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职业道德

2024-09-03

体育教师职业道德(精选8篇)

1.体育教师职业道德 篇一

体育教师职业成熟研究

陈光慧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体育教师不应再仅仅被看成是“课程实施者”,而更应成为“体育课程开发的研究者和参与者”,这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成熟要由过去的“技术熟练者”范式向现代的“反思实践者”范式转变。体育教师由教学新手到最终走向成熟大致要经过:职业角色确认阶段、角色适应阶段、职业初步成熟阶段、职业发展“高原阶段”、职业成熟等几个阶段。从现状来看,目前对体育教师的使用和培养上“自然成熟”的倾向比较严重,本文着重探讨在这种范式转变的条件下,优秀体育教师所表现出的共同“特质”及促进现代体育教师职业早日成熟的途径,希望能对促进体育教师早日从教学新手成长为反思型、专家型的教师提供一定的理论思维。

1.体育教师职业成熟的主要特征

教师职业的成熟是指教师对教育活动的适应和创造程度。教师职业成熟状况,包括其不断丰富和完善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等。本文在对新手的体育教师与专家型体育教师所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在当前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师职业的成熟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教学效能感、教学策略、教学监控力及教学反思能力等方面,体育教师职业的成熟需具备:

1.1与时代相通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师个人对教育的理解,经验和行为的理性概括和信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当前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主要是认识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的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体育教师要注意不断吸收先进的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首先要由以往的“以体育学科为本”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上要由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转变到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上来,关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种转变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校体育最根本的要求,体现了教育工作最重要的规律,同时也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和多样性等时代特征。第二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力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第三是树立终身体育观,重视培养学生体育态度、兴趣、习惯和体育实践能力,使学生终身享受体育锻炼的益与乐。

1.2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师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了更好地把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进行的教学方法选择。现代教育既反对硬性灌输,也反对学生自觉自愿接受影响,而强调让学生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中的自我存在,即让他们自我建构,自我生存,自我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需要确立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充分认识学生是知识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要求体育教师在不同的教学情境、组织氛围及不同的教育对象等因素的影响下变通地运用不同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师不再单纯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而是一个指导者、建议者、帮助者,成熟的体育教师能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1.3良好的教学效能感

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知觉和信念。许多研究表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高低是他们教学效果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教学效能感高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倾向采用自由、开放、学生本位、发展导向的策略,在教学中更讲究效率,对新的教学方法也更能接纳,因此教学效果较好。教学效能感低的教师,认为学生必须受到控制且不信任学生,教学方法呆板单调,缺乏控制和管理教学情境的能力

和随机应变的机智,教学效果较差。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他的一种信念,即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影响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健身的信念,表明了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自信程度。成熟的体育教师往往表现出良好的教学效能感。

1.4高超的教学监控力

体育教学监控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体育教学目标,而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将体育教学活动的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体育教师反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这种能力主要可分为3方面:①体育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②有意识地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调节和反馈。③根据教学实际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高超的教学监控力是体育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保证。

1.5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其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体育教师自觉加强教学反思能促进对教学的理解,不断提高其教学能力。

2.体育教师职业成熟的促进途径

成熟是个体生命发展的质量标准,教师职业成熟度越高,其教育工作质量也就越高,教师的培养和提高其实质就是促进教师职业成熟的过程。

2.1体育教师自身能动性的发挥是前提

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需要是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据,是其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师主要通过终身教育观念的形成与学会学习,即学会教学来激发其改进教学行为,建立起自身素质需要不断提升的信念,通过自我的不断学习,加强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教学能力。只有在体育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的前提下才能最终保证体育教师职业水平的持续发展和提高。

2.2建立完善体育师资培训体系是保证

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对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及职后培训进行全程规划设计,满足体育教师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的相应需求,建立起以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各个阶段相互衔接,即各有侧重又有内在联系的体育师资培训体系,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提供全程支持。

2.3推动体育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是良策

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育科研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其职业成熟。这主要体现在:①通过大力开展教育研究活动可以使体育教师进一步掌握教育规律,了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提高教师对教育理论的认识和工作责任感。②可以不断拓宽体育教师知识领域,使体育教师在加强对本体性知识学习的同时不断提高对条件性知识的认识并加强对实践知识的总结与提高。③通过教育科研活动能够激发体育教师的内动力,增进其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需要,成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源泉。④可以洞悉了解时代前沿的体育教育科研成果,校正自己头脑中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为方法的能力,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并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力,形成良好的教学效能感,提高教学监控力。

总之,体育教师职业的成熟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纵贯教师生涯的历程,是波浪式发展的过程,是体育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和发展自我的历程。在当前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在完善的体育师资培训体系下,通过大力参与体育教育科研活动才能更快地适应体育教师角色并最终成长为专家型、研究型体育教师

2.体育教师职业道德 篇二

据不完全统计, 在毕业30年或以上年限的大学生群体里, 回到母校后最想请的教师里, 体育教师超过了所有教师, 排名位居第一。虽然该项统计并非出自官方或由大机构所为, 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单凭这一点笔者就要为体育教师点个赞。

好教师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学校体育是为学生一辈子健康生活和工作奠基的, 而学生们能不能喜欢上体育课, 乃至终身受益于体育, 往往取决于他们身边有什么样的体育教师。体育教师首先是一名教师, 只有做一名好的人民教师, 才可以称得上是一名好的体育教师。

在第30个教师节前夕, 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 对做好教师提出四点要求: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笔者以为这也应当成为每位体育教师的追求。

理想信念, 是好教师的人格基石。“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有什么样的教师, 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 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梦想要以梦想去点燃, 理想要用理想去唤醒。一个抱有理想信念的教师, 才有可能在孩子、青年的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在当今价值多元的时代, 我们要以理想信念为基, 让每一个教师都有远大的志向、纯粹的心灵、高尚的节操。古人云:“圣希天, 贤希圣, 士希贤”。广大教师只有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 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己的伟大使命, 教育才会灿烂, 学生才有希望。广大教师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才有可能为社会、为民族培养出栋梁之材。希望每个有理想、有追求的教师都能以“传道”为第一责任和使命, 为孩子点燃更灿烂的梦想, 为国家和民族贡献更多正能量。

