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经济管理论文(精选7篇)
1.大学经济管理论文 篇一
Challenges for a manager in a new economy Introduction
There is more and more “new economy” and companies coming up, it brings more and more challenges to the managers.Although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managers, general mangers, functional mangers, line managers, staff managers and project mangers, but, to make the economy or own company developing is the same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arget for every manager.Managers are always playing the leader of an economy;they are all facing the same challenges, in most of it, learn how to build the internal capability to meet increasingly demanding customers and to balance long-term and short-term requirements, are the two significant challenges.Managers are always ready to make decisions about it.But there are still something more are challenging them.Diversity is one of the challenges that a manager should organize, it is a reality in labor markets and customer markets today.Technology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are two other important 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To have high technology in an economy will speed up the production and easily make things organized.Any economy are relies on the environment,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re link to every part of the management.A manager is not just should know what the background of the company is, but also should to know lots of social source, to make this new economy balanced in both short and long term to make money.“So a manager is someone who gets thins done with the aid of other people” said Rosemary Stewart(1967).Diversity
Managers in many countries work in a context in which the workforc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diverse.(David Boddy, p15)Diversity, of course, it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significant source of the new economy for a manager.It gives every employers opportunity in an organization to learn from each other, to co-operative in a group work.Gender and ethnic origin are two dimensions of diversity, it also including disability, age and sexual orientation.There are much argument about it, managing a1
diverse workforce proactively is likely to bring business benefit, in that it may lead to: Greater access to a wider range of individual strengths,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diverse group of potential and existing customers
represented within a workforce. Better communication with this diverse group of potential and existing customers.(Anderson and Metcalf, 2003, p.1x)
From the research, it shows that in UK 58% of women was employment in 1984, while it has risen over 70% in 2003.However, they do not have equal access to all occupations.For instance, women are much more likely than men to work as nurses or librarians.But men are more likely to be doctors, judges.Research shows that women provided 89% of nurses, but only 3% of driver.When gender in management, Roseer(1997)found that male managers tended to adopt what he termed transactional style,(David Boddy, p27)they give rewards for things done well, they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women.Women mostly, don’t like to make orders or command people;they generally try to make their staff feel good about themselves.Because of this different ability between man and women, a manager should distribute a right place to every of them in the new economy, to make sure every work done in a most right way.Technology
As the economy come into 21st century, to have high technology becomes a big part of a new company for a manager.It is clear that technology has and will continue to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driving economic growth.Today, in most or all of the economy, more than half of the job were be done by technology equipment, computer, for example, since the day it has been created, it is surely to b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the technology, for a manager, using the computer can even control staff, for instance, a network computer system, which
linking all of branches to the manager, many benefits are expectable and achievable(Boddy and Gunson, 1996).Telephone, it is not only use for speech communication, but also to pass data and picture between fixed computers and between them and various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Cairncross, 2001).Using technology contributes even more than that to a new economy and also to a manager, appears of the internet, brings more benefits.It is a web of thousands of computer networks linked together by telephone lines through which data can be carried.Managers should always organize a website for their economy to support business processes, communications and transactions.For example, selling product, service over the internet such like internet banking, and using the internet to get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market situation.There are more other technology, such like television, intranets and extranets;they are all keep giving benefits to the entire managers in an economy.New technology, new economy, always be, because a manager should always know and to make sure what’s new.External environment
All of the managing and organization are effecting by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oo.it include the general and competitive environments.The general environment includes economic, political, social and technological factors that generally affect all organizations;the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is the industry-specific environment comprising the organization’s customers, suppliers and competitors(David Boddy, p82,3).But both of them are important for a manager to organize the economy.Competitive Environment is an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safety(EHS)management consulting firm incorporated in Arizona serving clients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since 1995.Competitive Environment provides corporations with the programs and tools needed to make them more competitive and effective(4.http://econ.lse.ac.uk/~dquah/p/0010mlynch-tex.pdf
5.http:///assessment_tools/info.php?s=2
6.7.
