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水文效应研究

2024-08-23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水文效应研究(共6篇)

1.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水文效应研究 篇一

不同城市化阶段景观演变的热环境效应动态-以深圳西部地区为例

热环境效应是城市化过程中景观格局演变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热环境效应动态研究有助于理解景观对区域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在不同阶段的规律特性.本文利用深圳市1987年、1995年和3期Landsat TM影像,通过构建热环境效应变化指数描述不同城市化阶段热环境效应的发展特征,并通过景观分布指数表征景观演变对其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热环境效应的空间特征在城市化进程中由聚集型逐渐转变为零散与破碎分布;在快速城市化阶段,景观演变对热环境效应动态的影响主要体现为热中心的扩展,同时自然景观对热环境效应的缓解作用有所减弱;城市化稳定阶段,景观变化的热环境效应由空间的扩张转为强度的提高.

作 者:谢苗苗 王仰麟 李贵才 常青 吴健生 曾祥坤 XIE Miao-miao WANG Yang-lin LI Gui-cai CHANG Qing WU Jian-sheng ZENG Xiang-kun  作者单位:谢苗苗,王仰麟,常青,吴健生,XIE Miao-miao,WANG Yang-lin,CHANG Qing,WU Jian-sheng(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518055;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

李贵才,曾祥坤,LI Gui-cai,ZENG Xiang-kun(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518055)

刊 名:地理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GEOGRAPHICAL RESEARCH 年,卷(期): 28(4) 分类号:P4 关键词:热环境效应动态   城市化   景观演变分布指数   深圳西部地区   .dynamics of urban thermal environment effect   urbanization   landscape changedistribution index   western Shenzhen  

2.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水文效应研究 篇二

摘要:下垫面改变、大量人为热排放及城市区域本身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导致城市热岛产生的主要原因,城市规模则决定了城市区域热岛效应的影响规模与强度,进而影响区域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利用1978年以来不同时段的遥感影像对北京城市用地、绿地、归一化植被指数、城市热岛区面积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北京市20余年来城市规模的变化及空间布局特征、城市绿地变化、城市热岛效应及其相关关系,旨在为城市合理布局,改善环境状况提供基本信息.结果表明,北京市20余年来城市热岛区面积增长明显,以来四环内由于绿地面积增长、城市结构日趋合理,城市热岛有减缓的趋势.作 者:王文杰 申文明 刘晓曼 张峰 潘英姿 罗海江 WANG Wen-jie SHEN Wen-ming LIU Xiao-man ZHANG Feng PAN Ying-zi LUO Hai-jiang 作者单位:王文杰,申文明,WANG Wen-jie,SHEN Wen-ming(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100029)

刘晓曼,张峰,LIU Xiao-man,ZHANG Feng(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100029)

潘英姿,PAN Ying-zi(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2;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罗海江,LUO Hai-jiang(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100029;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3.黔南地区水文特性分析 篇三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的中南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河池、百色地区为邻.本文根据该地区多年实测水文资料分析降水、蒸发、水资源量、暴雨、洪水、泥沙和水质等水文特性.

作 者:李守洪 LI Shou-hong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南自治州水文水资源局,贵州,都匀,558000 刊 名:水文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 年,卷(期):2007 27(2) 分类号:P339 关键词:黔南州   水文特性   分析  

★ 惠州地区风俗类谚语、民谚

★ 惠州导游词

★ 氮化铝薄膜光学常数和结合力测试分析

★ 乐山地区民族经济问题调研分析

★ 惠州游作文

★ 惠州本地歇后语合集

★ 西安地区葡萄无核化生产现状分析

★ 高中化学氮知识点

★ 江苏省盐城地区地震活动特征及震灾分析

4.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水文效应研究 篇四

5月23日,包括我国在内的127个国家签署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简称<斯德哥尔摩公约>),拉开了全人类最终消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漫长战役的序幕.该公约于11月11日正式对我国生效.

