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2024-07-11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精选8篇)

1.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篇一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作者:董佳祺

【摘要】近年来,国家力求发展,虽明确提出可持续发展要求,可公民对此意识薄弱,在发展的同时难以达到节能减排、经济与环境双赢的目的。本文列举一些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环境问题及其相关解决办法,包括城镇环境保护措施,公路发展中的环境问题,农村生态资源保护及经济发展问题,林业生态保护及经济发展问题,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一些应用等。由于长期缺乏有效地管理,给环境造成了破坏,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环境保护;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 in recent years, countries try to develop, though clearly pu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n this weak awareness of citizen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the win-win purpose.The paper lists som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 related meet solutions, including urb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way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he rural ecological resources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forestry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a low carbo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biological technology in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the some applications.Due to long-term lack of effective management, environment caused by damage to the seriously restricted economic development,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the most social requirements.Keyword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Resource develop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In recent years

1.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人类对自然的索取,自然资源越来越匮乏,而就目前的发展来看,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环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环境保护刻不容缓。节能减排,高效利用成为当代经济发展要求,同时必须做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们生活质量的高低,在发展的同时,要求人们处理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在我国的高速发展中,创造了

GDP增长第一,外汇储备第一等,可相对的,也造成了排放温室气体第一等一系列问题,盲目的发展环境不堪重负。城市化水瓶的提高,公路的建设等,严重占用耕地,给农业发展造成不便;众多农村密集之地,砍伐成灾,植被资源受到严重损害;工业的发展,对资源难以有效利用,在经济效益小的情况下,对自然的索取及工业废物的排放也在威胁着环境的可持续性。目前已出现土地沙漠化,雨水酸化,淡水资源富营养化,温室效应等人类难以承受的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已成为当前发展的前提。制定保护环境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保护环境基本方法,加强公民环保意识已刻不容缓。

2.公路建设及其环境污染

公路建设原料为土、石、沥青、水泥等。土石的开采势必会对山体,植被资源受到破坏,水泥等来源也需庞大的能源供给,公路所经之地植被不能生长。公路的建设过程中,各项施工活动、建筑原材料装卸、运输、存放等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包括粉尘、噪音、废气、污水等。其中以粉尘和噪音污染为最。

2.1公路建设主要污染来源

2.1.1公路建设产生的气体污染

(1)土、石方的挖掘、堆放、清运、回填和场地平整等过程产生的粉尘;

(2)建筑材料如水泥、白灰、砂子、沥青以及土、石方等在其装卸、运输、堆放等过程中,因风力作用而产生的扬尘污染;

(3)搅拌车辆及运输车辆往来造成地面扬尘;

(4)施工垃圾堆放及清运过程中产生扬尘;

(5)施工机械驱动设备、沥青燃烧产生的废气;(6)运输及施工车辆在施工场地工作所排放的废气;

(7)施工队伍因生活需要使用燃料,产生的少量大气污染物。

2.1.2公路建设施工噪声主要来源

运输车辆和各种施工机械如打桩机、挖掘机、装载机、混凝土搅拌机、运输车辆、水稳拌合站、沥青拌合站等都是主要的噪声源。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是多台机器设备共同协作,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当声音叠加时,可产生声波共振效果,辐射范围更广,沿途车辆行驶也可造成噪声叠加。

2.1.3公路建设过程中污水主要来源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有施工废水和生活废水两个来源。施工时的污水外泄,施工器械的的清理等,同时施工人员生活用水也排放到环境中,给环境造成一定污染。

2.1.4公路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其他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排放施工废气,同时,沥青,柴油,汽油,涂料等会使当地空气,水体,土壤造成化学污染。此外,公路建设可能占用根地,穿越植被等。

2.1.5公路建设过程中减轻环境污染的相关建议(1)原料来源

土石等可取工业废料,如建筑废料,也可去河流泥沙,即可对建筑造成废物进行处理,也可疏通河流。(2)减少废物排放

施工器械使用新型机器设备,使用新型燃料,对燃料进行高效利用及其减少废物的排放。同时施工人员生活废物正确处理。(3)化学药品消除污染(4)使用微生物降解污染

2.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伴随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在加剧。无论是面源污染、点源污染,还是生态环境破坏,都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制约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严重障碍。

2.2.1城乡一体化进程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新要求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城市和农村发展的趋势,包括以下几点:(1)城乡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一体化。

(2)城乡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一体化,即管理体制的设计一体化(针对城市和农村的不同特点完善相应的环境管理体制)和保障体系一体化(对城市和农村的环保投入实现均等)。

(3)城乡环境保护法制建设一体化,即城市和农村环保工作同样有法可依。服务于城乡环境保护法制建设的平等化,必须根据农村环保的特点,制定专门的农村环保基本法,修订与完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2.2.2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政府的作用

政府职能决定了在农村环境保护中得主导做用,资源的优势分配,发展方向,产业结构等都需要政府指导作用。可政府在指导工作中也有一些缺陷:

(1)政府对农村环保意识缺乏。现在政府部门主要以经济发展为战略核心,对农村环境缺乏战略性,长期性的考虑;

(2)农村环境保护体制欠缺科学性。环境保护中强调政府作用,忽视群众参与,不利于公民环保意识的培养;

(3)缺乏有效的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现行法律法规其实农村环保,虽有部分条例,但缺乏针对性和可行性,一些重要领域还处在空白。

2.2.3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办法和建议

(1)制定与完善农村环保法律体制。结合农村实际情况,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2)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及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指导农村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3)加大农村环保基金投入,改善农村环境状况;

(4)加强环保意识教育,使群众对环境保护有所认知,有所重视。

2.3林业生态保护及经济发展

在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生态环境呈几何速度恶化,自然生态系统被污染和严重过度索取,大量自然资源都面临着短缺和后续乏力,其中林业资源也是其中之一。作为可再生资源的林业,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开发,使得现目前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退化速度过快,总体恶化,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缺位、供体错位,载体即林地和林木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需求。林业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了每年数百亿的经济损失,传统的林业经济模式已经无法适用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改变势在必行。林业是以森林为主的资源,生态系统复杂,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对地球环境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社会林业的开发利用必须重视。

