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 教案(共8篇)
1.认识角 教案 篇一
人教版认识角教案
人教版认识角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掌握l元=10角,1角=10分,初步学会简单的化聚。
2、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不乱花钱的教育。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有序性。
教具准备
1、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课件及人民币有关挂图。
2.1角的硬币10个,用胶布粘连在一起;1分的硬币l个,用胶布粘在一起。
3.学生每人一份配套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
1.10十一是( )十 1个十有( )个
2.一百有( )十十 一百有( )个
3.2个十是( ) 5个十是( )
二、新授
1.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小朋友到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出买东西,要用钱,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板书:元、角、分)
2.教学例1
教师:出示1分、2分、5分、1角、5角教学挂图,请小朋友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
(1)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是多少钱? (2)它是什么模样的?
3.教学例2
(1)出示一枚一分硬币和一枚一角硬币。
(2)让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一个1角硬币可以换几个1分硬币?1角=10分
(3)出示10个l角的钱,一角一角地数,数出10角用胶布粘连,把它贴在黑板上。又出示1元问:“谁知道l0角和l元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推出1元=10角。(板书)
(4)引导学生想一想:1元等于多少分?
三、巩固练习。
四、布置作业
1.填空。
(1)1张5角饯可以换( )张1角钱。
(2)1张1元钱可以换( )张5角钱。
(3)1张1元钱可以换( )张1角钱。
2.填空。
70分=( )角 3元=( )角
8角=( )分 10角=( )元
人教版认识角教案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9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平面图形——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指导学生学会用直尺画角。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
4、引导学生注意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直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忆形,引角。
1、回忆再现学过的几何图形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图形,你会辩证吗?(课件依次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2、试摆小棒引入新课
你会用小棒摆三角形吗?桌上有3根小棒,看谁能最快地摆出一个三角形。
请大家在摆好的图形里任意地拿走一根小棒,然后看看桌上的这个图形,有谁认识它?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角。
二、找角
1、学生寻找身边物体表面上的角。
请同学们仔细地找一找,看看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先说给同桌听听,再举手说给全班同学听。(让学生说)
2、教师示范指角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几何形状。
大家刚才找到的角究竟是物体表面上的哪一部分呢?这就需要我们注意指角的方法。
老师也找到一个角(出示一块三角板),它有许多的角,老师指的其中的一个,请认真看老师是怎么指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在我们数学中的角,它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知道吗?
三、描角,想角
1、描角想角,体验角的抽象过程。
刚才我们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现在老师就把这部分在黑板上描了出来。(教师描出三角板其中一个角)
现在老师把三角板移开以后,留在黑板上的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图形呢?(移开三角板)像这样的图形,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2、课件演示,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物体表面上某一部分形状是一个角。比如:房子的顶部,五星红旗,剪刀张开的这部分形状是一个角,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图形也是一个角。(课件演示实物的角到数学的角的抽象过程)。
四、学角,画角
1、观察对比,知道角的特征。
通过大家的想象和仔细观察,我们得到了许多的角,下面,老师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课件的演示,看看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想想,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一个顶点,两条边)
谁来指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我们指角的时候一定要把角的顶点和边准确的指出来。
完成练习:(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下面的图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2、学习画角,强化角的特性。
我们已经知道角是个怎样的图形,为了更好地认识它,我们还需要学会把它画出来。
想想,画角的时候,要画什么?
请大家翻开书第39页看看例题2是怎么说的,想想例2那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想好的,可以自己试着画一个角。
刚才同学们都画好了,现在老师也想画个角,但老师想请全班的同学一起来帮老师画好这个角,愿意吗?
(1)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用什么工具才能画好角的边?从哪里开始画?
(3)另一边怎么画?谁来帮老师摆尺子?
(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角的两条边)
看完老师和大家画的这个角,如果觉得刚才自己在画角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满意的同学,现在可以再画一个。
五、演示,摆角
1、演示角从小到大,感受角的大小。
教师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的这个角,请同学摆一个跟老师这个角差不多的,你会摆吗?(点击课件)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直角,再让学生摆直角。(点击课件,出示直角)。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钝角,让学生摆。(点击课件)。
刚才我们造出了三个角,它们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谁发现这三个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你们觉得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说说你们的理由。
:一号角最小,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小;三号角最大,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
2、师生操作活动角,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
学生用活动角造角:
(1)任意造出一个角。
(2)按要求造角:老师造出一个这么大的角,你们要造一个比老师这个角要小的角。
(3)同桌互相玩玩。
3、摆角指角,深化角的认识。
请每个同学都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一个有角的图形,然后在图形中找到角,并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六、议角,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都学习有关角的哪些知识?
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老师想用一个“√”来大家的表现,这个符号里有角吗?其实角就在我们身边。
人教版认识角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解和组合。
2、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折出图形,拼出图形。
教学过程:
一、折一折
1、把一张正方形纸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剪一剪,比一比。
先想后实践,再对比。
2、把长方形、三角形、圆的纸分别折成一样的两部分,怎么折?
剪一剪,比一比。
二、拼一拼
1、利用上面剪出的图形拼一拼。
2、展示你的作品。
3、你还能拼成别的图形吗?试一试。
三、练一练
1、动手剪一剪,拼出有趣的图形。
2、口算训练比赛。
3、折飞机。
自己动手研究,实践制作。
4、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正方形吗?
5、将一张正方形的纸剪成四个一样大小的三角形,用这些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图形?
小组合作,交流评议。
人教版认识角教案4
一、教学内容:
学习小数是认数的一次重要扩展,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往往采用小数表示。本单元初步教学小数的知识,也为第二学段系统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基础。全单元编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例2:认识小数
例3: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4: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
8、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一位小数;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学会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时间:
4课时
五、教具准备:
课件和配套光盘
第1课时 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过观察思考、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创设情境:小明家新装修了一个书房,今天他约了好朋友想自己去新开的世纪百盛购物广场买一张合适的书桌,(出示例题图)。他需要的书桌是怎样的?学生观察图片,说说书桌面的长和宽。
你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这样的数叫――(板书: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小数,看谁先和小数交上朋友。
0.5读作:零点五,0.5米就表示5/10米。
0.4米呢?它表示什么?
出示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填写后,出示答案,全班订正,指导做错的学生纠正错误。
2.教学例2。
认识整数部分不是0的小数
创设情境:小明和小红选完书桌后又选了三样学习用品(出示:教材第87页例2的商品图)
营业员正好在为这些新上架的商品以元作单位标价。你能和营业员一起来正确标价吗?(四人一组讨论)
6角用元作单位是多少元?
为什么1元2角是1.2元?你是怎么想的?3元5角呢?
板书:1元2角 1.2元 1.2读作一点二
3元5角 3.5元 3.5读作三点五
谁来读一读这几个小数?
小结:几元几角分成两部分,几元和几角,先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就是几点几元。
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商品图,让学生将价格写成小数,并读一读。
3.认识整数和小数。
(1)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上面的一段话,让学生自主阅读。
引导学生说一说:0.5、0.4、1.2、3.5的整数部分是什么,小数部分是什么?
师:那这些小数该怎么写呢?让我们动手试试。(教师随机报出一些小数,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来,特别强调小数点的写法)
(2)出示:说一说下面各数中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
7 0.6 1.8 38 0 1 45.2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出涂色部分,再让学生汇报答案,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第88页“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数轴,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把谁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多少份?1个小格表示几分之几,也就是零点几?
