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会计论文

2024-10-18

上市公司会计论文(7篇)

1.上市公司会计论文 篇一

浅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摘要】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充分、不及时、不规范是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利益驱动、低廉的违规成本和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是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为了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社会和政府监管、改革和完善现行的会计制度、证券监管法规、注册会计师制度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 公司治理结构 会计监督体系

真实、及时、充分、规范的会计信息披露,是维护证券市场公开、公平、公正的根本保证。虽然我国上市公司在不断地,制度日益完善,但其信息披露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信息披露的不真实、不充分、不及时、不规范直接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影响了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更有害于国有的改革和社会的良好运行。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一)上市公司会计行为不规范

1、信息披露不真实。常用的手法就是进行会计报表(这是信息使用者获得会计信息的最主要的方式和途径)粉饰:

(1)虚增利润。申请上市、配股及终止上市等法律法规客观上使上市公司产生追逐账面利润、操纵盈利的动机。利润=收入-成本,如果要虚增利润,就必须虚增收入,虚减成本。对于增加营业收入,上市公司主要是通过多计收入、提前计算收入、人为创造收入等方法来实现,;而对于增加营业外收入企业往往通过关联交易获得一笔意外之财,大大提升公司利润。如红光实业为了达到上市目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2604.2万元,在1997年5月23日招股说明书概要中隐瞒1996年公司实际亏损537.8万元的事实,虚增1996年公司净利润5428万元,虚报利润10805.8万元。相应地,企业会采用推后计算成本、少算或不算成本以虚减成本。如已被揭露的蓝田股份,享受了大量广告投入的好处,但广告费却基本上由母公司承担了。

(2)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披露不实。上市公司必须按照招股说明书所列的资金用途使用发行股票所募集的资金,如果改变用途必须经过股东大会批准。可是某些上市公司大股东利用其绝对控股的地位,改变资金用途时不征求其他股东意见,不履行及时公告义务,任意侵犯中小股东的利益。招股说明书中所谓的投资项目成为上市公司“圈钱”的工具。

(3)披露内容虚假或具有误导性的信息。这种行为的动机通常较虚增利润更为复杂,上市公司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进行虚假陈述及信息误导。

(4)盈利预测弄虚作假。盈利预测是上市公司对未来的经营成果所做的预计和测算,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主观判断的影响,并且所涉及的是尚未发生或者是可能不会发生的事项,很多公司发行上市时为了尽可能多的募集资金,在盈利预测方面弄虚作假,甚至恶意操纵盈利预测,对广大投资者产生恶劣的误导作用,最终使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

2、信息披露不充分

(1)偿债能力披露不充分。如存货的结构和变现能力、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和各账龄段的金额、逾期债务和金额较大的债务等,有些公司借故保护商业秘密不予公布。

(2)子公司和分公司的信息披露不充分。披露的往往是多种业务和多家分支机构汇总后的数字,投资者不易掌握局部经营活动对整个公司的影响。

(3)预测性财务信息不规范。上市公司对有关财务数据预测的准确性极差,有的公司公布的预测数值与实际值相距甚远,甚至相差数倍。特别是一些新上市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对公司财务状况、盈利能力都做出非常乐观的预测,但实际情况往往与之相反,甚至如四川“红光”、“中农资源”等公司,其上市之初就是亏损之始。

(4)对一些重大事项的揭示不够充分,且随意性较大,甚至变更已披露的投资事项。如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变更先前招股说明书已披露的重大投资事项,做出解释也往往避重就轻、含糊其词。

3、信息披露不及时

(1)有利的会计信息提前披露。预期可能获得补偿的或有事项在其补偿金额不能“基本确定”收到时作为资产确认,从而虚增资产和利润。

(2)不利的信息推迟披露。如有一些上市公司对涉及的未决诉讼、仲裁等信息延迟披露,以避免影响当期的财务状况,对应予确认的赔款不及时揭露,虚增利润、虚减负债。典型的案例如天歌科技在2009年半年报中,对拟出售的控股98.62%的子公司荆州天歌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既未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也未按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对与券商签订的两笔合计15700万元的委托理财资金也未及时披露;(3)信息披露有效性不高。现阶段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在某些方面不能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上市公司对于人力资源信息、分部信息等往往不够重视,而对于预测信息、管理部门对会计分析及物价变动的影响等会计信息,就往往不涉及。现行的财务报告只能使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而对于形成这种状况的各种因素,特别是对表外非财务因素缺乏必要的了解。这也大大降低了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国家要求上市公司年报在“上市公司业务经营情况”部分,应提供公司所处行业的总体情况、相关产业政策、主要统计数据、新的业务发展规划等对投资者做出决策有重要意义的信息,但目前能够真实完整提供有效信息指导投资者做出正确判断的上市公司可谓凤毛麟角。

(4)利用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操纵会计信息。该类现象在上市公司已屡见不鲜,许多公司正是通过在关联企业之间转移利润,隐瞒企业真实财务状况。手法主要有通过资产重组掩盖亏损,通过关联方购销活动增加收入、转嫁费用、子母公司之间的资产转让置换、资产租赁、委托经营、投资等来操纵利润。虽然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事项的披露有明确的规定,但多数公司对关联交易事项的披露并不充分,仅在“或有事项”处披露为关联方贷款提供担保的情况;仅在“重大事项”处披露股权转让关联交易;将关联方间的资金占用挂在“其它应收、应付款”下,不明确指明其关联交易的性质。以上造假行为都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如“湖北兴化”通过上述手段,包装成了所谓的“绩优股”代表,当真相被揭露时,其业绩一落千丈,成了“垃圾股”;“猴王股份”由于关联交易,被母公司占用了大量资金,却未披露,当母公司破产之时,也被带上st帽子,成了失去信用的问题股代表。

(二)审计监督执业不规范

作为证券市场的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在市场信息披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投资者能否得到可靠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意见。恶性的虚假报表案件接二连三。在“红光实业”和“琼民源”等重大案件中,负责审计的成都蜀都、中华和海南大正会计师事务所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深圳中天勤涉及的银广厦造假案更是让人触目惊心。目前,注册会计师执业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就是风险意识淡薄。尽管监管部门对注册会计师的违法执业有着严厉的处罚措施,但在实际中一些注册会计师依然不能规范执业。此外,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不少会计师事务所在执业时受到了来自上市公司、当地有关部门等方面的压力和利诱;同时一些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招揽客户,稳定与客户的合作关系,而接受了客户的一些不正当要求,不正当的竞争妨碍了执业质量的提高。

上述罗列的这些上市公司信息揭露中存在的问题,都直接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这无疑不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国企改革乃至国家社会。此外,还可能给社会风气带来不良影响,为部分作风不正的上市公司领导的贪污腐化开了方便之门。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利益驱动是产生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的内在原因。

