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报告(通用10篇)
1.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篇一
农村基层妇女工作问题调研报告
**镇位于**南部,东至李树乡、中寨镇,南邻贡溪乡,与贵州省天柱县坪地镇接壤,西连新寨,天堂乡,北靠晏家乡。总面积101.32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28个自然寨,169个村民小组,3574户,14898人,其中劳动力8459人,外出打工人数达3765人,剩余劳动力大多以农村妇女为主。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冲击,该镇各村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经商,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大多为妇女,妇女成为该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种形式下,抓好基层妇女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何抓好基层妇女工作,充分发挥农村妇女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心骨作用,已经成为我镇妇联工作发展中一项重要的课题。
一、狠抓基层妇女工作的意义探讨
随着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中一个特殊群体正在形成———她们忍受着与丈夫长年两地分居的孤寂,守着家中的一亩三分地,赡养老人,照顾孩子,一肩挑起全家的重担,她们被称为“农村留守妇女”。可以说,在当前的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留守妇女正扮演着农副业生产的生力军和新生活创造者的重要角色。她们集生产劳动、家务劳动、抚养教育孩子和孝敬老人等多重重担于一身,对农村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法制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撑起了农村发展的一片蓝天。因而重视这一群体,尽快解决这一群体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
二、农村基层妇女工作现状
从目前情况来看,该镇妇女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现状。
一是重视不够,工作开展难。由于**镇系**南部中心重镇,工作任务繁重,而妇联工作就被忽视冲软任务和务虚的工作,虽然说要实行“党建带妇建”但是往往过于重视党建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妇联的重要性,仅仅是组织妇女群众搞些文体活动,或者是配合乡村妇女群众进行学习和培训,解决一些简单的家庭邻里纠纷等,难以充分调动广大妇女群众的积极性。
二是农村妇女思想观念影响。部分村组的农村妇女依旧是传统思想占主导,对于调整产业结构,谋求经济发展的做法还看不惯,持有抵触思想。
三是经济条件限制。农村留守妇女的收入较低。接近九成的留守妇女以从事种养殖业为主,依靠科技致富的比例偏低,部分留守妇女家里有病人或有一两个孩子上学,高额的医疗费用和教育开支使家庭经济负担沉重。而作为乡镇基层一级,财力十分有限,对农村妇女工作缺乏必需的经济支持。据调查,村级妇女主任的工作待遇一年仅仅只有三千元。
三、对抓好基层妇女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在把妇女工作与农村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同时,突出妇女工作的重要性。
在健全党建带妇健工作机制的基础上,关键抓好“带”字,要把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建工
作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推进,要争取把妇女工作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定期研究妇女工作的例会制度。将妇女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其党政领导自然会主动思考、积极指导、尽力支持妇联工作,让妇联组织在新形式下更好的实现“党政所急,妇女所需,妇联所能”的工作宗旨,更好的服务全局。
二是加大农村基层妇女工作经费投入,切实关心农村妇女群体。
要多渠道、多形式落实乡村妇女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适当提高工资待遇,或适当减少所兼工作项目,稳定基层妇女干部队伍;同时,加大对农村妇女的基本情况调研,在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对农村妇女实施关爱工程,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妇女群众,给予一定的经济帮助和关爱。
三是强化科技培训,提高农村留守妇女的致富能力。
大力推广技能培训,提高留守妇女的致富能力,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一方面加大宣传引导。组织专门力量收集致富信息和科技妇女致富典型,并采用科技电教片、妇女致富典型宣传片、文艺宣传等形式,调动留守妇女勤劳致富的热情。另一方面依托党员远程教育中心、妇女活动中心等载体组织留守妇女开展种植、养殖以及果树栽培、缝纫、刺绣等实用技术培训,鼓励她们发展特种养殖、反季节蔬菜等一些种、养技术,提高留守妇女科技致富的能力。据初步统计,**镇“十佳产业能手”“十佳庭院调解员”等“五个十佳”评选活动中,妇女同志占了30%,这也充分说明了抓好农村妇女工作的重要性。
四是积极引导农村妇女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来。
2010年该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推广烤烟种植业,全年落实种植面积3000余亩,而在整个烤烟的种植、采摘、烘烤及收购过程中,种烟村的妇女群众发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她们成立了妇女烤烟生产工作队,热情高涨地参与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来,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增加了收入,另一方面解除了孤独感和寂寞感,精神生活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2.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篇二
一、组织管理情况
几年来, 我县县委、县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十分重视普及和发展学前三年教育, 加大了对县域幼教发展的统筹规划, 研究制定了《卢龙县2010-2013年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提出了“以建设规范化幼儿园为重点, 以强化幼儿园管理为核心, 以全面提高保教质量为目的”的总体工作思路。为确保“普三”工作落到实处, 我县从加强领导、完善管理体系入手, 分别建立了行政领导、工作指导和业务研究三套管理网络。行政领导网络由县政府、乡镇政府、村委会组成, 各级分别成立了由主管教育的副县长、副乡 (镇) 长、村干部为组长的“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领导小组, 主要负责幼儿园的硬件建设和资金投入等工作;工作指导网络由教育行政部门、乡镇总校、幼儿园组成, 各级分别成立了由局长、总校长、幼儿园园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 主要负责人事、制度建设等管理工作;业务研究网络由县教育局教研室、县直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规范化幼儿园组成, 各级分别设立了副局长、幼教教研员、主管业务的副园长, 主要负责幼教课程设置、活动的组织、师资培训等工作。三套网络各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幼教管理体系。
二、经费投入情况
几年来, 我县坚持政府拨款、举办者筹措、幼儿家长缴费、社会捐资等多种渠道筹措幼儿教育经费, 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有效地解决了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一是努力保证幼儿教育事业费。二是逐年加大改善办园条件投入。三是整合县内教育资源, 挖潜增效。
我们采取“积极鼓励, 大力扶持”的政策, 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建设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 资金自筹。由于我县公办幼儿园的办园质量较高, 社会公众对公办园的认可度较高, 所以, 社会力量办园相对薄弱, 目前, 全县有社会力量办园6所, 幼儿人数为243人。民办幼儿园能够积极进行园舍改造, 改善办园条件。
三、园所建设情况
我们结合县域实际, 坚持因地制宜, 采取了多种形式建园。一是以小学布局调整为切入点, 抓住小学撤并的有利时机, 把学校撤并后的闲置校舍改建成独立成院的规范化幼儿园。二是对学区校适当合并或集中改造扩建, 整合教育资源, 利用节省出来的校舍和教室兴办相对独立的校中园。三是对完全小学划分相对独立区域的幼儿园。近年来全县共利用撤并的校舍建乡镇中心幼儿园12所, 相对独立的规范化幼儿园24所。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稳步提高, 全县3~5周岁适龄幼儿12512人, 在园幼儿10786人, 总入园率86.2%。
四、队伍建设情况
近几年, 我县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大部分是从小学转换过来的, 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水平较低。根据此情况, 我们分别制定了幼儿教师长期和短期培训计划, 并把它列入全县幼教事业发展规划之中, 建立了全县幼儿教师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培训网络。
一是开展脱职培训。以县教师进修学校和职教中心为依托。举办师资脱产培训班, 集中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培训, 充实壮大幼教骨干教师队伍。
