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悲惨世界

2024-08-26

读书笔记悲惨世界(共12篇)

1.读书笔记悲惨世界 篇一

也许是心静不下来,我并不是个爱读书的人;也许是兴趣的原因,很少去细看一本书。也许我可以说,没有什么好书,但有了这所谓的网络,正如某个在遥远哨所的战士所言,这里有你读不完的好书。你可以尽情的看,只是对眼睛有些不好,看书,应该是补充心灵营养的方式之一。

那次偶然在收音机里听到梁冬和吴伯凡谈到一本书--《悲惨世界》。于是后来从网上下载来看了,两个月,才看完了这本不知道有多少页的巨著。文化有限,现在写写感想。

首先,是关于作者“维克多.雨果”的。他不愧为文学巨匠,《悲惨世界》是一部恢宏庞大又细腻入微的巨著。他能在一本书里将历史、人性、爱情、救赎等等,全部包罗,而又衔接的很完美。

一个作家笔下小说中的情节就像一个电焊工人手里一件铁器,他把各个看似毫无关联的情节很自然的连在一起,不留焊缝。很难想象,这是一本250年前的书,就像XX多年前孔子的《论语》一样,到今天仍能在于丹教授的理解下与你我的心灵对话,并且丝毫不觉得它古板、无用。

他描述滑铁卢战场的惨烈,他写巴黎的起义。那些场面恢宏、惨烈、壮丽!他讲述社会最底层穷苦人的生活,他写巴黎的野孩。那些人让你看到人性的善恶,时而又会感动。他又相信上帝,相信无极。那苍茫的星穹,美丽的大自然,一定有一种很微妙的关连,谁能说一只蜜蜂的嗡嗡和恒星的运行没有关系?

其次,《悲惨世界》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苦役犯的心灵救赎,以及这期间他所经历的和法兰西经历的一切。

书的开始写了一位很有爱的主教,就是他给了苦役犯“冉阿让”重生!冉阿让因姐姐的孩子们饥饿,成了一个偷盗犯,被判刑,后又几次越狱,刑期又几次加重,他整整做了十九年的苦役犯。人性快要泯灭,仇恨社会,残暴凶狠。

他从监牢里被释放的时候,即便有他在牢里挣的钱,也没有旅馆敢让一个苦役犯留宿。而那个主教很好的接待他,他半夜逃跑,还偷走了主教的银烛台。警察又抓到他,主教说,那烛台是他送给他的,并相信他能够做一个好人!这期间他还抢一个小男孩的钱,但又懊悔不已。

后来,他竟然换了身份,靠着发明一种仿玉的琉璃扣子的加工,在一个地方做了市长。他办学校、招无家可归的人做工、资助贫困,使当地经济繁荣。然而,他的身份又面临被拆穿,他苦苦挣扎,决定自首。但想起这么多人需要他,还有一个可怜的女工“芳汀”,托他找回自己的女儿“珂赛特”,看着她快要死去,他决定继续做市长。

可是,他没有做到让她见到女儿,她死了。警察已经来了,并要逮捕这位曾经是苦役犯又抢了孩子钱的市长。于是他逃跑,还好他有很大一笔存款,他把可怜的珂赛特救出可恨的德纳第家。

他把珂赛特养大成人,他把她看成自己的全部,他不能想象没有她的日子。但珂赛特却遇到了爱情,她和马吕斯相爱了,这让冉阿让很痛苦,他感觉自己要失去自己的幸福。

在一系列悲惨的事发生后,他允许他们结婚,他经过了痛苦的挣扎,告诉了马吕斯自己曾是苦役犯。他不和心爱的珂赛特住在一个家,他不再让她叫父亲。后来,他快要死了,我看到这里,很不想让他有高老头一样的结局。还好,他在珂赛特和马吕斯的怀里死去。

他的心已是圣人的心,像那个主教一样。懂得爱,懂得宽恕!他放走了一直追捕他的侦察员沙威,他原谅一切,他是那样的温和、有大爱。谁能想象他曾经是一个残暴的苦役犯?

2.读书笔记悲惨世界 篇二

教学十几年以来,我一直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学生读书的效果最终体现在写作上,而读书笔记是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最好手段。它可以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认识水平,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摆脱肤浅的写作,让学生的作文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还是立意的深刻、新颖都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引领读书,读什么,怎么读

“读什么”往往比“读多少”更重要。初中阶段应当让学生读一些打基础的书,这些书应该是精品,对学生文字功底的形成有很好的帮助。我反对读中考优秀作文,而是鼓励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敢于阅读难懂的精品。

(一)根据不同学段推荐相关阅读书目

如初一重点读写人记事的作品,初二读经典小说,初三读精美的散文。

比如初一暑假,我布置的读书作业是:至少读一遍《水浒传》,写十篇摘抄或读后感,每篇400字左右。

教学中,我还随课推荐阅读,效果更佳。在教授《端午日》时,我推荐阅读沈从文的《边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湘西的风土人情。

(二)根据阅读水平有针对性指导

通过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分层指导。

读书少的学生,或许没有享受过读书的乐趣。我就从学生最喜欢的领域入手,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感受读书的快乐。比如,一个学生喜欢读推理小说,我就推荐他读《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浅阅读的学生,要么喜欢读书却不会选择适合的书,要么是不会读书,读得浮光掠影。于是我一边推荐一些书给他看,一边在读书方法上给予指导。对那些喜欢阅读且读书有深度和广度的学生,我就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读了哪些书,读到什么程度,引导他们向纵深处思考。有个初三学生喜欢读鲁迅的文章,写作风格近似鲁迅,充满阴暗色调,连性格也很孤僻。我就引导他读一些明快的书,如《安徒生童话》和陈丹青的《大先生》等,有读书底子的他,把安徒生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再回过头来读鲁迅的文章,人就变得乐观平和多了。

