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研究

2024-08-11

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研究(共7篇)

1.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研究 篇一

一、会计职业判断概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 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性情况下, 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范围内, 运用自身能力和经验对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和最终的财务报告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

(二) 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影响因素

会计职业判断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运行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各种因素都可能对其施加影响, 并最终使其偏离预期的合理结果, 从而产生各种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1) 主体因素。会计人员的主体因素是指会计人员自身方面的可能影响的因素, 主要包括:一是会计人员具备的能力。在会计职业判断中, 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包括:记忆和联想能力。记忆能力一般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类, 两者各有所长, 但作为会计人员来讲应是两者的最优结合;联想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其主要取决于经验的积累。观察能力。要求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 只有具备良好的观察力才能做出科学的判断。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人的认识水平的最高层次。思维的基本形式是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推理是会计人员运用以往经验, 根据对会计对象的直观认识推出对该对象的间接认识。会计中常根据己知线索或事实, 运用逻辑推理对所发现的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和判断, 从而确定适当的会计处理方案, 并预测实施后可能出现的结果。二是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组织与经营知识和会计知识。一般性知识可以帮助会计人员理解职业界与社会之间复杂的依存关系, 以及与不同背景的人进行交往;组织与经营知识则包括组织内部运行和组织变化的方式, 以及信息技术在组织中的作用;而会计知识则有利于会计人员做出正确的分析和提高会计人员概念性思维能力。三是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职业意识是会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觉和理念等, 包括会计人员的职业理解度、职业成就感和职业谨慎等。恰当的职业理解度、适度的职业成就感和应有的职业谨慎等良好职业意识, 有利于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的准确性。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 包括会计人员在执业时所体现出来的职业品德、职业纪律和职业责任感等。具有良好职业品德和职业纪律的会计人员在执业时将会正直、诚实、公正和客观, 在执业时能够合理约束自身行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 才有助于会计人员做出恰当与正确的职业判断。四是会计人员心理因素。会计个体的行为受基本需求的影响。会计人作为一名职业者, 首先也具有对金钱、物质的需求, 以满足其生存需要。具体行为表现为会计人运用其所拥有的职业技术, 开展会计工作, 以获取职业报酬。需要和动机是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内部驱动力, 会计人员具有包括经济利益、职业地位的追求等, 有些需要是管理当局给予满足的, 这使会计人员面临各种利益矛盾冲突时, 有可能在职业判断中屈从于管理当局的意愿, 难以保持客观中立。但动机也会受到人的价值观的影响, 具有高尚的价值取向的会计人员就可能排除利益干扰。此外, 动机还会受到外界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有关法规的严格性。

(2) 环境因素。影响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会计环境, 会计环境是指一定时空状态下, 所有作用于会计且不断发展变化的各种主、客观因素的综合, 会计环境对会计行为存在显著影响。作为会计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职业判断具有强烈的主观性, 会计人员易为其所处环境所左右, 因此会计职业判断存在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环境的状况。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 必须考虑和适应其所处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根据环境的变化, 对会计职业判断的方式与内容做出适当调整, 以免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质量。二是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其运行机制。当前我国的经济环境己发生了很大变化, 如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股份制改造等等。经济环境的上述变化对会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企业个体行为的硬性约束减轻, 企业经营活动的灵活程度加大, 自主性增强, 而在会计过程中可供作为判断依据的规定减少, 从而提高了会计执业难度, 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应对形势的要求, 会计人员必然会加强对自身专业素质培养, 尤其是加大对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视程度, 这将有力促进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三是法律环境。法律是会计工作有序运行的可靠基础。在法制健全的国家, 会计能够严格按照法律和会计准则执行, 违法行为也能得到相应惩罚。如果法律体系不完善, 就必然影响到会计执业过程, 尤其是加大会计职业判断的难度。我国法制建设经历了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 但我国法律环境仍不够完善, 存在着立法滞后以及有关法规不统一等问题。同时企业在执行《会计法》和财务制度, 履行会计责任方面也存在问题。法律坏境的上述状况要求会计人员依靠其知识和经验, 或参照其他相关规定, 或者在不一致的规定间做出抉择, 最大程度地保证会计质量, 降低会计职业判断风险, 这显然加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的难度。此外, 《企业会计准则》多是原则性的规定, 会计人员执业过程中在细节问题上必须依靠职业判断。另外,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及会计业务的拓展,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可能存在不适用的问题, 会计人员必须运用职业判断做出最佳选择。四是技术环境。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科技不但进入会计环境因素之中, 而且成为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因素。近年来, 计算机己经成为许多企业会计操作的主要工具, 电算化会计系统在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上的稳定性、及时性和可靠性已得到肯定, 但可见的处理过程却减少了。同时, 随着传统会计岗位职责被打破, 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变更和转移, 再加上未来以数据库为基础的发展趋势, 势必引起内控制度的复杂化。会计电算化所导致的会计线索电子化、会计内容扩大化以及会计方法和技术处理手段的多样化, 对会计执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不断提高, 也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出了挑战。五是社会环境。会计人员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开展活动的, 社会环境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包括公众对会计职业的认识、会计职业界的教育程度、同业的竞争压力等。社会对会计职业的态度, 决定着会计职业界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 也决定着进入本行业人员的素质, 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的高低与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社会对会计职业的评价越高, 会计人员的社会地位越高, 取得的报酬也较高, 进入这一领域的人员素质和质量就会呈现上升趋势, 由此也就带动了会计职业判断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 企业的会计意识较强, 就会建立较为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支持会计人员的工作。反之如果企业对会计行业缺乏理解, 不仅不会协助会计人员的工作, 还会向会计人员施加压力, 对会计职业判断产生负面影响。