学生独立思考,回答教师提问后,完成填空,教师巡视,注意收集错误的答案,以便全班交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辨析。
3.完成教材第89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先试着用小数表示课前到商店了解到的商品价格,再在小组内交流。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第2课时 小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从中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
2.通过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主题图,谈话引入:今天天气真热,童童想到冷饮店买些冷饮。
请大家观察价目表,看看这里有哪些品种的冷饮,价钱分别是多少?
学生看图,教师指名说说每种冷饮的名称和价钱。
教师整理板书:雪糕0.8元,冰棍0.6元,冰砖1.5元,蛋筒2.2元。
提问:通过这些商品的价钱,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2.谈话:童童想买雪糕和冰棍,她想知道哪个贵一些,你能帮她比一比吗?
揭题: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3。
提问:如何比较0.8和0.6的大小?
课件出示:0.8 ○ 0.6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并选派代表交流、汇报想法。
想法一:0.8元是8角,0.6元是6角,8角大于6角,所以0.8>0.6。
想法三:因为8比15小,所以0.8
(2)谈话:同学们说得很多,这些方法都能比较出它们的大小,我们还可以用数轴来表示这两个数。
(出示数轴图)提问:你能在数轴上标出0.8和1.5的位置吗?
学生在教材中的数轴上标出两个小数的位置。
学生汇报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两个小数的整数部分不相同时,可以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
(3)引导:在数轴上标出0.6,比较0.6、0.8和1.5这三个数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学生独立标出位置,并比较大小。
(4)任意选两种冷饮,比一比价格,再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学生在小组里交流,主要比较以下四种情况:
0.8○2.2 0.6○2.2 1.5○2.2
组织学生在班级中交流比较的方法,师生共同讲评。
比一比:四种饮品,哪种冷饮最贵,哪种最便宜,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名回答)
3.小结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提问:我们在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你有什么好的想法?
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后教师总结。
(1)采用换算单位法,把较大的单位换算成小的单位。
(2)数轴比较法,先把这些数依次在数轴上标出,然后比较其大小。
(3)整体比较法,即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相同数位上的数谁大这个数就大;位数不同,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时候,就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大,这个小数就大。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
提问:从图中你能知道两条彩带各长多少厘米吗?(6厘米和9厘米)
再问:用分米作单位,这两条彩带分别长多少?
再问:你能比较这两个小数吗?(0.6分米
(2)要求:先写出小数再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并说说想法。
2.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根据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小数,然后比较大小。
指名汇报,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比较方法。
3.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回顾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再独立完成,完成后指名汇报。
4.完成教材第91页“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先在数轴上标出数,然后按顺序把三个数填入括号内,最后集体交流,说说比较的过程。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人教版认识角教案5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复习是强化和巩固记忆、防止遗忘的主要途径,是人们获取知识和技能必不可少的手段。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是长度单位及角的初步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情实际,本节课的复习主要是结合教材习题有序地进行。
1.复习长度单位知识时,首先结合习题引导学生复习长度单位,然后通过举例、示范等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表象,最后通过猜测、测量线段的长度,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及对线段的含义的掌握和理解。
2.复习角的知识时,有效地利用教材呈现的锐角、直角和钝角的情境图进行复习,使学生对角的含义、角的分类、画角等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一支铅笔
学生准备尺子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复习“长度单位”的知识。
(1)复习厘米、米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①课件出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或较长的距离时,用()作单位。
②举例说明1厘米,1米各有多长。
(食指宽约1厘米,小明高约1米)
③复习厘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1米=()厘米
(2)复习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出示一支铅笔,提问:如何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
(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铅笔的一端,将铅笔紧靠尺子放置,看铅笔的另一端对着刻度几,对着刻度几铅笔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2.复习“线段”的知识。
(1)复习线段的含义。
提问:什么样的线叫线段?
(直的,可以量出长度)
(2)复习线段的测量方法。
①课件出示:先估计下面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实际长多少厘米,填在括号里。
②估计、测量、汇报。
(估计第一条线段长3厘米,实际长4厘米;估计第二条线段长7厘米,实际长8厘米)
(3)复习线段的画法。
①提问:怎样画规定长度的线段?
(从尺子的刻度0开始画起,沿着尺子,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上刻度几的地方)
②操作: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
(学生自主画线段)
3.复习“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
(1)复习角的组成。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复习角的画法。
(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3)复习角的各部分名称。
(4)复习学过的三种角。
①课件出示图形,学生指认并说出各种角的特点。
(第一个角是锐角,第二个角是直角,第三个角是钝角。生活中和三角尺上的直角相同的角就是直角,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②画一画学过的三种角。
课件出示:以下面的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
人教版认识角教案6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感知认识角的过程。认识常见的各种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画角。
2、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能画出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长无关。
教学、具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直尺。
2、学具准备:三角板、圆形纸、练习簿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图形游戏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先来玩猜图形的游戏怎么样?听好了:老师的信封里装了一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请你根据露出来的部分,猜出它是什么图形,明白了吗?
师出示信封,露出图形的一角,生猜(信封里装有正方形,三角形)。
质疑:为什么没有人猜圆形?
(设计意图:)
2、折角活动建立表象(要不要视频?)
师:(出示圆形)圆形没有角,那你能用圆形折出一个角吗?光说不练可不行,课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圆形纸,请你用它来折一折,看能不能折出角,开始吧!
生动手活动,师巡视。
二、初步感知
1、初步感知
师:折好了吗?没折好的同学来跟老师一起折。现在来摸一摸你折出的角,你有什么感觉?
引导:(1)尖尖的,扎手,这是角的顶点
(2)从尖尖的点出发,往这,是一条直直的线,往另一个方向,也是一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线和顶点就围成了一个角。
3、揭示课题(书写)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角。
白板板书课题:角的认识
三、探究体验
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找角
师:角不仅存在于平面图形中,在生活中,角的身影也随处可见。出示主题图
这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请仔细观察,你能找到角吗?和你的同桌一起,看谁找得最多!
(2)汇报角(插入flash、聚光灯、放大镜)
师:找到了吗?你都找到了哪些角?
谁还有补充?(引导学生说出什么组成了角,或者是用手比划一下)
(3)认识顶点和边(笔、动画、手动添加文字)
师:大家的眼睛可真厉害!老师啊,把大家找到的包含角的物体其中的三个展示出来(课件出示)
你能说说这3个角分别在哪吗?
师:掌声送给这位同学!为了方便观察,我将这些实物隐去,这3个角有什么共同点呢?(若生已经说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就让他上台用笔标出顶点和边)
学生汇报,师出示顶点、和两条边。
师:尖尖的点是角的顶点,直直的线是角的两条边。你能指出其他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4)、练习
判断
师:判断,下面图形哪一个是角?
生判断,师:为什么不是?是的,指出顶点和边。
师小结:角的两条边必须是直直的。
2、画角
(1)师示范画角
师:角真是一个有趣的图形,怎样画一个角呢?你有什么想法?
生汇报(用尺子、有顶点、两条边)
师小结: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起,用尺子先画一条直直直的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然后再标出顶点和边,最后标上角的符号,这样,就画成了一个完整的角。(强调第二条边的方向任意,边说边画一个角)
(2)师:想不想自己也动手画一个?在你的本上画一个角吧!生画,师巡视。
(3)展示学生作品
展示(用投影仪):规范的;不标顶点、边的;锐角;钝角等
3、比较角的大小
(1)师:画角还真有趣,张老师发现大家画的角不仅有顶点和边,还有大小呢!现在把你画得角和你的同桌比一比,谁画的角大?
生比较角的大小。
(2)汇报:
师:你俩谁画得角大?为什么?
预设:边长
开口大
(3)观察角的大小变化
出示变化角的课件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一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汇报。
它们的边长发生变化了吗?
