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共8篇)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 篇一
一、资产类科目核算:
1、材料的核算:
(1)、购入材料并已验收入库时:
借:库存材料
贷:银行存款(2)、领用出库时:
借:经费支出
贷:库存材料(3)、库存材料盘盈:
借:库存材料
贷:经费支出
库存材料盘亏:
借:经费支出
贷:库存材料
(4)、库存材料变价处理后:其收入恢复银行存款;如发生损益,应增减当期支出。
2、固定资产的核算:
(1)、与供货商协议,用银行存款购买固定资产,价值18000元,运费250元,保险费50元,共计18300元。合同规定当时支付10000元,安装正常使用后余款付清:
借:经费支出 18300 贷:银行存款 10000 应付帐款 8300 同时:
借:固定资产 18300 贷:固定基金 18300(2)、接受捐赠,价值按市场同类产品评估为400000元,本单位用银行存款支出运杂费2000元,车辆购置附加费7500元:
借:经费支出 9500 贷:银行存款 9500 同时:
借:固定资产 409500 贷:固定基金 409500(3)、年终清查盘盈固定资产500元:
借:固定资产 500 贷:固定基金 500(4)、以自由资金自制固定资产,用银行存款购入加工材料1600元,用现金支付加工费600元。固定资产制成交付使用:
支付材料款时:
借:暂付款 1600 贷:银行存款 1600 支付加工费:
借:暂付款 600 贷:现金 600 验收交付使用时: 借:经费支出 2200 贷:暂付款 2200 借:固定资产 2200 贷:固定基金 2200(5)、无偿调给下属单位固定资产12000元:
借:固定基金 12000 贷:固定资产 12000(6)、有偿调出固定资产,帐面价值150000元,出售价款50000元
借:银行存款 50000 贷:其他收入 50000 借:固定基金 150000 贷:固定资产 150000(7)、清理固定资产,帐面价值10000元,出售残料收入800元,支付清理费用500元:
核销固定资产:
借:固定基金 10000 贷:固定资产 10000 结转清理收入与支出:
借:银行存款 800 贷:其他收入 800 借:经费支出 500 贷:银行存款 500(8)、支付临时租金2000元:
借:经费支出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二、负债类科目核算:
1、应缴预算款:
(1)、收到应缴预算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缴预算款(2)、上缴应缴预算款时:
借:应缴预算款
贷:银行存款
注意:行政单位在安排预算时,会违反规定向非财政拨款单位安排预算资金,或利用财政资金非法贷款,甚至对于行政性收费未按规定上缴财政专户。一旦发现应及时收回该部分资金:
借:银行存款
贷:应缴预算款
上缴时:
借:应缴预算款
贷:银行存款
对于截留的预算资金及时上缴财政时:
借:结余
贷:银行存款
2、应缴财政专户款:
(1)、收到应上缴财政专户的各项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2)、上缴财政专户时:
借:应缴财政专户款
贷:银行存款
(3)、实行预算外资金结余上缴财政专户办法的单位定期结算预算外资金结余时,按结余数:
借:预算外资金收入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按结余数上缴财政专户: 借:应缴财政专户款
贷:银行存款
(4)、实行按比例上缴专户的行政单位收到预算外资金收入时,应分别记入:
借: 银行存款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预算外资金收入
上缴时:
借:应缴财政专户款
贷:银行存款 例题:见精讲P125-126
三、行政单位净资产:
1、固定基金:
(1)、增加固定基金: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2)、减少固定基金:
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
2、结余
(1)、年终:
借:拨入经费
预算外资金收入
其他收入
贷:结余
借:结余
贷:经费支出
拨出经费
结转自筹基建
(2)、有专项资金收支的,将结余分为:经常性结余和专项结余 A、将非专项的收支分别转入“结余”科目的“经常性结余” B、将专项收支分别转入“结余”科目的“专项结余”。例题见精讲P127
四、行政单位的收入:
1、拨入经费:设置二级科目“拨入经常性经费”、“拨入专项经费”(1)、收到拨款:
借:银行存款
贷:拨入经费-----拨入经常性经费
拨入经费-----拨入专项经费(2)、拨给二级单位:
借:拨入经费-----拨入经常性经费
拨入经费-----拨入专项经费
贷:银行存款
(3)、二级会计单位收到主管部门拨款:
借:银行存款
贷:拨入经费-----拨入经常性经费
拨入经费-----拨入专项经费(4)、二级单位将多余专项经费上缴主管部门:
借:拨入经费-----拨入专项经费
贷:银行存款 例题:精讲P129
2、预算外资金收入:下设“经常性收入”、“专项收入”。(1)、行政单位收到从财政专户核拨本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时:
借:银行存款
贷:预算外资金收入-------经常性收入 预算外资金收入--------专项收入
(2)、实行按确定的比例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办法的行政单位收到预算外资金时: 如:某单位实行按20%的比例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办法,收到预算外资金款70000元,全部属于经常性收入: 借:银行存款 70000 贷:预算外资金收入-----经常性收入 56000 应缴财政专户款 14000 在规定日期上缴财政专户款14000元
借:应缴财政专户款 14000 贷:银行存款 14000(3)、实行结余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办法的行政单位收到预算外资金:
如:收到预算外资金80000元,全部属于专项收入
借:银行存款 80000 贷:预算外资金收入 80000 在规定时期结算预算外资金结余20000元
借:预算外资金收入-----专项收入 20000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20000 在规定日期上缴财政专户款20000元 借:应缴财政专户款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4)、年终:
借:预算外资金收入----经常性收入 预算外资金收入----专项收入 贷:结余
3、其他收入:
五、行政单位支出:
1、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1)、发生支出:
借:经营支出
贷:银行存款(现金)(2)、支出收回或冲销转出时:
借:有关科目
贷:经费支出(3)、年终:
借:结余
贷:经费支出
注意:行政单位收回本已列为经费支出的款项时,要冲减当年的经费支出;收回前已列为经费支出的款项时,要增加上年结余,不得冲减当年经费支出。
2、拨出经费
(1)、转拨经费时:
借:拨出经费-----拨出经常性经费 拨出经费-----拨出专项经费
贷:银行存款(2)、收回或冲销转出时:
借:有关科目
贷:拨出经费-----拨出经常性经费
拨出经费----拨出专项经费(3)、年终:
借:结余-----经常性结余-----专项结余
贷:拨出经费-----拨出经常性经费
拨出经费----拨出专项经费
3、结转自筹基建
(1)、将自筹的基本建设资金转存建设银行时:
借:结转自筹基建
贷:银行存款
(2)、基本建设项目完工后剩余资金收回时:
借:银行存款
贷:结转自筹基建(3)、年终 借:结余
贷:结转自筹基建
六、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核算:
1、财政直接支付方式:
(1)、对于由财政直接支付的工资:
借:经费支出
贷:拨入经费
(2)、对于由财政直接支付的购买材料、服务的款项:
借:经营支出
贷:拨入经费
(3)、对于由财政直接支付的购置固定资产的款项:
借:经费支出
贷:拨入经费
同时: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4)、年终:
A、根据本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贷:拨入经费------财政直接支付
B、下恢复财政直接支付额度时,不做帐务处理;
在使用预算结余资金时:
借:有关科目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2、财政授权支付方式:设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收到“授权支付到帐通知书”后,根据通知书所列数额:
借: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
贷:拨入经费
(2)、购买物品、服务等支用额度时:
借:经营支出(材料)
贷: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 属于购入固定资产的,同时: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3)、从零余额帐户提取现金:
借:现金
贷: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4)、年终:
A、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对帐单注销额度时: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 B、如果单位本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下达数,根据两者的差额: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拨入经费
C、下年初恢复额度时,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帐通知书:
借: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D、如果下收到财政部门批复的上年末下达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
借: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事业单位会计业务处理
一、事业单位资产
1、存货:设置“材料”科目核算,事业单位随买随用的零星办公用品,可在购进时直接列做支出,不适合本科目。
(1)、购入自用材料并已验收入库的:
借:材料
贷:银行存款
领用出库时:
借:事业支出
贷:材料
(2)、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事业单位购进材料并已验收入库的:
借:材料
贷:银行存款
领用出库时:
借:事业支出、经营支出
贷:材料
(3)、属于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购进材料并已验收入库的: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材料
贷:银行存款(应付帐款)
领用出库时:
借:事业支出、经营支出 贷:材料(4)、材料盘盈:
借:材料
贷:经营支出、事业支出
库存材料盘亏:
借:经营支出、事业支出
贷:材料
2、产成品:
(1)、生产完成验收入库的产成品:
借:产成品 贷:成本费用
产品出库销售时:
借:事业支出、经营支出
贷:产成品
(2)、清查盘点出现产成品盘盈或盘亏,做增加或减少产成品处理:
盘盈: 借:产成品
贷:事业支出、经营支出
盘亏: 借:事业支出、经营支出
贷:产成品
3、对外投资:
(1)、事业单位购入各种债券形成的对外投资:
借:对外投资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2)、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
借:对外投资(按评估价或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同时: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3)、属于一般纳税人的事业单位向其他单位投出材料:
借:对外投资
贷: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或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同时: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材料帐面价值)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4)、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的事业单位对外投出材料:
借:对外投资
贷:材料
借(或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同时: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材料帐面价值)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5)、事业单位向其他单位投入的无形资产: 借:对外投资
贷:无形资产
借(或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同时: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无形资产帐面价值)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6)、事业单位以货币资金对外投资:
借:对外投资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无形资产帐面价值)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7)、事业单位转让债券以及到期兑付的债券本息:
借:银行存款(实际收到)
贷:对外投资(实际成本)
借(或贷):其他收入
同时:
借: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4、固定资产
(1)、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时:
借: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用修购基金购置)事业支出(用结余资金购置)专款支出(用拨入专款购置)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例题:指南与分析P144-145(2)、单位接受捐赠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3)、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其他应付款
支付租金:
借:经营支出、事业支出 贷:固定基金
同时:
借:其他应付款 贷:银行存款(4)、盘盈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5)、因报废、毁损及盘亏等原因减少的固定资产:
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
取得残值变价收入:
借:现金(银行存款)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发生清理费用:
借: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贷:现金(银行存款)(6)、出售固定资产:
借:银行存款
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同时:
借:固定基金
贷:固定资产
5、无形资产:
(1)、购买或自制:
借:无形资产
贷:银行存款
(2)、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采用一次摊销:
借:事业支出
贷:无形资产
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采用在受益期限平均摊销:
借:经营支出
贷:无形资产
(3)、单位向外转让已入帐的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其转让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事业收入
结转转让无形资产的成本:
借:事业支出------其他费用
贷:无形资产
一、事业单位负债:
1、应缴预算款:
(1)、收到应缴预算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缴预算款
应缴预算款:代收应纳入预算管理的基金
行政性收费收入
罚没收入
无主财物变价收入
其他按照预算管理规定应上缴预算的款项(2)、上缴应缴预算款时:
借:应缴预算款
贷:银行存款
2、应缴财政专户款:
(1)、收到应上缴财政专户的各项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2)、实行预算外资金结余上缴办法的单位,定期结算预算外资金结余时:
借:事业收入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
上缴财政专户时:
借:应缴财政专户款 贷:银行存款
3、应交税金:
(1)、计算各种应交税金:
借:销售税金 贷:应交税金(2)、计算企业所得税:
借:结余分配
贷:应交税金
4、借款:
(1)、借入借款:
借:银行存款
贷:借入款项(2)、实际支付利息:
借:事业支出、经营支出 贷:银行存款
二、事业单位净资产:
1、事业基金:
(1)、年终,事业单位应将当期未分配结余转入本科目:
借:结余分配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对于项目已经完成的拨入专款结余,按规定留归本单位使用的,转入本科目:
借:拨入专款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2)、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时:
借:对外投资(按评估价或合同、协议确认价值)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同时:
借:固定基金(按固定资产帐面价值)
贷:固定资产
(3)、用货币资金、材料、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时从“事业基金---一般基金”转入
借:对外投资(按评估价或合同、协议确认价值)
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贷:材料(按帐面原价)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按帐面原价)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2、专用基金:
(1)、提取医疗基金时:
借:事业支出、经营支出
贷:专用基金----医疗基金(2)、提取修购基金时:
借:事业支出、经营支出
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3)、清理报废固定资产残值变价收入转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4)、支付清理报废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清理费用时:
借: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贷:银行存款
(5)、年终,事业单位按规定比例从当年结余集体职工福利基金时:
借:结余分配-------职工福利基金
贷:专用基金-----职工福利基金
(6)、事业单位收到各项住房基金收入(不包括个人缴纳的住房公积金): 借:银行存款
贷:专用基金-----住房基金
使用专用基金时:
借:专用基金-----住房基金
贷:银行存款
3、结余:设“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结余分配” 事业结余:
(1)、期末,计算结余时:
借:财政补助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
附属单位缴款
事业收入
其他收入
贷:事业结余
借:事业结余
贷:拨出经费
事业支出
上缴上级支出
销售税金(非经营业务)
对附属单位补助
结转自筹基建
结转:
借:事业结余
贷:结余分配 经营结余:
(1)、期末计算经营结余时:
借:经营收入
贷:经营结余
借:经营结余
贷:经营支付 销售税金
结转:
借:经营结余
贷:结余分配
结余分配:设置“应交所得税”、“提取专用基金”。(1)、年终,应将当年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全部转入:
借:事业结余
经营结余
贷:结余分配
(2)、有所得税缴纳业务的单位计算出应缴纳的所得税:
借:结余分配------应交所得税
贷:应交税金
(3)、单位计算应提取的专用基金:
借:结余分配-----提取专用基金
贷:专用基金
(4)、分配后,单位应将当年未分配结余,全部转入“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借:结余分配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三、事业单位收入
1、财政补助收入:
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项事业经费:
借:银行存款
贷:财政补助收入
2、上级补助收入:
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上级补助收入 年终结转后二个科目无余额:
借:财政补助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
贷:事业结余
3、事业收入:(收付实现制)
(1)、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以及收到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
借:银行存款 贷:事业收入
如果事业单位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取得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事业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收到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在实际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贷:事业收入
(3)、财政部门核准,预算外资金实行按比例上缴财政专户办法的单位取得的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事业收入(按照核定比例)应缴财政专户款
如果实行预算外资金结余上缴财政专户的办法: A、平时取得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贷:事业收入
B、定期结算出应缴财政专户资金结余时,将上缴财政专户部分扣出:
借:事业收入
贷:应缴财政专户款(4)、年终:
借:事业收入
贷:事业结余
4、经营收入:(权责发生制)年终:
借:经营收入
贷:经营结余
5、拨入专款:
(1)、不具体使用专项资金的事业单位: A、收到拨入的专项资金时:
借:银行存款
贷:拨入专款
B、向所属单位下拨专项资金时:
借:拨出专款 贷:银行存款
C、年终,对于已完工的项目,将“拨入专款“科目和”拨出专款“科目进行对冲:
借:拨入专款
贷:拨出专款(2)、使用专项资金的事业单位: A、使用专项资金时:
借:专款支出
贷:银行存款
B、专项工程完工单独列报时:
借:拨入专款
贷:专款支出 C、对于剩余的专项资金,按规定上缴部分:
借:拨入专款
贷:银行存款
D、按规定留归本单位部分,转入事业基金:
借:拨入专款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四、事业单位支出:
1、事业支出:
(1)、发生事业支出时:
借:事业支出
贷:现金(银行存款)