二是开展以继续教育为内容的在职岗位培训。几年来, 我们按学期制定了“六科”教学法短期培训计划, 利用双周的星期日或暑假以总校为单位对全体教师进行教学法培训。培训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坚持知识讲座与骨干教师示范课相结合。
三是开展岗位提高培训。组织160名幼儿教师参加了河北省幼儿教材教法培训活动。我们以学区为单位成立了幼教中心教研组, 每单周的星期六按学区组织全体幼儿教师进行岗位练兵活动, 寓提高教师素质于各项练兵活动之中。
四是不定期地进行专题培训。2007年以来, 我们进行了多次培训, 如“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培训, “区域活动”培训, “幼儿园环境布置”, 《幼儿园教育指导》培训等。
五、保教质量情况
1. 制定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加强幼教法规建设, 是幼教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围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这“一纲两法”, 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卢龙县发展学前三年教育总体规划》和近期目标, 为了实现目标, 县教育局对各类型幼儿园 (班) 实行登记注册制, 强化了对幼儿园的规范化管理, 全县没有无证办园 (班) 的现象。我们加强了制度建设。全县统一印发了“幼儿园教师岗位职责”“教职工行为规范”“教育教学制度”等16种。每学期由县局专门制定具有指导性的教研计划, 规范化幼儿园教研组依据县计划和本园实际确定学期工作重点, 制定各基层幼教教研组计划, 各项计划自上而下组织实施, 使幼教工作有章可循, 照章办事。
2. 加强档案资料的科学管理。
全县统一制定了《卢龙县标准化幼儿园档案管理及资料目录》, 从上级文件、办园条件、行政管理、规章制度、教学科研、卫生保健、教师成长档案、幼儿成长档案等八个方面作了明确要求, 使全县幼儿园在档案管理上做到了科学化。
3. 定期督导评估, 实行动态管理。
按照《秦皇岛市幼儿园定期评估与考核制度》, 结合县域实际, 我县每两年对申报的各类幼儿园进行全面的评估认定。通过评估, 使各幼儿园明确自身的不足, 从而得到提高。对管理不善, 质量下降的幼儿园, 取消相应类别资格, 降低收费标准。
4. 加强教科研机构建设。
一是建立立体教研网络。从2007年起健全了幼儿园、乡镇、县三级学前教研网络, 各幼儿园把幼儿班教师从低年级教研组中分离出来, 专门成立了“幼教教研组”。各乡镇成立了由总校视导员任组长、规范园教师为成员的“幼教中心教研组”。县教研室组建了由两名幼教教研员和县学科带头人组成的“学科指导小组”。三级教研管理网络, 分层履行主管职责, 发挥主管作用, 在全县范围内初步形成岗位职责明确、层层有人抓, 园园有人管的良好局面。二是积极开展园本研究, 实现有效教研。教师首先进行实践反思, 通过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确定个人和教研组的研究主题;通过上研究课, 进行评课议课, 实现同伴互动;以“请进来, 走出去”的形式, 争取教研员和幼教专家的专业引领。园本教研深化了幼儿园的教研工作, 使课堂教学和区域活动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 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知识, 在学习中获得乐趣。三是以幼教科研促提高。几年来, 我们结合本县实际先后进行了多项课题研究, 做到园园开展教育教学实验, 人人参加科研课题研究。“幼小衔接”教改实验以拼音教学为突破口, 探索了“幼小衔接”的有效途径。“幼儿科学识字”实验报告获河北省教研成果二等奖。
5. 端正办园思想, 规范使用教材。
全县各类幼儿园均使用省编幼儿教材。努力围绕“五大领域”教育目标,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 以游戏为基本教育形式, 做到幼儿教育活动化, 幼儿活动游戏化, 使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发展。
6.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 形成“家园共育”的合力。
多年来, 我们始终树立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 把社会当作幼儿教育的重要基地, 把家长作为幼儿园的亲密伙伴、幼儿成长的同行人。建立了家园联系制度。全县各类幼儿园有为家长服务的具体措施, 每学期召开2次家长会, 听取家长合理化建议或培训指导。举办各种社会活动, 邀请社会有关人士及家长参加。如:家长开放日、“六一”儿童节大联欢、“母亲节”等活动。这些举措提高了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 提升了幼儿园的办园质量。
六、影响和制约我县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普三工作的深入开展, 几年内, 我县幼教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但总的来看, 还存在许多明显制约幼教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在数量和规模发展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三段” (即有三个年龄段, 办有小班、中班、大班) 、“两基” (即有基本办园条件, 有基本卫生保健设施) 的村办园数目很少, 其资金、人才、管理以及新的教育理念等高质量教育核心资源相对缺乏, 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
1. 基本设施建设有待规范化。
我县绝大部分农村幼儿园完全依靠家长缴费来维持园所正常的运转。因为投入不足, 且收费偏低, 每名幼儿每月最多只收29元, 办园条件得不到很好改善, 园舍、设施达标率较低, 办园条件普遍简陋。
2. 民办幼儿园教育行为有待科学化。
在调研过程中, 我们发现有的民办幼儿园属于家庭式园所, 存在管理空档。
3. 教师配置和管理有待规范化。
目前我县幼儿班、幼儿园教师配置和管理尚待规范化。存在问题:一是师幼比例不符和要求。二是有的乡镇低工资聘用学历不合格教师, 个别教师没有培训上岗合格证。三是教师配置缺乏稳定性, 有的幼儿园、幼儿班教师和低年级教师轮换。四是教师年龄老化。
4. 卫生保健及安全工作不到位。
七、关于加快我县幼儿教育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1.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逐步改善办园条件。
各乡镇中心园根据本园实际, 拟定设备添置计划, 及时增补富有时代气息、有利于幼儿智力开发和品行培养的教玩具, 定期维修、更换园内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 使办园条件逐年提高。
2. 遵循幼儿教育规律, 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
各幼儿园、幼儿班进一步加强室内外环境建设, 注意与小学的区别, 增强对幼儿的吸引力,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纳入工作范畴, 认真贯彻落实新《纲要》的精神, 把五大领域的课程开齐、开全、开足, 采取多种形式, 游戏贯穿课堂活动始终, 实现玩中学、学中玩。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高质量的幼儿园一定要有高水平的教师。各类幼儿园、幼儿班将努力把教师的师资培训当作大事来抓, 力争一两年之内使目前的在职幼儿教师取得任职资格合格证, 保证持证上岗制度的实施。
此外, 还要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全面提高幼教质量, 加强民办园的规范管理。
摘要:本文对农村幼儿教育工作进行调研分析, 以求对农村的幼儿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 对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3.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篇三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现状;面临困惑;思路措施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精神,全面了解我县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客观分析影响和制约我县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研究制定今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与措施。近期,我们对全县学前教育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组织管理情况
几年来,我县县委、县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十分重视普及和发展学前三年教育,加大了对县域幼教发展的统筹规划,研究制定了《卢龙县2010--2013年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提出了“以建设规范化幼儿园为重点,以强化幼儿园管理为核心,以全面提高保教质量为目的”的总体工作思路。确定了“1个中心,2个示范,3个规范”的学前教育发展目标。相继下发了《卢龙县教育局关于普及发展学前三年教育的指导意见》、《卢龙县农村幼儿园评估细则》等指导性文件。积极推进县域幼儿教育工作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有效推进了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工作。
为确保“普三”工作落到实处,我县从加强领导、完善管理体系入手,分别建立了行政领导、工作指导和业务研究三套管理网络。行政领导网络由县政府、乡镇政府、村委会组成,各级分别成立了由主管教育的副县长、副乡(镇)长、村干部为组长的“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幼儿园的硬件建设和资金投入等工作;工作指导网络由教育行政部门、乡镇总校、幼儿园组成,各级分别成立了由局长、总校长、幼儿园园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事、制度建设等管理工作;业务研究网络由县教育局教研室、县直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组成,各级分别设立了副局长、幼教教研员、主管业务的副园长,主要负责幼教课程设置、活动的组织、师资培训等工作。三套网络各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幼教管理体系。
