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共7篇)
1.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篇一
一、审计目标的确定
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与经营管理责任性目标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总目标, 总目标往往非常宽泛, 不容易被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员工所理解, 为使审计目标对具体审计工作的执行具有指导性, 需要对审计的目标进行分解, 以便审计人员围绕具体目标直接收集信息和证据。
(一) 审计具体目标。
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有助于审计人员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并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应收集的证据。一般说来, 审计具体目标必须根据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对于经济责任的相关认定和审计总目标来确定。
(二) 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对于经济责任的认定。
是指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对于其经济责任所做的明示或者承诺。一般包含以下五类: (1) 存在或发生; (2) 完整性; (3) 权利和义务; (4) 估价和分摊; (5) 表达与披露。
(三) 经济责任审计的具体目标。
一般应分为总体合理性目标和其他具体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审计目标两类。总体合理性目标是指审计人员须先根据所掌握的有关被审计单位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全部信息, 评价其具体的反映结果, 即账户余额和发生额的合理性;其他具体目标包括:真实性、完整性、所有权、估价、截止、机械准确性、披露、分类、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审计人员应紧紧围绕具体审计目标收集审计证据。将这些证据累积起来, 审计人员就可以对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的任一责任认定是否正确下结论。再将对每个认定的结论综合起来, 审计人员就可以对整个经济责任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与经营管理责任性目标进行评价并发表审计意见。
二、审计工作计划的确定
审计计划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组织机构变化过程、经营规模、经营政策、经营情况及经营风险、财务审计机构及其工作组织、重大经营政策决定、重大会计政策的选用及变动情况以及以前年度内外部审计情况等。
(二) 审计范围及审计策略的制定。
审计范围一般应限于审计期间的有关事项。凡是与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有关和可能对审计组做出专业判断产生影响的所有方面, 均属于审计范围。
审计策略是审计组根据确定的审计范围, 选择能够达到审计目的而应当实施的最有效的审计程序的基本思路和组织方式。例如, 根据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 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风险的初步评估, 决定是否进行内部控制测试, 等等。
(三) 确定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
通过对会计报表的分析性复核以及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风险的初步评估, 审计组在审计计划中凭借专业判断和审计经验, 确定被审计单位的重要会计问题及重点审计领域。
确定重点审计领域, 实质上是鉴别各类经济业务和各项会计报表项目的重要性。重点审计领域应包括须经被审单位主观判断的会计事项 (如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 、有异常波动的会计报表项目、相关内部控制制度非常薄弱的会计报表项目、对会计报表整体反映产生直接且重大影响的会计报表项目、会计报表截止日前后发生的大额或异常经济业务、长期挂账项目 (如逾期应收款项、呆滞存货等) 以及与关联者的业务往来等。
(四) 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及审计风险的评估。
审计组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状况和经济运行情况, 运用审计经验和专业判断, 选择净利润、营业收入、净资产或总资产等作为计量基础, 确定重要性总体水平, 并分配于各会计报表项目。重要性水平通常表示为净利润、营业收入、净资产或总资产的一定百分比, 并据此确定重要性金额的额度。
除此之外, 审计组还应根据已了解的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 对审计风险做出评估。
(五) 对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利用。
当审计组需要利用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时, 应侧重考虑其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 并对其工作做出合理安排。
(六) 确定经济责任指标、调整原则和范围。
考虑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经济责任的认定和评价, 审计组应选择恰当的经济责任评价指标项目。具体应包括:预算执行情况指标评价、企业经营增长情况评价、资产权益积累情况指标评价和资产质量评价指标等方面。同时, 原则上应将计算基础设定为在正常经营管理条件下形成的经营成果。在计算以上评价指标中应剔除非正常经营条件下所产生的影响因素, 如会计政策的较大调整、非正常经营收支、处理前任遗留问题等等。
(七) 把握审计工作进度及时间。
审计组应对各种审计程序的实施时间及进度做出规划。特别是, 审计组要明确有时间限制的审计程序 (如现金盘点、存货监盘、函证等) 何时实施。同时, 对审计全过程各个级别的审计人员所需工作时间应做出合理预计, 并及时督促审计人员完成所承担的具体工作项目。
三、审计组的组成、协调工作
审计组在审计期间应做好审计项目的组织协调工作。主要包括:
(一) 合理调配审计人员。在调配审计人员时, 应考虑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及责任意识。
审计人员是内部审计的实施主体, 也是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的行为主体, 审计人员的政治思想、业务技术水平等综合素质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基本保证。特别是对于牵涉到人的经济责任审计, 参与审计的人员首先应具备良好的审计职业道德, 保持严谨、稳健、负责的职业态度, 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在与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或被审计单位有利害关系时, 有关审计人员应当主动回避;其次应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
实行审计项目组长负责制, 选择有良好职业道德、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担任审计组组长。由审计组组长根据业务需要审慎确定业务主审并选择合格审计人员组成审计小组, 必须认识到只有认真把好参审人员关, 才能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 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在审计过程中往往出现被审计单位按照审计通知书所准备的资料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遇到这种情况时, 审计人员要区分不同情况积极主动开展工作。针对被审计单位管理基础差、档案资料不完整的情况, 审计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去收集整理所需资料, 向被审计单位明确指出其基础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被审计单位刻意强调各种客观理由, 拒绝提供或拖延提供有关资料, 审计人员特别是带队组长应进一步协调好同被审计单位的关系, 包括与被审计单位主要管理人员座谈, 分析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动机和实际情况, 找出关键的问题, 然后明确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所必需的资料。如果审计组对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了解不够, 审计组可派部分审计成员提前介入被审计单位, 尽快掌握被审计单位的情况, 为开展审计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四、加强审计业务指导和监督
在审计项目实施时, 审计组的具体工作职责应包括:
(一) 周密安排审前准备工作, 积累基础资料, 做好审计实施方案的质量控制。
审计前必须对被审单位领导干部所在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内控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 采集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数据等信息,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 掌握被审单位领导干部的经营与管理业绩, 搜索有价值的审计线索。
(二) 收集在任职期间被审计单位开展的各类内外部常规审计中所发现的问题, 充分利用以前审计成果, 判断被审单位领导干部应承担的责任, 明确本次审计的重点。
据此编制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经济责任审计具体方案, 力求做到科学合理、全面考虑、目标明确、内容详细、分工具体, 并使每位参审人员都充分了解审计的目标、内容以及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做到审前心中有数, 有的放矢。
(三) 做好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
审计证据是形成审计结论的直接依据, 是能否对被审单位领导干部做出正确评价的重要依据, 因此必须是已证实的审计事项, 必须与事实相关联、能够可靠地反映客观事实、反映被审单位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经营和管理的真实状况。审计人员获取的各种形式的证据, 都应紧扣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和经营管理业绩, 作为反映事实的第一手材料。