2.3.1林业保护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

大陆的很多产业以林业为依托,林业资源的充足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速度,尤其现在提倡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产业绿色化,越来越突出林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很多产业的发展中,环境保护的好坏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标志。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一味的谋求发展而忽略环境问题,这是不允许的。以其先污染,后治理,不如边保护,边发展。太多事实表明,环境污染的后果是沉重的,经济难以弥补。所以,在发展中,应力求经济与环境先协调,相互促进。

2.3.2林业保护相关建议

(1)提高林业的经济功能,完善林业产业结构,可以经济作物为主;(2)提高林农对经济发展和林业的认知,进行相关知识教育;(3)建立林业要素市场,使林业生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4)可促进林业旅游资源的开发;(5)促进林业副产品产业的开发;(6)使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产业;

(7)提高森林覆盖率,实现工业园区和园林城市协调发展。

2.4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地球为人类及动植物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在水环境的作用下,又为人类及自然界提供生存繁衍的生物链,维持着人类及自然界的生存与发展。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量地开发利用水资源,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地破坏,由于工业用水量的大量增长,农业用水量的大量增加,城市人口的增多,造成了水资源的严重不足。特别是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工业废水、城市污水的大量排放,致使江、河、湖、泊的水质发生了改变,乃至造成水质污染,水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已报道的永定河的污染、太湖的绿藻、沿海的赤潮就是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水资源给人类的警示。水资源水环境污染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开展水资源、水环境的研究十分必要。

2.4.1水资源保护中遇到的问题

(1)区域与流域问题。在一个流域内的水资源水环境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当上游的水资源受到污染时,下游也会受到污染。因此在治理水污染时我们应该源头治理。(2)水质与水量问题。工业废水,生产废水,生活用水的排放,造成水质下降,出现诸多问题,如富营养化,酸化,碱化等。

(3)地表水与地下水问题。水资源水环境根据来源可分为地表水与地下水2个单元,在一定条件下又是联通的。可当地表水受到污染时,也会影响地下水的质量,且地下水难以得到有效的治理。2.4.2 在我们所关注的水资源和水环境中,一般偏重于海洋河的水资源水环境的状况。如从相关部门的水资源公报和水质简报获取的信息看,可以了解和掌握海洋河的水资源短缺的现状和水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同时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以致增加水资源量的措施和改善水环境的建议,但是却很少涉及内陆河,这是水资源保持工作的一个盲区,从现在各地区经济发展来说,在内地环境保护相对严格的情况下,一些污染严重的小厂矿企业已经向边远和经济发展相对较弱的区域进军,从地域上看,这些区域多数是人口相对较少的边远地区的内陆河区域,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同时,对于内陆河流域中的河流及湖泊由于水资源的偏少,水体交换能力低,一旦受到污染,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因此,在重视水资源水环境保护和管理的过程中,更应特别关注内陆河流域的水资源水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防止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状况。再者,为

了加强内流河的管理及提高内流河区域的生态环境,可以考虑从外流河调水至内流河来,从而改善内流河区域水资源量不足的缺陷。

2.5低碳经济与环境保护

当今世界,我们的环境正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比如气候变暖,空气和水资源污染,以及对自然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共识,这就充分体现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关注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态需求。2.5.1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关系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03年,尼古拉斯·斯特恩向英国政府提交《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从气候学的角度对当前经济进行分析,并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国际社会对于温室气体减排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催生了时下逐渐流行的低碳经济概念。自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发表以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发展低碳经济逐步成为一些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2008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更加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2.5.2我国低碳经济建设中的问题

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推进低碳经济建设。总体来说,我国的低碳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低碳经济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1)能源消耗持续增加。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稳定与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而能源的持续供应与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必需推动力。能源、钢铁、汽车、交通、建材、化工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高碳经济状态仍然比较突出和明显。

(2)我国的资源储备决定了碳的高排放量。作为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我国煤炭的比重占70%以上,而在各种能源中,煤炭含有最高的碳含量,因此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数量也相对较高,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3)产业结构阻碍低碳经济发展。目前我国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5:4,第二产业仍然是主体产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中的地位决定的,而我国目前又处于以高能耗为特征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世界大部分

产业链低端产品都是在我国制造完成的,这就决定了我国需要消耗大量基础原材料,即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

(4)低碳技术水平低下。低碳技术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实现未来低碳产业的目标,至少需要60种骨干技术支持,其中有42种是中国目前没有掌握的核心技术。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在低碳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还存在严重的落后性。

2.5.3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措施(1)加快改革

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工业所占比重过大在所难免,但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偏向工业的发展规模,而忽视了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在建设低碳社会的过程中,应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制定完善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改造计划。(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我国在低碳技术方面落后也世界平均水平,而在国际大环境下,低碳发展利国利民,开发能源利用新技术,高效利用资源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环境的保护。(4)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现在我国低碳技术相对落后,在此可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提高能源利用技术。

2.6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一些应用

生物技术在处理环境污染物方面具有速度快、消耗低、效率高、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以及无二次污染 等显著优点。随着生物技术研究的进展和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深入,人们已越来越意识到,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希望。

2.6.1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

(1)生物技术处理垃圾废弃物是降解破坏污染物的分子结构,降解的产物以及副产物,大都是可以被生物重新利用的,有助于把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污染减轻到最小程度,这样既做到一劳永逸,不留下长期污染问题,同时也对垃圾废弃物进行了资源化利用。

(2)利用发酵工程技术处理污染物质,最终转化产物大都是无毒无害的稳定物质,如二氧化碳、水、氮气和甲烷气体等,常常是一步到位,避免污染物的多次转移而造成重复污染,因此生物技术是一种既安全又彻底消除污染的手段。

(3)生物技术是以酶促反应为基础的生物化学过程,而作为生物催化剂的酶是一种

活性蛋白质,其反应过程是在常温常压和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大多数生物治理技术可以就地实施,而且不影响其他作业的正常进行,与常常需要高温高压的化工过程比较,反应条件大大简化,具有设备简单、成本低廉、效果好、过程稳定、操作简便等优点。

2.6.2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1)污水的生物净化

污水中的有毒物质的成分十分复杂,包括各种酚类、氰化物、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酸、醛、醇及蛋白质等等。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可以解除污水的毒害作用,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毒物质转化为有益的无毒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2)生物农药

