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2024-09-25

教师教育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1篇)

1.教师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一

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中,我收获满满,收获了友情,收获了团队合作的一些方法。以这一次团建作为起点开始了我毕业后的第一次正式工作。经历了大半年的宅家生活,突然见到这么多新的小伙伴,还是非常激动与开心的。两天从互不相识到见面就可以喊出对方的姓名,而且在活动中开始慢慢的有默契,在各种活动中开始了解每个队员的性格还有处事方式。我一直记得最后教练说真诚待人,人才会真诚待你。我是一个很慢热的人,也不太了解一些与人相处的技巧,所以我总认为自己并不是那种可以同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良好关系的人,但是我知道与人相处就需要真诚,主动交流。

在第一天下午的培训中,各位领导的讲话让我也受益匪浅,觉得工业学校是个很温暖的大家庭,我也很荣幸成为大家庭中的一员,希望自己可以在学校中能够越来越好。

2.教师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二

理念。二是通过职业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 提高了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是通过考察和参观企业、座谈, 感知了企业文化。四是职教骨干教师课后互相交流学习, 收获了经验和友谊。

职业教育中职骨干教师专业能力实践能力

2009年暑假 (7月6日至8月29日) , 笔者有幸参加了同济大学承办的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造与控制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的学习。

本次学习分为3个方面内容共288学时:一是教学理论与方法学习是68学时;二是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是80学时;三是企业实践是136学时。2个月的学习, 既紧张充实, 又幸福愉快, 收获颇丰。

一、通过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 提升了职业教育理念

7月6日上午开学典礼上,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院长周耕夫教授作了精彩的《职业教育发展形势报告》, 了解了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和职业教育动态, 当前面临的大好形势, 体会到了作为一个职教老师的责任感。6日下午便开始了正式行课。善于分析的徐朔教授讲授的《行动导向教学理念与方法》, 了解了在德国自上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及方法。和蔼可亲的陈祝林教授讲授的《国际职业教育比较》、《职教师资科研能力培育与提升的若干思考》和《产品开发与创新基础》, 了解了世界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和重要特征, “双元制”和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内容;当前我国职教科研现状, 职教师资科研的作用及其特征, 科研论文的撰写;德国创新教育与产品设计, 我国创新教育与产品设计现状, 创新教育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优雅的孙玉华教授讲授的《可编程控制器》, 讲授了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历史与应用, PLC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热情的王建初博士讲授的《课程理论与实践》、精神饱满的李同吉博士讲授的《学习理论与中职教育和教学》、认真的罗阳博士讲授的《机械工程领域专业教学》、充满热情的顾剑锋老师《快速成形与快速模具技术实验课程》、一丝不苟的王云峰博士《教学媒体开发实验》、性情温和的周圣涛老师讲授的《数控编程技术》等这些著名教授和职教专家的新颖的职教观点和教学方法, 风趣的讲解, 都让我们耳目一新, 眼前一亮, 让我们树立了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了解了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方向, 掌握了相关专业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更新了传统的教学观念, 以更加贴近和符合职教教学的需要转变教学方法, 更好的开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另外, 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些著名教授和职教专家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对职业教育的敬业精神, 实在让人令人感佩。他们精彩的课堂讲授, 精心的教学安排, 平易近人的交流, 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国家昌盛, 系于教育;教育昌盛, 系于我身。

二、通过职业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 提高了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7月8日至9日, 学员在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的实验室进行了两天的现代快速制模技术的学习。此技术是直接从计算机模型产生三维物体的快速成形技术, 是由现代设计和现代制造技术迅速发展的需求应运而生的。7月19日, 学员在同济大学彰武路校区学习了激光雕刻技术。激光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 是目前最先进的加工技术之一。8月10日至8月14日, 在同济大学中德学院的精心安排下, 我们到了上海市劳动局数字化制造技术实训中心学习。使我们大开了眼见。此中心位于上海市天山路, 有各种先进的各种机床设备五六百台, 三分之二的机床是进口的, 设备价值3.6亿, 各种机床非常先进, 许多设备是我从来没有见过。我们两天数控车床操作, 两天数控铣床操作, 一天在电脑上数控仿真。数控车床学习的是海德汉系统, 数控铣床学习的是HAAS系统。先老师讲编程, 讲系统原理, 讲机床操作, 然后学员们对一个零件进行编程、操作机床将零件加工出来。我们学习起来积极性非常高。8月17日至8月21日到上海弗斯托 (中国) 有限公司学习。公司是世界著名的德国Festo公司于1993年在中国大陆设立的独资子公司。五天的时间, 学习了气动执行元件、控制元件、一些简单气动线路等。在老师指导下分成6组还进行气动线路的接线操作。

通过以上这些学习, 使我们大开了眼见、增强了动手能力、充分了解到了机械制造与控制专业最先进的设备和最前沿的理论知识, 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职教教师应该时刻紧跟本专业知识更新的步伐, 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社会培养出需要的、能胜任相关职业岗位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的专门人才。

