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账款论文参考文献

2024-10-07

应收账款论文参考文献(精选8篇)

1.应收账款论文参考文献 篇一

上市公司应收账款案例参考

在财务报表的分析中, 我们通常会用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个指标,但是,很多人对这个指标并不了解具体的使用方法,今天, 我把我了解的应收账款的含义及如何应用,跟大家作一个分享。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含义:

应收账款周转率的计算公式通常表达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余额=营业收入/((期初的应收账款+期末的应收账款)/2)

通常我们以年为单位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单位为次,即一年内应收账款回收了几次。如果用365天除以应收账款周转率, 我们就得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如应收账款周转率为6次,则应收账款的财转天数约为60天或两个月,即公司销售出货物后大约60天可以收回货款。

在通常意义上, 我们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 主要看公司的销售货款平均多长时间回款?是否及时?从数据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公司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能力是否足够,行业景气度如何? 那么,我们怎么运用应收账款周转率这个指标呢? 它能反映出企业什么样的问题。

二、应收帐款财转率指标的应用

1、应收账款周转率持续下降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 应收账款对一家企业来说, 有即定的管理政策,因此,应收账款周转率在多数时间比较平稳。我在一般的情况下, 会看连续几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变化, 以判断企业是否在正常的状态。如: 很明显,铝制品行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集中在14次到17次之间,不过从三年的情况来看, 这个指标是持续向下走的, 表明铝制品行业的回款周期在加长,回款难度在增加, 侧面也反映了行业景气度下降。我们在选择这样的股票时, 就需要慎重。

2、应收账款周转率持续上升的情况

不同的行业, 境况可能完全不相同,下面是风电设备行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

我们看到, 风电行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三年内持续上升,表明这个行业应收账款的账期越来越短,回款越来越快, 从侧面反映了该行业的景气度越来越好。不过, 细心的读者也许留意到, 上述的铝制品行业与风电设备行业,尽管一个在下降, 另外一个在上升, 但下降的铝制品行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仍然高于风电设备行业,那么会不会认为铝制品行业好于风电行业呢? 答案当然不是。不同行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每个行业的生产周期和建设周期不同, 变现时间长短也不同, 因此,不同行业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没有可比性。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到,应收账款周转率的上升与下降, 往往代表了一个行业或者一个企业的景气度,如果对于一个景气度下降的行业(企业),你在其中的股票中淘到金的概率显然是很低的, 但在一个行业(企业)景气度完全不同的行业, 显然你的概率要高很多。对于一家企业来说, 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变化, 同时往往意味着议价能力或行业地位的变迁。我们知道,数年之前, 煤炭行业景气度很高, 煤炭企业议价能力很强, 很多电厂与煤厂的购销,往往电厂需要先付款再发货, 而眼下随着煤炭行业的景气度下降, 电厂的议价能力发生了反转, 因此,煤炭企业对于下游客户的收款也越来越难,账期越来越长,在财务报表上来看,则体现为应收帐款周转率的直线下降。

三、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应付帐款周转率的比较

不知有多少用户留意到, 在我们爱股说的个股财报分析中, 作为重要财务指标,我们把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应付账款周转率是并列放在一付图中的。这里包含有两个意义。

1、揭示行业景气度变化带来议价能力的变化

这个意义在上面我们已经说明了, 行业景气度不同时, 应收账款周转率会发生变化,但同一时间,应付账款周转率也会发生变化。简单意义上来说, 就是先收客户的款, 再付供应商的钱,还是先付供应商的钱, 再收客户的款。如果是前者,表明公司议价能力很强, 供应商没有什么话语权, 这样的公司我们应该关注,而对于后者,我们则尽量选择回避。因此,对于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应付帐款的转转率位置发生变化的情形,我们就要格外留意了,在买股票时,最好选择以前(上年或上季)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应付账款周转率, 而目前,则是应收账款周转率高于应付账款周转率的企业的股票。

2、应收账款周转率远小于应付帐款周转率的企业可能隐含风险

除了应收账款财转率与应付账款周转率上面揭示的议价能力变化外, 对于应收账款周转率远低于应付账款周转率的企业,我们还要留意可能发生这样一种风险。如下图:

如朗科科技这样的公司,由于应收账款周转率远远低于应收账款周转率, 因此,在经营过程中, 资金会不断地先付给供应商,但销售出去的产品,却不能及时收回货款, 资金积压在不能及时收回来的应收账款上。如果这新样的企业,一旦持续高速发展,如营业收入高速增长, 则很容易导致资金链紧崩,甚至断裂,或债台高筑,最终丧失偿债能力而被迫再融资,或卖壳,乃至破产。

因此,对于应收账款周转率远远低于应付账款周转率的上市公司, 一定要在这方面给予留意。

三、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如何处理?

作为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之一的应收账款,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应收账款高低直接影响企业营运资金的周转和经济效益。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第一季度,909家具有可比数据的上市公司应收账款总额约为8874.04亿元,同比增加4357.81亿元,增幅达96.49%。

应收账款是公司财务管理重点关注的项目。合理的应收账款规模和周转速度可以增加企业的销售收入,进而扩大市场占有率,减少存货;另一方面,如果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就会占用资金,影响企业业绩。因此,应收账款对于企业而言是把双刃剑,如何处理是考验上市公司的一门艺术。

统计显示,具有可比数据的909家公司中,2011年的应收账款合计为8874.04亿元,2010年年末应收账款合计为4516.23亿元,同比增长96.49%。909家上市公司去年实现净利润4369.76亿元,同比增长12.22%。总的来看,应收账款总额为净利润总额的2.03倍,如若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发生坏账,上市公司业绩将遭受不小的风险。此外,和2010年底时应收账款相比,683家公司应收账款同比出现增长,占比逾七成。

应收账款总额同比大幅攀升,直接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数据显示,909家具有可比数据的公司2011年年末货币资金合计为13886.49亿元,也就是说,上市公司的现金和销售欠款比例达到1.56:1。如果收入质量下降,将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不小冲击。

一方面,下游企业拖欠上市公司货款在增加,但另一方面,上市公司拖欠上游企业钱款的情形也在增加。年报数据显示,909家公司去年年末应付账款合计11235.46亿元,与2010年年底的8138.24亿元相比增长38.06%。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和对外欠款在过去一年均同比增长,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资金紧张已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较为普遍的现象。

作为反映公司营运能力的财务指标,一般来说,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公司收账速度快,平均收账期短,坏账损失少,资产流动快,偿债能力强。909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同比变化显示,507家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同比出现下降,占可比公司数量逾五成。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大面积的下滑,进一步验证了下游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紧张局面。

从行业角度来看,22个证监会行业分类中,21个行业应收账款总额同比增长,这表明外部欠款增加的现象十分普遍。金融保险成为被欠款最严重的行业。统计显示,3家金融保险类公司去年年末应收账款总额为3413.73亿元,与2010年年末的138.83亿元相比,同比增加2358.97%。

应收账款的特殊处理

1、应收账款的质押融资

应收账款质押是指借款人以其自有的或第三人的应收账款债权向本行设定质押担保,以获得贷款满足其资金需要的行为。应收账款在中小企业的企业资产中占据较大比重,在其它可供担保的财产较少的情况下,应收账款质押制度的设立有利于打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物权法》对应收账款质押的规定拓展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同时也为银行的质押业务提供了一个新的业务增长点,有利于银行金融创新的发展。

根据是否可以用新的应收账款置换原质押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可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种模式,动态质押模式允许在保证不高于批准的质押率的前提下,可以用新的应收账款置换原质押的应收账款或回款专户内的资金。

应收账款的质押融资有以下几个特点:无需额外的抵押或担保条件即可获得融资;盘活企业资产,加快企业资金回笼,提高资金周转速度;企业利用远期付款条件,增加销售;应收账款质押率最高可以达到有效质押金额的80%。

2、应收账款的保理

商业银行或其保理公司提供有关应收账款融资与风险控制方面的保理业务,是解决公司应收账款增加和避免坏账损失的重要手段。上市公司应运用应收账款保理业务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应收账款保理业务是指企业把由于赊销而形成的应收账款有条件地转让给银行,银行为企业提供资金,并负责管理,催收应收账款和坏账担保等业务,企业可借此收回账款,加快资金周转。上市公司可以把应收账款让与专门的保理商进行管理,使上市公司从应收账款的管理之中解脱出来,但是上市公司并没有完全脱离销售商,而是利用保理商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信息,建立公司的销售客户体系,完善企业销售渠道,提高企业的销售能力。同时,保理公司具备专业技术人员和业务运行机制,它会详细地对销售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建立一套有效的收款制度,及时收回账款,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上市公司产生坏账的可能性,有效地控制风险,加速资金的周转。

目前,国内开展保理业务的时间尚短,全国只有极少数客户了解并有意识地应用该业务。就银行业而言,也只有100多名业务人员通过了FCI的保理资格认证,且基本上以从事国际贸易结算为主。相信随着我国保理业务的发展,银行业将会在国内开展更多的保理业务,公司应当根据自身经营情况、筹资能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充分考虑成本和收益的原则,选择大型或老牌的保理商,开展适合本企业需求的保理业务,有效利用市场分工,抓好自己的市场和客户,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与经济效益。

3、应收账款的证券化

应收账款证券化就是将应收账款直接出售给专门从事资产证券化的机构(发行人或服务人),经过证券机构的重新整合与包装后,以应收账款为基础向国内外资本市场发行有价证券,发行证券的价格由应收账款的信用等级、质量和现金等状况确定,从而达到使应收账款的出售方实现融资的目的。因此,应收账款证券化不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应收账款的管理方式,也提供了重要的企业融资方式。

四、上市公司关于应收账款银行保理业务的监管提示

我局在日常监管中,发现辖区部分上市公司为获得银行流动资金支持,将应收账款办理了银行保理业务。根据《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六条规定,债权人将其应收账款转让给商业银行,由商业银行向其提供应收账款催收、应收账款管理、坏账担保、保理融资服务中至少一项的,即为保理业务。保理业务涉及业务性质判断、信息披露和会计处理合规性等方面问题,下面向各上市公司通报我辖区一则监管实例,提示办理该业务的注意事项。

