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伟大(共12篇)
1.小学思品伟大 篇一
小学思品课教案——《美丽的生命》
教育目标:
1、让学生从小懂得动植物和人一样都是生命的。
2、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知道它们有感觉,会交流。
3、感受体验动植物的生命的美丽。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知道它们有感觉,会交流。教学难点
感受体验动植物的生命的美丽。
教学关键点:增强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从小保护动植物生命的习惯。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小奖品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昨天,老师见了你们班的小朋友,知道了你们班是个温暖的家,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大自然也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都有哪些成员呢?(生答)想看看它们吗?跟我来!(课件展示)动植物的画面。认识他就大声的说出来。
(二)、体会动植物和人类一样,都有生命。
1、看了这个***,你会说些什么呢?(生交流)它们是多么可爱呀,生长在大自然中,充满了活力,让我们大自然变得更加美丽!你看,小蝴蝶花正在给我们做鬼脸呢?我们给他打个招呼吧!(生给蝴蝶花打招呼)你看它,长得多好呀。再看一看我们小朋友,身体长得多棒呀!
2、植物在生长,动物在生长,小朋友也在生长。在生长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变化呢?想知道吗?走,跟我再去看看吧!(展示课件:小草生长、花儿开放、小鸡、青蛙成长画面。师相机解说:如,小蝌蚪长成青蛙了,我们祝贺他。
3、问:小草会生长,大树会生长,还有什么会生长?
鸡妈妈会生宝宝,马妈妈会生宝宝,还有什么会生宝宝?(学生交流)
4、对,(课件展示):植物会生长,动物会生长,我们都会生长。凡是会生长的都有生命!)板书:生命
5、许许多多的生命让我们的大自然更美丽,让我们的地球更美丽。瞧,我从这个男孩眨巴眨巴的大眼睛看到生命的活力,他真可爱;今天,我在一
(四)班教室门口,从梧桐树的嫩芽中看到了大树的生命。你看到了哪些动物、植物的生命?(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的实践和体会。)
(三)、体验、感悟生命的美丽。
1、过渡:我们感受到动物、植物不仅有生命,而且生命是美丽的。(板书:美丽的)
2、(师出示一盆鲜艳、美丽的花),李老师也养了两盆花,你看到它美丽的生命了吗?(生回答)
我精心的照顾她,它就用鲜艳的颜色、各种的姿态来展示出它们生命的美丽,给我带来了快乐!
3、师出示一盆植物(芦荟),我还养了一盆芦荟,你能发现它的生命吗?(生答)芦荟虽然没有美丽的外衣,但它也给我带来了快乐。你能猜猜为什么吗?(学生讨论交流)小结:像芦荟这样的植物、动物还有很多,很多,它们却可以帮助我们人类做很多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方便。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我们的校园才像花园一样,我们的地球才多姿多彩,才充满了活力。
4、你像认识一样照顾过植物、动物吗?(相机问:你的心情怎样?)
(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活实践体验)那它们知道你在关心爱护它们吗?(交流)
5、对呀,动植物是有感情的。就像小朋友说的那样,所有的生命只要在我们的关爱下, 它们就会生长得越来越美丽,活得越来越快乐。
6、(课件展示):动植物不仅有感情,还和我们小朋友一样,白天争开眼睛,看看美丽的世界。晚上,小朋友们睡觉了,牵牛花也睡觉了。(让学生体会动植物的感觉)
7、、课件展示:你看,有的动物还很聪明,能用独特的方式保护自己。(师做简单讲解)。
过渡:每一种动植物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都用独特的方式把自己生命的美丽展现出来;而且它们还和我们人类一样,也会交流。
我们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你知道小动物怎样说话吗?(课件展示动物间充满的亲情的画面)。瞧:小猪、小鸟它们可能会说什么呢?(想像、交流)
小猪、小鸟是有生命的,它们也会说话,也会用它们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所有的动物、植物和人一样,有美丽的生命。(课件展示)
8、今天,李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小客人,我先请出小白兔,想和他说说话吗?(展示各种小动物)把小动物分到各组去,给足时间让学生充分和它们亲密接触。
(四)、拓展。
过渡:看着一个个的生命在我们的关怀下生活得那么快乐,想想都好开心;看着一个个的生命在我们的关怀下生长得那么美丽,想想都好幸福。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我们来种下一颗种子,让它和我们一起成长。
1、发花盆、种子让学生自己动手种花。师示范种花过程。--学生种花(放音乐《种太阳》)。
2、我们要天天照顾自己种下的花,比一比,谁的花最先发芽,最早开花。老师请你做好观察记录。(讲解)
(五)、总结:
李老师希望小朋友们播下的种子,在你们的关心、爱护下早点生根、发芽,早日开出艳丽的花朵,接出果实,展现出它美丽的生命。
(六)板书设计
生命——美丽的——珍惜、爱护
2.小学思品伟大 篇二
关键词:改革思品教育,教学,教学目标
以前小学思品课有些地方存在一些弊端, 特别是到了六年级毕业生时一味地追求考分, 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这是极不应该的。有的教师脱离学生实际, 照本宣读, 硬要学生死记硬背一些道德观点、知识条文, 导致不少学生产生了唯心的道德认识, 违背了道德良知, 说些假、大、空话。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人格发展, 大大降低了思品课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改革思品教育, 应从思品课堂教学着手, 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行为表现、思想动态, 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全的人格素养, 以实现思品课的教学目标。
1 更新教育理念确立学生主导地位
在思品课教学中, 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打破那些不利于学生思想教育的课程陈规, 使思品课教学真正起到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例如我在思品课教学中, 把书本知识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把思品学科与跨学科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从而形成了全方位的育人网络, 把思品课堂真正变成了育人基地。同时以思品课的内容来确立教学的中心, 围绕这一中心展开一系列的教育活动。通过课内外教育活动和社会参与, 实现了思品课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实效性的有机统一。有时还根据思品课内容确定教育主题、观点、目标, 指导学生的品行并及时得到反馈, 来强化思品教育实效, 以促进学生品行的健康发展。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教师应主动适应角色的转变。教学相长, 师生互动, 学生也是老师, 老师也当学生。打破了教师万能“唯我独尊”的观念, 容纳不同意见, 尊重并强调学生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获知的全过程, 教师不当知识的灌输者, 而当好课堂的欣赏者、主持者、服务者。如我在上五、六年级思品课时, 根据高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活动能力不同于低年级的特点, 要求学生对每一课教学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去理解把握, 并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走上讲台讲述。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情感, 讲得绘声绘色, 下面的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最后, 我再总结、拓展, 便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2 充实教学内容紧贴时代脉搏