二、指导写作,写什么,怎么写

在指导写作上,必须明确要求,加强和学生点评交流。

1.片段简评与读后心得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等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我要求学生写片段摘评和读后心得。片段摘评,要求多摘多评,重在评,每则摘抄不多于300字。摘的是作品中触动自己的地方,或是赞同之处,或是质疑之处;评的是自己的思考、联想,深以为然或不以为然的理由,强调的是思考和内化。读后心得,就是一种小议论文。要求学生在读完一本书或一个系列的书后,在简评的基础上,找一个中心,提炼出自己的思考,形成文字。每周我布置的语文作业是五篇摘评和一篇心得,“五摘评”是写300字的摘抄加点评,“一心得”是写一篇600字读后感。摘评与心得的作用是互补的,摘评强调读书时的碎片式的灵光,心得强调走进书的深处。两者都是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动脑动手的习惯。

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不少学生写了系列性的读书笔记,有摘评,有心得。请看金婉丽同学写的评论林黛玉的一个片段:

黛玉爱使小性儿也是一大特点。她对宝玉、宝钗,甚至还有湘云、袭人都有“含酸”的尖刻言词,一张嘴不饶人,伶牙俐齿,嘴尖舌利。有时故意挑刺儿,甚至都让人难以忍受。对丫环、婆子们也常是如此。但她也有温柔随和、天真可爱的一面,如钗黛和好,宝黛读曲等。其真率坦诚,有如霁月光风。

一学期下来,不少学生的读书笔记写了厚厚的一本,密密麻麻地记着自己阅读时的心情、心境、思考与心得,班级里出现了一批研究《红楼梦》《水浒传》的“小评论家”。

2.口头点评与师生交流

口头点评。我要求每个学生轮流在课前演讲,然后由同学点评,我再作深度引导。比如,毛蔚同学在推荐洪应明的《菜根谭》时,一位同学就演讲本身给予点评:“讲稿简洁清晰,观点明确,但对书的内容陈述过多,造成后面的演说有些仓促。”针对他的评点,我追问质疑,继续挖掘并提出建议:“你去看看洪应明的《菜根谭》,或许你会更喜欢这本作品。”后来,她把这本书买来阅读,并写出了专题读书笔记。

除了课前这种口头点评外,我更多的是和学生在读书笔记中进行交流。

比如,王菲同学点评任强的《课堂上》:

任强的《课堂上》的前言写得极漂亮,可是接下来,我开始怀疑我的初读感受,这不是流水账吗?等我看完才发现——哇,真的全是流水账。

我回复她:

是流水账,但又绝不仅仅是流水账,而是她教育生活的记录。作为一名教师,透过任强的文字,我看到的是一颗悲悯的心,不光是为师者的心,还是一颗入世者的心。再去读读《山那边的孩子》,也许,你就不认为这仅仅是流水账,而会另一番感受了。

下周的摘抄本上,她用文字告诉我:

老师,按您的要求,我去读了《山那边的孩子》,内心充满了悲愤。我才知道,在中国,在我身边原来有那么多我无法改变的人和事,他们的希望在哪里?他们挣扎在生活的艰难处。作者人在其中,却也无能为力,这更让我切身感到无力。难道真的不能改变吗?

这样的读书交流,是思考,也是写作。也许,学生起初的思考是幼稚的,但有了幼稚才会有成熟,写作也将越走越远。

3.搭建发表的平台

学生是需要激励的,收获成功是最好的激励手段,所以,我从多方面为学生发表文章搭建平台。

一是推荐到《北中报》或《北斗诗刊》发表。每周的读书笔记我都认真批阅,从中选出3篇优秀的文章进行一对一指导修改,先刊发在每周一期的班刊上,再推荐到《北中报》或《北斗诗刊》发表。一方面鼓励了发表文章的学生,另一方面对其他学生起到了榜样作用。

另一个是口头发表。每天的课前演讲,就是最好的口头发表平台,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初一年级第一个月演讲主题定为“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在演讲内容上,我都做具体要求,分成书名、作者、主要内容、精彩片段、我的感想等几个板块,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发表个性化的读书笔记。一个学生对梁实秋《谈时间》做了摘评,演讲出来,那字字珠玑般的思想,赢得了同学们由衷的敬佩。班级里,学生主动买书,在书上做点评,一时蔚然成风。

只站在班级的讲台上还不够,我又把他们推向学校的北中讲坛。寒假后的第一周是读书汇报交流周。各班在读书汇报交流会的基础上,选出一名学生登上北中讲坛,展示读书成果。我们邀请校内的老师进行评奖,设置多个奖项,如最佳人气奖、最佳解读奖、最佳展示奖、最具哲理奖等,以此来鼓励学生。这些平台的搭建,让每个学生在读书中积累素材提升思想,在交流碰撞中相互感染激活思维,在写作中锤炼语言学会表达,为学生的读书、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3.用读书日记代替读书笔记 篇三

笔者曾经对所在学校中高年级的一百名学生就读书笔记问题做了随机抽样调查。调查发现,不喜欢写读书笔记的学生有67人,无所谓的有26人,喜欢写读书笔记的只有7人(笔者所在学校的读书笔记分为三大部分:阅读的内容的基本情况、摘抄、感想)。

学生不喜欢读书笔记有这样一些理由:

“老师规定了字数,我们在写的时候手都写麻了。”“一天一页读书笔记,很是烦人。”“写完之后,我又不会去看它。”“整天都是写文字,烦死了,一点趣都没有。”……

老师为什么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中的那些规定项目有什么样的根据?

很多老师是这样回答的:“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是因为要有一个手段来督促学生读书,而且当学生在做读书摘抄的时候,也能够积累一些好的词句,以便在写作文的时候用得上(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还是没有用上读书摘抄下来的好词句)。写感想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于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感受,进而受到教育。”

读书笔记上的感想和摘抄的依据是什么,很多老师都说没有思考过。只是说凭自己的感觉要这样做,或者是看到别人这样做了,所以也这样做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很多老师还是认同这样的事情:读书笔记我也知道学生不喜欢,而且学生写了读书笔记之后阅读能力也没有多么大的提高。但是不这样做就不能够检查学生是否阅读了课外书。

由此看来,读书笔记是一个让老师和学生都不喜欢的东西。但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为了应付老师对于阅读的检查督促,双方都在承受着煎熬。

读书笔记似乎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读书笔记是不是该安静地走开?还是留下来?如果留下来,怎么样留下来?

