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培训力度_提高员工素质

2024-08-06

加大培训力度_提高员工素质(精选9篇)

1.加大培训力度_提高员工素质 篇一

加大教育培训工作力度

全面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

中共济源市委

近年来,我们济源市委始终坚持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抓,积极探索新的培训形式和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好以政治理论为先导、实用技术为主体、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的教育培训,形成了以市、乡党校为龙头、农村党员活动室和农民夜校为依托、党员活动日为基本载体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实实在在地把这项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具体行动上,收到了明显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在加强领导方面做到“三个到位”

广大农村党员干部担负着带领农民群众奔小康的历史重任,切实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尽快提高他们的素质关系小康事业的成败。市委对此高度重视。

一是领导到位。成立了由市委副书记任组长,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分管农业、科技工作的副市长为副组长,主抓基层组织建设的副部长及农、科、教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统揽工作全局。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同时市委通过公开竞聘,为16个乡镇、办事处配备了科技副乡镇长(副主任),525个行政村也配备了科技副村长,主抓教育培训工作,全市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政府支持参与、组织部门主动牵头、农科教等部门各司其职,团结协作,齐抓共管的新机制,保证了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扎实开展。二是规划到位。市委先后制定下发了《济源市“九五”期间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党员活动日制度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等文件,对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02年,市委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论证,果断提出用3至5年时间,对农村干部进行大专学历教育,并出台了《关于对农村干部进行大专学历教育的实施意见》,为开展教育培训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三是责任到位。市、乡、村三级层层签订培训工作目标责任书。市委把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基层组织建设成员单位和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市委组织部负责规划、指导、协调、检查,将培训规划分解到各成员单位,做到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同时,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工)委还把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党员干部所在村党支部、党员干部目标化管理、创先争优、民主评议运行序列。凡党支部、党员干部未按要求完成培训任务者,取消评先资格。

二、在基础保障方面做到“三个落实”

实践中我们感到,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全面夯实教育培训的基础,为开展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落实培训阵地。近年来,我市克服诸多困难先后投资800多万元,完善了市委党校的培训功能。投资120余万元建成了市委党员电教中心,实现了摄、录、编一体化。2001年驻村工作开展以来,我市采取派出单位资助、市管党费补贴的办法,由市直各单位为所驻村配备电视机,市委组织部从市管党费中拿 出近10万元,为163个驻村点配备了VCD等电教设备,建立了农民夜校。今年以来,市委针对农村党员活动阵地逐渐弱化的问题,要求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按照有房子、有牌子、有旗子、有桌子、有簿子的“五有”标准,统一规格,统一内容,全面配套,使农村党支部活动阵地达到了彻底更新和完善。

二是落实培训教材。为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我们充分发挥成员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围绕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编印培训教材。由组织、宣传、政法等部门负责编印党建、政治经济形势、政策法纪等方面的培训教材;农业、林业、畜牧、科技等部门,负责编写农村实用技术教材。近年来,我市共编印培训教材13种,发行30余万册。引进、复制或自编自摄电教教材25种、1480盘。目前,市委电教中心已经建起了电教片库,库存政经、科技、内参等各种电教片800余盘,基本上满足了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

三是落实培训经费。在培训经费上,我市采取财政拨款和党费补贴的办法,优先保证教育培训经费的落实。全市每年用于培训的经费达70多万元,费用支出实行计划单列,一支笔审批。特别是自去年农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开班以来,每年的培训费用达万元。同时,市管党费每年至少要拿出2万元,用于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有力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在组织实施方面做到“三级联动”

我市按照分层培养、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市、乡、村“三级联动”,较好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一是市抓两委主干。在农村两委主干的培训上,市委从2002年起,启动了以政治理论、政策法规、基础文化和农村实用技术 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干部大专学历教育,每期学制三年,每年脱产培训两个月,所有培训费用由市委负担,用3-5年的时间,使全部农村两委主干达到大专学历。从2004年7月份起,逐步推行农村支部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持证上岗制度,实行村官持证上岗。目前,首批200名学员和今年的第二批400名学员正在市委党校和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接受大专学历教育。为确保培训效果,我们通过采取集中授课与自学相结合,讨论与讲座相结合,电化教学与实地操作相结合,经验介绍与外出参观考察相结合等方式,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拓宽培训渠道,使学历教育收到了显著成效,广大学员普遍反映,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学到了本领,感到了压力,增添了动力,工作思路更清了,工作劲头更足了。

二是乡抓两委成员。在农村两委成员的培训上,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工)委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细化量化工作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重点以短期集中深化培训为主,帮助农村干部增强政策法制观念和服务意识,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同时,各乡镇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紧密结合,依托各类基地抓培训,既提高了素质,又壮大了主导产业。梨林镇范庄村两委干部带领全村120余户群众搞养殖,现在全村生猪存栏达8000余头,户均年收入达12000余元。

三是村抓普通党员。在农村党员的培训上,市委把每月的5日作为全市农村党员活动日,各村围绕“双强”党员队伍建设这一目标,利用党员活动室和农民夜校这一阵地,通过党员活动日,组织广大党员学理论,学政策,学技术,议村务,议发展,议思路,提高了党员队伍素质。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定期到各自的 党建联系点上党课,搞调研,抓培训。实践证明,党员活动室和农民夜校已经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三个代表”的宣传点、科学技术的传播点、村情民意的联络点,党员活动日也成了广大党员提高素质的大课堂。

四、在提高质量上做到“三个结合”

为确保培训工作实效,提高培养工作质量,我市格外注重与实际相结合,采取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是教育培训与学习先进相结合。一方面,广泛挖掘身边的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今年七一前夕,我们从全市农村党支部书记中评出了10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标兵”和27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个人”,给予了隆重表彰和奖励。市委还规定今后凡是连续任职达20年以上的村支部书记,在职期间每年给予1000元的补助。同时,我们组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标兵,分赴各乡镇进行巡回报告,把学习先进活动推向了高潮。另一方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先后组织农村党员干部2800余人次到刘庄村、南街村、竹林镇、华西村等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并多次邀请王洪彬、李连成、张荣锁等优秀党支部书记,到我市作报告,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他们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先进事迹,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三是教育培训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相结合。借助村级学教活动和驻村工作的东风,我们组织农村党员干部开展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各村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学习工作制度,使教育培训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省委组织部《关于在全省党的基层组织中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新高潮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组织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农村党员干部,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学习活动,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得到了更进一步的落实。

三是教育培训与扶贫济困活动相结合。自1999年以来,我市相继开展了“市直单位帮穷村,领导干部结穷亲,先富党员联贫户,普通党员献爱心”活动,“察民情、排民忧、解民难”活动和“一结两帮”活动,广大党员干部学一技、带一户,与贫困户结对子、攀穷亲,帮助贫困户出点子、上项目、学技术、筹资金,使1.2万名党员掌握了一至两门实用技术,占全市50岁以下农村党员的65%。9000多名市乡村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成“亲家”,资助贫困户资金330多万元,培植种、养、加专业户280多个,有效改变了贫困村面貌。

近年来,我们在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面,采取了强有力措施,下了很大功夫,使教育培训工作既有声有色,又扎扎实实,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一是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培训,广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实践“三个代表”的自觉性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一大批综合素质高、致富能力强、群众信任的党员被推选进了村级班子,其中有137人担任了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主任,村级组织后继乏人的状况有了缓解,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据统计,三类支部所占比例由1998年的31.6%变为现在的4.8%,一类支部所占比例由28.5%变为现在的41.2%。130多个农村党支部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其中20个受到省级以上表彰。二是增强了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意识。通过培训教育,使农村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把科学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才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全市50岁以下农村党员干部获得专业技术职称的达4800人,一些“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手”脱颖而出,倡导建立各类农民技术协会、学会、中介服务组织等245个,发展会员8.5万人。轵城镇西轵城村党支部,每季度邀请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在该村开展农业科技大集活动,大力宣传普及科技成果,增强了广大干群的科技致富意识,该村目前已建起了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鲜切花基地——古轵生态苑,全村年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村集体收入达500万元。

三是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党员干部通过培训,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他们积极投身农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使全市农村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了百舸争流,共奔小康的喜人局面。如大峪镇王拐村利用小浪底水库,投资35万元,在王拐湾千亩水产养殖园建成了网箱养鱼科技示范基地,共发展鲢鱼网箱370箱,近期他们又注册了腾龙水产开发公司,计划培育23万尾鱼苗,并引进中华鲟养殖,使网箱增加到1000箱,切实把水产业做大做强,致富全村。

2003年11月5日

2.加大培训力度_提高员工素质 篇二

加大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

近几年,我国农业进入了结构调整的新阶段,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许多农民难以适应,对种植、养殖品种的取舍只能盲从于市场短期的价格波动,经常出现一哄而上,最后又纷纷下马,而那些文化层次高、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捕捉市场信息准确,接受科技成果快,因而收入也较高,所以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提高他们捕捉市场信息,接受农业新技术、新产品的能力.