化学农药的应用,对控制农作物的病虫害,增加农作物产量起了重要作用,但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却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而生物农药却可解决这个难题。所谓生物农药是指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防止病虫害和除杂草等功能的一大类物质总称,它们多是生物体的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微生物杀虫剂、农用抗生素制剂和微生物除草剂等。微生物杀虫剂,主要包括病毒杀虫剂、细菌杀虫剂、真菌杀虫剂、放线菌杀虫剂等。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

结论:环境保护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为造福子孙后代,为后代留下赖以生存的环境。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不能也为发展经济而忽略环境影响,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环境与经济统筹发展。大量的事实证明,先发展后治理是错的,边发展,边杜绝污染才是当今社会的要求。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是人类不断否定过去和追求自我完善的过程,是现代人应有的自觉意识。科学的发展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相协调的发展,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在有理论指导的基础山,产业结构的优化至关重要,同时,应该注重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确保可持续发展要求。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捷径,因此,生物技术的发展不仅是科学研究的要求,也成为经济发展的要求。

致谢:

首先,感谢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指导和教育我的老师,不仅仅给我承受专业知识,同时教会了我许多生活的道理;其次,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是你们在我困难时帮助了我,在困惑时指导了我,身边有你们一群人,很幸运;还要感谢伟大的学者们,是你们给我提供了丰富的科学资料,提供我学习,满足我的求知。

参考文献:

[1]孔繁翔.环境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王延凤,王允宝,赵丙伟.临朐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与措施[J].山东水利,2010(4).[3] 刘建刚.巴丹吉林沙漠湖泊和地下水补给机制[J].水资源保护,2010,26(2).[4] 洪大用.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M].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02).[5]瓯海若.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问题研[D].浙江大学.2004.[6]谢俊奇.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的指标、评价和规划实践系列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1999.[7] [8]刘毅.生物技术的用研究进展及尚待关注的问题[M].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28).[9]冯有胜;王敏斌;博仕俊.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及进展[M].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3.2.(2).[10] 李学静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上的应用及发展前景[M].农业环境与发展2002(04).[11] 滕农;徐虹;欧阳平凯油脂废水生物治理法 [M].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03).[12] 宋稳成;杨仁斌.现代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M].云南环境科学.2002(04).[13] 陈坚;任洪强.环境生物技术[M].生物工程进展.2001(05).[14] 陈延闰.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M].安徽地质.2003(02).[15] 唐琼;李正山.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M].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2(10).[16] 鲁艳英;李文丹.生物技术与环境治理.[M].环境动态科学.2005(04).[17] 陈燕珠.万红贵.环境生物技术发展的现状及问题.[M].浙江化工.2003(6).[18] 王丹.环境生物技术与环境保护[M].安徽农学通报.2007(3).[19] 涂书新;韦朝阳.我国生物修复技术的现状与展望.2004(06).[20] 黄小骆;黄良然;温少玲.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1994.[21] 李昆仑.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研究.[D] 硕士.2004 [22]贡强.公路与环境[M].交通环保.2003.24 [23]叶绍冰;王玉光.公路与环境绿化浅论[M].黑龙江会计信息.2011(12).[24] 陈栎霖.毛凯.李西.刘琳.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研究进展[M].安徽农业科学.2008(5).[25]洪一平.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实现长江水资源保护的新跨越[M].人民长江.2011.42(2).[26] 郑炳章;杨文会;郭秀莲.水资源保护及持续发展的组织与法律保障[M].经济与法.2003(23).[27] 冯彦;杨志峰.我国水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M].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003(04).[28] 张学峰.我国水资源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M].水资源保护.2001(04).[29] 李茜.中国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研究[M].科技资讯.2006(26).[30] 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M].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03).[31] 苏瑾;赢余.低碳经济的成长[M].世界环境.2007(04).[32] 周连斌.低碳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系统研究[M].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2).9

2.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篇二

一、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保护现状

长期以来, 由于受自然、地理、生活习惯、人口素质、行为方式、环境意识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现在的农村, 某些地方由于忽视保护环境, 纸屑、塑料袋满地都是, 大量废物悬挂在树枝和电线上。水沟水渠里漂浮着各种废弃物, 一些养殖业的周围臭气熏天。这样的环境现状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很不相适应。

造成我国农村污染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有:一是一些地方的企业和个人为降低成本或因本身经济条件有限, 将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垃圾直接倒入河中;二是环保意识薄弱, 处理垃圾不规范;三是农残、药残加速了农村土壤污染, 对人畜安全造成直接危害;四是缺乏切实可行的农村环境监督管理机制。尽管政府部门在城市环境治理和保护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农村环境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农村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一方面, 固体废物垃圾愈积愈多, 会大量侵占土地, 另一方面, 固体废弃物及其渗出液会破坏地表植被, 影响土壤生态平衡, 降低土壤活力, 如果进入河流湖泊、渗入地下, 会损害水体环境, 危害人的健康。然而农村环境问题不是一日造成的, 治理起来也非一日就可以解决。

二、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紧迫性

我国的农业人口众多, 农产品产量大和农业产品种类丰富, 农业研究较为先进, 农业种植面积大, 分布广泛, 与农业有关的工业品产量大 (如化肥) , 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多年来, 由于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低, 土地破坏严重, 土壤肥力下降, 沙化现象严重, 乱占耕地现象时有发生, 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加之农业从业者的素质有待提高, 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 忽视了环境保护工作, 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危害。

内蒙古地处我国北方地区, 是一个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半农半牧地区。从内蒙古农村环境现状来看, 生态环境形势比较严峻, 农村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交叉, 且相当严重。加之城市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向农村转移, 加重了农村的污染。另外, 农村还存在水土流失、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 而且制约了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当地农村环境的现状, 可以说是全国的一个缩影。

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严重性, 决定了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国政府已将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国务院2008年召开了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召开的全国农村环境保护会议, 表明了国家把农村环境保护与城市环境保护统筹考虑、全面推进的决心。通过几十年的摸索和经验积累, 我们对工业污染防治已经是“驾轻就熟”, 但如何抓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还是一个新课题, 需早日破题。

