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母亲的心声

2024-11-16

一个母亲的心声(11篇)

1.一个母亲的心声 篇一

一个家长的心声

□爸爸 王平□女儿14岁 钢琴8级

女儿学钢琴比一般孩子晚,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的。女儿好胜心特别强,成绩也很优秀。当时班级里她有一个主要的竞争对手,两个人经常争第一。后来,在学校的一次联欢会上,女儿的竞争者表演钢琴,没有学过钢琴的女儿至今记得那首曲子是《土耳其进行曲》,小对手技惊四座,女儿听了之后也只能对她刮目相看。那天一回家她就对我说:“爸爸,我要学习钢琴,我现在开始学,我就不相信我超不过她!”

我觉得孩子有上进心是一件好事情,于是全力支持。女儿是一个很自觉的孩子,她练习钢琴很自觉,一方面是天分不错,另一方面是她把练琴也当作一门功课来对待了。在5年的时间里女儿由3级而5级,到初中预备班的时候她连跳三级,通过了8级考试。后来,女儿的小对手考9级了,女儿还想搏一下,我说够了够了。其实,我支持女儿学琴考级只是为了让她锻炼锻炼意志力,鼓励鼓励孩子的上进心。

去年女儿去美国念书了,美国的学校规定,学生在中学毕业后必须掌握两门乐器,女儿那张公证之后从这带去的钢琴8级证书派上用场了,并且在学了钢琴之后,她再学另一样乐器就非常容易上手了。现在,她只需要把精力都放到语言和功课上,不必为不会乐器不能毕业而担心了。

为孩子的长远考虑,学艺术是为孩子身心健康和学习成长创造更好更大的发展空间。

2.一个母亲的心声 篇二

爱岗, 是我们的职责;敬业, 是我们的本分;奉献, 是我们崇高的追求。宋代著名哲学家朱熹曾说过:“敬业者, 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敬业就是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尊崇自己的职业, 珍惜自己的岗位, 要干一行、爱一行, 钻一行、精一行, 创先争优, 把心思和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 以实干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强本领、增长才干, 努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作为普通的林业工作者, 我们不仅要以此来鞭策自己, 同时还要清醒地认识到, 发展林业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经济效益, 更重要的是改善和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造福。发展林业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三道川林场是我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地方, 报到的路上, 汽车沿着蜿蜒的公路盘旋前行, 想到再次走入山里不是为了观光, 而是肩负一份责任, 心中不免难以平静。但这里是平静的, 唯有道旁的溪水声预示着这里是有生命的, 它灵动的生命值得你去珍惜、去热爱。来这里的第一个清明节, 我亲身参加了特险期护林防火工作, 大家在场长带领下舍小家、守大家, 整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没有抱怨, 有的是对工作执着的信念。我的任务是坚守在自己所管辖的山头、地块, 监督每一个过往群众的祭祀扫墓活动。四月的风很大, 可是大家坚守岗位的决心更大, 无火情平安的一天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好的认可, 对坚守最大的回报。不仅如此, 在附近林场出现火情的紧急关头, 场长还要带领我们实施救援, 用巡逻车把大量的罐装水和工具及时送到现场, 这种团结互助的情景着实令人感动。通过参加护林防火工作, 使我深深感到, 作为一个林业新兵, 肩负的责任重大, 使命光荣。选择了林业, 就选择了对自然的敬畏, 对责任的坚守。

我们不会忘记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获奖者中有这样一位老人, 他退休后, 扎根大亮山, 义务植树造林, 一干就是22年, 并且把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全部无偿献给了国家。杨善洲老人留下的是一片绿荫、一种精神, 他伟大的一生就是对敬业奉献最完美的诠释, 他壮丽的一生就是留给我们林业工作者最好的教科书, 他奋斗的一生就是我们最现实、最生动、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

3.一个留守儿童的心声 篇三

你们好!

从小到大,我一直没有提笔跟你们谈过什么,作为你们唯一的儿子,我不禁感到惭愧。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之间,我已长大了,而你们在慢慢变老,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一缕缕白发在黑发里闪耀。

为了养家糊口,你们终日在外奔波,在酷热难耐的夏日里干活,在寒风刺骨的冬日里前行。但你们无丝毫怨言,因为你们是为了这个幸福的家!因为你们爱这个家!

最近几日,家里很不幸,奶奶意外出事了,我知道你们很难过,我也很难过。但我更知道奶奶很难过,因为奶奶看到你们放下手中的工作,来到医院,尽心尽力地照顾她,奶奶心里也不是滋味。奶奶每天都在痛苦中挣扎,你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多么想替奶奶分担一点痛苦。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总会想起你们,那给予我生命的你们!而我又最怕在离家时听到这首歌,那时我总会有些心酸,眼泪不受控制。

有一种爱无声无息,有一种爱温柔细腻,有一种爱坚定不移,这就是父母的爱!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似水。”父爱是什么?父爱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的船舶找到港湾;父爱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父爱是一瓢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父爱是一股流淌在夏日的清泉,使燥热难寐的人领略诗一般的恬静。

那么,母爱又是什么?母爱是妈妈用她那无私的爱点燃了我的心灯。心有明燈,我便不会迷路,拥有一份明朗的心情,一份必胜的信念,一份坦荡的胸怀,一份自我的喝彩……母爱如海,有似水柔情般的爱;母爱如船,为我扬起自信的风帆,鼓励并帮助我们到达幸福彼岸;母爱如岸,是儿女心灵受伤后停泊的港湾!

不知为什么,此时我觉得心中升起了一股暖流,瞬间充满了全身,里面包含着巨大的财富——对自己的信心,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希望,对美好的向往!

爸爸妈妈,你们的爱像一根风筝线,当我飞得很高,或者迷茫打转时,你们会给我真心的劝告,把我轻轻地牵住,悄悄地拉回,使我重新回到通往成功的道路上。

每天上课、下课,吃饭、活动,回忆、思念,有一种淡淡的味道叫幸福,那是我的视线所看到的、我的心灵所感知的。我终于知道,其实,在外地打工的你们,让我时时刻刻感受着幸福。

人生的路还很长很长,我知道,我永远走不出妈妈的怀抱,走不出爸爸的臂弯。我坚信,靠着爸爸妈妈的爱,我会幸福一生。

祝你们身体健康,平平安安,万事如意!

你们的儿子:方从晨

2016年8月27日

(指導老师:刘思健)

点评

这封寄给父母的信真情洋溢,从思念到感恩,从难受到幸福,小作者用优美的文字赞美父母之爱,令人感动。

4.一个志愿者的心声 篇四

——这些年,我们一起关注的孩子!(前面的话: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父母们为了挣钱养家糊口,不得不放弃原本应该享受的天伦之乐,丢下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他们外出打工。留守的孩子们在家吃的是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种的青菜,玩的是废旧肮脏的废品,他们缺少家庭关爱,性格孤僻...刘艳秋—一位曾经当过多年“孩子王”的民校教师,以自已名义贷款为孩子们修建了一所全新的幼儿园,建立起一个留守儿童之家。刘艳秋,一个人在苦苦地支撑着...需要您的帮助!)