三、通过考察和参观企业、座谈, 感知了企业文化

按照培训计划, 同济大学中德学院安排我们于7月31日到座落于上海浦东金桥保税区的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参观。上海通用汽车是唯一一家连续7年当选“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的汽车企业, 堪称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力量。参观此企业对我们感官上是极大的刺激。8月4日, 我们到座落于上海浦东张江高科开发区的上海鸿得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参观。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工程机械和电线电缆专用设备, 集研发、生产和营销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的“以客为尊、缔造品牌、持续改进”的质量方针, 以“品行天下专为先”、“做专、做精、做强”为理念, 照“走品牌之路, 建百年鸿得利”的发展战略, 秉承“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务实求信、拼搏奋进”的企业精神, 给我留下非常深的印象。8月5日, 我们到上海洋帆实业有限公司参观。公司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积极向和谐企业建设方向努力。为此, 公司历年来相继获得了“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先进企业”、“上海市销售收入500强工业企业”、“上海市工业系统抗洪救灾先进单位”等荣誉。8月7日, 我们到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参观学习。学校自1997年起实施中德合作项目, 引入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现与60多家外资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这是一所榜样学校, 很值得我们学习。学校的葛金印老师给我们作了机械专业基础课程大纲的修订说明, 启发很大。8月9日, 我们参观浙江天煌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天煌教仪”现已成为中国教学仪器行业最著名的品牌, 是中国高等教育教学仪器和中国职业教育实训考核设备最大研发基地, 也是国内为数不多能与国际教仪大公司相抗衡的知名品牌之一。“诚信创新”是全体天煌人共同秉承的企业精神。

通过以上的考察、参观, 与企业有关人员座谈, 感知了企业文化、领略了现代企业生产现状、技术水平、用工需求信息, 加深了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和企业实际联系的理解, 为我们这些职教学校的教师指明了教学目标和方向, 使我们专业教师更加清楚地了解市场对人才的具体需要, 也就为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以及思想教育更加有针对性。

以上的参观实习带给我们的, 不全是我们所看到东西, 接触到的那些操作技能, 更多的则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学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去感悟, 去思考, 才更有所收获。

四、职教中职骨干教师课后互相交流学习, 收获了经验和友谊

这次参加培训学习的学员27位, 分别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一线骨干教师。这个无形的课堂给我们更广阔的学习天地, 大家有很多的话题在一起探讨, 有很多的观点在一起交流。通过交流和探讨, 我们互相了解了各个兄弟学校发展的状况, 获得了教学改革、课程设置等许多方面很多好的成功经验。在培训结束之前, 我们每个学员依次上讲台上了一堂课 (说课) , 每个学员各自从教材分析, 教法设计, 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4个方面进行了交流。

两个月共同的学习生活, 教师与学员之间, 学员与学员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毫不保留地一起分享经验和心得, 没有了地域、性别和年龄的限制, 就像一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 并且已经建立了长久的联系, 便于日后的交流和相互学习, 这也将会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摘要:总结了在同济大学参加职业教育中职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的心得:一是通过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 提升了职业教育理念。二是通过职业教育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 提高了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是通过考察和参观企业、座谈, 感知了企业文化。四是职教骨干教师课后互相交流学习, 收获了经验和友谊。

3.一位年轻教师的教育心得 篇三

你的一举一动,那是给我们的船划出航线。

这是著名诗人巴托尔•里什科尔的两句诗,也是我很喜欢的诗句。它描绘出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从以往曾教过我的那些可敬的教师中,我感到一位具有优秀心理素质的教师,他的心灵就像是深蓝色的海洋,会发出幽兰如玉的光环,使学生沐浴其中,如同享受人间最美好的甘露。

所以,能成为一名具有高尚情操、教书育人的教师是我盼望已久的愿望。俗语有说“干一行,爱一行”,但我觉得在此句之前应还有一句,“爱这一行,才会干这一行”,所以当初在高考选择志愿时,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师范学院。而如今终于梦想成真,我的体会较之前更加深刻,那就是“爱一行,才会干一行;干这一行,会更爱这一行。

实现了心中的梦,并没有让我的梦停止,在三尺讲台上,我的梦想变得更加多姿多彩。确实,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过这样那样的困难,也遇到过一些“问题学生”,但这并没有停止或减少我对学生的爱,我从内心深处真挚地爱着我的学生。我有这样一种感觉,每当放暑假或是寒假,自己好像少了些什么,有种无所事事之感,有时会不自觉地想起我的学生。一般新学期第一节课上完后我的脸会很红,好像刚刚跑完两千米,这不是紧张而是激动。我觉得在一个自己喜爱的岗位上工作,每一天都是享受。所以我们应爱上学生,当我们这样做了,就会发现自己变得快乐了、宽容了、豁达了。

不过,正如政治书上所说,“物质世界决定精神世界”,当一名合格的教师不是单单爱自己的学生,喜欢自己的学生就过关,最重要的还是课堂教学、传授知识这个环节。首当其冲的就是备课。

