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和发展目标

2024-09-02

“十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和发展目标(共7篇)

1.“十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和发展目标 篇一

杭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五”计划是一篇关于会议讲话的范文,由中国范文网编辑收集整理!免费提供,希望能够帮助您。

21世纪的前十年,是杭州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重要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是全市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是实现“建经济强市,创文化名城”目标的重要内容。为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制订杭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五”计划。

一、“九五”回顾

“九五”以来,我市各级以“奔小康”总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切实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以经济效益为目标,不断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为“十五”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一)主体农业稳定发展,大宗农产品供给充裕。

(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三)农业综合开发成效显著,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

(四)深化企业经营机制改革,乡镇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五)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九五”期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虽然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主要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增产不增效、农产品卖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还不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农业生态环境仍显脆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先进适用农业科技在生产领域的应用不够普遍,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还不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市场缺乏有效联接,农产品的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和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体系有待加强;农村城镇化进程滞后于农村工业化步伐,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突出,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五”计划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HT〗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应坚持的六条基本原则。

一是增长速度、结构优化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以实施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主要措施,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稳定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认真贯彻计划生育、土地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关系,保护和合理开发各种资源,提高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的原则。充分发挥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省会城市的区位优势,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积极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和中西部的技术经济互利合作,大力提高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外向度。

四是坚持充分依靠科技的原则。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和乡镇企业,使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主的发展路子。

五是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政策倾斜和增加投入,促进生产要素和人才有序流动,加快西部山区和欠发达乡镇发展,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六是坚持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小城镇建设同步推进的原则。把小城镇建设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现代化建设的突破口,拓宽就业渠道,改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三)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五”计划的总体目标。

——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全面增强。到“十五”期末,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300亿元,年均递增10%;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农业增加值达到130亿元,年均递增5%左右。

——农业农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明显提高。实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到“十五”期末,种植业中,大田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调整到55∶45,养殖业(畜牧、渔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农业投入产出水平比“九五”明显提高。

——全面实施“科技兴农”战略。进一步重视适用农业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推广,每年引进、改良示范新品种100个以上。加强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全市50%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达到“五有”要求。“十五”期间分别培训农民和持“绿色证书”的骨干农民50万名、5万名。

——农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保障体系更为健全。农民人均收入达到

5600元,年均递增5%。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明显见效。农民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恩格尔系数下降到0.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享受一项社会保险。

——现代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到2005年,郊区和萧山、余杭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富阳、临安、桐庐、建德进一步加快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淳安加快小康建设步伐。加大对中西部山区帮扶开发的力度,加快欠发达乡镇的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向现代化迈进的条件。

三、“十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实施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构筑效益农业发展新格局。

“十五”期间,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要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积极实施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着力提高养殖业占农业的比重。按照优质、高效的原则稳定发展生猪生产,形成专业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格局。根据市场需求和自然资源条件,积极发展优势畜牧品种。积极发展城市郊区奶牛业,提高乳品生产加工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保护和合理开发宜渔水面,在巩固提高渔业现有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扩大名特优新水产品养殖比重。建立完善畜禽、水产品储藏、保鲜、加工体系。合理调整种植业区域布局,积极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形成特色明显的专业化、集约化的产业带、产业区。粮食生产要按照稳定总量,改善品质,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在保持全市175万吨粮食生产能力,生产总量150万吨左右的基础上,压缩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和品质差的粮食品种,大力发展优质作物品种,提高粮食生产的经济效益。适应发展养殖业的需要,积极扩大优质饲料作物生产。城市郊区要积极发展城郊型旅游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扩大设施栽培,稳定“菜篮子”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丰富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东部平原要巩固发展高效农业和外向型创汇农业,不断提高生产的集约化水平。西部丘陵山区要加大资源的综合开发力度,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积极发展农产品产后加工。

(二)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十五”期间,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多形式投入机制,持续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到2005年完成水涛庄水库和分水江水利枢纽的建设,加快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因地制宜兴建一批中小型水库,抓好渠系配套建设。发挥市场调节配置资源的作用,逐步推行业主经营机制,调整利益分配关系,探索资源共享,提高效率的市场营运模式。加快气象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加快防洪减灾的现代化决策系统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工程带动,对全市中低产田(地)实行综合治理和改造,提高全市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改造要推广实行项目管理制,注重实施质量。继续抓好多类型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根据粮食生产型、多种经营型和设施栽培型的不同需求,完善设施装备,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应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园区的科技含量。重视老鱼塘改造,加大商品鱼基地建设力度。加快农机化建设步伐,因地制宜引进、开发、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重点提高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程度,完善农机服务网络,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使全市农业生产条件比“九五”有明显的改善,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有较大提高。

坚持长期稳定林业政策,深化林业经营体制改革,逐步实行森林分类经营,调整林业发展结构。把以发挥生态和社会效益为主的各类防护林和特用林划为生态公益林,到2005年,全市建成生态公益林面积400万亩。加快实施城市周边绿化,改善生态环境。把以经济效益为主的各类经济林、用材林等划为商品林,按照“谁开发、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参与商品林基地建设,满足社会的经济建设需求,到2005年,全市建成商品林基地面积395万亩。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构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格局。

“十五”时期要以培育农业龙头组织为重点,大幅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强宏观指导,按照“扶大龙、兴小龙、育新龙”的思路,积极扶持发展加工、市场、信息和种子种苗四类农业龙头企业,增强对广大农户的带动。引导乡镇企业参与创办龙头企业,深化国有农林牧渔场、供销社经营体制改革,转型创办龙头企业,鼓励镇(村)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大户创办龙头企业,吸引外资创办龙头企业,到2005年,全市创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0家。正确处理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合理调整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分配机制。积极探索农民与企业以产品和生产要素入股,采取多种方式合作、联合,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切实增加农民从加工和流通环节获得的收益。探索以订单方式引导农产品生产,形成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格局。依托龙头企业,扩大农业对外开放程度,开展农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交流,引进国(境)外优良品种、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及管理方法,积极发展外向型、出口创汇农业。

(四)广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

“十五”期间,我市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兴农力度,着力提高科技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坚持自主研究与引进消化相结合,成果研究与推广应用相结合,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扩散速度,重点开发和推广现代化集约种养技术,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增加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储备,逐步形成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发展科技型农业龙头企业,支持科研院所参与兴办研究、开发、应用一体的农业企业,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业先进技术产业集团。提高农业园区的科技应用水平,加快科技应用的更新。面向农业和农村,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稳定农技推广队伍。调动农业科技人员积极性,鼓励个人以技术要素入股参与开发经营。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与各类专业服务组织开展技术服务,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扩大实用技术培训范围,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民培训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造就一支掌握农业新技术的劳动者队伍,提高农村基层管理干部的专业技术水平。

(五)积极发展小城镇和乡镇企业,优化农村经济结构。

“十五”期间,按照城乡一体、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的原则,认真实施《杭州市小城镇发展规划》,重点发展7个县(市)城和对区域经济影响较大的中心城镇,切实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比较完备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城镇防洪、污染治理的现代化配套市政设施,加强以新能源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深化小城镇综合体制改革,扩大小城镇政府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限,强化协调与服务功能,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工业和商贸小区建设,促进人口和产业向小城镇集聚,增强小城镇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功能。保护和改善小城镇生态环境。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快文化卫生事业发展。

乡镇企业要深化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机构和内部各项制度建设,推进企业经营机制创新。加快调整产业产品结构,结合农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和运销业。结合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商业、饮食服务和旅游等第三产业,积极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调整。在现有基础上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力度,逐步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到2005年,乡镇企业要创60只市级以上名牌产品。引导和培育特色优势明显、产品市场覆盖广的块状经济。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政策环境,促进个私经济健康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和企业文化建设。

(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农村经营管理,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坚持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确立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各业承包合同的管理制度,规范合同档案,及时调处纠纷,组织合同兑现。在有条件的地方,继续探索和完善土地、山林、水面使用权流转制度,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以专业大户为主的规模服务。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坚持完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益分配制度。

继续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推进经营管理体制创新。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管好用活集体资金。通过开发资源、开展服务、开拓市场,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壮大集体经济。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健全乡村两级集体经济的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盘活存量资产,化解不良债务。引导和规范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改善管理方式,活跃农村经济,扩大农民就业。按照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制创新。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引导促进农村资金、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联合,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综合型、网络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在生产经营中的组织协调作用。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民负担执法检查。坚持和规范政务、镇务、村务公开工作,完善决策民主制度。

(七)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切实加强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以“六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党支部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配套建设,进一步把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共青团、妇代会、民兵等组织建设好,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全面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鼓励和支持农民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业余文体活动。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建立健全农村各项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保持农村社会的稳定。

(八)加强党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确保各项任务的如期实现。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农业农村改革和发展,要在稳定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前提下,结合实际,不断推进和深化农村改革。农业仍然是弱质产业,各级财政要进一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重要地位,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经常研究和部署农业农村工作,加强工作指导,总结群众创举,推广先进经验,认真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坚持依法治农,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着力提高执法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依法行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严格按政策办事,努力学习和掌握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农村工作的本领和方法,不断提高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水平。

