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教案(封面)(共13篇)
1.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教案(封面) 篇一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运用体会 坑口中心学校瀹潭小学教学点
方仲波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教育部为教学点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的惠民工程。我校于2013年6月安装“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计算机及配套电视机。作为教学点老师我们倍感荣幸,中心学校于当年9月给教学点的老师进行专题培训,让老师了解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究竟有什么,知道怎样用,用了有什么效果。从2013年9月开始使用至今,将近一年。通过教学实践,我觉得“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是比模式二更为先进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获取数字资源,方便简洁。数字资源整合成教学课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数字教育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多媒体的音效、画面,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大大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比如我教学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 ”,用数字资源出示课件冰天雪地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根据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先分步计算,然后引出综合算式,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懂得综合算式是由许多一步计算组合而成。可见,数字教育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师益友,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恰当地运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比“一张黑板,一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和教鞭”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够促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会给教学点的孩子们带来“雨露”,滋润孩子们求知若渴的心田。她是农村教育的福音,是教学点教师的好帮手。让教学点开足开齐课程。比如我以前教学体育课大多是“放羊 ”,或上语文数学课,学生唉声叹气。现在有了数字资源,内容丰富多彩,学生上体育课喜笑颜开,有了质的变化。
在教学点资源内容学习章节中发现,有了系统的,完善的教学资源对我们农村孩子的教育是相当有帮助的。比如教学和学习目标准确,清晰,可操作性,可检测。注重学生参与和互动,强调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思考;贴近农村学生生活,既要体现学生生活特点,又要高于生活,有助于开阔学生眼界;注意知识的政治性,科学性。描述闻着准确,清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因为它图文并茂,可以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理解知识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数字资源计算机的优势,把图片情境由静态变动态,把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淋漓尽致的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课上,巧妙成功的课堂引入,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上去,并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使表现的内容更充实,更形象生动,更具吸引力。形象逼真的屏幕图像和动画能将教师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更易体会到事物的本质。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促使学生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接受刺激,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交互式的计算机技术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了条件,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
2.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教案(封面) 篇二
一、教学点信息化教学的难题分析
作为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单元以及县区学校的补充形式,教学点仍然是农村学生重要的学习场所。但因地理位置偏远、规模小等客观原因,其普遍存在教学设施设备简陋,教学条件相对落后,教师信息化素养不强等问题,信息化教学面临重重困境。
(一)信息化设施配置不足,缺乏财力支持
德庆县地处粤西,总面积2257平方公里,人口38万人,下辖13个镇(街道),学校数45所,教学点128个, 在校学生近6万人。经过几年创强工作,德庆县完全小学以上学校教育装备大大改善,教育信息化水平得以快速提升。但同时县内的128个农村小学教学点地处偏远, 学校分散,学生人数少、分布不均,这些教学点同城镇学校相比,信息化设施配备差距明显。由下表可以看出, 农村教学点信息化设施配备严重不足,其中有103所学校没有安装教学平台,也就说这些教学点无法开展多媒体教学,有91所教学点未接入互联网,无法使用互联网优秀数字教育资源。
经过教育创强,财政和教育行政部门在中心学校基础设施、信息化装备建设方面欠下大量债务,教育欠债已成为校长和教育行政部门较棘手的事,至于地处偏远的山区教学点,县教育行政部门限于财力的困难不愿意再将本来就有限的经费投入到教学点 , 教学点信息化设施建设缺乏财力支持。
(二)师资问题较多,数字教育资源应用能力低
山区教学点条件艰苦 , 吸引不到优秀教师,师资问题较多:老龄化、学历低、配置不合理,信息素养低。德庆县128个教学点现有教师532人,50岁以上260人, 占了49%;40岁以下教师103人,仅占19%,由图1可以看出德庆县教学点教师老龄化问题非常明显
教学点教师主要由民师转正人员、代课教师和近几年的大专毕业生构成。尽管许多教师通过各种自学、函授等形式获得合格学历,但这种学历合格情况与正规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具有本质上的差别。他们缺乏较强的满足信息化教学相适应的学科基础和技能[2]。
教学点教师配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缺乏正规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都比较全面,可以给教学点带来新的理念,促进教学点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二是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 大部分都是语文、数学教师,其他如英语、音乐、美术、 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严重缺乏(如图2所示)。
由于山区教学点条件限制,教师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计算机和网络,教师信息素养普遍较低。教师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差,对办公软件、课件制作、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电子白板使用知之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另外教学点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相对较少,致使教师对现代化教学理论和方法掌握较少,许多教师仍是凭借过往的经验进行教学,不能很好地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 利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学。