二、经费投入情况
几年来,我县坚持政府拨款、举办者筹措、幼儿家长缴费、社会捐资等多种渠道筹措幼儿教育经费,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有效的解决了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一是努力保证幼儿教育事业费。2007-2009年幼儿教育事业费分别为360.23万元、434.4万元、517.3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5%、20.5%、31.5%。二是逐年加大改善办园条件投入。据统计2007-2009年,全县幼儿园建设累计投资461.7万元,其中,县、乡、村三级投入83.65万元;幼儿园收费投入351.29万元;县直单位对口支援6.98万元;社会捐资助教19.75万元。三是整合县内教育资源,挖潜增效。坚持以小学布局调整为切入点,抓住小学撤并的有利时机,把撤后的闲置小学校舍以及乡镇闲置的厂房改建成独立成院的规范化幼儿园,节约了67.19万元的建设资金。近几年,我们对本县大部分国办园进行了改建和扩建。到目前全县已有各类幼儿园(班)129所,其中市级示范园1所,县级示范园6所,县级一类园29所,县级二类园33所,县级三类园26所,未晋级晋类34所。市、县级示范园、1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室内外环境做到绿化、美化、净化、儿童化、教育化。这些园所充分发挥了“六中心”的作用,满足了幼儿保育和教育的需要。
三、园所建设情况
我们结合县域实际,坚持因地制宜,采取了多种形式建园。一是以小学布局调整为切入点,抓住小学撤并的有利时机,把学校撤并后的闲置校舍改建成独立成院的规范化幼儿园。如赵官庄中心幼儿园。二是对学区校适当合并或集中改造扩建,整合教育资源,利用节省出来的校舍和教室兴办相对独立的校中园。如大道上幼儿园。三是对完全小学划分相对独立区域的幼儿园。如柏各庄幼儿园。近年来全县共利用撤并的校舍建乡镇中心幼儿园12所,相对独立的规范化幼儿园24所。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稳步提高,全县3-5周岁适龄幼儿12512人,在园幼儿10786人,总入园率86.2%。其中学前一年在园幼儿4226人,入园率98.9%,学前二年在园幼儿4087人,入园率94.1%,学前三年在园幼儿2473人,入园率63.5%。
四、队伍建设情况
全县现有幼儿园园长、教师等工作人员388人。专任幼儿教师382人,学历合格率为99%。
近几年,我县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大部分是从小学转换过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水平较低。根据此情况,我们分别制定了幼儿教师长期和短期培训计划,并把它列入全县幼教事业发展规划之中,建立了全县幼儿教师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培训网络。
一是开展脱职培训。以县教师进修学校和职教中心为依托。举办师资脱产培训班,集中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培训,充实壮大幼教骨干教师队伍。
二是开展以继续教育为内容的在职岗位培训。我们按学期制订了“六科”教学法短期培训计划,利用双周的星期日或暑假以总校为单位对全体教师进行教学法培训,培训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知识讲座与骨干教师示范课相结合。
三是开展岗位提高培训。组织160名幼儿教师参加了河北省幼儿教材教法培训活动。我们以学区为单位成立了幼教中心教研组,每单周的星期六按学区组织全体幼儿教师进行岗位练兵活动,寓提高教师素质于各项练兵活动之中。
四是不定期地进行专题培训。2007年以来,我们进行了多次培训,如:幼儿园教育纲要培训,幼儿一日活动组织培训,幼儿园环境布置的培训,幼儿园五大领域培训,幼儿教师自制教育培训等等。
通过不同形式的培训,目前,全县幼儿教师专业达标率99%,比2007年提高了20%。通过“三学”、“六法”考试的教师占90%,胜任学前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达到了98%。
五、保教质量情况
1.制定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加强幼教法规建设,是幼教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围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这“一纲两法”,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卢龙县发展学前三年教育总体规划》和近期目标,为了实现目标,县教育局对各类型幼儿园(班)实行登记注册制,强化了对幼儿园的规范化管理。我们加强了制度建设。全县统一印发了“幼儿园教师岗位职责”、“教职工行为规范”、等16种。使幼教工作有章可循,照章办事。
2.加强档案资料的科学管理。全县统一制定了《卢龙县标准化幼儿园档案管理及资料目录》,从上级文件、办园条件、行政管理、规章制度、教学科研、卫生保健、教师成长档案、幼儿成长档案等八个方面作了明确要求,使全县幼儿园在档案管理上做到了科学化。
3.定期督导评估,实行动态管理。按照《秦皇岛市幼儿园定期评估与考核制度》,结合县域实际,我县每两年对申报的各类幼儿园进行全面的评估认定。通过评估,使各幼儿园明确自身的不足,从而得到提高。对管理不善,质量下降的幼儿园,取消相应类别资格,降低收费标准。
4.加强教科研机构建设。一是积极开展园本研究,实现有效教研。教师首先进行实践反思,通过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确定个人和教研组的研究主题;通过上研究课,进行评课议课,实现同伴互动;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争取教研员和幼教专家的专业引领。园本教研深化了幼儿园的教研工作,使课堂教学和区域活动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使孩子们在活动中学到知识,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二是以幼教科研促提高。几年来,结合本县实际,先后进行了“幼小衔接”、“综合主题教育”和“幼儿科学识字”等课题实验研究,多项成果获河北省教研成果奖、全国创新能力发展检测优秀成果奖。这些教改实验成果已向全县推广,直接服务于学前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服务于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
六、影响和制约我县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随着普三工作的深入开展,几年内,我县幼教工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总的来看,还存在许多明显制约幼教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1.基本设施建设有待规范化。我县绝大部分农村幼儿园完全依靠家长缴费来维持园所正常的运转。因为投入不足,且收费偏低,幼儿每人每月最多只收29元,办园条件得不到很好改善,园舍、设施达标率较低,办园条件普遍简陋。大部分村级幼儿园只有幼儿活动室,缺乏必要的功能室,常规保育教育设施普遍偏少,存有低成本运作的现象。
2.教师配置和管理有待标准化。目前我县学前教师配置和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是师幼比例不符和要求。二是有的乡镇教师学历不合格,个别教师没有培训上岗合格证。三是教师配置缺乏稳定性,有的幼儿园、幼儿班教师和低年级教师轮换。四是教师年龄老化。受县(市、区)教师分配制度的影响,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多年“只出不进”,教师年龄中、老年偏多。
七、关于加快我县幼儿教育工作的思路和对策
1.加强硬件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办园条件。各乡镇中心园根据本园实际,拟定设备添置计划,及时增补富有时代气息、有利于幼儿智力开发和品行培养的教玩具,使办园条件逐年提高。
2.遵循幼儿教育规律,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各幼儿园(班)进一步加强室内外环境建设,注意与小学的区别,增强对幼儿的吸引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把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纳入工作范畴,认真贯彻落实新《纲要》的精神,把五大领域的课程开齐、开全,采取多种形式,游戏贯穿课堂活动始终,实现玩中学、学中玩。为幼儿园实施《纲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农村妇女维权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四
调查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妇女维权意识明显提高,但仍待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广大农村妇女的法律意识、依法维权能力在不断提高,在走访调查的农村妇女中,大多数妇女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有些妇女表示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会向有关部门寻求帮助;有些妇女清楚的知晓夫妻之间是应该互相尊重、相互抚养,那种关起门来打老婆的事情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家务事;有些妇女知道在受到诸如家庭暴力问题时应该报警或者寻求当地妇女组织帮助。09年以来,我和村妇女主任共接待周石庄2例离婚妇女要求分配财产的案例,通过我们的调解,她们享受到了应有的权益。顺河镇妇联曾接待受家庭暴力困扰的妇女6人,其中5例调解恢复和谐家庭,一例最终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了自己的人身权利。
种种现象表明,广大妇女已经不在是沉默的羔羊,已经能够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同时也看到,广大农村妇女中正在承受或者长期承受家庭暴力的也有人在;因不懂法律以暴治暴,触犯法律的也有人在。这些现象说明农村妇女的权益保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农村妇女土地承包权利得不到有效保护
