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3教学设计示例二.DOC

2024-07-07

汉语拼音3教学设计示例二.DOC(精选3篇)

1.汉语拼音3教学设计示例二.DOC 篇一

鸟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词,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情意目标:知道我国青海湖西部有一个鸟岛,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从而爱鸟护鸟,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爱鸟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西部 青海湖 闻名中外 陆续 海西皮 养育后代 热闹 玉白色

密密麻麻

2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参观这个鸟岛。

新授

A学习第一小节 请同学们仔细看第一幅画面,看完后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打开课件,听海声、鸟声)师述:你们知道吗,这就是鸟岛。(出示第一小节)自读第一小节,读完后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回答,点出“青海湖西部”、“海西皮”、“闻名中外”)3 指名读第一小节。(指导:“闻名中外”稍慢)(出示:地图)师讲解:青海湖就位于青海省的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在它的西部有一个小岛,原名就叫“海西皮”,它的面积只有0.8平方公里,别看岛小,名气却很大,它就是“青海湖鸟岛”。刚才老师介绍了鸟岛的情况,这也就是我们课文第一小节所讲的内容,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遍。(齐读)B 学习第二小节

过渡:每年春天,就会有成千上万只鸟从远方飞来。自读第二小节,说一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鸟儿会从远方飞来?(指名回答,点出重点词语)你们从哪些词语上可以看出来这儿的鸟非常多?(指名回答,点出重点词语)(指导朗读:“一群一群”稍慢)指名朗读。3“陆续”是什么意思呢?(点出“陆续”)(多媒体演示:一群鸟飞来,又来一群)4 齐读第一句。引读:“它们在这里————,————。” 6 怎么多的鸟都来鸟岛,你觉得那里会是怎样的情景? 7 春天的鸟岛热闹起来了,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C 学习第三小节 到了六月,鸟岛上又是另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边看书上的画,边自由练读第三小节。同学们好象已被鸟岛上千姿百态的鸟吸引住了,想再看看这热闹的景象吗?(看录象)3 多么生机勃勃的鸟岛啊,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六月的鸟岛吗?(学生回答:热闹)点出热闹两字。自读课文第三小节,读完后讨论:(出示:)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鸟岛很热闹?

鸟多 板书:{ 窝多

蛋多 谁能来把这热闹的场面读出来?(指名读,指导朗读)6 齐读。六月的鸟岛有没有给你留下深刻的 印象?老师现在想考考大家,行不行?(出示)

六月是鸟岛(),()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一眼望去,()的鸟窝()。(),到处都是()色的、()色的鸟蛋。

(自己试填,指名填,齐填)8 说话训练

鸟儿们在鸟岛上会做些什么呢?让我们想象一下,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一说鸟儿们的活动。(多媒体演示填空)D 学习课文第四小节 过渡:小岛真是鸟的世界,鸟的乐园,鸟的天堂啊!这么富有魅力而且中外闻名的鸟岛,谁不想亲眼瞧一瞧呢?所以来鸟岛游玩的人很多。指名读第四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3 交流 小结:游客们的周围有这么多的鸟蛋和幼鸟,可是没有人去碰一下,人们是多么爱护这些可爱的小鸟啊!让我们一起读出人们的爱鸟之情吧!小结:只有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行动爱护鸟儿,爱护大自然,人们才能真正拥有美丽的大自然。让我们一起再去这闻名中外的鸟岛看一看吧!(放录象)E 总结 一个叫“海西皮”的小岛鸟多、鸟窝多、鸟蛋多,游人也多,真是热闹非凡,让我们也加入到爱鸟护鸟的行列中去吧!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生字 因 2 育 3 类

2.繁盛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示例3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南北,怎么样统一的。什么是开皇之治?开皇之治的主要内容。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削减地方的机构,改革选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创立和作用。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隋炀帝是怎么样的一个暴君,隋朝是怎么样灭亡的。2.能力培养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思考“隋为什么成为一个短暂的王朝?”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隋炀帝在历史所起到的作用,从而提高辨证看问题和全面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3.思想教育目标

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隋朝的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至今值得我们骄傲。

(二)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隋朝大运河;暴君隋炀帝 本课难点:科举制度的创设

(三)课前准备

学生要先预习课文,然后在互联网上查 找关于大运河的资料,把它的图片找出来。

教师把有关隋文帝的图片和资料整理出来,以及多媒体和课件的。

(四)教学创新点

把隋文帝和隋炀帝进行比较。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提问:(1)北周是什么时候统一北方的?(2)(展示杨素的图片),581年,这个人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他是谁?

二、讲授新课

1、隋朝统一南北

南北朝经济的发展,迫切要求打破界限,加强经济交流,结束分裂割据局面。而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人心向往统一,企盼有个较为安定的社会环境。所以隋灭陈,就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开皇之治与大运河的开凿 1)开皇之治

教师让学生自读教材,归纳、总结,然后提问。最后教师总结要点:隋完成统一,社会稳定;隋文帝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隋文帝节俭,提倡减轻人民负担。2)大运河

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思考: 强大、富足的隋王朝使大运河能够开通,大运河好不好?