《[图文]杭州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五”计划

范文网

2.“十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和发展目标 篇二

农业科技园区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开始涌现的一种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农业科技园区的兴起及快速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是新的历史阶段我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和农业科技发展进程中的客观要求。一方面,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加速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进程等作用重大。另一方面,农业科技园区实现技术密集与资金密集结合,能够构建起现代农业产业化生产和经营体系,对引导我国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已经初具规模,管理日趋规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提高[1,2,3]。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为了推进“三化”同步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从建设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出发,结合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现状以及“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将重点围绕“三个转变”、“四个突破”,做好七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以开创园区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1 实现“三个转变”

1.1 由政府直接管理园区转变为加强过程管理和政策引导

在“十二五”期间,农业科技园区的管理工作要发生较大的转变,园区工作整体上要从政府直接管理转变为政策引导示范,由全方位管理转变为重点扶持,由包办代替转变为园区提供有效服务上来,加强园区规范化、过程化管理。对试点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行定期评估,坚决推行动态管理,对不能通过考核的园区,应取消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试点)的资格。切实加强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制定一套符合实际且操作性强的政策,包括园区土地流转政策、税收与金融扶持等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入园创新创业政策等。

1.2 由公益型示范园区转变为公益型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园区

在“十二五”期间,农业科技园区必须将以科技示范为主要功能的公益型示范园区向科技示范和市场运行相结合的产业化园区转变。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的经营主体(包括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业农户等)的作用,释放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主体的能量,做强做大园区的龙头企业,调整园区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条,在园区中形成竞争意识、投资和风险意识以及盈利意识,使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和区域带动能力在市场机制中不断提升,实现园区多元化经营运作,延长园区的产业链,提升园区产业开发的能力。

1.3 由单一的农业科技示范转变为区域农业集成创新

大部分农业科技园在建设初期,都是以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的农业科技示范为主,对如何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发展区域支柱产业,形成区域农业集成创新机制考虑较少。在“十二五”期间,随着农业科技园的建设逐步提高和完善。园区将由单一的农业科技示范向区域农业集成创新转变;由园区的自我循环向紧密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需要和市场要求的区域农业经济的龙头转变;由仅仅依赖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向全面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转变。今后农业科技园的科技示范要进一步突出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科技产业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农村市场营销网络的有机结合示范,从而带动区域农业集成创新和区域经济发展。

2 实现“四个突破”

2.1 在科技示范推广资源整合上有所突破

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园区资源分散,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园区潜力的发挥。因此,“十二五”期间,必须按照科技部提出的“一城两区百园”的总体发展思路,优先加强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黄河三角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的建设,将各种不同类型的农业园区的科技资源充分整合并利用起来。

整合区域内农业科技资源,充分发挥各级地方政府、市场、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连接区域内各级农业科技园区,在区域内形成农业技术示范、产业孵化和技术推广体系;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系统网络建设,形成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龙头,国家、省、县级农业科技园区相互连接、资源共享的科技推广系统;通过鼓励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农业技术能手,建立多元化的技术服务体系,提高园区农业科技服务和农业科技创业能力。

2.2 在设计农业发展理念上有所突破

经过近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园区已进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阶段。农业产业的不断转型与升级作为园区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必须在园区农业产业发展较为成熟的现实条件下引入设计农业的发展理念。

设计农业是以农业生产和农业产品为对象,以满足城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需求为目标,通过设计农业产品、产业布局、功能布局、经营方式、政策制度等,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农业产品功能和农业生态环境。因此,园区产业发展必须发挥设计农业中“设计”的重要作用,因地制宜,从产前设计到产后设计,从农业基础设施的设计到产业发展战略的设计,从农业产品设计到农民职业的设计,抓住每个部分设计的关键点,设计出集生产、生活与生态于一体的产业产品形态和“人—环境—社会”共生、共存和共荣的系统发展模式。

2.3 在机制体制创新上有所突破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支柱。目前,农业科技园区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还很不规范,已经制约了园区效益的增长和示范作用的发挥,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园区发展的当务之急。

总结试点的国家农业科技园成功的建设经验,开展对农业科技园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试点。通过试点,探索园区建设和管理的内在机理和运行规律,建立各种信息反馈系统,加强对试点的国家农业科技园的调研和跟踪,及时发现园区建设过程中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同时进行各种机制创新,在投融资机制、技术创新机制、人才管理机制以及土地流转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建立比较完善的园区各个环节的运行机制。通过引导和扶植,强化园区的区域特色,提高产业带动和孵化能力,逐步建立和形成各具特色的、适合不同区域发展要求的科技与产业孵化新模式、创业人才发掘新模式、农民致富新模式和农业政策试验新模式,大幅度提高园区的整体活力。

2.4 在培育创业型农民上有所突破

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发展现代农业最重要的要素源泉,先进的物质装备和科学技术只有通过人的运用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必须增加园区人力资本,优化园区农业人力资源结构,充分发挥创业型农民作为人力资源培育体系高端的源头作用。大力扶持创业型农民,引导其他农户向创业型农民学习,使创业型农民成为园区发展的领头羊和生力军[4]。

通过出台优惠政策和措施,开发特色农业,开展融资鼓励、创业培训、技术服务等,为创业型农民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一是建议园区设立农村创业大户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经营补贴、政策优惠和后期奖励等方式,对符合当地农业生产条件的种、养殖大户和创业经营项目予以扶持。二是注重农业生产环节的服务,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加大对农户的资金和技术服务,增强农户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效益稳步提高。三是通过以龙头企业为载体,以示范基地为纽带,在创业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引导创业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组建行业协会,为创业农户扩大农业经营规模,为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供了一个优越的平台,促进园区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经营的一体化、服务的社会化,实现农业高度组织化和集约化程度。

3 做好七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3.1 加大园区科技带动能力建设

科技创新是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最基本的驱动力,尽管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类型、模式多种多样,运行与管理机制也各不相同,然而逐步建设成为区域性的农业科技创新基地,是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最主要的目标之一。“十二五”期间,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应用示范的覆盖率,提升园区对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科技带动能力。

第一,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科技成果的引进机制。根据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特点与趋势,结合园区的发展特点,建立农业科技成果引进机制系统,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专家大院等机构和人员,大力引进国内外的农业高新技术和新品种、新成果,将引进实用的农业高新技术转化为园区的生产力。

第二,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的组装集成。园区应该充分利用已经熟化的高新技术成果,结合新引进的高新技术,建立技术组装集成网络,促进农业高新技术的转化。特别是要加强与园区所在区域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的引进和示范,加快转基因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现代设施技术、种苗生产技术、集约化养殖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等的组装和集成。通过技术引进、推广和组装集成,逐步探索适合本地区自然条件的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道路,实现园区与周边地区经济的协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建立科技、信息、市场与农民之间的连接链。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环节。园区应通过多种方式的培训,多方面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构建园区与农民之间对接的有效通道,提高农民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本领,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就业能力和自主创业的能力,促使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下解脱出来。

3.2 加大园区产业带动能力建设

产业带动是园区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完善的产业链条,才能使园区的科技示范、科技成果转化产生最终的经济效益。“十二五”期间,加强园区产业集聚能力的建设将是建设的又一重点。

第一,培育适合园区特色的主导产业,是园区的产业带动和孵化模式的基础。针对目前农业科技园区主导产业不明确的问题,应加快选择、培育园区的重点产业,形成区域产业特色。园区产业发展必须跳出什么都要做,而什么都做不大的传统发展思维,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掘当地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文化优势、区位优势,突出重点,因地制宜,重视名、特、优产品的挖掘和开发,避免区域产业雷同和重复建设。

第二,以市场为载体,延长园区产业链,创建资源与市场连接型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培育龙头产品和龙头企业,推动企业、农户和科研人员的技术对接和利益对接,形成以龙头产业为核心,来料供应、产品加工、技术开发、市场销售为辅助的产业体系。一方面,对新进园区的企业明确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对园区内原有的产业要重视相关产业的延伸,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新建立的企业来促进产业内部分工,建立相互依存的产业联系。针对现在园区内产业配套弱的现状,以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或企业集团为龙头,通过产业链的延伸,鼓励大公司内的科技人员和企业家分离出来自办公司,从而衍生出一批具有紧密分工与协作关系的关联企业。通过新的产业衍生促进产业内部分工和建立相互依存的产业联系。

3.3 明确园区分类定位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为了充分发挥园区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作用,将全国的园区分为大宗农产品生产园区和高效农业园区。大宗农产品生产功能区以保障粮食安全为出发点,体现公益性,同时兼顾经济效益;高效农业园区以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的现代农业为出发点,体现经营性,同时兼顾社会效益。要使两大类型园区,分类清楚,准确定位,突出主攻重点,互动发展,成为区域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载体,带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大宗农产品生产园区要建在经过土地整理、沟渠路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地区,或者适宜种植粮食,水利条件和土壤条件较好,集中连片的地区,与“标准良田质量提升工程”相结合,推行以政府为主导,引导社会各主体积极参与的投资与运营模式,以提高粮食产量为目标,加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粮食生产技术示范与推广基地。