几年来,我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常常得到网友们的捐助。是这些不曾见面的 网友,是他们用真心、关爱帮助了我们的孩子。也鼓励我在这条布满坎坷的路上一直走下去......几年来,从 “留守儿童之家” 走出去的孩子一批一批,网友们的爱心传递也一批一批。这些单亲的、留守的孩子们,当他们穿上网友们捐赠的衣服、鞋子,当他们玩着叔叔阿姨们捐赠的玩具的时候,他们开心了,也是我的幸福!

2014年 4月3日,我在QQ上收到了一个愿意出钱捐助杨志毅小朋友的的信息。一开始,我还以为又是哪个无聊的网友在忽悠我的,不太在意。但当我跟他说了杨志毅小朋友的情况后,他真的把钱寄了过去。他叫徐宏生,在浙江宁波做厨师,也是我们地地道道的焦坝人。他告诉我:“我也是个穷苦家庭出生的孩子,在外打工很累很辛苦。我曾经读书的时候也得到过别人的帮助,看到杨志毅的处境,我很同情。我愿意从我每月的工资中拿出200元给孩子做生活费,让孩子把身体养好,我会一直支助他初中毕业!”本来我答应过他,不要把他的名字告诉任何人,他说他只希望做个无名的捐助人,只想尽自己微博的一点力量,让杨志毅小朋友能正常的读书。可是我还是忍不住的要把这件关于捐助、关于大爱的事情写出来!

杨志毅小朋友,2008年2月4日出生,现在在务川务星幼儿园读学前班。2013年先是患精神病的爷爷上吊死亡,6月份做农民工的爸爸在贵阳出车祸死亡。六十多岁的奶奶受不了打击,外出做工,不知近况如何?

杨志毅和妈妈相依为命,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租住在只有十几平米的房间,靠的是亲戚朋友的支助。在城市读幼儿园需要很大的一笔费用,学费和每月的生活费是妈妈最头疼的事。为了孩子能正常的入学,身体单薄的妈妈只好到工地上做小工。一日三餐都是问题,没有好的生活营养,杨志毅和妈妈都是面黄肌瘦的。而且,杨志毅妈妈告诉我:失去爸爸的杨志毅,现在性格变得很木讷,不善于和人交流。而且还常常无缘无故的脾气暴躁。好的一点是,孩子的成绩很好。

亲人再亲,也没有长久的支持,因为谁都有自己的家庭。现在,有了好心人徐宏生的资助,杨志毅的生活有了着落。我的心放下了,但杨志毅妈妈的心放不下,他妈妈是个地道的农村女人也不善言辞。她让我转告徐宏生:“真的很谢谢您,你对我们的帮助,我娘俩这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你的每一笔费用我都记在小本子上,我会告诉儿子,让他专心读书,长大了再来报答您!”

杨志毅已获网友“jask”资助。

帅帅幼儿园留守儿童贫困资料

1、周进军,男,2008年3月3日出生,出生地:焦坝新茶村铁石坨组。父母外出打工,由72岁的丧失劳动力的爷爷周文孝抚养,现居乐居村场上,没有像样的家具。缺吃少穿。希望得到您的捐赠衣物、学费!

2、高俊峰,男,2009年9月21日出生,出生地:焦坝乐居村官路组。父母离异,母亲刘远霞改嫁他乡,父亲杨桂宏外出打工多年,从来没管过孩子,现孩子跟随做农活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入园费用至今都是欠着帐。希望得到你的捐赠衣物、入园学费。

已获“爱存青山”的网友“ahbs”资助

3、杨雪蕊,女,2009年2月1日出生。单亲家庭孩子,没有见过父亲。母亲生下孩子后,为了生存,带着孩子四处奔波做小工,今年因为实在难以生活,为了孩子能入园接受学前教育,把孩子交给外婆抚养,现就读在本园。特需要您的捐赠衣物、学费。

已获“爱存青山”的网友“小党”资助

4、苟兰兰,女,2008年11月25日出生。单亲家庭,母亲生下孩子就离家出去,至今没有联系孩子,父亲一直四处奔波,也没能找到钱。孩子现在跟随年老的爷爷奶奶生活,基本没有经济来源。孩子所穿的衣服基本都是别人的孩子穿过的,特需要你的捐赠新衣服、鞋子、学费、生活费。

苟兰兰已获“爱存青山”的网友“ahbs”资助

5、邹梅,女,2009年6月3日出生。先天性心脏患儿,曾接受过心脏手术,家里欠下不少债务,所以父母就外出打工还债,把孩子送到外婆家,现就读本园,每月的生活费还是外婆卖小吃赚来的,至今都还有两个月生活费交不出,希望得到您的捐赠衣物、生活费、学费。

6、高尧,男,2009年11月8日出生。焦坝乐居村塘麻水组。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孩子判给父亲。父亲为了生计,把孩子扔给年老的爷爷奶奶、外出打工但一直赚不到钱,从没寄钱给孩子,孩子的生活来源靠爷爷卖草烟赚来,常常是要放假了都交不起孩子的生活费。高尧小朋友是个很懂事的孩子,才5岁,每天都是自己走很泥泞的山路到幼儿园,每次都要走30多分钟,特别是下雨天,自己来回都是要摔得满身是泥土。他知道爷爷奶奶老了,所以从来不跟爷爷要钱买东西。希望得到您的捐赠衣物、学费、生活费。

高尧已获得“爱存青山”的网友“尘埃”资助。

7、杨谢东,男,2010年9月15日出生。焦坝乡乐居村中朝组。父母外出打工,现跟随奶奶一起生活。希望得到你的捐赠衣服。

8、苟小雪,女,2009年9月13日出生,父母 共有4个孩子,家庭生活十分拮据,孩子穿的衣服都是姐姐们穿过的,孩子想要有漂亮的裙子、凉鞋,希望你能满足她的愿望!

9、陈欣,女,2009年8月17日出生。焦坝乡新茶村,家庭生活拮据,父母常年在外做小工养家糊口,现在跟随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希望得到你的捐赠衣服!