那你觉得角的大小是什么决定的,跟边长有关吗?
(2)师小结: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开口越大,角越大;开口越小,角越小;与边长无关。
三、练习
老师收集了一些图形,你能在下面的图形中找到几个角?
出示练习八第三题。
四、欣赏生活中的角
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的世界也因为角的存在而变得异常美丽。下面请欣赏生活中的角。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人教版认识角教案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什么叫做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能按角的不同给三角形分类.
2.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及其分类. 教学难点:掌握三角形的分类.
教具:
三根木条、三根钉子、四边形和五边形木框各一个,三角形图片、小棒、皮筋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的三角形.
2.出示下图,指出哪些是三角形:
3.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
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关于三角形你还想了解它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
二、师生互动,引导探索.
1.教学三角形的意义.
(1)每个小组利用教师事先为其准备的三根小棒,把小棒看成一条线段,利用这三条线段摆一个三角形。比一比,看哪一个小组做得最快!
(提供的小棒有一组摆不成的。) 教师:它们是三角形吗? (2)思考讨论:
①三角形是几条线段围成的?
②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教师板书)
(通过操作,进一步感知,建立空间观念。)
(3)练一练:图片中哪些是三角形?为什么?. 2.教学三角形的特征:
(1)自学: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叫什么?②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2)继续演示课件“三角形”出示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
什么叫三角形的边?三角形有几条边?
同桌讨论:这些三角形都有哪此共同的特征?
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三角形的特征.
(3)让学生用准备好的木条、钉子每人做一个三角形,教师巡视指导。
3.三角形的特性
(1)出示自行车、屋檐、吊车等图片,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 (2)用三角形木框实验.
教师拿出手中的教具示范给孩子们看:拉动一下三角形与四边形,让学生看明白:三角形怎么拉也拉不动,四边形一拉就变形。这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引导学生把有关的数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4.三角形的分类
(1)让学生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或剪一个三角形)
(2)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出示图形,组织学生观察并分组讨论:这些角有什么特点,可以分成几类?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3)三角形按边进行分类.
全班同学共同测量课本137页上部的三角形.
教师提问:通过测量你发现这些三角形边、角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得出:每个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都相等,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教师指出并板书: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又叫做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
引导学生比较等边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使学生明确: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等腰三角形.
三、游戏: 把磁力板上的三角形拿下全部放在一个盒子里,分别只露出三角形的一个角或两个角让学生猜各是什么三角形?
四、巩固练习
1.判断.
①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②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④直角三角形只有一个直角.()
2.实践题.
小红家的椅子用了很多年了,有点摇摇晃晃了.请同学们帮她想想办法,该如何修理?
五、教师小结
通过学习,你掌握或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人教版认识角教案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3~54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8和9的物体个数,会读、会写数字8和9。
2、使学生懂得8和9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9以内的大小。
3、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重点
8和9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一填
( ),1,( ),( ),4,( ),( ),7
7,( ),( ),4,( ),( ),1,( )
请同学口答完后,全班读一读。
2、看图写数
投影出示7朵花
一共有( )朵花。(7朵)
再添上一朵花,现在一共有几朵花?(8朵)
如果再添上一朵是几朵呢?(9朵)
二、新授课
1、8和9的认识
(1) 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
画面上画了些什么?与哪些数字有关,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8位小朋友,9个人,8棵树,8个字,9盆花,9只蝴蝶)
(2) 请大家用小圆片和三角形动手摆一摆,自己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2、数的顺序
(1)出示计数器,教师拨7个珠子,再添上一个是几个呢?8个珠子再添上一个是几个呢?(让学生反复说说)
(2)出示直尺图
让学生通过填空,熟记0~9各数的顺序。
填好后,强调7的后面一个数是几?8的后面一个数是几?
全班看直尺上的刻度,从0读到9,再从9倒数到0。
3、数的比较
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和第二幅的点子图,比一比,哪一幅图的点子少?哪一幅图的点子多?(第一幅少,第二幅多)
7和8比较,因为7在8的前面,所以7<8。
反过来,8>7。
第二组让学生完成。
4、几个和第几
出示10只蝴蝶,给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再给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红色。
5、指导8和9的书写
(1) 认清8和9的字形
(2) 说明写8和9的笔顺
(3) 教师示范
(4) 书写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第1题。
让学生巩固1~9的顺序,学会顺数和倒数。
2、完成教科书第59页的第2题。
四、布置作业
8和9各抄写一行
人教版认识角教案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38~39页例1、例2。第40页中“做一做”和练习八的第1—3题。
【素质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角。
【教学难点】
正确画角。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小棒。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一段录象。
师:下面咱们一起来欣赏,一边看一边想:从录象中你发现了什么?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联系实际,找角
师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师:同学们,刚才录像中播放的是什么地方?
生:我们的学校。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从录像中发现了什么?
生1:我发现了小朋友在做操。
生2:我发现了学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场、有同学……
生3:我发现了门上有一些拐角,操场上也有拐角……
生4:我还发现老师拿着的东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我们组找到了三角板上的角、桌子上的角。
生2:我们组还找到了这张纸(长方形)上的角。
生3:我们组还找到了窗子上的角、电脑上的角。
生4:我们组找到了黑板上的角。
生5:我们组还有补充,你看,大屏幕上也有角。(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
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学生活动)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生1: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2:是这样的(见右图)。
生3:这样才是一个角(见右图)。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 ),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教师示范见右图)。
会指了吗?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
(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师:哪一组还有不同折法?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
师:哪位同学愿意把他们折出的角指给大家看?
生1:这张纸 上有三个角。
生2:我不同意他的说法,这张纸 上只有一个角,另外两个不是角,因为它的另一条线弯了。
师:同学们都听到了吗?她说得非常好,只要有一条线弯了,这个图形就不是角。
(三)动手操作,做角
师:同学们心灵手巧,折出了这么多形状的角,那你能用这样两根带孔小棒做个角吗?试试看。(学生活动:利用带孔的小棒做角)
师:老师这里也做了一个角,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忙,愿不愿意?哪位同学能把角变大一些?
(指名一个学生演示)
师:同学们看,角变大了吗?你能让自己做的角变大吗?怎么变?
生1:我用一只手拿着一根不动,另一只手往外一拉小棒,角就变大了。
生2:我把张开口的两根小棒往桌子上一压,角就变大了。
师:同学们能让角变大,那么还能让它变小吗?怎么变?(学生回答)
(四)体验感悟,画角
师:你能将小棒做成的角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吗?试试看。
(学生活动:画角)
(展示一组学生画的角)
师:大家说,哪一组同学画得好?同学们想知道怎样画又快又美观吗?
(电脑演示画角过程)
师:请用正确画法画一个角。
(学生再次画角)
(五)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看,这个角画得怎么样?请这位同学过来,同学们知道她叫什么吗?她为咱们做出了榜样。这是她的什么?(手)这个呢?(鼻子)这个呢?(耳朵)
师:我们知道了她的名字,还知道了她身上各部分的名称,角这个图形的每一部分也有名称,想知道吗?(电脑边演示边出现名称)
师:现在同桌说说悄悄话,告诉对方角的每一部分分别叫什么。
(六)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还有什么问题吗?你觉得谁表现最好?(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
1.认识了一种新的图形──角。
2.学会了画角。
3.知道了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人教版认识角教案10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17-18内容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
2.能建立圆柱的几何模型,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学习方法。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探索的过程,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发展空间观念,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角尺、直尺、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引“新”明标--引入新课,明确目标
1.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粉笔盒,问:“这是什么图形”?唤起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回顾,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2.揭题明标
揭示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关于圆柱,你想了解它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回答,师将问题整理后抓住关键词读、写、说并板书)
二、探“新”依标--依标导学,探究新知
(一)自学--发现圆柱。
1.找一找: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圆柱?