理性审视之,写读书笔记的好处是毋庸置疑的:可以增强记忆,便于查阅,容易梳理故事情节……因此,提出让读书笔记走开的想法是不对的。完全从成人的角度来写读书笔记,而且在写作的时候随意为之,不去考虑所作的项目是不是符合逻辑,是否有理论依据,这样的读书笔记学生是不欢迎的。因此,读书笔记的记录还是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来设计,并且在记录的过程中要有目的性,所作的记录项目要符合逻辑。鉴于此,我尝试用读书日记来代替读书笔记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用一本24开、24页的笔记本来做读书记录。每天记录一页,每页的第一行写上日期,第二行写上书名、作者、如果有小标题写上小标题,没有小标题就直接写上从第几页到第几页。第三行开始写书中的主要人物,一个人写一行。然后隔一行写上地点、时间。剩余的地方,要求学生在旁边画上自己所感兴趣的和与阅读内容有关的一幅画。每周五利用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自己的阅读日记,或者交换阅读其他同学的阅读日记。

从一开始记录读书日记的时候,我就告诉学生,我们是在写一本书,这是我们读完别人的书之后所写的书。这就让学生产生一种创作的冲动。这样做还有一种隐喻在里面:那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历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既然这是一部精神发育的历史,就应该留下他的足迹。其次,对于每天记录的日期,是让学生养成每天都阅读的习惯。当然更是“美好的一天从阅读开始”的隐喻所在。同时也是一种任务驱动的做法,以便于教师的检查和督促。

记录人物、地点、时间的做法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在记录读书笔记的时候,学生往往都是在读完整本书后就忙着写感想,学生所感受到的往往只是一个局部,或者是泛泛而谈的一些适合所有文章的万金油式的话语。而学生在做读书日记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把讲述中所出现的人物都写出来。按照人物出现的先后顺序写日记的过程就是一个学生对阅读的内容进行回忆的过程。学生对于人物关系的梳理过程就是学生对于所阅读内容的整理过程,这样的过程也是一段重新温习的过程。

当学生整理出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之后,随后要求对于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用箭头线段来表示。这样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回忆思考阅读内容的过程。学生在整理这些人物关系的时候也就是学生探究文本关系的过程。

所谓文本的意义就是文本中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物的关系、物和物的关系等诸多关系的总概括。所以,从这样的角度来审视阅读内容中的众多关系的联系过程就是对文本意义的探究过程。

之所以要求学生在读完之后画出这样的图示,是基于人的遗忘规律来考虑的。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这条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由此看来,对于所阅读的内容要能够在一天之内进行复习,要求学生画出人物关系图就是一种方法。

之所以让学生画画,是学生对于所阅读的内容进行具体化的过程。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图画成了施展创造性想像力的源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图画能‘打开话匣子’,它能让平时沉默寡言的、非常腼腆的儿童都开口说话。”

事实证明,孩子对于画画是非常感兴趣的。有一个孩子曾经这样对我说:“我发现我们现在所阅读的内容不光可以说出来和写出来,还可以画出来。”是啊,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强求学生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呢?

让学生撰写阅读日记之后,我发现这样做有一些好处:

阅读日记给阅读交流提供意义支撑点。

以往,在组织学生讨论所阅读的书籍的时候,学生只能从自己的头脑中去寻找所阅读的内容,但是那毕竟是没有支撑点的,而且在这个时候,留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也往往是比较概括性的。而往常,学生虽然写读书笔记,他们所写的往往只是在读完书后的一个局部的感受,或者是一个整体的万金油式的感想。只不过是学生在阅读之后的一种被动地说话而已。

阅读日记虽然记录的是一些简单的要点,但是这些要点能够让学生回忆起与之有关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激活学生大脑里的库存信息,达到阅读内容的重现。它能够为学生在读书交流中提供发言的支撑点。

阅读日记激发学生的二次阅读欲望。

笔者认为对于学生而言,要学会对于所阅读的书籍进行再次阅读。“旧书不厌百回读”说出了再次阅读的重要意义。

作为教师都知道,真正能够对自己发生影响的书籍是在再次阅读之后,只有通过二次或者三次甚至多次地阅读同一本书,我们才能够从中获得阅读的乐趣所在。而学生通过每周五翻阅自己的阅读日记,往往会为自己所记载的内容感到惊奇,进而能够产生再次阅读的欲望。通过调查,笔者发现,通过读阅读日记来再次阅读同一本书的学生达到了百分之三十八,这一比例远远大于写读书笔记的学生。

阅读日记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成就感。

往常的阅读中,我们往往偏重于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但是学生只是进行了一次性阅读,阅读之后往往就会忘记,甚至连书中的故事梗概都忘记了。时间一长,学生甚至连书中的主要人物都忘记了。这样的阅读能够给学生带来怎么样的阅读帮助?但是通过阅读日记,所记录的是一些简要的内容。它能够给学生带来一种阅读的成就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能够写出一本书,这样的做法还是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的。

阅读日记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每天的阅读,能够让学生在阅读日记中合理安排自己的阅读时间,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做到按照计划进行阅读,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悲惨世界》读书笔记 篇四

读完《悲惨世界》,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主人公冉阿让,而是那个苦苦追逐冉阿让的警官——沙威。感觉沙威是个纯粹理性的人,严格按照教条办事,近乎冷血的无情警官,他可以几十年如一日的追捕“罪犯”冉阿让,他坚信在法律面前没有人能够例外。

这是书中对沙威的描写:“他的目光是一把刚锥,寒光刺人心脾。他的一生只在‘警惕’、‘侦察’方面下功夫。他用直线式的眼光去理解人世间最曲折的事物;他深信自己的作用,热爱自己的职务;他做暗探,如同别人做神甫一样。落在他手中的人必无幸免!自己的父亲越狱,他会去告发;自己的母亲潜逃,他也会告发。他那样做了,还会自鸣得意,如同行了善事一般。”他恪尽职守,对人对己一视同仁,如果有一天自己成了罪犯,也应该受到相信的鄙视与惩戒。

在书中,尽管沙威紧紧追捕冉阿让,但是冉阿让并没有对沙威下毒手。冉阿让有两次机会可以彻底地解决掉沙威,一次是因为“冉阿让”在另一个市被捕,沙威认为自己误报污蔑了市长,他无法饶恕自己的错误,向冉阿让提出辞职;另一次则更为凶险,沙威被反抗的大学生抓住,交给冉阿让,让冉阿让开枪射杀他,但冉阿让都没有下手。但沙威却陷入了自己的困境中,不知道是否要继续追缉冉阿让,最终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最终自杀身亡。巧的是沙威投水自尽,而冉阿让从水中获得了新生。

观沙威一生,沙威就像一个机器一般,恪守着法律,一直按照法律来办事,是旧制度最忠实最完美的模范。沙威之死,其实也就是旧

制度的死亡,连他这张旧制度最忠实最完美的典范都活不下去,旧制度还有什么出路呢?