10、杨禾林,男,2010年1月25日出生,柏村镇龙台安全组。

孩子是未婚生子,他父亲在广西打工时认识了母亲,后生下孩子。孩子半岁时候,父亲母亲都外出打工,并且分手,至今都无法联系。当人家的孩子都偎在爸爸妈妈身边的时候,可怜的小禾林,至今都不知道爸爸妈妈的概念是什么、更别谈什么父母温情了。爷爷常年体弱多病,又是高山木构水搬迁到柏村镇龙台香元组,无田土,家庭生活十分拮据。一切经济来源都靠爷爷给别人耕地做农活换来,加上爷爷天天不离药。奶奶在外做小工,因为年纪大工资不高,全家人的温饱都成问题,房屋破烂几乎要倒塌。孩子入园快一年了,每学期入园费用都是赊账,还要靠幼儿园老师的减免学费。孩子没穿过新衣服,都是穿幼儿园收到的捐赠衣服、鞋子。孩子面临着要失去入园的机会了,渴望有好心人帮助他们,使得孩子能快乐、开心无忧的完成学前教育。希望得到你的捐赠衣服、学费。

现在,杨禾林已获得“爱存青山”的网友“敏敏”资助。

11、邹璐婷,女,2009年5月12日出生。柏村镇龙台安全组。邹璐婷是一个非常孤单可怜的孩子,8个月时,被狠心的母亲丢弃而去,母亲从此杳无音信,不知去向;现在孩子都快6岁了,还没见过妈妈。由于奶奶常年生病,只能做些轻活,孩子的爸爸因为学业不高,在外面由赚不到钱。家庭所有开支都是靠爷爷给人做木工换来。每学期入园费用都是赊账,还要靠幼儿园老师的减免学费。孩子很乖巧、喜欢跳舞,但很少能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穿的是幼儿园老师在网上募捐的衣服。希望得到你的捐赠衣服、学费。

目前,邹璐婷已获“爱存青山”的网友“雨夜”资助。

12、苟贤霞,女,焦坝中学初二

(七)班学生。父亲苟大友于2013年5月11日遭遇车祸身亡,母亲申晓娟,生病,在外打工。

苟贤霞已获网友“与狼共舞”资助每月生活补贴200元,直到初三毕业,替孩子感谢你!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刘艳秋和小志愿者”大洋芋“和”洋鼓锤“一道,在本县柏村镇龙桥村又寻找到了两户贫困家庭,其中,空巢老人4人,留守儿童5人:

爷爷: 杨明志71岁文盲农民现于家中务农

奶奶:田仁桃70岁文盲农民现于家中务农

爸爸:杨兴富37岁小学死亡

妈妈:申晓娟36岁初中无业肺病、现已外出打工

大姐:杨加轩12岁小学无业就读柏村镇龙桥小学四年级

二姐:杨盈盈7岁小学无业就读柏村镇龙桥小学一年级

三姐:杨杨6岁学前无业就读柏村镇龙桥小学学前班

四弟:杨家旺5岁未入学

需要资助原因:

孩子的爸爸生前由于长期从事超负荷劳动,于2013年检查,已经是鼻癌晚期、抢救无效,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急诊科)。家里负担很重,由于给爸爸治病欠下不少债,妈妈申晓娟不得不去浙江打工,把孩子们留给年老的爷爷奶奶,可是不久,妈妈发觉自己身体异常不舒服,经过去医院检查,是肺病。一个本来就很辛苦操劳的家庭,已经无法支撑下去了,孩子很想上学,可是三个姐姐上学都很困难。这样年龄的孩子,本来该在幼儿园无忧无虑的接受学前教育,但由于家里穷困,上不起幼儿园,放在家里不放心,爷爷奶奶就带到地里,稍微不留意,孩子就摔得鼻青脸肿的。房子破烂、没有像样的家具。没有餐桌,孩子就在爷爷用木条钉的凳子上。没有肉、没有猪油、营养跟不上,孩子个个都面黄肌瘦.,没有钱买衣服,靠的是村子里好心人的捐助衣服。爷爷和奶奶都是七十几岁了,像他们这样的年纪的城里人,应该都在享受晚年生活的时候,为了四个孙子,还的在地里出卖自己人生中最后的体力——养家糊口。而孩子的妈妈告诉我:她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让我们都去帮帮那位可怜的生病的妈妈和孩子们好吗?你的一点爱心能帮孩子完成梦想。谢谢您!希望能得到您的资助学费、生活费、衣服、鞋子!

走访时间: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走访人:当地自愿者刘艳秋电话:189849787

32刘嘉豪

性别:男民族:仡佬族2008年4月6日出生

现就读于务川自治县焦坝乡中心幼儿园大班

成绩:一般、但孩子很乖巧、喜欢跳舞

班主任:刘成梅***

自愿者:务川自治县焦坝乡乐居村留守儿童之家刘艳秋联系电话:***QQ842091599

家庭成员:

爷爷:刘文财51岁小学无业癫痫病患者、丧失劳动力、偏瘫奶奶:申茂平51岁初中农民现于家中务农、白内障患者爸爸:刘新红(刘雨)29岁初中无业现在广东服刑

妈妈:李彩云28岁初中无业离婚后外出、失去联系

需要资助原因:

刘嘉豪是个很可怜的孩子,爸爸刘新红于两年前,因为失手误伤人至死亡,现在在广东服刑。妈妈是广西桂林人,因为爸爸的原因,单方面的离了婚、离开孩子,再也无法联系。爷爷是癫痫病患者,丧失了劳动力,半边身子偏瘫,走路都是拖着半边身子,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奶奶是白内障患者,做过几次手术都没有治疗好,为了整个家庭,奶奶除了要照顾爷爷,还得把家里所有的田土做出来。因为上幼儿园不方便,奶奶就把孩子寄住在孩子伯伯家里。小嘉豪很懂事,从不跟奶奶要钱用,在伯伯家里,还帮伯娘带小妹妹。希望得到您的资助学费!

务川自治县焦坝乡中心幼儿园大班老师: 刘成梅联系电话: ***

走访时间: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走访人:当地自愿者刘艳秋电话:***

(关注留守儿童、关注单亲孩子!请伸出你的援助之手——(把您孩子或者朋友孩子不穿的衣服、鞋子、图书、玩具捐助给我们的孩子!其实只要您少抽一包烟、少买一支口红、少一次约会、少一件衣服!就能让我们的孩子有新的书包、玩具、衣服、鞋子;也能让我们的孩子充满幸福!)

