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爱阅读的心得体会

2024-07-11

关于我爱阅读的心得体会(17篇)

1.关于我爱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一

今天,我读了《我爱平底锅》。主人公是卡门、贝里奥、卡梅利多、小胖墩、小刺头、大嗓门。他们都是小鸡。这个故事说了小鸡们为了庆典,出去找食物,又见到了中东的商人,找来了平底锅,做了甜点。之所以商人来,是因为他们的鸡舍晚上的上空有一口平底锅,商人巴格迪才能做出那么多的好吃的。

这天晚上,天空中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星座,形状就像一口平底锅!而鸬鹚佩罗却肯定地说:“这是个不祥的预兆,鸡舍将有灭顶之灾。”我的天啊,这可怎么办呢?

卡门、卡梅利多、贝里奥和其它的小鸡们说,一定要打破这个平底锅预言,可偏偏这个时候遇到了一位来自中东的商人,在他的帽子里出现的小糖果打乱了这群小鸡的生活,这一天会永远刻在小鸡们的记忆里。

2.关于我爱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二

闲暇之余,我最大的兴趣便是阅读。细细品味书中的内容,名言佳句都会让我咀嚼再三。我阅读了《窗边的小豆豆》、《山羊不吃天堂草》等书籍。从这些书中,我认识了善良、纯真、友善的小豆豆;认识了教学有方、热爱学生的小林校长;认识了率真、智慧、坚毅的明子。我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喜悦、一起忧伤,一起旅游,一起学习………秦老师说:“阅读是写作之母,文学让我们更有内涵……”她将写作比作造房子,告诉我们:“写作是阅读的积累,生活的积累,艺术和技巧的积累。”我希望哪天也能像秦文君老师那样,创作出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指导老师:王美琼)

3.关于高中阅读教学的体会 篇三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 体会

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

1、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长期以夹,许多人认为教学就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教,学生学,这是天经地义的。这种思想使得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偏重知识讲解,一直沿用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与文本对立的“二元”教学模式,但是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

阅读的本质是“读”。“读”是一种阅读活动,这种阅读活动就是一个由“读者、作者、作品”三者构成的“三边”活动。在这“活动”中作者潜藏于作品之中,读者与作者通过作品发生心与心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流,所以当我们调动情感体验作品,对文章进行生命情感和心灵的投注,便会蓦然发现作家正在向我们走来,和我们直面对话,倾心相谈。我们可以聆听作者的告诫,悟得文章的真义,获得灵魂的洗礼。所以这就要求读者与作者之间发生直面对话,在对话过程中对作品不断思考、创新,作品的意义在自主阅读的对话过程中生成,发现作者,发现自我。

然而,我们普遍采用的“二元对立”教学模式却严重地背离了阅读本意。阅读教学着眼于“教”的状况太多,十几二十个问题下来,课文解析完毕,中心水到渠成,自己不禁得意非凡。事实上,教师苦心经营,吃力不讨好,学生积习难返,启而不发,于是很多教师重蹈旧辙,采用了传统的讲授法,甚至不分讲读与自读课的区别,苦心设计合作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亦步亦趋。教师连珠炮似的向学生发问,学生只有招架之力,无还手之机。浅层次的问题尚可以启发解决,较难的问题就只能是老师越俎代疱了,十几二十个问题下来,课文解析完毕,中心水到渠成,自己不禁得意非凡。但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了,教师喧宾夺主成了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讲代替了学生的读,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了以教师讲授为主,这样意味着把学生置于一个被动的地位,不能与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让学生领会学会学习的时代精神,我们常常只见教师,不见学生,学生的学要顺应教师的教,最终,将学生置于被动地位,限制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独立性的发挥,教师讲得太多了,学生学得反而太少了;教师讲得太好了,学生学得反而差了;教师能力太强了,学生能力反而弱了,这看似悖于常理,却又在情境之中。

这种情况下,我们不禁要问:学生的创新去了哪里?学生的发现、感受、思考、拓展都去了哪里?一节课后,再一问学生学到了什么,一头雾水,岂不是语文的悲哀?

2、在教学中肢解教材。由于受到信息及条件的限制,很多老师以教材、教参为中心,以致于教参牵着教师的鼻子,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且大多数老师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学这一篇文章”,教学过程是“解析这一篇文章的内容”,教学的结论是“这一篇文章的中心”及“这一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他们的课堂阅读教学不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去整体把握,使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很有限。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引导学生读书,感悟,探索,发现,而把所谓的"有创意"的教学手段,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搬进课堂,让学生"活跃"其中,比如同桌探讨,小组讨论,乍一看,课堂上热闹非凡,唧唧喳喳,而且还美其名曰“阅读教学创新”,而实际上学生又讨论了些什么出来了呢?阅读教学不是不能运用各种新方法,新手段,问题的关键是要用得合理,用的科学,用得有目的,用得有效益,只是为了追求"花样翻新"而盲目运用,不是创新。

4、阅读教学脱离实际,远离现实生活。把学生固定在教室里,框在语文阅读教材里,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常识,远离社会实践。其实语文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语文阅读源于社会生活,应用于社会生活,一旦离开了社会生活,也就丧失了生命力。把学生关在教室里而忽略了生活实践,这无疑是“小学而大遗”。

5、语文阅读的积淀太浅。语文课里学生读书的时间只有几分钟,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所占有,使学生阅读的太少,并且相當多的学生除课本以外,几乎无课外阅读,现在的学生学业任务又重,练习册又多。学生的课余时间都被大量的数理化、英语作业占据,还要上各种辅导班,这样所剩无几的一点时间只能看看电视,很少看书,或者根本不看书。其实我们知道,任何能力都是学习主体“悟”后“练”出来的,而绝非是“讲”或“听”出来的。缺少阅读,对语文阅读教学是釜底抽薪;缺少阅读,对学生能力的养成是致命一击。

二、关于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

1、教师不一定只就教材讲教材,还要注意拓展迁移。语文教学应强化内引,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阅读中来;强化外联,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不忘通过与生活的对比,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习语文不应只局限于小课堂内,封闭的教学空间只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新课程理念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阅读教学方式,应建立开放的教学空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阅读兴趣才会有阅读的欲望

3、教师可通过多种不同的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设身处地地感受体验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与情感。

①表演式教学。对于一些故事情节丰富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的文章,可以选择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把握、表演。

②以点带面”式教学。可抓住全文的中心词语或中心句,并以之为内核,辐射到文章的各个环节。

③体悟式教学。让学生独自体验、品味、感悟文学作品的意蕴。

④探究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内外阅读中自己寻找答案。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想知道而不知道,口欲言而又无可言时,提出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意识。

4、还要注意一些其他的小问题:

4.关于我爱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四

4月17日,胜利青山小学全体教职工开展了以“防疫有我爱卫同行”为主题的卫生大扫除活动,学校领导动员部署,带领教职工采取“专人包专区”的方式,对校园进行了“搬家式”大扫除和消毒杀菌。上午 8时, 卫生大扫除开始,老师们热情高涨,分工协作,积极清扫院内垃圾、落叶,擦洗楼道栏杆、垃圾桶、公示栏、健身器械,清理积存废弃物、杂物,彻底消除卫生死角,并对院内公共区域进行了一次全面消毒。