5.悲惨世界读书笔记 篇五

冉阿让,他从一个苦刑犯被主教感化后,开始了他的认识道路,他当过市长,他履行了芳汀遗言,把她的孩子珂赛特从德纳得夫妇魔爪“救”了出来,又成全了珂赛特和马吕夫,最后去世了。

这本事原名叫《苦难》,后来雨果被流放在盖纳西岛,花了一年的时间终于写完了,1861年写完,和出版商拉克鲁瓦签订合约,最后获得很大的成功。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芳汀把孩子放在德纳第那,但他以孩子生病接口老让芳汀寄钱,但孩子穿得破破烂烂,吃都吃不饱,最后德纳第的孩子死的死,走的走,他也落魄了;而冉阿让就不同了,在他被沙威追捕时,受到了许许多多的人帮助,如割风老伯帮助他逃走,因为他救过割风老伯。

6.《悲惨世界》读书笔记 篇六

故事发生在19世纪,修枝工冉阿让因饥饿偷了一块面包被判刑。刑满后,又偷主教的银器,受到感化而立志从善。后来做了很多善事且被选为市长,不久被警长沙威认出,为解救无辜者,主动自首而被捕。后逃走并赎出女工珂赛特,她长大后要与马利尤斯结婚。冉阿让于是亲赴战场找参加共和党和党起义的马利尤斯,他放走沙威。沙威自尽,同时又救出马利尤斯,成全他们婚事后死去。

作家雨果用史诗般的风格和艺术魅力揭露了资本主义奴役劳动人民的现实。然而,雨果相信唯有道德感化是医治社会灾难的良方,也正是在这种观念下,主人公从一个偷盗食物的工人成为了一个伟大的奉献者。我想,可以这样描述冉阿让:他不是完美的,但他终于醒悟,他有自己的位置,有他存在的价值,他不仅有一颗不变的善良的心,不会因为遗憾而放弃生存。

7.如何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篇七

一、读书笔记形式的指导

传统的读书笔记大多采用做批注、摘抄好词好句及写读后感的方式。这样操作,时间长了,学生会失去兴趣。我们在传统的读书笔记形式上创新,教给学生多样的呈现方式,让学生根据书本特点采用自己喜欢的表达形式。

1. 绘本式

在阅读的书里,有许多书配有插图,也有文字表达耐人寻味却不配插图的。我们引导学生把画画与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用图画配文字的形式再现书中的某一人物或情节。如读《埃米尔擒贼记》之前,我们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读完书后,把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画面画下来,可以结合插图,可以自己创造,并为图画配上相关的信息。这样图文结合的形式,学生乐于尝试。

2. 粘贴式

制作读书笔记的时候,有时候觉得一个栏目要写的内容较多,但是这个栏目的空间有限,我们就让学生把要写的文字先写到便利贴上,再一张一张叠起来粘贴到读书笔记本上,由于便利贴小巧,又有多种色彩和形状,很受学生欢迎。做科普读物读书笔记的时候,学生会收集一些图片,那也可以贴在相应的栏目里,作为文字的补充。为了美化,有些学生还喜欢根据内容贴相对应的活动照片、风景图片,这都值得肯定。

3. 表格式

顾名思义,就是读书笔记采用表格的形式。学生在阅读中根据预设表格,边读边思考,边归纳边整理。如《春田狐的爱》一书的阅读,可以就自己对狐狸的印象设计一份表格,填写自己原先对狐狸的印象以及阅读本书后对狐狸的新印象。

4. 评星式

评星式的读书笔记,一般包含以下栏目:

5. 小报式

所谓小报式读书笔记,一般要求版面设计比较精美,内容丰富,书写端正,画面清晰,作品完整,可以用来展览,或者用于教室布置,也可以用作收藏。小报式笔记相对费时,但往往有机会得以打印与展示,学生参与兴致高。

除了以上罗列的几种,读书笔记的形式还有很多,比如提纲式、漫画式等。这几种形式可以单独成为读书笔记,也可以几种形式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篇读书笔记。读书笔记的形式可以随着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课外读物不同风格而变化,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挖掘。

二、读书笔记内容的指导

形式为内容服务,读书笔记做得好不好,最主要的是内容。读书笔记里可以安排哪些内容,怎样把内容展现出来,这些也需要教师的指导。读书笔记内容的指导,我们主要关注两个方面。

1. 主要栏目的设计

做读书笔记初期,建议教师和学生一起设计读书笔记的栏目,这样既能降低做读书笔记的难度,又能教给学生栏目设计的技能。比如,读《昆虫记》,根据这本书的内容,我们设计四个栏目。栏目一:昆虫小名片;栏目二:作家笔下的昆虫;栏目三:我笔下的昆虫;栏目四:昆虫小百科。做读书笔记的时候,可以把这四个栏目都做进去,也可以择选其中几个,或者增设其他栏目。因为有栏目预设,学生知道怎么去做这份科普读物的读书笔记了。

当学生初步掌握如何设计读书笔记栏目后,教师就开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栏目。如《鼹鼠的月亮河》,有的学生设计了“美丽的月亮河”“米加的梦想”“友情的温暖”“美好的结局”等栏目,都很有创意。

2. 阅读任务单的提供

阅读任务单,能为学生提供阅读思考的路径,提示他们思考什么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思考,沿着怎样的思路思考,等等。这样,学生就可以依据任务单的形象提示去完成读书笔记。根据课外读物的不同,我们提供的任务单也是不一样的。