道德情操, 是好教师践行教育使命的核心品质。“教, 上所施, 下所效也;育, 养子使作善也”, 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教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教师的工作就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 最终达成向善的教育目标。教师是在言传身教的过程中, 用自己的道德情操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因此, 合格的教师首先是道德上的合格者, 好教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一个教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理等方面都有问题, 又怎能担当起立德树人的责任?教师只有以德立身、以身作则, 学生才能以师为镜,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有道德情操的好教师, 一定会把敬业爱生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准则。“敬业者, 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有敬业爱生精神的教师, 才会献身教育, 心系学生;才会严以律己, 为人师表;才会严谨治学, 诲人不倦;才会终身学习, 追求进步;才会在成就自己的同时成就学生。

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使命, 要做到这一点, 教师一定要有扎实的学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所言, “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如果教师知识不扎实、教学不过硬, 教学中必然会捉襟见肘, 更谈不上游刃有余。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学高为师”的古训, 指的是教师应在学识上高人一筹, 而“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话语, 也鲜明地体现了深厚学识是好教师必备的素质之一。面对当前的信息化时代, 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日益多元、各种新知识不断涌现, 做一名好教师, 必须具备扎实的学识, 努力提升自身的学识魅力, 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绵延不绝的求知欲, 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和自身的专业成长。

爱是教育永恒的主题,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塑造人心灵和灵魂的伟大事业, 热爱学生是教师厚重的职业底色。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丰富情感的鲜活生命, 这就需要教师用爱去教育和感染学生。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 做好教师, 要有仁爱之心, 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教师。教师的仁爱之心, 不能简单等同于父母爱子女, 这是一种在教师身上体现的对国家、民族的爱, 是一种无私的爱、不求回报的爱。教师的仁爱之心是以师生相互信赖为基础的, 这种信赖是尊重、理解和关怀。

教师的仁爱之心还要体现在真诚地尊重学生, 充分地理解学生, 宽容、关怀学生, 只有做到了这些, 才能以高度的责任心达到育人的目的。

以上四项要求不仅是对好教师的要求, 也应该成为体育教师行动的准则。

心目中的体育教师应该是怎样的

孩子的健康观是后天养成的, 取决于学校的体育课、体育锻炼以及体育文化等, 但更重要的是在于体育教师的影响。

著名的国际象棋大师、首都体育学院副院长谢军在中国教育报近日举行的“我心目中的体育教师征文”开篇文章《言行举止永存学生心间》谈到, 做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传授知识技能、注重品德操行、养成健身习惯、勇于挑战自我, 体育课内容覆盖面之广, 要求体育教师不仅要成为体育教学专业领域的行家, 更要具备一流的全面素质。

谢军认为, 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 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习惯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养成的。青少年正处于求学的年龄段, 对这一年龄群体影响最大的生活空间是学校, 学校体育课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锻炼活动的理解和评价。说得更具体一些, 执教体育课的教师可能会左右孩子一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人生价值观。

笔者对于谢军的观点深为赞同。由于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 决定了体育教师既要具有一般教师的应有的好品质, 还应具有体育教师的特有品质和掌握专项技能的能力, 通过自己精湛的教学技艺和言传身教, 使学生在喜爱体育的同时, 养成锻炼的习惯、行为素养和体育意识。

在谢军看来, 体育课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言传身教的教学实践课程, 这就要求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要像其他学科教师一样具备高尚的思想品德、广博的知识、良好的业务技能, 还要有一个最根本的条件, 就是自身拥有健壮的体魄。体育教师唯有自己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才能在学生面前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阳光形象。体育教师要坚持参加各种运动锻炼,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成为体育健身运动的“活榜样”。

武汉体育学院的陈晴指出, 体育的终极目标是强身健体, 愉悦精神, 幸福人生, 服务社会。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须从兴趣导入、技能铺路、制度保证、持之以恒、形成习惯做起。在培养青少年体育习惯的过程中, 体育教师则负有不可推卸的使命与责任。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 则可受益终身, 而坏习惯则贻害一生。

在四川省邻水县教育局唐运东眼里, 一个完美的体育教师, 要具备足够的“长宽高”, 只有这样才能以一个立体、质感的教师形象去征服学生, 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他认为, “长”就是体育教师从体形看, 要修长而不像电线杆, 要健美而不像胖冬瓜。从能力看, 体育教师一定要有一技之长, 一个体育教师什么都会, 但就是没一样精, 那就难以培养拔尖型的体育人才。“宽”就是要宽以待人, 用海纳百川的胸怀善待每一个学生。体育课比室内课难以驾驭, 体育教师不能因此而“河东狮吼”、声严色厉。体育课和体育活动中, 不少学生偷懒取巧, 体育教师对这些厌学、厌练的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 不能动辄拳脚相加、声振屋瓦。当然, 宽容学生, 不是妥协桀骜不驯的学生, 不是放弃不学无术的学生, 而是采取更柔和、更人性、更有说服力的教育方式, 赢得学生的理解和参与。“高”就是要学识高、境界高。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 眼睛不要仅仅盯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要广泛涉猎边缘学科知识, 要注重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把“我运动, 我健康, 我快乐”的运动元素灌输到每一个孩子心中。