作 者:赵红萍 陈庆宽 作者单位:玛纳斯县农广校,32200刊 名:新疆农业科技英文刊名:XINJIANG AGRICULTURU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z1)分类号:F3关键词:

3.加大干部人才培训力度 篇三

XXXX从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出发,突出“十种能力”建设,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多种培训方式并行,大规模培训干部人才,进一步提高了干部人才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建设和谐幸福米易的能力本领。

XXXX委、县政府邀请XXXX博士后,国际注册项目管理专家蒋朝哲教授到米开展了以“新村建设、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培训,全县各部门(单位)党政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域专业技术人才140余人参加。此次培训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增强了党政领导干部及专业人才加强新村建设的能力本领。

村党组织书记主任“请上来”培训。XXXX在扎实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中,创新培训思路,集中在县委党校组织全县XXX个社区负责人开展业务培训。主要采取小班互动式教学、先进示范、座谈交流、领导“针对讲”、专家“专题讲”、学员“ 现身讲”等方式进行,一改过去“漫灌”法培训方式,培训成效明显。

以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处理自发迁居农民问题等为培训内容,采取课堂教学和赴汶川灾区实地参观考察相结合的方式,XXXX开展了为期30天的族副科级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

结合“和谐家园”建设主题,XXXX充分发挥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服务农村,服务党员、干部、群众作用,率先在全省启动农村党员远程教育走进“做幸福女性筑幸福家庭,共建

和谐幸福米易”的农家女大课堂培训活动。培训活动采取播放电教片、现场互动和示范等方式进行,将送学到全县12个乡镇。

4.加大培训力度_提高员工素质 篇四

马翠容

《党的十八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中国是一个具有8亿多农民的国家,中国农村的未来最终要靠这8亿多农民的智慧和劳动,中国农民必将转换成高学历、高素质、高技能以及高收入的现代市民。占据半边天的农村妇女是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将直接关系到新农村的建设进度和幸福村落目标的实现。

现阶段农村妇女整体素质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是思想观念不够开放,滞后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仍有大批农村妇女的思想解放程度与经济发展形势不适应。如有的农村妇女受“男尊女卑”封建礼教思想和“小富即安”小农思想的影响,仍以“相夫教子”为荣,满足于自家经营和操持家务的小视野,成天围绕子女、锅台转,把自己局限于家庭之中;有的具有依附思想,消极保守,被动等靠,贪图安逸,很多留守妇女普遍认为干事业主要靠男人,男人养家糊口天经地义,因此出于无奈同意丈夫外出打工,平时的生活来源绝大部分靠丈夫寄钱回家。另外,妇女思想解放的程度呈地域性分布,一些经济强村、产业特色村,妇女的思想在经济拉动、能人带动、舆论推动下得到解放;一些以粮棉为主要经济收入的村,妇女的思想也相对保守,在农闲时节,多是聚在一起做针线活、扯闲话、打小麻将,与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大好形势格格不入。

二是就业技能不够精深,导致自身潜能的长期埋没。近几年,随着男性劳动力进城务工人数的增多,农村妇女逐步成为发展农村经济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农村妇女发家致富技能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农村的经济形势。有的妇女对周围一部分勇敢尝试并取得成功的女能人非常羡慕,却缩手缩脚,不敢尝试,不从自身素质方面找差距,而是过多地强调资金、技术、信息、资源等外在因素的不足。有的妇女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确实不能适应当前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产业化经营方式和高科技营销手段的需要。据调查,秭归县农村妇女的学历低,妇女劳动力中,初中以上学历的仅占57 %。受文化水平制约,妇女掌握科学技术的能力较差,即使学到一点技术,仅限于机械地运用,而不能结合实践经验,进行有效的总结归纳。大部分妇女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都较差,加上基层组织对农村妇女教育培训重视不够,有的妇女有学习的欲望,却无处学,不知该从何学起,缺乏正面引导,导致自身潜能的长期埋没。三是综合素质不够全面,造成子女家庭教育的畸形和社会风气的败坏。妇女在家庭教育中处于主导地位,受文化水平和教育经验的制约,大部分农村母亲空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但只能满足孩子吃饱穿暖,在开发孩子智力和培育孩子良好品行方面力不从心。重男轻女的思想仍有一定市场,在个别村庄依然存在女童辍学的现象,无形中又造就了一代新文盲。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有些妇女崇尚金钱至上,特别是一部分中青年妇女不讲究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在处理家庭、邻里关系方面,利重于情,盲目攀比心理严重,不赡养丧失劳动能力的公婆,严重影响农村的社会风气。

农村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妇女的支持,更需要具有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淳朴善良、虚心好学等优秀品质的妇女同胞的直接参与,因此加大农村留守妇女培训力度,提高其整体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是解放农村妇女的思想有利于营造劳动光荣的氛围。受金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腐蚀,一部分农村妇女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要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的阵地作用,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利用广播、电视、板报、网络等新闻媒体分散教育和课堂会议集中教育相结合,如组织妇女集中收看“生财有道”和“半边天”电视栏目,并讨论谈感想,广泛宣传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引导妇女树立发展为上的理念,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转变贪图安逸、陈旧落后的观念,倡导劳动光荣、创业光荣、再就业光荣的新风尚,激发广大妇女的干事创业热情,发掘树立宣传创业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的优良创业氛围。

二是提高农村妇女的技能有助于拓展就业创业渠道。农村妇女在农业劳动力中占很大比重,释放出农村妇女的潜力将可为消除饥饿和贫困、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重大贡献。很多农村妇女在发家致富、发展农村经济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内心深处都希望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也为创业打基础。因此,要以科技培训为主导,带领农村妇女走出去学、开阔视野,把农技专家请进来教、与实践结合,实施教育致富工程。三是增强农村妇女的素质有益于良好村风家风的塑造。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农村留守妇女聚集的地方往往是非多,甚至矛盾多。妇女还承担着教育下一代的主要任务,自身需要及时充电,补充新知识,跟上时代步伐。因此,要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弘扬主旋律的教育培训和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如聘请专家进行“道德与礼仪”、“人际交往”、“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开展“农村好儿媳、优秀母亲”等评先表模活动,切实提高她们自身的综合素质,丰富她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转移她们的注意力。农村妇女这支力量一旦得到充分挖掘利用,将给每个农村家庭带来无限希望,也会促进农村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同时给农村社会注入了生机活力,进而加快幸福村落的建设步伐。

5.加大培训力度_提高员工素质 篇五

9日从重庆市教委获悉,今年暑期重庆市继续加大大学毕业生免费定向就业培训工作力度,将针对1万名近3年内未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开展定向就业培训工作。目前,相关报名工作已经开始。

据介绍,为了做好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提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技能,重庆市在2009年针对6500名未实现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开展定向就业培训工作,采用先签订劳动合同后参加培训的订单式培训方式,用人单位在培训前即与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毕业生培训后就业稳定率明显提高。在上年基础上,重庆市确定今年针对1万名2008年、2009年和2010年未就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开展定向就业培训工作,重庆市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和市外普通高等院校重庆籍毕业生均可报名。

6.加大培训力度_提高员工素质 篇六

——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评估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好!首先欢迎你们来我校考核评估教育教学质量工作,并诚恳欢迎你们对该项工作进行悉心指导。今年,我们以《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教会精神为指导,以县师训教研中心、组长学校关于教学管理和联片教研工作要求为统领,以抓内涵提质量建名校为重点,以校本研修为手段,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严抓规范化管理,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细节,不断提高校本研修水平。一年来,学校工作整体推进,行风建设不断优化,绩效管理日益凸显,校本研修如火如荼,特色教育充满魅力,师生素质普遍提高,名校创建步伐跟进,办学效益愈加显著。现将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聚焦课堂,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学校及教导处十分重视课堂教学工作,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了《任课教师职责》《教师质量考核实施方案》《教学环节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大课堂教学改革步伐。一是实行候课制。科任教师提前两分钟走进教室,指导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并与部分学生进行课前交流,了解学生预习及学具准备情况,说明在作业中不应该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候课制度的实施,不仅规范了课堂教学,而且拉近了师生之家的距离,建立了平等、互信、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二是实行少讲多练制。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只有十五分钟左右,因此要求科任教师要熟读课标,吃透教材,熟悉学情,妥当安排好自己当讲的十五分钟,以实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对于转变课堂教学行为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难度。从实施的情况看,数学、综合、术科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语文、英语因学科特点操作难度较大,但也正处在转型中,为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可喜的一面。三是实行课堂教学活动制。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培养目标活化成一项项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增进协作。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化以来,教师的备课量虽然加大了,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

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他们在过关中奋勇争先,在有趣的故事中主动获取知识,在小组合作交流中积极参与,在小组汇报中交流本组的观点和看法,思想得到碰撞,情感得到交流,成果得到共享,能力得到提高。四是实行恰切评价制。在评价学生时我们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适时恰切的评价,而不能只关注优秀生,而忽略了一般和学困生。目前教师的评价比较多元,有以自然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的,有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的,同时将自评、他评、师评有机结合,将奖励实物、鼓掌、集体夸奖和教师口头奖励综合运用,充分发挥评价的改进和提高功能,收到了较好效果。五是实行课堂教学规范制。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必须用普通话,写规范字,不准讲方言,写连笔字;要准时下课,不得拖堂;不准携带手机进入课堂,严禁在课堂上吸烟,充分做好授课准备,不得随意离开课堂。遇到紧急情况应严格执行《课堂教学安全预案》,妥善处理偶发事件,尽量减少教学损失。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我校教师的严谨教风和敬业精神,不仅影响着学生,而且得到了家长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社会效应。

