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报告(精选12篇)
1.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报告 篇一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一、名词、简答、论述:
1、物流系统规划方案的设计步骤:
1)调查分析阶段2)需求预测阶段
3)规划设计阶段4)方案评价阶段
5)实施阶段6)时效评估阶段
2、物流绩效评价指标的内容:
1)成本评价指标2)资产评价指标
3)生产率评价指标4)质量评价指标
5)反应时间评价指标6)供应链密切度指标
3、系统规划常用方法:1)战略目标集合转移法(SST)
2)关键成功因素法(CST)
3)企业系统规划法(BSP)
4)企业信息分析与集成技术法(BIAIT)
5)投资回收法(ROI)
6)产出/方法分析(E/M)
7)零线预算法
8)阶石法
4、物流系统仿真:就是借助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物流系统建模并进行实验,得到各种动态活动及其过程的瞬间仿效记录,进而研究物流系统性能的方法。
5、配送的类型: 按配送组织者不同 :配送中心配送
商店配送仓库配送
④生产企业配送
6、集疏配送:是指只改变产品数量组成形态而不改变产品本身的物理、化学形态的,与干线运输相配合的一种配送方式。
7、销售-供应一体化配送:对于基本固定的用户和基本确定的配送产品,销售企业可以在自己销售的同时,承担用户有计划供应者的职能,既是销售者同时又成为用户的供应代理人,起到用户供应代理人的作用。
8、代存代供配送:用户将属于自己的货物委托给配送企业代存、代供,有时还委托代订,然后组织对本身的配送
9、配送不合理表现形式:1)经营观念不合理2)资源筹措不合理
3)库存决策不合理4)配上与直达的决策不合理
5)价格不合理6)送货中不合理
10、物流配送合理化措施:1)推行一定综合程度的专业化配送
2)推行共同配送
3)实行送取配合4)推行即时配送
5)推行准时配送系统
11、配送系统的构成:1.配送的主体2.配送的客体
3.配送的环境4.配送的设备
12、配送系统的目标:1.快速2.及时3.可靠4.节约
13、物流配送系统规划和设计:是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选择最佳的配送路线,结合内部环境的变化配置适宜的车辆并提高单位装载率,防止交错运输,尽可能降低配送差错率,不断改善流通加工、验货、包装等功能,是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并制定出各自发绩效考核指标等
14、装卸搬运系统设计方法:是对搬运系统进行设计时的方案制定,包括确定搬运路线系统、确定装卸搬运设备和确定运输装卸单元,最后用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15、托盘作业法:是用托盘系列集装工具将货物形成成组货物单元,以便于采取叉车等设备实现装卸作业机械化的装卸作业法。
16、装卸搬运合理化:1)防止无效装卸2)进行少消耗的装卸
3)充分利用机械,实现“规模装卸”
4)提高“物”的装卸搬运活性
17、仓储系统的主要构成:储存空间、货品、人员及设备等要素
18、自动仓储系统:是指能自动存储和取出物料的系统
19、自动仓储系统发展趋势:1)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
2)与工艺流程结合更为紧密
3)储存货物品种多样化
4)提高仓库出入库周转率
5)提高仓库运转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及降低噪声
20、仓储空间评价要素:1.仓储成本2.空间效率
3.作业时间4.货品流量
5.作用感觉
21、货位优化策略:1)周期流通性的货位优化2)销售量的货位优化
3)单位体积的货位优化4)分拣密度的货位优化
22、库存管理模式(论):1)传统库存管理模式
2)供应商管理库存模式
3)联合库存管理模式
4)协同式供应链库存管理模式
23、仓库布局合理化:1)提高仓储密度,提高仓容利用率
2)采用有效的存储定位系统
3)采用有效的检测清点方式
4)采用现代存储保养技术,利用现代化技术是存储合理化的重要方式
5)采用集装箱、集装袋、托盘等运输装备一体化的方式
24、公路主枢纽:是指在公路主骨架与水路主通道、铁路和航空干线交汇处的全国综合运输网重要节点上,逐步形成面向全社会的具有运输组织、中转和装卸储运、中介代理、通信信息和辅助服务等基本功能的公路运输站场服务系统
25、物流网络:即物流系统的空间网络结构,是指物流系统(物流企业或组织)构造和组织的与经营有关的物流节点、物流线路的空间网络结构。
26、物流节点:是物流系统中货物运往最终消费者过程中临时停靠的地方,如制造商、供应商、仓库、配送中心、零售商等
27、物流节点功能:1)物流处理功能2)衔接功能
3)信息功能4)管理功能
28、流通仓库不同之处:1)仓库的位置不同2)仓库相对的吞吐能力不同
3)仓库内部构造及机械装备不同
29流通性节点包括:1)流通仓库2)集货中心
3)分货中心4)加工中心
5)配送中心6)物流中心
7)物流园区
30、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主要内容:
1)物流网络规划:物流设施选址规划
物流线路规划
2)物流设施平面布局规划
3)物流设备选择与布置设计
4)物流信息系统规划
5)物流运作系统规划
31、物流系统合理化:是指物流过程中各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优化组合、协调运行,能适应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从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准则
32、(物流设施设备的)布置设计:就是通过对系统物流、人流、信息流进行分析,对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通道和场地做出有机的组合与合理配置,达到系统内部配置的最优化
二、图题:197-199页
1.自营型配送模式:企业(集团)通过独立组建配送中心,实现内部各部门、厂、店的物品供应的配送。
2.共同配送模式:物流配送企业之间为了提高配送效率以及实现配送合理化所建立的一种功能互补的配送联合体。
3.互用配送模式:是指几个企业为了各自利益,一七月的方式达成某种协议,互用对方配送系统而进行的配送模式。
4.第三方配送模式:交易双方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来完成的一种配送运作模式。
图8-3矩阵图决策法加199页文字
三、计算题:127页定量订货法
定期订货法
四、单选、判断:
1.期中试卷
2.80页----4.3运输决策--1)成本比较法
3.90页----5.2物流设施与设备的构成4.107页---5.3物流设施设备规划设计
5.110页---5.4物流设施设备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6.138页---7.1.3--1)物料分类
2)移动
7.146页---7.3现代装卸搬运的作业方式
8.154页--7.5装卸搬运设备的分类、选择与运用
9.160页--7.6物流装卸搬运系统的设计方法 10.192页--(5)数据分析
11.234页--10.1物流系统规划方案的管理
2.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报告 篇二
2005年3月在我国教育部高教司联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一次研讨会中得到共识:“物流专业教学要采用项目教学法,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郭兰(2007)具体论述了项目教学法在物流人才培养中的运用,并提出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研究和运用项目教学法在物流管理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适应我国物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4]。张振华和吴凯(2007)介绍了项目教学法的特点及工作过程,提出了物流专业中的项目教学法设计要求及原则[5]。徐明川(2008)指出目前物流项目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材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教师与学生的位置问题,并认为应根据教学资源情况设计项目教学课题[6]。
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指出了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举例说明了物流系统项目的选择,阐述了在该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步骤。
1《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是对浙江科技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四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对毕业设计(论文)的方法与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解决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领域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但是目前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
(1)大部分教材仍然以某单一知识点来分章,与《运输管理》、《配送与流通加工》、《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等课程重复部分过多,学生学习的兴趣度降低;
(2)教学内容仍然非常理论化,与实践联系的不够紧密,与现实中的问题脱节。学习依然偏重于机械地记忆和浅层理解;
(3)例题、习题和案例比较肤浅,且未能将多个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项目教学不再局限于某个学科和课程,而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涉及的知识和技能至少在两门课程以上,甚至于跨学科(周明虎,2010)[7]。物流系统是一个涉及领域非常广泛的综合系统,包括交通运输、货运代理、仓储管理、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系统等领域。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是指确定物流系统发展目标和设计达到目标的策略与行动的过程,实际就是对整个物流系统的计划,内容主要有发展规划、布局规划、工程规划三个方面。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已经跨越了多门物流课程的知识,依靠现有的教材与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具有可行性以及极大的必然性。
2《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中教学项目的选择
