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审计工作底稿

2024-10-12

年报审计工作底稿(精选6篇)

1.年报审计工作底稿 篇一

通过复核,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使纳入审计档案管理的各种审计工作底稿从形式上到内容上均能符合审计准则的规范要求。

2)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通过复核,可以减少、消除人为的审计误差,使得审计证据更加适当充分、审计程序更为科学完善、审计结论更加恰当准确,把整个审计工作控制在审计准则要求的范围中。

3)保证审计计划顺利执行,并能不断地协调审计进度,节约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

4)按规范要求复核审计工作底稿,这实际也是进行审计质量控制的有效程序,因此,它为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质量监控和工作业绩考评提供依据和基础。

⑶审计工作底稿复核内容

注册会计师及相关负责人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的内容包括:

⒈审计工作底稿从形式上包括的要素是否齐全,是否规范。

⒉审计工作底稿记录的事项所引用的资料是否翔实可靠。

⒊各种审计程序是否按计划实施并取得相应的证据。

⒋各种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

⒌审计判断是否有理有据。

⒍审计结论是否恰当。

⑷审计工作底稿复核的一般要求

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不仅关系到审计效率与效果,而且也关系到审计质量及质量控制,是实施质量控制、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程序。

因此,必须认真从事复核工作,制定明确的复核规则和要求。

通常,复核时应注意以下要求:

⒈记录存在问题的答复与处理。

如果复核中发现有不正确或不完善的问题,复核人应指示有关人员(主要是工作底稿的编制人)予以答复和处理,并做出相应文字记录。

⒉签署姓名和日期。

每一级的复核人员完成复核工作后,应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规定的位置签署姓名和复核日期,以示分清复核责任,也便于上级复核人对下级复核人的监督。

⒊签署复核意见。

各级复核人员完成复核工作后应明确地表示复核意见,并签署在审计工作底稿上。

⒋督促编制人员及时修正存在问题,完善补充有关资料。

2.年报审计工作底稿 篇二

在用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主表时, 有如下问题值得注意和思考:

(一) 现金流量表与其他报表之间关系的理解

工作底稿中, 资产负债表项目的年初数加减调整分录中的借贷金额以后, 等于期末数;利润表中的借贷方发生额合计数等于期末数, 这说明现金流量表是依据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有关账户记录资料编制的, 实质上, 编制现金流量表的过程是将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资料转换为收付实现制表示的现金流动。

(二) 调整分录的编制原理

从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主表的程序中可以看出, 调整分录的编制是现金流量表编制的关键步骤, 调整分录的编制要遵循下列原理:

第一, 调整分录是通过对经济业务发生时编制的分录进行调整得到的。编制调整分录时需要把原分录中“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现金账户分别记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有关项目。凡是原会计分录中没有涉及到现金科目的, 原分录中借贷某相关科目, 调整分录中仍然借贷某相关科目。

如原分录为

根据原分录编制的调整分录为

如果原分录为

根据原分录编制的调整分录为

第二, 编制调整分录时, 把引起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现金流入的项目作为资产类科目, 引起现金流出的项目作为负债类科目, 现金流入时计入相应资产类科目借方, 流出时记入相应负债类科目贷方, 调减时从相反的方向去调。调整分录的二级科目, 就是现金流量表主表中的具体项目, 它是用来说明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原因的。

如销售商品产生现金流入时, 要记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科目的借方, 而要调减这个科目金额时要记入该科目的贷方;购买商品产生现金流出时, 要记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科目的贷方, 而要调减这个科目金额时要记入该科目的借方。

第三, 编制调整分录时应先假设, 然后再调整。假设所有的收入和增值税销项税额都收到现金, 带来现金流入, 对于没有带来现金流入的收入及增值税销项税额, 要对相应的调整分录中现金流入科目从相反方向进行抵减。

