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好体育课的结尾论文(精选7篇)
1.如何组织好体育课的结尾论文 篇一
对于作文的结尾,有一句非常好的古语,叫做“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结尾和开头一样重要,它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很多文章都是在结尾点题,它是提升文章立意和品位的不可缺的点睛之处。
但是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作文结尾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从而使文章变得前功尽弃。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常见的结尾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拖沓,该收尾的时候不收尾。本身作文表达已经很清晰完整了,可有的小作者还是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使得文章主次不明。更有甚者,还要画蛇添足,加上一些额外的内容,使主题变得不集中。
其次是只知空洞地喊口号。在小学,很多孩子习惯了模式化的写作,结尾如“向某某学习”“激动地留下了眼泪”“令人终身难忘”……等,这种写法都无助于提升文章的主题。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结尾,提高习作的可读性呢?下面也介绍几种常见的但又十分生动的可以夺人眼球的结尾方式:
1. 引用结尾法。我国不缺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诗词歌赋,当文章快要结束时,引用这些知晓度高,又语义深刻的内容来收尾,既可丰富文章内容增加文章内涵,同时还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
2. 描写式的抒情结尾。在记叙性的文章中,当故事都已结束,情感表达收到预设效果后,一般文章都可以顺着原先的环境描写,再自然地进行环境刻画,从而提高文章的意境,这样虽没有蕴意深刻的点睛之笔,但水到渠成,效果非凡。
3.点题式结尾。文章点题可以有很多种方式,有开门见山的,有中间露脸的,更有结尾总结的。一般情况下,作者文章写到后面,表达的基础都已经铺就,在这时把文章的主题写作的意图点出来,那正是好时候,所以人家也把这种结尾方法称为“画龙点晴式”。
4. 首尾呼应式结尾。前后呼应,让文章收尾相照,这是一种及其常见的写作方法。这种方式与我国传统的审美习惯相一致,让人产生圆满的感觉。
2.如何组织好体育课的结尾论文 篇二
组织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学生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
一、根据体育课的特点组织教学
在七年级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集合整队、服装、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体育教育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虎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因为体育课前,学生大部分在操场上进行各种活动,他所注意观察的对象目标较多,思维比较活跃,注意力比较分散,所以在组织课堂教学前可采用趣味游戏,如做反口令训练游戏,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课教学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生的兴趣;结束部分,学生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可采用一些调解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的兴趣,如舞蹈放松,同时做好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
二、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在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同课时重点练习的难度要求是不一致的。如八年级的实心球投掷教学,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通过多次重复练习,让学生找到掌握正确技术动作的感觉,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最终达到合格标准。对此,教师在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时,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力。不同教材的组织教学有其不同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教学形式,变学生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间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同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达到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达到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达到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游戏性较强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抓住主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灵活使用组织方法,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现在“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一节课中,教材之间的衔接,传统的调队方法显得机械、死板、单一,且容易出现散乱的状况。教师若采用游戏或舞蹈等教法进行衔接,则既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顺利过渡。
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发挥“手势、眼神、语言”的作用,即“手势指挥、眼神暗示语言激励”。“手势、眼神”是无声的语言,有其它组织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组织方法,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授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由此可见,让课堂充满创造力,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总之,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实践的表现机会。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丰富教学内容,把理论知识与指导学生体育锻炼、健身、养身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学校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学练能力,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有效组织好教学, 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在体育课上教师要组织好教学, 就必须抓住体育课的特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 为学生提供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 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实践表现机会, 以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关键词:体育课,组织教学,课堂常规,教材特点,生理和心理特点
参考文献
[1]曲宗湖等.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人们体育出版社, 2000.
3.如何组织好幼儿的体育活动 篇三
关键词:幼儿体育活动,安全,因材施教,教师,兴趣,满足感
一、现状
在现有的幼儿园五大领域中,教育学者们都把健康领域放在了首位,这确切反映了幼儿健康的重要性。把幼儿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重要的地位是符合幼儿园教育特点的,它是基于无数人对于幼儿的研究所得出来的结果。
但是在现实的幼儿园环境中,我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有些老师并没有把健康领域的活动贯彻到位。今天我要阐述的观点是针对幼儿的体育活动。众所周知,体育活动是幼儿最感兴趣的,也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活动中,幼儿是最真实的,最开心的,也是最享受的。然而很多老师在体育活动中的教学方式只有一种——自由式。也就是说老师自己在那里聊天或者晒太阳,幼儿无目的的在那里玩。在我看来,这样的体育活动是毫无意义的。可以说,既是教师教育上的失败,也是幼儿教育的失败。
二、解决策略
如今,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园长和教育界人士已经认识到幼儿体育这块领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促进幼儿身体发育,并且能很好的调节幼儿心里,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为此很多幼儿园已经开始着手培养男性体育老师。在社会对于幼儿体育越来越来重视的今天,到底该如何组织好体育活动呢?
