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通用10篇)
1.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一
当前我院大学生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梁德亮
学风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是学生在校园中,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影响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方式对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一、学风的不良现象
目前我院学风状况,与前两年相比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总体来说差强人意。比如各年级到课率参差不齐,这是一个显性问题,也是至今为止尚未完全解决好的问题。其实,这只不过是一个表面现象,还有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不得不让人去思考。
首先,到课的学生中不听课的大有人在,不带书的为数不少,不做笔记或没有一个完整笔记本的乃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上微机课时,学生上网玩游戏的现象屡禁不止。
其次,各年级每学期课程量安排松紧不一,在相当空闲的时间内,学生中自觉学习、复习、预习者较少,独立完成作业的的能力较弱,一个班级中作业雷同现象比较普遍,少数学生甚至连一次作业都没有交过。无论白天或晚间真正去图书馆学习学生比例比较低。图书借出率特别是专业书籍的借出率低。
再者,实验实训环节是增强学生动手技能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学生独立完成或正确完成实验项目的并不多,对平时的动手训练机会不重视、不珍惜。
另外,学生在课余时间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意识薄弱,未能学会充分利用大学资源提高和完善自我,为今后工作、生活做准备。常见的就是活动参与意识差,活动后的反思改进多虚化,活动效果多归零化,即每年活动差不多都一个样。
上述诸多现象,应该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学风问题。
二、原因分析
通过与学生谈心、家长交流以及较长时间工作观察,总结产生学风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构成:
第一,学生自身行为与方法的问题。
作为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学风建设的核心因素,外因需要通过内因才起作用。所以,我们需要切实深刻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意识、心理、学习基础,才可能有针对性地扎实开展好学风建设工作。
1.因生源层次的关系,我院学生在进校初的管理中就容易暴露出一些“先天不足”,如学习自觉性不高、组织纪律意识淡薄、自控能力差、基础文明素养欠缺等。进入我院后,学生不能及时调整更新在中学教育环境里形成的一些学习、生活、发展的观念。他们在圆了大学梦后,缺少及时确立新的奋斗目标的意识,往往会不由自主地放松懈怠,不会主动地了解大学生活、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在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时,他们往往会采取消极被动的态度,遇到问题不会主动寻求解决,遇到挫折不能积极应对等等。时间一长,学生的惰性思想意识就形成了。如,04级的学生知道只要过了c语言课程就不影响拿毕业证书,所以许多学生甚至放弃了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
2.部分学生进入大学时对专业不了解,选择专业不恰当(多半系家长所为),更何况有的原高中学文科却报考理科,原高中学理科却报考文科,为的是今后好找工作。但进入专业教学后,发现实在跟不上了,逐渐丧失对专业的兴趣,自暴自弃。还有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程设臵及前后的衔接不了解,感觉学无目标,不知学有何用,同时对实验实训课程不重视,不乐意动手,认为所做的东西没用,没意思。再加上理论知识没有掌握好,动手培训不知所为,主动放弃。我们04级计算机专业,进行了一次组装电脑技能比赛前的调查,两个班70人只有5名男生自信的将手举了起来。这是多么让人触目惊心的数据,让人不免为他们的就业担心,毕竟就业市场是现实而残酷的。
3.部分学生从众心理很强,只要有人逃课、迟到、早退,就随之而去,对自己要求不严。
第二,家庭教育与社会影响的问题。
少数家长的心态是:现在家庭经济不愁,孩子今后的工作不愁,唯独担心孩子进一步学“坏”,并为此而犯愁。他们希望学校管理严一点,孩子能学得好点就学,比放在家里自己管要好得多。这种思想对学生影响极大。同时,社会不良风气也对学生发生着相当消极的影响。没关系,无所谓,不负责任等现象在这部分学生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第三,教学环节与教风的问题。
从教学环节入手,我们是否应当审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切入点问题是否解决?效果怎么样?教与学的互动性如何?不能忽视的是,现在教与学脱离现象依然存在。比如,注重学习结果多了一些(关注及格率),而关注教学过程的质量以及学生掌握实际理论或动手技能高低少了一些。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为“主动”,学为“从动”。应该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做被动的事、补救的事多了,而主动性作用的发挥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这里所说的“主动”就是:应在教学环节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按照教育教学规律,改革和改进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将一些好的教学成果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而不是简单降低教学要求,去被动迎合“学生基础差,自觉性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当”等现实情况。
同时,学风与教风相互之间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从本三层次客观需要出发,虽然降低了一些课程的理论难度,但是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监控力度不应降低,对学生课余作业完成质量的要求不应降低,对学生实验实训内容、效果的检查力度和对实验报告规范化指导要求不应降低。而且,这种监控、检查和要求,需要贯穿于整个教与学的进程中。
但是,在教学中,还有不少课程的作业批改量不足(甚至不改),对学生作业完成质量要求不高(一张纸也可),作业流于形式,学生不能通过完成作业的过程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寻找到正确答案。
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不注重学生的听课质量和学习效果,以自己为中心满堂灌,或者因备课不充分而“读书”,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学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答疑和辅导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也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之一。但是,有的教师在考试前,将已经多次模拟练习的例题再次明确化,或者清晰点化了相应的考试重点。有一部分学生不重视日常学习过程,迟到、早退、旷课,寄希望于考前透题、圈题,突击背题,满足于“60分万岁”。这种现象与个别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严格要求不无关系。
第四,学生教育管理队伍的素质与能力问题。
1.有的辅导员不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表面号召多,工作不落实,缺乏针对性,不善于总结或吸取他人经验,工作方法简单,威信差,没有号召力,对问题学生的触动性不大。
2.有的辅导员思想认识有误区,认为这部分厌学的学生只要不犯事就行了,得过且过,甚至原则性不强,处理学生违纪等问题不及时(或不处理),无意识地助长了不良习气。
三、思考与对策
优良教风是良好学风的基础和保证,教师是教风建设的主导。教师除了遵循教学规律、规范教学环节、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外,如何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是我们每个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课题。
从许多老教师多年的教学示范和自己教学实践中感悟到:为人师表,是树立教师威信的关键;敬业精神,是感召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丰富的知识面,是吸引学生兴趣的源泉;幽默诙谐的语言,是调动学生情绪的有力武器;亲和力,是保持与学生良好交流基础;严肃性,是规范学生学习的原则;严谨的治学态度,是确保教学质量的保证。总之,教师和政治思想工作者的一言一行,是潜移默化地教育、改变学生学习行为十分重要的因素。
作为民办院校教师和辅导员,需要真正了解我们学生各方面状况的参差不齐,需要在提高授课质量和授课效果上下功夫,需要在加强自身内涵和素质上下功夫。我们学院有不少学生高考入学分数并不高,但学习目的性明确。通过不懈
努力,他们不仅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在综合素质培养上也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也有部分学生,入学成绩很好,却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思进取,滑到了令人堪忧的地步。
所以,辅导员和所有学生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要加大感情投入,要做学生的知心人;要把普遍教育和个性化教育结合起来,把坚持原则和人性化教育结合起来。教师在教学工作过程中,要严格履行教师职责;要加强课堂的监控力度和对学生作业的指导力度;要不辞辛劳,真正掌握学生的实际状况,有的放矢地改善教学方法;不仅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更要注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而且会找到适应本三层次的教学途径和有效管理方法。
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教学方法,以及严格的要求,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教风对学风的辐射、引导和示范作用不但是极其重要的,而且往往也是决定性的。
通过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措施,通过教育、教学环节的齐抓共管,以及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依靠广大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以及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从教(管)、学多方面入手,把学风建设、教风建设作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中心工作来认识和实践,问题的关键就容易被抓住,“负笈东方成才成长”的办学宗旨就一定能够得以实现。
2.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二
一目前我国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高校育人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为学生的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高校学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习目标不明确
