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选修课课程集

2024-11-05

高二物理选修课课程集(共7篇)

1.高二物理选修课课程集 篇一

高二物理(选修)学案(09)

第二章 恒定电流

第8节 多用电表的原理

班级:

姓名:

学号:

组别: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欧姆表和多用电表的制作原理。

2.理解欧姆表和多用电表的制作原理 【自主学习】

1.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E=1.5V,内阻r=0.5Ω,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g=10mA,电流表的内阻Rg=7.5Ω,A,B为接线柱。

(1)用一条导线把A、B直接连起来,此时,应把可变电阻R1调节为多少才能使电流表恰好达到满偏电流?

(2)调至满偏后保持R1的值不变,在A、B间接入一个150Ω的定值电阻R2,电流表指针指着多少刻度的位置?

(3)如果把任意电阻R接在A、B之间,电流表读数I与R的值有什么关系?(写出表达式)

2.图1分别表示电流表、欧姆表、电压表的电路示意图。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在图2的基础上画出最简单得多用电表的电路,并说明转换测量功能。

高二物理(选修)教案(09)

第二章 恒定电流

第8节 多用电表的原理

班级:

姓名:

学号:

组别:

例1.某同学想用以下器材组装一只欧姆表,并比较精确地测量一只电阻的阻值(约几千欧)。

A.电流计,满偏电流为1 mA,内阻为20 Ω B.电流计,满偏电流为0.6 A,内阻为5 Ω C.电动势15 V、内阻5 Ω的直流电源 D.电动势3 V、内阻3 Ω的直流电源 E.最大阻值为5000 Ω的滑动变阻器 F.最大阻值为100 Ω的滑动变阻器

(1)以上器材应选用(填字母),并在虚线框内画出所组装的欧姆表的内部电路结构图。

(2)欧姆表调零后,滑动变阻器被接入电路部分的阻值为 Ω。

(3)若用此欧姆表测量电阻,发现指针指在满偏电流的三分之一处,则此电阻的阻值约 为

Ω。

(4)如果电池长期未用,导致内阻增大,电动势基本不变,且仍能正常调零,这将导致测量的结果。(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例2.图示为多用电表欧姆挡的原理示意图。其中,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为300 μA,内阻Rg=100 Ω,调零电阻最大值R=50 kΩ,串联的定值电阻R0=50 Ω,电池电动势E=1.5 V。用它测量电阻Rx,能准确测量的阻值范围是

()

A.30 kΩ~80 kΩ

B.3 kΩ~8 kΩ

C.300 kΩ~800 Ω

D.30 kΩ~80 Ω

例3.思考如图所示说出那些位置是电流挡、那些位置是电压挡、那些位置是欧姆挡?哪些位置的量程比较大?

课 堂 检 测(09)

第二章 恒定电流

第8节 多用电表的原理

班级:

姓名:

学号:

组别:

1.如图(a)所示是一个欧姆表的外部构造示意图,其正、负插孔内分别插有红、黑表笔,则虚线内的电路图应是(b)图中的图

()

2.欧姆表的内部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流计的电阻为Rg,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为R0,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欧姆表的工作原理是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B.电路图中左侧的表笔为黑表笔 C.欧姆表表盘的最左端为欧姆“0”刻度 D.欧姆表表盘的中间刻度值为R中=r+Rg+R0

3.一个由满偏电流为3 mA的电流表改装而成的欧姆表,调零后用它测量500 Ω的标准电阻时,指针恰好在刻度盘正中间,如果用它测量一个未知电阻时,指针在1 mA处,则被测电阻为

()A.1000 Ω

B.5000 Ω C.1500 Ω

D.2000 Ω

课 后 作 业(09)

第二章 恒定电流

第8节 多用电表的原理

班级:

姓名:

学号:

组别:

1.欧姆表的内部构造是由一可调电阻、表头、电源串接而成的。一同学在利用欧姆表测量阻值为R=100Ω的电阻时,发现电表的指针偏转角度为表盘的4/5;若测量另一阻值为Rx的电阻时,指针偏转角度为表盘的1/5,则Rx为

()A.1000Ω

B.400Ω C.25Ω

D.1600Ω

2.使用中值电阻为25Ω(×1档)的多用电表测量两个定值电阻(阻值约为R1=20Ω和R2=30kΩ)。在下列一系列操作中,选出尽可能准确的测定各阻值并符合多用电表使用规则的各项操作,按合理的顺序填写在横线的空白处:

A.转动选择开关置于“×1K”档

B.转动选择开关置于“×100”档

C.转动选择开关置于“×10”档

D.转动选择开关置于“×1”档

E.转动选择开关置于“OFF”档

F.将两电表笔分别接触R1两端,读出R1的阻值后随即断开

G.将两电表笔分别接触R2两端,读出R2的阻值后随即断开

H.将两表笔短接,调节调零旋钮,使指针指在刻度线右端的“0”刻度

所选操作的合理顺序是

3.如图(a)所示为欧姆表的电路原理图,G为满偏电流Ig=200 μA的电流表,表头内阻为Rg,R0为定值电阻,Rp是调零电阻,表内电源电动势E=1.5 V,内阻为r.图(b)是表盘的电阻刻度,B为A、C的中点,试分别确定A、B、C三点刻度的电阻值.