二、政策依据与理论基础
解决山区县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中存在的问题,要按照国家项目实施要求、结合优秀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来开展工作。
(一)政策依据
2012年《教育部关于全面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通知》正式开启了全国教学点信息化建设。项目要求在全国教学点做好基本硬件建设 ; 组织教学点教师应用能力培训 ; 督促指导并组织教学点应用配备的设备和教育资源开展教学 ; 统筹项目经费 ; 加强督导检查。促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应用要结合国家项目实施要求,特别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具有自己特色的推进策略。德庆县通过实践探索,在经费使用、师资培训、资源应用、督导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能够促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且具有本地特点方法、途径。
(二)理论基础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的核心在于资源应用, 资源应用需以优秀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混合学习理论为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李克东教授认为“混合学习是人们对E-learning进行反思后, 出现在教育领域、尤其是教育技术领域较为流行的一个术语,其主要思想是把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模式的整合,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教学方式。”[3]何克抗教授则指出“所谓混合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 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4]”
三、推进策略
(一)建立“适度、有序”的经费投入机制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存在的首要问题是信息化设施配置不足,而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离不开经费的投入,如何用好有限教育经费关系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应用的普及程度与效率。德庆县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工作过程中采用了“适度、有序”的经费投入机制,经过三年的实践,德庆县所有教学点按照目标逐步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全面开展。
首先是经费投入“适度”。山区教学点信息化基础设施应结合山区实情,重点在多媒体教学平台、电脑教室、校园网络等几个方面进行规划建设。德庆县教学点学生人数一般不多,大约都在几十人左右,过百人的少之又少,开设年级一般在1-3年级,基本上每年级开设一个班。在教学点没有必要一味耗费大量财力、人力、 物力跟风建设所谓的数字化、智能化、现代化校园。为尽快启动并开展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德庆县在2013年全覆盖试点工作初期,只是考虑了开展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最基本的条件。在硬件上试点班每班投入1万元左右,装备一套简易的、能满足教学点教学需求的46英寸一体机智能教学平台或者手提电脑加液晶电视教学平台,连接了宽带网络(ADSL),为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基本的硬件条件。与此同时,国家在“三通两平台”之一的“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 专门为教学点设立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免费提供与教学内容和进度相对应的课例、课件等教学资源。这些资源优秀简洁、方便使用、为教学点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软件支持。德庆县在九市镇和凤村镇总投入25万多元就实现了全部25个教学点的教育数字资源应用环境初步覆盖,为全县试点工作提供了保障。
其次是经费投入“有序”。山区县教育经费本来就有限,用于教学点的教育经费更是捉襟见肘,但在“适度”投入的前提下还要做到“有序”投入,即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经费投入计划,并按计划有条不紊的落实,这样才能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德庆县在开展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工作初期制定了三年计划:初期选定两镇开展试点工作,中期选定其他部分乡镇铺开,到2015年12月达到教学点全覆盖。德庆县2013年11月在九市镇的所有11个教学点和凤村镇的所有14个教学点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连接了宽带网络, 开启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应用试点探索工作。在试点工作进行了近一年的时间后,在总结了试点工作的经验基础上,德庆县2014年9月投入30多万元在武垄、永丰、播植三个镇所有27教学点安装了多媒体教学平台,开通网络,开展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推广应用探索。2015年3月后,教育经费投入逐步加大, 其余7个乡镇陆续实现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
(二)采用“线下、线上”结合的培训方式
教学点老龄化、学历低、配置不合理,信息素养低的师资突出问题影响着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工作的开展。 教师培训是能够尽量抵消这种不利影响的有效办法,特别是要抓好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信息素养。采用灵活的培训方式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培训积极性,提高培训效率。德庆县在教学点数字资源应用培训中采用了“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 具体实施如下:
一方面是“线下”,指的是直接在最基层的教学点内开展培训,包含三个层面:第一层面,在各教学点应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初期,考虑到教学点教师之前基本都没有接触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而且教学设备又与县教育培训中心、其他中心小学设备各有不同,同时教师也没有开展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经验,为了让教学点教师尽快掌握本校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开展信息化教学,所以德庆县把初期培训放在了教学点。如在九市、 凤村开展试点工作时县教育局组织信息技术人员、教研室专家分两批次在两镇各一所教学点内对镇内的所有教学点骨干教师、中心小学部分骨干教师进行了初期培训, 培训的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多功能教室设备使用知识;国家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第二层面,由各镇中心小学派出骨干教师,不定期的深入镇内各教学点进行数字教育资源应用教学培训、指导。第三层面由各教学点掌握应用较好的教师对本教学点其他不熟悉应用的教师进行的校本培训。正是通过三种层面的培训,让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得以迅速开展。
另一方面是“线上”,是指采用远程培训方式对教学点教师的全员培训。山区教学点偏远分散,组织全部教学点教师集中培训有着各种不便,培训成本也不低, 运用远程培训方法能够很好解决这种问题。早在2010年8月德庆县就利用市教育局视频会议系统平台,搭建开通了“德庆教育远程视频讲堂”,邀请有关领导、专家、 名师、教研员和学科带头人不定期举办讲座、培训。在 “线下”培训的基础上,利用各教学点现有多媒体设备, 德庆县采用“视频讲堂”对全县教学点教师进行了多场次全员培训,收到了较好效果。