高效农业园区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核心,重点挖掘区域优势主导产业,利用山地、丘陵、缓坡、滩涂等非耕地资源,发展蔬菜花卉、林果苗木、水产养殖、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等产业,培育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带和产业群,采用吸引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创业农民等各类经营主体进入园区创业,以市场经济的理念和现代管理方式经营农业产业,将一二三产业融合,把订单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品牌化营销以及市场化融资等经营手段用在园区农业的建设中,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科技和现代农业产业的示范推广基地和带动区域现代农业的核心,提高现代农业园区的经济效益和生命力,进而也成为带动粮食生产功能区不断发展的重要力量。

3.4 加强园区吸纳社会资本的能力

为了加快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要打造一种新的融资机制,即把社会资本引入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把政府、企业、农民和社会资本(中小投资者)紧密联系起来,借鉴工业园区的形式,采用吸纳社会资本的新型的融资模式来打造农业产业化。

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引进必要的监督公信机构,仿效房地产开发,投资者在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时,给予土地流转权证,社会资本(中小投资者)在转让土地使用权时变更土地流转权证。在完善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的基础上,吸引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城市居民以及农村创业农民等中小投资者到园区投资。对农业科技企业、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可采用以项目和科研成果入股方式进行投资。对于不懂农业的中小投资者,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公信部门的认定,使中小投资者顺利进入农业。吸纳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科技园区是一种多赢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加强了政府的政策有效性,拓宽了农民的收入来源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扩大了企业的发展空间,增强了市场活力,同时也为在社会投资股市和房地产中间徘徊的中小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投资方向,促进了社会资金流的优化。

3.5 加强园区的社会管理服务能力建设

随着园区的不断建设和发展,农业科技园对政策、资源、人才、科技以及市场等农业发展要素的集聚功能显现出来的同时,也体现出引领农民生产生活的方向性作用。基于园区产业规模经营和转型升级的基本方向,园区的社会管理服务功能应重点从科技推广服务和人才培养上着手,将科技资源和人才资源转化为社会管理服务能力,推进园区社会效益的提升,使园区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拓宽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是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必然趋势。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壮大和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服务的领域与范围必须进一步拓宽,不仅要开展技术服务,还需要提供经济与社会领域的服务;不仅要提供产中服务,更要强化产前和产后服务;不仅要重视提供经营性服务,还要重视技术培训的服务。通过园区各种研发、培训、推广、检测等服务,不断完善科技院校与企业、科技成果与企业和农民、科技项目和信息与企业以及农产品生产与国内外市场的对接机制,提升园区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解决园区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矛盾和问题。

3.6 加强园区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对接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在建设我国现代农业过程中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园区,两者隶属于不同的管理部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归科技部管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归农业部管理,但同是作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农业园区,两者存在内在的一致性和共同性,且在区域覆盖面上还是相互重叠的。因此,必须重视两者的对接和互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作为覆盖范围更大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可以依托农业科技园区的已有基础,将其作为核心区和辐射源,来推动示范区的建设;作为农业科技园,可以利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产业开发良好环境和客观条件,充分发挥农业科技集成创新的优势,拓宽发展空间;两者互动发展,形成一个区域的农业产业化基地、技术培训的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共同推进周边地区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资金利用方面,为了提高支农资金的利用率,消除“撒胡椒面”的弊端,必须加强部门协同和资源整合,财政部门要增加投入,农业、林业、渔业部门要做好指导、管理和服务,水利部门要加强农田水利等设施配套,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要优先扶持农业科技园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并协调好两者的关系,资金和资源形成合力,使不断增加的支农资金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7 加强园区的品牌建设

园区本身是一种品牌,必须不断提高园区的价值和信誉,使园区持续发展。

第一,提高科技型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培育产业集团。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结合所在区域产业特点和优势,积极发展一些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的农业科技型企业,特别是鼓励和支持产前、产后领域龙头企业的建设和发展,孵化一批市场竞争力强、主导产业明确的科技型企业,在兼顾科技优势、区域战略布局、主导产业培育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园区农业科技企业实现集团化和国际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团。

第二,加强基地建设,实施标准化生产战略。按照各个园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突出特色,以提高区域农业生产能力和推广农业技术为目标,建设若干个农产品加工基地、科技研发基地、标准化生产基地和科技培训基地,通过基地建设,为园区建设现代农业提供平台。在生产、加工农产品和质量、环境管理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推行标准化生产,鼓励企业进行国际认证和制定生产技术标准,建立从土壤环境质量到种养生产过程,从收获、加工到包装、储运等环节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形成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名牌产品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应根据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我国“三化同步推进”的紧迫性,立足区域特色,建设科技农业、市场农业、品牌农业,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逐步使农业科技园区成为农业产业化、农民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重要载体[5],为促进我国“三化”同步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结合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围绕“三个转变”、“四个突破”,做好七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以开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重点

参考文献

[1]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等.2009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年度报告[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2009.

[2]翟虎渠.加速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推进新阶段农业持续发展[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4(3).

[3]蒋和平.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特点和类型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4(1).

[4]蒋和平,崔凯.农业科技园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原理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0(5).

3.“十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和发展目标 篇三

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中共**县委

**县人民政府

(二oo五年一月)

2004年,**县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地区农业发展“三十字”方针,按照“强畜优棉壮种业,大上林果兴园艺,突出特色促加

工,培育协会建龙头,创新机制求发展”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个主题,把握市场形势变化和需求,立足资源优势,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实施“农业扶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的产业互动战略,把林果业、畜牧业、设施农业提升到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将林果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将畜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培育。通过大力发展名、优、特、新品种及规模,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粮棉支柱产业得到不断优化,粮经草比例和布局趋向合理,主攻畜牧业取得显著成效,林果、畜牧、设施农业等支柱产业雏形基本形成。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57367万元,林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8.8万亩,其中新植经济林16.4万亩,提前两年实现了人均3亩园的目标;设施农业发展迅猛,新建温室大棚面积903亩;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劳务创收1283.28万元,全县农村人均劳务创收120.84元,比上年增长了近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32元,同比增加278元。

2005年,我县将按照地区“三干会”会议精神和农业发展“三十字”方针,继续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坚持‘优化种植业,做强畜牧业,主攻林果业,做大设施农业”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不断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力争2005年农业结构调整更加优化合理,使畜牧业、林果业、农村二三产业、劳务输出在农业经济的比重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5.7%以上,达到471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50元以上。

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今年我县将着重从以下六个方面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一、围绕农民增收进一步优化种植业

按照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要求,继续致力于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发挥棉花生产优势,坚持以水定田,稳定棉花种植面积,积极推广兵团植棉经验,落实高密度栽培技术和节水措施,使全县棉花单产提高3公斤以上,单产120公斤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棉花总产力争达到65万担以上;坚持抓好粮食生产,运用市场引导加行政手段的办法,有效调控粮食种植,努力提高复种指数,加大投入,开展大面积高产田攻关,实现“两高一低一优”目标;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积极种植金银花和各种小宗经济作物,努力实现种植业多元化,农民种植业纯收入达到1700元,同比增加100元以上。

二、把畜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继续以发展农区畜牧业和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养殖为主攻方向,依托种植业和饲草优势,鼓励广大农户发展畜牧业,重点扶持好良种繁育基地、养殖小区建设;围绕建设牛羊生产基地的目标,继续抓好各乡镇饲养量500头以上的养牛基地建设,继续培育、扶持饲养量200头以上的养牛大户;对已有的养殖小区和养殖示范村积极推行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生产和经营,使之切实成为优质高效的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牲畜品种改良步伐,依托现有良繁技术优势,继续推广应用胚胎移植技术和冻精冷配等先进技术,推进良种化进程,提高良种畜和适龄母畜比例;以动物疫病防治为重点,坚决防止“禽流感”、“五号病”等重大动物疫情的传入和发生;在全县普及推广科学饲养新技术,加大暖棚暖圈、青贮窖等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普及饲草料加工、长草短喂、短草槽喂和“三贮一化”技术,提高秸杆、饲草的利用率。年末牲畜存栏33万头(只),出栏19.45万头(只),产肉6460吨,使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450元,同比增加80元以上。

三、把林果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

截止2004年末,我县林果面积已达30万亩,提前两年实现了人均3亩园的目标。如何使已有的林果发挥效益,实现增效,增收,关键是加强管理,提高质量,因此,我们把2005年定为我县的林果业“质量管理责任年”,在完成地区下达新植林果面积任务的基础上,重点是对前几年新植的果树进行管理,力争把这使现有果园尽快挂果,产生经济效益,成为产业优势。一是大力实施“32112”(即每个乡(镇)分别建立3个200亩香梨园,2个高标准养殖小区,1条高标准葡萄长廊,1片高效益的温室大棚,2个高密度林果科技示范园)工程,坚持全县各单位、各部门按照“一定三年不变”的要求包村对果树进行管理,直接将管理

