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复习教案全套(精选8篇)
1.高三化学复习教案全套 篇一
高三化学总复习教案设计
一、依据高考宗旨与学生实际水平,科学的组织总复习
高考的目的是为高校选拔有发展前途的新生,但同时必须考虑有利于促进中学教学,这就是统帅高考命题的主导思想,从近几年化学科高考试卷来看,试卷的整体结构,已趋于标准化、规范化和相对稳定,考查的知识范围、题型结构、知识结构、难易程度和学科能力层次要求都处于国家考试中心颁布的《化学科考试说明》规定的比例。I卷和II卷分工明确,前者以考查基础为主,但也组织了一定能力的考查题目。后者以能力考查为主,但注意了能力和基础知识的结合。依据上述命题的指导思想,《化学科考试说明》的各项要求及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确立高山复习分三轮进行,其各轮次的指导思想与时间分配如下:
第一轮:着重于完善中学阶段的化学知识结构,主要是依据课本这个中心,按其结构章节体系,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小专题复习,重视课本但不局限与课本。在复习中突出“全”“联”“活”三个字,所谓“全”就是复习时要细致准确,知识点要全,“联”就是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分散的要联系到一起,“活”就是通过专题训练使知识运用灵活化,以达到《化学科考试说明》考试目标中识记、理解的能力层次要求。此轮复习的时间约为总复习时间的5/8左右。
第二轮:着重于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通过分块归纳、组题训练,以提高考试目标中较高层次的综合应用,探究创新能力。此轮复习的时间约为总复习时间的1/4左右。
第三轮:着重于针对高考进行适应性训练,同时通过联系搞好自查,进一步从知识、能力、心理作好应试准备,此轮复习的时间约为总复习时间的1/8左右。
二、指导复习中的几点做法
1、第一轮复习方法的选择
第一轮复习是高三总复习的基础阶段,复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后两个阶段的复习进行,务必抓紧抓实,是双基砸实。
为了搞好第一轮复习,我们对高三的复习方法不断地进行探索,复习方法不断改进,复习效果也不断提高。以前我们采用的是《单元过关法》,即按课本顺序把知识分为较独立的单元,每个知识单元按(1)讲(2)练(3)测(4)评四步程序进行。为了缩短复习时间,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在高三复习中又采取了(1)编制复习纲要(2)进行基础练习(3)单元测试的程序进行复习,既在单元复习前把提纲和训练发给学生,学生通过复习纲要对本单元系统复习,理清知识结构,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测试评价诊断学生水平,并设法进一步“补救”,这样逐单元过关,提高了复习效率。上述复习
2.高三化学复习教案全套 篇二
1. 研究“纲”、“题”, 把准方向。
“纲”是理综高考化学《考试大纲》, “题”是理综高考化学试题, 要加强新课程理科综合《考试大纲》和理综高考化学试题的学习、研究, 用《考试大纲》和高考化学试题指导复习, 把准方向, 增强复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有效性。要确明新课程理科综合考试化学科的特点、内容和要求, 对新课程不作要求的内容 (如电离度、二烯烃、平衡常数、卤化氢和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硫化氢的性质、实验室制法等) , 复习可不涉及;对新课程增加的内容 (如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臭氧、过氧化氢、常见的生活环境污染和防止、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等) , 要特别关注。要明确理综高考化学科四种能力 (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的具体要求, 研究理综高考化学试题如何通过化学知识为载体, 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研究采取哪些措施, 帮助学生达到高考要求;做到能力培养心中有数, 教学有方。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 控制好课堂教学的难度和容量 (知识容量和思维容量) 。分析、讲解的例题, 要以中档题为主;学生的练习, 要紧扣基础, 不回避常见题。对一些资料上超纲的偏题、怪题, 要大胆摒弃。对于多数学校的多数班级, 一堂课的例题讲解应控制在3—5个为宜, 要注重题上“开花” (举一反三) , 以一当十。对不同层次学生明确不同要求, 注意分层教学, 以注重科学、讲求实效的教学, 提高复习效率。
2. 保持复习课的新鲜感——话题式教学设计。
复习课的新鲜感来自于对复习内容的重组与整合, 不适宜再如新授课那样按模块分开复习, 如何整合?寻找一个话题, 设置一系列涉及各模块的问题应当是可行的做法。例如, 以“硫酸铜的制备”为话题, 设置如下问题: (1) 工业上如何以铜为原料制备硫酸铜? (2) 几种制备方法的优劣如何评价? (3) 铜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入双氧水溶液, 为何能得到硫酸铜?涉及哪些化学反应? (4) 铜和稀硫酸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硝酸, 为何能得到Cu2+?涉及哪些离子反应? (5) 蒸发含有Cu2+、SO42-、NO3-的混合溶液, 可以得到什么晶体?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6) 逸出溶液的氮氧化物如何回收利用?涉及哪些氧化还原反应? (7) 如果氮氧化物都得以回收利用, 硝酸在整个过程中起什么作用?以上问题涉及硫酸、硝酸的化学性质, 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解, 对离子反应的认识, 对结晶过程中竞争性、有序性的认识, 对催化剂的理解, 等等。
再如, 以“碳原子的成键方式”为话题, 设置如下问题: (1) 碳原子有哪些成键方式? (2) 以这些方式成键的碳原子分别是什么杂化方式?键角是多少? (3) 含有这些杂化方式碳原子的典型物质有哪些?其分子是怎样的空间构型?怎样结合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理解这些分子的构型? (4) 从甲烷到烷烃再到环烷烃, 相同杂化方式的碳原子使它们的构型有怎样的关联? (5) 金刚烷 (C10H16) 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是什么杂化方式?它们的分子构型之间有何关联?它们与环己烷的分子构型又有何关联? (6) 从乙烯到苯, 相同杂化方式的碳原子使它们的分子构型有怎样的关联? (7) 如果以苯环作为结构单元, 在平面无限延伸, 得到怎样的结构? (8) 石墨中sp2杂化的碳原子与它的平面结构有何关联?怎样从结构上理解石墨的导电性? (9) 足球烯 (C60) 和碳纳米管中的碳原子是什么杂化方式?如何从结构与性质上理解它们与石墨的关联?以上这些问题涉及必修、选修3、选修5等模块的内容, 既有对课本中介绍过的典型物质的回顾, 又有对并不熟悉的新物质、新材料的推想, 这样的话题容易激发起学生的新鲜感和学习热情, 易于培养学生一种立足现在看未来的眼光。
