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研组交流材料

2024-07-09

小学英语教研组交流材料(共12篇)

1.小学英语教研组交流材料 篇一

近年来,随着学校的发展,教研组工作开展也较以前有了不小变化,我们英语教研组由于受校领导的器重,各项工作都率先开展。今天在这里把我们的工作向各位汇报,也是希望能得到各位领导的支持和指导,现将近年来本组的工作开展情况与各位老师交流。

一、抓实教学常规,强化过程管理

教学常规是一个教师最基本的教学行为,它也是一切教学、教研工作的基础。英语教研组一直以教学常规为抓手,不断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强化常态工作的质量意识。

1.加强常规检查

常规检查采用三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定期与抽查相结合、检查与指导相结合。检查的方面包括:备课、作业批改、互听课。每次检查都要评出好的做法和个人,在考核时进行加分,对出现的问题也及时指出,并督促改正。

2.重视作业布置与批改

批改作业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件繁重的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每位教师几乎每天都要用两个小时的时间来批改作业。作业的批改一方面能帮助教师找到学生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能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为了提高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的质量,我们采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情况,并且要求老师做到:精选题目;控制数量;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不仅要改出对错,更要善于收集错误,分析原因,并及时矫正。对作业好的要表扬,差的要批评,充分发挥作业的激励机制。

3.突出互听课

多年前,互听课就作为一项制度被纳入到教师教学常规之中。英语组规定: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同备课组教师的课,并且要有交流与记录,学期结束作为考核的依据。应该说这项制度的落实,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也增强了教师的教研意识。

4.坚持课后集体反思

课后集体反思是我校一直倡导的传统方式,这项工作主要由各代课老师课后进行的一项必须活动。此活动不用任何人监督,老师下课后会自动探讨交流这节课存在哪些问题。

5.行政推门听课

为了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真实地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状况,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借鉴,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从上学年开始在全校范围内实行推门听课制度,并以此作为检查、反馈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推门听课是指行政领导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直接走进教师课堂听课,并且在周五的全体教职工会议上点评。推门听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

二课堂教学

本组教师年轻的较多,思想也比较活跃,在新课改的浪潮下,我们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对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的尝试为我们的英语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

(1)提倡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学习

新课标理念告诉我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方式。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只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进行,这样的信息传递大多是师生问答式,没有学生之间的讨论,没有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更缺少学生自我调整、矫正的机会,从而也就无法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

而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恰恰是对这种“缺陷”的弥补,我们认为它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一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以优带差;二是增加学生发言的机会,培养学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三是为学生创设辩论的机会,在辩论中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四是培养合作

意识、团队精神。上学年杜郎口经验的学习更是让我们感受到了独特的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学的影响。因此,我们强调本组教师要在课堂上开展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为此我们首先要对班级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并且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工,在课堂上选择恰当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且,我们还围绕小组合作学习展开了专门的研讨,并将成果向其他组汇报、推广。

(2))注重当堂检测反馈

数据的反馈是最直接,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一节课下来,如果有一份测试题来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得出学生的分数,那么,这个分数就是对这一节课最好的评价;上课老师也能从中获得很多的信息,可以更好地总结和反思这节课。因此,我们认为,课堂的最后几分钟用来当堂检测反馈是很好的反馈手段。为此,我们也进行了积极的尝试,每节课都精选检测题用于当堂检测。实践证明,这种手段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是非常有效的。

3.课后管理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后管理绝对不容忽视。课后管理指在课后对学生的思想、习惯、作业等方面进行监控。课后管理包括:思想管理、作业管理、学习习惯管理、个别辅导。

思想管理:主要是通过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

作业管理:主要是在校监督学生按时、独立、认真完成作业,确保作业的质量和真实性。家庭作业要求家长进行监督。有时对于特殊学生、特殊作业我们还采用面批的形式,以提高作业批改的质量。

学习习惯管理:主要是在课间、自习课、中午等时间段,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如:如何预习、复习,如何安排作业,遇到问题怎么办,如何用好资料书等等。

个别辅导:我们认为要想提高成绩,对学生加强辅导必不可少。因此,我们提倡老师利用中午午休及自习课的时间针对学习成绩差、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的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建立错题集、好题集,目的是有针对性提高学生的成绩。

四、教师队伍建设

1.校际交流

我县许多学校英语组工作开展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因此,我们英语组教师经常走出去向兄弟学校学习,听他们的课,看他们的管理。同时,我们还把一些富有经验的外校领导、教师请进来,和我们一起交流,共谋我们的英语教学和教研。特别是08-09学,我们英语组到黄家铺和泾川二中学习交流。不仅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而且让我们有了一次宝贵的展示机会,锻炼了我们的教师,检阅了我们教研的水平。

2.为年轻教师搭建平台

青年教师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后继力量,学校也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关注和培养,教研组为其快速成长创造和提供条件:引导青年教师多观摩、勤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并且还为他们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如:青年教师赛课、对外交流时开课。近几年,我校青年教师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迅速成长,目前都以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

3.为了能让我校老师能更彻底的学习杜郎口学习模式,我校领导对我们各个教研组的各位老师进行新课程改革评议活动。每个老师都要精心准备一堂课,然后由每个教研组抽调的评委进行评议,这样来督促学校的课堂改革。

各位老师、领导,通过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我们的教研教改有了一定的成绩,当然,还有一些不足还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2.小学英语教研组交流材料 篇二

一、教师的自我管理

教师的工作比较繁重,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业,还有其他琐碎的事情,其付出的精力、所占用的时间比较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合作交流的时间就相对少一点,采取自我管理、自我交流是一个快速、便捷的渠道。

(一)与书的交流

书是最好的提升人的素养的精神食粮。每天、每周教师给自己定个读书计划,不仅与课本文本交流,而且还与科学技术、社科人文方面的书籍交流,涵养品性,提升品位,以渊博的知识、良好的心态传递知识,这应该是教师具备的文化素养。

(二)与机的交流

网络时代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途径和方法,让教师能方便地摄取最有用的信息。如从专业知识的积累、教学艺术的展示、教学思想的提炼为教师提供了快速便捷系统知识,因此教师每天与机(电子设备)交流,是时代大势所趋,也是多方位传递知识、传递信息的需要。

(三)与自己的交流

作为最为直接、最方便的交流者———自己,与自己交流是交流中最快捷的方式。备完一份教案、上完一堂课、改完一摞作业,对出现的问题要经常有意识地反思一下。每天与自己进行心灵的交流,可把一段文字、一句话在脑海里思考一下,通过自我交流帮助自己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实现自己内在的成长。

(四)与人的交流

1. 与学生交流

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满足他们不同的需要。每天随意或定向与一两个学生聊天,倾听学生的心声,倾听学生对自己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或让学生将自己的困惑、问题写在记录本上,教师定时翻看。师生双方应通过多渠道相互交流,以求得心灵的碰撞,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目的。

2. 与同伴交流

同事是最熟悉的交流者。每天进行简单的沟通,把自己备课或上课的思路拿出来分享、交流,交流中会得到有利的信息,从而打开新的思路,完善教案设计,科学地授课,产生“1+1>2”的效果。

3. 与“朋友”(网友)交流

目前,市一级、城区一级的各学科为方便交流建立了QQ群、微信群,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合作的互惠。每天或每星期,教师都可以与素未谋面的外校同行相互交流,分享知识和经验,从而获取知识,这也是帮助自己成长的途径。

(五)“我”与社会的交流

1. 结识朋友

一个人所能观察或认识到的不可能广泛、全面,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广交朋友对自己的知识起着辐射作用,借“他山之石”修自身之玉,是一个很好的提高自身水平的途径。一位特级教师谈到,无论是作为学习者参加培训,还是作为授课者去开讲座,他都会交两位以上的朋友,即使朋友的级别不如他,他也能从其身上学到知识。这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2. 发表论文

教师的工作是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在工作中把自己的经验、问题、思考撰写成论文,论文一旦公开发表,任何读者都可以看、可以用、可以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这就与社会有了交流。这种交流,是教师个体与社会交流的途径和方法,也是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一种具体的展示,应鼓励和提倡。

总之,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支持者和协助者,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师的自我管理对于学校管理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师自我管理,形成自我活动、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系统管理。表1是“教研交流自我管理表”,能指导教师每天完成交流任务,促成教师管理的可行性。