(3) 客体因素。客体因素是由于会计事项具有的某些特点而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问题的复杂性、重复性、规范程度、类型和要求的判断质量等方面, 经济业务不确定性越高, 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要求也越高, 失误风险越大。

二、会计职业判断公允性的对策

(一) 会计人员能力的提升机制

会计职业判断必须在会计准则和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对于确定的会计事项, 如有规定的要按规定执行, 如果有多种会计政策可供选择, 选择最适用的会计政策;对于准则和制度都没有做出具体规定的事项, 才需要会计人员做出职业判断。要想保证会计执业判断的公允性, 应做到:一是树立会计职业判断观念。我国由于过去长期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 会计人员缺乏独立判断的意愿和行动, 即使有也可能会因经营者的不合作甚至抵制而难以实施, 从而导致会计人员丧失独立判断的积极性, 处理会计事项时习惯于照搬以前的做法, 或请示领导遵照执行。我国会计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国际会计的协调与趋同, 以会计准则指导会计工作, 而会计准则一般来讲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 这必然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力。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 新的经济业务将不断涌现, 会计人员只有转变观念, 更新思维方式, 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工作的需要。二是丰富自身专业知识。会计职业判断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需要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首先, 会计人员必须重视会计基础理论的学习, 基础理论可指导新程序的开拓, 增强判断能力。其次, 在熟练掌握会计知识的同时, 会计人员还应掌握与会计相关的经济、金融、贸易、外汇等相关知识, 熟悉现代化的会计处理手段。最后, 会计人员要接受后续教育, 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 认真领会相关政策、准则、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 使之成为开展会计职业判断的利器。三是加强会计实践训练。会计职业判断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会计人员只有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提高适应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的能力, 才能做好职业判断, 而这种能力是在会计实践中通过不断训练逐步积累起来的。因此, 应改革会计岗位终身制, 实行岗位轮换制, 甚至让会计人员深入生产、采购、仓储、销售等部门了解业务流程, 在实践中提高分析判断综合能力。四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 就越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了有效地制约和防止企业利用职业判断在会计核算上弄虚作假, 粉饰会计报表, 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建设上, 应当建立两种机制:一方面建立社会评价机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社会评价, 增强其荣辱感, 形成外在的他律机制, 这是对会计职业道德起作用的方式。进行社会评价的基本形式是社会舆论, 其具有特殊的内在的威慑性, 通过正确的舆沦宣传和导向, 可以促成会计人员从他律走向自律。另一方面建立社会利益导向机制。职业道德在强调精神作用的同时, 不能忽视物质形式的鼓励与鞭策, 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利益导向和激励。在社会分配格局中提高会计人员的经济报酬, 使其能在社会中得到充分重视和承认, 实际上也是对会计在经济发展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肯定和认可。

(二) 会计人员的激励管理机制

会计人员选择公允的职业判断会丧失很多利益, 机会成本很大;而会计人员选择非公允的职业判断, 会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为了消除职业判断行为中的不良动机, 应满足会计人员的合理需要, 并实行激励性管理机制。实行激励性管理机制, 企业管理当局应采取的措施是:一是企业管理层应在合理的限度和范围内, 满足会计人员合理的物质生活需要。对于基本需要, 如工资、福利待遇, 只要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并且企业管理层能够承受, 就应当考虑满足, 以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二是企业管理层可将非物质奖励和较高的福利待遇作为额外奖励给予会计人员, 以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管理层采取以上措施, 会无形中激发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技能朝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从而抑制不良动机, 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确保会计职业判断的公允性。