2.高二物理选修课课程集 篇二

“交变电流”一章新教材大体继承了原教材的基本结构和线索,注重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因而在内容的选择上与旧“人教版”教材相差不多.新、旧教材章节内容的安排如下表所示.

从表中可知,在章节数、节标题、知识要求上新、旧教材并没多大差别,然而新教材在许多方面还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值得开发和利用.

一、新、旧教材在教学内容编写上的不同

1. 概念的引入注重认知规律,“先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

概念是物理知识的基础,新教材中的许多物理概念的引入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如交变电流概念的引入,原教材中先分析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时产生的感应电流,得知这个电流的大小、方向在不断变化,由此引出交变电流的概念,这样的理论分析还是比较抽象的.对于现在的高中学生来说,从电源插座中获得电流早就习以为常,那么这样的电流与手电筒中的电流有什么不同吗?[1]这是一个非常生活化的问题,新教材中通过传感器和计算机展现两种电流变化的不同情况,从而引入交变电流的概念.让学生先学“什么是”交变电流,而后再学它是“怎样产生”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问题的展现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

例如,关于交变电流的产生,教材并没有直接给出线圈在磁场中转动到各个位置时电流的方向,而是提出了四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分析,定性得出交变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进而定量导出交变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又如学习“什么是有效值”,先给出一个“思考与讨论”,研究一个想像中的交变电流通过电阻时产生热量的情形,通过讨论,回答提出的两个问题,体会引入有效值概念的必要性,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等效思想”的运用.

3. 栏目的设置形式多样,呈现的方式图文并茂

新教材辟有“演示”“实验”“思考与讨论”“做一做”“说一说”“科学漫步”“STS”“问题与练习”等栏目.“科学漫步”为有兴趣且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学习内容.“STS”引领学生关注科技进步,关注社会生活,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与人类生存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些思考.“问题与练习”精选有实际科技背景、以真实物理现象为依据的问题,既联系科学、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又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丰富的插图注重与知识内容的联系,且能反映现代科技成果,体现出时代特色,如“远距离输电线”“超导电缆并网输电”等图片,而副栏则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新教材引领新的教学方式和新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的落实,改革的一个重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创设“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从整体上看,新教材交变电流一章的很多素材与过去一样,但写法不同,对知识的建构过程更加清晰和科学,更符合实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以问导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教育的特征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这句话既道出了教学的目的,又道出了学生掌握方法后能自主获取知识,去寻求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自行解决.

如“电能的输送”一节,过去处理这段教学时大致是这样的思路:指出输电导线上的功率损失、输电线路上的电压损失,陈述解决的办法,即教材陈述→教师讲解→学生记忆.新教材设计了以下“思考与讨论”,以问题串的形式把减小输电损耗的思维过程分解为若干小问题,引导学生一个一个地解决:

(1)怎样计算输电线路损失的功率?(2)在输电电流一定的情况下,如果线路的电阻减为原来的一半……在线路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如果输电电流减为原来的一半……(3)通过前面的计算,你认为哪个途径对于降低输电线路的损耗更为有效?(4)怎样计算用户消耗的功率P? (5)在保证用户的电功率的前提下,怎样才能减小输电电流?

在这种学习方式中,学生在教材(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高压输电的知识,而且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物理的实用价值和学物理的乐趣.

2. 落实科学探究活动,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科学探究是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是培养一种创造精神.科学始于观察,思维源于问题,“变压器”一节的教学,通过对“小灯泡会亮吗”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线圈两端电压与线圈的匝数可能有什么关系”这一科学问题.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让学生先有所猜想,教材中“也许……也许……”就体现了猜想与假设的探究要素.接着设计实验(包括实验探究所需的器材、有序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表等)、实验验证,最后通过理论分析使实验探究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出结论.教材利用了“变压器”这一素材,让学生经历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的科学探究过程,既学到了新知识,又亲身经历了实验探究过程,体会到探究的乐趣,进一步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使用新教材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仔细揣摩教材,理解编者意图,充分发挥教材这一课程资源的作用

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误解,如有些教师以为新课程不重视教材,可以随意调整、更换教材如果教师不打算只让自己成为“教教材”的教师,就不得不做一件事情:调整、补充或重新开发教材.但补充和开发新教材的前提是必须仔细揣摩教材,理解编者意图,并利用现有的教材.教师能否领会编者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和全面的一个重要标志.对编者意图领会得越深,越能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怎样理解编者的意图呢?主要是多问几个为什么.教学内容为什么这样设计,结论为什么这样得出,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形式多样的栏目对学习有何作用,这一章节中蕴含了哪些物理思想和方法等.应将教材作为教学的一种材料和工具,作为教学的一种载体,作为编者、教师及学生之间对话的文本,作为教材的编者为实现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一个范例.如果说物理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是一条明线的话,那么蕴含在教材中的物理思想和方法就是一条暗线.经过这样一番思考之后,教师可以按照编者意图和自己的理解,有可能根据环境、学情等教学条件,引导学生尽量解释和发掘教材背后的意义,或者以怀疑、批判的方式使原有的教材显露另外的意义,有可能选择和创造生成新的范例来组织教学,提高利用教材的能力.

