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4-08-25

《桃花心木》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10篇)

1.《桃花心木》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一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1、师:同学们,一位种树人,一片桃花心木,使作者的内心有了触动,继而产生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作者说,种树人使他的桃花心木学会了一些本事,这些本事是什么?

学生回答要点如下扣住: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生存、扎根很深,汲水生长。语言可自己发挥,也可说书上的语言。

2、师:同学们,你们再读课文,认真批注,联系生活,联系自己,看看又有什么想法?一会儿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自己批注,教师巡回看,指导学生在重点段落上研读,并注意把描写树和人的语句联系起来,这其实在教学生一种阅读思考的方法)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批注相当重要,要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因为“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说出自己的体验”,读书要联系生活,读出自己,所以本课时将学生感悟人生哲理,引导发表见解作为重点。

二、交流感受

1、研读第12、13自然段

2、引导对话,突破重点,指导朗读

(1)师:如果你们就是种树人,老师就是文中的“我”,你能回答好“我”的问题吗?

师生对话(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不断追问)预设如下:

你到底应该什么时候来,多久浇一次水?

你为什么要模仿老天下雨呢?

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该不会枯萎了吧?

树苗正是需要你精心呵护的时候,难道不能等他们长大些再这样做吗?

(2)师:你们虽然都明白了种树人的话,可是你们还不像种树人,请注意种树人说话的提示语。对了,谁能笑着对我说?

指导学生朗读——扣住“笑”,体会种树人的有礼貌和自得、自信。

指导读好语重心长,让学生配上动作读好这两小节。

3、总结过渡:

难怪你会隔三岔五地给树浇水,不是没有规律,而是在模仿老天下雨;起先我还以为你懒呢,原来是为了让桃花心木自己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起先我还以为你忙呢,原来是想让桃花心木长成百年的大树。啊,你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种树人!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

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 ),我会想:( )……

【设计意图】

生本、师生、生生的对话,以及角色的转换,让学生进入文本、进入情境,真正读懂了文章,而且训练了表达。

4、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梳理出重点段落词语之间的联系。

树苗 人

定时定量浇水 不确定浇水 不确定环境

↓ ↓ ↓

依赖 不依赖 独立自主

↓ ↓ ↓

根生地表 扎根很深 转化能量

↓ ↓ ↓

易枯易倒 汲水生长 努力生长

三、研读14自然段

过渡:不止是桃花心木苗,本文的作者听了种树人的这番话,也是非常感动。

[出示]14自然段

植树者言,使我非常感动,想到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觉知。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师配乐范读。然后生齐读文字。

(2)师生讨论:先根据对“浇水模仿老天下雨”的理解到人生“不确定的风雨”,体会“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万物竞天,适者生存”的道理。

提问:

树木的“不确定”是指什么?

人的“不确定”又是指什么?

生活中的“不确定”有哪些?

引导学生能通过理解树木的“不确定”指上文“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从而理解人的“不确定”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等。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事例吗?下面老师有一个故事讲给你们听: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4)结合生活经历,把感受最深的一两句话写成格言。

引导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知道的在艰苦环境中自强自立的人的事例,有的学生还能从反面谈到一些人被优越条件娇惯成了“温室里的花草”,经不起生活的风雨的事例,两相对比,最后归纳到问题 “为什么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 上。学生通过事例很快就明白了那些生活在艰苦环境的人,接受的考验和磨练更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克服依赖性,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通过自己亲自去实践,去竞争,去拼搏。只有在这个过程中,才会对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等产生切身的感受,才会真正感知“尊重”、“艰辛”、“珍惜”等情感,从而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到奋斗的艰难,珍惜来之不易的一切。

【设计意图】

避免繁琐的讲解,通过朗读和结合事例来理解,在把体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介绍作家,推荐文章。

其实,《桃花心木》这篇文章所讲的正是作家林清玄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他在这种风风雨雨、坎坷磨难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写作素材,成了一名海内外著名的大作家。老师这儿有他的几篇精短的散文,如《吉祥鸟》,同学们读了,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师生共同读)“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勿忙的走人生之路。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师)好的文章也要慢慢口味——(下发林清玄散文)

【设计意图】

设计拓展,为了让学生举一反三,喜欢阅读,广泛阅读。

板书设计

桃花心木

树苗 人

不确定浇水 不确定环境

↓ ↓

不依赖 独立自主

↓ ↓

扎根很深 转化能量

↓ ↓

汲水生长 努力生长

特别建议:

《 桃花心木》一课的教学,构建了较为开放的自读自悟、自能读书的课堂,可以看到,两个课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读书、批注、讨论、研究,教师在引导、点拨、疏通、提升,并不失时机的进行阅读方法的渗透。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哪里来,只有从阅读中才会获得,所以,放手让他们自己读,使他们练一双慧眼,铸一颗真心。

