是小组长的选择,一定要选表现欲强,组织能力强而且成绩较好的同学。在日常操作过程中,要对小组长不断的进行培训,要不断的把孩子们向“合作学习”方面引导。因为我们现在的孩子根本没有合作意识,在我们应试教育的压榨之下,有些孩子甚至没有自尊。因此,起始阶段一定要采用一直“扶”的原则,出现各种问题千万不要责怪他,要告诉他应该怎样做,要帮他找到感觉,帮助他鼓起气坚持下去。如果用一句话作为它的指导思想的话,我觉得“教育是指导,不是指责;教育是示范,不是口传”就很合适。总之,我们要拿孩子当孩子,孩子是要我们教育的,而不是用来责怪的。

我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历程:

一、艰难的步伐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我摸索了多年了,可一直没取得较大的成果,一直以来它就处在一种零散的,心血来潮似的状态。而作为一种可行性的,具体的措施固定下来也还是从去年才开始的,如果给起用这一方式找个导火索的话,那还是作业。这可能也是老师们最挠头的。

就是在上学期的开始,某些孩子的作业情况简直没法形容,不用说留点思考性质的作业,你就是让他抄几行单词,都会丢三落四,歪歪扭扭,那作业用龙飞凤舞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就这样,还有一大堆不完成作业的。各种方法都用尽了,效果不好。为了扭转这个局面,我开始试验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形式。刚开始的时候,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来:组长不负责任,不会管理;其他同学没有小组意识,不懂得互帮互助等等。于是我苦口婆心的教,对小组长进行不断的培训,教组长怎样盯着本组的学生,盯着本组同学的作业,教组员怎样为本组争得一点荣誉,哪怕你认真地写一次作业,为了某个同学的进步,为了每个小组的进步,一次次地为孩子们鼓掌,我一点一点的培养孩子们的自尊心,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尽量找机会为他们加分。一次次的管理失败,我一次次强压怒火。在不断的批评、指导、扶持中我坚持下来了。我一分一分的记录了孩子们一学期的整个学习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再差的孩子也关注自己小组的分数。每当课间的时候,我往往坐在教室里,孩子们就会围着我统计自己小组的分数,当发现自己小组的分数高时就会高兴的跳起来,而发现自己小组的分数低点时,组长和组员往往会互相埋怨,当然也有的个别小组对分数漠不关心,可能就是他们的分数明显低了,这也正是小组操作过程中要极力避免的。经过不到两个学期的思考和不断地完善,应该说见到一点效果了。但整个过程回想起来,还真是着实的费了不少的脑筋。

根据学科特点和我的课堂实际,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的评价:课堂会话表演,课堂表现,作业和听写。上学期一学期下来,有成功的喜悦,当然也有失败的教训。就我任教的两个班来说,甲班还不错,小组由学期初坚持到了学期末。而乙班在一学期中,因学生的表现差异,小组的构成不断的发生变化,到最后还撤并了一个小组,尽管不理想,但最终还是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每个小组每天加1分,2分,5分,10分,最后小组得分加到1000多分。学期末每个班评出了三个先进的小组,进行了精神和物质奖励。经过上一个学期的摸索,本学期一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就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也正是由于这种方式,我确实获得了不小的收获。多想想方法、点子,便会发现在管理方面会别有洞天。

二、可喜的变化

由于有了上学期的经验教训,本学期一开始,小组合作形式就很快步入了正轨,而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第一、最大的变化就是作业,此种方式由作业开始,也是在作业方式上收到了理想效果。首先,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不交作业的现象了,即使有偶尔犯点小错误的,也能很快补上。方法其实很简单,假如李子龙没完成作业,当然他会找各种理由,这时我告诉他,你什么时候补上,拿过来我给你判了,还要给你们小组加分的。便会发现,很快他就会把作业拿过来,而且写的很认真。(我每天留的作业就是每节课的重中之重,一般作业时间不超10分钟)我便给他批阅出相应的档次,加上相应的分数。这种处理方式的一个主要原则就是以他写作业为主,而不用大量时间批评他,挖苦他。