一、案例介绍

2012年12月24日,T公司与M银行总行营业部签订了《综合授信合同》、《贸易融资主协议》,M银行给予公司最高为2亿元的授信额度,可用于贷款、保理业务等。2012年12月27日,公司与M银行总行营业部签订了保理业务系列协议,包括《保理服务合同》、《保理服务合同——附属合同一》、《M银行保理额度通知书》等合同及3个附件,M银行受让公司应收客户N公司的应收账款,债权金额为2亿元(N公司应于2013年11月30日前付清),保理额度通知书中对保理金额、期限、利率、付息方式等均作出明确约定。

2014年1月1日,公司发布公告称,M银行因该项保理业务到期,于2013年12月27日将公司存放在一般账户的1.7亿元(融资额及利息)划走,并认为上述做法违背了《额度通知书》表述的“本业务为无追索权国内单保理(明保理)业务,采用一般融资模式”的性质。

2014年1月3日,T公司再次针对保理事件发布公告,并表示,公司对保理合同理解存在偏差。因与N公司就项目的进度、付款方面产生商业纠纷,N公司未按节点付款,该事项属于“无追索权保理合同”约定的特定条件之一,因此公司需承受N公司的应收账款,承担该笔应收账款的购买责任。

在短短几天,T公司关于该笔银行保理业务的公告内容出现这么大的偏差,一时引来资本市场、投资者和媒体的诸多关注和质疑。

二、案例分析

本案例的核心问题在于该保理业务性质是否属于无追索权保理,以及围绕该项保理业务的信息披露和财务处理是否合规。

(一)保理业务性质问题

根据《商业银行保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按照商业银行在债务人破产、无理拖欠或无法偿付应收账款时,是否可以向债权人反转让应收账款、要求债权人回购应收账款或归还融资,分为有追索权保理和无追索权保理。有追索权保理是指在应收账款到期无法从债务人处收回时,商业银行可以向债权人反转让应收账款、要求债权人回购应收账款或归还融资。有追索权保理又称回购型保理。无追索权保理是指应收账款在无商业纠纷等情况下无法得到清偿的,由商业银行承担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无追索权保理又称买断型保理。

从本案例判断,公司与M银行签署的保理合同可界定为无追索权的保理业务。主要依据为:第一,有关保理业务追索权的约定主要体现在《保理服务合同》、《附属合同》及《额度通知书》之中。《保理服务合同》第21条明确约定,如果相关文件内容如有冲突,适用先后顺序为《额度通知书》、《附属合同》、《保理服务合同》,可见《额度通知书》效力优先。第二,《额度通知书》已明确此业务为无追索权国内单保理。

那么,在发生银行追索时,公司为什么在三日内发布了两则相反的公告呢?关键在于无追索权保理是有严格适用条件的,即无商业纠纷下发生的坏账风险。公司第一则公告简单的认为无追索权保理不需要承担任何坏账风险,而忽略了《保理服务合同》第十条“商业纠纷”

(二)规定:“甲方(T公司)转让之应收账款如发生任何商业纠纷,则该笔应收账款,乙方(M银行)无需履行本合同所定之义务”。在与银行交涉后,公司最终披露“因与N公司就项目的进度、付款方面产生商业纠纷”,使得无追索权保理合同的前提条件不成立,公司仍需承受N公司的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二)信息披露问题

有投资者质疑公司该项保理业务信息披露及时性存在问题。我们对办理保理业务、银行划款两个时点的信息披露进行了研究。

在办理保理业务时,公司与民生银行签订的《保理业务合同》等合同类似于满足资产流动性需要而进行的融资行为,不属于《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中规定应履行临时信息披露义务的事项,故公司办理该保理业务时无需进行临时信息披露。公司在12月30日进行例行的银行存款余额查询时发现账户资金已被划走,公司即在2014年1月1日进行了信息披露,及时性不存在问题。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等规定看,公司信息披露及时性不存在问题。

但我局在核查过程中关注到公司2012年报告对该事项披露存在遗漏。根据《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2010年修订)中第34条规定:“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终止确认的应收款项,列示其终止确认的金额,及与终止确认相关的利得或损失”。T公司的保理业务属于金融资产转移事项,其应该在报告的财务报表项目附注中专门列示其终止确认的金额及相关利得或损失,但公司未对该事项进行专项列示。对此,我局对公司进行了谈话提醒。

(三)会计处理问题

公司在2012年年报视同应收账款卖出,终止应收账款的确认。发生M银行的追偿后,公司在2013年重新确认了应收账款。

无追索权保理业务的风险转移是有条件的,需在无商业纠纷情况下才由银行承担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即T公司对该笔应收账款保留了部分但不是几乎所有金融资产所有权上的风险。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006)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第九条的规定,企业既没有转移也没有保留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的,若放弃了对该金融资产控制的,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判断是否已放弃对所转移金融资产的控制,应当重点关注转入方出售所转移金融资产的实际能力。如果转入方能够单独将转入的金融资产整体出售给与其不存在关联方关系的第三方,且没有额外条件对此项出售加以限制,说明转入方有出售该金融资产的实际能力,同时表明企业(转出方)已放弃对该金融资产的控制,从而应当终止确认所转移的金融资产。根据《保理服务合同》第二条“保理服务内容”第(一)项,T公司应将其对于N公司因销售货物或提供服务或其他种类之基础合同所产生之应收账款全部转让予M银行,并同意M银行可另洽由其他方受让该应收账款。据此,M银行有出售该应收账款的实际能力,亦表明T公司已放弃对该应收账款的控制。故在判断为无追索权保理的前提下,在2012年办理保理业务时,T公司应终止确认应收账款;2013年由于T公司与债务人N公司发生商业纠纷,银行根据相关规定对其进行追偿,T公司应将原先终止确认的应收账款转回,重新确认该项债权。

因此,2012年末对该笔被保理的应收账款终止确认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的规定。

三、监管提示

结合该案例监管中的经验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现提示公司办理保理业务时应注意做好下列工作:

1.做好法律基础工作,配备专业法律力量或必要时借助外部法律力量。公司在与银行办理保理业务时,通常是按照银行提供一系列条款严密的格式文本进行,且银行地位比较强势,条款可协商空间不大。公司在办理保理业务时,应做好基础法律工作,内部进行保理性质判断或者发生纠纷进行信息披露时,应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必要时,聘请外部法律力量,以免发生错判情形。

2.及时、充分履行信息披露责任。一是办理保理业务时,应根据保理业务对公司的影响大小做好临时信息披露工作。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30条规定,“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投资者尚未得知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披露,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前款所称重大事件包括:

(三)公司订立重要合同,可能对公司的资产、负债、权益和经营成果产生重要影响”。公司应研判保理业务合同对公司而言是否构成重要合同,并按信息披露要求做好临时报告工作。二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年报规则做好定期披露工作,在附注中对保理业务进行准确、完整的披露。相关规则包括但不限于:《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2010年修订)中第34条规定、《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第二十条。三是保理业务发生新变化时,比如本例中因商业纠纷被划款,或者有追索权保理被追索等情形时,公司应在知悉或者理应知悉重大事件发生时,及时了解情况,履行临时报告义务。3.真实、准确进行会计处理。公司应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的有关要求,准确对保理业务进行会计处理。

五、企业应收账款和存货周转率与做假账的关联性分析

要分析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与做假账的关联性关系,首先应分析应收账款和存货对利润的影响。应收账款和存货主要影响的是企业的主营业务利润。应收账款是指公司已经交付产品或提供劳务,但尚未收到相应的款项,应收账款的变化可直接导致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化进而影响利润;存货是指公司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仍然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或者将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的变化主要通过主营业务成本的变化影响企业利润,所以这两个指标被企业操纵的可能性较大。

下面详细谈谈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与做假账的关联性关系。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与做假账的关联性分析

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营业)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100%

其中: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很低,则表明应收账款的实际偿还率也很低,这种情况下,如果利润额很高,则企业可能虚构了销售额,从而操纵利润。下面通过分析一家近期IPO冲关失败的某公司的一些财务数据来实证这个问题。

该公司2009年至2011年总资产分别为6711.88万元、10177.4万元和11939.87万元,而同期的应收账款净额就分别达到了3395.32万元、4995.1万元和6062.41万元,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高达50.58%、49.08%和50.77%;在流动资产中所占比例也达到了56.41%、55.29%和55.31%,成为公司流动资产的主要构成部分。

该公司招股书显示,2009年末至2011年末,该公司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分别为3774.37万元、5619.34万元和6721.64万元,年均增幅33.35%,在营业收入中所占比例高达80.34%、83.83%和83.16%,也就是说,公司每年有八成以上的销售收入并未实际到账,表明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依赖应收账款,公司面临很大的坏账风险。

该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在行业中属于非常低的水平。招股书显示,在过去三年间其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50次、1.60次和1.46次;而同行某上市公司的同期数据则分别为5.83次、6.19次和5.41次。很低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意味着该上市公司极可能通过做假账虚构应收账款来虚增收入,从而操纵利润。

最后,我们再来验证一下该公司利润的含金量,数据显示,2009年至2011年,该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33.61万元、955.18万元和1665.86万元,而同期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428.52万元、2009.74万元、3039.34万元,其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长期小于净利润,在净利润中所占比例分别为44.35%、47.53%和54.81%,净利润中的含金量比较低,利润造假的可能性很大。

二、存货周转率与做假账的关联性分析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它是销货成本被平均存货所除而得到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周转率(次数)=销货成本/平均存货余额

其中:平均存货余额 =(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假如存货周转率很低,则表明企业销售低迷,货物周转缓慢,就会积压大量的存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利润额很高,则企业可能虚构了销货成本,从而操纵了利润。下面通过分析一家近期IPO冲关失败的某公司的一些财务数据来实证这个问题。

该企业存货周转率虽然从2010年的3.66次提升至4.50次,但仍然缓慢,明显低于当年同行业13.87次的水平。不过,该公司2011年经营性现金流有明显改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从2010年的2625.17万元猛增至23968.08万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增幅高达813.01%。

另外,与存货周转率畸低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该公司的营业收入一改以往颓势,2011年销售收入较2010年大增了27%。更为惊奇的是,在存货周转率仅相当于行业平均水平三分之一的水平下,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却比同行整整高出了3.59个百分点,而2011年同行的存货周转率则高达18.91次。换言之,它的运营效率大大低于同行公司,却比同行公司更赚钱。因此,该公司披露的数据暴露出可能存在“做假账”的嫌疑。