捐助地址:贵州省遵义地区务川自治县焦坝乡乐居村“留守儿童之家”,邮政编码:564313,联系电话:***刘老师。

(特此声明,以上所有文字都是事实,如有虚假,作者愿意承担任何相关责任)

5.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心声 篇五

——致县长的一封信

] 本人“罗国元”1949年10月生,1970年7月入党,多年值任(原三脚村)党支部书记,现退休在家。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政策下,子女外出读书、务工,学到一技之长,积累资金,想自己成就一翻事业。在向我咨询的过程中,原计划在广西南宁或贵阳金阳新区创办新型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加工及销售农业现代化机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当地政府招商给出“平整好场地11万元/亩土地(含证),硬化设施进入厂区,水电三通,其他相关手续一站式服务”。在贵阳金阳新区工业区,当地政府招商给出“平整好场地9万元/亩土地(含证),相关税收减免三年,硬化设施进入厂区,水电三通,其他相关手续一站式服务”。我从发展家乡的角度,招回几个小辈回乡创业,用他们在外所学知识、技术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用一个老党员在当地的声望、人脉,为几个小辈完成创办企业的梦想助一臂之力,完成我发展家乡、建设家乡的夙愿。在村委、乡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现选址于尧梭乡尧梭村“大山坡和望城坡”。进入县招商局招商引资并以立项,在拿到立项批复后到相关单位完善手续时重重受阻。在今年我们租用他人地方生产加工的产品市场畅销供不应求,现手上来年定单富足,但自己的加工场地久久不能投入使用,我们的相关知识产权和技术不能得到自身的价值体现,只能让他人用我们的产品贴上他人的品牌投入市场,为了我们的长足发展。本作支持家乡学生和外出务工人员反乡创业的基础请县人民政府大力支持我们完善相关手续。让我们的知识产权和技术得到自身的价值体现,让我们的技术服务于农业现代化。

此致

敬礼

罗国元

6.一个离职者的最后心声! 篇六

读《华为的集体辞职与内部创业》

文:金泽香

在未坐上主管一位之前,很少这样大频率的阅读相关文章及其案例。但真正肩任管理一职之时,我才知道,仅凭我目前掌握的一些管理学识是远远不够的。至如今,在现实工作中,遇到与之相关的问题时,我不得不一再思考整个企业或公司运转的轴心,它需要什么,怎样才能使它正常运转,在它运转之后,又怎样令它做到有效运作。

我现在的境况十分可笑。在写下这篇文字之前,我正面临离职。公司高层因意见不合,对我这位所谓的“元老级”员工,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他们在对待我离职一事上,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这是我初可预料的。但不想因了这不同意见,而耽误我的离职时间,可事实却是如此,一个浅显的内部管理不当与各方协调的问题便浮出水面。在这里,我不想谈及我个人离职的诸多理由,及影响因素。

但由此,我不得不再次思考《华》一文中的“职业化管理”与“制度化新老接替”。公司曾邀请一位人才前来讲学,正巧这位邀请来的人才是我在网上神交已久的朋友,一两句搭讪自然走得近了。一日,二人品茶,后,他由衷说出一句:这个XXXX啊,表面看似发展中速趋稳,实则隐藏了很多隐患。听罢心间一沉,其实早前这些感觉,也不是没有,但从这样一个才来没几天的人口里说出,自然要个明白,遂问,为何。人才,答曰:这里的高层人心不定,发展战略出现暂时的偏差,在我来看,你们现今并无意在此做大,而是仍会杀回北京。对么。人才气定神闲看着我。我心里一惊,不置可否。人才品口茶,接着说:这就是我所谓的发展战略出现暂时偏差,以你们这种行业来讲,若在武汉没有稳固的市场,抱着杀回北京这么个想法,即便杀到了北京,到时也是死路一条。

我一时怔住,不敢接过话头。

在人事部未正式通知我离职之前,仍容我称呼我工作的公司为“我司”吧。我司在自去年成立以来,已渡过最初的创业期,开始有了回头的盈利。我不知每家公司在初创业阶段是不是均有一段如《华》文中说的“土狼”似工作方式。起码,在我司初建时期,我与刚到位的几名同事,都是一匹匹“土狼”,没日没夜,赶工期似的拼命工作。其中一位同事,身患慢疾(这是我后来才知道的),在大家并不知情的情况下,一起拼了命地工作。我们的回报远抵不过付出,但,现在回想起来,皆因两个字:甘愿。此种甘愿也是因公司的那位高层,有着极佳的人品与处世风格,并因我们是刚加入到公司的第一批员工,很大程度上,视公司的存亡为己任,抱着与公司共成长的创业激情来工作。

很可喜,公司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有了良好的发展趋势。随后因公司的发展规模,它自然需要新鲜的人脉与血液加入,公司由开始的几个人之规模日渐壮大,往日有功的老同事,理当委以重任,加入到公司新一轮的发展战略中,比如,我。由一名文案,晋升至部门主管。在任我为主管之前,所幸,也有过与几个部门同合作的经验,毕竟在公司最初未细分如此多的部门时,我与其他几名同事,都是全情参与的,对每个部门的运作方式,还是了解一些的。这与《华》文中所言“没有周边部门工作经验的人,不能担任部门正职主管,以此来鼓励管理者积累多项业务的管理经验,并促进部门之间、业务流程各环节之间的协调配合”极为相似。

但凭着激情与感情来工作,必然无法维持很久,这是十分肯定的。相应的奖勤罚懒及各人(各部门)的工作细则均出台。我不否认,公司的管理不是没有章法,结合实际来看,那也是不可能的。但扯上“管理”二字,实则是在探讨,怎样的管理法则才能适应各个企业,现今任何大中小海内外合资独资等企业都在叫嚷:管理管理管理!反问一句:即人人都懂发展与管理不可分,那何种管理模式,能让你们飞黄腾达,显然,是无定论的。没有一套万能的管理法则。好比治病,人人都知有病非治不可,但你是愿选择哪种治疗的方法,在决定了这种治疗方法后,你是否是会结合自身的情形拿出一套自己能接受,且相应快的脱离病痛的医治方案。相关到切身利益、切肤之痛的事,你必考虑不可。同理,一个企业,在实现正常运转之后,它的病痛势必呈现,只是企业高层心里需清楚的是,这种病痛的根源在哪,以怎样的方式可以破除它的病灶。管理上的优劣逐一显现。它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不能仅凭前期的条例来加以约束了,好似人已身患非典,医生却仍给其服用板蓝根。从表象上讲,此举无丝毫意义,从内层来看,这种医生无非草菅人命,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同理,企业适时在原有的管理法则上,依据相应病症或以预防之见,均有必要做出审时度势的举措。你没有对想法进行更改,你手头资源的流失将成为不争的事实,更甚者,造成整个企业的滑铁卢,拿破仑的败北,将成为企业高层领导者心头的永恒阴影。

所有领导者与管理者都有一个很明显的区分,说得更准确点,应该是所有成功的领导人与管理者间有一个径渭分明的区别,即领导者的对象是人,管理者的对象是“制度”、“规章条例”等。这将牵扯到普众关心的领导艺术之过渡瓶颈:如何从成功的管理者过渡成功的领导者,此话题因牵涉颇多,在这不一一做出探讨之言论。但十分有意思的是,往往身为管理者或领导者的人却无法分晓“领导”与“管理”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经常将之混为一谈。这不能不说明中国企业的决策层与管理层将需要另一个明媚的春天,以求得幻化目前之混沌景象。