同时,青山小学结合疫情防控居家特点,加强家校联系与配合,通过班主任组织宣传,开展了学生居家“防疫有我爱卫同行”周末卫生大扫除劳动实践活动。同学们在家力所能及地进行卫生打扫,扫地、拖地、擦桌子、擦窗子、整理自己的书桌、做饭等等。

5.关于我爱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五

“阅读是为了活着。”这是曼古埃尔所撰《阅读史》,开篇的第一句话。

著名作家贾平凹也说:“读书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决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

唯有阅读,才能达到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忘我境界;

唯有阅读,才能拥有苏轼“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那般快意人生;

唯有阅读,才能做到范仲淹追求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践行顾炎武期望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唯有阅读,唯有实现精神的丰盈,才能拥有无限的人生。

遥想无忧无虑的童年,每到睡前,父母总是与我们共度安静而美好的幸福时光,我们从《吹小号的天鹅》中,学会一起接纳缺陷,追寻梦想,历练勇敢与坚强;从《青铜葵花》中,懂得苦难也如此美丽;从《犟龟》中领悟,只要行走,一定会遇见隆重的盛典。

有无数的秘密在书里沉睡,这些书成为童年最美妙的种子,给孩子的人生打上了最美丽的底色,这些书又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路。

可是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中学时代如期而至。

我的生活一下子迷茫起来,看不见未来,也回不到过去,作业是初中生活的唯一形态吗?

不知多久,雾散了。阳光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刺穿了雾层,照射在玻璃上。玻璃上起了水汽,又慢慢地升腾而去了。这就是我的初中生活吧,像雾一样的迷茫。

——《一个初中生的迷茫》

正如这位同学在文中的自述,当天真烂漫的孩童进入初中,原先稳定而安静的小学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学习的坡度陡然直升,很多孩子应接不暇,加之进入青春期后,孩子生理的变化、心理的变化所带来的精神需求的变化,使得他们的精神生活呈现出多样性、多层次、多趋向的特点,童书里的“小伙伴”们已经无法在变化了的精神世界里占得一席之地,阅读也不再是睡前历险的丁丁、朗朗上口的贝瓦儿歌和王子与公主的幸福生活。

尤其是,现实中存在的工具、训练式语文学习,导致阅读时间严重不足,纸面成绩的良好难以掩盖文学肌理的缺乏。

学生精神世界日渐贫瘠!

于是,我们去寻身边的书籍,只发现面色黑黄的闰土、活泼但遥远的孙悟空和日渐沧桑的保尔。阅读怎么匹配学生变化了的精神世界呢?

为了使孩子们的阅读能够顺利地跨入中学之门,我们对孩子的读书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我们发现,中学时代的阅读:

“经典”著作太遥远,不接地气;

自选书目太芜杂,良莠不齐;

言情小说、网络文学大行其道。

学生的单调生活需要新鲜事物的填充,需要想象和幻想;他们的精神世界不应是满目疮痍,而应是繁花似锦,需要我们与之一同开垦、种植。维特根斯坦说:伟大人物的著作是环绕我们升起、落下的太阳。没有阳光普照,何来万物生长?

为此,我们通过“阅读四化”,支起了初中阅读的犁铧!

(一)“回读”序列化——寻回“书单”里的阅读之根

青灯作伴,袅袅书香,站在中学之门,我要翻一翻自己的书柜,拍一拍老书灰尘,找到曾经的读书时光。

旧书单展示。

接着,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回读活动,比如:

“图书漂流”活动;

“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本童书”读书交流活动。

这些书是每个孩子11岁之前的阅读史、精神史!只有找到初心,才能从容前行!这些活动,让孩子找到了自己的阅读支点,了解了其他同学的阅读体验,他们,站在了初中阅读的起点上。

(二)“个性”定制化

形成每个同学的初中阅读报告分析,根据潍坊市阅读能力提升工程推荐书目,我们给每个同学提供了一份个性推荐单,添加了老师的寄语与希冀,并且结合不同学生性格、爱好特点,加入流行元素,选取适当的大众化读物,拒绝低端文学干扰,从而让孩子们对读书产生依赖之情。

1.“一人一本流行书”活动

2.“我和 老师一齐读”活动

借助于个性定制,我们推开了孩子初中阅读的大门,搭建了童书通往经典著作的桥梁,扫除了横亘在学生和书籍之间的障碍。

(三)“经典”亲切化

学生与名著之间必须经历“了解→通晓→熟习→挚爱”四步,文学的太阳才会光芒万丈!

1.“一句话名著”活动

从名著中挑选能够体现主人公精神、主题,或是感触最深、最有文采的一句话,从孩子们不同的眼中,可以看出孩子的关注点是不一样的,通过交流、碰撞,他们开始走入名著的深处。

2.“按图索骥读名著”活动

同一本名著中,不同人物不相同,同一人物的不同时期不相同;不同时代的名著在某些方面又具备相似性,值得对比阅读、探究,在前期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引导学生带着线索读书,孩子们的探究热情高涨,脑洞大开,深度研读就此开始。

例:

(1)四大名著的“石”文化情结

(2)“四大吝啬鬼” 异同点探究

(3)闰土的“人生线”的变化

(4)苏轼“流放线”时间轴

(5)《水浒》里的“草根英雄”与“世家英雄”

(四)阅读常态化

1.整合“主题学习”丛书资源,做到“微阅读”时时有,“大阅读”处处有。(将阅读资源有效地汇流于语文教学的课堂、自习、家庭作业中去,将阅读变成语文教学的方式,用阅读理念统帅语文学习。)

2.打造精品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学校的标签、标志、学生的生活方式。

3.参考 《中学生阅读行动指南》,推荐更广阔的书单,涉猎历史、哲学、科学、社科、艺术、博物等领域,走广阔的读书大道。

4.推荐“豆瓣”app,及时关注新书动态,读在当下。

5.“主题读书会”与综合实践相结合,指向精神世界的丰盈。

借助初中阅读,

1. 我们开始建立学生《精神档案》,在不断的书写、体悟、留存、积淀中找到自己精神世界的依托。

2. 学生的写作水平迅猛提高,他们的作品,获得了赞誉,浓浓的书香充盈在学校内外,也极大地促进了语文成绩的提高。

迈出校门之后,我不再读那些有关青春疼痛的句子,也不再喜欢那些悲伤盛大的情绪,只是在心里默默向它们致谢,在我人生的第一个迷茫期,那些书籍以流畅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填补了我生活的画布,给黑白的世界着上了彩色的墨水。

——毕业学生日记

6.关于公共政策的阅读心得 篇六

(一)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的含义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指任何单位和个人单独或者集体,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和形式获环境信息,对环境决策提出意见和建议,对环境管理和涉及环境开发利用行为进行监督,以及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行为的总称。