教学内容要在依据教材的基础上,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充实, 以适应教学的需要。要对教材具有创造性的使用, 力求使我们的课堂既包括课本内容, 又充满生活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因此, 使用教材内容不要一味的教条主义, 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如适当地把教材内容由繁变简, 从认知、思维、记忆的角度去考虑, 研究具体的对象, 学生的认识就深刻, 就学得活, 记得牢。有时根据需要我还把教材的内容由大变小, 以适应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因为小学生的思品教育尚处在做人的道理、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的初步养成阶段, 过深、过大、过难的内容不易于学生消化, 应根据实际需要把教学内容进行变化。同时将抽象的道理采用直观的例证、数据加以阐明, 有助于学生理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改革课堂模式创新课堂结构
思品课改革的关键是教学理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更新。我认为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必须在自主和谐的气氛下才能进行。我在思品课教学中, 常常采用体验领悟模式, 即让学生更多地发挥自主探究精神, 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判断、自主内化, 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例如:在思品课中, 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 再按教材内容提出一定的要求, 把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 让学生搞好课前预习、搜集整理资料、找寻素材, 自行归纳观点, 然后在同学中相互交流, 开展讨论。老师再趁热打铁加以引导和点拨, 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就能充分发挥出来。其次我在思品课教学过程中还尝试了解决问题模式。即让学生有目的地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从而活跃了学生思维, 使学生认识水平不断提高。例如:我在上关心集体、爱护公物内容时, 引导学生对班集体建设提出问题。大家在我的引导下积极发言列举了许多正反两方面的事例, 使大家对关心集体, 爱护公物有了进一步认识, 纷纷对班集体建设献计纳策。大家表示关心集体就要从小事做起, 从自己平时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做起。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正是自己的生活实际、自己的切身体验、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他们感受最深, 易于理解, 易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思品课教学中有时我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景模式教学, 使学生如临其境, 增强其感染力。例如:我在教学《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课时, 正好赶上学校少先队开展为四川地震灾区人民捐款活动。我就因事利导地创设了这一情景。启发学生认识思考并及时提问:“同学们, 我们现在的学习环境怎么样, 舒适吗?”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说:“舒适”。紧接着我说道:“可是四川地震灾区的小朋友们在大地震中家园、校园被毁, 有不少小朋友痛失家人, 有的失去生命, 还有很多小朋友身受重伤正在抢救治疗”。“作为同胞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大家的情绪一下子被激发起来, 不少同学失声痛哭, 真正使自己进入了情景。纷纷表示一定献出自己的一点爱心支援他们。当即捐出了自己多年积攒的零花钱。通过这一情景教学,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
4 坚持正确输导树立正面典型
事实上, 在思品课教学中, 使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有时并不难, 难的是怎样使学生用道德认识指导实践。往往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好人好事耳闻目睹有时却无动于衷, 甚至认为做好事的同学吃亏是个“傻瓜”。究其原因是不是他们不明白助人为乐的道理呢?不是的。有时见损人利己、恶作剧、打架斗殴等不文明言行不仅不加以抵制, 反而附合参与,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究竟“症结”在哪里呢?我认为我们用“正确的舆论输导”还做得不够。因此作为思品课老师, 既要把握教材内容, 又要根据实际需要, 大力宣传典型人物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 宣传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 引导同学向先进学习, 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如我在教学《雷锋叔叔好榜样》这一课中, 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要求学生找寻身边的小雷锋, 树立学生典型, 使学生学有目标, 赶有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往往通过正确引导, 严格要求, 能在同学的心目中树起偶像, 他们的思想十分活跃, 纷纷发言列举了班里班外许多好人好事。同时也梳理出了一些不良现象和违规违纪行为。通过正确输导教育, 使学生认知水平提高了, 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就大大增强了。
3.小学《思品与社会》教学浅析 篇三
关键词:生活化;行为;提高;回归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379-01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在现实生活中,好的品德处处体现出价值,会令家庭和睦、邻里互敬、朋友帮扶、同事友爱……可以说,优良品德,是一个人的修养,表现出了无穷魅力。那么如何让在校的孩子也能有好品德,走出门都能体现好素质呢?我觉得这与《品德与社会》课怎么上有着重要关系。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品社课应该生活化。也就是说儿童品德的形成应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的感悟。只有来自于孩子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不是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正如曾经有人说过的“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会明白。”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立足生活,贴近生活,并让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学后还能将升华后的行为回归到生活中去。