作 者:李朝林 韩关根 李霜 林少彬 樊秀娥 周安寿 丁钢强 沈阿根 陈令宣 梁鹰 任军 史晓档 楼小明  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 刊 名:中国科技成果 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年,卷(期): “”(12) 分类号:X8 关键词: 

5.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水文效应研究 篇五

长江委工作会议刚刚结束,我们就在这里召开2012年工作会议,传达学习长江委工作会议精神,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部署下一步工作计划,非常及时,也非常必要。首先,我代表委党组和蔡其华主任向与会同志,并通过你们向水文局全体职工、离退休老同志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

2011年是我国水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的召开,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高度,提升到治国理政、现代化建设和民族振兴的高度,开启了我国治水兴水的新篇章。

过去一年里,按照中央和水利部的决策部署,长江委大力推进长江水利发展战略,在防汛抗旱减灾、水资源调度、规划基础建设和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都取得突破和发展,彰显出我委在流域水利工作中的协调、服务和管理成效。治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水文工作的基础支撑。2011年水文局按照委党组的工作部署,牢牢把握水文事业的发展方向,抓重点,谋全局,管长远,取得“两个发展,一个建设”的新成绩,迎来“十二五”的良好开局。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水文测报预报的支撑作用日益加强。长江流域水文气象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洪涝和干旱灾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发生。2011年,长江流域极端天气频发、水旱灾害交替。在这种情况下,水文局积极发挥技术优势,扎实做好水雨情预测预报,为夺取防汛抗旱减灾的新胜利提供了坚实的科技基础支撑。总体看,水文测报工作呈现以下特点:

一方面是测报信息及时准确。连续6年30分钟内送达国家防总的整体时效合格率达到99%以上。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成绩。我们在大江上下有一百多个站点,受各种因素影响,难免会出现迟报、漏报的现象。但水文局很好地解决了这方面的问题,无论是新技术、新仪器的运用,还是传统的技术手段,都能充分地发挥作用,体现了水文局日益成熟的技术和管理手段。

另一方面是预测预报水平快速提升。三峡工程建成以后,流域的防洪形势发生了转变,社会的期望越来越高,水资源调度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水文局在这方面狠下功夫,深入开展水库群联合调度技术研究,不断加强水文气象预报的技术创新,在今年长江上游发生的局部洪水和汉江秋汛的防洪调度中,水文局从容应对,为我委实施科学调度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二是水文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科技工作是事业发展的基础保障。近年来,水文局结合自身的特点,坚持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以开放、包容、先进、适用的理念,海纳百川,推陈出新,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工作,水文科技的总体实力不断增强。通过实施118中央报汛站自动报汛和水文测验方式方法技术创新,水文信息的时效性大幅提高。坚持将引进与自主研发紧密结合,水文预测预报技术得到长足发展。大力推进水资源、水沙和水质“三个模型”的研究,为拓展水文服务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过去一年里,水文局围绕长江流域水电枢纽建设,开展了大量水文勘测设计和一系列专题研究,为基础资料的积累作出了突出贡献。比如在去年青海湖和纳木错湖容积测量工作中,我委的水文职工克服高原反应,野外作业30余天,圆满地完成任务,以优异的成绩彰显了长江委水文高超的科技实力。

三是始终保持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水文经济是水文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近些年,水文局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个主题,一方面在业务定额的测算、申报等方面,投入较大精力,主动做好基础工作,使得这几年水文、河道、水质业务经费都有较大幅度地增长。另一方面,深入挖潜,结合自身优势,广泛参与市场竞争,承接了大量水文勘测、水资源论证、防洪影响评价项目。2011年财政收入达到3.4亿元,对外创收达到3.3亿元。这两个数字既集中体现了水文局的工作成效,也凸显出长江委水文职工顽强拼搏的意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是单位文化建设成效突出。自2009年开始,水文局在“两个发展”的基础上,加入了单位文化建设这项新内容。去年,我们进一步深化文化建设,开展了加强执行力的大讨论,积极打造长江水文的执行文化,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技术大比武活动,在武汉、宜昌、荆州和襄樊分设4个赛场,据说预赛参赛人员达1616名,这在水文局是前所未有的,在长江委也非常少见。此外,还发起了向钟宏联同志学习等活动,都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运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手段,将文化建设这一务虚的概念,体现到了务实的各项活动和全局各项工作中,与“两个发展”相得益彰,互为补充,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提炼了精神,展现了风貌,营造了氛围,更加稳固和保障了我们事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成果。

总之,通过全局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水文局去年各项工作都完成得很好,为治江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并连续第九年获得长江委绩效考核先进单位。在此,我代表委党组和蔡其华主任向水文局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2012年长江委工作会议上,蔡主任深刻分析了当前治江工作所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当前治江工作的两大重点,部署了今年九项具体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努力贯彻落实。结合水文工作实际,我认为要着力做好两个方面工作。