2.大学经济管理论文 篇二
这本专著的特色和创新首先体现在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评价大学管理的绩效。纵观国内对大学管理的绩效评价, 研究角度众多:有的学者主张从“学术论文数量、专利获批、国家级奖励”视角进行研究;有的学者主张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校声誉、社会服务、办学资源”视角进行研究;有的学者主张从“学术能力、投入产出状况、学生质量、学校声誉”视角进行研究;有的学者主张从“衡量高校科学与人才的贡献能力”视角进行研究……尽管这些研究对当前我国大学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也为大学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一些方向性的指导, 但是, 由于这些研究在建立的出发点、体现的侧重点、定量定性方法的运用中还存在不足之处, 在封闭性、可比性、全面性上也都存在欠缺, 所以, 在学术界和高等教育界, 目前关于大学管理绩效的评价和排名一直争议不断、很难取得共识。究其原因, 主要源于这些研究更多的是从大学基本功能的外在表象中获得数据和信息, 而忽视了对大学特殊本质的考查, 这无形当中就降低了上述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靠性, 进而降低了普遍的认同性。我们知道, 大学有人才培养、教学、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的功能, 这些功能的实现是在培养人的过程中实现的, 而无论是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培养人, 都是以知识的创造与传播为基础的。所以, 基于知识管理视角对大学管理绩效进行评价, 就抓住了大学自身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作者将研究的视角从一般的大学功能的表现研究转移到大学的本质功能上, 将大学管理绩效的评价定位在大学知识创造能力的水平上, 使大学的外在评价转换成大学能力本质的评价上, 为当前大学管理绩效评价工作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发展思路。
其次, 这本著作系统地建构了大学知识创造能力的体系结构。该书以知识系统工程理论、知识活动系统理论、创造力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创造教育理论等为理论基础, 在大学知识创造能力的分析逻辑框架上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首先从大学知识创造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出发, 分别构建出大学教师的知识创造能力体系和大学学生的知识创造能力体系, 然后分析知识创造过程的有效性, 构建了大学教师传授知识创造能力的体系, 在此基础上, 兼顾到了环境对知识创造系统的重要性, 构建了大学知识创造能力环境因素的体系, 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大学知识创造能力理论体系框架。具体说来, 这一体系由四个维度、十五个二级指标组成。其中, 大学教师知识创造能力由大学教师的知识创造素质、知识创造潜力、知识创造实力、知识创造影响力四个指标构成;大学学生的知识创造能力由大学生的知识创造素质、知识创造潜力、知识创造实力、知识创造影响力四个指标构成;大学教师传授知识创造能力由启发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科研成果在授课中的创造性应用能力、教学改革情况三个指标构成;大学知识创造能力环境因素由大学生的知识创造的文化因素、制度因素、激励因素、资源储备四个评价指标构成。这一框架揭示出大学的基本职能在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 指出了知识创造能力是衡量大学管理的本质和核心所在, 强调了大学知识创造活动主体能力、知识创造过程、知识创造环境的一体性, 从而开启了大学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的新视角, 为大学评价更加趋于客观、科学和合理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其三, 这本著作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大学管理绩效评价标准。我们知道, 这些评价标准对于发现大学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 以评促进, 确保大学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由于作者有多年大学领导与管理的经验, 在大学知识创造能力理论体系建构的同时, 注重这一理论体系的实际操作与运用。在本书中, 作者在对相关专家调查的基础上, 以大学知识创造能力形成的具体情况作为评价背景, 按照一致性要求, 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对四大维度、十五个二级指标、四十个三级指标分别赋予权重, 确定了评价标准。以此为基础, 作者地还对沈阳市4所大学管理绩效从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组织层面进行了实证性的内部诊断。通过这种大学管理绩效的排名和比较, 不仅能看出不同大学间的差距、特色和优势, 更重要的是对于改革和提升大学办学质量和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也有利于地方政府更有效地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所以, 本书提出的从大学人才知识素质、政策导向和知识创造环境等诸方面改善与提升大学知识创造能力的管理策略更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对当前大学的评价与管理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
3.中央财经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篇三
教育部直属“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首批试点高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学北京名气很大的一所大学,号称“小北大”。经济学类专业很利害。
中央财经大学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又是一对“冤家”,都在北京,又都是经济专业比较强的院校,这点用“顾名思义”的方法也能看出来。
其实两个高校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对外经贸比较看重时间,中财比较讲究学术。在中财,学习氛围比较浓,学业压力也比较大,大家都在学习;对外经贸的学生则参加各类商业竞赛比较多,学术也很职业化很强势。另外,对外经贸在市区,中财大一在郊区,这点上对外经贸有优势。
论名气,对外经贸出名早,早期得到了很多荣誉,使得学校曾经名噪一时,号称“小北大”。中财则为财政部直属大学,毕业生在财政部“霸占”多年,有很多届财政部部长来自中财,现在被人称为是中国财经的黄埔军校。所以名气这点,二者在伯仲之间。
论专业,中财是中央重点扶植的学校,这点从中财的来头上就可见一斑。中财最早是国家有建设一个专业的金融学院的需求才建设的,是把北大与清华的金融系统分离出来合并办成的学校,底蕴可见一斑。而且当今最火的金融专业会计,中财具有压倒性优势。对外经贸在国际贸易上表现不错,同样极具竞争力。
论发展轨迹,这是选学校最重要的参考因素。中财目前是国家重点扶持高校,每年在各个方面国家特别是财政部给予中财的帮助对外经贸不能比的。而且中财学生踏实,在国家高层工作多。这给了你无以伦比的同学资源。专业上,中财始终以金融、会计、保险为三大龙头,商学院、管工院也厚积薄发。对外经贸则好汉不提当年勇,其国贸专业不如以前吃香,不过依然是强势专业,金融、会计等专业也非常不错。展望未来,国企的发展依然迅猛,这点上应该比外企有一定优势,所以长期来讲,比较看好中财的校友体系和后期发展。因此中财占有一定优势。