3. 巧妙设疑,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学生已经学习过电解质溶液的知识, 但在复习有关电解质溶液时, 我们发现学生在处理有关溶液中微粒浓度之间的关系时仍会感到很棘手。原因是因为电解质溶液主要研究的是微观粒子, 看不见也摸不着, 只能靠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了加深学生对电解质溶液的理解, 给学生一个思维想象的空间, 我设计了一些问题, 如: (1) 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盐酸溶液稀释相同倍数, 醋酸的pH_____, 盐酸的pH_____; (2) 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溶液中和同浓度的NaOH, 恰好完全中和所需NaOH的体积, V (醋酸) _____V (盐酸) ; (3) pH值相同的醋酸和盐酸溶液稀释相同倍数, 醋酸的pH_____盐酸的pH_____; (4) pH值相同, 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溶液和同浓度的NaOH, 恰好完全中和所需NaOH的体积, V (醋酸) _____V (盐酸) 。在学生理解了pH值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明确了研究电解质溶液的入手点后,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编写变式练习。学生很快编写出很多练习题, 如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相同浓度的盐酸, 恰好完全中和所需盐酸的体积, V (醋酸钠) _____V (氢氧化钠) ;pH值相同, 体积相同的醋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 滴加相同浓度的盐酸, 恰好完全中和所需盐酸的体积, V (醋酸钠) _____V (氢氧化钠) , 等等。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在疑与思的过程中保持着高涨的情绪和积极的思维状态, 在参与化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中, 不仅加深了对电解质溶液的理解, 同时还会产生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4.“强基固本”, 提高能力。
3.高三化学复习 篇三
关键词:试卷讲评;互动交流;高三化学;完善知识网络
【分类号】G633.8
进入高三复习以后,练习、测试、统考很多,试卷讲评成了这个阶段的主要课堂形式,讲评课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复习和备考的质量,所以上好讲评课至关重要。有些教师试卷讲完(个人认为这样的课只能叫“讲”而不能叫“评”),学生经常只是知道了答案,一堂课下来学生解题能力没能得到再提高,下次碰到类似题目再考再错。一堂好的试卷讲评课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破为目的”的教学原则,笔者在连续多年的高三教学中,摸索出“互动三步曲”试卷讲评模式,走出了以往低效的“满堂灌”的讲评方式,甚至是无效的“对答案”的教学误区。
“互动三步曲”试卷讲评模式就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交流,课堂教学设计结构分为“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辨析——巩固突破”三步的模式。笔者通过“互动三步曲”试卷讲评模式在连续几年的高三化学教学实践与探究中,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一、互动交流
互动交流是指一方面教师通过自己解题、改卷,统计分析考题的错误率,对学生“知识的易错点、易混点”全面掌握,并预设好相应的问题,然后有的放矢地调整复习策略;另一方面教师在考后及时让学生校对参考答案,趁热进行同学间的交流讨论,其具体结构如右图所示。
(一)学生活动结果交流
1.全班成績整体分析
以某次理综考试化学部分成绩统计数据为例。
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每个分数段人数分布情况、全班平均分,以及同年级其他班级对比情况。教师可以把握大局,获得本班级同学在年级中学业水平情况。
2.知识模块逐点分析
学生根据每小题得分情况,按照知识模块自己进行分数分析与试卷答题情况分析,完成自查知识模板表格:
学生把每次考试后的分析表格收集起来,可以清楚地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以便考后强化巩固。
3.选择题每个选项分析统计
现在的网上阅卷成绩统计系统已经非常完善,平时考试采用网上阅卷,每个小题的得分情况可以非常详细。比如下表是本校某次理综考试化学部分成绩分析的结果。
通过这样的分析,教师可以有效把握学生的做题情况,对于精准讲评很重要。
通过详细的统计结果分析,教师可以清楚有效把握学生的做题情况。
(二)教师活动结果交流
1.笼统交流、答案校对
这种方法是把参考答案在考完第一时间投影给学生校对。在学生考完心里没把握的情况下获得答案往往非常兴奋,而且在课间能够引起全班范围的激烈讨论。教师在以这种方式向学生反馈答案时一定要注意必须等到所有科目考试完毕后,否则可能引起学生情绪波动而影响其他科目的正常发挥。它的优点是经过校对答案和热烈的讨论,学生往往会带着疑问,甚至带着争论参与试卷讲评。另外学生如果有比参考答案更好的答案,学生会产生自豪感,能够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信发言和讨论。经过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试题相对较难的考试,及时向学生反馈答案比在课堂上反馈答案更容易引起在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而且学生往往会带着相对轻松的心情来讨论试题,因为消极情绪已经在上课前得到宣泄。
2.详细交流、小组分享
这种方法也是课前完成的,教师可以事先将班级学生按成绩、性格差异进行分组,每组设立组长,每组一份详细答案。笔者经常用这种方法交流答案,它的优点是这次给学生的是带有详细分析的参考答案,由其组长负责进行校对、讨论。学生认为每人一份答案更好,但是这样有的同学就不会珍惜这份答案,束置高阁或随意丢弃,而且也造成资源的不必要浪费。而且考后往往教师不布置作业,当天很多学生就会觉得无事可做,把这种答案交给学生校对,学生能更深刻理解题目。这种方式的反馈答案设置比较详细,如某份化学试卷的第7题给出的参考答案如下:
7.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制饭勺、饭盒、高压锅等的不锈钢是合金
B.做衣服的棉和麻均与淀粉互为同分异构体
C.煎炸食物的花生油和牛油都是可皂化的饱和酯类
D.磨豆浆的大豆富含蛋白质,豆浆煮沸后蛋白质变成了氨基酸
参考答案:A项、不锈钢是铁、钴、镍等的合金,所以不锈钢属于合金;B项、棉和麻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与淀粉不属于同分异构(n值不定,二者分子式不相同);C项、花生油是植物的不饱和酯类;D项、蛋白质要在催化剂作用下才能水解为氨基酸。
这种方式呈现答案的好处是能够使学生一看就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而且能够自行解决一大部分错题,而且上课时教师不必再花校对每个答案的时间。缺点是教师制作答案时比较困难,答案的准备时间较长一些。
3.精细交流、例题搜索
这种交流方式是比较费时的一种,不过教师付出的精力往往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以提高。它的具体做法是在前一种方法的基础上再加上“例题搜索”,这样就能让学生找到试题的母题。学生在考试时,对一些题目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由于对某一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解题思路不明确,而题目实际是有所改动了,所以出现考试时的失误。现在题目越来越多,但很多是在一个试题的基础上对知识点的考查进行改编,如果教师在给出具有价值试题的参考答案的同时给出一个相关例题,那就能达到更上一层楼的功效了。
原题:……
参考答案:……
同类例题:XX复习资料第X套第X题,XX复习资料第X页第X题。endprint
二、“三步曲”教学模式
(一)第一步:小组讨论、生生互动
划分小组可以按班级成员的多少、成绩和性格的差异进行。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的成员都是45人左右,我常常以4至6人为一小组。人数太多场面容易混乱,且有些性格内向的同学往往没有机会参与讨论;人数太少,观点和想法就比较少,不能得到充分的交流,也很难激起热烈的交流与讨论。在开学初我就先根据高二期末成绩大概确定组员和小组长,一段时间后,根据学生的变化再调整分组情况,这样讨论能够有序有效,教师应当及时进行参与和指导,就能避免华而不实的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
比如我对于第一次理综考试,考后我已经将详细的答案分发给每位组长,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教师:这是第一次理综考试,大家的情况和老师估计的差不多,绝大多数同学时间来不及,化学部分分数段情况请看屏幕(教师把分析所得的数据投影出来)。课前同学们已经校对过参考答案,下面请组长组织讨论分析以下几个问题(投影):
A.小组成员哪几个选择题错的最多?哪个选项或步骤最容易错?哪个问题虽然猜对了其实不明白?属于哪块知识模块?