部分大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 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带有较强的功利心理。有的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只是为了混文凭, 有的大学生则只看重学习成绩, 把学习成绩与能否应聘到一个环境舒适、报酬丰厚的工作单位联系起来;还有的学生则处于漫无目的的状态, 只是机械地应付。这些现象在当今的高校学生中非常普遍, 可见, 大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学分而不是为了获取知识。
2. 学习兴趣不浓厚
部分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 存在厌学情绪。目前, 在我国高考是进入大学的主要途径, 高考成绩限制了所学专业的自由选择, 使许多学生进入了自己不满意、不了解或不喜欢的专业或学校, 总觉得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前途, 因而学习动力不足, 成绩不理想, 有较严重的厌学情绪。
3. 学习纪律散漫
部分学生学习纪律松懈。学生迟到、早退、旷课、抄袭作业等现象时有发生, 上课睡觉、不认真听讲、考试不及格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有部分同学沉迷于网络, 考试作弊等较严重的违纪行为, 在学生中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不利于构建良好的学习风气。
二高校学风建设出现问题的归因
1. 没有明确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高校要落实“以人为本”, 首先就是要落实“以生为本”。在学风建设工作中, 为数不少的教师认为, 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而也有学生认为, 学风建设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 与自己无关。这两种思想的存在, 表明了当前学风建设工作没有落实好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 要明确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如何使学生成长成才展开的, 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力军, 二是学风建设围绕学生展开。因此, 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参与到学风建设的具体工作中。学校应积极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平台, 提供可以很好地完成学业的条件, 让更多的学生把自身对学习的喜欢展现出来。
2. 没有处理好学风与教风的关系
学风与教风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既相互制约, 又密不可分。好的教风就能带出好的学风, 好的学风也能促进好的教风, 它们之间互为条件, 缺一不可。教师不仅要有目的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 而且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 高校要鼓励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加强自身修养, 以高尚的品德修养影响学生, 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带动学生, 以丰富的科学知识充实学生。
三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
1. 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专业思想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有些学生在入学之前的专业选择上较盲目, 有些并非是自己所愿学的专业, 或者对专业期望值过高。当他们进入学校后, 经常会感到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太大, 会产生厌学和逃学现象。因此, 有计划地面向学生办好专业学术讲座, 介绍一些本专业的最新成果及应用, 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和发展方向, 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兴趣、认识和信心, 为良好学风的形成奠定基础。
2. 加强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措施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而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先导, 教改成果的取得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建设创新型国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既是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出的新要求, 也是探索教学改革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质量的高低要从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综合检验, 力争使每一位学生在这三方面达到可持续发展。
3. 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教师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水平, 此外, 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 教师的世界观、价值观、敬业精神、奉献精神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 教师还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这是学校的本职工作, 也是教师的神圣职责。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学风建设已成为高校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针对如何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提出了几点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对策
参考文献
[1]韩廷明.学风建设:大学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J].高等教育研究 (武昌) , 2006 (3) :19~24
[2]刘以争等.浅议大学生优良学风建设的内容和标准[J].石油教育, 2004 (2) :48~50
[3]安世遨.完善高校评估“学风”指标的建议[J].高教发展与评估, 2008 (5) :18~21
3.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篇三
[关键词]高校 学风建设 问题 对策
学风建设是高校一项基础工作和系统工程,加强高校的学风建设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面对高等教育改革和新时期学生特点发生变化的新情况,高校学风建设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认真研究新时期高校的学风建设是当前教育实践对我们提出的亟需解决的现实课题,已日益引起高等学校的普遍关注。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思考,就目前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作一点粗浅探讨。
一、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伴随扩招而快速发展,许多高校的育人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高校学风现状离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1学生的学习纪律较松懈,作风拖沓。随着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高考入学率不断提高,普通高校生源质量呈现下滑的趋势,一些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认为读书只是为了混一张文凭,只要通过考试就行,上不上课无关紧要,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屡禁不止。上课打瞌睡、看其它书籍、低声细语等现象屡禁不止,有的甚至为考试过关而冒险作弊,学习作风不正严重影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素质的提高。
2学习不够用功,投入时间少。不少学生进入大学后,追求吃喝玩乐,谈恋爱、玩游戏,相应地早晚自修人数大为减少。由于平时放松而造成考试前搞突击的现象较为普遍,用来拓宽知识面的选修课变成了不上课拿学分的门道,补考、重修成为部分学生的家常便饭,有些高校甚至每年都有一些学生因补考不及格而留级。
3专业思想淡薄,存在厌学情绪,有些新生入学前缺乏对专业的了解,内心期望值较高,入校后受到高年级学生消极情绪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导致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厌学现象,不仅耽误了自己的学业,同时对周围同学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4考风考纪不良。由于部分同学诚信品格滑坡,人格修养缺乏,平时学习不刻苦,知识掌握不扎实、不全面,于是投机取巧,考试作弊。尽管许多高校三令五申,严格考试管理工作,并出台了很多严厉的处罚措施,但学生考试作弊现象仍然是屡禁不止,方法多变,考风考纪不良。
5对学风建设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够。目前,部分高校对学风建设方面讲的较多但采取得力措施抓落实的力度还不大,以至仍有少数教职员工对学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比较淡漠,认为学风建设只是学校某个行政部门的事,而没有把它纳入日常工作的重点,这显然是错误的认识。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无形的力量,置身于这种氛围中能使人倍受感染、熏陶,会使人终生受益。好的学风是一所大学最宝贵的财富,没有优良的学风,即使生源再好,师资队伍水平再高,教学设施再精良,也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二、造成高校学风问题的原因
第一,从学生主观方面来讲,一些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部分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进入大学,高中时期一心考大学的目标实现后突然感到没有了奋斗的目标,高年级学生得过且过、“60分万岁”混日子的思想不断充斥着他们头脑,从而使他们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仅仅满足于捞个大学文凭。
第二,社会上目前存在的不正之风对学风的影响甚大,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各种各样消极腐败现象通过各种渠道,诸如网络、媒体等,将它们的负面效应波及到了大学象牙塔,诸如“利益分配不公”、“知识贬值”、“权利至上”、“拜金主义”等,这些消极腐败的社会现象和观点使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充分成熟定型的大学生产生了“知识无用、爸爸有用”、“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肤浅认知,给高校学风建设带来消极的影响,另外,高校择业方面的不正之风反馈给在校学生,使得一些学生思想产生了错位,自认为前途无望,产生厌学情绪。
第三,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学风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当前高校中,辅导员、班主任往往忙于教学和其他行政事务多,投入到学生思想工作中的时间少,忙于应付面上的活动多,主动关心学生学习和思想少;业务教师承受的科研、教学与进修压力都比较大,课后无暇与学生多作交流指导,甚至顾不上仔细批阅学生的小论文、大作业,抄袭的作业也能蒙混过关;不少教师仍因循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热情,有的甚至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极少数教师存在责任心淡薄、履行职责不到位的情况,对学生到课情况不闻不问,对学生作业不认真批改,对考场纪律管理不严,助长了不良学风的蔓延。
