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编制建设内容

2024-11-01

乡村振兴编制建设内容(通用10篇)

1.乡村振兴编制建设内容 篇一

乡村振兴

1、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

2、对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贫困人口,因户因人落实保障措施。

3、加强扶贫资金整合和绩效管理。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4、建立新增耕地指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所得收益全部用于脱贫攻坚和支持乡村振兴。

5、改善供水、供电、信息等基础设施,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0万公里。

6、稳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推进“厕所革命”。促进农村移风易俗。

7、发展“互联网+农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8、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改革。

9、新增高标准农田8000万亩以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

2.乡村振兴编制建设内容 篇二

一、编制的目的及形式

在已有法定的城乡规划体系中,尽管明确了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内容,但这些乡村规划普遍缺乏上位规划的具体指导,因为作为其最直接依据的县(市)域城镇或村镇体系规划的重点在城镇,而乡村内容较为简单。同时我国乡村的实际情况是,村庄的供水、道路、能源、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权不在村里,而在县市,需要在县域层面进行规划的统筹安排。因此,必须加强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并确立其指导县(市)域乡村建设的主导地位。

改革三十多年来,我国乡村建设规划从“农居建设”到“城市模式”再到今天的“适应乡村”经过了三种模式,基本上引领了乡村规划体系建设的雏形期、成长期和完善期。随着2008年《城乡规划法》的颁布,乡村规划在具体实践中实现了由“村庄集镇规划”到“村镇体系规划”指导下的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的发展,初步形成“点面”结合的乡村规划体系。这次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是对“点面”体系内容的一次调整和完善,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是在县域规划中补齐了乡村建设规划这块短板,将以往村镇居民点的简单分级规划拓展为包括等级结构、空间管制、设施建设、风貌控制和整治指引等多方面乡村建设内容的综合统筹。

二是以县(市)域统筹规划确保村庄规划可以简化编制,原有村镇体系规划内容简单、指导性不强,导致村庄规划内容复杂、农民难懂、脱离实际的现象普遍存在,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旨在通过县域层面统筹安排相关乡村建设内容来简化村庄规划内容,使村庄规划编得易懂、管用。

对我国大部分县(市)来说,“适应乡村”的乡村规划还在路上,乡村建设规划工作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应作为重要专项规划编制,以补充和完善县(市)域规划内容。对于乡村建设规划较完善的县市,可以将乡村建设规划与城市规划一体化融合编制。从大量规划实例中可以看出,以往的县(市)域城乡规划内容侧重于城镇,乡村部分并不完整,这样的城乡规划一体化不过是形式上的结合。只有当两者在地位平等、政策公平、内容相当时,才能从本质上实现城乡规划一体化。

二、编制的理念及原则

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是县(市)人民政府统筹乡村空间、资源、设施和建设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直接依据,其编制应遵循以下主要理念和原则。

第一,要立足于包容性发展理念。因为城市规划更侧重于土地功能的划分,乡村却无法仅仅依靠用地功能划分来解决问题。乡村既是我国解决三农、扶贫等问题的主战场,也具备生产、生活、环境、文化等社会功能,这决定了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必须将政策性与规划的功能性布局相融合,在遵循市场配置资源的同时,要更多地体现政府配置资源的作用和政策性服务的下倾,落实医疗、社保、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只有立足于包容性发展理念,才能在促进经济的同时兼顾乡村社会与农民自身的发展。

第二,要树立“城乡等值”的观念。这是起源于二战后德国的一种理念,认为乡村和城市只是在空间和生活方式上不同,并没有价值大小之分,城乡居民在收入水平、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领域应该是等同的。一般来说,城市在经济发展上优于乡村,但乡村在生态环境上优于城市,规划应充分发挥城乡各自优势和特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同时,要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均等化,实现城乡管理服务的一体化。

第三,要坚持基础性保护的原则。县(市)域乡村是我国国土保育的重要屏障,承担着耕地和自然资源保护的任务。乡村也孕育出了丰富的名胜景观和乡土文化,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就是其中的代表。坚持基础性保护原则,使乡土风情和传统风貌的价值越来越大,是乡村规划要优先考虑的内容。

第四,要坚持统筹协调的原则。“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乡村建设涉及的主管部门比较多,项目和资金来自多个部委,但普遍缺乏综合统筹协调。仅由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单独编制乡村规划,往往造成乡村规划脱离实际。要建立县(市)人民政府组织领导、相关部门参与、专项建设项目统筹、“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机制,整合各部门专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现“一张图”管理。

第五,要坚持因地施策的原则。由于我国乡村的丰富程度远远超过城市,既有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一般地区和纯农业地区的区别,也有山区、丘陵、平原等形态上的差异,这对乡村规划的内容、方法、技术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要求。编制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要针对不同地区的乡村特点,因地施策地创新规划方法,科学安排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分区分类指导村庄整治。

三、编制的内容及方法

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的主要编制内容可以概括为“6+X”。“6”规定的内容包括乡村建设规划目标、乡村体系规划、乡村用地规划、乡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乡村风貌规划、村庄整治指引。“X”是表示依据县(市)域乡村建设的特殊需要而编制的自选专题内容,如生态旅游县市可以编制乡村生态旅游规划、国家重点扶贫县市可以编制扶贫规划等。编制内容主要有三大特点。