注:每天自觉检查、提醒,做到的打“√”,没做到的打“×”。

二、学校“干预”的助力

在学校管理中,教师的管理是教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教师不能自觉地去参与自我管理、自我修养、自我提高时,学校的“干预”就尤为重要,它能把教研交流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一)对个体的“干预”

作为学校管理者,在学校要为教师搭建教研交流的平台,让教师有空间、时间交流,甚至是用规定、制度推动教师个体教研交流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主备课机制。备课是教师自我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交流的过程。学校在“干预”过程中,实行单元主备制,让每位教师都有主备机会,通过教案、课件的相互交流,达到共享、共进、共成长的目的。

二是听课机制。相互听课是教师教研交流的常用方法,许多学校对教师每学期听课有所规定,为15~18节。有了“干预”,哪怕是被动听课、学习,都会有小小的收获,也能促进教师间的交流。

三是公开课机制。一个教师的成长,往往是通过多次公开课的磨练才能逐渐进步的。学校通过规定每学期每位教师上一次公开课的“干预”,同时结合学期绩效考评及职称评定的“干预”,激发教师上公开课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广大教师对教材深度思考,拓宽教学思路,达到教与学相长的一个交流平台。

四是评课机制。评课也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经常开展的交流活动。同事之间研讨评课、学校领导检查评课、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评课等,为教师教研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渠道。学校在教学管理中重视评课制度,让教师从评课中学,再度获得新的教学理念,再度完善自己的教学。把以上机制列入学期教师绩效考核中,给教师以压力,并把压力转为动力,从而助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对教研组的“干预”

教研组是学校学科教师集体进行教学研究的基本组织,其教研交流程度如何关系着教师的成长与进步。因此学校对教研组也要有所“干预”,帮助学科健康发展,最终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一是定期教研活动机制。教研活动是教研组的支撑,活动把学科教师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是交流的最好“载体”。教研组把握好载体定时开展活动,备课、教师的观摩课、评课、对教师教学的评估、对教研活动资料的归档……让教师通过“载体”相互交集,共同交流,携手进步。

二是课题研究机制。教研组若没有一个课题研究作为教研的理论支撑,引领学科教研活动的方向,其教研活动会显得平淡无味。学校把课题研究作为教研组建设一个目标任务进行“干预”,给教研组压担子,把学校、学科、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研究,在解决课题的同时大大增进教师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机会,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成长,也提升了教研品味。

(三)对学校的“干预”

学校发展是教师发展的动力和保证,因此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良好学习交流的平台,使教师在岗位上创造出富有生机的教育。

一是业务培训机制。培训是教师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骨干教师,面对知识快速更新的形势必须不断地参加学习培训,学校更要促进培训的开展。如校内的一周业务和理论的培训、参加区域内的专业培训,甚至到高等学校参加提高班学习培训,以及现在最普及的“网络”业务培训,通过参加培训,拓展教师教研交流的平台,教师个体与教授者的交流、与学员的交流、与网络的交流形成知识的碰撞,从而提升其业务水平。

二是跟班学习机制。跟班学习制是教师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的方法。学校里新教师与骨干教师跟班学习,骨干教师到先进学校跟班学习,学校管理者、骨干教师到发达地区跟班学习……学校有了计划,教研交流就能顺理成章进行。近年来我们尝试跨校跟班学习,有一定的成效。如某学校一教师在我校上岗前是高中教师,不熟悉初中的业务,学校派其到另一所学校跟班学习一个月后才上岗,大大缩短了其适应的时间,使其能更精准地把握教学、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教法。

三是教师学科竞赛制。教师学科竞赛是培养和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方法,也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每学期定期开展教师学科竞赛作为教师交流的平台,可开展常态课比赛,可定专题比赛,也可就某个问题进行比赛。如辖区内某学校就“试卷讲评”专题开展教学竞赛,把我们常忽略的、教师都不会作为备课内容的“试卷讲评”作为教师互相交流、互相提升的内容。这个平台也是教学管理中不可忽视的。

无论是对个体、对教研组、对学校都可以有个量化的指标,进行项目的细化评估,从而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以促进教研交流的有效开展。

三、管理部门的穿针引线

教育管理部门除了组织学校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教育科研信息服务和业务指导外,更要有前瞻性,制定一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引导学校、教师科学地进行教研交流。

一是教师轮岗交流制。为推进区域内优质教师资源共享,逐步缩小教师配备的城乡差距、校际差距,同时也为了让教师感受不同学校教学氛围和教学理念,学校每年都进行教师轮岗交流,城乡学校间、城市学校间、乡镇学校之间进行交换,为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仅2015~2016年度,笔者所在城区就派16人到乡镇支教,19人在校际之间走教。

二是校际教研交流制。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开展校际交流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进行校际交流,教师在区域内互相学习,建立一种开放式交流。通过校际集体备课磨课、听课议课、校际互换教学材料等教研活动,可谋求学校教育教学共同发展的道路。

三是专家指导制。教育专家、专家型教师对学科教师的影响力及引领作用不可估量,与专家交流、由专家帮助把脉,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提升将会在一个较高的起点并少走弯路。(1)教育行政部门邀请高等学校、区市教育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提升城区教育办学理念和品牌内涵。(2)邀请高等学校教师、教育专家到城区进行讲座,提升理论知识。(3)教研室与学科上有所建树的教师建立合作关系,与城区各学科教师一起备课,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拓宽集体备课的交流面。(4)请专家到城区上“精品课”,或与学校教师“同课异构”,切磋交流,找出差距,从而达到提升的目的。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专家指导制,反响非常好,目前这一制度也列进了教育系统“十三五”规划中。

3.教研交流 助我成长 篇三

一、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有机结合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蒋老师以展示太阳图片和讲神话故事的形式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她让学生分小组初读课文,同时提出了两个贯穿全文内容的问题,即:课文的哪几段介绍了太阳的特点?哪几段写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带着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再指导学生说话:“有了太阳,就会有……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的确,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从反馈的效果来看,学生已经了解了太阳有远、大、热三个特点,并认识了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顺利完成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二、在学法的指导和知识的传授上很到位

首先,蒋老师在教学第1~3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太阳的三大特点,先让学生找出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语句,并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这些句子,再让学生分析这些句子在说法上与一般句子的差异,体会这些句子的写作特点,从而准确地归纳出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其次,这节课对学生能力目标的要求,应该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纵观整个课堂,蒋老师抓住说明文的构段特点,注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并顺势而为,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激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激活了课堂气氛,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板书设计布局合理且富有艺术性

蒋老师这节课的板书,左边是太阳的三大特点,右边是介绍太阳特点时的说明方法,下面是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的世界。我觉得这样的板书设计层次清晰,主次分明,使人看了一目了然。一节成功的课,肯定会有一个精心设计的板书,所以我们要重视板书设计,使之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

课已尽,意犹存。蒋老师的这节课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们要以她的这节课为影子,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法,使我们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朝着轻负担、高效率的方向发展。最后,我想提点看法,也是这节课美中不足的一点,就是蒋老师虽然很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但是读的精度和深度还不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的表达方法,发展阅读能力与形成阅读习惯的过程,也是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彼此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小学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每篇文章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我觉得应该建立在精读每个相关段落的基础之上。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加以指导,对书中重点词句、段落进行圈点、批注,反复吟诵,细心品味,用心领悟。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4.朱良小学语文中心教研组交流材料 篇四

王增光

青州市高柳镇朱良小学

朱良小学语文中心教研组交流材料

青州市高柳镇朱良小学王增光

一、本单位在语文教学中的成功做法:

1、注重写字教学。我校一直把学生的写字教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学生的写字姿势、间架结构到笔画书写,都从严要求。近年来,学生的书写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

2、加大阅读教学的力度。阅读是学生感悟课文的根本,语文教师从多种方面、多种角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重点是依托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开展演讲比赛、读后感等活动,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本人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存在的问题:习作对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来说一直是一个难题。主要表现为:内容空泛,缺少真情实感;结构混乱,不懂得布局;写作技能差,语病多。