三、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和艰巨性的任务,涉及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必须在认真分析、认清学风建设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更新教育理念,理清建设思路,积极探索学风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全方位、多层次地搞好学风建设。
1发挥德育工作优势,大力加强学生的成才教育,明确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学风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理想、事业性的问题,一个大学生只有树立了远大理想,具有较强的事业心,才会有强劲的内在学习动力,才会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也才会有持久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奋斗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严明学习纪律,提高学习自觉性的同时,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育侧重点。
(1)一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理想,确立新的奋斗目标,掌握大学的学习、生活特点,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学习兴趣。因为,一年级是基础,基础打好了,可以管三年、四年、五年。在具体操作时可以采取如下形式:围绕“上大学为什么”“在大学里学什么”以及“毕业以后做什么”这“3W”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建立新、老生班级联系制度,开展班级对口的学习方法交流、班干部工作研讨、班级联谊活动等;加强对学生干部和学生骨干分子的重点培训,并选出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具有模范带头作用的学生及学生干部及时进行表彰,以此来影响和带动全校的学习气氛。
(2)二、三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造核心竞争力,具体落实成才目标的阶段
性目标,如英语、计算机过级、考研准备等。可以举办“英语角”、“英语手抄报”、“英语早自习”、“辩论赛”以及让高年级英语、计算机过级同学座谈学习体会等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可以结合各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如学校可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参加或组织智力型的有偿服务,开展科技咨询,到企事业单位协助解决技术难题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增强学习的动力。还可以多开展一些大学生科技活动,如: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电子设计大赛等,这些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又能促进学生更扎实的学习好专业知识,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此推动学风建设。
(3)毕业年级侧重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尤其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可以就近几年的就业形势向学生作详细的宣传,也可以介绍一些成功人士的经验鼓励学生创业,进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就业观。还可以在开班会时让同学们相互交流找工作的经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警惕,防止就业陷阱。
2以教风促学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优良学风建设的主导,师资队伍建设包括两部分的建设。一是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主导,优良学风建设,教风是关键。教师要明确其在“授业”“解惑”的同时,肩负着在治学、做人方面的“传道”职责。为此,应加速构建树师德、正师风、铸师魂、抓教风、促学风的系统工程,要把教风建设提升到新高度,摆在突出位置;要突出师爱,主动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使其“亲其师,信其道”;要加强对课程教学的检查与评估,以评促教,以评促建,尽快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要突出抓好师德建设,使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成为每位教师的座右铭,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要建立完善的、加强教风建设的规章制度,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真正用制度把教风管起来。二是学生工作队伍建设。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辅导员的教育引导和督促管理作用,尽量减少学生辅导员日常性事务的处理,以便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同时要抓好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善于培养一批学风正、学习刻苦、管理能力强的学生骨干,用他们良好的学风去引导、带动学生勤奋学习,营造浓厚的班级学风,
3建立健全高校学风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学风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建设优良学风,必须靠一整套与学风相关的管理制度来进行规范管理,而且要与时俱进,根据情况的不断变化,适时调整创新学风建设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制度方面最主要的是要创新学习评价机制,改革考核制度,创新学习评价机制,是建设优良学风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考核制度、学习评价机制缺乏灵活性,较为片面、机械与单一,不能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出现“老师考前指重点,学生考后找老师;老师突击考试,学生应付考试”的尴尬场面,学习评价机制的创新,就是要创新评价方式,采用和完善学分制等,创新评价内容,健全试题库制度,使其能反映该学科的基础理论、学术前沿等;创新评价形式,变单一的笔试为考试与考查、笔试与口试、文化与技能、期终考核与平时考查相结合的综合考核,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种体制和机制,尤其是学习评价机制,帮助学生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积极开展学术活动,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开展学术活动是正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兴趣,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良好教育形式。其中举办学术报告是一个很好的形式,通过知名专家学者、教授的学术报告,通过他们介绍国内外的科研动态、介绍他们的科研成就和感受,以及他们的名人效应和榜样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献身科学的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基础课程的考试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大力表彰和奖励先进,推动学风建设。
5要使全员明确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要把学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以形成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学校各部门、各单位都要把学风建设当成提高办学质量的头等大事来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主动性、提高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以促进各职能部门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在规范与服务中优化高校学风。
4.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四
我国高校交叉学科建设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制约着交叉学科的发展.本文深入分析了交叉学科建设在学科本身、师资利用、组织管理、学术评价这四个方面所面临的不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 者:尹霞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96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23) 分类号:G64 关键词:高校交叉学科建设 障碍性因素 措施
5.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五
当前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 高乙森
摘要:高校二级教代会是在新形势下加强民主建设的一种新形式,作为校级教代会的重要补充与延伸,在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行使民主监督权利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高校如何做好二级学院民主管理工作,促进二级学院更快发展,是现代大学搞好学校工会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高校建立二级教代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高校 二级教代会 基层民主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高等学校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简称二级教代会)是学校教代会制度的补充和延伸,是校级教代会在二级单位民主管理中的体现,是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指导方针的重要措施,是教职工对本单位工作行使民主权利,促进二级单位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保障教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基本制度和组织形式,也是体现教职工主人翁地位的良好平台。建立和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对于推动二级单位和学校的民主政治建设,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单位和学校的改革、建设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高校院(系)党政领导高度重视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始终把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我们加以研究和解决。本文针对高校推进二级教代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与对策。