(1)指向关注人物形象的任务单

小学生阅读的材料大多是儿童文学,这类作品一般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有调皮捣蛋的,有善良天真的,有幽默搞笑的,也有可亲可敬的,这些丰富的人物形象在学生看完一部作品时的印象有些凌乱,阅读这类作品时,提供设计“人物名片”“人物小档案”“我来描述你来猜”“人物关系图”等任务单。学生能根据人物特点进行描述,说明学生已经读懂了这本书,并且把这个人物的形象记在脑海里了。

(2)指向把握文本内容的任务单

在阅读了整本书后,需要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这时,可以提供图式化的任务单,以帮助学生对书本内容有整体的感知,使做读书笔记的过程变得既有趣又有效。如阅读《爸爸变小记》,提供如下阅读对照表:

(3)指向故事情节的任务单

故事情节是小说阅读的要素之一,学生在读整本书的时候,最先关注的一般是故事情节,印象最深的最想聊的也是故事情节。教师针对故事情节特点提供学习任务单。比如,阅读《淘气包埃米尔》,让学生填写“心情日志”:

三、读书笔记写法的指导

不管是做哪种类型的读书笔记,写法的指导不容忽视。比如,做批注式读书笔记,教师要指导学生做批注之前想好怎样表述简明,关键词是什么,想好后再写。如果是借阅的书,要做批注,就要写到便利贴上,夹在那一页里。再如,摘录式读书笔记,可以把书里的精彩观点、名言警句等摘抄下来,以备将来选用。摘录后,不能忘记写上摘自什么书及页码,还要记下书的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日期。

难度相对较高的是小报式读书笔记的写法指导,我们要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读书感想、读书体会及读书收获写出来。要把这些内容表达出来,除了认真地读懂原作,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表达技巧,让学生根据书本特点去发现表达规律,学会迁移运用。如何表达,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联结生活法

儿童文学作品中,有许多富有情趣的情景画面以及触动心弦的语言。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读好这些语段,并能联想自己的生活情景,借用文本中的特色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一个体验。如《装在口袋里的爸爸》,当学生读到爸爸变小后,妈妈让他每天待在杨哥的口袋里监督他上学,同时还发生一系列有趣而又神奇的事情。学生读的时候心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读完后,就让学生想象:如果你的爸爸变小了,会发生什么事呢?做读书笔记的时候,就可以写一写。

2. 人物速写法

故事阅读中,总有让读者印象深刻的人物。读完故事后,每个孩子对人物的理解和认识角度也是各有不同的。我们由学生自己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去设计人物名片,可以是人物的外貌变化描述,可以是人物的性格内心描写,也可以是人物主要经历的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以从多方面写。读《精灵鼠小弟》,我们就尝试让学生设计人物名片。学生的读书笔记上出现了鼠小弟、野茉莉等人物多样化的名片。毫无疑问,学生的读书笔记内容也丰富多了。

3. 换位想象法

想象自己是一名记者,对书里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进行采访,然后尝试用被采访者的语气回答问题。或者把自己想象成书中的人物,根据故事情节发展,自己会有哪些经历,把它写成日记。还可以给书里自己尊敬的或者喜欢的人物写信,请教问题或者提出建议。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同书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如阅读《窗边的小豆豆》,做读书笔记的时候,可以和书中的小林校长或者小豆豆对话,然后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回答。换位想象,不失为表达的一个好方法。

4. 故事续编法

我们读任何一本书,总会进入故事中与书中人物一起快乐,一起难受,一起担心,总会带着自己的人生经验产生不同的体验或认识。学生读故事也一样,总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联想。针对此,我们引导学生想象,想象你就是这本书的作者,描述一下书中的人物在本书诞生之前的几年或之后的几年发生了什么。如阅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教师引导学生用上一段或者两段话,写一写鲍雷伊以后还会给汉修先生写什么信,学生兴致较高。

总之,学生做读书笔记,教师要精心指导,当学生掌握一定技能后,再慢慢地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对学生的读书笔记,要及时通过实物投影进行展示与交流,让大家在互相观摩中学习。对于优秀作品,通过发喜报、上传家长群及张贴到班级展示园里进行奖励。读书笔记交流后,学生可以再次修改完善,修改后的读书笔记,继续予以加分,让学生尝到努力后的喜悦,激发他们保持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读书笔记的写作指导 篇八

读书笔记主要包括读后感和赏析短文两种,这里笔者以指导“读后感”和“赏析短文”两种个性化写作形式为例,以修改学生文章为实践,来谈谈自己对写作读书笔记的理解。

一、读后感的写作指导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一)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1、确定正副标题,正标题一般标明文章的中心内容,副标题标明题材,一般为“读《×××》有感”。

2、读后感的一般思路:引——议——联——结。

①引——扼要写出“读”的内容或直接引用原文某些语句,很快引出“感”的观点或中心。

②议——就自己“感”的重点、观点进行分析议论,说明道理。

③联——就议论的中心展开联想,记叙某些典型事例。也可联系社会和自己的实际抒发感受。

④结——结尾概括中心,总结全文得出结论。

结论可与开头照应,可归纳出结论性的意见,可强调某一重点,可发出号召。四部分中,“议”和“联”是核心;引和结为次要部分。

(二)一篇读后感只论述一个中心。

一篇文章可能有多个中心,如读《执竿入城》这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确立的感受中心也不尽相同,也就是说从不同的角度可确立以下多个中心,但写作一篇读后感时只论述一个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

鲁人的角度:①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必须打破思维定势束缚;②多想才能出智慧;③轻信盲从是可悲的。老者的角度:①好为人师要不得;②自作聪明者戒;③经验主义者行不通等。

(三)读后感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所以应对众多感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最顺畅的一个感点。

例如《滥竿充数》三个感点:①南郭先生行为——人要有真才实学,靠蒙骗过日子是不会长久的。②齐宣王行为——应当实事求是不要搞形式主义。③南郭先生在两代齐王不同遭遇——应当打破大锅饭,让一部分人混不下去。比较三个感点,对照当前的形势,我们发现第三个感点是当前的热门话题。最切合人们的思想实际,与现实联系最深。

(四)读后感的关键是议和联。首先。针对论点,进行多角度说理。比如例文论点“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讲诚信的人”,作者从两个角度摆出理由:①诚信是做人的一个起码要求;②诚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