日本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伊藤正先生提出,许多教师都会忽视一个环节:备课。他说:“事实上,看起来极平常的这个环节,却隐藏着许多心理隐患。尽管同上课、与学生交流等环节比起来,这里的心理问题诚然要隐蔽得多。”我感同身受,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自我中心倾向”。具体表现在备课过程中,一种情况是教师自以为知识过于简单,容易理解,讲课过程中一带而过,实际学生并未理解,而有些知识学生希望老师浅谈,老师却再三重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只需在备课前多查阅资料,确定每节课内容的重难点,多听听学生的声音,就可以避免。另一种情况体现在老师的作业布置,老师做题速度快,就认为学生也会差不多,导致作业布置量太大,学生负担过重。因此,教师要多 “ 体察民情”,作业应“精彩”,既精练又出彩。

二是“切忌思维定势心理”。备课是教师积极思维的过程,我们不能只拘泥于课本,要增强教学创新意识,努力给自己的教学过程注入新鲜空气。尤其是课本上难于理解的知识点,应想方设法地采取措施,将抽象变生动,将死板变鲜活,比如我们在讲氧化还原反应一章中电子转移总数的计算,甲失去两个电子,乙得到两个电子,转移电子总数是两个,但总有学生认为转移电子数为四个。因为电子是微观粒子,不易理解,我就举了一个通俗的例子,小白给小黑两个苹果,小白失两个,小黑得两个,实际在转移的就是两个苹果,而非四个。这样形象的讲解让学生掌握了电子转移总数的确定方法。

备课充分与否要在课堂上见分晓,对于上课我有几点感触。

一是“微笑”。真诚的微笑能使别人得到快乐,使自己感到幸福。我记得我上初中时有一个语文教师上课时总是板着脸,开始时学生们都怕他,到后来适应了,也不再怕他了,但上课时大家都死气沉沉,一点生机都没有,更别提课堂氛围了。而我想这个老师他自己也不快乐,因为他自己好像连怎么笑都忘了。所以我们应记住,在上每节课时都要面带微笑。法国作家阿诺•格拉索就说过“笑是没有任何副作用的镇定剂”。

二是给予学生发挥的空间。歌中唱得好“你我皆凡人”。我认为大部分学生的智商都相差无几,之所以有好坏、优差之分,都在后天形成。所以我们教师在上课时要竭尽全力地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一个班级的学生有梯度,教学内容也有梯度,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进程中有自己的发挥空间,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用武之地”。

三是多赞扬、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 。我们面对的是十五六岁的学生,正是人生的花季、雨季,是心理学中的叛逆期,他们自尊心强,对外界很敏感,情绪起伏较大,遇事会走极端,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谈方式。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就因为喜欢老师,我才好好学化学”,我追问他:“那你为什么喜欢我呀?”他的回答非常简单:“因为老师你从来没有批评过我,放弃过我!”我想这个学生的话,我会记一辈子。

4.教师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我们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但在如何组织教学,如何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果上,还是感到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通过这几天的培训学习,收获很大,以前一些认识模糊的问题,现在也搞清楚了,从前的一些情感体验,如今也找到了理论支持,更为重要的是,我深深体会到,教育是一门艺术,一门大学问,值得我用一生的精力去钻研。通过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收获很大,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首先,本次新教师培训最重要的是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全面的认识。“脚踏实地、厚德博学”是邱局长在报告上提出来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教师的工作是单调的、重复性的,如何让自己保持职业上的满足感、上进感,需要我们不时地进行自我调整。成功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那么对于教师而言,所谓的成功在于把更多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可用之才,一个能够安分守纪,对社会心存善意的公民。我想,“俯下身来做教育,静下心来做学问”这应该成为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的信条吧。

5.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五

2011-11-21

我参加了这次教师培训的学习,使我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为自己今后的教育实践打下了基础。通过培训,使自己有了不少的收获:

1、提高了自己的师德水准.从师德教育培训起,就对我们原有的师德观和专业成长目标有了更大的丰富和提升。我们深切领悟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无止境”的真谛。通过培训意识到天外有天,自己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深化了数学学科基础知识,加强了对中学数学学科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掌握了数学学科的一些发展动态,了解到数学学科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提高了自身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以及教育教学基本功和学科教学或教育实践能力。

3、教育观念得到更新.通过集中理论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客观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中,我从多角度、多层面对课堂上的各种困惑和行为进行理论的诠释和深刻的反思,使我想到了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发现了各自的差距与不足,对原有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4、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水平.在此次培训中,不仅使我更新了教育观念,还掌握了一些现代教育技术。在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学习中,自己已具有了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会制作适用学科的简单教学课件。

6.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六

王德彬

在这次网络培训中,我受益匪浅,感慨颇深。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感受到了身为一名教师自己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啊。通过这次培训,收获丰富、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比以前更全面了,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使我在思想政治与职业道德、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为自己今后的教育实践打下了基础。通过培训,使自己有了不少的收获就师德修养和名师成长我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更新观念、从我做起