B.哪些试题与我们曾经做到过的例题相似,区别在何处?
C.哪些题目是你觉得自己的方法比参考答案好?请写在纸上。
D.经过答案校对你还有哪里没有搞明白的?
一般给学生讨论6分钟左右,期间教师不能袖手旁观,应对每个小组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个小组合作的情况了然于心。然后组员代表发表意见,这时老师应该通过前面对每个组的情况了解,心中选出有特色的或者存在典型问题的小组首先进行发言。学生发表个性化解题思路或者提出疑问的时间大约为10分钟左右,教师要把握时间并适时进行引导,如果学生还有不普遍的个体想法的时候,教师可以提醒“我们课后再单独进行交流”。这种交流方法达到“权力下放”,能让课堂充分活跃起来,学生可以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是“向课堂要兴趣和信心”的最好方式。
(二)第二步:试卷评析、师生互动
这个阶段,教师根据统计分析,全面掌握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因为学生已经自己进行校对和讨论,但有时还不能把握重点或是对题目理解不够深刻,或者其实是“误打误撞”并没有真正搞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试卷的深刻钻研,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寻求解决这些错误点的方法途径,挑选典型错题,进行评析并预设好相应的变式训练。教师进行试卷评析时,切忌“没有重点”或是仅仅“就题论题”,这样会让学生觉得乏味、不易集中精神。笔者尝试摸索出以下几种觉得可行的方式:
1.错题曝光,避免重蹈覆辙
现在的网上评卷系统,优势在于教师改卷进度明显变快还有详细的统计结果,但是也有一个很大缺陷,就是学生的答卷没有教师的批改,不知道自己的对错,当然及时校对可以改善,但事实上有些书写规范、答题准确性、科学性方面,学生对着答案也把握不好。所以课前,教师根据统计挑选出错误率较高、学生对着答案也不容易真正搞懂的试题,把学生中典型错误答案进行投影。因为试卷没有批改,当学生看到别人错误答案时,能寻找出其错误的地方,对学生的思维训练绝对是非常好的方式,这有利于学生领悟方法、熟练技巧、开阔思路、规范答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教师发现学生能够在后面的考试中减少重蹈覆辙。以2012年杭州二模有机题为例。
投影:阿明洛芬属于苯丙酸类抗炎药,镇痛效果优于布洛芬。下图是阿明洛芬的一条合成路线。
(1)反应①为取代反应,该步反应物Me2SO4中的“Me”表示 。
(2)E中的含氮官能团的名称是: ,反应②属于 反应。
(3)反应③可以看成是两步反应的总反应,第一步是氰基(-CN)的完全水解反应生成羧基(-COOH),请写出第二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写出F的结构简式 。
(5)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
(6)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G的同分异构体: 。
①苯环上有两个互为对位的取代基,其中一个是乙基 ②属于氨基酸
范例答案:(1)甲基 CH3 (2)氨基、酯基
师:请看这些同学的答案是否正确?
生1:(1)中甲基的结构书写不规范,少些碳原子上的价键“—”;(3)少写了产物H2O;(6)漏写了几种。
师:那漏写了几种呢?其他都对了吗?