(二)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公众参与制度的法律渊源

自1976年以来,我国已经制定了大量的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法规,但是对环境保护政策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却始终不够重视,直到第一次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中才增加了“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当有该建设项目所在地单位和居民的意见”的规定,这是公众参与原则正式在我国环境立法中加以体现。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环境影响评价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2月原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另外,宪法和其它有关法律法规中,也作出了一些关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规定。我国关于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立法从无到有,从原则到具体,正在不断发展,而且进步得越来越快,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公众参与制度的现状

虽然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公众参与制度的立法已初具规模,但是这种参与更多地集中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参与方面,公众并未成为环境保护的独立主体,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范围不够广泛

公众参与的范围逐渐从深度和广度上扩展是环境立法的趋势,众多西方国家均规定公众可以参与到涉及对人类环境有重大影响的公共项目中去,而在我国的各类环境保护活动中,公众可以参与的范围相对较小。如新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仅规定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可以由公众参与,忽视了国家立法、政策以及替代方案等宏观战略层面的公众参与。而恰恰是这些方面很容易对环境造成巨大的危害。

(二)公众参与的途径不够系统全面

公共参与作为一项制度在很多国家的政策和法规中明确规定了公众参与的方式和类容,中国在环境法中鼓励公众参与,但是并非强制,因而行政机关的公开方式和公开过程缺乏强制性色彩,这对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会产生很大影响。如举行听证会和论证会,公众对信息的公开晨读和公开类容了解不深,因此很难做出合理的判断,提出合理的建议。

(三)缺乏利益受损的救济方式

权利的存在必然对应着救济的存在,没有最后法律保障的权利是无法实现其目的的。因此,许多国家都相继规定了保护环境公共利益免受损害的公益诉讼制度,而中国在这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迟迟没有出台,导致一些地方的环境公益诉讼屡战屡败,导致公众缺乏参与和监督的积极性。

(四)公众参与的受重视程度有限

中国的环境立法着重强调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在环境保护方面赋予了政府广泛的权利和职责,而对公众参与的地位没有足够的重视。公众的反馈意见不仅是行政民主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的环境政策能否顺利进行和发挥正确作用的重要因素,只有重视公众的意见和参与,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贯彻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

三、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是关系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幸福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全世界各国人民的迫切希望和各国政府的责任。”因此,中国应该立足于本国的基本国情,按照公共参与制度的国际趋势,努力改进和完善中国环境保护政策中的公众参与制度体系的构建。

(一)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公众参与制度的建立,首先必须建立在公众强烈的环境意识这个基础之上,这是制度建设的前提。首先要加强宣传和教育,使公众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其次要建立起一套具体的制度来确保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

(二)拓宽公众参与的途径和范围

中国目前之所以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公众没有获得参与的机会和途径,公众没有参与的法律依据,参与的范围也很小。同时中国的环境立法中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规定大多数是原则性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只有从政策上和法律上给予公众各种保障,公众才有充分参与的可能性。

(三)法律上规范公众参与的权利受损救济机制

当前中国在环境保护当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公众对于侵害环境公共利益的行为没有权利救济的方式,虽然有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也只是能够解决私人利益受到损害的状况。当关系到众多人的生存环境的公共还击能够利益受到损害时,则缺乏有效地救济途径。因此,中国应尽快出台关于环境公益诉讼的规定,从法律层面上保障公众的权利救济途径,促使更多的公民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问题研究

引言:自以来的通胀预期终于变为现实,公众切实感受到了通胀的压力。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表明,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6.4%,说明抑制通货膨胀已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本轮通胀的形成因素复杂,既有来自于国际社会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又有国内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农产品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原因。另一方面,整个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大。首先是世界经济复苏向好的趋势减缓,这主要是因欧洲债务危机所致,“中国制造”的国际需求将进一步减弱。其次是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导致美元贬值,从而使中国的出口更加困难。我国政府一方面,收巨量的货币流动性,控制物价;另一方面,要阻击国际热钱的流入。但前者由于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压力较大、信贷投放惯性较强、外汇占款规模上升、历史存量较高等因素而困难重重;后者则由于美国可能会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欧洲债务危机继续深化等因素而难以控制。后者的不可控性,完全可能使我们回收流动性的所有努力被国际热钱的大量流入所抵消。因此,20的目标还是以控制物价,收缩银根为主。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央行多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银行提高存贷款的利率,只有一个根本的目的――抑制通货膨胀。由于我国的流动性过剩,致使通货膨胀预期增大,也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国内不少学者都置身于研究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及如何控制通胀的同时维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陈虹宫照华(2011)具体分析了美国的二次量化宽松政策,提出从经济泡沫到通货紧缩过程中,我国的货币政策应该如何应对这次通胀问题。王兆昕(2010)从居民的角度,通过居民的消费行为影响货币政策的最终效果。胡慧萍(2007)基于协整检验,对我国房地产投资额与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长期在长期房地产投资额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均衡的协整关系,且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国内学者从各个方面对货币政策进行分析研究,为指导我们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笔者从货币供应量和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角度,深层次探讨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影响作用。

二、模型构建

(一)单位根检验结果:由于我们定义的货币供应量(Y)、以及三个产业产值比较大,我们分别取对数考察 LNY、LNM1、LNM2、LNM3.结果如表1:

上述全部通过检验而且是平稳的,下面进行模型构建。

(二)利用EVIEWS 5.0 建立模型如下:

LNY=-0.214381+0.008690LNM1-0.087764LNM2+1.217819LNM3

模型指数:DW=1.79,R-square=0.998033,Adjusted R-square=0.997686

3、异方差检验结果为Obs R-squared probability=0.03,不存在异方差现象。

三、结论分析以及相关政策建议

通过模型的构造我们发现,货币政策的影响力在第三领域巨大,货币供应量变化一个单位引起第三产业变化1.217819个单位。如此巨大的影响程度主要跟我国经济结构有至关重要的关系。随着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以来,金融服务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美国金融业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恰恰证明了,金融等服务性行业和流通行业的发展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相对来说。第一产业的发展慢慢跟不上经济发展的快节奏,不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力。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工业化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内取得的经济效益举世瞩目,但是发展中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能耗问题却需要我们共同解决。第二产业发展的系数为负意思就是我国货币供应量在第二产业上的投资相对匮乏,多余的货币供应量全部进入第三产业,最典型的房地产行业资金拥足,同时也致使我国的房价居高不下。相关政策建议:①稳定我国的物价水平的基础上,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近年来通胀还有预期,央行还会加大对流动性和信贷规模的控制。②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目共睹,但是也要看到其中的不足。服务性行业的过分充足,导致了资源的浪费,货币过多的追求利润而停留在这个行业里。最终会对其他实体行业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也会损害整体国民经济的利益。③继续加大第一产业的发展,加大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④合理有效地发展工业,运用货币政策促进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扶持产业转移项目,为大型工业建设投入足量的货币资金。

7.关于我爱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七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对课外阅读总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并推荐了一些课外阅读作品,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课外阅读, 不仅是时代对语文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

一、儿童阅读的现状探析

受应试教育影响,阅读染上了浓重的功利色彩。我们曾经对全校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学生阅读的兴趣以漫画为主,童话、故事、儿童诗等题材备受冷落;教辅材料和作文指导书因其特殊的作用而成为阅读量最大的书种。学校疏于课外阅读指导,家庭不够重视,使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被束之高阁。

