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三年发展计划

2024-10-18

市场三年发展计划(精选7篇)

1.市场三年发展计划 篇一

建筑英才网:电气设计人才需求连续三年增加未来市场依然看好

文/刘寒月

电气设计人才需求增加明显,未来市场依然看好。据建筑英才网统计数据显示建筑电气工程师需求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2008年-2010年同比增长分别为15%、20%、48%,而2011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长率已经超过40%。

“近年来建筑电气行业的发展已经带动了人才的发展,特别是在行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加大了对人力资源的整合和规范,直接带来市场对电气设计人才的需求激增。”建筑英才网负责人韩智表示。

建筑英才网上最新发布的电气相关岗位的招聘信息超过2000条,其中,最新发布的电气设计师的岗位需求近500条。建筑英才网上电气设计师招聘链接如下:

http://search.buildhr.com/job_search_result.php?info=czozMToifHy158b4yei8xnx8MXx8fHx8fHx8fHx8fHx8fHx8fCI7

建筑英才网就业指导专家指出,用人单位对建筑电气设计人才的要求在逐年提高。特别是在2011年以后,企业更加注重人才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储备,要求求职者必须具备环境保护方面的相关知识,如熟悉电气设备对环境的影响、环保要求和污染治理措施以及环评的审批要求等。此外,还加大了对人才在电气设计的节能创新方面的考核。

在刚刚举办的2011年第七届中国建筑电气行业发展论坛上,中国建筑电气行业发展论坛组委会秘书长何志祥先生表示。“从十二五规划和政府工作报告看,与建筑电气行业直接紧密相连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将更加深入发展,这不仅为建筑电气行业的发展蕴藏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市场潜力,更为中国建筑电气行业的发展带来丰富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可以预见,在未来建筑电气设计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2.市场三年发展计划 篇二

在“应用引领产业发展”的感召下,物联网应用已经扩展到多个行业领域,包括安防、电力、交通、医疗卫生、工业控制、农业、环境监测、金融服务业等多个领域,其中基于低、高速传感网的太湖水质监测系统已投入使用;基于传感网的智能交通系统在流量监测、红绿灯控制、停车信息服务等方面已投入应用,部分产品还打入北美市场……

2010年,安防和电力两大行业居于中国物联网应用市场前两位,它们合计占据了接近六成的市场份额。交通、医疗、物流市场规模也均超过了50亿元。

但是,统一标准的缺失、产业链发展不均衡、商业模式不成熟等问题,也大大影响了物联网在我国行业应用的推广速度。如何有效应对目前面临的这些挑战,推动物联网在我国大规模应用成为政府和产业链各环节关注的焦点所在。

外部:政策保障、应用带动

物联网相关的RFID、传感器等产业起步较早,但一直没有得到规模化的应用,而物联网产业链本身也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因此,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一方面通过政策加快产业的成熟和发展,另一方面对企业应用物联网给予一定的优惠,并从技术服务、人员培训以及后续的效果跟踪建立成熟的配套体系。使企业尝到应用物联网的甜头,只有这样,市场需求才会长久,市场才能不断扩大。

目前国内在建或拟建的物联网应用项目90%以上都是由政府推动,企业自发需求产生的项目还比较少。前期政府推动也是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因为前期的不确定因素较多,产业发展模式不清晰,行业用户的安全性、隐私性得不到保障,导致用户顾虑较多。通过政府推动以及示范项目的开展,可以逐步摸索发展物联网应用的有效商业模式。政府应该选择具有发展前景、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适合大规模推广的物联网行业应用,从而起到示范推广的作用。

内部:技术攻关、产业协同

目前我国的物联网产业还存在着一些技术短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信距离瓶颈。目前传感器所能连接的距离在100米~1000米范围内,也就是说,超过1000米之后,传感器发射信号将不足以支撑数据的传输;二是外部环境指标。目前的传感器对外部环境指标要求比较高,特别是对湿度、温度的要求,一旦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其工作效率可能要大打折扣;三是网络安全。由于很多时候是无线传输,因此信号在传输中被窃取的危险系数就高,系统的安全和隐私性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攻克物联网产业的技术短板将是影响物联网发展的关键因素。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必须要有巨大的市场自发需求作为基础。对于物联网产业来讲,最大的原动力来自应用市场的需求,因此如何尽快培养我国物联网应用的市场需求,由政府推动变成企业自发需求,是物联网市场发展壮大最终迈向万亿元市场规模的关键。企业的自发需求需要有效的商业模式,这就要求产业链各环节相互协同,特别是系统集成商和终端企业应该重点深度研究某个行业的特点,重点攻关某项应用模式,切实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总结成功经验,然后在此领域推广应用,最后逐步推广到其他行业。

3.好市场为何“富不过三年” 篇三

今日越南有难,是因为昔日越南太好所致。花无百日红,这个看似老生常谈的讲法,在近年金融市场中哪一次不灵验?