我认为, 广大农村在追求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时, 要更加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在农村建设中, 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避免先污染、后治理, 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因为, 相对来说, 农村的生态环境更为脆弱, 其污染防治资金也极为匮乏, 环境一旦被破坏, 就极难恢复和治理。因此,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 我们一定要始终贯彻环境保护的理念, 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创建“新”的发展模式, 高质量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突出社会主义优越性。

三、农村经济发展建设中环保工作的思路

环境问题的解决是一项长久而系统的工程, 也是关系到农民切身和长远利益的工程, 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工程。在农村经济与改革迅猛发展的今天, 只有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才能为百姓造长久之福、可持续之福。为此, 一是要加大农村环境宣传的力度。由于农民环保意识不强, 环保知识不多, 因此要加大媒体宣传力度, 并结合农村的特点, 对农民进行环境知识的宣传与教育, 使农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 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方面变被动为主动。二是要建立健全一整套有关环境保护的约束与监督机制。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 农村的污染有加深的趋势, 因此必须建立适当的利益引导机制与监督机制, 加强对农村环境的监控与治理。三是要推广先进、绿色的农业科技, 以先进、绿色、健康的农业科技来刺激农民, 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发展农村经济。四是要将农村环境的保护、治理与城镇的环境治理结合起来, 两者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应该统一规划。环境保护部门在抓好城市防治污染的同时, 必须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加以关注, 警惕城市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只有这样才是真正为当地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着想。

四、农村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

总的来说, 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一是资源保护, 二是污染防治。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 我们要从这两方面着手, 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1. 资源保护。

(1) 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土地是“财富之母”, 是农民的生存之本, 是全体人民的生命之源。保护土地, 人人有责。一方面, 我们应扩大土地数量, 主要是积极开垦荒山、荒坡、荒滩、荒丘等“四荒地”, 以扩大土地储备。同时要总结毁林开荒、滥垦滥伐等以往的经验教训, 继续积极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作, 使耕地、林地、草原等各司其职, “和平相处, 互不侵犯”。另一方面, 我们要注意保护现有的土地数量和质量, 格外重视土地的征收征用问题。 (2) 加强水资源保护。除土地资源外, 我们还应加强农村水资源保护。我国的淡水资源比较匮乏, 尤其是均水量严重不足, 并且还频发旱涝灾害, 对耕地、林地、草原等土地资源的利用造成了极大影响。近年来, 国家投入大量资金, 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对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 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我们还应大力发展节水、保水技术和产业, 引导农民节约、合理灌溉, 节约水资源, 共度难关。 (3)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变革,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在农村要大力倡导发展循环经济。近年来, 内蒙古赤峰市大力倡导以农作物秸秆、人畜禽粪便、工业废弃物为原料, 以协会、企业、工业园区为依托, 以沼气、食用菌、工业废弃物再利用为纽带, 实施农业节水、节地、节肥、节药等工程和工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及废弃物再生利用、循环利用,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努力探索一条充分利用废弃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目前, 全市农村已初步形成了多种循环经济模式。

2. 污染防治。

当前,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并发性自然灾害逐年增多, 在影响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 破坏了生态平衡, 贻害无穷。我们在建设发展农村经济过程中, 必须下大力气来防治各种污染, 处理好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农村最突出的污染主要是水污染和土壤污染, 本文主要就这两种污染防治进行阐述。 (1) 水污染防治。在我国农村, 水污染的形成主要包括:含化肥、农药的农田径流;禽畜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 禽畜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 成为一个重要的面源污染源;农村垃圾、人畜粪便、作物秸秆等固体废弃物及生活污水、生产废水, 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等等。针对农村水污染的种种原因, 首先要发展生态农业,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发展高效农业、生态有机农业;取消政府对农业的化肥和农药补贴, 改变农业支持价格政策的具体形式;实行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 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大力推广先进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 提高农业用水、用肥的利用率;走生态农业的道路, 退耕还林, 实现水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 要强化乡镇企业污染治理, 对于乡镇企业,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加快企业改造升级, 促进乡镇工业规模化、集约化, 对危害、威胁城乡水源地的乡镇企业, 严格限制, 实行关、停、并、转、迁;结合乡镇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布局, 做好县级与乡镇级的环境保护规划, 并重点制定乡镇企业环境污染治理规划。最后要控制养殖业发展规模, 解决养殖业污染的问题, 建立生态型养殖场,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 防止土壤污染。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不仅影响农产品安全、食品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影响农产品出口贸易、环境外交乃至国家的生态安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对于防治土壤污染、保障农产品安全、维护公众健康,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五、农村建设中要特别注重环保宣传教育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的环境意识和素质是农村环境保护的根本和关键。要搞好农村环保, 无论是资源保护, 还是污染防治, 都必须注重从农民自身抓起。因此, 除了要加强有关领导和执法者的农村环保意识, 更应通过多种宣传、教育途径, 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水平, 调动农民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积极性, 真正建立、完善起来农民参与环保机制, 使保护环境成为农民自愿自觉的行动。

水碧天蓝, 空气清新, 是我们对新农村生态环境的理想描绘。虽然农村地域广阔, 人口居住分散, 自我净化能力比城市强,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农村污染可以不予关注。恰恰相反, 由于人类赖以生存的粮、油、果、蔬都产自农村, 因而对农村污染的关注不但不能逊于城市, 反而要重于城市。但愿在不久的将来, 中国的农村环境是健康的, 令人充满希望的, 无愧于子孙后代。

摘要:随着区域和城市经济的发展, 我国大中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逐步得到了改善, 但广大农村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某些地方由于忽视保护环境, 涌现出了大量的养殖业和土地拓荒种植, 普遍使用农药、塑料薄膜, 对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彻底解决, 就必将影响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进程和目标的如期实现。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李克强在全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切实把农村环保放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环境教育, 2008, 8:6.