在此,关于“职业化管理”即结束所有讨论。顺而进入下个探讨点,即“制度化的新老接替”,《华》文有说到“开始,华为与NVQ(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合作,在公司推行任职资格制度,希望逐步实现制度化的新老接替,制度主要包括职业发展通道、任职资格标准和资格认证三大部分,其中,“五级双通道”的职业发展通道模型,使得华为所有员工,不仅仅可以通过管理职位的晋升来发展,也可以选择与自己业务相关的营销、技术等专业通道发展,对于每条通道的不同级别,都设立了相应的资格标准。原则上,每隔二年进行一次职位资格认证,公司根据认证结果,决定是继续留任、晋升,还是降级使用。”深谙国内企业运转之道的人来讲,此举若能很好的推广开来,不是一时之功就能解决的,果如文中后述所讲“华为任职资格的制度文本虽然建立起来,但制度推行的效果却不能令人满意。首先,制度体系比较复杂,以中级管理者为例,资格认证标准包括五个基本模块,每个模块又有若干个行为标准,这样,认证需要花费的时间和投入的精力都非常之大,每个部门需要几周的时间才能认证完毕。另外,资格认证,需要认证者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基础数据系统的支持,否则,最终的认证结果可能与任职者的实际水平不相符合。但是瑕不掩瑜,资格认证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与客观标准比较的相对公正性,而任职资格制度的不断修改完善,也是企业实现制度化新老接替所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依上可辩,显然这种举措又回到我之前讲到的,已患非典的人却给服用板蓝根决策层做所出的管理条例明显遇到了“水土不服”。尽管它是舶来且十分显赫的条例。但,没有办法,在此地无法顺畅推行,唯有PASS,以断后话。

谈及“制度化新老接替”我司目前显然缺少,当然正因此,做为一个即将离开岗位的人来讲,也正是钻了这样一个空子,但作为曾经“土狼”中的一匹,我不得不在此给我司高层提出建设性条例即“制度化新老接替”。综合而言,人员的流失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在前任人员走后,后续人员如何接替后面的工作,将在很大程度上,为企业的正常运转提供了实效有力的帮助。华为在“制度化新老接替”上提出一个制度化设计,即“华为另外两项新老接替的制度设计。一是接班人培养制度,制度规定,主管只有在培养出可以接替自己的人选之后,本人才能得到提拔,否则,即使工作再出色,还要继续留任……二是中高级干部岗位轮换制度……为了防止诸侯割据现象并不断提升营销管理技能,华为规定,市场部区域经理的任期为二年,二年之后,原则上要调换到另外一个区域市场工作。”很高兴,华为的举措,大抵本着调动员工积极性、进取心来调制,虽回过头来,你所能看到的皆是一行行惊心触目的字句“为什么说华为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为什么说华为是中国企业管理的经典案例?”不管媒体怎样宣称看华为走出或走过,你不得不承认,华为为中国的企业管理上了一堂生动多彩的示范课。假若你无法从中借鉴,你亦可从中思考。较之个人命运,企业命运的去向归宗,到底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严肃到一个企业的存在掌控了数十亦或数百人命运;一个企业的发展影响到数十亦或数百人的前程规划,甚至生存大计。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企业的主体依然是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企业的发展以及企业的兴旺之原由,都是在以人作支撑后,需要的一条条深入人心并真正经过时间检验后且行之有效的管理条例。一个机构深入人心的管理机制,是令人自觉遵守其约束;一个机构整体健全的管理机制,会令身在其职的员工,看到自己五年后的职业光景。同理,在一个健康有序的管理机制下,其企业的发展仕途,定会影响一个员工长久的职业生涯。

要说的使终很多,但最终表达出的是使终未尽人意。但不管如何,我很高兴我可以拿自己过去的成绩与工作态度直面我的上司及我尊敬的公司政要,我不得不说:在我去留未仆之时,我坦然接受你们的决定,不后悔自己的决择。虽然有些东西,无法作到尽善尽美。虽然有夕阳无限好,也只惜它已尽黄昏。

7.一个母亲对另一个母亲的爱 篇七

1988年,不甘心在人艺跑龙套的王姬,在只会说三句英语的情况下,带着仅有的60美元家当,只身闯荡美国。在那里,她摆过地摊,做过推销员,刷过盘子,做过陪护。为了谋生,她离自己的演员梦越来越远。

就在她打算放弃演戏,专心经商时,却遇上了改变她命运的《北京人在纽约》。因为剧中的阿春和现实中的王姬,无论性格还是经历都非常相像,王姬欣然接下了这部戏。

因为经费紧张,剧组几乎是没日没夜地赶戏,最辛苦的时候,王姬连续四天四夜没有合眼。而就在这时,她发现自己怀孕了。高强度的工作显然对胎儿非常不利,整整四个月,胎儿在她腹中停止生长,以至于怀孕六个月时,走在大街上,警察都没看出她是孕妇,为她走得太慢而开了罚单。

因为之前已经生过一个活蹦乱跳的女儿,所以,王姬并没有太在意。孩子出生后,虽然体重偏轻,但一切都还正常。两岁时,孩子却忽然出现了癫痫症状,从此,就再也离不开药,最要命的是,孩子的智力停止发育,成了智障儿童。

为了给儿子治病,王姬想尽了一切办法,连“跳神”这种不靠谱的事儿都不惜一试。儿子喝药非常艰难,味道不对,马上就喷了出来。她把那种液体药装进注射器里,往儿子嘴里推。这种方式,儿子觉得很好玩儿,每次都高高兴兴地跑到妈妈面前把药“喝”掉。

儿子完全没有危险概念,站在楼梯上,他会张开双臂就往后倒,在阳台上,他会爬过去够树叶。也就是说,只要离开大人的视线,他随时都可能摔伤或出现更严重的意外。出门时,王姬就用根绳子把儿子拴在自己的腰上,别人都用奇怪的眼光看着她,她想的却很简单,只要儿子不走丢不被车撞就好。

就连吃饭,也要在身后追着儿子一勺勺地喂,他一边吃一边玩儿,一顿饭下来,要折腾好久。等喂完儿子,饭菜早已经凉透。

这种生活,一过就是17年。17年里,王姬从来不敢停下来,她要拼命地拍戏,攒足够多的钱,为儿子的后半生做储备。常年的劳累,让她的身体严重透支,她却说,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活得久一点,这样,就可以给儿子多一些照顾。为了实现这个愿望,她从来不打牌,不唱卡拉OK,努力让自己的生活过得规律一点。

很多人被她的拳拳母愛所感动,称赞她是最伟大的母亲,她却说:“我非常感谢我的母亲,她真的太伟大了!”