一、结合实际,确定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标指出:“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意义的内容。” 品德与社会课标也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的密切联系。”所以我们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把握教材的观点,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起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动态生成教学目标。要确立情感目标、行为与习惯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也就说教学最终目标是要指导儿童的实际生活,解决儿童在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提升儿童的生活能力。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导向和归宿,教学要回归儿童生活,必然要求不仅根据教材,而且更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生活状况、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来确定具体教学目标。
二、精心选材,源于生活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进行学习,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现在的新课程教材配有大量富有情趣、童趣的图片等课程资源,但不管怎么说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还是一些无声无息的材料,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还是喜欢使图中人物、文中的内容变得有血有肉。就要我们教师做个有心人,探寻学生生活中的矛盾或焦点,设计成类似的情境(小品、生活情境剧);把一些小故事拍成录像;一些学生一时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做成flash动画等,供学生探讨、解决,以实现激活学生生活、保证活动的指向性和有效性的目的,并以此充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社会性品质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不停地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
三、活跃课堂,再现生活
《品德与社会》课程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基于问题,适宜开展活动学习。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品德与社会》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可以在各种活动中实现。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与文本对话。课本剧的角色扮演旨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让学生融入文本之中,让文本中的情境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唤起他们已有的经验和体验,并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参与辨析。二是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进行价值引导。引进日常生活事件中的角色扮演,旨在让学生阅读文本,加上学生已有的经验,再现生活中的某个行为片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更重要的是情境中总是蕴涵着十分丰富的行为思想方面的信息,可供他们观察、体验、探究,从而得出自身的价值判断。
学生品德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在立足课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生活,让品德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拓展教学时空。
四、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教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而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的,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贯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回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学校思品教学产生怀疑,薄弱了教育的引导功能。品德与社会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是怎么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怎样的评价?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上的认识。做到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4.小学思品教学反思 篇四
今年,我担任了三、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以前,总习惯于一言堂的方法传授知识,导致课堂气氛死板,学生思维受限,表能力得不到提高。鉴于这些现象,自己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借用“国培”所学的知识,以及上网学习他人教学经验。通过学习研究,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深刻认识到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指出那些不文明行为》一课中,我因势利导,除了找出图中的错误做法外,还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不文明的时候,从而分清是非,有利于今后规范自己。这样不但学会了观察事物,锻炼了表达能力,又进了文明礼貌教育,同时又培养了交流与合作意识,课堂氛围较活跃。
《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讲到《中国地图》一课时,通过对地图认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地大物博,蕴藏着丰富的矿藏,有待于学生们去开发资源,振兴中华。
在讲到《可爱的家乡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家乡人的可爱,让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家乡人。了解家乡优秀人物作出的贡献,激发对家乡人由衷的敬佩和热爱之情。让学生准备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上课时一起体会歌曲的意境。也使用一首古诗开始学习,然后再让学生说说对家乡的理解,以及对家乡的印象。再说说家乡的一些情况,特产、方言、并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家乡人以及简单了解家乡杰出人物作出的贡献,等等。