(三)应用“传统、在线”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山区教学点启动信息化教学的时间较晚,一般采用传统主流的教授式、灌输式教学,但随着教育技术理论成果的不断丰富,结合最新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混合学习”是把传统面授教学与互联网在线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突破教学的时空限制, 优势互补,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德庆县在开展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工作中,结合现有教学点信息化环境开展了基于山区教学点学情的混合教学模式应用,考虑到教学点学生年龄较小,主动性、 自觉性、自学能力还是比较差,还有具备网络学习的农村家庭还不是很普遍,如果一味学习“翻转课堂”模式, 将自学过程放在课外,将显得不切实际,难以达到混合学习的最佳成效,但是如果把在线学习适当放在教学点电脑室进行,我们觉得这种混合还是可行的。德庆通过实践,总结基于山区教学点学情的混合教学模式为:把在线学习适当放在课堂中,在课堂教学中先开展在线学习,教师通过基于云计算的课程资源平台呈现学习内容 (包括课件、知识点素材、微课等)和学习目标,学生登录课程平台自主学习,然后完成相关练习。在完成练习之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开展学习活动,如探究、分组、 讨论、案例分析等,此时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平台反馈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接着教师采用面授教学,不再逐一进行知识点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最后,回到课程资源平台,学生通过在线测试巩固学习, 通过讨论区进行学习评价、反思,教师也可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如图3)。
山区教学点面授教学和在线学习结合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提升了面授教学的效率,实现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互相评价、讨论反思,值得我们继续探索实践。
(四)推行“常态化”的领导督查管理
推进山区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需要各级部门加强领导,强化督查,并且形成“常态化”的管理机制。 德庆县教育局成立了“德庆县教学点数字教育教育资源全覆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在规划、 保障等方面加强领导和业务指导。同时各镇也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镇内实施方案。教育局领导及专业人员经常到教学点检查指导,中心学校加强了教学点设备使用和管理督查,防止学校多媒体教学设备空置或者挪作他用,而且也不容许教师以“年老”或其他原因为借口不学习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教学点负责人负责督促本校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开展信息化教学。
四、应用成效
(一)教学点信息化设施水平显著提高
通过建立“适度、有序”的经费投入机制,德庆县教学点信息化设施水平逐步提高,德庆县教学点教学平台由2013年11月的25台增加到了104台,增长316%;电脑室由11间增加到19间,全县开设有四年级以上的全部教学点全部装备了电脑室;教师办公电脑由49台增加到120台,增长145%,连接互联网的教学点增加到了104间。能够开展数字教育资源应用的教学点也由25间增加到了104间,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率由20% 增加到了81%,并且剩余的教学点的信息化实施也按计划预计在今年10月份前全部得以提升。
(二)打造了一支新的信息化教学应用队伍
随着德庆县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应用工作的推进, 越来越多的教学点教师已经初步掌握信息化教学方法并在实践中运用,他们已成德庆县一支新的信息化教学应用队伍。据不完全统计,德庆县通过“线下、线上”结合培训方式,培训教学点教师430多人,占全部教学点教师的81%,培训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多功能教室设备使用基础知识、国家资源使用方法、存在问题的针对性培训、资源平台学科教学应用等。通过培训以及实践应用,教学点教师们现在都能够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三)推动了教学点教育教学改革
1. 转变信息化教育观念。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师普遍认识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信息化设备的使用上,由过去的不想用、不会用,逐步到现在想用、会用、争着用,信息化教育观念得到了较大的转变。
2. 丰富教与学的方式。过去教学点的课堂大多都是 “一支粉笔 + 一张嘴巴”式的“满堂灌”教学,现在有了多媒体,教师可以借鉴课件和名师课例组织教学,使教与学的方式变得多样化了,以学为中心,自主、合作、 探究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得到了体现。
3. 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把知识点学习通过多种途径呈现,过去单调的课堂变成了多维多彩的世界,这是过去偏远山区教学点难以想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觉、视觉、动觉等多感官同时参与,学习兴趣大增,教学质量随之提高了。
4. 扎实教师教学基本功。利用名师制作的课件教学, 本身也是教师学习提高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 教师汉字书写规范了,普通话水平提高了,英语发音标准了,数学语言表达也严谨了。可以说,利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的资源进行教学,促进了教学点教师教学基本功和学科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
5. 开设所有课程。由于教师专业配置不齐全,国家规定的课程,如英语、美术、音乐、科学、品德等课程, 在过去是难以开齐上好的,这也是长期以来制约教学点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非本专业的教师也可以利用名师制作的课件边学习边教学了,大大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6. 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和教学教研能力。通过实践, 教学点教师普遍学会了如何下载、使用课件和如何在网上获取更多教学资源等方法,有些教师还掌握了修改和制作课件的技能,信息技术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同时, 由于经常参与教研活动,教师的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水平提高了,教研能力增强了。
五、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改善山区教育点设施设备水平,缩小与发达地区的信息化教学水平,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
1. 教育行政部门力促山区县教学点教师使用数字教育资源观念。特别是对于年龄较大的教师,他们大多觉得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费时费力,学习不积极,也没有主动尝试使用。还有的教师只是在公开课、评优课上偶尔使用,主动性不强。
2. 尽早普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多采取措施,做好规划。首先解决硬件建设问题,然后再抓好培训应用,总结推广。
总之,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对加快山区县教育信息化步伐,提高教学点教学质量,促进山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门要努力做好资源应用工作,开展教研活动,加强管理,总结应用经验, 切实改进教学点教学薄弱环节,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步伐加快,山区教学点信息化设施设备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然而,与发达地区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以肇庆市德庆县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试点工作为例,分析目前山区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国家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实施要求、相关教学理论为指导,提出山区县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的推进策略。