其次,可以运用正反对比说理来突出论点。比如例文论述“诚信是做人的一个起码要求”论点时,进行对比说理使论点更加鲜明。

例文:《亲近自己的双腿》中的残疾车夫坚决只收事先讲好的3元车资,不肯多收一分钱,即使多骑一站路。付出比别人多的汗水和努力,我觉得我们的社会正需要这样讲诚信的人。(引)

诚信是一个涉及人的道德修养和做人准则的问题。做人要讲诚信,要表里如一。要言而有信。(议)

诚信首先是做人的一个起码的要求,是人人都应具有的品质。试想,如果我们做人不讲诚信,那么我们周围的社会就将是一个尔虞我诈、彼此设防、充满虚伪的冷漠社会,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会快乐么?(议、联)

其次。诚信也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生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诚信在高度文明的社会大环境中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标志。(议、联)

社会呼唤具有诚信品质的人,讲诚信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结)

(五)学生文章修改前后对照。

修改前:

我们要勇敢面对生命的暴风雨

张抗抗《窗前的树》的中洋槐,在夏日的暴雨中毫不动摇,“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让我感触颇深。

我们要像洋槐一样,勇敢面对生命中暴风雨的侵袭。由此我想到了贝多芬,他在耳朵失聪的情况下创作了《命运交响曲》,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生命中常常会有暴风雨,软弱的人会赶快跑到避风港,把自己保护起来,而那些坚强的人,他们会迎着暴风雨前行,雨很大,风很大,但是刮不倒他们的信念和坚定,暴风雨在他们面前也因此变得软弱。

让我们勇敢面对生命中的暴风雨,做一个坚强的自己。

修改后:

我们要勇敢面对生命的暴风雨

张抗抗《窗前的树》的中洋槐,在夏日的暴雨中毫不动摇,“任凭狂风将树冠刮得东歪西倒”,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要像洋槐一样,勇敢面对生命中暴风雨的侵袭。(引)

人生中暴风雨是常有的,与暴风雨搏斗时一定是要受伤的,但如果这样就向暴风雨低头就将意味着将要停滞不前。(议)

贝多芬,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创作了《命运交响曲》,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张海迪,在下身瘫痪,半身不遂的情况下,创造了轮椅上的奇迹,让世人惊叹于她那暴风雨后的美丽。霍金身残志不残,提出了黑洞学说,实现了生命的真正价值。生命中常常会有暴风雨,软弱的人会赶快跑到避风港,把自己保护起来,而那些坚强的人,暴风雨在他们面前也会变得软弱。(议、联)

让我们勇敢面对生命中的暴风雨。做一个坚强的自已。(结)

二、赏析短文的写作指导

写赏析短文是一种很好的学语文的方法,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写赏析,“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赏析展示的是学生不同的个性,体现了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作品赏析是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认识,它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的内容、语言、艺术手法等的赏析。

如何写好赏析短文?

(一)明确鉴赏要点:

1、内容赏析:

(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表达格式:本文通过……,抒发了(赞美了)……,并流露出……(通常用在鉴赏短文第1段)

2、语言赏析

赏析短文的语言要做到通顺、流畅,力求生动、有文采。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写作时只有做到语言优美、有文采,才能有助于提高鉴赏的品位。也才会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

从语言角度:

(1)用词之美——本文中的……,抓住了……的特点,运用……几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把……写得惟妙惟肖,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的图画,令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所见之景如在目前。

例:说说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请允许我满含泪水地回

来》)

之后,她捏紧了口袋中的安眠药。她想找个结束烦恼的地方,但她起不了身。

“捏紧”表现主人公已经陷入深深的绝望,下定了轻生的决心;“起不了身”表现了网友对她的鼓励、关爱和理解使她受到震动,不忍心草率地作出轻生的举动。

(2)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

例:自选角度品析下列语句。(张抗抗《窗前的树》)

“雪后的洋槐一身素裹银光璀璨,在阳光还未及融化它时,真不知是雪如槐花,还是槐花如雪。”

赏析:运用了比喻、回环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雪后洋槐银装素裹的美丽姿态,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美妙的画卷,使人有如临其境之感。

(3)哲理之美——本文语言极富哲理,特别是……几句,告诉我们……,使我们读后懂得了……的道理,并能启发我们对……进行更深层的思考,令人受益匪浅。

如:品析下列语句的哲理。(张洁《我的四季方舟》)

“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生命不可能重复,时间也不会再来,要认真对待生命,就要学会珍惜。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在人生的春季里,我们更应该懂得珍惜青春,春天去了还会来,青春一去可就不复返了。

3、艺术手法赏析

(1)表达方式角度:

①感官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

②动静结合角度: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等。

③描写方式角度: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④描写内容角度: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

(2)表现手法角度:

以小见大、象征、托物言志、欲扬先抑、烘托、对比、虚实结合、借景抒情、卒章显志、首尾呼应……

(3)具体模式

①小中见大:选文从我们熟知的……人题,抓住……的……特点。让我们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如莫怀戚《散步》。

②象征:选文运用象征手法,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更好地达到了表现……的目的。如张晓风《行道树》。

③托物言志:选文巧妙地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紧紧抓住……的……的特点,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如周敦颐《爱莲说》。

④烘托:选文大量运用环境烘托,把表现对象的……心理,放在一个……的环境里,更好地表现了人物内心世界,增强了文章表现力。如曹文轩《孤独之旅》。

⑤卒章显志:选文运用了卒章显志的写法,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然后又转入深深的思考。如张晓风《春之怀古》。

(二)把握赏析注意点

赏析中肯与否,最重要的是要读懂文本,如果对所赏析的内容把握不准。或理解失误,就好比走路选错方向,赏析无从谈起;同时要选择好赏析的切入点,善于灵活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法。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人手,只要合情合理,有自己的见解,都是可以的。

赏析短文的结构一般为“总-分-总”的形式,即开头总起,主体部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述,结尾归纳总结;也可根据实际写成总分或分总。

