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个人小记

2024-10-22

企业个人小记(通用3篇)

1.企业个人小记 篇一

小记者活动小记---------一堂特别的乒乓球课 球,除了单打和双打外,还能有其他的玩法吗? 通过参加萧山日报主鶗为“小小乒乓球还可以这样玩”的小记者活动,不光让我对乒乓球有了更深的认识,还发现原本枯燥的乒乓球运动,也可以玩的那么有趣。

十点钟,活动正式开始,我们在宽敞的乒乓球厅集合,听完教练的介绍,我们观摩了一场别开声面的乒乓球比赛,小选手们两两分组,开始比赛。只见小球在球桌间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小选手在小球的千变万化中反应迅速,身手敏捷,让我羡慕不已。

看完比赛,就是我们玩乒乓球的时间了,教练介绍了两个游戏,分别是颠球和传球,这可不光是游戏,还是学习乒乓球的基础呢。看完教练的示范,我就迫不及待地练习开了。看似简单的两个游戏,真的玩起来可不容易了,特别是传球,就是把乒乓球放在球拍上,绕着大厅的三个柱子一周,要保持好平衡,不能让小球滚出球拍。轮到我了,我把乒乓球放在球拍上,屏住呼吸,小心翼翼的挪着脚步,但是小球一点也不听我的使唤,从球拍上滚了下去。我没有气馁,拾起乒乓球重新放到球拍上,一边紧张的迈着脚步,一边琢磨着老师教给我们的要领,集中注意力,慢慢地放松,小球在球拍上忽左忽右,忽前忽后的,我顺着小球的滚动逆方向摆动着球拍,我越走越稳,越走越快,终于成功了,我顺利的把球传给了下一位小记者。我高兴的跳了起来。我感觉我已经爱上这项运动了。

何杜越

2.企业个人小记 篇二

今年早春, 终于动了心奔靖港约会。约定日期那天, 天空哗啦啦下着雨。有所犹豫, 但后来还是决定成行。

从长沙出发, 在疾驶的公交车上, 听到雨滴敲打声, 心情反而平静许多。模模糊糊的玻璃外, 看不到路途的影子, 只能享受冷冷的车窗。到望城, 我换上前往靖港的班车。雨渐渐小了, 沿着湘江行走, 柳树早已翠绿, 有种融入自然的快感, 心情也放松不少。

靖港原名沩港, 在湘江支流沩水口处。唐朝李靖击败萧铣, 镇守长沙驻军于此, 治军严谨, 百姓从没受到过骚扰, 李靖去漠北后, 乡人怀念他, 敬仰他, 改沩港为靖港。

靖港距长沙三十公里, 与乔口相邻, 与铜官隔江相望。座落在湘江西岸, 水运便捷, 是益阳、宁乡、湘阴、靖港区四地农产品的集散地。靖港帆影不绝, 顺江而下直通岳阳、武汉, 沿江而上至衡阳、广西, 俗名“小汉口”。

靖港曾是湖南四大米市之一, 淮盐经销口岸, 商贾云集, 市场活跃。清末, 靖港有粮栈米号二十多家, 手工作坊繁多, 古驿站、古街无数, 最有名的是青楼宏泰坊。长沙民谣:“船到靖江口, 顺风都不走。”1854年, 石贞祥击败曾国藩水师, 曾国藩两次在此投江自尽, 所幸被人救起, 靖港从此更加被人牢记。

下车后, 雨小了很多, 还是零星的飘着几点, 风却非常犀利, 刮得有些生疼。

在当地朋友带领下, 往右, 走上宽广的保粮街, 古香古色的环境, 有种时空转换的感觉。往前走, 是靖港诗词碑林, 刻着历朝历代描写靖港的诗词曲赋。欣赏着这些碑刻、诗词, 感觉自己流淌在靖港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再往前, 耸立着一座碑坊, 就是靖港大牌坊, 后边靠近汽车站。

折回来, 从进入保粮街的口子往左走, 走上那条小街。这里有钱氏豆腐坊、李万顺号, 是靖港著名的豆腐生产商, 也是靖港古代商号代表, 曾经名扬天下。看到现在的境况, 想, 古代的繁华淹没在历史的泡沫中了。

拐弯往前, 走过拱桥, 是“靖港第一坛”的姚记坛子菜, 在现在靖港人的生活中它占非常重要的地位, 也是靖港人每天吃的坛子菜。

正式走进半边街, 沩水即靖港马上展示在眼前。沩水岸边树木杂立, 河水碧蓝, 江面开阔, 波澜不兴。沿江有石坪和石梯, 可以走下去抚摸沩水。河中曾国藩靖港水战古战船闲置, 被一排乌篷船围着, 有种休战的意思。半边街对岸, 民居林立, 农庄繁荣。走在泛白的半边街上, 幽静、清新, 有木捶声在喷嗒喷嗒, 走近前去, 才知道是商家在造木锤酥。我抡起锤子, 也帮着砸几锤, 虽然没有学会技术, 倒也有些乐趣。买了半斤木锤酥, 边走边尝食, 味道不错, 花生、芝麻、核桃、蜂蜜味道齐全, 还一层一层的, 非常脆利。