良好的会计信息不仅使公司获得良好的公司管理业绩评价,而且能够吸引更多的股市投资者;而较差的会计信息则起到相反的作用。因此,某些上市公司为了粉饰自己的业绩,利用造假等会计行为,在会计信息的数量上和质量上做文章,致使其披露的会计信息并不能正确、客观地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与上市公司有关的各方利益团体也在影响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制定和披露,并积极地参与制作过程。

1、大股东侵占上市公司利益。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一个明显特征是国家股比重大,流通股比重小。“一股独大”使得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极不完善。尽管《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明确规定“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应实行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但在实践中,却普遍存在上市公司与大股东“五分开”,实际上却“分不开”,大股东利用种种手段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现象。像“SI’棱光”、"ST猴王”、“济南轻骑”、“粤金曼”、“三九医药”等上市公司的大股东,都是利用他们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地位,假借各种名义,甚至利用编制虚假财务报告来侵占上市公司的资金。

2、内幕交易者牟取非法利益。10年来,不成熟的证券市场表现地投机性过强。过强的投机性又是滋生庄家行为的土壤。庄家行为和内幕交易者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我们从“银广夏”1999年以来的K线图中可以发现,“银广夏”虚构利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配合庄家的炒作。正是由于炮制了惊人的利润,才有了“银广夏”低市盈率、高成长性“蓝筹股”神话的出笼,才有“银广夏年以440%的涨幅位居深沪两市第二位的排名。“银广夏”的疯狂造假是一场活生生的庄家与内幕交易者联手操纵股价、共同牟取暴利的骗局。

(二)规则制度不完善、审计监管不到位、违规成本低廉是造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的外在因素。

客观地讲,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建立起一套公开透明、纲目兼备、层次清晰、易于操作、公平执行的信息披露规范体系。在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有86.4%实行公司制,仅负有限责任;而在美国,规定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实行有限责任制,只能实行合伙制;在我国香港,会计师事务所实行的是有限责任合伙制,且必须有一个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目前我国仅是有限责任的公司制,削减了责任人的责任风险。

长期以来,我们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着监管不严、处罚不力的问题。深交所综合研究所2002年5月20日推出的题为《信息披露违规处罚实际效果研究》的研究报告认为:对信息披露违规的处罚尤其是以内部批评为主的处罚方式,未能足够地增加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违规成本,没有起到防犯的效果。在2001年前受处罚公司的再融资(包括增发和配股)机会与未受处罚的公司相比,无显著差异。因此,以“内部批评”为主的处罚手段,对公司的再融资能力和机会均没有产生不好影响。由此可见,监管不严、处罚不力、低廉的违规成本放纵了会计信息披露造假行为的滋长。

三、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对策(一)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从总体上讲,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属于控制型治理结构,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我国的1170多家上市公司,多数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的。由于改制不彻底,上市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国有股和国有法人股“一股独大”,股权结构不合理;“授权投资人”与上市公司在人员、资产、财务上未能实行“五分开”,妨碍着上市公司新体制的完善;“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和“败德行为”;董事会、监事会的运作存在缺陷,董事会缺乏必要的机制来保障全体董事严格履行维护股东利益的义务,独立的非执行董事缺乏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能力与动力,监事会形同虚设,对大股东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

实践证明,公司治理中的缺陷是导致上市公司失信的主要原因。因此,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是加强上市公司诚信建设和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措施。从现实情况看,我们需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解决“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问题,发挥多元持股制的优越性,以调整持股结构来分散大股东的股权;严格按照《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规范控股股东的行为。

(2)健全董事会,充分发挥法人治理结构约束机制产生的效益和作用。在董事会中完善独立董事的职能,并负责对董事提名、高级管理层的聘用与报酬、审计以及重大关联方交易等事项表示意见。(3)建立审计委员会或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审计委员会这一机构主要由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监事组成,负责对公司经营和财务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并拥有聘用注册会计师的决定权等;或者,将这一权力赋予监事会,这将强化董事会、监事会监控工作的客观性,使其更能代表中小股东的利益。建立股东对经营管理者的强力约束、建立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基于合约的委托代理关系等措施。

(4)建立经营管理者的努力和经营成就的评价机制,加强激励措施。可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延期支付奖金及超额利润分成,以认股权证和赠股等方式来代替现金支付,以防止代理人以损害企业长期利益和整体利益为代价追求短期利益和个体利益。

(二)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和体制,减缓财务报告造假的动机

一套严谨、的会计准则和信息披露制度是上市公司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的基础,也是监管的基础。

1、建立完善以会计准则为核心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体系。要使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达到真实、充分、及时的要求,就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信息披露规范化体系,并不断的加以完善。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体系大致包括会计准则、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审计制度及其他有关经济法规。在这一规范体系中,会计准则是核心。会计准则是规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实务的指南,它规定了会计信息披露的基本内容,明确了会计信息应具备的质量要求,也是注册会计师执业的依据和职业保障。因此,为使会计信息的生成、披露更加规范、恰当,应适时地修改、完善会计准则及统一会计制度。

2、完善业绩评价机制,提高评价机制的合理性和性。目前,财务指标是上市公司股东对经理人员的最主要的评价标准。如此单一的评价方法易导致经理人员夸大对自己有利的数据、指标,避而不谈或者进行粉饰那些对自己不利的数据和指标。因此,业绩评价体系应当注重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考核方案设计和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中应加强对信息产生全过程的考核,应考虑增加一些涉及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等的非财务会计指标,使代理人所得的利益与企业目标约束挂钩,以正确引导会计工作的运行,保证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其他股票市场较为完善国家的做法。美国董事协会的业绩评价因素就有以下八个方面:领导能力、战略规划、经营业绩、继任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与股东和所有当事人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外部的关系、与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关系等。

3、股票发行制度力求市场化,完善股票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制度。核准制的股票发行制度存在导致公司进行财务报告粉饰的诱因。例如,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一些硬性规定(如近三年连续盈利等)、配股条件中规定的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等。可以推行主承销商保荐制度,实行股票发行制度的市场化。完善股票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制度,可考虑将经常性损益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增加经营现金流量为负值的指标;增加非财务指针,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已处于严重的非正常状态等。

4、加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等外部市场建设,完善公司外部治理结构。当务之急,要尽快证券市场,分散股权结构,从而尽快建立起有效的资本市场,培养理性的投资者群体,促使有效会计信息需求主体市场的形成;建立专业经理人才市场,将竞争机制引人企业经营者的任命,并通过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将替换机制引入专业经理人才市场;积极培育壮大机构投资者,努力发挥其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积极主动的监督作用。

(三)强化审计监督,加大处罚力度

1、会计监督体系包括内部会计监督、社会监督、政府监督三个层次。有效的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可直接使契约各方受到约束,有助于有序制度框架的建立和完善,从而防范不实会计信息的形成。政府的审计监督与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审计监督共同构成了审计监督的全部外延。因此,建立健全各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和控制制度,使其真正发挥基础作用;完善政府监督体系,加大对违法性失真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刚性法规的“硬约束”;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充分发挥“警察”_的作用。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加强国家的审计监督,对于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意义甚大。