(三) 会计职业判断的环境约束制衡机制

主要包括:一是完善各方面约束治理机制。会计职业判断的约束机制可以分为内外两个层次。公司治理结构是约束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内部监督机制,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能有效发现会计错误与舞弊, 促使会计职业判断公允。就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而言, 应从各企业的具体环境出发, 依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一般规律, 针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运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或漏洞, 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 特别是在授权批准制度设计中应赋予会计人员一定的独立判断权。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审计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外部监督机制, 其审计报告可以对公司财务报告的公允性及会计职业判断是否反映了经济业务的实质发表意见。就我国资本市场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案例来看, 关键问题是我国缺乏高质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市场需求和支撑环境, 因此改革的重点在于培育规范的审计服务市场。强化政府外部监督, 即由国家财政、审计、证券监管等部门依法加强对企业财务检查和审计, 尤其是要加强对准则、制度执行质量的监督检查, 以约束企业会计职业判断行为, 增强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公允性。对利用职业判断之名弄虚作假和屡次违反财经纪律的, 必须及时予以纠正或处理, 情节严重的要给予经济制裁、行政处罚 (包括实施退出机制) 及至追究其刑事责任。就企业外部会计监管系统而言, 应认真贯彻《会计法》, 逐步确立财政部门在整个监管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同时确立社会中介机构在整个评价系统中的权威地位, 在此基础上, 各监管机构应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使外部监管做到及时、到位、高效。二是发展机构投资者和中介市场。除了市场自身存在信息不对称外, 投资者信息处理能力的瓶颈也会大为降低信息的透明度, 散户居多、投机性强以及专业知识缺乏均属于此, 这些都可能成为管理层滥用职业判断的诱因。提高投资者信息处理能力, 增加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小的投资者联合起来形成机构投资者, 借助机构投资者的群体力量提升获取内部信息的能力;借助信息中介的能力分析公开信息, 搜集私有信息, 客观、公正地评价企业业绩, 以引导投资者追随绩优公司;培育和发展经理人才市场, 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化, 在由大量具有优秀管理能力的经理执掌公司时, 职业技能和声誉机制都将促使其做出正确的职业判断。三是完善证券市场法规及诉讼机制。完善法律约束。法律约束是会计约束机制的最高层次, 法律约束不但直接作用于会计系统, 而且通过作用于利益主体强化前面所述各项约束。我国的《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税法》等诸多法律对会计行为均有规范条款, 对于虚假、误导性的会计信息规定有包括行政、民事、刑事在内的各种处罚。但一方面是法规条款本身存在不尽完善之处, 如上市公司信息虚假时, 股东的诉讼、索赔问题、处罚对象问题;另一方面有法不依的现象也使得法律约束流于形式。强化法律约束, 提高造假者的“造假成本”是促进公允判断的重要方面。健全的法制可以制止和防范会计人员利用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以及会计职业, 主观蓄意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在法制建设方面, 不仅应该完善立法, 制定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法规, 还应对违法行为规定明确具体的惩治措施, 督促会计人员能够在准则、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判断、估计。四是健全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执行机制。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首先是由会计准则的弹性空间决定的, 尽可能细致的规范和具体原则的指导非常必要。我国的会计准则正在走向国际化, 财政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发布了一系列具体会计准则, 扩大了会计的选择范围, 在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会计计量等方面给予会计职业判断更大空间, 其本意是为了让管理人员披露更符合经济实质的会计信息。尽管公允价值比历史成本更能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 但这一优势的发挥有赖于健全的会计职业判断执行机制。会计准则终究不能替代会计职业判断, 为了使制定的会计准则能更好地发挥预期效用, 有必要成立会计标准释疑委员会, 其职责是建议在各种情况下如何正确地运用会计准则, 否则管理人员往往会置身于判断中而无所适从。每当特殊情况出现, 由委员会收集难以判断的事项和反映交易经济实质的证据, 通过集体判断来解释会计准则中相应的规范部分并提供指南。委员会的工作不仅可以反映会计准则的价值, 而且可以促进其不断完善。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会计标准制度模式的转变, 会计职业判断已成为会计发展的趋势。本文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 提出了会计职业判断的概念, 对影响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 将会计职业判断置身于社会经济环境中, 分析了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 试图建立完善的约束与制衡机制, 以期提高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确保会计职业判断的公允性。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会计环境,研究

参考文献

[1]夏博辉:《论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研究》2003年第4期。

[2]许道文:《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版。

[3]葛家澎:《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几个问题》, 《会计研究》2002年第10期。

[4]杨家亲、许燕:《会计职业判断》, 《会计研究》2003年第10期。

2.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研究 篇二

【关键词】会计教学;会计职业判断能力;问题;建议

一、前言

社会经济越发展,会计环境就会越复杂,尤其是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剧。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加大了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的空间选择范围,对会计政策的把握、会计合理的估计、计量属性的选择等一系列问题的处理上,就需要会计人员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来进行判断,从而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指财务人员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对不确定事项的处理上,凭借职业规则和专业技能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予以分析、判断做出决定的能力。它是财务人员依据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范围内,结合企业的自身经营特点和所处的会计环境对日常经济业务事项做出的合理判断与选择,从而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水平的高低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反映、经营成果的核算及财务报表的质量都产生直接影响,职业判断能力的强弱也体现出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素养,具备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不仅要求财务人员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会计专业知识和处理方法,也要求财务人员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对不确定的业务事项的应对反映能力,同时,也是对会计人员的良好职业道德做出合理的评价。因此要想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整体水平,就必须从基础做起,从会计的基础教学工作抓起,加强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在会计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积极地开拓新的教学思路、新方法,使学生培养成为创新会计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理论技能知识,同时也具备了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从而能够更好地胜任新时代发展的需求。