3.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均衡 篇三

关键词: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动态均衡

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环境保护与經济发展的矛盾

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经济的发展会造成环境的恶化,环境会制约经济的发展,首先,环境和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因此经济的发展与开要在环境许可的范围内,但是资源环境的发展是有限的,因此人类不能没有节制的开发资源,破坏环境,因此需要通过科技的进步和提高人的意识两个方面来保护环境,其次环境一旦遭到破坏,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拯救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近些年来,据国家环境局统计,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逐年增加,加剧了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甚至影响了居民的生命安全。

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促进

首先,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的进步要以资源环境为物质基础,自然环境的好坏,资源的丰缺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符合社会环境发展需要,因此国家和企业需要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环境的保护意识,其次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经济的发展状态,尤其是近些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那些自然环境优美,原始风貌保持良好的地区,旅游的人数逐渐增加,也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关键,收益丰厚,因此保护环境就是要保护生产力,就是要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家园。

二、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动态均衡的策略

1、切实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与促进经济发展需要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力宣传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能力。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树立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要始终坚持认为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实际工作中领导干部要摆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全面推进环境整改工作,对于污染重的企业要加强监督,强制整改。其次,要提高市民环境保护意识。今天的环境危机,生态破坏不仅仅是自然的危机,更是我们生活质量的危机,是人们精神状态的危机,很多居民缺乏生态保护方面的知识,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加强生态保护教育,把生态保护意识落实到务教育中,加大对居民培训,使人们认识到环境保护是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

2、推行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战略

国家从民族的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制定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这一生态工程的实施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长期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监管力度不到位,加上人们长期的乱砍乱伐,毁林开荒致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严重,毁林开荒虽然增加了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但是每亩产量下降,且逐年降低,生态环境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水土流失导致水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给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恶性循环,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防汛、农田灌溉等。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说土流失、土壤退化问题,改变传统的广种薄收的耕种习惯,宜林则林,宜农则农,提高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水源涵养能力,提高防汛、抗旱能力,提高现有土地生产能力,对土地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单产能力,实现增产增收,促进经济发展。

3、发展生态型的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强调现代高新技术的先导性、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是有效节约资源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是协调解决传统农业与环境保护矛盾的有效载体,目前对生态农业的建设投入不足,试点数量有限,规模小,生态农业技术创新和生态农业生产规模都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因此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步伐,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大力推进循环经济,推广无公害农业,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实现环境治理的另一个重要措施就是要加强发展生态农业,优化农业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农业,优化种植结构,改变过去单一的种植业生产结构为农林牧副渔、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循环系统,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因此要加大生态农业建设,建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4、治理工业污染

工业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关系到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贯彻落实,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能够实现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要从多方面行动不断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工业污染治理首先要从城市开始,城市工业污染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废弃物污染,因此要加强对污染企业的技术投入力度和政府监管力度,避免城市污染的加剧和向蔓延;其次要增加污染物的回收,针对废弃物随处乱扔,对于生态环境影响较大,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加大废弃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也有利于经济环境的保护。

5、强化政府管理职能

政府作为环境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主导政府管理职能的强弱关系到环境保护能否成功,关系经济发展是否能够健康发展,近些年来,我国政府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不断的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把生态环境建设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纳入政府工作目标,通过多渠道筹集生态建设资金、政府财政预算增加环境保护资金、增加市场投入等方式促进了环境保护,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三、总结

经济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可知,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途径,面对环境压力与经济之间的矛盾,我国提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这样可以有效的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高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佳慧,杨立男,董玉宽.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J].商场现代化,2009,(33):87-88.

4.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篇四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

一、栾川县经济发展优势

(一)矿藏资源富集

栾川县总面积2477平方公里,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能源和水汽矿产4大类50余种。是中国16个重要多金属成矿带核心区域钼铅锌重要矿产地,是文明遐迩的“中国钼都”矿业给栾川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发展,20xx年以来,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矿业占到70%-80%。

(二)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融奇山、秀水、险峰、峡谷、飞瀑、幽林、翠竹、溶洞、为一体,拥有老君山、鸡冠洞、2个国家AAAAA级及养子沟、重渡沟、抱犊寨、龙峪湾、4个AAAA景区,是中原地区著名的生态旅游热线和“中国优秀旅游名县”、“中国最美的小城”、“全国低碳旅游试验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是国家旅游局首批命名的17个“中国旅游强县”之一、全乡林地面积达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6%,空气清新怡人,负氧离子含量平均达到每立方厘米30000个,有中原肺叶之称。

二、栾川县生态环境现状

伴随着高额的经济收入,栾川县滥开滥采现象非常严重。1988年,全县钼选厂总数发展到5087个,大小矿洞120个,乱采滥挖钼矿石1086吨。由于大多是老百姓小规模选矿,为追求高额利润,污水到处排放,回收率低,这种现象造成了栾川遍地黄金的虚假经济模式,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1988-20xx年24年间,栾川县共进行大规模整治20余次,填埋氮化池170个,累计封停矿口近20xx个,取缔小选厂小碾子3000多个。在之后这几年,各乡镇每年都要对废弃矿口进行摸查,以免死灰复燃。20xx年2月由于栾川龙宇钼业有限公司尾矿库6号溢流井发生坍塌,造成大量尾矿砂和淤泥流入伊河,沿途各乡镇为清理淤泥,历时3个月,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仅仅栾川乡一个乡镇清淤投入300余万元。20xx-,栾川乡在环境整治方面封停散乱污企业48家,对辖区内的商户煤改电250家,投入资金20万元。

三、栾川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出现的问题

(一)盲目追求经济利益,因小失大

近几年,有关环境保护是不是遏制了经济的发展一直是老百姓关心的话题,认为封停矿口、拆除小企业会对老百姓的经济收入造成很大的影响。从短期来看,大环境整治对经济增长确实有很明显的影响。但深层次分析可知,环境保护影响的通常是粗放、低端、小规模的经济活动领域,对整体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从长远来看,通过环境保护,消除不良竞争可以对宏观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优化、保护作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关系,要正确把握二者的关系,才能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栾川县前几年大规模粗放型管理给当地人居环境造成的极大破坏就是最好的例子,并且在持续的二十几年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整治就是一个深刻的教训。通过整治,栾川县这几年变化非常大,20xx年元月,栾川县4家民营企业进入市高新技术培育库,不仅可以享受相应的扶持政策,还可享受省市财政一次性奖励,对当地财政收入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也是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方式。

(二)栾川山区较差的环境承载力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有较大影响

栾川多是山区,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贫瘠、总体来说生态系统脆弱,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由于乱采乱伐造成化学性污染严重,重金属对土壤产生严重的污染。环境承载能力强弱,对一个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也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承载力差的,会带来不利局面。栾川大部都属于山区,物质基础先天脆弱。发展经济往往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要发展经济离不开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自然条件薄弱,自然导致经济总量不高,为了提高经济总量,就容易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地方政策也对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带来极大影响