转个弯, 继续往前, 是保健街。有栋灰墙红瓦的老平房, 是1930年中共湖南省委机关的办公旧址, 毛泽东等人曾经到过此地。右边是陶承故居, 是“革命母亲”陶承的住所, 现在改为博物馆。再往前, 有栋木质结构、灰瓦青砖的古香古色会馆, 那就是宁乡会馆八元堂, 大厅庞大, 后台有戏楼, 可以聚会议事, 也可以看戏, 现在改为唱靖港地方戏。再前, 是长沙最后一家妓院宏泰坊, 建于清代雍正十年, 有三百多年历史。

跨过拱桥, 往前走, 就是保安街。这里有剪纸、打铁、钉称、泥人等店面, 是城市文明下几乎绝迹的手艺, 匠人们悠闲地做着自己的事情, 好像与世隔绝。

3.琴之韵——陈琴小记 篇三

“鸢飞~~戾天~~, 鱼跃于渊~~。岂弟君子, 遐不作人~~。……”

一位远道而来的老师, 从富阳永兴学校二 (1) 班教室门口路过, 里面传出低回婉转、悠扬清丽的歌唱般的声音, 他以为是音乐老师在教唱歌。陪同他参观的老师告诉他, 这是陈琴老师在教学生吟诵古诗。客人不禁驻足聆听, 不觉陶醉其中。

这位陈琴, 就是闻名遐迩的“素读”的倡导者。

陈者, 久也。她的琴里储存着祖国几千年的文化典籍;她的琴弦弹拨出的每个音符, 都散发出浓郁而醉人的文气。

琴音悠长, 其韵无穷。

陈琴的启蒙老师是外婆。十岁以前, 外婆教她背诵了大量的国学经典。外婆的启蒙谈话, 她至今记忆犹新:“读了《易经》走天下;读了《增广》会说话。”外婆教她背的第一篇文章是《太史公自序》。随后便是《滕王阁序》《兰亭集序》等古代名篇;接下来是《唐诗三百首》《楚辞》《诗经》《增广贤文》《声律启蒙》《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以及《易经》中的部分文字等等。

1990年, 她大学毕业, 才发现, 读了这么多年的书, 还不及外婆教的三分之一;才发现, 现在的大学生文化低!

问题, 陈琴老师看到了, 许多目光敏锐的老师也看到了。

陈琴的可贵之处, 就在于她不但看到了, 而且作为一个老师, 她身体力行去改了。更难能可贵的是, 她用她的勇气、远见、智慧、学识和责任感、使命感“改”出精彩来了。

中国不改革开放没有出路;同样, 中国的语文教育不改革也没有出路。

陈琴的语文教育理念就是两个字:“素读”。

我百分之百地赞成“素读”!对于小孩子来说, 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古人是“先背诵后开讲”, 陈琴是先粗知大意再背诵。“囫囵吞枣”, 食而不知其味, 是有些难为小孩子。我十分欣赏“粗知”二字。有些东西学生“甚解”不了, 也无“甚解”的必要。当今, 有人把白话文也拿来条分缕析, 掘地三尺, 寻找微言大义, 就更无必要了。

2011年12月, 我到富阳永兴学校听了她的课, 那时, 她刚接了一个一年级的班。小朋友在背《诗经》中的诗, 背得神采飞扬。陈琴告诉我, 她的学生入学四个月, 已经会背《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

“语文课本还学不学?”

“期末考试前的一个月, 我让学生读一读, 把要求写的字写一写。现在要我的学生去读‘人口手足’‘山石土木’《乌鸦喝水》, 那不等同于喝白开水?”

我说:“‘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的确如此。”

第二学期———一年级下学期, 我又来到了她的班。她的学生已经能背120多篇古诗文了。课堂上, 小朋友背诵《木兰辞》的表情, 让每位听课的老师激动不已!陈琴对我说:“一年下来, 学生人均识字2000多, 能独立阅读《民俗绘本系列》《成语绘本系列》以及自己买的儿童读物了。”

是的, 读完“三、百、千”, 就能认近2000个字了。认2000多字, 基本上就能阅读了。

读完二年级, 她的学生已经把《老子》《庄子·逍遥游》《大学》《中庸》《滕王阁序》《兰亭集序》《岳阳楼记》等经典烂熟于心了。

好呀, 李白“六岁诵六甲, 十岁观百家”, 我们今天的孩子为什么不能呀?

