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四上教案(精选8篇)
1.品德四上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懂得珍惜友谊和亲情,初步学会尊重、理解和善待他人。
2.在讨论中得出在发生冲突后,自己的错要主动道歉,他人的错要宽容体谅。
4.在情景表演中学会正确调整心情,并掌握一些处理的技能。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已经或多或少有了朋友,也懂得了一些待人处事的道理和方法,但是当学生间、朋友间、陌生同学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很多学生还是处理不当,不仅影响自己的心情,还有可能失了朋友。所以对成长中的中年级学生,必须深入指导他们在遭遇冲突后正确应对,使自己的生活充满正能量。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与人交往时,学会理解、善待他人。
教学难点:发生冲突后,能做到自己的错主动道歉,他人的错宽容体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揭示课题
1.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视频.说说你的感受。(课前谈话)
2.从刚才的视频中,我们都感受到了身边的一切是那么美好,可有时候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并非朝着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看图:……
3.你看到了什么?可以轻轻的跟同桌交流一下
4.是的,这些内容跟我们课前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像这样让人不愉快的小事件、就叫做“冲突”。你遇到过冲突事件吗?
4.同学们,生活就像个万花筒,有酸甜,也有苦辣,我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却常常被身边时刻潜伏着的小冲突所打扰。那么当冲突发生后(板书完整),我们该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话题。
活动2【活动】二.感受冲突后的不同心情,探究方法。
1.录像《冲突》
让我们先来看两个小事例。你看到了什么?
2.你看到了什么?
3.好,刚才看到的两个片段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视频已经结束了,但是事情到这里还不会结束,现在请你想象一下,放学后,走在回家的路上,甲和乙这两个男孩子的心情如何,会不会因为这件事受到影响?
同时,我们可以想到A和B这两个女孩子的心情一定是不平静的。他们的心情会如何呢?(如果说到后悔,就引到“冲突发生时,他们的心情,你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
4.现在老师要郑重地告诉大家,他们俩在生气的时候已经做了一件对不起自己的事,这话从何而起呢?
美国有个生理学家叫爱儿马,他通过毕生的研究有了一个重大的发现,现在就让我们去了解一下这个重大的发现:(仔细看,认真听)
人在生气时身体会分泌一种叫“儿茶酚胺”的毒素,这种毒素毒性与蛇毒相当,野就是说人每生气一次体内产生的毒素是大量的,甚至足以毒死一只老鼠。
这种毒素会使血糖升高,脑细胞衰老加速,记忆减退,损伤免疫系统,使心肌缺氧,伤肝伤肺,皮肤长色斑……
孩子们,听到这些,如果你就是视频中的A和B,你会怎么样?
5.后悔药。我们都知道世上没有后悔药,但要是给你一次后悔的机会,你会怎么解决刚才的小冲突呢?(贴上学生总结的法宝:道歉、宽容、体谅、大度、理解……)
小结:是的,如果是自己的错就主动道歉,如果是别人的错就宽容体谅,退一步海阔天空……
让我们齐读自己总结的法宝吧。
6.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法宝,让我们继续下面的活动。请看情景剧《换位思考》
7.情景剧《换位思考》
当昔日的好朋友发生小冲突以后,妈妈是怎么开导她的?
小红又是怎么做的?
小结: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当这样的冲突发生后,我们还可以……(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寻找原因等)
现在我们把所有的法宝都来读一遍。
(过渡):让我们牢牢拽住这些法宝,应对生活中时时袭击我们的小矛盾、小问题。
活动3【活动】三.指导实践
1.瞧,在公交车上……你看到了什么?如果你是小孙,你觉得应该怎么处理?
2.再看,做作业时……这个时候,该怎么办?
3.(小结和过渡):孩子们,你们运用自己的法宝,很好的化解了小冲突,真好!
4.我的冲突
朱老师也有过这样的经历:那是我五年级时候发生的。我在班里有两个好朋友,好得不得了。有一天,我向小汪借了一块橡皮,用完就放回去了,可是小汪找不到了,硬说我没还。争吵中,我俩都说了狠话:发誓再也不理对方了。第二天,我还生气。可过了一段时间,我有些想念我们一起的快乐时光了。又过了一段时间,我感觉越来越难受了。就像一块大石头沉甸甸的压在心头上,我多么希望有人来帮我把这块大石头搬走啊!
如果,我是你们的好朋友,你觉得可以怎么做呢?(请第三方帮忙,打电话,写纸条……)
5.后来,我就找到我们共同的朋友,请她在周六下午约我们两个一起去玩,起先见面还有些尴尬,但是我们的手又牵在一起的那一刻,我感觉无比的轻松和快乐,我心头的大石头终于放下了。你们知道吗,其实在我后悔和期待的时候,她也和我一样的难受呢!
6所以,如果你有过这样的冲突,或者以后遇到这样的冲突,没有及时解决又不好意思当面道歉的时候,你就可以……
7.4人小组交流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冲突
8.小结:孩子们,你们说的真好,当我们怀着一颗宽容的心,吹走心灵雾霾的时候,心里是不是充满了阳光。是的,今天,我们收获了解决冲突的法宝,我们就要和他们交上朋友,让我们都拥有阳光灿烂的美好生活。
活动4【活动】四.结束环节
1.做书签:
最后,我们再来欣赏一首小诗,……
(“宽容就是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而它却把香味留在了你的脚跟上。”
“宽容就是太阳被月亮无情地推下山,却又不计前嫌,把阳光再次撒向大地。”
“宽容就是瀑布之水从崖顶跌入崖底摔得粉身碎骨,却仍不忘带来壮丽的景观。”)
这些话多美啊,想不想把他们记下来?老师建议大家把这么好的句子做成书签吧,用他们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开始吧!
最后,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掌握的法宝藏进自己的口袋,当冲突发生后,(板书完整)我们就能从容优雅地应对。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朋友。愿我们的生活都如同紫罗兰般芬芳,如瀑布般壮观,让我们每天的心情都如同阳光般灿烂无比。
2.品德四上教案 篇二
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了解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及如何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体会到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使学生从情感上认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教学重点: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教学难点:
如何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比较分析法。
五、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准备:
1.搜集或拍摄社会生活中人们遵守公德的行为的图片、资料;2.搜集先进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3.搜集学生中感人的事迹。
七、教学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也说明了物质生活比过去更富裕, 但是在精神文化上是否也随着富裕了呢?现在我们一起去探究。
创设情景 (欣赏图片) :
A.成克杰受贿;B.乘坐公交车不让座———视而不见;C.浪费粮食;D.闯红灯、跨防护栏
师:这些图片都说明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去探究。
思考后分组讨论:你是否有过这些经历?当时感受如何?不文明行为对我们自己、对他人的生活和情绪有什么影响?我们平时还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面对各种不文明行为, 我们应该怎样做?如果一个单位、一个社区、一个社会的风气不好, 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生: (讨论回答) 对自己所做的不文明行为感到羞愧;对他人的不文明行为感到厌恶;对破坏文明氛围的人感到气愤;对不文明的做法提出批评等。举例平时所看到的各种行为。
师: (总结) 无论一个人、一个家庭, 还是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社会, 物质上不能贫穷, 精神上也不能贫穷。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富有, 才能全面发展。
1.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板书)
师: (活动) 为什么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文明”之间为何缺一不可?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看课本101到102页然后回答问题)
生: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物质的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提供政治、法律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师:刚才我们所说的是物质文明, 在此我们也一起去关注和重视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起了什么作用?
师: (总结)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创设情景 (分组讨论) (欣赏图片) :《温家宝亲临四川指挥救灾》、《长征》、《惊涛骇浪 (98年抗洪救灾) 》
生:这几张图片出现在不同的年代;他们的共同点是属于精神文明建设;反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 为民族为国家不惜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 这些都有利于促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师:所以说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那么在当今改革开放的中国所有的文化都是先进吗?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在此我们一起去辨别。
创设情境 (欣赏有关法轮功、六合彩、神舟七号、中国女排的图片。
思考: (分组讨论)
A.请你把这些图片进行分类, 区分出哪些是先进文化?B.这些图片告诉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社会主义文化?
