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要求和格式

2024-06-17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要求和格式(精选5篇)

1.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要求和格式 篇一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写作基本规范 为了培养本科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从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所有本科毕业生在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必须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一、定义和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在学生在毕业论文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列入毕业论文(设计)附录;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一般在4000字到5000字之间。文献综述应根据指导教师的要求撰写,判定合格与否只有在文献综述评定为合格后,学生方可进入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答辩和其他环节。

二、基本格式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一篇相对独立的综述性学术报告,应该包括摘要、题目、前言、正文、总结几个部分。

题目:一般应以所研究题目或主要论题加“文献综述”的方式作为标题,如《新旧会计准则的比较分析文献综述》,文献综述的题目与论文题目应基本一致,但允许论文题目在实际写作过程中进行微调。

前言:主要说明毕业论文(设计)论题的由来,重点说明当前相关领域与论题有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错误观点或有待解决的问题,对作者要解决或要论述的问题及其所具有的学术意义做出简要的说明。正文:应围绕索要解决或要论述的问题对当前的学术研究基本情况做出比较全面的说明,对作者所阅读主要参考文献分类、归纳、分析、比较、评述,应特别注意对主流、权威文献学术成果的引用和评述,注意发现已有成果的不足,说明作者研究的起点和可能得到的结论。

结论;对全文的评述做出简明扼要的总结,重点说明对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启示、借鉴或作为毕业论文重要论述依据的相关文献已有成果的学术意义、应用价值和不足,提出自己的研究目标。

2.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直接相关。每个专业的毕业生对文献综述的文献要求精读3-5篇,作为教师评阅的主要依据,泛读文献要求为非语言专业原则上不少于2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语言专业原则上不少于15篇;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除非第一手资料散失,否则,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

3.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所列参考文献基本一致,在毕业论文(设计)中未加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文献综述原则上不采用注释,如确需注释者,应随文说明,不再另加脚注或尾注。

4.文献综述的字体、字号、序号等应与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要求完全一致,引用图表、公式等资料的方式也应与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要求保持一致。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排版要求

一、(一)

1、(1)

文献综述的要求:

左边距3厘米,右边距、上边距、下边距均为2.5厘米,单倍行间距,字数在4000字到5000字之间(英语专业2000字以上)。(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总结几个部分,其中题目:中文字体为宋体,二号字,加粗,居中;外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二号字,加粗。关键词要求3-5个,摘要字数300字左右。前言、正文、总结三部分中文字体为宋体,四号字;外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四号字。文献综述正文使用数字番号为“

一、(一)

1、(1)”。

2.文献综述所评述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的论题直接相关。每个专业的毕业生对文献综述的文献要求精读3-5篇,作为教师评阅的主要依据,泛读文献要求为非语言专业原则上不少于2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3篇;语言专业原则上不少于15篇;重要论点、论据不得以教材、非学术性文献、未发表文献作为参考文献;除非第一手资料散失,否则,不得以第二手资料作为参考文献。

3.文献综述中所涉及的文献应与毕业论文(设计)所列参考文献基本一致,在毕业论文(设计)中未加说明的与文献的采用有直接关联的问题,如版本问题,翻译问题等,应在文献综述中加以说明。文献综述原则上不采用注释,如确需注释者,应随文说明,不再另加脚注或尾注。

2.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要求和格式 篇二

一、理论研究

1、提问的功能与作用

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对提问的功能与作用提出了各自建议。其中, 黄丹婵从三个层面总结和分析了课堂提问的功能:

(1) 从教育学层面上, 课堂提问具有三大功能:诊断功能、指导功能和动机功能。

(2) 从认知学层面上看体现如下:一是教师提问能为学生提供大量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二是为学生的语言输出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这种强制性的语言输出能帮助学生用目的语进行交际, 从而完成对目的语的逐步习得。

(3)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有效提问”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2、提问的类型