甘肃省庄浪县教育局的陈旭升则希望心目中的体育教师应该念好高、新、强这“三字经”:“高”, 即师德高。“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教师对学生的终身影响较大, 是学生模仿、学习的主要榜样。因此, 体育教师要强师德、树形象, 努力成为学生的楷模。体育教师心中要有“三个字”:一要心中有“爱”字, 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让“爱”在自己的体育教学中闪光;二要心中有“正”字, 一身正气、公平正直, 对就是对, 错就是错, 要尊重每一名学生;三要心中有“亲”字, 亲和力也是师德素质的重要方面, 有亲和力, 学生才会接近、喜欢你, 接受你的知识和观点。“新”, 即理念新。思想有多远, 就能走多远。体育教师自己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生长发育规律, “以人为本”地引领学生实践“新课程标准”, 特别要指导学生树立“我运动, 我健康, 终身运动, 健康一生”的终身锻炼观, 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强”, 即技能强。教学基本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钱”。作为一名体育教师, 要不断更新知识, 钻研教法,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组织能力, 特别要提高体育理论水平、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演示能力。此外, 体育教师还要“十八般武艺”样样都通, 不论篮球、排球、乒乓球场地等都要经常看到他们的矫健身影、潇洒动作和娴熟球技。这样的体育教师最受学生尊敬、喜欢, 最有吸引力。

窥一斑而见全豹, 从大家的认识中不难看出, 对于心目中的体育教师, 大家都是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好教师的四项要求来衡量的, 心目中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好教师的所有品质。

近日, 笔者翻看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编辑部收到的部分来稿, 大家对体育教师的职业认同谈了自己的感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笔者为体育教师的觉悟和责任感感到欣慰, 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体育教师对于自己的职业乃至责任有着清醒而明确的认识。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现实中, 有些人往往是说起来是一套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套, 很难做到知行统一。

我希望, 学校体育能够这样......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从兴趣出发, 让孩子“好学”、“乐学”才能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前不久笔者采访南京青奥会时发现, 南京青奥会举办的体育实验室成了最受市民追捧的休闲游玩处, 在高温下, 前来这里参观、体验、游玩的人创造了参观者的纪录, 远离城区的体育实验室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笔者通过对家长和孩子的采访了解到, 好玩、时尚、有专业人士指导是他们选择来实验室的主要原因。

近日国家体育总局公布了2014年3-5月在北京市等10省 (区、市) , 对6~69岁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活动及体质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的结果, 其中对6~19岁青少年儿童的体育健身活动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 青少年喜欢参加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校外体育锻炼的比例均超过90%, 而“好玩”是学生参加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

长期以来, 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成为广大中小学生的“通病”。为什么孩子们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究其原因, 师资、场地、设施、教材等都难逃其责, 但真正的原因恐怕是现有的体育课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和追求, 违背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 带给学生们不是愉悦的体验而是痛苦的“折磨”。

笔者在多年的采访中看到, 大量的体育课中, 体育教师排队训话的时间超过了十分钟以上;一节体育课下来学生除了围着田径场跑就没有别的活动;学了半天的篮球, 只准学生运球、传球, 却没有投过一次篮球。这样的体育课或体育锻炼怎么会有人喜欢呢?

青奥会的体育实验室给我们以启示, 要想让青少年投身到运动中, 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让运动变得“好玩”非常重要。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只有对运动产生兴趣, 感到“好玩”了, 孩子们才会更爱玩、才能玩得好, 才可能从玩中学到更多。

我希望, 从兴趣出发吸引孩子们。小时候, 大家对于体育的认识都是从游戏中来、从对动物的模仿中获得的。因此, 在幼儿及小学阶段的体育不要急于传授所谓的专项技能, 而一定要把基础的跑、跳、投, 灵敏、柔韧等基础能力夯实, 从青少年身体发育的敏感期不断变着花样地发展基础素质。现在一些幼儿园就开始传授技能, 教体育舞蹈、游泳等一些技能, 这是典型的中国思维在作祟, 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这是非常可怕和悲哀的。因为, 虽然我们“起跑”早了, 却可能会由于早期专项化、大量的、枯燥的专项训练导致孩子产生厌恶感而毁了孩子。

睡眠、营养、体育锻炼是学前教育最关键的“敏感期”, 但该时期的体育教育现状却十分令人担忧。教体育的或体育专业的没有人研究学前教育中的体育, 学幼师的根本不懂体育教育的规律, 以至于幼儿体育基本处于一种“盲人摸象”的状况。我希望, 加强这一时期的体育教育, 明确该时期体育运动的任务和目标, 集合教育、体育精英和一线体育教育工作者, 尽快出台有关幼儿园和小学低龄阶段这一敏感期的国家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大纲, 规范这一敏感时期的体育教育和与之相关的教育教学。因为一旦这一时期的体育出现了偏差, 整个人的发展都有可能走入歧途。

我希望, 学校体育的课时能够真正得到落实。日前在上海召开的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中, 在总课时减少的情况下, 把小学三年纪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提高为4节, 高中每周2节提高到3节。任何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占用体育课时。严格按“课程标准”开展教学, 保证运动负荷,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锻炼, 并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推行每天早操、晨跑等早锻炼活动, 上午统一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鼓励因地、因校制宜, 开展形式多样、简便易行、效果明显的运动项目。加强学生体育社团建设, 组织各种体育项目兴趣组织, 定期不定期地举办各类项目比赛、运动会、体育文化节等, 使校园群众性体育活动蔚然成风。改进体育考试评价。将体育课作为国家统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的必考课, 毕业和升学必须达到合格水平。将学生体质状况和体育特长如实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作为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笔者不禁为教育部采取的措施叫好, 但同时希望学校的体育课时能得到真正落实。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近日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近年来, 学校体育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掀起了校园体育锻炼热潮, 但青少年“运动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 体质健康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

数据表明, 我国自1991年到2009年18年间, 国民体育活动时间和强度下降了45%;国家体育总局今年的调查显示, 青少年学生达到“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 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 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标准的比例为81.7%。而在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儿童中, 达到这一标准的比例仅为28.6%, 同时每周达到3次及以上1小时大强度体育锻炼的青少年儿童比例仅为8.9%。与此同时, 在体育课或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 仍有一定比例的青少年儿童“自发组织活动、自习、聊天、看别人锻炼”等。运动不足不仅仅是教育部门需要解决的事情, 更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我希望, 以学生的体质增强和感受作为评价, 而非用一些所谓的规范和“条条框框”来衡量教师水平的高低或一堂课的好坏。