(2)、当年事业支出收回时,作冲减事业支出处理,实现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结转已销业务成本或产品成本时:
借:事业支出
贷:产成品(3)、年终:
借:事业结余
贷:事业支出
2、经营支出:
(1)、发生经营支出:
借:经营支出 贷:银行存款
(2)、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结转已销经营性劳务成本或产品时:
借:经营支出
贷:经营支出(3)、年终:
借:经营结余
贷:经营成本
3、成本费用:
(1)、业务活动或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
借:成本费用
贷:材料(或银行存款)(2)、产品验收入库时:
借:产成品
贷:成本费用
4、销售税金:
5、拨出专款:
6、专款支出:
六、国库集中支付业务的核算:
1、财政直接支付方式:
(1)、对于由财政直接支付的工资:
借:事业支出
贷:财政补助收入
(2)、对于由财政直接支付的购买材料、服务的款项:
借:材料
贷:财政补助收入
(3)、对于由财政直接支付的购置固定资产的款项:
借:事业支出
贷:财政补助收入
同时: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4)、年终:
A、根据本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贷:财政补助收入------财政直接支付
B、下恢复财政直接支付额度时,不做帐务处理;
在使用预算结余资金时:
借:有关科目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直接支付
2、财政授权支付方式:设置“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收到“授权支付到帐通知书”后,根据通知书所列数额:
借: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补助收入
(2)、购买物品、服务等支用额度时:
借:事业支出(材料)
贷: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 属于购入固定资产的,同时:
借:固定资产
贷:固定基金
(3)、从零余额帐户提取现金:
借:现金
贷: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4)、年终:
A、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对帐单注销额度时: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 B、如果单位本财政授权支付预算指标数大于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下达数,根据两者的差额:
借: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贷:财政补助收入
C、下年初恢复额度时,依据代理银行提供的额度恢复到帐通知书: 借: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D、如果下收到财政部门批复的上年末下达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
借:零余额帐户用款额度
贷: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授权支付
2.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 篇二
关键词:基建会计,行政事业单位,合并
1.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概述
我国在会计建立的机制上还不够完善, 要想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以及使用的情况进行详细的审核, 就要通过统一的财务审核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一个单独的会计审核机制来对建设投资等情况进行分析, 有效地将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合并起来, 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完善公共财政建立的制度, 也是目前我国建设发展必然的要求。
1.1 行政事业会计与基建会计分离的现状
基建会计制度通常应用在建设单位的会计工作中, 其负责的范围是对建设单位的流动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 对资金的来源以及用途进行有效的监督。基建会计制度要依据宏观管理的策略来定期的对资金的使用进行考核, 从而分析其资金的利用率等带来的效益。而从另一方面来说, 由于财务会计的工作各个部分都是独立的, 管理起来比较分散, 分离核算方式的应用体现了制度的优越性, 对建设单位的会计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我国经济快速的增长使得这种会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发展的需求, 两种核算的方式也不利于财务操作, 严重地阻碍了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益。
1.2 基建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单独工作存在的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核算系统与基建投资核算系统共同构成了两大核算的主体, 由于两大核算系统的核算内容和要求不同, 造成了事业单位内部出现了两种核算的体系, 分别发挥着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与会计制度的要求和原则发生了冲突, 事业单位存在的两种会计体系使得财务核算的范围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对核算的标准与执行造成了负面的影响, 减小了核算体系的操作空间, 造成了财务核算的效率低下。由于财务核算主体的不同造成了财务制度与编制主导下的局面混乱, 引起了报表整合财务信息的不完整, 无法提供有效的信息与完整的经济活动, 阻碍了会计核算的发展。
2. 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合并的必要性及对策
上文已经对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分离单独工作的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从而探究出现问题的原因, 接下来, 本文将从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合并的重要性入手, 研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完善对策, 从而指出健全财务核算会计制度、强化监督制度的措施。
2.1 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合并的必要性
通过上文的分析, 可以看出, 在基建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分离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尤其是在一系列报表中有着很多的差异之处, 难以统一管理。如果可以有效地实现财务统计工作的统一化, 就可以从根本上推动会计信息记录的完整性, 也有利于帮助信息需求者了解整体经济的运营情况。近年来,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 公共财政体制不断地进行改善, 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合并有利于完善公共财务体制, 在国家进行部门预算、收付等改革中统一核算的模式, 有利于公共财务体制的改革。另外, 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合并是伴随着现如今经济发展的需求变化而变化的, 可以有效地满足国家事业单位中对财务的管理需求。
2.2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完善的对策
在进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完善的过程中, 要注意保证合并后信息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要着重调整会计的科目和报表的形式, 不能干涉到会计工作的有效进行, 坚持建立统一的行政事业单位筹建资金。在行政事业单位合并后要注意对会计科目进行全新的设置, 需要在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资产类中增加预付和在建工程两个科目, 不断地进行细化分类, 核算在行政单位建设中可能遇到科目的筹划和运用情况, 及时地提出合理的运营措施。
其次, 要对现有的会计要素进行合理的分析, 统一两种会计管理制度, 明确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表的相关要素, 基于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对会计项目进行合并再造。在行政事业单位中, 要注重会计项目合并后的设置管理问题, 将会计的项目细化, 保证出现的项目可以有效地进行精确的核算。
2.3 健全财务核算会计制度, 强化监督制度
国家在公共财政体制的改革中, 要不断地完善体制, 不断的推进部门的预算机制、国家收支分类等改革的措施。对事业单位两种会计制度进行统一的管理, 严格规范会计审核的制度, 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合并要满足事业单位管理的需求, 资源的整合要符合经济形势的发展, 对基建财务统筹的管理, 控制基建内部的成本, 使得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 国家在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进行完善有利于国家对财务信息进行统筹和规划, 有利于资金的使用管理, 可以有效地帮助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信息的收集和管理。另外, 需要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划列入整体的预计中去, 随着国家的深化改革, 对财政基础进行不断地丰富与完善, 从宏观的角度上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发展和完善。
总结
综上所述, 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系统的独立运行严重的阻碍了系统化会计工作的开展, 基建会计制度长期处于游离运行的状态, 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体制, 出现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而我国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工作长期处于分立核算的模式, 所以出现了两种不同核算的主体, 同时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执行制度, 严重地影响了我国财务监督工作的正常开展。积极推进基建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合并有助于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汪应明.基建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合并的探讨[J].经济视野, 2014 (22) :208-208.
[2]曾迎春, 徐晓阳.事业单位基建会计与事业会计合并核算思考[J].经营者, 2015 (05) :147-147.