二、目前会计教学中对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实践经验不足,职业判断能力水平不高。目前,许多职业学校在教师资源的配置上以学历职称作为考核的基本条件,许多年轻教师是从一个校门出来直接进入到另一个校门中去,应届的毕业生很多,经过短暂的训练直接走上讲台,会计实践经验普遍缺乏,更谈不上什么职业判断能力了,即使有也是从书本上吸取的精华,往往将会计作为一种职业技能授予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密切。例如对会计目标的理解,企业的会计目标是如实地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用的相关信息,以此来反映经营者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信息使用人全方位地了解相关信息,从而为经营决策做出正确的判断。倘若老师本身都无法判断信息的有用性,也就无法引导学生进行详细地分析。

(二)传统的教学理念仍在沿用,阻碍了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当前,传统的教学理念仍然作为教学模式被广泛使用,轻能力的培养,注重理论的灌输是其一贯的作风。而会计本身是一门专业性强、实践性也很强的课程,只有经过实践的洗礼,才能够验证所学的知识把握情况,提升其动手操作能力,丰富其实践经验。一个优秀的财务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也要具备熟练的手工操作能力以及高超的职业判断能力,这样在工作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对业务事项均做出合理的判断。而现如今的教学仍保留着传统模式“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的理念,理论的讲解为重点,轻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基础会计》课时安排上,老师用一学期的时间在讲解会计理论,而实训的时间却只有半学期,很显然对能力的培养是不够重视的。

(三)落后的会计实践环境,制约了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现代会计教学理念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传授方法与经验时也要搭建一个教学实践平台,而当前,学校教学实践模拟实训平台多建于校内,仿真效果常常不尽人意,教学内容简单又陈旧,教材滞后已无法适应新形式下的会计发展。例如在模拟的数据库中,多为一些常见的简单业务训练,而且以手工记账的方式开展账务处理,现代化的账务处理程序很难得到应用,导致实训流于形式,更谈不上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再如数据库中的固定资产采购业务,固定资产的使用环境、使用年限、折旧的计提方法等相关数据早已明确给出,学生无需判断,按给定的已知条件开展账务处理即可,因此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也就无法得到训练。

三、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建议

在会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一方面要确定合理的教学体系,科学的课时安排,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提升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一)优化会计教学资源,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师队伍的自身综合业务素质,这样才有能力培养学生。首先,学校要为年轻的教职员工积极地创造条件,鼓励一线的老师积极地参加会计行业的各项培训与交流。其次,要定期地有计划地选派老师开展挂职锻炼,通过对企、事业单位的顶岗锻炼提升老师的操作技能和职业判断的应用能力。学校还可以优化教学资源,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上岗作兼职老师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提高学生对专业技能知识的把握,同时,也传授了职业判断的实践经验。

(二)加强对学生职业判断意识的培养。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强弱直接反映出会计人员的综合业务水平的高低。如果缺乏对职业判断的意识,则就无法做到“学与用”的结合,面对不确定业务事项时就不能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因此,为适应时代发展与变化需求,老师应当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职业判断意识的培养,使學生养成勤于思考的职业判断意识,增强信心。

(三)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摒弃传统“你教、他学”,“张口喂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应依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循循善诱地逐步引导、启发学生,通过对案例观察与分析,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例如:一加工制造企业,本月购入数控机床一台,如何判定其使用年限和折旧方法,一方面要从企业当前所处社会经济大环境出发,既要考虑科技发展,设备逐渐陈旧,更新换代率高,又要考虑设备生产的产品在市场需求的变化。另一方面也要从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出发,生产所处环境比较恶劣以及又不存在税收优惠的情况等。综合以上因素,由此判断,一是尽可能地缩短该项资产的使用年限,二是计提折旧采用加速折旧的方法,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反之,则正常地按准则和税法的规定,确定使用年限和折旧方法。

(四)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促进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应当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完善校内实践教学,二是完善校外实习基地教学。校内实践教学的完善应当建立模拟仿真的实训室,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实训内容资料,例如,适当地安装财务软件作为教学工具,将手工记账有效地结合在电算化当中,不仅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掌握,也提升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仿真的教学,促进学生了解和把握财务会计处理的全过程,通过对学校案例问题的分析,提升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中,学校应采用多种渠道,多方位地与企、事业等单位合作,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顶岗实习,真正地做到了“学与用”的结合,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经验,也提高了学生操作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彩平.培养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思考[J].财会通讯,201207(18)