不过,中财对英语的要求较低,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及英语系要求过六级外,其余专业都是只要求过四级。还有中财录取是不需口语成绩的。所以如果你注重英语发展的话,还是去对外经贸比较合适。对外经贸开设的英语课程极其详细,而中财只开设基础课及专业英语(国经贸、英语除外)。对外经贸需要英语口试成绩,但不是学校面试,你在本省考就可以了。英语成绩较好的,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论就业,中财的学子活跃在各个领域。因为中央给了很多优惠政策,在国有部门就业优势得天独厚。对外经贸风气比较外向,但也有很多人去银行和大国企,此外,更有为数不少的毕业生选择了外企。不过这也要看个人兴趣。如果你喜欢学术,又愿意跟着党走,报中央财经;如果你喜欢高工资和紧张的职业生活,则去外经贸。
4.大学经济管理论文 篇四
华南农办„2008‟117号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实施《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粤发„2008‟15号),切实落实“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和规范人才引进工作,不断提高引进人才的质量和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和科研规划的需要,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坚持优化资源配置,坚持优先保证重点学科、新兴学科和学校近期重点发展的学科,兼顾其它学科,坚持人才引进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相协调。进一步完善公开、公平、公正、择优聘任、合同管理、目标考核的制度,积极引进德才兼备的一流人才,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和科技工作的科学发展。
二、引进对象及基本条件
(一)引进对象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简称两院院士,下同);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简称长江特聘教授,下同)、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简称长江讲座教授,下同);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聘教授(简称珠江学者,下同);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骨干教师以及优秀海外归国博士(后);
2、《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粤发„2008‟15号)中规定的引进高层次人才。
(二)基本条件
1、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风严谨,为人正派;有较强的团结合作精神;身体健康。
2、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和骨干教师应具有正高级职称,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
3、两院院士、长江特聘教授、长江讲座教授和珠江学者不受年龄限制。其他引进对象的年龄原则上应在45岁以下,对于特别优秀的人才或紧缺人才,年龄可适当放宽。
4、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应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学术造诣高,在所从事学科领域的研究成绩突出,曾经或正在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主持的项目获过省部级以上成果奖励。对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工作有创新性构想,具有带领本学科保持或赶超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力。
5、学术骨干应在本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学术造诣较高,有较突出的学术成果或科研业绩,曾经或正在主持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能成为学科建设中坚力量且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6、骨干教师应在本学科领域有较为突出的教学科研成果或业绩,曾经或正在主持省部级教学科研项目,能成为教学科研中坚力量且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7、优秀海外归国博士(后)应在国(境)外获得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已经取得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或科研业绩,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三、工作和生活待遇(一)两院院士
1、提供良好的办公和科研等工作条件,配备学科梯队及工作助手;
2、提供安家费和购房补贴共200万元(人民币,税后,下同);
3、提供500~1000万元的科研配套经费(含申请到的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
4、除国家工资津贴和广东省补贴外,每年还享受校内津贴不低于10万元;
25、提供三居室(100m左右)过渡住房;
6、解决配偶及子女随迁广州并妥善安排配偶工作。(二)长江特聘教授、长江讲座教授或珠江学者及其后备人选(后备人选须获聘后)
1、提供良好的办公和科研等工作条件,配备学科梯队及工作助手;
2、长江特聘教授提供安家费和购房补贴共100万元,珠江学者提供安家费和购房补贴共70万元;
3、提供不少于200万元(长江特聘教授,文科类100万元)或100万元(长江讲座教授或珠江学者,文科类50万元)的科研配套经费(含申请到的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
4、后备人选获聘长江特聘教授或珠江学者的,除享受正常的国家工资津贴和广东省补贴及学校津贴外,聘期内还享受教育部或广东省每年给予的10万元特聘教授岗位津贴;后备人选获聘长江讲座教授除享受教育部每月1.5万元的奖金外,学校每年按教授标准提供3个月的工资和津贴。
25、提供三居室(100m左右)过渡住房;
6、解决配偶及子女随迁广州并妥善安排配偶工作;
7、长江讲座教授不享受以上第5和第6款待遇。(三)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或骨干教师
1、提供良好的办公和科研等工作条件;
2、提供安家费2~5万元,购房补贴15~50万元;
3、提供10~50万元的科研配套经费,自然科学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最高可配备100万元的科研启动费(含申请到的广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引进专项资金);
4、学科带头人除享受正常的国家工资津贴和广东省补贴及学校津贴外,学校连续3年另付给每年不低于2万元的校内岗位津贴(按月发放)。
5、提供三居室(100m左右)过渡住房;
6、解决配偶及子女随迁广州,并按政策有关规定安置配偶工作及协助解决子女入学。
(四)优秀海外归国博士(后)
1、提供必要的办公和科研等工作条件;
2、提供安家费2~3万元,购房补贴7~10万元;
3、提供5~15万元的科研配套经费;
4、提供过渡住房;