(一)教师的精神面貌和言语举止
真正带动幼儿活动兴趣和参与积极性的不是游戏本身,而是一位教师的素质。这种素质在体育活动上的表现就是教师应该具备带动幼儿活动积极性和热情的能力。而做到这一点的第一步就是我们老师必须以热情饱满的态度,形象生动的肢体动作去感染幼儿。同样是简单的手脚热身运动,如果教师加上一些夸张的言语和肢体动作,那效果就会不一样。我曾见过一些老师上的体育课,有些老师就在那里站着无精打采的引导,幼儿可想而知也是有气无力的应付。所以说,作为一位老师,特别是幼儿老师,你的精神面貌和言语举止直接影响到幼儿。
多一点阳光,多一点激情,幼儿就多一份活动兴趣。
(二)运动器械材料的选择
在运动器械材料的选择上,我提倡根据活动本身特点和幼儿的能力差异选择和提供。教具不需要多,多了老师不易组织活动,安全也得不到保障。当然也不能没有教具,空手空脚的活动不利于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在运动材料的选择上,新颖和华丽美观是次要的,关键还是在于简单的一种材料,教师是否能让幼儿产生兴趣,能否让幼儿激发出 玩法的探索欲望。《纲要》指出:要注重各领域间的有机结合,各领域要相互渗透。所以在上体育课时,我们老师要注重渗透其他领域。让幼儿在玩好玩的体育器械材料时,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探索欲望。让简单的游戏材料变成充满想象力的魔术棒。这也就是“一物多玩”体育活动的精髓。不仅让幼儿喜欢玩,更要注重让幼儿自己探索怎么玩,,除了这样还能怎么玩。
在现实中,许多教师往往是直接忽略探索这环节,直接给幼儿运动材料,让幼儿模仿教师一起做。这其实是一种抹杀幼儿想象力的做法。《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是幼儿的观察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所以我们老师在任何领域的活动中都应该尽力使自己成为活动的配角,把活动的机会和表现能力交给幼儿。
多一点观察,多一点引导,幼儿就多一点新奇玩法。
(三)活动中的指导,参与,
许多幼儿喜欢上体育活动,不仅因为体育活动有趣,自由,更多的则是在于体育活动给他们一种挑战后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而这种感觉有一部分是幼儿自己从中体验到的,有一部分是教师给予的。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不应该旁观者的身份,而是应该深入幼儿的活动中去,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并且能和他们融入一体,和他们一起玩,一起思考,并鼓励和赞扬他们的表现,使他们有更强烈的挑战欲望和活动激情。作为幼儿教师,当幼儿无法跨越栏杆时,你应该给于鼓励,并且协助他一起跨越障碍,而不是置之不理。当幼儿胆小畏惧时,你应该面带微笑,弯腰去和他交谈,让他感受到温暖,并且帮助他克服心里障碍。
总之,在活动中,你要观察,引导,鼓励。尽力让每个幼儿积极参与,体验成功的喜悦。
多一点鼓励,多一点肯定,幼儿就多一份自信。
(四)活动中要注重个别差异,让每个幼儿都能得到满足
每个幼儿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这不仅表现在他们的思维,语言和习惯,在运动能力的差异也很明显。有些幼儿能跳的很高,但有些幼儿却不行。有些幼儿很喜欢运动,也有的幼儿对于运动不感兴趣。也有些高个子幼儿的运动能力却不如小个子幼儿强。这些都是教师需要了解并且针对性给于指导和帮助的。所以教师在活动中要注重个别差异。对于运动能力强的幼儿,鼓励他们尝试挑战更多更好玩的游戏方式。而对于一些胆小不太喜欢运动的幼儿要从他们的兴趣点着手,努力让他们也能很好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他们逐渐喜欢上体育活动,促进他们身体动作的协调发展。
总之,体育活动上,教师不仅要注重活动的安全,更为重要的是尽力让每个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得到满足。所以要求我们老师要因材施教,注重个别差异,组织适合不同年龄特点幼儿的体育游戏,并在游戏中注重难度的适宜性。
三、经验反思
真正组织好体育活动是有很多因素组成的,以上三方面只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教师容易忽视的。当然,每个年龄段的幼儿对于体育活动有不同的喜好。小班幼儿喜欢模仿,因此老师们在课堂中应该融合一些有趣味的模仿环节,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模仿情境中锻炼身体;中班幼儿的身体协调和自我意识能力都有所发展,他们既喜欢模仿老师做动作,也喜欢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针对中班幼儿,在活动中我们可以适当让幼儿发表观点,给他们自由思考玩法的空间;大班幼兒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他们对于体育活动 的追求已经不单是简单的模仿老师做动作,他们更渴望的是以竞赛的形式来开展体育活动,因此教师在活动中可以适当开展分组比赛,让幼儿体验到体育竞赛的乐趣,满足幼儿的兴趣。
幼儿体育课不单单是幼儿自己在那里瞎玩,它需要的是一位阳光激情的教师的参与和引导,让幼儿在轻松自在的游戏中体验到挑战苦难后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它需要的是一位耐心细致的教师的耐心教导,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体验到体育活动的有趣;它更需要的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鼓励和肯定,让幼儿在自信和大胆尝试中体验到体育活动所蕴含的魅力所在。
4.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篇四
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几种常用的开头结尾方法,并应用于实际。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提起作文,有的同学就头疼,觉得很难写。中考作文阅卷的时候,由于时间非常有限,你若能有好的的开头和结尾,就会让你的文章增彩不少,必将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博得阅卷老师的“欢心”,印象分自然不低了。所以说,文章的开头结尾是相当重要的。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来探讨一下作文开头结尾的方法。
古人将文章的开头比作“凤头”,所谓“凤头”即开头要亮丽,高雅、先声夺人。梁实秋曾经在他的文章里提到这样一段话:“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
二 正课
1﹚学生先说说自己知道的开头方法 2﹚教师予以总结并进行系统归纳。
一、开门见山法
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如《散步》的开头:“我们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如《背影》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的是他的背影。”
它的表达角度,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开宗明义揭示主旨,也可以单刀直入点明敌论。如此等等。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应为考场作文开头的首选方法。
二、巧用修辞,连接话题
比喻的作用就在于使语言形象、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排比修辞的优点在于句式整齐,给文章增加气势,加上优美的语言,会让读者产生愉悦感,犹如迎面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再让修辞恰到好处的与话题相连,从而浑然一体,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中国石拱桥》的开头:“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马说》开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如《春》的开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三、设计悬念,引入话题
倒叙开头,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并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示文章的布局之美。
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刘绍堂的《蒲柳人家》:“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栓贼扣儿。”
《羚羊木雕》“那只羚羊哪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四、对比烘托,突出话题
如周敦颐《爱莲说》的开篇,用陶渊明的爱菊、世人爱牡丹来衬我的独特爱好:爱莲。《济南的冬天》 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温晴。
五、环境描写,渐入话题
任何单个事物,任何一种现象都离不开它所属的系统,即它赖以生存的社会背景或自然背景。
如《孔乙己》开头:“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可以随时温酒”。《在烈日和暴雨下》开头:“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
《芦花荡》“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 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是天上。”
在《邓稼先》一文中,则是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
这些开头或交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或阐述背景及环境等。此外,还有抒情议论议式,刻画人物式等开头法,在此不一一赘述。
明代谢榛曾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即开头要使人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震,由此可见开头万万不可敷衍了事。“文无定法”,自然文章开头亦无定法。究竟选用何种方法开篇,要视自身需要和文体特点而定,但都要尽量写得简洁些、新颖些、别致些,力求做到“雏凤点头,一鸣惊人”!