陈琴在永兴教的学生, 今年已经读三年级了。下面是她三年级的素读课程内容安排:

《论语》《孟子》《笠翁对韵》;《古文观止》《战国策》《史记》中的散文20篇;《诗经》及唐宋诗词60首;国内外当代诗文10篇。此外, 还要引导学生读经典儿童文学名著30本。

故事一:

一天, 她的读一年级的学生羊昱乘见爸爸下班回家郁郁寡欢, 上前问道:“爸爸, 什么事不开心呀?”爸爸叹了口气, 说:“在公司里遇到点麻烦事。”昱乘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 则难者亦易矣;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爸爸, 你‘为之’没有呀?去‘为之’呀!”爸爸喜不自胜, 脸上的阴霾顿时一扫而光。原来, 陈老师刚教完小古文《蜀鄙二僧》, 学生引用的正是该文中的话。

故事二:

学完《老子》, 有一天, 七岁的源源一进家门就说:“妈妈, 我告诉您, 《老子》幸亏只有81章, 要是再多几章, 我可就一无是处了!”

妈妈惊讶:“为什么呀?”

“我告诉您, 老子可真的是有智慧, 他几乎把我所有的缺点都说到了。您知道吗?以前李岚熙用棍子敲我, 我就会用更粗的棍子去打他, 老子说‘夫兵者, 不祥之器, 非君子之器’。以前班上有人欺负我, 我就会想办法以更强硬的态度对他们, 老子说‘柔弱胜刚强’。我以前洗脚经常只洗右脚, 不洗左脚, 老子说‘君子居则贵左, 用兵则贵右’, 我昨天悄悄地把左脚洗了好几遍。现在终于把老子的81章学完了, 如果还有几章的话, 那我的缺点不是还会更多吗?”

这是陈琴的学生徐子琪给饮酒过量、深夜归来的父亲写的一首词:

如梦令

常记天河北路

爸爸饮酒过度

醉眼闯红灯

却被警察捉住

呕吐, 呕吐

引来野狗无数

爸爸读后, 从此再也不无度饮酒了。看, 一个有文化的小学生, 写出来的文字多有力量!书能改变人, 学生写的文字也能改变人。

下面再看看刚上三年级的陈种民写的一则日记。

玩滑板 (2013年9月23日)

吃过晚饭, 回家经过秦望广场, 老爸忽然说:“儿子, 今天在秦望广场玩一会儿滑板, 好不好?”我为爸爸的举动感到很惊讶!

广场上很热闹, 有跳舞的, 有卖玩具的, 有玩沙子的, 有溜冰的, 还有玩滑板的……

一开始, 我要爸爸扶着, 后来爸爸说:“如果老鹰舍不得把小鹰推下悬崖的话, 小鹰永远也学不会飞翔, 你也是如此。”于是, 我就开始自己慢慢地琢磨玩滑板了。一开始我只能滑一米左右, 然后慢慢地增加到三四米, 再是十来米, 最长一次竟然滑了四五十米。妈妈远远地看见了, 惊讶地说:“会滑了嘛!”我一得意, 竟然从滑板上跌了下来。

大约滑了一个小时, 我已经玩得筋疲力尽、满头大汗了, 爸爸说:“差不多了, 今天就到此为止吧。”于是我收拾好滑板回家了。

这是原汁原味的日记, 老师没改一个字。陈琴的学生到了三年级才写作文 (包括写诗) 。她没有任何作文指导, 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写好了, 就发到她的博客上, 她浏览一下, 加以评点就行了。学生书读多了, 语言有了, 语感有了, 一旦有了对生活的感受 (读书也是生活的积累) , 会写出好文章来的。陈琴的“素读”实践, 让我对此观点更深信不疑。

陈琴的教法也很独特, 叫“吟诵”, 或者叫“吟唱”。她教学生背诗文的调子很好听, 是正儿八经的“老古董”。“老古董”在她的课堂上焕发了青春。她的吟诵, 其实就是一种信天游式的自由歌唱, 就像京剧唱腔里的“散板”。这是她的学生之所以背得快的一个重要的或者说根本原因。正如一首歌词, 唱, 则易记。京剧《野猪林》中的“大雪飘”, 有几十句, 我能唱下来, 让我背, 就难;背不下来, 就去哼, 一哼, 就想起来了。当然, 好的朗读也有助于记忆, 因为声情并茂的朗读也是有语调的, 像优美的音乐。所以人们称优秀的朗读为“美读”。

陈琴的大脑里装着祖国几千年的国学经典, 她的琴里发出的音符能不文气冲天吗?

一个文气冲天的教师, 教出来的学生能不牛吗?

一个有课程意识的教师, 他的学生吸收的营养能不丰富吗?能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吗?

一个会吟诵 (会美读) 的教师, 他的学生的情感能不丰富吗?能没有灵性吗?脸上能没有阳光吗?

上一篇:2011生物新课标学习心得下一篇:常见的医疗纠纷处理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