2. 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灵活处理教材

利用教材这一课程资源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研究学生,研究符合学生兴趣、需要和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用具,确定学生现有发展基础以及相应的教学材料和要求,照顾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水平.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强调,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的.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而是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找准教学的起点,善于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地选择教材所提供的材料、改造材料,删去或从略处理旧知识或学生已经认识和了解的内容,尽量突出最主要、最本质的教学内容,试着调整教材讲述的顺序,或将教材中的各个知识点综合起来,使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照应,融合为新的主题,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补充一些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或者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努力把静态的教材知识转化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使教材的处理更加有效.

3. 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仅要求教师自己要主动学习,而且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进一步树立课程意识,以新的课程观(学生观、教材观、课程资源观)来重新审视,规划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高、更宽广的眼光来设计教学,看待学生,充分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源,合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如适合学生实际的条件性课程资源和素材性课程资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身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学生资源的作用.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意处理好问题情境创设,尽量使教学问题从学生熟悉和喜欢的生产、生活和科技事例中产生,使学生不但加深对教材知识的认识,而且拓宽视野,丰富教材的内容,使学生主动地融入课堂中来,让学生真正地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这也是有效教学的策略之一.例如,在学习变压器一节内容时,我们可以先请大家一起研究这样一个问题.(教师出示一根约两米长的塑料皮导线、一个2.5V的小灯泡,问能否用这根导线点亮这只灯泡?要求导线的两端分别接在灯泡上,导线不能割断,但可以增加另外的器件.)然后从已知的电磁感应知识引导学生利用图1思考以下一系列问题:在线圈a中通有变化的电流,在其上方的线圈b中会有感应电流吗?要想增大b中的电流,同学们有哪些办法?(让b靠近a;在a、b之间插一个铁芯;让a中的电流在相同时间内变化大些.)进而得到一种电学装置———变压器及自绕的原、副线圈和变压器的电压关系公式.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与技能,经历了实验的过程,学会了方法,而且得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

参考文献

3.高二物理选修课课程集 篇三

关键词 物理药剂学;选修课;药物制剂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4-0110-02

1 开设本门课程的意义

物理药剂学(physical pharmacy)是在应用物理化学理论和实验方法研究药物制剂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为药物剂型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提供理论支持。在20世纪50年代,物理药剂学已基本形成相对独立的科学体系,课程内容涉及诸多研究领域,如胶体化学、流变学、粉体学、动力学、表面化学、材料学等。应用胶体化学及流变学的基本原理,可以指导混悬剂、乳剂、软膏剂等药物制剂的处方、工艺的设计和优化;应用粉体学原理指导药物固体制剂的处方、工艺设计和优化;应用化学动力学原理能够评价和提高药物制剂稳定性;应用表面化学和络合原理阐述药物的增溶、助溶机理;应用材料学的相关知识可以阐明药物制剂辅料以及药用高分子化合物的作用原理。物理药剂学课程重点在于揭示药物与制剂的共性、各种物理化学变化规律以及反应机理,是药物新型制剂发展的基础。因此,开设物理药剂学选修课程,对培养跨学科、复合型、创新型、现代化的药学人才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 药物制剂专业开设物理药剂学课程现状

国外的药学专业均已经设置物理药剂学课程,我国多所高校开设了物理药剂学课程,如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广东药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延边大学等。多数院校把物理药剂学课程作为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而针对药学专业本科生开设此类课程的院校相对比较少。大部分学校侧重于物理药剂学的理论教学工作,只有极少数学校开设了物理药剂学的实验课程。

在教材著作方面,有A.N.Martin等编写的Physical Pharmacy,刘艳编译的《物理药剂学与药学》,苏德森和王思玲主编的《物理药剂学》,罗杰英等编写的《现代物理药剂学理论与实践》,殷恭宽等编写的《物理药学》,王玉蓉和田景振等编写的《物理药剂学》等。各个教材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对物理药剂学的研究内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有的教材强调对物理化学知识的讲授,有的强调经典的物理药剂学知识,也有的强调对药物新制剂和新技术的论述。本科院校可以根据本学校药物制剂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选择适合的参考教材,结合专业特点和药剂学的实例编制教学大纲。

3 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药剂人才培养水平

吉林医药学院从事物理化学教学的教师均为青年教师,虽然在授课过程中对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完整性把握较好,但由于没有相关药学知识背景,对重要知识点的讲解缺乏选择性和针对性,与实际生产生活存在知识脱节现象;而讲授药剂课程的教师对物理化学的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不是很全面。因此,在物理药剂学选修课教学活动中,提倡物理化学教师和药剂学教师集体备课和多学科教师交叉授课的模式,每位教师讲授自己最擅长的知识体系。这样既能发挥教师所长,使他们对今后长期的发展方向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又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和系统地掌握物理药剂学的相关知识,为今后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良好的知识储备。

4 突出药物制剂专业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药物制剂专业通常涉及新药的研究、药剂生产调配、制剂应用、质量控制、临床应用效果等五部分内容,这些都与物理药剂学知识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注重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一些理论性很强的知识点,如热力学和动力学、电磁学、表面现象等相关内容,在物理化学课程中已经系统地学习过,为了避免重复和资源的浪费,在实际授课中只需要强调这些知识点在物理药剂学中的具体应用即可,不需要面面俱到地进行详解。应该把有限的课堂时间分配给与药剂专业有直接联系的知识点,其中有关现代药物制剂和新型给药系统的设计与评价是学习物理药剂学的重点,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剂型设计思路与方法、新型释药技术原理、处方和工艺优化设计、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制剂的体外溶出度评价等相关知识。