二、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教学的悄然变化,得益于校本研修工作的扎实开展。为了不断规范校本研修工作,提高研修质量,学校组织讨论制定了《校本研修工作方案》《校本研修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专业成长工作方案》《教研组长职责》《教研组考核办法》《听评课制度及标准》《部室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研修制度,促进研修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1、加强教研管理,建立运行良好的教研网络。建立“三级二线一体”教研网络,实行学校、教导处、教研组三级管理,少先队、各班和教导处、教研组双线运行机制,实行校本教研全程、全域、全员覆盖,确保教研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制定规划,统筹安排各项教研活动。学校制定了校本研修规划和联片教研规划,每学期制定了校本研修计划和联片教研计划;教师个人制定了自我专业成长发展规划。各项规划、计划做到了详细具体,实效性、操作性强。

3、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增强校本教研实效。一是落实“教研工作规程”提出的“四定”、“三有”制度,确保教研活动扎实开展。二是以“一功五化”为抓手,开展听评课活动,做到了磨课、上课、说课、主评四位一体。全学年领导听评课40节次以上,教师听评课

30节次以上。在读教育专著中每位教师做笔记五千字以上,每位教师每周向教导处上交钢笔字、毛笔字和简笔画,不断锤炼教学底功。三是开展“一课两上”和“同课异构”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和改进能力。四是以质量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大力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如古诗教学如何做到以读促悟等,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五是组织教师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年上交一篇优秀教学设计、上交一篇优秀教学案例(课例)、上交一篇优秀教育叙事、上交一件优秀课件(课堂实录)、上交一篇优秀论文,同时积极组织参加省上开展的教育资源征集活动,借机丰富我校的教学资源,促进教师个体素质不断提高。实施“青蓝共进”工程,促进教师间的协调发展。六是加大微型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在参加全国电化教育教学成果大赛中,我校共30余名教师荣获一、二、三等奖,在市县论文评选活动中,30余篇教学成果荣获一、二、三等奖。七是实施推门听课,为常态课把脉。学校成立了由校委会成员和教研组长组成的推门听课工作小组,具体组织实施由教导处安排,听课小组随时走进课堂,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课后随机查看教案,为课堂教学诊断把脉。八是扎实开展教学常规督查活动,确保常规工作落到实处。每学期集中常规查两次,教研组不定期查每周一次,及时了解科任教师的常规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常规工作实效。

4、搭建教研平台,落实联片教研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吕河片区和镇内联片教研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实施联片教研工作。二是在吕河片区组织的联片教研活动中,成功举办了四年级英语、二年级音乐、数学、六年级科学“一课两上”和“同课异构”活动。活动期间举办了“相约世园,拥抱世园”主题班队会,“一课两上”和“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学生的精彩表现得到县师训教研专家和兄弟学校的一致好评。三是加大镇内联片教研工作,分别举行了桑树沟学校语文学科“一课二上”专题研讨活动和语、数、英青年教师赛教活动,有六名教师荣获镇级教学能手。四是召开第四届教研年会,开展镇内校本教研成果收集展评活动,其中《明德校刊》、《主题班会集》、《让经典浸润校园》、《校本教研集锦》、《案例集》、《论文集》、《教育叙事集》、《反思集》和《教师下水作文集》成为本年度校本教研的一大亮点,真实而全面的反应了我镇教研特色。

三、德育为首,为成功人生奠定基础

我校德育工作以支部为统领,以少先队为主阵地,坚持以感恩教

育为主线,以责任教育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基础,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突破口,以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抓手,整合资源,共同来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同心协力的开展德育工作。一是发挥德育主阵地作用。少先队在做好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等常规工作的同时,还利用重大节庆、特殊节日和特殊事件开展相关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认识和综合素质。二是借省民生爱心救助回访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并要求学生及时向爱心人士寄感谢信;同时邀请全国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和中国时代感恩励志教育讲师团来我校作养成教育和感恩教育专题报告会。三是加强道德实践,争做“双创”主人。每周组织学生深入街道、农户开展“双创”宣传和保洁活动,同时,采取小手拉大手的方式,促进家庭和村庄院落的“双创”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四是强化安全,珍爱生命。每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定期组织法制讲座,组织疏散演练活动,开展路队帮扶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安全、交通安全、防传染病安全、游戏安全、防触电、防中毒、防溺水、防偷盗等行为习惯。五是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年度第五届科技节正在紧张的筹备之中,在第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期间将与全体师生见面。六是开展阳光体育“五个坚持”活动,增强学生体质。除按规定课时上好体育课外,每天组织开展一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成功举办第四届春季田径运动会和第一届秋季趣味运动会,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七是加强餐厅管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特别是加强蛋奶工程管理,让学生增强营养观念,懂得节约粮食。八是召开主题班会,实现寓教于乐。每学期各班组织召开主题班会一次,教师当导演,学生主持召开,每学期形成主题班会集一本并刻录成光盘,在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参与活动的意识。九是开展“让经典浸润校园”活动,使诵读经典成为一种时尚。依据明德全人教育理念要求,我校制定了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在语文教研组的精心组织下,各班通过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古诗文、西方文学名篇名段,讲三字经故事和经典故事,不仅增长了见识,而且陶冶了情操。同时,积极参加明德创意智能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十是关爱留守儿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通过建立代理家长制,开展一系列留守儿童帮扶教育活动,同时,发挥心理咨询室作用,重点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使他们心态阳光,快乐合群。

四、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评价机制

为加快我县创建教育名县步伐,主管局和县师训教研中心专门召开培训会,学习研讨我县制定的《学业质量监控实施办法》。我校依据此办法并结合实际,制定了本校学业质量监控实施办法,内容囊括了教导处对科任教师的主体性评价、少先队对各中队的主体性评价和科任教师对学生的主体性评价。此评价办法操作性较强,但因缺乏专业指导,未敢贸然实施。恳请专家指点迷津,以便来年予以实施。

一年来,我们在县师训教研中心和组长学校的精心指导和大力帮助下,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断加快,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但与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教育教学工作发展不平衡;二是校本研修的机制不够健全;三是教师主动发展的欲望不够强烈。这些在校本研修中产生的研修课题,会引领我们更加做好来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将在创建教育名县的大舞台上,充分展示我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7.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篇七

为村镇银行提升服务品位和企业健康发展

提供人才保障

凤城丰益村镇银行高度重视员工业务技能培训工作,以提升企业服务品位,保证企业健康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技能水平为手段,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员工学业务、练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快提高员工对专业工作的驾驭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凤城丰益村镇银行业务岗位现有员工14人(不含从凤城农村商业银行借用的员工),其中10人是今年八月面向社会招收的新员工。这些新员工有朝气、工作热情高,而且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但是,由于专业知识缺乏、无从业经验等原因,工作驾驭能力受到影响。为了迅速提员工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工作技能,适应岗位工作需要,在凤城农村商业银行的支持下,新员工上岗后在凤城农村商业银行相关机构网点先后进行了储蓄、会计专业实习。为期两个月的业务实习,对于新员工熟悉银行业务起到了很好的“引路入门”作用。但是,由于行际间业务办理和人员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员工回行上岗后仍存在突出的不适应表现。凤城丰益村镇银行领导班子在对这种状况认真分析后认为,员工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的高低,是关乎企业经营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特别是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从业人员新成份多,迅速提高员工素质和专业技能较之其他商业银行更具有重要意义和紧迫性。基于这种认识,他们把强化技能培训,迅速提高员工素质作为经营管理工作的首要内容之一纳入重要议事议程,一把手亲自抓,计划财务部和营业部具体组织实施,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措施,切实抓紧抓好。

一、因势利导,启动内因。选择金融企业,不仅是青年员工从学生转变为有能力回报社会和自食其力职业人的人生转折,也是他们在对社会各行业认真比对后所做出的自主选择。但是,要在职场上有所作为,仅有热情和激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能够适应岗位工作和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在强化员工业务技能培训过程中,他们首先注意因势利导,引导和帮助员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启动员工主动、自觉学业务、练技术的内在积极因素,激发员工岗位成才,成为学习型、知识型、技能型和村镇银行创业时期的功勋员工,把员工的荣誉感对企业的归属感转化为尽快掌握业务技术,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的具体行动上来。青年员工任伟强,村镇银行出于岗位安排的长远考虑延长了他在外实习时间,致使他与先期回行的员工在业务培训上的不同步。由于学习目标明确,每次行里集中学习时,他都赶回来参加。下班回家等休息时间,他都抓紧将实习和行里集中培训所讲授的课程、遇到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直到弄懂为止。同时,多方面锻练自己,他结合业务实际撰写的体会文章,还被村