2、解决问题的办法:回归生活本质,落实习作训练。

首先,我们要训练的,便是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敏锐。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不能留于“要留心观察生活”一句话的要求,而是要在每一次习作教学中,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教给学生观察些什么,怎样去观察,以及记笔记等留住观察所得的方法。其次,在训练学生口头表达的基础上,落实口头表达向书面表达的转化。最后,就是要落实习作修改训练。玉雕为饰,文改为章。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修改方法也多种多样,或自斟自改,或相互取长补短,或现写现改,或放置一段时间再改。老师特别要注意的是,老师只能点拨,不能代劳,否则

又可能是老师改得辛苦,学生付之一笑,满纸圈点付之东流。

三、本人对语文教学指导意见的想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打好精神、文化的底色;小学语文更应关注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语文基本能力与良好习惯形成的培养,为中学语文以及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小学语文教师要进一步增强学科教学目标意识,明确小学阶段的语文基础知识、语文能力发展的知识体系,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本人对中心教研组健康发展的建议

1、多组织中心教研组成员外出学习,开放眼光,学习别人的先进教学经验以及优秀的教学方法,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素质。

5.小学语文教研组长经验交流材料 篇五

俗语说“春的耕耘、秋的收获”,回顾几年的教学教研工作,我们有着几充实、几分感概„„我们教研组的工作本着“为了学生服务,为了自己的提高”的理念,在全体老师们兢兢业业的工作中扎扎实实、卓有成效的开展着,圆满地完成了学校的语文教学教研工作,几年来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酸,现总结一下分享给同仁们:

一、认真学习理论,更新了教育观念

几年来,我们经常有一句话挂在嘴边: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后来,又有人认为,一桶水岂能解决?古人不是说为有源头活水来吗?要有源源不断地水流才能左右逢源、应对自如。也许,这只是揭示了教师需要具备丰足的学科知识而已。开学初,我们全组老师认真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了解了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开展了新课程理论下的课堂教学标准讨论。之后又选取《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及《小学语文教师》等教育名著或教育教学杂志,通过个人自学、组内交流等多种方式来学习新课程,把握新课程,以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全组每位教师至少摘录笔记20则以上,学习、阅读蔚然成风。并不断反思,积极撰写教育教学随笔和教学论文,特别是张春宵老师,养成了每天写随笔的习惯。

二、继续开展校内听课评课及教学诊断活动 认真积极地开展组内听课活动,促进整组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本学期,我们三年语文组积极开展组内开课听课活动,每位教师至少开出一节组内研讨课,其他组员认真听课、议课,听课节数最少15节以上,最多的达30多节,研讨氛围十分浓厚。在此基础上,推荐张春宵老师上校级研讨课,围绕校教导处提出的如何上好阅读课第一课时这一主题,整组老师参与备课,陈海云老师说课,李雪芬老师评课,开出了一节真实、朴实,并力求扎实的课,受到领导及其他听课老师的好评。

三、进一步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如果能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扬长避短,我们的工作就能事半功倍。但由于种种原因,以往集体备课常常流于形式。本学期我们认真落实教导处有关规定,严格纪律要求,改进组织方式,在备课组内实行定课题、定时间、定主讲人、全体参加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集体备课的质量。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力求做到统一思想,统一进度,统一练习,特别是在备教学目标,备学生练习,备教学方法时能集思广益,取长取短,同时通过集体备课,及时了解教育教学情况,针对教材的特点,不断地进行探索、改革、创新。

四、教学常规检查常抓不懈,落实到位 为了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条理化,一学期两次的常规检查,都很抓落实,不走过场形式,认真细致,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所以在上次是教育局的规范办学抽查到我们组时,我们并没有刻意的准备,但我们的备课、作业批改等深受领导的好评,这都是我组教师平时认真对待教学工作的结果。

五、举办多种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语文

在教导处的领导下,本学期,我们组还组织学生参加了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如在第13周和第19周两次组织学生参加阅读考级活动,在每位语文教师的精心指导和鼓励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参加了阅读考级活动并顺利通过,还有百分之四十的学生参与越级考级获通过。更可喜的是,虽然才三年级,但大部分孩子在这次活动的影响带动下,养成了每天阅读经典书籍,与老师同学交流感受,学会摘录好次好句等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孩子的获取广博的知识、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大部分孩子一学期看了近10本长篇书籍,最多的大30本左右,阅读量大大增加。

六、积极投身教科研活动

在学校教科室的指导鼓励下,我组多位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科研活动,在认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围绕学校总课题《小学课堂关注有效倾听的实践与研究》,张春宵和李雪芬两位老师分别撰写了《小学课堂关注学生有效倾听的实践与研究》和《小学课堂关注教师有效倾听的实践与研究》这两分课题研究方案,为学校的教科研活动尽自己的一份力。

6.小学英语教研组交流材料 篇六

——綦江区营盘山小学校本研修经验交流

营盘山小学 彭彬

几年来,我校校本教研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立足学校实际,立足课程改革,以引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以提升教师科学研究素养,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为目标。采取校本研修专题课题研究、集体备课、专题讲座、听课评课、新老教师导师制活动、师生读书活动、师生练字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好活动,实际效果显著,提升了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初步构建了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修机制,保证了学校教学教研工作平稳、有序、顺畅的开展,提高了教学效益,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尽快形成办学特色,打造名校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我校在校本研修中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强化管理,抓住推进校本研修的关键

(一)领导重视,强化校本研修管理

几年来,我校十分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每年都把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培训,强化校本研修作为学校工作计划的重要内容。在学校经费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留出教师培训经费。实行领导分管教研组责任制,带头听课,带头参加教研活动,要求干部在教研组内首先是带头学习,其次是服务,最后才是管理。

(二)构建好网络,重点发挥好教研组长的作用

校本研修在校长的领导下,教学副校长是直接责任人。我校在学校内部设立了教导主任和教科室主任,把教研科研单独划分出来归教科室管理,在下设立教研组长,语数学科教研组设年级学科组长,综合组设学科组长。在平时的管理中,重点加强教研组长的管理,给予他们优先学习培训、优先评先评优晋升职务的机会,制定了考核方案,在绩效工资中平均每月100元的工作补贴,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注重帮助他们在教师中树立威信,提高自身思想和业务水平。

(三)建章立制都硬考核,努力建设制度化校本研修局面。

四年多来,学校先后建立健全了《营盘山小学教研管理制度》、《营盘山小学导师制度》、《营盘山小学课题管理制度》等有关校本研修制度7个。并注重了这些制度的实施、检查、总结和考核。把教师参加校本研修的过程和效果作为考核和绩效工资兑现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培养青年教师为重点,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

一所好的学校,应该拥有一支理念前卫,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其中区级名师、学区首席教师、校级骨干教师和教学能手,在校本研修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因此对各级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培养,成为我校校本研修的重要组成部分。

(1)积极挖掘内部潜力:开展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实行“导师制”,要求各级骨干教师传帮带一个新进教师,开学初举行结对仪式,新进教师在9月份先听“导师”课,然后先请“导师”指导教学设计与试讲,先上一节展示课,一个月后上一节“合格课”,学校评委组

与其他老师互相听课评课,评定为合格为止。第二年的5月份上一节“展示课”,形成大家都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2)努力借助外部资源:一是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听课,尤其是青年教师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让他们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促使他们尽快成长。每年学校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听课费用都在5万元以上,二是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锻炼的舞台,组织开展了学校的“外出学习模仿展示课”研讨活动,让他们在讲台上展露学习所得。三是有计划地请进来。有计划地邀请区内外各学科专家来校听课、评课与讲座,使“专家引领”在我校校本研修中得到了有效的开展。四是给骨干教师搭建一个锻炼的舞台,积极承办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和外校参观研讨活动,促进教师观摩学习和承担各级各类“对外公开课”,“向下送课,向上献课”的活动。

二、发挥集体智慧,切实抓好常规教研活动。

常规教研活动是学校校本研修的主阵地,只有对这块主阵地常抓不懈,学校才能稳步发展。我校的常规教研活动做到了“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定期检查。全校共分为5个教研组:一、二、三年级分为低语组和低数组,四、五、六年级分为高语组和高数组,语数以外专职教师为综合教研组,综合组中按学科分小组。坚持每周固定时间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每次时间为90分钟,单周集体备课,双周业务学习。