2.课文《桃花心木》第二课时教案 篇二

《桃花心木》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一篇散文。课文借生活平凡小事给树苗浇水,喻深刻的育人道理。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阅读要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本课时教学,把感悟人生哲理,引导发表见解作为重点。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重温浇水事实

种树人是怎样给树苗浇水的?(从浇水的时间不一定和浇水的量也不一定认识种树人浇水的无规律性。板书:浇水无规律)

二、研读交流——聆听浇水道理

1、教师:种树人来的时间并没有规律,浇水量也不一定,看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

2、梳理学生的问题: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这样做是不是有道理?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在这过程中教师有选择地参与到相对薄弱的小组中去,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帮助后进生。)

4、汇报交流(通过抓住百年的基业,不确定中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等词句,引导学生体会种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那漫漫的岁月中,不可能像种菜或种稻子那样能够得到外界的`精心照料,在变幻莫测的自然界中,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相机板书:会找水源拼命扎根)才能生存下去(板书:长成大树),从而明白万物竞天,适者生存的道理。

5、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让学生在交流与倾听中感悟浇水的道理。

请你想象一下,种树人与作者之间会有一场怎样的对话,任选其中一角色,进行口语交际。(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并强调不照搬课文的原句,根据自己的理解,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6、指导朗读。

⑴种树人是怎样说这些话的?该怎样读?理解语重心长的意思。

⑵指名读、互读、自由读、评读、全班读。

三、发表见解——感悟人生哲理

1理解作者的感悟

(1)从给树苗浇水这件事中,作者联想到了什么?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想表达什么的见解。(相机板书:(树苗)——(人))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见解。(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可相机从如下几点加以点拨)

a不确定中生活是什么样的生活?联系课文和生活上的例子说一说。

b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收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够经受生活的考验,锻炼自主的精神,努力成长。相机板书:生活考验锻炼自主 努力成长)

c反向思考,在确定中生活的人会是怎样的?(在确定中生活的人,则会养成依赖的心。相机板书:种树喻育人)

(3)引读,加深理解。(听了种树人这番意味深长的话,我心中无比感动,我明白了——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

2、抒发自己的见解。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体验小组交流、集体交流。小组推荐发言代表时,要照顾胆小说话少的同学,给他们建立自信的机会。)

作业 设计

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喜欢的方式写一写自己的感悟。

1、提炼成名言警句。

2、写成读后感。

板书设计

种树人 ———— 桃花心木

浇水无规律

(树苗)————(人)

会找水源 生活考验

拼命扎根 锻炼自主

长成大树 努力成长

(种树喻育人)

教学反思:

为了贯彻课标精神,落实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本节课紧紧围绕这点从多角度多形式进行训练。如: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他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做是不是有道理?说出自己的体验——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想象一下,种树人与作者之间有一场怎样的对话?,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也培养了个性和表达能力。

3.《桃花心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篇三

1、学会生字,掌握音、形、义。理解新词“优雅自在”、“勃勃生机”等。

2、学习文章叙述事物层次清楚,层层加深的写作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掌握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学法,提高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注重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渗透自立、自强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

三、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音乐导入

(二)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要求学生默读或小声读课文,将遇到的生字词画出,、联系上下文理解或同桌讨论解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问题

要求学生小声读课文,将不懂的问题写在本子上,把课文多读几遍,尽量自己解决问题。

(四)小组讨论,生生互动,交流自学情况

1、小组成员每人都要发言,其它同学要认真倾听。

2、发给每小组一张纸,由组长记录己解决和未解决的问题

3、讨论中,教师有选择地参与薄弱小组的讨论。

(五)全班交流,各组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推荐代表发言,汇报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2、交流过程中,师生互动,共同探讨。教师调控课堂局面,指导学生对含义深刻的地方加深理解,指导朗读,指导理解共性的问题,如:

桃花心木是一种什么树?

种树人的做法有没有道理?

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

对“在不确定中,深化了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理解。

从课文中得到什么启示?等等

(六)自由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七)作业

联系生活实际和体验,写一写自己对这篇课文的感悟。

板书设计:

6、桃 花 心 木

拼命扎根

树苗 百年大树

汲水生长

在不确定中

经得住考验

生活的人 独立自主 努力生长

4.《搭石》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重点词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表演等语文训练手段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并且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准备】

《搭石》课件,配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在这样一座美丽的小村子,搭石构成了这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了人们许多美的享受,这种美,有看得见的,也有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去感受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2~5自然段,结合重点的词句去感受体会作者为我们展现出的美,从而把文章读得更好。

二、新授

1、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

打开书,快速地浏览,用铅笔画一画哪些词语和句子能让你感受到美。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 目的:

① 通过学生找到重点词句无论、只要、一定、再在、直到感受到家乡人善良、一心为他人着想、负责任的美好品质。早早地、唯独可以看出家乡人很勤劳;

② 读的指导──对于能反映人物性格、品质的词语要重读。

⑵ 同学们找到这一句话,屏幕出示此段落,找同学读一遍。

同学们都找的是这一句话,我们先来读一读。

⑶ 学生谈感受:

教师把谈过的词语区别颜色。

教师点评的语言:我看到了这样一位负责任的老人,我感受到了他的善良。

⑷ 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眼前出现了一位善良、勤劳、为别人着想的老人:

有没有同学通过读把老人形象再现出来?注意你们做找到的重点词。

⑸ 同学练读。

(自己在下面读。)

⑹ 指读。

⑺ 这一自然段,除了这一句话,还有其他的词语能感受到美吗?──早早、地、唯独──勤劳,这也是一种美。

过渡:(板书──调整搭石)调整搭石,让我们看到了家乡老人的善良,纯朴、勤劳、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情。

3、学习第3自然段:

⑴ 目的:

① 体会词语协调有序感受家乡人们之间和谐之美。

② 想象给人画一般的美感什么样的画面,画里都有什么,帮助学生更好地读,并且训练学生语言能力。

③ 配乐读出美感。

⑵ 协调有序怎样的协调有序?象事先排练好了一样,是不是排练好了?(不是)可以看出,人们之间的和谐、有序。──和谐之美。板书──协调有序。

⑶ 为什么要这样协调有序呢?──因为走搭石的时候要急走搭石慢过桥。

⑷ 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工,一抹夕阳,照在河边的小溪,溪水在夕阳的映衬下,闪着一缕一缕的光彩。听着潺潺的流水声,附和着踏踏脚尖点搭石的声音。

⑸ 练读。

⑹ 配乐,读出美感。

过渡:(板书──协调有序)家乡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画面,实实在在构成了家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4、学习第4自然段:

⑴ 目的:

① 两个情景描写可以看出家乡人礼貌谦让的良好品质。

② 理解理所当然把谦让和尊老作为了一种习惯。

③ 表演情景,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⑵ 学生找美,谈感受:

谦让这也是一种美,尊敬老人也是一种美。

⑶ 学生找理所当然:

把这这指互相谦让,背老人过河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样让我们感动的事,在我的家乡随处可见,很自然,看来在那里礼貌谦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⑷ 演一演:

文中有两个情景,我们来演一演,演的时候要抓住文中提示的词语,把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演出来,可以合理地加上自己的想象演哪一组都可以。

屏幕出示两组情景:

① 两个人面对面走到溪边(在这里注意招手示意)

② 在溪边遇上老人(在这里注意伏下身子)

⑸ 学生点评:

过渡:演得好不好?在我的家乡这种情景随处可见,谦虚礼让(板书)已经成为人们心目中理所当然的事,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⑹ 读第4自然段:

过渡:这一块块,一排排搭石,每一块上面都刻着乡亲们美好的心灵,每当我看到它们的时候,心中就会涌动着一种情感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学习第5自然段:

⑴ 齐读第5自然段。

⑵ 什么样的情感。同学们谈理解: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接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一块块,一排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⑶ 让我们包含深情地再来读一遍:

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到这里,你们还有问题吗?

6、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

作者选取了家乡中最平凡、最常见的事情。但是我们学过以后,却感到这平凡中透着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回味。其实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到处都有美,而这些美就存在于一些平凡的、不起眼的小事中。同学们请你们回忆一下。

正如一位名人说的一样: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我们要善于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美,用心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人与人相互的关爱,这样当我们把这种情感倾注于笔端的时候才会写出如作者这样值得咀嚼回味的文章。但我们带着这种情感走向生活的时候,生命才会更有意义,人生才会更加美丽。

课后老师留一个小练笔──(幻灯片出示)

5.《生命生命》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五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涵的意思;学习理解句子的方法。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引导学生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领悟三个事例中蕴含的意思,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前活动:

1、听歌曲:不白活一回

2、男、女生轮读诗歌《生命》:

生命是满天飞舞的蒲公英的种子

生命是午夜梦回的昙花一现

生命是老树枯枝上的新芽

生命是母亲怀中婴儿的啼叫

生命是夏日清晨沾满露珠的荷花

生命是放飞在春风中的杨花柳絮

生命是博击长空的雄鹰

生命是挺立黄土坡的白杨树

生命是傲霜绽放的秋菊

生命是凌寒吐艳的腊梅

生命是黄山石上的奇松怪柏

生命是春草萌发的坚强

生命是樱花的绚丽烂漫

生命是青松的坚强刚毅

生命是破茧成蝶的美丽

(设计意图:课前听歌曲《不白活一回》,让学生在歌声中感悟到生命要活得有意义。在诗歌的诵读中,又鲜明而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无处不在。激发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为学习课文做好情感的铺垫。)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引发生命的思索。

1、生命无处不在,生命是美好的。请同学们拿出笔本,和老师一起用心书写课题,再轻轻呼唤一下生命。此时,你有什么疑问吗?(预测学生可能会质疑出:生命到底是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生命”做题目呢?)