远的不说,由2000年的科网风暴,到去年的直通车狂潮,从2004年美国楼市的好时光,到今时美国楼市亏光光,都是如此。

为什么如今金融市场“富不过三年”?主要有环球市场一体化、热钱太多、通讯发达这三个因素。热钱太多,搅动起一个市场或一个泡沫后,信息通过电话、互联网,很快地在华尔街、伦敦、东京、香港、新加坡等金融中心散播开来,于是出现了你追我赶效应。以前要五六七年才煲起的市场,可以在环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便利下,在一两年间热起来。当大量旁观者加入后,大户便会一煲再煲地煲到底,直到饱食离场,留下跟风者独自呻吟。

外资涌进越南时,都称赞越南天下无敌,前途无可限量,于是股价暴涨,PE超高。一旦逆转,大户又有万千理由将越南股票贱卖。

笔者认为,今时越南仍是单个事件。越南是相对封闭的市场,外资一涌入,股市水位立马暴涨;外资一撤,股市水位又立降。这种情况就如1973年港股,当时在市场兴风作浪的炒家一撤资,港股便出现戏院失火、踩死多过烧死的现象。

投资新兴市场或任何金融市场,中国人的“宁买当头起”十分实用。以石油市场为例,由1980年代至2004年,石油价都不起。2004年起时则是买入最好时机。今时油价已起了不少,可能出现当头跌,就不应再涌入。笔者较倾向油价于每桶139至160美元见顶,原因是欧美政府已不能容忍油价再急升。

一直以来,西方经济学都相信市场形成的价格最公正,也因此认为,任何价格管制都不是好东西,会破坏市场发现价格的渠道,因此任何有价格管制的市场,都会被西方经济学者所唾弃。但脱缰的市场不管制,经济问题演变为政治问题,每一个政府都不能等闲视之。

北宋王安石在其变法中,从农作物由于耕种时的青黄不接及秋收大盛而产生的供不应求或供过于求现象中,认识到谷贵伤民、谷贱伤农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平准均输法和青苗法。

青苗法是青黄不接时,政府向农民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以解其生计之困。这就好比是今时内地猪肉价贵。国家向城市困难户每月派20元补贴肉价一样。此时政府不能太压低肉价,因为肉价贱会伤猪农。

平准均输法的原理则好比在石油价贵时,政府卖之前储下来的平价油,以解民困。如今便有了成品油油价不让加,电费不让加,稍后连煤气价也不让加。

王安石碰到的是供求问题,如遇上人为的囤积居奇又如何?美国有办法。

投机狂潮制造出来的泡沫,首推1973年至1980年的白银战役。1970年代开始,亨特兄弟及几个富有的阿拉伯人合资买入2亿盎斯白银,相等于当时全世界可以交货的供应量的50%。白银价格由1973年的2美元升至1979年初的5美元,再狂升至1980年初的48美元。美国期金交易所发现亨特兄弟此举有企图垄断白银市场之嫌,采取行政手段,狂加期货合约的保证金。亨特兄弟未能应付追加保证金的要求,割价卖出白银。结果白银狂升之后暴泻,在9个星期之内下跌了77%,亨特兄弟以宣布破产告败。

近期。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可以说,商品泡沫膨胀已到了尾声。美国国会开始留意到投机集团变相地垄断市场,下一步可能以行政手段击破投机泡沫。

4.旅游三年发展计划 篇四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整合和开发我市乡村旅游资源,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构建特色鲜明、种类齐全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拓展城市旅游的发展空间,促进旅游产品结构转型,推进我市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发展,特制订2009年—2011年三年乡村旅游发展计划。

一、发展目标

通过三年(2009年至2011年)努力,建设乡村旅游精品,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培育旅游街镇,发展乡村旅游示范基地、等级景区和自驾游基地,形成全方位协调发展的乡村旅游新格局,使我市乡村旅游综合竞争力位居长三角乃至全国前列。

1、经济目标

力争到2011年乡村旅游实现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105亿元,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民增收年增长率达到12%。

2、建设目标

用三年时间分步推进,积极培育旅游新业态,形成4个优质旅游片区:即东部打造温泉休闲区;西部培育生态休闲区;南部强化生态旅游区;北部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实现乡村生态、文化、民俗、历史等优势资源的整合和规模化发展,培育乡村旅游精品-1-

和具有核心市场竞争力的乡村旅游企业,构建具有我市特色的乡村旅游新体系。

具体是:到2011年,建成4个乡村旅游示范基地;打造2家设施齐全、风景秀美的乡村旅游综合体;培育郊县范围内国家等级景区10家;建设10个乡村旅游街镇;建成10家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及5个自驾游基地;发展10个乡村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发展成熟10条乡村旅游专线。

二、实施步骤和阶段性任务

具体实施步骤和阶段性任务如下:

———2009年,筑牢基础阶段

1、通过“南京乡村旅游消费券”的发放工作,推进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

2、开展全市乡村旅游普查,分等级建立乡村旅游项目库;

3、完成旅游街镇村、自驾游基地标准的制定;

4、举办“南京金秋乡村旅游节”等系列活动,推动百万市民下乡休闲;

5、搭建乡村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平台;

6、开设1处乡村旅游超市,推进乡村旅游商品的发展;

7、开展6期乡村旅游培训班,使乡村旅游经营者培训率达100%,从业人员轮训率达30%。

———2010年,提升实施阶段

(一)打造乡村旅游精品

1、扶持大项目建设。扶持汤山新城、高淳老街、横溪石塘竹海等重大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将汤山新城建成具有国际水准的乡村旅游休闲示范基地。基本形成以横溪石塘竹海、高淳老街、溧水无想山、六合桂子山国家地质公园等为中心,产品齐全、特色明显的乡村旅游区;

2、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整合生态、特色休闲旅游资源,提升汤山温泉、汤泉温泉以及溧水、高淳、六合等郊县旅游产品市场竞争力,推进产品市场化进程,形成具有高品质、综合竞争力的乡村旅游产品;培育10个郊县范围内的国家高等级景区;建成5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3、打造十强旅游街镇。打造以汤山街道、横溪街道、东山街道、江宁街道、珠江街道、汤泉镇、竹山镇、固城镇、洪蓝镇、永阳镇等为中心的10强旅游街镇。