教师在讲授过程中采用以启发式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开放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要注意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力求深入浅出;同时以幻灯片、录像、Flash等多媒体手段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活动中更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借助物理药剂学的学习,增加学生对药物制剂专业的认识。

5 注重能力培养,科学设定考核模式

物理药剂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涉及的知识广而深、繁而杂,初学者很难全面系统地掌握。药物制剂专业的目标主要是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药学人才。物理药剂学课程作为大学选修课,在考核方式上应突出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传统的知识记忆性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因此,只有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革新,才能让教育评价真正发挥导向功能。

物理药剂学的考核成绩应分为平时成绩和理论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的考核主要包括学生的出勤率、课堂提问、课堂笔记等,计入总分,其比例可占总成绩20%~30%。理论成绩的评定由两部分组成:教师给出与物理药剂学相关的课题,学生通过查阅文献,书写和提交相关性的综述性论文,其比例总成绩30%~40%;第二部分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考查内容主要侧重于物理药剂学的理论知识对实际案例的指导作用,其比例可占总成绩的30%~50%。这种弹性和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自主学习,增强教学效果。

6 结语

综上,加强物理药剂学与药物制剂专业相关知识点的联系,提倡“少而精”的教授方法;在实践中强调科学技能与先进技术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考核方式上采用能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体系。建立物理药剂学课程与药物制剂专业融合的教学模式是一个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需要广大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坚持、改进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韩旻,应晓英,胡瑜兰,等.多学科交叉应用于药剂学的复合式教学[J].现代医药卫生,2014,30(23):3655-3656.

[2]苏德森.物理药剂学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

1994,29(9):518-520.

[3]陈新梅.浅谈本科生《物理药剂学》选修课的教学现状及对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15):39.

[4]陈新梅.物理药剂学教材内容与特点[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131-132.

[5]马知恩.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J].中国大学教育,2011(3):13-17.

[6]刘崇悌.应加强物理药剂学的教学工作[J].药学通报,

1986,21(8):497-498.

[7]贺福元,杨岩涛,何群,等.物理药剂学课程教学对药学类人才创新素质培养的影响[J].西北医药教育,2015,

23(2):305-308.

4.高二物理选修课课程集 篇四

学科:物理 编写人:燕敬勇

审稿人:孔庆生

选修3-4第十三章第8节《激光》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解激光的特点及其应用,特别是全息照相技术。只要求学生对激光有初步了解,知道激光和自然光的区别,但不给激光下定义,更不讲解激光产生的机理。关于全息照相的原理,理解相位差是形成立体图像的根本原因。由于本节知识重在了解,故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激光的特点,了解激光的应用(2)知道全息照相的原理,理解相位差是形成立体图像的根本原因

2、能力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收集整理有关激光应用的资料,培养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2)通过对激光的特点及应用的学习,培养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激光应用的学习,体验现代科技的神奇,发现的科学的美妙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光与自然光的区别 难点:激光的应用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一些知识,对光的特点也有了很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种很特殊的光,就是激光,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体会科学的美妙所在。

五、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节课的内容,初步了解激光特点和应用 2.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素材,学案的准备

七、课时安排: 1 课时

八、教学过程

1、预习检查

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存在的问题

2、创设实验情景,导入课题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有激光应用的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

3、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完成学习目标 探究问题:

(1)究竟什么是激光呢?

激光是原子受激辐射产生的光。发光的方向、频率、偏振方向均相同,两列相同激光相遇可以发生干涉。激光是相干光,激光是人工产生的光。(2)激光是如何产生的?

在现代科技中用激光器产生激光。激光一种特殊的光,自然界中的发光体不能发出激光。1958年,激光问世。

(3)激光与自然光有什么样的区别?

①普通光源发出的是混合光,激光的频率单一.因此激光相干性非常好,颜色特别纯,②激光束的平行度和方向性非常好. ③激光的强度特别大,亮度很高.(4)激光都有那些特性和用途呢?

激光具有的特点 ①相干性好

所谓相干性好是指容易产生干涉现象。普通光源发出的光(即使是所谓的单色光)频率是不一样的,而激光器发出的激光的频率几乎是单一的,并且满足其他的相干条件,所以,现在我们做双缝干涉实验时,无需在双缝前放一个单缝,而是用激光直接照射双缝,就能得到既明亮又清晰的干涉条纹。②平行度非常好

与普通光相比,传播相同距离的激光束的扩散程度小,光线仍能保持很大的强度,保持它的高能量,利用这一点可以精确测距。现在利用激光测量地月距离精确度已达到1m。③激光的亮度非常高

他可以在很小的空间和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很大的能量。如果把强大的激光束会聚起来,可使物体被照部分在千分之一秒的时间内产生几千万度的高温。不能直接照射眼睛,否则会伤害眼睛。④激光单色性很好

激光的频率范围极窄,颜色几乎是完全一致的。

激光的应用非常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目前的重要应用有:光纤通信、精确测距、目标跟踪、激光光盘、激光致热切割、激光核聚变等等.

(5)什么是全息照相?利用了什么原理?和平时我们说的照相有什么不同?