2、过渡:是呀,关于生命有很多问题值得思考,有的甚至需要我们去思考一辈子。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杏林子,共同思考生命是什么?

(设计意图: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质疑,不但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可以以疑激趣,整合问题,作为深入探究文本的切入点,从而诱发学生阅读和探究的欲望。)

二、品读赏析,感受生命的存在。

1、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回忆课文讲了哪几个有关生命的事例?(教师随机整理概括板书: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心脏跳动)

(设计意图:从整体出发探究文本,体现学习从整体&rdf;&rdf;部分&rdf;&rdf;整体的意识。)

2、请同学们用心默读课文中的三个事例,看看哪个故事最能感动你,看看哪个句子,哪个词语打动了你?或者让你大吃一惊,或者让你肃然起敬?建议同学们按这样的方法学习:(1)熟读文段。(2)画关键句。(3)点关键词。(4)写出体会。

(设计意图:学习提示中渗透学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在静思默想中运用学法,品词析句,体验真情。)

3、合作学心、交流体会。随着学生的交流,老师引导、点拨品读重点语句。

△学习“飞蛾求生”

引导学生读句子、谈体会。老师随机出示句子:

句子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1)引导学生理解:

A “脆弱”——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指导读出脆弱)

B、“顽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师引导学生做动作体会小飞蛾的顽强:鼓动双翅——用力鼓动双翅——极力鼓动双翅(指导读出顽强)

C、“顽皮”——骚扰着我(指导读出顽皮)

(2).移情体验,体会顽强

A现在你就是那一只既顽皮、脆弱又顽强的小飞蛾,想象一下,那只捏着你的手会有多大,再想象一下,那个伸手来捉你的人会有多大?B感觉到攥着你的手越来越紧,你们这渺小的飞蛾,如果此时要你开口说话,你会说什么?C情境对话:你放弃吧,因为你是那么渺小——

(3)指导感情朗读。就是一个这么渺小,这么脆弱的生命,却有如此强烈的求生欲望,难怪我会感动震惊,忍不住放了它。也难怪作者会一连用了三个!,你能把这三句感叹句读好吗?(4)再读课题:飞蛾的生命是渺小,但它用那强烈的求生欲望告诉我们,它决不轻言放弃,这就是 生命 生命

(设计意图:“品词、品句、品读”是体现阅读教学工具性的有效方式。这里,抓住句子中的关键字眼让学生换词比较、作动作揣摩、展开想像移情体验,再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从而深刻感悟小飞蛾对生命的渴望,领悟出人应该对生命执着地追求。)

△学习“瓜苗生长”

生命是什么?砖缝里的香瓜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引导学生读句子、谈体会。老师随机出示句子:

句子1: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1)引导学生抓住“没有阳光、没有泥士”体会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的恶劣。

结合“不屈向上”体会“不怕困难、不屈不挠”。

换词对比理解“竟然——居然”体会作者的出乎意料、敬佩之情。

结合“茁壮成长”体会瓜苗活得健康、活得灿烂。

(2)这小小的香瓜子在没有任何营养的情况下,能冲破坚硬的外壳是多么不容易啊。但仅仅只活了几天,你觉得它的努力值得吗?

(3)发散思维:如果你就是这株小瓜苗,你此时会想:

(4)指名交流所想,带着各自的想法再读这段话。

(5)再读课题。香瓜子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就算只能活几天,也要让这几天的生命焕发光彩,这就是 生命 生命。

(设计意图:通过激发想象、引导探究、补充文本空白,引导学畅谈想法,感悟香瓜子对短暂生命的珍爱。)

△学习“心脏跳动”

小小的飞蛾不轻言放弃生命,香瓜子让短暂的生命焕发光彩,那么杏林子是怎样感受到自己生命的存在呢?

引导学生读句子、谈体会。老师随机出示句子:

1、出示句子1: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了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杏林子感受到自己生命存在时的心情怎样?(激动、自豪)读出这种情感。

2、手摸脉搏,感受自己的心跳。谈谈你感受到了什么?

3、你知道杏林子是一个怎样的生命吗?(文字出示资料:杏林子一生的不幸)

4、杏林子面对残缺的生命,她说:

出示句子2: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任。

默读这句话,如果让你在“我必须对自己负责任”前,加一个词,你想加什么呢?