(一)集体备课,博采众家之长。

1、提炼问题,确定讨论主题

我校承担组织集体备课的备课组长(语数学科分年级选出一个备课组长,综合组分学科选出一个备课组长),在开学第一次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填好集体备课安排表,语数组一般以单元为备课单位,综合组以课型为备课单位,确定主备人(此次备课的中心发言人),在每次备课之前,主备人潜心研究琢磨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提炼出自己把握不住,难以突破的问题,集体备课时,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全组教师坐下来共同研讨,献计献策,各抒己见,求同存异。

2、完善教学方案

参与讨论的教师,根据同事们提出的建议、方法,再结合自己的实际,对自己的教学方案作进一步的修改,批注在书上,使之趋于完善,并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以此提高课堂效率,解决教师教学实践中的实际困难。

3、课后反思总结

一堂课上完之后教师坐下来对这节课进行回顾反思,查漏补缺,总结经验,作为下一次教学的第一手资料。几年来,教师人人坚持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学校也坚持了对教师教学反思的检查、评比和考核。

(二)业务学习,探讨解决问题。

一是专家讲座,学校有计划有主题邀请专家来校指导,每期至少2次(主题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定)。

二是教师讲座。我校承担组织业务学习的教研组长,在开学第一次教研活动组织组员填写好业务学习安排表,确定中心发言人(骨干

教师至少每学期主讲一次,其他教师依次轮流)。

我们老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诸如、“新课程下教师的行为应发生怎样的转变?”、“课堂上如何挖掘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信息技术怎样与其他学科整合?”、“教学课后记要怎样写?"、“怎样真正做到减负提质?”等等。每次集体备课提出的这些问题,就成为下一次业务学习的主题,中心发言人做好一周的准备,业务学习时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全体老师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研讨,如果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就及时解决,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大家分年级立为校级小课题研究,继续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探索解决。我们既帮助授课教师解决了眼前问题,同时自己也长了见识,大家都得到了不同度的锻炼。

三是以书交友,充电提高。认真开展教师读书活动,每年开展“师生共阅读”的活动,组织教师认真研读各类教研读物,并撰写读书笔记,提升了老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在大家的共同关注下,教师在实践中观察、思考、研讨,获得教学智慧。通过自主、开放、宽松的研修,我们形成了研究型群体,教师在研修中自我融入群体,提升教育的境界,找到自我发展的目标,追求共同的价值趋向。

三、以课题研究为抓手,让校本研修有灵魂

几年来,学校十分注重课题研究营造学校校本研修氛围,提升教师教科研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到上期期末,我校在研区级课改专项课题6个,区级一般课题9个,校级小课题10个。分别涵盖了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等所有学科,做到了全校教师人人

研究课题。每个课题来源于一线教师的教学困惑,具有很大的研究性和实用性。学校在学年初组织每个课题组负责人开会,拟定学年课题计划,每个课题组负责人定期组织成员开会,分配任务,开展活动和收集过程性资料。学校每两月召开一次小结会,各课题组每月至少集中一次开展活动。学校还不定期邀请教科所专家为全校各课题进行指导,提高课题研究的有效性。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困惑。

四、“课改大练兵”常态化,在全员操练中开展校本研修

綦江的课改在走在全国教育的前列,这是我们綦江教师的骄傲,也是我们綦江教师的责任。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要提升,把课堂改革成高效率的课堂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我校建校近5年以来,一直着力对课堂进行改革,已经做到把“课改大练兵”常态化,也是把它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之一。上学期,除了新进教师的专业课堂活动,开展全校教师“课改大练兵”活动,9—12月份分别开展了人人参与的“新课程达标课”活动,制定了活动方案和评价标准,分年级分学科定期开展,大家互相听课评课学习。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互相试讲研讨,最后参加比赛。另外还开展了同年级同学科的组内研讨课“同课异构”活动(综合组分学科分课型进行,数学组研究自选课型的第一课时,语文组一年级研究拼音教学、二年级研究识字教学,三至六年级研究精读课文第一课时教学)。12年2—4月份,全校教师继续开展“课改大练兵”活动,主要开展同年级同学科的组内研讨课“同课异构”活动(综合组分学科分课型进行,但是体育组统一研究队列

教学,数学组研究自选课型的第二课时,语文组研究精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

7.小学英语教研组交流材料 篇七

在一个高度复杂的高中校园里, 没有多少令人企慕的幸事, 是NOC让教学设计成为了富有激情的艺术创作。从北京回到学校, 我们开始用生命去感悟教学, 时常浸没于课堂折射出的真与美, 被师生之间的那份和谐与真诚所感动。同时, 又时常迫使自己游离于课堂之外去观察、思考……教学如何才能散发出艺术之美?我们每天都这样思考着、幸福着!

2012年7月28日至30日,第十届中小学NOC活动网络教研团队赛项全国决赛在北京华北电力大学成功举行。作为本次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物理学科的评委和学科组长,对本次活动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影响。

历经十年,NOC活动规模逐步壮大,网络教研团队竞赛项目备受关注

自NOC活动项目开展以来,已历经十年,参与NOC竞赛项目的队伍逐步扩展。竞赛由中小学逐步扩展到高校,由学生参加扩展到教师团队参与,竞赛项目由单一活动到形式多样,从国内举行到国外推广,整个竞赛活动均始终围绕创新和实践两个主题展开。还记得我26日到华北电力大学进行赛前说明会的情景。进入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赛前说明会现场,人头攒动,能容纳500人同时上机的大学计算机房还不能完全挤下热情的参赛队员,回想2007年以来,NOC活动的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由当初的几十支队伍发展到现在近两百支队伍,作为竞赛评委看到赛项得到如此众多的教师支持和认可,心里也油然产生自豪之情。

赛程创新,激发教师团队协作意识,推进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发展

从竞赛的流程看,今年的竞赛流程与上届相比,又一次进行了优化与调整,围绕竞赛流程,将竞赛的每个环节给足半天时间,让参赛选手有充分的研讨、交流与协作时间,也保证选手的能力和实力有充分发挥的可能。从信息化个性化的教学设计看,去年是对团队的一份教学设计进行评分,今年对每一个成员的教学设计都进行评分,这样的好处就是促进了团队成员水平的整体提升,如果团队成员出现教学设计水平差异或悬殊多大,团队的整体实力将会受到制约,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强调了团队的整体实力,要求每个成员参与,保证人人有水平,个个有实力。从形成一份团队共同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团队成员再次汇聚智慧,相互启发,相互协作,把团队成员共同的成果汇集在一起,在协作的过程,进一步加强了专业的沟通,促进了彼此间的了解,实现了同侪互助。让教师在活动中历练,在历练中实现专业的自然成长。

在团队评价环节,各参赛团队能够认真学习、评析兄弟团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围绕一个评价激烈的讨论、争辩、沟通、交流,最终形成团队一致的共识。整个过程在评价中不仅学会了一分为二、实事求是地看待竞赛对手,提升了团队成员基于教育理论的评价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会了欣赏他人,养成了自觉反思的习惯,培养了团队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

而陈述与答辩环节,各选手准备充分,精心设计答辩的可视化陈述课件,善于将自己教学设计的亮点进行高度的凝练和提升,做到了亮点突出,特色鲜明,陈述有据,答辩准确。陈述和答辩环节充分彰显了各个参赛团队的专业综合能力,也反映了不同地区物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发展状态,对不同区域间的学科交流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固化成果,逐步完善竞赛环节,彰显团队竞赛项目的影响力

客观上说,网络教研团队赛项的生命力和价值在于重视团队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从竞赛流程看,也非常契合一线学校校本研修的组织形式,有利于将竞赛的组织方式和竞赛方法迁移和借鉴到校内校本研修活动中,尤其是有利于推动校内教师专业团队的共同发展。从评委工作看,一方面NOC组委会要进一步固化和保留网络教研团队有特色的竞赛环节,形成竞赛特色,同时也可适当优化竞赛内容,如可以增加视频课例片段的诊断与评估,就视频课例中的问题进行问题矫正。这样就可以改变网络教研团队赛项仅仅是“课前研”,无论是设计和反思都是一种预设性的方案,缺少实践的检验,很多的方案还停留在书面,缺乏实践性。而增加视频课例诊断,则解决了“课中研”,视频课例的问题解决方案则解决的“课后研”问题。这样,能够将竞赛项目更为贴近一线教学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把停留于形式和假说层面的竞赛活动,与实际中“基于课例的课堂观察活动”紧密结合,这样的环节优化,相信将会得到一线教师更广范围的认同和支持。