项目教学法作为研究性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指导教师以项目制的形式向学生给出设计问题与可利用的资源,学生根据设计要求主动去查阅有关资料,并给出初步的设计方案。项目的选择是项目教学法实施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Thomas(2000)认为项目的选择应遵循五项标准:核心性、驱动性、建构性、自主性和现实性[2]。除此之外,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应将一门或多门课程的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中,只有如此才能体现项目教学法的优势。用于项目教学的项目最好选取真实的项目,既能够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当真实项目难度过大远远超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时,也可采取仿真项目,但是仍要注意创造一个较为真实的工作氛围。
物流系统是由物流各要素组成的、要素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并具有使物流功能合理化的综合体,物流系统是一个可分系统,可分为运输物流子系统、仓储物流子系统等。《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中教学项目物流系统的选择应考虑到系统的综合性。以配送中心为例,配送中心的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市场调查、财务分析、物流配送、物流信息系统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应用运筹学、系统仿真等多种工具。配送中心教学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
(1)配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配送中心的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是从工程、经济、环境等方面对配送中心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进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
(2)配送中心选址及网点布局。配送中心选址及网点布局是指在一个具有若干供应点以及若干需求点的经济区域内确定配送中心的数目以及各配送中心的具体坐落位置。
(3)配送中心设施规划。包括物流设施布置设计、设施设备选型、作业标准和规范等的设计。
(4)配送中心信息系统规划。通过对与物流相关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存储和传递来达到对物流活动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提供信息分析和决策支持的人机系统。
3《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选取了合适的教学项目后就可以开始实施了,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阶段可以分为团队组建、项目规划与设计、项目评估与总结几个关键步骤。
(1)团队组建。团队组建包括教师团队组建和学生团队组建。当项目较为复杂时,单个教师可能无法完全胜任。由于项目涉及到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可能需要多学科的教师共同来完成教学指导。教师不仅指本学校的专职教师,也包括企业中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人员。学生团队的组建要根据项目的复杂程度,并考虑到学生的特长来确定合适的人选。
(2)项目规划与设计。在学生团队组建完成之后,就可以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任务进行分解,并将任务分配到各学生头上。学生在接到任务后相互协作开展自己的工作,如市场调研、设备选型和程序设计等。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接受教师的指导,并对自己的设计进行完善与改进。物流系统的设计方案需要通过学生与指导教师的反复讨论才能确定,最终由学生来完成整个设计过程[7]。
(3)对设计进行评估与总结。在完成项目的规划和设计后,每个学生团队需要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阐述,然后由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按照事先确定的标准进行评估,指出其中的不足;全面衡量每位学生在项目规划与设计中的表现,对其给出一个客观的成绩评定。
4 结束语
尽管项目教学法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具有诸多长处,但是由于项目教学法在我国高校中实施的时间较短,仍然需要我们从项目选择、实施方法等方面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项目教学法要求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这无疑也对教学环境和教师的教学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摘要:项目教学是指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文章指出了在《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必要性,举例说明了物流系统项目的选择,阐述了在该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的具体步骤。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物流系统与规划,项目选择
参考文献
[1]吴岩.项目教学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3(7):1.
[2]杨文明.高职项目教学理论与行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欧阳舟,张然.荷兰应用型大学中的项目教学法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3):67-68.
[4]郭兰.浅议项目教学法在物流人才培养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7(21):150-151.
[5]张振华,吴凯.项目教学法及其在物流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市场,2007(49):116-117.
[6]徐明川.项目教学法在物流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大众科技,2008(11):196-197.
3.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报告 篇三
[摘要] 供应链上企业的快速沟通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特别是物流外包信息支持系统平台。文中分析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外包信息支持系统应具有的功能特点与技术特点,并给出多代理信息支持系统的系统结构及“主体”结构。
[关键词] 物流外包 供应链 信息支持系统 规划设计
一、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外包及其信息支持系统概述
物流外包(logistics Outsourcing)是企业业务外包的主要方式之一。物流外包不能离开企业竞争环境。企业竞争新环境要求企业转变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是当前企业运营的新管理模式之一。它强调把主要精力放在企业的关键业务上,充分发挥其优势,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专注某一领域、某一专门业务,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中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或由合作企业完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来的。
供应链环节上的企业彼此之间沟通非常重要。良好的沟通需要组织结构和硬件支持,其中,供应链上企业的快速沟通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特别是物流外包信息支持系统平台。一些学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Moore、Eugene与Anumba等人集中在分销系统方面;Fan、Henry与Amy等人将之拓展至生产系统或供应系统。刘小群博士则从供应链管理下物流外包双方关系的特点出发,提供了基于多Agent技术的信息系统总体架构的规划。综述供应链环境下物流外包信息支持系统,其有鲜明的功能特点和技术特点。
二、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外包及其信息支持系统的功能特点与技术特点
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外包信息支持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特点:(1)在确保各方原有的数据关系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实现物流业务运作数据的完整性和统一性。(2)系统数据多重权属和数据维护间的矛盾得以有效解决。(3)能够提供一种开放、柔性的合作机制,确保企业异构兼容性与数据相对独立性。(4)能够对外包双方对物流运作相关信息之外的其他信息,尤其是商业机密信息进行保护和屏蔽。
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外包信息支持系统应具有如下技术特点:(1)使用通用通信协议,且通信机制能够提供必要的安全性保证;(2)用通用信息模型描述,以方便实现信息(包括产品信息、管理信息等)共享;(3)具有标准、通用的信息交换接口,便于信息的无缝连接和传递;(4)使用能够实现系统和应用互操作一致的分布对象技术,以实现应用环境之间的透明访问;(5)提供对物流外包中相关经营过程的协作管理接口模块。
三、多代理信息支持系统的系统结构及“主体”结构
基于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外包信息支持系统中较著名的应属多代理信息支持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开放式、集成化的计算组件,它提供了一个支持企业在分布、异构环境下完整的、自动的、通用的物流解决方案。每个物流外包参与方,均具有企业资源管理、工作流管理、应用对象管理和对象请示代理等功能,其中工作流管理是核心功能如图1所示。各物流外包参与方体系结构拓扑图如图2所示。
该体系结构以Internet为信息通路,具有实现多個物流外包参与方的信息共享与计算的基石,具有典型的互联网支持的异构体系结构,适应了供应链环境下物流外包的“逻辑”需要。而外包参与方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是通过“主体”间的通讯协议实现的。主体“AGENT”的体系结构反映出每个“主体”计算的复杂性与灵敏特征。主体设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系统规划设计的成败。典型的“主体”结构如图3所示
四、小结