通过上面的分析,这些虚构收入的上市公司往往表现为应收账款急剧增加,应收账款周转率急剧下降;存货急剧增加,存货周转率急剧下降。此外,要注意的是,上市公司也会担心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急剧下降会引起投资者的怀疑,因此,可能将应收账款往其它应收款,预付账款中转移,手法是上市公司先把资金打出去,再叫客户把资金打回来,打出去时挂在其它应收款或预付账款上,打回来作货款,确认为收入;上市公司故意推迟办理入库手续,将存货挂在预付账款上,然后少结转成本,这样,上市公司虚增的一块利润就挂在预付账款上。所以,对往来账款较大的上市公司,分析时,都要格外小心,不要上当。

六、财务人员如何从应收账款看企业财务状况

企业财务问题,可以从多方面反应出来,本文选择应收账款的分析这一角度,观察其与行业水平、企业同期水平的差异,分析出一个企业的经营状态及财务问题。

从应收账款看销售

企业的资金周转率指标可以从其所处行业的上市公司处取得。例如,某公司账面应收账款为10亿元,同类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3,则可以推测,该公司的销售收入为30亿元。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应收账款周转率=10×3=30亿元 进一步,我们还可分析确定销售成本的情况: 一般来说,从一个企业所处行业及该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有经验的财务人员可以确定该企业的毛利率水平。例如,从上市公司年报分析,某企业所处行业上市公司的毛利率水平为40%,上市企业之间毛利率差异不大。根据了解,该企业在行业中处于较前位置,因此可判断,该企业的毛利率水平也应在40%左右。

毛利率估计出来后,就不难计算公司的销售成本: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毛利率)根据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确定:销售成本=30×(1-40%)=18亿元。

也就是说,如果公司的销售收入为30亿元,在行业毛利率为40%的情况下,企业的销售成本应在18亿元左右。

从应收账款看资产(一)流动资产

财务人员可以通过对上市公司的研究,掌握行业的存货周转率指标。有了存货周转率,就不难判断企业的存货水平。根据了解,某公司所在行业的平均存货周转率为2,因而,我们得出,该公司的存货水平为:

平均存货=销售成本/存货周转率=18/2=9亿元。企业的流动资产主要是应收账款和存货,如果企业管理较好的话,货币资金和其他流动资产占比例应该不大。货币资金的占用水平高低,主要看企业的支付方式、议价能力和筹资能力如何。对供应方议价能力强的企业,货币资金可以相对保守;较多采用银票作为支付手段的企业,货币资金(保证金)的水平一般较高;筹资能力强的企业,准备支付的货币资金可以相对较少。

所以,一般来说,企业的流动资产约等于应收账款加存货。所以,可近似采用以下公式表示:

流动资产=应收账款+存货=10+9=19亿元。

假定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为10%,可对流动资产进一步精确确定: 流动资产=(应收账款+存货)/(1-10%)=19/0.9=21亿元。(二)长期资产

长期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是在企业扩张时才会发生的,所以,这里我们先不讨论。长期资产与流动资产的关系是项目与产能的关系,这在企业初创的可研报告中可以找到答案。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委托加工的因素,企业的营业额有多大,决定了企业的长期资产有多少。在考虑委托加工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通过自产占比来判断长期资产的金额。例如,某企业,一台机器设备价值100万元,占用厂房40平米,年生产值1 000万元。通上面的数据,可以计算该企业的机器设备投资总额:

机器设备投资总额=年总产值/单位设备年产值×设备单价=300 000万元/1 000万元×100万元=3亿元

这里,总产值按销售额计算。

长期资产与流动资产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对同类上市公司来分析。如A上市公司年销售额为50亿,其中,自产占20%,固定资产2亿,无形资产0.5亿,则可以计算企业产值与长期资产的关系:

长期资产产出率=企业总产值/平均长期资产=50×20%/(2+0.5)=4 根据行业水平和企业相关数据,可以计算企业的长期资产: 企业的长期资产=30/4=7.5亿元(三)总资产

在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确定之后,我们就不难判断企业的总资产水平了。总资产=流动资产+长期资产=21+7.5=28.5亿元。从应收账款看负债

通过应收账款,我们可以掌握企业的总资产,在此基础上,不难判断企业的负债水平。企业负债与资产的关系可用资产负债率来表示。正常来说,企业的资产负债水平以70%为上限。高于70%,那就意味着企业面临较大的风险,应该予以关注。但是,负债水平过低,说明企业经营比较保守,或者发展机会有限;同时,负债水平过低,还会使得企业失去杠杆效益。所以,我们在确定企业的负债水平时,以60%为标准较为合理。这样,便可以计算企业的负债水平了:

总负债=总资产×资产负债率=28.5×60%=17.1亿元。考虑到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匹配,一般来说,流动比率以不小于1为限,理想值为2。这里,我们定流动比率为1.5,可计算企业的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流动资产/1.5=21/1.5=14亿元。

长期负债=总负债-流动负债=17.1-14=2.9亿元。企业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1-14=7亿元。从应收账款看权益

通过上面的分析,总资产和总负债都已明了,那么,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也可以确定: 所有者权益=总资产-总负债=28.5-17.1=11.4亿元。所有者权益-企业营运资金=11.4-7=4.4亿元。

这说明,企业长期投资中,有4.4亿元是自有资金,长期借款2.9亿元,与长期资产7.5亿元基本吻合。

从应收账款看问题

一般来说企业执行过程中,各项指标很可能与我们测算的结果不一致,如果差异较大时,这就需要关注和分析,核查不一致的原因。

(一)收入问题

收入与应收账款正相关,收入大,应收账款也大,收入小,应收账款也小。如果收入增长小于应收账款增长,也就是说,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这就很有可能隐藏着问题:一是应收账款坏账问题,其根源可能是定价过高,客户亏损,无法还款;或客户诚信不够,逃避债务;还有就是公司放宽收账政策和信用政策,获取竞争优势;二是串通舞弊,导致应收账款增高,收入虚假,这里有的是客户单方面的行为,有的是企业与客户串通粉饰业绩的行为,不能简单认定。

(二)费用问题

费用与应收账款的关系要通过销售收入来分析。所以说,费用与应收账款间接相关。运行良好和稳定的企业,费用的变化一般不太大,并与销售收入保持一定的比例。如费用率出现较大的变动时,很可能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了较大的调整,我们必须关注这种调整隐藏的风险。企业的业务模式调整时,我们需要考评其是否具有配套的管理能力和相关方的支持?其内控方面是否存在缺陷?如果没有模式方面的调整,那么,在费用方面,有无利益的转移,如替他方承担费用或转嫁费用?有无费用的跨期操控和列支,如提前或推迟开具发票的现象?(三)存货问题

应收账款与存货正相关。有的企业存货减少,应收账款却增加,两者此消彼胀,这样,就有可能是突击虚增销售,因而,可以怀疑销售质量存在问题。存货水平增加还说明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可能出现问题,如果不能在短期内消化,就必须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

(四)负债问题

企业在进行融资时,银行对其负债与收入的关系、负债与资产的关系都很敏感。一般来说,负债总额不能超过总资产的65%。流动负债不应超过一年的营业收入,也不能超过流动资产,企业要进行投资,一定要有相应的营运资金,营运资金来源于长期资金(包括自有资金和长期借款)。当公司的财务指标达不到上述要求时,说明企业的财务需要关注。可能是企业过度投资所致,也可能是企业竞争力减弱,资产周转不畅所致。这些都预示着企业的风险。

七、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

(一)企业及产品竞争力不足

当前的市场,无论是高科技产品还是—般工业品,几乎都是买方市场。一些企业在规模、技术、成本方面缺乏优势,竞争力差,生产能力大于市场份额,供大于求,产品积压。不得不在销售过程中作出让步,如延长产品试用期和货款回款期等,使应收账款不断增加。

(二)忽视信用管理,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法制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商业信用短缺现象比较普遍。然而,一些企业对于这些现象缺乏警惕,在销售上存有侥幸心理,未对客户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就急于和对方成交,在账面销售额攀升的同时给企业带来了经营风险。

(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国内企业,应收账款超过两年未收回的非常普遍,除上市公司外,这种信息一般不向外公布,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

1.合同管理不健全

合同之所以成为控制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于它依照合同法以文字的形式明确规定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然而,我们发现逾期的应收账款往往缺少完善有效的合同,一旦对簿公堂,却拿不出确凿证据,只能“哑巴吃黄莲”。

2.考核制度不合理

目前很多企业实行销售人员工资总额与销售额挂钩的做法,在业绩考核中,企业注重销售额,追求账面利润;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手段强销商品,使应收账款大幅上升。在应收账款管理上,企业既未要求销售人员负责追款,又未明确规定监督账款回收的部门,责任不到位。

3.会计控制不严格

《企业财务准则》规定:各种应收账款应当及时清算、催收,定期与对方对账核实,经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已提坏账准备金的,应当冲减坏账准备金;未提坏账准备金的,应当作为坏账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并非严格执行,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不及时清算,形成账外债权达到上百万;有些企业长期不对账;有些企业满足一时的漂亮业绩,不愿将无望收回的应收账款作为坏账损失。

八、企业应收账款对利润质量的影响

应收账款是企业采用商业信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应向客户应收而未收取的款项,是企业的债权。应收账款在未来能否收回存在不确定性,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就是企业的账面利润损失,这是企业理财方面必须面对的一大风险。可以说,应收账款对企业利润质量分析具有实质性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应收账款会虚化企业的账面利润,误导不同报表使用者对利润深层次的理解 众所周知,利润的计算式是“利润=收入-费用”,这里的“收入”主要是指形成应收账款的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的产生意味着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没有形成现金流入,它只是企业的收款权利。所以,应收账款在收回之前,企业所谓的实现利润,只是账面利润,是数字概念,而不是现实利润。相当于应收账款数额的利润没有真实的货币作为基础,只不过是“纸上富贵”而已。

如果报表使用者只看利润表上亮丽的利润数据,不对其作深入的剖析,被报表上令人心动的数字所迷惑,就不可能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作全面和准确的分析。如果投资者仅凭表面账务数据作决策,就极可能陷入盲目的境地,造成决策失误带来损失。