(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4、旅游交通建设。完成郊县国家等级景区公共交通建设,开通5条乡村旅游公益常态专线;完善郊县国家等级景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建设;

5、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乡村旅游等级景区、景区与旅游镇村、景区与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之间连接道路;进行乡村旅游等级景区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公共厕所及停车场升级改造,重点改造旅游景区周边和旅游特色景区的公共厕所50处、停车场5处;

(三)完善旅游服务功能设施

6、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建设。建设郊县国家等级景区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及重点旅游企业咨询点服务网络,完善投诉

服务体系;

7、自驾游基地建设。在城市边缘、交通干线周边及乡村旅游点建设大型自驾游基地5个。

———2011年,完成提升阶段

1、打造4个乡村旅游示范基地;打造10个省级乡村旅游点;建成4个南京乡村旅游示范村(即高淳桥李村,包含花卉园、度假村、科技园、纪念馆等;高淳瑶宕村,包含乡村客栈、采摘、餐饮、农事展览等;溧水白马杨树山,包含观光、餐饮住宿和休闲;江宁石塘竹海,包含农俗、竹海、康体、度假等十大主题功能区);

2、打造2个集乡村旅游休闲、餐饮、住宿、购物为一体的大型旅游综合体;

3、发展具有南京特色乡村旅游商品生产基地10个;

4、培育成熟10家郊县范围内的国家等级景区;

5、初步建成10个旅游街镇和旅游专业村(点);

5、形成10条乡村旅游专线,即:栖霞滨江丽岛(八卦洲)生态游专线;雨花台区世外桃源—将军山乡村旅游线;江宁牛首山-谷里横溪生态精品游线路;六合雨花石特色旅游线、地质特色乡村旅游线、竹镇生态之旅;浦口老山—万成绿色生态旅游线、大吉温泉度假旅游线;高淳瑶宕之旅生态旅游线;

溧水傅家边—怡人山水生态农庄二日游。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由分管市领导为组长,市委农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建

委、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市环保、市交通局、市农林局、市旅游局、市卫生局等相关部门和区县政府参加的乡村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形成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研究解决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二)加大投入力度

5.集邮业务三年发展计划 篇五

集邮业务三年发展总体目标,要本着积极健康发展集邮业务的原则,完善营销体系、经营机制,全面提升集邮业务发展的整体水平,实现集邮业务健康持续发展。依据全省集邮业务发展三年计划,结合我市集邮业务发展实际状况,特制定本计划。

一、集邮业务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今后三年我市集邮业务发展总体思路,就是要在外部市场环境逐渐好转的拉动下,坚定积极、健康、持续、全面发展集邮业务的信心,特别是要在过去两年整顿、调整、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完善发展机制,创新经营思路,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从单纯追求业务规模转变到提高运行效益上来,从单纯注重企业效益转变到即注重企业效益又注重维护集邮者利益,切实做好服务工作上来;从粗放的经营方式,转变到以培养市场为前提的专业营销上来。

今后三年,我市集邮业务发展的重点:一要围绕新邮预订方式的改变,突出抓好新邮预订及纪特邮票零售业务。二要围绕奥运主题邮票及邮品开发,切实做好总公司邮品销售业务。三要围绕集团消费、社会生活大事件及热点题材,扩大邮票个性化服务业务和形象宣传年册业务的发展规模。四要围绕运用商品营销手段及合作开发经营礼品等方式,促进集邮礼品销售业务健康发展。五要围绕创新集邮业务营销体系、突出抓好重点行业、满足大用户需求和服务;挖掘县(市)区域市场潜力。六要围绕巩固 培育集邮队伍,发挥集邮协会桥梁和纽带作用,巩固老集邮队伍,开发新的集邮群体。

二、我市集邮业务三年发展计划目标及分解

2006年集邮业务收入计划目标:466万元。以后两年业务经营发展计划目标均增长4%—5%。

1、邮票发行:2006年新邮预订量为14310套,预订总收入175万元,后两年新邮预订量要巩固2006年预订规模。

2、总公司邮品销售:2006年总公司邮品销售计划为110万元,今后两年年均增长10%。

3、省内邮品开发:2006年销售省公司邮品计划77万元,今后两年发展目标同2006年计划目标持平。

4、个性化邮票服务业务:2006年个性化邮票收入计划30万元,今后两年个性化邮票发展目标年均增长10%。

5、形象年册业务:2006年企业形象年册收入计划30万元,今后两年企业形象年册发展年均增长20%。

6、集邮礼品销售业务:2006年集邮礼品收入计划为20 万元,今后两年集邮礼品销售收入年均增长20%。

7、库存销售业务:2006年库存销售业务计划20万元,今后两年库存销售业务与2006年持平。

以上7项业务三年发展计划详见附表

三、集邮业务队伍及人员培训建设目标

(一)营销队伍建设

1、建立健全市县两级集邮业务市场营销、组织、策划、实施体系。今后三年要不断完善和创新市县两级营销体制及组织策划能力。要全面提升市局对县局集邮专业经营、管理、指导能力。

2、集邮专业要制定明确的大客户开发及管理目标。今后三年要定期组织集邮业务大客户营销活动,针对不同用户需求,制定个性化营销方案,提高集邮业务开发成功率。

3、建立和完善集邮业务市场营销数据名址库建设。要充分运用管理好新邮预订名址信息,根据集邮重点业务详细对用户群分类,定期组织对用户名址数据库的审定、调整、修改,逐步提高应用效果和水平。