3.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教案(封面) 篇三
教学点是中国基础教育最为薄弱的环节,为从根本上打通教育均衡之路,2012年11月底,教育部、财政部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日,利用信息技术帮助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以使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为推进项日开展,教育部专门组织力量,配套开发人教版1至3年级8门国家规定课程的数字资源,并从2013年9月开始通过网络和卫星两种方式同步播发。同时组织建立“教学点专题网站”和呼叫中心热线电话,为教学点教师提供专家解读、在线答疑和咨询,积极开展远程指导和服务。各地结合项日开展情况,通过教师应用培训、教研巡回指导等多种方式为教学点提供支持服务。
湖北省十堰市郧县桃花沟教学点,虽然仅有一名55岁的老教师,但经过培训,一个人利用项日设备与资源为3个年级、7名学生开齐了国家规定的全部8门课程。虽然一句英文都不会讲,这位老教师却利用资源把英语课上得有声有色。山西省芮城县东屿村教学点通过实施项目,学校教学条件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孩子们会唱歌、会画画了,村里的老百姓很认可,新学期陆陆续续共有16个孩子转学回村。安徽、湖北、湖南等多地还通过专递课堂、同步课堂等形式,探索扩大优质资源在农村教学点更广泛覆盖的有效机制,真正实现让山里娃娃与城镇学生同上一堂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很多地区的教学点还利用网络建立了亲子热线,使学生可以与外出打工的父母进行视频交流,以人文关怀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日的实施及持续推进,有效解决了教学点师资短缺和水平不高的实际困难,既改善了教学质量,也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教学点学生培育适应信息时代的观念、习惯和生活方式开辟了渠道。
广西投入10亿元实现示范性普通高中县县全覆盖
《广西日报》消息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确认天峨高中、合山高中为第十八批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并授予“广西壮族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牌匾。至此,广西实现了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县县全覆盖。
近5年来,广西每年安排普通高中基础能力建设专项经费,同时统筹中央财政普通高中改善条件资金、中央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薄弱县普通高中建设资金,共投入10.5亿元支持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新增校舍面积48万平方米,新建功能教室160余间,改善了学校办学条件。
此外,广西教育厅制定出台《广西普通高中学校常规管理规定》,实现了广西基础教育各学段常规管理政策文件的全覆盖;制定《广西普通高中学籍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全区学籍管理工作,首次提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双向转学政策,有力促进了高中阶段普职融通教育的有效实施。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首批81条术语发布
中新社消息 日前,“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首批81条思想文化术语在北京发布,“道”“仁”“义”等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民族思维方式、体现中国核心价值的术语入选。81条术语均配有简明中文释义和英文翻译,供海内外读者使用参考。
“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由教育部、国家语委牵头组织,多部委联合参与,旨在梳理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民族思维方式、体现中国核心价值的术语,用易于口头表达、交流的简练语言准确予以诠释,用于政府机构、社会组织、传播媒体等对外交往活动中,让世界更多了解中国国情、历史和文化。
长期以来,由于没有国家层面的整体规划,中华思想文化术语没有相对一致的理解与阐释,更没有规范的翻译标准和统一的操作规程,涉及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解释、翻译往往大相径庭,水平参差,极易引发歧解。这不利于外国受众对中华思想文化术语的准确把握,也极大影响了“中国声音”传播的质量和效果。
据介绍,首批发布的81条术语,既包括“道”“仁”“义”等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和民族思维方式的核心术语,也有“阴阳”“诗言志”“修齐治平”等属于交叉学科的术语,“不学诗,无以言”“玄览”等术语则是第一次作为学科术语被挖掘整理。未来该工程整理、翻译的成果还将通过出版物、网络数据库、创意音视频等多种方式与读者见面。
4.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教案(封面) 篇四
使用和管理方案
为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发挥最大效益,有效管理,长期使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的安装
1、及时、认真安装调试,让仪器能够正常快速投入使用。
2、下载教学资源,让项目进入课堂。
二、项目的使用
1、要求各年级任课教师在每一堂课中尽量使用项目,发挥它的优势。
2、教师每上一节课认真填写使用记录。
3、实行“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资源共享,各年级任课教师把所下资源运用到多媒体教学上,丰富课堂。
三、项目的管理
1、专人管理。学校安排二年级班主任刘艳净老师管理仪器。
2、爱护仪器。在平时管理人员严格要求学生不在一起旁边玩耍嬉闹,损坏仪器,养成人人爱护仪器的好习惯。
3、严格要求。在使用过程中严格要求教师爱护仪器,正确操作。
4、清洁卫生。时刻保证仪器的清洁卫生,不让它沾上灰尘。老师使用后清扫仪器,并用布遮盖好仪器。
总之,让“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目发挥优势,让项“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目带动课堂,让项目在我校大放异彩。让学生受益,让教师成长。爱护仪器,让仪器长期为我们服务。
5.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教案(封面) 篇五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
培训汇报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强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之一。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帮助各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为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重大举措;是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农村偏远地区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具体行动。
我校就“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于2014年2月24日对教师进行了使用培训。主讲老师陆桂梅,一、向让全体教师了解“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的政策背景和积极意义,感受到国家对农村教学点的政策关怀和良苦用心,初步掌握了教学点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对设备的组成、结构也有了大致了解。
二、给老师提供网址,培训老师如何下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中的资源。
三、保证每周二、周四坚持打开接收器,接收资源,让老师们使用方便。
6.教学点数字教育全覆盖培训总结 篇六
二O一三年十月份,我有幸报名参加了河南省举办的“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网络培训学习。在此之前我对这方面不是很懂,也不是怎么用,但是学过之后,先进的教学设备及优秀的教学资源让我开阔了眼界,让我不得不感叹现在的科技之发达。