(四) 强化督导、复核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对审计工作底稿应实行逐级复核审查制度, 应由主审、组长分别签字复核。成立审计管理工作组对审计的全过程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复核, 并向现场审计人员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支持, 以便发现审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和潜在风险, 从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把住审计质量控制的最后一道关口。
(五) 做好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
经济责任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核心, 它既是具体审计项目质量的集中体现, 又是对审计工作质量的检阅;不但事关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的利益, 而且关系到行业利益和干部选拔任用政策。因此, 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最重要的环节, 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以政策、法令、规章制度为准绳, 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 不带任何偏见或成见。既要进行一般的定性分析, 也要进行定量分析, 以做到证据充分, 结论科学。要划清责任, 是非分明, 避免主观臆断和做出不切实际的评价;要慎重结论、恰如其分, 避免言过其实做出过高或过低的评价。切忌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事项及证据不足、评价依据或标准不明确的事项进行评价。
摘要: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在行业内部审计中已逐渐成为常规性的审计项目, 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同时, 受到各直属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人员配备等诸多因素的制约, 因此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主要以由抽调的各单位审计人员组成的审计小组承担。由此, 审计组成员必须对审计项目的审计目标、审计计划、工作职责、审计重点等内容进行明确, 同时审计组也应承担审计过程中对审计员的指导和监督工作。
关键词:审计组,工作目标,责任
参考文献
[1]徐君红.现阶段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7.
[2]刘群.经济责任审计的原则、重点和方法.商场现代化, 2007.6.
2.经济责任审计 篇二
近日渭南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了《渭南市2014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各县(市、区)领导小组年内至少集中研究一次经济责任审计事项;坚持审计计划立项为主,推进“任中审”、 任期内“轮审”和党政领导干部“同步审”;把领导干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约法三章”要求等情况,以及债务管理、民生改善等指标作为重要的审计和评价内容;各成员单位要加强沟通联系,形成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市局经济责任审计处)
◆乾县
近期乾县审计局安排对23个单位30位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县局打破股室职能界限,整合审计资源,采取镇党委书记、镇长经济责任审计与镇财政决算同步进行、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同步进行、企业主管部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同步进行的方法,通过项目整体下达,合理分解项目计划,提高了审计质量。
◆岚皋县
3.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经验材料 篇三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验材料
完善运行机制 注重成果利用全面加强我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党的十六大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精神,从建立健全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入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扎实有效地开展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同时不断加大审计成果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002年以来,我区累计对?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其中党政领导干部?名,企业领导干部?名。通过审计查出违规资金?万元,管理不规范资金?万元,其中主管责任?万元,直接责任?万元,收缴违纪资金及罚款?万元,向纪检监督部门移交案件线索?个,对?名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在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干部队伍监督和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被评为全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先进区,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运行机制 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层次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量大的特点,我区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制度入手,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运行机制,为我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序、高效的运转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是建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机构。经区委批准,成立了由主管干部工作的区委副书记为组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为副组长,区纪委、组织部、监察局、人事局、审计局主要负责
精
精
人为成员的全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研究决定全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大事项。二是成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组织协调机构。建立了由区纪委、组织部、监察局、人事局、审计局五部门组成的全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具体办法、操作规程,监督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定期通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协调工作,研究和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有关情况和问题。三是针对我区实际,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定。我区对科级领导干部和国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十分重视,在2002年合并建区之初,我们在原XX县和XX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合并建区后的实际,制定下发了《》,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范围、内容、方法等进行了专门的规定,之后又由审计机关牵头,纪委、组织部、监察局、人事局五大联席部门共同制定了《XX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操作指南》、《XX区经济责任审计指标评价体系》等文件,这些文件和规定 的实施,从制度上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铺平了道路。四是强化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职能。专门批准审计机关成立经济责任审计科,具体负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实施。在具体工作运行程序上,于每年年初召开五部门联席会议,总结上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干部队伍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新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之后五部门协调联动,组织、人事部门向审计机关发出具体的委托审计通知,并提供有关干部的任职期限、审计范围和审计主要内容等资料,纪检监察部门
精
精
提供所掌握的该干部经济方面存在的有关问题线索,审计机关按审计程序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上述一整套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运行机制的建立,为我区全面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组织,科学把握,努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特殊的审计工作,与其他审计工作不同,审计对象是具有一定人、财、物权的领导干部,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不仅审计内容广泛、审计时间间隔跨度长,而且要对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经济责任进行界定和评价,事关被审计人的命运前途,审计责任非常大。因此,我们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特点,突出针对性,加以科学的把握,努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