2﹚指导学生仿写开头
刚刚我们复习了作文开头的几种方法,下面我们来练习一下。
题一: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她被这只鸟的描述迷住了,极想亲自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发生了,孩子因为过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孩子的病便痊愈了。女孩子长大后,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最后成为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也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
提示: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在这种环境中,人往往会超越自身的束缚,释放出极大的能量,甚至创造奇迹。
阅读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二:请以“请记住我的名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三:“没有比这更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学生任选一题写作。交流习作并予以评讲 3﹚讲解结尾方法
文章结尾的技巧和方法,与文章的开头一样,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不可忽视的。人们称好的文章的结尾为“豹尾”,从中考作文来看,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
一般说来,同学们的作文结尾易犯的毛病有:
①画蛇添足。即全文已结束,本可耐人寻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啰嗦几句,把无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义一语捅破。
②空喊口号。在结尾处为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大喊着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口喊,这种结尾大煞主题。
③拖泥带水。结尾意思已经明了,却迟迟不肯收尾,冲突了文章的主题。如何写好结尾,提高考场作文的质量呢?下面的结尾技巧,都是中考作文中常用的。
1、自然收束式。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雕琢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谓之“自然结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素无华,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广泛运用。考场作文气氛紧张,竞争激烈,不可能过多地讲究什么“式”,什么“法”。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局。在所学的课文中,这样的例子较多,在此不加赘述。
2、首尾呼应式。结尾与开头要相呼应,写出既呼应开头,又不简单重复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背影》,开头写了“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的是他的背影。”结尾写道:“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如宗璞的《紫藤罗瀑布》:“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而结尾则是“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行道树》的开头:“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结尾是:“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3、画龙点晴式。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称“画龙点晴式”。如《狼》“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核舟记》的结尾“嘻,技亦灵怪亦哉!”
4、名言警句式。用名言、警句、诗句收尾,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寻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起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陋室铭》结尾写道:“孔子云:何陋之有?”《五柳先生传》的结尾“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5、抒情议论式。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抒情议论式结尾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采取这种方式结尾比较自由,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充足感。
如《故乡》的结尾写道:“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再如《我的母亲》的结尾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议论式的结尾。
作文要一气呵成,结尾与前面正文一线相生,不可缺痕。作文的结尾与开头一样,是篇篇各异的,但也有其规律可循。上面的几种结尾方式仅仅只是一些常用的结尾方式,切忌生搬硬套。
4﹚指导学生仿写结尾 出示作文题目
题一: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她被这只鸟的描述迷住了,极想亲自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发生了,孩子因为过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孩子的病便痊愈了。女孩子长大后,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最后成为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也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
提示: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在这种环境中,人往往会超越自身的束缚,释放出极大的能量,甚至创造奇迹。
阅读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题二:请以“请记住我的名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三:“没有比这更
”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学生任选一题写作。交流习作并予以评讲 三 总结
5.如何组织好体育课的结尾论文 篇五
作文开头和结尾歌
开头方法有五条,一条一条都有效。开门见山点题式,时间地点有分晓。渲染气氛描写式,写景开头定格调。抒情开头方法好,激发读者感情高。先叙结局悬念式,扣人心弦求根底。设问反问作开头,引人入胜添气氛。结尾也有好方法,每种方法都奇妙。自然结尾收束式,干脆利索废话少。总结结尾电题式,画龙点睛笔法妙。抒情议论做结局,突出中心让人明。结尾利用反问式,引人深思受启迪。首尾呼应照应式,结构完整好文稿。
一、开头
开头是文章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人把文章开头称为“凤头”,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漂亮,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因为开头处于文章的醒目处,又好比乐曲定调,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个作品的得失。