(多媒体演示:运河上的船只,运河边的粮仓,运河沿线的城市。用事实说明大运河的作用)

(学生思考)运河给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起到什么作用?

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局部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运河的通航,编织起一个前所未有的物资交流网,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突破性的发展。两岸日渐繁荣,城镇增多,规模不断扩大。洛阳,是运河的中心,南北均归于此,在全国的政治、经济中有重要地位;江南的扬州,城池之大,货物之多,生活之繁华,交通之发达,当时号称天下第一;中心城市苏州,处于江南运河的中心位置,航运繁忙;大运河的起运点杭州,是当时全国最富庶的郡县之一,城市的扩大与繁华,有力地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后来靠运河生活的人超过百万。

大运河的通航,使南北交流更加便利,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运河的通航,大大促进了南北科学文化的交流。

大运河是一项改造祖国河山的伟大创举,它不仅是一条南北水上大动脉,而且在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发生过重要的影响。古运河哺育我国古代文明,使之达到了经济空前繁荣,文化空前昌盛,交通空前发达的境界。

但后人对隋朝开通大运河却评说不一。(引入有关评价大运河的诗。学生朗读、教师释读)

例如: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李敬之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

3、暴君隋炀帝与隋朝的灭亡

强大的隋王朝仅经过37年就灭亡了,是大运河造成的吗?为什么“尽道隋亡为此河”?

隋炀帝曾经三次巡游江都。(多媒体显示,教师可讲述,也可以利用媒体旁白,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1.605年8月,第一次从洛阳到江都。

随从大队嫔妃、歌舞乐队、侍从军士共近20万人。整个船队首尾相接,前后200多里,为船队拉纤的壮了就达8万多人,运河两岸还有大队骑兵护送。一路上鼓乐不息。船队所过州县,强令500里内居民贡献珍品美味。由于勒索品太多,每次起程前,要把许多食品倒入河里或埋到地里。船队如同蝗虫一般,所到之处,地方被吃尽搜空。

2.610年3月,二次到江都。

又下令开江南河,准备东游会稽(浙江绍兴)。611年2月从江都北上巡游涿郡,为对高丽的战争作准备。612年—614年,隋炀帝三次进攻高丽。为转运军需,男子征调完了,就征调妇女。有人为躲避繁重的徭役,把自己四肢弄成残废,称作“福手福足”。战争损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带来无休止的兵役、徭役。3.616年秋,第三次巡游江都。

当时已经是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反抗隋炀帝暴政了。隋炀帝依然奢侈腐化,横征暴敛。当时有民谣说:“要抗兵、要抗选(选美女),家家要把铁器敛。敛起铁来做成枪,昏君赃官杀个光。”618年隋炀帝的侍卫部队政变,在江都用巾带缢死隋炀帝。繁荣一时的隋朝灭亡了。教师总结:一游江都反映出隋炀帝的奢华和腐朽,二游江都说明了隋炀帝急功近利,国家繁重的徭役、兵役,三游江都说明隋炀帝已是人心尽失,连他的部下都反对他。

(学生思考隋亡的原因,教师引导可以讨论国家的兴衰和巨大建筑工程的关系,和统治者的关系,民富和国富的关系,隋亡带给我们的启示等。)

巨大的建筑工程的修建是对国家发展有利,还是使国家走向危机,取决于统治者对工程的使用。开通大运河已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本应该修养生息,减轻徭役赋税。但是在隋炀帝的眼中大运河首先为他巡游享乐、发动对外战争、对内镇压人民反抗提供了便利。通过巡游来显威风,巩固统治,为发动战争作准备。变本加厉的剥削,兵役、徭役更加繁重,结果隋朝被淹没在人民的反抗中。隋的繁盛、强大是隋文帝励精图治的结果,隋的灭亡是隋炀帝暴政的直接后果。由此可见,封建时期,统治者个人的素质、统治才能对着国家的兴衰有重要作用。小结:

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学完隋朝之后,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有一个王朝——秦朝和隋朝有着惊人的相似。

(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对比泰和隋之间的相同。)参考答案:

相同点:短命、二世而亡:秦持续17年,隋持续了37年。都修建了巨大的工程:秦建长城,隋建运河。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示例3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灵活运用“边边边”公理来判定三角形全等.

2.使学生会利用“边边边”公理来证明简单的有关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计算.

3.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4.使学生能灵活地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5.培养学生学会分析,要求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去“试探”,不要怕碰壁,要善于总结规律,不断提高证题能力.

6.多提一些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使学生掌握边边边公理.

2.要求学生灵活地应用已学过的各种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三、教学方法 演示法.

四、教学手段 小黑板,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提问

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各是什么?怎样应用?(二)讲解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种判定方法.

如图3-34,已知任意的△ABC,画一个△A'B'C',使AB=A'B',AC= A'C',BC=B'C'.

画法:(1)画线段A'B'=AB.

(2)分别以A',B'为圆心,AC、BC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C'.(3)连结A'C',B'C'. △A'B'C'就是所要画的三角形.