2、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政府有关部门先后制订并发布了数十项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如《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细则》等。但是,良好公司治理不仅仅体现为完善的制度或标准,更重要的是制度或标准的贯彻执行。为此,要加大相关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补充惩处条款;实行市场退出机制等,确保会计制度得以更好地贯彻执行。

(四)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作用

1、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为了避免会计师事务所的更换由上市公司的某些大股东、而不是所有股东来决定,上市公司应建立审计委员会,并由其负责聘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时,要对更换的理由做充分的披露。公司要在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时揭示以下内容:会计师事务所变动的性质、理由,近年来非无保留审计意见的情况等。当前,政府官员干预上市公司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干预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发表审计意见的现象并不鲜见,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并不能完全保证。为此,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为注册会计师独立从事审计业务提供强有力的法规支持。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审计人员依法审计的意识,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加大培训和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推进审计技术手段的化,为注册会计师开展审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加强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制建设。首先,应该完善独立审计准则。例如,一些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虽然是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但随意增加说明段或者问题放在附注信息中披露等问题,因而应尽快制定审计报告指南,细化披露规则。其次,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应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制定《注册会计师法实施条例》等。为注册会计师独立从事审计业务提供法律保障。

4、加强注册会计师队伍诚信建设,提高注册会计师队伍的执业质量和职业道德素质。我们应当坚持不懈地进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宣传和教育,加强队伍素质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监督的作用,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规范性。

(五)加大会计信息披露电子化,网络化进程

全球网络化的兴起使得会计信息披露也进入了电子化,实时化阶段。中国证监会已规定,上市公司应将年报全文登载于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互联网网站上。但这仅仅是依靠网络介质将纸质的财务报表转换成电子文档在网上发布,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结 论

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涉及信息披露的问题有许多,包括有关法律的修订、相关监管部门职能的协调、注册会计师自律建设、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等。只有建立有效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机制,才能防止上市公司操纵会计信息生成以及披露,督促注册会计师诚信执业,从而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随着我国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我们坚信相关会计制度改革必将更有利于信息披露的公开、公正、公平,从而促进我国证券市场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威廉姆·R.司可脱。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邓天林。会计监督机制建设创新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9(6):103。

[3]张鸣。我国上市公司监管相关方博弈研究[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0(2):64-71。

[4]蒋燕辉。会计监督与内部控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5]邱宜干.《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9 [6]刘振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分析〔J〕.市场研究,2009.8.[7] 陈振风.张凤霞.会计信息供求矛盾协调分析,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3 [8] 池建刚.李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现代经济信息,2009.10

2.上市公司会计论文 篇二

近年来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总体上虽然有所提高, 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然存在, 少数企业甚至存在严重的会计造假行为。鉴于会计舞弊普遍存在于上市公司中不仅妨碍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 还严重扰乱我国的经济秩序, 更对监管层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秩序和强化股权融资功能提出了严重挑战, 为切实防范会计舞弊, 必须深入探究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手法、表现形态, 从而进一步探求防范会计舞弊, 改进会计报表审计的措施。

二、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与审计的内涵和特征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可以是真实经济业务的虚假陈述, 也可以对虚假经济业务的真实陈述, 其主要特征如下:第一, 会计舞弊是违背可靠性原则的行为;第二, 会计舞弊是一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和规章规范的行为, 是与法律、、法规所不相容的;第三, 会计舞弊是行为人有计划、有针对性和有目的的故意行为。资本市场暴露的舞弊问题给会计报表审计提出严峻挑战。当前, 虽然新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已经完整地发布出来, 但是在将来也许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报表审计问题。例如公允价值重要的理念在于用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表现现在的资产, 这就具有很大的可操作性。此外, 我国会计准则本身存在着许多缺陷。会计准则的制定缺乏广泛的代表性, 理论研究者居多, 会计实务界人士较少, 因而得不到广泛的支持和接受;会计准则的内容规定不严密, 操作性较差, 如对会计重要性原则未从质与量的方面进行说明, 会计准则之间以及与其他法规之间也有诸多不协调甚至矛盾、冲突的地方。

三、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与会计报表审计的内在联系

(一)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中的会计要素舞弊手段

会计报表审计中出现的会计要素舞弊手段主要包含利用资产确认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利用收入确认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以及利用成本费用确认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利用资产确认、计量的会计舞弊主要体现在关联交易和企业重组两个方面。关联交易包括关联购销、托管经营和资金占用费等。而企业重组包括资产置换、资产剥离、收购兼并和债务重组等。利用收入确认的会计舞弊方式中虚构收入是主要形式。一是对开增值税销售发票, 虚增收入和利润。即通过与关联企业或非关联企业对开增值税发票的形式, 虚拟购销业务, 在回避增值税的情况下, 虚增收入和利润。二是虚开发票, 确认收入。三是虚构经济业务从而增加收入。某些上市公司可以创造两笔交易以一项资产抵偿一项高于资产的负债, 再以相同负债金额购回先前抵债的资产。此外, 虽然上市公司会计制度对成本以及各项费用有较为明确的划分, 但有些项目的归类仍有一定的弹性。比如销售折扣, 有的上市公司将其单列为一个项目, 有的上市公司将其归为销售费用并作为给分销或零售商的销售佣金。该种归类的变化会导致费用比率的非经常性的波动。上市公司还可以随意改变广告费用与商标使用费的性质。例如, 拥有自有品牌的上市公司其广告费用的政策变化主要是将广告费用视为收益性支出计入当期销售费用, 或者是将广告费用支出视为资本性支出分期摊销。

(二)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中的会计政策舞弊手段

会计报表审计中发现的会计政策舞弊手段可以具体表现为上市公司改变折旧政策变更折旧方法以及上市公司滥用资产减值准备等。固定资产折旧期限的确定具有一定弹性, 折旧政策包括折旧方法和折旧年限两个因素。例如上市公司若对固定资产不再加速提取折旧, 就可以减少该年度折旧费使合并利润增加。此外,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每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 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合理地预计各项可能的损失, 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减值准备。这一规定本意是为了使企业更加稳健地确认收益和计量资产, 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但由于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可操作性差, 会计政策选择性依然很强, 会计估计仍有被滥用的可能, 所以该规定也为上市公司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盈余管理留下了空间。我国2007年1月1日上市公司开始执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资产减值准备一经提取就不得转回, 但是上市公司仍然有可能先行提取秘密准备, 然后巨额转回, 可能随意变更资产减值计提方法进行利润操纵。

四、减少会计舞弊, 改进会计报表审计的有效措施

(一) 明确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的重要原则

首先,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需要坚持独立性原则, 不仅在组织上保证内部审计在履行职责时不受外界干扰, 审计人员也要独立, 不能由其他业务部门特别是会计部门人员兼任, 上市公司报表审计业务在进行时还应独立地按照审计计划和方案进行。其次,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需要贯彻权威性原则。法律规定需要明确赋予审计部门与其职能相适应的地位, 赋予审计部门相应的职权, 包括处理权、建议权、评价权和反馈权, 并制定完备的审计规章制度、方法和规定, 使得上市公司审计工作有法可依, 避免由于规定不健全或相互抵触给上市公司审计权威性带来不利的影响。第三, 是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的客观性原则, 审计人员应当依据上市公司审计标准, 对被审单位经济责任的承担和履行情况评审其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提出审计报告, 公正、客观地证实经济责任的完成情况。最后是公正性原则, 上市公司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应当不偏不倚, 不卑不亢, 讲究分寸, 维护各方面的正当权益。