当然,让我们欣慰的是,也有很大一部分儿童爱读书、乐读书,一到节假日就让父母陪着去书店选书、买书,并养成了每天读书甚至不读几页书难以入睡的习惯,但是还存在着种种不足。一是放任自流的课外阅读,只要求学生多读, 但读无指导, 读无要求,读无交流,读无范围;二是读的效果听之任之,处于随意、无序的状态,缺乏整体推进和目标序列的规划。

二、应运而生的生态阅读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其核心就是“生活即教育”。“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今天的新课程改革理念不谋而合。新课程观认为,基础教育课程应该全力追求的价值是促进学生和社会的发展。为此,要积极利用并开发各种课程资源,除了知识、技能外, 人类创造的所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自然存在物都可以构成课程的素材。

“阅读是教育的核心。”学习语文需要大量阅读。语文课本提供的阅读量极其有限。“学好语文, 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课内得方法,课外求发展。”学习其他学科也需要阅读,因为阅读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知识,愉悦人生。我们深深感到:引领儿童走进阅读的天地, 尽己所能地针对不同阶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开展和推广阅读指导工作,我们责无旁贷。

生态阅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它能积极改变学生们的阅读状态, 给学生们营造生态的生长环境,让他们轻轻松松地享受阅读的快乐。生态阅读体现了一种大语文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引领学生走向更为丰富而广阔的生活空间,是“生活语文教学理念”的很好体现。

生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就是生物的原始状态, 一切都保持着自然的本性,没有过度开发,没有环境污染。生态阅读倡导的是一种自然的、符合未成年人阅读年龄特点的阅读状态,倡导纸质阅读,引导建立未成年人阅读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首先,它应该是健康的。生态的前提是绿色健康。当前的阅读环境纷乱多杂,生态阅读为儿童提供了健康的阅读资源, 营造纯净的阅读空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情趣。其次,它应该是自由的。儿童读书时,完全出于自己的意愿, 心灵是舒畅的,是舒展的,不带一点儿压力,没有背负家长沉重的期望,也不是为明天的考试做准备。第三,它应该是自在的。生态阅读纯粹出于儿童精神成长的需求, 关照他们当下的生命体验,不是迫于外在压力的苦差事,让儿童在享受阅读乐趣的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智慧得到丰盈。第四,它应该是自主的。儿童是阅读的主体,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放手让他们自主阅读,追求儿童的阅读乐趣,享受他们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

三、植根大地的生态阅读

生态阅读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让阅读落到实处, 让儿童热爱阅读、快乐阅读,从而成为一种习惯呢? 教师的引领显得尤其重要。陶行知先生提出过著名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先生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 ,而在教学生学”。根据“学的法子”来确定“教的法子”,这与新课标把学生作为发展主体,“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本着这样的思想,教师应蹲下身子看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展示的舞台, 让生态阅读植根于大地,逐步走进校园,走近每一个学生。

(一 )构建生态阅读书目序列

著名教育家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对于各种各样的课外书,儿童没有鉴赏、选择的能力,学校、老师挑选、推荐给学生合适的阅读材料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保证了生态阅读的健康。学校、教师应结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实际情况, 从学生的阅读量、阅读速度、阅读习惯与能力、阅读表达、阅读技能等多方面出发,构建不同年级的生态阅读书目系列。

生态阅读不可能像语文课那样有统一的教材,但是必须有一个大致的框架,必须根据各年级学生特点建构书目序列。在新华书店服务部的帮助下, 我校语文老师进行了讨论,整理了一批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按照年级特点, 构建了各年级的系列生态阅读书目。教师们可以根据各年级推荐的经典书目, 精心设计指导方法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二 )营造生态阅读书香氛围

良好的学校氛围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传递信息的独特的交往形式,蕴含着潜在的教育意义。生态阅读关注儿童的阅读兴趣,从营造浓浓的书香氛围做起。

1.开放学校阅览室

学校图书室向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藏书。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到图书室借阅,或以班级为单位集体借阅,图书也可开架借阅,供学生自由选择,进行自主性阅读。我们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基本保证每个年级有一间图书室,里面的图书进行不定期地流通,保证学生阅读有地方、有时间、有内容。我们还根据教室特点,在四年级设立了开放式的阅览室,在班级门口设立年级图书角, 学生在课间、完成作业后等空余时间都可以随手取来阅读,享受阅读乐趣。

2.设立班级图书角

以营造书香校园为出发点,倡导图书进教室,学校为每个班级设立了班级图书柜,打造“班级微图书馆”,建立书香班级。通过努力营造班级读书氛围,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在我们班级里,书可以分为“桌上书”“书包书”和“书架书”,在不同时间阅读。“桌上书”是阅读课上读的,“书包书”是随时随地翻阅的,“书架书”是大家随时随地地交换读的,学生们还有睡觉前浏览的“枕边书”。

与此同时,也可以通过师生共享交换好书、班级订购报刊或者参与学校图书漂流活动等方式,开展班级读书活动,建立书香班级,打造具有班级特色的班级文化。

3.美化校园大环境

布置美化书香校园,学校加强校园阅读氛围的创设,精心布置美化校园,使校园也具有书香气。

在校园内开辟开放式读书廊,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创造优美的生态环境,营造溢满书香的生态阅读氛围,使学生浸润在浓浓的书香中。

(三 )加强生态阅读方法指导

生态阅读 强调学生 的自主性 ,这种自主并不是放任式的, 而是教师指导下的自主阅读, 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的。

我们以年级为单位确定了生态阅读的课题,每个年级有一位老师根据给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目上一节阅读指导的公开课,再利用集体备课的时间研讨、改进,一次次实践,为学生推开了一扇阅读之窗。

如四年级的老师就《夏洛的网》上了一节阅读指导课,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夏洛的网》的主要内容,赏析精彩片段,体会夏洛和威尔伯之间演绎的关于生命、友情、爱与忠诚的赞歌,并以《夏洛的网》为例,初步指导课外阅读的主要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 积累语言材料,丰富想象力,提高表达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上,引导学生享受读书的乐趣,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当然,这样的阅读指导也是多角度、多方位的,有的是新书推荐,有的选择阅读欣赏, 有的进行技术指导,有的一起分享读书成果。在和谐的生态人文环境中,打造一支德艺双馨的师资团队。

围绕生态阅读,这样的课刚刚起步, 教师还在阅读指导课中不断摸索、探究研讨,从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真正成为学生生态阅读的引路人,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 )开展生态阅读展评活动

学校围绕生态阅读,定期开展各级各类的有关活动,设法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帮助学生积累阅读成果,激发自主阅读的愿望。

在实践过程中, 我们注重将阅读活动制度化,尝试进行多元阅读评价。

各班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设计各种读书活动,如低年级以绘本为主,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中年级以“聊书”为主,聊书更为自主,更具个性,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 选择合自己“胃口”的篇章介绍 , 可谓不拘一格 ;高年级以引导思考为主, 以手抄报、演讲比赛、个性化读书笔记等形式激发学生留下读书的痕迹。