4、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内容,并总结学到的知识。利用学案进行当堂检测,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并反馈学习情况。

5、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激光

一、激光的产生

二、激光的特点

三、激光的常见应用

四、全息照相技术

十、教学反思

5.高二物理选修课课程集 篇五

学科:物理

编写人:郑立敬

审稿人:侯智斌

选修3-2第五章第2节《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要让学生知道,上节用图像对交变电流的描述是全面的、细致的。由于交变电流的电压、电流等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做周期性变化,就需要一些特殊的物理量来描述它在变化中的不同方面的特征。这就是本节要提到的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含义,掌握它们相互间关系,知道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电的周期(频率)的大小.

(2)理解交变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的意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正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3)能利用有效值定义计算某些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及自学能力.

(2)使学生理解如何建立新的物理概念而培养学生处理解决新问题能力.(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工具处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由用电器铭牌,可介绍我国近几年的经济腾飞,激发学生爱国精神和为建设祖国发奋学习的精神.

(2)让学生体会对称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交流电的有效值、最大值、频率、周期的理解

难点:

1、交变电流有效值概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通过计算特殊形式的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来体会和掌握它的定义。

2、交变电流瞬时值确定使学生感到困难,通过例题分析使学生学会借助数学工具处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四、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这个时候的学生已经知道了交变电流的一些特点和一些描述物理量,但是大多数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低,对物理现象和知识的理解、判断、分析、和推理常常表现出一定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指导和引导学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及抽象思维能力。

五、教学方法

1、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结合学案预习本节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具的准备(投影仪、交流发电机模型、演示电流表),学案的准备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1、预习检查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2、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提出问题:下面各个图的不同。

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叫做交变电流,简称交流电.如图所示(b)、(c)、(e)所示电流都属于交流,其中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流叫正弦交流.如图(b)所示.而(a)、(d)为直流,其中(a)为恒定电流.

通过看图,要想知道不同类型电流不同方面的特点,需要知道描述交流电的物理量,从而引入本节内容。

3、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表征交变电流大小物理量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小组讨论明确该问题。

①瞬时值:对应某一时刻的交流的值,用小写字母表示,e,i,u. ②峰值:即最大的瞬时值用大写字母表示,Em,Im,Um.

EmREmNSB,Im.

注意: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方向的轴匀速转动时,所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峰值为EmNSB,即仅由匝数N,线圈面积S,磁感强度B和角速度四个量决定.与轴的具体位置,线圈的形状及线圈是否闭合都是无关的. ③有效值:

ⅰ、意义:描述交流电做功或热效应的物理量

ⅱ、定义:跟交流热效应相等的恒定电流的值叫做交流的有效值. ⅲ、正弦交流的有效值与峰值之间的关系是UUm2;IIm2.注意:正弦交流的有效值和峰值之间具有UUm2;IIm2的关系,非正弦(或余弦)交流无此关系,但可按有效值的定义进行推导,如对于正负半周最大值相等的方波电流,其热效应和与其最大值相等的恒定电流是相同的,因而其有效值即等于其最大值.即IIm. ⅳ、交流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指的是有效值;交流电流表和交流电压表的读数是有效值.对于交流电若没有特殊说明的均指有效值. ⅴ、在求交流电的功、功率或电热时必须用交流电的有效值.

交流电的有效值计算Q1Q2

④峰值、有效值、平均值在应用上的区别.

峰值是交流变化中的某一瞬时值,对纯电阻电路来说,没有什么应用意义.若对含电容电路,在判断电容器是否会被击穿时,则需考虑交流的峰值是否超过电容器的耐压值.

交流的有效值是按热效应来定义的,对于一个确定的交流来说,其有效值是一定的.而平均值是由公式Ent确定的,其值大小由某段时间磁通量的变化量来决定,在不同的时间段里是不相同的.如对正弦交流,其正半周或负半周的平均电动势大小为:

En2BsT22nBs,而一周期内的平均电动势却为零.在计算交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功率时,只能用有效值,而不能用平均值.在计算通过导体的电量时,只能用平均值,而不能用有效值.

在实际应用中,交流电器铭牌上标明的额定电压或额定电流都是指有效值,交流电流表和交流电压表指示的电流、电压也是有效值,解题中,若题示不加特别说明,提到的电流、电压、电动势都是指有效值.

探究二:表征交变电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①周期T:电流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用的时间.单位:s.②频率f:一秒内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单位:HZ.③角频率:就是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的角速度.单位:rad/s.2④、角速度、频率和周期的关系:2f

T探究三:疑难辨析

交流电的电动势瞬时值和穿过线圈面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当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时,线圈磁通量也是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若从中性面开始计时,t0时,磁通量最大,应为余弦函数,此刻变化率为零(切线斜率为零),tT4时,磁通量为零,此刻变化率最大(切线斜率最大),因此从中性面开始计时,感应电动势的瞬时表达式是正弦函数,如上图(a)(b)所示分别是mcost和eEmsint.