任务分解到单位、落实到人头;二是狠抓林果业管理措施的落实,重点抓好“追肥、修剪、嫁接、防病、补种”五大管理工程,将责任落实到承包单位、到农户,通过技术指导技能培训和示范引导,切实提高林果业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三是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上档次的原则,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制定实施我县沙玉葡萄、杏子、核桃、灰枣等果品的商品化栽培技术规程及质量标准,提升库买提杏、赛买提杏、沙玉葡萄、海思核桃和灰枣等农产品的品牌优势,以品牌实现转化增质,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尽快实现由重种植向重管理转变,由重面积向重效益转变,扎扎实实的抓好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促使现有林果面积尽快产生经济效益;五是用工业思维来谋划林果业的发展,千方百计引进和培植一批龙头企业进行保鲜、贮存、深加工,尤其是发挥纵横保鲜、绿堡果蔬等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拉长林果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六是继续加大绿洲外围植被保护、铁路沿线绿化和基干林建设,着力抓好“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百万亩生态保护建设项目”的立项实施,以项目的建设实施促进我县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收入增加。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2005年我县果品总产力争达到26653吨,同比增长15,农民林果业纯收入达到270元,同比增加40元。

四、把设施农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

2005年,我县将进一步加大设施农业的发展力度,继续在土地调整、征用、项目申报、资金的协调和发放工作中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对设施农业技术人员在在技术职称评定上给予一定的照顾,把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加强对设施农业技术人员和生产者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设施种养技术、管理技术,真正成为设施农业方面的技术人才,行家;签订责任书,制订奖惩制度,将赴内地培训的技术人员分片包干,明确任务和责任,进行技术指导;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原则,选择比较优势明显、有发展潜力的主导品种,统一规划,连片建设,规模经营。2005年我县将新增温室、大棚面积1100亩,使全县温室大棚面积达到2540亩,设施农业总收入力争达到891万元,人均收入超过50元。

五、更新观念,积极推进劳务输出

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走出去战略,因地制宜地推动农村劳动力大量就近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创收,各乡(镇)配备专职领导,成立专门的机构常年抓;认真落实自治区、地区培训规划,安排培训经费,突出实际实用,把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劳动技能作为一项重大的基础工作来抓,推动农村劳动力由季节向常年、由农村向城市、由种养业向二三产业、由本县向县外、由农业向非农业的战略性转移,尽可能使农民工参与全县的公路、水利、抗震安居工程等建设项目;搞好社会化服务,继续清理取消对农民工的各种政策性限制和不合理收费,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促进农民工进城就业务工的兑现工资、改善劳动条件、解决子女入学、户籍登记管理等政策。今年全县要转移劳动力8500人以上,劳务创收人均收入同比增加30元以上。

六、实施“农业扶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战略,发展“六大产业”

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调整农业结构不是将精力倾注于种多少,养多少,也不是在某个局部和一些环节修修补补,而是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放在整体经济工作中统筹考虑,认真谋划好农业、工业以及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的大格局,把农村工作的重点从如何种如何养转移到抓好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加工流通,转移到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等农村二三产业上来。因此,2005年,我们将继续以招商引资和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切入点,实施“农业扶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着力在优质细绒棉、优质棉种基地建设,胚胎移植及种牛产业,特色农业,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项目库建设及石油化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及招商引资,扶贫攻坚,旅游开发,劳务输出,城镇建设等十个方面实现突破,积极发展“六大产业”,一是紧紧抓住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对我县英买力气群进行开发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力争“3052”大化肥、80万吨甲醇、30万吨甲醚等石化项目落址新和,以“西气东输”和石油化工项目来带动新和的经济发展;二是围绕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建设,做优棉花棉纺产业;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应用优质棉种及先进种植技术,发展优质种子产业;四是围绕做大畜牧业,加大饲草种植和饲草料储备,强化畜禽产品加工,大力进行胚胎移植,迅速扩大优质种牛数量和种类,发展饲草、畜牧养殖和畜禽产品加工产业;五是围绕退耕还林工程,依托现有的杏子、核桃、红枣、葡萄等特色果品及规模优势,做强绿色果品及果蔬加工产业;六是紧紧抓住库车机场扩建、上下千佛洞道路贯通机遇,挖掘本县旅游资源的潜在优势,对县境内“一关三城”(唐拓厥关、汉它乾城、玉奇喀特城、唐通古孜巴什城)等旅游资源有计划的进行规划、保护和开发,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生态旅游业,积极培育、奠定旅游产业。通过“六大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农业结构调整更趋于合理化,县域经济有“质”的飞跃。

4.“十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和发展目标 篇四

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思路、目标及对策

摘要:通过回顾“十五”期间环境和生态目标的完成情况,结合对“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特点及其对环境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基本思路-强化对重点地区的.“点上治理”,并据此确定了主要目标.同时建议采取以下对策:开展资源环境核算等以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政策导向,通过产业政策和治理行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环境治理模式从末端治理向源头和全过程控制的转变;在污染末端治理中深化市场机制,建立“谁治理、谁受益”制度;完善法规和标准,加强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抓住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和改善自然保护区管理这两个重点目标;将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进一步结合起来.作 者:苏杨 林家彬 周宏春 SU Yang LIN Jia-bin ZHOU Hong-chun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北京,100010期 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ISTICPKUCSSCI Journal: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年,卷(期):,15(3)分类号:X32关键词:“十一五” 环境保护 规划 对策

5.“十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和发展目标 篇五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四型”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按照“四化”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突出农民增收这一工作重点,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培育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加大投入,着力结构调整,着力科技支撑,着力深化改革,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围绕“四型”、“四化”现代农业的目标定位和“一村一品”、“一镇一特”的工作思路辐射带动全市的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始终坚持“立足乡镇、跳出乡镇、抓城镇化进程”,“立足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产业化经营”,始终坚持“立足农村经济,跳出农村经济,抓特色经济发展”,扩规模、抓规范、调结构、提档次、创优质,着力在科技应用上求突破,提质增效上求创新,产业化经营上扩规模,规范化种养殖上下功夫。重点抓好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产业,优质无公害果蔬菜产业和无公害畜禽产业。重点抓好产业化优质无公害果蔬基地和无公害规范化养殖、畜禽养殖基地建设。倾力打造城郊农村“三园”(以保障城市供应的“菜园经济”,依托于红色旅游资源和优质无公害鲜果基地资源打造以休闲、观光、旅游为主的“乐园经济”和鲜果产业基地发展的“果园经济”)经济发展。

二、做好规划,持续投入,凸显城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特色,大力发展“四型”现代农业。

围绕我区城郊农业发展的三大主导特色产业(果蔬、畜

牧、城郊旅游及休闲观光农业),进一步加大投入,大力发展“四型”现代农业。2010年,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区农业部门立足于区情实际,深入一线调研,先后完成了《红花岗区2011—2015年优质肉猪基地建设发展规划》,规划总投资16726万元,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514.1万元,整合资金(含区级匹配和农民自筹)14211.9万元。《红花岗区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总投资9667.18万元,争取上级专项2500万,整合资金7167.18万元。《红花岗区2011—2015年蔬菜产业化建设发展规划》,规划总投资19485万元,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600万元,整合资金16885万元。《红花岗区“四型”农业发展规划》区级投入资金2500万元,以及《红花岗区2011—2015年蛋鸡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总投入3033.5万元,争取上级专项投入1000万元,整合资金2033.5万元,《红花岗区2011—2015年辣椒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投入2000万元,争取上级专项500万元,整合资金1500万元。

根据各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实施要求,区本级财政在“十二五”期间要按财政增长的比例,进一步加大对城郊农业发展的投入力度,按规划项目实施要求,足额匹配相应的本级财政投入项目资金。2011年预计投入生产性发展资金1200万元,规划期内逐年递增。

三、以城乡统筹试点为载体,突破农业结构调整用地制

约瓶颈,大力发展规模经营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打造“四型”农业发展亮点。

1.继续实施土地流转鼓励扶持政策,加大地流转工作力度,促进规模种、养殖业发展,在规模种、养殖业发展用地上,充分发挥村级民主自治的作用,以村集体土地用地的形式,统一规划用地,保证农业结构调整用地需求,报国土、农业主管部门备案。

2.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用地,可以采取村集体土地入股的方式,进行招商引资,筑巢引凤,最大限度地服务和带动基地发展。

四、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打算:

1.继续推进和实施“四型”农业发展项目,严格按照《红花岗区“四型”农业发展规划》,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确保资金投入。一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项目库建设,主动对接,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投入;二是在区级财政预算中安排“四型”农业专项发展资金500万元以上;三是整合农口部门项目资金,集中投入,统一打造四型农业亮点,以点带面逐步推开。

2.进一步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结合调研情况和当前实际,努力向上争取项目,重点扶持打造以下产业:

⑴优质、无公害蔬菜产业基地建设(菜园经济):