一位体育教师很苦恼地对笔者说, “自己的学生在自己的课上很‘嗨’, 情绪都被调动起来, 运动量也很大, 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可是, 校领导却说课上得太乱了, 没有规矩。到底是以学生的感受和体质增强来评价体育课的好坏还是以领导的好恶以及常规的要求来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我们很困惑”。

经常看到一些专家对体育教师的课评价到:这个没有体现出来, 那个没有把握好。在专家眼里, 一堂体育课恨不得要把所有的功能全部展示出来, 才算是一节好课。笔者以为, 一堂体育课其实真的体现不出来那么多的意义, 尤其是在只见教师说、不见学生动的课堂里根本不可能做到。体育课的意义在于“动”, 而它和其他语文、数学、英语等“静”课程最大的不同就是要运动, 只有不断地运动才能达到体育课的目标和任务, 才能愉悦青少年身心, 增强他们的体质。

在具体实践中, 我们不妨“摸着石头过河”。“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其实就是摸规律, 从实践中获得真知。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不管白猫黑猫, 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话完全可以用在今后的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中, 我们应当形成这样一个共识:凡是能够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 凡是能够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热情的, 无论怎样做、怎么探索都百无禁忌。而这实际上是对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尤其是体育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体育教师们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和束缚, 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推陈出新、大胆实践, 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学校体育发展之路。

现实中, 体育教师魁梧、健硕的身材可能会是学生喜欢体育课或体育锻炼的理由;体育教师自制的体育器材让孩子们一辈子都难忘;体育教师热情的关怀和真诚的鼓励会让一名普通学生“幻化”成世界级的优秀运动员;体育教师娴熟的技艺、潇洒的英姿会引领学生们一生都热爱运动......

3.体育教师职业成熟研究 篇三

关键词:体育教师;职业成熟;特征;途径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087-01

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成熟要由过去的“技术熟练者”范式向现代的“反思实践者”范式转变。体育教师由教学新手到最终走向成熟大致要经过:职业角色确认阶段、角色适应阶段、职业初步成熟阶段、职业发展“高原阶段”、职业成熟等几个阶段。从现状来看,目前对体育教师的使用和培养上“自然成熟”的倾向比较严重,本文着重探讨在这种范式转变的条件下,优秀体育教师所表现出的共同“特质”及促进现代体育教师职业早日成熟的途径,希望能对促进体育教师早日从教学新手成长为反思型、专家型的教师提供一定的理论思维。

一、体育教师职业成熟的主要特征

教师职业的成熟是指教师对教育活动的适应和创造程度。教师职业成熟状况,包括其不断丰富和完善的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专业技术素质,以及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等。

(一)与时代相通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教师个人对教育的理解,经验和行为的理性概括和信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当前体育教师的教育理念,主要是认识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的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体育教师要注意不断吸收先进的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首先要由以往的“以体育学科为本”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学上要由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方式转变到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上来,关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种转变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学校体育最根本的要求,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和多样性等时代特征;第二是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体育教学使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力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第三是树立终身体育观,重视培养学生体育态度、兴趣、习惯和体育实践能力,使学生终身享受体育锻炼的益与乐。

(二)适应时代发展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师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了更好地把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进行的教学方法选择。在体育教学中需要确立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充分认识学生是知识加工的主体,这要求体育教师在不同的教学情境、组织氛围及不同的教育对象等因素的影响下变通地运用不同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积极参与,注重学习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

(三)良好的教学效能感。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能力的知觉和信念。教學效能感高的教师在教学中更倾向采用自由、开放、学生本位、发展导向的策略,在教学中更讲究效率,对新的教学方法也更能接纳,因此教学效果较好。体育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他的一种信念,即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知识能影响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健身的信念,表明了教师对自身教学能力的自信程度。成熟的体育教师往往表现出良好的教学效能感。

(四)高超的教学监控力。体育教学监控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体育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体育教学目标,而在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将体育教学活动的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它是体育教师反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在体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表现。这种能力主要可分为三方面:一是体育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有意识地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调节和反馈;三是根据教学实际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的自我控制。高超的教学监控力是体育教师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保证。

(五)善于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其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体育教师自觉加强教学反思能促进对教学的理解,不断提高其教学能力。

二、体育教师职业成熟的促进途径

(一)体育教师自身能动性的发挥是前提。在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师通过自我的不断学习,加强在教学实践中的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体育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根据,是其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在体育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的前提下才能最终保证体育教师职业水平的持续发展和提高。

(二)建立完善体育师资培训体系是保证。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对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及职后培训进行全程规划设计,满足体育教师在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段的相应需求,建立起以体育教师职业发展各个阶段相互衔接,即各有侧重又有内在联系的体育师资培训体系,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提供全程支持。

(三)推动体育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是良策。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教育科研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其职业成熟。这主要有以下四点体现:一是通过大力开展教育研究活动可以使体育教师进一步掌握教育规律,了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提高教师对教育理论的认识和工作责任感;二是可以不断拓宽体育教师知识领域,使体育教师在加强对本体性知识学习的同时不断提高对条件性知识的认识并加强对实践知识的总结与提高;三是通过教育科研活动能够激发体育教师的内动力,增进其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需要,成为体育教师职业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源泉;四是可以洞悉了解时代前沿的体育教育科研成果,校正自己头脑中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为方法的能力,并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策略的运用能力,形成良好的教学效能感,提高教学监控力。

总之,体育教师职业的成熟是一个漫长的、动态的、纵贯教师生涯的历程,是波浪式发展的过程,是体育教师不断超越自我和发展自我的历程。在当前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在完善的体育师资培训体系下,通过大力参与体育教育科研活动才能更快地适应体育教师角色并最终成长为专家型、研究型体育教师。

4.小学体育教师道德建设教育论文 篇四

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规律,具备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更需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境界。