镇银行在内部工作简报刊发,受到领导和同事的赞扬。

二、合理安排,力求实效。在训练内容上,一是以应知应会的技能操作和基本业务知识培训为重点,“缺什么,补什么,学什么,用什么”,讲求训练的实用性;二是加强记账文字、数字书写、算盘等基础训练,使员工把握银行职员应具备的基本功技能。银行作为综合性、多功能性服务企业,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技术的发展,服务功服务手段也在不断上档升位。但是,无论服务功能和服务手段如何变化,银行的“三铁”传统不能丢;三是根据员工特长和工作需要,在组织对共性项目加强培训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安排员工对某个专业知识侧重学习和训练。在培训的方式上,一是发挥老员工作用,对新员工进行传帮带;二是布置培训内容,员工先自学,然后再采取集中以会代训的方式进行培训;三是采取互动、联动的方式,针对员工在业务办理中遇到的问题、具体业务的操作办法开展讲评活动,组织员工集体“会诊”。这种学以致用、针对性很强的培训方式,能够达到“立杆见影”的效果;四是举办技能操作比赛,以竞技的方式激发员工苦练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员工的学习乐趣。

三、严格考评,科学管理。为使培训和岗位练兵收到预期效果,他们建立了严格的考评制度。每天下午下班后利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间,组织员工进行业务知识测试、考试或技能比赛,最长时达两个小时。他们专门购置了黑板等用

具,还设置了专门的公示栏,及时将员工考试和比赛成绩进行公开,并做好记录,作为员工转正、定级和业绩考核的依据之一,促使员工在业务培训中比、学、赶、帮、超良好风气的形成和逐步升温。青年员工周晓彤,所学专业为应用英语。刚入行时,对金融业务一窍不通。经过培训和刻苦自学,提高很快,测试、考试成绩的排各迅速前移,业务操作也很快达到岗位工作要求。凤城丰益村镇银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把员工参加业务培训的内容作为一个考核项目,纳入到即将出台的《凤城丰益村镇银行员工绩效考核办法》中,与绩效工资、奖金分配直接挂钩,以经济利益调动和保护员工学业务、练技术的积极性。

8.加大培训力度_提高员工素质 篇八

努力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中共**县委

**县人民政府

(二oo五年一月)

2005年,我县将按照地区“三干会”会议精神和农业发展“三十字”方针,继续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坚持‘优化种植业,做强畜牧业,主攻林果业,做大设施农业”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不断加大农业龙头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力争2005年农业结构调整更加优化合理,使畜牧业、林果业、农村二三产业、劳务输出在农业经济的比重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5.7%以上,达到4712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250元以上。

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今年我县将着重从以下六个方面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一、围绕农民增收进一步优化种植业

按照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要求,继续致力于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发挥棉花生产优势,坚持以水定田,稳定棉花种植面积,积极推广兵团植棉经验,落实高密度栽培技术和节水措施,使全县棉花单产提高3公斤以上,单产120公斤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棉花总产力争达到65万担以上;坚持抓好粮食生产,运用市场引导加行政手段的办法,有效调控粮食种植,努力提高复种指数,加大投入,开展大面积高产田攻关,实现“两高一低一优”目标;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积极种植金银花和各种小宗经济作物,努力实现种植业多元化,农民种植业纯收入达到1700元,同比增加100元以上。

二、把畜牧业作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

继续以发展农区畜牧业和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化养殖为主攻方向,依托种植业和饲草优势,鼓励广大农户发展畜牧业,重点扶持好良种繁育基地、养殖小区建设;围绕建设牛羊生产基地的目标,继续抓好各乡镇饲养量500头以上的养牛基地建设,继续培育、扶持饲养量200头以上的养牛大户;对已有的养殖小区和养殖示范村积极推行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生产和经营,使之切实成为优质高效的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快牲畜品种改良步伐,依托现有良繁技术优势,继续推广应用胚胎移植技术和冻精冷配等先进技术,推进良种化进程,提高良种畜和适龄母畜比例;以动物疫病防治为重点,坚决防止“禽流感”、“五号病”等重大动物疫情的传入和发生;在全县普及推广科学饲养新技术,加大暖棚暖圈、青贮窖等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普及饲草料加工、长草短喂、短草槽喂和“三贮一化”技术,提高秸杆、饲草的利用率。年末牲畜存栏33万头(只),出栏19.45万头(只),产肉6460吨,使畜牧业人均纯收入达到450元,同比增加80元以上。

三、把林果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程及质量标准,提升库买提杏、赛买提杏、沙玉葡萄、海思核桃和灰枣等农产品的品牌优势,以品牌实现转化增质,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积极引导农民尽快实现由重种植向重管理转变,由重面积向重效益转变,扎扎实实的抓好各项管理措施的落实,促使现有林果面积尽快产生经济效益;五是用工业思维来谋划林果业的发展,千方百计引进和培植一批龙头企业进行保鲜、贮存、深加工,尤其是发挥纵横保鲜、绿堡果蔬等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拉长林果业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六是继续加大绿洲外围植被保护、铁路沿线绿化和基干林建设,着力抓好“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百万亩生态保护建设项目”的立项实施,以项目的建设实施促进我县生态环境改善和农民收入增加。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2005年我县果品总产力争达到26653吨,同比增长15%,农民林果业纯收入达到270元,同比增加40元。

四、把设施农业作为重点产业进行培育

五、更新观念,积极推进劳务输出

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走出去战略,因地制宜地推动农村劳动力大量就近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创收,各乡(镇)配备专职领导,成立专门的机构常年抓;

认真落实自治区、地区培训规划,安排培训经费,突出实际实用,把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劳动技能作为一项重大的基础工作来抓,推动农村劳动力由季节向常年、由农村向城市、由种养业向二三产业、由本县向县外、由农业向非农业的战略性转移,尽可能使农民工参与全县的公路、水利、抗震安居工程等建设项目;搞好社会化服务,继续清理取消对农民工的各种政策性限制和不合理收费,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促进农民工进城就业务工的兑现工资、改善劳动条件、解决子女入学、户籍登记管理等政策。今年全县要转移劳动力8500人以上,劳务创收人均收入同比增加30元以上。

六、实施“农业扶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战略,发展“六大产业”

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调整农业结构不是将精力倾注于种多少,养多少,也不是在某个局部和一些环节修修补补,而是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放在整体经济工作中统筹考虑,认真谋划好农业、工业以及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的大格局,把农村工作的重点从如何种如何养转移到抓好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加工流通,转移到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等农村二三产业上来。因此,2005年,我们将继续以招商引资和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切入点,实施“农业扶持工业,工业反哺农业”战略,着力在优质细绒棉、优质棉种基地建设,胚胎移植及种牛产业,特色农业,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项目库建设及石油化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及招商引资,扶贫攻坚,旅游开发,劳务输出,城镇建设等十个方面实现突破,积极发展“六大产业”,一是紧紧抓住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对我县英买力气群进行开发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千方百计招商引资,力争“3052”大化肥、80万吨甲醇、30万吨甲醚等石化项目落址新和,以“西气东输”和石油化工项目来带动新和的经济发展;二是围绕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建设,做优棉花棉纺产业;三是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应用优质棉种及先进种植技术,发展优质种子产业;四是围绕做大畜牧业,加大饲草种植和饲草料储备,强化畜禽产品加工,大力进行胚胎移植,迅速扩大优质种牛数量和种类,发展饲草、畜牧养殖和畜禽产品加工产业;五是围绕退耕还林工程,依托现有的杏子、核桃、红枣、葡萄等特色果品及规模优势,做强绿色果品及果蔬加工产业;六是紧紧抓住库车机场扩建、上下千佛洞道路贯通机遇,挖掘本县旅游资源的潜在优势,对县境内“一关三城”(唐拓厥关、汉它乾城、玉奇喀特城、唐通古孜巴什城)等旅游资源有计划的进行规划、保护和开发,大力发展“农家乐”乡村生态旅游业,积极培育、奠定旅游产业。通过“六大产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农业结构调整更趋于合理化,县域经济有“质”的飞跃。

9.加大培训力度_提高员工素质 篇九

同煤集团四台矿把“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当知识化职工”作为实施“新世纪职工素质工程”的重要载体和基础工作来抓,使员工队伍向学习型、知识型、创造型转变,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素质。

教化职工重学习

该矿在制定二十年发展规划中,对职工培训、挖掘、使用情况作了长远规划。他们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脱产与业余培训相结合、专业与综合素质教育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坚持狠抓培训教育不放松。在培训中,各单位根据岗位需要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各种自主培训活动。特别是针对新上马的设备,通过自主培训和厂家联合办班,培养出了一大批技术尖子,始终保持了技术力量的及时跟进。2006年以来,该矿共投入培训教育费用700多万元,举办脱产培训班248期、半脱产培训班189期、业余培训班166期,培训职工达42116人次。