学校也会定期评选班级的“阅读新星”, 根据各班参与各项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和有效性给予表扬,对表现突出的教师也予以表彰。同时充分用好学校办的《小百花》报,各年级每月上传学生的阅读佳作, 教师写好点评,向校报推荐,择优发表。

新华书店也对我校的生态阅读很感兴趣, 每学期组织不同形式的读书征文活动, 好的作品在新华书店进行展评,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

我校还建立亲子读书会和家校互动阅读平台,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老师、家长、孩子一起阅读,互动交流, 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加深情感交流,扩大生态阅读的范围。

8.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篇八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全面综合运用的过程,是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搞好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受到美的熏陶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开展中学语文阅读教育成为众多中学语文教育者不断研究跟探索的课题,本文就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进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1)注重教学时的语言美。语言美除普遍使用谦语,敬语外,还应在教育学生时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说话的语气。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如果你的口气强硬,他可能产生抵触情绪,跟你对着干,那就达不到教育和提醒的效果,也可能导致学生讨厌老师,讨厌这门课。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注意用诚恳的语言来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同样,课外也应该注意与学生的语言沟通,从而使他们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

(2)教学语言应具有趣味性。要想把课教活,就要求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因为形象的比喻,风趣的语言,绘声绘色的描绘都可以感染学生,使他们愉快,动情,着迷。如可运用一些幽默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3)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教师讲课时语言表达要准确,中肯,规范,合乎语法,既不能废话连篇,模棱两可,也不能拐弯抹角,不着边际。语文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

二、指导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包涵一定的能力层级,教师应避免教学中阅读指导的随意性和零散现象,力求有一定的指导体系,能系统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进行点拨。

(1)感受性阅读是阅读能力和方法的基础。读书、读书,关键要去“读”。“读”了人才知道课文中的人物事情理趣,“读”了才能感觉到文章作者那颗心为什么会如此歌唱,“读”了才能品尝到文章的深透与空灵,将文章读上两三遍,或快读全文,或细读有关段落,或跳读扫描,或吟诵你喜爱的句子……总之,要用“心”钻进去,去感受文章的精华。

(2)理解性阅读是培养阅读良好品质、提高品位和阅读能力的必经途径。在感性阅读的基础上,联系作者或文章主人公的时代前景,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及主人公的形象也就是文学性作品理解性阅读的方法之一。理解性阅读着力强调知识的迁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学以致用的阅读途径。

(3)鉴赏性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高层次的阅读境界。要真正进人语文的天地,进人“语文”的胜境,需要鉴赏阅读。鉴赏优美的文学作品,能够从中获得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能够借鉴作者观察社会的角度、认识事物的方法以及谋篇布局的思路,从而找到运用语言准确表达思想的门径,形成自己的写作个性。正因为如此,就要求阅读者将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文章的内涵中去,将“读”的思维与作者“写”的思维契合在一起,然后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地诵读全文,声情并茂地美读一番,你定会顿觉热血沸腾起来,你的思维飘逸起来,你会感悟和深思。

(4)比较性阅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作较为深人的带有创造性成分的阅读。即便是同类文章,其文体或构思或题材的差异依旧明显,从指导学生不断地分析、咀嚼、鉴赏以文章中“求同存异”,在“异中求同”中归纳出某些共性,找出规律性的认识,使学生在辨识中学會整体性比较,形成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

三、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

每一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尽情地表现自我,完善自我;每一个人都或强或弱地好胜心理,心底里总不甘落后于人;很多人都喜欢跟着潮流走,快乐地融入团队共奏的主旋律。当学生们已走近阅读,参差不齐地喜欢阅读时,教师应该再次扮演好导演的角色,给学生提供一个个与阅读相关的大舞台。开展多样化的语文活动,如“好书推荐”的演讲,让学生初涉鉴赏性阅读形式,充分秀出自己的好学与博学,一堂交际课下来,阅读的浪声即时可闻。丰富而多彩的语文活动还如有课前三分钟演讲,诗歌朗诵比赛,时文名段品评,讲故事,语文知识竞赛等让学生在讲述、竞赛、品评、交流等活动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进而纳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优秀者促动后进生,形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班级气氛。

9.关于爱的教育的阅读心得 篇九

我说过,这本书是以日记的形式书写的。里面讲述了作者德?亚米契斯在两个世纪前,他读小学三年级时候的事。虽然他不是每一天都写日记,但正是由于这种间断的日记使爱更加伟大,给予人们一些警示,比如,在11月2日意大利传统的亡灵节时,德?亚米契斯的母亲通过书信的方式告诉德?亚米契斯,在亡灵节这一天,要纪念所有为他们献出青春、热情、鲜血和智慧的人。用感激的心情纪念这些亡灵,以后就会对人更友善、更热情。这是一封多么好的信啊!虽然,父母都在身边,但是父母以书信的形式教育孩子,是孩子永远都不会忘记做人的道理,这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会远远超过以打、骂形式教育孩子的父母。另外,还告诉人们,要时刻记住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烈士。我觉得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外国,这种礼仪不可缺少。

作者德?亚米契斯在班上有许许多多的好朋友,他们见义勇为,他们体贴父母,他们同情弱小,他们乐于助人……然而,一个学期过后,德?亚米契斯就要与他们分别了,原因就是德?亚米契斯的父亲的工作调换了,他们一家必须离开意大利的都灵,他就要与他的朋友们分别了,和他的巴雷蒂学校分别了,但他们的心却永远在一起。

读过这本书,我才发现,这里的每一篇日记里都存在着爱,有父爱、母爱、同学间的友爱、还有老师对学生的爱,那是关爱,就连陌生人与陌生人之间都有一种爱,虽然是不知名的爱,但还是能够使一个人去付出生命,救另一个人,然而他们才认识不过五天。

因为有爱,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所以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最后,我想说:“与其给我痛苦的教育,不如给我爱的教育,因为爱,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是无所不能的,有人说:‘有钱能使鬼推磨。’我要说,‘有爱能使神听话’,即使,你不懂什么是爱,但你也会明白,有了爱,世界就会更美好。爱,无所不能……”

有一种东西叫做永恒

如天上的星星

山涧的小溪和你手中

这些美丽的

童话故事

每一本都是你一生中

10.关于实践论阅读心得体会 篇十

而对于我们这个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来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的指导思想,指导着我们的社会建设,对于我们的社会进步有着无法忽视的重大意义。而我们在运用科学社会主义指导我们的社会建设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不断地为其补充着新鲜的血液,使其散发着活力。

可见,一个理论只有把它运用于实践中去才能够使其不只是一个空架子,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够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1.关于我爱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十一

目前,影响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词汇量匮乏。词汇量是阅读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就无从谈阅读能力的提高。

第二,阅读量短缺,既使你有一定的词汇量,没有一定的阅读量的话,阅读能力也会受到限制。阅读量的欠缺既体现在阅读的字数上,也体现在阅读的内容和体裁上。

第三,阅读方法单一。语言学家把阅读比作读者和文章之间的一个对话过程,这一过程中的技巧很多,掌握多种阅读技巧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

阅读是学生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因为阅读是对一门语言的认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词汇、语法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无非要抓住如下三点:即阅读数量、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一、阅读数量

阅读数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因为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实现质的突破。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在汉语阅读中可以做到不费吹灰之力,可以一目十行呢?因为我们经常接触汉语,如果我们把这一浅显的道理应用于英语教学之中,阅读数量的地位自然就不言而喻了。那么,教师该如何去提高学生的阅读数量呢?