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 篇三
关键词;事业单位 会计 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都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相互联系。笔者通过多年在企业和机关从事会计工作而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进行简要对比,使我们进一步认识、理解和掌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的精神实质,并利用它来管好各项会计事务,对不断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有着重要意义,并希望通过该对比对在企业和机关之间互换工作的会计人员有所帮助。
一.定义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是以事业单位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反映和监督事业单位预算(年度财务收支计划)执行过程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是预算会计的一个组成部分。行政单位会计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行政机关和实行行政财务管理的其他机关、政党组织等行政单位核算、反映、监督本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专业会计。
企业会计是会计的一个重要分支,核算和监督企业资金运用、资金来源、企业的成本和费用,以及经营所得的财务成果,借以分析得失,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其具体内容随企业的性性质和经济业务的繁简而异。按企业的性质,有商业企业会计、工业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和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等;按会计内容和侧重面,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二.核算特点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特点:
(1)一般不进行成本(或完全的)核算。事业单位开展经济业务活动,从总体上讲,不以营利为目的,重视社会效益。不计算盈亏,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或完全的成本核算。外界对事业单位的投入一般情况下应当是无偿的,不求回报,也不存在业主权益问题。(2)具有多层次、多元化的会计核算组织结构。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本身具有多层次的特点,按照机构建制和经费领报关系,事业单位会计分为主管、二级和基层单位会计等几级;同时,就单个事业单位来看,资金来源渠道较多,支出方向也不单纯地用于本单位的支出需要。(3)资金(经费)来源多渠道,要为多方面提供会计信息服务。随着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渠道增多,会计信息的需求者也在增加,除财政及上级主管部门外,还有投资人、债权人及消费者等。(4)资金来源多样化,决定了往往不能单纯以一个事业单位作为会计主体,有时要以有特定来源、同时有特定作用的基金作为会计主体。(5)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虽然任何一种会计的结账基础都不可能是固定的、排他的,但应该有一种是基本的。少数实行权责发生制的单位在某些业务核算上采用收付实现制,或者是少数实行收付实现制的单位在某些业务核算上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做法,在现实中并不鲜见,但这主要由主管部门在会计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作出统一的规定,不能由单位自行其是。而作为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在会计制度中加以明确规定,是事业单位会计的一大特点。
企业会计的核算特点是:
(1)企业的获利能力与偿债能力必须提供方面的信息,以满足投资者与债权人的决策需要。(2)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资源使用的效益变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既要为企业管理提供有关的信息,还要进行经济预测,制定经济计划和预算,参与经济决策。(3)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正确核算盈亏。
三、核算的一般原则有所不同
除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历史性及重要性原则等相同的会计核算原则外,事业单位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还强调可比性原则、收付实现制原则和专款专用原则,而企业会计核算会计还注重统一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谨慎性原则、划分权益性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四.在对固定资产的处理上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也有不同
(1)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不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的处理,而企业会计要求根据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2)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不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为: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价值在800元以上。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企业会计对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为: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五、在其他会计处理上的不同事业、行政单位的应收账款不计提坏賬准备,而是采用对无法收回的坏账直接列支核销的办法,故事业、行政单位会计的“应收账款”科目没有备抵账户。而企业会计制度要求根据账龄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从而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资产总额。
六、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又有其不同之处
(1)在进行必要的可行性论证、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之后行政单位只可以对国有资产进行出租、出借而不得用国有资产对外担保,而事业单位则既可以用国有资产对外出租、出借还可以对外担保。(2)事业单位设有“投资基金”科目,而行政单位则没有。(3)对于在存货采购过程中产生的差旅费、运杂费,事业单位计入材料成本而行政单位直接计入当期支出。
它们三者之间的相同点是它们都是会计的重要分支,都具有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职能,都具备了会计的基本框架,都是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发生外币收支的应当折算为人民币核算,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会计报表时,应按照编报日期的人民币汇率折算为人民币反映,会计记录的文字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同时可以使用少数民族文字,会计核算应当按会计期间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实行历年制,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以公历起讫日期为准。在相关的会计要素中都有资产、负债、收入和支出项目。
4.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篇四
1、甲事业单位经批准报废台式计算机2台,每台计算机的账面原值为11 000元,共支付清理费用150元,残料收入每台200元(实际收到现金)。假设清理净收入经批准不需上缴。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甲事业单位的相关会计分录。
2、甲事业单位用银行存款购入5年期、年利率8%、面值为60 000元的国库券,实际支付价款60 000元;该事业单位在国库券未到期前对外转让了其中的30 000元,实际收到价款40 000元;国库券到期,甲事业单位实际收回债券本金30 000元和利息12 000元。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事业基金”科目要求写出明细科目,分录中的金额单位为万元)
3、A事业单位2010年年末有关收支科目的余额有:财政补助收入的贷方余额为145 000元、上级补助收入的贷方余额为24 000、事业收入的贷方余额为280 000元、经营收入的贷方余额为85 000元,事业支出的借方余额为406 000元、经营支出的借方余额为50 000元、对附属单位补助的借方余额为28 00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假设按规定该事业单位的事业结余均属于非专用资金,可转入结余分配。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A事业单位年终结账时的会计处理。
四、计算题
1、【正确答案】:甲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如下:
经批准报废计算机时:
借:固定基金22 000
贷:固定资产22 000
支付清理费用150元时:
借:专用基金——修购基金 150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150
取得残料收入400元时
借:现金400
贷:专用基余——修购基金400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事业单位常见业务的核算”知识点进行考核】
2、【正确答案】:取得投资时:
借:对外投资60 000
贷:银行存款60 000
同时:
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 60 000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60 000
转让部分债券时:
借:银行存款40 000
贷:对外投资30 000
其他收入10 000
同时:
借:事业基金——投资基金30 000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30 000
到期时:
借:银行存款42 000
贷:对外投资30 000
其他收入12 000
同时:
借:事业基金——投资基金30 000
贷:事业基金——一般基金30 000
【答案解析】:
【该题针对“事业单位常见业务的核算”知识点进行考核】
3、【正确答案】:(1)将有关收入、支出结转至事业结余
借:财政补助收入145 000
上级补助收入24 000
事业收入280 000
贷:事业结余449 000
借:事业结余434 000
贷:事业支出406 000
对附属单位补助28 000
(2)将有关收入、支出结转至经营结余
借:经营收入85 000
贷:经营结余85 000
借:经营结余50 000
贷:经营支出50 000
(3)将事业结余转入结余分配
借:事业结余15 000
贷:结余分配15 000
(4)经营收入与经营支出的差额为(85 000-50 000)35 000元结余,可转入结余分配。借:经营结余35 000
贷:结余分配35 000
【答案解析】:
5.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内部控制 篇五
毕业论文
题 目: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内部控制
姓
名:
学
号:
专 业: 财务会计 入 学 时 间:
2008年秋
指导教师及职称:
教授
所 在 电 大: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
2011年 3 月 3 日
目 录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1
(一)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1
(二)保护财政资产的需要………………………………………………1
(三)依法理财的关键……………………………………………………1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2
(一)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内控意识相对淡薄…………………………2
(二)内控制度不完善,控制措施有待加强……………………………2
(三)资产不实,资产家底不清…………………………………………2
(四)内部控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2
(五)缺乏必要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3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3
(一)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3
(二)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单位内部行为………3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4
(四)发挥财政与审计部门作用,强化监督控制………………………4
(五)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考评体系,强化责任追究……………4 参考文献…………………………………………………………………………5
内容摘要
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现代行政事业单位来说至关重要,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不容乐观,暴露出诸多问题。我们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管理人员需要在尽量禁止私欲的情况下,活用会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将我们的单位内部会计部门管理的规范有序,真正做到既能为本单位职员工谋福利而又避免损害相关对象的利益。分析和研究这些问题,有利于加强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制度
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单位为了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经营管理资产安全,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促进法律、法规能够得到有效遵循而由单位管理层及员工共同监督实施的一个权责清晰、制衡有力、动态改进的管理过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一项不断推陈出新、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内部控制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效率,是现代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我国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还比较薄弱,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及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在信息管理时代,督促各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有效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保证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是非常必要的。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