一、加强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1、加强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是推进基层民主的重要体现。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是广大基层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和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也是党政领导与群众沟通的一个平台。健全和完善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能够依法保证教职工对本学院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和民主参与权,发挥教职工参与学校(院)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优势,促进高校民主政治建设。高校二级教代会作为学院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建设的基本形式,从制度上保障了基层的民主建设,进一步拓宽了教职工参与学院事务的渠道,培养了教职工民主意识,为学院的院务公开、民主评议领导干部提供了载体,为高校的管理科学化、民主化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面对新的形势和时代特点,建立以广大教职工为主体的二级教代会的基层民主管理体制就势在必行,这是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提高基层决策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径,是体现广大教职员工当家作主,实现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有效机机制,是推进学院基层民主的重要体现。
2、加强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是教职工参政议政最有效的途径。随着我国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正由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向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管理体制、教育模式也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以二级教代会的民主参政形式已以成为二级学院广大教职工参与学院管理的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教职工应充分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地对学院的发展规划、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制度等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献言献策,充分行使法律赋予教职工的四项职权,不断提高自己参政议政的能力。
3、加强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是院务公开最重要的载体。实行院务公开是在新形势下建设基层民主的重要措施,是实现科学民主决策、推动改革和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手段。目前院务公开的形式主要有院务公开栏、院长意见箱、部门网站等,特别是校园网的开通与学院网站的建立,为院务公开提供了快捷高效的平台,但是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仍然是院务公开最重要的形式。院务公开使得教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有利于推进二级学院的民主管理、依法办事,有利于基层领导干部廉政勤政建设,大大增强了学院教职工的凝聚力,有利于二级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是改变领导作风和推进学校民主建设的新途径,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举措。
4、加强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是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需要。随着学院在办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决策权的不断扩大,关系着教职工切身利益的各种职称晋升、表彰奖励、津贴发放等相关政策更多地是由学院来进行决断,学院等二级单位也是教职工的利益共同体,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的诉求与保护也越来越多地由二级教代会来保障执行。因此,加强二级教代会建设,正是教职工维护这一共同体合法利益的基本手段。
5、加强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校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高校教职员工有着较强的民主意识和维权观念,构建和谐校园,必须要建立一种机制,能协调、均衡各方面的利益,倾听各阶层的不同意见,从而形成统一的意志和凝聚力,实现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学校工会和二级学院工会(简称分会)作为教职工利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要通过教代会等形式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正确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对教学岗位考核、职务竞聘、津贴发放等关系教职工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应交由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审定,在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等重大事项时发挥好源头参与和民主监督作用,从而为积极有效地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发挥作用。
二、当前高校二级教代会建设存在的问题探析
1、对二级教代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一是学院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少数院领导思想上存有顾虑,执行二级教代会制度自觉性不高,存在怕麻烦、怕群众心理,因而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些领导对二级教代会工作重视不够,支持力度不足,没有从学院建设和发展的高度给予充分的重视与支持;有些领导只是把二级教代会当作发扬民主、听取意见的一种途径;有些领导不敢把敏感问题拿到二级教代会上讨论,降低了教职工对二级教代会的信任程度;有些领导存在着二级教代会“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情况,认为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机制已经规范,学校也有教代会了,没有必要再专门召开二级教代会,认为是搞形式,不会取得什么实质效果。反过来,有些领导把二级教代会当成万能钥匙,大事小事都拿到二级教代会上讨论决定,这又增加了教代会工作的难度。
二是教职工对二级教代会的认识不高。有的教职工民主意识不强,权利意识淡薄,对教代会的职权和作用认识不明确,认为教代会是少数人说了算,是形式上的民主;有些教职工没有理清高校二级教代会与二级学院党委、行政、工会及教职工之间的关系,对二级教代会的地位及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教职工认为学院的教职工人数不多,只要召开全院大会就行了,再开教代会不过是走过场,搞形式。以上这些思想与偏见,大大影响了二级教代会工作的建设与发展。
2、二级教代会的组织建设弱化,运行机制不规范
如果没有有效的运行机制,领导不重视,光凭分会的热情和努力,是难以承担二级教代会推动者和组织者的责任的,最终也难以建立完善的二级教代会制度。因此,二级教代会应建立形成“党委领导,行政主抓,工会运作,有关部门配合,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的局面。可有些学院关系理不顺,职责不清,甚至消极应付,特别是组织建设弱化,运行机制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分会干部的配备不力,大多以兼职人员为主,时间精力投入不足,对于推动和组织二级教代会工作良好运转有一定的影响;二是有些二级教代会的代表素质不高,难以适应工作需要,有的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学院民主程度有怀疑,参会都做旁听者,甚至不去参会;有的代表缺乏培训,不了解教代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不清楚自己的义务和权利,不能担负起代表相应的职责;三是二级教代会制度不健全,职权行使不够,随意性很强;四是缺乏激励机制,有些二级学院对教代会履行职责情况,缺乏奖惩措施,没有考核标准,极大地影响了广大教职工参与的积极性。
3、二级学院教职工自身参与热情不高
一是不少教职工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认为教代会上的评议结果效用较弱,即便有教职工愿意参加教代会,也只是热心于相关议案的讨论,不能从全局上分析问题;有的代表参政议政能力和管理能力不足,不能切实担负起履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作的职责;有的代表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做好一名教代会代表应尽的义务,表决时随大流,人云亦云;有的代表甚至不参加教代会问题讨论等等;二是部分职工的参与意识淡薄,对学校的整体利益关心少了,对个人利益的关心多了等,不愿发表意见,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4、二级教代会不能按期正常召开
随着高校办学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学校的管理重心落实到学校二级学院身上,高校赋予二级学院更大的自主权和决定权。但同时,为保证二级学院的管理质量,高校对二级学院的考核任务和力度也大大增加,压力也随之加大。二级学院在抓教学科研等日常工作的同时,既要谋划二级学院自身的改革发展大事,又要接受来自学校和外界的各种检查、考核,管理工作任务比以前更加繁重,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开二级教代会,一年一度的教代会有时不能如期召开,教代会履行的四项基本职能停留在表面工作上,没有进入实质阶段。
5、分会组织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分会组织是教代会的工作机构,在推进二级教代会工作中,分会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受制于种种原因,有些分会在开展二级教代会的工作中,由于缺乏有力的措施和手段,直接影响二级教代会的积极开展。如有些二级学院领导对分会组织的认识仍留在“福利工会”、“文体工会”层面上,有的学院即使召开了二级教代会,但分会组织也难以担当教代会闭会期间的工作机构任务;对于在二级教代会开展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缺乏认真细致的调查与研究。对学院分会来讲,如果只停留在一般性的事务中,长期以开展教职工活动和教职工福利等工作为主,这样如果工作过程中碰到一些困难,就产生了畏难情绪,影响了分会组织在推进二级教代会方面的作用发挥。
6、推行二级教代会进程缺少评估与激励机制 目前,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已经在全国高校中普遍建立起来,使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得到进一步延伸、完善和加强,推进了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促进了学校二级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因此,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总体呈现良好的、积极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起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各高校的发展参差不齐,就发展较好的高校,各个学院也发展也不平衡。虽然许多省市教科文卫体工会都出台了关于高等学校二级教代会的文件,对于推进及规范二级教代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缺乏评估和激励机制,致使一些学院领导错误地认为,召开二级教代会只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式”而已,起不到根本的作用,即使认认真真地开展了,也没有评比和奖惩,做好做坏一个样,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二级教代会发展的进程。