①深溪镇、巷口镇、金鼎山镇3万亩商品蔬菜;主要分

布在交通干道沿线的可视范围内。

②南关镇食用菌连片种植基地50—100亩,工厂化食用菌栽培菌包加工场(日产菌包5000袋)一个。

⑵优质无公害鲜果产业基地建设(果园经济):

①忠庄镇:草莓、葡萄产业化连片种植6000亩;其中葡萄新增600亩(原有插花地块,桃溪寺—红河沿线)。

②巷口镇:新增集中连片优质葡萄基地700亩(沿红河—巷口公路一带)。

③金鼎山镇:新增葡萄基地3000亩(集中连片),折耳根基地4000亩(相对集中连片)。

④海龙镇:优质葡萄基地集中连片2000亩,其中新增700亩,(原有插花地块),2011年新增600亩。

⑤深溪镇:新增标准化葡萄基地600亩(集中连片),全区在“十二五”规划期末达到2万亩目标。

⑶无公害畜禽主导产业基地建设:

①深溪镇无公害蛋鸡产业基地:存栏50万羽,鸡蛋年产量达2万公斤,主要分布在龙江、大窝村。

②深溪镇、金鼎山镇林下养殖生态鸡50万羽。

③深溪镇、金鼎山镇、海龙镇规范化、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和专业村3个依托于农丰科技公司和野里香养殖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带动800户年出栏100头,存栏50头的养殖大户。年出栏生猪8万头,常规存栏4.5万头。

⑷乡村旅游、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基地(乐园经济):

①忠庄镇重点打造葡萄走廊5.6公里(桃溪寺—勤乐一线),依托于“四在农家”创建和鲜果产业分布,打造以郊

区生态观光和休闲为主生态园建设,展示我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的崭新风貌。

②海龙镇围绕温泉开发项目,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和休闲观光农业亮点,尤其是精品葡萄园建设项目区。

③长征镇着力打造板山区域的城郊旅游观光农业,打造高标准花卉园、生态园建设,力争使板山区域成为我区城郊旅游、休闲、观光的亮点。

⑸扶持南关镇筹建红花岗区高标准生猪定点屠宰场建设项目一个(占地50亩,总投资7000万元,日宰杀加工量700头以上),扶持我区农村合作社建设。如:沼气池合作社、鸡蛋养殖合作社、生猪养殖合作社、蔬菜生产合作社等,巩固和加强“公司+农户”、“基地+农户”、“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多种形式的产业发展链条,全方位增加农民收入。扶持优质农产品的无公害产品和产地认证。

⑹扶持我区黔兴油脂、乳品公司、农丰公司、金鼎农业科技、仁和公司、皇源米业、海龙米业、博园果蔬批发市场等一批市级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全市的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⑺充分发挥区域和区位优势,多途径转移乡村农业人口,实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红花岗区农牧局

6.探索发展农村客运的思路和对策 篇六

乌兰察布市是经济欠发达地区,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特别“十一五”以来,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扶持下, 农村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通村公路里程达10689公里, 与之相比, 农村客运发展相对滞后, 农村客运班车346台, 营运线路299条, 现有8415个自然村, 已有5058个自然村通班车, 通车率仅达60%。发展农村客运存在诸多问题, 表现在:

1、对发展农村客运重视不够。多年来, 由于行政许可的农村客运班线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线网布局不合理, 管理的手段简单, 管理水平低, 导致农村客运市场发展不规范, 无序竞争现象相当普遍。究其原因是各级部门特别是运政管理部门对发展农村客运重要性没有深入认识, 对公路的通达程度, 线路的布局没有做过细仔的调查, 对如何发展农村客运也缺乏深入研究和统筹考虑。

2、管理体制不顺, 整合农村客运资源难度较大。多年来, 农村客运班线由运输管理部门许可, 公交客运由建设部门许可, 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 公交客运逐步向城镇周边的乡镇延伸和服务, 由于管理体制上的冲突, 农村客运市场发展产生了新的矛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建设部门在规划城乡客运公交线路时, 未将原有的客运班车经营者的利益进行统筹考虑, 造成客运经营者不断上访等问题。2009年, 凉城县开通凉城至安家营公交线路后, 发生丰镇发往凉城、麦胡图发往凉城等方向的客运经营者上访。公交客运管理职能移交通部门后, 尽管公交客运和农村客运属交通部门管理, 但历史遗留的问题仍然很多, 而且有的矛盾很尖锐, 解决难度大, 因此整合农村公交客运和班车客运资源不会一帆风顺。

3、客流减少, 经营模式落后。农村客流呈现两大特点, 其一是客流逐年减少, 根据对丰镇某乡 (该乡现已撤销) 7个行政村调查, 村里55岁以上约占70%, 中青年不足10%, 其中有两个行政村土地征用, 客流明显减少, 主要原因, 农村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显, 外出次数减少;失地农民进城, 常住人口减少;劳动力发生转移, 特别是青壮年劳力进城务工, 多年在外打拼并逐步在城里定居, 返乡次数减少;学校撤并, 为了孩子就读, 迁往学校附近定居。其二是客流分散, 有不少村地处偏僻, 交通不便。根据对某行政村7座面包车 (无经营手续) 跟踪调查, 按核定座位载客, 在旺季时每天早晨绕行2-3个自然村, 行驶里程在5公里左右, 淡季时绕行5个以上自然村, 行驶里程在10公里以上。由于客流的分散, 运行成本高, 淡季时该车时停时运, 停的时间多于运行时间。

农村客运的经营模式仍是班车客运, 一车一线, 早进城晚归村, 多年来客流在不断发生变化, 而经营模式没有改进, 这种落后的经营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农村客运发展的需求。

4、经营主体弱小散乱, 组织程度低。农村客运经营主体以个体为主, 尽管部分农村客运线路实行公司化运营, 但车辆全部采取挂靠的方式, 公司仅仅收取挂靠费, 没有专人管理, 怎样经营、经营亏损等也与公司无关, 公司运营有名无实, 实际上仍然是个体的分散经营。农村客运多年来呈现出的经营主体多, 运营成本高, 动态监管难度大, 运输组织化程度低的现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决策, 其中发展农村客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 发展农村客运需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 科学谋划, 找出一条既方便农民群众出行又有利于经营者有利可图的双赢的道路。为此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1、制定农村客运发展规划。发展农村客运要规划先行, 没有好的规划, 发展农村客运就是盲目的, 不科学的。现在全市没有制定出农村客运发展近期规划和远景发展目标, “十二五”规划对发展农村客运只是宏观的、抽象的, 没有具体实质性内容。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个适合乌兰察布市农村客运发展专项规划, 与公路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制定农村客运发展规划, 因各地情况不尽相同, 经营模式应采取多种形式, 不能统一经营模式, 同时可以借鉴外地好的发展模式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制定规划要以旗县交通运输局为主体, 组成领导小组, 应吸纳乡镇主要领导参与, 对各乡镇、行政村、自然村的人口及人口结构、经济收入、道路状况及出行的交通方式进行深入调查和摸底, 针对群众出行和客流分布的特点, 找出适合本地区农村客运经营模式。

2、理顺管理体制, 整合农村客运资源。2012年, 乌兰察布市城市公交客运管理职能正式划归交通运输部门, 解决了多年来发展农村客运和城乡公交客运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体制, 为整合农村客运资源, 规范和发展农村客运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由于过去管理体制不顺遗留的问题仍然很多, 运政管理部门要抓住这次机遇, 对现有的农村客运资源进行整合, 达到既优化资源的配置, 又方便人民群众的出行, 同时兼顾各方的利益。客运班线与公交线路相重叠的, 对客流大相对集中, 要以公交线路为主体运输旅客, 原有的客运班车并入公交线路。对客流小, 相对分散, 运距较长的, 实载率达不到50%, 要以客运班线运输旅客为主, 取消公交线路, 实行优胜劣汰的机制重新许可客运班线, 合理配置运力。

3、创新经营模式。城乡一体化是农村发展的最终目的, 农村客运的发展要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适应, 农村客运发展需借鉴城市客运发展的经验, 因此必须改变过去发展农村客运的传统观念, 主要从经营模式上进行探索和创新。根据我市农村客流的特点, 建议采取三种经营模式:其一是原有的农村客运班线经营, 采取早进城晚回村。这种经营模式适合运距在30公里以上, 沿途经过的自然村较多, 客流较多;其二是公交客运, 终点地为乡镇府所在地, 实行循环发车。这种经营模式适合运距在30公里以下, 客流多而且相对集中, 道路状况较好;其三是发展农村客运出租车, 不定线路、不定班次、不定站点, 可以电话预约, 在区域内灵活运行的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模式适合相对偏远的农村、人口不多, 客源不稳定, 客流较少而且分散在不同的自然村、道路状况较差。客运出租车不是城市客运的专利, 同样适合农村, 近年来, 由于轿车价格的下降, 有相当一部分轿车从事农村客运, 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 而管理部门对这类车缺乏深刻认识, 没有因势利导, 使其合法经营, 而是列为黑车进行重点打击, 因此要转变观念, 将农村客运出租车作为农村客运的一种重要经营模式进行尝试。