因为常年在国内拍戏,照顾智障儿子的重任实际上母亲承担得更多,她的苦若有十分,母亲的苦绝对有二十分。老太太寸步不离地照顾外孙子,再苦再累都从来不对女儿抱怨一句,即使生病,女儿也一定是最后一个知道。

那次,王姬拍完戏回家,推开门,发现母亲跪在地板上。她愣住了,一问才知道,母亲严重感冒,怕自己站起来会晕倒,所以就跪着给外孙子端水喝。她的眼泪,当时就哗啦啦地往下流。

一年至少有十个月的时间,王姬在国内,而母亲独自在美国帮她照看孩子。没有人可以依靠,被现实逼着,老太太学会了开车,还硬背下了不少英语单词,能应付最简单的沟通,实在别人听不懂的时候,她就拿出纸板慢慢地画,比如想买鱼,就在上面画条鱼。

王姬觉得很愧疚,因为儿子,母亲承受了太多太多的艰难和困苦,而这一切,本应该是她来承受的呀。一想到白发苍苍的母亲牵着儿子时的佝偻身影,她就忍不住泪流满面。

她做客“鲁豫有约”时,母亲只捎给节目组一句话,让他们转告女儿,不要愧疚,一切都是她应该做的,她只是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做了天下母亲都愿意为女儿做的事。

8.感恩团场一个老武装的心声1 篇八

——83团杨克印

我是83团老职工,老党员,老参谋,老军垦,在这片热土上生活,工作50多年,我在83团建设奉献了青春,也经历了磨难,吃了很多病,正因为如此,我今天的幸福生活充满感激,奉献青春是我们光荣的使命,再苦再累都值得,团场养育了我一家三代人,让我们过上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无法表达对团场的感激之情,只有我好好教育自己的下一代继续为团场做奉献,无论走到哪,我都会很自豪的向别人这样介绍自己。

我自1964年退伍到83团,在83团武装部任作训参谋,一干就是三十年,在这未雨绸缪,戎马生涯的30年里,我亲历了兵团青年民兵,一手拿镐一手拿枪,边生产边训练,边放哨,誓死捍卫祖国边疆。

1965年初,接到上级指示,沙山子农场筹备和组建2114连150人全训值班部队,简称民兵2114连,我担任教官,从按照中国人民解方军总参谋部军事训练大纲,从单兵基础训练开始,项目是练队列,练刺杀,练射击,练投弹,擒拿格斗,单兵级小组战术,班进攻防御,五公里越野等训练任务,并进行补兵一二三次循环实弹射击,取得优异成绩,极大提高了民兵五大战术和技术技能,完成总参谋基础训练大纲各项战斗任务。于当年四月份,我带领2114连一排一班一个强有力的尖子班,参加农五师10个农场的比武比赛,我们连获实弹射击第一名,战术训练第二名,投弹第三名,60米射击第一名,五月份我被上级任命为沙山子农场武装部训练参谋,从此开始了我的戎马生活。

1968年冬季,我们团接到上级命令,值班部队展开野营拉练,我们三个值班连队进行了为期七天200余公里的野营拉练大练兵,从沙山子出发,向西经11连,绕道大河子,夜晚到大85团团部。第二天急行军,路经博乐,86团向东北方向的红旗公社靠近。第三天深夜抵达83团宿营,第四天穿过精河牛场夜晚到达乌兰县宿营,第五·六天在当地进行战斗演练,围观群众几百人,第七天顺利返回沙山子,在拉链过程中,做到走一路红一路,住一处红一片,宣传群众,歌声嘹亮不违反群众几率。

1973年7月,83团和精河县·82团·91团四单位协同联合进行了10天的三线天防基地勘察,我和张蓬吉二人,82团欧阳子忠,91团张参谋,精河县武装部副部长马木提三干,参谋石建华一行6人,骑马三天急行军到达巴音那木山勘察宿营,晚上在蒙古包里吃了三袋羊毛奶茶和醸饼。第四天到了列宁格列山沟,下马看地图找到了吉克大队,勘察了三天,这是一个很好的后方基地,任务完成。第八天我们6人回到精河县做了总结后,我们三个团4人各回单位,我和张蓬吉找了县城一家食堂,每人一碗没有油水的饺子,一出饭馆就饿了,在当时街上吃了个大西瓜。便骑马往沙山子狂奔,到了牛坊时,又饿了,刚好一个妇女从远处提着一筐西红柿走来了,我俩要买他的西红柿,见我俩背着枪,很疑惑,我两说明原因后,他将西红柿一元钱全卖给了我们。我两只一根烟的功夫九将西红柿报销了,那个痛快劲真叫爽。

1994年8月9日,83团迎来了沙山子枸杞文化艺术节,团党委又将大会指挥开幕式的部队调整入场的任务交给了我,当时会场设在团场中学,集合团部机关大楼门前,我集结队伍,列队整装将22个单位方队,13个文艺队社火队围观群众等一万余人,按先后顺序:由北向南,再向西绕环形路,再向北向会场进发,各单位按指定的顺序通过主席台到达指定位置肃立。整个开幕式场面宏大,温而不乱。这次重大活动也是我武装生涯最后一次工作,年底我被团党委任命为机关党支部书记协理员职务,这也是团党委对我30年来武装工作的肯定。

1997年元月我光荣退休,作为83团的老武装人员,我为83团的成就感到自豪,我为兵团人,团场人的历史而自豪,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会很自豪的告诉别人,我是团人团场人,我是83团老武装卫士,一辈子都不会改变。

如今,兵团场的发展日新月异,我和老伴张桂枝也是子孙满堂,老两口身子硬朗,日子过得悠闲自在,子女给我老俩口建了一转到顶的住房和购买了楼房,谈起自家幸福生活,我和老伴总忘不了说一句:感恩团场养育了我们一家三代人。

2014年7月7日

感恩团场心里话

2007年,我住的是陈旧的土木结构的老年房,自然生活条件差,这一年团党委为满足职工的住房需求,新建了砖混结构的新楼房。我在家人的支持鼓励下,同志的支援下。我登记购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新住房。因我当时是家庭经济尚不宽裕,而又有严重的支气管炎在身,爬楼极为困难,当时我便借着我有厚实的海外关系,向师团领导写过一份报告,后再上级领导的调查落实后,住房时团领导再不要我掏钱的情况下,分给了我39号楼中102室是新住处。就这样团党委既满足了我住一楼底层的愿望,又照顾了我住低层楼的差低近一千多元,着为一个83团加工场的退干凌朝训来讲,今已80知恩不报,还待何时!在这里,我借此机会向团党委立正,鞠躬,敬礼,徽标感谢!