二、应收账款弱化了每股收益评价企业业绩的意义

每股收益是指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净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净亏损。每股收益通常被用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衡量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及投资风险,是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据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预测企业成长潜力、进而做出相关经济决策的重要财务指标之一。在企业能盈利的情况下,该指标反映了每股创造的税后利润,通常,报表使用者或信息需求者的理解是每股收益越高,表明企业创造的利润越多。但如果企业的利润大部分是通过应收账款来支撑的,而缺少具有现实支付能力的现金为依托,那么,企业的每股收益指标对企业盈利水平的评价作用就会被削弱,因为每股盈利没有带来足够的现金流入。高额的应收款项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入,企业如果现金流入不足,有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如果引发财务危机,就会因财务状况恶化而降低偿债能力,使企业信誉受损。

三、应收账款削弱主营业务利润评价企业业绩的主导作用。我们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应从企业的主营业务方面去把握,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利润的核心。企业的主导产品或主导业务收入被认为是集中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盈利对象,企业即使为分散经营风险或延伸价值链,扩大对外投资的规模,也一定是建立在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或业务的基础上。一个企业只有从主营业务中获得的利润才是真实可靠的利润。在正常情况下,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应收账款直接影响的是主营业务利润指标。主营业务利润是公认的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核心指标。主营业务利润大,说明企业主业突出,经营业绩好。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定数量的应收账款会使主营业务利润有潜在损失的风险,这种风险来自于市场环境恶化对债务人经营活动的影响。如果客户无力偿还债务而给企业带来坏账,那么,企业账面上再好的业绩也不过是镜中之花。这时,通过主营业务利润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就缺乏应有的说服力。

四、应收账款一定程度上会掩盖所有者权益的真实性。企业应收账款实际上是企业未能到账的利润,由于会计政策操作的结果,它成了企业的账面利润。从这点上看,应收账款无疑虚夸了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企业按规定以账面利润为基数提取盈余公积等,分配后的剩余数就是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应收账款会使所有者权益中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数据显得不那么真实可信,如果单纯地从资产负债表上分析所有者权益,就无法直观其真实的情况。

五、应收账款成为企业财务造假的工具之一

企业财务造假的手法很多,其中应收账款就可以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例如,企业为了增加某一会计的利润,可以通过虚开发票增加应收账款,这就可通过营业收入的虚增达到利润的虚增,在下一钻制度的漏洞或以销售退回为由再将应收账款冲回;再如,企业根据应收款项的账龄长短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少计提坏账准备可以增加利润,不少企业明知某些高龄应收账款已成坏账,但为了虚增利润却不予冲销,或者为了隐匿利润而多提坏账准备,财务造假严重。最明显的是一些上市企业在报告中大玩所谓“二一二”亏损游戏:即连续两年亏损,然后通过“技术手段”对利润进行操纵,最终来个“扭亏为盈”,接着再连续两年亏损,又来一个“扭亏为盈”,通过调节利润逃脱退市。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经营活动中必须获得利润,并尽可能地使企业利润最大化。为了扩大市场份额的需要,任何企业每笔交易都无法做到钱货两清,而是大量采用商业信用,赊销就是企业扩大销售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分析企业应收账款有利于准确掌握企业年报信息。为了更好地分析企业利润质量,通过利润指标有效分析企业全面的经营情况,评价企业的管理水平,揭示应收账款对企业利润的真实影响,笔者认为应做好如下工作:

1.利润分析时应注重当期赊销比例财务指标分析

企业应在主营业务收入中进行“赊销收入”明细核算,并单独列示于利润表,准确计算和分析当期赊销比率指标,并重点揭示赊销业务产生的原因。“赊销比率=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赊销比率高,说明企业当期营业收入中现金流入少,当期利润缺乏货币支撑,现实中面临很大的坏账风险,存在“失去利润”的可能。如果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赊销比率低,当期利润就显得真实可信。

2.计算应收账款与利润的比重,做好利润分析工作 企业应计算应收账款总额占利润总额的比率,通过这一比率准确分析利润实现的真实情况。企业可将这一比率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以便评价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应收账款管理水平。一般情况下,企业如果有足够大的营业收入额,应收账款所占利润的比重越低,说明企业的盈利水平真实,应收账款管理水平高,企业理财能力强。

3.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制定有力措施加快资金回笼

任何企业都必须树立信用风险意识,加强信用风险管理,防范与化解信用风险,高度认识减少与回收应收账款的理财意义。企业应做好欠账企业的信用分析评价工作,为企业控制应收账款提供信息支持,为企业催款做好相关必要的工作。企业必须对业已存在的应收款项作准确的风险评级,并定期将其对利润的可能影响进行合理的评估,防患于未然。首先,企业应当时刻注重应收账款回收比率指标的计算及分析工作,“应收账款回收比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平均应收账款”,若该比率很低,则表明应收账款的回笼速度很慢,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其次,做好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回笼资金的重要性,企业可以采取积极的现金折扣政策,也可以采取日常催讨的方式,尽快地收回被其他企业拖欠的款项;再次,做好应收账款的监控工作,应收账款的监控应当包括赊销业务的发生、款项的收回、逾期风险预警等各个环节以及债务人信用状况的变化。

4.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结合分析企业利润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利润表把企业一定期间的营业收益与其同一会计期间的营业成本、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后净利润。通过利润表反映的收入、成本和费用等指标,能够知道企业生产经营的收益、成本和耗费情况,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信息的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能够分析企业投资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在企业三大报表中,资产负债表能够提供企业一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情况。它所提供的是静态的财务信息,并不能反映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也不能表明这些资产、负债给企业带来或用去多少现金。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提供动态的财务信息,但它只能反映利润的构成,却不能反映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给企业带来或支付了多少现金,而且利润表不能反映投资和筹资的全部事项。现金流量表提供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财务信息,表明企业在报告期内由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获得现金及这些现金的使用情况,能够说明资产、负债、净资产的变动原因。

现金流量表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特别是现金流量表能弥补利润表的不足。利润表只是指明了企业利润的构成要素及结果,在存在大量应收账款的情况下,利润只是一个概念而已,它无法说明利润实现的真实情况及程度。将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相结合分析企业利润,不但可以了解企业利润的构成和结果,对利润进行量的分析,而且还可以通过现金流量对利润进行质的分析。

5.利润分析信息按规范披露,务必准确和完整

企业披露利润分析信息,不但要做好当期信息的披露,而且还要做好环比信息的披露。特别是如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净利润现金含量、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信息的披露,语言要规范,表达要完整,披露的数据必须真实和准确。

此外,现金比率指标作为最严格最稳健的短期偿债能力衡量指标,也可以用来辅助分析企业利润质量,因为应收账款是造成现金比率低的原因之一。

2.应收账款论文参考文献 篇二

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 企业取得应收账款的权利时即应确认相应的债权, 也即企业与买方签订合同后, 就取得了对预付款的应收权利, 企业完成合同中约定的相关产品的生产任务后同时就取得了对发货前款的应收权利。但是, 从收入的角度来讲, 产品本身的所有权尚未转移, 企业没有开立发票, 不能确认收入。

一、财务应收与业务应收的区别

会计上的应收账款是以销售收入确认的时间为确认依据, 在确认收入的同时确认相应的应收债权。销售商品的收入应该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才能予以确认:一是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二是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 也不再对售出商品实施有效控制;三是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四是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五是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这样根据收入确认的应收账款在管理上就存在两种困境:一种困境是, 对于应该作为企业应收款进行管理的按照合同进度应收买方的预付款、发货前款等, 这些款项在财务上不具备开立发票和确认收入的条件, 一般会被疏于管理;另一种困境是, 财务上开立了增值税专用发票, 相应的收入确认为对客户的应收账款。但是通过与合同上约定的支付条件进行比较, 我们会发现, 并不能完全按照开票金额计算账龄和管理应收账款。然而从财务角度来看, 既然向客户开立了全额增值税发票, 就应该从客户那里收到全部金额。

为了帮助企业走出应收账款的管理困境, 我们另外定义了业务应收款, 以区别于财务上的应收账款。即在合同生效后, 按照合同上所描述的应收金额和到期时间, 分别将每笔款项作为业务应收款进行管理, 之后再随着合同的执行进度对这些业务应收款的到期时间进行随时更新。以笔者所在的单位为例, 有超过80%的销售合同与买方约定的付款方式为非一次性全额收款, 根据经验, 我们将业务应收款分为预收款、发货前款、验收后款、调试后款和质量保证金五个类别。

业务应收更好地体现了权责发生制原则, 事先按照到期时间进行确认, 以分别管理到期和未到期的应收款;而财务应收则侧重于收入实现后根据发票确认的全额应收款项记录。从现实情况来看, 业务应收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应收账款情况, 有利于企业督促买方按照合同履行支付义务。如果要把业务应收纳入财务范畴, 则可以在确认业务应收款的时候, 将相应的金额暂列为主营业务收入下的“待实现收入”, 这对现行会计准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二、利用ERP系统管理业务应收款

业务应收款的管理基础是在合同签订后即根据合同所描述的支付条件和支付日期确认应收款。业务应收款的确认有利于企业按照应收款类别进行管理, 同时要求企业实时更新应收款的到期日, 以便对应收款进行准确的控制和管理。

通过ERP系统进行业务应收款的管理, 需对财务模块下的应收模块进行改进, 参照用友ERP-U8系统中的应收模块和合同管理模块, 首先需要在合同管理模块中建立合同档案, 然后根据合同条款录入合同的收款计划, 其中包括预计收款日期、收款比例、收款金额、结算方式和收款条件。由于结算方式不作为应收管理的重点, 我们在新系统中将其更改为收款类别, 即分为预收款、发货前款、验收后款、调试后款和质量保证金。收款计划中的每一条记录将自动生成一个收款计划单。系统设计某一笔应收款在没有核销前可以无条件进行修正, 一旦有部分核销或整体核销后, 则必须先取消核销才能进行修正, 但是修正后必须再次执行核销。财务上将收款计划单视同形式发票进行管理。

收款计划录入系统后即标志着已经进入企业的应收款管理程序, 每天由业务部门派专人在系统中抽取到期应收款的业务单, 并通过E-mail发给相关的业务员。由业务员分别与客户进行沟通和确认, 如果因为合同双方的其他问题变更了合同的交货期, 则由业务员提供证据后修改业务应收单。

当财务部门实际收到客户的回款后, 在系统中手工录入一个收款单, 通过ERP系统设置自动核销, 核销时由系统自动搜索待核销单据, 按照收款单上的客户名称和合同编码自动匹配核销, 不同的应收款类别下按照预计收款日期到期的顺序核销。