师:在当代中国, 我们应该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弘扬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板书)
师:对那些落后腐朽的文化, 我们应该如何从根本上防止它们的继续蔓延?
生:如举报、个人不参与等。
师:我们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 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
3.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 (板书)
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 我们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那我们是以什么来指导?———马克思主义, 在此我们一起去了解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创设情境:播放视频《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传入中国?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思考: (分组讨论) 马克思主义是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给我们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生:在上个世纪民族灾难最深重的时候,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从此中国人民找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中国文化从衰弱走向崛起。
师:我们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师:过渡语
结尾: (播放视频《明天会更好》)
3.品德四上教案 篇三
二、教学重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教学难点:如何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分析法。
五、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准备:1.搜集或拍摄社会生活中人们遵守公德的行为的图片、资料;2.搜集先进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3.搜集学生中感人的事迹。
七、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也说明了物质生活比过去更富裕,但是在精神文化上是否也随着富裕了呢?现在我们一起去探究。
创设情景(欣赏图片):
A.成克杰受贿;B.乘坐公交车不让座——视而不见;C.浪费粮食;D.闯红灯、跨防护栏
师:这些图片都说明了什么?让我们一起去探究。
思考后分组讨论:你是否有过这些经历?当时感受如何?不文明行为对我们自己、对他人的生活和情绪有什么影响?我们平时还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面对各种不文明行为,我们应该怎样做?如果一个单位、一个社区、一个社会的风气不好,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生:(讨论回答)对自己所做的不文明行为感到羞愧;对他人的不文明行为感到厌恶;对破坏文明氛围的人感到气愤;对不文明的做法提出批评等。举例平时所看到的各种行为。
师:(总结)无论一个人、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社会,物质上不能贫穷,精神上也不能贫穷。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富有,才能全面发展。
1.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板书)
师:(活动)为什么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文明”之间为何缺一不可?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看课本101到102页然后回答问题)
生: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物质的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提供政治、法律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师:刚才我们所说的是物质文明,在此我们也一起去关注和重视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起了什么作用?
师:(总结)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创设情景(分组讨论)(欣赏图片):《温家宝亲临四川指挥救灾》、《长征》、《惊涛骇浪(98年抗洪救灾)》
生:这几张图片出现在不同的年代;他们的共同点是属于精神文明建设;反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为民族为国家不惜牺牲自己的奉献精神,这些都有利于促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
师:所以说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那么在当今改革开放的中国所有的文化都是先进吗?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在此我们一起去辨别。
创设情境(欣赏有关法轮功、六合彩、神舟七号、中国女排的图片。
思考:(分组讨论)
A.请你把这些图片进行分类,区分出哪些是先进文化?B.这些图片告诉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社会主义文化?
师:在当代中国,我们应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弘扬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板书)
师:对那些落后腐朽的文化,我们应该如何从根本上防止它们的继续蔓延?
生:如举报、个人不参与等。
师:我们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
3.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板书)
师: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那我们是以什么来指导?——马克思主义,在此我们一起去了解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创设情境:播放视频《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师: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传入中国?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思考:(分组讨论)马克思主义是在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给我们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生:在上个世纪民族灾难最深重的时候,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从此中国人民找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中国文化从衰弱走向崛起。
师:我们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师:过渡语
结尾:(播放视频《明天会更好》)
知识巩固:根据所学的内容,设计两条宣传用语或绘制漫画,告诉人们文化垃圾和封建迷信的危害,自觉远离文化垃圾,抵制封建迷信、邪教组织等。
4.四上音乐教案 篇四
备课时间:第二周 星期二 总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花儿与少年》,初步了解“花儿”这种民歌形式。
2.在聆听、试唱、交流与律动中体验青海民歌笛子独奏版本《花儿与少年》的韵味。3.认识变换拍子,感受变换拍子不同的音乐情绪。
二、教学重、难点
速度和节拍的变化产生不同音乐情绪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
师: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不光有他们各自的风俗特色与秀美风光,也有着地方代表的民间歌曲,我们称之为“民歌”,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民歌《花儿与少年》,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视频《花儿与少年》(男女对唱)。
师:这是一首青海省的民歌,同学们,你去过青海吗?你了解青海吗?老师收集了一些资料,做成了课件,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随课件解说: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着秀美的高山,辽阔的草原,还有中国最美的淡水湖之一:青海湖;有著名的文成公主庙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而且青海省还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
(二)、介绍青海省及“花儿”资料。
(画面定格)咦!满山遍野都是人,他们在干嘛呢?你知道吗?谁猜猜看!生(略)师:其实啊,他们在开“花儿会”哪!“花儿”不是指我们生活中的美丽花朵,“花儿”是中国民歌山歌的一种。取名叫做“花儿”,一是因为歌词、歌名中有大量的花名,二是各族老百姓对它的喜爱,所以叫“花儿”。在阴历五六月间,各族百姓聚集在一起,开展“花儿会”。你看!他们在风景优美的山野间纵情放歌,你唱我答,可热闹了,到处充满的是欢悦的情趣。
(三)、欣赏《花儿与少年》(笛子独奏)。
师:经典传统的民歌也常被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演绎,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器乐版的《花儿与少年》,你听听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1.初听乐曲,感受民族乐器竹笛的音乐。学生回答(笛子)2.师简介笛子。3.复听乐曲。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乐曲,感受这首乐曲是什么样的情绪?如果你听到了特别带劲儿的地方请随着音乐拍手,好吗?
师:你觉得这首乐曲由几部分组成?生:三部分 师:你觉得哪段不好随着音乐拍手?生:中间一段。老师弹奏其中的主题旋律,同学们再拍拍手试试看!
师:是啊,节拍变换了!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段用了四二拍,中间一段用了四三拍,最后一段呢?第三段的旋律和哪一段相似? 学生回答:第一乐段。
师:乐曲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讨论回答(略)师总结:情绪有欢快转而优美,最后又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师:其实情绪的变化和乐曲的速度和节拍是有关系的,让我们跟着乐曲感受一下情绪不同的两段它们的拍子和速度的变化。学生跟着乐曲感受速度与节拍的变化 3.分段欣赏。
师:“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感受这首活泼而又优美的乐曲吧。”(1)聆听第一乐段,非常欢快的旋律请学生用“啦”哼唱。
(2)聆听第二乐段,分小组探究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设计节奏型为乐曲伴奏。(3)聆听第三乐段,学生自主设计动作跳一跳。
(四)、拓展欣赏《花儿与少年》(女子十二乐坊)。
1.师:在现代流行乐的冲击下,我们的传统民乐的演绎也可以更富表现力,接下来我们就感受一下接下来的这首《花儿与少年》与刚刚的有何不同(多媒体播放并出示表格/内容:情绪、乐器、风格)学生感受回答(略)。2.师总结并引出女子十二乐坊,3.简单介绍(出示女子十二乐坊图片与简介)。4.律动表演。
师:这么有感染力的乐曲,你们想不想看看她们的演奏?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吧!5.播放视频,师生边看边表演。(师可以在播放的过程中随视频介绍出现的民族乐器)
(五)小结
师:《花儿与少年》是一首经典乐曲,是音乐海洋中的一支美丽的花朵。很有幸能与同学们一起来感悟音乐,感受经典。
世界如此精彩,有着美妙的音乐伴随我们的成长,真是幸福中的幸福,我们骄傲中国是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我们更自豪,因为我们国家有着许许多多的音乐经典,这是我们的财富,更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同学们,感谢大家与我共同度过的这段美好时光!下课!