广大农村妇女所承包的土地大都在出生地,婚后住所、户籍所在地都发生了变迁,但是土地却不能随住所、户籍的变迁而变动,而且大多数农村妇女主动放弃土地的种植和收益权利。当土地承包权益受到侵害时有75%的妇女不知道找哪个部门解决,但是在承包地土地挪作他用,补偿金分配时有56%的妇女知道积极争取。
三、农村妇女享有的财产支配权局限性较大
在针对家庭财产由谁管理的问题时,有80%的妇女表示对家庭的财产享有一定的支配权利,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广大农村妇女的家庭地位明显提高。但在问及家庭重大问题决策权时,都异口同声的说共同商量或是由男方做主,而当男女双方针对某一重大决策问题有分歧时,即使妇女知道自己是正确的,但多数情况下却仍然做不了主。这也同时说明了妇女所享有的财产支配权局限性还很大,妇女的权利观念仍趋保守,妇女的意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四、家庭暴力问题仍需重点关注
在调查妇女中,有10%甚至更多的妇女表示曾被配偶打过,这是一个比较令人担忧的数字。当然也可能被打过的,有很多并不能构成家庭暴力,但是从这个数字中,也隐隐透露出,广大农村妇女的家庭生活幸福指数并不是很高。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与因素
1、家庭暴力存在原因:一是客观上体力上处于劣势,在挨打的时候比较被动,几乎没有反抗的余地,偶尔反抗引来的可能是对自身更大的伤害。二是农村妇女自身法律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遭受暴力后虽然也知道是违法的事情,但是很多妇女因受“家丑不可外扬”等观念的影响,或是根本没有勇气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导致配偶重复施暴。三是家庭暴力取证困难。虽然说目前已有了专门的家庭暴力鉴定机构,但是由于大多数妇女对家庭暴力的鉴定程序并不了解,遭受家庭暴力后不知道应该找谁,如何进行鉴定,什么时间鉴定最合适,而且受害妇女在不打算离婚的情况下一般不会去做鉴定,从而导致家庭暴力取证困难。
2、土地权益问题存在的原因。一是妇女的土地多在未婚前的父母所居地,一旦结婚了,父母家所在地取消了她的承包经营权,丈夫家可能也没有她的土地,从而失去土地。二是长期形成的土地种植传统,女性出嫁后土地留在出生地,由自家兄弟代为种植,并获得经济收益,导致广大农村妇女认为理所当然的土地承包权应当属于兄弟,而不去争取。三是土地承包以家庭为单位,户主大都是男性,这也导致广大农村妇女在出嫁、离婚或者是丧偶等特殊情况出现时,土地作为农村主要的经济来源,不能随妇女的住所、户籍等变化而发生改变。
3、财产支配权有限问题存在原因:一是妇女意识里她们最首要的任务仍然是照顾孩子和老人,因此并没有积极努力争取工作机会,农村妇女有相当一部分并没有工作,导致她们对男士的依附性太强。二是就农村来说,家庭经济来源仍以男士为主,妇女会觉得自己“没有说话权”,从而不去争取财产权利。
由调查结果可看到,广大农村妇女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家庭地位也在提高,可以说总的形势是好的,但是
在农村,家庭暴力、土地纠纷、财产支配分割等存在的问题,依然容不得有半点松懈,针对这些问题,应该提高普法维权的力度、广度、深度,注重个案维权。
解决维权问题的建议与措施
就目前妇女维权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看,妇女问题是社会问题,它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渗透在社会的每个角落。虽然国家已经设出代表和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专属
部门妇联来帮助妇女解决困难,但是也正是因为此,形成了妇女工作也只有妇联做的不良局面。其实妇女工作是全社会的,仅靠妇联是远远不够的。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整合社会资源,推动解决维权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关注支持妇女维权工作的氛围,实现社会化维权大格局。
1、创造良好大环境,构建社会化的维权工作格局
在维权进程中要跳出传统、单一的维权模式,打破妇女工作妇联做的局限模式,确立社会化维权的新观念,用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和思考妇女合法权益维护的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妇女利益的有效机制,使妇女的各项权益真正落到实处。大
一是打造依法维权的法治环境。通过深入普法、严格司法、违法必究等环节,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公正,为妇女维权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强化妇联维权的职能作用。妇联自身要解放思想,不断完善和创新工作方式,依据法规和政策,及时提出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实施办法和建议,切实解决妇女维权方面带有群体性、倾向性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维权工作。实现妇女维权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起全方位、开放式的社会化维权的大格局。要以妇女发展和维权需求为目标,依靠党委领导,争取政府支持,协调社会力量,推动民众参与,逐步形成社会化、法制化妇女维权工作新模式。
2、从妇女本身做起,提高广大妇女的整体素质
提高法律素质,增强广大妇女自我保护的能力。鼓励妇女通过各种渠道,学科学、学法律,不断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法律意识,鼓励妇女灵活运用法律保护自己,自觉地维护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中的平等地位和发展权利,在妇女最广泛的参与中促进两性和谐平等发展。
5.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篇五
党支部书记、院长
***
按照县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主题教育扎实开展调查研究的通知》文件要求,本人主要针对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利用一周时间,深入**镇、**镇、**镇、**镇、**乡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2018年我县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完成情况
“两癌”筛查是2018年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为提高广大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的早诊早治率,降低死亡率,提高广大妇女健康水平,我院按照上级部门的安排,经过精心部署,从2018年6月份正式启动了妇女“两癌”筛查项目,我院分别对**镇、**镇、**镇、锁南镇四个乡镇农村妇女进行免费两癌筛查,共检人次9008人;筛查过程中检出宫颈炎367例,阴道炎452例,宫颈息肉30例,宫颈细胞巴氏涂片ⅡB级28例;并对宫颈细胞学异常者和可疑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阴道镜检查29人,其中活检13人,确诊CINⅠ级2人,CIN
Ⅲ级1人,宫颈浸润型鳞癌2人,乳腺检查中彩超异常157人,BI-RADSⅡ级113人,BI-RADSⅢ级42人,BI-RADSⅣ级2人,其次,对可疑患者分批向省妇幼保健院转诊做钼靶共计75人,确诊乳腺浸润型导管癌1人,纤维腺瘤3人,经过几个月的检查,对一些可疑患者进行早发现,早干预的,对已确诊患者进行跟踪随访,促进了妇女身心健康。
(二)2019年我县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完成情况
2019年“两癌”的检查目标任务数为7550人,自4月2日项目启动至8月31日实际完成检查人数7578人,已完成任务的100.4%。今年我们采用比较先进的准确性较高的TCT(液基薄层细胞)检测,检查人员由一组增加到两组。通过筛查,检查出阴道炎(细菌性、滴虫性、霉菌性等)患者357例,宫颈息肉39例,子宫肌瘤患者1例,宫颈浸润型鳞癌1人,早期浸润癌1人;ASC-US(未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患者86例,LSIL(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42例,H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19例,LSILASGH(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8例,需做阴道镜的患者150人,目前已做阴道镜61例,剩余89例将于11月中旬预约检查:乳腺检查:确诊CIN
I级12人,CIN
Ⅱ级3人,CIN
Ⅲ级2人,乳腺彩超提示:BI-RADSⅡ级74例,BI-RADSⅢ级67例,BI-RADSⅣ级3例。钼靶检查人数25人,确诊乳腺癌1例。
二、存在问题及困难
(一)有个别民营医院,在某些社会团体的配合下,打着妇女病免费普查的幌子,对一部分农村妇女造成了经济损失和心里伤害,使她们对国家真正意义的免费两癌检查工作产生了抵触情绪,对两癌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卫生行政部门加大对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
(二)部分乡镇对农村妇女“两癌”检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以致不能及时完成检查任务。
(三)病人追踪随访难度较大,主要是联系方式不对、空号,有部分不自愿前往复查,导致宫颈癌的“早诊断、早治疗”受影响。
(四)两癌救助审核要求高,2019年全县符合救助条件的人数只有27人,严重地影响了大家的极积性。例如:宫颈癌必须是2B期以上才符合救助要求,两癌可防可治,并且早发现早治疗早安康,建议救助的重点应放在癌症早中期妇女群体上,这样更能切实帮助更多的患病妇女减轻资金的压力和病痛的困扰。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宣传教育,通过电视台、多媒体、村广播等多种方式,努力提高广大农村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引导其主动接受定期健康检查;
(二)积极向政府献计献策,探索创新“两癌”检查工作模式,最大限度为农村妇女健康提供专业技术保障;