8.高三送考经验交流材料 篇八

大家好,今天有幸坐在这里,向各位汇报一下高三一年来的工作,内心实在惶恐,在各位行家面前班门弄斧,不当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

下面我从学科备考和情感投入两方面汇报。

一、学科备考方面

高47级在进入高二下学期才得到明确通知,要考全国卷。对于我们备考来说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很大。在学校和年级的统一指导下,我们虽然很着急,但不慌乱。扎扎实实的做了下面这几项工作。

1.为充分了解山东卷和全国卷之间的差别,我们全组老师深入研究了近5年全国卷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对比与山东卷异同,从而制定出新的详细的全国卷双向细目表,迅速调整教学方向,特别是选修模块,扬长避短,回避学生普遍感觉难得分的有机化学部分。

2.多渠道、多角度获取最新考试信息。学校先后组织高三老师外出去济南等地参加各类高考研讨会,去市内兄弟学校听课学习;特别是去年年末,到使用高考试卷多年的省份进行学习,走进课堂,学习先进经验。面对新的高考改革形式,咱们学校的这些做法,给老师们提供了开阔眼界和思路的机会。

3.工作落实到位,执行力强。高三一年来,几乎每周都在进行周练,年级每周一都按时汇总、统计成绩。特别是到了冲刺阶段,为更好强化理综训练,每次理综周练后,年级都要求第一时间进行阅卷,为避免三个学科流水制约阅卷进度,理综组的全部老师都周六中午加班,一般都是上午11:30拿到试卷,下午3:00 就能阅完。保证周一的试卷准时讲评。

总结高三教学,我们突出了“三抓”,即抓阶段计划,忙而不乱;抓高效备课,有的放矢;抓考前训练,求真务实。

二、情感投入方面

高三一年的备课备考就像一场马拉松,既是体力、智力的比拼,也是家校情感付出的比拼。回顾高三一年的生活,有很多令人难忘的瞬间,其中有几件事情对我感触很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1.有关家长的故事

我教的高三四班有一女生,升入高三后成绩一般。在批阅她的作业时,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她的解题方法经常与老师讲的方法不同,解题费劲、走很多的弯路,费时费力,其他学科老师也发现同样的问题。

四班有一位家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孩子成绩在班级倒数第二,第一次周测后,我在办公室接到这位同学爸爸的电话询问孩子在班级上课情况,我耐心和家长说明了孩子的情况。过了一会儿,我又接了他的电话,说是找李辉老师。我一听是李辉老师,就把数学组李辉老师的电话给他了。没想到过了一会儿,他又把电话打了回来,要找生物老师,李辉。这时我才明白他想找的是我们办公室李光军老师,可能是家长把光和军弄到一起读成辉了,我当时就给他进行了纠正。巧合的是,接下来的两次周测后,我都接到了这位家长打来的电话,还是先找我,再找李辉老师。我当时心里想,把老师名字多次搞错的家长,肯定不会把从老师这里了解的情况准确无误的转达给孩子。出我意料的是,接下来的月考,这名同学的成绩竟然从班级倒数第二进步到了38名,后来家长专程来办公室对老师表达谢意,我顺便问出了我的一个疑问,问他为什么每次他明明知道我和李光军老师就在一个办公室,还要先打一个,挂掉,然后过一会儿再打。家长的回答又一次让我震惊。他说想把老师们给的建议整理记录下来后,再问另一个学科。可见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是多么的重视;对老师又是何等的期待与信任。

对于老师来说,班级每一个学生是五十分之一,对于他们的家庭来说这就是百分之百。所以我们要尽己所能,最大程度的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因为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2.关于学生的故事

一般来说,一位既教A层班级又教平行班的老师的大部分注意力都会放到A层班级上,在平行班也是会主要关注成绩好的学生。我教的另一个班级——五班,是一个平行班。一名学生的故事,让我意识到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重要性。她是一位表面上性格活泼、开朗的女生,有一次课间我发现她眼里含着泪水,我便走过去了解情况,安慰她。事后从别的同学了解到,她是离异家庭的孩子,跟妈妈生活,妈妈常年生病。表面看似坚强,实际上内心很脆弱。知道了这种情况后,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便有意识的主动去关心她、关爱她的学习与生活。由于通过了铁路系统的单招考试,她最终没再参加高考。毕业后,她送给我一小盒贺卡,里面有50张,每一张上她都亲笔写满了我们之间的故事,字里行间都是对老师的感激之情。这更使我体会到,教育的目的不只是考取高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格的教育。

9.教研组 经验交流材料 篇九

五年级语文教研组,是一个蓬勃向上,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勇挑重担的队伍,又是一个勤奋团结,充满活力,互帮互学,求实创新的集体。在新课程的理念带动下,在教研室领导和学校领导的引领下,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让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小主人,真正做到了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积极学习,提升能力

我们教研组全体成员懂得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所以每个人都特别重视理论的学习,具体措施是:

1、集中学习与小组学习、个人学习相结合,积极有效的落实我校的“五个一”工程,及时做好学习笔记,认真撰写心得体会、教学反思等。另外无论是外出培训的教师还是学校的培训,我们回办公室后都会再进一步的学习,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使每位教师都得到提升。

2、定期观看名家的课堂实录,看后我们针对某些环节进行研讨,抓住优点为我们教学所用,长期以来,专家的示范引领也是我们汲取营养的一途径,在专家的引领下我们的素质在不断提高,我们驾驭课堂的能力大大提升,个个成为了教学能手。

二、课题引路 探究新法、我们每个学期开始都会根据我们教学中发现的问题确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小课题。在课题研讨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一次次失败,不气馁,一次次成功,不骄傲。在“新”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做文章,在“效”字上出成果。我们先后研究了许多课题,如:《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使用多媒体》《让学生爱上读写》《精略结合的有效性研究》《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课题的引领下,我们探究出了如何巧用多媒体,让阅读“实”起来让识字教学“活”起来;让学生习作“亮”起来;让口语交际“趣”起来;让读书“厚”起来。

在2015年,我们重点研究了精加略的课堂教学模式,我组成员集思广益,在不断的研究探索中总结出了三课时的教学流程。精略结合课在教学中一定要找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结合点,立足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紧扣单元训练重点,真正实现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的认知、实践与运用。精略结合课教学打破单篇孤立教学的弊端,能突出体现单元整体教学的意识,是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深度、拓展教学宽度的重要途径。我组教师也给全县的语文教师示范引领,木艳敏老师讲授的《》,胡亚东老师讲授的《》,得到了全县语文人的好评。

三、狠抓课堂 提高质量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向40分钟要质量是我们的目标。为了达到高效,我们的做法如下:

1、教案设计集思广益。每节课的教案都是经过本组全体教师一起研讨而成,集体的智慧,形成一套确切可行的教案,每位教师再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做到有的放矢。

2、课堂作业检测有实效。每课作业,每单元测试、每次月考都是十位教师智慧的结晶。大家共同设计,根据学生易错、不易懂的、没见过的题型来设计作业,每次习题都要从夯实基础,提升能力为出发点,决不让学生做重复作业,做无用功。

3、培优补差均衡发展 我们认识到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培优扶差工作至关重要。每个班中总有一些优等生和潜能生,只有把优等生培养好了,班中才有榜样;也只有把差生的转化工作做好,才能提高优秀率,并为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扫清障碍,利于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抓两头,扶中间”是我们的工作方针。因此,在平时的课余时间,总能看到我组老师在教室里给潜能生耐心教导的忙碌身影,努力让他们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有所提高。而在平时作业的布置上,注重作业形式的趣味性、易操作性,多布置一些弹性作业,不束缚优生的发展空间,努力让他们的学习潜力得到更大程度的开发。

4、交流探讨时时见。每位教师每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的课堂效果,目标达成进行反思,随时与本组教师合作交流,小小的研讨开始了,大家畅所欲言,谈出自己的解决办法,说出自己课堂上的生成,最后形成一个解决小问题的最佳方案。所以,每节课后都是我们探究课堂效果的时间。