生2:也不对,(2)中只要求写含氮官能团,酯基不用写;(5)少些反应条件“催化剂”。
……
教师在选择投影答案时尽量挑具有代表性的错解,还应当注意不要挑选敏感学生的答案,免得打击信心,有时教师可以自己抄录或者班级交错,学生就猜不出是谁写的。有些学生的性格不怕被点名,点出来反而对他记住错误教训有帮助的就可以公开点名,这种情况对课堂气氛还很有帮助,学生往往会热闹一下,心里对这个错误评析留下更深深刻的记忆。
2.借题发挥,实现归类总结
所谓变式教学是指引导学生认识试题特性的过程,不断变更所提供的材料或呈现形式,使本质属性保持稳定而非本质性不断变化。这样使学生分析一道题,会解一类题,条件改变对知识点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和不同起点进行提问,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活跃起来,积极性也就调动起来。
例:硫及其化合物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硫酸工业在国民經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运用相关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2)若实验室在537oC、1.01×105Pa和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2molO2,此时体积为10L,在温度和体积不变的条件下20分钟后反应达到平衡,SO3体积分数为0.5。
①该温度下,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时氧气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endprint
②该温度下,反应2SO2(g)+O2(g)≒ 2SO3(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
变式:把“在温度和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改为“在温度和压强不变的条件下”。
教师经过不同变式的分析,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得到充分激发。试卷评析的方法可以变化,但是原则不能变。笔者认为教师在讲解中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宁缺毋滥,有的放矢。教师在挑选试题评析时切忌面面俱到,而是要有侧重。一般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出错率比较高的题目,那些学生一对答案就明白或太偏太怪的试题只要点到即可。教师在选择具有知识考察代表性的试题时应及时的进行变式训练或做随堂练习,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学生达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2)突出重点,目标明确。每一堂试卷评析课必须有明确的目标,突出重点知识板块。教师在选择评析试题时,不要出现太多的知识模块,而是要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的印象。如果某张试卷涉及很多知识模块,学生有对其中好几个模块出现掌握不牢固的现象,那么可以将其他重点模块推迟到以后的课堂上讲。因为一堂课学生不可能消化太多的知识点。
(3)理清变化,总结方法。有些试题与以前做过的例题开始一样,其中题干稍有变化可能出现截然不同的答案。这时教师一定要理清变化,让学生讨论出现不同答案的原因,甚至可以进行更多的变式训练,达到巩固、深化知识的目的。
(4)建构体系,脉络清晰。教师在试卷评析时,一定要建构知识体系,让学生清楚知道每一个试题应该属于哪一知识体系。特别是临近高考,学生如果能清晰掌握知识体系与知识脉络,能够增强信心,并且对每次学到的知识能够条理清晰的归类到某个体系当中。
3.规范答题,提升学科素养
化学是一门科学,规范的格式和严密的步骤,能充分体现出应试者的“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涵养,体现出应试者顺畅科学的应答思路和良好的做题习惯。从升学角度讲,我们最终要做“人家”的题,让“人家”评卷,因此析题答题要多“设身处地”考虑。规范解题时心中要装着三个人:一个是高素质的自我,二是精明的命题者,三是挑剔的阅卷者。内强素质是自我规范的前提,平日测练我们都要注意各环节的规范,久而久之,规范的“习惯”才会升华成“自然”的规范。所以在平时口头回答和书面解答时,教师都要不断规范学生的答题格式,做到科学、严密。以2013年安徽高考理综27题为例:二氧化铈(CeO2)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平板电视显示屏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玻璃粉末(含SiO2、Fe2O3、CeO2以及其他少量可溶于稀酸的物质)。某课题组以此粉末为原料回收铈,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1)检验该离子是否洗净的方法是 。
答题模版: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少量×××溶液(试剂),若出现×××(现象),说明×××(肯定回答洗涤干净或没有洗涤干净的结论),反之则×××(与肯定结论相反的结论)
拓展1:如何洗涤沉淀?
答题模版:往漏斗中加×××(合适的洗涤剂)至浸没沉淀,自然滤干,重复2—3次
拓展2:题中第③步往滤液B中加碱生成Ce(OH)3沉淀时,如何确定Ce3+已经沉淀完全?
答题模版:静置,往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碱液(原试剂),若清液无沉淀生成(相应现象),则已沉淀完全,反之则无。
化学中还有很多这样需要规范的表述,比如像气密性检验、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性、热化学方程式的表達方式等。平时规范习惯没有养好,到了考试的时候自然容易出错。老师都知道,答题规范是高中化学教学中一个棘手的问题,很多学生题会做,却写不出规范的解答,总是凭自己的想法写,在考试中往往出现“结果对了,却得不到满分”的情况。到了考前,高考要求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学生基本都已掌握,如何做到考试多拿分,拿高分,我觉得规范的答题也是重要一环。
(三)第三步:反刍巩固,二次建构
对学生错误率高、理解有困难的题目,教师必须引起重视。在试卷评析后,课后或者几天以后,教师应该让学生重做错题或者类似的试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出一张“巩固练习卷”,有助于学生对刚懂知识或刚学技能的反刍巩固。学生和教师不一样,他们要面对6门课,所以有些知识点和技能即使上课的时候通过讨论辨析已经掌握,但是一段时间以后又忘记或者记忆模糊了,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所以一段时间后追加一张应对错误试题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学生对获得知识的消化与提高技能应用的能力。
对这种反刍巩固纠错卷的组织有一定的难度,这必须调动高三整个备课组的团队合力,需要每个老师平时不断整理归纳,共同寻找合适的资料。其呈现的方式可以有两种:可以用PPT的形式呈现或者学案的形式,也可以试卷形式作为课后作业。
三、结束语
好的试卷讲评课教师需要对试卷进行及时的批阅和分析,为讲评课充分地进行教学环节、教学情境的设计,甚至是为了针对某些学生而专门进行问题设计等。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才能做到抓住典型、突破重难点,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教学效果。学生需要对试卷讲评课及时消化、巩固,积极反思、探索、归纳,才能使自己的化学学习在最后阶段实现突破和超越。
经过笔者多年带教高三的经验,“互动三步曲”试卷讲评模式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有实效。“互动交流”为课堂讨论做准备,趁学生刚做完试卷,对试题记忆清晰并存在一定的兴奋度时,及时提供学生参考答案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而教师经过仔细的试卷分析,掌握了学生的答题情况,有助于课堂上掌控局势并形成正确的引导。“三步曲”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给学生带来了轻松自由的心情,一改以往的“师讲生听”的被动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严密,《习题讲评促成学生化学认知结构的二次建构》,化学教与学,2013年第2期
2.计玮炜,《初探“以学生为中心”的化学习题讲评模式》,化学教与学,2012年第5期
4.高三化学复习教案全套 篇四
.化学平衡
一、建立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我们根据什么可以来判断,在一定条件下,一任意可逆反应: mA+nB
pC+qD,是否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①正逆反应速率相等;②平衡混合气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例1 在恒温下,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2SO3(气)确定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 A.反应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单位时间消耗1molSO3同时生成1molSO2 C.单位时间消耗1molSO3同时消耗1molSO2 D.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不发生变化
例2 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不能表明可逆反应A(固)+2B(气)C(气)+D(气)ΔH<0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CD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 C.B的物质的量浓度
D.反应放出的热量 【小结】化学平衡的判断(标志)1.从反应速率:v正 = v逆
来判断。
①正逆反应的描述:
同一物质
消耗和生成 反应物和生成物
消耗或生成 ②速率相等:
同一物质
速率的数值相等
不同物质
速率的数值与系数成正比即相等 2.从混合气体中成分气体的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来判断。
3.从容器内压强、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反应的热效应不变等来判断,与可逆反应中m+n和p+q是否相等,容器的体积是否可变,物质的状态、反应过程中有无明显的热效应等因素有关,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SO2(气)+O2(气)可用来 1
二、同一平衡状态
1.从化学平衡的概念出发,化学平衡的建立与哪些条件有关?