假设形成营业成本的各项费用要素及增值税进项税额都付现, 形成现金流出, 对于没有带来现金流出的各项费用要素及增值税进项税额, 要对相应的调整分录中现金流出科目从相反方向进行抵减。

假设三大期间费用都付现, 形成现金流出, 对于没有带来现金流出的期间费用, 要对相应的调整分录中现金流出科目从相反方向进行抵减。

以期间费用为例, 对上述三个假设进行说明。假设利润表中的管理费用项目的金额为5000元, 在编制调整分录时假设所有的管理费用都付现, 编制调整分录如下:

对于没有带来现金流出的管理费用, 要编制调整分录进行调整。假设管理费用中有1000元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折旧费, 由于折旧费用没有形成现金流出, 所以要进行调整, 编制的调整分录为:

第四, 编制调整分录时, 有时涉及现金流量明细科目间调整。如上例管理费用中有1000元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 由于行政管理人员工资属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中的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在编制调整分录时应该记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科目的借方, 记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科目的贷方, 调整分录中还要涉及“应付职工薪酬”账户。

(三) 主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的检验

可以增设“现金流量”会计账户, 通过登记该账户, 对主表中计算出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进行检验。具体方法是:把调整分录中所有涉及现金的账户金额登记在“现金流量”账户中, 如果是现金流入记入该账户的借方, 如果是现金流出则记入该账户的贷方。最后该账户的余额即为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引起的现金流量净额, 余额在借方为净增加额, 在贷方则为净减少额。该金额加上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即为主表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二、工作底稿法编制现金流量表主表应用实例

A公司2008年度有关资料如表1和表2所示。其他资料如下:该公司本年度用银行存款偿还短期借款20000元。管理费用组成项目如下:分配工资费用3000元;计提折旧2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其他管理费用1000元。该公司本年度增加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全部以现金购买, 无形资产属于使用年限不确定无形资产, 期末进行减值测试未发生减值。该公司年末未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该公司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金。所得税税率为25%。

单位:元

单位:元

单位:元

(一) 编制调整分录各调整分录编制如下:

(1)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单位:元

(3) 借:管理费用6000

(6)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7) 借:短期借款20000

(8)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二) 检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通过现金流量账户的借方余额可以看出, 本期现金流量净增加额为74000元, 与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的增加额 (由于本例中没有涉及现金等价物) 相同, 与现金流量表主表中的第五个项目“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相同。

(三) 将调整分录过入到现金流量表工作底稿

现金流量表工作底稿如表3所示。

(四) 编制现金流量表主表

现金流量表主表如表4所示。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审计工作底稿的类型 篇三

审计档案是会计师事务所的重要历史资料和宝贵财富,应妥善管理。

审计档案分为永久性审计档案和当期审计档案两种。

永久性审计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的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如备查类工作底稿和综合类审计工作底稿中的审计报告、管理意见书。

当期审计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经常变化,只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审计档案,如业务类工作底稿和综合类审计工作底稿的其他部分资料。

4.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篇四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1.1999年,国家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员办事处根据群众举报,对天津蓟县国税局在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依法进行审计。但当时任蓟县国税局局长的梁化泉非但不配合审计人员的工作,而且还收买当地的黑社会对审计小组的驻地进行监控。为了摆脱身边的危险,审计小组先后换了三个招待所。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财政处处长孙雅琴:第三次的时候,我们就搬到一个有金库的银行。因为有金库,就有持枪的警卫把守。所以这样相对安全一些。随着审计小组工作的不断深入,蓟县国税局虚开增值税发票、侵吞中央税款的犯罪事实渐渐浮出水面,而审计人员所面临的危险也越来越大,恐吓电话甚至打到了审计人员在天津的家中。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副特派员袁定聪:打威胁电话说你们这么干下去,对你们没什么好处,小心点。经过38天的日夜奋战,审计人员在掌握了大量的证据之后赶赴北京,向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进行汇报。听完汇报后,李金华向审计工作小组表示,对这一案件一定要严肃处理,决不手软。同时,在天津的京津冀特派办工作人员接到了李金华的另一个指示。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办公室主任董毅:当时审计组向李金华审计长汇报天津蓟县国税局查出的一些问题,同时也将审计组工作人员家属接到恐吓电话的情况向李金华审计长做了汇报。李金华审计长当时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并批示我们特派办马上与天津市公安局取得联系,要确保审计人员职工家属的安全。当天晚上,天津市公安局就派出了两部警车值守在我们特派办职工家属院的门口