三、加强高校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的对策
1、增强思想意识,提高对二级教代会重要性的认识
一是要做好二级教代会工作,关键是学校党委重视、院领导认识到位、班子思想统一。学院党政领导必须切实提高对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真正认识到建设二级教代会制度是一项落实政治文明建设的具体工作,是一项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指导思想的民心工程,是一项防范腐败,改善干群关系的廉政亲民行动。因此,要不断地克服“工作忙,没空搞;怕麻烦,不想搞;有私心,不肯搞 ”的思想,防止形式主义和走过场,积极主动地建立健全二级教代会制度;二是要明确认识到二级教代会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它将倾听群众呼声,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制度化、规范化,是解决群众困难、为教职工办实事,解决教职工思想认识问题的正规途径,是新形势下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新的有效载体。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国家、地方、学校出台的有关法规、制度文件宣传、解读,积极营造氛围,进一步提高对二级教代会制度的认识,在广大教职工中形成共识,提高全体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教职工参与学校、学院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学院决策更加民主化和科学化,进一步促进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建设和发展。
2、进一步落实职权,着力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充分发挥二级教代会在学院民主管理、科学决策中的作用,会前应积极听取广大教职工对单位事业发展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各基层党组织、行政班子与群众的密切联系,畅通教职工利益诉求渠道、参政议政渠道,增强学院民主管理,加强监督,每次会议议题应该鲜明,多关注与教职工切身利益有关的建议和意见,提出明确的解决方案,对于一时学院层面上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予以答复或解释,让教职工有归属感和认同感。特别是要将涉及教职工具体利益的事项:如学科建设、分配方案、奖惩制度、院务公开、职称评审方案等,提交教代会讨论或审议通过,既能形成共识有效推进工作,又能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确保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不走过场、不留形式,使二级教代会成为学院民主办院、依法治院的基本形式,也为学院内部科学管理、科学决策提供一个重要平台。
3、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促进二级教代会的规范化、程序化
民主建设离不开制度保障,制度不健全,容易导致二级教代会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大,教职工所关心的重大问题不能纳入议程,二级教代会形成的决议贯彻不力,从而挫伤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因此,高校应该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切实有效的二级教代会实施细则或试行办法,用以指导二级教代会工作,规范其运行程序、组织形式以及职权范围,进一步确立二级教代会在高校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这也是做好二级教代会工作的前提。与此同时,要健全二级教代会的具体工作制度,如调查研究制度、咨询与沟通制度、提案制度、民主评议干部制度、监督检查制度等,这样才能保证二级教代会真正按照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要求运作。同样,教职工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也要有合法的渠道和手段,并在制度上给予保障。这样,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才不会因人因事而弃,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才不会流于形式,二级教代会也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4、建立监督评估机制,不断深化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
随着二级单位教代会在二级单位的不断普及,建立二级单位教代会评估和激励机制,成为巩固、健全二级单位教代会制度、落实二级单位教代会职权、维护教职工主人翁地位、推进民主建设的重要保证。为此,高校要从民主政治建设的实际出发,制定二级教代会制度的评估标准和工作条例,建立二级教代会制度的评估机制和激励机制,明确院(系)党政领导对民主建设应负的责任。把高校民主建设纳入督导或考核学院工作的内容,作为学院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优的重要条件,把二级教代会制度的评估与各级党政干部评议直接挂钩,提高院(系)领导干部民主管理的意识。在评估中要与学校党政对二级单位的工作考核联系起来,与组织人事部门对中层干部的考核联系起来,与校工会对各单位工会建设“教工之家”的考核联系起来,与学校、工会评先评优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推进二级单位教代会制度建设向纵深发展。要以二级教代会职权规定为依据,对需要提交审议、讨论、决定、评议的事项应提交教代会,尤其是二级教代会评议监督的权利要努力争取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与支持,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来保障落实。
5、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分会的积极作用 二级教代会能否与时俱进,发挥作用,关键要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干部队伍。为此,要充分发挥分会的积极作用,必须着力抓好分会干部队伍建设,选好配强学院分会主席,明确工作职责,支持分会主席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要严格把好代表选举关,代表的构成既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又要充分体现代表的先进性,真正把那些素质好、能力强、有工作热情、愿意为教职工服务的同志选为教代会代表;要重视和加强代表培训工作,学校应在全校范围内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有关工会干部的素质培养,不断提高干部的理论素养,培养其与实际相结合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大家都有归属感;同时,要建立一套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通过组织培训,可以增进各分会之间的交流,培养对工会工作的认同感;要积极发挥分会干部的组织协调作用,将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与“职工之家”建设结合起来,动员和吸引更多的职工参与建家的具体活动中来,并把有关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在“建家”的过程有机衔接起来,来加大对二级教代会制度的广泛宣传,得到学院教职工的认可,使二级教代会成为二级学院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成为构建和谐学院的重要途径和院务公开的主要载体。
参考文献:
6.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六
【摘要】伴随我国高等院校的快速发展,对声乐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声乐学科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在声乐教学方面,虽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声乐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现阶段,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声乐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以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不断提高声乐教学效率。本文主要阐述了我国高等院校声乐教学的现状,以及提高声乐教学的对策,进而使声乐学科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高校 声乐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99-01
声乐学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声乐教学的过程中,仍旧存在很多缺陷,例如,教学体制不健全、教学方法落后,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较差等等。这就要求教师应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建立健全教学体制,进而不断提高声乐教学效率。
一、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
(一)声乐概念的理解出现偏差
现阶段,在高等院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对声乐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将“声乐”理解为“歌唱”,这不利于声乐教学的顺利开展。然而,“声乐”与“歌唱”的概念存在很大差别,声乐是以一种音乐动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声乐包括很多方面,例如,戏曲唱腔和曲艺说唱等等。但是,歌唱的内容相对狭窄,是声乐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现阶段,教师与学生应正确认识声乐与歌唱的概念[1]。
(二)教学模式单一
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我国高等院校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专业课程逐渐增多,也不断扩大招生的人数。然而,现阶段,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模式仍旧是“一对一”,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都是从教师中获取的,因此,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相对单一。
(三)教师与学生的配置问题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一些不良的现象,例如,教师迟到、早退、接电话等等,这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之间也没有对比,不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学生自身的声乐素质相对较差