一、小学体育教师师德建设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1、在教书育人中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 部分体育教师受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缺乏敬业精神,对待工作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社会兼职中,奉行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没钱不干的信条,缺乏主人翁的工作态度。如果体育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不能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将会直接影响到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2、忽视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有些体育教师平时不能严以律己,衣着不整,语言污秽,行为粗野,甚至有时会醉醺醺的上课,并认为这是体育教师说特有的“风度”和“豪气”,殊不知这悖逆了“为人师表”的要求,在学生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3、教学方法粗暴、简单。 有些体育教师缺乏对学生起码的人格尊重,缺乏爱心,动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讽刺和歧视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几项素质。

1、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要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练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涉猎各方面的知识,研究新形式下德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德育教育工作。

2、较好的文化素质和教学能力。

体育教师要通过学习,掌握体育与健康方面的技能技术和业务知识,并能根据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其它新的与体育教学有关的知识与技术,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体育是一门边缘学科,它与众多学科都有一定的联系,除体育专业的各种文化基础知识外,还与医学、物理学、文学、历史、艺术等学科相联系。这就要求体育教师需加强这方面的了解和学习,丰富自己,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在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的周期愈来愈短,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日趋密切,学生的求知欲强烈,体育教师要搞好体育教学,就应该永不满足现状,努力提高专业知识水平,拓宽知识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优良学风,孜孜不倦地吸收新的养料来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教师应该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要不断刻苦学习,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人格品质和健康的体魄。

5.体育教师职业道德 篇五

目前,很多中学的体育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骨干教师的培训和进修以及职称评定等问题上,体育教师的机会相对较少,这些问题极大地挫伤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使其普遍产生了职业倦怠。这种状态势必影响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学改革的进程。对于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是目前素质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

(一)社会因素

1.社会地位偏低。受高考制度的影响,在中学文化课的学习被置于绝对优势地位,体育课变成了文化课的附庸,甚至被文化课占用,以至于中学体育课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这也逐渐造成了社会上对于体育教师的错误认知。自从实行了绩效工资,体育教师与其他文化课教师相比,存在着同工不同酬、多劳不多得的种种不公平现象,使很多体育教师的心理产生了不平衡。

2.社会媒体的不良导向。一些新闻媒体对于体育课中伤害事故的报道往往有失偏颇,使得原本压力极大的体育教师更是如履薄冰。为了上课不出事故,只好减少上课内容,降低学习难度,尤其害怕上运动技巧类和运动器械类的课,唯恐在自己的课上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在这种不良的情绪影响下,体育教师都背负着沉重的心理负担。

(二)学校因素

1.学校的管理水平偏低。目前有些学校存在着不重视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师的合理化建议不予采纳、不关心体育教师的生活困难等现象。同时,对在教学中发生的伤害事故,把责任完全推给体育教师,使体育教师背负着沉重的精神负担,产生了职业压抑感。

2.教师的考核制度不合理。体育教师工作量的评定与文化课教师无法比较,体育教师工作量大而又得不到合理的肯定。同时很多中学在骨干教师的培训和进修以及职称评定等问题上存在与其他学科教师不平等的待遇,体育教师的工作缺乏发展的机会,结果导致他们的教学能力衰退,个人发展受阻,产生消极的工作心态。

(三)自身因素

1.缺乏职业自豪感。中学体育教师所从事的工作很难在短期内见到“效益”,尤其是非毕业年级的教师。体育教师获得的职业自豪感远不如其他科目的教师那么明显。尽管自己努力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导致体育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前途产生困惑,慢慢地对体育教学失去了热情。

2.个人能力结构缺陷。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入对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大多数体育教师知识结构单一,知识体系老化、缺乏理论修养,已经越来越难于胜任当前的教学改革工作。这不仅制约着体育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而且使其心理压力逐渐增大、职业倦怠就容易产生。

二、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缓解策略

(一)从社会层面来看

1.切实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国外研究表明,在影响教师地位的诸多因素中,对教师工作重要性的评价和对教师的尊重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经济地位。教师的社会地博彩通 位与经济地位是紧密相联的,离开了一定的经济地位而奢谈教师的社会地位是毫无意义的。提高体育教师的社会地位不仅要提高其经济待遇,还要制定相关的教育政策法规以保证学校和教师的发展与提高,切实维护体育教师的权益,使体育教师真正感受到这一群体为社会所尊重。

2.对体育教师建立合理期望。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一些家长过度依赖教师,社会对教师的期望相当高。众所周知,人的体质的提高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因此要认识到教师也是普通人,其能力也是有限的,应对教师抱有合理期望。同时,作为教师个体,也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清醒的认识,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在职前培训阶段产生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当真正进入教学实践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各种差距时,就会产生巨大反差而带来压力与倦怠感。

(二)从学校层面来看

1.营造民主的管理氛围。在目前的学校管理中,管理理念的更新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可行的实践支持。现在中学普遍实行的仍然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教师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去,体育教师更没有发言权。因此,改进学校管理,首要的就是校长应实行开放民主的行政管理,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与更大的自由度,为教师提供更多参与学校决策的机会,从而使教师具有更强的责任感与归属感。

2.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制度。体育教师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高考却体现不出体育教师的工作价值,进而学校内部形成对体育教师的不公正评价,严重影响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因此需要结合体育学科的实际情况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工作评价和奖惩制度,以保证体育教师具有与其他教师同等的待遇,同时在进修培训和职称晋升时也要给予体育教师更多的机会,这样才会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避免教师职业倦怠情况的发生。

(三)从教师个体层面来看

1.正确认识职业倦怠,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缓解职业倦怠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它“可能一次又一次地潜进我们的生命。如果我们学着识别自身职业倦怠的症状,并在危害产生之前捕捉到它,那么我们就能很快地恢复平衡,而不需要一个较长的恢复时期”。因此,教师要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教师职业是高尚的。尤其在当前科技技术迅速发展、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时期,教师的工作更加显得意义重大。体育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才能克服职业倦怠情绪,积极从事教育工作。

2.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一个人如果不去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就会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对于体育教师而言也是如此。同时中学体育教师需要研究教学、反思自己,也需要关注学科的发展前沿,多去学习科研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自己科研方面的能力。通过多方面能力的完善,教师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就会体会到更多的成功感和工作的乐趣,也就会预防和缓解职业倦怠。