课题:《我的祖家是歌乡》
备课时间:第二周 星期四 总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民歌的聆听、演唱、伴奏及舞蹈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高山族民歌的认识。2.能用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我们祖家是歌乡》并为演唱加配固定音型伴奏。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积极参与民歌的聆听、演唱、伴奏及舞蹈等实践活动,并在交流、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加深对民歌的认识。
2、难点:准确演唱歌曲第三乐句。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导入。
1.师:今天,老师先给大家送上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同学们认真聆听,里面有位姑娘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她的家乡,请你们边听边想,猜猜她的家乡究竟在哪里?(播放《阿里山的姑娘》)
2.师:现在你们知道这位姑娘的家乡在哪儿了吗? 生:在台湾
师:对,她的家乡在台湾。师:你们了解的台湾是什么样的呢? 生:(略)
师:阿里山的姑娘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她们美丽的家乡。(出示台湾图片)
介绍台湾:台湾东临太平洋,西与福建省隔海相望,岛上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美丽多姿的阿里山、日月潭等胜景闻名天下,并且有“蝴蝶王国”、“兰花王国”的美誉,但是最吸引老师的是他们高山族多姿多彩的歌舞。3.欣赏《高山族杵舞》。4.简介高山族。
(高山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美丽富饶的宝岛上。他们非常爱好音乐和舞蹈,其音乐也大都与舞蹈相伴,用高山族独特的乐器“杵”加以演奏。)
(二)、学唱歌曲《我们祖家是歌乡》。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高山族的歌曲《我的祖家是歌乡》,让我们一同来领略高山族音乐的无穷魅力。
1.初听歌曲。思考这首歌曲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播放歌曲)
2.再次来聆听这首动听的歌曲,想一想祖家是什么意思?他们又最喜欢做什么? 3.出示歌谱,找一找旋律中出现的音(do、re、mi、sol、la)
4.师:下面再听老师用“la”来模唱一遍旋律,请你一边听一边用右手和老师一起将歌曲的旋律走向画出来。(师哼唱并画旋律线)5.师:大家能听出这首歌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乐句的长短一样吗?谁长谁短呢? 6.师:请大家看着这旋律线,一起来哼唱。(学生跟琴哼唱旋律)7.提出比较难唱的乐句。难点解决:第三乐句
师:“一起来看看歌谱吧,歌曲的第三句是这首歌里唯一不是以长音结尾的句子,音高的变化比较频繁,所以会觉得有些难,一起来视唱这句。”
8.师视唱第三乐句——学生视唱第三乐句——师生接唱歌谱 9.填词演唱。注意一字多音。10.跟伴奏完整演唱。
11.介绍歌曲中出现的“祖家”。(“祖家”是高山族人民对家乡的称呼)
(三)、拓展与表现。
师:与高山族人比起来,我们的演唱还缺少了一点内容,那就是——舞蹈。歌表演《我的祖家是歌乡》:(1)教师示范,配上音乐。(2)学生随着教师学习分解动作。(3)全体边唱边舞《我的祖家是歌乡》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高山族歌舞的魅力,感受了载歌载舞的快乐。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喜爱丰富多彩的民歌。最后,让我们在一首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的高山族歌曲中结束我们今天的旅程。
课题:《跳柴歌》
备课时间:第三周 星期二 总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跳柴歌》;在跳竹竿舞时,动作协调、合拍。2.通过学习跳竹竿舞,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3.通过歌曲的欣赏与学习,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对黎族的歌曲、舞蹈和文化习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自信自然、有弹性的歌唱来表现歌曲轻快的情绪。
2、难点:歌曲的调式音准。
三、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单音模唱:6 1 2 3 5 6
(二)、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出示竹竿)说一说竹竿在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用途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看看那里的人们用竹竿来做什么的?
(三)、了解黎族风俗人情
1.师:竹竿还可以用来跳舞呀!你们知道他们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吗?(黎族)2.介绍黎族
师:在风光秀丽的海南岛住着一个能歌善舞的黎族,每年的三月三日这一天,黎族的男女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欢聚一起举行射箭比赛,吟歌对唱来欢度他们的爱情节,其中,跳竹竿是黎族人民最具浓郁特色的民俗活动,他们用竹子相打发出的有节奏有规律的声音,在竹子开合之间跳跃,并作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是不是很有意思?同学们,想不想参与到当中去?要想学会跳竹竿舞,首先要掌握它的基本节奏,现在我们一起来练习敲竹竿的节奏。3.出示节奏谱并练习。X X︱X X︱X X︱X X︱ 开开 合合 开开 合合
师: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的手里拿着竹竿在有节奏的做开合动作(1)请全体同学一起做。
(2)请两位同学来亲身感受一下敲竹竿的乐趣,其他同学分成两组,一组徒手模仿,一组按节奏在原位跳一跳。
(四)、学习歌曲
师:黎族人民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不仅爱跳也爱唱,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他们跳竹竿时怎么唱的。
1.师范唱。问:听了这首歌曲,你感受到怎样的情绪呢?(欢快、活泼)2.学唱曲谱。
(1)师:记得我们刚上课时练的那几个音吗?我们再来一起唱一唱 1 2 3 5 6 师:这几个音是这首歌曲的主干音。(2)师生合作唱歌谱。
师:现在我们来接唱,我唱前面的,你们唱最后两个音。
(3)教师弹旋律,学生找出相同的旋律?(一二句、三四句前两小节相同。)(4)师生接唱。生唱旋律相同的前半部分,师唱后半部分。(5)用“la”再次接唱。
(6)请同学们轻声跟琴完整地视唱曲谱,感受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3.唱歌曲。
(1)跟钢琴练习一遍。提示一字两音的唱法。
(2)师:你觉得还有哪一句不太好唱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帮你解决。(3)跟音乐唱一遍。
(4)师:歌曲中每一句歌词都表现出黎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赞颂,你觉得歌曲中什么地方轻轻唱更能表现出他们的快乐呢?(每一句句末两个字)(5)完整的跟伴奏演唱。要求声音自然,有弹性。
(五)、边歌边舞。
1.师:同学都会唱了,想跳吗?让我们现场一起来感受一下黎族人民是怎样边玩边唱的吧!我们用跳绳来代替竹竿,看老师怎么从绳子上跳过的!