剪下△A'B'C'放到△ABC,可以看到△A'B'C'≌△ABC.用同样的方法再画一些三角形,把它们剪下来放到△ABC上,可以看到这些三角形都能够与△ABC完全重合.这个事实说明,只要按上述条件画出三角形,它们都是与△ABC全等的,于是得到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又一条公理:

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例1 如图3-35,△ABC是一个钢架,AB=AC,AD是连结点A与BC中点D的支架.

求:AD⊥BC.

分析:垂直角为90°. 证明:在△ABD和△ACD中,∴ △ABD≌△ACD(SSS).

∴∠1=∠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 AD⊥BC(垂直定义). 讲例2 注意判定公理要在两个三角形中使用,若图中不构成三角形,可借助辅助线帮助解决.

由边边边公理可以看出,只要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固定,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完全确定.例如,取三根长度适当的木条,用钉子把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框架,所得的框架形状和大小就固定了.三角形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这是三角形特有的性质(演示教具).

举实例说明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多,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三)练习

教材P.40中1、2.(四)作业

教材P.45中7、9、10.(五)板书设计

标题

推导公理

例1 公理内容

例2 稳定性

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命题、真命题、假命题? 2.怎样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举反例)(二)讲解新课

前面学过了四种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即SAS,ASA,ASS,SSS;那么,在三角形的边或角中,是不是任意三组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呢?我们来看下面两种情况.

例2 如图3-36,在△ABC和△ABD中,已知AB=AB,AC=AD,∠B=∠B,显然它们不全等,这说明,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又如,在△ABC和△ADE中,如果DE∥BC,那么∠ADE=∠B,∠AED=∠C,∠A=∠A,但△ABC和△ADE并不全等,这说明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例如:如图3-37,两个大小不等的等边三角形;学生的三角板与老师的教具三角板.

就是说,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有三组边或角对应相等.但其中三个角对应相等,或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不能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做教材P.43练习1、2 例3 已知:如图3-38,AB=CD,BC=DA,E、F是AC上的两点,且AE=CF. 求证:BF=DE.

引导学生写出简要分析,师生共同完成证明.

例3说明,为证某一结论,此结论所在的两个三角形的全等条件尚有欠缺,而缺的条件又含于另外两个三角形,于是需要先证这对三角形全等,即需要连续证明两次三角形全等.要根据题设条件、结论和图形,找准这样的两对全等三角形,所以提高学生们的分析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补充例题:

已知:AB=AC,BE=EC,D是AE上的任意一点,求证:BD=CD.

分析:观察图3-39,BD、CD分别在△ABD和△ACD中,要证BD=CD,可证△ABD≌△ACD.由于AB=AC,AD=AD,所以只要能证∠1=∠2,就有△ABD≌△ACD,要证∠1=∠2,可根据已知条件证△ABE≌△ACE,也可先证明△ABE≌△ACE,再证△BDE≌△CDE.

证明:(略).(三)练习教材P.43中3.(四)作业

教材P.45中8;P.46中11、12.(五)板书设计

标题

判定公理复习

例3 举反例说明

练习补充习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提问

今天我们上一节习题课,首先大家考虑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三个角对应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举例说明.(找学生在黑板上画图说明)(二)补充例题

例1 如图3-40,已知:AB=AD,CB=CD,求证:∠B=∠D.

分析:要证明∠B=∠D,只要证明它们分别是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即可,为此,连结AC.

证明:连结AC,在△ABC和△ADC中,∴ △ABC≌△ADC(SSS). ∴ ∠B=∠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例2 已知:如图3-41,AB=AD,CB=CD.

求证:(1)AC平分∠BAD和∠BCD.(2)AC⊥BD.

分析:(1)要证AC平分∠BAD,只要证∠1,∠2是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就可以了.

设AC与BD相交于点O,要证AC⊥BD,只要证∠3=∠4.为此只要证∠

3、∠4是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就可以了.

证明:(1)在△ABC和△ADC中,∴ △ABC≌△ADC(SSS).

∴ ∠1=∠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即AC平分∠BAD. 同理可证:AC平分∠BCD.(2)设AC和BD相交于点O. 在△ABO和△ADO中,∴ △ABO≌△ADO(SAS).

∴ ∠3=∠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 AO⊥BD(垂直定义).

例3 如图3-42,已知:AB=AC,BE与CF相交于点O,BO=CO.

求证:OE=OF.

分析:OE、OF分别在△OCE和△FOB中,要证其相等,现有两个条件OC=OB,∠1=∠2,尚缺一个条件,如∠C=∠B.而∠C和∠B所在的△ACF和△ABE中,也只有AC=AB,∠A=∠A,也缺一个条件,且根据已知条件无法找出,如能利用已知条件AC=AB,CO=BO构造出两个全等三角形,使∠C与∠B为其内角,问题就可以解决,至此应想到添加辅助线AO.

证明:(略).(三)练习

让学生书写以上证明过程(三人在黑板写).(四)作业

P.46中13、14;P.47中2.(五)板书设计

复习课

例1 例2 例3 分析

分析

分析

上一篇:培养孩子成天才下一篇:干部教育培训需求座谈会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