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提高了专业知识水平.深化了数学学科基础知识,加强了对中学数学学科基本知识和基

本理论理解,掌握了数学学科的一些发展动态,了解到数学学科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提高了自身更新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的能力,以及教育教学基本功和学科教学或教育实践能力。

三、教育观念得到更新.通过理论学习,使我逐步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客观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穿到学科教学过程中。在学习中,我从多角度、多层面对课堂上的各种困惑和行为进行理论的诠释和深刻的反思,使我想到了一些从未想过的问题,发现了各自的差距与不足,对原有的教育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满智慧的事业,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通过培训,我不光学到了教学、研究的本领,而且学到了如何做人为师。写在纸上的是思想的足迹,化作动力的是思想的延伸,我们得到的是人格的提升、生命的升华,愿“一片金色的回忆,一份永久的纪念”成为我重新跋涉的新起点。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象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学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

总之,继续教育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

7.教师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七

苏霍姆林斯基是享誉世界的教育家。他的《给教师的建议》提出100条建议,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加之朴实的语言,读起来很亲切、很受益。笔者是一个老教师了,苏氏书中所举的实例,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也经常遇到,所以阅读中更易引起共鸣。苏氏的知识观、和谐教育理论、儿童中心观等,都让人受益匪浅,但作为一线教师,笔者更关注的还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即怎样备好课、怎样上好课?研读这本书无论是对笔者备课、上课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对于备课的启示

苏氏反复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无论是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是如此。他认为教师应多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他还把阅读作为教师教育素养的重要内容,认为“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作为一名历史教师,笔者对他举的一个例子印象特别深: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非常出色的公开课,当被问及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时,这位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段话意味深长,发人深省。是啊!今天的成功,取决于一生经验的积累,而经验正是在长期读书中积存下来的。受其启发,笔者现在每天都要认真读一点书,包括历史专业著作、教育学、心理学等。读专业著作能开阔视野,在能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而读教育学、心理学著作则能增强对教育规律、学习规律的认识,更好地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二、对于检查作业的启示

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形:老师检查知识掌握情况,当被抽到的同学回答问题时,其余的学生在各干各的事情,仿佛与自己不相干似的。怎样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对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以便教师对全班学生都能检查到呢?

苏氏认为使用草稿本是一个挽救的办法。即让同学们把要求回答的问题写在草稿本上,各自独立完成。这种方式的优点,首先在于检查知识时不必把学生都懂得的知识高声地重复一遍,教师也可以用看似简便的方式获得学生知识掌握的信息。同时,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完全独立地完成。教师还可以密切注视学习困难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考虑到他们的个人能力和特点。

以前我也曾很为这样的问题烦恼过。现在每当学习新课前复习上一课内容时,笔者就不再让学生一个一个地站起来回答,而是让每一位学生准备好草稿纸,把要回答的问题独立写下来。我巡回检查,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在课堂上再强调一遍,还是课后只找一部分同学交流。这样一来,随大流的同学少了,认真思考、认真读书的多了,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三、对于知识复习的启示

对于教师来说,最难处理的莫过于复习课,有的老师把复习课搞成了习题课,有的老师是把内容再复述一遍。但这样做同学们会有嚼蜡之感,毫无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看书,一些学习能力差的同学则效果甚微。苏氏认为:“要复习份量很大的教材,就必须站得远一点来看它,以便使主要的东西看得更清楚,而次要的东西则不那么显眼。如果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把所有的东西从头至尾地反复地读,那就不仅会出现负担过重现象,而且更重要的是材料的中心思想会被学生忽略过去,从而削弱了它们的教育作用。应当教给儿童从教材中解脱出来———即放过细节,抓住要点”。

受此启发,上复习课,笔者就以单元为单位组织学生复习。比如复习人教版《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不再像以前那样一课一课地复述,而是站在单元的高度,围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这条主线,引导学生回忆、归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第5课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拓展(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主干知识确定后,借鉴魏书生老师画知识树的方法,再让学生添枝加叶。这样,同学们积极性很高,忙得不亦乐乎,教师也得以解脱,能去帮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同学。

四、对于课堂教学的启示

笔者最关注的还是课堂教学,苏氏著作对此至少在三个方面给予了启示。

首先,是教学方式上的启示。斯宾塞认为:“学生自己得来的任何一项知识,自己解决的任何一个问题,由于是他自己获得的,就比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更彻底地属他所有。他那个成就所需要的心智准备活动,必要的思维集中,胜利后的兴奋,结合起来就使一些事实深深印入他的记忆中;而单凭从教师那里听到或从课本中读到的任何知识决做不到。尽管他遇到失败,他能力所达到的紧张程度,也担保他能够比从别人那里得到解答时容易记住,比重复五六次还强”。也就是说要使课堂教学取得实效,必须让学生亲历亲为亲身感受。苏氏持同样的观点:“如果把掌握知识的过程比喻为建造一幢大房屋,那么教师应当提供给学生的只是建筑材料———砖头、灰浆等,把这一切砌垒起来的工作应当由学生去做”。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位小学教师被认为是讲解算术应用题的高手。为了使学生容易“领会”应用题的条件,她事先准备了许多图片和表格,有时甚至把应用题里谈到的实物拿到课堂上来。看起来,她的学生解应用题很顺利。但是,当这些学生升入五年级以后,却使教师们深为吃惊:原来那位女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根本不会解算术应用题。事实的确如此,因为那位女教师在整整4年里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不让他们碰到困难,所以学生事实上并没有学会积极地思考。