5、杏林子又是选择了哪一种方式对待自己的生命呢?

6、文字出示资料:杏林子一生的成就

为什么说她好好地使用了自己的生命?(让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通过补充资料,深刻感悟杏林子生命的不幸和光辉的成就。既实现拓展阅读的大语文观,又达到对生命认识的情感升华。)

三、精读体会,让生命光彩有力。

1、过渡:同学们,杏林子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对自己负责”的庄严承诺。所以,课文最后她深有感触地说道──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质疑。在这一段里,同学们有不理解的地方吗?

3、拓展资料,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理解“有限的生命”:为什么说生命是有限的?

理解“无限的价值”:

(1)引导学生结合杏林子的经历、成就来理解;

4、杏林子用她残而不缺的生命书写了生命的感言,建议大家把它熟读成诵,铭记在心。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练习背诵。

(2)指名背、齐背。

5、再读课题:杏林子以她残缺的生命,光辉的成就,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一定要使自己活得光彩有力,这就是生命 生命。

(设计意图:°感悟、积累、运用±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三部曲。在教学的最后环节,适时地让学生谈谈生活中以有限生命创造无限价值的事例,激发学生对生活积淀的运用,体现语文生活化,生活即语文的观念。)

四、回归课题,深悟生命的可贵。

1、此时你是否明白了作者为什么要用两个“生命”作题目?她在强调什么?她想提醒我们什么?本文中还有哪些写法上的精妙之处?

2、此时,让你给课题加标点,你将怎样加,说说理由。

3、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课题,此时你对生命又有了哪些新的感悟?用

一、两句简短的话,写你对生命的感悟。

4、学生交流自己对生命的感言,教师随机评价。

5、教师小结:同学们,生命是美好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但主宰生命的却是我们自己。希望同学们能永远铭记飞蛾的永不放弃,香瓜子的不屈向上,杏林子的光彩有力。真正做到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衷心祝愿同学们一路走好,一生精彩!

(设计意图:由读、背名言到写自己对生命的感悟,正是一个由学到用的内化过程,也是一个语言探究实践的过程,凸现了阅读教学积累运用、读写结合的要求。)

五、课外拓展,延续体验的情感。

课外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

六、板书设计:

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生命 生命

6.《桃花心木》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六

语文

《养花》的第二课时教案

偏岭小学 王金玲

一,教材分析:这篇课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手法,作者通过自己养花的亲身经历,从中获得了知识和乐趣。作者紧紧地围绕中心,结构严谨,用简练的语言来说明事物。是一篇非常值得学习的散文。二,教学方法:讨论法,读书法

三 教学目标:1.标画文中的重点句,理解其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章的中心句,感悟老舍先生爱生活的情趣。

3.加深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感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四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文题目,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分析文中的重点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爱花,爱生活的高尚情趣。

(二)教学设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名读文,其他生回顾课文内容)2.分析重点句。(投影出示重点句)

(1)为什么“我只养些好种易活,自己会奋斗的花”?

(2)“如此循环......有益身心,胜于吃药”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其含义)3.学生汇报(教师随即点拨)

4.解读中心句:上节课我们找到了本文的中心句,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一起读一下。(齐读最后一段)

这是作者对前面内容的总结,那么我们就试着找出作者分别是对哪个部分做出的总结,找出相应的内容。(学生汇报)

5.谁能快速找出这句话“这多么有意思呀”(学生举手回答)这句话在本文出现了两次,分别是作者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学生快速读文,汇报)

6.指名读第六自然段,提问:花死了,作者伤心,为什么还说养花的乐趣呢?(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体会人生,做什么是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

(三)结合实际,体会文章

作者对养花由衷的爱好,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喜欢的事是什么?为什么?

(学生做短暂的思考,然后回答)(师:对学生的回答做总结,结合文章,让学生体会到作者从中获得乐趣的原因)

(四)总结全文:通过学习老舍先生的这篇文章,我们不仅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也懂得了人要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感悟生活的美好。

(五)板书设计:

养花---的乐趣

从生活中寻找乐趣,积极面对人生

7.《桃花心木》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七

1、学习1--8自然段,第14自然段;理解森林为什么实在是太重要了。

2、朗读训练:①根据说话的语气朗读;②抓住重点字词体会进行朗读。

3、句式训练:“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

教学重点:理解森林为什么实在是太重要了

教学准备:投影片黄河、沙漠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心愿,能不能告诉大家,你的心愿是什么?