3.浅析应收账款管理 篇三

摘 要 应收账款作为一种信用和促销手段对一个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着企业的资金链,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被企业广泛采用。本文从应收账款产生原因出发,阐述了目前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如何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 应收账款 问题 管理

一、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1.商业竞争的需求。同业竞争激烈、市场需求不旺,企业不得不采取赊销方式销售,由于赊销销售方式,购买方可以在不支付货款的前提下获得产品的使用权,降低了购买方的使用成本,因此,在产品质量、销售价格等因素一致的前提下,赊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促销方式。在赊销的同时,应收账款也就发生了;同时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作用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为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除了依靠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广告等外,也通过赊销或其他优惠方式争夺批发商和零售商;由这些引起的应收账款,是企业市场竞争和商业信用的产物,是企业拥有的、经过一定期间才能兑现一种的债权。

2.企业自身的问题。其一,没有应收账款管理的责任部门。不少企业有大量的应收账款对不上,收不回,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明确的管理部门,内部清理欠款工作职责不清,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其二,企业没有树立正确的应收账款管理目标,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了企业的现金流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企业领导人的考核过于强调利润指标,而并没有设置“应收账款回收率”这样的指标,很容易使企业不良资产增加,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3.减少库存的需要。企业持有存货相应的要增加管理费、仓储费和保险费等开支,还有存货跌价的风险,为了降低风险,当企业产成品存货较多时,一般都可采用较为优惠的信用条件进行赊销,把存货转化为应收账款,减少产成品存货,节约相关的开支。

二、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

1.对应收账款的会计监督薄弱,使得应收账款存在一定的风险。赊销风险就是应收账款形成的风险。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赊销管理制度,对形成的逾期款项能否收回、收回多少没有底数,忽视了资金的良好周转,使得经营成本加大;而没有建立应收账款台账管理制度,没有对应收帐款进行辅助管理或仅按账龄进行辅助管理,企业在回款不畅的情况下就不能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没有建立应收账款定期清查制度及坏账核销管理制度,企业应收账款账龄有的甚至多达到10余年,发生坏账的机率也随之增大。

2.应收账款的潜在影响及损失。企业通过应收账款实现的销售收入,虽然能使企业产生较多的利润,但是也使企业在供、产、销的各个环节都要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加速了企业的现金流出,如果产品销售之后不能收回资金,将加大企业资金占用成本;企业应收款的大量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使企业效益下降;这种没有货款回笼的入账销售收入,势必产生没有现金流入的销售业务损益产生,销售税金上缴及年内所得税预缴,如果涉及跨年度销售收入导致的应收账款,则可产生企业流动资产垫付股东年度分红,久而久之导致企业实际经营状况被掩盖,无法实现既定的效益目标;一旦形成呆坏账,企业的资金就可能周转不灵,将直接消耗企业的利润;如果同一时间发生多起应收账款损失,超出企业所能承担的最大限度,企业就可能面临严重的财务危机,长此以往,还有可能造成企业生产经营循环中断,企业经营难以为继。

三、有效管理应收账款的方法

1.建立完善的客户信用情况反馈体系,从源头扼制“应收账款”的大幅度增加和坏账的形成。对于客户信用质量情况的掌握是决定应收账款发生额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可在企业内部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信用标准分为信用优良A级、信用一级B级、信用较差C级、已无信用D级。经营部门可以随时关注跟踪客户方面情况的变化,如法人变更、机构拆并、申请破产等等影响企业资金实力和对应收账款收回产生影响的情况,以便于各部门与客户发生应收账款相关事务时,作为采取何种收款方式的参考,同时也是企业对客户信用等级做出判断并决定是不是给予客户优惠,有利于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

2.实行应收账款的计划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合理的信用政策应考虑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三者的结合对销售额、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和收账成本的影响。企业应编制账龄分析表,制定出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并设定一个相对积极的平均收款期,为减少企业坏账损失创造条件。而只有当这种信用政策所增加的销售盈利超过增加的销售成本时,才能得以实施和推行。

3.实行应收账款的责任管理,做到每一笔应收账款都有明确的责任人。企业在制定营销政策时,可以将应收账款的管理纳入对销售人员的考核心项目之中,即个人利益不仅要和销售、回款业绩挂钩,也要和应收账款的管理联系在一起,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奖罚条例,使应收账款处在合理、安全的范围之内;企业也可以根据货款回笼情况建立指标考核体系,引入激励机制,实施奖惩措施,从而降低风险的发生机率。

4.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做到定期对账,辅助应收账款的回收。企业财务部门应定期向赊销客户寄送对账单和催交欠款通知书。对未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主要是获得经双方供销、财会经办人确认无误并签章的对账单,这是最终通过法律手段寻寻求债权保护的起码要求。对超过期限的赊销客户,在发出对账单的同时,需分发催交欠款通知书,及时催收欠款,企业供销部门及有关经办人员应积极配合财会部门做好此项工作。这样不仅可以在相关各部门之间建立起相互协作、相互制约的机制,提高应收账款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应收账款的系统化、程序化管理。

5.采用灵活的收账策略和风险转移机制。根据对客户信用情况的评估和对应收账款日常监督和分析的资料,分析出债务人拖欠的原因以及拖欠的背景,确定出催账目标,同时还要考虑收账成本,拟定不同的收账策略。对于信用状况良好的客户采用信函、电话等方式,而对于信用一般的客户应通过函电,专程上门实施催收。对近期暂不能还款的客户,应要求对方制定还款计划并提供担保;若客户确实遇到暂时的困难,经过努力可以转亏为盈,企业应帮助其渡过难关,以便收回账款,一般做法为进行应收账款的债务重组、改变债务形式、延长付款期等;对那些既不制定还款计划又不提供担保的,或发现其缺乏清偿能力的,应及时通过法律途径予以解决。对部分不能收回的账款实行风险转移:当企业的应收账款不能回收时,可以考虑将其转化为应收票据,因票据可在未到期时向银行贴现,也可以背书转让,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坏账损失的发生;企业也可以将应收账款全部出售给金融机构,实现应收账款对象上的转移;最后企业还可以从客户手中购回自己需要的资产以抵补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实现应收账款方向上的转移。

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的推行,应收账款的管理已经成了企业经营活动中日益重要的问题。只要我们通过应收账款管理机制的建立,对应收账款全程实行规范管理,使风险性、盈利性得到最佳的统一,达到总效用的最大化,就能使企业在保证一定收益水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化解应收账款的风险,使企业营运资金结构更加合理,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宪仁.企业收款高手.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1.

4.应收账款论文 篇四

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采取各种手段扩大销售,占领市场。除提高产品质量、实行价格优惠、改善售后服务、扩大广告宣传等外,赊销售是常常采用的重要促销手段。赊销的实质是一种商业信用,就是顾客在获得产品、服务时并不当即付款,而是承诺在事后一定时间内付款,这样可以减轻顾客的支付压力,是顾客普遍希望的。然而,赊销是双刃剑。一方面,可能起到促销的作用,另一方面,由赊销产生了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资金占用,资金成本增加,甚至产生坏账,可能使企业蒙受损失。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结果显示,由于我国企业间不讲信用,互相拖欠贷款构成连环债链的资金总额已达4000到5000亿元,占全国流动资金的20%。另外,国内一些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只限于数量方面,而对其账龄、应收账款成本、客户信用等级等资料不作分析,使得账龄超过3、4年的应收账款大有所在。而在其它国家,早就作为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在我国的一些企业却一直是放在“应收账款”项目下而不在“坏账”项目下,尽管如此,我国企业坏账率是仍占5%——10%,账款拖欠期平均是90天。而市场经济发达的美国,平均坏账率是0.25%——0.5%,账款拖欠期平均是7天,相差10多倍。与此同时,美国企业的赊销比例高达90%以上,而我国只有20%。从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中,可以清醒地看到应收账款现状不容乐观,它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的正常发展。

二、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

(一)信用制度的缺失

对于现代的市场交易环境而言,信用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能力,不用立即付款就可获取资金、物资、服务的能力。接受信任的一方在其应允的时间期限内为所获得的资金、物资、服务而付款,而上述时间期限也必须同时被授予信任的一方认可。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当前,信用状况差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薄弱环节,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由于缺乏足够的信用,直接导致不少企业陷入危机。在我国,企业可心随心所欲的欠别人的款而却不必为此付出太大代价,而且,最终还会形成相互拖欠,这样就形成了“三角债”,形成了要账难。

(二)企业产品竞争力不足,缺乏足够的周转资金

在买方市场下,由于在规模、技术、成本等方面不具备优势,失去了与其他企业抗衡的能力,导致其市场占有份额很小,而其生产能力却大于其生产份额,这样就产生了供大于求的局面,造成产品积压。为了解决产品积压问题,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又不得不作出相应的让步,如采取先发货后付款的方式,使产品的应收账款从数量和时间都增加了,造成企业始终受制于人,让别人牵着走。随着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多,流动资金周转不灵的问题便接踵而至。

(二)忽视对客户信用的调查和管理

企业对往来客户的资信状况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估是从源头上扼制应收账款增加和形成坏账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很多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往往缺少自我保护意识,缺乏防范应收账款风险的三道基本程序,即客户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跟踪,对客户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有多大,客户的偿债能力如何,缺乏必要的科学分析和评估,对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不予重视,更不能针对不同的往来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所有的这些都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平均收款期延长,资金占用数额增加,坏账损失率增大。

(三)企业缺乏有效而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

1.基础工作不健全

合同之所以成为控制经营风险的手段之一,就在于他依照合同法以文字的形式明确规定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并受到法律的保护。正因为如此,对合同的管理就应该更加慎重、更加完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每笔逾期应收账款的后面往往就缺少完善有效的合同协议,更有甚者,竟信奉口头上所谓的“君子协定”、“一诺值千金”,一旦因账款收不回而对簿公堂的时候,又拿不出确凿的证据。

2.考核制度不合理,约束机制不健全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实行销售人员工资总额与销售挂钩的做法,在业绩考核当中,企业只注重销售额,片面追求账面上的高利润额。采取赊销手段强销商品,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对于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既未要求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又未明确规定监督账款回收的部门,从而造成高销售额、低经济效益的局面。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良好的信用用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扩展和复杂化的市场关系逐步构建起彼此相联、互相制约的信用关系。这种信用关系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关系得到充分发展,并维系着错综复杂的市场交换关系,支持并促成规范的市场秩序。所以,从宏观上讲,没有信用,就没有市场存在的基础。