6.体育教师职业道德 篇六

1.1体育师范专业教师基础技能评价体系

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和各种教学手段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备的本领,教师基础技能评价内容有:教师仪表风范评价、教学组织技能评价、普通话与口语能力评价、教师常用文体写作能力评价、书写技能评价、班主任工作技能评价、教学研究能力评价等。

1.2体育专业师范生专业技能评价体系

专业技能评价有身体素质评价和专项技能评价。

1.2.1身体素质评价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劳动和日常活动中,在中枢神经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如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机体能力。身体素质的强弱,是衡量一个人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体育教师所具备的重要条件。身体素质评价包括速度素质评价、力量素质评价、耐力素质评价、柔韧素质评价、灵敏素质评价。

1.2.2专项技能评价体系

体育专业项目比较多,但目前在师范院校开设的项目主要有球类、田径类、民族传统体育类、体操类、新生时尚项目类等。球类可分为: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网球等;田径类可分为:不同距离的跑、跳跃、投掷等项目;民族传统体育类有:套路、散打、舞龙、舞狮类等等;体操类有:健美操、艺术体操、竞技体操等;新生时尚项目类有:体育舞蹈、轮滑、高尔夫等。不同的运动项目的专项技能的评价方法和手段也不尽相同,本文将不再一一描述。

2.体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评价的建议

2.1评价内容全面

体育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学评价内容应符合该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应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内容要多样化。评价的内容应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操作方面。理论知识应涵盖教师技能基础理论知识和体育专业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有教师基础技能和体育教师专业技能等方面内容。同时还要注重学生非学业内容的评价,关心学生的某些特长,并给予正确的评价。评价内容也不要拘泥于某一形式,可以从学生的作业、小论文、学习笔记、课堂表现等方面都成为评价内容的一部分。体育专业学生参加比赛的机会较多,学校也可以将学生的比赛成绩纳入学生评价体系。还可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作为评价内容,让学生把自己最有创意和心得的个人作品呈现出来,同时还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2.2评价方法多样

传统量化评价往往把复杂的学习活动加以简单化、模式化,把学生抽象成一组组僵硬的数字,学生无法在学习中获得的乐趣,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要打破传统的评价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可采用分散考试的方法,将学生的作业、小论文、读书笔记、课堂表现、实验成绩、比赛结果、技能操作等与期末考试结合起来评价。在评价时注重评价主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从多个角度组织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可以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等等方法。学生通过参与评价,与学生、老师进行交流,可以主动检查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改进完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3教学评价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7.体育教师职业道德 篇七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即体育老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在行为规范、道德素质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它能协调老师之间、老师与他人、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 针对这一过程给出相应的行为准则。体育教师的师德是一种“软实力”, 它能让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能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更能让社会的整体素质得到较大的提升。近年来, 国家非常重视通过体育来强国, 社会各界也越来越关注加强下一代人体育素质的工作, 体育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时更要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 从而实现国家的体育教育目标, 培养出优秀的体育人才, 加强每一个学生的体育素质、品质修养。

1 充分认识新时期体育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1.1 加强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 是进一步提升教师职业素质的迫切要求

体育教师作为见证者和领路人, 在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的同时, 更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体育教育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 更是体育老师通过自身示范、用自己独特的人格美丽与道德修养影响学生的过程。加强体育教师的政治觉悟、思想高度以及职业道德, 是基于学生的健康身心发展的迫切需要, 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及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中心的教学宗旨, 有助于实现体育教育目的, 加强了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1.2 加强师德建设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体育教师作为体育教育的主体, 在教学活动中, 不仅要开展体育活动, 更要结合思考等脑力劳动, 把专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要做到这些, 必须要求体育老师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教学活动, 善于进行反思, 及时做出改进以提高教学水平与教育质量。体育教师要持有谦虚而谨慎的教学态度, 抱着终身学习的理念, 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使教学活动更为丰富, 教学方式更为新颖, 这些, 都是以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作为基础和前提保证的。

1.3 加强师德建设是端正教师形象的有利手段

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的评价与印象并不是很好, 追究到体育老师自身, 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首先, 很多老师包括体育老师在内, 都用比较功利的心态进行教学工作, 有的老师通过第二职业来谋求更多的利益, 忽视教学活动, 对教育事业并不热衷, 没有基本的责任感;其次, 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不够得体, 有的老师还做出一些有损形象、违背道德的事情;再次, 在教育过程中, 体育老师采用的方法简单粗暴, 甚至有恐吓、讥讽学生、对学生实施体罚等行为出现。这些行为都反映了当前体育老师存在的严重问题, 损害了体育教师在社会的公众形象, 违背了教学的初衷, 更不用说教育教学能顺利开展了。所以, 从重塑教师的良好形象方面看, 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变得尤为必要与重要。

2 当前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来看, 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师整体素质还是比较高的, 无论是学历水平还是知识技能, 大部分教师都表现得非常优异, 体育教师也能做到认真负责、爱岗敬业,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能起到榜样作用, 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然而, 部分老师在道德修养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有些体育教师的行为规范有违师德的相关准则, 主要体现如下。

(1) 教学过程并不严谨, 对教育活动的研究不够深入。很多体育老师并不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思考, 不懂得如何发现教学问题并做出改进, 没有真正静下心来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还有的体育教师备课比较敷衍, 设计的教学活动也缺乏创新, 甚至存在不写教案就上课的现象。

(2) 体育教师缺乏敬业精神, 没有事业心。在教学活动中, 部分体育老师态度不够端正, 没有足够的责任感, 甚至有的人把体育教学仅当成副业, 业余花很多精力去从事其他工作, 随意地调课、上课迟到等现象也时有发生。