栾川县近几年来在环境方面引导的多,而真正形成政策的少,引导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第一,坚持“靶向治疗法”。在环境整治过程中,往往出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现象,在整治了污染产业的同时,健康产业也会受到很大影响,造成经济下滑,影响治理污染的信心和决心,所以在治理环境时必须树立靶向治疗的理念,给健康产业留出更多发展空间。第二,坚持奖惩相结合,通过奖惩措施引导生产要素投入,让绿色产业、健康产业得到发展。例如对污染企业征收环境税,这些税收收入可以用来补偿绿色产业,让绿色产业有钱可赚,这样在惩罚了污染企业的同时,发展了绿色产业,促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和谐发展。第三,提升环境治理层次,中央和地方联动,尤其是中央层次要加大投入,要进一步提高环境保护资金积累,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响应公众提升环境质量的需求,引导各利益相关方对环境保护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四)较为陈旧的观念

栾川处于山区,“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有些人是抱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想,思想解放不够,依赖性较强,创新意识缺乏,对新思想、新理念的接受和理解还存在不足,总认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破坏难以避免,总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处于对立状态。

(五)产业结构基础薄弱

这些数据反映了栾川产业结构单一,矿业依赖性强,而矿产这几年都不太景气,很多原来矿上就业的都处于失业状态。工业基础也很薄弱工业基本就是机械制造、建材加工、农产品初级加工,属于低端工业,毛利率低,竞争力弱。农业主要依赖种植业和畜牧业,农产品加工增值程度较低。新兴产业,如信息产业等不发达。现在栾川县在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该产业具有比较广阔的发展前景。

四、栾川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对策

(一)市场和政府双管齐下,有力制止

资源乱采现象,保障矿产业稳定发展。这些年,栾川县矿产资源乱采现象比较严重,既浪费了大量资源,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在污染问题上,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往往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从利己的目的出发,不采取任何污染治理的措施,从而进入破坏环境的纳什均衡状态。经济的外部性造成了污染的产生,我们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调控,采取激励手段来治理、消减污染价格手段,把污染问题的经济外部性,内化到各阶层的经济活动中。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制度建设加以实施:第一,制定合理的生态税收政策。利用税收来控制污染可以给污染者提供减少污染的经济激励,促使其寻求先进的方法和手段来清除其排放物,同时也可以防止污染者把其生产成本(污染成本)转嫁给他人,降低了过度生产的激励。第二,实施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是栾川控制环境污染的根本思路。对污染物排放标准,制定合理的排污缴费政策、配套法规和标准。没有一个合理的制度,企业的排污、城乡居民的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的排放不采取收费政策,企业和个人都存在搭便车现象,经济的外部性不能正确反映出来,加剧了生态环境恶化。

(二)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模式

优化产业结构,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要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投入少、产出多、消耗低、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首先,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对第二产业中重工业能源消耗高、资源浪费大、污染严重的产业限制发展采取关、挺、并、转的措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推行清洁生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保护生态环境。其次,治理第一产业中农业面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源于农药、化肥,控制的关键在于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产品质量及利用率。同时,要转变农民观念,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实施生态农业,从根本上控制面源污染,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依靠科技进步,加强技术改造

针对金属污染、垃圾污染,选择科学的的污水处理工艺和垃圾处理技术。各级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应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和科学的处理方式。生活垃圾的治理也应坚持因地制宜、与当地经济条件相结合的原则,对已有的处理场加强技术改造,以便发挥更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怀政.生态经济学变迁及其理论演进评述.江汉论坛,20xx年第2期

[2]李涛、范例.赫尔曼戴利及其生态经济理论评述.资源与环境,20xx年第16卷,第2期

5.探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篇五

保护水资源保护和净化空气是环境保护的重大课题.搞好水资源保护,防治水资源、治理空气污染、净化城市空间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工作.也是加速域市环境化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前提.

作 者:秦燕 唐守锐 胡安民 作者单位:秦燕(黑龙江省农垦环境监察支队,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唐守锐(黑龙江省农垦环境监察支队北安大队,黑龙江,北安,164000)

胡安民(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宝泉岭分局环保局,黑龙江,萝北,154200)

6.英语作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篇六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Recently , many areas of china was battered by pretty heavy haze.besides self-mocking,it also makes more and more people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keeping the balance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There did b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two events.After all,we have to accept that sometimes we do sacrifice environment for the increase of GDP.If it goes on,the environment will break down sooner or later.Then,it will beat back.Global warming is the best proof.The polar bears lost their home,the sand storm continued blowing,the air pollution is increasing sever......In some degree,global warming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Compared with developing or undeveloped countries,developed countries are more leisure in the face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After all,they have already went through the period of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Now, the mayor problems faced by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high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abundant fund to deal with the pollution,However, it is everyone’s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Developed countries should make the best of their superiority to reduce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share their technology in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 with developing countries.Furthermore,they should provide funds to help developing countries adapt,particularly the least developed and most vulnerable countries to climate change.On the contrary,the situation of developing countries,especially undeveloped countries are worse.Many countries are struggling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food and clothing.they don’t have time to take environment problem into account.To make things worse,many pollution-belohing factori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been shifted to the area of developing countries.They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In addition,they could raise public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conservation.Developing countries should not blindly depend on developed countries.Global environment conservation needs global action now.The alarm bells ought to be ringing in every capital of the world.Global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threathens our health,our economy,our natural resources,and our children’s future.It is clear we,everyone in the world must act.Just as mentioned above,we should raise ou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ss.Moreover,we could reject to use disposable goods,take public vehicles,save water and so on.By doing so,I believe the glob we love deeply will become better.