国内外对于课堂提问分类的研究较多, 大家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课堂提问做出了分类, 或强调形式, 或强调内容, 或强调认知层次, 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一是最早期对问题类型的分类, 是Barnes将课堂提问分为四类: (1) 事实型问题; (2) 推理型问题; (3) 开放型问题; (4) 社交型问题。

二是Bloom从认知角度又划分为七种之多, 即知识型、理解型、实用型、推理型、分析型、综合型和评价型。

三是Long&Sato

在Kearsley研究的基础上又将各种提问归结为两大类:回应型 (指对话语进行重复或对已理解内容进行确认的问题) 和认识型 (指目的在于获取信息的问题) 。

此外, Koivukari等人也从不同角度做了研究, 尽管研究结果不尽相同, 但类型基本有两个:展示型问题和真实型问题。这两者区别在于展示型问题的发问者预先知道问题的答案, 而真实型问题是发问者预先不知道答案, 需学生根据材料发挥自己的想象, 做出创造性回答。

二、实证研究方面

1、课堂提问

(1) 课堂提问的类型

Barnes、Long和Sato等人通过对课堂教学调查均发现, 教师倾向于提问封闭性问题, 开放性问题所占比例很小。Long和Sato的数据表明, 展示性问题比例高达79%, 参考性问题不足21%。

Barnes认为, 这与教师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关, 如果教师认为他们在课堂所扮演的角色是传递已知信息, 而不是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阐述学生自己的观点的话, 他们就很容易提问封闭性问题。Long和Sato进一步阐释认为, 教师过于强调语言的形式和正确性, 没有充分重视语言的意义和交流。

(2) 提问的不同类型对学生语言输出的影响

不同的问题类型可以推动学生不同的语言输出。Brock对夏威夷大学四个高级英语班学生研究发现, 学生回答展示性问题时, 用于回答的句子平均有4.23个单词, 而回答参考性问题时, 平均有10个单词, 是前者的2.36倍。这说明参考性问题可以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输出, 从而促进语言习得。国内学者研究也印证了着一结果。

(3) 提问类型与学习者水平之间关系

就教师在课堂上选择的提问类型与学习者水平之间关系的研究不是很多。Ellis曾追踪调查过一名教师对两名外语学习者长达九个月的授课情况, 他发现这名教师并没有因学习者的水平变化而相应地变化提问类型 (主要是开放和封闭这两种问题类型) 。

White发现他研究的一位教师向水平高的班级提问了更多的参考性问题, 而向水平低的班级提问了更多的展示性问题。不过, 他研究的另一位教师却正好相反。

2、等待时间

等待时间的长短可以影响学生回答的质量和学生对问题的态度。Numan指出, 教师的等待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是很重要的。学生不仅需要更长的时间对目的语提问进行理解, 而且还需要时间用目的语来构建答语。

Rowe、Holley和King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 得出结论, 至少五秒种的等待时间可使教师得到更多的学生反馈。于兰、王笃勤总结出延长等待时间到3-5秒的十大益处, 比如:学生回答的内容变长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提高了;出现更多种对问题的回答;落后生的参与度增加等。

3、教师对学生回答的反馈

反馈有积极反馈和消极反馈。Nunan认为教师在给予学生积极反馈时, 不仅能使学习者知道他们正确地完成了任务, 同时还能通过赞扬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 从而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问答活动, 因此, 积极反馈比消极反馈更有助于学生的语言习得。但笼统、机械的积极反馈, 对学生没有任何价值, 甚至会打击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4、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胡&尼可森&陈在研究中发现教师提问的技巧主要有, 追问、链接、重复、简化、重新措辞、分解问题等。

追问是一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课堂的很好的提问方式。追问的目的有两个, 第一就是鼓励学生在回答问题不是很顺利的情况下有勇气继续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第二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更深更广的思考, 以产生更多的语言输出;链接是指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巧妙地把几个学生的回答以提问的方式连接起来。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集中注意力, 既要认真注意老师的每次提问, 又要认真倾听每个同学的回答, 这样, 整个课堂就处于一种高度紧张与活波的状态。