作为信息支持系统,其规划、设计必须与企业的业务流程再造结合起来,多主体信息支持系统必须与供应链环境下的企业流程再造密切结合,互相促进,从而提升供应链环境下物流外包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军: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外包问题研究[J].成组技术与生产现代化. 2006(23):31-34
[2]刘小群马士华:物流外包信息支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J].计算机应用.2006,26(2):478-481
4.《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读书笔记 篇四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是物流管理领域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是为培养物流人才,对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和改善。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读者可以获得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了解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中的仿真方法,并通过上机初步掌握witness仿真软件操作方法和应用witness仿真技术分析简单物流系统的方法。本书培养了对物流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能力,适应21世纪我国物流管理工程学科现代化的需要。
通过读这本书的学习使得读者掌握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对物流规划与设计能力。
1.了解各种物流系统的特点,掌握物流分析的程序与方法;
2.理解影响选址决策的各种因素掌握设施选址的程序与方法;
3.了解设施布局的概念、典型方式,会应用SLP相关图技术进行设施布局
规划;
4.了解物料搬运的概念、原则,掌握物料搬运系统分析方法SHA;
5.掌握存储与库房布置设计的基本知识,了解自动化立体仓库特点,掌握
物流中心规划的方法;
6.了解辅助设计与工程设计规范的基本常识;
7.了解物流系统规划的基本概念,掌握规划方案评价的方法;
8.了解物流仿真的概念,会应用witness进行物流系统仿真。
通过读这本书的阅读,我了解到了有关更多物流专业的知识
物流
2001年,中国物资流通协会对物流下的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物流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 现代物流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全程服务”理念。
现代物流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方式。
现代物流需要综合利用现代技术实现全程的系统服务。
系统
系统论的创立者贝塔朗菲把系统定义为“处于一定的相互关系中并与环
境发生联系的各组成部分(要素)的总体(集合)”。
钱学森的系统定义: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的具
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数学模型:S={N,U}
S--系统,N--元素集,U--关系集
系统功能函数:F=f(n,u)
F--系统功能,f--函数关系 ; n N,u U
系统模式:由输入、处理、输出三部分组成,加上反馈就构成一个完备的系统。
系统的基本原理:整体性、结构性、相关性、动态性和目的性。
物流系统的推广
物流系统化的前提条件物流服务与物流成本之间的关系物流成本与物流
服务之间存在“效益背反”。
1)一般来说,提高物流服务,物流成本即上升,成本与服务之间受“收获递减法则”的支配。
2)处于高水平的物流服务时,成本增加而物流服务水平不能按比例地相应提高
物流系统的提高
物流系统分析的含义:是指从物流的整体出发,根据系统的目标要求,动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计算方法,对系统目标、功能、环境、费用和效益等,进行充分的调研,并收集、比较、分析、处理有关数据和资料,建立若干拟定方案,比较和评价结果物流系统分析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相结合的原则
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物流系统分析要达到的结果:
系统分析对物流系统必须回答下面六个问题,即:目的,why,即为什么?对象,what,即是什么?地点,where,即在何处做?时间,when,即何时做?人,who,即由谁来做?方法,how,即怎样做?
物流系统内的具体分析内容
物流系统分析步骤
物流系统分析的技术方法
仿真技术
最优化技术
分解协调技术
物流系统的流动结构
流体:是指物流中的“物”。流体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指其所体现的价值,以及生产者、采购者、物流作业者与销售者之间的各种关系。自然属性指其物理、化学、生物属性
载体:指流体借以流动的设施和设备。载体分成两类,一类是直接盛载并运
送流体的设备,如车辆、船舶、飞机、装卸搬运设备等,另一类是指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水路、港口、车站、机场等基础设施。
流向:指流体从起点到止点的流动方向。物流的流向有三种:一是自然流向,指根据产销关系所决定的商品的流向,这表明一种客观需要,即商品要从产地流向销地;二是市场流向,指根据市场供求规律由市场确定的商品流向;三是实际流向,指在物流过程中实际发生的流向。
流量:是指物流中的“物” 的数量。流程:指流体从起点到止点的流动距离。1.2 物流系统的功能结构
物流系统的基本功能
采购
运输配送
储存
物流信息处理
装卸
物流系统的辅助功能:
包装
流通加工
物流系统的治理结构
物流系统的治理:是指物流系统资源配置的管理和控制的机制和方法 “四大”治理模式
单边治理模式
双边治理模式
三边治理模式
多边治理模式/市场治理模式/合同治理模式
物流系统的网络结构
在网络结构上物流系统有两个要素组成:点和线
点(结点):在物流系统中供流动的商品储存、停留,以便于进行相
关后续作业的场所。如工厂、码头、商店、仓库等。
点的功能分类
单一功能点:只具有某一种功能或以某种功能为主;
复合功能点:具有两种以上物流功能,一般处于物流过程的中间; 枢纽点:物流功能齐全;对整个物流网络起着决定性和战略性的控制作用。线:连接物流网络中的结点的路线
线的特点:
方向性:双向;
有限性:由起点和终点限制;
多样性:运输方式;
连通性:不同线之间的转换;
选择性:载体和具体路径;
层次性:干线和支线。
物流要素集成原理
物流要素集成化: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对物流系统功能、资源、信息、网络要素及流动要素进行统一规划,通过要素之间的协调和配合使所有要素能够按照整体最优要求运作,从而实现物流系统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达到物流系统整体最优化的目的的过程。
物流要素集成动机:
传统储运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化的需要
由物流要素的复杂性决定
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的需要
生产、销售和消费发展对现代物流的需要
建立现代企业供应链的需要
物流要素集成的角色
物流要素集成者:规划者,设计者,协调(控制)者
物流要素被集成者:要素所有者,运营者,管理者
物流要素集成表现形式
要素一体化(纵向一体化)
战略联盟——供应链模式
资源共享模式
市场化模式
物流网络化组织原理
物流网络化组织:将物流经营管理机构、物流业务、物流资源和物流信
息等要素的组织,按照一定网络方式在一定市场区域内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以实现物流系统快速反应和最优总成本等要求的过程。
物流网络化的优点:
扩大市场覆盖面
提高网络效率
提高要素的收益率
增强竞争能力,增强要素抗风险的能力
物流网络的组织者
物流网络组织者
物流网络被组织者
物流组织网络化方法
资源配置
结点数量
结点规模
结点地址
物流接口无缝化原理
物流接口无缝化:按照物流系统化和物流要素集成化原理要求对物流网
络构成要素之间的流体、载体、流向、流量、流程5个流动要素,信息、资金、结构、人员等生产要素,技术标准、运作规范、管理制度等机制要素进行内部和外部连接,使系统要素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成为无缝连接的整体过程。
物流接口无缝化内容:
流动要素:流体、流向和载体等
生产要素:资金、信息和人员等
机制要素:技术标准、运作规范和管理制度等
物流接口无缝化的目的:消除系统内和系统外在边界上的差异,提高系
统集成度,实现系统目标
物流接口无缝化的必要性:
物流系统存在的要求
物流系统快速反映的要求
5.物流系统规划及其分析设计 篇五
物流系统的概念和特征:指按照计划为达成物流目的而设计的相互作用的要素的统一体,目的是将货物按照规定的时间、规定的数量,以最合适的费用,准确无误的送达目的地,完成物品的使用价值的物理性转移,最终实现物品的社会价值。目的性,追求系统整体最优,系统要素之间存在着效益背反的关系,物流系统作为其上位的子系统发挥作用,物流系统需要通过信息的反馈加以控制。
企业的战略环境: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内部环境,物流体系环境。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的内容:1)客户服务目标(服务水平;功能定位);2)物流网络(物流节点的选址;物流节点的数量、功能;运输通道);3)物流节点的内部布局;4)仓储系统;5)信息系统;6)运输管理;7)运营战略;8)管理组织。过程:确定企业目标战略,确定客户服务需求,根据规划内容做整体物流规划,保证规划符合企业目标战略、客户服务需求,进行一体化物流管理系统的设计,最后做总体绩效评估
多式联运的优越性:1统一化、简单化2减少中间环节、缩短货运时间、降低货损货差、提高货运质量3降低运输成本、节省运杂费用4 提高运输组织水平、实现合理运输
6.物流信息系统设计实验报告1 篇六
班级:07级物流管理专业1 班组号:4组员姓名:
实验时间:2010年 10月 8日 ——2010年10月 22日 指导教师:实验:物流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一、实验目的1、掌握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强化学生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信息管理对物流企业的运营、提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的理解。
2、加深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应用编程方法及程序调式技术的理解,熟悉整个设计过程。
二、实验内容
根据所选择物流信息系统设计课题,按物流信息系统中介绍的方法,完成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完成规定格式的系统分析、设计说明书。
三、操作步骤
1,对数据库设计与应用,包括数据库的设计,规划,数据库的逻辑设计,概念设计和物理设计以及数据库的运行维护和应用过程
2,物流信息编码
3,分析装车管理,司机信息管理,费用管理,客户管理
4,对需求进行分析
四、实验收获和建议