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应业务处理程序、科学的职责分工,使会计信息资料在相互牵制条件下产生,从而有效地预防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一些行政单位没有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造成某些重要会计资料在传递的过程中因相互脱节而发生问题,致使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科学、有效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及时提供可靠、准确会计信息的基础。
(二)是保护财政资产的需要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如何用好、管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是实现依法理财的基本前提条件,而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使单位工作人员在财务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使收支行为规范化,财务管理科学化,从而有效避免财政资产的流失,从源头上遏制贪污舞弊、挪用公款等经济犯罪事件的发生,为实施依法理财奠定一定的基础,促使政府依法理财工作顺利实施。
(三)是依法理财的关键
为了促进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强化内部自我约束机制,《会计法》中明确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会计法》是深化会计改革,适应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顺利运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保障。此外,国家制定的一系列财经纪律及法规,都要求各行政单位通过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落实,各行政单位通过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来实现自我约束。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内控意识相对淡薄
内部控制环境是指构成一个组织的内部控制氛围,反映了组织内部人员特别是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良好的内控意识是确保内部控制得以健全和实施的重要保证。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大都不太了解也不够重视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有些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主要来自财政预算安排,只要按规定编制预算,取得资金和使用资金便可,以至于出现财政经费支出失控的现象;还有些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平时有财政部门、会计核算中心把关,内部控制完全被忽视。因此很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明显滞后。
(二)内控制度不完善,控制措施有待加强
内部控制的核心是行之有效的组织、分工、方法、标准、守则和规程,但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制定系统规范的财务内控制度,或者简单地以财政部门预算替代内控制度,致使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无据可依、无章可循,只能凭个人经验或口头不成文的规定做事,管理不严谨,随意性较大。还有些单位虽然制定了一些会计内控制度和办法,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严格执行,对内控制度的执行缺乏必要的监督,导致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个别规模不大的单位,权责不明确,会计、出纳、资产管理等不相容职务没有有效分离,职责不清,越权行事,给滥用职权、贪赃舞弊等现象造成可乘之机。
(三)资产不实,资产家底不清
资产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对象,在单位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目前,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管理制度缺乏有效地落实,造成行政单位账外资产、有账无物的现象时有发生,单位内部资产转移、变更缺失相应的手续,财产盘点制度未能严格执行等问题造成资产家底不清。资产不实致使财政预算失真,进而造成行政单位预算弹性过大难以控制的严重后果。
(四)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展现了我国会计准则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靠拢的趋势,这无疑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我国《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而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的,除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必须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从事会计工作3年以上经历。然而,目前我国个别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只是由不具备基础会计知识的办公室人员兼任,他们的财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匮乏,业务素质较低,对违反财经法规和违法违纪的行为缺乏辨别和拒绝能力。这些单位的财会人员还不能适应内部控制的要求,造成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强,内控效果较差。
(五)缺乏必要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虽然,目前大部分行政单位成立了自己的内部审计部门,但内部审计人员一般由财务人员兼任,没有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缺少一定的独立性。而财政、审计部门作为主要的监督机构,其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仅停留在一般经济事项的监督上,缺乏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考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完善。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一)增强内部会计控制意识,强化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单位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内部会计控制在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防范欺诈和舞弊行为、实现单位经济目标等方面的重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要把这项工作作为党风廉政、机关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自身学习,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并明确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业务经办人员各岗位工作人员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中的责任和要求,建立有效的相互制衡、激励奖惩的机制,充分调动整个内部会计控制队伍的积极性,形成单位内部会计控制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单位内部行为。
全面清理整顿单位原有的各项管理制度、办法,依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有关要求,制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是分工控制。对于不相容职务,必须进行分离负责,不能由一个人同时包办兼任。二是业务记录控制。在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记录时,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落实凭证制作、传递、保管等每一环节的控制要点,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及时和正确。三是财产安全控制,确保单位财产物资安全完整。四是预算控制。规范单位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的编制差异,采取改进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
(三)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一是要严格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审查,认真贯彻执行新《会计法》关于会计从业人员的相关要求,加强培训、考核。二是要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技能。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单位财务文化的培养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四)发挥财政与审计部门作用,强化监督控制。
财政部门是会计与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管理部门,应对有关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进行检查,改变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的局面。在执行检查任务时,应着重加强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符合性测试,帮助单位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制度,指出单位管理上的漏洞,从而促进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作为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完善。
(五)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考评体系,强化责任追究。
对一些单位领导随意任用会计人员或因个人意志导致内控失效的要予以追究责任。只有客观公正地给予考核评价、奖励或惩罚,才能激励和促进推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有关部门及员工尽心尽责地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需要利用机制、系统的观点来对其进行探讨、研究和实践。如何设计出一套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科学、有效的会计控制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双珍:《当代经济》2010年第10期下
6.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及防范 篇六
会计部门是单位的核心部门, 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公司或者单位, 对部门财政的收入及支出做出统计, 并核算出公司的盈利或亏损情况, 这样的数据将对公司或单位后期决策起至关重要的作用[1]。因此对于其数据的真实性至关重要。
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有着其特殊性, 其中存在着许多不可避免的风险, 与私营企业的风险有所不同, 其主要原因在于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属于非营利性质的,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 造成会计风险的原因也呈多样性的, 我们将对此作出从里到外的逐步分析[2]。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
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发展, 与金融危机的爆发, 事业单位中会计工作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在近几年中有不少的贪污腐败分子被媒体曝光, 也间接说明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存在很大风险[3]。加强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风险的防范已成为我国首要关注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的几点:
1. 数据的真实性风险
随着国家相继颁布了相关政策, 对于国家公务员及行政单位工作人员的政策出台, 部分工作者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在工作中的消费中出现弄虚作假, 其中主要体现在公共消费票据等问题上, 加之会计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 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更多后期的工作, 易于造成许多不可预测的影响因素, 再次加大工作风险。
2. 财政经营风险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收入的特殊性, 在资金支付时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导致财政事业单位在经济支出的时候, 不重视其成本核算, 在财政拨出时没有详细的审核, 致使在支出经费时存在许多的不恰当, 从而使单位财务出现问题, 在单位年终决算时出现偏差, 又为保持单位业绩的增长, 决策人员将对财务部门的资金结算做出要求, 使其达到表面的工作业绩, 使会计在工作中弄虚作假, 在获得短期的利益的同时, 也加大了该单位的经营出现更多不可预测的风险因素, 从而造成后期的经营出现问题[4]。