5、课例研讨准时有效。单周网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研,一位教师根据自己教学中的困惑提出问题,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发表见解,发帖的教师认真阅读后,整理成论文再发到网上供老师们学习借鉴。双周的课例研讨根据网上的问题展开,我们经过集体备课、上课、研讨,对研讨的问题进行系列化的研究。讲课教师进行说课。听课教师要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完成,重难点是否突破,课堂是否高效,课堂师生活动是否有效,进行全方位评价。研讨后要撰写评课稿,讲课人根据建议形成二次备课,其他教师要进行二次上课或一课三上。同时我们还采用同课异构方式,集每位教师每节课的优点,形成特色教学设计,真正做到为教学服务。

6、“青蓝工程”落到实处。我们组十个人,都结成了对子,有经验的教师要帮助没有经验的教师,全方位提高了每位教师的素质。如我组教师姜晓侠老师,在乡下时,曾是英语教师,开始时对每篇课文的重难点把握不准,总走弯路。我就与她结对子,她每天听我的课,我每天听她的课,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当堂示范。我们抓紧一切时间进行切磋,她驾驭教材的能力越来越高,在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全县小学语文“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中,执教的《荷花》一课,被评为县级优质课;同年,在全县小学语文“跨越式”课堂教学改革观摩活动中,执教的《生命 生命》一课,也被评为县级优质课。在实践中我们组做到了师带徒,徒促师,形成了你帮我赶,你赶我超的教学氛围,个个成了教学骨干。

7、激发读书兴趣,提高师生素质。根据3311读写工程要求,我组早已走在读写前列。我们教师以身示范,和学生一起阅读,读必读书目,读自己喜欢的书目,时时记录心得体会,常常一起分享。书写功底虽然不高。但我们小组教师也是比比看看,不断进步,作为组长,按照学校年龄要求,我可以不用练习书法,但我从未间断过和姐妹们一起练习,因为我们知道: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得有一手漂亮的字。“腹有诗书气自华”,为让孩子真正爱读书,读好书。我组根据学校的要求指导孩子读好书,帮孩子挤出时间多读书,跨越班级多借书。在阅读教学中精讲,留出大量时间让孩子好读书,晨读、午读、暮省,让孩子时刻走进书的世界,真正做到与书为友。为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给孩子们铺设展示的舞台,我们组定期举行各项活动,如:好书推荐、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等。上学期在读写活动展示活动中,我组10位教师的读书汇报课得到了县、市领导一致的好评,并给全校做开放课堂示范课,做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孩子们书读的多,阅读与写作能力不言而喻,语文成绩名列前茅。

10.校际教研交流材料 篇十

——**中学校本教研交流材料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管理水平,把我校办成让人民满意的学校。几年来,赤金中学高举“科研兴校、科研促教”大旗,求实创新,和谐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聚精会神抓科研,一心一意谋发展,牢固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全方位育人意识,坚持“给每个人以希望,给每个人以自信,让每个人的智慧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办学理念,在加强领导,落实管理,改善条件,培训队伍,推进教育教学研究诸方面,取得了较为一定的成绩,走出了有特色的内涵发展之路。

一、加强领导,重视科研,树立正确的科研意识

学校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领导带头参与科研教改。坚持“一把手工程”,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科研兴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领导和部署学校教科研工作,为教育科研提供组织、政策、设备设施及科研经费的保障,对教育科研工作进行考核、评比、总结、表彰。领导小组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领导者、指挥者,不仅在思想上要领导,更要在行动上领导。在职责中明确要求小组各成员坚持做到四个“自觉”,自觉承担课题的主研工作,自觉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自觉参加校内每次教研活动,自觉深入课堂听课指导教学,真正发挥出了“领头羊”,“主心骨”的作用、使学校的教育科研做到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学校要求教育科研工作要降低重心,立足学校,以校为本。牢固树立“教学即教研”的校本教研思想,坚持“立足课堂,注重反思,加强学习,指导教学”校本教研方针。确立了“发展教师、服务学生、紧跟课改、有效提高“的校本教研目标。具体目标是:

1、面对学生差异大,解决如何实施有效的分层教学的问题。

2、建立各具特色的教师专业队伍,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3、有效促进不同年龄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尽快使年轻教师走向成熟教师、经验教师走向骨干教师。

4、当前,着力解决初中新课程改革中的若干问题,如:课堂教学方式的实验和改进,提高教

学效率,进行有效教学甚至高效教学等。领导、教师都对当前的教育科研工作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一致认为教育科研必须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全机构、完善制度,加强教科研制度建设

学校责成教导处主管教育科研工作,教导处在校长、主管副校长领导下开展工作。确定了各学科研究负责人(各学科教研组长),研究骨干(备课组长,学科骨干)。各学科研究负责人,研究骨干是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带头人,在思想上要身先士卒,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勇于开拓进取。在事业上要致力于自己所教的学科,努力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刻苦钻研教法、学法,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科研工作上奋力做到教有所得,研有所获,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和带动全校教师。

学校为了营造严谨、务实、民主、宽松的教研氛围,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共同切磋分享经验,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融为一体,落实校本教研的实效性,形成校本教研“四级”管理机制。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教育科研培训小组、教 育科研实施小组、后勤经费保障组。

三、狠抓学习、重视培训,建设教科研骨干队伍

(一)计划引领、研发教材

学校制定了《教育科研培训计划》,还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名师培养计划》把培养名师作为我们的一项长期任务贯彻和实施。学校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为教师配备了《新课标导读》、各学科课程标准及解读等基本材料,进行校本培训。

(二)内容充实、狠抓落实

我校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学校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学校发展理念作为教师校本教研培训的核心,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支持教师校本培训工作。

1、学习提高----努力做好校本培训工作(1)培训工作日常化

我们把校本培训当做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规定每周三为全体教师雷打不动的 教研组理论学习时间,各备课组每周至少集体备课一次,教导处到时要派专人督察。使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2)培训内容广泛化

培训内容力求做到全面、丰富、翔实。具体有:

1、完成上级规定的培训工作;2师德教育活动会(老师有心得体会);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培训;4新课程通识培训、各科课程标准的学习;5,教科研培训;6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

7、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训。我校认真加强师德制度建设与师德考核,制订了相关制度,对师德建设提出了非常明确具体的要求,同时严格进行师德考核,不断强化对师德的监 督与考核。同时,学校注重德育队伍建设,定期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德育及班主任工作经验。

(3)培训形式多样化

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力求做到形式多样,贴近教师工作实际。在培训中做到:内容新--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方式和新型的师生关系;方法活--采用听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效果实--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

2、反思交流----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教研培训活动(1)教研培训行为自主化

首先制度上保证。学校规定每周三为教育理论学习日。教研活动中要求做到“三个有”,即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活动记录。其次组织上到位。教研组是开展校本教研的中间力量与基本组织。我校非常重视教研组的建设,合理划分教研组,明确各教研组长的职责,加强对教研组的指导与考评。再次行为上跟进。要求教师主动参与各类教研培训活动,主动与同事交流实验中的成功与失败。为了加强教研组工作,学校还为每个教研组配备了业务知识扎实、教学理论水平高的行政领导来指导教研组工作。使广大教师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被动研究”为“主动研究”,学校教研氛围日渐浓厚。

(2)教研主题专题化

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我们事先定好计划、确立研究主题,做到“两个结合”。一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即要求学校各级教研活动要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要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相结合。如英语教研组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营造我校的英语学习氛围上”;数学教研组重点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能力;而语文教研组在作文教学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二是与校本培训相结合。根据培训主题、培训内容开展教研活动,教导处要对各教研组的培训、研究进行宏观调控,具体指导培训的方向和内容。

(3)教研内容系列化

我们认为开展系列化的主题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问题。为了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我校提出上好“四课”的做法。即老教师、优秀教师给青年教师上好示范课,青年教师上好汇报课,课题组内上好研讨课,备课组内上好课例研究课。

(4)教研形式多样化

从教研性质上分有注重操作的参与式研讨、同课异构的比较式研讨(课例研究课)、自我申报的公开课、提高层次的研讨课等。具体组织形式有 课堂观摩、说课评课(实话实说)、课题研究、案例反思、撰写随笔、读书交流、校内赛讲等。

(5)教研科研一体化

我们认为教研科研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为了实现学校、教师、学生三者的最大发展服务。为了提高教研科研的实效,我们的做法是教研活动科研化、科研活动教研化,教科研活动 教学化。学校教导处经常协同组织开展教研活动。