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是“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设备是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型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就是要学习好使用方法和技巧,才能学以致用,真正地发挥它强大的功能。通过培训,使我对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有了初步的认识与掌握,深切体会到它的实用性,以及以往的多媒体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有效的提高备课、教学效果。用它上课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了,课堂结构也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单一形式了。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优课系统下,自己用笔拖出文字图片来讲解,这种强大的交互功能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比及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对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参与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有很大的优势。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方便自如地随时调整、修改教学计划,并随时保存更新自己的电子教案。同时,让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积极的互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它还有一些特殊效果:如媒体、遮屏、放大、聚光灯、资源库和链接功能等,有了这些,教师不是简单应用图片、视频和课件的演示,而是可以利用它特有的功能,随意连接、拖动、添加上课所需内容,让课件活起来。恰当地选用它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数字教育资源具有集信息于图、文、音、视、动、色为一体,综合表现力强的特性,以其新颖性、趣味性、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多媒体的音效、画面,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入境动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和美的感受中学习知识,大大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可见,数字教育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师益友,是教师教学的好帮手,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恰当地运用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比“一张黑板,一本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和教鞭”的传统教学模式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够促使学生快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发展思维。
7.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教案(封面) 篇七
2014年, 中国移动在国内率先开始大规模部署TD-LTE (分时长期演进) 网络, 随着中国移动TD-LTE一期、二期建设的完成, 多数城市基本实现连续覆盖。由于TD-LTE室外覆盖使用的是F频段, 与原有的GSM网络使用的900 MHz频段相比存在传播损耗大, 穿透性较差, 广域覆盖能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在农村区域, 由于现网站点的站间距较大, 完全利用既有站点资源部署TD-LTE网络会存在大量的覆盖盲区, 无法实现农村区域的全覆盖。因此, 如果要实现农村区域的LTE全覆盖, 需要新建大量的基站, 这样势必会带来建设周期长, 成本开销巨大的问题, 无法真正实现中国移动提出的“快人一步”4G建设目标。针对此情况, 突破传统网络建设思维, 从如何提高单站覆盖能力入手积极研究TD-LTE新技术和建设手段, 提出采用多天线多RRU (射频拉远单元) 和高增益天线技术, 提高单小区的发射和接收功率, 提升单小区的覆盖范围, 初步实现农村LTE网络的全覆盖。
1 关键技术
1.1 8通道双拼技术
8通道双拼方案, 下行采用两个8通道RRU, 其中一个RRU下行主发射TD-TEL, 另一个RRU下行只发射TDS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 , TDS的剩余功率可以给TD-LTE使用, 下行单制式可以最大化使用每个RRU的功率, 以满足农村广覆盖场景下行功率的需求。
上行采用16通道双模接收来同时提高TDS/TD-LTE上行覆盖能力。图2为图1左下方BBU连接局部。。
1) 同一个小区使用两个RRU进行联合收发。
2) 两个RRU和两幅天线分别并排集中放置。两个RRU到两副天线之间的馈线尽量保持一致, 两副天线的方位角和下倾角保持一致。两幅天线在满足同覆盖的条件下, 水平间距在0.5~1.5 m之间。如图3所示。
3) 16通道最大比合并接收, 理论上比8通道可以获得下行6 d B、上行4 d B的增益。
单小区场景下, 16T (16通道发射) 相对8T下行功率提升6 d B, 下行增益来源:16T相对8T的下行功率增益, 通过链路预算可得下行覆盖提升42%左右。
单小区场景下, 16R (16通道接收) 相对8R, 上行基站接收信噪比提升4 d B左右, 上行增益来源:16R相对8R的接收分集增益和阵列增益, 通过链路预算可得上行覆盖提升28%左右。
1.2 高增益天线
高增益天线具有增益高、性能优、风阻低、部署快等特点。与传统天线相比, 高增益天线覆盖距离提升20%, 如图4所示。
增益高:17 d Bi, 支持大间距连续覆盖。
性能优:阵列间距优化设计。
风阻低:流线型天线罩设计。
部署快:原有站点抱杆利旧安装。
高增益天线水平半功率波束宽度:75/75/65, 垂直半功率波束宽度:4.5/4.3/3.5。详见图5。
经测试, 高增益天线小区边缘SINR (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 提升3.3 d B, 小区边缘容量可提升36%。
1.3 多方案组合
我们针对不同覆盖场景, 对普通8通道、8通道双拼、普通天线、高增益天线进行多组合产品方案, 有效满足农村全覆盖及深度覆盖需求。如图6所示。
2 试点测试和效果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徐州分公司在邳州对聂阁站点进行了8通道双拼改造, 并结合高增益天线进行了多种组合方案测试。邳州聂阁, 距离周边站点约2.5 km, 且正北方向1.5 km处有村庄, 其余覆盖范围内为农田。符合测试要求。农田区域用来测试农村广域覆盖, 村庄区域用来测试农村深度覆盖
2.1 拉远DT (路测) 测试情况
按照下行1 Mb/s、上行256 kb/s、电平-108 d Bm进行拉远测试, RSRP (参考信号接收功率) 拉远测试情况详见图7, 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2.2 拉远CQT (呼叫质量测试) 情况
按照实验站点1小区方向按照1 km/2 km/2.5 km进行定点测试, 主要测试指标为电平值、下载速率、上传速率。具体测试数据如表2拉远CQT测试数据所示。
2.3 室内深度覆盖及室外广域覆盖数据对比
按照实验站点1小区方向按照室内深度覆盖及室外广域覆盖在1.6 km处进行测试, 主要测试指标为电平值、下载速率、上传速率。具体测试数据如表3室内深度覆盖及室外广域覆盖测试数据所示。
2.4 试点测试小结
从对比测试结果可以看出:
1) “8通道双拼加高增益天线”方案的各项指标效果最好, 下行增益平均增加109%左右, 上行增益增加141%左右, 覆盖距离在3 km以上。
2) “8通道双拼”与“普通8通道加高增益天线”方案的各项性能基本相当下行增益平均增加50%左右, 上行增益增加70%左右;覆盖距离1.8 km以上。
因此, 4种覆盖方案可有效满足农村各种场景广覆盖和深度覆盖场景的上下行覆盖, 提升边缘区域的覆盖需求。
3 技术优势及效益评估
8通道双拼技术率先采用2个RRU和2个天线组合为1个小区, 充分利用现有站点和天面资源, 结合高增益天线技术, 可以实现多种场景的农村弱覆盖补盲, 同时降低新建站点的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从效益评估方面, 针对多种创新方案与传统的普通8通道覆盖方案, 从单站点新建铁塔、新增设备、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对比。结合现网地区徐州农村站点情况, 对新技术使用方案进行效益评估如下:
1) 普通新建站:设备成本及配套成本约65万元人民币。
2) 新技术建设一:现网单站三个小区均为新技术方案, 可实现对周边区域LTE广覆盖。
3) 新技术建设二:现网三个基站分别对应一个小区应用新技术方案, 可实现对应弱覆盖区域实现LTE广覆盖。如表4所示。从效益评估上看, 单站点新技术方案相比新建站可以减少投资80%以上, 同时减少后期维护成本。结合测试结果, 在仅新增设备的情况下, 新技术方案可提高小区覆盖范围和覆盖能力, 而且部署快, 多种创新方案想结合, 可满足农村各种场景弱覆盖补盲, 初步实现农村区域全覆盖。
4 总结
8通道双拼技术率先采用2个8通道RRU和2个天线组合为1个小区, 克服了基带处理问题, 充分利用了通道增益和天线增益, 可充分利用现有站点和天面资源, 提高单小区的发射和接收功率, 提升单小区的覆盖范围, 提升边缘覆盖, 改善边缘用户感知;与高增益天线相结合, 创新多种组合方案, 可以实现各种场景的农村弱覆盖补盲。结合效益评估, 从单站点新建铁塔、新增设备、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对比, 采用新方案单站可节约成本80%以上, 同时节约后期维护成本。因此, 在农村区域新建站规划和弱覆盖区域补盲工作中, 采用多天线、多RRU和高增益天线技术相结合方案, 可以快速有效的初步实现农村LTE全覆盖, 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 有效提升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摘要:从如何快速提高单站覆盖能力入手, 采用8通道双拼技术和高增益天线技术相结合方案, 提高单小区的发射和接收功率, 提升单小区的覆盖范围, 并衍生出多种覆盖方案对弱覆盖点进行补盲, 结合新建站点, 初步实现农村LTE (长期演进) 网络的全覆盖。
8.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教案(封面) 篇八
“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教师培训方案
为认真贯彻《诸城市教育局关于立即开展“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教师培训工作的通知》和省市相关会议精神,落实相关文件精神,坚持“教育在先,培训在前”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我站滩学区教学点教师能够在今秋开学时,能熟练运用中央电教馆开发的教学点数字资源服务教学,开齐以前开不起的课或开好以前开不好的课。提高教学点教师的学习意识和教学点数字资源的运用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点教师的计算机基本使用能力。结合我站滩学区教学点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侯家岭“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各项工作。
组 长:张兆奇 副组长:李金样 成 员:教学点全体教师
二、培训教育内容
(一)计算机基本知识。内容主要包括:接口认识、硬件安装、设备连线、基本调试、开关操作、新建文件、移动文件、复制文件、更名文件等。
(二)Word2003基本操作。内容主要包括:新建文档、打开文档、保存文档、剪切、复制、粘贴、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等
(三)Powerpoint2003基本操作。内容主要包括:新建演示文稿、打开演示文稿、保存演示文稿、剪切、复制、粘贴、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插入音频文件、插入视频文件、插入动画、超链接等。
(四)教学点数字资源浏览。内容主要包括:寻找资源路径、打开主页、浏览资源、运用资源、下载资源、利用数字化资源组织课堂教学、利用数字化资源辅助课堂教学等。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我站滩学区各教学点教师要充分认识本次数字资源全覆盖培训的重要性,成立学区“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工作领导组,单位一把手要亲自挂帅,担负第一责任人,所有副职都要担负起分管领域的责任,亲自检查跟进“全覆盖”培训工作,确保工作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要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
(二)形式多样,全员参与。我站滩学区采取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集体面授和个人实践相结合,确保教学点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基本掌握“教学点数字资源”的运用,为教学点教学服务。
四、培训时间、地点
2013年9月1日至9月15日组织实施我学区教学点全体教师在侯家岭小学多媒体教室进行集中培训。
9.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教案(封面) 篇九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设备是保证项目工作正常开展的物质基础,是国家投资建设、学校负责管理使用的国有资产,必须落实专人管理,建帐上册,定期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长期使用,真正发挥作用。
一、项目设备实行专人管理,落实责任制。任课教师是项目设备的管理者,必须尽职尽责管好设备。
二、按照“三种模式”分别填写《设备登记表》,建立设备安装、使用、维护档案。在《设备使用记录表》上对运行情况做出详细记录。
三、使用者操作必须符合相关设备的技术规范要求,符合有关安全规定和使用规则。
四、做好日常维护保养,使项目设备时刻处于完好状态,保证设备正常运行。注意电器设备的防雷、防尘、防潮、防盗和定期保养工作。
五、项目设备应为项目所规定的目标服务,只能用于接收、下载、浏览教育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不得挪作它用。
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将项目设备出借、转让、变卖或平调,决不允许被个人挤占挪用。
10.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教案(封面) 篇十
盖”自查报告
根据“关于贯彻落实2014年全省电教工作会议和2014教育装备管理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安市电通【2014】3号文件的要求,为扎实做好迎接检查验收准备工作,为更好地指导我校“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及学校利用配置设备和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情况,本校认真开展自查工作,自查情况如下:
一、“项目”建设情况:安装到位,通电、通网,正常运行。布线规范、端口接线正确、电源插座规范。有完善的防盗、防火设施。
二、健全管理机制:校长为主要负责人,有专门负责人员进行设备管理、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技术资料及管理日志,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
三、教学应用:教师根据需要合理利用国家提供的免费资源。
四、教师培训情况:按《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贵州省2013年 “国培计划”项目参训教师遴选工作通知》黔教办师[2013]368号文件,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达到相应培训效果,教师熟悉操作运用。
五、存在问题:
1、由于我校教师人数较少,只有3人,使用频率不高。
2、个别教师对资源运用还不熟悉,应用率不高。
马场镇烂坝小学
11.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教案(封面) 篇十一
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江西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和县教育局工作要求,结合我乡小学实际,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标
2014年3月完成全乡2处农村义务教育教学点的数字资源全覆盖所需硬件配备,充分发挥中心小学作用,组织教学应用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各教学点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育质量,更好的服务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需要。
二、建设内容
1.加强基础设施配备。根据上级要求,配备支持教学点能够利用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播放设备,包含1台电脑主机、1台显示器。