5.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2 篇五

2002年12月31日,助理人员修斌经注册会计师王猛的安排,前去民生公司验证存货的账面余额。在盘点前,修斌在过道上听几个工人在议论,得知存货中可能存在不少无法出售的变质产品。对此,修斌对存货进行实地抽点,并比较库存量与最近销量。抽点结果表明,.存货数量合理,收发亦较为有序。由于该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修斌无法鉴别出存货中是否有变质产品,于是,他不得不询问该公司的存货部高级主管。高级主管的答复是,该产品绝无质量问题。

修斌在盘点工作结束后,开始编制工作底稿。在备注中,修斌将听说有变质产品的事填入其中,并建议在下阶段的存货审计程序中,应特别注意是否存在变质产品。王猛在复核工作底稿时,再一次向修斌详细了解存货盘点情况,特别是有关变质产品的情况。对此,还特别对当时议论此事的工人进行询问。但这些工人矢口否认此事。于是,王猛与存货部高级主管商讨后,得出结论,认为“存货价值公允且均可出售”。底稿复核后,王猛在备注栏后填定写了“变质产品问题经核实尚无证据,但下次审计时应加以考虑。”由于民生公司总经理抱怨王猛前几次出具了有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使得他们贷款遇到了不少麻烦。审计结束后,注册会计师王猛对该年的财务报表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两个月后,民生公司资金周转不灵,主要是存货中存在大量变质产品无法出售,致使到期的银行贷款无法偿还。银行拟向会计师事务所索赔,认为注册会计师在审核存货时,具有重大过失。债权人在法庭上出示了王猛的工作底稿,认为注册会计师明知存货高估,但迫于总经理的压力,没有揭示财务报表中存在问题,因此,应该承担银行的贷款损失。

2.要求:

(1)引述工人在过道上关于变质产品的议论是否应列入工作底稿?

(2)注册会计师王猛是否已尽到了责任?

(3)对于银行的指控,这些工作底稿能否作为支持或不利于注册会计师的抗辩立场?

(4)银行的指控是否具有充分证据?请说明理由。

答:

(1)工人议论并非是有效证据,但提供了审计线索与范围。注册会计师没有扩大审计程序而只是简单地询问公司主管,显属冒昧。如果注册会计师已对存货允当有明确结论,就不应再将上述不负责任的议论留在工作底稿之中,更不应该将“下次审计时应加以考虑”的字眼留在工作底稿之中。

(2)不称职,王猛没有利用专门的审计程序去追查审核存货中有否变质问题,又没有在工作底稿上删取那些不负责任的字眼,以致混淆了工作底稿与审计结论之间的结论关系。

(3)有损注册会计师的抗辩立场。从工作底稿看,说明注册会计缺乏信心,且对证据的判断有误。已有的审计证据无法支持审计结论。

6.年报审计工作底稿 篇六

一、轻视期后事项

期后事项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到审计报告日之间发生的事项及审计报告日后发现的事实。轻视期后事项存在以下弊端:

其一, 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年度财务报告审计一般都在次年的某个时间, 审计外勤的执行时间都应属于“期后时间”, 因而审计中不可避免会涉及期后事项问题, 比如对货币资金等存量资产进行审计确认时, 除对年内发生的相关业务进行审计外, 对存量资产报表截止日的存在性一般都只能在目前状况的基础上通过审计调整进行“倒推性”认定。