(1)我们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
管理信息系统能将组织中的数据和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能够支持决策。
(2)通过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我们通过参与做一个了解的系统来加深对知识的学习,充分体会它在实际中的应用,(3)培养了我们运用物理学,信息技术知识,深入学习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开发,掌握各种物流系统的作用和实施方法,领会并运用物流各个环节的信息管理技术。
(4)帮助了我们深入了解各类物流信息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方法,使我们掌握了物流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系统设计的各项能力和实际操作系统的能力
建议:系统的设计繁琐,安全性,保密性不好;查询功能简单,数据共享性不高。
(1)系统需要在实现数据录入,存储,统计自动化的基础上增强查询功能;
7.公共物流信息平台规划与设计研究 篇七
1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概述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Public Logistics Information Platform,PLIP)是指运用现代的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整合行业内外、区域的信息资源,系统化地采集、加工、传送、存储、交换企业内外的物流信息,从而达到整个社会物流信息的高效传递与共享。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分成两层,即底层是物流信息基础平台,上层是物流信息系统平台。由信息资源规划理论可知:“数据是相对稳定的,而数据的处理过程是变化的”,物流信息基础平台则是提供物流基础信息和数据,而物流信息系统平台就是对底层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从而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故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对各个物流需求部门所需物流信息的采集与维护,并为物流信息增值服务提供必要的引导和规范,使得更高层次的各种物流信息系统得以实现。同时,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中小型企业功能性物流管理提供信息化支持,为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沟通提供信息枢纽和宏观决策支持。此外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高级应用是对行业供应链的计划、协同、执行、监控实施有效的同步管理。
2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原则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要紧密结合国家物流产业现状和国家关于物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因此,在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前瞻性原则: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是国家关于物流业发展规划中的目标之一,它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条件与保障,因此平台建设应能适应国家物流业在将来发展的需要。
2)统一规划原则: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范围上它涉及企业、政府等多方主体,在时间跨度上,它是一个地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物流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因此应将它作为一个系统统一规划。
3)分步实施原则:目前各企业和政府各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需求不一样,资金和力量的投入也不可能一次到位,所以,平台建设不可能在同一水平面上同时进行,这就要求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分步实施。
4)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涉及不同的管理部门、工商企业以及物流企业,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需要政府的协调和推动。此外,物流信息平台的经营要实行市场化的运作,积极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的进入,采用主要经营者持股方式,使经营业绩和经营者的利益挂钩,增加信息平台的运行活力。
5)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兼容性和扩展性原则:信息平台的构建,应结合经济发展特点进行,区域间的市场经济的互补性决定了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应有较好的兼容性。同时又要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以适应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6)安全性原则: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安全性不仅是平台本身的需要,也是平台服务电子商务职能的必然要求。
3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设计
3.1 信息平台基本功能设计
1)数据交换功能
这是信息平台的核心功能,主要指电子单证的翻译、转换和通信,包括网上报关、报检、许可证申请、结算、缴(退)税、客户与商家的业务往来等与信息平台连接的用户间的信息交换。在数据交换功能中,存证管理很重要,它是将用户在信息平台上产生的单证信息加上附加信息,按一定的格式以文件形式保存下来以备将来发生业务纠纷时查询、举证之用。
2)信息发布服务功能
该功能以Web站点的形式实现,企业只要通过Internet联接到信息平台Web站点上,就可以获取站点上提供的物流信息。这类信息主要有:a、信息平台的基本信息发布,包括平台简介,平台功能导航;b、行业信息发布,包括行业动态,物流政策法规等;c、物流园区信息发布,包括园区情况,招商引资,园区通告等相关情况;d、物流教育、咨询和培训,提供物流知识,物流研究和理论,培训信息等;e、水、陆运输价格,铁路和公路里程查询,货源和运力,航班船期,铁路车次等信息。
3)会员服务功能
为注册会员提供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会员单证管理、会员的货物状态和位置跟踪、交易跟踪、交易统计、会员资信评估等。
4)在线交易功能
交易系统为注册会员提供一个虚拟供求交易市场,双方可在此平台可发布和查询供需信息,实现信息交流和共享,完成物流服务的自动撮合和在线交易。
5)ASP应用服务托管功能
信息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功能系统的ASP应用服务托管,如仓储管理系统、运输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货代管理系统、合同关系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等。
6)系统管理功能
规定、控制用户访问和使用信息的权限,维护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保证数据安全和系统正常运行。
3.2 信息平台扩展功能设计
在实现信息平台基本功能的基础上,随着信息平台的进一步发展,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将要实现以下扩展功能。
1)金融服务功能
在相关法律法规和网络安全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后,通过物流信息平台网络为园区内物流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如结算、保险、银行、税务、外汇等。在此类业务中,信息平台起一个信息传递的作用,具体业务在相关企业部门内部处理,处理结果通过信息平台传给客户。
2)商务智能分析功能
建立物流业务的数学模型,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分析,帮助管理人员鉴别和比较物流战略和策略上的可选方案。典型分析包括车辆日程安排、物流节点或设施选址、顾客服务分析。
3)智能配送功能
利用物流中心的运输资源、商家的供货信息和消费者的购物信息进行最优化配送,使配送成本最低,在用户要求的时间内将货物送达。通常的解决方法是建立数学模型,由计算机运用数学规划方法给出决策方案,管理人员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智能配送要解决的典型问题包括:路线的选择、配送的发送顺序、配送的车辆类型、客户限制的发送时间。
4)货物跟踪功能
采用GPS/GIS系统跟踪货物的状态和位置。状态和位置数据存放在数据库中,用户可通过Call Center或Web站点获得跟踪信息。
5)库存管理功能
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对整个供应链进行整合,使库存量能在满足客户服务的条件下达到最低库存。最低库存量的获得需要大量历史数据的积累和分析,要考虑客户服务水平、库存成本、运输成本等方面综合因素,最终使总成本达到最小。可解决的典型问题包括:下一轮生产周期应生产的产品数量;补充货物的最佳数量;补充货物的最低库存点(安全库存)。
4 结束语
目前,物流信息化,包括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系统化和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建设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和完善。可以说,没有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没有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就没有现代化的物流服务。
参考文献
[1]程国全,张庆华.物流信息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彭扬,倪志伟.物流信息系统[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
8.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报告 篇八
关键词:城市;物流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分析