由于在中学和小学阶段,学校没有设置声乐教学课程,因此,使得学生自身的声乐素质相对较差,只是在大学、本科和专科中学习的,然而,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都是中学和小学所学的知识,这使得高校声乐生源相对薄弱,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声乐素质[2]。
二、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声乐观念
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强调音乐审美的重要性,以满足声乐教学的基本目标,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为充分发挥声乐教学的艺术性,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水平。
(二)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以往的教学方法是“一对一”,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学模式应当由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可以从“一对一”转变为“一对多”。例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对多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师生之间共同歌唱,之后,对歌曲进行分析与点评,以不断提高声乐教学效果。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课的教学方式,对于部分相对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特殊培养,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课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优化配置教师资源,还能够强化学生的音乐基础,以为学生学习音乐奠定稳固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设疑的教学方法,以逐渐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以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三)调整和优化教师配置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师生之间的配置问题,在第一学年之后,学生已经大致的了解声乐知识,演唱水平也不断提高,在第二学年之后,通常情况下,会进行小组课的学习,在此阶段,教师可以依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在师生配置方面,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意愿,选择教师,教师也可以依据学生之间的不同状况,选择学生,这种师生配置方式,不仅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以不断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四)强化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声乐教学效率,因此,教师的专业技能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逐渐适应并且接受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不断体提高学生的声乐能力。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提高声乐教学效率的主要应对措施,我们能够看出,声乐学科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高校声乐教学仍旧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现阶段,应不断提高声乐教学课堂效率,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与声乐鉴赏能力;学生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声乐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7.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七
一、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社会转型期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冲击。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局面。直接或间接引发部分在校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 使他们的行为方式带上强烈的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部分学生心态浮躁、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学习中更表现出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等状况, 这些都给高校学风建设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二) 忽视教风对学风的示范及影响作用。
学风建设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体, 应是与教风、机关作风建设相统一。但高校在加强学风建设中容易忽视教风的重要地位, 没有把抓学风建设同抓教风有机结合。一个积极向上的教风对学风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教风搞不好, 就很难搞好学风。而高校对学风历来重视, 但对教风问题一般很难恰当处理, 客观上给学风建设增加了难度。
(三) 重硬件、轻软件, 缺乏协作意识。
一是高校越来越重视学风建设, 意识到学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 高校中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 表现为学生工作队伍师资短缺、专业化程度偏低、各方面保障不够。缺乏长期有效的学风建设机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二是高校在学风建设工作中缺乏部门协作合力。只有学生工作部门和教务管理部门抓学风建设, 其他部门较少或没有参与, 没有形成协调联动, 齐抓共管的局面, 这显然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一) 严格落实日常教育管理。
辅导员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 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动态, 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时刻保持与任课教师的有效沟通, 对纪律观念松散、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更应重点监管, 严格贯彻落实学生上课出勤率的要求, 严格要求学生的课堂行为规范。落实学业警示和阶段目标规划工作, 学期末开展诚信考试教育, 引导学生参加专业竞赛活动, 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二) 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搭建平台。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创建优良学习氛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校园内的文化体育活动、人文知识讲座、科技创新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能够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创新研究、勇于实践、锐意进取。通过开展学生最希望听取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成功案例、学科知识、社会教育、人文知识等内容恰当和高质量的讲座,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 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从而达到学风的改善。
(三) 分阶段加强学风建设。
根据不同年级特点, 突出不同教育重点。在大学四年中分阶段进行学风建设, 形成一个长期有效的培养管理机制:一是大一学生要树立目标、迈好第一步, 定期举办相关讲座和培训, 促使新生更快融入大学校园, 转变学习方式。二是大二学生要坚实基础, 构筑腾飞翅膀, 在专业技能和资质训练基础上加强学风建设, 引导学生打下坚实专业基础。三是大三学生要完善自我, 规划美好人生, 开展就业准备与职业规划, 促进学风建设。四是大四学生要紧密围绕就业和考研为中心工作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全力保障就业率及研究生升学率, 为整体学风建设作出量化贡献。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中一个永恒的主题。辅导员作为教学岗位的一线工作者, 其在学风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 能否培养出具有强大的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人才, 培养出的人才能否被社会所接受, 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抓好学风建设,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 是整个教育行业乃至社会的责任, 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辅导员更是责无旁贷。
摘要:学风建设日益受到高校的广泛重视, 是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才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最直接指导者, 在学风建设中需承担工作责任, 发挥优势作用。通过分析当前学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探讨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发挥作用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辅导员,作用
参考文献
8.新形势下高校学风建设问题及对策 篇八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高逃课率、高不及格率等现象。在高等教育大眾化、教育国际化、教学手段信息化、学生就业市场化等复杂背景下,如何抓好大学生的学风,已成为众多高校关注的共同问题。如何搞好高校学风建设,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现代意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优秀教师人才,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一、对高校学风建设问题的几点认识
对当前大学生学风出现的问题,既不可对学生全盘否定,又不可放任自流,必须加以重视,抓住问题的关键,采取积极的引导和建设措施。
(一)学风建设应作为对学生管理的首要任务
优良的学风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刻苦的学习精神、科学的学习方法、坚强的学习意志、严格的学习纪律、健康的学习动机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综合体现。创建优良的学风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学风建设应作为高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首要任务,应重点抓住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严明学习纪律——规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其二,营造学习氛围——浓厚学习兴趣和端正学习态度;其三,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意志和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这三个方面是构成良好学风的必要条件,必须把三者结合起来,共同抓好抓实。