4、提高农村客运的组织化程度。农村客运是否规范、公平竞争、服务质量好坏、安全能否保障、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经营的主体。目前我市农村客运经营主体有个体、合伙、公司等, 但公司经营实质上仍然是挂靠的个体经营, 由于经营主体的散、小、弱, 效益低下而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一旦发生较大事故, 个体经营者无力承担赔偿能力, 将风险转嫁给政府。因此个体经营者已经不能承担农村客运发展的重任, 发展农村客运需要集约化经营。实践证明, 公司所具有的管理规范、规模效益、抗风险能力强的特点已使其成为运输市场的主导经营组织形式, 个体分散经营最终被公司化经营取代。由于现在公司化经营农村客运条件还不成熟, 应采取兼并、入股、托管等方式逐步实现公司化经营, 提高农村客运的组织化程度。

摘要:随着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 原有农村客运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运力结构正在调整和组合, 本文针对农民群众出行的实际现状和农村客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新的发展农村客运的思路和对策。

7.“十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思路和发展目标 篇七

2019年,我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稳妥扎实有序推进农业、渔业、水利领域各项工作。现根据《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报送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思路的通知》要求,将我局相关情况报送如下:

一、农业领域

(一)脱贫攻坚

1.与xx省xx市xx县东西部协作

(1)结对帮扶。我区xx个镇街与xx县xx个乡镇建立结对帮扶关系,xx个村(社)与xx县xx个深度贫困村签订携手奔小康协议。今年新增xx家企业与xx县xx个深度贫困村签订万企帮万村协议。我区卫健局xx所卫生院与xx卫健局xx所卫生院建立帮扶关系,我区xx所学校与xx县xx所学校开展教育扶贫协作工作。

(2)人才交流。今年我区选派xx、xx、xx三位同志挂职xx县。x月,区委组织部增派我局xx同志赴xx县挂职。此外,我区还选派xx人次优秀教师、x名医疗专业人员赴xx县开展义务支教、医疗活动。

(3)资金物资支持。我区财政今年已拨付帮扶资金xx万元。此外,我区募集社会捐赠资金xx万元,募集社会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约xx万元。

(4)产业扶贫。我区今年引导xxxx有限公司、xx公司、xx公司、xx公司等x家企业落地注册xx,注册资金总和xx万元。同时,xx项目、xx有限公司的xx项目、xx公司的xx项目、福xx公司的农副产品收购合作项目、xx项目均顺利开展中。

(5)消费扶贫。我区大美西北农特馆共完成消费扶贫金额达xx万元,有效带动xx县xx户贫困户的增收。

(6)劳务协作。今年接收xx地区输转我区劳务协作企业劳动力总人数xxx人。

2.与xx市xx县对口帮扶

(1)资金支持。今年我区继续安排xxxx万元对口扶贫xx县专项资金,其中区级财政xxxx万元,对口帮扶镇安排结对帮扶资金xx万元(每个镇xx.x万元),由我区xx镇、xx镇、xx镇、xx街道分别和xx县xx镇、xx乡、xx镇、xx镇开展结对帮扶。

(2)产业园区良好运行。今年引进xx有限公司落地xx县虎岗工业园区,注册资金x亿元。引进富峰管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xxxx万元,帮助xx企业技术创新,打造上规模、上档次的现代设施农业。

(二)农村经济经营

1.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1)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检查验收。x月xx日,区农改办下发《关于开展xx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检查验收工作的通知》(x农〔2019〕xxx号),要求各镇、xx街道组成以镇长(主任)为组长的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验收组,对各村(社)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进行检查验收,检查验收范围覆盖各镇、xx街道下辖xxx个村(社)。目前xxx个村(社)已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检查验收工作。

(2)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我区五镇一街下辖xxx个村(社)在2018年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的基础上,今年部分有经营性资产的村(社)先行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革。为顺利推进股份合作制改革,区农改办制定了统一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流程表、文本,并督促有经营性资产的村(社)按照时间、节点,成立股份集体经济组织,表决方案、章程,确定首届理监人员,确定设立经济组织登记手续办理的委托代理人。x月xx日我区下发《关于印发的通知》(xx号)。x月xx~xx日,由我局牵头,在xx镇、xx镇、xx镇举办三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暨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培训班,全面推进有经营性资产的村(社)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革。x月x日,区农改办印发《xx市xx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权证管理办法》《xx市xx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管理暂行办法》。x~xx月,区政府分管领导xxx副区长主持召开了x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x月xx日,区委潘仰武副书记和区政府分管领导xxx副区长联合召开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推进会。x月xx日,区政府梁栋区长主持召开第xx次常务会议,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进行部署和推进。截至目前,全区五镇一街xxx个村(社)已全部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备案,确认成员x.x万户,xx.x万人。

全区应开展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的xxx村(社),有xxx个村(社)完成制定方案、章程初稿,有xxx个村(社)完成村民代表会议审议,有xxx个村(社)基本完成股份量化。

2.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全区五镇xx个行政村已基本完成确权登记工作,确权耕地总面积xxxx.x亩,承包地块数xxxx个,涉及农户xxxx户。经区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应发xxxx本,已发xxxx本,完成率xxx%。x月xx日,区确权办下发《关于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工作的通知》(x农地办〔2019〕x号),要求各镇按照方案组织开展相关工作。目前,我区已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回头看”工作。

3.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与管理

我区试点启动村集体“三资”纳入xx市惠民资金网网上公开项目,今年x月x、x日,由我局牵头,在xx镇、xx镇、xx镇举办了x场村集体“三资”网上公开业务培训班,并定期通报村集体“三资”网上公开情况。x月,我局统一印制村集体“三资”网上公开宣传手册xxxx份。此外,x月xx日,我局下发《关于加强票据使用管理规定的通知》(x农〔2019〕xxx号)。

4.健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

我局今年认真落实仲裁规章制度,加大仲裁培训力度,提高仲裁员队伍素质,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考核评价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实现目标管理,并在今年区财政预算中安排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工作经费x万元。

5.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

今年x月xx日,我局下发《关于转发xx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专项清理工作的通知>》(x农〔2019〕xxx号),要求各镇、xx街道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社”专项清理工作。x月xx~xx日,我局汇同xx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摸底排查,甄别合作社异常x户,促进合作社依法规范健康发展。

6.开展重点村财务收支审计工作

x月xx日,我局下发《关于开展2018重点村财务收支情况审计的通知》(x农〔2019〕xxx号),要求各镇、xx街道以镇(街)为单位,选择x~x个重点村开展2018村级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

7.庙宇清查登记

根据各镇、xx街道及xx农场上报的权属认定为村集体、村小组集体的庙宇资料,今年x月xx~xx日,我局汇总后将庙宇情况在区政府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结果无异议。x月xx日,区政府下发《xx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下发xx区权属认定为村集体、村小组集体庙宇拆迁补偿实施意见的通知》(x政办〔2019〕xx号)。

8.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

今年以来,我局进一步健全完善区镇两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五个涉农镇和区级流转服务平台实现全面联网运营,在区人民政府网站设立的区镇土地流转信息网络平台上,定期发布农村土地流转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

(三)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1.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区振兴办依据区委区政府印发的《xx区乡村振兴2019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xx区乡村振兴2019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责任清单》精神,持续督促相关成员单位,镇街贯彻落实好责任清单。同时制定由区领导、振兴办联合考察调研工作组,定期对完成情况进行督导与检查。

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区振兴办今年印发《xx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细化方案》,并协调五镇一街完成了打好村庄清洁行动春季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战役;联络并协调成员单位和镇街统计上报我区厕所革命相关数据、农村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整治情况。

根据“厕所革命”工作要求,我区城乡公厕新建改造工作方案已于x月份经区政府专题会议研究,并于x月印发实施。根据方案要求,我区今年需新建城乡公厕xx座(每批xx座),提升改造农村公厕xx座。目前已完成新建第一批城乡公厕xx座和提升改造农村公厕x座。第四季度,区城管局将已继续开展建设工作,计划于xx月底前完成剩余xx座城乡公厕新建和x座农村公厕提升。

(四)农业产业培育

1.培育品牌称号

今年以来,我区xx有限公司的xx获得2019xx市知名农业品牌,xx茶业有限公司的“xx”牌xx花茶获得2018xx名牌农产品。

2.政策支持

根据市里要求,我局结合我区农业企业农业品牌化发展战略,经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印发了xx区农业品牌奖励实施办法》。

(五)耕地地力补贴发放工作

各镇已通过“一卡通”将2019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发放到位,发放资金xx.x万元,涉及耕地面积xxxx.xxx亩,惠及农户xxxx户。

(六)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完善监管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建设。全区xx家农产品生产主体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纳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管理,今年以来共赋码xxx批次,激活追溯二维码xxxxx个。

(2)开展蔬菜农药残留监督抽检工作。目前共抽检蔬菜样品xx批次,送检样品全部合格。

(3)开展食用农产品“一品一码”线上线下执法检查,检查企业xx家次,出动执法人员xx人,对x家未按规定实施源头赋码管理的企业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