(二)集邮专业人员培训目标

集邮专业培训实行市县局二级培训负责制。专业局每年组织集邮培训不少于两次;县局根据全市培训计划,对本地区集邮业务人员培训不少于一次。

四、2006年集邮业务发展思路及措施

(一)集邮业务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改善体制、机制,创新经营思路,提高发展质量,夯实管理基础,增强队伍建设为动力,努力实现从追求发展规模向注重运行效益转变;从注重企业效益向既注重企业效益,又要为集邮用户服务转变;从粗放的经营方式向培育集邮市场、完善集邮营销体系转变,促进我市集邮业务积极、健康、持续、全面发展。

(二)集邮业务发展的主要措施

1、抓好集邮专业体制建设,实现集邮业务市县均衡发展 县局集邮公司撤消以后,由于多数县局没有配置专职发展集邮业务人员,致使县局集邮业务处于自然发展状态,严重影响了全区集邮业务发展。2006年各县局要配备专职集邮业务人员2-3人,将集邮业务骨干充实到综合营业平台和相应的市场营销部门,做好集邮业务发展和市场营销工作,做好对用户的服务工作。集邮专业要根据当地集邮业务市场状况和用户需求,完善和理顺市县营销组织体系,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全区集邮营销活动,抓好省局营销策划在全区的落实,对县局业务发展管理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充分调动集邮专业营业综合平台和广大职工发展业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市县“联动”均衡发展。

2、做好新邮发行兑付工作,维护预订户切身利益。2006年新邮发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遵循围绕社会热点选题突出,保持版式多样化,小版精品化,创新工艺,设计精美,总面值适度下调等原则,由于重大题材多,用户随时取票的可能性增强,专业要做好新邮票的兑付工作,要严格执行邮资票品管理规定及国家局、省局的各项规定,保证不出现任何违规问题,尤其是要做好国家局赠送生肖小版的邮寄查询工作。

3、做好重大题材集邮品营销工作,扩大邮品销售规模。2006年发行邮票题材广泛,意义重大,有《二十九届奥林 匹克运动会——运动项目

(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孙中山诞生140周年》,《中国航天50周年纪念》等重 大题材的邮票,各局要将邮票发行与各级重大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借助这些活动做好集邮品的策划和营销工作。做好总公司、省公司开发的相关题材的邮品征订销售工作。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县区局销售总公司邮品指导力度,发挥县、区局营业网点的销售平台功能,整合专业及营业网点的营销力量,继续扩大各类邮品在我市的发展规模,实现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的双赢。

4、继续巩固和扩大个性化邮票服务业务、形象宣传年册业务市场,促进新业务持续增长。

在个性化邮票业务和企业形象年册业务发展上,一是加大营销力度,及时准确捕捉市场信息,抓节日契机、商业契机、企业活动契机,进行上门公关,宣传个性化邮票和企业形象年册的特殊作用。二是抓好题材开发,为有需求的单位提供设计方案。重点突出个性化邮票和形象年册的礼品和展示企业文化,宣传业务产品的特殊功能,深度启动集团消费市场和大客户消费市场。三是做好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举办大型活动的市场开发工作,重点选择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企业和政府部门进行公关。四是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宣传,宣传这两项业务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兼备、可以作为纪念品馈赠客户、具有较强的收藏和欣赏价值的特点,加大其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五是做好新用户的市场开发工作。

5、健康发展集邮礼品业务,实现集邮业务效益最大化。

要以商业化运作为契入点,积极探索集邮礼品业务发展的 新途径。要在集邮礼品种类、销售利润等方面深入研究,结合节假日、重大活动等机遇,通过组织县、区局参加看样、选货、推介产品等展销会形式,在省局的指导下,积极引进厂家和用户,联合开发、经营适销对路的集邮礼品。认真执行市局制定的发展集邮礼品业务鼓励政策,充分调动县局、区支局的积极性,健康、规范地发展集邮礼品、文化礼品业务市场,全年集邮礼品业务收入力争实现20万元。

6、做好扎龙自然保护区邮票发行申请工作。

扎龙自然保护区题材突出,要继续配合省局做好扎龙自然保护区邮票的发行申请工作,同时,积极做好邮票设计开发前的系列准备工作。要与已成功获准开发《五大连池》邮票的黑河局勤沟通、联系,简化申发程序,提高申发效率,举全局之力,为提高齐齐哈尔知名度,振兴地方经济做出贡献。

7、抓好集邮协会的组织建设和管理,发挥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6.三年计划 篇六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兽医、农垦、农产品加工、渔业厅(局、委、办)、发展改革、党委网信办、科技、商务、质量技术监督(市场监督管理)、食品药品监管、林业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农业部有关司局、直属事业单位,质检总局各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的部署要求,切实发挥互联网在农业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推动互联网创新成果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农业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科学技术部、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林业局共同研究制定了《“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农业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科学技术部 商务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林业局 2016年4月22日

“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按照《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部署要求,为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引领驱动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有关发展信息化的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任务,坚持需求导向、创新驱动、强化应用、引领发展的推进策略,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和农村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为工作主线,以推进农业在线化和数据化为根本任务,切实抓好《指导意见》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培育发展农业信息经济,为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提供强大创新动力。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互联网企业等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培育形成市场主导的运营机制和模式,同时发挥政府在战略引领、规划指导、政策支持、标准规范制订、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引导作用。