(二) 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首先, 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 提高公司内部控制效果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营运状况, 提供内容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我国不少企业还只停留在将传统手工会计流程利用计算机完成核算、记账、报表和分析的会计电算化阶段。因此, 现有会计系统尚无法实施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进行控制的功能。要实现完善的上市公司内部会计控制, 必须按系统化方法设计和实施会计控制系统并使之成为企业集成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此外, 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是会计控制有效性的保障。为确保内部控制系统能有效发挥作用, 上市公司必须建立可计量业绩指标基础之上的评价系统, 定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对于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 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于违规违章的, 坚决给予行政处理和经济处罚, 并与职务升降挂钩。

(三) 改进和健全相关法律和制度

改进和健全相关法律和制度。首先, 要改进对于会计舞弊和审计失败行为起诉主体的明确。美国1933年的《证券法》将审计师的责任对象扩大到任何推定的财务报表使用者, 即便这些使用者在审计签约时并未直接参与签约过程, 也不是签约中所涉及到的对象。公众投资者甚至也不需要证明其确实使用了财务报表而受损, 只要其他相关人士因此而受损即可, 这无形中增加了监管力量, 大大提高了审计师行为不当被发现的概率。其次, 需要降低诉讼的门槛尤其是诉讼的技术难度。审计过程是非常专业的技术性活动, 当前条件下要求资本市场的普通投资者证明审计师履行审计的过程中存在行为不当现象难度很大且成本高昂, 不利于对上市公司的长期监督。最后, 在当前我国市场监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应将提高违规处罚力度作为治理会计舞弊的重要措施。加大对舞弊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处罚力度, 同时对违规情节恶劣者, 不允许其再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或其他高层职务。对屡屡违规的上市公司, 建议证监会否决或延迟其再融资要求。

五、总结

会计舞弊所制造的错误信息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 从而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制定出错误决策, 严重破坏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 破坏市场运行机制。因此, 建立一套完善的会计舞弊治理措施也就成了证券市场规范化的重要保证。我国一直非常重视会计舞弊的治理问题, 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现已初步形成了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基本规范。然而,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 难免会存在许多问题, 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治理仍然需要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总之, 在上市公司报表审计实务中, 需要熟练掌握分析会计报表的审计技巧来发现异常现象, 从而确定上市公司审计重点, 识别会计舞弊行为, 最终能够提高审计效率, 保证上市公司的报表审计质量。

摘要:文章在分析会计舞弊内涵特征的基础上, 分析了上市公司会计舞弊与会计报表审计的相互作用机制, 最后提出减少上市公司会计舞弊, 加强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审计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会计舞弊,审计,措施

参考文献

[1]孔小红.会计舞弊的行为经济学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 2007 (1) .

[2]刘冬荣, 刘建秋.会计舞弊的契约理论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5 (5) .

[3]张铁鹏, 殷俊明, 任洪云.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难点与改进[J].企业经济, 2005 (4) .

[4]刘爱东, 温皓亮.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与防范[J].科技与经济, 2006 (18) .

3.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 篇三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 治理结构 规范体系

0 引言

近年来,上市公司虚假会计信息披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必须完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监管制度的基石,其理论基础是强制性信息披露制度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解决证券市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最终促进资本的有效配置。

1 会计信息披露概念的界定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是指股票发行公司按照国家和证券交易所规定,公开企业重要信息,以有益于投资者进行判断的一种行为。凡影响股东、债权人或潜在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对公司的目前和将来做出理性判断的,进而影响其决策行为的信息,都应按着规范的标准公布于众。

2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 存在的问题

2.1.1 会计信息披露不真实 企业管理当局出于经营管理上的特殊目的,蓄意歪曲或不愿披露详细、真实的信息,低估损失,高估收益,使得上市公司财务信息不真实;上市公司运用不恰当的会计处理办法,提供带有明显误导性的财务报告。

2.1.2 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 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不对称,具体内容不充分。会计信息不对称在市场交易发生的前后可能引发“逆选择”和“道德风险”。披露信息具体内容不充分主要表现为对资金投向、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和利润的信息披露不充分等。

2.1.3 会计信息披露不及时 上市公司由于担心其所披露的信息会影响其公司股票价格,往往迟迟不披露公司的重大信息,从而造成信息的滞后。在股票市场上,如果公司信息披露缺乏及时性,则无异于为内部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创造良机。

2.1.4 会计信息披露不规范 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违规、随意。诸如报喜不报忧;部分公司信息披露缺乏严肃性,随意调整利润分配;中期报告过于简略,无法进行财务分析与评价;部分公司的财务报告中不提供上年同期相关的重要数据;与公司相关的市场竞争、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化、营销策略、宏观产业政策揭示得不完全,或根本就不披露。

2.2 问题的成因分析

2.2.1 治理结构的缺陷 某些上市公司股权过度集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多元产权下股东对经营者的约束力度。这种股权结构严重削弱了多元化产权的股东制衡机制。适度的股权集中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利益趋同效应,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和优化。但是,股权的过度集中,将产生利益侵占效应。

2.2.2 巨大的利益诱惑 有些上市公司为了获得通过正常经营渠道无法得到的超额利益,从股票市场上“圈”到更多的资金,肆意编造虚假会计信息;而有些中介机构、管理部门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和利益,在虚假会计信息生成和传播过程中,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2.2.3 造假成本低廉 上市公司的数量越来越多,公告的会计信息也越来越多,其中虚假信息占有相当多的比例,被揭露的概率很小。虽然我国现已发布的一些治假法规,但有关惩治造假的规定过轻过宽。这样,只要造假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行为可能获得收益,造假者就可能进行博弈。

2.2.4 证监会颁布了多项信息披露的准则,但作为报告主要部分的财务报表及财务报表信息的生成则是根据财政部会计准则制定的。由于两者职责不明又缺乏协调和沟通,披露要求缺乏一致性,给披露虚假信息创造了可乘之机。会计制度、证券市场相关制度不完善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和披露提供了诱因和可能。会计准则规范的是被披露会计信息的内容实质,但会计准则制度仍然不够完善。

2.2.5 审计执业不规范 作为上市公司的监督者,会计师事务所在市场信息披露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投资者能否得到可靠的信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的意见。然而由于上市公司的审计委托人是上市公司的经营管理层,即由管理层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监督管理者自己的行为,并且审计费用等事项由公司管理层来决定,这种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使注册会计师无法对上市公司不公正、不真实的会计信息进行严格的监控。