(一)坚持三个突出,科学地把握经济责任审计特点。一是针对审计对象的变化,突出了对责任的审计,对人的评价;二是针对审计内容的转变,在审计领导干部任期财政财务收支、财经法纪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突出了对经济管理行为、重大项目决策和有关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资产的变化情况的检查;三是针对审计程序的特殊性,突出了人性化特点,审计部门从下发审计通知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都坚持与被审计本人见面,对单位和个人实行双重送达,双重征求意见,认真倾听被审计人的意见,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合理。
(二)坚持三个结合,创新审计工作。由于经济责任审计时间紧、任务重、时间跨度大,为提高审计效率,在工作中坚持三个结合:一是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各专业审计相结合。一方面审计机关在安排审计工作计划时,充分考虑其他专业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衔接的精
精
问题,适当扩大审计覆盖面;另一方面要求审计人员在各项审计中,注意收集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审计资料,建立审计档案资料库,以减轻经济责任审计压力。二是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五部门在安排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时,选择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领 导干部,安排一定数量的任中审计,以便在领导干部离任时,缩短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同时也能及时掌握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相结合。一方面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对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成果在抽查确认的基础上,加以有效地利用;另一方面在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量相对集中的时候,组织抽调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人员,与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交叉组成审计小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有效解决审计力量不足问题。
(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制定不同的审计侧重点。在具体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部门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从审计内容、审计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确定不同的侧重点:一是对乡镇街道等有财政、经济指标单位的领导干部,侧重审计财政、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资产的管理情况、净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以财政收支审计为主,资产负债审计为辅;二是对纯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着重审计财务收支情况、资产管理情况和收支两条线执行情况,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三是对有下属单位的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视管辖范围、权限和所承担的责任,统筹考虑,进行综合审计,必要时我们还要抽查其部分下属单位;四是对企业领导人的审计,主要审计
精
精
其经营成果和资产负债情况,以资产负债审计为主。通过制定不同的审计方案,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针对性,使审计结果和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评价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具体、更形象。
(四)坚持实事求是审计,做到客观公正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实事求是审计的基础上对领导干部本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和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为此我们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四项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即以审计事实为依据,不带主观成份,以写实手法做出评价;二是准确性原则,即审计评价用语准确,不用修饰语言,不评价审计范围以外的事项;三是全面性原则,即全面分析审计结果和事实,不用单个事实或指标评价被审计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整体情况;四是对比性原则,即根据净资产接任前后对比变化进行评价。以此来把握好审计评价越位和缺位的尺度,为组织人事部门正确使用干部提供可靠资料。
(五)深化审计内容,增强审计报告的实用性。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干部考核内容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增强审计报告的实用性,审计部门在具体审计中,一是注重对经济
指标完成情况的检查和考核,特别是对乡镇财政和有经济指标的单位,通过纵向与接任前和历史最好水平进行分wenmi.net析比较,横向与同行或相似单位进行分析比较,客观地反映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二是注重清理资产家底,特别是净资产与接任时变化比较,以此来衡量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实事求
精
精
是地反映其工作成果;三是审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据此检查领导干部的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并一一进行评价。使审计报告通俗易懂,方便使用。
三、注重成果运用,切实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对干部监管和权力监督制约作用
充分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做好审计工作,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关键。为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情况和查出的问题,深刻研究剖析,及时完善相应措施,堵塞漏洞。
一是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使用上的把关作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作用就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严把用人关。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由组织部门将其列入每位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考核档案,作为干部考核、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依据,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运用审计结果,对业绩突出、遵守财经纪律的干部予以提拔任用,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视情况进行调整交流或降职,以避免用人上的失误。如在2002年县区合并之初,审计机关对?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提交了?篇经济责任审计报告,使区委、区政府对?名科局级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之后,参考审计报告对?领导干部进行了合理安排,对?领导干部进行了平级交流,对?名领导干部降级使用。
二是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查办案件上的先导任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部门不断加强审计执法力度,认真对领导干部违反财经法纪
精
精
行为进行分析,时刻注意发现案件线索,并及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近年来,纪检监察部门根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先后对?名领导干部进行调查,?人受到党政纪处分,经济责任审计在反腐倡廉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审计机关也连续多年被评为纪检监察工作先进单位。如:
三是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教育管理上的警示作用。经济责任审计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预警作用,能及时发现领导干部不规范的经济行为,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有效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预警作用,更好地教育干部,我们还对审计中发现有经济问题的领导干部实行了谈话制度。对一般性的问题,由组
织部领导及时找该同志进行诫勉谈话,打个招呼,提个醒;对问题较多,但仍够不上党政纪处分的,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部门一起进行廉政谈话,讲清危害,敲响警钟。几年来,先后对?名干部进行了诫勉谈话,对?名干部进行了廉政谈话,有力地促进了觉廉政建设。文秘114版权所有
各位领导、同志们,经过几年的实践,虽然我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兄弟县区的工作相比,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和不足。我们将继续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并借这次会议的东风,认真学习先进经验,全面加强和改进我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一步强化干部监督管理,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精
精
4.经济责任审计 篇四