二、造成行政事业会计风险原因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对单位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 在整体运作中会计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不规范、不正规的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造成过多的风险, 将严重影响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行, 因此分析其中造成风险的原因, 是当前行政单位的工作中必须进行的环节。下面我们将对造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原因做出分析, 其中主要造成风险分析可由外在环境因素, 单位内部因素, 以及个人造成的因素等做出相应的阐述, 并将其中各种因素按照各自造成风险的重要性来分布排列, 以便在后面对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阐述。
1. 外在环境因素
外在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国家的相关制度、国内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对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造成影响。在我国对于经济、会计的工作中有相关的惯例与国际相关的政策有所出入, 或者进入各个单位时往往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符合的情况, 加之各个国家相关经济模式的不相同, 这些外在因素都将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造成一些潜在风险。
2. 内部管理因素
内部管理因素主要是指单位内部的相关制度, 以及单位工作人员对于会计部门造成工作的困难。在内部管理造成因素中, 我们将从单位高层到单位下属工作人员的工作中逐步分析。其中造成会计工作难以开展的原因是因为, 部分领导对于会计部门的不重视, 在实际的工作中单位会计人员的法制教育过少, 约束力度不够, 导致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的自我管理意识浅薄, 法制观念不强, 没有对工作抱有尽心尽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从而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其中, 相当一部分高层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知识, 对会计工作理解存在偏差, 在工作中不能对工作人员提出专业性的知识反驳, 以导致工作人员自我内心的膨胀, 在工作中私下决定财会输出与管理。还有部分高层管理人员为一己私利, 只考虑单位的业绩, 驱使单位会计人员的在工作中弄虚作假, 从而使单位的工作业绩在表面上有所上升, 这都是单位高层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造成风险的原因。其次是单位部门工作人员为自己的生活, 发生公款私用的行为, 在外出经费做出虚假的票据, 在单位活动经费作为自己的私用经费, 在年终结算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从而使会计工作出现了资金短缺, 以及账实不符的现象, 这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不善的结果。
3. 自我约束的因素
对于事业单位的工作造成风险的最大原因, 是因为事业单位其会计工作人员工作意识的匮乏, 以及工作能力的短缺。在工作中, 部分会计人员相关专业知识不足以完成本职, 在长期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 很容易产生工作道德及素质的下降, 在工作中将以不合规范的手段来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从而导致单位出现问题。并且由于前面所提到的单位高层工作人员对于会计专业知识的缺乏, 使会计工作者的权力得到提升, 在这样的情况下, 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将体现出来。部门的会计由于自我约束能力的不足, 导致在工作中出现整理自己的“小金库”现象也有实例证明了。对于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能力的不足, 以及自身道德素质的不高, 将直接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加大。
三、防止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政策
在上面我们已经将行政事业单位出现的风险, 以及出现风险的原因做出一系列阐述, 分析出现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造成的, 其中对于经济形势我们不能做出具体的调控措施,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调控的相关政策, 我们更多地是根据单位内部的原因, 以及单位工作的会计人员自身两个方面来解决问题, 在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 然后对第一个外在因素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应对, 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并积极有效地降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风险。
1. 内部管理的风险预防方式
我们分析出对行政事业单位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是由于高层管理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足, 预防此类问题的有效方式在于培养单位优秀高层的同时, 还应要求高层管理人员不仅仅具备自身所必须的专业素质及业务能力, 要求高层管理人员要从多方面发展, 学习会计的相关知识, 并且在工作中提高对单位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时刻监督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进程, 强化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 防止其他工作人员在报销票据上的弄虚作假, 并要求会计工作者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国家《会计法》和财务会计制度要求, 制作出具体的、规范性较强、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数据资料, 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
2. 会计工作者的自我提升
在工作中会计工作者自身对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无论是外部环境因素, 还是内部管理制度对于会计工作者造成的因素, 通过会计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提升, 将会克服外部的因素。但是会计工作者自身存在工作素质问题, 以及对于专业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 是最难让管理者发现的问题, 因此应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开展定期专业知识的培训。要求他们不断巩固自己所学习的专业内容, 在自身技术问题解决的同时, 让会计工作者感受到单位对其的重视, 一方面起到监督会计工作者的监督作用, 另一方面让会计工作者感受到部门对其自身发展的重视, 感受到部门的关爱, 提高工作者的忠诚度, 避免自身弄虚作假行为发生。
四、结束语
在前面的推断中, 我们主要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在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以及对于风险防范的一些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生变化, 国家相关政策也随之连续完善, 对于我国经济的调控发展, 相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会计风险会随着国家重视程度的提高, 不可预测的风险程度将会大大降低。在此必须再次强调的是, 只有解决会计的自身问题, 才是我们解决行政事业单位的根本, 通过提升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以及专业技能, 会计风险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冯素云.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控制研究[J].会计师, 2014, (06) :18~19.
[2]张丹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2, (09) :127~128.
[3]付维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其控制[J].当代经济, 2012, (22) :26~27.
7.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 篇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改进措施
引言: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深入,其中对会计工作也提出了要求。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不仅与单位有关系,甚至还与国家的财政有着关系,因此在进行会计工作的改革当中,需要抓住其中的要点,才能够做好改进工作,达到维护行政事业单位利益的效果。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加强自我提升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的改进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因此在保证了会计队伍人数的前提下,才能较好的开展之后的工作[1]。首先会计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自主学习、自我提升的意识,只有在这种情况之下才能够有目的的敦促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学习,不仅是关于会计方面的知识,还需要学习财政方面的知识,在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针对自身的专业技能也需要做到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提供给会计人员二次学习、再次深造的机会,能够及时让自身的会计知识与技能得到及时的更新与完善,让会计工作人员从觉悟上和技能上得到双重的提升,才能够保证改变会计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制度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制度是保证改进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在具有完善的工作制度之下,就能够较好的约束会计工作人员的行为。这个工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建立在原有的工作经验之上,因此就需要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对工作制度进行完善。整个工作制度包含较多的内容,从岗位责任到具体的会计工作人员的职责,将工作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实处、细节当中去,并且充分考虑到单位员工的建议与想法,在保持原则性制度不变的基础上适当做出调整,保证会计工作在改进的基础上变得更加科学与规范。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工作
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将经济利益与行政事业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但是其中的经济利益也导致了各种腐败现象的频繁发生,因此在加强其监督工作方面显得尤为重要。想要加强其监督工作,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只有在监督机制的保证之下才能够保证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对会计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加强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其思想觉悟,端正其工作态度,更好的完成相关工作。
四、创建良好的会计工作环境氛围
为了保证改进工作的顺利进行,相应的工作环境以及鼓励政策必不可少[2]。在工作环境方面,单位领带应该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督促会计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鼓励措施,例如员工在通过单位考核的情况下具体的奖励是什么就及时、按要求发放,保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一旦员工在工作中出现过失,也不能徇私舞弊,该进行什么形式的处罚就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树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坚决杜绝不良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单位的健康绿色发展。针对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在其工作岗位上有着较好或者十分突出的工作成绩,此时单位领导应该拿出来做典型从精神上和物质上两个方面进行奖励,不仅能够在单位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竞争氛围,还能够更好的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
五、改进会计工作的核算方式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也属于会计工作中的一部分,再加上我国改革的深入,事业单位的工作量逐渐增加,对会计预算进行适当的调整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现下工作量大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能够保证会计工作有序进行。因此需要讲会计预算工作贯穿至整个会计工作当中。另外对于改进核算方式,一方面可以将债权责任制引入其中,将事业单位的各种会计信息合理的反映出来,做到更好的控制财政支出,以及做好规避风险的工作。最好是在原有的核算方式的基础上借鉴一些成熟的经验实现对核算方式的改进,可以采取集中核算的制度,将会计工作中的核算、结算进行统一管理,加强对会计工作的有效掌控。另外利用这种集中核算的方式还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六、结语
总而言之,改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提高会计工作的水平,更多的实现单位内部的良好运作,也为维护国家财政安全做出了贡献。在实际的改进工作当中,既要注重方式方法,也需要考虑到最终的改进结果。不管是从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还是工作软件、硬件环境以及会计工作中的工作制度和核算方式,都需要注重改进的力度以及其中的要点,要抓住其中的重点方向,必须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的进行,才能够保证改进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邹青萍,朱慧林,吴修.新形势下农业科技开发企业的会计工作目标[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2,11(02):147.