(三)继续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打造一支优秀的专业技术服务队伍,以更好地开展今后“两癌”检查工作。
(四)建议政府加大对“两癌”检查的督查督促力度,进一步提高对“两癌”检查的重视程度,充分确保各乡镇均能完成检查任务。
(五)建议上级妇联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母亲两癌救助的力度,实行全覆盖。
6.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篇六
情 况 调 研
XX镇是农业大镇,农业人口约58400多人,占总人口的80.7%,消化吸附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有限,使得每年都有大批的青壮年劳动力向外输出,这其中就包括相当一批数量的农村青壮年妇女。如何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促进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转就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在县妇联的关心指导下,在XX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我镇妇联以狠抓素质培训,拓宽就业渠道为主线,进一步加大力度抓好抓实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现将我镇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具体做法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各项技能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也是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一)领导重视,大力推进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并将此项工作列入日常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制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方针、政策、工作目标及优惠政策,特别提出从服务大局、服务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高度来认识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 作,发挥和调动财政、农业、科技、教育卫生、妇联等相关部门的优势,配合政府实施创业与再就业工程,积极调动和激发妇女的创业就业活力,形成就业富民、创业利民的局面。如镇妇联每年都要召开妇女大会并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对全镇妇女代表、妇女骨干、村妇代会主任、女能手进行政策宣传、动员、培训工作。
(二)拓宽工作思路,整合利用有限资源切实做好培训工作。XX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多渠道、多途径地解决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一是通过参观和学习一些农业龙头企业如东进农牧有限公司、黑珍珠莲雾农场、农业园等企业的经验和做法。并发挥农村妇女致富带头人的作用,注意培养农村女能手的作用,发挥她们的示范带头作用。二是积极配合劳动部门,组织一些比较年轻的农村妇女参加劳动力技能培训,提升她们的劳动技能和拓宽就业门路。如在每年举行的农民工与企业用工对接“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中,鼓励农村妇女走进会场参加职业介绍指导、劳动力保障法律法规政策咨询和职业培训等免费公共就业服务。三是发挥组织优势,整合力量,在联动上多下工夫,注重发挥各类妇女人才的带动伤作用,各有关部门紧密配合,齐抓共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近几年来,我镇共举行妇女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20多场次,参培妇女4000多人次。
(三)提供政策支持,切实把农村妇女教育工作做实。镇党委、政府一直统筹协调财政、农业、科技、教育卫生、妇联等有关部门在制定有关农民工培训的政策措施和目标任务中,明确提出农村妇女的培训指标和比例,在资金、政策等方面对农村妇女培训给予适当倾斜。如农业办的“绿色证书工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程”都要适当加大对农村妇女的转移工作的力度和比例。相关部门开展与妇女相关的政策法规、卫生健康、看护、美容美发、烹饪、服装、制鞋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培训。发挥“妇女之家”、妇女干部学校的职能优势,让农村妇女教育工作得到上级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扶持。近几年来,我镇共投入80多万元用于农村妇女教育工作,完善镇妇联培训办公设施,提升妇女教育质量。
三、主要成效
1、全镇各相关部门在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意识方面极大地提高,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发展意识、机遇意识,切实加大了各自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财政、农业、科技、教育卫生、妇联等部门继续加大力度,不断增强沟通协调和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全镇的农村妇女的富余劳动力创业就业能力逐步上升。
2、通过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农村妇女,更多地参与到各种工种行业中,不仅改变了“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模式,而且使农村妇女的能力也得到了认可,在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也得到了提升,有力地促进了男女平等。据统计,近几年 来我镇联合农业、科技、教育卫生、妇联等部门妇女转移劳动力300多人,这进一步增强了她们外出就业的信心,全面激发了农村妇女劳动力求学的愿望,从“要我学”向“我要学”逐步改变。
3、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素质。劳动力转移培训使更多的农村妇女从家庭走向社会,从农村走向城镇,从依赖走向独立,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素质,掌握了技能,转变了观念增长了才干,增加了收入,使她们不再简单围着灶头、孩子转。一部分农村妇女还凭着自己的聪明才能进入村两委,当选村、镇人民代表和党代表,这是社会对妇女的承认和肯定。现全镇28个村(社区)“两委”共有女性干部60多名,同比提高14.6%。
4、在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中,积极发挥已创业就业人员的作用,依靠她们进行帮带活动,通过一帮一到一帮十,以至更多,形成良好循环,这样大大地帮助那些没就业,没有一定社会关系的妇女劳动力也能得到再就业。如长沥村妇代会主任何映芬是一个养猪能手,育有肉猪和种猪约200多条的占地2000平方米的猪场,在她的帮扶和指导下,村里已有三四户农村妇女也办起了养猪业,每家也养有几十条肉猪的小规模。
三、存在问题
在全镇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 定成绩,但对照新形势下的要求,还有一些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妇女文化层次、科技文化水平偏低,技能单一,相当一部份缺乏从事二、三产业的技能,只能从事一些纯体力的、技术含量低的工作,转移层次不高,难以适应市场对技术更新的要求。
二是广大农村妇女就业观念有待更新。传统就业观念与长期相对封闭的农村生活环境对农村富余女劳动力转移构成思维和心理上的阻碍,缺乏主动摆脱贫困的意识,不愿接受新生事物。“等、靠、要”思想严重,限制了农村妇女自主创业或外出就业的积极性。
三是工作经费有限,各部门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经费投入不平衡,参与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培训、转移、输出工作发展不平衡,形不成规模,影响了农村富余女劳动力的转移输出工作。
四是务工人员的人身、劳动、子女就学等合法权益未能得到持续、公平、有效的维护,导致了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就业的临时性和不稳定性,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给转移工作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7.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篇七
我国学者很早便着手研究“农业女性化”,1943 年费孝通先生在其《禄村农田》中就对女性因男性外出务工而承担沉重农业劳动进行了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富余男性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业生产出现女性化趋势。 据2005 年数据统计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已达1.3 亿,其中已婚人数为1062l万人, 排出举家搬迁人数则外出务工的人数达6721 万,再以70%男性计算,可见留守妇女人数达到4700 万。 当前我国要实现数量规模到质量内涵发展、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城乡统筹发展转型,亟待重视农业女性化现象和理性反思发展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寻求可行途径以促进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基于“乡村治理转型,社会和谐发展”的角度关注“农业女性化”现象,对农村留守妇女工作生活基本情况及其发展之策予以探讨。