一方面是充分发挥水文技术优势,为流域管理提供更加良好的支撑。一要为水库综合调度提供支撑。三峡水库建成后,面临着各方面需求,综合调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的洪水调度方案也已经批复后开始实行,水文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中小洪水调度、应急调水、汛末蓄水等预报分析工作,实现三峡、丹江口等水库在防汛抗旱、发电、航运、生态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二要为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支撑。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是今年委党组提出的一项重点工作。汉江流域是全国唯一的试点流域,我们已经开展了方案编制,预计今年5月份初步启动试点工作。水文局要积极参与,结合“大水文观”的落实,逐步从传统的防汛测报工作过渡到水文、水资源、水环境以及水生态监测和分析研究;充分利用我们的“三个模型”,为水资源管理、调度、保护做坚强的技术支撑。三要进一步强化流域水文管理。要在加强流域水文业务指导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中小河流监测系统建设这项工作,加强对流域各省市区的指导,促进建设任务的优质完成。

另一方面是加强自身建设,促进水文局的改革发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时间表已经划出,岗位设置、绩效工资等前期工作也在逐步推进,水文局要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强自身建设,迎接改革挑战。一要结合“大水文”的落实,进一步做好水文服务工作。不管改革与否,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经济创收还是单位稳定与发展的保障,我们要在各类涉水事务中积极主动开展水文工作,努力拓展服务面,通过服务来取得经济发展,同时突出水文的基础保障作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水文的社会地位,争取改革中的主动。二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事业兴旺发展的根本,当前水文局人才工作最紧迫的现状是高层次人才仍显不够,近几年来着力做了一些工作,例如实施学术带头人制度等,但还要继续加强,要在培养机制和激励机制上下大力气,在选人用人上形成良好的导向,争取多出现一些国内甚至国际上顶尖的专业人才。三是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要正确看待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要通过文化建设,增强全局凝聚力。要在保证效率的条件下,兼顾公平,使得全局上下,不管是在职人员还是离退休人员都能充分享受水文局“两个发展”的成果。关于2012年的工作,我着重强调三个方面。

一是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减灾的基础工作。今年将召开十八大会议,做好防汛抗旱工作,确保长江安澜,责任重大。水文局要及早部署,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管理,落实责任,确保资金,提升技术手段,从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角度去扎实做好防汛基础工作。特别是要在抗旱上发挥作用,积极探索适合流域模式的旱情预测预报,并在水资源管理和调度上加强研究。坚持统筹兼顾,常态措施和应急措施结合,全力以赴做好今年的防汛抗旱工作。

二是要加强管理。王俊局长提出的加强执行力我非常赞同,水文工作的行业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要不断提高执行力,才能切实履行职责,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去年我们开展了执行力大讨论活动,在思想上得到了统一和提高,今年就要把提高执行力落到实处,要以强化执行力为手段,进一步促进各项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要改变过去靠行政手段来管理的习惯,运用市场机制、制度手段和经济管理的方法,把重点放在绩效管理、资产管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和综合协调上。同时,我们还要继续加强质量管理,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维护我们来之不易的金字招牌。

三是要确保干部安全和生产安全。这两个安全每年都提,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出一点差错。要继续做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对风险较大的岗位要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监管。针对这几年基建项目较多的情况,要着重抓住那些容易产生腐败的环节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确保资金安全、工程安全、干部安全。生产安全方面,要强化监督,健全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6.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水文效应研究 篇六

城市周边水资源规划和水文化的探索实践 作者:程祥

来源:《艺术科技》2013年第02期

摘要:水环境是自然环境一个因子,是城市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组成部分,水环境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人工造成的水因子的总和,清洁、充满生机的水面是城市的灵气、活力所在。本文通过对城市周边水资源坏境的分析,从当今城市生态规划中所面临的问题:中国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中,缺乏对水资源和水文化建设的重视等问题出发。本文强调水的开发和利用,注重水文化建设,是要还城市生态美,达到返璞归真的目的。