全球经济一体化促使物流工作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得到关注,各个国家的建设工作中都包含了物流工作。在发达国家发展中,物流行业的发展对整体国民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由于受到我国特殊经济体制和市场发展环境的影响,物流产业的发展出现制约,现阶段也成为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依据,以此促使提升我国物流产业的建设成为目前最重要的发展工作。城市物流园区的建设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其影响着城市经济的进步,所以在规划的时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现阶段,国内一些大中型城市也在不断地规划或者是建设满足特色发展的物流园区。但是,我国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明显不具备完善的理论基础。
一、城市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的必要性
(一)城市物流内在需求
因为存在需求才能进行有效的建设工作,而实施城市物流园区规划工作就是这一道理。现阶段的城市发展不但要满足实际城市发展中的基础需求,还需要依据战略层次上的物流分析构建多样化的城市物流园区和经济发展平台。例如,物流园区可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积极引导物流产业的有效前进。城市交通拥挤促使货运车辆的发展速度不断减少,其具备的准确性不高,以此促使城市配货支出的成本不断增加;而配送工作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得不到保障,也会影响整体城市发展的经济,并且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加剧问题的严重性。依据城市建立可持续发展战略可以明确,要改变城市物流发展的氛围,提升城市竞争力,在条件优质的情况下,构建物流园区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二)物流园区对城市发展的具体作用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可以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依据城市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划分,如消费、居住等情况,从而构建优质的、科学的物流园区,依据物流园区的功能将城市内需求的货物提前送达到物流园区,之后依据城市划分的路线进行配送。这样的运送工作不但制约了进入到城市的货车,还可以提升车辆的应用率,减少车辆运送过程中消耗不必要的时间,以此改善城市实际发展中的道路交通情况。第二,有助于降低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物流园区将城市的物流结合到一起,减少货物运输的路线,以及物流规划和建设工作占据的土地等,促使城市更好地构建环境,提升物流行业处理废弃品的工作,以减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最终达到城市设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第三,有助于发挥多样化物流企业的功能互补性。现阶段的物流涉及的行业较多,其涵盖的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也在不断地延伸工作,只有很少一部分的企业可以结合自己力量进行工作,因此各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物流园区将多样化的物流企业集中到一起,彼此互惠互利,不但可以提升物流设备工作的有效性,还可以建立物流企业功能的集约型。第四,有助于改善城市用地结构。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往城市边缘区域变成中心,在此结合了多样化的设备。由于地价的不断提升、发展空间限制、交通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大型物流中心需要移除中心,因此物流园区的构件为物流中心提供了有效的发展平台,更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依据[1]。
二、城市物流园区规划的设计方案
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规划的原则。物流行业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包含了多个行业,对基础性建设的要求非常高,但并不是全部区域都满足物流园区构建工作的实施。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不但依据市场经济的原则实施工作,还要依靠一定的政府协调进行指导。其中包含了统一规划、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市场需求和城市总体规划、市场化运作以及湿度超前等原则。第二,物流园区的需求分析。现阶段,我国在统计物流量的时候不具备有效的指标和统计方案,对物流定义分析,通常认为物流量包含了物流仓储量、配送量以及加工量等。因为一个区域的物流量通常是由所在区域的企业产生量决定的,这也促使企业也成为调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知,调研需要全面、深入,依据的资料信息要明确、完善,以此有助于之后的工作更好地实施。在全面调研的情况下,研究区域经济贸易发展能力和区域物流市场的需求数量,可以依据定量分析的形式实施估计,一般情况下应用的方案包括回归分析、时间序列、指数平滑等。与此同时,区域物流市场社会化水平在调研的根本上,结合德尔菲尔、小组观念等经常阴功的方案实施研究,之后结合规划物流园区的物流基础,最后获取物流园区发展的需求数量。物流园区的需求和外部社会环境之间具备一定的合作关系,但是具备内涵丰富以及无法单一计量的特点,同时突发性事件对其物流的影响非常大。由此,在分析物流园区需求的时候,不能只依据单一或者是几种定量预测方案实施分析,要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依据两者的观点获取较为幼稚的预测。第三,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其功能定位是园区规划工作是实施的重要依据,不同形式的物流园区其功能定位是不同的,以此导致其具备的功能分区也是不同的。物流园区通常情况下可以划分为转运型、存储配送型、流通加工以及综合型。不同形式的服务功能具备不同的关注点,需要结合物流园区多样化的功能定位对物流园区实施有效的规划和管理工作[2]。第四,物流园区的数量。结合国内外的实际建设经验,通常情况下物流节点都是构建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例如码头附近、机场、铁路等。全面研究物流节点功能、交通根本设备、城市物流需求量等因素,明确城市中最重要的物流节点,以此为实际构建和规划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第五,物流园区的规划模式。城市的物流园区可以依据宏观和微观两种角度分析。与一个城市不断发展相对比的物流园区规模满足宏观,其影响着整体的物流行业,甚至是城市的经济发展。依据微观角度分析,一个物流园区模式的明确也是实际规划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物流系统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在城市环境下,受到经济、交通、能源等因素的影响,相关的服务和需求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不能没有制约地增加。由此,城市物流园区的规模要在一定因素的影响下制约,以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战策。第六,物流园区的选址方案。城市物流系统中物流节点的选址问题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是非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其工作的科学性可以影响物流节点各项经营成本和获利程度。同时,现阶段已经分析了多样化的方案,其中包含定性和定量。定性的方案主要是依据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案;定量主要是依据解析技术法、线性规划法、仿真技术法等。第七,物流园区的平面布局规划。在实施实际规划的过程中,需要依据作业流量、活动性、信号、建筑特点等因素,明确物流作业需求的空间范围、收发货的空间规划,仓储区的空间规划等工作[3]。
三、方案综合评价
物流园区的规划工作是城市发展中重要的工作,对物流园区实施规划进行全面评价更是重中之重。其在物流园区工作之后,结合实际工作设定的目标和发展情况进行设定,目标是为了明确其设定的规划方案能够满足现阶段的工作需求,以此是否达到了实际教学工作应用,从而全面展现物流园区的工作状况[4]。
(一)评价步骤
物流园区规划的综合评价与其他形式的评价相同,需要依据一定的过程进行工作,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明确评价目标和内容、认识评价因素、明确评价系统、制定评价准则、明确评价方案、单项评价、综合评价[5]。
(二)物流园区规划的评价指标系统
物流园区的工作能力展现在各种方面,结合物流园区的发展形式和特点构建多样化的指示系统。第一就是园区的工作水平、社会经济发展的利益以及相应的政策等,其中一些指标需要结合下一层次的指标进行评价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园区基本能力。包括建设状况、企业进驻状况以及人员工作素养等。其中,设备建设状况还包含基础设备和配套设施;企业的进驻状况包含了数量、综合能力以及纳税能力;人员素质包含了管理者的工作能力。第二,社会经济效益。包括物流量、附加值和解决交通压力及合作城市布局的二级指标。前两者展现在园区的经济效益中,而后两者展现在园区对社会的影响。第三,相关产业聚集。物流是一个依赖性极强的服务性行业,因此要想发展物流园区需要结合强大的需求量,从而达到实际工作设定的目标。相应产业集聚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整体物流园区的发展,这些产业聚集包含了物流需求和潜在物流需求量。第四,相关政策。依据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在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的过程中,与政府有一定的联系,其中具备完善的政府策略支持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由此,相关政府政策的支持也展现了物流园区发展的情况[6]。
(三)物流园区规划的评价方案
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应用的方案非常多,通常情况下应用的有成本效益法、追求投资回收期法、价值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
四、结语
如今,物流产业整体工作能力逐步下降,基础物流设备不断减少,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工作。尤其是我国加入到WTO之后,流通行业不断增加,我国散乱的物流行业逐渐受到国际化较大物流企业的影响,这一问题已经受到我国政府、企业以及社会的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孙琳.城市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方案[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4,(01).