9.《悲惨世界》读书笔记精选 篇九

这部小说是以主人公冉阿让的命运做主线逐渐展开的。冉阿让经历了长期的牢狱之苦,终于获得自由。当他一无所有地走上社会又陷入衣食无着的困境时,受到了主教的关照。而由于他犯有前科,任无法被社会接受,就连冉阿让的好意有时也会遭到人们的误解……冉阿让再次被捕,他被带上终身监禁的帽子在船上服役,一个海员在修桅杆时不慎掉入大海,冉阿让不顾安危救了他,自己却失足掉进了大海!后来在法国大革命的战场上,有人又看见冉阿让的身影,他英勇无畏,在枪林弹雨中战斗,救助别人……

在现实的学习与生活中,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去做“冉阿让”。要无论别人如何去看你,都去无私地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是快乐的,就像雷锋叔叔,他就是把助人为乐当做一件分内的事、快乐的事。要知道,冉阿让一直不变“帮助别人”这个信念的。

我将此称为“冉阿让精神”。一个人如果没有“冉阿让精神”,会无法体会生活的趣味性。如果有人在困难时不去帮助他,恐怕很难出现“冉阿让”、“雷锋”了。

10.悲惨世界主题读书笔记 篇十

《悲惨世界》是由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先生所著的。这本书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冉阿让因为饥饿过度而偷了一个面包,这使他在监狱里度过了他一生最黑暗的十九年。当他再度从监狱里走出来的时候,再也没有一个人愿意去理睬他了,每个人都歧视他,就这样,冉阿让终于在绝望中崩溃了,但是,在他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时候,奇迹出现了,一个善良的主教帮助了他,用他仁慈的心改变了冉阿让。

从那以后,冉阿让开始竭尽全力地去帮助别人,想用做好事来弥补自己曾经的过错。可是,当别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个苦役犯后,都不接受他的好意,一直把他拒之门外,因为在人们的眼中他还是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可他一点也不介意,仍然好心地去帮助别人,但是,他最终还是凄惨地死去了。当我读完这本书时,我为冉阿让感到愤愤不平:难道一个人犯了错,就永远都不能悔改了吗?难道一个只是一不小心犯了错误的人就一定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人吗?

《悲惨世界》这本书让我了解了这个我很少接触的社会。在社会上,有的人像德纳第一样,他们自私、贪婪,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们无恶不作甚至迫害别人。像在20xx年里,美国为了得到石油,向伊拉克与伊朗这两个盛产石油的国家开火;在抗日战争的时候,甫志高贪生怕死,为了能够活下来,投靠了日本人,将中共地下党的秘密泄露了出来…….但社会上除了有恶的一面,也有善的一面。这些人有一颗无私善良的心。他们常常帮助他人,甚至在自己困难的时候也去帮助别人。这些人让我们感动,让我们的社会有了光明,让我们在严寒中感受到一丝温暖,一丝生机,我们中华民族就需要这样的人。

11.课外读书笔记六步法 篇十一

关键词:初中;课外读书;笔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8-053-1

第一步:读书摘抄法

所谓“读书摘抄法”就是指导学生读一些课外书,将书中优美的语句、精辟的观点等学生自己欣赏的一些地方摘抄下来,摘抄时在摘抄的后面应写上摘自什么书,多少页,该书的作者或编者是谁,哪一年出版的;若是选集,还要写上作者的姓名。这样做是以备将来查验、核对。两段摘录之间留下较大空白,这样做一是使摘录的眉目清楚,二是留下空白便于将来翻阅、运用时可以作批注。摘录时要做到少而精,还要尊重原文,不能断章取义。这是学生写课外读书笔记的起始阶段。对于刚尝试写课外读书笔记的学生来说,要求不可过高,否则就削减了他这方面的兴趣。在此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选择地读书,在指导时可以考虑与所教文章相结合。如:我在教授《春》这一课时,考虑到这一单元都是写景的名篇,于是要求学生选择一些写景的文章来读,并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摘录下来,摘录时最好摘抄美段,无需将整篇文章都摘抄下来。我还在课堂上安排一些时间来让学生推荐自己摘录的好的写景段。在我的引导下,学生阅读了大量的写景美文,而且还摘录了大量的写景美段。

第二步:分类摘抄法

所谓“分类摘抄法”就是指导学生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分门别类地摘抄,并编上号码,写上目录。这种摘抄法可以将一本笔记本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分成几大块,将相关的内容摘抄到规定的栏目下,笔记本的第一页要编写目录,每个摘抄的内容要编上号码,将此号码与题目一并写入目录中。或多准备几本本子,一本本子摘抄一种类型,摘抄内容也要编写号码,本子也要编写目录。这种摘抄法是学生学会一般摘抄法后的进一步提高。它不仅条理清晰,而且也便于日后查阅相关资料,同时学生也掌握了一种保存资料的方法。

第三步:摘抄赏析法

所谓“摘抄赏析法”就是对自己所摘录的语段进行赏析。这个阶段是读书笔记的提高阶段,学生经过第一阶段的摘抄,学会了基本积累的方法,如果再停留在原来的基础继续摘录,不仅收效不大,而且学生也不再有新鲜感,所以此时应对学生提出新的要求,将摘录的精彩内容,选择自己欣赏的、感受最深的、启发最大的等加以赏析。在此之前教师要先教给学生简单赏析的方法,如选取文章或语段的语言、内容、结构、层次、情感、主题、写作技巧、表达效果、启发教育等方面加以赏析,最好每种赏析的方法教师用一个例子做示范,让学生有“范”可循。一段时间下来,有的学生领悟能力强,基本学会赏析,将他们好的赏析在板报、手抄报或课前演讲中展示出来,以此来激励学生在这方面的热情。

如:班上这期板报上展出了陶然同学对王铭一的《爷爷的红烧肉》一段内容的赏析,她摘录的片段是:“家里来客,我们从不外出就餐,爷爷只须钻在厨房里小半天,餐桌上荤素搭配,红绿映衬,美味佳肴就似一朵朵珍妍奇葩,开在客人的眼前、嘴边,美艳夺目,品尝后齿颊留香。”对此语段陶然同学是这样赏析的:此段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美味佳肴”比作“珍妍奇葩”,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爷爷烧的菜好看又好吃,同时也表达了小作者对爷爷的高超厨艺的赞美之情。