2.老师教学生几种跳竹竿的步伐。(开——跳进去,合——跳出来)第一遍音乐:指导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做开合。第二遍音乐:师按节奏带领学生跳竹竿。
3.分工合作:请一组同学配合老师跳竹竿,一组徒手做开合,一组在原位跳一跳。4.歌舞齐乐。
师:跳竹竿舞少了歌声可不行。要靠其他同学的歌声给他们加油,你们唱得好,他们跳的会更好!5.评价。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玩得真开心。你们还可以随着音乐节拍,变化出更多、更丰富的节奏来跳柴。课后同学们可以自行创编和练习,让这份快乐一直伴随着我们。
课题:《月光下的凤尾竹》
备课时间:第三周 星期四 总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了解葫芦丝的构造,感受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和乐曲的情绪,能跟着录音哼唱部分歌词。
2.在老师的知道下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并且能够跟着《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跳一跳。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2、难点: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能跟着音乐跳一跳。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吹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乐器,它叫什么? 生:葫芦丝
师:听我第一次听到葫芦丝,便被它天籁般的声音着迷了。你们想不想听听它的声音?今天老师也要为大家吹奏一曲,请你听一听,你知道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吗?葫芦丝的音色有什么特点?生:《月光下的凤尾竹》优美,柔和„„
(二)、欣赏乐曲。
1.完整欣赏乐曲。
师:现在请你闭上眼睛静静聆听,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讨论交流。用葫芦丝独奏形式演绎这首乐曲,使旋律之美得到更突出的张显,民族特色也越发浓郁,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不由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竹林间,有如天上的星子,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声,幽攸抑扬,轻清淡雅。
2.分段欣赏。音乐一:(略)(1)听音乐一,划旋律线
师:让我们听着音乐,划一划旋律线,你划出了怎样的线条?这样的旋律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低沉、悠扬、委婉的葫芦丝声,是那样地醉人。这条旋律好像微风轻拂凤尾竹,远看像一层绿色的雾在舞动。
(2)视唱歌谱,找出相同旋律的乐句。
师:作曲家又是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表现这一美景的呢?让我们来唱一唱这条旋律。(引导学生从节拍、速度、音色、节奏等方面说一说。)
(3)找出圆滑线、装饰音等记号,说说他们在乐曲中所起的作用。
师:使旋律更加连贯,圆润,装饰音使民族特色越发浓郁。(4)播放视频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师:听,竹楼里传来傣家姑娘深情的歌声。(5)学唱歌曲(整体听唱法,跟琴模唱)(6)简介歌曲。
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是一首节奏舒缓、优美缠绵、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月光溶溶的夜晚,微风轻拂凤尾竹,少女坐在竹楼望着窗外的明月,竹楼外的葫芦丝声在宁静的夜晚宛如玉珠落盘„„
音乐二:(略)(1)律动(教师示范)
师:乐声渐渐轻灵飘逸起来,姑娘起身来到水池旁,在月下忘情的轻舞着、旋转着,波光中叠映着她曼妙的身影,月光下裙摆也轻轻飘扬。
(2)出示傣族舞基本动作图片(单低展翅,双抱翅),学生模仿。
师:傣族舞是一种具有独特风韵的民间舞蹈,傣族舞蹈优美恬静,感情内在含蓄,手的动作丰富,舞姿富于雕塑性,四肢及躯干各关节都弯曲,形成特有的“三道弯”造型。
(3)跟着音乐跳一跳。
(4)分析节奏,对比前一段音乐节奏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二分音符,附点节奏
师:多处二分音符和附点节奏的运用,使得节奏变得更加舒缓,曲调更加悠长。尾声:
(1)听听有几个乐句组成,有什么特点?生:4个乐句,前面一样,后面不一样。师:这是我国名族民间音乐中常用的一种作曲方式,叫做合头换尾。
(2)最后一个延音记号,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仿佛那葫芦丝声一直萦绕在耳旁,久久难以忘怀。
3.欣赏葫芦丝视频《月光下的凤尾竹》
师:就让我们跟随我国著名的葫芦丝演奏家哏德全的吹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一起去七彩云南走一走,看一看。
(三)、小结。
师:一曲柔情的倾诉,一份深深的眷恋,悠悠的大象、美丽的孔雀、婀娜多姿的傣族少女、奇丽独特的青山绿水,还有那隐现在原始森林中的傣家竹楼。好美呀,这月光,这葫芦丝,音律的婉转,如此的柔美,月光下面的凤尾竹,充满了诗情画意。
教学反思:
课题:丰收之歌
备课时间:第二周 星期五 总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丰收歌》,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熟悉主旋律。
2.学唱歌曲《丰收之歌》,体验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在学习中感悟音乐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音乐情绪的正确把握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教学。
1.师:现在是秋天了,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金黄的稻子笑弯了腰,红红的苹果在向我们招手呢,让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听的时候大家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并想象一下歌曲所表现的场景(初听)
问:情绪?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呢? 2.师:大家说的很好,这首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描写了人们在农田里劳动的场景,抒发了丰收后的喜悦之情。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作《丰收歌》,让我们来看看他的主旋律,先听老师弹一遍,听的时候感受一下旋律的走向。
3.听老师唱一遍,会的同学可以跟在老师后面轻声的哼一哼。4.用“la ”轻声地唱一唱。
5.声音唱得美一些,再来试一试。
6.刚才我们说过歌曲的情绪是?这样的速度能不能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呢?好,加快速度,完整地唱一遍。
7.师:唱好了主旋律,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歌曲,当主旋律出现的时候,同学们伸出右手跟着音乐的节奏摇动一下。我看看哪位同学的反应最快。
(二)、新歌教学。
1.师:同学们真聪明,通过刚才的欣赏啊,大家都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之情,这首《丰收歌》是一首女声合唱曲,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来自丹麦的适合我们少年儿童演唱的《丰收之歌》,大家来听一听,再来感受一下它的情绪。
问:情绪?(欢快、活泼)
师:和我们刚才听得那首《丰收歌》情绪是?一样的。为什么呢?(丰收了,人们都很高兴)
2.再听歌曲,找出相同的乐句。
3.老师弹琴,同学们在心里默唱歌词,注意倾听老师弹的旋律 4.跟着老师的琴轻声地唱一唱歌曲的第一段,纠正学唱中的问题。
6.把歌曲的第一段连起来唱一唱,这次我们把速度加快一些,听好前奏。7.下面听老师唱一遍歌曲,第三乐句老师的歌声和前面有什么不同呢? 8.连唱第一段。10学唱第二段。
11.让我们把歌曲连起来唱一遍,注意我们的声音要柔美,速度?稍快,情绪?欢快活泼。
(三)、拓展教学。
1.师:刚才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歌曲,但是这还不足以表达人们丰收后的喜悦之情,老师啊,特别的想演唱歌曲,看看老师还加进了什么来表现人们丰收喜悦的情绪呢?
(师边唱边跳)
问:老师加了什么?(动作)你们也可以加入一些动作来表现歌曲。都可以用那些动作呢?
让我们把这些动作编入歌曲当中来完整的表现歌曲,注意我们的动作要跟着音乐的节奏来。(跟音乐做动作,教师行间指导)
2.同学们跳得非常好,这首歌曲节奏欢快,气氛热烈,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一起跳集体舞,气氛阿,会更加的热烈。在跳之前,老师先教给你们一个舞步,看老师做(师范做并讲解)一起来。
3.围成两个圈拉起手边唱边跳。
(四)、小结。
(五)、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课题:喜洋洋
备课时间:第三周 星期四 总第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
能积极参与歌表演《喜洋洋》的创编活动,并能大胆地当众表演。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带高兴的情绪表演。
2、难点:自由的创编。
三、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动一动。
1.播放《喜洋洋》音乐,老师带领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
师:同学们,这段欢快活泼的音乐,把我们带进了音乐课堂,我相信,在同学们和我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使这节音乐课成为“星光课堂”。
2.再次播放《喜洋洋》音乐片断,让学生加进打击乐伴奏,边听边做律动。师:在这段欢快的音乐中,若让我们加进打击乐进行伴奏就更好听了。让我们试一试。
(1)指定几名同学选择沙锤、双响铜、碰铃、三角铁、铃鼓等打击乐承担伴奏任务。(2)没有伴奏任务的同学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节奏,选择最能表达自己快乐心情的动作(动作不要求全班统一)做律动。
(3)播放《喜洋洋》音乐片段
让学生听、奏、做结合,在教师指挥手式下进行。3.再次欣赏《喜洋洋》,自由创编。4.分组表演。
5.鼓励表演好的同学上台。
(二)、集体律动。
全班同学自由表演《喜洋洋》(三)、小结。
教学反思:
课题:打麦号子
备课时间:第三周 星期五 总第七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欣赏靖江民歌《打麦号子》,感受一领众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2、能用一领众和的形式,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