这样一来学生真正理解了“家乡哺育了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感受到了自己的家乡,感受自己的家乡人,体会了家乡人的可爱,激发对家乡人的敬佩和热爱之情。家乡是儿童走出家庭、社区之后一个比较大的生活圈,家乡人是在这个生活圈中生活的群体。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眼中的家乡人大多与亲人相挂钩,关于其他家乡人以及家乡人的可爱之处,学生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让学生用家乡话拉拉家常为着眼点,力求挖掘家乡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再让学生欣赏家乡的风景图、物产图,意在让学生明白家乡所有美好的一切是由家乡人创造的,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在这里,家乡人的可爱,需要用最实质的内涵来让小学生亲自丰满,也只有经历了真正的欣赏、品尝、交流等活动后得到的体验,生发的情感才会是深刻的、由衷的。而“家乡人”是可爱的,但并不等同于“杰出的”。所以在教学时又要注意到平凡的、普通的劳动者,只要有“可爱”之处,那都是值得赞美的。把握了这一点,我在学生明白“家乡人”是一群可爱的人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从身边家乡人做过的平凡事说起,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加强了对家乡人的认识,捕捉到家乡人的“可爱”之处,激发热爱家乡人的情感。
浅谈如何正确处理小学生的心理问题
发布者: 康蓉蓉(发布时间: 2013-11-24 23:39:37)
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但它并非洪水猛兽,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的心理对于学习影响非常大,自己认为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作为学校来说,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这一个学生的一切。宽待每一个学生,就不能把学生分类,不能假设班级学生存在好、中、差三等,不能因为学生家庭经济文化行为习惯不同而看不起学生。缺乏对学生的宽容,心与心难沟通,教师与学生难合作,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进行。教师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学生,包括他的优点和缺点,以及不能原谅的错误,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教育好,如果有问题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和适时的问题。
保密事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成效。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教师一定要保密。谈话纪录、心理测试资料都要妥善保管。保密的对象包括学生本人、家长和其他的老师,不能随意使用学生个案资料,保密还要有时间的规定。
(二)小学生的心理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家庭作为孩子的长时间的生活场所其在心理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议如下: 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首先,家长要知晓孩子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例。其次,要倾听孩子说话。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别是父亲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有研究说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的健康成长中地位非常重要,孩子说话家长倾听时是最美好温馨的时光。
5.母爱的伟大小学日记 篇五
常听人说:“世间有部大书,永远读不完,那便是母爱。”的确,您给予我的爱无所不在,无穷无尽。每次放学回家,迎来的总是您关切的问候;每次考试完毕,得到的总是您殷切的鼓励……沐浴着温馨的母爱,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一天天在成长,您却在一天天地衰老了。
回想以前,您的脸在岁月的无情中刻下了沧桑的烙印,那是苦难岁月留下的一个记念。您含莘茹苦地养育了我们姐妹。一提起想起往事,母亲总是先沉默,接着便滔滔不绝地叙说着以前的事情,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苦处啊!不同的是,今天的母亲在谈完往事后脸上总是现出微笑,那是摆脱困境,对现在生活满意的一种表现。
随着时光的流逝,儿时的记忆早已逝去,然而,您那淳淳教诲却时常在我的脑海里环绕。您总是说:“我只能给你当方向盘,要想成功,只能靠你自己,所以你必须学会独立,自己去寻找人生的航标。”
在成长的道路上的每一个驿站,面对着考试的失落,友谊的分裂,让我倍感寂寞。而您,总是细心的开导我。:“‘天下无不散的宴席。’这次的分离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相遇。”您是那么善解人意,让我懂得这次的分离意味着更好的把握着下次重逢的喜悦。
6.伟大的父爱小学作文 篇六
我记得以前我和爸爸打羽毛球的时候,爸爸打得老高,每次都从我头顶越过,我一直奔来跑去不停地捡球,有时还“耍赖”要爸爸向我“认输”,他笑了,那笑声里充满年轻的生命力。
今年年初,我的爷爷去世了,爸爸心情一直不好,加上每天在烈日之下施工监管,连周末都要全天候地加班,无论刮风下雨都要坚守工作岗位,非常地辛苦。
平时我一直很关心家务繁忙的妈妈,没有意识到爸爸也渐渐地变老了。爸爸的双眼有些黯然无光,容光焕发的脸像蒙了一层灰,过去走起路来脚步声像擂战鼓,而今因太劳累步子有些松松垮垮的,
其实爸爸也在默默无闻地关爱我,他经常打比方暗示我该怎么做,经常给我讲一些身边的事,启发我、开导我,只是过去我没有发现而已。我不喜欢爸爸板着脸的样子,让人觉得很害怕,瞧!这不经过爸爸的启发和自己的努力,在全国校园作文大赛中我获得了二等奖,我回家把这个喜讯告诉了爸爸,爸爸为了促进我学习的积极性,还特别奖励了我。
7.小学思品伟大 篇七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材,收录了不少感人的故事和生活意境。在教学中合情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手段,会让故事情节、生活意境更加生动逼真地反映出来,使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加容易,从而真正达到让学生接受教育、提高思想觉悟的目的。
如,在教授《保持环境卫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让学生先欣赏美丽的公园、绿油油的小草、五颜六色的小花、活泼乱跳的小动物,在平静、清亮见底的小河里面,小鱼儿自由的游来游去等情境。慢慢地公园发生了变化,小草、小花不见了;小动物们兴奋不起来了;河水变成了黑色的,里面的小鱼儿死了;地上到处是白色垃圾……小河哭了,这时屏幕上出现几个字:“救救小河”。这种情境让学生对保护环境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们的心灵受到极大触动,深切感到保持环境卫生每个人都有责任。
●人机交互,主动参与
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只有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然而,思想品德课与其他课程相比学生参与的机会不多,仅有的课堂发言也是少数学生的事,多数学生在上课时习惯于被动地听老师讲授,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发挥。而多媒体具有较强的人机交互作用,这种交互作用可以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教《交通规则要牢记》一课时,我虚拟了“通过十字路口”的情境,由学生自主操作、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遇到红灯时要怎么办,遇到绿灯时要怎么办……通过这种让学生自主操作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交通规则,以后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便能严守交通规则,顺利通过十字路口。