浅析国家审计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国家审计能力的提升和发挥的根本途径在于信息化,国家审计信息化是国家审计的方法载体和实现路径。本文从信息化条件下国家审计的发展历程入手,分析国家审计信息化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并按照国家审计政务的基本职能和发展职能需求分析国家审计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对国家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国家审计;信息化;审计信息化;发展方向
一、引言
2014年5月,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时隔半年之后的2014年11月,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描述了经济进人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中国经济进人新常态,经济发展的体制、动力、模式和目标都将加速转变,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根据新的约束条件选择适当的发展战略,才能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
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国家审计一项方兴未艾的重要审计类别,十余年来在监督制约权力运行、推动完善国家治理、维护财经秩序、预防抵御经济运行风险、促进依法行政和党风廉政建设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随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不断深化,如何在经济新常态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推动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就成为摆在审计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新常态下实施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新常态下实施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是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一种客观公正的审计鉴证,其审计结果不仅成为人事、组织部门对国有企业领导人进行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依据,而且也为选拔、任用企业领导人提供导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为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是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正逐步走向规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范基础。同时,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保障,经济责任审计在国家审计顶层设计的大框架下不断深化发展,在全面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经济责任审计是促进领导人员依法履职的“警示器”。
新常态下的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监督评价,将有利于规范领导人员的经济行为,最大限度减少其在经济工作中的失误,避免“决策时拍脑袋,出了问题拍屁股”现象,以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帮助领导人员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同时,通过经济责任审计还可以使广大领导人员受到教育,有所警诫、有所镜鉴,从而提高依法履职的能力和水平。
(二)经济责任审计是正确考核和任用领导干部的“校正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国有企业领导人员施展才干提供了广阔舞台,同时也给干部考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常态下,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决策、内控管理、政策执行、自我约束等行为的审计,运用客观数据和经济指标评价其经济业绩和任期经济责任,能较好地德、能、勤、绩、廉等多方面为各级党委和上级人事部门正确考核、任用领导干部提供客观依据,有利于增强干部监督部门对领导干部考核的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三)经济责任审计是落实群众路线、深化反腐倡廉的“对照镜”。
在新常态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勤政廉政、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经济责任审计不仅立足于对资产、财务收支、业务经营情况进行审计,同时以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情况为重点,对干部个人经济责任进行界定。通过审计,“一言堂作风,一枝笔审批”现象得到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以遏制,违规违纪人员和腐败分子受到惩治,领导人员依法履职、遵守和执行国家财经纪律、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自觉性得到提升。
(四)经济责任审计是推动国有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助跑器”。在新常态下,经济责任审计在对被审计企业资产、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做出评价并保护企业资金、财产的安全、保值、增值的同时,还为企业发展战略、内部治理、风险管理、生产经营等把脉,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的问题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运用独立、专业的眼光进行分析提炼,为促进国有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经营风险提供咨询和建议,有利于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管理控制、防范经营风险。
三、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完善措施
目前,国家面临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新常态引领经济发展,稳增长与调结构成为首要任务。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我国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切实发挥其职能作用,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因此从以下七个方面探究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完善措施。
(一)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提升经济责任审计效能
新常态下,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就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20署,涉及 15 个领域、330 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需密切关注改革措施的协调配合情况,跟踪实际落实情况,推动改进和完善。
关注国有企业领导人简政放权的落实情况,监督检查行政审批权清理下放、机构改革推进、部门监管职责履行等情况,密切关注法律法规、发展规划、政策标准的约束和引导作用,促进理清企业和市场的关系,促进行政管理方式创新。持续关注国有企业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把财政资金投入与项目进展、事业发展以及政策目标实现统筹考虑,把问效、问绩、问责贯穿始终,密切跟踪预算编制、执行、调整、决算等环节;跟踪国有企业“营改增”完成情况,对“营改增”推动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国有企业消费税、资源税缴纳的具体情况。
同时加强有企业领导人对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认识和相应的制度建设,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是不断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途径,审计部门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抓手。现阶段,应深入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对审计工作的指示、《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央两办《规定》等精神,制定和完善好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制度和规定,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夯实制度基础。
(二)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
新常态下,只有积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才能有效实现稳增长的目标,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对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需密切关注国有企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与出现的新情况,并及时予以反映。
关注国有企业产业升级,对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的各项措施进行评估;跟踪国有企业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使用情况,相关资金分配是否符合政策目标、使用是否合法、合规及政策执行效果等内容;关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通过审计发现科技体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审计建议,促进政策落实,推动以体制创新推动科技创新;开展企业技术创新审计,通过对企业的创新活动进行评估定位分析,发现目前技术创新状况与期望状况间的差距,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但就目前运行的工作机制而言还存在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不利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深入发展。因此,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机制势在必行。健全整改责任制,明确国有企业领导人作为整改第一责任人,强调审计整改结果在书面告知审计机关的同时,要向同级政府或主管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告。