2.展一展:实物展示生活中的圆柱:保温杯、唇膏、电池、圆的笔筒。
3.看一看、想一想:
认真看课本p17,重点观察圆柱由哪些部分组成,要边看,边思考:
①这个圆柱形的物体,它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有什么特征?
②观察圆柱的上、下两个平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③你觉得,两个底面有什么特征?
4.说一说
让学生自说说自己的思考结果,验证圆柱的上、下底面是两个大小相等的圆。
5.读一读
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两个面除外)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二)共学--小组合作,理解圆柱
1.剪一剪,量一量,议一议
拿出你制作的圆柱模型,四人小组讨论:
①圈:剪一剪你的圆柱模型。
②量一量:量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半径、直径;及身高不同大小圆柱的高。
③说:说一说你发现的圆柱两个底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圆柱的周围是什么形状?圆柱的高矮和什么有关系?
2.展一展,评一评
讲解要求:
①你发现的圆柱上下两个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②圆柱周围的面(上下面底面除外)是什么形状?
③圆柱的高矮和什么有关系?
小结: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两个面除外)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探究拓展
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小结:长方形硬纸围绕木棒快速转动,可以转成一个圆柱。
三、测“新”评标--达标检测,评价目标
1.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圆柱有几个底面?是什么形状?
(3)圆柱有几个侧面,几条高?
2.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2题
(1)图一的旋转轴在哪里?
(2)图二的旋转轴在哪里?
(3)为什么同一个长方形会旋转不同的圆柱呢?
3.练习三第1题
根据你对圆柱的理解,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吗?想一想为什么其他图形不是圆柱?圆柱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四、结“新”拓标--全堂总结,拓展延伸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圆柱
底面2个
侧面1个
高一样长
人教版认识角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操作、表述,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观察现实情境图,口述题意,列出算式。
教学过程
(一)在情境中理解合并
1.游戏导入
(1)视频展示(3个同学在做游戏,又来了1个同学,合起来是4个同学)。
教师:请你们认真观察,把你看到的跟大家说一说。
教师:谁愿意把你看到的和大家说一说?(根据学生发言,相互补充。)
教师规范学生语言:有3个同学在拍球,又来了l个,合起来是4个同学。(让学生反复说。)
2、动作演示
(3支笔与1支笔,合起来是4支笔的过程)
教师:说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和同桌说一说。(提要求)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教师:你能边说这幅图的意思,你能边说边用手势来表示吗?
3.在操作中理解合并
(1)摆一摆。.(我来说,你来做)
教师:请你先拿出3个圆片,再拿出1个圆片,合起来是4个圆片。
教师:能把你摆的过程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吗?
(二)揭示加法,在算式中理解合并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看了同学做游戏的过程、铅笔的合并过程以及摆圆片的过程。他们都是把两种物品合并到一起,求一共是多少这样的问题?-------就用加法计算,算式是3+1=4。(板书:3+1=4。)
教师:你会读这个算式吗?(如果学生会,让学生尝试着读一读:3加1等于4)
教师:“+’’你认识吗?表示什么意思?(:加号,表示合并。)
教师:3表示什么意思?(3个学生,3个红气球,3个圆片。)
教师:l表示什么意思?(1个学生,l个蓝气球,l个圆片)
教师:?(如:3+1=4表示把3支铅笔和1支铅笔,合并到一起,是4支铅笔。)谁能像我这样说。
谁能像老师这样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三)巩固练习
1.看图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做一做第一题)
教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教师:1+2=3表示什么意思?(1个女同学和2个男同学在折纸鹤,合起来是3个同学。
教师:在这幅图中,你还能找到l+2=3的意思吗?(同学们折了1只蓝纸鹤,2只黄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
2.讲故事,挑图片
教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为了奖励同学们,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老师先给你们讲个故事,他说的是一张卡片的是故事,请你快速的从算式中找出那一张。
①?教师:树上有3只松鼠,又来了2只,合起来一共有5只松鼠。想一想,从中你能找到哪个算式?
教师:请你把找到的算式大声地说出来。
教师:谁来说说你找到的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
②教师:周末,老师去公园。发现在停车场里有4辆汽车,这时候又开来了1辆汽车,现在停车场里一共有5辆汽车了!
(四)全课总结
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
(五)布置作业
教师:在你的生活中,你遇到过把两部分合并起来的事,你知道该用什么符号把他们表示出来吗?
2+2=4请你根据算式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并把你的小故事画成一幅画。
2.认识角 教案 篇二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物体上的角, 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 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借助观察和操作, 引导学生认识到角有大小, 学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 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增进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
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三角板、纸条、吸管、三角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 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神秘的朋友, 你们看他是谁呀? (出示喜羊羊)
师:喜羊羊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礼物, 看 (三角板) , 它可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 它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叫三角形呢?角究竟是怎样的图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角。 (揭示课题:认识角)
评析:由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喜羊羊带来的礼物———三角板引出角, 自然、贴切, 较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为下面情节的有效串联打下伏笔。
二、引导探究角
1.联系实际, 初步认识角。
(1) 师:角特别喜欢玩捉迷藏, 在喜羊羊带来的其他几样礼物中, 你能把角找出来吗?
生:剪刀的刀片上有角。 (随着学生的发言逐步地抽象出角。)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啊, 把藏在物体里的角都找出来了。
(2) 给这些物体上的角脱去美丽的外衣, 就变成了我们数学上的角。
评析:引导学生找物体上的角, 并借用媒体突出这些角, 继而隐去实物, 抽象出角。从具像的物体中抽象出数学图形, 这是概念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教师处理得相当自然。
2.介绍角的组成。
(1) 仔细观察这几个角,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 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师:拿出三角板找出其中一个角, (师带领学生一起摸一摸角的顶点) 问:有什么感觉? (尖尖的) 这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角的“顶点” (多媒体出示“顶点”) 。
师: (再跟学生一起摸一摸角的两条边) 有什么感觉? (直直的) 直直的地方我们叫它“边” (多媒体出示两条“边”) 。
问: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
让学生分别指出三角板的第一、第二、第三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小结:一个完整的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评析:在引导学生认识了角的各部分名称之后, 让学生再指认刚才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个角的顶点、边与角, 一方面巩固刚才的学习成果, 另一方面通过对变式后的角的辨认, 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正确印象。
3.指导画角。
(1) 让我们一起来画一个角。
师介绍:先画一个点作为它的顶点, 再从这点开始画两条直直的线作它的两条边, 这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用一个小弧线来表示。 (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2) 学生画角, 并向同学介绍角各部分的组成。
(3) 辨一辨。
师:看大家画得这么起劲, 喜羊羊的好朋友美羊羊来了, 她也画了几个角, 你们看看她画的对吗?先自己想一想, 再把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4) 数一数。
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的孩子, 喜羊羊可喜欢大家了, 他还邀请我们到他家去作客呢!走到门口喜羊羊又遇到难题了, 开门的密码忘了, 门打不开, 怎么办?你们愿意帮它找密码吗? (多媒体出示喜羊羊的家)
师:只要你们能正确找出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就能知道密码了。
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每个图形中角的个数。 (想想做做2)
评析:这组题是教材中的, 最好先让学生在课本上数一数, 填一填, 再组织评析。这也符合我们倡导的“先练后评”的教学理念, 而且学生的交流过程建立在自身独立探究的基础之上, 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齐答。
4.做角。
师:同学们, 大声地说出密码, 门就会开了。哈哈, 门打开了, 咦, 桌子上放了一封信, 里面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展示信纸内容:小朋友, 你们好!刚才你们认识了角, 现在我为大家准备了吸管、小棒、彩色纸条、圆片等材料, 请你任选你喜欢的材料做角, 看哪个小朋友做的角多。加油吧!)