“农业女性化”现象表现为:由于男人外出打工,农村一般只留下妇女、老人和小孩。 这样,农村留守妇女不得不将家中所有的粗活、重活、累活、忙活扛在肩上。农村留守妇女一方面要承担起繁重的农业生产,另一方面要兼顾家务劳动,最后还承担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维持社会关系等家庭责任。这导致了农村留守妇女劳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逐渐身心俱疲、积劳成疾,健康出现了严重问题。农村女性兼顾田间劳作、家务、照顾孩子和老人, 繁重而琐碎的工作造成巨大精神、身心压力和生理、心理负担,并使其无暇顾及对子女的教育与培养。农村女性是我国女性群体中最大弱势群体,有必要通过研究引导大家正确认识这一特殊群体,以期改善农村女性的生存环境及生存现状。
二、农村留守妇女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 男性劳动力大量外出, 导致 “ 空心村”
农村大量年轻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女性则留在家中照顾老人与孩子同时兼顾家中农业生产, 促成了农村的 “空心化”,则“386199 部队”(妇女、儿童、老人)成为农村主力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社会的发展。 由于经济落后,农村地区一直对留守妇女关注不多,“空心村”现象加剧了留守妇女看病难问题,更有甚者出现了死于家中未能及时发现的情况。
( 二)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生活不便
为了丰富留守妇女的文化生活, 很多农村所在地政府出资购买音响设备,邀请专家开展妇女健康讲座,并拨款修建妇女活动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但由于农村基础设施长期以来缺乏整体建设,与城镇相比差距甚远。如农村公路硬化率低和通达性差导致交通不便, 农村互联网无法普及且通信不畅,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条件极其匮乏等。
( 三) 妇女维权取证难, 女性权益被弱化
农村留守妇女家庭的矛盾多因家庭暴力、 配偶有外遇和老人赡养等问题,同时离婚过程中存在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矛盾。 在众多矛盾纠纷中,由于男方远在异地、房产证登记只有男方姓名等使得留守妇女取证难,成为这一群体司法维权之路的拦路虎。 加上新婚姻法的出台,强调男女法律上的平等,却导致了女性权益被事实上的弱化。
(四)隔代教育,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孩子的父亲不在身边,母亲忙于从事农业活动,教育问题自然就落在了祖父母身上,这样就造成了隔代教育的现象。 由于老人对第三代的骄纵及缺乏先进思想观念、教育方法,较多农村儿童出现荒废学业、思想极端、心理承受能力差等问题,致使农村多地出现中小学生暴力事件及未成年人外出务工的现象,严重制约了我国教育发展及乡村治理现代化。
三、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考察
( 一) 团堡镇农村留守妇女基本情况描述统计分析
通过对团堡镇高岩坝村、野猫水村的108 位农村留守妇女进行调查,得到了以下统计结果。
1. 农村留守妇女的年龄集中在26~55 岁之间,其中36~45 岁年龄段的最多,占调查总人数的28.7%。
2. 大部分外出务工的农村男性劳动力回家频率集中于一年一次, 其中24 位受调查农村留守妇女表示自己的丈夫回家频率没有规律。
3. 大部分留守家庭需要抚养2~3 个孩子, 同时还要赡养2 位或4 位老人,家庭负担重。
4. 39% 受调查农村留守妇女表示自己主要工作是带孩子、 赡养老人,22%受调查者则表示自己主要从事种植业。 另外,有17%受调查者表示开餐馆或农家乐能够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
5. 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妇女因为要照顾父母与子女而选择留守农村,有一部分则由于习惯了农村生活,此外城市消费水平过高也是阻挡农村留守妇女外出工作的重要因素。
(二)团堡镇针对农村留守妇女的工作开展情况
镇党委、政府实行“一村一品”或“一乡一品”,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例如蔬菜水果基地建设,葡萄园、桃园等纷纷建成。此外, 政府大力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立劳动密集型产业, 并将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与当地蓬勃兴起的旅游业有机结合, 动员和鼓励外出务工青年回乡创就业,就近转移农村劳动力,既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又减少农村留守家庭的数量。
自2014 年8 月以来,团堡镇以“巾帼创新业”为主题,开展多项行动帮助妇女创业。 镇妇联以创建“楚天明星镇”为契机,以创业兴家行动鼓励妇女积极参与以种植、养殖、经商等为主体的竞赛行动;镇妇联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分期分批开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 同时, 镇政府还积极参与市相关部门合作,加快户口一元化改革以打破二元结构,使农村妇女随夫进城,享受城市社保、医疗、养老等诸多方面的政策。
团堡镇以“党委领导、支部负责、妇联实施”为主线,针对农村留守妇女生产生活各方面具体情况开展一系列帮扶救助工作,将资金扶持、技能培训、司法援助等统筹结合,开创了独具特色的 “ 团堡模式”。
(三)利川市开展留守妇女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利川市妇联将维权和发展作为工作主线, 以广大妇女儿童得实惠、常受惠为工作目标,发挥“联”字功能,带领全市广大妇女投身家庭、社会建设。
1. 引领参与经济社会建设
利川市妇联大力鼓励支持留守妇女自主创业,于2014 年“三八”节期间命名表彰了13 个巾帼创业示范基地。 同时,深化“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引导留守妇女积极投身全市“六大产业链”建设,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市妇联还搭建留守妇女创业就业平台,开展了“妇女创业就业促进行动”, 为巾帼创业者提供培训机会及为留守妇女创业提供小额贷款。
2. 广泛开展妇女关爱活动
“三八”妇女节期间,市妇联携手各单位深入到乡镇进行文艺演出,还给近200名留守妇女、30 名女教师发放了 “爱心包”, 给白竹坝村的6 名贫困妇女家庭送去了300 元慰问金。 市妇联还与市委组织部到毛坝镇、 汪营镇慰问193 名留守妇女,为她们发放了价值近2 万元的“爱心包”。此外,市妇联十分重视留守妇女的身体健康状况, 组织1000 多名留守妇女到州中心医院接受免费健康检查,其中免费做血糖测试758 名。 惠民项目实施方面,30033 名农村妇女接受了 “ 两癌” 免费检查,其中3 名贫困“两癌”母亲分别得到救助资金1 万元, 并完成了11 户单亲特困母亲“安居”工程信息收集上报工作。
3.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2014 年来, 市妇联共接待来信来访案件60 件次, 积极与当事人所在单位领导及法律援助机构联系,帮助来访者树立信心。 同时聘请了都亭司法所为调解、维权法律顾问,为来信来访案件比较复杂的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调解,为妇女儿童受侵害性质严重的案件提供法律援助。建立并完善12338 女性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与司法、法院、公安的工作联系,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四、关于顺应城镇化发展趋势,推动农村女性角色转换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城乡协同维权机制,推动司法援助等配套机制建设
由于传统观念影响,农村夫妻结婚后房产证及相关证件上只有男方姓名,夫妻矛盾或离婚问题发生时妇女财产、子女抚养等权益无法保障。同时因男方远在异地和城乡间缺乏信息交流,法院司法取证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应当健全城乡信息交流机制及拓展交流渠道,实现城市与农村协同为留守妇女维权。 同时,针对留守妇女经济基础薄弱、法律知识欠缺的问题, 政府和妇联应给予相应资金援助,司法机关志愿依法维权并定期开展法制知识宣讲活动。
(二)优化农村基础设施,吸引优秀人才集聚乡村学校
如今农村留守妇女强烈意识到教育是子女未来发展的关键,更认识到爷爷奶奶隔代教育很可能导致儿女学习差、道德差、身体差的严重后果。 但农村学校较少且教育质量不高让其担忧,距学校较远且山路崎岖使其时刻提心吊胆。 为此,政府首先应该在农村教育上给予经济倾斜,加大支持力度,完善中小学教育院校和相关配套设施。其次要在教师教学质量上下功夫,以高工资好福利吸引老师入住乡村学校,用教育质量吸引农村孩子就近入学。
( 三) 着眼短期援助与长效救援双结合, 挖掘本地产业吸引男性就地、就近就业
临时救助点解决的是燃眉之急,创新创业才是长效解决之法。 面对留守妇女家庭暴力事件时, 政府除了设立临时救助点并通过劝解、 男女双方沟通等形式逐渐化解矛盾外, 更应为其提供创业培训、产业发展方向,给予小额贷款等创业资金支持,让其多元化创业,多样化发展,实现留守妇女治理过程中由传统“配角”向现代化“主角”转变。 此外,政府应发展与集聚产业,积极鼓励有经验、有资本的男性劳动力返乡创业, 并结合当地发展优势及相关资源条件, 让中小城市总体规划与产业规划相结合、 与大城市联动发展, 加强承接产业转移以吸引本地男性就近就业。
(四)推动社会组织和相关企业协同参与,形成帮扶机制
城镇化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合作化、科技化成为必然趋势,在农村地区以农业为主、副业为辅的情况也已屡见不鲜。 调研发现,典型代表周大娘在市妇联协助下运用先进农业技术独自开发八亩蔬菜田种植高产多利蔬菜作物,左女士则在镇政府以及企业的帮助下于交通枢纽国道边开设兼具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庄。由此可见, 政府在治理农村留守妇女难题时,需要推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让其为当地妇女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经验交流等支持,还可以引导企业或社会组织精细化到具体个人进行农业生产、 销售帮扶,形成完整产业链实现农村留守妇女自治、自强、自立。
参考文献
[1]费孝通.江村经济[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康芳民.建设新农村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女性化问题——农业女性化影响分析[J].理论导刊,2008(07).