2.充分利用资源。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址http://jxd.cbern.gov.cn/
三、项目实施
1.成立“白鹅中心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郭群有
副组长:肖裕明 刘水洋
成员:赖远平郭厚珍 郭世鹏 肖春娣 肖浪兴 刘启发 温木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赖远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项目实施日常管理工作,郭厚珍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设备维修和账
册管理工作。
2.项目准备。各教学点尽快做好项目安装前的必要准备工作:确定专用房屋,准备好用电线路、电源插座,做好防盗、防火、防尘、防潮、防雷等工作。
3.设备验收。在设备运行正常的前提下,各教学点要在2日内完成校级验收
四、培训和教学应用
1.应用培训。每个教学点至少培训1名骨干教师。各教学点在县级培训结束后,由中心小学统一组织校本培训,使所有教师掌握设备的基本使用,利用设备开展教学。
2.教学应用。中心小学督促指导项目教学点利用设备和资源开展教学应用,确保各教学点能正常开足、开齐国家规定的课程。
五、管理和维护
1.经费保障。经费来源除项目专项资金外,中心小学负责协调解决,投入运行后的正常运转和维护经费,从学校公用经费中列支。
2.项目管理。要充分发挥中心小学的技术管理人员的作用,帮助教学点做好技术维护,并逐步为教学点培养能够承担基本维护任务的技术管理人员。
3.应用督导。中心小学及时做好教学点的应用监督工作,将不定期进行教学应用情况检查通报,并将项目的教学点应用纳入到中心小学工作目标考核当中。
六、要求
1.相关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并落实《江西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2.教学点教师应该尽可能多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及教学资源给学生正常上课并做好使用记录。
七、时间安排
1.二月下旬,完成项目的调研、方案制定等工作。
2.三月初,完成各教学点设备安装、调试、验收等工作;按要求选送教师参加县级培训。
3.三月中旬前,完成每个教学点1名信息技术应用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培训内容:计算机的基本使用、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检索、加工与利用、利用多媒体设备和资源进行课程整合;
4.组织全乡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教师按“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要求举行信息化教学大赛。
5.六月中旬前完成第二次培训。培训内容:多媒体设备使用、保养与维修。
12.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教案(封面) 篇十二
----浅谈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后期效益的保障发挥
宜章县教育局 黄永健
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教技[2012]13)和《教育部关于全面启动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通知》(教技函[2012]74号)的要求,由省教育厅统一招标,湖南湘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标承建,为我县28个教学点建设了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整个项目于2013年7月份安装到位并验收合格。每个教学点的全覆盖项目由卫星信号接收单元(卫星天线和高频头等)、卫星数据接收处理单元(卫星信号接收卡和多媒体电脑等)、显示设备(1台42英寸的液晶电视)、音箱话筒及防雷施工等组成。到目前止,项目已实施了一年,有效改变了我县部分教学点边远校信息闭塞,教学手段落后,国家规定课程开不齐,教育教学设施落后短缺的局面,大大的提高了农村孩子受教育的水平,真正做到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公平使用。为使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后期效益得到长期的保障发挥,需做到以下“四个确保”。
一、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设备正常运行是发挥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以下简称“全覆盖项目”)建设效益的基础。为确保设备正常运行,一是要求学校优化设备运行环境,做到设备防盗、防尘、防潮;二是要求学校 规范化操作,避免直接断电,强关机,带电插拔等影响设备使用寿命的操作;三是成立专门的设备维修小组,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县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维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二、确保资源及时同步到位
及时更新与教材同步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发挥建设效益的重要保障。教育部组织开发的“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主要是小学1-3年级各学科的教学资源,与人教版教材同步,包括教师教的资源、学生自学的资源及拓展视野的资源。我县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把数字资源同步到各教学点:一是各教学点通过天网下载;二是有宽带互联网的教学点可以通过宽带直接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下载;三是各乡镇中心小学用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设备把本地的优质资源(如课件、课例等)拷贝到各教学点。
三、确保师资培训到位
教师能熟练操作设备进行教育教学是发挥项目建设效益的关键。教学点的教师普遍都是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大部分是原来的民办教师转正过来的,信息化操作能力非常欠缺。他们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是发挥全覆盖项目建设效益的关键所在。我县重点抓教学点教师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项目学校教师的应用意识与应用能力。一是进行集中培训,由参加了省培的技术骨干对教学点教师进行了为期两天的集中培训,从设备的操作到资源的整合应用,进行了详细的培训;二是乡镇中心小学电教中心安排技术员到各教学点进行一对
一、手把手的指导培训,保证每个项目学校都有一位以上的教师掌握项目设备与资 源的操作与应用。
四、确保教学应用到位
项目设备与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经常化应用是发挥项目建设效益的根本。一是县教育局出台了《宜章县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接收管理与应用制度》,全面规范了各项目学校对设备资源的管理与应用;二是各乡镇学校制定了教学点数字资源教学应用考评机制,把教学点教师使用资源的情况与绩效工资挂勾,对用得好,用得勤的教师进行绩效倾斜;三是开展教学点数字资源教学应用竞赛活动,以活动促应用,以活动促提高。
13.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教案(封面) 篇十三
总 结 报 告
2015年5月10日
石沟小学“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总结报告
为了认真落实《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报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总结材料的通知》及宣汉县教科局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学校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的重要意义。最终,这套设备定于安装石沟小学处,在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后成立项目工作组:
组 长:石均章(主持学校工作)副组长:谢雪梅
成 员:岳希春 王福均 甘秀芬等同志具体负责,像抓“农远工程”工作一样抓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工作,共同努力,打好这场硬仗。
一、教学点基本情况