(二)学风问题的突出表现是学习纪律问题
反映大学生学风不正的现象很多,如逃课、旷课,甚至旷考、考试舞弊等。表面上看,似乎大学生学风问题很多很复杂,但最突出、最集中的问题还是学习纪律问题。在处理学生学业成绩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除了部分学生本身基础较差的原因外,还有一些共同原因就是长期逃课、旷课,不认真完成作业,学习完全处于一种无政府主义状态,想学即学,不想学就不学,缺少约束性和自觉性。因此,没有严格的学习纪律,就没有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学校必须通过有关规章制度规制学生在学习纪律方面的约束性和行为的定向,健全和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的学习由他律逐渐转化为自律,形成学生自觉的行为模式。
(三)学风问题的客观根源是教风和管理问题
上面提到的学习纪律问题又包含了学生遵守纪律不严和教师及管理干部执行纪律不严两个方面。尤其是该抓不抓,该管不管,使学生学习的自律能力降低,对学风建设极为不利。主观上讲,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背景下,每个大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都有追求成功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学生不认真学习,学不好呢?笔者认为,部分学生有主观上努力不够的因素,但我们不可忽视教师教学和管理上的不尽人意。如果教师教风不正、教学马马虎虎,课程设置和内容陈旧枯燥,学生能有兴趣学吗?学生即使到了课堂,他又能专心听课吗?因此,学风问题的客观根源在于教师和管理。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管理特别是课堂管理和学习过程要求不严是学风不正的催化剂。在教学原则中,教学的教育性是首要原则。教师不仅在课堂上要管好学生,还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
其次,教学管理体制本身不够完善以及有些制度执行不够严格,也是造成学风不正的间接原因。
二、在新形势下学风建设与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所应采取的措施
(一)首先应突出抓好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搞好思想教育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先导。思想教育包括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和信念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以及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等。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教育大学生,要始终遵循“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原则,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并积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采用形势报告会、座谈讨论会、个别交流思想、学生自我教育、建立学习园地(宣传板报、广播)、典型事例或反面教材剖析等多种方式,以正面教育为主要途径,启发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要注意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切实关心他们的困难,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把握问题的本质,正确区分和处理政治问题、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解决大学生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念问题,使他们能真正认识到自己肩上的历史使命,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加强学风、校风建设,是我们各项工作尤其是教学和学生工作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紧迫课题。培养“四有”新入首先是有理想,首先是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而这恰好是学风建设中最核心的本质和内涵,它反映人的理想志向、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学风的好坏也反映人才的素质和质量,因此以德育为首开展与加强学风建设是完全必要的。要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实施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作用真正体现充分并落到实处。
(二)深化教学管理改革,严格管理制度
积极发挥教师和教风在学风建设中的引导作用。教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风的建设,要进一步提倡每个教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高校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用自己不断学习研究和实践新的教学思想、深入钻研教材、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认真进行辅导答疑和批改作业的敬业精神、严谨态度和求实作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引导学生加强学风建设,使学生树立“以学为荣、以不学为耻,以学优为荣、以学劣为耻”的风尚。
建立完整的激励导向和纪律约束机制。一方面既要注重对学生个人的激励引导,又要注重对学生班级集体的激励和引导。在激励过程中,要认真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发挥现有奖学金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通过不断改革奖学金评定、发放和表彰方式,加大评优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激励更多的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以学业成绩的提高、全面素质的拓展来体现学风建设的成果。纪律约束中,对各类违纪违章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对于受到批评教育和纪律处分的同学,我们要满腔热情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启发,不得歧视他们。
(三)加强学生工作,抓落实、求实效,促进学风建设
学风建设能否真正加强,关键在于工作落实、制度落实、责任落实,一抓到底,做扎实的工作,抓出实效。应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管理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工作落实到基层,这样也锻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
学生工作的本质是育人,具体定位在学生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上。学风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中,在当前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新时期,学生工作只有积极转变思想观念,转换工作模式,紧紧围绕学风建设这一主旋律,才能取得实效。
同时,要注意坚持“一以贯之,分级管理”的教育思想,即在整个大学教育期间始终贯穿大学生“成长成才”这一主线,但在每一个阶段和不同的年级其教育和管理内容应有所不同。如对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教育和管理要加强新生入学始业教育和新生适应性教育,可以通过加强校纪校规、专业理想、学习方法等教育内容,精心开设系列教育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端正思想,振奋精神,早入角色;通过新老生联谊会、座谈会、经验介绍会和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大学二、三年级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学生工作应着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成长成才教育。要鼓励学生勤奋学习,考证过级,多组织开展一些学习类、科研类、实践类的活动,如学术讲座、科研竞赛、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对毕业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主要是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就业竞争意识,加强学生职业理想教育,可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或学有所成、学有所长的校友回校做事迹报告等,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要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做到选拔高标准,管理严要求,培养重德能,使用贵成效,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组织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四)重视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9.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九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在美国、欧洲等一些西方国家,已有百年的 发展 历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劳动用工制度的不断改革变化,就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运用市场调节就业,就业形势多样就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供更好的发展机遇。特别是扩招后的大学生,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市场,大学生迫切需求接受 科学 的、全面的、系统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因此,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受到了社会各界、政府、高校前所未有的关注。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正处于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由于我们的就业指导起步晚,在许多方面还存在问题。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
1.对就业指导的功能与内容上理解有偏差。目前我们大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围绕当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开展。过多强调解燃眉之急,狭隘地把就业指导理解为给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找工作、落实具体单位、追求高就业率,而忽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对大学生的教育功能以及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影响。