加工厂退干凌朝训敬上

2014年7月10日

感恩团场心里话

我叫杨洪堂,今年75岁,1940年3月15日出生在河南省邱一个农村贫困家庭。是共产党毛主席领导我们翻了身,给了我们土地房子。

在1959年三月,应征入伍,穿上了军装,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自己想:要好好的学习为人民服务,在党的培养和首长的帮助下有了很大的进步。

在1960年10月我加入了共产党,在61年当副班长,在62年当中士班长。在当班长以来,全班训练成绩突出,被评为“五好班”,我也被评为了“射击能手”,又两次被评委了了“五好战士”。在全团学习毛主席积极分子,又在全团树立了学习雷锋标兵。在1963年领导把我送到了军校学习,但是因我的文化程度达不到标准,又回到了连队。

我相应党的号召,在1964年元月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被分配到厂一师红星三产,也就是现在83团的前身,当时的劳动条件差,人先把玉米拾到磨子跟前,再用卡盆,把玉米上磨子,每班磨面4吨多,就是说两人要抬八吨多玉米和面粉,那个年代生活条件很差,一个人每月供37市斤玉米面,3市斤白面,肉食过年过节才给一斤多,蔬菜也就是洋芋、大白菜,可是工人的干劲很大,大会战割麦子分任务一个人一亩多,还捆好,今天看兵团的大发展,就是过去的老军垦干出来的,在1968年,我被提升为加工厂指导员,期间和工人达成一片,到哪里就干哪里,被评为先进工作者,那时候,干部到工人家吃饭都不敢,如有群众反映,马上就给你谈话,各支部会上做检查,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了使我们干部少犯错误,现在干部犯错误就开展批评少,改革开放以来,团场是经济大发展,个人的生活有了大变样,就我个人来说,收入高了,我和老伴两人养老金五千多元,2010年在团部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楼房,还有一套平房,电视、冰箱都是才换的,我知道只有团场的经济发展了,我们才有更好的生活,所以我要热爱团场,支持团场,遵守团场的各项规定,带好头。

退休后我参加老年活动,组织了老年秧歌队、腰鼓队,带头捐钱给老年人买腰鼓,修门球场,在来年活动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支部被团党委评上了先进党支部,我们的老年秧歌队、腰鼓队还经常参加团场庆祝活动。团场给老年人买衣服、买装饰品,老年人的积极性很高,都很团结。

我个人得到老同志的好评,我入党50多年被上级党组织评上10多次优秀党员和几次老有所为,特别在2013年10月,团党委叫我到北京参加代表老军垦、老模范大会,并给我个人颁发奖章,这是我一生难忘的,在会上很受感动,我的荣誉都是党教育的结果,所以我感谢团党委的老同志,今后更好的为老年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写作不好,请给与批评。

2014年7月8日

感谢团场感谢党

我们是60年代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报名参加支援西北边疆建设。

初建团场时住的是地窑子,睡的是草席子,这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四周芦苇丛生,到处是苇湖,深夜狼嚎,野猪的窜跑声。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开荒、种田、搞建设。

起初为了改良土壤,我们挖渠、排碱水、拾苇根、整平土地,肩挑背扛,播种棉花玉米等农作物,甚至我们头顶烈日加班加点,没人叫苦叫累。

时光飞逝,半个世纪过去了,往事记忆犹新那以忘怀。如今的团场变了样,春种秋收来得快,全程都是机械化,看过去不敢想,团场城镇化,宽阔的街道纵横交错,热闹繁荣的市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一座座,一排排令人瞩目的别墅、小高层耸立在八十三团中心团场的周围,职工们吃的饱穿得暖,甚至还有存款信用卡,正真实现了数字电视上网游戏,不出家门便知天下事,休闲时间区广场,有时唱来有时跳,当我们享受着现在的幸福生活时,总会想:现在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现在的团场,我们铭记找一句话,那便是“感谢团场,感谢党。”

我已是退休的老党员,但我们始终不忘党的教诲,我们会更加努力的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尤其是老党员,在社区里为人民做好事,做实事,来回馈党的恩情,总而言之,还是一句话:感谢党,感谢团场。

元奎梅

2014年7 月8日

感恩团场

1960年,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我吃不饱肚子挨饿,14岁就从甘肃武威来家跑出来主动来新疆了。

是新疆建设兵团收留了我,团场给我按排了工作,我的年龄小,身体弱,让我放羊、放牛。

那个时候我们来新疆的人是人人有饭吃,人人有活干,我长大了,成了家,有了孩子,艰苦奋斗了几十年,是团场养育了我们。

党改革开放的政策好,我们的生活也一年比一年好,我干了四十多年活,2006年退休了。

就在我退休的前两个月,医生检查出我得了癌症病,现在的医疗水平提高了,医院给我治好了病。

党的政策好,我治病花了八万多块钱,公家给我报销了六万多,挽救了我的生命,把我从痛苦中解救了出来,我高兴,我的心情开朗,我现在和其他退休工人一样,享受着幸福晚年生活。

我刚退休时,退休工资一个月就一千多元,连张了十年,现在一个月已经三千多元了,我高兴,我幸福。

团党委给我们退休老人创造好了条件,修建了老年活动楼,修建了休闲广场,白天我在老年活动室打乒乓球,有地方玩,晚上在休闲广场上玩玩健身器,做做健身操,有地方乐,我们不愁吃,不愁穿,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我们真是幸福极了,团党委每年安排65岁以上的退休老人体检,早发现早治疗,我们健康的生活着,太幸福了。

我们享受着改革开放的成果,享受着高科技产品的方便,团场城镇化建设的步伐越来越快,我们的晚年生活越来越好,我们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地暖楼房,感谢团场,感谢团党委。

在我有生之年,只要我能活动,能走路,我就报答团场的恩情,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维护团场的利益,为人民做好事。

八十三团东区老龄支部段兴文

9.党在我心中一个普通党员的心声 篇九

党在我心中 一个普通党员的心声,七一抒怀

党在我心中,是一座高山,他雄伟、壮丽,满目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他,诞生于大地痛苦的震颤之中,他的诞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正当我们的祖国遭到野兽肆虐的践踏而支离破碎时、正当我们的人民面对无边的深渊而茫然失措时,他,正如因地壳运动而崛起的山脉一样,崛起在中国的大地上、崛起在东方的地平线上。

从此,我们有了自己的脊梁;从此,在沼泽泥泞中跋涉的生命有了希望,在滔天洪水中挣扎的小船有了方向。中国共产党以高山般的气势,高山般的力量阻挡了给中国人民带来灭顶之灾的浊流,我们的人民,因为有了这座高山,心里头才塌实,我们的人民,因为有了这座高山,可以看得更远。