(三)围绕宏观经济政策部署,推动政策贯彻落实
新常态下,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更加注重预调微调,更加注重定向调控,重点支持薄弱环节。宏观经济政策着重以微观活力支撑宏观稳定,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以结构调整促进总量平衡。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应加强对经济政策的科学性及执行的有效性的审计监督,以促进国有资产在合理区间运行。
关注国有企业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对政策贯彻实施的过程进行动态监督,以保证其按照政策设计的要求执行,及时发现和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以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时资金投入的预算为起点,根据资金支出的流向,对国有企业领导人使用资金的情况按预算要求分期进行真实性、有效性的跟踪审计;关注政策“工具箱”的使用情况,对政策本身存在的不完善、不合理的问题,应及时予以揭示和反映,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在政策、机构方面,应出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更具体的评价标准,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相对独立的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同时透明流程,借鉴美国保护法案,实行广泛监督。具体来说,由于不同领域的国企单位各自特点差异较大,所以评价相应指标确定不可过于机械,应结合实际行业特点选用不同指标、确定不同权重。同时,应将经济责任审计机构从双重领导体制下解脱出来,形成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独立的上报负责体制,并赋予其相应的行政监督权,实现经济监督与行政监督的有机结合。在监督方面,应推行阳光审计,在审计结果公告上有所突破。
(四)围绕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科学发展
新常态下,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经济发展已难以为继。2015 年新的《环境保护法》实施,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应进一步拓展环境审计领域,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良性循环和科学发展。
关注国有企业领导人对新环保法的严格执行情况,是否存在对执法的干扰和法外施权情况,监督环保等执法部门是否存在工作不到位、工作不力的情况,推动“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的落实;结合环保需要不断扩大污染治理的企业专项环境审计,如水资源污染审计、土壤污染审计、生态环境建设审计等;以财务审计为环境审计的突破口,大力发展环境绩效审计,即对国有企业环保资金分配使用的经济性、环保投资项目的效益性和环保部门的业绩进行的审查;不断探索新的环境审计模式和创新审计的方式方法,整合审计资源。
面对新形势和新常态,要注重改进审计技术方法,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积极探索、研究经济责任审计领域的新问题、新情况,重点研究如何在大数据时代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数据挖掘和分析,提高审计查找案件线索的效率和能力,实现审计从单点审计向多点审计、从离散审计向连续审计的过渡。
(五)围绕经济风险隐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新常态,各项改革措施相继推出,稳增长成为重要经济目标,各种经济矛盾与风险隐患逐渐暴露。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应加强对国有企业经济运行中风险隐患的揭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关注经济“去杠杆化”,防控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跟踪存量债务的潜在风险及化解情况,监督国有企业新增债务的举借和使用,跟踪影子银行情况,防范银行业坏账增加导致的风险;关注“去产能化”,防止相关行业形成密集性风险。
加强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是强化审计的监督职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保证财政资金安全、加大经济风险监控、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应督促被审计国有企业领导人认真执行审计整改,把涉及国家重大决策部署、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方面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一项重要审计事项,并公示整改情况,推动被审计国有企业及时整改、规范管理。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六)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健全整改责任制
审计结果的运用是审计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应当归入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档案。因此,必须加强审计结果的综合运用,一方面审计结果运用要服务“党管干部”的宗旨,要突出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职”重点。
对发现的国有企业被审计领导和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按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制度及时通报情况、落实整改、责任追究;另一方面是对经济责任审计事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和分析权力运行中带有普遍性、规律性和倾向性的问题,提出标本兼治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言作用,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合格的领导干部人才支撑。
(七)强化经济责任审计队伍建设
李克强总理最近在听取审计工作汇报时指出,要加强审计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优、能打硬仗的“审计铁军”。总理的指示为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和努力方向。根据目前经济责任审计队伍现状,当前宜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是从严管理队伍,始终坚持以品德为核心、作风为基础、能力为重点、业绩为导向,确保审计人员认真履职、无私奉献。
2.是要锤炼精湛的业务本领。经责审计工作专业性强、责任重大,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基本功。不仅要会查账,更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仅要会审数据,更要通过数据找规律;不仅要精通财务,更要熟悉政策法规和被审计单位的业务;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推动解决问题;不仅要“一专”,更要“多能”。审计人员只有具备过硬的本领,才能充分发挥审计的功能和作用。
3.是要铸造铁的纪律作风。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守各项纪律,深入践行“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切实做到“实、高、新、严、细”。队伍强,则事业兴。一支对党绝对忠诚,对法律绝对忠诚,敢于审计、善于审计,纪律严明,勇于担当、无私无畏的“经济责任审计铁军”,必将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三、国家审计信息化发展展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组织模式架构审计业务和审计管理体系。因此,以实施电子审计体系为主要内容的“金审”三期工程是国家审计信息化的一个发展方向。电子审计体系是国家电子政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执法综合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建设、完善和提升“一个中心”(数字化审计指挥中心)、“五大体系”(国家电子审计体系、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国家审计信息资源体系、信息安全保密体系)和“五大系统”(审计实施系统、审计管理系统、联网审计系统、移动办公系统、模拟审计系统),逐步形成涵盖决策指挥、现场实施、业务管理、质量过程控制、机关事务管理等各环节的审计信息化、数字化格局,推动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
按照国家审计政务的基本职能和发展职能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方式,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电子审计体系转型发展的技术支撑和发展模式,发挥电子审计体系在国家审计促进和完善国家治理中“免疫系统”功能的支撑作用。
(一)积极推进创新模式的持续发展
基于“云”的移动审计共享模式,总体分析、分散核查、整体研究模式,在线实时多级联动动态监测跟踪联网审计模式,以计划为主线的审计管理质量控制数字化模式。
(二)数字化综合分析和绩效评价模式建设
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建立综合数据分析平台为总体分析、多级联动等发展模式提供支持,开展多专业融合、多视角分析、多方法结合、多层级联动的分析。同时,全面推进绩效审计,建立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其他审计绩效审计方法体系。为此,需要构建数字化综合分析和绩效的数字化审计分析评价模式。
(三)模拟审计和风险仿真预测模式建设