2.就业指导只关注“结果”,轻视“过程教育”,高校的就业指导为“技能速成班”、“政策形势宣讲班”。事实上,就业指导应该是一个全程的教育过程,高校在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时,开设一些就业指导课,帮助其了解社会职业状况、了解自身的职业倾向、再进行一些技巧指导,只能使毕业生面临职业选择时不再盲从。但这样的指导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体系。
3.专业化、专职化就业指导教师缺乏。就业指导课要求教师掌握就业政策、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心 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法律 等多方面知识。
10.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篇十
【摘要】近年来,国民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逐步加快。然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重建轻管,资金投入不足,城市设施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不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为此,有必要对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问题展开分析探讨,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希望能为同行起到一点帮助。
【关键词】城市建设;问题;对策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城市经济难以实现更进一步发展。为此,及时发现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科学的措施加以解决,能更好地促进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1、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建轻管问题
城市建设过程中,建设与管理应该有机结合,建管并重,这样才能使城市实现更好的发展[1]。然而,长期以来建设和管理处于独立的状态,由不同部分负责分管,这样使建设效率难以真正保障,不利于城市的发展。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城市管理体制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善、城市功能转换方面管理有所欠缺等。通常来说,在管理方面得不到重视,也难以保障建设方面能够有所成就。就目前来说,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面子工程,建设完成之后,缺乏相应的管理。例如湛江市在2010年间,共投资97.6亿元,全部用于加强本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还投资9.8亿全部用于全市1000多条街道的整治。虽然该市基础设施具有明显的改善,但是在管理方面没有引起重视,在短短的几年内,仍然出现基础设施破坏的现象,不仅造成资金浪费,也不利于城市的发展。
1.2 基础设施落后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在资金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也没有充分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因而基础设施相对较落后。基础设施是城市的物质载体,是城市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保障,没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难谈更快发展。近年来,国家开始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出台了若干政策,但是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较落后。研究表明,我国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城市垃圾处理率、污水处理率、燃气使用率等方面较发达国家具有明显的差距。因此,在城市基础建设方面,应加大力度。在夏季,广州市暴雨水淹现象较为严重,如在2015年5月6日当晚,我市发生特大暴雨,致使2095人的航班被延误,68班延误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广州市路面造成大量积水,其中鹭江片区及康乐区附近路面水深甚至达到20cm以上。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排水系统不能发挥作用,对市民正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
1.3 城市建设缺乏创新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缺乏项目上的创新,因而城市千篇一律,缺乏特色,也没有体现出人性化。很多城市在规划过程中,生搬硬套,使城市景观与其他城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没有自身的特色。在城市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首都效应,即在规划建设的过程中效仿北京,而没有着眼于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考虑,没有对运营建设成本等方面充分考虑,使城市建设面临一定困难。除此之外,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攀比心理及崇洋媚外心理,各大城市争相攀比谁的建筑物更高,盲目崇拜国外的建筑方案,这些都是十分不可取的。例如,自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之后,水立方建筑在各地盛行。重庆市九龙坡区的一家娱乐会所也模仿起水立方,成为山寨版本。该娱乐会所在外墙装修等方面也进行模仿,不少市民批评其缺乏想象力。
1.4 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城市建设面临的危机包括生态环境问题、人口增长问题、城市面积扩张问题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伦理道德问题等[2]。尤其是近年来,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而城市人口也在不断增加,随之产生一系列的住房紧张问题、医疗问题、社会伦理问题等,使城市建设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大气污染、水污染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市民的生活。以广州市为例,近年来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广州市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现象较为严重。在2012年及2013年间,污染现象尤为严重,并出现了重度污染。
1.5 工程建设质量方面的问题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如果一味追求工期及成本而没有保障工程质量,会使建筑物使用寿命大打折扣,甚至会造成安全隐患,引发安全事故,不利于城市的建设发展。为此,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切实肩负起自身应有的责任,为百姓着想,确保施工质量,这样才能实现城市的快速发展。例如,在2015年6月19日晚,广东粤赣高速匝道桥发生垮塌事件,该桥于2005年施工完成,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而实际用了只有10年。究其原因,是因为没有按照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使质量方面产生严重问题。
2、加强城市建设的相关对策
2.1 重视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有机结合
在城市建设中,应重视管理工作,使建设与管理有机结合,注重管理体制的改革。根据城市现有的实际情况,做好日常事务的管理,各建设部门与管理部门之间加强合作,注重沟通和协调。现阶段,在城市经济建设过程中,第三产业迅速崛起,而第二产业也在进行结构调整,城市功能结构正在面临转变。为此,应及时做好管理方面的工作,使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2.2 加强城市功能规划布局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为有效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应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做好功能布局,使城市朝着正确、科学的方向发展。城市各个项目的开发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在项目建设之前,应做好城市规划,不能生搬硬套,应加强创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项目建设,以人为本,这样才能给城市建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促进城市的不断发展。
2.3 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例如,面对日益严重的交通压力,应注重加强交通设施方面的建设。政府应出台相关的交通政策,对交通道路进行整体规划,力求实现较为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还应充分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开发的关系,力求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分配,使基础设施建设能够符合城市建设发展的需求。
2.4 注重城市环境保护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切实加强环境方面的保护。面对城市中水污染、大气污染等严重的污染问题,应加强防治。注重河道治理,严管污水排放,使城市水资源更加清洁。针对大气污染问题,力求将空气污染指数控制到最低,给居民提供良好的空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5 加强工程质量控制
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应切实加强工程质量方面的控制,使房屋建设质量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工程建筑施工环节,施工人员应肩负起自身应有的责任,做好成本、质量方面的管理,合理地控制工期。同时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使其树立起相应的安全责任意识,进行规范化操作,从而使工程质量得以有效保障。
3、结语
本文针对现代化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重建轻管、资金投入不足、城市设施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浅要分析和探讨,并提出自己相关建议。总而言之,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对城市建设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注重建设和管理的有机结合,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宽筹资渠道,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真正实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推荐阅读:
高校后进生学风建设问题与对策08-29
浅议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06-21
高校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论文09-16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问题及建议09-12
强化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06-25
加强学风建设的心得08-19
学风建设的倡议书10-24
浅谈良好班风学风的建设09-09
《关于开展学风建设活动》的主题班会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