1、开头要注意点题
写一篇应试作文,时间都比较紧,难以有充分的准备,因而我们在写开头时,要注意点题,以便直接切题,进入主体,这样既不容易离题,也能使作文紧凑些。
在写一些回忆性的文章或倒叙结构的文章时,尤应如此。那么我们怎样来点题呢?第一,点题的句子应在开头一段的后半部分。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呢?我们有些同学在点了题后,又扯到不相干的话题上去了,这样不但未达到点题的目的,而且还容易成为废话。这是大家要注意的。
第二,点题时可通过映衬句来引出自己所要记叙的话题。所谓映衬句,就是为了突出一个事物,故意借用另一个事物予以映衬的句子。相当于古典诗歌中“兴”的手法。第三,最好直接运用文章题目里的字来点题。这样不容易使主体部分的内容偏离题目。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开头:
A老师高兴地拿着一张证书给我,此时我知道我成功了。老师给我竖起了大拇指。我拿着证书,欣喜地流下高兴的泪水,我为自己竖起了大拇指。(《为自己竖起大拇指》)B转眼间,毕业在即,我却忘不了我们的语文老师,忘不了我们那次不很成熟却很成功的“合作”(《开头》)
C爱心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驱散了凛冽的寒霜;爱心是久旱后的一场甘霖,滋润了龟裂的心田;爱心是汪洋中的一个航标,指明了新生的希望。(《把爱心带给他人》)D时间老人牵着我的手带着我走过了十五个春夏秋冬,蓦然回首,成长的路上已留下了我一串串由小变大的脚印。(《成长的脚印》)E在童年的书包里,生长着一种情感,那是我对语文的牵挂和对语文的依恋。十多年来,它经历了时光的考验,而且,它作为我的伴侣注定要走向永远。回眸身后脚印里的每一个细节,都布满生活的美的波纹,荡漾着人生迷人的涟漪。(《品味语文》)
2、开头要对应主体
文章的开头不是孤立的。它必须与主体部分紧密联系。因而,有时我们在写作文开头的时候,要注意承接下文、对应主体,尤其是在开头概括了文章的基本内容的时候。下面我们来看一篇完整的文章:
诠释“掌声”
掌声是一种鲜活的语言,它表达了无穷无尽的意义。为自己鼓掌,那是一种自信;为失败而鼓掌,那是一种鼓励;为英雄鼓掌,那是一种钦佩;为祖国的强大而鼓掌,那是一种喜悦„„弱小的你走到起跑线上,面对着个个身经百战的对手们,面对那长长的似乎没有尽头的跑道,你害怕了吗?请高举双手为自己鼓掌吧!为你那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而鼓掌,请让这响亮的掌声鼓起你的自信,去奔跑吧!带着这股自信,相信你一定能挑战极限,战胜自我当你呆呆地站在演讲台上,为你刚刚失败的演讲而痛苦时,当你那晶莹的泪花溢满眼眶时,突然台下送来一阵掌声,尽管不是很响亮,也足以像一副良药,敷在你受伤的创口,像一汪清泉滋润着你的心田,这时你哭了,不,那悲伤的泪花瞬间即转变成感激的泪花,你深深地为鼓励的掌声鞠躬,这片掌声是如此的珍贵„„
当抗洪英雄讲述着自己用那血肉之躯抵挡汹涌洪水的事迹时,台下一片静寂,随着便是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多么热烈的掌声啊!这掌声饱含着人们对抗英雄的钦佩和深深的谢意。抗洪英雄哭了,因为人民的掌声是对他们献身精神的肯定、赞扬,是他们最大的荣誉。当萨马兰奇主席用那庄重的声音告诉全世界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国是中国时,亿万中国人沸腾了,他们鼓着掌,热泪洒满衣襟,此时,也许能最好地表达他们内心喜悦的方式就是鼓掌吧!他们用那排山倒海般的掌声来向世人宣告,中国强大了,中华民族巍峨地屹立在东方,屹立在世界。
掌声被赋予了无穷的意义,是人们宣泄感情的最好方式,用这种方式去表达对人的肯定,对人的鼓励,或是喜悦,是最鲜明、最生动、最优美的语言。
“掌声”不需要诠释,你只要用心感情,生活中处处有掌声,你也不妨多鼓掌,为他人,为自己,为那丰富多彩的人生„„
3、开头要用好修辞
运用修辞是使开头生动形象的最好方法。最常用的是比喻、排比和引用。在此,我们作简单的介绍。
A,用比喻,增强开头的形象。
1)日子一叶一叶地从生命之树飘落,不经意间,才蓦然发现岁月已给它套上了16圈年轮。
2)生活是一张洁白的画纸,我们每个人都是手握各色画笔的画师;生活是一杯香醇的美酒,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名出色的品酒师;生活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我们每个人都是辛勤耕耘的劳动者;生活更是一条看不见尽头的长路,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的远足者。
3)生命只在年轮上转了十五圈,生活已告诉了我很多、很多„„
4)生活如同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时刻告诉着我要学会肯定自己、超越自己、创造自己。
5)生活是什么?我常常这样问自己。可久而久之,我竟发现生活是一个伴随我成长的老师。
6)生活就像一首诗,朦胧清新,洒脱奔放,充满了喜悦、悲伤与哲理;生活又像是一幅画,色彩旖旎,浓淡交织,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
7)在我成长的历程中,发生过很多的事情,就像在沙滩上走过一样,留下了一串串的脚印。
8)生活像一杯芳醇的美酒,生活又像一杯淡淡的清茶,只有懂得品味的人,才能细细品味到个中滋味,了解到生活告诉你的点点滴滴。
B,用排比,增强开头的气势。
1)它曾是千年的儒学大师发自肺腑的呐喊,它曾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中变得不名一钱;它曾是无数饱学之士终身恪守的行为规范,它曾是阴险狡诈之辈赖以飞黄腾达的外衣;它太简单,简单得哑哑学语的孩子都能叫出它的名字;它又太复杂,复杂得让有些人将它遗失得无怨无悔,无影无踪„„它就是诚信。(《千年的呼唤》)
2)童年是一首歌,唱出欢乐无谱的乐章;童年是一只船,承载父母无数的心愿;童年是一座博物馆,展出天真稚嫩的作品;童年是一个故事,讲述单纯生动的片段。(《童年》)
3)我有桥,爱那结构独特、历史悠久的赵州桥;爱那犹如彩虹、气势磅礴的南京长江大桥;可是我更爱那一座座家乡的立交桥。它们是我心中的一支支交响乐。(《立交桥,我心中的交响乐》)4)一个十分辽阔的苇塘,一片永远也长不高的采油树,一幢低矮的却又爬满青藤的木板屋。这苇塘是鹤的故乡,这采油树是石油工人的丰碑,这木板屋就是我的家。C,用引用,增加开头的情韵。
1)雪是沉默的,它悄无声息地一路走来。田野感激它的滋润,诗人歌吟它的壮美,它,只有洁白的沉默。这首题目为《雪》的诗,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作者对雪那种沉没的爱,勾起我内心深处强烈的共鸣!对于生长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祖国北疆的孩子来说,最熟悉的东西莫过于雪了,我对雪的一片深情,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述的。(《洁白的沉默》)
2)杨万里写过“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六月西湖,苏轼写过“湖光潋滟,山色空蒙”的雨中西湖,可是他们也许不知道雪中的西湖更有特殊的魅力。(《雪中西湖》)
3)“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婉转的歌声又萦绕在耳旁,再一次唤起了我对小草的无限崇敬之情。(《小草》)
4)“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年暑假,我终于来到了这座美丽的城市——杭州。(《西湖览胜》)
4、开头要创设情境
开头通过描绘环境、抒写感情来渲染气氛、设定情境,可为全文定下感情的基调,为全文创设出一种情境美。如朱自清的“背影”为什么感人,这正是作者通过祖母去世、父亲赋闲以及父亲老境颓唐这些特殊的事件的渲染,来创设出特定情境的结果。
(1)又是落叶时节,片片金黄的树叶幽幽的自枝头飘落,坠入大地的怀抱,化作春泥,等待着生命的又一次轮回„„
拾起一片枯黄的落叶,感受落叶季节那隐隐的心跳,任思绪在脉络中延伸„„
(2)明月朗照在李白的故乡,梅花开放在王维的窗前,古人已经把家的意象描绘得淋漓尽致,我还能说些什么呢?今夜床前无月,院中窗下无梅,萨克斯在固执地低吟,它知道我的心思。(3)窗外,朦胧的月光照在那棵老树上,仿佛磨去了老树干上的创痕和岁月留下的沧桑。面对此情景,我的思绪又飘向了远方„„