板书课题《云雀的心愿》。随机指导:雀、愿的书写。

二、复习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本课的生字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大意,并给课文分了段,下面一下同学们的掌握情况。

1、字词。(开火车)

咆哮 冲垮 苔藓 冲刷 储存

漫天飞舞 泛滥成灾 枯枝败叶 脱缰的野马

2、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贫(pin ping )瘠河堤(ti di ) 淹没(mo mei) 蓄(xu xv) 水

土壤(ran rang) 乱砍滥(lan nan)伐树冠(guan guan) 埋(mai man)怨

三、教学第14自然段

1、质疑。看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云雀的心愿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心愿?)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两个问号,首先看第一个问题: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2、以你喜欢的方式自渎课文,可以默读,小声读书,大声读,也可以同座位或者四人小组合作轮流读。读后思考: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3、讨论:云雀的心愿是什么?

投影:“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明年春天,我一定邀上小伙伴,到那片沙漠上去种树,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这是我的心愿。”

板书: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植树造林。(四个字概括)

4、那些词语可以看出小云雀的心愿很大?关键词“实在、太、一定、重新”。

5、指导朗读。方法:朗读要抓住关键词,体会心情。

6、第一个问号可以擦去了吗?

四、教学课文第一段

1、过渡:云雀为什么有这个心愿,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呢?下面,我们来寻找第二个问题的答案。

请同学们小声朗读第一段(1--4自然段),看看小云雀飞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

2、云雀飞到了哪里?小云雀喜欢这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讨厌、埋怨”)

指导朗读。体会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读:“这里的风沙真讨厌!”小云雀埋怨地说。方法:朗读时要注意说话的语气。“埋怨”的语气,轻声读。

3、为什么不喜欢这里,有没有原因?动笔画一画有关词句。

4、讨论:重点理解“贫瘠”“乱砍滥伐”等,你是什么心情,通过读体会出来。

5、句式训练:学了这一段,你是不是知道了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按照“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句式,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板书:土地贫瘠的沙漠

五、学习第二段(5--10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小云雀离开了让人讨厌的沙漠上空,飞呀飞,又来到了大河的上空,看到什么景象呢?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书上是怎么描述的。齐读第5自然段。

4、大河的水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能不能用一两个词语概括。

5、那些词语可以看出河水可怕、凶猛。重点体会:“咆哮、脱缰的野马”。

6、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大河水的凶猛。

7、小云雀看到凶猛的河水,心里感到怎么样?能不能用一个词语形容(害怕)

能不能添上这些词语,朗读小云雀的话,体会出小云雀的心情:小云雀地说:“妈妈,妈妈,大河里的水怎么这么凶猛啊?”

8、妈妈的心情怎么样呢?(无可奈何),朗读体会妈妈的话。

9、学到这里,你是不是知道了为什么说,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句式训练:“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

10、妈妈说,森林是一座大水库,森林也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小云雀不理解,老师也不明白,为什么说:森林是一座大水库,也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呢?这个问题,请同学们课后自学,下节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给老师听,好吗?

六、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失去森林的保护,就会;没有了森林,就会。”

七、作业

1、词语填空

枝()叶 泛滥()() 乱()滥() ()()飞舞

()()的沙漠 ()()的森林 ()()的野马 ()()的大河

2、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失去森林的保护,就会;没有了森林,就会。”

板书设计:

10、云雀的心愿

土地 贫瘠的沙漠

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 植树造林

8.《鲸》的第二课时优秀教案设计 篇八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旧知:

本文介绍关于鲸的哪些方面的特点?

2、故事法导入:

在大海里生存着很多种鱼类,有一天,虾将军为它们举行一次比赛活动,看谁最重。消息传下后,鲸也想溜进来拿大奖,它正准备入场,被虾将军拉往和它发生了争吵……

这样设计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为下文作铺垫,使课堂教学活泼、生动。

鲸和虾将军会找哪些理由作为自己的论据?充分读课文,边读边体会鲸的特点,然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特点进行专门的学习,并交流学习所得。

这样设计,为学生创设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知。

三、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自己所学内容,在交流讨论中学习课文

1、第1段:

⑴ 引导学生从鲸的特点是什么和作者怎样来写两方面汇报。

⑵ 如果鲸自己体形大,休重重作为论据和虾将军争吵,想一想鲸会怎么说?请同学表演出来。

这样设计掌握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由交流,互取所长,教师只是巧妙地点拔。而角色转换练习的设计既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进行了说话训练,并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第2段:

⑴ 学生继续汇报自己所学。

⑵ 如果虾将军把这段的内容作为自己的论据反驳鲸,那么他会怎样说?请同学们继续表演。

3、第3~7段:

引导学生继续按学习第1段的方法汇报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汇报总结板书。如:可以把鲸的种类、吃食、呼吸、睡觉等归纳到一起列提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把鲸的各方面特点写的这么清楚,运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这样教学既能放得开,又帮助学生总结一定的学习法,写作方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多的知识。