让学生各自选用吸管、小棒、彩色纸条等物品做一个角。
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作品。 (说说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评析: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不同材质的操作材料, 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感受做角的乐趣, 也为后面比角准备了操作的资源。这一环节的教学可以做得更精细点:课前要准备好展台, 在学生做角的环节, 可以先收集一些学生都能做的角, 利用展台呈现出来, 再让学生上来展示自己创造的与众不同的角, 这样不仅层次更清楚, 而且通过这种分层展示使更多的学生在观察与交流中收获更多的东西。
5.比角。
(1) 师:这位同学做的角真有趣, 还可以活动呢, 我们可以把它叫做活动角。我这儿有一个角, 比一比谁的角大、你能让你的角比我大吗?想一想: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大, 什么情况下角会变小?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 师:平时我们在哪里可以看到像这样大小不断变化着的角呢? (扇子、剪刀、钟面……)
(3) 正当我们玩得开心的时候, 喜羊羊和灰太狼吵起来了。他俩都说自己画的角大, 你们觉得呢?想个办法帮他们比一比吧。哦, 原来他俩画的角一样大, (师示范剪活动角, 两条边所夹的角有没有变化) 看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评析:这个环节最好作以下调整。先玩角, 利用刚才做的活动角, 根据老师的指令变大、再变大, 变小、再变小, 再说说你在哪儿看到过这种大小可以不断变化的角, 然后师生比角, 感受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最后解决喜羊羊和灰太狼的问题。
三、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你们真有办法, 帮喜羊羊和灰太狼解决了矛盾。他俩还给我们留了道题呢, 你们有信心试一试吗?一个三角形沿一条直线剪掉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
评析:这里可以设计成小组合作活动, 让学生以二人或四人一组讨论完成。在交流时先呈现剪成四个角的, 为了表达时的相对准确, 最好能指着图形来解说, 并同步画出四个角, 再呈现剪成三个角的。当然, 这儿的交流还是让学生来介绍为好。
四、总结全课
喜羊羊:今天和小朋友一起学本领可真开心啊, 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谢谢大家。同学们, 你们是最棒的!
师:小朋友们, 你们开心吗?说说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师:小朋友们的收获真不少, 为我们的收获庆贺一下吧!在我们的这个胜利的手势中也隐藏着一个角, 你找到了吗?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回家以后, 指一指家中的角, 并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好吗?
总评:
1.充满童趣。整节课以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喜羊羊来串联, 由喜羊羊带来的礼物引入, 由美羊羊画的角加以辨别, 以到喜羊羊家作客引出数角, 以帮喜羊羊与灰太狼解决矛盾引出比角。在学习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还渗透了助人为乐的品德教育。
2.体验充分。不管是前面的引入与思辨, 还是后面的创造角, 教者都给学生准备了充分的体验材料。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创造角的环节, 教者没有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 让一人只做一个角, 而是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一组材料, 有吸管折角、小棒拼角、彩条订角 (用图钉把两根彩条订成一个角) 和圆纸折角等, 虽说时间用得要比小组合作多了点, 但多种素材的呈现, 无疑让学生在动手中获得了更多的感性认识。
3.关注细节。这节课有不少环节做得相当精细。比如, 在教师示范画角时, 提醒学生要注意观察, 并请学生说说画角的过程, 然后再让学生自主画角。
3.《认识角》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直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角。
2.直观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认识角的符号,比较角的大小。
重点难点:认识角和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具准备:课件、圆形纸片、硬纸条、图钉、绳子、小棒、信封。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展示了一把剪刀、一个钟面、一条红领巾,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并让学生初步认识角。
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能够更进一步地认识角、了解角,教材又设计了“摆一摆”“认一认”“指一指”等几个小活动。
设计理念和教学方式:
该教学活动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组织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精巧的课件创设故事情景,将全课各环节自然衔接起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探索、独立尝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初步感知
师:同学们,数学王国的朋友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他们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道有趣的题目。(多媒体课件出示:长方形、圆、三角形、正方形这四个图形小精灵依次在美妙的音乐声中走出来。课件配音:同学们,我们都藏在你们小组中的信封里,小组合作,先找到我们,再把我们分成两组。)
师:谁来说说你们组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师:点击相应的图形,把课件中的图形小精灵分成两组。(课件配音:同学们,角也是我们数学王国中的一名重要成员,你们愿意来认识它吗?)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认识角)
二、实践探究,认识角
1.联系生活实际,抽象出角
课件显示:剪刀、钟面、红领巾。
(1)谈话:它们都是角的好朋友,你能找出它们身上的角吗?
(2)在课件上把这些物体的其他部分隐去,留下角的轮廓,你们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跟小组同学说一说。
(3)请你们再回忆一下,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藏着角呢?
2.折角,并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同学们真是太棒了,找到了这么多角。现在看桌子上的圆形纸片,它上面有角吗?你能想办法利用这张纸片来创造一些角吗?
(1)学生动手创造角。
(2)请拿起你自己创造的角,先用手比划一下角的样子,然后再摸一摸,说说你有什么感觉。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把这个角尖尖的地方往手心一摁,再拿开,看一看,留下了什么?
师:对,这个点就是角的顶点。(课件出示顶点)
师: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这个角的边。(课件出示边)
请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
3.在游戏中判断角
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擦亮自己的慧眼,来辨一辨“真假孙悟空”。(多媒体课件出示:画面加相应的配音)
(师点击其中的一个孙悟空图形,出现上面的一个图形,如果是角,师点击该图形,就出现孙悟空,如果不是角,就会出现猪八戒、二郎神、白骨精。)
4.认识角的标记,并标出图形中的角
(1)同学们,为了更清楚地表示各个角,我们还可以给角标上标记,怎样做呢?听智慧老人来告诉大家。(课件出示:画面加配音)闪动角的相关部分,出示角的标记,智慧老人讲解,小朋友,仔细看!这是表示角的符号。同时,为了区分不同的角,我们通常在这个符号的后面注明一个数字或字母。例如,我们在这个角符号的后面再加注数字1,我们就可以把它记作∠1,就读作角1。
(2)课件出示书P67的五个图形,学生用智慧老人告诉的方法,把图形中的角标出来。
(3)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的作品。
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做活动角
师:同学们刚才的表现可真出色呀!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下面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每人从学具袋里拿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用它们来做一个角。做好的玩一玩,看看这个角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2.变大变小游戏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玩一玩这个角:把你的角变大,变大,再变大;把你的角变小,变小,再变小。
师:哪个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把你的角变大变小的?
(在学生描述的时候,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角的两边张开得大,角就大;角的两边张开得小,角就小。)
3.比一比
(1)课件出示下面两组角,哪个大?你是怎么知道的?
(2)学生说,师用课件直观演示:用重叠法把两个角的顶点对齐,一条边也对齐,比一比哪个角大。
(3)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四、拓展延伸,回归生活
1.欣赏-发现美
师:同学们,角不仅在数学中被应用,在生活中也被广泛应用。设计师们利用美丽的角,设计出了令人震撼的奥运会体育场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它们的奇妙和美丽吧!(课件演示)
2.小小魔术师(创造角)
(1)这是一根绳子。看,上面一个角也没有,谁能用它变出角?把你变出的角举起来让大家欣赏欣赏。同桌可以互相合作,比一比,看谁变的角多?