提高阅读数量最有效的方法是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精读主要体现在对教材的讲解之中。精读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细节认知力。泛读主要是要求学生在阅读的量上达到一定程度,在阅读体裁上达到多样化,包括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科普作品、名人轶事、新闻报道、幽默故事等。在阅读数量这一点上,应该要求学生每日读一篇文章,这样无形中就达到了阅读数量的积累。

二、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主要是要教会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其关键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会学生略读、跳读、细读、推读、概读等阅读方式。每一种阅读方式都适应于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及材料后所设题型。所以,教会学生这些阅读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速度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二,培养学生对长难句子的分析能力。长难句子是困扰学生对整篇阅读材料理解的主要因素。长难句的类型分为多种,相信英语教师们都有自己的处理方法,在此只是作为一个提高阅读能力的因素加以提醒,不再仔细论述。

第三,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學生的不良阅读习惯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速度,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学生的不良阅读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手指阅读。手指阅读,即阅读时用手指着,逐个单词去读。这种阅读方法会减慢阅读速度,影响对整个篇章的理解,必须加以纠正。

(2)出声阅读。出声阅读会使阅读速度受到限制。嘴唇动要比眼和脑动慢得多,正常的阅读速度是说话速度的两到三倍。因此,为提高阅读速度,这种不良习惯应克服。

三、阅读质量

阅读质量是对阅读能力的一个检验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主要体现在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上。在学生阶段,主要体现在对材料后所设问题的回答上。如果有了一定的阅读数量和相应的阅读速度,那么阅读质量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教师应该对不同文章可能出现的不同题型,以及不同题型的处理方法对学生加以指导。

12.关于小学阅读教学的思考 篇十二

《语文教学大纲》提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和方法,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而低年级侧重在通过朗读和借助图画阅读, 了解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词句学习积累词语上。《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传统阅读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 而是学一种技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自然是教给学生技能的, 阅读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搞好阅读教学, 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然而对于阅读教学的方法众说纷纭, 虽然早就提出阅读教学方法的改革, 反对注入式教学, 提倡启发式教学的思想, 但是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仍未得到推广。在新课改的过程中, 教育者期望从中探索到新的启示, 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中, 有我们要继承的教学精华, 也有需要摒弃的糟粕。

1. 阅读教学方法单一, 主要是灌输式的讲读法

讲读的基本特点在于阅读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导, 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 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 教师的主导性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 使得阅读教学缺乏灵动与生气。这样, 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如一些阅读课堂分为几步:学生朗读;教师提问文章的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是什么;说说文章段落大意等等。然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在备课时不仅仅要思考“问什么”“怎么问”“何时问”, 还要思考“谁来问”“哪些是可由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2. 只注重朗读, 忽略听、说、读、写的结合

传统的课堂上, 阅读课只是朗读, 一些教师会采用多种朗读方法, 想尽办法让学生熟读, 却忽略语文的学习是互相联系的。当然多读也是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 其重要性在古文语句中充分体现出来, 如“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但阅读教学需要多读熟读的同时也需要听说读写的配合练习, 以此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 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打好听、说、读、写基础的基本功, 搞好阅读教学, 是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目的, 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3. 阅读课堂教学枯燥无味, 对学生的表现缺乏积极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语言是指反映教师对客观事物, 对学生学习状况、思想状况, 对教材有所评定的语言。信任激励的评语会让学生铭记终生, 不断进步;反之, 挖苦讽刺, 伤害自尊的评语则会伤害学生心灵, 挫伤其积极性。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并不重视课堂评价, 或者忽略了课堂评价用语对学生的作用, 缺乏教育性;进而直接或间接地压抑了学生个性, 伤害了学生的自信心或自尊心, 导致了教学的恶性效果。例如, 在过去的课堂中常常会听见这样的话, “蠢猪、傻瓜、笨蛋”“怎么这样简单的问题都不会”, 这样的教学语言会打击学生的自尊, 伤害学生的心灵。这类教学语言侮辱了学生的人格, 伤害了学生的自尊。更严重的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同时更会导致师生关系恶化, 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丧失学习积极性, 新课改后一些教师虽然注重评价语言的使用, 但个别评语又缺乏教育性, 或者一些教师的评价语言单一, 频繁地重复使用, 如不分对象或环境频繁地说:“你真棒;你真聪明”, 这样也会导致教学失败。

三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阅读教学建议

1. 变注入式为启发质疑式, 唤醒学生的个性

教育的本质是要教会学生会学, 因而要启发学生质疑,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充分、尽量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我们要通过一篇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就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这样学生就会学得比较主动。在阅读课上,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学或者采用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探究文章,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词语、句子、段落等找出来, 师生共同解决, 要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待学生有不能解答的地方, 教师再加以引导, 让学生逐步养成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2. 有针对性的教学语言

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教学语言是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表达方式, 是实施新课程、新理念的重要手段。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 都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学生的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性的教学用语, 而且要善于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教育性, 用艺术性的优美形式和方法诉诸学生的感官, 使之入耳、入脑、入心灵, 才能轻松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阅读教学中应针对不同问题、不同情况、不同现象、不同风格, 抓住时机去启发、去赏识、去激励学生, 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积极功能。如阅读课上, 学生回答问题后应该马上给予合适的评价, 如“你一定读过很多书, 你的语言真丰富;你回答得真准确;你的声音真动听”等等。除此之外, 在给低年级的学生上课时, 最好选用语调抑扬顿挫、有韵律, 生动形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语言;年段高的学生, 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发展, 追求对事物的理性把握, 教学语言应当深刻隽永、多变、具有哲理性。

3. 以读为主, 重视相应的听、说、读、写训练

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 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培养得不到实现, 将影响写作能力的培养。日常, 我们会有这样的体会, 在说话回答问题时, 往往话无条理, 讲不清楚的学生, 在作文中也同样不善于组织语言, 写的文章层次不清或如记流水账。这不仅说明学生的读、说、写能力低, 而且也反映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差。所以, 在阅读训练的同时需要有相应的听、说、读、写训练, 这种训练可以是多种方式的, 表演、朗读、想象等。如在讲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百花园中的“能说会道”的《买文具》一课时, 笔者让学生亲自表演操练, 先是老师和学生表演场景对话, 然后学生表演, 再记录语言, 课堂教学瞬时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学生们很快地融入场景中, 并学会了买东西的礼貌用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阅读能力是紧密相连的, 所以要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 即课堂上让学生成为主导者, 从读中有所感悟, 读中学写, 使听说读写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语文的阅读教学也要随之改进, 为学生构建一种新的阅读学习环境, 这个环境应该是开放的、探索的、充满疑问的……在这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 去探索知识。而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 任务将更加艰巨, 应该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以适应教育改革时代的千变万化。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比重最大, 阅读教学的质量不仅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还影响整个小学教学质量, 而且阅读能力是影响一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