4、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内容,并总结学到的知识。利用学案进行当堂检测,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并反馈学习情况。

5、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一、表征大小的物理量

1、瞬时值

2、峰值

3、有效值

二、表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周期

2、频率

3、角频率

三、疑难解析

峰值、有效值、平均值在应用上的区别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以培养和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掌握物理研究方法和物理思维方法为依据。

6.高二物理选修课课程集 篇六

审稿人:侯智斌

选修3-2第四章第5节《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

由感生电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感生电动势,由导体运动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动生电动势。这是按照引起磁通量变化的原因不同来区分的。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的提出,涉及到电磁感应的本质问题,但教材对此要求不高。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变化的磁场可以产生电场,即使没有电路,感生电场依然存在,这是对电磁感应现象认识上的飞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知道感生电场。

(2).知道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及其区别与联系。2.能力目标:

理解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的概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同学们之间的讨论、研究增强对两种电动势的认知深度,同时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通过对相应物理学史的了解,培养热爱科学、尊重知识的良好品德。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的概念。

难点:对感生电动势与动生电动势实质的理解。

四、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楞次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内容之后,本节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的概念,因此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来达到这个目的。

五、教学方法

1.分组探究讨论法,讲练结合法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结合本节学案来预习本节课本内容。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课前预习讨论两个重要概念及其实质。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什么是电源?什么是电动势?

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其他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W如果电源移送电荷q时非静电力所做的功为W,那么W与q的比值q,叫做电

E源的电动势。用E表示电动势,则:

Wq

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要产生电流,必须有感应电动势。这种情况下,哪一种作用扮演了非静电力的角色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感应电场与感生电动势

投影教材图4.5-1,穿过闭会回路的磁场增强,在回路中产生感应电流。是什么力充当非静电力使得自由电荷发生定向运动呢?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认为,磁场变化时在空间激发出一种电场,这种电场对自由电荷产生了力的作用,使自由电荷运动起来,形成了电流,或者说产生了电动势。这种由于磁场的变化而激发的电场叫感生电场。感生电场对自由电荷的作用力充当了非静电力。由感生电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叫做感生电动势。

2、洛伦兹力与动生电动势(投影)思考与讨论。

1.导体中自由电荷(正电荷)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由左手定则可判断受到沿棒向上的洛伦兹力作用,其合运动是斜向上的。

2.自由电荷不会一直运动下去。因为C、D两端聚集电荷越来越多,在CD棒间产生的电场越来越强,当电场力等于洛伦兹力时,自由电荷不再定向运动。

3.C端电势高。

4.导体棒中电流是由D指向C的。

一段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相当于一个电源,这时非静电力与洛伦兹力有关。由于导体运动而产生的电动势叫动生电动势。

如图所示,导体棒运动过程中产生感应电流,试分析电路中的能量转化情况。

导体棒中的电流受到安培力作用,安培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阻碍导体棒的运动,导体棒要克服安培力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四)实例探究 感生电场与感生电动势

【例1】 如图所示,一个闭合电路静止于磁场中,由于磁场强弱的变化,而使电路中产生了感应电动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磁场变化时,会在在空间中激发一种电场 B.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力是磁场力 C.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力是电场力 D.以上说法都不对 洛仑兹力与动生电动势

【例2】如图所示,导体AB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将产生一个电动势,因而在电路中有电流通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导体运动而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称为动生电动势 B.动生电动势的产生与洛仑兹力有关 C.动生电动势的产生与电场力有关

D.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产生的原因是一样的

解析:如图所示,当导体向右运动时,其内部的自由电子因受向下的洛仑兹力作用向下运动,于是在棒的B端出现负电荷,而在棒的 A端显示出正电荷,所以A端电势比 B端高.棒 AB就相当于一个电源,正极在A端。综合应用

【例3】如图所示,两根相距为L的竖直平行金属导轨位于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导轨电阻不计,另外两根与上述光滑导轨保持良好接触的金属杆ab、cd质量均为m,电阻均为R,若要使cd静止不动,则ab杆应向_________运动,速度大小为_______,作用于ab杆上的外力大小为____________ 答案:1.AC

2.AB

3.向上

磁场变强

2mgR

2mg 22BL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结合学案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记忆,练习学案习题,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一、感应电场与感生电动势

磁场的变化而激发的电场叫感生电场。感生电场对自由电荷的作用力充当了非静电力。由感生电场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叫做感生电动势。

二、洛伦兹力与动生电动势

一段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相当于一个电源,这时非静电力与洛伦兹力有关。由于导体运动而产生的电动势叫动生电动势。

十、教学反思

7.高二物理选修课课程集 篇七

高中新课程作业本物理选修3-4选修3-5

一、简谐运动

1.AC2.CD3.D4.不是5.AB6.(1)8cm(2)2s(3)A位置速度最大,A、B位置速度沿x轴正方向(C位置时速度为零)7.略8.甲

二、简谐运动的描述

1.BD2.AD3.A4.C5.966.2∶12∶17.20 0.125-103 8.x=4cosπ4tcm9.AB10.AC11.10cm

三、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 1.ACD2.B3.BCD4.BC5.AB6.C7.BC8.C9.C

四、单摆

(一)1.D2.B3.C4.C5.D6.D7.2+34T8.AD9.39986

7410.(1)略(2)T2=kl≈4l(3)单摆

(二)1.D2.D3.C4.C5.B6.T=2πLsinαg7.19.AC

五、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1.D2.B3.C4.AB5.C6.玻璃杯发生了共振7.28.3×10-3J9.AC10.C 第十一章复习题