(2)下面还有更难的一关,你们敢挑战吗?请你用三根小棒变出一个角、两个角、三个角、更多的角……
五、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对角的知识还有什么疑问?
4.角初步认识教案 篇四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角的初步认识》是京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有了这些已有知识和感性经验作基础,本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一些放手让学生在操作中做数学的环节,力求让学生在眼看、耳听、手动、脑想、口说中学习知识,发展抽象思维。
二、学情分析: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会用尺子画角。
2、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深化对角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活动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角,会画角。
教学难点: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教学准备:大小不等的圆纸片若干。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角
1、同学们,这是什么?(三角板)你知道为什么叫它三角板呢?(因为它是三角形的,有三个角)
2、谁能指一指它的三个角在哪?(生指三角板上角的顶点)
师:我把你指的这个地方画在黑板上(师画一圆点)
大家觉得这是不是一个角呢?(不是,这是一个点)
3、“角”是什么样子的?谁再来指一指,描一描。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物品导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知识的冲突点,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角。)
(二)实物抽象,初识角
1、从自己周围找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三角板上有角外,其它物体上有没有角?下面大家从周围的物体中来找找角,比比看谁找得最多最准确。
(学生“找角”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汇报:同学们发现哪些物体上有角呢?谁能给大家指一指。
(生比划从周围物体上找到的角)
2、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请看:(出示:钟表、相框、红领巾)
你能在这些物品中找到角吗?(生指,课件抽象出角)
3、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些角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生观察,师介绍角的顶点和边)板书:顶点和边在数学上我们用弧线标出角,并给它起个名字(标1),这个角就可以读作角1,记作:∠1
4、刚才你找到的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呢?和你的同桌指一指,说一说。
5、判断角刚才同学们认识了角,也找到许多的角,请大家看这些图形是不是角呢?(按点一:判断)(指名说明理由)
5.小学二年级认识角教案 篇五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过程,通过观察、实物操作,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能够比较出角的大小。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都有角;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物逐步抽象出几何角,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准备:三角板、活动角、材料袋、练习纸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在这幅图中,这些物体的面上你发现了哪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呢?
(预设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以下学生回答的内容均为教师备课前预设的内容)
生:三角形、正方形、圆等。
师:观察的真仔细,刚才同学们所说的都已是我们的老朋友,在它们当中其实还隐藏着我们的一位新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
生:想。
师:那同学们可要看仔细了,现在我们就一起把它给请出来。(播放课件)谁知道它们叫什么吗?
生:角„„..(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进行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感悟新知
(一)认识角
1.摸一摸,直观感知角特征
师:同学们看了这么多角,现在想自已动手来摸一摸角吗?
生:想。(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动手摸角的各个部分,通过分解摸角。)
2.画一画,认知角各部分的名称
师:同学们,其实刚才我们摸到的就是角。现在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把这个角画在黑板上好吗?
生:好。(伸出手)
师:首先我们要先画一个点。然后顺着这个点画一条线,看清楚了,这条线是怎样的呢?
生:直直的。
师:说的真好。我们顺着这个点往这再画一条线,这条线也是――――直直的。
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数学上的角了。在数学中,角的每个部分都有它自己好听的名字,你们想不想知道?
生:想。
师:那同学们可要听仔细了。这个尖尖的点叫作角的顶点。一起说“顶点”。这条直直的线叫作角的边。一起说“边”。这条直直的线也叫作角的边。一起说“边”。
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角有几个顶点呢?有几条边呢?
生:一个顶点。(板书:一个顶点)
生:两条边。(板书:两条边)
师:也就是说,角是有„„.。(补充板书:角有„„..和„„„)
师:同学们真的很聪明。老师已经把同学们的发现写在了黑板上。大家一起大声读一遍。
师:在数学中,为了更清晰地表示一个角,还会给角加上一个弯弯的线来表示这是一个角。
师:同学们认识角了吗?
3.辨一辨,巩固角的特征
师:老师这儿也有几个图形,你能判断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吗?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幅。是角吗?你来说?
生:是角。
师: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因为它有一个顶点,还有两条边。
师:请你来指一指好吗?(学生指角,注意指角方法的纠正。)
师:同学们真的是认真学了,这确实是一个角。那第二个图形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不是角。
生:上面的那个边是弯的。
师:你同意他的意见吗?(指着黑板上的角)如果是角的话,它就应该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那第三个图形呢?
生:是角。
师:那第四个图形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不是角。顶点那儿是弯的。
师:你的意思是说没有顶点,对吗?
师:看来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刚认识了角就能准确地判断出角。
4.找一找生活中的角,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师:其实在我们周围的一些物体的面上也隐藏着角,你能在我们周围找一找哪儿有角吗?
(让学生找角,并点名展示,指出顶点和边,对指角方法进行纠正。)
师:看来这样找下去我们在周围就能找到许许多多的角。
5.找一找图形中的角,深化对角的认识
师:角很顽皮,它不仅隐藏在我们周围,更喜欢隐藏在一些图形里,你们想把它找出来吗?
生:想。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6页,第2题,在书上写写吧。(学生做题,教师巡视,针对性地指导差生。)
师:完成的同学,请用坐正的姿势告诉老师。
师:我们还是依次来看。首先第一个,谁来说?
生:3个角、1个角、2个角
师:这么多答案,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呢?我们请认为是1个的同学上来说一说并指一指。
生:有1个角,因为这条边是弯的,这两个不是角。
师:他说的有道理吗?明白了吗?
师: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图形,它有几个角呢?
生:3个角。
师:咱们再一起来看看第三个,它有几个角呢?
生:2个。
师:你能上来指指这两个角吗?(学生上台指角)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没有。
师:第四个图形呢?一起说吧。
生:5个。
6.做一做,发挥想象创造角
师:同学们,像这样找下去,在周围可以找到很多角,想不想自己动手来创造一个角呢?
生:想。
师: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下面请小组长取出信封,分发材料。同学们可以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做角,也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做角,做角过程中如果有困难,可以和小组内其他同学合作。做好后同桌之间相互指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学生做角,教师进行小组指导,适当点拨。展示作品,指出角的顶点和边,四种材料以及有独特想法的作品分别展示。)
(二)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比较角的大小
师:同学们真的是心灵手巧,一会的功夫就创造出了这么多的角。刚才同学们在专心创作自己作品的时候,他也没闲着(出示小红),他也想来展示一下自己的创造。
师:他的方法还真巧妙。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三个角,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师:先思考,然后同桌之间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谁来汇报一下你的想法?
师: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
生:第一个最小,第三个最大。
师:你说的很好,能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吗?
生:1号角最小,3号角最大。因为1号角的两边叉开的最小,3号角的两边叉开的最大„„
师:你们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
师:看来角的两边张开的大角就大,角的两边张开的小角就小,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实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是经常可见的,比如:扇子。
师:对,这是一把扇子,如果我们把扇子的两边看作角的两边,当扇子打开的时候角会怎样呢?请看大屏幕。
播放时并旁白:当扇子慢慢打开的时候,角是在慢慢变大。当扇子合拢的时候角又会怎样呢?请接着看。播放并旁白:当扇子慢慢合拢的时候,角是在慢慢变小。
师:由此我们更加坚信:角是有大有小。而且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的大小的有关。
2.活动角,动手比较角大小
师:(取出活动角)课前老师准备了一个造角的工具,它能张开,也能合拢,它是一个活动角。同学们,你能用它来造一个角吗?