我校地处宣汉县五宝镇石沟村,距五宝镇学校仅4公里路程。学校现有一至四年级4个班共计89位学生,教师数为4人,学校占地面积100余㎡。学校清静幽雅、交通便利,是教书育人的理想之地。
二、设备配置情况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强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之一。实施“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帮助各教学点开好国家规定课程,为农村边远地区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重大举措;所有设备配置满足于当前教育教学的需要。
主要有卫星天线、高频头、卫星数据接收卡、PC计算机、电视机、稳压电源等设备配置情况。
三、资源建设情况
按照《省教育厅关于报送“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总结材料的通知》,结合我校的实际,按项目实施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前期准备工作
1、合理选择项目安装位置,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使用布线安装图,安装好强弱电的布线,规范安全用电设施。同时做好防尘、防盗措施。
2、选择一间教室,作为数字资源接收室和教学应用专用教室。
(二)项目使用管理及使用
1、项目设备属于国有资产,应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学校建立了完善项目设备购置、验收入库、维护保管、资产处置等内部管理制度并具体实施,做到帐、物相符。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学校管理人员的作用,妥善保管项目设施设备,帮助项目教学点做好技术维护工作。
2、加强项目使用,我校对“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进行了的合理的布局、规范的施工,认真的实施。对设备进行了财产登记,制定制度,配备专门教师进行管理,并对教师进行了使用培训。让全体教师懂得了“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项目的政策背景和积极意义,感受到国家对农村教学点的政策关怀和良苦用心,初步掌握了教学点操作系统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对设备的组成、结构也有了大致了解;基本懂得了如何在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中应用教学点数字资源。学校坚持每天利用数字资源进行教学,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并做好上课记录。
四、教师培训开展
教学点数字资源项目设备安装到位后,宣汉县教育局远教办于2014年9月22日组织对教学点教师开展应用能力全员培训,确保做到安装、教师培训与教学应用同步进行。积极引导教学点的教师积极探索数字教育资源的课堂教学模式变革,切实提高教学效益。同时,积极开展针对教学点的专项教学活动,引导、鼓励教师应用资源。我校积极响应开发区远教办精神,把学校教师应用教学点数字资源落到实处,组织并开展了2次校级教学点数字资源应用全员培训。1、10月11日,第一次开展校级指导各教学点开展教师应用全员培训。2、11月15日,第二次开展校级指导各教学点开展教师应用全员培训。
3、督促、检查、评估各教学点应用情况。
五、教学组织应用
根据上级文件要求,要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应用的主战场,特别要把信息技术应用作为提高边远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手段和途径。学校为了让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学校明确要求:
1、任课教师在每一堂课中尽量使用项目,发挥它的优势。
2、教师每上一节课认真填写使用记录。
3、实行“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资源共享,一、二年级任课教师把所下资源运用到多媒体教学上,丰富课堂。
六、保障措施
1、制定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
2、加大督查力度。我校安排王林副校长加强对各位教师备课、作业批改、教研活动、家访等工作的督查,定期督查与随访督查相结合,对督查情况予以及时通报,并作为教师考核依据。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师德为先,坚决打击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克服工作懒惰、不思进取的现象;树教师良好形象。
七、项目实施典型经验
1、加大硬件投入,为我校的“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奠定基础。
2、整合教学资源,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发展,即:整合IP教学资源(依托一种基于网际协议的数据广播,即IP数据广播,通过卫星接收所获得的教学资源)和录制中国教育电视台 “空中课堂”电视节目和教育部网站信息广播节目。通过刻录或拷贝等方式下发到有需要的班主任手中。
3、典型带路。学校通过培养典型,以点带面开展活动。青年教师,大都渴望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些教师可以很快成长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骨干,通过他们的样板作用带动其他教师的进步。
4、政策激励。通过业务考核等措施,促使教师学习、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业务考核成绩记录在教师业务档案表中,作为评优、聘任依据。
5、每周要求教师至少上一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课,以课堂作为演练的舞台强化实际操作技能,并择优上公开评比课,以检验教师整合教育技术于实际教学中的水平。
八、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教师认识不到位,思想意识淡薄,墨守成规,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够,对新领域花费的精力不足。受传统教育思想及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教师已经习惯了“我教你学”、“我讲你听”的课堂教学模式,认为只要让学生记住书本知识,能应付考试就行了,没有必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设计课堂教学和组织学生学习。
2、存在教学点数字资源设备的使用只为应付检查而做秀的现象。很多学校将教学点数字资源设备作为摆设,不能充分发挥其功效,只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消极使用。
3、技能生疏。对运用教学点数字资源心有余而力不足,以至于敬而远之,望而生畏。很多上了年纪的教师接触电脑的时间少,平时嫌麻烦,课堂教学几乎不使用课件之类,只会点最基本的开机、关机操作,更不要说下载资源,制作课件了。
4、不同学科、不同教师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贫富不均”。有的学科、教师经常使用,游刃有余,有的学科、教师很少使用,甚至不用。尤其是老教师主动运用教学点数字资源资源的意识差。
5、教学任务重,不能投入很多的精力、时间,系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与技能。一般是学校促一促,教师学一学,培训多少学多少。
6、教学点数字资源相关设施的有限配置,制约了教师充分利用教学点数字资源资源开展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是党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关注农村教育,关心农村教师和学生的一项民心工程、实事工程,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宣汉县教育局的关心下,在宣汉县远教办的帮助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项目建设好,应用好,努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茁壮成才添砖加瓦。
【教学点数字资源全覆盖教案(封面)】推荐阅读: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覆盖教师培训试题答案07-02
数学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教案09-13
六年级作文教学计划全08-30
教学目标全册总目标09-22
市场营销学教学视频(全22集)08-28
第八册音乐教学设计全。真不错07-20
数字教学资源管理09-03
四年级人教版美术全册教学设计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