5、推荐安置配偶工作;
6、按照《华南农业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首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细则(试行)》(华南农办„2005‟74号),可根据本人学术水平和业绩情况,申请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其中来校当年被聘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其引进待遇可按第三条第(三)款的相应标准核定。
(五)对于符合享受《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吸引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意见》(粤发„2008‟15号)中规定的有关待遇的引进对象,除可享受学校提供的相应待遇外,还可申报广东省政府提供的工作和生活待遇。
四、引进对象配偶的安置
(一)引进对象的配偶符合国家和广东省人事调配政策的,学校按下列办法安置:
1、两院院士、长江特聘教授、珠江学者和学科带头人的配偶:学校将在校内妥善安排其工作;
2、学术带头人的配偶:具有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校负责在校内安排其工作;全日制大学专科及以下学历的,学校视相关具体情况予以推荐就业,未就业的,学校给予其5万元安置费,分5年发放;原已在广州市内就业的,原则上不予安置;
3、学术骨干和骨干教师的配偶: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学校负责在校内安排其工作;本科及以下学历的,学校视相关具体情况予以推荐就业;
4、优秀海外归国博士(后)的配偶:视相关具体情况予以推荐就业。
(二)引进对象的配偶不符合国家和广东省人事调配政策的,学校按下列办法办理:
1、两院院士和长江特聘教授(珠江学者)的配偶,学校分别给予10万元和8万元的安置费,分5年发放;学科带头人或学术带头人的配偶,学校给予5万元安置费,分5年发放;
2、其他层次引进对象配偶的工作自行解决。
五、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小组,负责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管理工作。
(一)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小组的职责
1、对引进对象进行面试考核,提出引进意见;
2、根据《华南农业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首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细则(试行)》(华南农办„2005‟74号),确定引进对象专业技术职务的首次聘任;
3、负责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首次聘期(5年)的中期和期满考核。
(二)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小组的人员组成
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小组由固定成员和非固定成员组成,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协管人事工作的副校长担任。
1、固定成员:校长,校纪委书记,分(协)管人事、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工作的副校长,组织部、人事处、教务处、科技处、发展规划处和研究生处的正职负责人。
2、非固定成员:由校学术委员会3-5名委员组成。根据拟引进(考核)高层次人才的学科类别,从校学术委员会相关学科部随机抽取。
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学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和首次聘期考核等日常工作。办公室挂靠人事处,办公室主任由人事处处长兼任。
六、引进工作程序
(一)公开招聘。学校每年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并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发布招聘信息。(二)提交材料。应聘者向学校人事处或拟聘单位提交《华南农业大学拟招聘人才基本情况表》(附件1)和相关的附件材料(见附件1填表说明)。在原单位已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但未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者和优秀海外归国博士(后)还须提交《华南农业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首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申请表》(附件2)。
(三)资格审查。拟聘单位对应聘材料进行认真审核后,提出接收初步意见,并将有关材料报人事处。人事处对应聘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后,报学校领导审批。同意按引进高层次人才进行面试的应聘者,由人事处安排面试事宜,来校面试的差旅费由学校承担。
(四)拟聘单位面试。
1、经学校同意面试的应聘者,与拟聘单位协商《华南农业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聘任合同》(附件3,简称聘任合同,下同)需约定的首次聘期内应履行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草案,并由拟聘单位学术委员会进行面试,面试由述职、作学术报告、审查首次聘期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草案和投票表决等环节组成。
2、拟聘单位学术委员会对应聘者进行面试后,将如下材料报送人事处。
(1)《华南农业大学拟招聘人才基本情况表》一式20份和附件材料一式1份;(2)《华南农业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首次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申请表》一式20份和代表作(2篇)一式3份;
(3)应聘者首次聘期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一式1份。(五)体检:由拟聘单位和人事处组织应聘者到校医院进行身体检查。
(六)学校面试。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小组对应聘者进行面试并提出引进意见。面试由应聘者述职、答疑、评议和投票表决等环节组成。
(七)学校审批。人事处根据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小组的引进意见、体检情况、考察情况及经拟聘单位审定的首次聘期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等,提出引进待遇的初步意见上报学校,并经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
(八)办理相关录用手续。经学校研究决定同意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由人事处办理相关录用(调动)手续,并签订聘任合同。
七、服务期与管理
(一)引进高层次人才在我校的服务期至少为十年,其中首次聘期为五年,特殊情况经双方协商可作适当调整。首次聘任期满,续聘工作按学校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二)学校对引进高层次人才实行合同管理,以合同方式明确双方的责、权、利以及违约责任。
八、聘期考核
引进高层次人才进校后的首次聘期为五年,首次聘期内须进行中期和期满考核。