——需求导向、融合创新。围绕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城乡协调发展的实际需求,瞄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任务,把握农业农村互联网应用的特点和趋势,运用跨界、融合、创新、共享的互联网思维,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各行业、各领域、各环节的应用,有效对接生产和流通,创新“互联网+”现代农业新业态,拓展“三农”发展新空间,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局面。——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姜堰区三年计划:一年成型、两年见效、三年成熟。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信息化基础,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明确本区域“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思路、目标和任(工作任务)务。遵循信息化发展规律,先易后难,重点突破,避免脱离实际、盲目跟风,切实保障“互联网+”现代农业健康有序发展。

——统筹规划、示范带动(重点镇:河横、溱潼、查)。做好前期谋划和顶层设计,在农业物联网、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电子政务、信息进村入户、农业大数据、农产品质量安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总结成功经验,优化配套政策,强化推广应用,将“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典型模式推广为姜堰区的普遍实践。

(三)总体目标

到2018年,互联网与“三农”的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的在线化、数据化取得明显进展,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基本实现,生产智能化和经营网络化迈上新台阶,城乡“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基本形成,有力支撑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大幅提升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电子商务水平。——农业管理进一步高效透明。农业资源管理、应急指挥、行政审批和综合执法等基本实现在线化和数据化;建成国家和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基本实现农业行业管理决策精细化、科学化;初步建成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农副产品和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农业服务进一步便捷普惠。去:信息进村入户村级服务站建设覆盖到全国行政村总数的一半以上,并同步接入全国信息进村入户总平台;12316服务范围和人群显著增加,为农民提供政策、市场、技术等生产生活信息服务的效能大幅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信息服务、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明显缓解。

二、主要任务

(一)“互联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鼓励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用互联网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改造流通方式、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发挥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积极应用农业物联网和电子商务,探索农户创业创新新模式。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化建设,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管理考核和政策配套等服务。推动新型职业农民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鼓励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等互联网企业提供发展便利条件,通过创业大赛、创客论坛等多种形式搭建交流平台,引导投资机构、中介组织、专家学者(南京农业大学工作站)、等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组织开展农民手机等移动终端应用技能培训,充分发挥各级农业部门现有培训项目、资源和体系,动员企业等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提高农民运用手机上网发展生产、便利生活和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打造“星创天地”,壮大农村科技创新创业队伍。(农业部、科技部)

(二)“互联网+”现代种植业

引导各地大力发展精准农业,在高标准农田、现代农业示范区、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和模式攻关区、园艺作物标准园等大宗粮食和特色经济作物规模生产区域,以及农民合作社国家示范社等主体,构建天地一体的农业物联网测控体系,实施农情信息监测预警、农作物种植遥感监测、农作物病虫监测预警、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监测、水肥一体化和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机定位耕种等精准化作业。以农技服务、农资服务、农机服务、金融服务为主要内容,搭建线上农业经营服务体系,提供现代农业“一站式”服务。加强农作物种子物联网推广应用,形成以品种“身份证”数据为核心的种子市场监管体系。结合农田深松作业、农机跨区作业需求,加大国产导航技术和智能农机装备的应用,提高种、肥、药精准使用及一体化作业水平,显著提高农机作业质量和效率。将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定位系统与农业物联网结合,开展自然灾害分析预警与农作物产量预测,着力提升种植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农业部)

(三)“互联网+”现代林业删

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林业治理理念,提高林业治理效率。运用信息化技术推进林权改革、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加快转变林业生产方式,实现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帮助林农脱贫致富。建设林权流转、林产品流通、碳汇交易的全周期服务平台,大力推广应用林权一卡通系统、林产品交易平台、林地测土配方系统等成果,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在林业生态补偿、林权流转交易、林业产业培育、生产加工过程、流通销售环节的融合力度,建设林业产业转型升级服务新模式。(国家林业局)

(四)“互联网+”现代畜牧业

构建生产、加工、经营、监管的综合信息数据平台,面向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农民合作社国家示范社等畜牧业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养殖场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和养殖个体体征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对养殖环境因子和畜禽个体生长状况的监测,实现精细饲喂、疫病预警和科学繁育,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养殖风险。加强挤奶、饲喂、清理等养殖作业机器人示范应用,推进奶牛养殖现代化。采用二维码、射频识别(RFID)等技术构建畜禽全生命周期安全监管监测系统,全程记录养殖、屠宰、流通等环节信息,实现从养殖源头到零售终端的双向追踪,确保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疫病。利用电子追溯码标识和应用程序(APP)应用等技术手段,建立兽药产品查询和追溯管理系统,全面加强兽药生产、经营和使用监管,实现全程追溯管理。(农业部)

(五)“互联网+”现代渔业

构建集渔业生产情况、市场价格、生态环境和渔船、渔港、船员为一体的渔业渔政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卫星通信、物联网等技术在渔业行业的应用,提高渔业信息化水平。整合构建渔业产业数据中心,推进渔业渔政管理数据资源共享开放。面向全国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场),大力推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水产养殖水体环境实时监控、饵料自动精准投喂、鱼类病害监测预警、专家远程咨询诊断等系统,实

(六)“互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 推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推广应用,提升信息采集的自动化水平,建设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强化上下游追溯体系业务协作协同和信息共建共享,形成全国一盘棋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监测、产地安全保障与风险预警的网络化监控与诊断。加强种子、肥料、农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农资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对主要农资产品生产、经营和使用的全程追溯管理。加强动物标识及动物产品追溯体系、动物疫病与动物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构建从养殖到屠宰的全链条追溯监管平台。加快建立健全追溯制度、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加强网络监管,规范追溯信息采集、发布行为,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体系。(农业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七)“互联网+”农业电子商务