3、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
2、难点:采用一领众和演唱形式时,领与合的相互衔接。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欣赏歌曲《杨柳青》
2、师:《杨柳青》是流传于江苏一带的民间小调,是民歌的一种,除了小调,山歌和号子也属于民歌,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并唱唱号子。
3、生谈谈自己对“号子”的理解
4、师小结:“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它产生于人们的劳动生产中,是人们在从事繁重的劳动时,为了使大家在同一时刻协同用力而自然产生的呐喊。当这种呐喊具有节奏性旋律性时,便形成了“号子”,后来“号子”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歌曲体裁。
(二)、欣赏教学。
1.生听赏靖江民歌《打麦号子》。
思考: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给你怎样的感受? 2.师小结:“号子”常见的演唱形式有合唱,一领众和。这首《打麦号子》采用的是一领众和,这样的演唱形式很有气氛,能够很快引起听众共鸣。
(三)、学唱歌曲。
1.再听号子,感受一领众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2.同学分析歌谱,找出相同的部分。
(1)前八小节是1+1的结构,没有旋律,都是规整的八分节奏。(2)中间八小节发展成2+2的结构。(3)最后八小节基本是中间八小节的反复。3.学习前八小节。
(1)前八小节是劳动的呐喊,可采用师领生合再交换的方式学习。(2)要求呐喊有一定力度,烘托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4.学唱中间八小节。
(1)分句跟琴唱,唱准相似乐句。
(2)教师示范下滑音的唱法;注意唱准3/4拍这一小节。5.学唱最后八小节。
(1)唱一唱与前八小节不同的地方。
(2)后十六分音符替代了小附点节奏,吐字要清晰。6.学生跟范唱完整默唱歌曲 7.学生跟琴完整唱歌曲。
8.教师问学生:号子中出现两处三拍子的节奏,如改成二拍子,会给人怎样的感受? 9.教师分别组织学生唱唱两种不同的拍子。
10.师:同学们,我们也来用一领众和的形式唱唱歌曲。11.师生或同学之间进行,注意衔接。
(四)、拓展教学。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唱了靖江民歌《打麦号子》,老师还找了一首《船夫号子》,我们也来欣赏一下。
2.生听《船夫号子》,在歌声中下课。
(五)、小结。
5.四上写字教案 篇五
钢笔字: 第一课 左偏旁(—)教学目的:
1、掌握汉字左右结构的钩字规律和写法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的心理品质。
3、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提高他们对书法的鉴赏能力。教学过程:
1、观察今天要写的字:体、俭、行、凉、准、消、滴、地、城、珠、现。
有什么共同点?(左窄右宽)
2、写“体”字。
撇在哪里起笔很重要,竖在撇中间起笔,右边的“本”比左边稍长。“本”字比左边单人旁宽一些。写“体”字(4个)
“俭”字,特征一样。
3、写双人旁和“行”字。左窄右宽,右边第二横稍长。“征”字,底横稍长。
4、“凉”字。
两点水:点短,提长,右边“京”字,上中下对正。
“准”字,中间单人旁要长些,横的间隔均匀。比较三点水与两点水有什么不同?提的起笔对正第二点的起笔。看“消”、“滴”。两学生上黑板写,同学评议,全班练。
5、自己观察,写后面4个字。
6、选几本写得好的展览。
7、行款练习:每个字的大小一致,间隔注意宽窄。
板书: 左 体 俭 凉 准
第二课 左偏旁
(二)教学目的:
1、掌握左右结构汉字的构字规律和写法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的心理品质。
3、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提高他们对书法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1、复习左右结构的字有哪几种情况。(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右相等)
2、看今天要学习的字是属于哪种情况。
唱、鸣、明、暗、服、肢、持、护、村、桃、积、科。
3、口字旁,右竖比左竖稍短。
唱,右部上下对齐,横间隔均匀,稍扁。请学生板书,评议。
写“鸣”字。
4、日字旁,较窄,右竖比左竖稍长。“明”字,日字旁偏左上。
“暗”字,右边立字横长,上下对齐。
5、月字旁,窄长,横的间隔均匀。“服”字,左右长短相等,右部稍宽。
6、提手旁,竖钩与横的交叉点偏右。“持”字,右部比左部稍长,横的间隔均匀。
7、观察:肢、护、村、桃、积、科。注意整个字的间架结构和各笔画间的配合。
8、指名书写以上六个字,评议。
9、全班练习,每个字
板书:
口 唱 日 明 月 服 持 木 村 禾 积
第三课 左偏旁
(三)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竖心旁、言字旁、示字旁、衣字旁、女字旁、金字旁的写法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写好带有这六种偏旁的合体字,注意间架结构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品质,规范书写的习惯,培养浓厚的写字兴趣。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二、看书,这节课我们要写哪几个偏旁的字?
三、竖心旁,右点比左点高,竖与右点相连,竖要直。“情”字,左窄右宽,右部比左部稍长,横的间隔均匀。
四、言字旁,注意它的位置,比点的收笔偏左。“设”字,左窄右宽。学生写言字旁及“设”字。
五、示字旁,注意点和竖的位置。
“礼”字,竖弯钩的下部比左部收笔要高。学生写“礼”。
六、女字旁,注意笔顺,第一笔撇长点短。撇起笔位置,横变提,不出头。
“她”字,左窄右宽,第四笔起笔不要太高,第六笔稍长,包着第四笔。学生写女字旁及“她”。
七、观察其余几个字:愉、读、社、好,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在田字格里写这些字,评议。
八、区别衣字旁和示字旁,再写字。
九、金字旁及字,观察写字。
板书: 情 设 级 礼 她 针
第四课 右偏旁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左右结构汉字中一些右偏旁汉字的书写规律与写法特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培养学生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提高鉴赏力。
教学过程:
1、看书,读课题。
今天要写的字与前几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前面是左偏旁,即左边是偏旁,这课是右偏旁)
有哪些偏旁及汉字?
2、观察:立刀旁,第一横短,第二横长,书写。“到”字,左宽右窄,右部比左部长,书写。书写“别”。
3、反文旁,撇长横短,下撇起笔偏左,书写。“致”字,左右差不多宽,右部稍长,书写。
4、欠字旁,捺稍长。“欣”右部稍宽,书写。
5、右耳旁,横撇弯钩上窄下宽,书写“乃”。“都”字,左宽右窄,左高右低,书写。
6、自己观察后面的字:战、成、领、颗。学生书写,评议。
板
书: 到 别 致 数 欣 歌 都 部 战 成颗
领 第五课 右偏旁
(二)教学目的:
1、掌握力字旁、单耳旁、斤字旁、寸字旁、鸟字旁、4、其余学生观察,讲述,书写。
板
书; 力 劝 勤 印 却 斤 所 新 寸 封 射字旁的写法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写好带有这些偏旁的字,注意间架结构及笔画在田字格中位置。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及书写兴趣。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导入。
2、力字旁,横折钩稍向左偏。
“劝”字,左右宽窄相等,左短右长,书写。“勤”字,左长右短,左部横笔要紧凑。
3、单耳旁,学生观察后讲要注意什么。“印”字,左右宽窄相等,左高右低。“却”字,学生观察,分析,书写。
鸟 鸦 鹏 难 雄
第六课 字框 教学目的:
1、掌握带有同字框、门字框、方框儿、三框儿的字,“固”字,先写竖,横折钩,再写里面。横的间隔均匀,最后封口。
板书: 同 网 门 间 闹 区 医 固 园 掌握笔顺,正确书写。
2、写好带有这些部首的字,注意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和兴趣。教学过程:
1、看书,有哪些字框。
2、同字框,横折钩的“竖”比第一竖稍长。“网”字,起笔在哪里,里面撇长点短。
3、门字框,形态长方。
“间”字,“日”稍偏上,间隔均匀。
4、三框儿,下横稍长。
“区”字,先写横,再写里面,最后写书折。
5、国字框,呈方形,右竖比左竖稍长。
第七课 左偏旁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毛笔单人旁、双人旁、竖心旁的写法。
5、竖心旁,竖点,竖起笔稍重,运笔轻,收笔回锋,要直,一气呵成。书写。
“惊”字,右稍宽而低,上横起笔不要离左边太近,口
2、写好带有这些偏旁的字。正确、合理地在米字格中书写。
3、学习毛笔字的执笔、运笔等方法。教学过程:
1、看书。单人旁,撇从重到轻,起笔重,收笔轻,竖不要太长,起笔较轻,行笔由轻到重,收笔回锋。书写。
2、“作”字,左短右长,右撇比左撇高,上横起笔轻,靠近撇的尾部,竖起笔靠近横的头部,两横间隔均匀。
3、看书。说说“借”字的要领。书写,评议。
4、双人旁,上撇短,下撇长,两撇上下对齐,竖起笔于撇的上部,书写。
“征”字,左比右长,左窄右宽,横间隔要均匀。上横短,不要距左部太近,下横要长。书写。“得”字,观察,讲述,书写,评议。
稍扁,下面两点距竖钩稍远。观察“快”,讲述,书写,评议。
毛笔:
第八课 左偏旁
(二)教学目的:
1、掌握毛笔两点水、三点水旁、言字旁的写法。
2、写好带有这些偏旁的字。正确、合理地在米字格中书写。
3、学习毛笔字的执笔、运笔等方法。教学过程:
4、看书。两点水,点向右下行笔。提的上斜度较大,起笔比点的起笔偏左。书写。
5、“冷”字,左部提较靠外。右部撇、捺交点偏上,上点较平、较小,下点较大较向下。
6、看书。说说“冰”字的要领。书写,评议。
7、三点水,第二点比第一点稍偏左,提的起笔一般与第二点对正,行笔向上。
“江”字,左部提的起笔对正第二点的起笔。右部上横起笔轻,竖稍向左斜,下横较长。书写。“得”字,观察,讲述,书写,评议。
8、言字旁,点向右下,横折提的横上斜度较大,折角不得比点的收笔偏右,离点稍远。折后竖左斜。书写。“讲”字,左部提的起笔对正第二点的起笔。右部上横起。
观察“话”,讲述,书写,评议
第九课 左偏旁
(三)教学目的:
1.学习土字旁、王字旁、女字旁等左偏旁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字的写法。
2.培养学生仔细敏锐的观察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的心理品质。
3.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提高他们对书法的鉴赏能力。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毛笔、墨、田字格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偏旁的字的书写方法? 2.左偏旁应注意些什么?