例1 可逆反应3H2+N2 2NH3,在一固定容积的容器内,500℃Fe为催化剂,三种不同的初始态:①3molH2、1molN2,②2mol NH3,③1.5 mol H2、0.5 mol N2、1mol NH3,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NH3的体积分数是否相同?(三种不同的起始态的平衡混合体系中NH3的体积分数相同。)
例2 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温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A(气)+B(气)2C(气)。已知加入1mol A和2mol B达到平衡后,生成amol C,此时在平衡混合气体中C的摩尔分数为R。若在相同的条件下,向同一容器中加入2mol A和4mol B,达平衡后的C物质的量为多少?此时C在平衡混合气体中的摩尔分数与R的关系?(C的物质的量为2a mol,C在平衡混合气体中的摩尔分数与R相等。)【小结】
1.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只与反应的条件有关,与反应的过程无关。2.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的容器中,同一可逆反应:mA+nB
pC+qD 当m+n≠p+q,由不同的起始态均转换为从正反应开始的起始态,若反应物的浓度完全相同,则达到平衡时,为同一平衡状态;
当m+n=p+q,由不同的起始态均转换为从正反应开始的起始态,若反应物的浓度比完全相同,达到平衡时,则为同一平衡状态。
三、勒沙特列原理的应用
什么是勒沙特列原理,在化学平衡中的具体体现有哪些? 讨论题:在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nA(气)+mB(气)态(已知n+ m>p,),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pC(气)ΔH>0处于平衡状①升温,[B]/[C]的比值变小
②降温时体系内混合气体平均分子量变小 ③加入B,A的转化率增大
④加入催化剂,气体总的物质的量不变 ⑤加压使容器体积减小,A或B的浓度一定降低 ⑥若A的反应速率为vA,则B的反应速率为vAn/m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
对于其他平衡体系,如: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勒沙特列原理是否适用呢?
例题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石灰乳悬浊液存在下列平衡:Ca(OH)2 当向悬浊夜中加入少量的生石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A.溶液中Ca数目减少
B.Ca浓度增大 C.溶液pH保持不变
D.溶液pH增大
四、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2+
2+
Ca+2OH,2+-在复习化学平衡的计算时,除了常规的计算方法,还应具备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以及常用的解题方法。1.极值思想
例题:在一定条件下,将物质的量相同的NO和O2混合,发生如下反应:2NO+O2 2NO2
2NO2,N2O4,所得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40%,则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是A A.49.6
B.41.3
C.62
D.31 2.代换思维
例题:在一真空的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盛有1molPCl5,加热到200℃时发生如下反应:PCl5(气)PCl3(气)+Cl2(气),反应达平衡时,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M%。若在同一温度和容器中,最初投入的PCl5是2 mol,反应达平衡时,PCl5所占体积分数为N%,则M和N的正确关系是B A.M>N
B.M<N
C.M=N
D.无法比较
【启示】当需要比较两个相同的可逆反应的不同平衡状态时,即可采用这样的代换思维方法: ①转换为平衡移动问题;
3.差量方法
例题: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达到平衡,混合气中NH3的体积分数为25%,若反应条件不变,则反应后缩小的气体体积与原反应物体积的比值是 A A.1/
5B.1/4
C.1/
3D.1/2 【启示】可逆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反应过程中是按反应式各物质的系数比变化的,所以差量法经常应用在化学平衡的计算中。
五、综合问题 例题:在一容积固定的反应容器中,有一可左右滑动的密封隔板,两侧分别进行如图所示的可逆反应。各物质的起始加入量如下: A、B和C均为4.0mol,D为 6.5mol,F为2.0mol,设E为xmol,x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均可以通过调节反应器的温度,使两侧反应都达到平衡,并且隔板恰好处于反应器的正中间位置。
①若x=4.5,则右侧反应在起始时向______方向进行,欲使起始反应维持向该方向进行,则x的取值范围为____。(体积缩小的方向进行,3.5<x<7.0。=
②若x分别为4.5和5.0,则在这两种情况下,当反应达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是否相等?______,其理由是______。(温度肯定不同,所以左侧中的气体A的物质的量也肯定不同。)【启示】解化学平衡综合题,应围绕着化学平衡概念,应用平衡的基本知识来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精选题
一、选择题
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气)+3B(气)A.C生成的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生成a molA,同时生成 3a molB C.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D.A、B、C的分子数比为1∶2∶3 2.在一真空容器中,充入10molN2、30molH2,发生如下反应:N2+3H2 2NH3,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25%。若在同一容器中,在相同温度下,向容器中充入NH3,欲使达到平衡时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与上述平衡时相同,则起始时NH3的物质的量和达平衡时NH3的转化率为
A.15mol 25%
B.20mol 50%
C.20 mol 75%
D.40mol 80%
3.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气)+B(气)
x C(气),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0.6 molA,0.3molB和1.4 mol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也为w%,则x的值
A.