5、开头要巧设悬念
《落棋有声》开头写道:“铸造车间主任的人选,通过民意测验、调查座谈,集中在小黄和大李两个人的名下。要说工作能力、群众关系,两个人各有千秋,不分上下。这可把干部科张科长难住了„„”作者接下去紧扣“难住了”这个悬念,设计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着读者。当然,这是就悬念式结构的文章开头而言的。
(1)早晨,我正坐在餐桌旁吃饭,一抬头,发现大家都神秘兮兮地望着我,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妈妈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盯着我,没头没脑地问:“你们班编座号了吗?”“编了。”我漫不经心地回答。
《“6号”的故事》
(2)上课时,吴欣打开抽屉,意外地发现了一张不大的纸条,仔细一看,是卡男的字:“想见你,心太急,狂奔拥挤的人群里,多希望下一秒就见到你„„这一生只想和你在一起!信还没有读完,她的脸已经红透了。四下里望望,还好,没人看到这尴尬的一幕。《都是歌词惹的祸》
二、结尾
结尾即是文章的结局,好的文章结尾,它能充分地在读者面前展示出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使作品主题得到充分发挥。人们把好文章的结尾誉为“豹尾”,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文章的结尾忌草率收兵,拖泥带水,不了了之。更忌结尾浅露,空发议论。淡而无味。好文章的结尾,作者无不在“严谨、自然、和谐、统一”的结构原则上,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表达需要,选择恰当的结尾,给人以“余音不绝”之感。
如何使结尾达到这种“余音不绝”的艺术效果呢?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种方法: 1结尾要照应开头
“开头点题,主体叙事,结尾呼应开头”,这是应试作文最基本的结构。不过,照应开头也要讲究方法,它不应是开头的简单重复,而应是主旨的深化,情感的升华。如《背影》中的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呼应了开头,但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感情却又比开头深刻多了。下面就来看习作中的几个例子吧。
(1)生活像甜蜜蜜的果汁,沁人心脾;生活像酸溜溜的话梅,令人生津;生活又像淡淡的绿茶,让人回味。生活的味道多种多样,只要你细细的品,一定会有更多的感受。(《多味生活》)
(2)初中生活即将结束,我真想对那蓝天、对那白云,用发自肺腑的声音呼喊:“我真快乐——”因为,我生活在这样一个时时充满着快乐的集体里。(《快乐在我们的集体里》)
(3)时间老人在我耳畔悄声说道:“你已长大了!”我惊诧不已,是吗?我已长大了吗?是啊,我正由年少的无知幼稚逐渐走向成熟,走向未来。成长的道路上留下了我一串串由小变大的脚印。(《成长的脚印》)
(4)在与老师的那么多次合作中,我总觉得这次合作最难忘,最成功,最真挚„„它冲破了师生之间的隔膜,逾越了师生之间的代沟,达到了师生间相信相依,亲密无间的境界。(《合作》)
(5)当你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别人,用一颗宽容的心去谅解别人,你会发现,你的周围时刻充满着阳光。
2、结尾要突出主旨
在主体叙事的基础上,结尾进行由事及理的感悟,突出全文的主旨,这是可取的。需要注意的是:点明题旨要自然。“因为有了这样的事,自然有了这样的理。”这样才不给人突兀之感。如果事与理脱节,或者完全是两回事,那就不行了。点明题旨要少讲空话、俗话、套话。有些同学在叙事后进行议论,总喜欢大谈特谈“社会主义好”“共产党救中国”这些大道理。这是不可取的。尽管你可能表现的是这样的主题,但由于这些大道理是人人皆知的。因而无需多谈,适当地点一点就行。这样,读者明白了,而且又留有含蓄美,不是更好吗?建议同学们今后在确定文章的主题时不要过大,要实在些。太大的主题,小小的600多字的作文是难以表现的。还有,我们有些同学每写一篇文章,每叙一件事后,就喜欢来个“这件事使我懂得了什么什么道理”,这样太生硬了,简直是公式,哪有美感?而且也不是每件事都能让我们明白道理的。
A生活告诉了我:回忆是有毒的,无论过去多么辉煌,或者多么暗淡,它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一味地回忆过去,会让我们的神经变得脆弱;只有把握现在的每一瞬间,满怀着信心和希望,才能争取和抓住每一次成功的机会。
B有人说,太阳无语,却带来温暖;大地无语,却显示广博;海洋无语,却孕育生命。我要说,爱心无语,却造福人间。让我们大家行动起来吧,把爱心带给他人,带给那些失学儿童,带给那些孤寡老人„„带给身边每一个人。(《把爱心带给他人》)
C岁月流逝,我渐渐明白,在这变化的枕头里有个不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情感每时每刻在延续。也许,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并不精彩,可它会伴我一生一世。(《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
D我知道:世上本没有恨,只是心中的委屈多了,也便产生了恨。
每当想起这件事,我心中总有一种委屈感,只是这种委屈绐终没有升华成恨。也许正是这种委屈,造就了我坚强的性格,使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都能坦然面对各种挫折。E黄叶子又在落了,居然象是在飘雪,我仿佛听见玲玲在说:“黄叶子落下来的时候,爸爸就会回来!”我终于知道了刘阿姨眼底的那一抹别样的神气了,那是她很深很重的情怀„„回到家,听见广播电台正在播老舍的散文,最后的一句话是:是一位母亲,就必定是一位英雄。
F今生今世,也许不能成为空谷幽兰,傲世独立;也许亦不能成为娇艳的玫瑰,受尽恩宠;但是我可以做一棵向日葵,在蓝天下,一步步向太阳看齐。
跟着太阳走,一生都不会错。
3、结尾要含蓄有味
有些文章,尤其是小小说之类的文章,事情发展的本身就能表明一切(主旨)。因而结尾时,我们没有必要点明题旨,那是画蛇添足,而可以通过情节陡跌、留下空白等手法来使得结尾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A他的第三个梦随着法院的裁决而破灭。所以,现在的他,每天都在做着同一个梦——希望能够回到童年。但又有谁能回到童年呢?
小时候的他是没有梦到他会在这铁窗里度过余生的。因为那时的梦很单纯„„(《他的梦》)
B几天后,一个邻居对张婶说:“你家可真有福,郝市长送了1000元慰问金。有福啊!”张婶疑惑道:“你听错了吧,是100元,郝市长可真是个大好人!”那邻居说道:“我亲眼看的报纸,怎么会错?上面还有市长把钱交给你的照片呢?”“照片?”忽然,张婶想到了那秘书胸前黑乎乎的东西。一时愣住了„„(《服务》)
C二个月过后,村公路改建好了,日子又平静下来。人们依旧骑着自行车在路上来来往往,只有村干部们骑着崭新的摩托车在上面奔驰„„(《修路》)
4结尾要以情(景)动人
抒情式的结尾和景物描写式的结尾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
A渔歌远了,小船远了。听不见,也看不见。只留下一片碧蓝碧蓝的大海。大海上滚动着一层层美丽洁白的浪花。(《卖蟹》)
B每每抚摸这拐杖,我就想,老人步履蹒跚需要拐杖的扶持。在人生路上刚起步的孩子,又何尝不需要拐杖的扶持呢?爷爷,您不就是我人生的拐杖吗?
C旁边,满头银发的奶奶,静静地站在那儿,看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满脸的皱纹,在夕阳的渲染下,像一朵盛开的山菊花。看,她眼睛里流露出的是什么?是慈祥,哦,更是幸福!(《眼睛里的笑》)
D人生是一杯酒,似洌又不洌,似甜又不甜,似苦又不苦;人生是一首歌,似童歌又不是,似流行歌又不是,似老年歌又充满着青春之气;人生是一出戏,有悲欢也有离合,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又有平淡的情节„„人生啊,就是这样,要读懂它,就得不断地敲击出自己的生命火花!《读人生》 E把微笑带给生活,用微笑去点缀生命。不用再苦苦寻觅快乐,祈求光阴的怜悯;而是含着微笑走过四季,再将它们贮藏成幸福的美酒,享受一生。《把微笑带给生活》 F家在农村,没有喧嚣的汽笛,也没有碍眼的高楼,更没有刺鼻的烟尘。每一天你都会收藏一份好心情,每一天你都会享受“百事可乐”。
家在农村,真好!