《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建设模拟审计实验室为审计业务、审计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仿真预测等有效支持。为此,需要构建模拟审计和科学实验系统,一方面为数据分析和审计学习提供真实场景模拟的审计环境,另一方面对财政、社保等重要行业的突出矛盾、潜在风险的风险预测提供计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算机多维分析、仿真分析的科学实验环境。
(四)电子审计组织指挥模式建设
审计署关于构建国家电子审计体系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加快数字化审计指挥中心建设,包括组织指挥系统、信息展示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三大部分。其中组织指挥系统重点包括对全国性审计项目的统一组织指挥,以审计计划为主线的数字化审计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统一组织指挥;信息展示系统重点包括全国性统一组织审计项目等各类信息的多方式交互和展示;决策支持系统是通过对全国性审计项目和审计计划管理的实施进度、重大问题的普遍性与倾向性、审计资源配置与调度、审计质量控制等内容的信息展示和分析,提供科学决策,及时下达指导意见的功能。
(五)信息系统审计将成为国家审计的重要内容
审计信息化建设,要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开始的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对电子账表进行审计到计算机作为一个系统实施联网审计再到计算机作为一个对象实施信息系统审计,逐步实现审计手段的现代化。因此,随着会计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逐步加大对信息系统审计的力度,关注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信息系统的审计成为必然。综上所述,利用计算机审计技术将有效地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全面提升审计能力和技术水平是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必将对审计事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技术、新产业、新应用不断涌现,国家电子政务得到快速发展,国家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也必须努力适应、快速跟进,以“金审工程”建设为依托,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同时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管理体制、队伍结构、组织领导等方面的建设,才能使我国国家审计信息化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促进审计事业科学发展。
五、总结
在新常态下实现新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应主动作为,深入思考与积极谋划。当务之急是要认真学习,理清思路。深刻理解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上级确定的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原则,紧紧围绕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带着“大局”观念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用“全局”意识指导审计实践。
大力推进国有企业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审计监督全覆盖,把对重点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地区、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的要求落到实处。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中“把查处重大突出问题作为重要工作目标”,充分利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特点和优势,精准把握审计切入点,以点带面实现审计目标全覆盖。切实做到“五个高度关注”:高度关注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高度关注公共资金安全高效使用、高度关注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高度关注民生和生态文明建设、高度关注各项改革措施的协调配合情况,确保当好重大政策落实的“督查员”和人民利益的“守护神”。切实发挥审计反腐“尖兵”和“利剑”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发展发挥独特的促进作用,充分发挥审计的保障和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 戴本骄.当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商场现代 化,2013(7):95-96.[2] 倪剑平.略论经济新常态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审计与理财,2015(2):17-18.[3] 陈卫东.论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负责人的责任担当[J].理论与当代,2015(5):21-23.[4] 张子洪.浅议新常态下审计监督[J].审计与理财,2015(5):29-30.[5] 游异.新常态下如何开展审计监督[J].中国集体经济,2015(16):32-33.[6] 殷洁雯.浅谈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J].财务与会计,2011(9):49.[7] 黄红梅.浅谈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3(3):126.[8] 李建华.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会计之友,2011(8):106-109.[9] 魏昕.新常态下国有企业改革给国家审计带来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经济视角(上旬刊),2015(1):31-32.[10] 辜雅莉.新常态下国家审计职能实现路径探究[J].审计与理财,2015(4):19-21.[11] 郭宁.经济新常态下国家审计促进依法治国的实现路径[J].理财,2015(5):81-83.[12] 王铁肩.新常态下国有企业审计创新的三大方向[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4):172-173.[13] 王宇捷.国有企业领导经济责任审计研究[J].河北金融,2012(6):47-48+58.[14] 李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_[J].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4-2015),2015.[15] 张慧莲.中国经济-新常态[J].银行家,2014.[16] 熊杉.国企领导人员经责审计与国企改革发展[J].理财,2013(5):89-90.[17] 赵夫.国有企业领导人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思考[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3):56-57+68.[18] 蒲诗濛,孙博.国企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143-144.[19] 田渊.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经济责任审计[J].河南科技,2012(8):48.[20] 齐建国.中国经济_新常态_的语境解析[J].西部论坛,2015(1):51-59.[21] 赵爱玲,李洪杰.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J].财会通
对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
5.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篇五
(审计报告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经济责任审计报告目录
一、审计工作实施基本情况
1、审计依据
2、二、基本情况
1、单位基本情况2、3、三、任期内主要业绩
1、经营效益2、3、4、5、四、审计结果
1、企业资产、负债、损益情况
2、审计时间、范围、审计程序
财务状况 ***同志职责分工
市场发展 企业形象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绩效指标完成情况3、4、企业资产质量变化情况
企业重大固定资产投资、大额资金运作、大额采购和资产的处置、长期投资等重大经营决策情况5、6、五、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方面
2、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方面
3、企业经营管理方面
六、审计评价
七、管理建议
6.经济责任审计问题探析 篇六
由此可见, 经济责任审计经过十几年的深入发展, 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 在监督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干部考核、行政督察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经济责任审计也面临着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这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一些方面。
一、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审计目的认识不统一, 导致审计范围不同
目前, 我国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存在不同认识。有人认为, 经济责任审计应限定在财务收支的范围内, 仅需对领导干部在任期内的“所在单位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财政、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合规性”进行客观评价, 来界定和评价领导干部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还有人认为应以干部岗位职责为出发点, 通过对领导干部履行其职务、职责情况进行评价, 以明确其所应承担的经济责任;此外, 还有人认为, 经济责任审计还应对领导干部进行全面的监督和评价, 包括“德、勤、政、绩”等多方面的评定, 为组织人事部门提供相关信息。由于对审计目的的不同认识, 导致在经济责任审计中, 审计的范围各不相同。