所以,要降低应收账款的数额,破除“三角债”,必须要建立信用体系,使企业均不相互拖欠账款,这样,经济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提高产品竞争力

1.加强产品市场调研,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首先必须加强市场调研,认真研究、了解、把握市场,并分析预测市场需求的前景,及时开发研制新产品,以开拓新市场,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企业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的趋势,生产出有特色的、差异化的,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产品;企业还需要结合自身优势,发展龙头产品,强化创新意识,争创名牌商标,提高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另外,企业要根据发展对外贸易、开辟国际市场的需求,创造条件,通过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改进产品外观和包装等措施来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只要有更多的消费者选择企业的产品,就会有更多的客户来选择企业,企业就可以有目的地选择客户,选择那些信用品质好,赖账可能性小的客户,以减少资金在应收账款上的占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二)科学分析资源共享信息状况,合理制定信用政策

1.设置资信管理部门

企业应设信用管理部门,或者设信用管理员一职。借鉴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使其在赊销管理中起到防患于未然的主导作用。具体体现在:赊销前考察客户的资信情况,确定是否赊销以及赊销额度的多少、期限的长短;赊销后对应收账款采用的科学方法进行日常的管理,协助并监督销售人员的催收工作;对逾期的应收账款分清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处理办法,力求达到销售最优化和将坏账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

2.加强客户资信的管理

一般来说,客户的资信程度通常取决于5个方面,也就是通常所说的“5C”系统,包括:(1)品质即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2)能力即顾客的偿债能力;(3)资本即顾客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4)抵押即企业签订赊销合同时附有的抵押条款;(5)条件即可能影响顾客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

对顾客的“5C”进行信用综合分析后,企业就可以对客户的信用情况作出判断,并建立客户档案,着重记录客户的财务状况、资本实力以及历史往来记录等,并对每一个客户确定相应的信用等级。信用等级并非一成不变,最好能每年作一次全面审核,以便于能与客户的最新变化保持一致。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企业在销售时就要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及结算方式,信用等级高的客户可以采取赊销方式,信用等级较差的客户,一律采用现款交易或采用银行承兑汇票方式进行货款结算,决不能为了单纯地提高销售额而去迁就客户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

(三)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管理

1.加强合同管理,规范经营行为

企业销售业务应实行合同管理制度。对于金额重大的销售合同应当通过法律顾问等专业人员审核把关。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随意签订销售合同。企业应认真开展合同评审工作,对客户提出的标的、数量、质量、交货期、交货地点、付款方式及违约责任进行认真审查,并决定是否接受定单。一旦接受,企业要按合同要求组织生产与交货,确保全面履行合同。

2.实行货款回笼业绩考核,明确清收责任

没有考核的管理是无效的管理,没有量化指标的考核是无效的考核。企业应当按“谁销售,谁收款”的原则将货款回笼分解到每个销售人员身上,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收款计划,明确收款金额和期限。每月根据货款回笼计划的完成情况对销售人员进行业绩考核,授予奖金得以兑现。凡因自身原因造成货款被拖欠甚至无法收回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人为造成的呆死账,要有明确的赔偿制度,损失重大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做好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加强催收力度

信用部门要经常计算账款回收期、账龄结构、逾期账款率、坏账率等指标,并将结果反馈给企业主管领导,为评估、调整客户的信用等级、信用政策提供依据,同时也能了解赊销总情况。其次,企业财务部门应定期向客户寄送对账单,对账单应由双方供销当事人和财务人员确认无误并签章,作为有效的对账依据,如发生差错应及时处理。对于逾期拖欠的应收账款应编制账龄分析表进行账龄分析,并加紧催收。最后,信用管理部门在账龄分析表的基础上,将逾期应收账款按风险程度分类。对于不同类别的应收账款应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催收。

4.严格按会计制度办事,及时处理呆坏账

财务人员应严格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要求对应收账款进行及时清算、对账等工作,对可能破产、倒闭的客户,要积极采取保全债权措施;事实上已难以收回的逾期货款,报经有关部门审批后,予以核销。当然,不管是企业采用怎样严格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坏账损失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企业应遵循谨慎性原则,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采用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或其它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金。

5.应收账款分析 篇五

摘 要: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债权,它对企业的利润有极其重大的影响,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就是企业的利润损失。本文从多方面分析了应收账款对利润的影响,并就如何降低这些影响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应收账款 利润质量 影响

应收账款是企业采用商业信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应向客户应收而未收取的款项,是企业的债权。应收账款在未来能否收回存在不确定性,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就是企业的账面利润损失,这是企业理财方面必须面对的一大风险。可以说,应收账款对企业利润质量分析具有实质性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应收账款会虚化企业的账面利润,误导不同报表使用者对利润深层次的理解

众所周知,利润的计算式是“利润=收入-费用”,这里的“收入”主要是指形成应收账款的主营业务收入。应收账款的产生意味着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没有形成现金流入,它只是企业的收款权利。所以,应收账款在收回之前,企业所谓的实现利润,只是账面利润,是数字概念,而不是现实利润。相当于应收账款数额的利润没有真实的货币作为基础,只不过是“纸上富贵”而已。

如果报表使用者只看利润表上亮丽的利润数据,不对其作深入的剖析,被报表上令人心动的数字所迷惑,就不可能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作全面和准确的分析。如果投资者仅凭表面账务数据作决策,就极可能陷入盲目的境地,造成决策失误带来损失。

二、应收账款弱化了每股收益评价企业业绩的意义

每股收益是指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净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净亏损。每股收益通常被用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衡量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及投资风险,是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据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预测企业成长潜力、进而做出相关经济决策的重要财务指标之一。在企业能盈利的情况下,该指标反映了每股创造的税后利润,通常,报表使用者或信息需求者的理解是每股收益越高,表明企业创造的利润越多。但如果企业的利润大部分是通过应收账款来支撑的,而缺少具有现实支付能力的现金为依托,那么,企业的每股收益指标对企业盈利水平的评价作用就会被削弱,因为每股盈利没有带来足够的现金流入。高额的应收款项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入,企业如果现金流入不足,有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如果引发财务危机,就会因财务状况恶化而降低偿债能力,使企业信誉受损。

三、应收账款削弱主营业务利润评价企业业绩的主导作用

我们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应从企业的主营业务方面去把握,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利润的核心。企业的主导产品或主导业务收入被认为是集中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盈利对象,企业即使为分散经营风险或延伸价值链,扩大对外投资的规模,也一定是建立在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或业务的基础上。一个企业只有从主营业务中获得的利润才是真实可靠的利润。在正常情况下,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应收账款直接影响的是主营业务利润指标。主营业务利润是公认的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核心指标。主营业务利润大,说明企业主业突出,经营业绩好。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定数量的应收账款会使主营业务利润有潜在损失的风险,这种风险来自于市场环境恶化对债务人经营活动的影响。如果客户无力偿还债务而给企业带来坏账,那么,企业账面上再好的业绩也不过是镜中之花。这时,通过主营业务利润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就缺乏应有的说服力。

四、应收账款一定程度上会掩盖所有者权益的真实性

企业应收账款实际上是企业未能到账的利润,由于会计政策操作的结果,它成了企业的账面利润。从这点上看,应收账款无疑虚夸了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企业按规定以账面利润为基数提取盈余公积等,分配后的剩余数就是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应收账款会使所有者权益中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数据显得不那么真实可信,如果单纯地从资产负债表上分析所有者权益,就无法直观其真实的情况。

五、应收账款成为企业财务造假的工具之一

企业财务造假的手法很多,其中应收账款就可以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例如,企业为了增加某一会计的利润,可以通过虚开发票增加应收账款,这就可通过营业收入的虚增达到利润的虚增,在下一钻制度的漏洞或以销售退回为由再将应收账款冲回;再如,企业根据应收款项的账龄长短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少计提坏账准备可以增加利润,不少企业明知某些高龄应收账款已成坏账,但为了虚增利润却不予冲销,或者为了隐匿利润而多提坏账准备,财务造假严重。最明显的是一些上市企业在报告中大玩所谓“二一二”亏损游戏:即连续两年亏损,然后通过“技术手段”对利润进行操纵,最终来个“扭亏为盈”,接着再连续两年亏损,又来一个“扭亏为盈”,通过调节利润逃脱退市。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经营活动中必须获得利润,并尽可能地使企业利润最大化。为了扩大市场份额的需要,任何企业每笔交易都无法做到钱货两清,而是大量采用商业信用,赊销就是企业扩大销售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分析企业应收账款有利于准确掌握企业年报信息。为了更好地分析企业利润质量,通过利润指标有效分析企业全面的经营情况,评价企业的管理水平,揭示应收账款对企业利润的真实影响,笔者认为应做好如下工作:

1.利润分析时应注重当期赊销比例财务指标分析

企业应在主营业务收入中进行“赊销收入”明细核算,并单独列示于利润表,准确计算和分析当期赊销比率指标,并重点揭示赊销业务产生的原因。“赊销比率=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赊销比率高,说明企业当期营业收入中现金流入少,当期利润缺乏货币支撑,现实中面临很大的坏账风险,存在“失去利润”的可能。如果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赊销比率低,当期利润就显得真实可信。

2.计算应收账款与利润的比重,做好利润分析工作

企业应计算应收账款总额占利润总额的比率,通过这一比率准确分析利润实现的真实情况。企业可将这一比率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以便评价企业的盈利水平和应收账款管理水平。一般情况下,企业如果有足够大的营业收入额,应收账款所占利润的比重越低,说明企业的盈利水平真实,应收账款管理水平高,企业理财能力强。

3.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制定有力措施加快资金回笼

任何企业都必须树立信用风险意识,加强信用风险管理,防范与化解信用风险,高度认识减少与回收应收账款的理财意义。企业应做好欠账企业的信用分析评价工作,为企业控制应收账款提供信息支持,为企业催款做好相关必要的工作。企业必须对业已存在的应收款项作准确的风险评级,并定期将其对利润的可能影响进行合理的评估,防患于未然。首先,企业应当时刻注重应收账款回收比率指标的计算及分析工作,“应收账款回收比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平均应收账款”,若该比率很低,则表明应收账款的回笼速度很慢,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有待加强;其次,做好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回笼资金的重要性,企业可以采取积极的现金折扣政策,也可以采取日常催讨的方式,尽快地收回被其他企业拖欠的款项;再次,做好应收账款的监控工作,应收账款的监控应当包括赊销业务的发生、款项的收回、逾期风险预警等各个环节以及债务人信用状况的变化。