1.AD2.A3.C4.AC5.AD6.B7.C8.AD9.AC10.AD11.AD12.201013.1014.当

5r/s

001T8.C 手对盆耳的摩擦频率与“鱼洗”盆腔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会使盆发生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共振15.A.要用游标卡尺测量摆球直径d,摆长l等于摆线长加上d2。B.周期应为T=t29.5。C.只测一次重力加速度就作为最终结果不妥当,应改变摆长多测量几次,然后取g的平均值作为实验的最后结果16.h=TT0-1R 第十二章机械波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

1.ABC2.D3.B4.AD5.略6.波本质上传播的是能量7.略8.B 9.(1)B摆(2)6

1875km

二、波的图象

20(2)-88.略 1.D2.BC3.AC4.BD5.C6.略7.(1)809.C10.(1)向x轴正方向传播(2)5m/s,方向向上

三、波长、频率和波速

(一)1.BC2.D3.AC4.C5.AD6.D7.A8.由B向A0波长、频率和波速

(二)1.BC2.D3.B4.A5.ABD6.D7.C8.23

4159.AD

59.AC10.BD11.D12.AB 10.B11.t甲=l4v,t乙=l16v,t丙=l6v,t丁=l8v

四、波的反射与折射

1.ACD2.ACD3.dvπd2v4.略5.17m6.略7.2五、波的衍射

1.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的现象缝、孔的宽度或障碍物的尺寸跟波长相差不多,或者比波长更小2.C3.AB4.D5.CA6.水因为频率相同的声波在水中的波长比在空气中长7.约为18.ABC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0×103m8.2∶3

1cm或比11cm更小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六、波的干涉

1.C2.BC3.CD4.CD5.BD6.AB7.AC8.略

七、多普勒效应

1.ABD2.BD3.C4.CD5.略6.飞机模型与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多普勒效应7.因为人与声源之间没有相对运动,人听到的声音频率不会发生变化8.B9.略 第十二章复习题

1.ABC2.ACD3.BC4.AC5.C6.B7.AC8.D9.AC10.波长和波速11.34012.b、a13.略14.(1)2s(2)向x轴负方向(3)0略17.(1)v=2m/s、T=1第十三章光

一、光的折射 1.OBODOCOA2.194×1083.BCD4.A5.BD6.C7.C8.A

6s、λ=

36m15.λ=16m,v=

533m/s16.2m(2)可行,图略

9.310.B11.45°,略12.l=dncosθ1-sin2θn2

二、光的干涉

1.波略2.亮暗相间、间距相等3.两盏白炽灯是各自独立光源,发出的光不是相干光4.光的干涉现象近5.0,0

三、光的颜色色散

(一)1.A2.ACD3.C4.A5.BD6.ABD7.D8.因为各色光在中间均是亮条纹9.产生相干光源小短10.C11.凹10-8 光的颜色色散

(二)1.BC2.AC3.C4.C5.A6.BD7.v红>v黄>v蓝θ红<θ黄<θ蓝n红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5λ,λ6.ABD7.D8.D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8.3∶49.不同色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相同10.B11.BC

四、光的衍射

1.BC2.D3.C4.C5.C6.A7.衍射小于8.DBCA

五、光的偏振

1.C2.①②3.BD4.AD5.横波

六、全反射

(一)1.A2.AC3.B4.BC5.BD6.A7.ABD8.略9.2,5图答1全反射

(二)1.BD2.D3.BC4.BD 5.AC6.D7.A8.B 9.D10.B11.A 12.见图答1

七、激光

1.BCD2.ABCD3.亮度高高方向性4.相干性5.略 第十三章复习题

1.B2.C3.C4.D5.B6.ACD7.ABC8.BC9.AC 10.AB11.ABC12.ABC13.314.偏振15.P1、P2的像P1、P2的像和P3 16.单缝双缝59417.53°,37°,1以内

选修34综合练习

(一)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3×10-7m10.C11.BC

3318.43L,屏离BC的距离在L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图答21.A2.D3.AB4.BC5.BCD6.BD7.AD8.C9.C10.BC11.ABD12.A点O点O点A点、B点13.0略

19.(1)见图答2(2)当t=

21s时,位移为负方向,加速度与速

51414.3m或2cm15.亮条纹16.2r17.0

518.度为正方向20.OP=22R,P点在O点的右边

选修34综合练习

(二)图答31.AB2.BC3.D4.CD 5.B6.BD7.A8.C 9.ABD10.A11.B12.BCD 13.相同14.1∶615.ACEH 16.15m/s5m/s17.318.略 19.见图答320.(1)30°(2)1选修35

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

一、能量量子化:物理学的新纪元

1.热辐射2.D3.D4.A5.BC6.A7.ABC8.热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给铁块加热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铁块依次呈现暗红、赤红、橘红等颜色,直至黄白色。因此,炼钢工人估计炉内的温度,是根据热辐射的强度与温度的关系来确定的9.9

4×10-6m10.212×10-22J11.略

73×108m/s(3)

346cm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二、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

(一)1.C2.ACBD3.A4.B5.D6.AD7.B8.5λ

光的粒子性

(二)1.B2.B3.BC4.ABC5.A6.ABC7.C8.B9.(1)6(2)4仍为68×10-18J11.(1)301×10-19J

5×1012(2)6

0×1014

01×10-19J(3)最大动能不变,3×1014Hz,44×10-19J9.A10.23hc

三、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

1.CD2.D3.D4.C5.CD6.B7.A8.BD9.(1)减小电子束的德布罗意波长,即增大电子束的速度(2)能,质子显微镜的分辩本领更高

四、概率波

1.ABD2.AD3.AD4.(1)粒子干涉波动性(2)光的波动性不是光子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而是光子自身固有的性质(3)明纹处暗纹处概率5.CD6.A7.粒子性