(3) 采用老套的教学手段, 没有自我深造的意识。很多高校里的体育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懂得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带着吃老本的态度敷衍教学, 业余时间也不善于自我提升, 大部分教师在工作以后都较少利用继续教育之类的自我学习途径来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4) 滥用自己手上的权利, 利用教学谋取个人私利。在教学之余, 体育教师出于自己的职业之便, 给学生推荐很多运动产品, 有时还强制学生购买, 或是额外要求学生加入自己在业余开办的学习班, 若是学生不配合, 便利用自己的权利去为难学生。

(5) 缺乏教书是为了育人的意识, 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一些体育教师上课时, 仅仅为了达成课堂教学目标, 而没有从教育活动中挖掘深层的思想教育内容, 不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忽略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 这也是青少年犯罪率逐年攀升的一个原因。

(6) 不注重教学仪态, 无形中做了不好的榜样示范。很多体育老师在上课时比较随意, 忽视自己的形象, 甚至有直接穿着背心和短裤、打着赤膊就来上课的, 部分教师甚至在课堂中谈吐有所偏颇, 言行不够文雅礼貌, 一旦这些不够良好的个人形象与习惯如果被学生模仿, 影响是非常不好的。

(7) 学术研究的风气不正, 有失学术道德。目前高校越来越注重老师的课题研究成果, 以此作为评职称的标准。然而, 一些体育教师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科研过程并没有抱着严谨的态度, 学术作风不够规范, 甚至出现伪造数据、虚报自己的科研成果的情况, 在撰写论文时, 有的老师还请人代笔, 有的则直接剽窃他人观点。另外, 在带队比赛时, 有的体育老师还贿赂裁判, 或是让参赛者服用违禁的药品以达到虚假的好成绩。

3 提高高校体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对策

3.1 树立爱生敬业的事业观, 铸造富有人格魅力的师魂

古人云:“爱人者人皆爱之”, 教育的核心便是爱的传播。体育教师不仅要热爱自己的工作, 有为教育事业奉献的精神, 更要将爱传播到社会、提升到一定的层次, 只有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以素质教育的目标为追求, 将体育教育作为提升中华民族总体素质、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的有效手段, 做出成绩。所谓“其身正, 不灵则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体育教育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最直接的方式便是榜样教学, 只有体育教师严格要求自己, 才能培养自信、自爱、自立、自强的优秀人才。另外, 教育这一行业非常需要有爱心与耐心, 老师只有做到爱学生, 才能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想学生所想,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同时, 尊重学生的个人发展, 培养学生丰富的兴趣爱好, 紧跟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

3.2 不断学习和创新教法, 努力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体育教育同样要注重创新, 体育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老化的教育模式, 走在时代发展的前沿, 及时学习新的知识, 顺应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也许有人会说, 体育教育并没有什么可以进行创新的地方, 更没有可以深入探讨与改进的内容, 然而, 著名的体育专家及研究员茅鹏就曾经说过:“体育是以体力出成果, 以智力为灵魂的事业。”可见, 要在看似简单的体育教育活动中挖掘更深层次的本质意义。从前, 体育教育理论发展不够成熟, 人们对体育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简单的课堂教学与相关活动开展的水平,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也比较盲目, 教育的针对性以及综合性都不够强。因此, 体育教育必须要革新, 体育教师应该改变“先干后识”的落后观念, 转变为“先识后干”, 预见教育效果, 创新教学思路, 使体育教育与教学科研齐头并进。

3.3 讲究仪表, 以德修身, 在言谈举止中树立师德楷模

教育即“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老师的仪态、言行、气质及精神面貌都会在无形中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塑造。因此, 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应该注重自己的仪表, 不仅在穿着上要多加注意, 更要修养自己的身心, 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如果体育老师能在课堂中有优雅的谈吐、独特的气质, 并能有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自然就能起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在做裁判时, 体育教师又要有公正的态度, 以德服人, 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严。在日常教学中, 体育教师如果能自然大方又不失幽默, 一定也能更招学生的喜爱, 从而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以及教师中的楷模。

3.4 强化制度力量, 塑造师高业精、风正纪严的合格施教者

制度的塑造主要表现在机制、制度、法制这三个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系统, 育人和用人成为系统内的两个有机联系的阶段。育人为了用人, 用人必须育人[5]。可见, 在提升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工作中, 学校及其各个管理部门要善于应用制度来达到工作效果。比如设立科研成果的奖励机制、开展丰富的竞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对教师的专业训练, 等等。不管采取什么样的制度, 都要以公平公正为原则, 注意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奖惩分明, 起到明显的激励效果。同时, 对于那些缺乏道德素养、不符合师德规范的教师, 学校应该规劝转岗。学校要注重培养教师的责任感, 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 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理念, 建立健全“岗位能上能下, 待遇能高能低, 人员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4 结语

在加强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工作中, 高校必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只有不断地建立健全制度,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 并积极地投身于教育实践中, 让其转化为道德行为, 内化为教师自身的一种道德品质, 融化于自己的心灵中, 才能最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贾智丰.高校体育教师素质构成与培养的分析与对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11 (3) .

[2]陈鑫朋.从“三维健身观”审视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构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2) .

[3]彭文静, 徐剑.论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师职业素质培养[J].教书育人, 2011 (12) .

8.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韧性浅析 篇八

关于韧性的内涵界定,目前学界说法不一,但无论从哪个视角去描述韧性的所指,都意味着生命个体面对挫折、威胁、厄运、悲剧等所迸发的超级顽强的心理“反弹能力”与恢复能力。职业韧性是韧性理论研究的延伸与拓展,目前它已经成为职业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的探讨热点。职业韧性通常被理解为个体对于不理想的职业环境所表现出的适应能力、应对能力和坚持能力等。

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韧性的内涵大体包括:顽强的意志品质、问题解决能力、情绪调适能力、抗压耐挫能力、职业适应能力、自我提升能力以及良好平和的职业心态等等。韧性理论认为,个体战胜逆境的过程即不利因素对个体施加不良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体只有具备了积极的阳光心态和舒展自如的调节能力,才能充分调动自身深层的能动力量,战胜困难并避免非理性行为的产生,从而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前进,开发自我、淬炼自我、提高自我。从当前中学体育教师的实际情况来看,承受多维“压力源”的能力是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韧性的核心表现,同时也是职业胜任力的现实要求。韧性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促使逆境施予个体的消极影响降到最小值,从而实现个体的积极适应和成长最大化,相应地通过有针对性的干预体系来帮助人们达到发挥优势力量和消除行为障碍的目的。