1. 规划内容实现三个全覆盖。

一是规划研究对象实现县域所有乡镇村落全覆盖。从现状图纸来看,以往的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研究对象以镇和行政村为主,而县(市)域乡村建设规划研究对象要求覆盖所有的自然村落,这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户,不落一人”的目标要求。二是基础设施布局实现重要设施建设安排全覆盖。要求确定乡村供水、污水和垃圾治理、道路、电力、通讯、防灾等设施的用地位置、规模和建设标准。以供水为例,不仅要明确集中供水水厂的选址建设及其服务的村镇,而且要明确其他村庄的分散供水工程,实现所有村庄安全供水有保障。三是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依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从居民的生活需求与活动范围考虑,以不同生活圈的服务半径、服务规模为依据,统筹配置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

2. 整合补充三项规划内容。

整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以及“多规合一”等乡村建设管理工作,有必要增加三项重要规划内容。编制乡村用地规划、协调土地利用规划与乡村建设用地调整。实行土地指标的分区管控和动态平衡,贯彻落实一张蓝图管到底的决策。编制乡村风貌规划,加强美丽乡村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内容。整合乡村建筑风格、田园风光等特点,划定风貌片区,全面管控乡村风貌。编制村庄整治指引,增加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针对性指导。按照人居环境改善从低到高的三个阶段(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整治、乡村景观美化),明确村庄整治分类方法、各类村庄整治时序及其整治重点内容。

3. 创新增加乡村体系规划。

城市化发展的三十多年来,许多乡村在“面”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有的地区由于人口大量外移出现“空心化”,发达地区的乡村还经历了多元化更新过程。因此,乡村建设规划要从县域角度准确把握乡村在收缩与更新交织中的体系重构,并给予科学引导。在科学预测乡村人口流动趋势及空间分布的基础上,以空间资源合理配置为目标,综合运用分区、分类、分级的空间方法,协调乡村生产、生态、生活空间,统筹建立县域乡村空间体系。明确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等保护的管控分区,划定经济发展片区,确定村镇规模和功能,以统筹县(市)域乡村空间的治理。概括地说,乡村体系规划是由分区体系规划和村镇体系规划组成的,是实现县域乡村建设统一规划的重要内容。

4. 三种方法构建分区体系。

分区体系规划是根据县域不同地区的资源开发条件、空间发展特点、乡村建设风貌、防灾安全要求、扶贫支持政策等,划定县域内不同功能、建设发展特性和管控要求的类型区,因地制宜地确定空间管治分区体系,制定各类型区的开发建设与控制引导的内容、标准、要求和措施。从全国试点示范经验来看,构建分区体系大致有经济发展分区、分级类型分区和空间管治分区三种方法。

对于主体功能明确的地区,可以围绕县(市)域不同地区的主体功能定位划定经济发展引导片区。如成都市蒲江县幸福美丽新村统筹规划,依据县域内功能明确的区域定位,将全县划为农区、景区、产城融合区三类经济发展分区。

对于空间类型丰富的地区,可以依据空间特点差异分级划定分类治理片区,即统筹协调乡村“三生”空间,划定不同功能、发展特性和管控要求的类型区,制定各类型区的开发建设与控制引导内容。如广西桂林恭城县域乡村建设规划,依据自然地形、基本特征和乡村建设管理需要,将全县划分为三层级十二个分区,分区分类进行乡村建设管控与指引。

对于开发强度较大的地区,可以基于生态环境和资源利用特点划定空间管控区。如四川德阳中江县县域规划,基于生态保护、土地资源利用和城乡发展趋势,对县域划定了生态保护底线、耕地保护底线、建设管控底线,确定了各类生态空间管控区、生产空间管控区和生活空间管控区。

5. 因地制宜构建村镇体系。

村镇体系规划是根据县域内不同规模、职能和特点的村镇,科学合理地确定村镇分类等级体系,明确村镇体系的合理结构与空间布局,是实现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精准布局的重要载体和规划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发展特征不同的县(市)域,村镇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的特征,要因地制宜地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村镇体系。

一般来说,沿海发达地区村镇层级相对丰富。如浙江省德清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分类等级是“县城—中心镇—一般镇—特色乡镇—重点村—中心村—特色村—基层村”。

欠发达的农业地区村镇层级相对均衡。由于县城的服务辐射能力有限,需要通过中心镇和中心村来延伸公共服务功能,才能实现县域公共服务的均衡配置。如辽宁盘锦大洼县县域村镇规模等级结构是“县城—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

半农半牧地区村镇层级相对简单。因为县城高度集聚发展,镇的产业发展缺乏动力,仅承担乡村的服务职能,无法形成中心镇或重点镇。如河北省张北县县域村镇规模等级结构为“县城—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

县市内农业生产特征不同的地区,乡村居民点体系呈现不同的演变特点,也可以分片区建立村镇体系结构。如山东临沂的县市中,以粮油类作物种植为主的地区,随着生产的机械化、规模化,农村劳动力析出水平和农民集中居住意愿非常高,镇区和新型社区可以吸引较多人口定居,新型社区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其规划的村镇体系结构是“县城—重点镇—一般镇—新型社区—村庄”。以大棚蔬菜瓜果种植为主的地区,由于农业经济效益和用工量都高,农村劳动力析出较少,农民需要紧邻自己土地耕作,村庄稳定存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定居人口相对较少的镇区与中心村联动配置,其规划的村镇体系结构为“县城—重点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