●形象展示,晓之以理
小学生由于理解能力有限,对道理的认识总是要以一定的具体形象为基础,需要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如果老师只局限于教材中一些相对独立的人物、事件、现象进行口头说教,硬贴标签很难奏效,而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化大为小、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间断为连续,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降低明理的坡度,就能使学生容易准确地理解掌握道理。
如,在《学会保护自己》一课教学中,我为了让学生理解“他为什么不去扑火而大声呼救”这一难点,利用多媒体模拟了人从浓烟滚滚的失火现场爬出来大喊“救命”的场景,在视听效果的渲染下,让学生们自己总结不盲目救火的原因。对于学生提出的不同原因,我进行了分析,在肯定学生做法的同时对照图像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随后让学生配乐演唱《热爱生命》的儿歌。这样,课堂气氛自然就会充分调动出来,学生也学得主动、轻松,对主要观点理解较深刻,使整个讲道理的过程生动而丰富。
●多方探讨,创新思维
现代教育的重点是改变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很难设想,一个在学习过程中人云亦云,从来不敢或不会发表一点与众不同见解的学生,日后会有什么独立创造的能力。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多方设法鼓励学生思考问题时敢于求异、不因循守旧。在具体训练方法上,则应在平时课堂上从培养思维的创新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入手,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机会。
鉴于此,我在教《不上当受骗》一课时,设计了这么一个行为分辨解析的课件:双休日,小华一个人在家时,来了一个自称是他家“远方亲戚”的人朝着小华家敲门。小华想:不接待嘛,不对,对客人得热情有礼貌;接待嘛,又怕自己不认识他,万一是坏人,不是上当受骗了吗?小华应该怎样做?才能既文明而又不上当受骗?此时,学生都进入了积极思考、探讨,然后纷纷发言。有的说,利用猫眼进行观察,在开门前,打电话告诉楼下邻居的叔叔阿姨;有的说,请你等一下,门被反锁了,锁匙我没有,只有我妈妈有,我马上打电话告诉妈妈……通过多方探讨,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提高了分辨是非的能力,而且也记住了一个道理:当一个人在家时,不能随随便便给陌生人开门。
8.小学思品课堂提问的技巧 篇八
设置巧妙的课堂问题,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回答,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品德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把握好提问的最佳时机,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欲,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德素养。
课堂提问的方式很多,只有对提问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下面就如何对课堂进行提问,浅谈几点:
一、激趣性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能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有兴趣才能克服困难,执着追求。品德课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缺乏趣味性的内容,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则学生听来索然寡味。若教师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创造愉悦的情境,则能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积极思维。例如《浓浓乡土情》一课,让学生理解“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这一诗句表达的情感,教师用不同的方言向大家问好。问:请同学们说一说,刚才老师讲话中,你感觉哪一种话听起来最熟悉?从哪些方面让我们倍感亲切?看似闲言碎语三两句话,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
二、发散性提问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教学知识和方法,将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是大有好处的。例如《从电视机的变化说起》一课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群:①你们家换过电视机吗?为什么换电视机的呢?
②大家可知道我们最早用的电视机是什么样的吗?你们家里有吗?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③观察、调查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出示课件,黑白电视机的图片)你们觉得以前人们看着这种电视机会怎么想呀?④把电视机换成彩色的,这下大家该满足了吧?⑤现在更多的人换上了环保的低辐射电视机,液晶电视机等离子电视机,想想,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学生就会积极探索思考,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
三、启发性提问
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使品德学习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经常看到一些老师在课堂上一节课提问多名学生,但都是一对一的,也就是说当这名学生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是没有责任的,因为老师没提问我,他回答完后也不需要我做什么,学生回答完后,老师自己进行评价对还是错。这样的提问看似很多,实际上参与度是很低的,尽管这些个问题可能个个精彩。其实有些问题不一定让一个学生一讲到底,可以根据情况及时换人,而且在问题完成后,一般不应该老师评价,要把评价的机会和权力交给学生,这样一来,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评价的义务,所以当别人回答讲解问题的时候,他就必须认真倾听和思考。这样不同的学生都会参与进来。所以课堂问题的提出不能局限于局部,需要注重全体同学的思维开拓。
四、铺垫性提问
品德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学习的过程是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认识过程,在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中,都贯串着由旧知识到新知识的演变,所以教师设置的问题应能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提问起到铺路搭桥的作用,把学生的思维从旧知识引导到对新知识的理解,以实现思维的迁移。例如教学《多种多样的运输方式》一课时,教师实际了如下铺垫性问题:我们都到公园或郊外玩儿过,那么我们是怎么去的呢?(坐汽车、坐火车、坐船、坐飞机)那么大家都知道哪些这种交通设施呢,你仔细观察过它们没有?哪位同学能给大家描述一下你熟悉的交通运输设施呢?大家想一想什么是交通运输?你能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五、设疑性提问
9.母爱的伟大小学作文 篇九
记得7岁那年,我的了一场病。回到家我就一屁股躺倒了床上,当时好像全身都在焚烧,烫烫的,还想有蚂蚁在体内爬,好难受!