3.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篇三

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近些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所面临的环境和交易事项越来越复杂,这就需要会计人员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企业特点,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相关经济业务做出合理、可靠的会计职业判断。

如何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我认为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

一方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提高理论水平。首先必须重视会计基础理论的学习,尤其是对财政部印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基本准则的学习,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把握,运用扎实的理论功底来对复杂经济业务进行合理、可靠的判断。其次应系统、全面地掌握会计各门主干课程知识,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第三,在熟练掌握会计知识的同时还应逐步掌握与会计工作相关的经济、金融、贸易等相关方面的知识。

另一方面要重视会计实践活动。理论来源于实践,广泛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对理论的深入理解及掌握。学生在校期间学到的都是理论知识,因此可利用假期到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等单位实习,这种与实践的亲密接触有利于增强对知识的理解。类似的积累,也有助于日后参加工作,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具备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能力,更需具备适应复杂多变的会计环境的能力,要根据已经变化了的客观现实,运用会计基本原理解决新问题。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会计工作中逐渐培养积累起来的。

目前,我国已经构建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会计人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必须做到三点:一是学习并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二是重新梳理企业现有的内控制度,特别是对会计方面的内控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三是对信息化系统进行改造和升级,使其能够符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的要求。

4.浅谈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篇四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结构的调整,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能也由原来的核算型向管理核算型转变,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也逐渐的分化为两部分,即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也就是说,财会部门在企业的运行管理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详细]

会计审计实务要尊重职业判断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包括注册会计师在内的会计审计人员习惯于逐句逐段地对照会计审计准则条文开展会计审计工作。其中,如果出现会计审计准则没有涉及的问题;或者,虽然有所涉及,但如果没有交代明确,会计审计人员往往无所适从。[详细]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心得:会计职业判断的问题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心得:会计职业判断的问题,会计职业判断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和会计相关职业人员根据国家现行会计法律、法规,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职业经验,对职责范围内的会计业务事项(含财务会计报告)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所进行的理性选择、判断和认定。[详细]

汇丰控股被指打会计职业判断“擦边球”

近日,汇丰控股有限公司因债券公允价值下跌被计入利润而导致业绩扭曲一事引起业内热议。有专家质疑汇丰控股存在会计操控的嫌疑,

而吉林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王爱群认为,这有可能是因会计职业判断而产生的“擦边球”。[详细]

关于新企业会计准则下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扩大了会计人员会计职业判 断的范围。为保证新企业会计 准则的经济作用.必须进行会计职业判断,这需要会计人员具备较好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当前我国会计判断由于多种原因造成判断结 果不理想,不能较好地提供 公允会计信息.应通过提高会计人员的知识能力。[详细]

浅议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下加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问题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和实施,扩大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范围。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关系到能否正确核算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因此,在新准则体系下会计人员要适应会计环境的需要,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详细]

会计职业判断研究的维度观及微观研究的缺陷

会计职业判断研究的维度主要在三个维度展开:(1)宏观维度,从制度层面探讨职业判断与会计管制(准则)的互动;(2)中观维度,运用组织理论分析企业层面群体会计职业判断的特征,比如复杂系统效应;(3)微观维度,通过心理学和行为学研究个体职业判断的影响要素。[详细]

浅探新准则对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挑战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本文从新会计准则对职业判断能力的新要求入手,分析、论证了会计人员应具有的综合素质,进而提出了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相应措施。[详细]

试论公允价值运用中的会计职业判断

5.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研究 篇五

摘要: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新准则发布,对会计人员来讲不仅是对已有会计专业知识的更新,更是要求改变原有会计制度下较少运用职业判断的思维方式,提高对会计准则运用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职业判断的认识及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途径,做了一些思考和阐述。

关键词:职业判断能力;思考;新准则问题的提出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主要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业务处理过程中,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要求,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应采取的原则、程序、方法等方面进行选择的能力。

在学习新会计准则内容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可以体会到:在原来以制度为主体的会计核算体系下,习惯于按章操作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的思维方式已不能适应会计准则改革的现实。新准则下会计业务处理只有原则性的规定,相当多的内容要求通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解决具体的会计处理问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多数会计人员只处在核算层次,不具备达到准确进行职业判断的水平。而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日益增多,如何

准确的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的价值和当期损益等财务状况,提高本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等是会计人员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不仅需要通过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通过实践培养独立思考、准确判断的能力。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客观因素

从客观因素分析:

首先,是会计法律、法规及其制度的影响。

(1)它是规范会计行为,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准绳。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制度,不能超越其限制的范围。