3 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的治理措施

3.1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要从制度安排上减少虚假信息的产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引进独立董事制度。采用独立董事制度,一定要摆正独立董事的位置,同时要出台相应的独立董事激励制度。同时要完善中小投资者的累积股票权和委托投票权制度,形成对大股东的约束,以切实保障中小投资者公平获取信息资源的权利,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同时要建立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有效约束机制,规范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

3.2 制定配套的会计规范体系 建立并严格执行一整套科学的会计规范体系,是实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前提。现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的规范主要是会计准则、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审计制度及其他有关经济法规和若干补充规定,其中会计准则是核心。2007年在上市公司实施的会计准则充分借鉴了国际惯例规范信息披露的重要概念、内容与格式、编报规则,建立起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信息披露制度。严格执行新会计准则可以形成一个公开透明、层次清晰的信息披露体系,实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化的目的。

3.3 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监督作用 公正审计制度是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化的必要保证。为达到公正审计应做到:第一,加快会计师事务所体制改革,改善执业环境。第二,严格遵守独立审计准则及其他执业标准。证监会和中国注协对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审查应形成制度,采取有效办法控制和提高证券市场民间审计质量;第三,建立注册会计师惩戒制度,对不规范执业者坚决查处,尽快建立起注册会计师民事赔偿机制,增加注册会计师伙同上市公司造假的成本。

参考文献:

[1]田波,赵利人,杨建义.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探析[J].现代情报.2005.(7).

[2]曲婧.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问题的思考[J].经济论坛.2005.(8).

[3]林钟高,章铁生.会计信息价值论——作为市场决策基础的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4.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披露 篇四

证券市场已经发展了数十年,经历了这些年的发展,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实现了常态化和规范化。

随着监督管理机构对于会计信息的监督力度的加大,我国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但是要实现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有很长的路。

1.利用关联关系问题。

关联关系是指的:“在财务或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控制另一方或者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就认为他们是关联方”。

具体来说,关联关系问题分为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是利用关联交易粉饰报表,对企业的利润进行调节。

如通过关联主体之间的资产股权转让等活动来取得较高的收益;利用关联方的资产和债务重组来调节企业的利润。

其次是为关联公司提供担保,从而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很多的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利用其职权的便利性以上市公司为抵押,向银行贷款,从而增加企业财务风险。

最后是关联关系的的交易情况在披露过程中存在问题,很多情况下是交易信息披露不完整或者披露不透明,避重就轻,甚至存在着隐瞒非正当交易的现象。

2.分步披露有待改进。

我国现有的上市公司披露制度是实行强制披露,从现有的实现程度来看,上市公司已经充分认识到了财务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并且也逐渐的按照国家的规定开始实施会计信息的披露,但是也可以看到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首先是部分的公司,尤其是单一经营的公司只披露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等相关的增减变化,而没有按照产品的品种来实现披露,

这非常的不利于使用者按照产品结构对企业的风险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还有部分企业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只只按行业披露本年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及主营业务产品收入的比例,因此这使得会计信息的披露只是部分披露。

二、如何解决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

上市公司运行状况的透明度对于我国证券市场的稳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法律制度监督的缺失也有人为的原因。

1.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

在世界范围内,董事会已经逐渐成为了公司的实际控制者,在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的三者关系中,董事会权力过大,监事会监督效果差,要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首先应该加强董事会的职权,在某种程度上限制职业经理人的权力,从而保证董事会的天然权力。

其次是设立独立董事,发挥独立董事的管理作用,独立董事的引入是为了防止大公司的权力滥用,解决董事会内部职权行使无效的问题。

再次是强化监事会的监督,在欧洲国家监事会的权威性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在对于董事会的监督上有非常大的权力,有权对年度会计报告和董事会的年度报告进行审查。

2.完善健全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我国对于会计信息披露方面的规定不断的随着市场的变化实现了更新,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和相关的法规,但是当前的信息披露中仍然存在着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首先制定更高质量的会计标准,只有有了高质量的会计标准,会计信息的披露才更加的清晰、有效。

高标准的会计准则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必须包括现有会计制度中的会计核心概念;能够有助于会计信息披露的透明性,充分披露信息;必须被准确的解释和理解,要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是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充分性和及时性,这需要在会计制度中进行更加严格的规定,对透明性进行保证。

3.完善相关监督配套体系。

会计信息的监督中最重要的部分毫无疑问是证券监管部门,因此我们需要从法律和政策上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进行严格的规定,应该在实际操作层面严格的执行上市公司摘牌制度,虽然这一制度在相关法律中已经被明确提出,但是现在却没有出现正真摘牌的企业。

除了严格相关的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公布中还应该建立民事赔偿机制,实现股东对于董事会和公司经营状况的关心和监督。

在现有的法律模式下,股东想起诉上市公司的相关人员,有非常繁杂的取证过程,而且对于投资者非常的不利,因为相关的证据不被处于信息弱势地位的股东所拥有。

因此应该制定相关的法律,只需要投资者能够证明上市公司披露的重大过失,而不需要去得到相关的举证,这种操作模式在西方已经相当的普遍。

三、小结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公布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涉及到的主体众多,除了文章提高的监管主体、公司管理者、投资者之外,还涉及到了专业的审计人员和会计人员。

5.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及其防范 篇五

2013年07月15日 10:46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8期上 作者:江春梅 字号

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提要:当前,上市公司普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成为阻碍我国证券市场发挥其合理配置资源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已是现代会计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首先研究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然后从COSO报告内部控制五因素出发,分析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从内部控制角度提出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失真,内部控制

原标题:防范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

会计信息失真一直是国内外企业比较普遍的问题。从美国的安然事件到中国的银广夏,使许多人们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产生质疑,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越来越成为广大会计人士和金融学者关注的焦点。要使企业具有高的会计信息质量,就需要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进行认真地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防止和纠正会计信息失真,从而不断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更好地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的信息,以方便他们更有利的决策。

一、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信息失真的内涵

国内权威的学术机构主要从会计信息特征和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这两个方面来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定义。2006年中国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在准则中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进行了全面阐述,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实质重于形式、谨慎性、可比性、及时性、重要性八个方面。其中,相关性和可靠性又是最为重要的会计信息特征。本文将会计信息质量定义为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总和,相关性和可靠性越高,会计信息质量就越高。

在会计领域内,会计信息失真这一术语的含义十分宽泛。从广义的角度来看,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失去了其会计信息质量最重要的特征,即可靠性和相关性,也就是说会计信息没有准确地、如实地反映企业客观的经济活动,给信息使用者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从狭义的角度来看,它是指会计信息失去了合规性和真实性,即那些违反了专业标准而得到的会计信息才被认为是失真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对企业内外管理和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会计环境,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在国内外频频发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多角度的。