8.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篇八
第十条实行委托代收方式的单位应于收费(处罚)事项发生时,当场收款并开具收费收据或罚没收据,但当日(最迟次日)必须将所收金额汇总解缴财政。非税收入汇总解缴时,单位应按要求填写《江苏省非税收入缴款通知书》(执罚机关直接缴入财政部门指定的罚没收入专户),注明所用收据的起讫号码及“汇总”字样,送代收银行收款后,必须将机制票据记账联与收费收据记账联配对记账,将机制票据收据联粘贴在相对应的收费收据存根后,以备财政部门审验。
第十一条单位须严格按规定的用途使用票据,不得串用混用,严禁转借、转让和买卖。票据使用时,内容填写必须完整准确,印章齐全,不得涂改。填错的票据应加盖“作废”戳记,联次齐全。
第十二条对收费(处罚)单位之间的合法征收行为及往来事项,交款单位出具拨款申请,财政部门审核后办理内划手续并收据,收据须加盖执收单位财务专章和会计印章。
第十三条严格实行票据缴验制度。单位应建立票据内部审核制度,核对内部各单位使用票据的册数、号码、收取金额、已缴财务入帐金额、已缴财政金额,确保票款一致。向财政部门缴销票据时,单位应填写《收费(罚没)票据缴验表》,连同票据存根(附机制票据收据联)缴财政部门审验。
第十四条单位不得私自印制、出售、伪造财政票据,不得使用白条收费或罚款。对不符合规定的票据,缴款单位和个人有权拒付,不得作为报销凭证。
第十五条单位如发生票据丢失,应及时在县级以上新闻媒体声明作废,查明原因,写出书面报告,报财政部门处理。
第十六条财政票据实行“年终零结存”制度。年度终了时,单位所领财政票据应全部清理核销。已填写的票据收入原则上不得跨年度入账。
第***单位已开据的财政票据存根,应妥善保管,保管期一般为五年。个别用量特别大的票据存放确有困难的,经县财政部门批准,可适当缩短保存期限。
第十八条票据销毁须经过财政部门批准,单位不得自行销毁。对符合销毁条件的票据,单位应填写《江苏省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或罚没收据)销毁申请表》,报经财政部门审核同意,方可组织票据销毁工作。
第十九条撤消、合并、分立及收费项目被明令取消的单位,应按规定到财政部门办理“票据购领记录簿”的变更或注销手续,将已领未用票据全部清理。不得私自转让、销毁票据和票据购领记录簿。
非税收入管理制度
第一条非税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经营服务性收入以及利息收入等。
第二条非税收入实行依法征收、票款分离、银行代收、专户存储管理办法。
第三条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增加或取消收费项目、调整收费标准和范围的,执收单位须持相关文件按规定程序报县物价、财政部门审批。
第四条单位收费应办理《江苏省收费许可证》、《江苏省收费员证》;执法机关实施处罚应办理《行政处罚主体资格认定书》和《江苏省行政执法证》。坚持持证上岗、亮证执收执罚。
第五条单位收费或执罚应实行社会公示制度,在公共场所向社会公布收费(处罚)的文件依据、收费(处罚)项目、标准、范围、收费的减免政策及减免项目等。
第六条单位组织收入应按规定使用省财政(税务)部门统一监制或印制的票据。
第七条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部门会计机构统一核算,不得设置账外账。
第八条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严格执行《沛县收费罚没收入收缴分离暂行办法》(沛政发[]53号)和《沛县非税收入“票款分离”操作规程》(沛财综[]12号)。
第九条实行银行代收方式的执收单位应于收费事项发生时填写《江苏省非税收入缴款通知书》,交由缴款人将款项送存非税收入财政专户,以代收银行开具的《江苏省非税收入收款收据》第四联作为收入入帐依据。实行银行代收的执法机关应于处罚事项发生时填写《江苏省罚没收入专用缴款单》,交由当事人将款项送存财政部门指定的罚没收入专户,执法机关凭缴款单回执开具《江苏省罚没收入专用收据》并作为收入入帐依据。
第十条实行委托代收方式的执收(执罚)单位应按规定于收款事项发生时向当事人开具《江苏省行政事业收费收据》(含专用及定额收据)、《江苏省行政事业单位结算凭证》(其他收入使用)、《江苏省罚没收入专用收据》,将所收资金于当日(最迟次日)汇总缴入非税收入财政专户(具体缴款方法同第九条),收费单位应将代收银行开具的《江苏省非税收入收款收据》第四联与手工收据记帐联配对入帐,不得截留、挪用、坐收坐支。
第十一条单位对组织的收入应及时入账,按月与财政部门核对,确保收入账账相符。
第十二条对缴费人因特殊原因提出减免的,执收单位应依据政策规定的减免标准和范围,按审批程序和权限办理。凡不属政策规定减免范围的,任何部门和个人均无权批准减免。
基本支出管理制度
第一条基本支出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所发生的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部分。
第二条单位应按照批准的年度部门预算,编制月度用款计划,坚持按预算、按计划执行进度办理支出。
第三条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严格按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支出。
第四条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严禁乱发津贴奖金。
第五条单位人员经费应按照人事部门审批的工资标准,及时足额发放,不得无故拖欠、截留挪用。确因工作需要雇用临时人员的,应按有关管理规定到劳动、人事部门办理用人和工资待遇的审批。
第六条人员经费由财政部门或单位委托金融机构办理个人帐户发放。
第七条纳入财政统一发放单位人员工资变动、增人增卡、减人停卡,应根据人事部门批准的手续,减资和减人停卡手续应于工资人员减少的当月15日前报送财政部门;增资和增人增卡手续应于每季度末最后一个月的10日前报送。严禁虚报冒领工资。
第八条单位应加强公用经费的内控管理,制订切实可行的措施,对重点支出项目参照项目支出管理。
第九条购置办公用品,应由单位财产物资管理机构统一办理,按计划领用。对购入办公用品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应通过“固定资产”核算。购进大批同类材料物品,应通过“材料”科目核算,并相应健全入出库手续。
第十条单位应加强会议费管理,严格履行会议审批制度,压缩会议规模,严格执行会议费开支范围和标准,不得借会议费名义报销与会议无关的其他费用。会议费支出严格按县政府《印发〈关于会议费开支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沛政发[]7号)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单位应加强电话费管理,对办公电话、传真机和网络等费用支出,推行定额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单位应加强车辆燃修费的管理,实行车辆派车单制度和车辆里程考核制度。同时应完善单车燃修费审批和管理办法,对大项维修实行跟踪管理,定点维修。
第十三条招待费支出应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招待费列支管理规定〉的通知》(财预字[]159号)规定执行。公务招待应建立就餐通知单制度。严格控制就餐人员和就餐标准。
第十四条单位在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中,应当正确归集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数,不能归集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合理分摊。经营支出应与经营收入配比。实行内部成本核算办法。
项目资金支出管理制度
第一条项目资金是指为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或实现某一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具有专门用途、适合项目管理的各项财政资金。包括各级财政预算内、外安排、上年结转等方面的资金。
第二条项目资金指标下达后,项目实施单位应对项目支出按支出用途进一步细化分解。
(一)基本建设(大修理)项目支出细化预算包括项目前期费用、征地费、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等购置费、原材料、其他费用。
(二)会议培训项目支出细化预算包括住宿费、伙食费、场租费、交通费、材料费、表彰费用、其他费用。
(三)资产购置支出细化预算包括资产器材购置费、安装费、其他费用。
(四)专项业务项目支出细化预算包括设备材料购置费、会议费、差旅费、印刷费、宣传咨询费、维修费、租赁费、劳务费、其他费用。
(五)其他项目支出细化预算包括项目前期费用、开发费用、研究费用、设备材料费用、会议费、差旅费、租赁费、其他费用。
第三条项目实施单位在申请拨付资金前,对项目支出细化预算所列事项以及施工合同、工程预算有关材料和配套资金落实情况提供给财政和主管部门进行审核,经核实后,签订项目工程资金合同(协议)书,确定拨款办法。
第四条按合同或协议规定,先期可预拨20%的项目资金作为启动资金,然后按工程进度,经审核后分期分批拨付资金,但在工程验收前最高拨付额不得高于项目资金总额的70%,验收合格后再拨付20%资金。对需多渠道筹措资金的项目,应先落实自筹资金。凡自筹资金未足额落实的,一律不予拨付项目资金。具体拨付程序和要求按《沛县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沛财[2015]第3号)执行。
第五条预留项目支出预算的10%作为项目质量保证金,待项目工程按计划完成,验收交付使用一年后,经财政部门检查未发现质量问题的,再予拨付。
第六条财政补助金额较小的项目,在征得财政部门同意后,项目实施单位可根据项目计划先行实施,待项目完工,经财政部门验收合格后办理一次性拨款手续。
第七条项目资金支出预算确定后,严禁随意调整预算,要严格按照批准的用途,专款专用,并进行明细核算。因项目发生终止、撤销、变更引起调整的,相关单位必须提出变更申请,并附报变更的政策依据和说明,按照规定的程序报经财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八条项目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县财政局为报账管理部门,对项目实施单位提供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盖销后,退还给项目主管部门,由项目主管部门按规定的会计制度负责会计核算,以真实准确反映项目资金使用全貌与效果。
第九条项目实施单位要做好报账的基础工作,报账凭据根据报账审核需要,由项目实施单位提供。具体包括:项目计划批复、项目中标合同、政府采购合同、报账拨款申请表、项目资金支出明细表(附原始凭证)以及项目竣工决算等。
第十条项目资金的基本建设部分,达到或超过招投标管理限额的,必须实行招投标管理。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物品,应当实行政府采购。
第十一条实行报账制管理的项目资金采取国库集中支付办法,直接支付到商品、劳务的提供单位或建筑工程的承建单位。报账资金的拨付实行转账结算,严格控制现金支出。