(2)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改革是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然发展,它的理念、体系结构及具体内容都是前所未有的创新,会计人员应转变理念、思维方式,改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这一薄弱环节,努力提高整体全面素质,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会计主体管理层的影响。新准则体系的原则导向属性,为会计信息造假者提供了更多空间,这对新准则的贯彻实施提出了挑

战。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主观因素

从主观因素分析:

第一,是会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及其职业经验的影响。同一会计业务,由于技术和能力的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实务操作。对复杂的会计业务作出合理而公允的判断,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更要有敏锐、准确的职业判断,是综合素质的反映。第二,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影响。会计准则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越大,就越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第三,理论联系实践,重视案例剖析。经济的发展使得会计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是不断发展的,通过案例剖析的实践性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职业判断能力。第四,学习和掌握相关经济法律知识。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方式

由于新会计准则体系广泛采用谨慎性原则、公允价值计量以及经济业务处理的复杂化,在经济业务处理的过程中,要求会计人员对会计政策进行明智的选择、对不确定的事项作出合理的估计。

4.1 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职业判断能力的养成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首先在于会计人员自身要有紧迫感。在新会计准则体系下,会计人员光靠原有的知识结构将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会计工作需要,因此,会计人员应该更新观念,树立职业判断的意识,提高对职业判断能力的认识,并在会计工作实践中有意识地积累经验。

4.2 提高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真实、公允是会计职业判断的基本原则。我国应加大会计职业道德宣传的力度,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原则,不做假账”;建立以社会舆论和诚信档案制度为基本形式的社会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法律支持和保障体系,促使会计人员从他律走向自律,真实、公允地进行会计选择。

4.3 树立自主、终身学习的观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业务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会计人员只有通过持续、终身的学习,培养起职业判断能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4.4 积极参与会计实践,积累从业经验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是通过长期的会计实践、在充分熟悉会计业务处理的基础上,逐步积累经验而不断提升的。会计人员只有通过会计实践活动,积累从业经验,才能提升会计执行能力,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6.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研究 篇六

一、中国会计职业判断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中国会计职业判断存在的现状

1. 整体素质较低并且专业知识和能力差。

据不完全统计, 至2010年底, 中国共有持证会计人员1 300多万, 其中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41.25%, 具备初级会计职称的占38.22%, 具备中级会计职称的占10.67%, 具备高级会计职称的占0.49%。由此可看出, 中国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业务水平偏低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大专以上学历的会计人员的比例还不到50%, 中级以上职称的会计人员的比例还不到15%, 会计人员队伍虽然庞大, 但水平参差不齐, 许多会计人员只经过基本培训, 整体素质仍然偏低。

2. 独立性受约束。

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整个会计过程, 只有保持其独立性, 才能得到高质量的会计判断, 保证会计的质量。由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 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但实际情况却是, 企业管理当局出于各种目的, 会指使甚至强迫会计人员按照管理当局的意图对会计事项作出判断, 以满足他们自身的利益。而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或者迫于调岗、下岗等威胁, 只能放弃其应有的独立性, 迎合管理层的不合理要求, 从而导致会计职业判断质量低下。

3. 职业道德观念薄弱。

会计是一种技术方法和道德理念并重的职业。会计人员处于多元利益主体的中心, 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内在属性使得会计人员在运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总会面临多个方案的筛选和抉择, 管理当局在利益的诱惑下有可能会向会计人员施压, 要求会计人员“打擦边球”, 游走于监管的边缘及空白地带;部分会计人员也有可能从自身利益出发, 摒弃职业道德的约束, 进行逆向选择, 用谋取自身或小集体的利益来取代本该被运用的职业判断。

(二) 中国会计职业判断存在的问题

1. 企业内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1) 企业管理层财务知识的缺乏。中国《会计法》第4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就意味着企业管理层必须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而现实生活中, 从事企业管理的大多数领导自身的学历就偏低, 还有很多虽然是高学历, 但却是理工科出身, 属于“半道出家”, 对管理知识尚且一知半解, 对财务知识几乎不知。 (2) 恶意舞弊行为。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 企业管理当局在明知违法的前提下, 仍然指使甚至强迫会计人员做出错误的判断, 提供虚假信息, 这就是恶意舞弊行为。