四、总结全文

1、回忆课前的小故事,运用本课所学关于鲸的知识,通过想象把故事表演完整。

这样设计再次回归到贯穿全课的小故事并把课文的内容巧妙地揉合到故事情节展开中,使学生的积极性达到顶点,同时又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再创作。

2、总结一课自己的收获。

五、课堂练习

根据你收集的鲸的资料,选择感兴趣的某一点,以“鲸的自述”为题进行口语交际。

这样设计练习,不仅要巩固一堂课的知识,更要为学生的延伸性学习提供一个思路,创设一个空间,这样设计作业,才能使学生增长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1、外形:大 说明方法:

2、是哺乳动物: 胎生 做比较 列数字

鲸 3、种类:须鲸和齿鲸 举例子

4、吃食:虾小鱼 大鱼 海兽 打比方

5、呼吸:垂直 倾斜 分类别

9.螳螂捕蝉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九

陈亚兰

教学目标:

1、明白理解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2、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伏的祸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法方式。

教学重点: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难点:

1、了解本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特点,少年讲的故事的深刻寓意。

2、理解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伏的祸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法方式。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相关课件。

2、学生搜集一些寓言故事。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再现课文。

教师谈话: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螳螂捕蝉》,昨天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学习了第一小节,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吴王准备攻打楚国,他下了死命令不许大臣劝阻。后来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用“螳螂捕蝉”的故事说服了他,使他取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二、自主质疑,明确目标。

1、多媒体出示首尾两段话:

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对。大臣们认为,攻打楚国虽然取胜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诸侯国乘虚而入,后果将不堪设想。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听了少年这番话,吴王恍然大悟,他说:“你讲得太有道理了!” 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2、自由读,思考:读了这两段话,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全班交流质疑)

3、多媒体出示整理、归纳的三个问题:

(1)少年说了哪番话?

(2)吴王为什么恍然大悟?他悟到了什么?

(3)大臣、少年都劝吴王。大臣劝,吴王执迷不悟,少年劝,吴王取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是为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合作解决这些问题。

三、读懂故事,明白道理

1、少年说了哪番话?指名找出,多媒体出示:

“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蝉、螳螂、黄雀,它们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2、这个故事就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板书:黄雀在后

多么有意思的故事呀!指名用简短的话来概括蝉、螳螂、黄雀、少年这四者的关系 :螳螂要捉蝉,黄雀又预备啄食螳螂,少年正拿弹弓瞄准黄雀。(板书:蝉←螳螂←黄雀←少年)

3、这个故事真有趣,谁来完整地讲一讲。

四、讲解局势,体会联系

1.少年真的只是在给吴王讲故事吗?(显然不是)他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告诉吴王一个道理,学生读,并出示: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根本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2.继续引导:蝉、螳螂和黄雀,它们眼前的利益是什么?身后的祸患又是什么?(指名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顾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没顾到?(理解“一心”和“隐伏”)

指导朗读:是啊,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多么有意思的故事,多么深刻的道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学生齐读道理。)

3.听了少年讲的故事,吴王有什么反应?(恍然大悟)这“恍然大悟”什么意思?(就是一下子全明白过来的意思。)吴王一下子想到了什么他就全明白了?他又明白了什么?请你联系上文想一想。(生读第一节。)

学生读文后交流:吴王从这个故事一下子想到了自己要攻打楚国的事。他明白了自己就像那蝉、螳螂、黄雀一样,只顾眼前的利益,而没想到攻打楚国所隐伏的祸患。如果其他诸位国乘虚而入,将国破家亡,后果将不堪设想。吴王明白了大臣们的劝说是有道理的,心里一定很后悔,就自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这里可以这样引导:吴王眼前的利益是什么?攻打楚国对他有什么好处?他身后隐伏着怎样的祸患?什么叫“乘虚而入”?(其他诸侯国会乘着吴国的兵力不足,对他们偷袭。)后果怎样?你怎么理解“不堪设想”的?(可能吴国四面都是敌人,弄到灭亡的地步。即使不会亡国,吴国肯定会大伤元气了。到时候遭殃的是那些的打仗的士兵、无家可归的人民、手无寸铁的平民、无辜的老百姓、可怜的儿童和老人)

4、螳螂捕蝉和吴王攻打楚国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小结板书:楚国←吴国←(诸侯国)

四、感受少年形象。

1.引导:是啊,想当初,大臣的劝说没有一点效果,事情似乎已没有转机,然而,少年的一个故事却使事情发生了奇迹性的变化。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少年呢?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把有关的词句划出来,仔细感受一下。

(学生自学探讨。)

2.引导全班讨论,教师抓住重点语段点拨:

(1)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可是吴王已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引导: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①少年是一个非常勇敢的人,因为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了,不允许别人来劝阻,他还要去劝说。②少年非常关心国家大事,如果不为自己的国家着想,他就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劝说吴王了。)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少年!