6. 两种分类编制村庄整治指引。我国村庄因所处地形环境和发展条件不同,其建设需求和整治特点是不同的。因此,村庄整治可以按照地形特点和发展状态分类制定指引。

一般来说,受地形环境的影响,村庄可分为山地型、丘陵型、平原型和水网型等。如浙江省德清县村庄分类整治指引,将全县村庄按山地、丘陵和水网三个区划分为三大类。呈簇群和条带分布的山地型村庄,整治的重点在于保护村落的空间格局特色,协调建筑风貌与自然环境。沿缓坡与平地集聚的丘陵型村庄,整治内容主要是保持和完善村庄功能结构,恢复村庄特色的生活样式。以河网组团和棋盘分布为特色的水网型村庄,主要突出维护水乡村落总体风貌以及保护历史建筑和桥梁等整治内容。

3.乡村振兴编制建设内容 篇三

一、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成效

近年来,镇根据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在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农村公共服务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建设活动,部分村庄已达到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村容环境整洁有序,产业发展带动良好,农村公共服务完善等标准。目前,全镇共创建示范村个,达标村个

(一)基础设施建设。村庄道路布局科学合理,道路质量符合相关标准,主干道硬化率达100%,次干道及宅间道采用多种形式硬化,村内主干道道路标识清晰,有必要的排水沟,道路设施齐全;建设三个自来水厂,全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每个村庄建有符合要求的排水设施并正常运行,村庄无污水乱排现象;所有村庄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100 %,次干道和宅间道按照需要设置路灯,满足照明要求。

(二)村容环境。村庄房屋建设具有整体特色风格,房屋布局科学合理,外墙整洁美观,热水器、空调等设施安装规范,无危房和影响景观的棚舍、残破或倒塌的墙体,无乱搭乱建现象;所有村庄内干净整洁,宣传栏、广告牌等整洁有序,无乱贴乱画现象,生产生活用品集中有序存放,无安全隐患。无露天焚烧垃圾和秸秆现象。村民家庭卫生整洁,村民卫生习惯良好,自觉维护村庄环境,无乱倒填埋生活垃圾现象;所有村庄按标准配备垃圾箱、运输车辆和保洁队伍,村庄干净卫生、无垃圾死角,垃圾分类收集与存放。所有村庄建立了村庄环境卫生长效机制。村庄无土堆、粪堆、柴草堆等情况。划定畜禽养殖区域,人畜分离,无畜禽乱跑现象。有污水处理设施,并运行正常;林草覆盖率达到30 %,村庄街道、河道两侧及农宅之间适宜绿化的已全部绿化,村庄建有一定面积的公共绿地,村庄内庭院合理绿化美化;户用卫生厕所覆盖率达100 %,实行粪便无害化处理,符合GB 7959国家标准要求,并建立长效机制。

(三)产业发展。部分村庄有主导产业,特色突出,并形成一定规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稳定的收入来源,能够满足开展村务活动和保障公共服务的需要;大部分村庄有种养大户或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且运行良好;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引导企业进入工业园区,防止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企业向农村转移;依托乡村资源,加快发展各类服务业。

(四)农村公共服务。农村卫生室建筑面积不小于80 m2,设有诊断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观察室、值班室和药房;设备符合山东省村卫生室基本设备配置标准要求;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村卫生室人员取得相应执业资格,并遵守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遵守县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村卫生室有关规章制度;村民普遍享受公共卫生服务;村庄设有综合性文体服务中心,面积不低于200 m2,基本功能空间包括图书报刊阅览室(农家书屋)、公共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综合展览室;文体公共活动广场,面积不低于500 m2,并有灯光、有源音箱、球类设施、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设备;建有公共阅报栏、村级广播系统等;建有便民服务机构;代办农业服务、社会事业服务、劳动保障、救助服务、法律援助、资源交易等服务。村庄有客运站点。建有完善的商业服务网点,设有服务设施,能提供多项或综合服务。

(五)乡风文明。有村规民约;每年开展政策宣讲活动;建有规范的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村内无封建迷信、婚丧大操大办的现象;有公共墓地或灵堂,无乱埋乱葬等现象;定期开展爱国主义、集体观念、道德、法治、诚信等教育活动。每年开展读书学习活动、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评选表彰活动。每年定期宣传和普及农村绿色环保意识、质量安全意识,无铺张浪费现象;定期有计划地组织开展科普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卫生健康知识、计划生育和防灾减灾、避险自救技能宣传活动;开展文明信用户、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利用重要纪念活动和传统节日开展特色健康民俗活动。部分村庄建有相对固定的文体队伍,定期开展文体活动。定期开展党员远程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栏、阅报栏、公开栏、文化墙、文化大院、乡村大舞台、农家书屋、乡情村史陈列室等形式,丰富精神文明建设内容。

二、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铺集镇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农村生态、生产、生活环境等有了显著的改善,但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与差距。

(一)资金整合不到位。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不能单靠政府的投入,而应多方筹措统筹投入,但在实际操作中社会融资困难。由于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制约,很多美丽乡村还处在边远地区,无法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引进社会资金 的注入、企业投资都要考虑成本和效益回报,帮扶、捐赠、捐建以及其他社会投入资金量非常有限。