7.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篇七

就中国而言,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情况日益严峻,早期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环境质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也在研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今年越来越多的学者也开始关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研究。随着以Locus和Romer为代表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的出现,许多经济学家将环境污染引入生产函数,把环境质量引入效用函数从而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框架下讨论环境恶化与可持续发展问题。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技术进步将提高内生资源利用率,使资源得以大量节约和循环利用,从而在给定产出下降低自然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进而改善环境质量。20 世纪9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在研究环境和经济增长可能的关系时发现: 随着经济的增长,环境先是趋于恶化,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环境质量恶化达到极点,在到达转折点后环境质量问题得以改善,也呈现出一种倒 “U型关系”。本文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可分为三个阶段,U型曲线表明了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在经济起步时期,第一产业为主导,农业是绿色经济,几乎不产生污染物的排放,此时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呈现U型曲线左半部分,是负相关。随着经济慢慢向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环境污染开始增加,开始进入第二阶段,呈现正相关。目前发展中国家大部分处于这一阶段,在这阶段经济发展是首要任务,所以会忽视重工业的发展导致污染排放的增长,环境就会不断恶化。最后,当经济发展到更高水平时,政府开始意识到忽视环境而过度发展经济造成的代价,因此政府则加大力度关注环保问题,对环境治理投入,环境开始转好,污染物将逐渐减少,再次出现拐点。

近期央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通过研究,从长期看,中国的环境质量与经济水平的关系呈现倒N型曲线,倒N型曲线要比倒U型曲线更能说明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比较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是更加清洁的生产技术,二者的积累将抵消由污染控制成本引起的边际产出减少量,从而保证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央部署的促进经济增长十项措施中的第五项是环保措施,“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在历史上开创了一个以环保应对经济危机的全新理念和机制。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推动经济与生态的统筹协调发展,也就是要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发展,在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可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发展,在不牺牲后代人利益为代价的基础上发展。如何打造生态经济新常态? 下文给予详细的分析。

1 全面认识生态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生态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条件的。人类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绝不是可以无所不为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了报复。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在经历与自然界长期斗争后得出的结论。

1. 1 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思想家既提出了 “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提出了 “制天命而用之” 的思想。中国道家提出 “道法自然”,指的就是自然法则不可违,人道必须顺应天道。 《齐民要术》 中讲的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都是指人们应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掌握驾驭自然的主动权,不能只知道耗费自然界所固有的物质财富,无不浸透了朴素的自然观和发展观。

1. 2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只能建立在环境承载能力许可的范围之内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和子孙后代唯一的家园。任何把 “人定胜天”推向极致的做法,都将使人类陷入生存的困境。300 多年前西方从传统农业文明转向了工业文明,带来了人类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但也毁坏着我们经济发展的支持系统。目前世界上至少有1 /3 耕地的表土流失,有50% 的牧场因过分放牧而向荒漠演化,世界森林自出现农业以来已经缩小了一半左右。这一切都显示,一场全面危机正摆在我们面前。

2 运用生态与经济融合理念,推动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实现经济生态的统筹协调发展

经济与生态两个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经济的发展要以生态为基础为支撑,而生态的保护与建设又有赖于经济的发展。生态是经济的一部分,经济又是生态的一部分,经济发展中有生态,生态建设中也包含着经济,两者具有内在的良性互动关系。应该把经济与生态看作一个互促共进的大系统,让它们在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大前提下,有机统一起来,实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

所谓经济生态化,就是要求我们把生态的理念融入到经济工作中去,用生态的理念来发展经济。这是因为: ①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要素特别是各类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而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多样性而言,有限的资源总是稀缺的。如果某种资源短缺,我们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就会削弱,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制约。要通过强化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为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使我们的经济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②用生态的理念来发展经济,能够营造有利环境,增强一个地区的环境竞争力。③它可以极大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把生态的理念、技术融合到产品中去,就可以创新产品,形成不同的品种和质量。我们的产品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生态牌是一条最佳的 “绿色通道”。

所谓生态经济化,就是对生态的保护与建设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一般地说,生态环境属于 “公共物品”,生态保护工作必须由政府来承担,但这也并不是说市场就无所作为。有三个方面的做法可以考虑: 一是在生态保护中融入市场机制。比如有的地方通过旅游开发来积累资金,然后把旅游业发展中赚取的资金中的一部分拿来用作保护生态,还有的把发展旅游业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有效地扶持了贫困农户的脱贫致富。二是把生态本身作为一项产业来抓。比如森林,总不能光叫老百姓种树,也要有一种砍伐机制。三是要用市场化的方法来抓具体的生态项目建设。现在的生态项目建设是国家出钱补助,操作过程中经费层层划拨、行政管理成本过高,建设项目效率低、效益差的问题十分突出。必须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抓生态项目,提高生态建设效益。

3 推进经济生态统筹协调发展的若干对策

从促进经济生态化方面来看: 首先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直接载体,是新经济增长方式和新经济发展模式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直接反映。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其次要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经济。抓住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转移的有利机遇,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发展节水、节电、节地型产业,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把经济增长模式从过去的 “高消耗、高排放” 转到“低消耗、低排放”上来。再次三要大力发展绿色产品。大力推进生态效益型农业、绿色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最后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知识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使产业发展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

从生态经济化方面来看: 一是要用市场经济的方法来做大、做强生态产业。特别要注重引进民间资本 “打理山水”。二是要用考核经济的办法来考核生态,推进绿色GDP指标体系。政府应探讨建立一套科学而合理的经济计算制度和由此所决定的绿色指标体系,并作为各级政府领导的政绩考核标准,引导物质投入推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质量、效益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三是推动生态项目按市场经济的办法来做。通过完善各类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使那些违背生态建设基本原则的企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使他们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作为其获取公共福利的补偿。积极探索资源定价、适度提价机制,用价格杠杆调节资源使用; 推进大项目企业化经营,产业化运作; 运用业主招投标、项目经营权转让、BOT等方式把生态项目推向市场,使生态项目市场化经营落到实处。另外,还要切实建立起有利于欠发达地区发展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时代的命题、发展的课题、现实的难题,正以前所未有之峻切,期待破解之道。各地各单位要以 “等不起”的紧迫感、 “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在 “加快”上下工夫,在 “转变”上动真格,在 “发展”上见实效,率先做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文章,努力推动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学习和长期实践,真正实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摘要:伴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包括资源过度利用、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等环境问题也纷至沓来。诚然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与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矛盾性,所以我们人类面对如何找到经济与环保的平衡点这一严峻问题。文章将从我们现在面临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着手,讨论两者兼得的可行性,进而提出“生态经济”概念,提出在以保持生态平衡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全力贯彻科学发展观,为人类经济发展模式提出新思路。

关键词: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生态经济

参考文献

[1]洪大用.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与生态现代化——以环境社会学为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2(9):82-99,207.