笔者觉得这位女教师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不少教师老是怕学生自己学不好,经常把课讲得很详细,分析得很到位,但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就历史学科来说,学生其实能自主解决大部分问题,不需要我们滔滔不绝地讲。笔者现在已改变教学方式,由以前的以“教”为主,转变为现在的以“学”为主。对于一些以叙述事实为主、理论性不强、难度又不大的内容,就把讲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这样,学生参与度高,积极性高,老师也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学习,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其次,他对教师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批评一针见血,令人大有醍醐灌顶之感。如书中批评指出:“在许多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这么一种惯例:要求学生掌握知识,就是为了能够正确地回答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能够完成作业。这种观点迫使教师片面地评价学生的脑力劳动和他们的能力:谁能够把知识保存在记忆里,一旦教师提出要求,就能把它们‘倒出来’,谁就被认为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学生”。“死记硬背一贯是有害的,而在少年期和青年期则尤其不可容忍。在这些年龄期,死记硬背会造成一种幼稚病———它会使成年人停留在幼稚阶段,使他们智力迟钝,阻碍才能和爱好的形成”。读到这些批评,真的令人感到很惭愧,因为我们平时就是这么做的:教师讲,学生记笔记,然后花时间背。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就是看学生能不能把老师讲的内容、把教材上的内容粗略地背下来。不少师生把历史学科与“死记硬背”划等号,所以才有许多学生不喜欢历史学科。这实在是历史教育的悲哀。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的启示。在教学方法上,苏氏特别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但又认为“如果滥用那些有趣的、形象的、鲜明的、花花绿绿的东西,就会导致学生过于兴奋:教室总有人小声讲话和做小动作。教师为了‘压倒’学生的嗡嗡声,就提高嗓门讲课。而这样一来又引起了更大的兴奋。这种兴奋可能使学生一连几节课安不下心来。于是,也就根本谈不上进行正常的脑力劳动了”。笔者对此深有切身体会。以往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喜欢在课堂上讲一些有趣的东西,比如讲一些历史细节、佚闻趣事、最新学术观点,还经常穿插一些诗词对联、名人名言等。而这往往让学生沉溺于有趣的内容中而忽略了需要掌握的东西。现在笔者改以根据教学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而不再是一味地逞口舌之快。

现在学生都要求老师不要照本宣科地讲历史教材,而要对历史知识进行必要的拓展,还要求老师对重大历史问题有自己的见解。在此背景下,如果教师不读书学习充实自己,不转变教学方式,势必会被学生看轻,进而发展到不喜欢历史课。教师怎样才能给学生补充必要的课外知识?怎样才能对重大问题有自己的见解?毫无疑问,这就要求我们多读书、多学习,多充实自己。

8.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一些体会 篇八

关键词:教师培训;优化多元;以点带面;分类有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306-01

加强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需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统筹规划,以需求为导向,创新教师培训体系,重点推进骨干教师、农村教师、弱科教师的培训工作,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下面谈一些在实际培训工作中的做法及体会。

1、多元优化,有序组织。培训者原来为个别专业教师,现在有县级名教师,县教研室教研员、市学科带头人、省各名校名师、省教育学院教科所专家等,保证了培训者的素质,提升了培训的档次。同时要加强了培训的组织管理,明确中小学校长是各校教师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兼职教研员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实施人,所有教师培训工作均纳入学校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保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有序、高效地进行。

2、以点带面,整体提高。一所好的学校离不开好校长好老师,所以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培训工程。通过名校长带动一批好校长,通过名教师带动一批优秀教师,从而实现整体提高。首先要通过调查,选取合适的有潜力有带动性的培训对象,通过外出学习、专业研修、课题研究、校长论坛、教学展示等方式,为名校长、名教师创设专业成长的环境和氛围,为他们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教师共同学习提高,骨干教师每年设固定时间,分学科组织全县教师参加专题汇报会、给全县教师讲示范课,分享学习感受,传递教改信息。在各种活动中,给骨干教师压担子, 促使骨干教师把新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传授给其他教师,让学习培训发挥更大的效益。同时,鼓励和要求骨干教师承担集体科研课题和个人小课题,进一步提升理论水平,并在课题研究中,带动整个教师队伍共同参与研究,有效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聚焦农村,分类培训。农村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占重要比重,但农村的师资却相对薄弱。所以教师培训必须整合优质教师资源,对农村中小学教师开展分类分层培训。一是针对教龄短的职初教师,进行基本功培训项目。从实践性知识入手开展农村职初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内容涉及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思想、学科教育的基础要求、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等。二是针有些教龄的青年教师,进行基本技能培训。采取逐级竞赛、观课评课、课件制作、团体辩论赛等评比项目,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为有潜力的农村青年教师搭建专业成长平台,使一部分优秀青年教师脱颖而出。三是针对骨干教师,进行高端专业技能研训。对有培养前途的教师进行指导研训,提升水平,建立造血机制,培养一支适应高素质的校长、教师队伍。四是针对全体教师,进行专业学科培训。针对全体教师,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学科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采取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和远程培训等多元模式分学科阶段性地层层推进,以此帮助农村教师聚焦课堂教学,把握新课程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远程学习能力,促进专业化发展。