5、结尾要解开谜团
结尾段:
6.如何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开头结尾 篇六
新材料作文(也称题意作文)是近年高考的首选作文题型,它与以往的话题作文的写作有较大的区别,现就如何写好新材料作文的开头结尾作以下几点说明:
一.开头要简单引用材料。这样能更好地防止一动笔写就出现偏题、离题现象,同时能给阅卷老师一个信息——我的作文是围绕材料来写的。
二.引用材料后要分析材料。材料一般会有多个立意、写作的角度,我们要围绕等下自己将会得出的观点对材料进行定向分析,使材料和观点之间更好地过渡、衔接。这样能进一步防止出现偏题、离题现象,也能再给阅卷老师一个信息——我的观点是分析材料后得出的,不是简单的套作。
三.引用、分析材料后要明确提出(得出)自己的观点,做到观点明确、突出、集中。上面的三个步骤在第一段中完成。(第一段约120字)
四.在第二段中再次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确保观点明确、突出、集中。注意尽量不要原文照搬第一段中引用、分析材料后要明确提出(得出)自己的观点的话,以免给人一种第二段只是简单重复第一段结尾的感觉。(第二段约50字)
五.在作文的结尾部分,要注意再次带一带、点一点材料和自己的观点。这样能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同时能再在文章的结尾给阅卷老师一个信息——我的作文始终是围绕材料来写的。(结尾段约100字)
例一:
铁棒、钥匙都要开锁,我们看到了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一幕:任凭铁棒使尽浑身气力都开不了,而钥匙则轻轻一扭就开了!(引用材料)为什么同样的一把锁,粗大的铁棒开不了,小巧的钥匙则轻轻一扭就开了?很明显在于它们开锁的方式不一样:铁棒粗大蛮干,钥匙精巧讲技巧!(定向分析)辍笔沉吟、掩卷沉思,方悟材料启示我们:人处世上,做事要讲究方法技巧!(得出观点)
回望滚滚的历史长河,细看古今中外成功人士,哪个不是做事讲究方法技巧才干出一番业绩、成就一番事业的?(再提观点)
„„
回想材料中的铁棒和钥匙开锁的情形,不难发觉它们在向我们阐明一个看似简单但又十分重要的道理:我们要想干出一番业绩、成就一番事业,做事一定要注意讲究方法技巧!
(再点材料、再提观点)
例二:
步飞烟,名不见经传的小字辈,因敢于挑战权威、放出“我要革金庸们的命”之类的话而名声大震!抨击者有之,“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盛赞者亦大有人在,“勇气可嘉,狂妄得可爱”。(引用材料)说句实在话,金庸们的小说长期以来对我们的影响实在太大了!霸占了我们生活的太多空间!总得有人大胆的站出来,向金庸们挑战,步飞烟就是第一个!(定向分析)停笔沉吟、闭目沉思,顿觉步飞烟的大胆可爱:生活中就是要有这种勇于、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勇气和狂妄,否则我们的生活怎么会斑斓多彩?(得出观点)
生活之所以多姿多彩,世界之所以不断进步,就是因为古今中外都不乏像步飞烟那样勇于、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大无畏之人!大胆地向权威挑战吧!(再提观点)
„„
步飞烟,你实在是勇气可嘉!步飞烟,你实在是我们年轻人的偶像!每一个想有一番作为的年轻朋友,不要老是迷信权威,拿出你的勇气去向权威挑战吧!明天将会因你而更美好,世界将会因你而更精彩!(再点材料、再提观点)
[下水作文]
为腾飞蓄势为成功沉潜
面对滑溜溜的冰层,身躯笨重的企鹅,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引用材料)企鹅猛地扎入海中,拼力沉潜,然后犹如离弦之箭般突然蹿出水面,腾空而起。企鹅的沉潜看似笨拙、简单,但你可明白它的沉潜实则是为了后来的腾飞蓄势?(定向分析)辍笔沉吟、掩卷沉思,忽悟企鹅的沉潜启迪我们:生活中的困难都是考验,应该学会沉潜蓄势,以期爆发。沉潜蓄势,实力爆发,成就更高。(得出观点)
回望那滚滚的历史长河,翻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浪花在我们的耳边轻声细语:面对困难考验,学会沉潜蓄势,以期爆发。用沉潜蓄势,以实力爆发,成就会更高。(再提观点)
曾记否?韩信,那个少年时代曾默默忍受无赖胯下之辱的小子韩信;那个后来统领百万雄师、英姿飒爽的汉军元帅韩信;那个后来帮助刘邦建立汉王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功臣韩信。对他的丰功伟绩,大家一定都记得,但却很少有人沉思他当年为什么能忍受一班无赖市井之徒的胯下之辱。也许你会认为他当时无能,也很无奈;无法,也无何。但你可知,正是那次胯下之辱激发了韩信的斗志,此后,他勤奋苦读,潜伏书斋,蜡烛相对,星光相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物换星移,十载潜伏寒窗,多年勤奋努力,终于换来了丰硕的回报,让他腾空而起:他成了汉军元帅,成了汉王朝的大功臣!是沉潜使他蓄势待发,是沉潜让他以实力爆发,是沉潜助他成就更高。(正面例一)
无独有偶,中国女排,那支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后便与奥运金牌无缘的中国女排,那支二十年后希腊雅典奥运会重夺金牌的中国女排,那支今年北京奥运会我们寄予无限厚望的中国女排。她们也是在历经二十年的沉潜,二十年的苦炼,二十年的披星戴月,二十年的挥汗如雨,才得以再次腾飞,再创辉煌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北京奥运她们一样会给我们惊喜,因为那二十年的沉潜!(正面例二)
纵穿古今,横越中外。我们欣喜地看见很多人因懂得沉潜蓄势而腾飞、而辉煌,也揪心地看到一些人为不懂得沉潜而失落颓废甚至走向消亡!(衔接过渡)