(一)考核时间
学校对引进高层次人才自聘任之日起,分别在工作满三年和满五年时进行中期与期满考核。
(二)考核机构
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小组负责引进高层次人才的聘期考核,其办公室负责聘期考核的日常工作。
(三)考核内容及等次
1、考核内容:主要考核引进高层次人才履行《聘任合同》中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的情况。同时考核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教风学风和团结协作精神等。
2、考核等次:考核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
(四)考核程序和考核结果的确定
1、考核程序:
(1)提交材料。引进高层次人才分别在聘满3年和聘满5年时填写《华南农业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中期(期满)考核登记表》(附件4)交所在单位审核并公示5个工作日。(2)所在单位考核。由所在单位学术委员会对引进高层次人才进行考核,并将附件4(一式20份)交人事处;
(3)学校考核。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小组对引进高层次人才进行考核。考核主要由引进人才作中期(或期满)述职报告、答疑、评议和投票等环节组成。
2、考核等次的确定:
(1)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小组成员按以下标准打分:
优秀:打85分及以上;合格:打84~65分;基本合格:打64~60分;不合格:打59分及以下。
(2)按照公式:C=S/N计算出考核对象的平均得分(按四舍五入取整)
C:考核对象的平均得分;
S:总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N: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小组打分人数—2(3)等次确定:平均得分为85分及以上的为优秀,84~65分的为合格,64~60分的为基本合格,59分及以下的为不合格。
(五)考核结果的处理
1、考核结果由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小组办公室书面通知考核对象所在单位及其本人。
2、考核合格者,继续履行《聘任合同》中的相关约定。
3、中期考核基本合格或不合格者,学校将责令其以书面形式陈述理由及今后两年具体改进打算和工作计划。
4、期满考核不合格者,学校将依照《聘任合同》的有关条款进行处理。
5.大学农村经济管理毕业论文 篇五
题目: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院系: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年级:
姓名:郝文学
级 教师评分: 12月26 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 1
一、 农村经济 ................................................................................................................. 1
(一) 农村经济概述 ............................................................................................... 1
(二)农村经济的内容.............................................................................................. 1
(三)当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和作用 ..................................................................... 1
(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 ..................................................................... 2
1、我国现阶段农村经济的现状 .......................................................................... 2
2、 对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设想 .................................................................. 2
3、 现阶段要做的工作 ....................................................................................... 3
二、农村经济与“三农” ................................................................................................. 3
(一)农村经济与农业.............................................................................................. 3
1.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 3
2.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 3
3.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
.................................................................. 4
(二)农村经济与农民.............................................................................................. 4
(三)农村经济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4
三、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一)我国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4
(二)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5
参考文献: ...................................................................................................................... 6
摘要近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各界人士讨论的热点话题之一,因而备受关注,党和
国家也一直强调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并在积极探索可行的措施,新农村建设是一种宏观的构想,并在一定地区付诸实践,“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针中生产发展是首位的,足见农村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突出地位。
农村经济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农村经济的内容、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在展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未来,即如何扬长避短,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村经济 “三农” 可持续发展