(一)内部公司治理结构缺陷。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在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之间建立各司其职又相互监督、制约的运行机制。但是,我国上市公司大部分是通过国有企业改制,“一股独大”现象大量存在于上市公司,严重阻碍了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有效地运行。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大股东为了从上市公司中转移利益到他们自己的手中,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来制造虚假的会计信息,从而损害了广大的中小股东利益。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严重影响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使得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从源头上失去了应该具备的控制作用;另一方面,董事会本身的功能缺陷,大股东委派的董事控制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等内设机构欠缺,外部独立董事缺位等问题造成董事会结构的不健全和公司治理的制衡功能失效。我国证券市场上的ST猴王、郑百文的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等原因。

(二)会计监督和监管体系不够健全。目前,我国对企业实施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由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进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企业没有形成一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控制体系。内部审计部门是为企业服务的,但因受到企业各因素的干扰,没有真正发挥其监督职能。外部审计虽然能够保持其独立性,却有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出于自身利益而对被审计单位出具不真实的审计报告。此外,国家监督机构众多:会计监督、财政监督、税务监督等,各部门各自为政,或重复监督,或监督空档现象,造成执法尺度不一,力度不够。社会监督中,由于各行业间的激烈竞争,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样,有些机构所出具的财务报告质量的可靠性就容易受到怀疑。

(三)会计人员本身素质不高。会计从业人员是会计活动的主体,会计信息是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和计量生成的,会计从业人员的品质、专业技能和知识都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但是,目前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教育水平普遍偏低,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缺乏应有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难以处理复杂多变的会计业务;另一方面,一部分会计从业人员虽然具有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但为了谋求个人利益,无视会计职业道德,无视企业领导及其他业务经办人员的违规行为,对他们发现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漏洞,不仅没有主动提出建议来修补漏洞,进而完善制度,反而直接参与贪污、盗窃资金、挪用公款等违法违规活动。会计从业人员的这种专业素养和道德素质,在处理会计业务时难以按照会计道德职业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四)企业文化建设不到位。Schein(1988)将企业文化定义为: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并能够被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可以完善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但是,我国企业文化没有到位,这为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滋生氛围。受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过程中,一味讲求人际关系,强调搞好内部、外部“平衡”,侧重于处理人事关系,甚至会导致人治代替法治的状况。一些企业管理者无视企业规章制度,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惜破坏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盈余管理,操纵财务报告来“粉饰”自己的业绩,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夸大业绩的目的授意会计从业人员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等手段。在现实工作中,有些虚假会计信息是由业务素质低的会计人员造成,但在很多时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质量的人往往不是业务素质差的会计人员,相反,而是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从业人员,为了给自身谋求某种利用会计制度以及法律法规上的漏洞达到非法的目的。

三、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COSO报告,指出内部控制由五个相互影响的要素构成,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的关注以及人力资源政策等环境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2006年Hollis研究表明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将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结合起来,这可以起到相辅相成,有效地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一)控制环境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前提。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所有其他构成要素的基础,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保证。它影响着战略和目标如何制订、经营活动如何组织以及如何识别、评估风险并采取行动。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季侃和陈艳(2011)认为,股权集中度越高,控股股东倾向于促使内部控制不断完善,从而使得会计信息质量较高。

(二)风险评估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基础。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它通过目标的确认和分解,识别评估对象面临的风险,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各种变化因素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降低。

(三)内部控制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手段。控制活动是指制定和执行政策与程序以帮助确保风险应对得以有效实施。严格有效的内部控制程序直接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会计失真的可能性。

(四)信息与沟通是保障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条件。信息与沟通是指相关的信息以确保员工履行其职责的方式和时机予以识别、获取和沟通。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系统能够使管理者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公司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合理的方式在公司内部有关层级进行分配,并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五)监督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有力保障。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然后及时加以改进。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我国对公司的监督主要有: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监督,监事会对董事会的监督,以及外部的独立审计。通过各方面的监督可以促进企业为完善内部控制而积极响应内部法规建设,从而为财务报告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障。

四、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以防范会计信息失真

(一)加强公司治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公司治理是公司内部控制的基础和依据,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一是加强公司治理首先应改善公司股权结构,通过资本市场弱化内部控制人控制现象,建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相互制衡机制,使内部控制环境能够有效运行。二是强化监事会对财务报告的监督,规模大的公司应设立监事会,监事会的职责是以财务监督为核心,应当保证监事会通过独立运行的方式行使其对董事、经理、公司财务的监督和检查。三是不断完善董事会制度,重视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增强董事会中董事的独立性,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降低经营者的舞弊现象,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二)完善公司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它能够帮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检查程序的有效性,为实施内部控制和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内部审计的相关部门应对企业各种财务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完整性以及资产运用的经济有效性等进行审核。因此,一方面内部审计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另一方面有助于减少会计信息失真。为了使内部审计能够充分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应当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且直接向企业最高层负责并报告工作。对于一般企业,也应当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三)完善人力资源政策。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对培养企业的员工,提高员工素质,对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完善人力资源政策,企业应制定严格的会计人员招聘程序,员工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机制,以选拔能力-岗位相符的人员。要重视会计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努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品质、知识和技能。会计从业人员要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岗位责任感,认真学习,不断更新会计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切实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另外,制定会计工作岗位轮换制。岗位轮换不仅可以提高更多员工的工作效率,还可以防范和发现舞弊,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发生;其次,加强业绩评价,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2009年12月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该办法主要是为了考核中央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对计算EVA的方法作了特别规定。一个具备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应该定期地对不同岗位企业员工的工作业绩做出公正和客观的评价,分别给予奖励或惩罚。对于业绩优秀者给予奖励;相反,应该惩罚业绩不佳的员工。

(四)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会计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是组织内部的一套通用的价值体系,用这套价值体系可以在无形中来约束企业和企业人员的言行,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重视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文化教育的结合,只有每个员工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了,才能使他们自觉地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行事,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才能促使企业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会计信息的质量才能得以保证。要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首要是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因为领导者在企业中所处的领导地位,他们对企业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也会影响企业的管理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等,领导者素质的不断完善将促成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

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制度还不够完善,从公司这一角度来说,公司的各项内部制度虽然都在不断完善,但是仍然有缺陷,会计信息失真也时常发生,因此完善内部控制是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因为公司的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从内部控制开始的,一切的经营业务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之外。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企业生命力的重要保证,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防范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最好的办法。

主要参考文献:

6.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分析 篇六

一、会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

现在人们对理财的事越来越关心, 所以在投资的时候首先要关注的就是这家公司的盈利问题。如果这家公司的盈利情况好, 那么就说明这家公司有好的管理模式, 而投资这家公司就可获得好的收益, 如果公司的盈利不好, 则投资这家公司就可能带来更大的风险。投资者在投资的时候, 也要进行比较不能只看一个公司的, 通过比较几家公司的盈利情况选择最好的那一家获利的可能性就大。会计报表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公司的资产负债能否处理得好是关系公司能否长期进行下去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一个公司在短期内盈利挺好的, 但是却因为负债过重而不能偿还, 那么对于这种公司来说, 即使再好的盈利情况也面临着重大的挑战, 还有可能破产。还有一些公司的负债表上有巨大的待处理损失费, 所以在选择的时候这明显会影响投资者的选择。