关键词:小学课堂,语文,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全莉娟、邾强.中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现状与分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2 (10)

[2]赵伶俐.论“课堂教学技术”──教师课堂执教行为培训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1994 (2)

[3]李燕.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言语行为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 2007

13.推荐关于慈母情深书籍的阅读心得 篇十三

文章主要写了因为母亲很喜欢我看书,喜欢我学习知识,所以不顾家庭的贫穷和自己的辛劳给我买了我梦寐以求的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表现出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读了这篇文章我仿佛看到了作者的母亲那极其瘦弱、疲惫不堪的身影,当作者向她要钱买书时,她毫不犹豫地用龟裂的手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给了作者,读到这里我的泪水夺眶而出,使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的妈妈,妈妈长年累月地奔走操劳,不分昼夜,不知疲倦的工作,回来还要为我的学习和生活而操心,记得在去年暑假的一个下午,阳光像火似地直射下来,烤得人都快要窒息了。那时我正在写暑假作业,突然电风扇停止了工作——停电了。不到几分钟,我就热的汗流浃背,身上就像有无数只蚂蚁在爬,难受极了。我喊到:“热死了,热死了。”妈妈在厨房听见了,急忙放下手中的活跑了过来,摸了摸我的头:“呀!

怎么出这么多汗。你别急,我去拿扇子。”说完妈妈就拿来扇子,边给我扇,边用另一只手抖动我的衣服,习习凉风吹来,我惬意极了,继续写着作业。突然,一滴水落在了我的脖子上。我抬头一看,妈妈已汗水满面,衣服早湿透了,滴下来的这滴水正是妈妈的汗水。我连忙劝妈妈休息会儿,妈妈却若无其事地说:“你是不是怕妈妈累了?别担心,妈不累。你快写吧。

该文章《小学五年级作文700字:

14.有关阅读的优秀作文:我爱阅读 篇十四

“不动笔墨不读书”,首先,我会在所读之书上留下阅读过的痕迹(给生字注音,给生词释意,划出生动优美的词句,边读边思考并在字里行间留下批注,在每一章节的后面留下自己的所思所感),然后,把所划出的自己欣赏的优美词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并在一本书读完后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

对那些我特别喜爱的书籍,例如黄蓓佳的《我要做好孩子》、沈石溪的《第七条猎犬》、曹文轩的《青铜葵花》、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我会反复阅读,在欣赏书中人物的同时,让他们的光辉形象伴我同行,引领着我成长的方向!

15.关于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思考 篇十五

近年来, 好多学校增开语文阅读课, 体现了对阅读教学的高度重视, 本人利用阅读课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既动眼、动手, 又动口、动脑, 变传统阅读为合作探究式阅读, 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现谈一下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一、师生在参与阅读教学时要走出以下几个误区

1、走出把阅读课教学当作语文学科中的阅读练习的误区。阅读课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思辨、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尝试性课题实践, 它不仅是语文、文学层面的事, 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 也是所有学科综合知识体系的触类旁通。部分教师在开设阅读课时, 只是将其简单地处理成课内外文章的阅读练习及其释疑, 轻视甚至曲解了阅读课教学的初衷和目标。真正独立的阅读课教学应该建立在学生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大前提下, 既能横向联系, 又能纵向深入, 使其切实成为学生增长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体系。

2、走出脱离文本, 在游离了语文文本教学的大背景下开展阅读课教学的误区。好多老师在阅读课教学中, 深受新课程改革的启迪, 善于创新求异, 在教学中虽不受语文文本的限制, 也能在延伸与拓展上狠下功夫, 但因指导或提供给学生阅读素材与课本相距甚远, 甚至毫无关联, 这非但无益于课堂教学, 反倒是对学生时间的浪费、心智的扼杀, 甚至误入歧途。因此, 只有让阅读材料和我们的语文教材建立有机的联系, 才能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开拓视野, 提升能力。

3、走出片面追求趣味性, 盲目取乐的误区。有的老师, 为了使阅读课教学开展得生动活泼、趣味十足, 所以有意识地让学生搜集一些诸如漫画、幽默、笑话、“开心一刻”之类的素材, 这些材料大多肤浅庸俗, 哄然一笑之后即成过眼烟云, 这样的教学, 表面上看起来热闹有趣, 学生们也向往喜欢, 但它却背离了开设阅读课教学的宗旨, 放大了次要环节而忽略了主要内容。

4、走出强求博学, 贪“多”图“杂”, 片面强调“量”的充足而忽略“质”的把握的误区。贪多求杂的阅读课教学臃肿拖拉, 品味、格调大打折扣, 导致高耗低效。试想, 短短四十五分钟时间, 能精读七、八篇散文佳作吗?能读完、读懂经典名著《三国演义》、《红楼梦》吗?答案显而易见。因此, 教师在阅读量的把握上一定教给学生方法, 适量并合理安排, 既不单调生厌、无所事事, 也不繁多芜杂、无所适从。

阅读课教学毕竟是一个探索性课题, 是对传统教学的挑战与变通, 操作过程中难免问题重重, 因此, 每一位教者要多做理论上的研析与探究, 寻求一些科学理念的支持和佐证, 以便指导自己的阅读教学实践。

二、上好阅读课的措施

笔者结合近年来对阅读教学的研究、审视及探索实践, 总结出以下方法, 供参与阅读教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借鉴。

1、充分认识阅读课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关于阅读课教学的重要性, 大家对此早已充分认识, 此处不再赘述;但就制定阅读教学计划而言, 教师应严格遵循继承和借鉴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弘扬民族传统、激发学生阅读和学习兴趣、服务于文本教学而又不受文本拘束等原则, 在深钻新课标、吃透教材的基础上, 梳理出单元教学及本学期教材的教学重难点, 为拓宽学生阅读面、丰富学生知识, 有选择、有目的地制定阅读教学计划;教师也应善于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知识或能力储备方面的缺憾, 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依据自己的需要制定出相应的计划来, 或学期计划、或月计划、或周计划、或日计划, 既方便指导日常阅读课教学的顺利开展, 也便于阶段性小结, 及时反馈阅读实践中的相关性息, 查漏补缺。

2、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选择阅读素材。阅读材料的选择, 既要为拓宽学生视野提供必要的准备, 又不能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可根据当前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作品, 或体裁相同, 或题目相同, 或题材接近, 或风格类似, 或出于同一名家之手, 使阅读课教学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而且, 教师要向学生尽可能地推荐优秀作品, 人们常说, 看其上, 仅得其中;看其中, 仅得其下。曹雪芹在“香菱学诗”一节中, 写林黛玉向香菱介绍必读诗家及其作品:王维、杜甫、李白、陶渊明、谢灵运等, 向名著学习, 向精品要质量, 这样, 方得书中真趣, 方使自己才学大增。

3、转变角色, 转化氛围, 积极参与阅读课教学, 变学生在教室里静坐读书、独立阅读为合作、探究式阅读。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面旗帜, 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元素融入到阅读教学中来, 或分组交流、感言心得, 或讨论, 或争辩, 让真理在质疑、辩论中大放异彩, 让师生心智在合作中得到最大的愉悦和放松, 相信这既是一次知识的浸润与倾注, 也是一种能力的锻炼和提升, 更是师生情感与品德的陶冶和升华。