B.2
C.3
D.4
2C(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4.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进行以下反应: H2(气)+Br2(气)
2HBr(气),已知加入1molH2和2mol Br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HBr。在相同条件下,起始加入H2、Br2、HBr分别为x、y、z(均不等于0),如果仍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变,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x、y、z应满足的关系是4x+z=2y B.达平衡时HBr物质的量为(x+y+z)a/3 mol C.达平衡时HBr物质的量为 a mol D.x、y、z应满足的关系为x+y=z 5.在一真空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气体A,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气)B(气)+xC(气),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容器内压强增大了p%,若此时A的转化率为a%,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若x=1,则p>a
B.若x=2,则p<a C.若x=3,则p=a
D.若x=4,则p≥a
6.已知反应3A(气)+B(气)C(固)+4D(气)+Q,图2-14中a、b表示在一定条件下,D的体积分数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若使曲线b变为曲线a,可采取的措施是 A.增大B的浓度
B.升高温度
C.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加压)
D.加入催化剂
7.在CuCl2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 [Cu(H2O)4]2++4Cl-
[CuCl4]2-+4H2O,能使黄绿色氯化铜溶液
蓝色
黄绿色 向蓝色转化的操作是
A.蒸发浓缩
B.加水稀释
C.加入AgNO3溶液
D.加入食盐晶体 8.在接触法制硫酸中,进入接触室的气体组成为(体积分数)SO27%、O211%、N282%。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77%,则平衡时气体总体积是反应前的 A.38.5%
B.77%
C.6.4%
D.97.3%
9.一定条件下,在2SO2+O2 2SO3(气)的化学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分别是2.0mol·L-
1、0.8mol·L-
1、2.4 mol·L-1,则O2在反应初始时的浓度可能是A.0.8~2.0 mol·L-
1B.0~2.0mol·L-1 C.0~0.8mol·L-1
D.无法确定
10.在800℃时,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CO(气)+H2O(气)若此时再加入0.02mol·L-1的H2O(气),重新达到平衡时,H2平衡浓度为 A.0.0025 mol·L-1
B.0.0075 mol·L-1 C.0.010 mol·L-1
D.0.015 mol·L-1
二、非选择题
11.下列平衡体系均有颜色,改变条件后,平衡怎样移动?颜色怎样变化?(1)2NO2(气)N2O4(气)+57 kJ,迅速加压:平衡______,颜色______。
CO2(气)+H2(气),已知CO和H2O(气)的初始浓度为0.01mol·L-1时,H2平衡浓度为0.005mol·L-1。加热:平衡______,颜色______。(2)2HI(气)=H2(气)+I2(气)-Q 加压:平衡______,颜色______。加热:平衡______,颜色______。加氢气:平衡______,颜色______。
12.在某条件下,容器中有如下平衡反应:A+4B 均为 a mol,而D的物质的量为 d mol。
2C+D+Q此时,A、B、C的物质的量(1)改变a的取值,再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可以使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并限定达到新平衡时,D的物质的量只允许在 d/2到 2d之间变化,则 a的取值范围应是_______(用a和d的关系式表示)。
(2)如果要使本反应重新建立的平衡中,D的物质的量只允许在d到2d之间取值,则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从下面列出的选项中选择)。
A.升高反应温度
B.增大反应容器内的压强 C.增大反应容器的容积
D.降低反应温度 E.减小反应容器内的压强
F.减小反应容器的容积
13.若温度为830K时,下列可逆反应及其平衡具有某些特殊性。CO+H2O
H2+CO2,若起始浓度[CO]=2mol·L-1,[H2O]=3mol·L-1,反应达平衡时,CO转化为CO2的转化率为60%;如果将H2O的起始浓度加大到6mol·L-1,则CO的转化率为75%。请注意上述有关数据,总结出其中规律。填写以下空白:
设830K时,起始浓度[CO]=a mol·L-1,[H2O]=b mol·L-1,达平衡时[H2]= cmol· L-1。(1)当b不变时,a减小,重新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______ ;H2O转化率_______。(2)当a=5,c=20/9时,b=______。
(3)当a=b时,c/a= ____。
(4)用以表示a、b、c之间的关系的代数式____。答 案
一、选择题
1.A、C
2.C
3.B、C
4.A、B
5.B、C
6.C、D
7.B、C提示:从图象看,改变条件只加快反应速率,不使平衡发生移动。
8.D提示:采用差量法计算。
9.B提示:采用极值思想来确定取值范围
10.B
二、非选择题
11.(1)向右移动
先深后浅
向左移动
变深(2)不移动
变深
向右
移动
变深
向左移动
变浅
5.高中物理第一轮复习全套教案 篇五
知识网络:
单元切块:
参考系、质点、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路程
运动的描述
速度、速率、平均速度
直加速度
线直线运动的条件:a、v0共线
运匀速直线运动s=vt,s-t图,(a=0)
动vvs?v1
t?0?at,0t?at2
典型的直线运动2规律
v2?v2v0?vt
匀变速直线运动
v-t图t0?2as,s?2t
自由落体(a=g)
特例
竖直上抛(a=g)
按照考纲的要求,本章内容可以分成三部分,即:基本概念、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图象。其中重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和应用。难点是
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研究方法的把握。
基本概念匀速直线运动
知识点复习
一、基本概念
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只有质量而无形状、体积的点。它是一种理想模型,物体简化为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形状、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可以忽略。
2、时刻:表示时间坐标轴上的点即为时刻。例如几秒初,几秒末,几秒时。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时间坐标轴上用线段表示时间,例如,前几秒内、第几秒内。
3、位置:表示空间坐标的点。位移: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末位置与始位置之差,是矢量。路程:物体运动轨迹之长,是标量。注意: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4、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是矢量。
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v=s/t(方向为位移的方向)
瞬时速度:对应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为物体的运动方向。
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即为速率;
平均速率:质点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它的大小与相应的平均速度之值可能不相同。
注意:平均速度的大小与平均速率的区别.
【例1】物体M从A运动到B,前半程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平均速度为v2,那么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2v12?v2v1?v2C.v1?v2A.(v1+v2)/2B.D.2v1v2v1?v2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概念。全程的平均速度v?2v1v2ss??sstv1?v2?2v12v2,故正确答案为D
5、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v/△t(又叫速度的变化率),是矢量。a的方向只与△
v的方向相同(即与合外力方向相同)。
点评1:
(1)加速度与速度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很大,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为零(某瞬时);加速
度很小,速度可以很小、可以很大、也可以为零(某瞬时)。
(2)加速度与速度的变化量没有直接关系:加速度很大,速度变化量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加速度很小,
速度变化量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加速度是“变化率”――表示变化的快慢,不表示变化的大小。
点评2:物体是否作加速运动,决定于加速度和速度的方向关系,而与加速度的大小无关。加速度的增大
或减小只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程度增大或减小,不表示速度增大或减小。
(1)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作加速运动,速度增大;若加速度增大,速度增大得越来越快;
若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得越来越慢(仍然增大)。
(2)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作减速运动,速度减小;若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得越来越
快;若加速度减小,速度减小得越来越慢(仍然减小)。
【例2】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经过1s后的速度的大小为10m/s,那么在这1s内,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可能为
解析:本题考查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经过1s后的速度的大小为10m/s,包括两种可能的情况,一是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仍相同,二是速度方向和初速度方向已经相反。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1s后的速度为vt=10m/s或vt=-10m/s
由加速度的定义可得
a?vt?v010?4v?v0?10?4??6m/s或a?t???14m/s。t1t1
答案:6m/s或14m/s
点评:对于一条直线上的矢量运算,要注意选取正方向,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6、运动的相对性:只有在选定参考系之后才能确定物体是否在运动或作怎样的运动。一般以地面上不动的
物体为参照物。
【例3】甲向南走100米的同时,乙从同一地点出发向东也行走100米,若以乙为参考系,求甲的位移大小和方
向?