[3]李楠、杨洋.广东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现状、问题及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4).
8.教育局妇女儿童工作调研报告 篇八
一、基本情况
我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20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省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职业中专1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中心小学26所,村小166个
。有在校学生46266人(女生20961人,占45.3%),其中高中5135人(女生2542人,占49.5%),初中11543人(女生5515人,占47.8%),小学29588人(女生12904人,占43.6%)。此外,有幼儿园126所,在园幼儿7700人。全县现有在职教职员工2934人,其中妇女职工1285人,占43.8%。
二、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作为全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我们一直关心重视保障妇女权益,特别是2006年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出台后,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教育工会主席、女工委员会有关同志为成员的领导班子,每学期都召开女工委员会议,对各校女工委员等妇女干部进行重点培训。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强学校管理,建立了领导包片、股室包校、联络员直接对学校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的管理体系,《未成年人保护法》得到顺利实施。同时,我们通过会议、板报、标语、讲座、印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向学生和社会进行广泛宣传。
三、联系实际,保障妇女权益
1、努力筹措经费,为女教职工提供更多保障
我县教育系统教职工都参加了教育工会建立的互助互济会,大病特困家庭都能得到一定数额的帮困金;我们还每年都拿出一定资金,为每位教职工购买基本保险。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女教职工更多了一份特别的关爱。教育局筹资数万元,为全县所有女教职工买了 “两癌”保险,各中小学校均能按时为女教职工发放卫生费,并组织她们到妇幼保健机构进行防癌检查和其他定期体检。由于工作到位,全系统女教职工在“四期”期间均能得到较好保障。
2、宣传表彰典型,提高女教职工地位
在教育系统,有许多优秀的女性。我们注重宣传她们的事迹,表彰当中的典型,既在广大妇女职工中有力倡导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文明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事业追求,也不断提高了妇女同志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经我们推介,楠市中心小学瑶族女教师盘晓红的事迹得到了上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盘晓红老师2007年被评为 “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班主任”,2008年又荣获“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光荣称号,并出席全国第十次妇女代表大会。我们在教育系统广泛开展“向盘晓红学习,做人民满意教师”系列活动,要求全县教师结合自身和学校实际撰写学习心得,并组织评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全县广大教师精神面貌明显改观,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改善了教师队伍整体形象。2007年,教育系统有县政协委员15人,其中有10位女教师;市县人大代表5人,其中有4位女教师;全县省党代表有2人,其中1人是女教师。与过去相比,女教职工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都得到了显著提高。
四、科学发展,保障少年儿童受教育权利
1、积极开展帮困保学,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
1998年,我县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提高普及率,我们把帮困保学当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贫困家庭学生和受社会家庭影响入学困难的女生能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2004年起,我们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切实减轻学生家庭负担。到2008年秋季,实现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全体学生都能享受“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当年发放总价值558.4万元的免费教科书,免除1430万元学杂费,共为5500余人次发放154万元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同时,我们充分发挥捐助受援救助中心的作用,建立帮困保学基金,积极开展捐资助学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以来,全县共接受湘威公司等爱心企业和社会各界捐助近200万元,受益学生达1万余人次。全县义务教育已经实现不因贫困而失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得到提高,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94%,小学辍学率降至0.13%,初中辍学率控制在2.76%。2008年我县顺利通过了省、市两级教育“两项督导评估考核”。
2、重视留守学生教育,保证留守学生健康成长
9.农村妇女参政水平调研报告 篇九
一、妇女参政的定义
妇女参政是指妇女群体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资格和权利,包括民主参与和权利参与两个方面。农村妇女参政是指农村妇女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资格和权利。
二、黄川镇农村妇女参政的现状
(一)黄川镇农村妇女参政所取得的成就
1、农村妇女参政的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
在今年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之前,黄川镇通过书写标语,张贴妇女参政议政宣传海报,组织大学生村官宣传队,利用广播、报纸、电视等宣传工具,就妇女入选支委做了大量的宣传,使群众了解妇女参政的重要性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农村妇女冲破世俗、敢于展现自我、接受挑战,全镇22个行政村中共有29名妇女积极报名参选。
2、农村妇女参政比例有了很大提升
黄川镇党委、政府对农村妇女参政工作高度重视,制定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规划》,认真贯彻《村委会组织法》,不断提高村两委中女干部数量和农村女党员发展比例。目前通过选举和党委任命,全镇22个行政村配备女性干部24名,其中女支部书记1人、副书记13人,支部委员10人,确保了每村至少有1名女性干部,真正实现了女性干部全覆盖。
3、农村妇女参政能力有了很大改观
在黄川镇的24名女委员中,有10名委员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基层工作丰富,综合素质较高。为适应职位的需要,广大农村妇女干部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了解选举的程序、了解村中各项工作,从而提高了她们的参政能力。今年8月份黄川镇共有11名妇女干部参加了东海县妇联举办的“提高基层妇女参政议政能力”培训班,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妇女参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抢抓机遇推进女性进基层“两委”;《村民委员会选举规程》解读;农村妇女出国劳务的选择和风险规避。通过此次培训,广大妇女干部们进一步开阔了了眼界、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能力、提升了水平,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黄川镇农村妇女参政存在的问题
农村妇女参政取得的成就是相对而言的,从横向比较以及整个社会的状况来看,农村妇女参政仍然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1、妇女在参政议政中仍处于弱势
经过今年的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后,虽然实现了每个村都至少有一名女性委员,但24名女支委中,只有1名女支书,支委成员中妇女出现了职位的边缘化,女委员基本上是负责妇女工作的,女副支书没有多大的实权,形同虚设,妇女在政治上的弱势地位仍没有得到改变。
2、妇女参政的综合素质相对滞后
虽然目前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但由于受传统习惯和观念的束缚,在男权文化的制约下,农村妇女长期与政治绝缘,文化知识素质、法律素质、能力素质等方面都存在缺陷,与村民自治的要求相差甚远。“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习俗约束着妇女的行为,并使其长期在家与外界隔绝,从而造成了她们对公共事物漠不关心根本谈不上什么参与意识;同时,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妇女的文化水平与同龄男性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女性文盲的相对数和绝对数都大大高于男性;黄川镇11名有正式批复的妇代会主任中仅有一名妇代会主任是大专及以上学历,四名为高中学历,初中学历的有六名,整体来看妇代会主任的文化素质偏低。
3、妇女代表大会的职能老化
妇女代表大会是农村妇女唯一的群众性组织,是维护妇女利益的代表,是村庄妇女的形象体现,也是连接农村妇女与村民的桥梁和纽带。妇代会应该和村委会换届选举一样,三年一届。但实际上,这一组织中的代表不是由选举产生,而是由上级任命或指派,其结果是造成了妇女干部只对上级负责,而不对下级负责,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不高,影响了全体妇女在村民中的形象。黄川镇11名妇代会主任中50岁以上的有10人,由于长期任职,年龄老化,思想观念落后,很难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4、现行政策、法规缺乏实际操作性