师:造好的同学请举起你造的角,让同学们和老师欣赏一下。
师:老师刚才也造了一个角,我们来比一比谁造的角大好吗?
先选一个比较明显的角进行比较,通过眼睛观察进行区分大小。
师:这两个角的大小比较明显,用眼睛观察就可以分辨出大小。(再找一个)但是这两个角,谁的大谁的小呢?
师:看来用眼睛是不好直接观察出结果了,有没有一个更好的办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先别着急,小组内讨论一下,交流并动手试试自己的想法。
师:你们是怎么比较的呢?请到前面来给大家演示一下,边演示边说。其他同学请仔细看。
生:我们是把这条边重合,然后看另一条边。
师:同学们看明白了吗?他的方法好不好?
生:明白了。好。
师:其实在很久以前,数学家就发现了这个方法,并给它命名,叫重叠法。你们太了不起了。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已经发现比较角的大小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还可以用重叠法来进行比较大小。
3.游戏小结,疏理知识
师:临来时,我班的同学听说我们今天要学习角,他们特地编了一首儿歌让我带来送给同学们,你们想听听吗?
师:播放儿歌。你们会玩吗?两个同学一起玩一玩吧。
(学生活动做游戏。)
三、欣赏总结,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其实我们就生活在角的世界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生活中奇妙的角吧。
1.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行,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游泳馆―――水立方。
这上面就有许多角,而这只是其中的一个。
2.今年上海世博会的顺利举行,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的又一件国际大事,这是中国展览馆,这里也有许多角,而这只是其中的一个。
3.这是中央电视台新建大楼,设计之初,没有人相信建筑还可以这么做。这里也有角。
4.就连堪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这上面也有角。
6.认识角 教案 篇六
教学内容:
认识角的名称、大小,会折角、画角。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使学生经历直观认识叫的过程。
2、知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会用纸折或画大小不同的角。
3、能在长方形、三角形等图形中找到角,激发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重、难点: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2、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 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过渡语: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和往常有什么不一样呢?我们一起来举行一场有意义的比赛,有信心吗?比赛的题目是:《角的认识》。
二、揭示目标
过渡语: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小黑板出示),有信心完成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
三、自学指导
第一次先学
过渡语: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56页,我们请自学指导来引领我们达到目标。请看自学指导(课件出示:师读)。
认真看课本56页的例1,认真看图、看文字。
1、先看第一部分,用2根小棒拼成的这四种图形都是( )?
2、观察例题2:观察角,你发现角是由( )条边和( )个顶点组成的。
3、说一说,所有的角的大小都是一样的吗?怎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4、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没有关系?
5、用一张纸,你能折出多少种角?你能指出他们的顶点和边吗?
6、观察我们生活的周围,那些物品上有角?
第二次先学
1、打开课本第58页例3,看图、看文字,想一想,怎样画角?
2、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3、你能画出一个角吗? 师:自学竞赛开始,比谁看书认真,自学效果好。 (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
四、先学
1、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2、做一做: 过渡语:(5分钟后)师问: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把手放下如果全部放下,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效果。请看检测题:(1)课件出示检测题(2)58页第一题
3、教师巡视,关注后进生,了解学情,收集错例,在头脑中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1、更正: 师:做完的请举手?(全班都做完后),请大家一起观察黑板上的学生做的,如有不同答案,可以补充。
2、讨论(议一议): (1)、这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你是怎样判断的?
3、评议板书和正确率。
4、同桌交换互改还要改例题中的题,有误订正,统计正确率及时表扬。
六、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7.我是这样教学“认识角”的 篇七
最近, 我上了一节公开课———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运用以“问题为串, 练习为线”的教学模式。
一、激疑, 打开探究思维的闸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也是学习最重要的催化剂。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 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 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 且充满悬念疑问的情境, 点燃学生的“探究”之火,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学“认识角”时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课前准备4 根小棒, 问题一:“你能用4 根小棒摆出什么图形?”学生只花了几秒的时间便迅速地摆好了正方形。问题二:“如果拿走一根小棒, 你能摆出什么图形?”这下学生更快, 没等我把话说完就有了答案。而部分学生都没有摆小棒, 因为这些图形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问题三:“如果再拿走一根小棒, 剩下两根还能摆出一个图形吗?”这时一部分学生沉默了, 手拿着两根小棒摆弄着不敢说, 在我的鼓励下, 学生陆续举起了手, 有的说是“×”, 有的说摆不了图形, 不过, 很快有学生说可以摆“角”。我连忙肯定地说:“没错!像这样由两条线组成的具有公共端点的不封闭的图形叫做角。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认识角’!”这节课的导入就这样水到渠成了, 学生兴趣很高, 脸上充满着对这节课的期待。
我通过每次减少一根小棒的方法, 将“正方形—三角形—角”联系起来, 直接又直观地表现出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既复习了旧知, 又给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巧问, 点燃探究思维的火花
当出示课题“认识角”后, 我马上抛出一个问题:对于这位新朋友———角, 你觉得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角的哪些知识?学生争先恐后、各抒己见, 虽然有些学生说偏了, 但总有部分学生能说在点子上, 最后我梳理归纳, 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板书下来: (1) 角是什么样的图形?生活中有角吗? (2) 怎样画角? (3) 角有大小吗?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提问的形式呈现出来, 接下来的教学就是分别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发明千千万, 起点在一问。”的确, 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三、设梯, 开发探究思维的潜力
“认识角”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个学习领域里的内容。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 要想建立空间观念, 必须有动手操作的过程, 这不仅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更是尝试、想象、推理和反思的过程。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由此可见, 学生的思维是离不开实践活动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 我在教学中结合生活情境, 引导学生经历找角、摸角、画角、比角等一系列活动, 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而找角、摸角、画角、比角就像是一级级的阶梯, 让学生一步步地走向知识的高峰。
1.找角、摸角———感受角的特点
提出学习目标后, 我立刻带领学生达成目标一:角是什么样的图形, 生活中有角吗?并提出问题:“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上有角?用手指出来。”这一问似乎打开了他们思维的闸门, 个个争先恐后、跃跃欲试, 而且有些答案出乎我的意料, 就像用“角”组了许多词语一样。但是因为还没有真正建立角的概念, 有个别物体上不是角的 (如圆圆的桌角) 也说成了角, 这时我没有马上否定, 只是说:“我们身边的角真多呀!不过有个别同学说的不是角。那么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 具有什么特征呢?让我们来摸一摸角, 感受角的特点。”于是我带领他们用手摸三角板上的角 (示范摸“顶点”和“边”) 。学生说:角尖尖的、刺刺的, 两条线平平的、直直的……
这时我马上进行小结:尖尖的、刺刺的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 两条平平的、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并且马上否定了“圆圆的桌角是角”的说法。
2.画角、标角——建立角的模型
接着达成目标二:怎样画角?教师示范画角, 学生跟着画角, 标出“顶点”和“边”, 并且强调怎样标记角。角就这样成型了。
3.比角、玩角——感知角的大小
达成目标三:角有大小吗?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我是这样引导的, 我拿着大三角板, 学生拿着小三角板, 提问:它们有什么不同点?生答:一个大一个小。再问:相同点呢?个别同学说:角一样大。但是其他所有同学都反对他的说法, 说老师三角板上的角大, 学生的角小, 因为老师的三角板边很长。于是我马上将大、小三角板放一起比一比, 并且强调比角的方法,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豁然开朗, 异口同声地说“:一样大!”再提问: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吗?边越长角就越大吗?学生立刻否定了。
“接下来让我们来玩‘活动角’, 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你们觉得怎样做角就大, 怎样做角就小?请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讨论!”学生手拿着“活动角”摆弄着, 相互之间热烈地讨论着, 不一会儿就有了答案。大家一致同意“角的两条边张口越大, 角就越大, 两条边张口越小, 角就越小。”
4.唱角———总结角的特点
课件出示一首儿歌“小小角”———小小角儿本领大, 生活当中常见它。一个顶点两条边, 两边直直真的好。两边张开角就大, 两边合拢角就小。
这节课, 学生带着目标和问题开始学习, 又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完成了学习目标, 解决了问题, 我觉得收获很多。
参考文献
8.“认识元、角、分”教学设计 篇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那么,我们一起去羊村看看它们是怎样欢度春节的。
师:多么欢快的场面呀!最让它们开心的是,慢羊羊村长还给它们每人发了压岁钱呢。你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吗?(生:人民币)……
师:对了,我们国家的钱叫做“人民币”。
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部分人民币。(板书:认识人民币)
【设计意图】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儿童对所学内容有内在的兴趣。”因此教师播放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比较亲切,学习兴趣非常浓厚。
二、亲历过程,提高自主学力
1 同桌认一认。
师:桌面上有一部分人民币,下面把你认识的人民币向同桌介绍一下。
2 重点认识1元纸币。
师:(出示课件)谁来介绍这一张人民币?(生介绍)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呀!