4、拓展思维,模式多样。改变以往单一的培训模式,实行模式多元化,易操作灵活有效。一是校外集中培训。如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等,全部集中在县学校进行。每年还进行分片交流展示、送教下乡课堂技能展示等。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先进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现场示范教学,较好地解决了“理论性培训”与“操作性培训”相脱节的问题。 二是校本培训。通过县级培训的骨干教师和兼职教研员,以校为单位,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将“点”上的培训扩大到“面”上的培训。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培训的实效性,要在充分调研、确立专题内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题的特点,认真研究选择最佳的培训模式,力求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彻底改变了培训形式单一化的现状,且充分利用了网络教育资源,不仅开阔了教师的视野,调动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增强教师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提高了培训的实效。

通过有效培训,一支名校长名师团队逐步形成,在他们的带动下,整体教育管理水平、教学能力不同程度提高;全面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有力推进了农村学校的课程改革,进一步缩小了农村学校和城区学校的办学差距,整体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师都取得新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能力,促进了教案设计的规范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要做好培训工作还需要强化以下几点:

1、健全培训工作机制。必须建立合理的培训组织体系和相应的制度,制定培训思路,科学统筹规划教师教育培训工作,形成教师教育工作宏观管理体制和组织协调机制,有效地保证培训工作的推进与落实。

2、充分整合各类资源。要积极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充分调动各类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展教师培训。在资源整合过程中注重抓好培训者队伍建设,通过上级层面的培训项目,培训一批“种子”教师,建设一支培训者队伍,使他们在推进本县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注重更新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是师资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内容构建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培训的实效。但是,传统的师资培训内容由于知识载体与传播手段落后,传授途径单一,传授速度慢,周期长、范围窄等原因而过于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使得整个师资培训整体上流于形式,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效。因此,师资培训的内容需要更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理念,增加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并具有时代感的新内容,把文本资源、网络资源、个体资源以及在教学互动中产生的资源融为一体,体现培训内容的群众性、实用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使每一位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使培训内容既体现先进性、理论性的要求,又突出实践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9.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九

一年多的培训即将结束,这次培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给我提供了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在培训中,学习到的很多东西。但要采他山之玉为我所用,纳百家之长解我所困,却需要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也许很漫长,但我定会朝这个目标不断的去努力。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我一生的追求。现将本次培训,总结如下:

一.知道并理解了新课程理念,创新与策略

1.注重学生基础学习能力的提高.基础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前提,是开展终身学习、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的基矗基础学习能力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前提,是开展终身学习、2.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养成.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适应信息化社会,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必要的信息,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素养。

3.注重学生创新性与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教育应该培养胸襟开阔、能够站在全球化视野考察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公民。

4.强调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和道德教育.在享受现代科技发展带来的充足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应更加注重精神世界的锤炼,如对真理、正义、诚信、责任感的追求。

二.知道并理解了教师心理健康与教学 1.端正人生价值观,献身教育事业

“崇高的师德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促进教师奋发向上,献身教育事业,不断进取的动力之源。”当前,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为教育改革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但是,随之而产生的人生价值观、生活观念的变化也冲击着学校教师,影响到教师的价值趋向和道德观念,使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与教师角色身分不相称的思想意识。有的教师受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表现在工作态度上,怕环境艰苦,怕任务艰巨,追求轻松自在,缺乏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遇到困难总是绕着走,“绞尽脑汁”地要求到条件舒适的地方去工作。表现在思想作风上,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表现在生活上,畸形消费,花钱大手大脚,生活追求潇洒,吃穿讲究排常作为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该能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对工作怀有持久的热忱,并从工作中获取满足和乐趣。在这方面,我还有所欠缺,在以后的工作中应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标准,培养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学会抵制各种不利因素的刺激和影响,保持良好的心态。

2.塑造良好性格,做到为人师表 心理健康是我们学生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中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巨大的,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和学生的发展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教师性格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师良好的性格特征,不仅时时感染和教育着学生,而且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因此,教师要为人师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学会鼓励、学会尊重、学会宽容、学会公正、学会激励、学会赏识、学会呵护;应保持乐观、开朗、热情的态度,以饱满的热情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你能行!”、“你可以的!”、“你很优秀!”这样看似简单的话,往往可以点燃学生自信的火把,照亮他的成长之路。我想,作为教师,如果没有客观的认知标准,他的课上得再好,也难走进学生的心,所以教师要为人师表,尤其要具有宽容、公正的良好性格。3.富有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以及教师体制改革风起云涌的今天,对学生的培养不能再循规蹈矩,必须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工作去寻找适合自己教育对象的方式方法。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应该在模仿、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思考自己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及优势,加以创造性运用,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要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和兴趣爱好,以便从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中得到启发。