4.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结合分析

企业利润利润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利润表把企业一定期间的营业收益与其同一会计期间的营业成本、费用进行配比,以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税后净利润。通过利润表反映的收入、成本和费用等指标,能够知道企业生产经营的收益、成本和耗费情况,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成果。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有关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信息的财务报表。现金流量表能够分析企业投资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在企业三大报表中,资产负债表能够提供企业一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情况。它所提供的是静态的财务信息,并不能反映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也不能表明这些资产、负债给企业带来或用去多少现金。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提供动态的财务信息,但它只能反映利润的构成,却不能反映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给企业带来或支付了多少现金,而且利润表不能反映投资和筹资的全部事项。现金流量表提供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财务信息,表明企业在报告期内由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获得现金及这些现金的使用情况,能够说明资产、负债、净资产的变动原因。

现金流量表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特别是现金流量表能弥补利润表的不足。利润表只是指明了企业利润的构成要素及结果,在存在大量应收账款的情况下,利润只是一个概念而已,它无法说明利润实现的真实情况及程度。将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相结合分析企业利润,不但可以了解企业利润的构成和结果,对利润进行量的分析,而且还可以通过现金流量对利润进行质的分析。

5.利润分析信息按规范披露,务必准确和完整

企业披露利润分析信息,不但要做好当期信息的披露,而且还要做好环比信息的披露。特别是如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净利润现金含量、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比、净利润、净利润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信息的披露,语言要规范,表达要完整,披露的数据必须真实和准确。

6.应收账款函证 篇六

J.B利品科特公司审计案例

哈帕和罗公司是一家大型印刷企业,1978年早些时候与利品科人公司主谈判,商讨有关企业合并的有关问题,利品科特公司是哈帕和罗公司的同行,但与其相比规模要小,而且也是哈帕和罗公司的一个比较小的竞争者。利品科特公司创立于1792年美国费城利品科特。它主要印刷书籍和经营一些教育和医药领域的物品。1978年3月,这两家公司宣布了暂定的合并条款。条款规定利品特公司股东以一对一方式换取哈帕和罗公司的股份。根据条款,哈帕和罗公司聘请了几名独立审计师对利品科特公司财务报表进行事先审计检查。对利品科特公司的财务报表,李斯特怀特会计师事务所(LU)已发表无保留意见。哈帕和罗公司公司审计检查后,断定利品科特公司(以下简称L公司)的财务报表并没有如实提供公司财务状况,其中各种名目的应收账款错误百出。由于上述状况,两公司的谈判工作暂时告一段落。L公司财务报表是暴露以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责成一个调查小组,调查LW对L公司的审计过程。调查重点在应收账款项目。LW在审计应收账款时主要通过向几百家有关联的客户进行正面发函询证,以此来证实应收账款的真实性。表格一显示了LW查证程序。

表格一LW对应收账款正面函证的结果总结。

LW选择函证的账目数

给予肯定回函的客户59941

没有否定回函的客户119

没有回函的客户391

在某种要求下没有发函的客户48

从表格可以看出,L公司要求LW不要对某中48笔应收账款进行发函询证,因为这48笔账款存有争议。由于这些争议的悬而未决,因而在客户付款时L公司并没有正确入账。根据SEC的规定,客户付款时可以运用错误的账户,而且现金折扣也可以有错误的记录。在回证中有119笔账款给予否定回函,SEC发现LW的工作底稿并没有指明,在对应收账款进行审查时是否遵循审计程序,而且也没有指明在确定不能收回应收账款数额时所用的程序,SEC认为如果询证程序运用再恰当些,LW的审计人员可能会发现LW公司账目中存在重大错误。L公司除了有P账户存在外,还在托付应收账款上存有明显的内控拖欠。SEC发现托付应收账款余额计算上有许多一目了然的错误,比如重复记账或缺少贷项通知单。L公司存有XX-YY应收账款,这些应收账款一般来自通过邮购买书的客户,每笔账目金额比较小,但他们的总和对L公司却是举足轻重的,SEC指出LW审计人员应意识到这种会计程序对XX-YY账户来说是相当不够的,而且这种记账程序导致账户余额计算中的错误百出。

在对L公司应收账款进行年终审查时,LW审计人员要求在应收账款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之间准备一份相对往来客户调节表。由L公司提交给LW的审计人员。这张调节表反映出两账户之间存有$79,713的差异。尽管明知这一差异存在,LW也只是象征性地给予关注后,就允许L公司用分类账户余额来编制报表。实际上,在明细分类账中还存有更大的错误,而不仅仅是编报的$79,713。

LW公司对L公司应收账款实质性测试时,最终评论涉及到一大笔不波士顿教育研究会(BER)的钱款。1971年,L公司提供给BER一系列少儿读物,以后直到1977年底,对BER应收账款已超过L公司制造成本所能承受的能力。1977年12月22日双方签订了新的协议,L公司降低应收账款数额近$400,000,但 L公司并未入账,LW审计人员知有其事,但并没

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反却轻信L公司司库的意见,认为新协议在1978年前并没有对公司经营产生影响。

表面上,LW公司对L公司的审计程序有许多不合规范之外,但这些都是迫于时间的压力,SEC的调查反映出无论是L公司还是哈帕和罗公司都希望LW能尽快得出最后的审计结论,以便能使他们重新回到谈判桌亲,SEC指控LW由于时间仓促而缺少对L公司应收账款内部控制进行必要的测试。如果LW能够做到对内控有有效测试的话,或许会发现L公司的内经结构和内主设计上漏洞百处※1。另外,SEC的调查也显示L公司的审计并没有得到同行的监督。根据SEC对此有关实施办法,在这项审计结束之前,审计同行不可能直接参与此项业务,由于时间紧迫和缺少监督,并没有对明细账必要的检查而致使审计程序的错误。

后记:1978年8月4日,L公司编制的1977年财务报表反映出净利润$1,876,000而同年一月编制的财务报表则报告净利润$32,277。下面是对L公司应收账款的调整,这些调整的应收账款对公司报告的经营结果产生重大影响。其中调整应收账款明细账错误$109,000;减记$183,000XX-YY账户;增加坏账备抵S100,000;减少委托收款账户$674,000;减记$387,000应属L公司但为BER占用的账款。调账后,L公司和哈帕和罗公司签署新的协议。协议规定L公司股东将按一比一拥有哈帕和罗公司的零星股份。两公司合并一年时间里,有人批评哈帕和罗公司行政人员对L公司付出太多,而实际上,哈帕和罗公司已压低来自L公司的资产,在1979年获得额外14,000,000。

实际上,SEC发现在1977年LW已为L公司从事了咨询业务,包括对公司内部控制结构的咨询。LW对L公司咨询所发表的观点中指出许多“重大”问题,如公司管理经营结构、EDP财务表,以及各种内控问题。从上述发现中,SEC断定LW应当能意识到L公司内的失控的可能性有存在。

案例思索

1.职业标准要求审计人员在大部分一下要对委托人的应收账款进行发函询证,指出审计人员不能用发函询证的情况。

2.在上述情况下,你认为LW对L公司1977年应收账款应采用正面函证,反面函证,还是二者相结合?在采用正面发函询证中,如果审计人员并没有收到答复,应在审计程序中如何处理。

3.L公司行政人员要求LW审计人员不要对某些账目进行函证,这种行为是否构成对LW审计范围的限制?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允许客户影响审计人员的决定?

4.LW并没有在应收账款的发函询证过程中对应收账款的性质和结果相联系,这样做是否符合审计职业标准?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违反了什么标准?

7.加强应收账款管理 篇七

一、应收账款形成原因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形成的债权, 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收账款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

1. 风险意识薄弱。

企业为了增加销售收入, 对客户资信状况不了解, 只要价格合理, 就轻易发货, 赊销后缺少完整有效的合同协议, 一旦货款无法收回, 打起官司来企业无确凿证据, 增加货款回收难度。

2. 存在内控缺陷。

各相关业务间内控点不完善, 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 销售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工作衔接不够, 销售部门只注重销售量, 不关注货款回收情况, 财务部门根据业务部门的审批单做账, 不了解客户背景和交易状况, 对坏账风险的估计缺乏相关资料, 使财务部门监督职能失效, 存在内控漏洞。

3. 领导重视不足。

企业领导只关心销售收入情况, 采用销售人员收入与销售业绩挂钩的方式激励员工, 内部没有相关制度将销售人员收入与应收账款的回收率、平均回收期等指标挂钩, 促使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 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 采取赊销、回扣等手段扩大销售, 使应收账款大幅上升, 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淀, 企业资金周转不灵。

二、应收账款的危害

1. 资金周转缓慢。

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例过大, 金额过高, 会加大企业资金缺口, 导致企业资金周转缓慢, 增加企业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 直接威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 甚至导致生产停滞, 企业财务状况恶化, 直接影响企业经济利益。

2. 增加坏账成本。

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 企业采取清收措施后仍回款较慢, 长期拖欠款项就会形成坏账成本, 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就成为无效资产, 直接影响企业经营业绩。

3. 增加收账成本。

应收账款居高不下, 且逾期无法收到货款, 将迫使企业采取法律等各种措施催收, 催收过程中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进而加大企业费用支出。

4. 增加机会成本。

资金的时间价值决定资金在周转过程中会取得利润, 应收账款占用的大量资金将会丧失时间价值及盈利机会。

三、应收账款管理对策

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主要包括信用管理、结算政策调整、日常监督与分析、账龄管理、对账管理、催款管理、内部审计等各环节。

1. 信用管理。

销售部门负责客户资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归档, 作为客户档案的一部分。客户资信信息包括客户历年与企业的交易量、付款记录、与企业历年对账情况、业务员对客户定期综合分析评价及客户财务状况等各方面, 客户的财务状况可由客户的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净额、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利息保障倍数等财务指标来反映, 并按年度为周期定期对客户进行信用评级。