其二, 被审计单位的部分事项可能会影响年度财务报告的列示。在期后事项中, 有些期后事项能为报表截止日“已经存在的状况”提供补充证据, 比如, 实物资产盘点中发现的已损毁或变质的、但尚未进行相关账务处理的资产, 应调整年度财务报告中的资产和损失项目。

其三, 在对被审计单位年报附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恰当性进行审计判断时, 同样离不开期后事项。诸如被审计单位期后签订的重大合同或协议、重大的不确定事项等都应在年报附注中予以披露。如果忽视了此类期后事项, 则无法判断公司年报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恰当性。

二、轻视表外信息

表外信息, 泛指对公司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具有参考价值但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无法列报, 或虽可列报但需要更加详细的信息而将其包含于年报附注中进行披露的信息。在非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审计中, 人们经常忽视对表外信息的验证, 主要包括:

其一, 各种明细表或附表。明细表或附表往往是对财务主表的明细说明或补充, 比如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可以反映资产减值发生的区域或程度、分部报表可以反映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哪些地区或哪些产品等。注册会计师若忽视对表外相关明细信息的审计, 则同样可能使明细表或附表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产生误导。

其二,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由于关联方关系可能导致关联公司之间在发生交易时的价格确定、款项结算等方面给予对方特别优惠的条件, 并借以转移公司的资产、费用或利润等, 甚至会串通舞弊而不被外界所知晓。因而, 一般要求在年报附注中详细披露上市公司的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发生的具体情况, 即便是非上市公司, 此类信息也同样应受到注册会计师的关注。

其三, 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会计估计的水平不同, 相关期间的收入和成本费用水平就有所不同, 资产和负债的数额也会受到影响。尤其当会计估计水平发生变化时, 如果不加以披露, 则会直接影响变化前后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三、轻视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是现代审计中经常使用的, 旨在尽早把握审计重点、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同时保持审计质量不受很大影响的一种常用方法, 它主要借助财务数据之间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相关关系及其固有规律性判断被审计单位年度财务报告发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但是, 在非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审计过程中, 注册会计师往往主要依靠传统的审计查账方法进行报表项目认定, 这种审计查账方法在以下几个方面不利于现代审计的鉴证和判断:

其一, 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间的关系。公司财务报表中各种指标本身具有内在的联系, 比如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 对外长短期投资与投资收益, 营业收入与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收账款的变化等, 这些财务报表项目之间可能不具有严格的数据对应关系, 但具有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财务指标间的这种内在联系, 有利于注册会计师判断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以进一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重点。

其二,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间的关系。财务指标及其相互关系往往比较敏感, 也容易被管理层操纵, 以使其达到理想的状态。因此, 注册会计师还可利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间的关系判断公司财务报表的品质。

其三, 非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间的关系。有时注册会计师还可利用某些非财务指标之间的关系判断公司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比如, 通过分析公司的全年平均人数与生产自动化程度、生产自动化程度与动力消耗量、物料消耗数量与产能等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判断公司的生产经营业务是否具有人为虚构的可能性。

四、轻视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评和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现代审计的趋势是风险导向审计, 它在兼容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内容、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公司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和投资者的投资风险等, 最终以自身审计风险的防范为前提、以对公司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为目标。所以, 现代审计异常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评和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在以下几个方面已经不足以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其一, 财务舞弊的手法越来越多, 也越来越隐蔽, 这就要求审计所关注的问题和使用的审计程序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应对能力, 但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存在欠缺。

其二,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虽已成为公司管理的一种通行做法, 且可以有效地防范常见的财务差错, 但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局限性不可避免, 有些局限性甚至是致命的, 它不但会对财务报表产生直接和重大的影响, 而且会使部分审计测试程序失败。

其三, 现代社会竞争愈加激烈, 影响公司风险的因素越来越多、变化也越来越快, 且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更高、风险转嫁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也在不断加强, 审计风险也会因公司风险、投资风险的增加而加大, 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已无法满足要求。