2. 企业外部环境存在的问题。

(1) 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随着中国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建设完成, 会计规范体系正在日趋完善。但同时应该看到, 新准则体系中增加了许多特殊行业准则。这些准则很大程度上是参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内容。具体实施情况如何, 是否符合中国的国情, 仍然要等到准则实施一段时间后企业的实际运用情况才能准确知晓, 是否需要部分调整和修改现在还不得而知。其次, 新准则体系的实施意味着现有的很多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不再适应, 必须作以相应的调整, 而这个调整涉及的范围比较广, 需要的时间会比较长, 导致有关的会计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2) 会计监管不力。会计监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世界各国在会计监管方面的实践模式各不相同。有人认为中国比较现实有效的会计监管模式应是以行业自律为主、政府监管为辅的模式。但也有多数人倾向于“双管齐下”的模式, 即在监管过程中, 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都需要, 但应发挥哪一个的主导作用, 意见不一。这说明中国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一个最佳的会计监管模式。现行的监管体系包括内部审计为主的内部监管和注册会计师的民间监督、政府监督组成的外部监管两部分。其实施情况不容乐观。 (3) 处罚力度与执业风险过低。一方面对承担会计法律责任的主体界定不严密, 对各种违法行为没有可操作性的法律解释。另一方面中国相关法律体系中缺少对民事责任的界定。现实操作中对民事责任的追究非常弱化。这些很容易导致会计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毫无顾忌, 最终导致会计信息质量低下。

二、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应如何采取措施

1.增强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意识。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 中国已形成排斥判断、崇尚统一的传统, 这是由于过去长期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所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 会计人员缺乏独立判断的意愿和行动, 处理会计事项时照搬以前的做法, 或者请示领导遵照执行, 不敢越雷池半步。如今新会计准则体系的颁布, 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会计环境的变化, 会计人员必须改变过去按图索骥的工作方式, 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更新思维方式, 改变过去按部就班的模式, 增强职业判断意识。

2.加强会计监管。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 扩大了会计人员的选择范围, 在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会计计量等多方面给予会计人员更大的空间, 其本意是让企业披露更符合经济实质的会计信息。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钻准则的漏洞, 以职业判断为由, 进行违规操作的现象。此外, 应当建立健全有关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等的执行和监督机制, 加大对滥用职业判断违规操作的惩罚力度, 以体现和保证会计法规和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3.积累执业经验。会计职业判断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会计人员只有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 提高适应复杂多变会计环境的能力才能做好职业判断, 而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 必须通过不断训练、实践, 长期积累才能形成。为了提高会计人员的实践能力, 必须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地进行轮换, 以促进会计人员全面熟悉各个会计工作岗位的业务, 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二是会计人员要养成好的思维习惯, 善于在会计工作实践中积极总结, 经常交流执业经验, 并不断丰富执业经验, 以增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4.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作为会计管理部门, 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培养会计人员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 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 有针对性地组织社会力量对会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和指导, 如阐释和培训新准则、各项法规制度的要点、难点以及对新经济业务的讨论等, 以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作为会计人员, 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并端正态度, 了解培训的重要性, 认真对待每次培训, 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 准确领会相关政策、准则和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 使之成为开展会计职业判断的利器。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是哪一门课程可以解决的, 它需要学生主动地学习。就我们大学为例, 目前在校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较差, 有些学生不愿主动学习, 有些学生不会主动学习。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注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树立学生把所学专业当作一种职业, 并为此奋斗一生的信念, 同时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教育, 有了信念和职业道德意识, 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同时还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信息资源, 在不断的交流和学习的基础上提高职业判断水平。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提高职业判断水平的有效途径, 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一般包括课堂训练、课程设计、综合实验和毕业实习等环节。

5.重视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 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出实际操作能力很强的学生, 对会计专业来讲, 就是出去以后能把会计制度熟记, 然后就会做账, 并以此为目标制定一套教学方案。现在看来这种理念需要更新, 教师在理论课和实践教学环节中都应当把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贯穿到教学工作中去。一方面, 应当积极投身到企业中去, 不断积累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 另一方面, 还应当积极研究和探索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具体方案。

6.加强会计基础理论的教育。会计基础理论是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基础, 没有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 想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是不可能的。以往人们认为我们的专业教育理论教学过多, 实践训练较少。现在看来, 理论教学不是太多, 而是太少, 只是我们的理论教学在导向上和职业教育发生了一些偏差, 在理论课和实践课中间的过渡性课程较多, 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训练相脱节, 导致学生的职业能力较差。

参考文献

[1]王金东, 陈丽颖.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思考[J].绿色财会, 2010, (11) .

[2]黄伟文.对提高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探讨[J].财经界, 2010, (24) .

[3]姚荣辉.论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职业判断[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0, (2) :25-33.

[4]魏丽艳.浅谈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34) :18-29.