2. 结算管理。

结算政策包括对正常结算期、付款时间和付款方式的制订, 及对不同信用等级客户的优惠政策等。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对销售政策及时作出调整, 制定明晰的结算政策, 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 以便监督和管理。销售政策变化时, 及时将信息送达财务部门, 便于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整体状况的分析和掌握。实际结算时, 按客户信用级别, 结合客户的重要性, 执行不同的销售结算政策, 给予级别高的客户一定价格和资源量上的优惠, 对财务状况不佳、信誉较差的客户, 可不予赊销, 以免货款难以收回。

3. 监督分析。

做好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日常信息沟通, 财务部门定期向销售部门提供应收账款账龄情况、欠款超期提示、财务建议等资料, 以便销售部门进行应收账款分析;销售部门对于因超期、质量异议而形成的应收账款, 在及时追讨的同时用书面形式将信息通知财务部门, 便于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情况进行掌握, 做好配合工作。建立应收账款分析制度, 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变化进行跟踪, 月终分析原因并提出财务建议;并根据客户享有信用政策的不同分别向销售部门提供应收账款分析数据, 即对客户的还款、结算及应收账款余额数据提供给销售部门;各销售部门对应收账款进行月度分析, 分析包括主要内容有:结合市场销售形势和部门销售政策分析应收账款形成原因、对应收账款的账龄、地区、行业分布进行分析;对应收账款变动情况、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平均收账期进行分析;对应收账款主要欠款客户进行跟踪分析;对账龄较长的特别说明解决办法。据以估计潜在的风险, 为企业决策层提供第一手资料, 提高货款回收率。

4. 账龄管理。

建立账龄分析制度, 财务部门采用应收账款计算机账龄分析系统, 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来反映应收账款账龄及其他相关信息, 分析账款收回的可能性, 制定应采取的收账政策。每发生一笔应收账款应从债权确定日开始编制账龄分析表, 系统可根据企业需要随时生成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 对应收账款余额按合同进行分解, 列出各合同余款及其账龄;对超出正常结算期的应收账款进行跟踪管理;按账龄、地区、行业性质等进行整理归类, 对账龄较长、金额较大的应及时反映给销售、清欠、法律事务等相关部门, 以便及时采取对策。在具体分析时要注意账龄单位的选择, 可以选定月份、季度或年度为账龄单位进行分析, 具体选择哪种账龄单位应结合企业管理需要来确定, 但如果账龄选择过长, 直接影响账龄分析表的时效性, 有一定滞后性。

5. 对账管理。

组成以财务部门人员为主的对账小组, 建立与客户对账制度, 对账包括定期对账和不定期对账。定期对账主要指每季末、每年末打印应收账款对账单, 在对账单上按合同和发票列示应收账款的交易金额及余额, 以便客户对账。不定期对账主要指与企业业务往来频繁且金额较大的客户, 要求及时对账, 每月确保双方往来账的准确无误;或客户要求上门对账时, 由财务部门负责上门对账。对账小组督促客户及时反馈对账信息, 并对反馈结果进行分析, 如果寄给客户的对账单无回音, 或出现拖欠货款情况, 对账小组首先判断存在的坏账风险, 再由销售部门协同财务部门派人上门对账。预计客户不配合财务人员对账时, 销售部门积极参与协调, 确保对账工作的顺利进行。

6. 催款管理。

催付欠款主要遵循以下步骤:电话催讨、向客户发催款通知书、上门追讨货款。财务部门定期及时向销售部门提供拖欠款客户提示单, 发票及结算资料, 以便销售部门追讨货款。销售部门将催款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 设专人负责货款催讨工作。对超期且存在坏账风险的欠款, 由销售部门专人与清欠、法律事务部门办理案件移交手续, 由清欠或法律事务部门负责清收, 关于应收账款催收工作的有关结果及时由销售部门以书面形式反馈至财务部门, 便于财务部门及时掌握欠款信息。

7. 定期审计。

审计部门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审计, 审计人员可抽查一定比例的会计凭证, 审查单据及账务处理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及时性。给大额欠款客户发询证函, 让对方确认欠款余额是否与本企业账面数一致, 若一致, 则在签名处盖章, 审查应收账款的真实性。

8. 完善制度。

不断完善考核制度, 企业不仅将销售人员的工资与营业收入挂钩, 还应将应收账款的余额情况、销售合同的回款率、平均收账期等指标作为业绩考核的重点, 逐步建立责任与激励相结合的考核制度。

9. 提高竞争力。

市场销售实践经验告诉我们, 适销对路、供不应求的产品不需要采用赊销方式, 因此, 企业应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不断开发符合市场趋势、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力强的高科技产品是防范信用风险的有效途径。对已有稳定市场占有率的产品, 应继续保持产品质量, 加强售后服务, 营造品牌优势,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8.企业应收账款的探讨 篇八

关键词:应收账款 管理 措施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而应向购货方、接受劳务的单位或个人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能否及时收回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状况,特别是在企业资金周转困难时,应收账款管理好坏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如果应收账款周转速度慢、变现力差可能引发大量坏账损失,进而影响企业整体的资产质量,甚至会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应收账款的管理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日益重要的问题,本文就应收账款的有关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经营风险意识缺乏。应收账款的存在是市场经济下的必然现象。现代市场经济本质就是信用经济。信用关系或信用方式已构成社会经济运行的主要形式。一些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在事先未对付款人资信作深入调查,未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采取和客户签订短期的、一定额度的销售合同来吸引客户,扩大其市场份额。企业虽然扩大了赊销范围,却导致企业应收账款日益膨胀,在企业产生较高账面利润的同时,却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导致坏账风险增加。此外,在产生大量赊销的账面营业收入后,企业还要为此缴纳大笔的税金,更加剧了资金紧张的危机。

内部控制不严格。在有些企业中,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只将工资报酬与销售任务挂钩,企业在对销售部门的业绩考核上只注重销量,却忽视了大量应收账款产生坏账的可能性,未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销售部门为达到考核目标,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而不管应收账款能否收回,导致应收账款大幅上升,许多企业对应收账款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去催收,因而造成企业账面利润很多,实际上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个别企业甚至无钱购买材料、发放工资。大量应收账款的沉淀,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法制观念淡薄。客户不按合同、协议规定偿还到期债务,作为债权人一方的企业有权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由于企业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加之法律诉讼的时间较长、诉讼手续复杂等原因,使得一些企业宁可坐视应收账款沦为呆账、坏账,也不愿催索欠款或借助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对发生坏账处置不力。有些企业发生坏账后,对坏账进行审计监督的力度不够,或者没有进行审计以明确责任人的责任,以至在发生坏账时,这些企业往往能积极提出账务上的处理意见,却很少或很难追究直接责任人的经济、民事或刑事责任,最终导致了企业对发生的有关坏账处置不力。

由于上述各种原因,目前,我国企业应收账款总量逐年递增。据报道,1999年191家上市公司年报中,超过60%的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均有不同幅度增长,其中近15%的上市公司应收账款增加了1倍。有30%左右的应收账款最终都会成为难以回收的坏账,这是一笔很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减少资金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非常重要。

二、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1. 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划分客户的信用等级

信用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客户经营的规模,效益、资金状况以及所在区域的人口,消费习惯和发展前景,经营策略等。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后,应该一一归档,备查,对已建立关系的老客户重在考察履约纪录,看其是否履约付款,是否有多次违约现象或以各种理由拖延付款。

在信用调查的基础上,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评价可以依据客户的品德、能力、资本、市场份额、消费结构等方面来进行,通过评估,划分客户信用等级,以便决定是否向顾客提供商业信用。对于三个月内能收回货款的客户应列入第一个等级;应优先发展其经济往来。打折回收是以部分经济效益驱使客户早日付款的被动式方式,对于此类客户应列入第二等级,严格限制信用额度,逐步淡化,或促使其向第一等级转化;对于拖欠货款六个月以上的客户,其信用应列入第三等级,必须加大催收力度,坚决实行强制措施,可采取诉讼或债务重组方式进行解决。

2. 对应收账款按账龄进行分析

目前各企业在对客户进行账龄分析时用得较多的一般是采取编制帐龄分析表。在编制帐龄分析表时,应将所有的从债权确定之日起逾期的应收账款编入表中,同时应根据企业预期的资金周转率按月来确定账龄计算单位。在确定逾期金额时,如果每一笔业务都是相互独立的并可逐笔认定,确认起来就较为容易;当一个客户长期有业务往来而且并未间断时,虽然始终保持一定的欠款,只有当客户在最后一笔交易款逾期时,才将其所有发生的欠款转入到逾期的应收账款来进行管理。

3. 对应收账款实施追踪分析

应收账款一旦形成,企业就必须考虑如何按期足额收回的问题。企业应将那些挂账金额达、挂账时间长、经营状况差的客户欠款作为考查的重点。对于逾期未付的催收程序,一般是信函、电话催收、派人员洽谈、付诸法律。企业对过期较短的客户不与过多打扰,对过期较长的客户,应加大催收力度,企业要对赊销者今后的经营状况偿付能力进行追踪分析,及时了解客户的流动资产是否能满足变现的需要,以防患于未然。

4.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控制坏账的基本前提,其内容应包括:按财务管理内部牵制原则,加强管理与监控有关职能部门;建立严明的资金回笼制度,成立专门收账机构,建立责任中心,将催收业绩纳入绩效考核,完善应收账款催收系统;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控制度,针对赊销的每一个环节,健全应收账款的内部控制制度。努力形成一整套规范化的对应收账款款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程序。

5 .建立内部销售责任制,强化应收账款的管理

强化日常管理,建立销售责任制,引入激励机制,实施奖惩措施. 企业可以将货款回笼作为考核销售部门及销售人员业绩的主要依据,并建立指标考核体系,包括销售收入总额,货款回收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根据实际回收情况与清欠人员的工资挂钩。

工作单位: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

参考文献:

[1].黄骥. 企业也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研究[J].财会研究, 2004,8:25-26.

[2].张帷. 企业也应收账款管理风险防范[J].工业技术经济, 2006,3:43-45.

[3]. 时丽洁. 浅淡应收账款的管理[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5,10:78-79.

[4].王晨阳. 强化应收账款管理 提高企业竞争力[J].现代审计与会计,2005,1:66-67.

上一篇:德育品牌活动方案下一篇:成功名人的成长故事3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