(左偏旁,一般较窄,位于左半格内。)
二、出示例字,揭示新课。
1.老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中,范写一个“地”字,“土”用红笔突出,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这个字的结构和偏旁。
2.揭示课题,师:这节课我们就再来练习写好几个左偏旁和它们在左边作偏旁的合体字。板书课题:左偏旁
(三)三、指导书写偏旁“土”、“王”、“女”。
(一)指导书写“土”。
1.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一个“土”,要求学生观察怎样写好它。
注意:①提与横的用笔不同。②提稍短,收笔不得比上横的收笔偏右。
2.指名在田字格中写一个“土”,辅导评议。
3.全班练写一个“土”,要求与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再继续练写5个,师巡查辅导。
(二)指导书写“王”。
1.师:我们接着写好王字旁,这次我请同学们从书上直接观察,写好王字旁要注意什么?
2.学生观察,要注意:
①横、提间隔均匀,第二横稍短。
②竖居中,上重下轻。提的收笔不得比上横收笔偏右。3.请两个学生同时在田字格中板演,各写一个“王”,全班比较评议。
4.全班练写一个“王”,和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然后再另外练写5个。
(三)指导书写“女”。
1.师:同学们,我们下一个要写好的偏旁是什么? 1.全班仔细观察后,请一位平时书写很好的同学板演写一个“王”,大家评议他写的字好在哪里,即是否注意:
①撇点的撇较长,点较短。②撇稍有弧度,起笔较高。
③提的上斜度较大。
2.全班练写一个“女”,和书上的例字对照后再继续写5个。
四、指导书写有这几个偏旁的生字。
1.师:同学们的偏旁写得很不错,你们能把它们作偏旁后的合体字写得一样好吗?
2.指名读要写的字:“地”“均”“环”“理”“好”“妙”。
3.观察这些左偏旁生字共同的间架结构特点。4.观察“土”和“王”作偏旁时,所占田字格中位置的不同。
土字旁“土”:比右部稍低(如:地、均)王字旁“王”:比右部稍高(如:环、理)
5.学生模仿书上范写一个“地”“环”,同时注意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与例字对照。
6.请两位同学板演,分别写“地”和“环”,评议,全班练习写这两个字。
7.用“观察例字――指名板演――评议板演――对比书写――继续练写”的方法,写“好”。8.观察“均”、“理”、“妙”这几个字。9.指名分别在田字格中书写以上三个字,评议,说说谁写得好,为什么?
10.全班对照书上例字,每个字各写一个,再各练写5个。
五、小结。
第十课 左偏旁
(四)教学目的:
1.学习口字旁、日字旁、月字旁等左偏旁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字的写法。
2.培养学生仔细敏锐的观察力,提高他们对书法的鉴赏能力。教学用具:
毛笔、墨、田字格、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偏旁的字的书写方法? 2.左偏旁应注意些什么?
(左偏旁,一般较窄,位于左半格内。)
二、出示例字,揭示新课。
1.老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中,范写一个“吓”字,“口”用红笔突出,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这个字的结构和偏旁。
2.揭示课题,师:这节课我们就再来练习写好几个左偏旁和它们在左边作偏旁的合体字。板书课题:左偏旁
(四)三、指导书写偏旁“口”、“日”、“月”。
(一)指导书写“口”。
1.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一个“口”,要求学生观察怎样写好它。
注意:①形态稍窄。②左竖稍长,右“竖”稍短,左竖下出头,下横右出头。
2.指名在田字格中写一个“口”,辅导评议。
3.全班练写一个“口”,要求与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再继续练写5个,师巡查辅导。
(二)指导书写“日”。1.师:我们接着写好日字旁,这次我请同学们从书上直接观察,写好日字旁要注意什么?
2.学生观察,要注意: ①日字旁,较窄长。
②横的间隔均匀。右“竖”比左竖长。
3.请两个学生同时在田字格中板演,各写一个“日”,全班比较评议。
4.全班练写一个“日”,和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然后再另外练写5个。
(三)指导书写“月”。
1.师:同学们,我们下一个要写好的偏旁是什么? 2.全班仔细观察后,请一位平时书写很好的同学板演写一个“月”,大家评议他写的字好在哪里,即是否注意:月字旁,窄而长。
②上下稍宽,中间稍窄。里面短横稍偏上。
3.全班练写一个“月”,和书上的例字对照后再继续写5个。
三、指导书写有这几个偏旁的生字。
1.师:同学们的偏旁写得很不错,你们能把它们作偏旁后的合体字写得一样好吗?
2.指名读要写的字:“吓”“唱”“鸣”“时”“明”“暗”“服”“肥”“股”。
3.观察这些左偏旁生字共同的间架结构特点。
4.观察“口”和“日”作偏旁时,所占田字格中位置的不同。
口字旁“口”偏上,如:吓、唱、鸣。月字旁“月”窄长,如:服、肥、股。
5.学生模仿书上范写一个“吓”“服”,同时注意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与例字对照。
6.请两位同学板演,分别写“吓”和“服”,评议,全班练习写这两个字。
7.用“观察例字――指名板演――评议板演――对比书写――继续练写”的方法,写“暗”。
8.观察“唱”、“鸣”、“时”、“明”、“肥”、“股”这几个字。
9.指名分别在田字格中书写以上三个字,评议,说说谁写得好,为什么?
10.全班对照书上例字,每个字各写一个,再各练写5个。
四、小结。
第十一课 左偏旁
(五)教学目的:
1.学习提手旁、木字旁、禾字旁等左偏旁及由它们所构成的字的写法。
2.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提高他们对书法的鉴赏能力。教学用具:
毛笔、墨、田字格、实物投影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出示例字,揭示新课。
1.老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中,范写一个“提”字,“扌”用红笔突出,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这个字的结构和偏旁。
2.揭示课题,师:这节课我们就再来练习写好几个左偏旁和它们在左边作偏旁的合体字。板书课题:左偏旁
(五)三、指导书写偏旁“扌”、“木”、“禾”。
(一)指导书写“扌”。
1.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一个“扌”,要求学生观察怎样写好它。
注意:①横的起笔较轻。②竖钩起笔要高,与横的交点偏右。③提的收笔不可比横的收笔偏右。
2.指名在田字格中写一个“扌”,辅导评议。
3.全班练写一个“扌”,要求与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再继续练写5个,师巡查辅导。
(二)指导书写“木”。
1.师:我们接着写好木字旁,这次我请同学们从书上直接观察,写好木字旁要注意什么?