岗位练兵育新人

在改革发展的实践中,该矿党政领导深深地认识到提高职工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岗位传、帮、带和经常化的岗位练兵活动当做提高员工实践能力、培育后备力量的重要手段来抓。该矿的机修队、液压队、电气队等单位岗位练兵和师徒传、帮、带活动实现了制度化,在保证了队伍整体技术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为各生产队组培养输送了大批技术人才。该矿每年还要举办一次技术大比武活动,对19个工种的前三名授予技术状元、技术标兵、技术能手称号,并拿出10多万元分别给予奖励。

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激发了广大职工参与竞争、岗位成才的强烈意识,为群众性“学、练、比、推”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职工操作技能有了明显提高,一大批技术新人脱颖而出,为企业注入了在市场驰骋的动力。

“创、争"活动提技能

该矿以创建学习型环境、学习型氛围、学习型机制为主要内容,制定了“奖学、助学、促学”等一系列制度,在全矿员工中营造安心学习、善于学习、乐于学习的氛围。该矿投资建起一座集会议、学习、多媒体教育、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员工培训基地;投资26.2万元购买了大量图书、杂志、报纸,重新装修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和“员工之家”,为员工成才创造了便利的学习条件。该矿综采四队专门成立了技术培训小组,由有经验的老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任教,利用周二、四、五的学习时间,为员工讲解机电设备维修、综采工艺和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等知识。同时,该队还开展了“岗位自学成才”活动,为职工提供了技术书籍和相关设备资料,通过学习,全队共有26名职工通过岗位培训取得了相关技术等级职称,还有15名职工通过自学考试拿到了大专文凭。去年,该队共产原煤112.5万吨,为全矿年产煤炭500万吨做出了突出贡献。

多种渠道拓视野

实施素质工程,必须全方位、多视角地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为此,该矿先后邀请北京大学、中国企业文化协会、大同大学、同煤集团公司等单位的教授和专业人员来矿举办专题讲座,帮助职工开阔眼界,激发了大家竞相成才的热情。同时,该矿投入资金建起了职业技术学校,建成了一流的电教室,举办了机电班、电脑班、公文写作班等热门业务技术培训班。

通过多种培训教育活动,四台矿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培养出了一大批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和技能操作等复合型职工队伍。眼下,该矿人

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 促进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湖南汽车车桥厂是一家以生产汽车车桥为主导产品的汽车零部件加工的大型企业,隶属于湖南省国资委监管,现在在岗从业人员2300人,拥有总资产近8个亿。近几年来,企业根据“立足汽车、主攻车桥、延伸发展、建设车桥巨人”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以市场为导向,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健立健全了企业职工技能人才的培训、考核、使用、激励等制度,作为“人才强企战略”的重点工作。近两年来,厂工会以此为契机,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把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纳入工会工作规划,作为重要的日常工作来抓,引导广大职工提高岗位技能,争创一流工作业绩,为企业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更新思想观念,营造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良好环境

——引导职工树立“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思想观念。近年来,我厂的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日益突出。有的技术工种出现了人才断代的现象。同时,由于受传统观念和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广大生产一线青工普遍认为技术工人地位太低,不仅在经济上待遇上吃亏,在社会上也被人瞧不起,学练技能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企业近年来,招收了近700名一线劳务工,他们大部分来自附近县市的农村青年和社会青年,大部分都不具备机械加工的基本知识,想学也有畏难情绪。针对这一情况,厂工会就组织企业早年青工劳模和全国技能比武的优秀选手,进行巡回报告,并利用企业广播电视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努力在企业内部营造“技术工人也是人才”的浓厚氛围。——引导职工树立“学练技能是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的理念。我们认为,工会组织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不仅要维护职工的眼前利益,更要维护职工的长远利益。因此,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努力提高素质职工技能素质,作为工会工作重要目标。一是加大舆论宣传。厂工会通过广播、墙报和宣栏加强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竞争、就是势力竞争,由此增强职工学技术的紧迫感和主动性。二是加大培训力度。在培训的内容上,贴近职工的现实需要,把职工的要求作为教育培训工作的根本着眼点。在培训时间上,根据生产班次进行有效的调节。在培训的形式上,主抓四个结合,即脱产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企业组织与车间组织相结合,岗位练兵与组织技术比武相结合。三是开展“争创技术能手,争当革新明星和质量标兵”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职工从自身职业发展的需求出发,走生产与技术相结合,劳动与知识相结合,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逐步成为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加强组织领导,构筑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保障机制

——健全组织机构,实施整体推进。企业为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成立了以厂长为组长,党委副书记、厂工会主席为副组长,人事部、培训中心、厂工会、厂团委等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按照企业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要求,各基层生产单位也动员起来,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全厂上下建立起了党政领导挂帅,群团工会积极参与,职能部门牵头组织,全厂上下联动的网络体系,形成了整体推进实

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强大合力。

——明确目标,分步实施推进。根据工厂“人才强企战略”工作要求,企业制定了职工素质培训规划,要求在2010年,力争各类培训达5000人(次),基层单位生产工人每年技能轮训不得低于20%以上,其中要求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要占在岗一线技术工人总数的10%以上,取得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占3%以上,中级工要求达到30%以上,初级工达到60%左右。按此规划分组织培训,并进行各项目标任务二级分解,纳入单位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制目标考核的内容,做到一线抓一线,层层抓推动,层层抓落实,实现了措施到位,责任到岗。

——制定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氛围。近年来为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厂部和厂工会先后出台了以下六项激励措施:一是在用工形式上,工厂把取得初级工技能证书的劳务工作为工厂录用聘用工的必备条件,录为聘用工后可享受全民工所拥有的一切社会保障和企业内部的各项福利待遇。二是对持有技能等级资格证的一线生产工人,实行岗位技能津贴制度,即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分别给予每月50元至600元不等的岗位技能津贴。三是根据工厂实际,在技能等级序列上,企业内部自行设置了一个“助理技师”等级,即对有一技之长,能在生产中解决工艺、工装和技术难题的一线工人,授予“助理技师”资格证书,并给予相应的津贴待遇。四是对通过业余自学,拿到国家教育部门承认的大中专学历证书的岗位自学成才的职工,一次性给予2000元的奖励。五是厂工会出台办法,鼓励生产车间开展技术比武,对开展了技术比武活动的车间,一次给予1000——2000元的奖励。六是对参加地市级以上技术比武,并取得名次的选手,不仅给予物质奖励,还给予破格晋升技能等级,在评先、评模、入党、入团等方面重点倾斜。通过这些有效的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一线职工积极参加学习培训,提高技能水平的积极性。

——完善运作机制,强化协调指导。一是建立以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为组长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不定期的联席会议制度。根据工厂生产经营忙闲的实际,及时部署,及时组织,不讲形式,注重实效。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对基层生产单位自主培训,组织技术比武,一专多能练兵活动的,及时组织报道,并编发企业简报宣传推介。三是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厂工会注重协调,强化五个环节,力抓六个结合。强化五个环节,即强化培训、练兵、监督、鉴定、奖励为一体的活动运行机制;力抓六个结合,即各项培训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与厂工会开展的主题活动相结合,与岗位培训、岗位练兵、岗位成才相结合,与评先评模,推介优秀青年典型相结合,与技能鉴定、技师评聘相结合,培训鉴定结果与个人待遇相结合。

三、狠抓三个环节,展示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持续动力

——扎实开展技能培训。组织技能培训是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基础环节。近几年来,根据企业持续、快速发展与职工技能素质相对偏低不相适应的现状,加大了职工素质的提升力度。我们不仅注重脱产理论培训,更注重结合生产岗位实际进行,如,2006年厂工会组织的生产车间一线工人全员“四会”岗位培训,即要求会操作,会保养设备,会磨生产刀具,会使用检夹具等,大练基本功,从简单的实际操作培训起。深受新进厂工人欢迎。仅2004年-2006年三年间,企业先后开办各类层次的技能培训班46期,培训一线技术工人2058人次。到目前为止,企业已培训合格技师33名(含内聘技师),助理工人技师25名,高级工28名,中级工219名,初级工333名,已初步形成了近600人规模的一线生产技术工人队伍,成为了企业持续快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基本上缓解了企业技术工人短缺的矛盾。——全面开展职工技能竞赛。技能竞赛是提高青工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一项有效措施。厂工会每年把组织职工技术比武和技能竞赛列为重点工作,引导一线工人学知识,钻技术,练技能,提素质,在生产车间已广泛形成了练兵比武,高师带徒的浓厚氛围,为一线青工人才脱颖而出搭建舞台,形成群英荟萃的良好局面。如,厂工会每年都组织一次全厂性的车、钳、焊、铣及装配工等工种的技术比武活动,对进入前三名的优胜选手,给予戴红花、上墙报和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极大地激励了职工生产积极性,他们的荣誉感,成就感又鞭策着他们再接再励,形成较好地良性互动。