(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尚待加强。在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有一部分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知之较少;一些村民理事会流于形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一些村庄建设规划设计图纸不完善,致使美丽乡村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利用率不高。

(三)美丽乡村建设宣传不到位。目前,美丽乡村村庄无相关知识宣传、没有村庄建设规划展示图、没有村庄整治和建设项目安排表等,村民缺乏参与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平台,周边村民等难以从示范村建设中进行学习和借鉴,示范作用难以真正地体现。

三、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与建议

为进一步又好又快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不动摇,加大力度不松劲,找准短板补不足,强化保障不弱化,确保2020年,个村全部达标。

(一)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全面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工作。2018年确定建设12个达标村、1个美丽乡村的目标任务,这是一个量化的刚性任务,必须不折不扣地完成。为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将加强监督和指导。镇工作组要定期前往重点村建设现场,狠抓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村庄环境整治和项目建设进度,帮助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本区域的美丽乡村建设不拖后腿。要实行重点村建设责任到人,抓好工作的落实。

(二)深入发动群众,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活力。一是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要成立工作组,深入到美丽乡村建设村庄,宣传党和政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了解村民对于村庄整治的所思所想,重点是取得广大村民的支持和参与。二是要以民为主推进村庄整治和建设。村庄整治和建设的方案、规划、项目及资金安排要与村民协商并上墙公布,整治和建设效果要第一时间接受群众评议。三是要注重工作方式方法。要建立农民按规划建房、改造房屋的激励机制,鼓励村民自发开展村庄整治特别是住房及房前屋后的整治,对按规划建房或改造房屋的进行上门验收,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4.乡村振兴编制建设内容 篇四

乡村振兴,农民必须富,让人们愿意回。乡村若是“梧桐树”,便会引来乡贤游子们这些“金凤凰”,正所谓“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乡村的振兴发展的对“城归”的引力第一要义就植根于农民生活的富足,C市从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就业创业、社会治安、养老方面解决了农民最为关心最为迫切的问题,为农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生活保障,方才调动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农民工返乡,又能够不断促进广袤乡镇百业兴旺,以创业促就业、增收入,从而打开了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乃至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从而又成为了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器。

乡村振兴,农村必须美,让人们回得去。农村是农民的家,每个人都期望自己的家能够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改变农村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还农村以“松月夜生凉,风泉满清听”的随意而居是游子们的虔诚向往。而当农药化肥的使用污染了块块土地;当生活垃圾玷污了弯弯清泉;当秸秆焚烧污浊了朗朗晴空,乡村的土壤、水体、大气的污染直接影响菜篮子、米袋子和水缸子的安全,何谈夯实返乡回归之基失去了乡村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质、安全的食品,乡村振兴就失去了游子们的青睐,就失去了永续利用的战略资源,何谈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建设才是乡村振兴的依托。

乡村振兴,农业必须强,让人们留得下。兴业致富是许多人逐梦的源动力,而守业安居则是广大农业经营者的定心丸。乡村留得住人才是乡村持续振兴发展的应有之义,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让“城归”留下创业守业的必由之路。当农业搭上“旅游+”的快车,乡村旅游便为乡村提供了“重塑”与“再生”的机会。随着旅游需求的多元,宁静致远,田园丹青的乡村旅游因其特有的魅力成为人们新的选择,尤其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经济迈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不断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旅游将会有更大作为、更大担当,方能不断填充着乡村振兴的底色。

5.乡村振兴编制建设内容 篇五

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启动仪式主持词

预热:

现场的各位领导和嘉宾,我们的活动将在5分钟之后正式开始,请所有领导和嘉宾入场就坐,也请工作人员做好准备。

——背景声——

民革长沙市委、开福区工委助力茶子山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启动仪式现在开始

——音乐起,出舞蹈《我和我的祖国》——

——开场——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男:亲爱的茶子山村的父老乡亲

大家上午好!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青春奋斗正当时

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茶子山村正起航

(女)欢迎大家在这个愉快的周末,来到我们美丽的茶子山村参加民革长沙市委、民革开福区工委助力沙坪街道茶子山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启动仪式。

(男)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的新年贺词中,深情回忆他来自农村,对贫困有着切身感受。经过一代代接续努力,以前贫困的人们现在也能吃饱肚子、穿暖衣裳,有学上,有房住,有医保。(这里上下不相接啊)民革长沙市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加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理论和政策研究,立足“服务三农”。按照中共长沙市委统战部的要求,民革长沙市委将帮助稳固脱贫和助力乡村振兴列为2022年的主要工作任务,力争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工程展示民革力量,展现民革风采。

(女)是的,本次活动得到了中长沙市委统战部、民革长沙市委、开福区委统战部和各级各界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民革还在现场安排了法律咨询服务、义诊、书画等……

请允许我为大家介绍今天莅临我们本次启动仪式的领导和嘉宾,他们分别是:

【致欢迎词】

欢迎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

我们茶子山的人民一向热情好客,那么下面有请沙坪街道党工委书记 邓宜春/沙坪街道办事处主任 马子房向大家致欢迎词!