关键词:水文化建设;水资源;现代化城市;保护

1现代城市化建设——问题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空间形态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城市化进程带来城市人口膨胀和规模扩张,城市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工业郊区化的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改变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水体环境造成十分大的压力。城市化过程最突出的特征是人口,产业,物业向城市集中,以及由此导致的人口密度增大,区域景观格局变化,如土地利用性质改变,建筑物数量增加等状况。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增多使得区域水的需求量增大,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相应增多,出现水质性水资源短缺问题。此外,工业的发展增加大气污染的强度,各类污染物通过酸雨、干湿降尘等方式进入水体,导致区域水质恶化。景观格局的变化集中地表现为自然,农业用地减少建筑公告设施用地的极具增加,城市道路及地下水管网建设使的区域下垫面不透水面积增加,直接改变了当地的雨洪径流形成条件,直接导致区域旱涝灾害增强,间接影响水质状况和水资源安全。城市化过程对水的时空分布,水分循环及水的理化性质、水环境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反映到水环境安全问题上就表现为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和水灾害频发等效应。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用水量迅速增加。许多地区的城市供水日趋紧张,供水不足已影响到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城市周边水资源是水资源的一部分与城市用水与城市水资源的关系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城市用水量远小于城市水资源量;第二阶段,城市水资源量与城市用水量趋于平衡;第三阶段,城市水资源量小于城市用水量。而且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都处于第三阶段。

2城市周边水资源——改变

目前,我国城市缺水总量达60亿立方米。特别是人口占全国的40%以上,社会总产值占全国的60%的我国沿海地带和海岛地区,缺水数量占到全国缺水总量的1/3以上,水资源紧张已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据专家预测,沿海城市的用水量年增长率在1998~2007年间为4.5%~6.5%,在2010~2015年将是1998年的2倍,缺水状况将进一步恶

化。以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级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天津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每年153立方米,是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6.9%,已经严重制约了滨海新区的发展。

纵观城市发展的历史,城市的繁荣源于水,同时城市的发展也受制于水,中国历代的城市建设都非常重视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兴水利、除水害的历史。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水文化。水文化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定的开局之年,在我国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热潮中,水文化建设不仅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且对推动水利又好又快发展会日益显示其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对水文化引领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重要支撑作用认识不足;水利法规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水文化建设体制机制尚未建立;水文化研究与解决中国现实水问题结合不够紧密;水文化的传播还不够广泛深入;水文化建设的成果尚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水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

面对全球气候变暖和我国面临的日益复杂的水问题,面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面对人民群众对水利发展的新期待,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以水利实践为载体,积极推进水文化建设,创造无愧于时代的先进水文化,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大力加强水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推进民生水利新发展的需要;是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需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水利部门提高行政管理能力和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的需要;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水利行业文化软实力,增强人们幸福感的需要。为此,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和《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要求,以更深刻的认识、更开阔的思路、更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水文化建设。

在历史上也有很多注重水资源规划和水文化的挖掘的先例。七朝古都——开封,位于京杭运河的北端,鼎盛时期为北宋都城东京,是北宋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科学技术与经济文化都十分发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都市。北宋东京有河4条,桥梁32座,水中舟楫相接,颇有江南水乡景色。汴京八景中之金池夜雨,洲桥明月,汴水秋声,隋提烟柳等景色均与水有关,至今市区中仍保存有大片河湖水面,包括著名的潘、杨二湖,包公湖等,有北方水城的美名。清中叶黄河水困开封达8个月之久,运河淤塞,终于衰败。《清明上河图》所绘出的汴河美景荡然无存,惟令人神伤了。黄河曾给予它灿烂的文化,也毫不留情地摧毁了它——曾经那样繁华的东京城。甚至于历代地方官到任后首先要讲的也是劝农桑、兴水利,魏晋洛阳合理建设水利工程,使谷水将漕运、生活水源、灌溉、绿化、养殖等功能综合利用后流入洛水,为古代水资源开发建设的成功典范。水利工程是古代官员政绩的重要表现。

3结论

近年来,我国的很多城市都非常重视水资源规划工作,拟通过建设一批人工湖、拓宽河道宽度或恢复自然河道等方式来增加水面和改善生态景观调节局地小气候,达到提高人体舒适度的效果。在城市规划中还要提倡节水型文化。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建立起有利于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水价形成机制建设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型社会。自城乡一体化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梳理城市水系脉络,挖掘水文化景观,保护现有自然形式的河流,对城区范围内污染水体进行治理,建设符合地方山水格局的滨水绿地体系,并将其纳入城市绿地系统,形成城水和谐、人水和谐的城市水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上一篇:企业文化的魅力下一篇:江南大学音乐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