2.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我局积极开展水产品违禁药物和“三项”记录检查,与养殖户签订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承诺书,要求其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健全水产品质量安全内控体系,不非法添加和滥用食品添加剂。

(2)推进水产品“一品一码”工作,现场指导养殖户加入省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信息平台管理,举办水产品质量安全“一品一码”追溯系统培训班,从“三项”记录上传、培训源头赋码与标签激活应用等方面指导养殖户熟练操作与应用。目前我区纳入追溯平台的xx区长辉蔗香农牧禽渔专业合作社已实现“一品一码”。

(七)农资执法检查

1.对全区农资经营网点进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督抽查,共组织执法xx次,人数xxx人次。目前共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xx份,立案并结案x件,其中农药x件、肥料x件、饲料x件。

2.落实我区x家农药生产企业安全检查工作,今年以来共进行x次安全生产检查。

3.完成省、市下达的x批次的农资质量抽检任务,其中农药x批次,肥料x批次,兽药x批次。

(八)“大棚房”整治工作

我区今年成立了以梁栋区长为组长的专项清理整治领导小组,建立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报的x宗“大棚房”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未发现新增“大棚房”问题。我局和区自规局长期保留“大棚房”举报电话,接受社会举报监督,强化常态化日常监管工作。

(九)信息进村入户工作

我局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制定了全区工作方案,成立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信息进村入户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各方力量,扎实推进工程实施。今年共召开x次全区信息进村入户工作部署会,明确各镇街的建设任务和工作要求制定。目前已完成xx个益农信息社站点选址,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开展项目建设,已在网上挂标,已于xx月xx日开标,中国电信xx分公司中标,年底前完成项目建设和验收任务。

(十)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动物诊疗管理

1.非洲猪瘟防控和配合畜禽污染防治

主要针对生猪养殖回潮、生猪私宰、非法生猪调运停留点、猪肉产品来源、生猪运输车辆备案管理等事项加强排查和监管。目前我局共开展x次执法,查获生猪xx头,猪肉xxxx.x公斤。下达《关于商请对畜禽养殖点查处的函》,要求各镇负责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畜禽养殖回潮清理。目前共处理落实xxxxx投诉养殖回潮xx件,基本实现全岛禁养。

2.植物疫病防控

今年以来,我局在全区范围内协调各镇街、相关区直部门按我区红火蚁疫情防控预案对红火蚁进行重点防治;制定草地贪叶蛾防控方案,成立草地贪叶蛾防控小组,加强对草地贪叶蛾防治知识的防控宣传。

3.动物诊疗、兽药行业领域管理

目前共办理《动物诊疗许可证》x本,《兽药经营许可(含经营兽用生物制品)》x本,《执业兽医从事动物诊疗注册》xx本。共抽取x批次兽药送检,协调处理宠物医院投诉x起;办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类案件x起,检疫类案件x起,动物防疫类案件x起,共处罚罚金xxxxx元。

(十一)渔业工作

1.xx禁渔和海洋伏季休渔监管

我局积极落实xx禁渔及海洋伏休监管执法,禁渔期开始前召开工作部署会议,落实各项监管工作,执法人员定期开展港口渔船清点工作。禁渔、伏休期间全区渔船禁止作业,所有伏休渔回渔船所在地的澳口停泊,期间未擅自离港或改变停泊地点。同时重点管控x艘大马力捕捞辅助船,防止伏休期间渔运船为非法作业渔船提供收购、运输、补给等后勤服务,并派出执法人员不定时到其停靠港口开展检查。

2.落实惠民政策,增加渔民保障

我局今年对xxx艘渔船(其中内陆渔船xxx艘,补贴金额xx.x万元,海洋渔船x艘,补贴金额xx.x万元)发放渔船燃油补贴xx.x万元。

3.推进海上xx项目建设工作

我局努力做好“海上xx”建设项目协调服务,抓实工作责任,靠前服务企业,攻坚克难,寻找解决对策,力争为“海上xx”建设多做贡献。目前涉及我区的海上xx项目有x个,包括xx海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水下机器人与水文大数据海洋领域应用示范项目、海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海欣海洋食品产业园以及鱼皮抗冻蛋白生物法高效制备及其在高端高值化鱼糜制品加工应用与产业化项目、xx东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海洋蛋白高值化生物制品创新产业链项目、xx冠城汇泰发展有限公司的冠城大通广场及冠城大通游艇俱乐部项目,上述项目2019年累计完成投资约x.x亿元。

二、水利领域

(一)防汛备汛

1.汛前安全大检查

下达《关于转发xx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做好2019年防汛备汛工作的通知>的通知》(x汛〔2019〕x号),重点检查了现有和在建的重要堤防及水闸、涵洞、地灾点、易涝点。

2.清查防汛物资、建设防汛队伍、开展防汛培训演练

经统计,全区共有卫星电话x部,大型龙吸水x台、小型抽水泵xxx台、砂石料xxx立方米、编织袋xxxxxx只、冲锋舟x艘、橡皮艇x艘、救生衣xxxx件等防汛物资,全区共组建防台防汛应急队伍xx支xxxx人。今年区、镇街、村居联合举办防汛培训一场次,xxx人参与。x月在xx天水村开展防汛抢险专场演练,召集区防指成员单位、各镇街、村居共xxx多人参与。各镇街结合辖区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应急演练xx场次,参演人数xxx人次。

3.重新全面开展防汛危险区域转移对象建档立卡和责任人落实等情况排查工作

经复核,全区共建档xxx户xxx人。重新修编《2019年xx区防汛工作手册》并印发xxx册。

4.水利工程建设

完成xx、xx、xx三座水闸除险加固工程施工,开展xx防洪堤xx至xx段除险加固工程施工招标工作,并通过完工验收。完成2019xx防洪堤xx堤段除险加固工程前期工作,并开展工程施工招标工作。

(二)水土保持

1.水土保持监督检查

今年共开展水土保持监督检查x次,对2018年审批的x个生产建设项目水保方案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下发整改通知书x份,下发申报水保方案通知书x份,要求生产建设单位自觉履行水土流失防治责任。

2.全面完成2019年“为民办实事”任务

今年我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xxx亩,项目选址位于xx镇xx村,共投入资金xx万元,其中xx村及村民自筹(含投资投劳)资金xx万元,市级水土保持专项资金xx万元。治理过程重点围绕封禁、造林补植等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各类措施,其中封禁xxx亩、造林补植xx亩、修建排水沟xxx米、建设消防(灌溉)两用蓄水池x口。

3.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

今年共审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xx个,督促生产建设单位依法依规开展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工作。

4.水土保持宣传

x月xx日上午,我局开展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的节水宣传活动,向民众普及水资源分布、水土流失危害、节水小窍门等相关知识,发放宣传单xxxx份。

(三)河湖长制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

区级设河长x人,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负责领导全区河湖长制工作;副河长x人,由区政府相关领导担任,协助领导全区河湖长制工作。各镇街参照区级模式完善河长制组织体系。

2.完善规范公示牌。

全区统一设置省、市、区、镇街级河长公示牌xxx面,各公示牌均印制了河长制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及省河长办监督电话,河长公示牌内容规范完整。

3.引入社会化购买服务强化巡河员队伍

区河长办今年x月起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引入河道专管员社会化购买服务,x月份xx名河道巡防员已正式上岗,我区巡河率大幅度提高,运行效果显著。

4.开展“清四乱”专项行动

今年以来,区河长办与区城管局、检察院、相关镇街等部门多次组织力量对花海公园、xx岛周边、xx渡及xx冬泳队违章建筑进行拆除,拆除面积xxxx多平方米。此外,区河长办结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项整治,全面清理xx搅拌站、xx搅拌站、xx非法石子场,并对xxxx沿岸进行复绿。

5.完善政府河长与企业河长职责与联动工作机制

今年x月,区政府分管领导xxx副区长主持召开区政府专题会,研究政府河长与企业河长职责与联动工作机制问题,会上进一步细化下发我区政府河长与企业河长职责与联动工作机制暂行规定。随后区河长办建立政府河长企业河长微信群,第一时间予以劝阻发现的各类破坏内河的违法行为,劝阻无效的立即采取措施制止。同时,区城管局、区建设局(水系办)、区河长办、各镇街、xx农场及时对企业河长上报的各类破坏内河违法行为予以查处。

6.搭建智慧河长平台

今年以来,区河长办积极搭建智慧河长管理平台,设立指挥中心平台、专管员监督管理平台、河湖资源监控平台、公众服务平台,将xx南北港和全区xx条内河各项基础资料进行整合共享、科学分析、数据入库,确保河长制各项工作指挥得当、监控有力、快速反应、处置及时。