——上台致辞——

(女)谢谢。谢谢 的精彩致辞。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问题导向,立足民革优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产业,文化,组织,人才,生态”等内容为重点,开展乡村振兴工作。——这里应该简单是介绍茶子山村的情况(可适当引用几句《茶子山赋》。最后落脚在茶子山村虽好,但众人拾柴火焰高)

(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民革将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出台《民革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意见》,响应中共号召,发挥民革……优势,动员民革党员力量,准备在……方面与茶子山村精诚合作,……,以体现民革……样的初心)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请欣赏歌舞《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

(女)谢谢。用嘹亮又优美的歌声告诉我们,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都在努力奔跑。

(男)奔跑的路上,我们也有自己的目标。民革长沙市委计划用5年时间,在全市建立3——5个示范点,通过四个意识工程,争取一年起好步、三年有起色,五年大变样,促进示范点实现有突破,有作为,有改变,这需要我们民革人和沙坪人一起共同来努力。

(女)让我们携手同行,有请民革开福工委的 XX上台宣读助力计划。

【宣读助力计划】

(男)民革人助力,沙坪人努力,我们已经走入了2022年。2022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一年。

(女)2022也是民革履职能力建设年。民革开福区工委把乡村振兴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政治任务,在新征程上发挥好民主党派的独特作用。

(男)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贡献一点一滴的力量,让我们大声歌唱《盛世花开》

——歌舞《盛世花开》

(女)未来的时间,民革人将携手为沙坪的乡村振兴写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我们共同来记录这个神圣又隆重的时刻。

接下来进行民革长沙市委会、民革开福区工委助力沙坪街道茶子山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启动仪式活动的揭牌仪式!

首先有请民革长沙市委、民革开福区工委、区工商联、茶子山村代表上台揭牌!请大家共同来见证,感谢各位代表领导和嘉宾。揭牌仪式也拉开了民革人和茶子山村一起携手迈进一个全新的五年计划。乡村振兴看我们的。让我们用歌声和舞蹈为下这个美丽又神圣的时刻喝彩,用歌声和舞蹈,为我们的来宾以及我们的茶子山村送上一份深深的祝福!

习总书记曾说过,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中国梦是追求幸福的梦。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欣赏古筝表演《梦里水乡》。

——古筝表演——

公益活动:为了冬天不再只有严寒,让人们的笑容更加灿烂,让茶子山村越来越好,民革的爱心人士一直都在默默关注和支持着我们的茶子山村,为我们的茶子山村奉献与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进入爱心环节——公益同行,感受来冬日的温暖!

——(公益同行)——

不忘初心,暖心相伴,民革党员将始终牢记“取之社会,回馈社会”的宗旨,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以自己举手之劳,持续践行爱与责任,与孩子们共同成长,共同收获喜悦与幸福。并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感染到更多人。未来,民革人也将继续保持,将爱心继续到底,接下来就请 领导 讲话,见证爱心,鼓励前行。

——领导讲话——(开福区、民革市委、市委统战部)

谢谢,谢谢领导的讲话,让我们如沐春风。我们也将不负众望和所托,让爱心保持热度,成为冬天里温暖的一把火。

哎,说起温暖,说起火热,今天咱们茶子山村还真有一份国际热情,今天有许多非洲的朋友也来到了这里为我们的茶子山村送上一份祝福,祝茶子山村发展越来越好,人民越来越幸福!下面请欣赏非洲朋友带来的表演——《非洲本地特色舞蹈》。

【舞蹈《非洲本地特色舞蹈》】

谢谢,谢谢国际友人带来的热情洋溢的舞蹈。

奋进的征程波澜壮阔

前行的脚步铿锵豪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我们每个中国人永远的使命,永远的责任!我们也应时刻牢记着,互相团结一致,共筑国家建设和发展,同心共筑中国梦,接下请欣赏歌曲《共圆中国梦》,用歌声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

——歌舞<共圆中国梦>

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

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既往开来中推进

未来的时间,民革人将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奋进新时代,展示新气象,创造新辉煌,为助力全面建设以“三高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新长沙贡献民革智慧和力量。

6.乡村振兴编制建设内容 篇六

2 0 0 9年2月1 1日, 广受关注的“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审议并原则通过, 从广东省有关部门了解到, 对应国家所编制的产业振兴规划, 广东省也正在对包括船舶、汽车、电子信息在内的十大重点产业制订振兴规划。

事实上, 珠三角地区船舶工业以及相关产业链的布局已经逐渐展开。前不久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 0 0 8—2 0 2 0) 》, 支持珠三角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更多地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大功率中低速柴油机等船舶关键配套装备, 打造产能千万吨级的世界级大型修造船基地和具有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 更是早已明确的实操项目。

广东省经贸委主任杨建初分析指出, 虽然目前受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放缓影响, 使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是, 中国成为世界造船大国和强国的趋势不可逆转,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本身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广州市经贸局负责人指出, 广州最新的产业规划是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 船舶工业是重中之重。

7.乡村振兴编制建设内容 篇七

文化体系建设的意义

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

文化体系建设的意义

前 言

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文化是一种时间的“积累”,通过“引导”而移风易俗。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渐渐积淀成的一种“集体人格”。当文化一一沉淀为集体人格,它也就凝聚成了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的最重要成果,就是中国人的集体人格。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中国乡村文化诞生在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地缘和血缘为纽带,传统社会伦理为秩序的乡村社会,并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乡规民约、生活信仰、传统习俗、社会禁忌等非正式制度为基本内容的文化形态。乡村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和传承千百年的传统文化,涉及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乡村文化是农民生活和理念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是最能体现乡村特征的文化。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乡村文化自信是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乡村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中坚力量,备受重视。越来越多的乡村将着眼