三、体验教师的职业乐趣

一个健康成长的人应有乐趣相伴,这样他的工作,职业生涯才能获得鲜活的生命,教师的工作环境,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更要求教师应有自己的工作乐趣。

首先,教师的环境特别是教育对象是不断变换的。从而促使教学的高效循环。只有适应教育对象、环境、我们工作起来才能顺心顺手,才能安心,并从中体味到工作的乐趣。

其次,教师的个性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个教师都应该时常问自己:我靠什么吸引学生?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一个关注学生感受的教师,一个充满民-主的爱心与学识的教师,一个有着与众不同的教育魅力的教师,到哪儿都是受欢迎的。难怪有的教师和学生相处默契,永远是校园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吸引绝不是庸俗的讨好学生。其实,一个学识和魅力并存的教师,即使你对学生严厉一些,学生仍然爱你、崇拜你。偶尔当你有一些小缺点时,反而会使学生感到亲切甚至“有意思”。再次,教师的工作大部分是定性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是教师工作日的定性工作流程。这些工作都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富于紧张。那么,我们就应学会在紧张的工作背后放松,尽力让自己的工作充满弹性,留下教学以外的时间空间,丰富业余生活,这样也有益提高效益。

最后,教师的工作平凡,惊天动地的业绩很难创造。但我们不能因此心灰意冷,放弃对成功的追求。这时调节自身的成就感就尤为重要了。我们可把一个差生的转化,一次成功的论文交流,一件优秀的课件展示,一次扣人心弦的典型发言,一次推心置腹的家访劝学,一届学生的优异成绩看作成功的驿站,并从中获得成就感,以此收获乐趣。

10.2022教师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

一、遵规守纪,学__热情高

本次培训我们组的老师能够认真遵守学校的规定,按照时间参加培训,做好笔记,并积极参与与专家的互动,特别是__老师作为老教师,还能提出自己教学中的困惑,积极与专家交流,令人感动。

二、专家水平高,培训效果好

本次培训邀请的专家有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有课程创生方面的,有初高中的名师,有大学的学科专家教授,涉及面光。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深度。既有互联网+,也有传统的教学漫谈。

三、实地参观开眼界

本次组织了参观实验室和北京的一处中学,通过参观,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希望也能组织部分学生去参观实验室,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培训建议

1、解决好老师们的吃饭问题。本次培训老师们的住宿条件还是不错的,但是吃饭有点麻烦,时间安排紧,吃饭找不到地方。

2、学科专家分教研组培训,增加课堂展示环节,这样可能更有针对性。

3、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专家本次讲解的非常好,可以安排这个老师来我们学校培训一天。

11.教师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培训模式  高校教师  双师型

技术应用型高校教育随着我国基础经济的腾飞,最近十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我国四个现代化建设贡献了重要力量,但一些实际问题也急需解决,如技术应用型学生供需衔接严重不畅,影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克强于2014年6月召开会议,强调了转型期技术应用型高校的主要工作,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解决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问题,因为以需为本,以人为本的创新性培训模式才能保障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时俱进,跟上一个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步伐,并且“双师型”教师优良培训效果的前提是高校教师的培训模式。因此,本文分析了美、德、英发达工业国家教师培训的模式,为我国“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提供参考。

国外教师培训的模式

1.美国校本教师培训的模式

美国是非常重视教师培训的发达国家之一,如其著名学者格林(Gray)提出,高校教师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教学工作的变革,就必须不时进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改革、教学认知心理等的相关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导师制,即年轻教师或者没有相关教学经历的教师必须由有经验的教师进行培训,在美国这种方法不仅非常重要,而且是取得教师培训成功的主要方式之一,即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培训是以高校教师所在学校为培训的场地,由相应的教师培训机构和自己所在大学共同提供必要的培训内容,双方共同协商确定培训时间、培训方式。在美国,很多大学都利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师培训,如他们的州立大学,一般都在本校建立校本培训部,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进行最新的培训,跟上本国经济建设的需求;在哈佛大学,实行了由丰富经验的教师指导新教师(包括没有相关技能的老教师)的导师培训法,学校不定期设置短期的校本培训项目,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再比如,哥伦比亚大学在本校设置了网络培训教师的模式,根据某一段时间教学需求开展网络电子信息培训班,这种培训模式自由、灵活、方便,被培训老师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培训内容即可,当然他们会针对培训效果进行测试,没有达到培训要求要进行处罚。