[2]齐亚伟.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2.

[3]方化雷.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D].济南:山东大学,2011.

[4]范丽红,李芸达,程呈.财政分权视角下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纵横,2015(6):59-62.

[5]李循.三峡库区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协调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8.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篇八

【关键词】 林业经济 发展 环境保护

我国目前的自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虽然近些年的努力,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观,但总体看,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并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有序发展。因而,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认识和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怎样理顺和解决现实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摆在林业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重大课题。

1.林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1 森林资源结构不够合理,林地利用率低,单位面积蓄积量小

一是各林种比例现状与充分发挥森林资源多种效益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森林资源总量少,质量低,分布不均,已积累了极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形成了四大心腹之患:沙漠加剧、水土流失严重、旱灾严重、洪劳灾害频繁,近50年来我国平均每3a就出现一次大涝。二是林龄结构不够协调,林分低龄化问题突出。三是单位面积蓄积量低,全国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为78.06m3/hm2,相当于世界平均114m3/hm2的68.5%。

1.2 林业企业经营管理不善

①片面追求灭荒速度及数量,忽视了对林木培育目标及市场前景的分析和判断,树种、林种趋同化现象严重。②对提高林木质量特别是种苗及抚育工作重视不够。如今年实施的山西省六大造林绿化工程,由于苗木短缺,在施工时只能是有什么苗木栽什么苗木;③林木管理跟不上,火、病虫害等严重,生态功能退化,经济效益差。

1.3 林业基础建设有待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林业基础建设有了较大进展,但总体看,由于底子薄、起步晚、建设速度慢、现状距实际需要仍有较大差距,如“三防”体系建设(防火,病虫害,公安),“四站”建设(技术推广站,林业工作站,种苗站和木材检查站),林业科研,教育,森林资源监测及林业信息建设均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并形成体系。

2.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我国局部地区环境日趋恶化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年来虽然环境治理和保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我国每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未得到有效控制,严重影响了农林牧业的生产,人口与土地矛盾日益尖锐。

2.2 水资源短缺

据了解,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居世界第4位。河川径流量27115亿m3,居世界第6位,人均水量2710m3,为世界水平的1/4,每公顷均水量为26595m3,为世界水平的3/4,北方地区的水资源不足全国的20%,而耕地占全国的64%。

2.3 大气污染形势严峻

目前我国以城市为中心的大气污染问题仍在加剧,并不断向周边扩展,尤其以人口密集的工业地区最为严重,1993年我国废气排放量为11.0万亿m3,未包括乡镇企业。

3.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3.1 重用材,轻护林

有关部门有任意改变森林的经营方向,忽视有效协调生态和经济同步的发展,诸如平原农区,迫于烧柴奇缺,而过度采伐或过度疏伐林网,以致破坏了农田林网的基本结构,使林带网出现缺口,有的地方至出现对水源林实行砍伐或强度择伐的毁林行为。

3.2 资源消耗量大

由于实际工作中我们没有按自然规律和林木特点办事,重木材生产,轻生态效益。我国现正处于工农业经济发展中期,各种原材料需要量大,技术又较为落后,不能充分利用各种林业资源,所以造成现在林业资源消耗量大于森林生产力的现状。

3.3 人口增长较快

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且增长速度快,土地资源有限,贫困乡村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使用日趋紧张,农业人口无地可种,迫使乡村穷人向森林边缘地带迁移寻找农用地,蚕食森林使林地变为农地,同样在城市中由于人口增多对各种木材的需求也增多,造成林木不断地减少。

4.林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措施

4.1 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采取保护性策略建设、经营和保护森林现代自然保护是在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根据生态平衡的规律,维护和调节人类与其赖以生存的整个自然的关系,要对环境进行合理的经营。我们过去对自然资源的经营管理大都是单项进行的,如土壤利用、森林經营、森林工业、水源保护等,脱离了整体的经营管理方式,有极大的局限性。为了合理利用各项资源,就要按照生态的原则作为自然保护对策的主要基础。

4.2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特别是天然林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把“自然保护”的含义确定为“对人类所利用的生物圈的管理,旨在使它们既可为当代人提供最大的持续利益,又可为世世代代人保持满足他们需要和渴望的潜力”。保护森林资源,已成为实现自然保护宗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自然保护区则是世界各国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

4.3 依据“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探讨和完善补偿制度,建立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在目前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上,林业补偿问题已被证明是林业发展的关键性措施,林业补偿的核心问题是补偿依据,补偿来源,补偿数量,林业补偿能否为社会承认,关系到林业补偿是否得到实施;林业补偿的大小,关系到林业补偿的效果。值得正视的是,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资金短缺、百业待兴,而环境资源林又是一个巨大的生态工程,耗资甚巨,一个完善的补偿机制只能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而逐步建立。

4.4 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开源节流,促进森林资源增长

一是强化森林资源管理,建立森林资源首长目标责任制。各级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林业局、林场要建立保护发展森林资源任期目标责任制,把扩大森林资源,提高生长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杜绝火灾、病虫害和乱砍滥伐纳人任期目标,列为考核林业企事业单位经营水平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之一。二是控制森林资源消耗,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凭证采伐。应在完成森林资源清查的基础上,计算出当地森林年生长量,并有步骤地促使森林生长量与消耗量向更合理的比例发展。其次,调整采伐结构,挖掘木材潜力。扩大中间利用,既可减轻可采资源的压力,延长成熟林使用年限,又可提高林木生长量,缩短培育期。再次,发展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代用。三是加强森林资源培育,促进森林资源增长。经营好现有森林,抓好荒山荒地造林。在当前造林绿化的高潮中,要改变那种只求数量的造林方式,加强技术指导工作,应大力发展工程造林,确实做到“造一片,成一片,管一片”。再次,因地制宜,抓好封山育林,积极扩大森林面积。封山育林是投资少,见效快,是符合自然发展要求的措施,既能有效地保护资源,又可促进森林资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有才.面向21世纪的林业发展战略[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13.

上一篇:赡养父母的法律规定下一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