解析:如图所示,以乙的矢量末端为起点,向甲的矢量末端作一条有向线段,即为甲相对乙的位移,由图可知,甲相对乙的位移大小为2m,方向,南偏西45°。
点评:通过该例可以看出,要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就必须选择参考系,参考系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参考系的选取要以解题方便为原则。在具体题目中,要依据具体情况灵活选取。下面再举一例。
【例4】某人划船逆流而上,当船经过一桥时,船上一小木块掉在河水里,但一直航行至上游某处时此人才发现,便立即返航追赶,当他返航经过1小时追上小木块时,发现小木块距离桥有5400米远,若此人向上和向下航行时船在静水中前进速率相等。试求河水的流速为多大?
解析:选水为参考系,小木块是静止的;相对水,船以恒定不变的速度运动,到船“追上”小木块,船往返运动
的时间相等,各为1小时;小桥相对水向上游运动,到船“追上”小木块,小桥向上游运动了位移5400m,时间为2小时。易得水的速度为0.75m/s。
二、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v线运动。
2.图像: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为一直线:图线的斜率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速度。
三、综合例析
【例5】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C.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
D.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不等,但位移可能相同?s,即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相等.它是速度为恒矢量的运动,加速度为零的直t
解析: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不能说这个标量就是这个矢量,所以A错,B正确.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而位移是从物体运动的起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有向线段,如果物体做的是单向直线运动,路程就和位移的大小相等.如果物体在两位置间沿不同的轨迹运动,它们的位移相同,路程可能不同.如果物体从某位置开始运动,经一段时间后回到起始位置,位移为零,但路程不为零,所以,CD正确.
【例6】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C.加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C.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解析:根据a??v
t可知,Δv越大,加速度不一定越大,速度变化越快,则表示?vt越大,故加速度也越大,
B正确.加速度和速度方向没有直接联系,加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加速度大小变小,速度可以是不断增大.故此题应选B.
【例7】在与x轴平行的匀强电场中,场强为E=1.03106V/m,一带电量q=1.0310-8C、质量m=2.5310-3kg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沿着x轴作匀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x=5-2t,式中x以m为单位,t以s为单位。从开始运动到5s末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m,位移为m。
解析:须注意本题第一问要求的是路程;第二问要求的是位移。
将x=5-2t和s?v0t对照,可知该物体的初位置x0=5m,初速度v0=?2m/s,运动方向与位移正方向相反,即沿x轴负方向,因此从开始运动到5s末物体所经过的路程为10m,而位移为?5m。
【例8】某游艇匀速滑直线河流逆水航行,在某处丢失了一个救生圈,丢失后经t秒才发现,于是游艇立即返航去追赶,结果在丢失点下游距丢失点s米处追上,求水速.(水流速恒定,游艇往返的划行速率不变)。
解析:以水为参照物(或救生圈为参照物),则游艇相对救生圈往返的位移大小相等,且游艇相对救生圈的速率也不变,故返航追上救生圈的时间也为t秒,从丢失到追上的时间为2t秒,在2t秒时间内,救生圈随水运动了s米,故水速v?2st
6.高三化学复习教案全套 篇六
平衡问题
一、特别提示[解平衡问题几种常见方法]
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力等大反向”的关系,借助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2、力汇交原理:如果一个物体受三个不平行外力的作用而平衡,这三个力的作用线必在同一平面上,而且必有共点力。
3、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解到x轴上和y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Fx0Fy0)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对x、y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y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
4、矢量三角形法:物体受同一平面内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恰好构成三角形,则这三个力的合力必为零,利用三角形法求得未知力。
5、对称法:利用物理学中存在的各种对称关系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叫做对称法。在静力学中所研究对象有些具有对称性,模型的对称往往反映出物体或系统受力的对称性。解题中注意到这一点,会使解题过程简化。
6、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
7、相似三角形法:利用力的三角形和线段三角形相似。
二、典型例题
1、力学中的平衡:运动状态未发生改变,即a0。表现: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在重力、弹力、摩擦力作用下的平衡
例1
质量为m的物体置于动摩擦因数为的水平面上,现对它施加一个拉力,使它做匀速直线运动,问拉力与水平方向成多大夹角时这个力最小?