曾记否?项羽,西楚霸王,曾经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曾经视刘邦为无物的西楚霸王。为什么会在楚汉战争失败后自刎于乌江边上?就是因为他的不可一世,让他面对不了失败的事实!其实如果他能静下心来,接受——这无法接受但不得不接受的——现实,重新研究对手刘邦,沉潜蓄势,卷土重来,那么楚汉之争中鹿死谁手真的很难说!杜牧为此曾痛心地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项羽因为不懂得“留得青山在,哪怕没柴烧”的沉潜之理,因为不懂得包羞忍耻以期卷土重来,令多少中华儿女为之扼腕长叹!(反面例一)
7.好电影该如何结尾 篇七
知道奉俊昊,完全出于偶然,也是出于对好莱坞科幻大片的惯性追捧,花了点时间就把《汉江怪物》看了。《汉江怪物》当时打着韩国大片的标签,估计也卖了不少票房。我对跟风的作品向来鄙夷,再说好莱坞大片除了电影技巧、特效和成本上让人咋舌外,内容上是千篇一律的,甚至翻来覆去多少年了还在炒着那些冷饭。至于内涵,几乎是空白,顶多也就是宣扬一种普世价值,相当于看一篇《读者》式的励志文章。尽管有如此偏见在先,《汉江怪物》还是让我大吃一惊。作为一个大片,或者说是韩式大片,奉俊昊用的是大片的外壳,内里装的却是对一个国家现状的思考和批判。有思考的电影已经足以让我震惊,同时还能做到批判,简直就难能可贵了。由此,才记住了韩国导演奉俊昊,之后陆陆续续看完了他所有的作品,《杀人回忆》、《东京》、《母亲》……不得不说,一部胜过一部,也深知他习惯在电影里声东击西。如果让我过早赋予奉俊昊“电影大师”的称号,冒轻佻莽撞之险,我还是愿意的。
韩国电影这些年来出了不少好作品。有好的导演是关键——作为一个电影制作的外行人,我时常通过电影镜头去想象背后导演的工作。按我的想象,一个导演,他应该是一个棋手,而好的导演,便是好的棋手。好的棋手即使紧闭双眼,哪个棋子落置哪里,哪个棋子发挥什么作用,哪个棋子是因,哪个棋子是果,哪个棋子悠闲散落,哪个棋子直捣内核……均了然于心。据我有限的观影经验,奉俊昊应该是韩国电影界的一个异类,这是由他讲述故事的方式决定的,类似于文学作品的语言,姑且称之为镜头语言。奉俊昊是一个善于一开始就运用自然环境烘托影片的基调和人物心境的导演,像是先入为主,虏获了观众的心,如《杀人回忆》里那一片金黄的稻田,空旷、死寂、一种难以言说的阴郁;再如《母亲》里的枯草横生的山谷,压抑、凄清、悲情。基于此,如果我们认为奉俊昊是一个文艺片导演,拍出来的都是让人昏昏欲睡的小众电影,显然又是错的。奉俊昊除了具备文艺导演应有的人文情怀,他更大的特点是还娴熟了文艺导演所缺乏的关于电影的讲述、节奏、气氛等功力,两者糅合,使之完成十分完美的结合和发酵,焕发出不一样的气质。这种气质在《杀人回忆》和《母亲》里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无论是《杀人回忆》里的步步惊心、悬疑跌出,还是《母亲》里的温情外壳下的汹涌、如剥蒜一样一层层剥出那个让人始料未及的案件真相的娴熟而奇异的手法,都足以证明,奉俊昊的电影在让观众欲罢不能的情况下猛地也会塞给观众一个残酷的真相,让观众在字幕升起来的时候心绪却还无法平静下来。拥有如此气质,在电影越来越市场化的今天,奉俊昊便显出了熊猫般的珍贵。
二
奉俊昊的电影看似个体,其实并非独立,他的电影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如《汉江怪物》和《东京》有内在的联系,后者我更愿意看作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作品。而如果要透析《母亲》,便意味着不得不谈起他2003年的作品《杀人回忆》。《杀人回忆》在表现手法、节奏控制和气氛营造上已经堪称经典,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连环杀人案,被奉俊昊演绎得扑朔迷离、高潮迭起,最后又黯然无助。谁是凶手?一直到影片结束,答案都没能揭晓。作为一部悬疑侦探电影,以这样的方式来结束影像,显然是冒险的、大胆的、敢为人先的处理。而奉俊昊有这样的底气,尤其是电影结尾,镜头回归开头那片金黄的稻谷田,宋康昊饰演的小镇警察朴探员时隔多年重新回到案发现场,为当年无法侦破的案子给予感慨之时,突然遇到一个小女孩,小女孩说她看见有另一个人也来这里看过。朴探员问那人说什么,小女孩说他多年前在这里干了一件事所以回来看看。朴探员再问他长什么样,小女孩若有所思:“没什么特别,很普通的一个人。”……幽静的音乐在这时响起,电影结束,而给人的回味却远没有结束。普普通通的一个杀人犯,没什么特别,没什么惊奇,导演一下子把精心布置的一张紧张的大网给撤了下来,似乎也一下子把观众们都拉回到了现实。拍摄这个片子,奉俊昊更多的是纪念那些当年被杀的无辜生命(此案是真实发生过的),还原了当时韩国的社会现状,包括社会的动荡(为了镇压示威以至于没有警力帮助破案)、警局的混乱(动用私刑贸然结案等)和人心的晃动。我们说好的文学是对所处社会的如实反映和解剖,其实好的电影未尝不是,奉俊昊就做到了,这是需要敏锐的眼光和勇气的。我曾设想,要是换别的导演来拍这么一个真实案件,估计除了拍出悬疑,剩下还是悬疑。善于超越,善于在题材的之外寻找真意,声东击西,便可视为《杀人回忆》所折射出来的导演高贵的品质。