到了7点多,妈妈回到家,看我躺在了床上,立马摸摸我头,不由得哇!了一声,便不忧郁的的去给我拿了体温计,不量不要紧,一量吓一跳啊!40度!妈妈当时非常紧急,因为爸爸在公司值班,晚上又不能回来,妈妈又没有车,怎么带我去?妈妈想:打车去吧,这么烧,要不烧毁了!就这样,一个疲劳的身影出现在了马路上:妈妈背着我,我就赖赖的趴在妈妈的背上等走了三分之一时才打上车。
到了医院,妈妈也没闲着,一会挂号,一位叫护士为我打针,打针时,护士姐姐告诉我说:你妈妈真疼你,与会跑这儿,一会跑那儿,为了你一会也不消停听了这个,我的眼前渐渐地迷糊了!等我睡觉醒来后,发现妈妈已在床前睡着了,看着她那银色的头发,可看出妈妈有多么的疲劳。
10.伟大的母爱小学作文 篇十
爱就像一颗糖果,品尝在嘴里融化的快乐。爱像一片绿叶,随风飘到每一处角落。爱就像一支神奇的水彩笔,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但是母爱就像一把永久陪在我身边的“伞”,夏天为我遮光,冬天为我御寒。“爱”这个字眼,意味着不同含义,但对我来说“母爱”却发自心底。
星期天的早上,我睁开朦胧的睡眼,一股饭香味飘了过来,我抬头一看妈妈正对着我微笑,温柔的一句“你醒啦”使我心里舒服极了。我伸了伸懒腰,看了看墙上的钟表,赶紧起床。看着这么温馨的场面,我不由得想对妈妈说:“我爱你”!可是又好紧张,到底说不说呢?我心里一直纠结着,因为平时都没有这样对妈妈说过,会不会很尴尬?我还在不断思索着。忽然听到妈妈说了句:快去吃饭吧!我要去洗衣服了。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整个人难过起来,我深吸了口气,轻轻的走到妈妈面前鼓起勇气说“妈妈,我爱你”。妈妈听到后好开心并笑着说:“傻瓜,我也爱你”!接着,就去洗衣服了。看着妈妈那忙碌的身影,我的泪瞬时流了下来,为了不破坏这么祥和的气氛,我用纸巾擦了擦眼睛,走到书桌前努力地读起书。
妈妈,您生我,养我,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这是每一位母亲最大的美德。而这份美德来自于那份伟大的爱,那就是——母爱。
11.小学思品课的导课方式初探 篇十一
关键词:思品课;导课方式;故事;名言警句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053-01
小学思品课是对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内容涵盖“个人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社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诸方面。每一主面的教学均须实现认知、情感、行为三大目标。换句话说,最终要解决小学生“该怎么做”、“愿怎么做”、“能怎么做”的问题。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结构、行为习惯和思品课的特殊使命,知识讲授不宜繁难艰深,情感引导不能空洞说教,行为养成不应有名无实。而要想轻松愉悦、了无痕迹地实现目标,每堂课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开端,要找到一个巧妙的切入点,既能暗示即将学习的内容,又能激发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笔者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归纳了以下导课方式,供大家参考。
一 讲述富含哲理的故事导入新课
学习《诚实守信》一课时,如果用《狼来了》这个古老而又富含哲理的故事开端,学生很容易明白不诚信是要付出惨重代价的这个道理,再顺势探讨什么是诚实守信,做人为什么要诚实守信就变得易如反掌了。学习《勤劳节俭》一课时,可先讲这样一个故事:“有这样一户人家,老两口一生都非常节俭,积累了相当多的财富。为了教育孩子,使家业一代代地传下去,老两口特意做了一块大匾。上面刻了四个字:'勤劳节俭'。不久,老两口都去世了。两个儿子过不到一起,一定要分家另过。他们把所有的家产都一分为二,一个一半。最后剩下这块大匾,怎么分呢?只得从当中一锯两半。老大分到'勤劳'这一半,从此他终日辛勤劳动,但却忘记了'节俭',把生产出来的东西都吃光花光了。老二分到了'节俭'那一半,从此他省吃俭用,但却忘记了'勤劳',不久,便把分家时分到的东西都用光了。两个人都过着穷苦的生活。”听完后学生马上就能明白:光勤劳不节俭不行,光节俭不勤劳也不行。教师顺势总结出:“只勤不俭无底洞,只俭不勤水无源”,学生对此二者必须相互依存的关系便有了深刻的印象。
二 剖析名言警句导入新课
学习《有责任心》一课时,可先剖析毛主席对白求恩高度评价的作八个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毫不利已”就是一点儿都不为自己考虑,“专门利人”意即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再简要介绍白求恩是加拿大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怀着高度的责任心对待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是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典范。至此,学生一定会迫不急待地进一步阅读课文中介绍的白求恩的故事,也急切地想知道他在工作中是怎样尽职尽责的。
学习《勤劳节俭》一课时,可先剖析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话:“成由勤俭败由奢”。“成”即成功,“破”即破败、失败;“勤俭”包括勤劳和节俭两方面,“奢”即奢侈,也就是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这句话产意思是勤俭是事业成功的保证,而铺张浪费只能导致失败。若再列举历史上或身边的正反面事例加以阐述,学生会不明白勤俭的重要意义吗?