厂工会不仅积极组织企业内部技术比武,还大力推介优秀青年工人,参加全市、全省、全国机械行列和东风汽车公司组织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如:质量部青年工人谭为民参加全省机械系统技能大赛,取得全省第二名,被授予“全国机械工业技术能手”称号,准备车间青年工人李寿斌参加东风公司组织的全国汽车行业青工技能大赛,取得车工比武第三名,被授予“全国机械工业突出贡献技师”称号。2003年和2005年在常德市组织的第一届第二届职工技能大赛中,我厂车工、铣工选手均进入了前三名,钳工选手吴家剑2003年在全省青工技能比武大赛中取得了第三名,后又代表我省参加全国青工技能大赛,夺得了第13名的好成绩,被劳动部授予了“全国优秀选手”光荣称号。2006年,在我省组织的第二届青工技能大赛中,我厂年仅25岁的青年铣工选手,力挫群雄,脱颖而出,在常德市比武获第一名,后代表常德市参加全省技术比武,又夺得全省铣工第一名,被省劳动和社会人保障厅授予“湖南省技术能手”光荣称号,再次为常德市和企业赢得了荣誉。

——不断拓展职业技能鉴定渠道,为职工成才创造条件。进行技能鉴定是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的驱动环节。开展面向青年工人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工作是破除论资排辈,尽快提升优秀青工技术等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支持下,我厂被列为具有对车、铣、磨、钳、焊、铸、检验、装配等多个工种初级和中级工技能等级鉴定资格的企业职业技能鉴定所,为我厂在新的形势下,推动青工学技术,提升职工技能素质提供了条件。工厂依托职业技能鉴定所,推出了“不唯学历,不唯资历,把知识、能力、业绩作为评判人才标准的“赛马场”机制。因此,企业从培训计划到各工种的安排,分季度、有步骤进行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岗位练兵。为鼓励青工积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工厂还制定了相关的激励制度。除把取得初级工技能等级以上证书的劳务工,列为招收聘用工的必备条件外,还采取措施,鼓励青工报名参加培训。如企业规定凡参加技能培训的青工,其培训费用由工厂负担50%。由于政策的激励,仅去年一年,我厂培训高级工73人,中级工45人,初级工212人,培训结业后,实行严格的考试、考核和鉴定考评。不包庇,不搞形式,不送人情,实实在在的考,认认真真的评,使每个培训鉴定者心服口服,培训鉴定考评质量也得到了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技能鉴定处的充分肯定,我厂技能鉴定所还被评为2006年“全省职业技能鉴定”先进单位。

实施企业职工素质提升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我们才刚刚起步。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扎实开展工作,在激励广大职工学技术、钻业务,全面提升职工整体素质上,充分发挥我们工会的应有作用,为企业的可持续性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为造就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四有”职工队伍作出我们工会应有的贡献。

才库储备各类人才479名,人才的培养为企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提升了矿井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郝军)

一是“讲”。就是发挥市总工会职工素质提升工程宣讲团的作用,在企业中广泛开展宣讲活动,以敬业、忠诚、感恩、职业道德、团队精神为主讲内容,开展全方位职工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加大劳模事迹宣传力度,塑造和培育以劳模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发挥劳动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职工群众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今年到6月下旬为止,宣讲团已经到基层企业宣讲40多场次,听课职工达1万多人次。二是“赛”。就是开展千企万名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引导职工提高职业技能,实现技能创新、岗位创新。鼓励企业广泛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培育职业技能带头人,全面提升企业人才综合素质,为更多的职工搭建岗位成才的平台。三是“树”。就是深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创建“五一”巾帼标兵等活动,在全市职工中选树推荐一批“敬业标兵”,起到典型导向作用。四是“建”。就是全面抓好“职工书屋”和职工俱乐部建设,开发整合工会教育资源,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形成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大力培养技术工人。引导职工踊跃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健康有益、充满活力的职工文化活动,为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发挥主体作用。

为对系统员、助理系统员、电工开展经常性的经验交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以公司《关于推荐内部讲师的通知》为基础,结合丽龙线实际,丽龙管理处建立了设备维护内部讲师制度,根据系统员自身的专业技术特性,为丽龙段系统员、电工讲解设备维护专业知识培训。

该制度确定全线每位系统员、电工须结合自身岗位特点,自行准备培训材料,轮流进行讲课,既给了被培训人的一个学习机会,也给了本人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经过三个月试行,设备维护内部讲师制度现已在丽龙处正式推行。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一年下来,紫江企业股份各下属企业共有近50名高职作为内部讲师,在各自企业作培训104次。培训内容涵盖了投资和经营管理、销售、工艺、技术、财务、质量等与企业经营中实际要解决的相关问题,内部讲师制度渐趋成熟。

2007年紫江企业股份的《企业经营目标责任书》中,首次将以总经理为首的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在企业内部举行培训的次数作为考核标准,考核权重占年终考核的2%。考核细则要求各企业人事部门对内部培训建立台账,指标评分则由上市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并将抽查检验上述台账、抽取部分被培训对象进行访谈。因此对高职有了一定的压力和动力。

建立企业内训制度,上市公司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以往培训多关注高职、中层、基层管理者的管理前沿思路与理念的培训,与实际要解决的问题有所脱节;二是集团历来重视后续梯队的培养与建设,扶持下属是高职们的责任和义务;三是酝酿已久的内部讲师制度已渐趋成熟,资源也相对充沛,因此也推动了高职培训的积极性。这种氛围对缓解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人才的需求大有裨益。

为充分发挥优秀员工的特长,进一步强化企业培训的力度,日前,扬子江药业集团建立内培训讲师制度。经过对各部门推荐讲师的严格测评,首批评定出特级讲师2名,一级和二级讲师8名,并开始走上培训的讲台。

此次入选的讲师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讲师的队伍,该集团还出台了系列激励举措:对参加授课的讲师按30-50元/课时付费,同时,还将培训讲师优先列为干部培养和晋升的对象,优先提供外出参加培训的福利。讲师每季度进行一次评估。

一是强化全员岗位培训。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员工素质提升的基础性工程,坚持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加大员工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技术业务素质和技能。通过委托培养、脱产学习、外出进修、学历教育等各种方式,努力培养煤矿主体专业化高技能人才和实用技术人才。通过制定政策引导员工学知识、学技术、练技能、搞攻关、出成果,鼓励员工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改进工艺,不断弥补矿井的薄弱环节,为安全生产创造条件。如,曹庄矿各基层党组织发动员工进一步加大了回收复用、修旧利废力度,坚持能自修自制的绝不购新,能回收复用的绝不领新,对于可以自制加工的,以材料进货,坚决不进整件,对于闲置资产,“该用的用下去,该顶的顶出去”,全矿储备资金实现了逐月下降30万元。二是扎实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基层单位普遍开展了选树“金牌工人”活动,进行高额奖励,在部门与部门、班组与班组、岗位与岗位之间开展“内部对标管理”,形成比安全、比质量、比任务、比效益的争先氛围,以此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激励员工创新精神,激活企业基层组织生命力。如,白庄矿党委深入开展了“3+1”(理论授课、现场实操、换岗轮训和技能论坛)学习型班组创建活动,培养员工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使班组真正成为员工技术交流的小讲台、传授知识的小课堂,技术练兵的比武场,着力塑造“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本质安全人,有效激发了员工学技术学业务的积极性。该矿采煤维修工李召荣荣获“泰安市采掘电钳工首席技师”荣誉称号。三是进一步加强新工人培养。遵循“实际、实用、实效”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围绕思想、业务、技能、作风等方面,全面实施素质提升工程,采取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请进来、走出去”,以师带徒、现场讲解与操作训练想补充等形式,严格落实基层单位“每日一题、每周一课”、各管理科室“每日一重点、每周一专题”以及“每月一考、每季一评”等制度,保证了培训质量和效果。如,平铝公司针对车间部室工作实际,集中组织了班组长培训班、电解生产知识培训班、铝加工知识培训班等,较好地提升了员工综合素质。

2009年,济钢按照“整体推进、重点把握,突出关键、追求实效”工作目标,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管理的难点、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建设发展的重点积极开展效能监察。全年共立项91项,完成87项,提出改进管理建议316条,制定和修改规章制度121项,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7226.3万元。一是围绕经济技术指标优化开展效能监察,促进降本增效目标实现。与技术中心联合立项,全面推进经济矿在烧结中的应用,实现原料成本同比下降120元/吨以上的奋斗目标。二是围绕物资购进系统管理上水平开展效能监察。扎实开展原燃料进厂管理效能稽查,现场稽查21次,提出整改建议24条;采用重点抽查、动态跟踪、效果评价等方式,对1365次招标活动进行监督监察,避免经济损失343万元。三是围绕保障职工群众利益开展效能监察。对钢城新苑建设项目实施效能监察,促进了工程优质、高效、廉洁、安全,保证4500余套住房建房、选房等工作平稳推进;联合有关部门对收入二次分配进行监督监察,使职工收入分配更加公开透明。四是围绕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开展效能监察。从规划投资、建设进程、物资供应、安全管理、廉洁从业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监察,推进实现优质高效廉洁工程。