如果说《杀人回忆》是在悬疑的外壳中安放警世的内核,那么《母亲》则是在温情的外表下给人以悬疑的惊叹了。这是两部反其道而行之的作品,它们就相当于是奉俊昊的左右手臂,缺一不可,也因为用了这左右手臂,奉俊昊才有了属于在影坛里挥阖自如的力量。就目前而言,《杀人回忆》和《母亲》绝对是研读奉俊昊最经典的作品。当然,未来的奉俊昊,会超越自己,也能超越自己。《母亲》的故事相对来说更为精彩,因为不受事实的约束,导演可以自然虚构和推进。《母亲》一开始,给观众的感觉就应该是一部反映母爱的温情的感人电影,这样的电影在电影史上不缺乏,甚至已经给人带来审美疲劳,似乎都是那么一个套路,一个单身母亲带着一个弱智儿子,两人相依为命,经受生活的考验和摧残……电影一开始,金慧子饰演的母亲以一个典型的东方慈态的母亲形象在小药店里铡着草药,伴随着那喳喳喳的一声声响,影片似乎就是朝着之前电影人所铺设的道路上走的。还是会有些失望。我是先于《杀人回忆》来看《母亲》的,看之前有一个懂电影的朋友曾经力荐。当时《母亲》这个题目给我的感觉便已经是不痛不痒,完全没有后来的《杀人回忆》既有“杀人”的残暴又有“回忆”的宁静所营造出来的感受冲击力。当时看也是抱着看一部文艺片的态度,这样的片子看得过多,甚至还没有当年看《色即是空》此类颇具韩国特色的电影来得兴奋。然而,当元彬主演的弱智儿子尹泰宇和坏孩子镇泰为了追赶一辆肇事奔驰来到小镇的一个高尔夫球场寻求报复这一段时,我便隐约感觉到影片过人的气质了。好的导演就是这样,他能在自然而然中把对镜头的掌握和情节的讲述演绎出个人的特色!这其实跟好的小说家一样,同样写一个故事,写一个人,就看你怎么写了。就这样简单,同样是一个有关母亲和儿子的故事,就看你怎么去拍。影片以韩国一个边缘小镇为故事发生地,以小镇为背景的电影不少,不乏有成功者,如咱们中国的贾樟柯,几乎都是以他的家乡汾阳作为电影背景,极具现实意味和气场。而《母亲》里的小镇虽是边缘,附近却也有富人出入的高尔夫球场,奔驰车时不时穿过小镇的街道,朝高尔夫球场而去……这其实就是导演设置的一个颇具智慧的铺垫,因为这么一个处于贫穷和财富之间摇摆的小镇,其实也正是能发生故事、探究社会状态的空间原型。有一天,其中一辆奔驰的奔驰车便撞到了正在玩耍的尹泰宇,故事就此展开……这时候影片的氛围还是宁静的,其中某些细节,不免让人会心一笑,如镇泰和尹泰宇同时飞起一脚揣奔驰的后视镜,镇泰揣掉了一边,尹泰宇却摔倒了;如尹泰宇在高尔夫球场的水池里捞起一个个高尔夫球,视若珍宝;如镇泰趁着与奔驰车主打架的混乱把一个高尔夫球杆扔进水池中,后夜里偷偷溜进来捞出来……这些看似笑料的细节既能反映穷人与富人之间的矛盾,同时还都能为后面作下铺垫。奉俊昊在这些细节的处理上简直做到了精益求精、无一虚笔的境界。就在镇泰去捞回他的球杆的那个夜晚,尹泰宇便被卷入了小镇一桩杀人案:高二女生文雅中被人杀害,并被放在小镇最高处的楼顶上(这里又是一个与后面密切相关的细节)。影片至此,已经慢慢摆脱了之前的氛围,开始让观众紧张起来,镜头正一步步向案件的真相和小镇的深处推进……和《杀人回忆》一脉相承的是,《母亲》又出现了那个混乱、颓废的警局,以及几个应付态度的小警员。同样是动用私刑,逼迫认罪,然后尹泰宇便被认定为杀人犯,带至现场模拟案发过程。至此,我对韩国的警局几乎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那里生活着一群什么样的警员,在韩国的电影里多有涉及,如黄东赫的《熔炉》。此是题外话。面对此,母亲坚信儿子的无辜,并决定亲自捉拿杀害文雅中的凶手,由此一步步靠近了案件真相,直至拾荒老人的出现,使得母亲坚信儿子已经得救,因为真正的凶手已经在她的努力下浮出了水面。在此期间,有一处转折很让我震惊,即是儿子尹泰宇突然想起母亲在他五岁的时候曾尝试毒死他,以求解脱。这个插曲几乎让母亲疯狂,也正是这个插曲,让母亲的形象变得饱满、立体和真实。有关“杀人犯”的阐述意味也由此丰富和更深入内核——谁都可能是杀人犯,即使是善良的母亲面对着自己的亲生骨肉。这也便为影片结束的真相大白作好了铺垫和叙述准备。故事在母亲寻找拾荒老人的时候发生了陡转,根据拾荒老人的目击,证实文雅中正是傻儿子尹泰宇所杀,而儿子并不自知。母亲是大义灭亲呢还是杀人灭口?母亲选择了后者,这也符合一个母亲做出选择的感性逻辑。一个善良的母亲为拯救儿子一步步脱下单纯的外衣融进了小镇的烦扰里最后又成了一个残暴的杀人犯,多年前尝试杀害儿子没成功多年后为了儿子杀人,一个准“杀人犯”终于成了一个杀人犯。这是深切母爱导致的结果,还是人性最终的释放?我们不可能有确切的答案,一如影片的最后奉俊昊让母亲在旅游巴士上针灸忘却过去的穴位然后忘情地舞动一般,那夕阳璀璨的一幕极具荒诞色彩——母亲真的能忘却吗?母亲还能做回原来的母亲吗?真相已经大白,但导演显然还没给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也不可能给,这便也是导演的高明之处。
三
一个电影该如何结尾?这个问题从电影最开始的启蒙阶段式的武断操作,到今天逐渐已经转化成了整个电影文化来共同认定了,而我们观众显然也是有权力左右的,譬如我们有否定和赞扬的自由。虽然一部电影的结尾最终还是由导演决定,他也不得不承认,影片必须经受文化的评判和观众的裁定。
之所以会腾升这样一个问题,完全是在看完奉俊昊的电影之后所感所想。我甚至认定,可以以一个电影的结尾来认定一个导演的高下之分。如同一部小说,如何结尾便能让作者立判高下。这让我想起如今的电视连续剧为何在艺术水准上远没有电影高超,以及大量泛泛之作的电影作品充斥市场,其关键便也是在结尾的处理上,当一个故事力求大团圆、力求给观众一个和和满满的结局时,其故事必然失去了现实意义,也就不可能存在文化和艺术方面更深层次的探究。韩国连续剧的烂和韩国电影的奇异使我更坚定这种想法,因为一个不缺乏好电影导演的国度是不会缺乏好的连续剧导演的,缺的只是对于真相的探索,或者说缺的是认同此种探索的好的观众。奉俊昊的成功,我想应该是电影在这方面的突破,他至少可以引领一部分有抱负的导演,告诉他们:电影是可以这么拍的,结尾是可以这么来处理的。
让我们来回味《杀人回忆》的结尾,朴探员和小女孩在金黄的稻田里安静的对话……
让我们来回味《母亲》的结尾,阳光透过车窗玻璃,一个母亲的身影在舞动,舞动……
责任编辑 谢然子
【如何组织好体育课的结尾论文】推荐阅读:
如何组织好演讲比赛?08-21
如何正确组织会议11-08
如何发挥基层公司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07-06
当前条件下如何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09-27
如何组织一次会议09-16
如何优化公司组织架构10-09
学校体育任务组织管理论文09-07
监理如何审核施工组织设计方案06-18
体育课如何提高学生积极性的论文08-22
如何深化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