会计报表的数据必须好理解, 让大家一看就能知道公司的财务状况, 公司的报表只有被投资者读了才有可能被使用, 所以会计数据一定要有好的可读性。还有公司的营运能力的分析也很重要, 如果一个公司的资产周转速度比其他的快, 则这反映了这个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好, 并有强的偿还能力, 所以企业的运营能力与企业的盈利水平有关。同时, 上市公司作为市场经济的最重要主体, 其规模很大, 投资的资本也很大, 它在我们经济市场中占有很大的影响, 但是如果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不真实或有误差, 那么它会给广大投资者、债权人造成很大的损失, 严重损害市场的安全、稳定, 甚至会引起社会动荡, 。所以政府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要求特别严格。对于投资者来说还要分析公司是否有价值, 而不能只看到近期它的盈利情况, 要想长期投资就必须从长就出发来观察。所以, 想要在投资中获利, 就必须要懂得上市会计报表的含义, 而不能糊里糊涂的碰运气, 企业也是的要分析好会计报表, 不然对企业下一步该做什么都不知道, 从会计报表上总结经验, 需求更好的点子和盈利措施, 使自己的公司在众多中脱颖而出。

二、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应坚持的原则

近几年, 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不断出现一些负面影响, 不如大家皆知的"银广厦事件", 这件事只是一个起点, 但却对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所以每一个人在选择的时候都要对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仔细的研究, 还对上市公司有了一定的影响, 会计处的人员多收到了威胁, 变成了人们唾弃的对象, 把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在这些人身上了。人们开始怀疑上市公司的信用和能力了,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人们甚至对过去的股也开始怀疑了, 从这件事后, 可以看出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是如此收到大家关注的, 而它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在推远着投资者, 虽然现在都想要好的投资并得到好的回报, 可是面对着不公平的事发生他们怎么能坚持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市公司也应该有所束缚, 而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造假, 以下列举了几个上市公司应该坚持的原则。

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公司的信息一定要公开公正, 还要详细, 可读性好。在会计报表上除了数据以外还要补充说明其他的信息, 对于各种不同的情况都要解释说明。而不能只是单单的几个数据,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几个数据根本看不懂, 所以必须加之说明才能充分的明白是什么意思, 公司最近的盈利情况怎么样了, 当然公司提供的信息一定要真实,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投资者根据真实的信息来投资, 如果公司提供的信息不真实, 对于投资者来说, 就不能根据公司真实的情况来投资, 这就相当于不正当的投资了, 如果一直这样子去整个市场都会被打乱, 没有一定的规范性了, 这样对于投资者还是上市公司都是不利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避免出现欺诈舞弊的现象, 会计师如果在查账的时候发现公司有欺诈舞弊的行为就应该立即采取一定的措施了。公司人员应坚持道德原则不要出现违法的事, 会计师也要遵守自己的职业道德, 不能坐视不理, 如果自己不能判断是否违法了, 就应该找到公司的律师谈谈, 如果公司真有违法的行为就应该不要顾及私利, 而应该坚持原则。国家也应该加强监督, 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的披露监管, 在对上市公司的信息在监督时, 要定期检查是否有违规的行为, 如果有就应该指出来, 并强制要求公司改正。如果公司一味坚持自己的做法那么有关人员就应该采取措施, 有必要还可以利用法律来惩治这些人,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人们的正常投资和上市公司的正常有效地运行。

三、上市公司报表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近几年会计作假的事件越来越多, 虽然不停的在惩治, 但是从全球来看还是屡禁不止, 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肯定有原因的。每一个企业都想获得最大的利益, 他们追求的目标不同用的手段也不相同, 利润越多表明企业获得的利益越多, 这样就更接近企业的目标, 但是他们却忽略了投资的风险。现在国内外提出了一个新的点子就是股东的利益最大化, 因为这样就可以克服管理上的一些缺陷了, 还能保证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一来就都涉及到了利润, 上市公司必须提高股东的利益才有可能得到股东的赞成, 如果没有达到股东的目标就有可能得到反对的票, 所以上市公司如果没有达到那么些利润就会利用会计作假来达到自己的目标。这种情况下他们实际达不到目标, 但却通过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就可以达到了。所以对于这一点, 一定要杜绝作假的行为, 不然会扰乱经济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会计报表的结构还有一些不合理处, 比如附注的内容有的很简单粗糙, 没有详细的讲解, 模模糊糊的, 这样一些重要的信息可能就读不到也了解不到, 还有就是缺乏预测信息, 在这经济社会, 投资者都想要了解一下企业未来的发展, 以便自己决策。

还有一些企业利用政府粉饰财务报表, 上市公司在我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所以它是一种好的资源, 可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顺顺利利的, 总会遇到一些不好的情况, 可是在我国它们又始终是扶持对象, 政府不可能坐视不理, 政府在这时就会伸出援助之手补贴, 可是有的公司却把它当成是盈利的一种手段了, 有的上市公司不按照规定确定收入, 好多公司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按照会计的准则办事, 却总是提前或延后处理, 可以看出企业为了实现利益最大化, 使会计报表上的数字达到企业的目标是不计手段的提高。在上市公司中会计的政策和计财方法有很大的选择性, 所以有的企业就会利用这个空子来达到自己的目标。企业就会选择对自己有力的政策进行对财务的处理, 这样企业就达到了自己操纵利益的目的了。并且在众多的政策下会计报表自身就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有的企业会计报表上只有对短期的评价而没有对企业长期的状态作评价。所有出现的问题都需要慢慢纠正, 希望政府出台完善这些不好的因素, 让我国的上市企业发展的越来越好。

四、上市公司会计报表分析的目标和意义

现在人们对理财的事越来越关心了, 所以研究好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已是不可阻挡。通过分析企业的财产负债表就可以得到公司财务状况的信息, 这样就可以有更充分的选择了, 因为通过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费就可以更深层次的了解到公司的偿债能力, 也可以了了解到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及它们现阶段的资金情况做出充分的判断。当然还可以通过分析企业的财务损益表, 就可以清楚地可以了解到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状况, 通过了解企业的损失费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公司在众多公司中的地位, 还能判断出企业能否好的发展, 尤其对那些潜在的投资者, 他们更需要这些信息做判断。在不同的财务报表上可以看出不同的信息, 所以要想深入了解到某一个企业就可以对该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报表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分析对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是否好就可以了解到了, 还可以了解到投资者都关心的问题就是企业财产变动情况, 在这一段时间里盈利情况怎么样, 这对一个企业来说就是看它能否长期经营下去, 这一点对投资者来说很重要。会计报表能全面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 可是有时候单从会计报表几个数据上还不能直接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尤其不能说明企业经营的成果怎么样, 只有将企业的财务指标与其财务状况进行比较才能说明, 所以企业的会计报表分析很重要。