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带动农业市场化,倒逼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规模化,提升农业品牌化,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创业增收。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电子商务应用能力,推动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休闲农业相关优质产品和服务上网销售,大力培育农业电子商务市场主体,形成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农业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和品牌。加强网络、加工、包装、物流、冷链、仓储、支付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产品分等分级、产品包装、物流配送、业务规范等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基础环境。开展农业电子商务试点示范,鼓励相关经营主体进行技术、机制、模式创新,探索农产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推动生鲜农产品直配和农业生产资料下乡率先取得突破。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技术应用,加强批发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升信息服务能力,推动批发市场创新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推进农产品跨境电子商务发展,促进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推动农业电子商务相关数据信息共享开放,加强信息监测统计、发布服务工作。(农业部、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商务部、质检总局)

(八)“互联网+”美丽乡村

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标准,促进农村绿色生态发展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升级。加强农村资源、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促进生态环境数据共享开放,加快实现网络监督,维护农村绿色化生产生活方式,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信息网络平台,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承包、租赁、处置和资源性资产开发等集体决策公开透明规范。建设和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云平台,推进特色乡村旅游景区推介、文化遗产展示、食宿预定、土特产网购、地理定位、移动支付等资源和服务在线化。鼓励构建面向“三农”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运用大数据等技术创新信用评估方式,降低服务门槛和风险,突破物理网点限制,通过POS机、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和网络借贷平台等方式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电子化金融服务。(农业部、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

(九)“互联网+”农业农村大数据 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切实推进数据共享开放、开发利用,强化大数据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大数据管理机制体制,推动形成覆盖全面、业务协同、上下贯通、众筹共享的发展格局。加强农业农村经济大数据建设,完善村、县相关数据采集、传输、共享基础设施,建立数据采集、处理、应用、服务体系,着力推进数据汇集与挖掘。加快建设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推进国家农业数据中心云化升级,整合构建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建立省级分中心,实现系统互联互通、资源共建共享、业务协作协同。重点推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动植物疫病虫害防控、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业资源环境、农村经营管理、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现代农作物种业、农机应用管理、渔业渔政管理、农垦经济社会及农业标准的数据资源整合开发应用,全面提升农业政务信息化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各国农业资源禀赋、科技创新、投资贸易、政策环境等基础信息收集、挖掘和应用,建立农业走出去政策信息库、重点项目库及高端人才数据库,构建农业走出去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信息共建共享机制。(农业部、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中央网信办)

(十)“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

运用互联网技术和成果满足农民生产生活信息需求,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广泛依托现有各类“三农”服务网络体系,加快益农信息社建设进度,加强进村入户基础资源信息和服务支撑体系建设。促进全国农业公益性服务提档升级,健全完善全国统一的12316工作体系,打造功能完备的12316中央平台,全面对接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和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种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行业信息平台,集聚服务资源,完善运行机制,提升服务能力。整合农业部门信息资源,实现政策法规、农业科教、农产品市场行情等信息服务资源率先在平台上线,加快推进相关部门涉农信息服务在平台共享。推进水电气等便民服务上线,实现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在线销售,切实做好网络课堂、免费WIFI、免费视频通话等培训体验,为农民提供足不出村的便捷服务。(农业部)

(十一)“互联网+”基础设施

推进“宽带中国”战略在农村地区的深入实施,落实以宽带为重点内容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加快农村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电信运营商在农村地区进一步提速降费,实现农村家庭宽带升级,加快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以应用为导向,推动“互联网+”基础设施由信息通信网络建设向装备的智能化倾斜,加快实现农田基本建设、现代种业工程、畜禽水产工厂化养殖、农产品贮藏加工等设施的信息化。支持创新工场、创客空间、星创空间、社会实验室等新型众创空间发展,建立网络协同、云设计、众创众设等合作交流平台,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新通道,实现跨区域、跨领域的农业技术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大力推进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应用,支撑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科技部、农业部)

三、重大工程

(一)农业物联网农场、养殖场试验工程

大力推进物联网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率先取得突破;建成一批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物联网示范基地;研发一批农业物联网产品和技术,熟化一批农业物联网成套设备,推广一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加强推广应用。重点加强成熟度、营养组分、形态、有害物残留、产品包装标识等传感器研发,推进动植物坏境(土壤、水、大气)、生命信息(生长、发育、营养、病变、胁迫等)传感器熟化,促进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智能控制、信息服务的设备和软件开发。研究物联网技术在不同产品、不同领域的集成、组装模式和技术实现路径,促进农业物联网基础理论研究,探索构建国家农业物联网标准体系及相关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农业生产集约化、工程装备化、作业精准化和管理信息化,为农业物联网广泛推广应用奠定基础。(农业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质检总局)

(二)农业电子商务镇村示范工程 探索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等不同类别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路径。融合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开展鲜活农产品网上销售应用示范。培育农业电子商务应用主体,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电商平台。开展鲜活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休闲农业等电子商务试点。构建农业电子商务标准体系、进出境动植物疫情防控体系、全程冷链物流配送体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农业部、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质检总局)

(三)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加大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力度,2016年覆盖所有省份,并在试点县中认定一批示范县;2017年试点范围扩大到1/10以上的县;2018年覆盖10万个以上行政村,并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选择信息进村入户基础较好县(市),建立标准化、可复制的县级服务站点100个,辐射带动建设村级信息综合服务站20000个。建设全国信息进村入户平台,完善农产品生产信息服务、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农产品消费信息服务、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农村生活服务类通用服务系统和APP。探索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市场化运营模式,培育一批信息综合服务的运营企业、服务企业,培育一批能服务、会经营的信息应用主体,助力精准扶贫。(农业部、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