师:一元上的一是大写的汉字壹,圆是人民币的单位,我们一般写成元。(板书:元)
师:同学们的盒子里就有一元,把它举起来,有的同学举的是这样的一元,它是用纸做的,我们把它叫做纸币;有的同学举的是这种,这是硬币。
师:这是什么?谁认识?(生答)
师:国徽代表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那么,怎么做才是爱护人民币呢?
3 认识1角
师:请同学们看屏幕(出示课件),谁来介绍这一张人民币?(生介绍)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呀?
生:1后面有一个角,所以这是1角。
师:1元和1角尽管都有一个l,你是怎么知道哪个是1元,哪个是1角的呀?
生1:1后面有一个元,就是1元;l后面有一个角,就是1角。
生2:图案不同。
生3:我是从颜色看出哪个是1元,哪个是l角的。
4 出示5角、1分、2分、5分等人民币让学生辨认。
师:(出示课件)老师这还有一些人民币你们认识吗?(生介绍)
师:同学们看,最后三枚硬币它们都是几分的,分也是人民币的单位,不过现在很少用了。(板书:分)
5 师生互动,根据提示正确找出对应的人民币。
师:同学们真不错,能根据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的不同正确认识人民币了。现在如果老师说出一个人民币,你能很快地找出相应的人民币吗?
师生开始互动:老师说人民币,同桌两人左边一人拿,右边一人检查,几个回合后交换。
【设计意图】课堂教学根据学生知识的起点,让学生在小组内观察不同面值,不同版本的人民币,并在小组内介绍自己认识的人民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当小老师给全班同学介绍。这一环节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三、讨论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1 羊羊们有了压岁钱,它们是怎么做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它们很有爱心,把压岁钱捐给了灾区的小朋友。灰太狼也来参加了捐款活动,它得意地说:“我捐了10张。”懒羊羊却哭了:“我只捐了1张,比灰太狼少,呜呜。”
师:懒羊羊哭了,我们一起去帮帮它。(点课件)这是一张多少的呀?(1元)
那灰太狼呢?瞧它那得意的样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灰太狼捐的钱)这是一张多少的人民币?(1角)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捐了多少?(1角、2角、3角……10角)(板书:10角)
师:懒羊羊现在笑了,你知道它为什么笑了呢?引.导学生说出10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角,(板书:1元=10角)指导学生一起读一读:1元=10角,10角=1元。
2 美羊羊也给山区小朋友捐了1元,它捐的全是5角的,动脑筋想一想,它捐了几张?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我们一起来看看,1张5角,2张5角,合起来是几角?10角就是……(1元)
3 师:同学们,1元=10角,那么依此类推,1角等于多少分呢?(10分)对了,1角=10分。
师:分已经很少用了,但是咱们的爷爷奶奶他们过去却是1分钱1分钱地攒,要攒多少分才是1角呢?(10分)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灰太狼和懒羊羊捐款活动的情境,灰太狼捐了10张,懒羊羊却只捐了一张,它觉得自己捐得少,没有爱心,就哭了。教师让学生们去帮助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需求。此时教师既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多向交流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使学生掌握元、角之间的十进关系和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注重实践,促进学生发展
1 喜羊羊有了钱,那它是怎么做的呢?一起去看看吧!
它写了一封信准备寄给灾区的小朋友,寄一封信要花1元2角钱,怎么付钱呢?请你帮帮它。你准备怎样拿?
师:同桌一起在桌上摆1元2角钱,看谁摆的方法多,(生摆)同学们摆好了吗?哪位同学愿意把你们的摆法展示一下?(生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解决了付1元2角钱这一问题,真棒!
2 暖羊羊想去买些学习用品送给灾区的小朋友,咱们到文具柜台看一看好吗?
师:文具柜台的商品可真丰富呀,你能说一说每件文具多少钱吗?
出示“1元可以买哪几件物品?”师:你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吗?
师帮助学生理解:可以买1件吗?可以买2件吗?可以全部买吗?为什么?可以买几件同样的物品吗?最后明确:不能超过1元,可以买1件,也可以买2件,但不能买几件同样的物品。
小组交流:你想买什么?
全班交流。一名学生扮演营业员,其余学生当顾客。
刚才有的同学1元正好,有的同学1元还剩下钱来,那如果1元还剩钱的话应该让营业员怎样?出示“1元钱买一支铅笔,应找回多少钱?”同桌交流,指名汇报,师课件演示:1元=10角,10-4=6(角)。
1元钱买一把美工刀,应找回多少钱呢?指名回答。
和同桌说一说买一支自动铅笔或一把尺分别可以找回多少钱?
【设计意图】“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让学生帮助喜羊羊付邮费,帮助暖羊羊购物这些实践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五、总结质疑,培养创新思维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人民币?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质疑:为什么人民币的面额没有3、4、6、7、8、9,只有1、2、57
【设计意图】为什么只需要数值为1、2、5的?因为1、2、5可以组成其他任意数值,使学生熟知的人民币变得十分新奇,原来这里还有许多学问,使生活化的素材有了数学味。
【资料链接】我国现行货币面值为: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算一算一套人民币一共多少钱?
教后反思:
1 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课前教师在班上做了调查,了解到班级里所有的学生都有用人民币购物的体验,学生对人民币有一定的了解。如果教师再按传统的教学方式去组织课堂教学,学生会感觉到厌倦。因此,教学这一内容时,应让学生自主介绍认识人民币的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空间,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对人民币的了解,进而总结出认识人民币的不同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自信,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 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让学生取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帮助喜羊羊寄一封信要花1元2角,可以怎样付钱?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同桌合作,最后进行全班交流。学生们想到了四种不同的方法,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探索知识,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 关注学生知识的运用。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置的购物游戏,帮助暖羊羊去购买学习用品,哪两种商品合起来是1元?让学生从中体会1元的价值。最后让学生亲自购物,让他们通过付钱、找钱活动把所学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认识角 教案】推荐阅读: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七单元《认识角》教案06-22
《认识角》教学设09-06
认识角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设计09-04
《认识固体》教案07-01
认识固体 教案10-27
认识线段(上课教案)06-23
上册认识钟表教案07-17
数学教案-认识07-23
小班教案《认识里外》08-22
教案认识小鸟朋友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