3、同伴协作、加强交流----大力开展集体备课制

我校积极探索备课制度改革,探讨新形势下加强集体备课制的新思路,总体思路是“分块备课、集体评议、个人修改、注重反思”16个字。即先教师分块备课,然后是教研组集体评议,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实际修改,课后必须要有反思。反思要把课堂中的闪光点与失败处、学生的错例、二次教学建议等都记录下来。教案提倡备多板块、移动式、个性化的教案。这样既加强了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做到资源共享,同时又减轻了老师的 工作负担,提高了备课实效。

4、专业引领----搭建教师学习对话的平台

没有专业引领的研究活动,老师研究很难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或者至少耗费比较多的时间。除了教师个人的学习钻研之外,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给教师提供学习机会。(1)开展校内新老教师“传帮带”活动。一是采用新老挂钩师徒结对的方式,要求教龄未满5年的教师或者新调入我校的教师必须拜一名老教师为师,全面学习老教师的优秀经验和敬业精神。二是实行“推门听课制”,要求行政领导每学期至少听50节课,上课教师每周至少听一节课,每学期不少于25节,并定期汇报交流教学情况。形成大家都深入课堂,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2)走出去学习。学校有计划安排教师外出学习,尤其是对青年教师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对于一些优秀教师则送出去参加学习,让他们接受高层次、全方位的系统培训,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三年来,学校派出参加省市教育科研培训、研讨、交流、学习和考察的管理人员及教师达50多人次。参训人员各学科各部门涵盖面100%,专任教师培训面达90%。(3)给青年教师搭建一个展示锻炼的舞台。如让他们在教学观摩研讨会上执教观摩课,县“教坛新秀”评选中登台亮相。努力为广大青年教师创造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与理论素养的机会。

5、激励保障----发挥学校服务导向功能

为保证教科研工作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学校坚持做到五到位。(1)组织到位。学校已经形成一个校长亲自抓,分管校长负责抓、教研室具体抓的校本教研的管理网络。(2)制度到位。学校先后制定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听课评课制度、师徒结对制、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达标评定制、教师外出学习汇报制等,从制度上保证并激励了教师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3)人员到位。一是实施教研活动组长负责制、班子成员包组制。即各教研组的活动由组长负责,每个教研组都有班子成员负责,指导并参与各个组的教研活动。二是行政领导要深入课堂、研究教学,全面负责各学科的教学指导工作。(4)经费到位。为了提高校本教研的成效,学校在经费上予以大力支持,做到四个保证:保证实验经费、保证课题研究经费、保证外出学习经费,保证校内奖励经费。每学期学校用于研究和奖励的经费高达十多万元。(5)激励到位。学校专门出台校内绩效奖与科研奖实施

办法,用于奖励在教学、科研方面有贡献的教师。鼓励教师向“科研型、学者型”教师转变。

11.小学英语教研组交流材料 篇十一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国家的政策是: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促进科技成果向实现生产力转化。好的政策激励着企业技术创新, 促进着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加强理论研究和产品研发, 在建筑门窗及配套件行业实施科技创新, 是广大门窗、型材企业和配套件企业的重要任务。为了进一步推进配套件与型材、门窗的合理配合, 推进标准化进程, 为开发节能型的型材、门窗提供信息;使型材、门窗企业了解国内外建筑门窗配套件的技术、产品发展动态;广泛提升现有门窗产品的安全等性能, 经建筑门窗配套件委员会研究决定, 拟定于今年11月在“中国 (北京) 国际门窗幕墙博览会”前夕召开第七届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技术交流会。

现向行业内外征集有关论文, 讲座文章。内容可自定或从以下方面考虑:

1、门窗配套件满足节能要求方面的研究, 可包括: (1) 针对各地区不同气候条件、建筑门窗不同的节能要求, 配套件的设计、选用上应如何满足? (2) 影响建筑门窗节能因素主题研究:建筑遮阳技术研究;建筑玻璃的节能研究与应用实例分析;多锁点系统满足节能要求的研究;建筑门窗通风技术研究等。 (3) 密封材料对建筑门窗密封性能提升的研究和探索。

2、国内外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介绍。

3、配套件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影响整窗性能的原因分析, 可包括: (1) 实际工程中配套件 (五金件、密封材料或玻璃等) 质量影响门窗性能的案例、原因分析; (2) 门窗、配套件性能测试中发现的配套件质量问题分析; (3) 通过建筑门窗型材、五金、密封材料系统设计、配套、生产, 提高门窗性能、功能, 实现有效节能的经验介绍、成功案例; (4) 分析建筑门窗配套件中的承重件对门窗安全性的影响; (5) 五金件表面处理技术研究。

4、解决建筑门窗配套件设计、生产加工中的疑难问题, 提升产品质量, 促进行业整体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研究。

5、型材、门窗、开发商及建筑设计等各类用户需求方面的信息、课题及研究。

为了促进行业技术发展, 体现技术交流内容的不断创新性, 要求来稿必须是首次对外投稿的论文。征稿截止日期:2008年9月10日, 稿件格式:A4纸, 宋体4号字, 报送稿件的同时附稿件的可编辑的电子版 (报光盘或以Email发至委员会均可) 。

凡希望在交流会上进行讲座、技术交流、产品发布的单位或个人请提前与委员会联系。电话:010-68300080 58933760 (带传真)

联系人:高天宇刘旭琼

E-mail:ptjwyh@263.net

委员会通讯地址:北京市百万庄建设部内

12.语文教研组高效课堂经验交流材料 篇十二

十八里堡初级中学语文教研组 胡天虎整理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永恒主题。而一节四十分钟的语文课中时间是有限的,我们能给学生多少有用的东西?怎样才能让自己的教学更有效呢?我认为所谓的“有效”,应该是指在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能够获得某些方面的进步或发展。我所说的“某些方面的进步或发展”,不光是说提高分数,应该说,文学素养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进、语文常识的积累、某些积极观点的生成、灵感火花的闪现等等都应该算作是“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固然,每个学生的个人素质(领悟能力、学习习惯、迁移运用能力等)是有差异的,一堂语文课,让每个学生都吃饱的确很难。同样的问题,有的学生一点即透,有的学生需要反复启发。因此,强求标准一致的“教学有效性”是不太现实的,只要是学生有收获的教学都应该算作是“有效教学”。

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要使教学有效,甚至达到高效,应该关注三个环节,即“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馈”。

一、课前准备。

如果我们把教学看成是机会,那么“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我们把教学看成战争,那么“不打无准备的仗”。充分的准备,为有效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前准备既包括教师的准备也包括学生的准备。

教师的准备就是备课,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同样的课文,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必然不同,所以我们在解读课文的同时也要解读学生。

首先要对语文教材有充分的理解,用灵活的方法来处理教材,精心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要在“吃透”文本的基础上,梳理出文本的思路与结构,对每堂课、每篇课文需要达到什么目标?需要让学生学会什么、掌握什么?用什么方法才最行之有效?课堂中可能会出现怎样的反馈?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在哪里等情况都作精心的预设准备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分层次教学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

在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精心备课,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自己在课前是认真研读课文,把课文读透嚼烂的,课堂上就能旁征博引,灵感不断,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激情后,也能积极配合,畅所欲言,这样的课堂是精彩的。反之,如果自己对课文的把握半生不熟,在课堂上恨不能手拿教参照本宣科,学生的思维也必定受到限制,这样的课堂谈何精彩。所以在备课时,我们要充分预设,只有把课堂教学时会出现的各种情况都预设到,教师才不会在课堂教学时出现慌乱的情况。

教师要达成的有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以仅靠教师单方面的准备是不够的,学生也要准备。学生的准备就是预习即将所学,当然预习什么、如何预习,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给予充分的指导。学生的预习,教师必须可检测,所以预习的形式可以有口头、书面等形式。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应根据学生的预习反馈,再次调整教学设计。

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时,我主要把握以下几点,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要准。“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认势。”(《孙子兵法》语)意思是说,善于打仗的人,总是能根据客观形势制定出相应的作战策略,而不是怨天尤人。语文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也应该这样,讲究方法策略,选择好合适的切入点。一个好的切入点,既可以使课堂教学纲举目张,层次清晰,又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何找准文本的切入点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课堂教学的文本切入方面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供参考。