4、指导学生动手积累, 常做读书笔记, 常写心得体会, 持之以恒并形成良好习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 积极书写笔记, 积累文中的丽词、佳句、美篇, 大力丰富自己的知识积淀;还应主动将自己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与师生合作交流的感悟、收获做相应的记录, 无论只言片语, 还是长篇大作, 但求发自肺腑、流露真情。

5、引导和组织学生, 开展阶段性成果展示。同学们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名言佳句、精彩片段或读书笔记、心得体会, 在班上或小组中展评, 这既是师生参与阅读课教学的交流、汇报、互通有无的绝佳机遇, 也是同学们充分展示自我、彰显个性的平台, 让所有美的东西, 成为大家的共享。

总而言之, 语文阅读课堂是一个丰富多采的世界, 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 把单一、传统的讲授, 把沉闷的语文课堂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激活。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由思考、自主探究, 让课堂真正成为张扬学生个性的空间、展示学生自我的平台,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为学生创设一个最佳的阅读环境, 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让阅读课变得轻松起来, 让阅读课为全面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四种误区, 以及在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方面的缺陷, 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了一些探索与改革, 包括完善阅读计划、选择阅读素材、转变阅读方式等措施。

关键词:阅读课,教学,误区,措施

参考文献

[1]丁莉娟、赵志昇编著:《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

[2]张中行主编:《新课程教学法.初中语文》,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年5月。

[3]程翔:《语文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语文出版社1999年6月。

16.关于我爱阅读的心得体会 篇十六

在观摩了x老师的活動后,我结合本活动进行了反思,有了一些对分享阅读第二阶段活动设计的看法。

一、第一阶段活动已完成任务的任务,第二阶段活动中不需再出现,应设计新的任务

在活动中,孩子们对老师抛出的问题都能积极回应,x老师也能及时深化、引导孩子的回应。如:在看第5页时,x老师问:“妈妈喜欢什么运动?”孩子们都抢着说:“妈妈喜欢水上运动。”x老师马上追问:“你怎么知道?”娜娜说:“字宝宝上说妈妈喜欢水上运动。”x老师接着又问:“还从哪里看出来?”子萱说:“妈妈穿了游泳衣,带了游泳圈。”x老师在表扬孩子之后,接着问:“游泳是水上运动,还有什么是水上运动?”这种用问题引导孩子观察的方法非常好。但这些观察的内容在第一阶段活动中我们应该已经完成了。

因为《我们爱运动》读本,它的图画与文字不是直接对应的,而是有包含的。如第3页图画是爸爸在玩足球,文字是“爸爸喜欢球类运动”。在第一阶段活动的观察图画内容时,一定会涉及“运动服装”,或“xx运动包括有哪些项目”,我们的问题一般会设计为:“你怎么知道爸爸喜欢足球(球类运动)?”引导孩子们观察服装、器械等等。而宝宝一家做运动与老鼠一家做运动的项目是不同,自然就会引出“xx、xx、xx都是xx运动”。

因此,第二阶段活动的第一环节,和孩子们共同阅读、回忆大书时,x老师观察的点就可以设计一个新任务,如:“运动场地”。活动开始,可以这样设计:先和孩子一起读文字,再围绕“运动场地”这个点进行提问,引导孩子观察画面,激发孩子新的阅读兴奋点。

如和孩子一起看第2页时,问:“爸爸喜欢什么?”孩子们已经有第一阶段活动的经验,自然就会根据文字回答:“爸爸喜欢球类运动。”然后请全体孩子一起读文字,再提问:“爸爸在哪里踢足球呢?”“你怎么知道的?”再深入一点还可以问:“足球场为什么全是草?”

这样设计,因为读本涉及的“运动场地”只有3~5个,环节一的时间也就会缩短,5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留更多的时间给本活动的重点与难点处“进行小书阅读”。

二、孩子自主阅读小书,学习有感情地朗读,细致观察发现图画中新的信息

第二阶段活动的重点在“小书阅读”。给孩子们发小书前,老师可通过语言、小动作或小游戏,给孩子满满的期待和迫切想拥有书的感觉。首先让孩子们学习朗读文字,形式可以多样,有教师领读,欣赏光盘中标准朗读、幼儿自由诵读等等。

在幼儿自由阅读小书时,对孩子看小书的目的要提得简洁、明确。本次活动,x老师可以这样提要求:“书宝贝是的图画可丰富了,你会有什么新发现呢?”

在鼓励孩子细致观察图画,轻声与同伴交流,向教师提问题,教师及时回应孩子的个别提问等方面,x老师做得很好。如果能再深化孩子的问题就更好,如:当有孩子告诉老师:“我发现了有小鸟”,老师在肯定孩子的发现后,再追问:“小鸟看见爸爸要去踢足球,会怎么说呢?”鼓励孩子进行想象与表达。

三、看小书后的交流重点在“表达自己的发现、想象”及“倾听”

本次活动的第三环节,是看完小书后的交流。x老师请孩子们把小书放在屁股下,再一起来翻看大书,一页页提出与此前相似的问题,这时候,孩子们还能保持兴趣就非常难得了。

x老师应该让孩子们把书像放宝贝一样放下,显示书的珍贵,培养爱书的情感,再抛出的问题:“你有什么新发现吗?”或“你发现了老师和小朋友们没看到的地方吗?”“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孩子们肯定会抢着说自己的发现,爱动脑的孩子肯定会有不少问题要问呢!(幼儿说到哪页,用教师的大书翻到哪页)这种鼓励孩子们看书有自己的视角,鼓励孩子说出自己阅读的疑问,表达自己的想象情节与对话,是语言学习需要培养的一种重要能力。

本人认为,分享阅读第二阶段活动流程可以设计为:

1.根据一个问题点师生一起阅读、回顾大书,2.朗读小书,3.阅读小书,观看图画,发现新观察点,与教师及身边的同伴交流,4.师生一起交流新的发现,鼓励幼儿关于读本提出疑问。

第二阶段活动的目标重点为:引导幼儿学习观察图画中新的线索,自主发现图画中的细节,引发想象的情境或对话或提出疑问。

我也真诚地希望:一次分享阅读活动,就是一次教师引领孩子与书快乐接触的过程;一本书的翻开,就是孩子一次幸福旅程的开始。我相信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一定会把书当成自己的宝贝,享受书,以书启迪智慧人生。

(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丰县幼儿园)

17.关于格林童话阅读心得 篇十七

《格林童话》的确是一本好书,从一年级开始,我就一直捧着彩图版的格林童话,兴奋的看着王子把公主从坏人的手中救出来,至今难以忘怀。

《格林童话》里的故事多得难以计数,有美丽善良的公主,恶毒丑陋的巫婆,英俊潇洒的王子,作恶多端的恶魔……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就是《忠诚的约翰》了,故事里叙述的内容是:

上一篇:唯一的听众读书笔记下一篇:三个煤矿安全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