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向各种报表使用者提供了信息, 包括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财产情况, 通过具体的数据使使用者能更好的了解。但是对于不同的人群, 不同的使用者阅读时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因为每个人想要得到的东西不一样, 所以关心的问题也不一样, 比如对于股东来说, 他们更关注他们自身的利益, 则他们就会注重看公司的盈利情况怎么样, 而对于国家来说更关心公司的偿债能力, 所以他们则会关注企业的债务情况, 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关心企业的盈利情况和未来发展情况, 看是否有利于自己投资。从这可以看出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选择, 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观点, 所以要想做得每一件事都要符合这么多的条件就要有好的政策好的结构了。而了解了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这么多的问题就可以很容易的解决了。重要的是公司要本着公平公正的态度, 会计师要有原则的来完成每一份会计报表, 不能违背会计师自身的职业道德, 会计师一定要有自己的立场, 当然不能和公司的利益冲突, 这是在公司做的合法合规的情况下。只有这样会计报表才真正有意义, 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 公司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如果会计师不按照自己的职业道德来完成报表, 而为了自己的利益造假, 如果这样, 即使有一百份会计报表也是没有意义的。

上市公司在我国占据着大的资产, 所以掌控好它的发展将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带动社会的发展。当然要想我国上市公司持续并好的发展就必须保障有好的政策好的结构, 分析好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将有利于人们、国家对这些企业监督并促进它们有好的发展。也希望我国上市企业将来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俊明.浅谈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0, (1) .

7.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探析 篇七

关键词:上市公司 会计监管 政府会计监管

0 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发生了一系列会计造假事件,这些事件无一不产生轰动性的影响。而我国也是会计造假案件频发,我国资本市场的成长和投资者信心正经受着严峻考验。毫无疑问,会计信息的失真给经济发展和市场秩序带来巨大冲击,在我国证券市场不断完善建设时期,这些问题足以动摇市场公平和效率的基础、干扰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影响我国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事实上,随着每年监管措施的逐渐加强,会计造假现象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我国低风险的法律制度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政府会计监管的实际效果不佳。而上市公司内部,代表投资者实施会计监管的董事会和监事会也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董事会的国有股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阻碍了内部监管的正常运行,监事会作为一种制度设计,它的监督职能远未发挥出来,出现了严重的虚化现象,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决策者和研究人员。总之,有效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可以防止公司操纵会计信息生成以及披露,督促注册会计师诚信执业,从而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殊性、会计监管制度的外生性,使得会计监管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这可以从我国近几年大量出现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及其导致的不良后果的案例中得到印证

1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

1.1 政府监管失灵 在我国,由于会计信息监管部门众多,也由于会计信息所具有的经济后果影响,相关监管部门纷纷确立自己的会计监管权,争相出台非正式的规定,以优先确定本部门的监管权,限制其他部门的争权,而且部门的利益驱动使各部门在自身出台规定时不可能主动与其他监管部门进行协调。我国的现实问题是,立法给予了政府会计规范的制定权,却没有明确政府会计规范制定低效或无效时应承担的责任,政府的权力与责任是不对等的,政府会计规范行为取向是单一的,搭便车的心理使公众不愿过问政府的行为及其影响,而慑于政府的权威,特别是在缺乏民主意识的情况下,更使多数人对规则的制定产生无能为力的感叹,对舆论的不重视又使公众唯一可以利用的正面武器被搁浅。

由于国内上市公司规模的扩大与证券市场规范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体系从无到有,监管规范日渐完善,但是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却越来越严重。证监会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的监管主要侧重于上市过程的监管。上市公司监管得到加强,被查处的上市公司违规案有明显增加。我国会计监管部门不断地完善,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和处罚制度的建设,构建起监管规范的实施机制,但是对于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却收效甚微。造成政府监管失灵的原因有权诸如责不清、力量不强、程序不明、执法力度不大、处罚不严,加之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都不健全,法制也不健全等,都会造成政府监管失灵情况的发生。

1.2 内部监管的不利 上市公司内部会计监管主要是由监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内部审计部门实施的。但目前上市公司的内部会计监管力度非常有限,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并没有起到监管的作用。《公司法》规定监事会的职权有: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经理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当董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公司利益时予以纠正;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存在独立性差、监事工作不到位、监事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使得监事会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同时,由于审计委员会是董事会的一个下设机构,是组成董事会的二级委员会,因此,审计委员会职责的有效履行不仅取决于审计委员会本身,还取决于董事会。如果董事会健康运行,审计委员会就可以按照董事会的运行原则良好运行;如果董事会运行失效,审计委员会就不可能成功。

1.3 外部监管不利

上市公司外部监管主要依靠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以及新闻媒体进行的。但目前,社会性的监督机构并没有起到最后防线的监督作用。我国目前有些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业务时,不按独立审计准则等执业规范的要求,在未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未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情况下就确认有关事项,造成审计后的会计报表失真或者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而且面对上市公司一些重大的关联交易、或有事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等未充分披露的情况,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既不向公司提出,也不在审计报告中披露。而且,注册会计师的违规行为没有得到有力的惩处,在较低的违规成本和较高的收益之间,使得一些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冒险出具虚假报告。

2 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措施

2.1 加强对政府监管机构的监督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政府监管机构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防止“寻租”行为的发生以及权力的滥用,必须对拥有这种权力的机构加以监督,从证券市场的广泛性、风险性来看,也应对这样的机构进行监督。监管机构必须受到法律和制度规则的约束,即必须依法监管、规范监管,防止监管权力的滥用和监管人员的腐败。由于监管机构的违规行为时常未受到应有的惩处,他们所负的责任极其有限。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政府监管机构违规行为惩处力度,使其严格依法监管。

2.2 完善上市公司的自我监管

新《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上市公司也应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完善的内部会计监督机制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缺少上市公司内部会计监管,其他形式的监管只能流于形式,将无法保证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质量。上市公司本应是会计监管的被监管者,但当上市公司通过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等对自身实施监管时,上市公司的内部机构也就成为了会计监管的主体之一。

首先,逐步推行独立董事制度。可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明确审计委员会的首要职责是确保上市公司如实编制和披露会计信息,扩大审计委员会在内部会计监管方面的权利。从而强化董事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责任意识。其次,规范、完善监事会机构。由于监事会多是由有专业知识、有权威的专家组成,又是从企业外部进行监督,因此监督的力度很大、很有成效。

2.3 加大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建设

为了维护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经济警察的监督职能,应该完善注册会计师的聘用制。可以在上市公司中引入主要由独立董事和外部专家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由审计委员会来决定该上市公司主审事务所的聘任、支付审计费的数额、审计工作的程序等重要事项,以减少甚至杜绝公司管理当局对注册会计师施加压力的“权利来源”,切实增强事务所保持独立性的可能性。同时,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督。国内事务所可以通过强强联合、兼并等方式形成一些大型事务所,这就大大缩减了上市公司的选择空间,抵御上市公司以变更事务所逼其就范的压力。

参考文献:

[1]陈汉文.证券市场与会计监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庄序莹.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上一篇:外企面试技巧分享下一篇:场区整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