2.学生观察,要注意:
①竖为垂露,起笔高,与横的交叉点偏右。②点比撇的起笔要低。
3.请两个学生同时在田字格中板演,各写一个“木”,全班比较评议。
4.全班练写一个“木”,和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然后再另外练写5个。
(三)指导书写“禾”。
1.师:同学们,我们下一个要写好的偏旁是什么? 2.全班仔细观察后,请一位平时书写很好的同学板演写一个“禾”,大家评议他写的字好在哪里,即是否注意: ①上撇为平撇。
②横左伸右缩,竖与横的交叉点偏右。
3.全班练写一个“禾”,和书上的例字对照后再继续写5个。
四、指导书写带有这几个偏旁的生字。
1.师:同学们的偏旁写得很不错,你们能把它们作偏旁后的合体字写得一样好吗?
2.指名读要写的字:“提”“挂”“抵”“村”“林”“松”“和”“种”“科”。
3.观察这些左偏旁生字共同的间架结构特点。
4.观察“扌”、“木”和“禾”作偏旁时,所占田字格中位置的不同。
5.学生模仿书上范写一个“提”“村”,同时注意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与例字对照。
6.请两位同学板演,分别写“提”和“村”,评议,全班练习写这两个字。
7.用“观察例字――指名板演――评议板演――对比书写――继续练写”的方法,写“和”。8.观察“挂”、“林”、“种”这几个字。
9.指名分别在田字格中书写以上三个字,评议,说说谁写得好,为什么?
10.全班对照书上例字,每个字各写一个,再各练写5个。小结。第十二课 右偏旁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立刀旁、右耳旁、斤字旁这三种偏旁的写法。
2.让学生写好带有这三种偏旁的合体字,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学准备:
毛笔、墨、田字格、实物投影。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揭示新课。
1.老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中,范写一个“利”字,“刂”用红笔突出,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这个字的结构和偏旁。
2.揭示课题,师:前几次课,我们同学学会了左偏旁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写好几个右偏旁和它们在右边作偏旁的合体字。板书课题:右偏旁
(一)二、指导书写偏旁“刂”、“阝”、“斤”。
(一)指导书写“刂”。
1.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一个“刂”,要求学生观察怎样写好它。
注意:①短竖起笔较轻,位置稍偏上。②竖钩起笔稍重,行笔中间较轻。
2.指名在田字格中写一个“刂”,辅导评议。
3.全班练写一个“刂”,要求与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再继续练写5个,师巡查辅导。
(二)指导书写“阝”。
1.师:同学们,我们下一个要写好的偏旁是什么? 2全班仔细观察后,请一位平时书写很好的同学板演写一个“阝”,大家评议他写的字好在哪里,即是否注意: ①横撇弯钩上窄下宽,收笔比起笔稍偏右。②竖为悬针。
3.全班练写一个“阝”,和书上的例字对照后再继续写5个。
(三)指导书写“斤”。
1.师:我们接着写好“斤”字旁,这次我请同学们从书上直接观察,写好“斤”字旁要注意什么?
2.学生观察,要注意:
首撇较斜,第二撇为竖撇,横不要过于偏上,竖较长伸。3.请两个学生同时在田字格中板演,各写一个“斤”,全班比较评议。
4.全班练写一个“斤”,和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然后再另外练写5个。
三、指导书写有这几个偏旁的生字。
1.师:同学们的偏旁写得很不错,你们能把它们作偏旁后的合体字写得一样好吗?
2.指名读要写的字:“利”“到”“割”“邻”“那”“都”“所”“新”“断”。
3.观察这些右偏旁生字共同的间架结构特点。
4.观察“刂”和“阝”作偏旁时,所占田字格中位置的不同。
5.学生模仿书上范写一个“利”“邻”,同时注意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与例字对照。
6.请两位同学板演,分别写“利”和“邻”,评议,全班练习写这两个字。7.指导学生书写“所”。
8.观察“到”、“割”、“那”“都”“新”“断”这几个字。
9.指名分别在田字格中书写以上三个字,评议,说说谁写得好,为什么?
10.全班对照书上例字,每个字各写一个,再各练写5个。
四、小结。第十三课 右偏旁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反文旁、欠字旁、戈字旁这三种偏旁的写法。
2.让学生写好带有这三种偏旁的合体字,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习惯及浓厚的写字兴趣。教学准备:
毛笔、墨、田字格、实物投影。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范写例字,揭示新课。
1.老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中,范写一个“政”字,“攵”用红笔突出,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的间架结构及偏旁。
2.揭示课题,师:上一次课,我们同学学会了三个右偏旁“刂”“阝”“斤”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再来练习写好几个右偏旁和它们在右边作偏旁的合体字。板书课题:右偏旁
(二)二、指导书写偏旁“攵”、“欠”、“戈”。
(一)指导书写“攵”。
1.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一个“攵”,要求学生观察怎样写好它。
注意:①上撇较直,横的起笔靠近撇的尾部。②下撇起笔靠近横的头部,行笔弧度大。
2.指名在田字格中写一个“攵”,辅导评议。
3.全班练写一个“攵”,要求与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再继续练写5个,师巡查辅导。
(二)指导书写“欠”。
1.师:同学们,我们下一个要写好的偏旁有一定的难度,是“欠”字旁,请大家仔细观察。
2全班仔细观察后,请一位平时书写很好的同学板演写一个“欠”,大家评议他写的字好在哪里,即是否注意: ①上撇较直,横撇的起笔靠近上撇的尾部。
②“横”上斜,“撇”直长,下撇起笔左,捺较直。3.全班练写一个“欠”,和书上的例字对照后再继续写5个。
(三)指导书写“戈”。
1.师:我们接着写好“戈”字旁,这次我请同学们从书上直接观察,写好“戈”字旁要注意什么?
2.学生观察,要注意:
横上斜,斜钩高起笔,撇的起笔比横的收笔偏左,点稍靠外。
3.请两个学生同时在田字格中板演,各写一个“戈”,全班 比较评议。
4.全班练写一个“戈”,和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然后再另外练写5个。
三、指导书写有这几个偏旁的生字。
1.师:同学们的偏旁写得很不错,你们能把它们作偏旁后的合体字写得一样好吗?
2.指名读要写的字:“政”“致”“数”“次”“欣”“歌”“戏”“战”“栽”。
3.观察这些右偏旁生字共同的间架结构特点。
4.观察“攵”和“欠”作偏旁时,所占田字格中位置的不同。
5.学生模仿书上范写一个“政”“次”,同时注意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与例字对照。
6.请两位同学板演,分别写“政”和“次”,评议,全班练习写这两个字。7.指导学生书写“戏”。
8.观察“致”“数”“欣”“歌”“战”“栽”这几个字。
9.指名分别在田字格中书写以上三个字,评议,说说谁写得好,为什么?
10.全班对照书上例字,每个字各写一个,再各练写5个。
四、小结。
第十四课 右偏旁
(三)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寸字旁、隹字旁、页字旁这三种偏旁的写法。2.让学生写好带有这三种偏旁的合体字,注意生字的间架结构及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3.培养学生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教学准备:
毛笔、墨、田字格、实物投影。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二、范写例字,揭示新课。
1.老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中,范写一个“对”字,“寸”用红笔突出,要求学生注意观察这个字。
2.揭示课题。师:上二次课,我们同学学会了六个右偏旁的写法,这节课我们就再来练习写好三个右偏旁和它们在右边作偏旁的合体字。板书课题:右偏旁
(三)二、指导书写偏旁“寸”、“隹”、“页”。
(一)指导书写“寸”。
1.师:同学们,我们首先要写好的偏旁有一定的难度,是“寸”字旁,请大家仔细观察。
2全班仔细观察后,请一位平时书写一般的同学板演写一个“寸”,大家评议他写的字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即是否注意: ① 横的起笔要轻。
②竖钩起笔要高,行笔中间较轻,与横交叉点偏右,点靠左上。
3.全班练写一个“寸”,和书上的例字对照后再继续写5个。
(二)指导书写“隹”。
1.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一个“隹”,要求学生观察怎样写好它。
注意:①撇较直,行笔较向下。② 左竖长伸,行笔由轻到重。③ 点偏上,四横上提,末横较长。
2.指名在田字格中写一个“隹”,辅导评议。3.全班练写一个“隹”,要求与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再继续练写5个,师巡查辅导。
(三)指导书写“页”。
1.师:我们接着写好“页”字旁。请同学们从书上仔细观察,写好“页”字旁要注意什么?