点放在乡村本身身上,从改变村容村貌,推进产业发展,文化引领等方面向前迈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乡村文化体系建设是重建乡村文化自信的重要步骤,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灵魂,是每一个乡村发展要做好的必修课程。

一、乡村文化体系建设介绍

1.1 乡村文化体系概念

乡村文化体系是公共文化艺术的精神建设,广义上即整合乡村资 源,充分挖掘乡村历史、文化、生态、资源等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以“独特性、唯一性、显著性”为设计原则,以传递乡村独特的历史文化与特色品质为主要目的,充分利用乡村现有条件作为展示基础,实现对内重塑乡风文明,对外展示乡村特色的整套乡村文化体系建设,该体系对于营造“乡村+文化、文化+旅游、旅游+产业、产业+发展”的独特乡村发展模式具有深刻的推动意义。1.2乡村文化体系建设内容

乡村文化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且长期的过程,从过程来看,分为初期、中期、长期文化建设。包含物质文化建设(乡村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发展)、思想文化建设(乡愁回归发展)部分。从内容来看,乡村村容村貌建设、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民俗饮食民居、生活习惯、社会习俗、生态旅游等都属于乡村文化体系建

设的重要内容。从展现方式来看,乡村文化体系建设采用的方式多种多样,既可利用乡村本土原生态的民居建筑、道路文化墙、文化活动来展现,也可充分利用新时代互联网+的方式进行展现,通过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开发,休闲旅游发展等形式进行乡村品牌化宣传。1.3乡村文化墙定义

乡村文化墙是乡村文化体系建设中的重要载体,也是乡村文化本土化表现的直接形式。

乡村文化墙是指整合乡村主干道两侧的住房墙壁、人流密集的广场、书屋等地,将民风民俗、传统美德、科学知识、国家政策等内容,以图画、绘画、漫画等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呈现,传播乡村优良文化。

二、目前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目的模糊化,缺乏特性。随着国家对乡村发展的关注度逐渐 增加,乡村文化墙问题凸显,由于对乡村文化建设缺乏基础的了解和规划,导致乡村文化形象建设流于形式,盲目跟风。归结原因,是从本质上没有形成对乡村文化体系建设的基本概念。

2.2形式同质化,缺乏创新。目前乡村文化建设存在极其严重的 同质化现象,画面内容普遍以道德规范、科学知识、文化修养、行为操守、与时俱进、民间文化等为主题,缺乏特色风格,内容与乡村本身的契合度很低,偏离乡村本土化特点,出现“千村一面”“千墙一 4 面”的现象。

2.3内容单一化,缺乏系统。由于缺失对乡村文化体系建设的系 统规划,对乡村自身的特点没有充分挖掘,在内容上没有形成深度思考,设计内容不系统,设计风格不统一,“重形式,轻内容”,为了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流于表面形象,导致文化墙内容空洞,形式重复,脱离实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4设计杂乱化,缺乏规划。乡村文化体系建设的着重表现形式 在于设计理念,目前的乡村文化墙于缺乏设计理念,没有系统的规划,出现了“一个乡村,多个墙面,多种风格”的现象,或者是同一幅设计图案,出现在众多的乡村中。对于面积较小的文化墙建设,弊端姑且不谈,但是,对于面积较大的乡村文化墙面,没有规划,没有创新,没有内容,则凸显出相当多的问题。对于乡村发展面积较大的文化体系建设,必须有完整的主题规划,既要保证整体的统一,又要实现个体的独特差异。

三、乡村文化体系建设的作用

乡村文化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对于乡村振兴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及长远的发展意义,乡村文化墙是乡村文化体系建设的直接表现形式,具有天然属性的代表作用,同时作为乡村文化体系宣传的文化载体,对于美化乡村环境、提升乡村形象、宣传乡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1 美化人居环境。乡村文化体系建设,通过对乡村路面墙面进

行修整和完善,实行统一粉刷,统一规划,使村容村貌变得整齐干净,达到美化人居环境的效果。

3.2改善乡风民风。乡村文化体系建设,文化墙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等因素,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居民人文风气,使乡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谐的人居氛围。

3.3 提升宣传形象。乡村文化体系建设是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建设,系统地将乡村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历史底蕴、特色产业等内容进行宣传展示,有助于集中展示乡村形象,扩大宣传影响力。

3.4激发乡村活力。乡村文化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活化乡村文化,增强乡村文化自信,丰富精神生活,激发乡村活力。乡村文化体系的系统建设,有助于重塑乡村精神活力,凝聚乡村集体人格,增强乡村集体荣誉感,吸引二代人回乡创业,激发乡村活力。

四、乡村文化体系建设的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并列为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七大战略”。实现国家、民族的文化自信的基础是实现乡村文化自信。

乡村文化体系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展现乡村整体形象的重要部分,是实现乡风文明的核心理念,是走向乡村发展的持续动力,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步骤。