本学期,每天的作业得分和上学期比起来有了更高的要求,上学期就两个档次,Good 加1分,Very good 加2分,本学期增加了Wonderful 加3分。这样以来,两个班几乎已经没有不完成作业的情况了,为了提高作业质量,我打破了旧有的交作业办法,我要求他们每天的作业只要写完了,就可以拿给我判,一旦出现了错误,改过来重新写一遍还可以得更高分,如果拖到上课前再判,出现了错误就没分了,这一举措极大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会纷纷以小组为单位或个别同学来办公室找我,这时还可以和孩子们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以抓住零星时间对他们进行教育。当我们把孩子当成孩子的时候,有时真的觉得教师的工作就是一腔激情加满肚子宽容。我们应该尽量做到“理解别人的不理解,原谅别人的不原谅,接受别人的不接受”。当孩子们盼着上自己的课时,真有李振西那种感觉,“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第二,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如乙班高晶晶同学,原来她是一个很平常的学生,在平时也没见到有多大变化,但自从我让她当上小组长之后,她便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不但自己学习认真了许多,而且对本组的同学也给予了很大帮助。后来和家长联系才知道,她表示就喜欢上英语课,因为我让她当了英语学习小组组长,这个我们头脑中不起眼的职务,能给孩子以极大的鼓励。甲班李子龙同学的家长也表示上个学期他的英语成绩也取得了很大进步,因为他有一个好组长,组长对他要求很严格,时刻关注他的作业及课堂表现。家长表示对这种形式大力支持。

而对他们最大的鼓励是学期末的总评奖励。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自尊心,除了奖状之外,我还给每位获奖的孩子发了一个笔记本,关键是在每个笔记本上我都亲自写了一段话,如:

李子龙同学,你是个聪明活泼的好孩子,本学期你加入了一个积极的学习小组,得到了组长和同学们的很大帮助,取得了很大进步,希望你再接再厉,新学期取得更大进步。

李伟尚同学,你聪明活泼,乐于助人,作为班长你能带好一个班,作为组长你能关心每个同学,你的小组会因你的存在而取得更大成绩,你也将锻炼的更加出众。

这几句话不但给学生以极大鼓励,更会把老师对自己孩子的认可这一信息传递给家长。而这个奖励的特殊之处是以小组为单位,更特殊的是有的同学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得到奖状,我想这对于他的激励作用是可想而知的。由于时间关系,我的两个班奖品颁发的时间不同,由于时间仓促,甲班假前就发下去了,没有能举行一个较正式的颁奖仪式;而乙班是开学后发的,时间较充分,利用入学教育周的时机,我特地搞了一次颁奖仪式。当我郑重宣读写给孩子的每一句话,并把奖状递到孩子们手中时,他那种久违的成功感油然而生,刘银桥,李文龙,靳宇天等同学可能这是第一次受到老师的肯定,第一次综合性评价,第一次得到小组合作带来的实惠,特别是他们第一次拿着奖状和奖品回到家的时候,他会是一种什么样激动的心情,家长会是什么心情,我想这对他们的触动更是不言而喻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能得到家长的认可。也许正是这个零的突破,会改变一个孩子一生也说不定。

三、新学期举措

假期里,孩子们在QQ里一直和我交流“小组学习”这一话题,表示新学期的一些想法,并提出了很多可行性的建议,本学期开学伊始,我首先完善了小组形式,多方听取学生的意见,重新优化分组。并根据上学期的经验,提出了更为合理的,更能调查动孩子积极性的要求:

1、在小组加分制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状况,确定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同样的问题得分不同。如一个小组四个同学,组长回答加1分,次一等的加2分,三等的加3分,最差的加4分。谁回答问题加几分,清楚明白,也便于记录。

2、课堂会话表演也提出了新要求。为了让同学们在表演的过程中认真参与,我让每个孩子都认真听,如果能听出表演时的一个错误,表演组就可以减一分,这样能极大提高孩子们的参与意识。但这里面也有问题,如有些同学会吹毛求疵,也无意间增加了小组成员之间矛盾,导致优生厌烦差生。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我根据李亿佳同学提出的意见,自本学期始,在小组表演完成之后,设置了一个自我修复过程。组长先发表对这次表演的看法,如果组长和本组成员能指出表演中存在的问题,其他同学再提出问题来就不在减分之列了。这样一来,不但提高了全班同学的参与度,还减少了小组内的矛盾,可谓一箭双雕。