肥矿党委紧密结合新项目建设、省外整合煤矿等实际,抓好党政后备人才的考察、选拔、培养、教育、管理工作,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能够担当“五年营造一个新肥矿”重任的后备人才队伍。一是用好用活现有人才。在政治、经济、生活待遇上给予倾斜,严格后备人才推荐、选拔程序,正职一职两配,副职一职一配。集中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在对各单位特别是新建单位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后备人才库,加大岗前培训、岗前锻炼力度,采取组织点名调训的方式抽调人员培训,解决以往“该培训的后备人才没有参加培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送后备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到上级党校、行政院校和高等院校深造学习,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按照“优胜劣汰、滚动发展、动态管理”的原则,实行后备人才定期考核制度,对考核结果差、群众满意度低的,取消后备资格,保证后备人才队伍质量。二是健全完善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员工群众信得过的人员选拔上来。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推行管理人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2010年全公司处级和科级人员市场化选聘率分别力争达到70%、80%以上。扩大选人用人民主,正确分析和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增强科学性和真实性。完善管理人员交流制度,加大重要部门、关键岗位交流力度,疏通党政管理人员交流渠道。建立管理人员退出机制,切实解决管理者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问题。

为加速人才培养速度,发挥集团院校培训服务职能,商业集团将在山东商职院、青岛酒店管理学院、城市服务技术学院,首次尝试定制式基层管理骨干培训班。定制式培训班是指,培训课程选取采用“指定课程+组合课程”方式,即指定课程由集团培训部从“岗位知识技能工具箱”课程中挑选并指定,指定课程占总课时比例不少于60%;组合课程和企业拜访学习由院校按培训需求负责自行配置;授课讲师以集团内训师为主;培训班采用封闭调训式。培训项目设计强化企业文化和思想修养教育,突出管理实操技术和专业知识,采用讲授式、案例研讨式、情景模拟式、拜访学习等组合方式。着眼于建设一支代表集团企业文化精神,勤于实践、勇于创新、善于学习、执行力强的基层管理人才队伍。重点加强政治教育和企业文化宣贯,强化综合管理水平,提升计划、分析判断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据悉,2009年集团培训员工60万人次,自有开发课程560门,培养内部培训师1000多人。

一是认真做好培养工作。紧密结合企业“走出去”发展步伐加快、管理人员流动加速的实际,抓好党政后备人才的考察、选拔、培养、教育、管理工作,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能够担当建设新肥矿重任的后备人才队伍。有针对性地选送后备人才到上级党校、行政院校和高等院校深造学习,有计划地安排他们到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用好用活现有人才,在政治、经济、生活待遇上给予倾斜。二是严格后备人才推荐。健全完善信息库,依据学历、专业、特长、实绩等情况进行分类对比。按照“优胜劣汰、滚动发展、动态管理”的原则,实行后备人才定期考核制度,对考核结果差、群众满意度低的,取消后备资格,保证后备人才队伍

质量。三是进一步完善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其作为领导人员选拔任用、监督管理、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完善管理人员交流制度,加大重要部门、关键岗位交流力度,疏通党政管理人员交流渠道。建立管理人员退出机制,切实解决管理者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问题。

以打造高素质、强执行力的落实型“品牌”员工队伍为目标,不断创新教育形式,提高教育效果。该公司从规范职工的行为入手,推行安全行为养成和军事化管理,进一步严格班前安全宣誓、班前班后会纪律、上下井纪律、职工乘车纪律、食堂就餐纪律等,并对每项行为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标准,严格执行“手指口述”确认法,为每名职工发放了手指口述操作要领,鼓励职工根据自身岗位实际,总结归纳适用于本岗位的手指口述操作流程,使其更贴近现场、更贴近岗位实际,从而发挥其最大的作用。开展了全员军事训练,规定无论干部职工,都必须统一参加军训,并制定出了严格的军训纪律,无论谁违犯,都按照制度进行考核,同时,他们还在军训间隙对职工进行井下安全常识、避灾常识、防灭火等方面的教育,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安全教育,使员工的行为规范、执行力的增强、落实责任的意识都有了明显提高。尤其是通过开展以“团队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拓展训练活动,让广大职工在特定的环境中得以切身体验,在解决问题、应对挑战的过程中,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在心智、品格等方面得到全面体验、锻炼和提高。与此同时,为班组长以上人员、党员配发了《关键在于落实》一书,并要求每名同志以自学的方式认真研读,以支部为单位结成学习小组,撰写学习心得体会,让每名干部职工深刻意识到工作的关键在落实,没有“落实”,再完善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再理想的目标也不会实现,进一步提高了落实力和竞争力。

一是始终坚持理念创新。破除素质提升重干部、轻职工,重安全、轻其他,重技术、轻思想,重学习、轻实践,重形式、轻效果的传统思维和做法,提出了“既注重‘重点化’又注重‘普遍化’、既注重技能培训又注重思想教育、既注重学习又注重实践、既注重过程又注重效果”的“八注重”理念,和“安全素质培训与其他素质培训相统一、职工队伍与管理人员队伍相统一、知识测试与实战技能考核相统一、专业素质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统一”的“四统一”理念,为职工素质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引导。二是始终坚持形式创新。积极采取定期培训、外部委培、实物教学、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和方法,改变过去你说我听、课后考试的传统培训模式,打造了内培与外训结合、学习与实践结合、理论与实物结合的综合性教育培训体系。同时,注重体现教育培训的层次性、多样性。在集团公司层面上,积极推进中青年专家、首席技术评选,着力进行“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培训;在下属单位层面上,把各安培中心和班前班后学习会作为素质提升的主阵地,通过讲解制度、讲授理论、讲评工作等方式,充分发挥基层的基础教育作用,以更加灵活、生动、活泼的素质提升形式获取更加突出的效果。三是始终坚持内容创新。在坚持提高安全素养不动摇的同时,结合生产实际需要,把专业技能、职业道德、政治素养、管理能力提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同时结合企业运营,把企业文化、质量意识、“五精”理念、节约增效、成本控制等纳入素质提升的基本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遍性知识与针对性知识相结合,技术技能与思想政治素质相结合,使素质提升与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促进职工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同时,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四是始终坚持载体创新。把创新载体作为“提素质”的重要着力点,充分运用下设技术学院、安培中心、多媒体教学系统、局域网自助学习考试系统、拓展训练等现代化学习的平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实现了从书本教学、实物教学向网络化、信息化、多媒体化教学的转变。

一是完善机制。围绕提升职工队伍素质,进一步健全完善职工教育、培训、学习和人才培养四项机制,建立职工素质提升档案,并按照无欠勤、无违章、无事故、无违纪、学习有提高、学历有提高、技能有提高的“四无三提高”要求,每季度评选一次星级职工,构建长效机制,确保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有明显提升。二是强化培训。以矿建立的四级安培中心为平台,采取聘请专家、技术人员来矿授课指导与内培外训、脱产专培等多样形式相结合,分期分批对职工进行复训、轮训和特殊工种人员的强化培训,并不断加大对新分技校生、大中专毕业生的岗前培训和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力度,人人达到独立上岗、安全作业的要求。今年以来,以聘请专家来矿授课32场次,外出培训860人次,内部培训职工1300人次,对于实现安全生产、圆满完成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激励促进。采取自学与脱产相结合,鼓励职工积极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制定了《鼓励员工自学成才实施办法》和技术创新奖励制度,对职工自学参加学历教育并取得国家承认的大专以上学历或学位的,分别给予1000元至3000元数额不等的奖励;对在科技攻关、专利发明、技术革新等自主创新方面取得成果的科技人员给予重奖。据统计,去年以来用于科技方面的奖励200多万元。四是创新载体。以区队、班组为单位,分采、掘、机、运、通等不同专业、工种,广泛开展技术创新、技能比武等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并将活动中涌现出的技术精、素质高的职工与在安全、出勤、学习、业务技能、文明意识、遵章守纪等方面相对落后的人员结成帮扶对子,大力营造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浓厚氛围,切实为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夯实基础。

一是坚持选人用人标准。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讲政治、重业绩、看品行、用能人的标准,把忠诚于党和企业、具有眼光和战略思维、勇于改革创新、善于经营管理、得到职工信任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各级管理岗位上。二是完善健全用人机制。以“定岗、定责、定量、定薪”为竞争标的,推行管理人员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完善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各级管理人员除由出资人管理和由组织程序产生的人员以外,逐步实行竞争上岗。以劳动关系契约化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管理,强化劳动合同的约束力和权威性,健全职工岗位考评机制,逐步构建起“总量控制、效率优先、动态管理”的内部劳动用工新机制。三是创新选人用人方式。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原则,加大竞争性选人用人力度,逐步使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成为选拔中层及以上经营管理人员的重要方式。公开招聘、竞争上岗进一步规范完善,明确选拔标准、职位要求、任期时限和任职目标,改进招聘和竞争方式,保证优中选优,能者上、庸者下。四是改进考核评价方式。从实际出发,探索建立绩效优先、导向明确、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办法,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坚持“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原则,完善内部岗位价值评价体系,健全以岗位绩效工资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工资制度。在收入分配上,继续向一线职工、关键岗位和稀缺人才倾斜,真正形成重实绩、比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