二、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韧性的行为特征

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韧性行为的典型特征,大体可以涵盖积极适应教学环境与坚持学习、自我充实两个方面,具体可以提炼出职业韧性的多个行为特征,包括对所从事职业的不衰热忱,追求卓越的进取意识,面对压力的从容态度,善待他人、锲而不舍和严以律己等等。

从上述行为表征来看,教师角色赋予教师的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学而不厌的专业品格以及愈挫愈勇的斗士风范在中学体育教师身上大大削弱了。诚然,其职业韧性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个性化教育、人文教育、赏识教育、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等教育理念以及家长对于教师过高的期望值,使得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体育教师不得不重新思考新的教学教法,在此背景下,体育教师面临空前的困惑和严峻的挑战。第二,工作量负荷较大。体育教师额定的教学、训练、比赛任务,加之晋职晋级压力、定岗定编制度、绩效工资考核等都给中学体育教师带来一定的情绪躁动和心理顾忌。第三,专业特点所致。首先,由于历史文化的惯性力量,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其社会认同度偏低,导致部分体育老师在学校里蒙受歧视。其次,某些中学的体育教师在工作量上还存在折扣现象,加剧了体育教师产生同工不同酬的仇视心理;第三,体育教师所从事的教学活动具有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双重性特点,其教学场地多在户外,空间广阔,常年的风吹日晒给中学体育教师带来极大的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同时体育作为难与语、数、外并驾齐驱的非主干学科的边缘地位,也带来了教师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

三、中学体育教师职业韧性的培养策略

(一)教师管理策略

1. 主观方面,加强自我保护管理。职业韧性的实质是一种应激心理反应,所以应该聚焦于教师自身的力量,突出教师的自我保护与个人应对能力,包括塑造积极乐观的完美人格,树立崇高美好的职业情操,建立批评反思的自省习惯,学会悦纳他人,构建融洽旳人际关系网络,从而适应学校的工作环境,减少工作中的人为阻碍,既在心理上满足个体被尊重的需要,又在集体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援与帮助,从而在情感抚慰中寻求到切实的职业归属感。同时,教师本人必须树立高远的职业目标,强化终身学习的意识。职业目标是教师工作动机的内驱力,能够提高职业认同水平,形成正确的角色价值观。终身学习意识能够促使教师形成自身职业理想,增强自我效能感,这一过程也是教师职业韧性的形成过程。

2. 客观方面,加强危险因素管理。危险因素是指可能对个体产生负面影响的多种因素,如工作压力、领导评判、社会定位、疾病伤痛、生活水平低下等等。危险因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中学体育教师应该正确评估危险因素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危害,同时调动自身的保护因素去成功应对。个体在此磨砺过程中所形成的良好应对经验,以后在遇到类似的危险因素时能够举一反三,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免疫性。当它成为一种稳定的内在能力时,再次遭遇心理瓦解也会不气馁、不沉沦、不颓废。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在面对不良工作情境时,首先应该坚信自己,通过自我对话、自我激励等方式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进而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战胜不良工作情境带来的危害。

(二)学校管理策略

1. 软性策略。首先,学校力争营造和谐愉悦的生态环境,促进教师信任感和教师效能感的形成。学校组织氛围对教师的职业韧性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譬如,通过教师团队建设,增强集体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规避教师对学校滋生抵触情绪,令教师本人在群体文化中感知心灵慰藉与人文关怀,激活他们的奋发情愫、感戴之心、奉献精神、幸福体验等等。其次,以人为本,重视开发体育教师的人力资源。建议学校管理者理解体育教师工作的特殊性,适当给予精神支撑或物质激励。譬如,对于体育教学中经常出现的意外事故,学校管理部门应当做到未雨绸缪,宏观控制发生频次,依据人性化的风险防范细则,保障教师的身体安全,契合教师的心理预期,提高教师对学校的满意度。第三,学校应鼓励体育教师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和业务进修,为其提供一定的职业发展空间,令教师拥有乐观的职业期待,而不萌生职业高原现象。按照心理资本这一概念,即心理资本是一种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具有长久性、唯一性、可积累性、相互连通性和可更新性等特点的优势竞争资源。以上策略协同形成一种柔性运行机制,会提升体育教师的心理资本,合力支配着体育教师的行为动机和工作态度。

2. 硬性策略。第一,岗前培训制。目前我国体育教师教育中,虽然心理素质教育零散地交叉着职业韧性的相关内容,但是大多缺乏主题整合,并且往往处于次要地位。倘若学校把职业韧性纳入体育教师的岗前教育课程,可以令教师明晰自己的心理劣势,下意识地克服心理“短板”,对其职业韧性的形成会起到奠基作用。为了使在职员工所学的知识与岗位工作相一致,务必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实用性、操作性和实践性。第二,教师导师制。“青年教师导师制”是指通过遴选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对教龄较短的青年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指导。在青年教师导师制实行过程中,应明确两方的责任与义务,切实落实相关的奖惩规定与考核要求。第三,继续教育制。亟需深化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改革,教育管理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继续教育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模块、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等,从提高体育教师素质的角度制定严格的达标计划,认真审查相关培训机构的资质并全程跟踪其执行情况,把继续教育真正纳入体育教师的考核内容。第四,民主管理制。合理、透明的学校管理制度能够保障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从而间接影响体育教师的职业韧性水平。反之,任人唯亲、独断专行、恶性竞争、帮派作风、暗箱操作等不良习气都会使教师对学校组织失去认可度,心理上的疏离势必带来工作中责任心的丧失与自我放纵。

上一篇:樟木头中学创建省绿色学校自评报告讲稿下一篇:初中疼痛中有你关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