一、 农村经济
(一) 农村经济概述
农村经济是存在并发展于农村中的经济体,包括农业经济和农村中的非农业经济。
农村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以农村中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必要补充,农民是农村的主体,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因素。
综上所述,农村经济是农村中各种经济经营模式的综合,是国民经济及其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后方保障。
(二)农村经济的内容
1、 农业经济(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林业、渔业等以农林牧资源为基础的经
济)
2、 以矿产资源为基础的经济
3、 农副产品加工行业
4、 在本地或到外地打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农民工)
5、 运输业方面的收入
6、 旅游业收入
7、 其他服务行业的收入
8、 农村个体经济
9、 其他
(三)当代农村经济的发展历史和作用
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随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 这一制度变迁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更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6.大学生经济管理知识普及教育研究 篇六
一、大学生经济管理知识普及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时期,全国高校为国家建设培养了一批批先进的高层次技术型人才。这些人才具备很好的科研水平,但是却不懂经济、不懂管理,使他们在社会中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他们走上岗位后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都无法真正成为高素质高层次的全面型人才。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社会层面讲,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整个社会全方位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经济管理知识的掌握,已成为每一个本科生立足社会的必备条件。从高校层面讲,高校在培养高层次的技术型人才的同时,忽略了对人才的整体培养;另外,理工类高校对于经管类知识教育的的师资力量不足、教材缺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从个人层面讲,本科生缺乏对自身的认识,不能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掌握经济管理知识的重要性。
二、大学生经济管理知识普及教育知识体系
(一)大学生经济管理知识普及教育内容分析
本科生在走上社会后,要掌握的经济管理知识不在于理论上需要有多么深刻的研究,而重在实践,要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经济管理知识,真正做到学有所用。这样一来,大学生经济管理知识的普及教育内容就需要包括方方面面,知识体系的构成要由浅入深,尤其要加大对实践应用的扩充,充分分析大学生真正需要的经济管理知识。教学的内容要根据大学生经济管理知识普及的界定及其与大学生生活与就业的关系展开,包括社会发展、经济与市场、货币与投资、及行业与管理等,建立大学生经济管理知识普及理论体系,调研大学生真正需要的经济知识管理方面的内容,形成专门有效的有针对性的经济知识管理的教材,真正做到学有所用。教学体系要做到系统性、全面性、综合性、实践性。
(二)知识体系概括
1. 经济类
2. 管理类
三、大学生经济管理知识的教学
(一)教学方法
针对非经管类专业的学生,要在普及经济管理知识的教育中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过程。教学方法要在直接教学讲授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到学习经济管理知识中来。要注重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交流,在某些内容的学习上,如会计核算、财务分析等,要结合直观演示,让学生动手填写各种报表,以做财务分析报告的形式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或者期末考试成绩,让学生可以更多地使用练习学习的内容。另外,现在市面上有很多适合大学生阅读的经济管理类图书,教师要恰当地为同学推荐阅读目录,带领学生开拓思维,以更真实的视角接触了解社会就业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此外,以布置学习任务的方式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也更能体现学习管理知识的重要性。当今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有合作便有团队,有团队就要懂管理,管理知识的重要性在此体现的淋漓尽致。只有学生本身充分认识到学习经济管理知识的重要性,才能切实将经济管理知识的普及教育落实到实处。
(二)教学形式
在对大学生的经济管理知识的普及教育中,不能仅仅将此类课程设置为选修课,因为目前的高校还不能充分做到以选修课的形式来普及教育经济管理知识,所以必须将经济管理类的课程设置为每一位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课程内容设置方面,以知识体系为基础,不能将非经管类的本科生与经管类的本科生同等对待。非经管类的本科生要更加注重学习经济管理知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的实用性,所以教师在讲解此类课程时要注意内容的深浅难易程度。各高校在此方面要加大力度。所任用的教师不能仅仅懂经管知识,更要懂理工常识,才能真正将所学专业与经管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对经济管理知识的兴趣,提升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为社会培养更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
摘要:面对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大学生亟须具有完整的经济管理知识体系。全国高校对于大学生经济管理知识的普及教育要建立起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体系包括经济学、管理学基本内容;教学方法要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更加注重实践应用。高校应将经管类课程作为必修课程,聘用懂专业、懂经管的教师授课。
关键词:大学生,经济管理知识,就业,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韩博印,王学信.国际金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4]李海波.会计学原理[M].上海: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5]邓子基.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曾五一.统计学概论[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3.