五、不确定性关系

1.AC2.h4π3.D4.CD5.BCD6.ABD7.CD 第十七章复习题

1.C2.AC3.AD4.BD5.BD6.C7.AD8.A9.ABD10.A11.AD12.波动光子粒子德布罗意13.电子束具有波动性(或物质波的存在)14.a5×101315.(1)减小(2)无16.410-7m18.22×1021个17.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说32eV

2×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一、电子的发现

1.D2.C3.ABC4.BD5.ABC6.AB7.1.14×103V8.D

二、原子的核式结构

1.西瓜模型或枣糕模型α粒子散射2.10-1510-103.CD4.CD5.AC6.BCD7.CD8.AC9.汤姆孙原子结构模型的实验依据是原子中发现了电子,能解释原子呈电中性,原子中存在电子,不能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三、氢原子光谱

1.CD2.D3.B4.ABCD5.BC6.略7.CD8.BC

四、玻尔原子模型

1.BD2.ABC3.D4.D5.BC6.B7.C8.BC9.BD 第十八章复习题

1.CD2.AB3.AD4.B5.AB6.A7.C8.AB9.AB10.AD11.B12.A13.B14.BD15.B16.(1)8(2)12×1014Hz 4eV 第十九章原子核

一、原子核的组成

1.AB2.D3.AC4.AD5.AC6.BC7.C8.D

二、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1.C2.A3.D4.BD5.AD6.D7.(1)23491Pa23089Ac+42He(2)23994Pu23592U+42He(3)24483Bi24484Po+0-1e(4)23490Th23491Pa+0-1e8.3014Si3015P3014Si+0+1e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9.6次α衰变,4次β衰变23290Th20882Pb+642He+40-1β

三、探测射线的方法 1.ABD2.CD3.ABC4.BD5.D

四、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

1.(1)10n(2)2210Ne(3)01e(4)4320Ca2.147N+42He178O+11H94Be+42He126C+10n3.AB4.D5.BD6.AD7.A8.BD9.(1)射线具有穿透本领,如果向前运动的金属板的厚度有变化,则探测器接收到的射线的强度就会随之变化,这种变化被转化为电信号输入到相应装置,进而自动地控制图中右侧的两个轮间的距离,使铝板的厚度恢复正常(2)β射线。因为α射线的穿透本领很小,一张薄纸就能把它挡住,更穿不过1mm的铝板;γ射线的穿透本领非常强,能穿透几厘米的铝板,1mm左右的铝板厚度发生变化时,透过铝板的γ射线强度变化不大;β射线的穿透本领较强,能穿透几毫米的铝板,当铝板的厚度发生变化时,透过铝板的β射线强度变化较大,探测器可明显地反映出这种变化,使自动化系统作出相应的反应(3)γ射线

五、核力与结合能

1.ACD2.BC3.AD4.B5.C6.A7.BC8.115B+42He146C+11H 1或833×10-30kg9.(1)22286Rn21884Po+42He(2)59×10-13J10.ΔE=4π2c5t3GT2

59MeV

六、重核的裂变

1.剧烈慢一些人体环境2.ABC3.A4.B5.B6.D7.102kg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七、核聚变

1.聚变反应聚变聚变2.BCD3.D4.BD5.ABC6.ABC7.A 8.(1)411H42He+201e(2)4×10-12J

八、粒子和宇宙

1.BC2.BD3.BCD4.AB5.B6.ACD 第十九章复习题

1.D2.B3.D4.C5.ABD6.A7.B8.ACD9.A10.D 11.C12.B13.AC14.D15.(1)42Heα衰变(2)0-1eβ衰变(3)310n重核裂变(4)10n轻核聚变16.(1)94Be+42He126C+10n+5ΔE=54×1012J

6MeV(2)选修35综合练习

(一)1.ABC2.AD3.BC4.AD5.B6.B7.D8.D9.C10.BCD11.ABC12.AB13.β射线γ射线α射线14.42Heα粒子0-1e电子 01e正电子310n中子15.释放3217.25eV820.01×1011~1

9×1011Hz1

03×10-1216.释放λ1λ2λ1-λ4×10-22~1

3×10-22J18.34×1014Hz19.3528kg

96×10-19238×10-18J 选修35综合练习

(二)1.ABD2.BD3.C4.ACD5.ABCD6.B7.AC8.BD9.B10.C11.③④⑤⑥①⑦②12.α粒子的散射实验13.01e+0-1e2γmc2+Ekh14.1356×10-516.(1)>(2)a→b17.73Li+11H242He298×10-19J1

6eV15.2×1013276×10-12J18.30×10-19J19.22.8N或45.6N20.(1)411H42He+201e+2

精心收集

精心编辑

精致阅读

如需请下载!

演讲稿 工作总结 调研报告 讲话稿 事迹材料 心得体会 策划方案

ν0414×10-12J(2)2%(3)由估算结果可知,k≈2%远小于25%的实际值,所以银河系中的氦主要是宇宙诞生后不久生成的

精心收集

上一篇:初探中考语文复习对策下一篇:关于掌声背后初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