3、为了提高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本学期又提出了课堂表现加分记录。

首先,此环节有利于激发后进生的潜力。一些稍有难度的问题,如果孩子们能回答上来,要根据不同层次,加上相应的分数。而且好多机会提倡小组自己推荐成员参与,而往往每个小组把加分最多的孩子推出来,也就是那个最差的同学,这样一来,在汇报前几个孩子都会一起教那个差生。而在这时,我往往会给孩子们留下几分钟的练习时间,这段时间是孩子们学习效果最好的时候。

另外,这个环节是教师把握全局的最好手段。如果你想让哪个小组得奖,可以在课上多给几次回答问题的机会,不至于使某些小组因分数过低而失去信心,也不至于使得奖的总是那几个孩子,可以让每个孩子在一个学期内都得到一次被肯定的机会。

4、为了改善只重视结果,评价单一的形式,从本学期开始,我决定进行四次形成性评价。以每个月为一个评价周期,把一个学期分为四个评价阶段,分别进行奖励。每班各小组的总分取前三名颁发奖状。到第四个月进行总评,即把前三个月的总分加在一起,然后加上年终考试分数的部分比重进行总评。第四次总评是一次大型的总结性评价,要颁发奖状和奖品。一学期四个评价周期是为了让每个小组都尽可能得到一次受奖的机会,以增加同学们的自信心和兴趣感。

四、第一次阶段评价总结。

本学期,第一个月结束之后,我按计划进行了第一次奖励评价,在颁奖结束后,我作了如下总结:

首先,本次奖励的是一种合作。

我们这次奖励不是针对某个优秀学生,而是针对某个学习小组,借此强化小组合作意识。即一个人成功不代表你能成功,只有一个小组齐心合力,互帮互助才能取得优异成绩。特别是对后进生的态度,小组内不能排斥他,奚落他,而要努力帮助他,只有齐头并进才能最后获胜。借此,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确立了一个口号“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

其次,本次奖励的是一种态度,一种认真的态度,严谨的态度。

这次奖励的依据不是某次成绩的高低,而是开学五周以来的综合表现。只要你认真,只要你态度端正,就有获奖的机会。从本次评价的成绩来看,各小组之间的分差已经达到了几十分,一个月就拉开这么大距离,应该说小组学习在管理和操作上还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但这也在意料之中,十个手指还不一般齐呢,何况这么多孩子了。我所要做的就是承认差异,把心态放平,尽量减小各组之间的分数差距,争取到年终总评的时候,每个小组都能得到一次受奖的机会。为此,我不断地思考着,出现分差的原因反应在各个方面,但最突出的还是作业和会话表演环节。这也是教学的两个难点。在这两点上,还要不断的摸索经验,尽量让孩子们学的轻松、快乐。尤其是作业,书写最能体现一个人严谨的习惯和态度。因此,在作业的数量和形式上还要不断的更新,争取让孩子们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进步,尤其要给孩子们留出玩的时间。

再次,本次奖励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负责的精神。

这个负责表现在小组长要为本组的成长负责,组员要为本小组的荣誉而负责。课堂上任何一种行为,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一个小组的整体利益,我们还要进一步强调这种意识。从受奖的整体情况来看,获奖小组都是小组长极其负责任的,虽然每个小组中都有后进生,但在组长的督促和指导下,每个孩子取得进步的程度是不同的。落实到具体管理措施上,获奖组的小组长不但能叮嘱本组同学完成作业,而且每天还主动检查本小组的作业质量,出现不合格作业能第一时间改正或重写。以确保每个同学,每天都能在作业方面得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分数,而且能坚持下来。这种责任意识,也是我们有待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最后,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求每个小组长切实负起责任来,把自己的小组带好。要求各小组成员要相互配合,互相鼓励。争取在预定的四次评价中,至少要得到一次奖励。而且明确了第二次评价时间,即期中考试以后,希望同学们早作准备,争取下次领奖的时候,老师能见到你的身影。

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周结束后,我们进行第三次评价。经过这三次评价后,各组同学都受到了不小的触动。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学习积极性有了极大提高。特别是看到某些不如自己的同学手棒奖状回家后,给一部分同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欲望。无论是组长,还是组员,无论是获奖的,还是未获奖的,都摆出了一种决战架势。在课堂表现和作业两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为了能在每天的会话中有一个好的表现,每天英语课前的课间休息时间,会发现孩子们会抓紧一切时间安排角色,一遍一遍的排练。当我步入课堂后,孩子们为了争得一次机会,他们的小手举得就像一个小树林。为了公平起见,我尽量给每个小组一样的表演机会,孩子们就会从表演质量上下功夫。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关注到了每个重要的语法点,尽量不出错。经过三个月的时间,课程马上就结束了。虽然没有进行总复习,但孩子们对某些学习内容的掌握已经到了相当熟练的程度。