2.德国双元制教师培训的模式

德国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开始,高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就实现了由大学或者综合性学院进行,她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教师在职前、职中培训的国家之一,也是德国工业作为后起之秀,能迅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他们的成功得益于他们教师培训的模式,德国的法律规定,技术应用型教育不仅仅依靠各高校和职业院校,而更重要的是依靠相关的行业企业来完成,即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称为“双元制”培养模式。企业和学校两者在教师培训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协商、相互支持,因此德国高校教师在职前、职中必须到相应的企业进行实地观摩、考察、学习与实践,以适应德国技术应用型教育的需求。其学者针对双元制学徒培训过程企业所得收益与成本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他提出企业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尽管投入了相应的成本,但同时,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成本却降低了,并且通过这种方式学校培养出的学生正好是企业所需求的,也节省了企业培训新员工的费用,企业也获得了相应的利益,是企业和高校的 “双赢”。因此“双元制”教师培训模式是德国高校主要采用的培训模式,即“校企结合”的模式。再者,德国的技术应用型高校教师的培训体系的完善得益于德国法律以及管理机构的完善,他们不但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管理教师的培训,而且政府为了保证教师培训的顺利进行,专门制定了法律、法规,用法律的形式明文规定教师必须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相应的职业培训,满足不断变化的国家政治与经济需求。

3.英国多元化教师培训的模式

英国教师的培训已经具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早起源于17世纪初,因此英国的高校教师的培训已经非常的成熟,并且也是吸取百家教师培训的优势,走出了一条具有英国特色的教师培训之路,并呈现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如英国的双元制培训模式、学校与企业合作模式、校本培训模式、校校合作模式等)。英国涉及教育的各方面相互合作,如国家与地方的政府相关人员之间、学校之间、企业之间、教师之间、学校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教师之间互相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且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为这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供保障,也为高校教师的培训模式搭建了更加宽广的渠道。正如一些研究者所言,这正是让英国教育体制高速运转的前提,是英国学术界和英国政府所提倡的教师培训模式,也是英国高校教师培训的特色之处。

国外教师培训模式对我国“双师型”教师培训的启示

1.以人为本的“双师型”教师培训理念

“人才强国、科教兴国”的教学理念一直都是我国教育界所提倡,因此我国高校在“双师型”教师培训的模式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各级主管部门都应学习美国、德国、英国等的以人为本的教师培训的模式,把教师自身需求和国家需求、学校需求、企业需求结合起来整体考虑,在满足国家兴办教育本身需求的基础上重点考虑教师身心的需求,将教师培训作为终身工作,并且充分考虑“双师型”教师培训的心理需求,即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如在“双师型”教师培训过程中充分考虑教师工作的特性以及实际需求,鼓励教师学、教、研、用结合起来,积极导入以人为本的“双师型”教师培训理念,从而保障高校教师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与时俱进,适应技术应用型高校转型的需求。

2.以需为本的“双师型”教师培训理念

从大的方面来说,一个社会的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小的方面来说,企业的生产经营会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一个国家的教育也必须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做到与时俱进,如美、德、英等国家一样。这也就要求我国高校“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必须随着社会生产和经济的需求而创新,也是我们国家主席习近平从今年六月份提出技术应用型高校转型迫切期望的初衷。因此,政府各层机构,各个高校、各培训机构以及相关的教师都应该总结以往培训经验,分析各个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培训需求,从社会、学校、企业以及教师的本身需求出发,设置相应的培训课程以及培训内容,满足国家整体发展的需求。

3.积极倡导多元化“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模式

美国高校实行的以校本为主的教师培训模式,德国高校实行的以双元制为主的教师培训模式,而英国高校教师的培训吸取百家之长,实行了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模式,取得了万世瞩目的成效。因此我国技术应用型高校在“双师型”教师的培训的过程中,必须吸取各家之长,依据我国经济建设的实际需求,学校与学校联合、学校与企业联合、国内与国外联合、学校与政府联合的多样化的“双师型”教师培训的模式,满足我国目前转型期“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的需求。

4.完善立法与教育制度,保障“双师型”教师培训的实施

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能在教师培训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主要原因之一是得益于政府立法和教育制度的完善。法律和制度不仅确保了他们国家高校教师培训的有序开展,也为教师的培训设置了前提条件,所以,其高校教师培训的独特内涵由国家法律法规保驾护航。如2005年,学者托马斯.桑德曼等都在研究中提出了许多法律保障,对高校教师的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时间与培训方法进行了规定。并且德国的全国工商协会(IHK)负责具体的教师在企业中的实际培训工作,对培训内容、培训过程、培训资格认定并进行全面监督。因此,我国政府必须效仿发达国家教师培训的做法,完善立法与教育制度,为我国“双师型”教师培训保驾护航。

总结

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号角已经吹响,教育作为一个国家政治与经济建设的立国之本,承担着教育兴国与人才培养的大任。因此,通过分析国际先进的教师培训理念与培训模式,并选择性的借鉴其经验,为我国技术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2014.

[2]冯增俊.教师的成长与培训初探[J].教育科学研究,2006,(12).

[3]青木.德国怎样培养教师[J].教师博览,2005,(8).

上一篇:申请劳动仲裁下一篇:老少共筑中国梦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