第十二条项目实施单位要定期向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报告项目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对项目实施单位不按规定使用资金的,财政部门应停拨项目资金或中止项目资金,并责令限期整改;拒不整改纠正的,财政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收回所拨资金。
第十三条项目完成后,项目实施单位应首先自查、自验,对项目资金的落实、工程的实施、完成及效益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形成系统的总结并及时向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报送资金使用效果的文字报告。
第十四条主管部门对已完成的项目组织检查验收小组,根据立项单位和项目承包单位的合同或协议以及项目可行性报告的要求,审核有关项目竣工材料,出具检查验收报告。然后由财政部门审验。
第十五条项目验收合格后,要明确产权主体,落实管护责任,由主管部门及时与项目实施单位办理固定资产价值移交手续,切实保证账实相符,确保项目工程永续利用,长期发挥效益。
第十六条项目实施单位应按要求提供项目立项、评审、实施和成果等方面的资料,主动接受财政和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按检查处理建议和意见整改纠正。
政府采购管理制度
第一条单位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时要同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凡集中采购的项目必须根据政府采购预算要求编制详细的年度政府采购执行计划。
第二条单位应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政府采购预算和年度政府采购执行计划,按月编报政府采购计划。未列入政府采购预算的采购项目,不得实施采购。
(一)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政府采购项目,必须委托政府集中采购机构代理采购。单位应填制“政府采购预算控制计划表”和“政府采购计划明细表”,由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于每月5日前报财政部门核准。
(二)未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实行协议供货采购的项目除外)的政府采购项目,单位可以按照政府采购规定的程序组织实施分散采购,也可以委托采购代理机构代理采购。
(三)分散采购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必须进行公开招标,因特殊情况对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采购项目采用公开招标以外采购方式的,以及因特殊情况需要采购非本国货物、工程或服务的,应当在开展采购活动前报财政部门依法批准,并将采购结果报财政部门备案。
(四)政府采购计划中采购方式属协议供货采购的采购项目,单位应按照财政部门有关协议采购的规定执行。第三条单位应指定专门机构(或专人)负责政府采购事宜。委托代理机构代理采购前,应与采购代理机构签订委托代理协议,明确委托的事项、双方的权利义务。确定委托代理协议采取一年一订的方式,特殊项目采取一事一订的方式。
第四条单位依法采用相应的采购方式组织采购活动,应当签订书面采购合同。政府采购合同订立后,不得擅自变更、中止或者终止。经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可以依法变更合同。涉及政府集中采购的合同,在不改变合同其他条款的前提下,可以与供应商签订采购金额不超过原合同金额百分之十的补充合同。政府采购合同应当自签订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将合同副本报财政部门备案。
第五条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对履约情况进行验收。凡符合事先约定标准的,即为验收合格。
第六条单位应当按合同约定支付采购资金。资金支付按照《关于印发〈沛县县级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支付试行办法〉的通知》(沛财预[2015]6号)规定执行。
第七条核准后的政府采购预算(计划)一经确定,原则上不作调整。如遇特殊情况需调整采购计划的,按原报批程序执行。
(一)年度执行中追加预算安排政府采购项目的,按规定办理部门预算指标调整手续后,单位提出政府采购预算调整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审批,补报年度政府采购执行计划。
(二)在部门预算资金范围内追加政府采购预算的,单位提出政府采购预算调整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审批,补报年度政府采购执行计划。
(三)调整政府采购预算的,单位提出政府采购预算调整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审批,补报年度政府采购执行计划。第八条单位应加强政府采购项目新增资产的管理,及时进行国有资产登记备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九条政府采购的备案和审批事项由单位依照有关规定向财政部门报送。
(一)下列事项应经财政部门依法审批:1、因特殊情况对达到公开招标数额标准的采购项目需要采用公开招标以外的采购方式的;2、因特殊情况需要采购非本国货物、工程或服务的;3、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其他需要审批的事项。
(二)下列事项应报财政部门备案:1、主管部门制定的本部门政府采购实施办法;2、经财政部门依法批准,采取公开招标以外的采购方式的执行情况;3、政府采购项目的合同副本;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其他需要备案的事项。第十条单位应当建立政府采购档案管理制度,真实、全面反映和记录政府采购活动情况,采购档案保存期为从采购结束之日起不少于。
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条单位要建立严格的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以防止会计核算工作上的差错和舞弊行为,保证各项财务活动真实合法准确完整。
第二条单位会计工作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或收入、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做到印鉴和支票相分离,不得由一人兼管。
第三条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单位领导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需要回避的直系亲属为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姻亲关系。
第四条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应设置专职稽核岗位,配备稽核会计,否则由会计机构负责人兼任此项工作。未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由会计主管人员兼任本单位的会计稽核工作。稽核会计对其稽核意见负责。
第五条会计稽核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预算财务计划、经济业务计划及各项财务收支;会计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及其他会计资料;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
第六条稽核人员应依据国家财经法规、规章制度及有关财务规定开展稽核工作,对原始凭证、记帐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进行稽核。
(一)原始凭证不经审核不得入帐。原始凭证取得或填制后由稽核人员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进行初审,并加盖“稽核”字样印戳,报分管领导人签字批准方可入帐。
(二)记帐凭证由填制人员填制后,经记帐会计初审,稽核会计复核,并分别签名或盖章后入帐。
(三)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要每月稽核一次。
第七条稽核会计有权督促有关部门和个人对稽核时发现的差错和问题进行纠正。有关部门和人员必须配合稽核人员的工作,对稽核出的错误应预以纠正。对重大问题或有关部门和人员不予纠正的问题,稽核人员有权向单位领导或者有关部门反映。
第八条经济业务发生后,先由会计机构审核,再报分管领导人签批;未经审核的,分管领导人不得予以审批。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凭证,会计人员有权拒绝办理。
第九条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单位根据业务量大小和年度支出多少确定具体的支出审批权限,原则上单笔支出1000元以下的由分管领导直接审批,1000元以上的需经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后由分管领导人审批。单位其他领导人不得越权审批。
第十条对大项开支实行事前申报制度。由经办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会计机构审核后,报单位分管领导人审批,未经审批的不得办理,更不准未批先办。
第十一条单位应对年度财务收支预决算、专项资金支出及使用效益情况,单位的开支标准、报批程序及其它财务事项进行公开。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特点】推荐阅读: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会计控制06-28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11-19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简答题09-22
高级会计师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与会计一08-24
麟游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培训试题10-21
行政事业单位决算报表08-11
行政事业单位工程款10-13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探讨08-15
事业单位行政入党申请书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