2.审计手段落后、内容单一, 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虽然在2002年审计署启动了审计信息化项目——金审工程, 但在审计实践中, 许多审计人员还是习惯采用手工方法进行审计, 即手工翻账摘抄、人工汇总。审计人员拿到什么资料就看什么, 发现问题就记录, 没发现问题就算没问题。这样一来, 不仅效率低下、速度慢, 而且难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审计质量难以保证。
此外, 审计内容单一, 通常过于注重凭证、报表等账面审计, 大多数情况下仅审查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情况以及相关资金的使用效益情况, 使经济责任审计缺乏应有的特色和深度。
3.审计力量不足, 成本较高。
一方面, 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 多数单位采用的是内部审计机构就地审计, 由于内审机构人数有限, 而通常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量又较大, 使得一些审计人员不堪重负。特别是在一些单位领导成员频繁调动、离任的情况下, 经济责任审计任务更重, 内审部门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审计工作尤为困难。
另一方面, 作为审计项目委托的上级主管单位或组织人事部门, 没有审计成本的意识, 在安排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时主观性较强, 坚持凡动凡离必审, 使得一些单位审计过于频繁, 加大了审计成本。与此同时, 各级审计机关都在不断加大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尤其是硬件的配置不断更新, 但是设备和信息利用程度却不高, 部分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仅停留在收集信息, 检索、整理、归纳资料等阶段, 使得计算机网络管理、分析、数据处理等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造成资源浪费, 这些都促使审计成本不断攀升。
4.审计人员独立性不够, 难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公正性。
首先, 审计机构不独立。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者多数是内部审计部门, 在管理关系上并不是独立的, 审计过程中难免掺杂一些人为因素, 审计的独立性受到很大的制约与影响, 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就难以保证。其次, 审计人员不是独立的。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 多数情况下人手不够, 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审计任务, 多数单位会选择从下属部门或单位抽调人员组成联合审计小组进行审计。而审计对象往往可能正是或曾经是某些审计人员的上级领导, 审计人员如若不能自由的、不受干扰的进行审计工作, 审计结果的公正性将受到影响, 继而使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
5.审计结果运用不充分。
由于目前经济责任审计缺乏一套操作性较强的审计结果运用体制和相关机制,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结果的运用效果。例如, 审计部门将审计报告报送有关部门后, 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反馈, 审计结果的运用效果甚微;另外, 有些审计人员对干部管理与监督的知识掌握不够, 导致有的审计行为脱离了审计目的, 影响了审计结果的运用。因而, 经济责任审计反映的一些问题, 该通报批评和惩戒的, 没有通报批评和惩戒;该调整岗位的, 没有调整岗位;该通报公安机关立案调查的经济案件, 也未能得到及时查处。这些现象直接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 削弱了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的作用, 同时浪费了审计资源。
当然, 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还存在着其他一些问题, 比如, 审计项目计划安排缺乏科学性、审计责任难以界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备, 等等。以上诸多问题的存在, 给审计部门带来了一系列的审计风险, 那么, 如何才能使经济责任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有效性得到保证呢?
二、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1.统一对审计目的的认识, 合理界定经济责任
参与审计的人员只有统一了对审计目的的认识, 才能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范围做出适当的评价, 为此, 要求审计人员在工作中应对以下责任作出合理界定。
第一, 经济责任与非经济责任。
通常情况下, 单位领导除负责经济方面的工作外, 还要负责行政、人力资源、党建等工作, 而经济责任审计着重关注的就是领导干部在行使经济职权过程中或与行使该职权有关的情况下发生的经济责任, 这必然要求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要正确界定经济责任与非经济责任。
第二, 任期责任。
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是否履行了经济责任进行的审计, 而经济活动的连续性与持续性的特点就决定了可能会出现前任领导作出的决策, 其效果却反映在后任领导任职期间的情况。因此, 正确界定领导干部的任期责任非常重要。
第三, 直接责任、领导责任、主管责任与管理责任。
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 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具体情况, 正确界定被审计人是该负直接责任、领导责任、主管责任、管理责任抑或是兼而有之。
第四, 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
不同的因素会导致经济活动产生不同的结果, 像由于领导干部损公肥私、不作为以及玩忽职守等因素导致单位出现重大经济损失的属于主观责任;而因为自然灾害、不可抗力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失误, 应属客观责任。
2.创新审计手段和技术, 提高审计质量
第一, 强化计算机审计。
一方面, 随着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 经济责任审计范围也日益扩大。审计人员要在大量的业务数据中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做出审计评价, 计算机审计势在必行。另一方面, 现代审计技术诸如内部控制测评、分析性复核等都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而产生的, 这些方法的正确运用, 离不开计算机审计。
第二, 充分运用现代审计技术。
在审计信息化系统中充分运用诸如抽样审计、回归分析、风险评估等现代审计技术, 配合审计软件, 使审计信息资源共享, 无疑将极大地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3.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提升审计效率
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 审计人员要具备相应的任职资格和业务能力, 其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 因而, 必须要求审计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审计人员应自觉学习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 提高分析、判断问题的实际能力, 且严格执行审计程序, 独立、客观、公正地开展审计, 认真分析审计证据, 做出正确审计评价。此外, 审计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专业、道德方面的培训以促进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4.改善审计环境, 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
首先, 从隶属或管理关系上保证审计独立。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与否, 直接影响到经济责任审计能否进行独立的监督和评价。经济责任审计是独立于财务工作及其他工作之外的一项重要工作, 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在组织部门或审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审计工作, 并有权直接向组织部门或审计委员会报告其审计结果。其次, 从审计人员上保证审计独立。经济责任审计部门在抽调审计人员时, 应采用回避制度, 避免审计人员和被审计人存在亲属关系、隶属关系等, 最大限度地保证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受干扰或限制, 进而保证审计结果的公正性。
5.建立健全审计结果运用机制
第一, 进一步建立健全审计结果有效运用机制。比如完善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制订议事规则, 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单位、部门之间的联系, 使各相关单位、部门能够互通信息、相互协调, 以便能够有效、充分运用审计结果。
第二, 把经济责任审计与对干部的监督管理有机结合, 将审计结果纳入到干部考核档案中, 并作为以后提拔重用的重要参考, 真正做到“审”与“用”的有效结合。
第三, 要定期交流并将经济责任审计情况予以公示, 分析研究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第四, 根据不同情况, 区别使用审计结果。对肯定性的审计结果, 审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应适当组织宣传;对非肯定性的审计结果, 审计部门应采取适当的方式作出回应, 该谈话的谈话, 该调整的调整, 涉嫌严重违法乱纪的, 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应立案查处。
总之, 经济责任审计是新时期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和制约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 对预防和惩治腐败,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 落实问责制度, 建设法制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小红.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问题与机制创新[J].工业审计, 2005, (3) :44-45.