一是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以当前金融危机为背景,教育职工自我加压、珍惜岗位、爱岗敬业,不断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的浓厚氛围,形成从我做起、争做贡献的良好局面。二是开展安全意识教育。通过开展安全问题大讨论活动,积极引导职工加深对安全生产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认识,使全体职工明确责任和义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筑牢安全思想防线。三是开展事故案例教育。以同行业事故案例为教材,积极开展警示教育活动,促使职工深刻吸取教训,引以为戒,举一反三,不断增强自保、互保意识,提高安全生产能力和水平。四是开展业务素质教育。利用各类培训资源逐步建立起功能齐全、内容全面、形式多样、方法科学的职工教育体系和培训制度,通过有针对性的业务技能培训,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企业后续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以建立完善定额定员管理模式为抓手,以岗位绩效考核为手段,构建个人收入与岗位和贡献挂钩、与企业效益联系、与劳动力市场价位衔接的收入分配机制,保持了员工队伍的整体稳定,今年以来采掘一线员工流失率同比下降60%,员工出勤率同比提高15%,生产组织正规循环率达到了100%。一是科学合理定编定员。对井下辅助和地面各单位,严格按照岗位设置情况和生产现场实际需要进行定员。对机关各部门,充分考虑部门编制、岗位设置情况定编定员。对需要竞聘或竞争上岗的岗位进行公开竞争。二是及时调整劳动组织。月初制定生产计划,月末按照计划进行考核,发挥采掘劳动力个体的最大效率。对班组长和辅助工,根据现场岗位需要情况进行设置核定,避免出现辅助人员以及区队管理人员过多出现人浮于事等问题。三是劳动鉴定人尽其用。严格控制单位内部伤病假,定期召开劳动能力鉴定会议,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查体和复查,对不适应岗位的员工及时调换岗位,杜绝小伤(小病)不上班和小伤大养现象。根据劳动组织调整和管理人员的变化情况,及时做好易岗易薪工作,做到以岗定薪,调动员工积极性。四是技能培训持证上岗。严格落实培训计划,做好特殊工种和管理人员安全培训工作,做到矿井安全生产相关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满足矿井安全生产需求。五是依法用工规范运作。根据《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有关政策规定,做好人员招收录用和合同初次签订、续签、变更、解除工作,杜绝人为因素造成不

必要的劳动合同纠纷。六是“五保一金”充分保障。认真落实养老、工伤、医疗、生育、失业和公积金等有关保险管理,企业部分按时按规定足额拨付上缴,员工个人部分按照政策规定及时足额扣缴。尤其涉及划归地方的工伤、医疗保险,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要求时限上报,用好用足有关保险政策,发挥保险对个人和企业的保障作用。

一是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注重发挥职能作用,指导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准确把握新形势下构建和谐企业过程中维权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拓展工作思路,创新维权观念,保障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二是加强新型班组建设。层层制定规划,健全完善班组管理制度,突出抓好班组长队伍整顿和教育培训工作,广泛开展技术比武、“五小”革新创造等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竞赛活动,努力形成新型班组建设系统推进、持续创新、动态升级的运行机制。三是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以强化民主管理、完善工资协商制度、健全困难职工帮扶机制及深入开展职代会星级创建和职工代表巡视活动为重点,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积极推进厂务公开、矿务公开、队务公开,督促抓好各项制度落实。四是深化群众安全文化建设。按照“一个模式、二个体系、五个支撑、六个系统”的群众安全工作要求,注重发挥各级群监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各级安全检查、安全活动、群监例会等制度,集中开展群众安全理念、安全愿景征集活动,提炼核心理念,着力构建制度健全、系统闭合、内容丰富的群众安全工作管理体系,促进企业安全文化不断深化发展。五是实施素质提升工程。采取集中学习、脱产培训、外委进修、比武竞赛等形式,组织职工学文化、学业务、强技能、提素质。大力开展星级职工评定和实施素质“金字塔”工程,把加强职工技能培训作为一项福利来落实,促进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六是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以建立健全各级工会组织网络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制度,明确职责,突出抓好各级工会干部培训、职工读书屋、“职工之家”建设和工会管理创新工作,完善工会工作目标管理体系,严检查、严考核、严落实,为矿区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今年以来,莱钢将效能监察活动逐步渗透到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等各个方面,围绕节能减排和降本增效,不断完善效能监察体制机制,为扭亏为盈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莱钢围绕“节能减排、生产经营、招投标、政令畅通”四个课题进行监察立项,针对物资管理、费用使用等重点内容强化监督力度,通过查仓盘库、逐项登记、抽查核实等措施,确保备件出入库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保证了监察过程重点课题查清、问题原因查清、责任落实查清的“三查清”。在备件管理上,采取了事前控制加消耗控制的复合控制方法,变出库考核为计划考核,从源头上控制了备件采购量,降低了备件消耗,减少了资金占用。

一是构建信息服务载体平台。完善内部网站建设,加快人事管理应用系统软件的开发,及时推出集信息采集、存储、输入、发布为一体,并可处理相关人事业务的人事管理系统软件。对能在网上办理的各项业务逐步实现网上办理,逐步实现两级人事部门业务的在线交流和在线即时办公,实行网上职称申报,网上考试报名等,不断提高人事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二是加强人事工作信息发布和公开力度。对于选拔招考信息、人事考试信息、职称申报信息、职称评审信息(包括评审结果公示)等,通过人力资源网进行及时、准确发布。对于有关人事方针政策和工作业务方面的资料信息,做到人事信息共享。通过人事信息的网络发布,实现人事人才工作政策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接受职工监督,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三是重视人事电子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管理人员数据库、专业技术人员数据库、集团公司人才数据库以、接收义务兵和军转干部数据库、人事电子档案数据库以及人事人才工作基础资料数据库建设,达到信息资源丰富全面,信息内容准确无误,调阅查询方便快捷,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为科学的人事决定和人事政策的制定提供支持。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购置《盈在节俭》一书下发到公司每个班组,围绕该书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在电视中心、公司网站和报纸开设了节俭宣传栏目,宣传节俭先进单位和个人。在各单位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培养干部职工的节俭意识。二是加强制度建设。组织修订完善材料消耗、设备维修、物资采购、用电用水、维简费和安全费用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材料费、电费、设备维修费等,加大修旧利废、回收复用力度。充分发挥财务、企管和审计等处室的职能作用,认真研究分析制约经营管理的不利因素,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跑、冒、滴、漏等各种浪费现象。三是强化技术创新。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并制订技术创新计划,细分到各单位进行攻关。加快推进各单位节能减排项目的实施,开展群众技术革新和小改小革活动,大力推广增收节支、降本降耗、解决技术关键、改善作业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等创新成果,从细节入手,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四是优化开采工艺。坚持“珍惜资源、应采尽采、精采细采”原则,结合现场实际从创新开采工艺入手,不断提高煤炭回采率。实施膏体充填、置换开采等工程,努力实现资源节约。

一是坚持正向激励、过程控制、效果考核相结合,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在安全管理中的调节作用,严格落实员工“四三三”结构工资考核和全员安全抵押等制度。把全员工资由效益型增长变为安全型增长,按照吨煤7元提取安全基金,每年均过亿元,一月考核,一月一奖励,逐季提高,全部用于全员安全奖励,使职工安全性收入占到了个人总收入的50%以上,实现了安全责任全员共担,安全成果全员共享。二是充分发挥各级安培机构、实物教学和“首席技师工作室”等培训载体作用,建立月度全员考试成绩和安全奖励挂钩考核、“带兵培训”等制度,全面实行各岗位“手指口述”操作法、三维动画模拟培训系统和全员微机考试,不断提高了安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三是大力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职工安全行为养成、QPC素质金字塔攀升工程、“三无”班组竞赛等活动,促进了全员综合素质和安全意识的提高。加强关键人物培训,采取聘请安全心理学教授、安全管理专家、地方纪检领导、处室负责人、观看事故案例篇等形式,集中对各矿1200多名区队长、班组长和安监员进行为期三天脱产培训,稳步提高了基层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和业务技能水平。2008年,共组织各类培训728期,培训职工3.4万人次。以经济制约方式,不断提高了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为实现安全生产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日前,威海分公司启动“一岗多能”复合型人才培训工程,组织收费站、监控中心、机关人员到不同岗位进行实践,增强从事不同岗位工作的能力。一是收费站、监控中心不同岗位人员跟班实践。收费站管理人员全面熟悉收费业务,每人每周在收费亭前岗值外勤半天;收费管理员之间适时转换岗位,相互熟悉业务;票据员掌握收费业务操作,每人每月跟班收费不少于1天;监控人员熟悉掌握收费业务操作和特殊业务、信息发布等处理程序,每人每月到收费站跟班收费不少于2天。二是机关人员到一线跟班实践。机关科室正职到监控分中心跟班实践,培养综合协调、调度和指挥能力;机关科室副职及员工到收费站实践,根据工作需要,从事站务管理或跟班收费工作。三是收费站员工到机关实践。每半年从各收费站挑选1-2名思想作风好、业务技术硬、文字功底扎实的员工到机关锻炼。四是培养一专多能技术能手。支持员工自学考取电工证、锅炉证、驾驶证等专业技术,适时择优聘任兼职岗位,给予兼职补贴。

上一篇:创先争优活动运行台账下一篇:大队委竞选候选人海报 --蓝色背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