解析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物体受到重力mg,地面的支持力N,摩擦力f及拉力T四个力作用,如图1-1所示。
由于物体在水平面上滑动,则fN,将f和N合成,得到合力F,由图知F与f的夹角:
arcctgfarcctg N不管拉力T方向如何变化,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变,即F为一个方向不发生改变的变力。这显然属于三力平衡中的动态平衡问题,由前面讨论知,当T与F互相垂直时,T有最小值,即当拉力与水平方向的夹角90arcctgarctg时,使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拉力T最小。
(2)摩擦力在平衡问题中的表现
7.高三化学复习策略指津 篇七
近年来的高考命题已从“考知识”转向了“考能力”,但脱离不了基础知识。高考命题的基础是教材,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有的高考试题,可以从教材中找到原型或原题,如,大纲版化学第二册第四节的课后作业题(NH4)2SO4的分解,曾演变为2008年全国Ⅱ卷12题的“方程式配平”和2010年全国Ⅱ卷10题(NH4)2SO4的分解反应,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原子个数比等。因此,在高考备考的第一轮复习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并根据考纲要求准确记忆相关知识点,对每一章、每一节知识强化记忆,形成网络,方可厚积薄发。
二、确定复习范围,突出主干知识
高考试题一直重视基础,突出主干知识,不避热点。因此,确定有效的专题复习范围对第二轮复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专题确定的原则应是:突出主干、热点知识。如近三年全国理综(课标卷)即宁夏卷的必答部分,常考的重要知识点有:1.关于Na的基本计算。2.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反应热计算。3. 有机物同分异构体判断。4.电化学基础知识。5.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基本知识及平衡常数的计算。6.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判断及离子共存。7.元素化合物推断。8.氧化还原反应相关知识及重要应用。9.溶液中的离子平衡。10.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等。选修部分近三年均以有机合成和有机推断形式呈现,且常考查的重要知识点有:有机反应类型和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依据波谱结果写有机物结构简式等。所以,我们可以将上述知识点分设专题进行强化训练。
三、精练典型例题和习题
教师必须依据考纲大胆取舍,精选习题,正确处理好练与讲的关系,引导学生掌握并总结各种高考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避免学生盲目做题而浪费时间。如实验题,应要求学生始终围绕实验目的解答,一般不会因能力因素而失分,同时归纳解题技巧、方法,形成良好的答题习惯。
四、用心审题,明确题目指向
审清题是做题的前提,要解决审题问题,学生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1.读题速度适当放慢,要逐字逐句认真审题。只有这样才不会遗漏题目的各种信息,包括隐藏信息,从而做到心中有数。2.要把握设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题目指向。3.把握出题人的意图,形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将储备的化学知识与题干的问题联系起来,明确该题考查哪些知识点,这样效率自然会提高。
五、用化学用语教学,规范书写
高考化学对化学用语的考查量大,如宁夏卷2010年化学用语考查22处,2011年和2012年均18处,分值均在50~60分之间,所以教师在高考备考工作中,应加强化学用语的训练,每周都检查学生的化学用语记忆情况(可根据自己教学实际情况适当增减)。在知识能力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高考成绩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规范书写,每年都有因考生写错别字、错写化学用语,甚至乱写乱画而被扣分,如离子方程式写成化学方程式,化合物名称写成化学式等。总之,让学生学习化学用语、书写规范,力争会做的试题中不因化学用语的误写失一分。
六、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
8.谈高三化学复习方法 篇八
【关键词】学案 专题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04-02
作为一名高三化学教师,带领自己的学生经过艰苦复习,最后取得优异的成绩,是我最大的梦想。如何打造更有针对性的课堂复习模式呢?传统的复习方式是一轮全面复习,二轮专题复习,三轮综合复习。因为我教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自觉性一般。因此,我适当的调整了一下复习方式。
一、学案总结提素质
一轮复习时,我仔细研究考试大纲,对比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学习其他教师的先进的教学经验介绍等,制定出我自己的一轮复习模式:学案复习。化学学习的难点在于知识的“散”。复习每一章节时,第一节课我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总结本章知识点。第二节课学生展示交流评价各自的知识总结,最后归纳总结一份完整的学案留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比如在复习离子反应时,有的学生总结了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有的总结了离子共存的情况,还有的学生总结了溶液中电荷守恒进行计算的方法。通过学生展示交流,学生会补充反应物用量的改变会影响离子方程式书写,离子共存的前提条件要分析,酸性碱性,双水解要考虑,离子电荷守恒除了计算用,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也是重要的方法等。
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又通过交流展示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以及知识的前后联系,把知识由分散的点串成一条线,织成一张网,对于提高复习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习题训练练能力
学案总结出来了,然后就是通过适当的习题练习,达到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习题教学我采用是例题——变形——课后训练——小测的模式进行。例题,选择典型的习题或高考题作为示范,让学生清楚高考的考察点和考察形式,然后通过适当的变形,让学生再去解决,让学生体验一题多变和一题多解,强化学生的解题思路。不同的题型,不同的解题思路,学生掌握了解题思路,也就掌握了这部分知识点。课后训练是进一步熟悉和强化解题思路,并且能使学生达到孰能生巧的阶段。小测是老师和学生检验教学和学习效果的方式,我坚持的原则是每周测,每章测,通过测验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不留后患。
在一轮复习的时侯,大部分的学习任务要放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去完成,在课下时间我只布置少量的作业,实际上来讲,对于学习自觉性一般的学生,提高课堂内时间的利用是复习的关键所在。
三、专题精练讲技巧
二轮复习的时候,我采用的是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每周复习一个专题,先让学生复述本专题内容,然后将本专题考试的重点内容集中呈现出来,让学生精练,强化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我先告诉学生,现在考察的形式主要是陌生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我还将近三年高考题中的考试内容摘抄出来,并加上各地的一些模拟题组成一套专题训练,利用提炼出来的解题思路“一升一降,剩下不变写产物,酸加H+,碱加OH-,盐加水,电子、电荷、原子按顺序来配平”,这样既有方法又有技巧,学生经过练习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觉得不难了。学生做工业流程题时,由于陌生度比较高,普遍觉得比较难,我给学生提供的方法是“首尾分析,中间除杂”。让学生按照这个思路分析每一流程作用时,他们就觉得有的放矢了。化学平衡增加一个物质,增加全部反应物,增加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和转化率、物质的体积分数等变化,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判断方法。在这个环节,强化方法就显得很重要了。
经过一段复习,学生掌握了灵活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课堂复习的高效率就体现出来了。
四、综合训练保效果
从三月份开始,在专题复习的同时,我每周要让学生做一套综合练习题,我这样做的目标识两个,一来可以检测一下复习效果,查漏补缺,二是避免学生遗忘。
通过综合训练,学生在头脑中会架构全面的知识网络,全面深入的掌握全部知识的关系和前后联系。通过对知识点经常性的呈现,可以巩固前期复习效果,这也是高效课堂的有益补充。
五、限时测验提效率
我们都知道,在整个高三复习阶段,要经常进行限时测验,测验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10分钟一道题测验,可以是40分钟一个专题卷测验,可以是20分钟选择题专练,还可以是50分钟的综合测验。我根据自己的复习进度经常进行不同形式的限时测验,锻炼学生在适当紧张的情况下进行解题训练,模拟考试状态。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加快解题速度,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避免考试时发挥失常的情况发生。
【高三化学复习教案全套】推荐阅读:
2022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专题15·有机物的性质和鉴别08-18
高三化学复习专题知识07-21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笔记08-08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测试09-26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方法08-24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方法总结(复习计划)10-27
高三化学备课组的阶段复习方案10-19
高三化学化学离子反应06-22
北京高三化学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