4.1乡村文化体系建设有助于充分挖掘乡村文化,重建乡村文化自信。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精神文明的具体体现,是乡村精神风貌、文化传承的重要展现。乡村文化体系建设的完整规划,通过对乡村优秀文化内核的充分挖掘和展示,促进乡村精神文明,重塑传统文化活力,实现做“活”农村文化,育“实”乡风文明的好载体,创“新”成风化人。乡村文化体系建设充分尊重村民参与文化的自觉性,发挥文化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培育文明和谐乡风,丰富农民生活内容,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以文化自觉成就文化自信。4.2乡村文化体系建设有助于提升乡村综合力,扩大乡村宣传影响力。

乡村通过建立完整的乡村文化体系,在硬件条件上,通过改变居住环境,统一规划,推动村容村貌的整体改善;在软实力上,通过乡村文化建设,充分完整的展现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等无形价值,从而提升乡村自身的生态、人文等综合能力,实现乡村综合能力的提升。

4.3乡村文化体系建设有助于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体系的系统建设,有助于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乡村文化,对内建立村民文化底蕴,增强村民集体荣誉感,重塑乡村活力,对外展示乡村独特精神风貌,吸引招商引资,旅游消费,鼓励乡二代返乡创业。丰富的内容墙绘,形式各样的绘画,展现出村民勤劳朴实的精神面貌,既增添了文化元素,又美化了周边环境,起到了吸引带

动游客、改善村容村貌、提升乡村景观、丰富旅游内容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了传统文化,推动了乡村文化的建设。

4.4乡村文化建设有助于重塑乡村发展体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乡村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文化传承,引导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价值观,乡村的发展根本是文化的发展,乡村文化体系的建设有助于让人们重新认识乡村发展的内涵,重塑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构建集体人格,当人们对于乡村文化有了高度的认同感和理解,则会重塑乡俗民风,营造良好的社会集体氛围。

五、乡村文化体系建设的迫切性

5.1传统乡村的消失是传统乡村文化的消失

中华文化根源在于乡村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形成了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但是作为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载体的乡村,却在逐渐消失,自2000年至2010年,我国自然村由363万个锐减至271万个,10年间减少了90多万个,平均每天消失80到100个,其中包含大量传统村落。随之消失的也是乡村所承载的乡规民约、传统习俗、民间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如果再不进行保护,尽快开展乡村文化体系的建设,后人将没有任何的方式去了解中国传统的乡村文化。5.2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重塑乡村文化自信

十九大提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升乡村经济实力,增强乡村文

8.乡村振兴编制建设内容 篇八

建设单位(盖):××××××

年月

××××项目竣工综合报告

第一章 项目建设依据

(立项、可研、初步设计或实施方案、作业设计批复情况,包括批复的建设内容、总投资及投资来源构成)

第二章 项目前期准备

1.组织机构(项目法人组织建设情况)

2.项目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情况

3.工程招标投标组织情况

第三章 工程建设

1.工程建设情况(工程开工时间,竣工时间,详细表述完成的主要建设内容,并与审批的建设内容进行对照)

2.工程资金到位情况、投资完成情况

3、概算执行情况(有无超概算现象以及超概算原因)、设计变更及原 因和审批备案情况。

4.合同执行情况

5、资金管理情况

第四章 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

1、工程结算情况、2、工程审计情况及审计机关认定结果

3、工程竣工决算情况及批复情况

第五章工程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评价(包括新增生产能力分析)。

第六章项目环保、节能、节水、消防、劳动安全卫生

(视具体项目情况选用本章节)

第七章 工程建设存在问题及处理意见

第八章 工程档案管理

第九章 工程附件

(1)批复文件、投资计划文件。

(2)设计单位关于工程设计情况的报告。

(3)项目招标投标情况报告。

(4)施工报告(附施工合同)

(5)监理单位关于工程监理情况的报告。

(6)环保部门对工程环保设施验收文件。

(7)消防部门对工程消防设施验收文件。

(8)质量监督部门关于工程质量检查评定报告。

(9)项目法人工程竣工决算报告。

(10)审计部门对工程竣工决算的审计报告。

(11)财政部门对工程竣工决算的批复文件。

(12)附图。要求附竣工平面分布图。(图幅规格为。(视具体项目确定)(视具体项目确定)

9.乡村振兴编制建设内容 篇九

1.建设项目管理规划是指导项目管理工作的(    )文件。

a.基础性    b.实施性

c.技术性    d.纲领性

2.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的编制应由(    )负责。

a.技术经理    b.部门经理

c.项目经理    d.监理工程师

3.涉及项目整个实施阶段的是(    )的项目管理规划。

a.业主方    b.设计方

c.施工方    d.供货方 (考试大建造师)

二、多选题

1.项目管理规划是从总体上分析和描述(    )。

a.项目管理需要做的工作    b.项目的总投资

c.项目的总进度            d.怎样进行项目管理

e.技术标准

2.建设项目采用总承包模式时,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可以由(    )编制。

a.业主方      b.设计方

c.总承包方    d.施工方

e.监理方  (考试大建造师)

1.4 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解析]

3.答案a: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涉及项目整个实施阶段,它属于业主方项目管理范畴,建设项目的其他参与单位,如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供货单位为进行其项目管理也需要编制项目管理规划,但它只涉及项目实施的一个方面。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c

[解析]

2.答案a、c: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划涉及项目整个实施阶段它属于业主方项目管理的范畴,如果划,因为建设项目总承包的工作涉及整个实施阶段。