[2]夏纯欢.城市物流园区合理规模与布局选址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3]闫洪林.郑州物流园区规划与信息平台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4]胡良德.城市物流园区规划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
[5]刘娜娜.物流园区布局规划与建设方案[D].山东科技大学,2013.
[6]王煜洲.物流园区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作者单位:
9.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报告 篇九
近年来,我国关于医改的政策将明朗化、全民医保将继续大规模推广、GSP换证的高峰逐渐来临……。国家加大对居民生命健康保障的投入将带来医药市场的扩容,GSP复查、换证将间接带来医药流通市场聚集度的提高。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药品销售的总额增长幅度在18%左右,医药零售市场则保持了旺盛的发展势头,其增幅稳定在10%以上。有机构预计在未来5年时间内,中国药品销售总量可突破1万亿人民币。
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在医药物流中作用极大,而目前,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仅仅只有少数如国药、上医、九州通等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已建设并投入使用了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其它一些相当有实力的医药企业也正在建设或计划建设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也有很多企业对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比较迷茫,也不知从何着手。
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一般分为五个阶段:包括系统的计划筹备、系统的规划设计、系统方案的评估、系统的细化设计、系统的实施等阶段,如右图1所示。
系统的计划筹备
系统的计划筹备工作一般包括计划与决策、基础资料的收集、配送中心的目标及定位等三个方面工作。
企业在决策筹建物流中心时,一般首先要成立“物流中心筹备小组”等项目组织,成员包括物流咨询公司、物流系统集成商、土建公司人员以及一些经验丰富的的物流专家或顾问,
筹建小组成立后,首先针对企业使用者进行规划基础资料的搜集与需求调查。搜集的方法包括现场访谈记录以及厂商使用资料的收集,另外对于规划需求的基本资料,也可根据事前规划好的需求分析表格,要求使用单位填写完成。至于表格中厂商未能详实填写的重要资料,则需规划人员透过访谈与实地勘察测量等方法来完成。
现代化的医药配送中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相互关联的多个子系统组成,一般包括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自动化分拣系统、自动输送系统、DPS拣选系统、平面仓库、信息管理系统等主要系统。同时还包括消防系统、空调系统等辅助系统。因此,必须以配送中心自身的作为整个规划设计活动的中心。配送中心总的目标是使人力、财力、物力和人流、物流、信息流得到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配置和安排,即要确保业主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目标的制定原则包括:扩大市场占有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等。
系统的规划设计
系统的规划设计是现代化医药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要环节,其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功与否。一般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
基础资料的分析。资料分析可建立计划性的分析步骤并有效地掌握分析数据,其分析方法一般包括:订单变动趋势分析、订单品项与数量分析(EIQ分析)、物品特性与储运单位分析等,其中重点要考虑EIQ分析。
10.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报告 篇十
《网络规划与设计》课程以设计方案报告的方式结课。学生可自行拟定或以下类似题目中选择:
1.辽东学院新图书馆网络规划设计方案;
2.XX网吧规划设计方案;
3.XX中学校园网规划设计方案;
4.XX公司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5.丹东行政服务中心网络系统设计方案;
6.XX公司网络设计方案。
具体要求:
1.设计小组组织
方案以小组方式上交,每组人数:3人,同班内自行组织。选定组长一名,由组长负责并进行具体分工。分工任务必须明确,并且必须在上交的报告中体现,由组长评定每个人的工作量。
2.方案主要参考书写内容:
1)需求分析(目的,特点,功能,策略)
2)网络规划设计
①设计目标、原则
②网络拓朴图
结构选型,拓朴结构,Internet接入等
③硬件选择
按网络设计三层结构(核心、汇聚、接入级)选择,型号,配置,选择依据等。不允许选择厂商已不生产的过时产品。
④软件选择(系统软件,管理软件,应用软件等)。
⑤综合布线、传输介质方面的问题。
3)网络安全以及其他方面的考虑等
3.字数及格式要求
5000字以上,以标准A4纸打印,左侧装订。上交打印稿及电子稿。格式要求见“网络规划与设计模板”。文中图片一律采用JPG格式,网络图标一律采用华为设备图标库中的图示(在FTP网站上)。
4.成绩评定
满分100分。个人成绩按方案总成绩乘以相应排名系数给定。排名系数为:组长(排名1):1;排名2:0.9;排名3:0.8.5.评分标准
1)报告结构正确,论述有条理,语句通顺。20%。
2)内容合理,方案可行,设备选择、网络结构及相关技术使用正确。40%
3)排版格式。每错一处扣5分。20%。
4)标点符号,错别字。每错一处扣5分。20%。
11.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报告 篇十一
城市物流系统是一个涉及领域非常广泛的综合系统, 它涉及交通运输、货运代理、仓储管理、流通加工、配送、信息服务、营销策划等领域。城市物流系统又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 影响其发展的内外部因素多且变化大, 其依托的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 不论是改进现有物流系统还是开发新物流系统, 进行物流系统规划都显得尤为重要。总的来说, 城市物流系统规划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 进行物流系统规划有利于城市建设与发展;有利于物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物流用地的合理布局和物流设施的合理配置;做好城市物流规划, 对于解决城市日益严峻的交通、环境污染等问题有巨大的作用[1,2]
进入21世纪, 城市物流系统规划的概念已经在我国一些中心城市正式提出来, 如深圳、成都等已经初步完成物流系统总体规划, 但各区域物流中心城市仍需上位衔接中心城市及所属省域的整体物流规划, 加快其自身城市物流体系总体规划。所以, 有必要对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物流系统规划进行理论及实践研究。
2 物流系统规划的“软系统”方法
城市物流系统规划有以下难点:规划问题的提出并不明确;问题结构性差;规划目标要满足多方的要求;很难得到最优解[3]。城市现代物流系统规划的相关问题决定很难用传统硬系统方法来解决, 本文尝试用软系统方法进行解决。
P.B.Checkland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对硬系统的适用性进行研究, 他经过大量系统实践研究, 提出了适用处理软问题的软系统方法。该方法大致分为7个步骤:
(1) 问题状态识别。即确定问题的内部构成和外部环境条件;
(2) 问题状态描述。即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问题, 尽可能用状态图表达问题状态的构造、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3) 根底定义建立。即以问题识别和描述为基础, 建立研究问题想象系统的根底定义。根底定义所接顶的并非是“应该存在”的系统, 而是与问题环境相适应的便于洞察的系统。由于人的认识、见解、世界观、价值观不同, 对于一种问题状态的描述可有几种根底定义。根底定义规范并确定着建模的范围与方向。根底定义的组成要素包括:
根底定义的这些组成要素组合起来就称之为CATWOE, 其具体含义是系统所有者 (O) , 使系统在环境约束 (E) 下, 由系统执行者 (A) 通过变换 (T) 将其输入变换为输出。系统的受益者或受害 (C) 就是受变换影响的人, 赋予变换具体含义的世界观至少包括 (W) ;
(4) 概念模型建模。根据根底定义建立概念模型;
(5) 概念模型与问题状态比较。从形式上是概念模型和问题状态的比较, 但实质上却是概念模型的“干什么”和现实问题的“怎么干”的对照;
(6) 可行改革方案的确定。通过大家的共同讨论取得共识, 从而确定所期望的可行改革方案;
(7) 可行改革方案的实施。一旦确定了所期望的且可行的改革方案, 就制定具体措施, 加以实施。
通过上述7步, 便可使问题进化到一种新状态, 使问题处理跨上一个新台阶。继而再从第 (1) 步开始新的循环, 直到满意状态。
下面结合绵阳市涪城区物流系统规划实践介绍“软系统”方法在城市物流系统规划中的具体应用。
3 基于“软系统”方法的涪城区城市现代物流系统概念规划[5,6,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属于四川省八大次区域物流中心之一的绵阳市, 物流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为实现绵阳物流发展的整体战略目标, 作为绵阳市核心区域的涪城区制定了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并率先提出构建符合市场规律的、满足物流需求的、技术领先的现代物流系统, 应用物流一体化理念, 采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 在涪城区政府的统一规划和指导下, 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区域物流体系发展战略规划。下面具体研究基于“软系统”方法的涪城区物流系统概念规划。
3.1 物流调查及现状描述
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及实地调查, 涪城区经济及社会发展、物流基础设施、现代物流业发展、市场服务体系现状具体分析如下:
3.1.1 经济及社会发展现状
“十一五”时期, 涪城区经济发展取得前所未有进步, 工业强区取得实质进展, 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 区域经济实力加大幅度提升, 2008、2009、2011年跻身全省县级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前三名。2011年, 涪城区实现辖区地区生产总值447.69亿元、增长16.3%。总体来讲, 涪城区的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工业强区步伐加快, 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3.1.2 物流基础设施现状
(1) 交通基础设施现状。涪城区是川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区内拥有成 (都) 绵 (阳) 广 (元) 高速、成 (都) 绵 (阳) 高速复线、规划中的绵 (阳) 遂 (宁) 高速及通往各县 (市) 的高等级公路, 宝成铁路、规划中的绵遂铁路及多条城际铁路穿境而过, 绵阳南郊机场位于区内, 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
公路:涪城区干线公路层主要包括“三横四环五纵”, 如下表所示。
铁路:主要依托宝成铁路及规划新建成绵乐城际铁路。宝成铁路:北起陕西省宝鸡, 南行达四川省成都, 与成渝、成昆两线衔接, 途经甘肃徽县、四川广元、绵阳、德阳, 至成都。涪城区境内建绵阳站。
民航:绵阳南郊机场是一座新兴的现代化航空港, 机场基准标高519.2米, 高于市区60余米, 具有良好的净空环境。距市中心公路距离10公里, 机场外联宝成铁路、成绵、绵广高速和九寨环线, 周边辐射广元、遂宁、射洪、德阳、巴中等城市, 有效地促进“成渝”经济区西北部的经济交融。
(2) 仓储及货运场站现状。现阶段涪城区没有已经正式投入运营的物流园区或物流中心;现有的货运系统的布局未能充分的利用有利的交通条件。区内现有货运市场一处, 以及通力公司零担站、绵阳市公路运输服务站和长虹仓储中心。其它各类储运库场10余个, 这些设施分别隶属于商业、外贸、物资、供销、厂矿等部门, 多设于城市一环及周边地带, 占地大, 利用率低, 功能单一。目前, 区内仓储用地主要集中在火车北站 (货运站) 附近, 铁路运输方便, 但用地狭窄, 对外运输与城市交通混杂, 严重影响其自身的发展。
3.1.3 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1) 绵阳市物流业整体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 绵阳市现代物流业整体发展迅速, 规模不断扩大, 发展水平不断提高。2009年, 全市物流业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 占全市GDP的比重为6.1%。全市物流企业仓储面积100万余平方米, 货运车辆25293台, 载货吨位67911吨, 集装箱货场年吞吐能力约90万吨。绵阳出口加工区建有面积2200平方米的保税仓库, 保税物流业务已初具规模。全市有物流从业人员12000余人, 注册物流业务的企业76家, 其中:四川长虹民生物流、绵阳富临物流、四川双汇物流、绵阳安运物流、四川中邮物流绵阳分公司、中外运空运已成为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
(2) 货运量现状。在绵阳市各种货物运输方式中, 公路运输起着主导作用, 公路货运量大。铁路运输基本保持, 但运量有萎缩迹象;水运运量呈明显萎缩, 下降很大;民用航空基本保持, 带萎缩迹象。详见下表:
涪城区货物运输也主要依托公路, 在绵阳市各区县中, 涪城区境内公路总里程最短, 但高等级公路里程最长, 且公路货运量及周转量都是最大。
3.2 根底定义建立
经过现状描述以后, 对于涪城区城市现代物流系统已经有了全面和较为准确的认识, 从而可以建立想象系统的根底定义, 以下是涪城区物流系统的根底定义:
O:涪城区政府;
A:涪城区发改局、规划建设局、经济商务局等;
T:通过统一的城市物流系统规划及各园区具体规划、出台相关扶持政策等手段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W: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确立现代物流业为涪城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E:包括国际国内大环境、四川省内区域发展环境及绵阳市内部发展环境三个层次, 要适应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变换, 融入四川区域物流发展体系, 掌控并反作用于绵阳市物流发展内环境;
C:园区运营商及经营户、涪城区物流企业及其各级客户、相关商贸交易市场运营商及经营户。
3.3 概念模型建模
依托规划三大物流园区, 构建以“一个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及电子商务平台, 一个共同配送网络, 三大物流园区, 五大物流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物流系统概念模型。
3.3.1 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及电子商务平台
抓住绵阳建设国家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机遇, 依托新皂物流园区临近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区位优势, 建设整合物流信息资源的“一主平台、两分平台”的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及电子商务平台。“主平台”设于新皂物流园区, “两分平台”分别设于龙门物流园区和石塘物流园区。通过智能化、信息化以及电子商务交易带动物流产业的效益和效率。
3.3.2 共同配送网络
根据各园区的交通及区位优势, 建设以两大货物集散中心和一个城市共同配送中心为主体的共同配送网络。
龙门农产品公路集散中心:依托龙门互通可便捷连接绵阳周边成绵广高速、成绵第二高速、绕城高速及绵阳-九寨沟高速公路, 利用相关高速路网, 重点建设农产品公路货运集散中心;
新皂大宗物资货运集散中心:区内公路、铁路可达性强, 宝成铁路复线、规划绵遂铁路贯通全境, 皂角铺站位于境内, 充分利用其外部交通优势, 重点发展公铁联运功能, 建设辐射四川、重庆及西部各省的大宗物资货运集散中心;