7.强化水环境治理

今年以来,区河长办不断加强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对xx北港违法建筑及冬泳队采取零容忍处理,发现一处拆一处。区检察院联合区河长办、xx镇等相关单位召开圆桌会议,协调侵占河道、非法采砂、采石、随意调整侵占河道岸线等问题的解决办法。在第二届“xx峰会”期间,区河长办组织力量全面拆除xx镇会展中心非法渔船及鸭棚,拆除面积xxxx平方米,并加强xx非法堆砂点的巡查。

8.健全完善规章制度

根据省市《河长巡查工作制度》要求,我区出台了《xx区河长巡查工作制度》《xx区河道专管员考核办法》,要求区级河长一月一巡查,镇街河长一周一巡查,河道专管员每天巡查不少于x次。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镇街和有关部门调研水系综合治理、黑臭水体整治、渔排养殖整治等河长制有关工作。

三、其他

(一)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

我局今年共办理xx件督察件,其中主办x件,协办x件。其中主办件分别涵盖xx镇xx村外江面垃圾淤积问题、xx街道横江渡冬泳队违章搭盖问题、xx镇xx公司违建厂房粉尘噪音污染问题。我局接件后第一时间开展调查核实,于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江面垃圾淤积问题已清理完毕,冬泳队违章搭盖问题已提前发现并拆除,登龙公司违建问题已组织区城管局、xx镇等单位强制拆除。

协办件涵盖破坏耕地、违建鸡棚、内河污水直排、动物医院手续不全、水渠直排黑臭水、猪肉店噪声、防洪坝垃圾淤积、违建牛棚问题。我局接件后均第一时间与主办单位联络,积极协助主办单位处置,并根据我局职能及时将相关材料反馈主办单位。

(二)安全生产

水利方面,我局对我区x个水利管理单位和x个水利工程施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监管、监督,共组织检查xx次,出动执法人员xx人次,确保我区水利生产无事故发生。

饲料粉尘方面,我局落实我区x家饲料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工作,目前已对辖区x家饲料企业进行x次生产安全检查。

农机安全方面,我局召开x次全区农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开展现场农机安全宣传活动x次,发放安全宣传材料xx份。此外,我局出动农机监理人员xx人次,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农机执法检查和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检查拖拉机xx台次,发现安全隐患x处,下发整改通知书x份。

渔业方面,我局制定《关于组织开展渔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x农〔2019〕xx号)文件,积极开展渔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采取以渔船自查为主,相关镇村组织普查,我局组织综合检查和现场抽查。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我局重点检查渔船安全设备的配备情况,教育和督导渔民正常开启和使用,并加大执法打击力度,严禁隐患渔船带病出海,同时结合xx禁渔、伏季休渔等专项行动,加大渔船检查,进一步落实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今年累计组织检查小组xx次,执法人员xx余人次,登临检查渔船xx多艘次,检查过程中发现有个别渔民临水作业未穿着救生衣,已当场责令整改,经排查目前暂未发现有其他隐患。

(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我局今天共召开x次会议传达中央、省市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精神,全面部署我局主管的农业、水利领域扫黑除恶工作,并对打击“砂霸”和农村“三资”领域乱象进行了着重安排,全年向市水利局报送摸排线索x条,处理区扫黑办转来涉农案件x件、涉水案件x件。

四、2019年工作思路

(一)脱贫攻坚

1.拓宽xx县农特产品销售渠道,继续推动消费扶贫,年内力争完成农特产品销售额xxxx万元以上的销售任务。

2.2020年,我区将继续积极走访企业,了解企业在xx县投资建设存在的困难与需求,争取企业项目落地生效。

3.2020年,我区将在前期已开展对接的市国企扶贫项目中xxxx集团食品产业园和xx农垦集团畜牧产业扶贫项目的基础上,争取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市国资委的政策扶持,使项目尽早落地。同时继续推动区属国有企业走访xx县,洽谈产业扶贫项目。

4.2020年,我区将继续积极对接xx县和xxxx集团,协调解决xx生态体验馆在xx市场的落地事宜。

(二)农村经济经营

1.继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健全完善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各项管理制度,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2.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健全完善区镇两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农民专业社的指导力度,提升规范化水平。

3.开展重点村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认真完成农经统计工作。

(三)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整治

根据市振兴办和人居办要求,持续做好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农村污水治理等工作,不断提升农村环境,提高农民获得感、幸福感。

(四)农业产业培育

继续做好xx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企业的管理服务工作。落实国家、省、市各项产业扶持政策,筛选一批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化项目上报中央、省、市争取资金支持。

(五)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农产品方面

2020年,我局将持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及监督抽查工作,完善食用农产品“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准出管理,通过加强线上巡查、执法检查、宣传力度等方式,确保“一品一码”相关政策、法规、工作要求得到落实。

2.水产品方面

2020年,我局将持续加强渔业从业人员培训,推进水产品“一品一码”工作,加强线上巡查,指导、督促合作社及时上传追溯信息和生产记录,加强线下执法检查,并对未按要求建立和上传生产记录等行为进行处罚。

(六)农资执法检查

2020年,我局将持续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工作,对社会反映强烈的农药、种子、肥料等重点产品、重点单位、重点区域和重要环节进行重点监管,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保障农业发展。同时,落实好农药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开展对全区x家农药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的执法检查。

(七)信息进村入户

2020年,我局将根据省市主管部门部署,做好已建成的益农信息社培训、监管和服务工作,确保益农信息社建成后顺利运营。

(八)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动物诊疗管理

1.动物疫病防控方面

针对目前存在的薄弱问题,切实抓好整改,确保各项防控工作落实到位。积极配合区公安分局开展肉品市场整顿联合执法,确保我区动物产品安全。

2.植物疫病防控方面

2020年,我局将持续按照区红火蚁疫情防控预案,做好全区的红火蚁防控工作。

3.动物诊疗管理方面

继续开展兽药、宠物医院监管工作。继续配合区环保局做好畜禽养殖回潮清理工作。

(九)渔业工作

1.加强辅助船管理,我局辅助船数为x艘,作业区域分散,涉及浙江、广东、xx等地,长期在异地作业停泊,监管存在一定的困难。

2.推广水产健康养殖,加强养殖水域环境监测,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继续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切实加强对水产品的健康养殖监管。

3.强化渔业执法能力建设,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加大对水产品质量抽检力度,监测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加大对渔药、鱼饲料使用的监管力度,打击违规用药的行为。

(十)防汛备汛和水利工程

1.进一步完善《xx区防洪防台风应急预案》完善到位,备足防汛抢险救灾与抗旱物资、器材和设备。及时清理、维修养护防汛抗旱器材设备。

2.对全区重点堤防等度汛工程、设施进行全面“地毯式”排查。按照市防汛指挥部部署,重点检查现有和在建的重要堤防及水闸、涵洞,对存在的问题分轻重缓急,限期整改,做到有备无患。

3.继续完成xx防洪堤xx段除险加固工程施工工作。

(十一)水土保持

2020年,我局将持续落实省市水土保持业务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继续开展人为水土流失遥感监管工作,合理安排进度完成我区“为民办实事”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任务。同时,我局将继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责任落实跟踪检查,督促事前审批、事中监理监测、事后水保设施自主验收等工作有序推进。此外,我局还将通过多种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水土保持宣传,为我区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十二)河湖长制工作

2020年,区河长办将继续统筹力量资源,进一步推动各级河长、河道专管员履职尽责,积极落实河湖水系监管力度,认真开展河道专项整治行动,有效解决河湖管理保护的重点难点问题,实现“有名”到“有实”的转变。

1.加强日常监管,采取日常巡查、突击检查、随机抽查、鼓励举报等措施,保持严管高压态势加大惩处力度,综合运用按日计罚、限产限排、停产整治、停业关闭.查封扣押、行政拘留、信用惩戒等指施,依法严厉惩处偷排偷放等恶意违法行为。加大行政执法与司法联动力度,对涉嫌环境刑事犯罪案件,及时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加大涉河违建整治力度,严防新增侵占河道违章建筑。严厉打击河道违法采堆砂行为,巩固执法成果。

2.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营造全社会支持关心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利用河长制APP和微信公众号,使河长制管理工作线上化。广泛开展宣传和河道垃圾治理活动。同时,一月一抽查,一季一督查,日常明察暗访等方式相结合,对镇街级河长、河长办、河道专管员履职情况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对河长、河道专管员履职不尽责和重点工作进度滞后与河流水环境存在的问题予以通报,并将发现的问题纳入区河长制工作年终考评。

(十三)安全生产

1.水利方面,2020年,我局将持续抓好水利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生产检查监督,发现隐患督促整改,确保水利安全生产无事故发生。做好水利强监管工作,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2.饲料粉尘方面,2020年,我局将持续饲料企业安全生产督查,确保不发生饲料粉尘安全生产事故。

3.农机方面,2020年,我局将每月安排固定时间派遣农机监理人员,排查拖拉机安全生产隐患,进行安全生产宣传;配合区政府、公安、安监等部门对无牌拖拉机、未检拖拉机、无证驾驶人培训等采取集中整治、联合执法;开展农机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增强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上一篇:2022大学生跳蚤市场策划书下一篇:出国留学教师推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