[7]丁家云,谭艳华.管理学[M].北京: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8]叶盛,岳文赫.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7.“小领导”管理大学校 篇七
将学校还给学生,这是很多有理想的校长希望追求的目标。不过,这也是“惊险的一跳”。如何保证活而不乱,授权的方式和尺度如何把握,这些都是现实障碍。看看山东课改名校兖州一中的做法吧。
兖州一中的治校方略是“严格规范管理+课堂教学改革=谁都能成功”。那么他们的管理又如何呢?兖州一中的管理是两条线,即科室管理和学生管理。科室管理大家都能理解,而学生管理在兖州一中更是做得有声有色,他们称之为“学生管委会”。
每一个学校科室都有学生值班,履行相应的科室检查职责。这些学生管的范围之广、程度之深让人颇为吃惊,有课堂点评(包括对老师的评价、学生表现等)、科室工作效果、值班情况、师生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等,这都在学生管委会的检查评比之内。学生可以对老师的行为提出批评意见,而且这些评价的学生还将自己的大名大大方方地签在学生管委会点评黑板上。
这种管理达到了两种效果:一是对学校本身推行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评价、保障作用,做到了管理的即时化、精细化。学生是受教者,也是教学改革结果的体现者,那么他们的评价是最公正的。老师评课组不能每节课都能听得到,而学生则都能听到。他们的评价与科室管理评价这条线相互交叉,就构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评价与管理网络。二是对管委会学生本身是很好的培养与锻炼。学生管委会的人员构成以高一、高二为主,人数较多,参与面很广泛。而管委会则成了学校培养学生的一个很好的教育平台。
走进兖州一中绿草如茵的校园,最醒目的是教学楼前的一溜展板。
“科室工作评价”、“教师工作评价”,甚至连办公室、校长室都要进入评价之中。老师评价学生不稀罕,可学生评价老师甚至校长的则不多见。而兖州一中不仅评,还要即时公布。被学生亮了“黄牌”的科室或者个人,除了要“承认”错误,还要拿出整改意见。
不改?不行!因为这所学校的“主人”是学生。
学校的事学生说了算,卫生的事学生说了算,体育锻炼、就餐纪律、活动策划、社会实践,一切的事都由学生说了算。
学管会的部门设置对应学校的部门设置。学管会具有独立的组织机构和高度的自治权利。这样,“学管会”不仅成为学生自己的“首脑机关”,也成为学校管理的“最高”行政机关。
学管会每两周由一名学生校长主持,“小校长”由“大校长”郑重任命,并在全校师生面前颁发正式的聘书。然后小校长“组阁”,面对全体同学任命不同的助理角色,每个“内阁长官”再任用自己的“官员”。“阁”司其职,全校工作就被这帮“小领导”担负起来了。
每一任“小校长”都必须重视记录任内的工作,并在卸任时,举办“权杖”交接。每一任“班子”的工作,都要接受全体同学的评价,每学期末或者年底时,评选“優秀小校长”和“优秀班底组合”,披红戴花接受同学和老师的祝贺。
学管会与学生会、团委一起,组成校内学生三大组织。其真正实现了三个还给,即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班级还给了学生,把校园还给了学生。
编辑张良
【大学经济管理论文】推荐阅读:
经济发展的大学论文08-31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07-3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考研08-2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专业09-28
大学生地摊经济实践报告06-15
大学经济法试卷及答案07-04
复旦大学经济学就业07-13
加拿大大学经济学排名07-28
大学经济困难申请书500字08-05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招生计划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