(四)农机精准作业示范工程

开展农机智能监测终端和智能化农机作业装备的产业化应用,构建区域性农机全程精准作业运维服务平台,依托“互联网+”创新模式,促进互联网与农机作业融合,研制定型产品15个以上,在全国推广应用20000套以上,探索公益性和商业化应用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应用模式,平台服务农机30000台以上,推广应用面积7000万亩,推进“互联网+农机精准作业”模式的创新发展,促进我国农机装备信息化产业链的发展,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农业部)

(五)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示范工程

结合“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和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选择一批条件较好的县,以玉米、水稻、小麦、蔬菜、果树等作物为主,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试点示范。以县为单位,构建测土配方施肥属性和空间数据库,开发应用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建设基层智能化配肥服务网点。开展相关系统优化升级、互动式语音应答(IVR)平台能力升级、“两微一端”多渠道综合接入等工作。深入推进农企合作,积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试点,鼓励和支持企业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农业部)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许多县级单位没有系统性规划)

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是顺应信息经济发展趋势、补齐“四化”短板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支点,对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农业部门和参与各方要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在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四化同步”的重要性艰巨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同时,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增强跨界融合创新的互联网意识,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充分调动企业主体和基层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互联网作为推进“三农”工作新的驱动力,加快互联网与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深度融合,驱动农业“跨越发展”、助力农民“弯道超车”、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互联网+”行动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把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来抓,积极出台配套政策,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各级农业部门要切实担起牵头责任,协同相关部门建立联席工作机制,明确负责机构和人员,制定工作方案,细化政策措施,狠抓任务落实,确保行动顺利实施。建立“互联网+”现代农业专家组,为决策和实施提供支撑。探索建立“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绩效管理制度和农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三)强化政策引导

各级农业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完善“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实施的规章制度,探索政府与企业合作共赢的工作机制。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统筹协调下,积极争取落实财政资金和基本建设投资,抓紧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示范项目,加大技术创新、设备研发、示范推广、人才培训等的投入力度。坚持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拓展融资渠道,鼓励投融资机构、企业等社会资本以多种方式共同推动,鼓励设立农业信息化发展投资基金,扶持创新发展的骨干企业和产业联盟。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激发行动实施的潜力和活力。

(四)完善技术支撑

7.市场三年发展计划 篇七

对外版权贸易既是我国图书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与世界图书出版接轨的重要体现。引进世界范围的优秀图书,把国外最优秀的文化和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介绍给国内读者,对丰富我国图书市场品种,提升我国图书市场的国际魅力,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现实意义。“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联合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结分析近年关于引进版图书的各种数据,以飨读者。

引进版数据说明:本文数据统计时间为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数据均来源于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自1998年7月建立的“全国图书零售观测系统”。“全国图书零售观测系统”参照全国图书市场的分布和结构以及零售POS系统的使用情况,旨在通过收集全国主要图书市场(大中型城市)的主要零售门市的逐月零售数据,对图书零售进行科学的分析,以了解全国图书市场的整体波动和出版社之间的竞争结构,及时准确地反映图书的销售状况。

本报告中的引进版指非中国内地作家所著的图书,也包括中国的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和澳门地区作者的作品。作者国别以该书作者目前的国籍或地区为准。

随着我国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出版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也在不断变化,无论是中央大型出版传媒集团的打造,还是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转企改制的完成,新闻出版企业上市及“走出去”已成为众多出版单位未来重要的发展战略。据《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数据显示,我国版权贸易引进输出比已从2005年的7.2:1转变为2010年的2.9:1,逆差明显缩小。

尽管我国的图书版权贸易仍旧处于逆差局面,但国内出版界对版权引进已日趋理性,同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参与国际竞争需要的大前提下,“走出去”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图书的版权输出开始步入增长通道。在对引进版畅销书市场进行分析时,我们会发现,近年来引进版图书在我国图书零售市场表现出了一定的收缩。

一、引进版畅销书市场分析

1.入榜比例略有下降

近年来,引进版图书在国内图书市场一直占据一席之地,不过根据开卷对中国图书零售的连续监测显示,2008年以来,引进版图书的入榜比例略有下降。

下图1数据显示的是2008年以来,我国图书零售市场年度销量前500名的图书中引进版图书的入榜品种数和码洋贡献率。从入榜品种数来看,2008和2009年这两年的引进图书品种达到了100种以上,2010年则有明显下降,已不足80种。就这些入榜图书对榜单前500名的收益贡献而言,2008~2010年来此项指标维持在20%以上的水平,并呈现出下降态势。2011年上半年有74本引进版图书进入榜单,码洋贡献率为15.71%。如果进一步考察销量排名前100名图书中引进版图书的表现(图2),仍然会发现,近三年来,引进版图书的入榜品种数和对榜单整体图书的码洋贡献率有回落趋势。

21世纪以来,引进版畅销书对我国出版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们类型繁多且不乏新颖奇特之作,这些引进版畅销书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弥补了国内原创市场的不足,并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中国原创畅销书类型,扩大了图书零售市场的规模。但在引进图书占我国图书零售市场总动销品种数的比重基本保持稳定,以及近年来国内本土原创作品开始发力这一背景下,十几年前图书市场中普遍存在的“凡引进,必畅销”的现象如今已不再。国内出版单位倾向于将引进版定位于服务各自的长期发展目标,对引进版的选择也更加慎重。