党在我心中,是一位知识渊博、任劳任怨、和蔼而又严厉的父亲,他是一家人的主心骨,是一家人的顶梁柱,他总是千方百计地为了自己的孩子而辛苦奔波,他从不为自己考虑,他所付出的一切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家里的日子好些,更好些。他爱自己的孩子,但他从不放纵娇惯他们,如果他们做了错事,他决不会姑息迁就,他照样会给他们惩罚;他爱自己的家,但从不独断专行;他永远乐观向上,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伤了他的心,他也不会灰心丧气;他有永远也使不完的劲,即使是再重的担子,他也要挑在肩上;他什么都知道,再难的问题到了他手里都可以解决。有他在,孩子们白天在蓝天下玩得很高兴,脸上常常带着如阳光般灿烂的笑;有他在,孩子们夜晚睡得特别的香,再黑的夜也不怕,睡梦里,拉着父亲的手,走向更美好的远方。

党在我心中到底是什么?

是雄伟的高山,是辽阔的海洋,是坚定向前的航船,还是普照万物的太阳?是指路的明灯,是驱走严寒的火炬,是停泊休憩的港口,还是滋润土地的甘露?

是倚门望归的慈母,还是盼儿远行的严父?是饱经沧桑的长者,还是英姿勃发的青年?

都是,又都不是。

10.一个母亲的小诗 篇十

在一个古玩店里看见一对彩釉糖罐,我指着它们对同行的人说:“我也有一对类似的,传了好几辈,现在属于我。”我外婆的养母死前传给外婆,外婆老了的时候,当着我妈的面对我说,“本来打算给你妈,到头还不是给你,不是什么贵重东西。”每次我妈要郑重其事给我什么东西时,她总是装得若无其事:“不是什么贵重东西。”

这个周末就是母亲节,有心意的人给自己的母亲买礼物,亲手下厨给她做顿饭,或者带她出趟门,或者赠她以保健品。年年过母亲节,想对妈妈好不拘于这一天,但任何时候都觉得创意捉襟见肘。打个比方,就像是谈客户时,总也摸不清客户的需求是什么。但我相信,大多数人和他们的妈妈一样羞涩,在表达心意时也爱轻描淡写地说:“不是什么贵重东西。”

你信不信,再不合妈妈心意的礼物,她也会逢人就拿出来自夸一番。因为知道我妈会这样,通常母亲节我会选择“能体现经济实力便于炫耀”的礼物。你得充分研究老年女性心目中的“名牌”到底是些什么。即便如此,还是会有不合“客户”需求的乏力感。

无论什么礼物,都隔着礼物本身,但倾听是直接的,倾听不会让人觉得枉费心意。如果用一个女人的史诗去形容每个人的母亲,未免宏大得过头了点,就算你愿意听,也没有哪个妈妈有那个时间去仔细讲,还有饭要做,有桌子要擦。每一个母亲都是一首首小诗,简短、日常、便于记忆,但首先是,你要倾听。

当一个母亲年老,她也没有力气再时刻让你听妈妈的话,她更希望把这一生中于她有意义的片段与你分享。也许是她嫁给你爸之前喜欢过的某个人,也许是当年她最喜欢的零食,也许是她挨过的一顿揍,也许是她下岗的那天在想什么。在“母亲”这一身份之外,她首先是个有梦想有失落的人,她和我们一样需要有人倾听并记在心上。当母亲太累了,我相信每一位母亲都在一些时刻期望过自己的孩子能替她卸下身份的架子,她只想在极其有限的时光里把零碎的片段交付给你。

11.妈妈心声:一个独生女的二孩之路 篇十一

我出生在1982年,独生子女政策刚刚开始实行。对于封建社会长大的爷爷奶奶来说,一个女孩的出生并不是让人高兴的事情,但是好在父母并没有因为女孩子对我有所嫌弃。自小因为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家中只有我和妈妈,虽不至于被娇生惯养,但是家中只有我一个女孩,得到的势必是全部的,所有的,孤独的。

到了自己结婚的时候,心里一直有个声音在对自己说:“不要让自己体会过的孤独,让你的孩子再体会一遍,不管男孩女孩,我都要生两个,好让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能有个伴。”于是,在老大3岁的那年,我决定再生一个孩子。

这个在今天看来是再自然不过的决定,放在五年前就不是那么简单轻松的一件事。

得知我有这个打算之后,身边就流言四起,很多人甚至会认为仅仅因为老大是个女儿,我就要拼着生个儿子。我顶着各种压力,开始备孕。都说第二胎比第一胎轻松容易,结果我在孕育老大时躲过的很多受罪的事情,在怀着老二的时候都补了回来:孕吐一直持续到怀孕五个月,吃什么吐什么,总感觉连胆汁都要吐出来似的。终于熬到了生产的时候,阵痛持续了一天一夜,直到眼泪掉到了手上,才发现自己早就痛得泪流满面。好不容易生了娃,结束了产假回到工作岗位,为了保证二宝的口粮天天躲到公司仓库背奶……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她给了你多少罪受,也会补给你多少恩惠。两个女儿的健康成长,成了我生命中新的起点。

看着她俩手牵手走在一起,心底总是有种淡淡放心和释然。

两个人在家的时候,哪怕为一块小小的积木都会争得天翻地覆,可是出门在外,妹妹的视线里全是姐姐等身影,姐姐的小手里总是拉着妹妹的小手。

家里所有的东西必须分成两份,偶尔的多少也会引起不小的“战争”。但是去了超市,妹妹总是记得要给姐姐带一份零食,姐姐也总是记得要给妹妹分配同样的等份。

一切就是这样奇妙,矛盾又温馨的存在着。

我并没有姐妹相处的经验,看着她们有时的“纠纷”也很头疼,不知道该如何去化解,去制止。好在她们总是提前解决自己的争端,闹到我这里的最多也只是一些撒娇和想要一个爱的抱抱。

最后,给所有准备二胎和纠结二胎的妈妈们聊几句悄悄话。

要二胎,时间、精力是前提。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孩子的成长,势必要有取舍。这里面家庭分工很重要。

两个孩子肯定比一个好。

照顾孩子是自己的事情,家里的老人可以帮你,但是你缺失的那部分必然是缺失了,所以尽可能的多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

看着孩子们慢慢在互相的陪伴中长大,嬉笑玩耍,家里时时充满着欢声笑语,甚至吵吵闹闹,此起彼伏的喊叫声中我都被吵到头疼,可是,再看着她们相亲相爱的样子,连我内心都羡慕不已,嘿,有个姐姐或者妹妹真好!

作者:菲儿

上一篇:冰雪路安全行车技巧下一篇:怎么用一定这个词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