石塘城市共同配送中心:该中心位于城区一环及规划二环之间, 依托市区交通网络, 重点发展城市一体化公共配送功能, 建设城区百货商品共同配送中心。
3.3.3 三大物流园区功能体系
基于对三个物流园区区位、交通及涪城区市场服务体系的分析, 根据其各自优势, 具体分析各物流园区在整个物流系统中的功能定位:龙门园区主要以农产品及冷链物流为核心功能;新皂园区主要以钢材、电子信息、机械、医药等大宗物资综合物流为核心功能;石塘园区主要以市区各类百货商品等商贸物流为核心功能。
总结以上分析, 汇总各物流园区在整个物流网络体系中承担的具体功能、规模如下表所示。
3.3.4 五大物流体系
根据绵阳市整体产业发展及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 发挥现有物流园区及其他物流设施作用, 构建以下五大物流体系:农副产品物流体系、机电及电子产品物流体系、建材物流体系、医药物流体系、商贸物流体系。
3.4 概念模型与问题状态的比较
通过概念模型与问题状态的比较, 发现涪城区现有的物流系统的差距和问题:
(1) 发展物流业紧迫感还略显不足, 物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有待完善。主要体现在对物流产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集约化增长等方面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存在重生产、轻物流现象以及物流业发展组织机构不健全、规划滞后、政策不配套等问题。
(2) 基础设施布局不够合理, 建设相对滞后。综合性、专业性的物流园区尚处于规划建设中, 主要的综合交易市场及货运市场位于城区, 主要货物铁路装运集中在火车北站, 物流业用地不足, 物流设施存在资源浪费、陈旧失修和通达不畅等问题, 物流运输与城市交通混杂。绵阳口岸开放程度低, 仅开放二类铁路口岸, 航空口岸尚未开放, 口岸设施落后, 承载能力较弱。
(3) 物流企业发展水平较低, 第三方物流发展较为缓慢。区域第三方物流尚处于发育阶段, 当前进驻的物流企业主要是省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分支机构, 区域分布分散, 未能形成统一规范的物流市场, 其功能发挥和影响力较弱。
涪城区现状物流系统的问题、与概念模型的差距就是规划实施的着眼点。
3.5 规划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根据现状调查、根底定义和概念模型以及概念模型与问题状态的比较就可以确定概念规划初步方案。初步规划方案还需要同有关部门协商、讨论以求取得共识, 在规划实践中规划方案的确定往往需要多次讨论, 多次讨论可以提高方案的可操作性。现阶段涪城区物流系统概念规划处于商定讨论阶段。
摘要:在对城市物流系统规划相关概念、意义及难点分析的基础上, 针对我国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物流系统规划的实际需求, 理论上, 对基于“软系统”方法论的城市现代物流系统规划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实践上, 将该方法应用到绵阳市涪城区物流系统概念规划过程中。一方面, 为“软系统”方法论在城市物流系统规划中的应用积累经验, 另一方面, 解决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绵阳市涪城区物流系统概念规划中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城市物流系统规划,区域物流中心城市,软系统方法论
参考文献
[1]Dr.Dale S.Rogers Dr.Ronald S.Tibben-Lembke.Going Backwards:Reverse Logistics Trends and Practices[M].Reverse Logistics Executive Council, 1998.
[2]张锦.L一OD预测理论与现代物流规划方法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4.
[3]汪超, 王俊丽.基于软系统方法论的城市现代物流系统规划方法探讨[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4, 4 (1) :62-67.
[4]汪超, 杨东援.中心城市现代物流系统规划框架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 2001, (2) :53-55.
[5]涪城区政府.绵阳市涪城区城市物流系统概念规划[S].西南交通大学, 2012, 8.
[6]涪城区龙门镇镇政府.绵阳市涪城区城市物流系统概念规划[S].西南交通大学, 2013, 9.
12.物流系统规划 篇十二
3.物流系统规划设计的意义;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物流过程本身存在背反现象,需要有规划协调、理顺,对物流领域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有规划指导意义,物流基础建设规模需要规划指导,促进物流跨越式发展,促进企业物流合理化和构筑新型物流系统,增强企业的营运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4.战略管理层次:公司战略,一个企业整体的战略总纲,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的一切行为的最高行为纲领。(稳定型战略 增长型战略 紧缩型战略);事业部战略,研究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的竞争问题。(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
5.物流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全局战略(客户服务);结构性战略(渠道设计,网络分析)功能性战略(物料管理,运输,仓库管理);基础性战略(组织,信息系统,政策与策略,设施)定义:物流战略是为寻求物流的可持续发展就物流发展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途径与手段而制定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规划与谋略
6.物流战略规划的程序:总战略规划(稳定-增长-紧缩)竞争战略规划(物流市场定位-物流成本定位-物流服务定位-客户价值定位)职能战略规划(库存战略-运输战略-选址战略-信息化战略-人力资源战略)
7.供应链管理: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8.物流中心的概念:从事物流活动的场所或组织,主要面向社会服务;物流功能健全;完善的信息网络;辐射范围大;少品种,大批量;储存吞吐能力强;物流业务统一经营管理。
9.物流节点:物流网络中连接物流线路的节点之处,也叫物流枢纽。(eg:转运型 储存型)
10.物流配送中心设施选址的评价方法:盈亏点平衡法 重心法 线性规划法 启发式方法
11.工厂系统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在谬瑟提出的系统设计(slp)中,把产品P、产量Q、生产路线R、辅助服务部门S及生产时间安排T作为布置设计的基本要素
12.物流中心的规划与系统布置要素:订单E、商品种类I、商品数量或库存Q、物流路径R、服务S、交货时间T、物流配送成本C
13.物料搬运系统(SHA):适用于一切物料搬运项目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一系列依次进行的步骤,一套关于记录,评定等级和图表化的图例符号。阶段结构(外部衔接-总体搬运方案-详细搬运方案-方案实施)
14.SLP和SHA的相互关系:①两者出发点都力求物流合理化,slp重点在于空间合理规划;sha重点在于搬运方法和手段的合理化。②两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
15.EIQ:订单entry;品项item;数量quantity,即从客户订单的品项数量,订货次数等方面出发,进行配送特性和出货特性的分析。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报告】推荐阅读: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系统的仿真设计07-27
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与设计 全部实验报告11-09
现代物流信息系统10-23
物流系统分析考试试卷10-18
物流运输系统毕业论文10-06
物流信息系统实训心得体会10-13
海尔物流规划09-09
电子系统设计与实践07-27
项目物流规划主体思路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