在作业方面,为了能得到一个好的评价,为本小组多得一分,每个孩子的书写现在已经相当认真了,作业完成之后,他们会主动的先让组长检查,然后再让我判,如果效果不理想,他会再来一遍,有的同学一天的作业能连续写三遍以上,直至满意为止。当然,我的作业都是少而精的,主要是每堂课的主要语法点,针对性很强,一般就三至四个句子。每天的作业不会超过五分钟。因为作业少,他的书写就会认真;因为是自愿,他不会有畏难情绪。更重要的是作业写好后会为自己的小组得到一个理想的分数。通过这种方式,使好多后进生找到了自信,因为他终于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当久违的成功眷顾他后,当他一次次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后,对他的激励作用,是很难想像的。

这样一来,学习难度在无形中已经降低了,孩子们学着轻松、快乐。他就会有兴趣,他就会喜欢这个学科,他同时也会喜欢这个老师。师生融洽的关系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

以上是我从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的一些感悟,有成功之处,当然也存在着相当的不足,还要不断地从实践中,从与学生沟通中不断改进、完善、提高,以更好的为同学们服务。但无论如何,承认差异,满怀宽容再加上必要的惩罚是我们教育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但我所说的惩罚绝对不是体罚。它是一种学生已经认识到的严重不足,或他自己甘愿为之付出一定代价的惩罚方式。这种惩罚是孩子能接受的,甚至是自愿的。

7.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 篇七

案例一:五年级“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师共组织合作学习次数4次, 占用时间近30分钟。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自悟自练, 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类似这样的课堂还有不少, 有的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有时连简单的解方程:2x+6=17的过程格式等也要通过学生合作来共同完成, 好像学生合作探讨成了唯一的灵丹妙药。

案例二:在一次课堂上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现象:教师抛出一个问题, 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老师的话刚出口, 只听“叭”的一声, 前排的同学立即转向后排, 同学们七嘴八舌, 你说你的他数他的, 十几分钟过去了, 有的小组能知道一些然而有的小组内的同学却什么也不知道。

上述现象各校普遍存在, 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实际上这是一种合作“自由化”的现象。我们经常发现, 学生合作时, 一些教师要么在讲台前踱来踱去等待, 要么象征性地到学生中去走两圈, 或在学生交流汇报时考虑下一步的教学, 或在学生辩论时当作观众。许多教师每节课中挤出几分钟让学生匆匆忙忙地讨论。这是典型的“有合作之形, 无合作之实”现象, 一看就知道是为公开课而临时凑合的, 在合作学习时, 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和合作的能力, 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些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成了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 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 给学困生的学习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有些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次序混乱, 学生发言七嘴八舌, 没有中心, 整个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 浪费课堂时间等等。

教师首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者。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 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 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 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 什么内容需要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学习的时间是多少, 等等。

教师还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应对全班学生的分组要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 最好按照异质分组, 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 可以采取轮换制, 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

8.浅议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导” 篇八

关键词:小组合作 引导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3.238

伴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行,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越来越多的课堂中落地生根。小组合作学习,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互助潜能,实现“学习金字塔”理论的最高境界“生教生”。小组合作学习在我校实验也已有时日,课堂现状确实有了很大改观:睡觉的少了,不学的少了,课堂活跃了,教师讲的功能在逐渐淡化。然而,对教师导的要求却在与日俱增,如何有效发挥教师导的功能呢?既不越殂代疱,又不袖手旁观,真正做好一个好“导演”?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真实体会。