三 请学生背诗或唱歌导入新课
学习《勤劳节俭》时,若能让学生背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即使情商较低的学生也能激起对粮食的珍爱,对节俭的认同吧?学习《敬爱父母长辈》时,请学生背《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向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歌缠绵的意境或许能让学生产生感谢母亲的共鸣,从而激起敬爱父母长辈的情怀。若让学生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幸福哪里找。”学生定能动感受到母爱的弥足珍贵。唱一唱:“那是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相信小学生也该理解父母劳动的艰辛,抚育后代的深情……
四 列举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导入新课
“有人问著名的电影导演谢晋:'你导演过许多部电影,最喜欢的是哪一部?'他说:'下一部。'有人问著名足球名星贝利:'你踢进了那么多球,最喜欢的是哪一个?'他回答说:'下一个。'这'下一部''下一个',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学生回答是不满足于现状,积极进取的精神时,很自然地就引出了要学的新课题《积极进取》。
学习《自立自强》时,可尝试这样导入:“同学们,人都需要自立自强的精神。当体育健儿摘取金牌,五星红旗飘扬在奧运赛场的时候;当登山队员登上珠峰,五量红旗飘扬在世界屋脊的时候;当科考队员深入南极,五星红旗飘扬在冰天雪地的时候。你有何感受?想过没有他们是靠什么精神取得了成功?
五 播放多媒体音画导入新课
现代教学手段越来越先进,引入多媒体教学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教学《为人正直》时,可播放电视连续剧《包青天》中包振大义灭亲、秉公断案、不徇私情、执法如山的精彩片断,来激起学生明辨是非、坚持原则、嫉恶如仇、趋真向善的情感。再引导学生思考:包公何以能如此正直坦荡?本质在于无私无畏。这样很容易就抓住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12.小学思品伟大 篇十二
一、初中小学学校普遍不重视思想品德课程
这是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严重误区。素质教育目标对于人才的定义是:人才是思想、道德、知识、气质、能力等多方面优秀的人。对于新时期人才“高素质”要求, 体现在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广博的文化知识修养、精湛的专业技能修养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修养等方面。思想品德优良是人才的重要标准。古人曾经强调过:德才兼备是圣人, 德才俱无是愚人, 德胜才是君子, 才胜德是小人。足见人才培养中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当前, 道德滑坡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各种各样道德丧失的极端事件层出不穷,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待大力加强。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今天, 加强中小学校思想品德教学是国家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五育教育德育为首是学校教育必须坚持的教育教学原则。
当前中小学校思想品德课程得不到足够重视有明显的社会和学校两方面原因。
(一) 社会和学校普遍重识轻德, 不少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思想品德课程地位的认识有偏差
1. 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
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 竞争十分激烈;加之,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就业压力巨大。这导致了人们的短视行为和功利主义盛行。本来德与才两方面应该成为评价学生学业的完整标准。但是, 现阶段社会和学校基本上仅仅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品德可以被造假或忽略不计。因此, 思想品德课是副课, 没有必要下工夫学习, 学校领导和教师普遍不重视思想品德课程, 相当部分思品课任老师也不重视思品教学, 这使初中小学思品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最终几乎使思品课程的德育功能没有发挥。这是现阶段社会道德滑坡的原因之一。不少学校领导和教师认为学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升学, 评价学生学业主要看各种考试中学生的成绩, 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点不合时宜, 这是当前中小学校需要急速解决的问题。
2. 素质教育考试方法没有系统确立, 学校教师全面落实
国家教育方针课标不够。时至今日, 素质教育考试方法仍然没有系统确立, 分数依然是衡量学生学业成绩的唯一标准, 把有限的时间主要用于主课教学成了绝大多数中小学校的必然趋势。我国教育方针和新课标明确规定了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重要地位, 但是初中小学领导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它的特殊重要性, 没有严格落实这一教育方针和严格依据新课标教学。
3. 过于运用学生成绩评价学校教学质量, 学生的成绩与
老师的绩效工资挂钩, 这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学校和老师的教学, 成绩几乎成了学校和教师追求的唯一目标, 以成绩为唯一导向的教学方法应用无所不到其极。
小学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得不到重视比较普遍。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程普遍不被重视, 一些学校不开设这两门课, 一些学校由非专业老教师应付这门课的教学, 小学思品课时普遍被语文数学占用。相当数量的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任教师自认为在教师中是二等公民, 并不重视所教学科, 教学质量较低。
(二) 某些学校领导和教师误认为落实其他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够取代思想品德课程教学
一些学校领导和教师对思想品德课程新教材内容缺乏深刻全面认识, 认为初中小学没有必要开设思想品德课程, 品德教育可以通过落实其他课程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和班主任工作替代。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思想品德教育需要系统教学, 绝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开设系统的思想品德课程。伦理道德的系统教学, 政治经济常识、国情国策和公民意识的教育, 是其他课程根本无法代替。同时, 思想品德教学必须上一定数量的活动课。所以, 其他课程教学不能够替代思想品德课程教学。
二、中小学校普遍把思想品德课程上成知识教学课
晓之以理, 必须导之以行, 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把课本所学知识导之以行, 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规范自己的行为, 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品德素质。但是, 这一最终教学目标并没有实现。当前, 中小学校普遍把思想品德课程上成知识教学课。思品教师备课时, 几乎都是把引导学生理解掌握课本知识和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最重要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反而并不是教学重要目标。由于以知识传授为导向的教学比以落实德育为导向的教学简单容易, 也由于现在中小学依然实施的是应试教育, 中小学校思品课堂教学, 主要在引导学生理解甚至识记各种课本知识, 最多延伸到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设计的各种教学活动开展得很少。现在, 中小学思品考试依然采用笔试的单一形式, 主要考察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程度和初步的运用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业成绩也以分数的唯一形式呈现。这几乎与学生实际的思想品德状况毫无关系。这种考试形式为教师把思品课程上成知识课提供了前提条件, 同时误导学生把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完全当做知识学习, 这也使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功能大打折扣, 最终使思想品德课程丧失了它的基础德育功能。