胡, 尼可森, 陈、屠发现, 教师大多采用重复或简化的方式, 但很少采用追加和链接的技巧。当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时, 教师或者马上转叫其他同学回答, 或者自己给出问题的答案或自己的见解。

摘要: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 课堂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语言习得的效果。自1992年以来, 国内外相关研究已经硕果累累。本文通过研究近几年来的相关文献, 旨在归纳总结相关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 为进一步的研究找到方向。

关键词:课堂提问,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于龙、于全娟:《课堂提问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山东外语教学》, 2005 (4) 。

[2]陈羚:《国内外有关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综述》, 《基础教育研究》, 2006 (9) :52-53。

3.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篇三

【一】格式

用Times New Roman。

每一条目顶格, 如某一条目超过一行,从第二行起 “悬挂

缩进”2字符。

参考文献中所有标点与符号均在英文状态下输入,标点符号后空一格。

参考文献条目排列顺序:英文文献、中文文献、网络文献。

分别按作者姓

氏字母顺序排列。

文献前不用序号。

1)英文参考文献 (1)专著与编著

排列顺序为:作者姓、名、专著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例如:

Brinkley, Alan. The Unfinished Nation. New York: Knopf, 1993. 专著名中如果还包含其他著作或作品名,后者用斜体。

例如:

Dunn, Richard J ed. Charlotte Brontë: Jane Eyre. New York: Norton, 1971. A.两个至三个作者

第一作者的姓在前,名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其余作者名在前,姓在后,

中间无逗号;每个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作者的姓名前用“and”,后用句号。

例如:

Rowe, Richard, and Larry Jeffus. The Essential Welder: Gas Metal Arc

Welding Classroom Manual. Albany: Delmar, 2000.

B. 三个以上作者

第一作者姓名(姓在前,名在后,中间加逗号)后接“et al.”,其他作者姓

名省略。

例如:

Randall, John et al. Fishes of the Great Barrier Reef and Coral Sea.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7.

C. 同一作者同一年出版的不同文献,参照下例:

Widdowson, Henry G. EIL: Squaring the Circles. A Reply. London: Lomgman,

1998a.

Widdowson, Henry G.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b.

(2)论文集

参照下例:

Thompson, Pett. “Modal Verbs in Academic Writing”. In Ben Kettlemann &

Marko, Henry ed. Teaching and Learning by Doing Corpus Analysis. New York: Rodopi, 2002: 305-323.

(3)百科全书等参考文献 参照下例:

Fagan, Jeffrey. “Gangs and Drugs”. Encyclopedia of Drugs, Alcohol and

Addictive Behavior. New York: Macmillan, 2001.

(4)学术期刊论文 参照下例:

Murphy, Karen. “Meaningful Connections: Using Technology in Primary

Classrooms”. Young Children. 2003, (6): 12-18.

(5)网络文献 参照下例:

4.文献综述内容及格式要求 篇四

专 业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成 绩

目 录

一、课题基本情况说明 ……………………………………

二、查阅资料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撰写论文问题及解决方法………………………………

四、小 结 ………………………………………………………

文献综述编写说明

一、课题基本情况说明

我的毕业设计开题题目是,指导教师是,该课题属于领域,主要研究内容为:(1);(2);(3)。。。目前研究现状是,研究意义,课题拟定完成计划为:。

(字数100~150字)

二、参阅资料问题及解决方法

按照课题拟定计划,我于至(时间)进行前期查阅资料,主要查阅途径包括、

,共获取资料有:(1)作者,文章名,出处。。。。;(2)作者,文章名,出处。。。。;

(3)作者,文章名,出处。。。。。。目前获取的资料价值:,还需进一步搜集的资料:。

在参阅资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包括:查阅资料途径较少。。。。。;解决方法:

比如指导教师提供部分资料、利用同学在其他学校查阅资料。。。。

(字数200字左右)

三、撰写论文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总结前期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按照课题拟定计划进行撰写论文工作,论文拟定撰写提纲:。初稿于完成,指导教师的意见为,预审稿于完成,指导教师的意见为,定稿于完成。英文翻译材料包括和,分别摘自和,已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顺利完成翻译工作。

在撰写论文工作中,主要遇到的问题包括:比如科技语言的运用、论文逻辑思路的梳理等等。。。。,解决措施:比如指导教师的帮助等。。。。

(字数200字左右)

四、实习总结

(可以是实习过程中的思想意识的提高、技能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本次实习的认识等)

(字数100左右)

格式说明:

1、页面设置:纸张大小A4,其它默认;

2、正文:宋体,小四;

3、章次标题:宋体,三号,加粗,居中,与上下正文间均空一行;

5.本科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格式规范 篇五

一、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所谈论的文献,必须是论文中实际涉及到的文献。这些文献最终必须在论文的“参考文献”列表中出现。如果论文中实际参考的文献数量较多,可以抽取其中较重要的文献来写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字数要求20xx字-3000字之间。

二、格式要求

页面设置的格式要求与论文格式的要求一致。A4页面,页边距均为2.5厘米,正文小四号字,宋体。段落行距设为最小值,段前段后设为0行。文献综述所使用的语言为英语或汉语,任选一种。

三、文献综述样例

从教师角度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文献综述)

外国语学院 XX①

1030X20xxXX X XXX 指导老师:XXX

1. 研究背景 [包括研究意义、课题的来源等等]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渐渐暴露出来。其中一个普遍现象就是教师教得很费力,但学生学习效果却不好。往往教师在课堂上费劲心思,设计了很多活动或游戏,想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把知识变得生动易掌握,课堂上学生和教师似乎都很投入,学生也积极参与,但下课后却一问三不知(龙艳春, 20xx )。最终,有的学生跟不上英语教学的进度,学习英语非常吃力,一部分学生甚至丧失了进一步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而小学英语教师也感到很困惑:教师教得这么累,学生学得这么苦,为什么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呢?针对上述种种现状,探求小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非常迫切。

2.研究现状

2.1国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初,从20世纪xx年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xx年代)逐渐成为一种较为系统的教学理论,并且不断完善。其主要研究内容为到底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有效教师的特点有什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有哪一些?其中国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研究有加涅的教学设计理论、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布鲁纳的掌握学习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当前世界教育改革普遍关注的趋势之一是强调教育效果,效果本位为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新的方法论,效果本位理论认为课堂教学有效性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正向联系,有效的学习时间和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教师的态度和期望,激发学生的动机等。除此之外,国①根据学院06级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毕业论文中署名行中的专业名称统一如下:“英语”、“日语”

外试图考察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并找寻改善提高课堂教学的方案,他们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从未停止过。

2.2国内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2.1有效性的定义与概念

随着对有效教学理论的发展,教学论研究者对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有不同的看法。有些研究者“从学生有效学习和发展的角度规定教学有效性”(黄小平,20xx)。有些研究者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既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也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身的教学个性获得的发展与逐步完善。”(刘立明,20xx)

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余文森,20xx)

2.2.2关于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

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以前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所谓的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赫斯特通过课堂研究认为,有效教学最基本的条件有三: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教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9]长期研究课堂的美国专家鲍里奇教授认为,有效教学包括至关重要的五种关键行为:清晰授课、多样化教学、任务导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确保学生成功率。其中,教师能否让学生参与教学是有效教学的一个指标。王鉴博士认为,有效教学的指标应该是一个多元的、综合的体系。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就是有效的。这里的发展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首先,学生的发展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即要实现教育的三维目标,教育要实现学生全方位的素质的发展。其次,学生的发展既是指当前的发展,也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

2.2.3实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上一篇:历史美国经济发展下一篇:企业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需具备哪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