一、导要适时

教师适时地“导”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效。导得过早,学生还没有进入思维状态,达不到启发的作用,启而不发;导得过晚,课堂时间可能就不够了,导致完不成任务;导得过勤,容易打断学生思维,学生刚刚进入思考状态,有了一点思路,却立刻被教师打断;放手不导,完全给学生,问题往往得不到解决,学生往往会的都会,不会的就卡在那了。所以,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引导,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习《激素与生长发育》一课时,学生在小组合作分析胰岛素发现实验时,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为七年级学生还缺乏对实验的分析能力。在其中的一个班,我尝试一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引导“抓住每个实验的变量,找到研究对象,再去分析结论”。虽然教给了学生分析实验的方法,但学生似懂非懂,照葫芦画瓢,最终也没有达到我想要的效果。实验二“结扎胰管实验”,学生的实验结论出现分歧:胰管与糖尿有关、结扎胰管与糖尿有关、胰岛与糖尿有关。究其原因:学生并没有理解我说的那句话。于是,我改变思路,再度尝试,等小组合作研讨一段时间后,走进每个小组,倾听小组的分析过程,在学生争议最热烈的时候,帮助学生分析第一个实验“去掉胰腺怎样?移植胰腺又怎样?那么,第一个实验在研究谁的功能?”答案获得真的很轻松,学生也从中抓住了实验变量。第二个实验我只追问学生一句“到底在研究谁?”学生依然不解,我也抓住了学生的症结:胰腺、胰岛、胰管什么关系,学生一塌糊涂。于是,我把事先准备好的胰腺结构图拿给学生,学生也顺理成章地找到了结扎胰管的真正目的。试想,如果一开始便去引导分析,虽然也能获取结论,但完全达不到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也就失去了小组合作的价值。

二、导要到位

教师要给学生导什么?一节课的目标是多维的,不仅仅局限于知识,还有情感、能力。所以,教师关注点不能仅停留在知识上,那是过去传统的唯知识论的应试教育。导是全方位的,包括兴趣、学法、情感等诸多方面。

(一)导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无师自通。所以每节课的情景创设至关重要,直接调动着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观摩《激素与生长发育》一课时,有的教师借助人的一生的身体变化,引发学生主动思维:“是什么让人发生着如此变化?”有的教师展示呆小症、侏儒症、大脖子病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是什么物质导致异类人群出现?”……这样的情景创设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既能拉近学生与生活的距离,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自然让学生产生求知的欲望兴趣。有好多教师总感觉导得有些做作,那是因为没有找到准确的切合点,怎能不做作?初中生物学几乎每一节都离不开我们的生活:身边植物与植物分类、男女性别与性别决定、母子性状与遗传变异等等。

(二)导学

“教会学生学习”是新课改的终极理念。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导学便是引导学生顺利完成自主学习,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激素与生长发育》一课的实验二“结扎胰管实验”便涉及此问题,学生对胰腺、胰管、胰岛知之甚少,此时教师应及时将胰腺结构图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充分把握学情,以不变应万变。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实验怎么分析?图形怎么看?表格怎么分析?观察植物的方法等,掌握了学习的基本方法,能力自然就有了。

(三)导情

达成“三维教学目标”也是新课程的要求,一节课有了情感渗透,学生有了情感认知,一节课便注入了灵魂,课程也实现了其教育价值。这是众多教师易忽视的一点,认为情感教育于己无关,那是班主任的工作。殊不知,习惯于情感渗透的课堂会让学生终生难忘,因为他们从中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做人、做事。让学生去回顾他的学生生涯时,记住最少的是知识,记住最多的却是教师对他的教育,这就是情感的力量。在《激素与生长发育》一课中,我在让学生诊断完几种疾病的病因后,因势利导“假如你是患者之一,你有什么感受?”从中体验的不仅仅是患者的感受,更在于对病患者的理解与关爱。

三、导要适度

教师到底应该导到什么程度?直接决定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导得过少,启而不发,白白浪费时间,没有效果;导得过多,越殂代疱,回归了传统的讲授,取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常说“让学生伸伸手摘到桃子”,便是我们导的最佳境界。

在帮助学生解决胰腺、胰管、胰岛关系时,将图呈现给学生后,导到什么程度最需要教师的拿捏了,如果我们把结构图详细地讲给学生听,则导得过度了,学生主体作用便被剥夺了。分析三组实验时,如果让学生仅凭实验图解去分析实验结论,对七年级学生而言,则又导得不够,应该导给学生分析实验的方法:抓住实验变量,找到研究对象,便达到了导的目的。

四、导要灵活

长时间单一的引导方式只会令学生丧失兴趣。“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便是这个道理。学生喜欢新奇,故教师也要尝试变化不同手段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兴致盎然中学会学习。问题引导可以将学生的思维一点点推进;图片引导直观易见;动画引导形象再现;情境引导引发共鸣……

教学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工程,教师只有不断研究,不断发现,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教师的价值。

上一篇:交通工具市场调研报告下一篇:义务教育均衡宣传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