中小学思想品德新教材把落实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 新教材十分重视教学活动, 几乎每节课都有许多小活动, 还设计了许多专门的活动课。但是, 为了提高考试成绩, 为了多争得教学时间, 每节课的教学活动开展得很少, 专门活动课几乎不上。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教学失误, 较大弱化了思品课程的教育功能。活动课是思品新教材的一大亮点, 是落实思品课程教学目的重要环节, 也是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运用到自己生活的环节。当前, 新教材的这一亮点没有落实。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不够和专门活动课没有上, 直接使中小学思品课程教学变成了纯知识教学课。
三、新教材内容仍然和学生生活相脱离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应该对青少年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发挥主要作用, 应该能够抵制不良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的腐蚀。但是, 修订后的中小学思想品德新教材内容仍然和学生生活脱节。
(一) 新教材教学无法抵制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对学生的腐蚀
当前, 社会上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盛行, 道德滑坡严重, 这严重腐蚀着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远不及校外社会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中小学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仍然脱节, 不能够回答解决他们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活问题, 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然也就无法抵制社会不良因素对学生的影响。
(二) 新教材内容面对网络不良信息十分苍白
上网已经成了青少年学生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网络信息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发挥着巨大作用。面对网络良莠不齐的信息, 怎样使学生避害趋利, 新教材做出了努力, 但是学校德育的力量远不能消除网络不良信息对学生的消极影响, 思品新教材的相关内容很少, 所能发挥的教育力度很有限。
四、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和学校整体德育相脱节
一个学校的德育应该是一个整体工作, 是一个系统。思想品德教学应该是学校整体德育的基础, 学校领导和教师应该积极对二者进行整合。但是, 当前绝大多数中小学校思想品德教学和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相脱节, 学校德育计划性、针对性、系统性不强, 把思品教学当做纯教学排斥在外, 没有把思品教学纳入学校整个大德育系统。新思品教材坚持以学生为本, 以解决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般性思想品德问题为主要内容编排, 这为整合学校的整体德育和思品教学提供了基础, 但是绝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做这一工作, 它的最终影响是思品教学几乎成了纯知识教学, 大大降低了它的德育功能。
走出目前中小学思品教学的误区, 完善新教材内容教学, 最终使思想品德教学真正发挥其德育功能, 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 落实科学的中小学思品素质教育考试模式
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目的, 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养成。中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的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类:
1. 引导性观察。
中小学思品教材内容是由中小学生成长过程出现的一个个普遍性问题组成的。相关内容的课堂教学完成后, 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就相关内容在行为中的表现进行较长时间的观察。在观察过程中, 思品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导。日常观察可以为教师提供大量的关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信息, 从而对学生的品德行为做出评价。
2. 品德评语。
即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充分观察的基础上, 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写成评语, 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语言, 指出学生的进步和不足。
3. 探究学习评价。
即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评价必须成为学生思品学业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谈话。
即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 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谈话交流的前提是师生必须有平等的地位。
5. 成长记录方法。
即教师建立学生思品成长记录档案, 记录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 主要是进步和成就, 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 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 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
6. 考试。
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 教师要认真思考, 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纸笔测验的作用, 如何体现考试内容的新颖性及开放性, 考试内容应该新颖、真实、贴近学生生活, 学生则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 发表各自的看法、认识, 并能够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态度展现出来。
(二) 以落实德育教育目标为落脚点进行教学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必须落实德育功能, 教师必须认识到知识教学是为实现德育功能服务, 所以每一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为这个根本目标服务。
(三) 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点是实践性, 是完成思品教学目标最适合的教学学习方法之一。但是当前中小学思品探究性学习教学进行得很不够。当前, 中小学思品教学应该大力进行探究性学习。每一个学期, 要给每一个学生布置1~2个课题, 要求学生完成课题。学生思品学业成绩中, 探究性学习成绩应该有一定比例。
(四) 紧随社会发展和学生新特点修订教材
中小学思品教材必须以培养学生优良思想品德为目标, 以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时期遇到的普遍性的不同问题为主线构建课本内容, 要每年修订教材内容, 以提高对学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小学思品伟大】推荐阅读:
伟大的爱小学生获奖作文07-06
致我最伟大的好妈妈小学生作文11-13
建党节作文900字: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11-07
伟大的一生09-24
伟大爱情的诗歌07-29
伟大的职业作文11-11
颂歌献给伟大的党08-06
关于伟大的父爱作文08-19
伟人其实不“伟大”作文08-31
伟大的母爱高二作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