图1:2008年以来整体市场畅销书Top500中的引进版入榜状况

图2:2008年以来整体市场畅销书Top100中的引进版入榜状况

2.引进版新书与本土原创作品的市场反应日趋同步

图3:畅销书Top500中上市两年内新书入榜情况

图书市场的成长对新书的依赖性不言而喻,各出版单位也往往十分重视对新品的投入。通过上图3来分析2008年以来整体市场畅销书Top500的上市时间,可以发现,上市两年以内的新书品种比重都超过了40%,而观察其中引进版畅销书的上市时间状况,则发现上市两年以内的新书品种比重在2008年明显低于榜单的整体水平,不过2009年以来,整体市场畅销书Top500与引进版畅销书中上市两年以内的新书品种比重已逐渐趋同。由此可见,在全球化背景下,引进版图书与本土原创作品在图书市场的反应已日趋同步。

二、引进版类别和国别构成分析

1.少儿、文学、语言和心理自助类是引进主力

图4:2011年上半年引进版畅销图书的类别分布

从畅销书引进类型上看,少儿、文学、社科和语言类畅销书一直是国内出版社颇为关注的引进类型,也是竞争十分激烈的引进类型,这四个类别是引进主力,四者的码洋比重之和基本保持在75%左右。从品种结构来看,少儿、文学、语言和心理自助类为引进品种最多的细分类,尤其是少儿和文学类,时常有畅销书引爆市场。而最近半年引进版畅销图书的类别构成依然延续了这种传统,这四个细分类占据了将近九成的品种比重,其中少儿类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40.54%。

2.美国、英国、奥地利和中国台湾地区是主要版权输入地

图5:近三年引进版畅销图书的国别构成

从近三年的版权输入地来看,美国依旧是我国引进版畅销图书的最主要来源国,其次是英国,这两个欧美国家是传统的版权贸易引进国。来自于奥地利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引进版作品入榜数量也比较多,随着奥地利作家托马斯·布热齐纳创作的“升级版冒险小虎队”系列图书在国内掀起阅读热潮,该国也成为我国重要的版权输入地。而我国宝岛台湾因与大陆拥有共同的文化渊源和语言文字,因此来自台湾的作品也颇受大陆读者认可。此外,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国家日本也日益成为重要的图书版权输入地。

三、引进版畅销书分析

图6:2011年上半年三大类畅销书Top100榜单中引进版入榜情况

近半年的大众类畅销书榜单中,引进版在不同类别榜单的入榜情况也有所不同。在2011年上半年的虚构和非虚构类前100名畅销书中均有23种引进版图书入榜,并分别为各自榜单贡献了21.16%和22.31%的码洋。少儿类则是引进版畅销书比例最高的类别,100本此类畅销书中有30本引进版作品,为榜单贡献了三成以上的码洋。与前几年的情况相比,引进版在榜单中占据的比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落,不过一些优秀的引进版作品依然为中国的广大读者所熟知,具体如下:

1.虚构类

近半年来中国图书零售市场中最为畅销的虚构类引进版图书非《1Q84》莫属,该系列图书的第一、三部分别占领冠、亚军宝座,第二部也跻身前五行列,畅销态势可见一斑。而来自台湾的作者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开创了心灵小说这种创作方式,给读者带来别样的阅读体验,从而位列前三甲。

前十名中唯一的一本上半年上市的新书《百年孤独》无疑是最大亮点,此部作品对读者而言并不陌生,这部“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之中文版此番以正版形态亮相大陆,旋即受到读者热捧,可见经典作品号召力十分巨大。同属经典作品的《追风筝的人》和《挪威的森林》也持续吸引着一代代读者的关注。而美国著名畅销书作家丹·布朗的《失落的秘符》和《达·芬奇密码》这类融合宗教、符号学和探险等各种元素的作品也颇受读者欢迎;此外,斯蒂芬妮·梅尔的“暮光之城”系列作品之一也在榜单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表1:2011年上半年虚构类引进版畅销书Top10

2.非虚构类

非虚构类畅销书榜单中,台湾地区知名主持人蔡康永的《蔡康永的说话之道》排名首位。作为收视率较高的台湾综艺节目主持人,作者本身深谙说话之道,其充分利用个人优势创作的娱乐性和实用性兼具的作品很快就吸引了广大粉丝群体的关注。另一位来自台湾的漫画作家朱德庸先生则因《双响炮》《涩女郎》等优秀作品早已成名,其作品机智幽默的内容和简单流畅的线条备受读者的喜爱和推崇,在新作《大家都有病》中,作者呼吁生活在现代文明世界的都市人前进的脚步慢一点,因为人们真正需要的其实是慢时尚。

如今在GDP不断增长与人们的幸福感并未显著提升的宏观背景下,《对我们生活的误测: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这类经济理论类图书直观的书名即吸引着读者去一探究竟。而著名科学家斯蒂芬·霍金曾经在《时间简史》里对理论物理与宇宙学进行了总结,此部作品曾风靡全球,而新作《大设计》是作者在基于对宇宙有了新发现和思考的基础上,预言和展望人类未来的发展。

名人、知名作者、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等都是引爆非虚构图书市场的畅销元素,以上提及的几部新作即是最好例证。此外,像《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这类早年引进的经典作品依然广受读者关注。

从非虚构类引进版畅销书的类别构成来看,心理自助类依然是引进的热点,今年上半年此类作品在Top10中占据了半数以上席位。

表2:2011年上半年非虚构类引进版畅销书Top10

3.少儿类

少儿类一向是引进版表现突出的类别,不过从今年上半年畅销书的入榜比例来看,引进版的新书跟进略显不足,榜单中依然是大家熟悉的一些面孔:《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和“升级版冒险小虎队”系列图书等。

上一篇:老人专业护理下一篇:输送机操作工试题a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