(2)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这样,一连转了三个早晨。

引导:“毫不介意”是什么意思?他不在乎的是什么?在乎的又是什么?(他一心只想劝阻吴王,其他的什么都没放在心上。指名读)

在这段文字中,你还能体会出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露水打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说明他起得很早,不怕吃苦;一转就是三个早晨,说明他有足够的耐心。)如果第三个早晨,吴王还是没有发现少年,他还会转下去吗?(一连转了三个早晨,还在等待吴王的到来,可见他的决心确实很大。)

少年为什么要转来转去?后文有一句话体现了少年的良苦用心——(学生齐读:少年终于被吴王发现了。)

少年讲的这个故事是真的吗?能让吴王知道是他编的吗?所以,少年选择什么时间出来?为什么?他选择的地点在哪里?又为什么?(使得故事更具真实性。机智的少年。)

(3)我没有打着鸟,却见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引导: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他善于抓住人的好奇心理。因为既然是挺有意思的事,肯定人人都想听,吴王当然不会例外的。)故意卖个关子,把吴王的好奇心给吊起来。而且做得含而不露,确实高明!我们应该怎样读少年说的这句话?(指名读,齐读)

五、感悟总结。

1.现在你知道吴王为什么不听从大臣的劝谏,却听进了一个少年的建议了吗?(学生交流自己的见解: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谁敢来劝阻他,他就处死谁。少年明白自己如果直接去劝,无异于飞蛾投火,不但劝不成,还要丢掉自己的脑袋。所以他用一个故事不露声色、旁敲侧击地巧劝吴王。)

2.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不少收获吧?(引导学生从少年身上、吴王身上、寓言本身的寓意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作业。

看来大家真的读懂了这个故事,老师还有个问题,你们说,吴王听了少年的话后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而之前他已下了死命令,那么第二天早朝时会怎样解释新的决定,请同学们拿起笔,为吴王写一份讲话稿。

七、板书设计:

10、螳螂捕蝉

(露水)蝉← 螳螂←黄雀 少年 楚国←吴国←诸侯国

10.《识字3》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十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学生“开火车”读。

朝阳 晚霞 晨雾 秋霜 碧绿 杨柳 桃李 山清水秀 万紫千红 和风细雨 鸟语花香

2.大自然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是一首悠扬的乐曲,是一首迷人的小诗。这些美好的事物都在我们学习的对子歌里,让我们再来好好的读读课文吧!

二、理解词语,朗读感悟

1.学习对子歌的第一节。

(1)教师范读对子歌的第一节,学生认真听,然后自己练习读一读,读流利。

(2)指名读对子歌的第一节。

(3)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内容和对子中词语的意思。

雾、霜:你见过雾和霜吗?谁来说说雾和霜是什么样的?

朝霞、夕阳:用相关图片或投影片帮助学生理解。

和风细雨:用图片让学生感受词语的意思。

(5)指导朗读。对子中写了这么美丽的景色,我们美美的读一读吧!

2.学习对子第二、三节。

(1)自由读一读,想一想对子中都写了哪些景物?

(2)把自己学会的向老师和同学汇报。

(3)教师以直观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碧野”的意思;利用图片让学生感受“万紫千红”的意思,并在文中找一找类似的词语。(和风细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文中的这些词语写的都是比较抽象的事物,因此要用形象、直观的方法让学生去感受词语的意思,不宜用词解词。)

(4)升华情感,指导学生读好课文。配乐朗读全文,再一次感受对子歌的优美意境。

三、拓展延伸

这首对子歌写得多么美妙啊!“雪对霜,桃对李”,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在生活中有哪些词可以对对子?比一比,哪个小组找的多。

四、指导写字

1.巩固“李、秀、香”3 个字的读音,用这 3 个字组词、说话。

(让学生用学过的生字组词,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字意,积累词语。练习用常用的词语说话,可以训练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使学生受到全方位的语言训练。)

2.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点和结构,并把自己的发现和同桌交流。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好“香”和“秀”字的“禾字头”。写得扁一点,“上撇”是“平撇”,“竖”要写得短一点,给下面的部分留下空间,“撇”和“捺”尽量写得伸展。

4.教师范写,学生先描红,再书写。

5.展示学生的作业,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五、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抄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

2.找一找自己喜欢的对子读一读、背一背。

六、板书设计

识 字 3

云──雾 朝霞──夕阳 和风细雨

花──草 蓝天──碧野 万紫千红

上一篇:基层环保存在的问题下一篇:合作老师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