7.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研究 篇七

关键词:职业判断;会计职业判断;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进入21世纪,经济的发展使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大大提高,会计环境和会计处理对象日趋复杂。另一方面,《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等的陆续颁布实施,会计处理的选择空间大大增加,在许多方面,需要会计人员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判断,以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恰当的处理,合理有效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为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

1.会计职业判断的特点及应遵循的原则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面临不确定会计事项的情况下,在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约束的范围内,依据企业的特点和目标,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料,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逻辑分析能力和职业经验,对会计事项处理和财务报表的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判断与选择的过程。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涉及到方方面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专业性。会计职业判断最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它对于事物的判断是基于自己的专业知识基础和执业经验之上的。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通过自己对企业日常事项的了解,同时又结合自己对准则、制度要求的掌握,做出的一种合规性的判断。

(2)主观性。作为一种判断本身就具有主观性。而在会计事项的处理过程中,这种主观性表现得更为明显。会计准则、制度赋予了会计单位较大的选择会计方法的空间,允许企业会计人员为了更有效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根据自身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对会计事项进行处理。比如制度规定企业可根据固定资产性质和消耗方式自行合理地确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并根据科技发展、环境及其他因素,选择合理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但是使用不同的方法会输出不同的结果,哪一种方法能使结果更贴近实际,只能由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确定。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掺杂会计人员的主观臆断性。

(3)权衡性。只要存在着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会计选择,管理当局就会选择其一操纵会计信息来使自己的效用满意化。会计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始终面临着多个方案的比较、选优,面临着可靠性与相关性,利益驱动和公允公正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权衡选择。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除了希望判断、选择的结果能及时、恰当地反映出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外,还希望通过对会计确认、计量和揭示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能更有效地维护和提高企业的自身经济效益,有时甚至做假账,这其实也是一个会计人员权衡的结果。所以说,会计职业判断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权衡的过程。

(4)受制约性。会计职业判断是在一定条件下的相对主观的东西,它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它不仅要遵守国家的法规、政策,而且。受到会计人员某些自身特征、职业道德水准和政府会计管制水平的制约。

(5)风险性。会计职业判断不单纯是一种技术手段,不同的判断结果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换句话说,会计职业判断是有经济后果、有风险的。这种风险的大小从主观上看,会受到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从业经验、判断技巧、工作责任感以及会计人员对客观情况的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从客观上看,会受到判断对象的复杂程度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广泛性等因素的影响。

2.会计职业判断应遵循的原则

由于会计职业判断存在于会计确认标准、会计计量基础、财务会计报告信息及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方方面面,所以,会计职业判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独立原则。独立是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时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具体表现在:不要盲目依从单位领导的态度和意见而放弃了自己应有的职业判断责任;排除从他心理,在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下合理借鉴其他企业对同类会计事项的处理;不要被过去的判断方法和结果所束缚,以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待会计职业判断。

(2)客观原则。会计职业判断必须遵守客观性原则,即必须以本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础,同时还要重视对企业所处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法律环境的分析利用,才能作出合乎理性的判断。

(3)合法原则。会计职业判断必须是在会计规范、相关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作出的判断,一旦滥用就会变成企业操纵利润、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一种手段。

(4)谨慎原则。会计职业判断是有风险的,判断失误不仅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还可能对企业经营管理造成不利影响和损失。因此,会计人员在进行判断时,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对每一判断都有相应的理论依据,法律依据和现实依据做支持。

3.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对策

(1)树立会计职业判断意识。

要提高会计人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首先应当树立职业判断意识。在工作中不仅要求会计人员要正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处理经济业务事项,而且也要求会计人员树立职业判断意识。如果会计人员没有职业判断意识,就很难对经济业务事项进行正确确认和计量,因而也就不能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2)自觉学习和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及专业业务知识。

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经济管理要求的进一步提高,会计理论不断丰富,会计方法不断更新,会计服务领域不断拓宽,会计核算手段的电算化,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不断学习和掌握会计理论知识及专业业务知识,以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信心和能力。为此,会计人员既要自觉学习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会计制度以及其他相关知识和制度,又要自觉接受岗位培训和积极参加后续教育,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适应会计工作对职业判断的要求。

(3)善于积累执业经验。

有知识,不一定有能力、有技巧,有理论不一定有经验。经验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并在会计工作实践中积极总结执业经验,以丰富执业经验。为此,一方面企业应当有计划地对会计工作岗位进行轮换,以促使会计人员全面熟悉各个会计工作岗位的业务,不断提高综合业务素质;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应当总结执业经验,并经常交流执业经验,以增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4)以法治会,进一步完善会计法规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赋予企业充分的自主权,与之相适应的会计改革也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权。因此,国家在制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时应尽量缩小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选择的空间范围,以减少会计职业判断的不可操作性,避免企业利用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本身的缺陷来调节盈余、操纵利润。

(5)以德治会,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有了比较充分的自主权,这其中也包括了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权。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选择空间的存在,为企业人为操纵利润提供了便利。为了防止企业利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选择空间人为操纵利润,维护相关各方的经济利益,会计人员就应当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讲求职业道德,按照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规定合理确认和计量会计要素,审慎选择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为此,会计人员必须增强法制观念,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讲究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自觉接受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6)更新会计教育观念,改革会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上一篇:长津湖观后感600字下一篇:大学生学习党的精神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