1、抓住文眼,引导学生理解全篇。如在教学《散步》时,我抓住了“但我和妻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文眼,将“整个世界”四个字作为理解文章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探讨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教学《岳阳楼记》时,我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的“喜”与“悲”作为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探讨喜在哪儿,悲又在哪儿。由此可见,对于叙事性散文﹑山水散文﹑回忆散文及哲理散文类文本,皆可选择这种方法来组织教学。

2、紧扣线索,精心设置问题。如教学《孔乙己》时,可紧扣“孔乙己”来发问:孔乙己是什么人?孔乙己有哪些性格特征?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孔乙己的命运结局怎样?读了小说结尾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这样,学生就会紧紧围绕线索来思考,绕过了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小说类文本的阅读教学,可围绕小说的故事情节及叙事艺术方面展开,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教授前必须要让学生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文体知识。

3、围绕学生最感兴趣的段落,激发学生的兴趣。一般的小说教学总是遵循着故事情节发展的顺序,课堂教学也必然是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模式展开,教师授课时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学生听课时也是跟着老师亦步亦趋﹑敷衍应付,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笔者在教古典小说《范进中举》一文时,并未按照一般的情节发展顺序来讲解,而是一开始就直奔小说的高潮——范进因中举而发疯的部分,学生纷纷对举人发疯场面的动作描写表现出浓厚兴趣,瞬间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就有好问的学生发问,范进为什么会发疯?范进先前是什么出身?为什么事而发疯......这样,全班学生就围绕这些问题自己主动的去寻找答案,文章的情节内容.结构脉络就顺理成章地被学生掌握了,教学任务也就顺利地完成。

4、以教学目标为导航,设置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在教学新诗《我爱这土地》时,我确定了三个学习目标:涵咏诗情,感受意象,品味语言。以“鸟”这一意象进行了这样设问: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嘶哑的喉咙能歌唱吗?嘶哑的喉咙唱出了怎样的歌?这一组问题,始终围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始终围绕着学生认识意象的特点这一学习目标进行探究,活跃了课堂气氛,点燃了学生思维火花。关键教学问题的设置,应具备以下特点:

(1)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材,从整体上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问题设置有层次性﹑梯度性,应根据学生对问题的认识逐渐加大难度,坐到循序渐进,使学生认识到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仔细别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透彻不行。

(3)应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层次需求,要是优秀的学生从问题中感受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要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设计要讲究艺术性

我们常听有人评议:某某的课启发诱导,有趣儿,深入浅出,味儿浓,引人入胜,听起来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而某某的课,启而不发,枯燥乏味,浅入浅出,引人入睡,听这样的课是一种折磨。为什么一个有“味”,一个乏“味”?一个“引人入胜”,一个“引人入睡”?一个是“享受”,一个是“折磨”呢?简言之,因为前者具备了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把课上得既有文味、情味,又有趣味、余味,饶有兴味;而后者却缺乏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下面笔者就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谈几点粗浅的看法。1.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进入艺术的境界,就要对以下几方面作刻苦的追求:

(1)音高得当,音强适中,具有语声美。语音过高,声嘶力竭,不断强刺激,会产生疲劳感;语音过低,有气无力,不易听清,就会令人昏昏欲睡。

(2)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具有言辞美。语言要精确、精炼、精妙,要将作者文中之情与教者、学者的胸中之情融为一体,才能形成心理共振的场效应。

(3)抑扬顿挫,节奏鲜明,具有旋律美。语速要快慢有间,断续适当,张弛有度。

(4)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具有情趣美。幽默是人生的一大智慧。幽默的语言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但须注意分寸、火候。幽默,不同于滑稽,不等于讽刺,更不是油腔滑调,低级趣味。

2.课堂“调控”的艺术性

教学实践证明:注意课堂“调控”,教学节奏分明,学生思维活跃,兴味盎然,则注意集中;反之,则思维呆滞,兴味索然,注意分散,令人昏昏欲睡。

(1)课堂调控,就教学内容而言,一堂课有难有易,有深有浅。如何调控,就得讲究难易适中,深浅适度,快慢得当。

(2)课堂调控,就教学情感而言,一堂课有浓有淡,有起有伏。讲课时要调控情感节奏,或热烈,或冷静,或愉悦,或悲愤,或悠闲,或紧张。在感情倾注上要起伏交替,浓淡相间。教学的高潮部分,感情倾注宜浓一点,其它部分,感情倾注则可淡一点。

(3)课堂调控,就课堂结构而言,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双项活动调控时间有长有短,程序有先有后,节奏有松有紧。整堂课得讲究动静交替,讲练结合,手脑并用。

(4)课堂调控,就教学语言而言,要根据学生听课的心理和启发讲解的需要来调控,做到快慢交替,急缓相间,断续得当,强弱有度,使学生思维时刻保持竞技状态,以取得听课的高效益。

3.课堂“导”的艺术性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犹如一支动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教师授课就要精心设计,审时度势,在开篇引导、课堂指导、收尾诱导上狠下苦功夫。

(1)开篇引导,即导入新课。导语设计既要新颖,又要简练,生动,有文采,有感情,还要富于变化。有时介绍背景,有时创设情境,有时提出问题,巧设悬念,有时直接审题,开门见山。虽有定法,但无定式,不断变化,以求激发学生浓郁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2)课堂指导,即导读、导思、导路的点拨艺术。导读,是指导学生去读书。初步感知课文时要认认真真地读,把课文读懂;总结课文时要有表情地去读,把课文读会、读深。导思,是指善于抓住时机疏导学生思维。导路,就是把握学生的学习思路,去探索作者的思路,即文章内存的逻辑联系。要培养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的能力,这一过程是万万离不开教师的点拨指导的。

(3)收尾诱导,即在一堂课即将结束时,能绾知识之结,放学习之线。艺术化的收尾,要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概括、深化并与后面的教学建立某种联系。艺术化的收尾,要简洁、明快,含蓄蕴藉、新鲜有趣、灵活多变,切不可拖泥带水、浅白直露、僵化、死板,虎头蛇尾,影响或削弱教学效果。

(三)要注重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要有意识、有策略地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动、锻炼能力。

第一,注意提问的针对性与辐射面。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师的提问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来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不能只关注优秀的学生,更要把机会留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第二,注意为学生提供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在安排小组讨论的时候,一定要事先留有时间让个人独立思考,不能只顾热闹而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以及个性思维生成的空间。不要逼迫学生做立即反映,或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

第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越发敏感,越发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肯定。因此,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始终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教学中,当学生的思维激发出创造性火花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提倡阅读的多元化,当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时,要因势利导,适时鼓励。特别是后进生,要尊重学生,甚至是错误的感悟,但不是一味地夸好,而是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要组织其他学生对此评价,教师适时点拨。这样既起到鼓励学生有所发现,敢于发现,保护学生思想成果的作用,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获得更好地发现,体悟。

(四)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40分钟是学生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阵地,教师要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关注学生思考的容量和深度;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发挥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采取各种方式真真切切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程度,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实课堂内涵。有时,课堂上只是老师一味的讲,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充分调动各种可用因素,来为语文课堂服务。通过这些教学手段的利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感受知识。如学习宋词,借助图画与音乐的配合下进行真情朗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理解词的意境与情感。有时也可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资料或阅读,更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探究与实践能力。

三、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无论对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还是对教学效果的提高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反思可以检查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中的不足;记录教学中的困惑;发现某种教育教学行为是否对学生有伤害;可以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等。教学反思是教师进步的阶梯,是教师进步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反思能够不断地,逐渐地提高教师自我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综合水平等。

(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换言之,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立足于教学实践,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相反,例如有的教师已从教数年,但课堂教学的效果一直没有达到最佳,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不够重视课后反思,及没有找到合适的对策有直接的关系。作为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水平固然重要,但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对日常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不断积累的意识,教师很难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通过反思,教师才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细致地、冷静地加以推理总结,具体地对于某一个问题的对策、某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质疑,甚至某一个辩论回合展开思考。在反思中,已有的经验得以积累,成为下一步教学的能力,日积月累,这种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将日益形成。所以我们只有通过教学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进行教学反思能够充分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教学反思鼓励教师通过多种策略和方法审视、分析自身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活动,充分尊重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了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描述──解释自己的教学活动、观摩──分析教学事件、主动征求同事及学生意见和建议等多种方式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这实际上为提升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上一篇:高中政治教学研修日志下一篇: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第二届运动会开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