五、轻视关联公司的审计

在非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审计中应当关注关联公司的审计情况, 包括关联公司是否经过了审计、审计意见类型、出具审计意见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是否可以实施延伸审计等。之所以关注关联公司的审计情况, 基于以下原因:

其一, 被审计公司的某些财务舞弊事项可能会牵涉关联公司, 前者对自身的财务舞弊事项有可能进行事先的掩饰或掩盖, 但关联公司未必具有掩饰或掩盖的必要性。

其二, 即便不能对关联公司进行一并审计, 也应当关注关联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变化, 同时还应关注关联公司财务报表的审计意见及其类型等相关情况。一是关联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其变化会影响到被审计单位;二是根据关联公司财务报表的审计意见类型等可以间接地判断关联公司的管理水平, 关联公司管理水平高则被审计公司借以舞弊的可能性就不大, 否则就会增大协同舞弊的可能性。

六、轻视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非经常性损益是指公司发生的与其经营业务无直接关系, 以及虽与经营业务相关, 但由于该交易或事项的性质、金额和发生频率等, 影响了公司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的正常反映。非经常性损益是公司财务报表中损益的重要影响因素, 但其“规律性”和“可预见性”较差, 它更容易隐藏公司财务方面的“一次性操作”舞弊行为。但是, 非上市公司审计往往将审计重点放在经常性损益项目上, 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的审计往往一带而过、草草了事。

七、轻视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公司对外编报的一张重要的财务报表, 它弥补了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所普遍采用的应计制的不足, 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取得和运用现金的能力等。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审计毕竟都有一定的难度, 且财务报表使用者对其的关注程度远比不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因而在对非上市公司进行审计时, 人们往往不将现金流量表作为审计的重点。这无论对于财务报表使用者全面理解和使用财务报表, 还是对于审计判断, 都是一个缺憾。

在对非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表进行审计时, 至少应当关注现金流量表项目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项目含义上的差异及其相互间的勾稽关系、现金流量的结构等。

八、轻视基层员工的利益

基层员工利益包括职工薪酬、福利、培训等, 它经常与公司的效益发生矛盾。因此, 不少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而不惜牺牲基层员工的利益, 这对公司的长远发展无疑是一种潜在的风险。但是, 注册会计师在非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审计中很容易忽略这一风险因素。比如, 对公司大额且逐年增长的应付职工薪酬仅仅实施检查程序, 以判断其核算有无重大差错, 而一般不会进一步分析其原因, 更不会因此而影响审计意见类型;或者面对公司成本时可能重点审计成本构成的合法性, 而对其中的较低薪酬水平不予过多的关注等。

九、轻视财务软舞弊现象

公司的财务舞弊方式多种多样, 但有的舞弊方式对财务报表构成了“硬伤”, 这些舞弊形式都有足够的事实证据和法律法规依据证明其错误;而有的舞弊方式却并无充分的事实证据和严格的法律法规依据证明其正误, 它只有适当与否的区别, 此类舞弊即财务软舞弊。相比之下, 财务报表中包含的软舞弊要比“硬伤”更具有杀伤力, 其舞弊金额更大, 且更具高层次性、粉饰性和隐蔽性, 审计时更难取得相关的审计证据和法规依据, 因此经常采用“顺水推舟”式的验证, 而对公司会计估计和判断本身的合理性判断却很少。

十、轻视对专家工作的利用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财务会计领域之外的一些专业技术, 而这些专业技术的运用是否恰当对审计判断和处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比如专项工程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机器设备是否处于报废状态等, 此类事项仅凭财务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很难进行审计判断,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利用外部独立专家的工作, 以辅助审计判断。但在实际工作中, 注册会计师却较少考虑专业技术对会计处理和财务报表的影响, 很少聘用外部专家辅助审计工作, 这也会增加审计失败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2017时事热点选择题整理下一篇:高中贫困证明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