第四步:仿写操练法

所谓“仿写操练法”就是学生模仿所摘录的精美语段或语句。这个阶段为运用实践阶段。学生对自己所摘抄的精彩片段,模仿其精华部分,经过想象,加工创造出新的文段,这个过程是学生真正将学到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也真正达到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目的。学以致用,我们不可否认写作是从模仿开始的,读书笔记做得好同样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以下就是章蕾同学根据摘抄的陶子怡的《长江》一段而仿写的。

摘抄: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到了长江边,万物复苏,小草懒洋洋地从泥土里蹦出来,树木伸展着长长的臂,可精神了,她们贪婪地吮吸着长江的乳汁,扭动着优美的身躯,跳起来芭蕾舞。

仿写:秋姑娘迈着轻快的脚步到了黄河边,秋实累累,稻穗沉甸甸地从稻秆上垂下来,高粱顶着红红的果实,可美了,她们尽情地汲取黄河的养分,摇动着强健的身子,抖动着丰硕的果实。

第五步:心得体会法

所谓“心得体会法”就是阅读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感想等写出来。写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两个字,一个是“读”,就是要把文章读懂,另一个就是“感”,要有感而发,千万不要空泛地议论。“心得体会法”中的“心得”也可以是札记、体会。札记多为旁征博引,辩证考订;“体会”多为引申阐发、借题发挥。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要求有更多的个人创见,难度也较大。但它却是创造的半成品或完善的精制短篇,一旦需要时,就可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作品。

第六步:创新写作法

所谓“创新写作法”就是阅读后受到原作的一些启发和触动,自己进行不拘泥于原作的练笔。本阶段为学生展示个性阶段。学生习作停留在模仿阶段是远远不够的,但学生如果有了前文所述的文化积淀,在此基础上去创新,去展示个人写作天赋,比那些架空了讲写作技巧、语言表达等要强百倍。以下就是杨文强同学在读了一篇名为《榕树,生命进行曲》而写的练笔:

风是自然界中极为平常的一种景象,但对于文人墨客来说风却有着不一样的意境,因此他们留下了“斜风细雨不须归”“二月春风似剪刀”之类的千古名句。

我爱风,因为我懂得怎样去欣赏它。……

正是这平凡而又伟大的风,一次一次地使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谛,使我的人生更加美好。

12.如何教小学生做读书笔记 篇十二

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总结了几点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希望与大家分享。

一、摘抄法

摘抄就是在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把其中优美的句子或段落摘抄下来。摘抄法是做读书笔记做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也是最简单方便的方法。摘抄的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定, 可以抄录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的至理名言, 也可以摘抄优美的写景片段, 还可以摘抄格言谚语等。例如,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如教《燕子》时我是这样布置预习的:请先默读课文, 然后把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摘抄下来, 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预习后, 我作了检查, 情况如下:有的学生摘录了第一自然段, 因为这一自然段语言精练, “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写出了燕子活泼机灵的神韵;有的学生摘录了第二自然段, 因为这一自然段写出了春天的特点;也有的摘录了第三和第四自然段, 说是飞行中的燕子与停歇的燕子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做法, 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原文的内容, 又能训练学生综合、分析、概括的能力, 积累资料, 还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 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很大的帮助。此外, 这种方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大有裨益。

二、体会法

读书之后把自己从书中得到的收获、心得、体会或认识、感想等, 联系自己的实际写下来, 这叫读书体会或读后感。这种体会式的笔记, 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 适当地引用原文作例证, 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 写出真情实感来。在指导学生课外名著阅读时, 我经常让学生把自己对文章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例如, 有个学生在读《鲁滨逊漂流记》时这样写到: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读完了《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鲁滨逊漂流记》书中主要写了鲁滨逊的航海历险, 他被吹到了一个岛上, 自己丰衣足食, 获取食物, 还当了一回“老师”, 他眼睁睁地看着野人吃掉自己的同伴, 自己造了木船, 还发现了许多矿, 在岛上建了两个家。最后, 历经千辛万苦, 终于如愿以偿地回到了故乡。

“不管多么困难, 也要有活下去的意志!”我大声地读完了鲁滨逊说的最后一句话, 懂得了这本书的真谛, 窗外细细的雨凉爽的风, 伴我读完了这本书的最后一句话, 我心中不由地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感慨。

我佩服鲁滨逊活下去的意志, 佩服鲁滨逊那顽强不屈的精神, 佩服鲁滨逊……

我读完了这情节曲折、连绵起伏的故事时, 被它感动了, 被它震撼了, 这是心灵的震动、心灵的呼唤。

任性、倔强、娇气、依赖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许多青少年的最大缺点, 依赖父母、依赖学校已经成为了他们的习惯。试问, 如果父母不在了, 这些青少年能不能靠自己的双手来取得劳动成果呢?这些性格已经成了他们致命的弱点。

读完了这本书。忽然, 我懂得了人生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宝贵的。人生如一条小溪, 会遇到不同的困难与艰辛, 如果没有了困难, 一路畅通无阻, 那样的人生也就毫无价值和意义了……

通过这种方法, 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 尤其是基础比较差的学生, 往往不知道如何下笔, 常常是心有话而言不出, 如果经常写读后感, 哪怕开始只是一句话, 久而久之, 想要说的话越来越多, 由原来的一句话变成一段话, 由一段话变成一篇文章。学生由一开始的不愿写、写不出, 到最后不但想写, 而且佳话连篇。

三、批注式

在阅读时, 为了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可边读边写写画画, 把书中的重点词句和重要内容用圈、点、画等标记勾划出来, 或在空白处写上批语、心得体会、意见。这种方法特别适合小学生在预习一篇新课文时使用。在教师讲解新课文之前, 学生提前预习阅读, 通过做批注, 把不理解的内容画下来, 在旁边标注, 以便教师讲解时重点关注、理解。学生还可以对文中的个别语段进行圈点, 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如果听课时发现自己的理解和教师的讲解有出入之处, 课下及时询问教师, 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同时也会及时纠正在预习过程中自己理解的偏差。这样不仅使自己的知识得到了巩固, 而且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四、卡片式

读书时, 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分门别类地摘记在卡片上, 再分类存放。存放的位置还要按类别, 编上号码, 写出标题, 以便使用时查找。卡片还有携带、使用方便的特点。

上一篇:宝洁公司跨国策略研究下一篇:南岗区社区图书馆(室)现状调查与分析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