★ 计划进度

★ 建设工程项目工作总结

★ 总进度计划

★ 月进度计划

★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 教学具体进度计划

★ 运用科学管理技术控制工程项目进度论文

★ 计划系统

10.乡村振兴编制建设内容 篇十

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的心得体会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蓝图,这既是今后一段时期统领农村发展的总纲领,更是新一轮乡村发展的重大机遇。

近年来,我国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以“我的村庄我的梦”为载体,努力让农村更美丽、更文明,让群众更富足、更幸福。

但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如产业发展缺乏持续能力、生态环境治理任务繁重、村民文明程度不高、农村基层治理有待加强、农村空心化现象严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

为此,建议:坚持党建为魂坚持以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以党建统领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发挥堡垒领航作用。

坚持“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推动支部作用核心化,建立乡村振兴项目库,以开展“书记晒项目”等活动为抓手,狠抓项目落地。

二是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激活红色细胞,建立以返乡干部、党员、乡贤等为成员的乡村振兴委员会,把乡村振兴作为检验党员干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的主考场,完善党员积分制管理,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热情。

三是发挥志愿服务作用。

积极推行“党建×”工作模式,围绕乡村发展,常态化开展党员志愿活动,建立党员包干联系、党员帮扶指导、党员带头落实等工作机制,打造基层党建铁军。

坚持美丽为先以“美丽”为突破口,全民发动、全域提升,推动美丽乡村由“盆景”变“风景”,把农村作为一个大景区、大花园来谋划。

一是全域整治,让“干净”成为第一感官。

坚持从“群众反映最强烈、清理整治最急需”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全力推进垃圾、公厕两大革命,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开展卫生厕所建设、改造、普及,努力实现“污水不横流、垃圾不落地、危房不住人、杂物不乱堆”。

二是全民参与,让“美丽”成为自觉行动。

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做到村村整治、家家行动、人人动手,打一场全民战役。

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即“包干净、包整治、包美化”,引导农户做到门前屋后见绿、见花、见小品,形成有品味、有特色的景观。

开展“美丽家庭”等创建活动,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坚持产业为本把“富民”作为乡村振兴的落脚点,着力提升产业链的融合度,打通农村经济发展梗阻。

一是加大政策帮扶力度。

建议中央和省、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进行以奖代补,重点用于土地流转后实行规模化经营、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经营主体奖补,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创造良好条件。

二是实现产业链式发展。

树立“一个村就是一家企业”的理念,积极推行“村+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大力拓展农业多样性,如发展深加工、旅游农业、创意农业等,引导农业产业向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发展。

三是加快农村“触网”进程。

坚持把农村电商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新引擎,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出台农村电子商务专项扶持政策,充分激发草根创新智慧,大力培育电子商务特色村,努力实现线上线下联动发展,拓展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坚持治理为重大力构建“法治、德治、自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努力提高基层治理能力。

一是创新基层治理。

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实施村级“领头雁”工程,全面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深化基层网格员队伍建设,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

二是规范基层权力。

积极探索农村小微权力清单,全面梳理村级权力事项和村干部权力事项,深化农村“三务”公开,全面推行村务联席会议制度,切实管牢“微权力”。

三是深化基层改革。

以“最多跑一次”的理念,加快推进农业农村治理体系改革,破除一切束缚农民手脚的不合理限制。

坚持文明为要积极开展农村乡风革命,以党风引领村风民风,培育文明乡风,筑牢精神家园。

一是破陋习。

发动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投身到移风易俗中来,从源头上破除乱堆乱放、大操大办、封建迷信等陋习。

二是立规矩。

坚持推进文明乡风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严格落实卫生管理保洁机制,坚决避免“突击一阵风、过后老样子”的现象。

三是树新风。

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村级文化礼堂的主阵地作用,以“最美榜样”引领文明,以“家风家训”传承文明,以“乡贤文化”涵养文明,让文明正气在农村蔚然成风。

乡村振兴美丽乡村的心得体会2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

优化队伍建设,培养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高素质队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首先要从队伍建设着手。要注重培养选拔具有工作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的干部,提高班子专业素养;要鼓励培养机关优秀年轻干部、高层次人才、后备干部等到基层一线磨炼、锤炼,充实乡村一线干部队伍;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任党组织书记,深入推进村干事工作机制,逐步实现一村至少有一名下派干部;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抓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严把发展党员关,落实政治审查制度,稳妥推进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要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力军。

丰富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载体,强化基层党组织创新能力和战斗能力。要强化以创新型党组织创建为统领,以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大力创新骨干队伍建设工程、创新阵地省级工程、活动创新工程、制度创新工程等“4大工程”。要加大基层一线干部关怀激励,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村干部报酬可持续增长机制。同时,细化强化对村干部的管理以及奖惩,稳定提高村干部待遇和报酬,切实加大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投入,充分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和激情;持续开展“后进村”党组织整顿提升工作,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进行排查、转化、升级。组织发动党员群众积极参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村霸”问题专项治理,共建健康美好乡村环境;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灵活运用人才资源和地理资源等,结合“三变”改革,努力创办一批村级产业,激发自身“造血”动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人才引进及管理机制,切实加强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生力军。以重点带动整体建设,继续实施“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优化人才区域布局,补短板、强弱项。以政治引领吸纳增强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上一篇:如何写英文作文下一篇:学校节前安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