国家为维护妇女权益,保证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当选,的确出台了一系列法规,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在村委会选举的具体操作中还不完善。如《村委会组织法》规定的:“村委会成员中妇女应该有适当名额”,只做了“应然”规定,缺乏硬性条文。这样,在具体操作中就有很大灵活性,所以许多基层组织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是明目张胆按自己的那一套行事,法规只是一纸空文,致使有许多地方出现了农村村委会成员中没有女性的现象。
三、影响农村妇女参政的原因分析
(一)内在因素
1、生理因素
由于男女生理构造上的不同,与之男性相比,女性要经历特殊的月经期、怀孕期、生育期、哺乳期等生理阶段。虽然在工作热情和态度上女性与男性不相上下,但由于自身生理限制,每到这些特殊时期必然会消耗她们一部分精力和体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或中断她们的工作,使她们工作的连贯性和持续性难以保证。因此,与同龄男性相比女性就处于弱势,在工作中自身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展示。
2、心理因素
在长期的封建统治下,男女处于长期的不平等地位,妇女逐渐形成了许多消极心理。对自身的自卑感,由于缺乏自信,她们时常担心自己没有完成任务的能力。对男性的依赖感,她们习惯于顺从由男性主导的所有事务,自我主体意识和参政意识淡薄。对家庭的内疚感,全身心的从政的女性,会因自己没能尽到家庭义务而自责。对成功的恐俱感,从政的女性获得升职,可能会被非议为贿赂领导或作风轻浮,因此害怕成功。对同性的嫉妒心理,潜意识里她们宁可选一个不称职的男性也不选一个优秀的女性来领导她们。对公共场合的羞涩感,女性在公开或人多场合讲话时感到紧张,不自觉地会有羞涩感。
3、文化因素
受教育程度直接决定了女性的文化素质水平。在封建社会中,把“女子无才便是德”作为评价女性的标准,女性基本上不会受到正统的教育。而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农村地区存在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女孩子上学率低。因此,虽然在法律上我国规定了男女享有平等受教育权,但整体上女性受教育程度仍低于男性。女性文盲和半文盲率较高的现状,使她们在职业选择和职位等级上受到限制。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女性往往会因自身的较低的文化水平而失去竞争机会或在竞争中遭遇淘汰。
(二)外在因素
1、性别文化的制约
在等级有序封建社会,“夫为妻纲”“男尊女卑”的教条,使得女性的社会地位大大低于男性的地位,她们从不讨论或参与国家大事,只负责家庭事务。无形中形成了男性才能具有社会角色,而女性只具有家庭角色畸形观念。
2、政策制度不完善
尽管男女平等已作为基本国策写入《宪法》、《妇女权益保护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规,但大多数缺乏具体操作性,在实际生活中难以贯彻运用。例如《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虽然有“村民委员会中妇女应有适当比例”的规定,但却没有一套可操作的程序制度作保证。乡(镇)、村两级在执行培养选拔女性的目标规划上,往往把“至少有一名女干部”理解为“只要一名女干部”。
3、经济地位偏低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长期以来,女性在经济上完全依赖于男性,这就必然导致女性在政治上也是从属地位。虽然“男主外、女主内”的现象有了一定改变,女性的经济收入也有了很大改善,但与之男性相比仍存在收入差距,经济地位仍然偏低。这种状况使得女性降低了对自身自信心和能力认识,减少参政的热情。
四、提高妇女参政水平的建议
(一)提高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外因也是决定性的条件。目前,我们要提高妇女参政的比例,首先要提高妇女自身的文化素质。我们不仅要组织好妇女学习法律、法规、社会前沿知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了解党和政府为支持妇女事业所做的努力,而且要利用各种机会,组织女干部参加适合自己实际需要的培训,以提高她们的业务水平,并鼓励她们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以适应当今社会对高学历、重能力的要求,从而来弥补历史造成的男女不平等,逐步摆脱妇女自身知识和能力上的缺陷,以克服自卑心理,使她们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村委会的竞选中去,维护并实现她们应有的政治权益。
(二)营造良好的参政议政氛围,是解决问题的外在条件
充分利用妇女节、母亲节、儿童节等一些与女性相关的重大节日,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护妇女权益、公众性别意识等进行大力宣传,改变社会对女性参政的传统认识。积极宣传妇女干部成功的典型案例,提高社会对女性价值的认识,形成农村妇女参政议政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建设先进的性别文化,是解决问题的理念支持
先进的性别文化既是平等的性别文化,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男女平等的社会关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是否能够正确对待性别差异,防止性别盲点,是对男权文化提出的挑战。在正确的性别文化观影响下,妇女应该认识到自己的政治权利,从根本上克服自卑和依赖心理,积极主动地参与村庄的管理;男子也应该客观地评价妇女,从而形成一种协调共处的氛围,为农村妇女参政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
(四)制定更具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是解决问题的法律依据
在推动妇女尤其是农村妇女参与政治事务的过程中,政府往往扮演着指挥棒的角色。政府首先要干预,不仅要制定适当的政策、法规,还要明文规定保证村委会成员中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女性,从而使妇女参政法律化、制度化;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让选民更多的了解女性,扩大妇女的知名度,灌输男女平等的思想;最后要派专人严格监督选举过程,确保公开、公正、透明。
10.农村妇女就业情况调研报告 篇十
一、基本情况
农村妇女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历史的、现实的多种因素影响下,自身素质与男性相比,与其他女性群体相比,在一些方面发展滞后。她们多少存在小富即满的思想,存在科技素质偏低,事倍功半现象,但致富愿望强烈,希望政府帮助寻找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的机遇。
1、加工业是农村妇女就业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在区妇联的引导下,大约1.3万名妇女走上了服装加工、食品加工、大型超市等不出家门就能当上工人的岗位,大约8000名妇女依靠自己的关系,做起了服装、鞋帽、手编、钩织等来料加工项目,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拓宽。
2、“加工点+农户”是农村妇女最欢迎的创业模式。如板浦镇王秀花的柳编项目,带动周围近2000名妇女增收致富。锦屏镇张春萍的禽蛋公司,带动了近3000名妇女加入产销队伍。新坝镇陈玉红的蘑菇孵化基地将周边3000多零散的种植户组织起来,变单一的种植向菌种繁育、种植、销售及深加工转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3、宣传教育是加快农村妇女就地转移的重要措施。传统的就业观念还不同程度制约着部分农村妇女的自身发展,认为妇女种好责任田、照顾好家是本份,不愿走出家庭、走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阻碍了女性走出家门寻求致富的路子。为此,区妇联通过树立典型,言传身教,增强广大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的意识。
二、存在问题
1、加工项目少,覆盖面较小。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引进了一些适合妇女的加工项目,如:服装、手编、鞋业、针织等。这些“家庭工厂”、“炕头车间”的手工加工项目成为农村妇女的最大愿望,但仍存在着覆盖面小、覆盖点不全的问题。
2、农村妇女的观念与规范化管理不接轨。通过调查了解到,年轻的、文化层次相对较高的农村妇女大批向城镇转移,留守在家的大都是中老年妇女,她们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思想比较自由散漫,家务拖累严重,很难适应规范化管理。
三、对策建议
(一)政府要重视农村妇女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引进合适项目,吸引走不出家门的农村妇女就地转移,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做更大贡献。
(二)建立城乡一体的妇女就业体系,为农村妇女提供平等参与、平等竞争的机会,帮助她们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和自主创业、竞争发展的新观念。
(三)充分发挥妇女组织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走村入户,到农户家中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动员工作,教育广大妇女破除小富即满、小富即安的思想。
(四)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农村妇女整体素质。妇女组织应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多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科技培训,帮助她们掌握一技之长。
【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县农村妇女素质调查报告08-18
农村留守妇女调查分析报告10-18
农村三八妇女节主持词07-03
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06-29
妇女工作报告06-24
农村基础教育调研10-11
促进妇女创业就业调研报告10-01
关于农村党员教育调研材料09-20
关于部分农村小学教育的调研报告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