[2]王燕.经济责任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与理财, 2011, (3) :26-27.
[3]张志彪.经济责任审计中有待解决的问题与措施[J].工业审计, 2004, (4) :28-29.
7.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创新 篇七
【关键词】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理论;创新
一、国家机关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
经济责任审计是建设廉洁高效公务员队伍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都非常高度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加大对主要领导用权的制约和监督。习近平总书记也对强化制约和配置权力方面,做了重要指示,要求权力结构科学,运行机制高效。着力实施对一把手的用权情况的监督。 从制度层面来看,经济责任审计逐渐成为一项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制度安排。2010年以来,国家先后做出了一系列相关规定,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审计内容和期限以及相关的工作部署,都进行了与时俱进规定,促进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化建设。实践表明,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尤其是财务问题,直接关系到公共机构的高效运行和干部队伍的形象,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各式各样的诱惑与利益驱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一些主要领导的头脑中膨胀,职业道德和权力底线失衡,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等问题屡见不鲜,这些问题如不加以遏制,任其发展,必然损害改革稳定的大局。由此可见,及时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是打造一个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加固工程,是加强各级政权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是规范干部行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审计理论创新措施
1.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念结构的创新
第一,我們要从管理和监督两个层面将经济受托体的各要素赋予新的意义。对审计规范我们也应该学会灵活变通,正如所有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在创新理念的指导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在新观念下,我们要更加注意对审计信息的整合与分析,重视起信息对经济审计的主导作用。第二,我们要转变经济监控的发展理念,不应该把审计作为一种手段去制约,这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政府应该扩大职能范围,充分使审计人员理解到经济责任的重要性,根据责任与义务的对立关系,促进责任人监督的执行进度。政府的方法不再是传统的“以权制约”,更多的是让审计人学会“以德制权”,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审计理念深入人心。
2.发展目标与体系的创新
首先从发展目标上来说,想要不断的进行审计理论的完善,必须切实重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在相应的目标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兼顾对于目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与此同时,还要密切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断的深化加强对于审计理论的目标以及内容的研究,用以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更好的进行,为促进我国社会良好的发展奠定基础。另外,从体系上来说,由于在机制体系运行中,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因此就需要进一步对相应的体系进行完善,用以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有效运行,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
3.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关系人之间的创新
如今,我们要在传统的审计关系人理念之上进行创新,不拘泥于传统形式,发展新形势的审计关系人理念。首先,我们认为审计人、被审计人以及委托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审计人与被审计人是同时产生的,他们分属在同一领域的统一内容之上。而委托人又是因二者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两者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就我国的性质而言,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法制党派,它代表的利益也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要从这个角度来剖析委托人的职能所在。
4.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方法的创新
审计工作的进行方式,从根本上影响了审计活动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其中审计工作的导向是指导思想,具备活动进行的引领作用,我们不可以忘记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受体是领导干部等主要负责人,以此作为出发点。证据收集则是审计活动的主要侧重点,这时便须将传统的审计模式进行创新,就其行为的责任人上对其责任的履行程度进行评判。也需找到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方式的优缺点,补充不足,适时调整审计策略,完成经济责任审计的优化。
5.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职业的制度的创新
经济责任审计所需要的人才也许具备知识专业化和复合化的能力,这也让审计相关工作人员更加的职业化,对审计活动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审计工作开展较晚,所以应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在审计人员专业化方面建立正式的制度,从经济责任审计的人才培养、管理和考核以及事业的规划等方面明确化和规范化,以此推动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进步和发展。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对于推动我国各方面建设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它是以具体的法律为依据,对国家机关党政领导干部的工作情况,以及财政情况进行审计,用以监督财政收支的合法、真实性,并且审视其是否进行了相应的职责的履行,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必须对其实现进一步研究探讨。
参考文献:
[1]孙志娟.关于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创新的探讨[J].时代金融,2014,03:266+270.
[2]王倩,杨克江,倪平.经济责任审计与审计理论创新[J].商场现代化,2015,30:79-80.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推荐阅读:
经济责任审计职责07-30
经济责任审计特点08-09
经济责任审计范围10-08
经济责任审计案例解析09-16
院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10-19
资料清单-经济责任审计资料清单08-28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重点09-13
乡镇经济责任审计常见问题10-23
关于北京市工会主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办法08-30
县管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程序施行办法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