2.学生观察,要注意:
① 横的起笔较轻。短撇起笔偏左,行笔直。② 长撇上提、独立。末点稍长稍重。
3.请两个学生同时在田字格中板演,各写一个“页”,全班比较评议。
4.全班练写一个“页”,和书上的例字对照比较,然后再另外练写5个。
三、指导书写有这几个偏旁的生字。
1.师:今天,同学们的右偏旁也写得很不错,下面我们来学习把它们作偏旁后的合体字。
2.指名读要写的字:“对”“封”“耐”“难”“雄”“雅”“领”“颗”“颜”。
3.观察这些右偏旁生字共同的间架结构特点。
4.指导学生观察“寸”、“隹”和“页”作偏旁时,所占田字格中位置的不同。
5.学生模仿书上范写一个“对”“难”,同时注意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再与例字对照。
6.请两位同学板演,分别写“对”和“难”,评议,全班练习写这两个字。7.指导学生书写“领”。
8.观察“封”“耐”“雄”“雅”“颗”“颜”这几个字。
9.指名分别在田字格中书写以上三个字,评议,说说谁写得好,为什么?
10.全班对照书上例字,每个字阿各写一个,再各练写5个。
6.四上劳技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技术在人类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技术,激发学生对技术活动的兴趣。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出示一些图片,现代办公技术,厨房设备,幼儿园小朋友玩玩具的情景。
学生准备:收集人们衣食住行和技术有关的信息,每人带一种玩具。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有关录像,激发学生对现代办公技术的兴趣。激发谈话:你们看到了哪些现代科技产品?它们都有哪些本领?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经过讨论,从而懂得什么是技术。
电话:利用电流使两地的人互相交谈的装置。
传真机:利用光电效应,通过有线或无线电装置把照片,图表,书信,文件等的真迹传送到远方的通讯方式。
电脑:是一种自动,高速,精确地完成很多工作的电子设备,它能代替人脑干很多的事情,因此也成为电脑。
打印机:由微型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打字机,没有键盘,把字符的代码转换成字符印出来。
复印机:利用光敏导体的静电性和光敏特性将文件,涂片等照原样印在纸上的机器。
巩固理解
观看录像:现代办公技术的用途。
我们的工作,学习都离不开技术,铅笔的制作与使用也都包含着技术。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离不开技术呢?
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需要技术,哪怕是玩,也离不开技术。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玩具,分小组玩一玩,并讲讲玩的技术。
三、布置作业
1.每个小组合作出一期小报,介绍“技术在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课 钉纽扣(学习穿针、打结)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学会钉纽扣,教育学是自己的事自己做,经常保持衣着整齐。在感受劳动的乐趣的同时应注意安全。教学难点:学会穿针和打止结。
教学准备:针线,布块,双眼扣和四眼扣各数粒,一件缺扣子的衣服,相关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揭题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每当衣服破了,钮扣掉了,书包裂口了,你怎么办?这些事都是说帮你做的呢?想不想自己来学钉钮扣呢?谁定过纽扣,说说你是怎么定的? 看看说说
出示各种各样的纽扣。说说不同纽扣的钉法。(重点讲解双眼扣,四眼扣的钉法)想想试试
1.钉纽扣首先要学会什么?
2.学生练习,互教互学。重点模仿穿针和打止结。
四、探究学习
1.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自学钉钮扣的方法。2.学生自己在布块上练习钉双眼扣和四眼扣
3.说说钉钮扣的注意点:定位,捏紧,对准扣眼进针,用双股线正反面重复四五次,然后打结,剪去多余的线头。
4.讨论:正式在衣服上钉纽扣,该注意些什么?
(1)纽扣的位置要对准衣服上的扣洞。可用粉笔做上记号。
(2)进针后,要把针线往上提,不能往旁边啦,以免针尖戳到别人。
五、议议评评
1.各小组展示钉好的纽扣,讨论:
(1)钉纽扣时,在定位,进针,打结等操作上各要注意些什么?(2)说说还有什么钉钮扣的方法?(3)以后钮扣掉了,你会怎么做? 2.推选代表说说钉钮扣的过程。3.小组评价。
4.小结:钉纽扣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学会做自己能做的事。
第三课 缝沙包(学习基本针法)
教学目标:
1.学习并初步掌握缝沙包的基本技能。
2.培养兴趣,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缝制不同形状的沙包。3.发扬合作探究精神,运用缝沙包的基本技法,制做其它日常小用品。教学难点:设计不同形状的沙包以及缝制的技能,技巧。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不同形状的沙包若干个,方块布,棉线,缝衣针,剪刀,黄沙。学生准备:长16厘米,宽8厘米的较结实,耐用的不快,棉线,缝衣针,剪刀。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请两位学生上台作丢沙包游戏。其余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两位学生在做什么游戏?猜一猜这种沙包是怎么做成的?你做过吗?揭题:缝沙包 出示范作
教师逐一出示各种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沙包。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做沙包的兴趣。指导缝制
用实物投影仪逐步演示缝制沙包的过程,并讲清操作要领。请学生回忆沙包的缝制过程。
板书:裁剪布料——穿针引线——对折布面——缝合留口——翻面装沙——封口完成。
在缝制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 剪——大小一致;(2)折——对叠成形;(3)缝——又密又匀;(4)封——完全缝严。操作练习
手缝的几种基本针法,教师演示 攻针(平针(2))回针(倒扎针)(3)缲针。探究学习
运用基本针法,选择自己喜欢的形状,颜色缝制一致沙包。你觉得缝合时用哪种针法比较好?用攻针行不行?为什么?封口用哪种针法比较好?为什么? 评优鼓励
将缝制过程以及注意点与同桌说一说。
自评,互评相结合,比比谁的沙包外形美观,严实耐用,在书上空格处打上钩。将评出的最佳作品布置在教室里,向同学们展示。
第四课.缝鞋套
教学目标:
1、学习并初步掌握缝鞋套的基本过程。
2、根据自己的喜好学习画样裁减、缝制=装饰鞋套。
3、培养学生眼、手、脑的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难点:画样裁减的技能技巧以及选择合适的装饰品。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不同的布料以及装饰品、棉线、缝衣针、剪刀,各种各样的鞋套。
学生准备:可缝制鞋套的不料一块,棉线、缝衣针、剪刀、装饰品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展示各种色彩鲜艳的大大小小的鞋套。
2、你们还见过或用过什么样的鞋套?
(二)指导缝制
1、布料来源:购买,利用旧衣物或边角料等。
2、缝制过程:(1)用实物投影仪演示鞋套的缝制过程。
(2)教师示范
3、请学生说一说布鞋套的缝制过程。(1)量出鞋长(2)量出鞋高(3)画样(4)裁剪
(5)缝鞋头、鞋跟(6)缝穿带“管”
4学生动手缝制.教师个别辅导,及时纠正.(三)评优鼓励(四)课外拓展
第五课我喜爱的蔬果
教学目标:
1.掌握手捏蔬果的方法与技巧,学会手捏简单的泥制品。
2.使学生初步具有技术的感知,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技术活动的习惯。教学准备:
自然泥,泥刀,水,手捏蔬果成品。教学过程:
一、互查课前准备
本课课前准备:自然泥,泥刀,水。教师可组织学生互查课前准备,如工具不齐全,可要求同组合用。
二、成品展示,激趣引入
教师出示手捏蔬果成品图片或实物。引语:你能做出这么漂亮的蔬果吗?你准备怎么做?让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捏泥苹果的方法和步骤。
可让学生自己看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比较一下,与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学生看完后,让几位同学说一说捏泥苹果的方法,步骤及注意点。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搓泥团(2)上下捏凹;(3)削平;(4)修光,完成;
四、教学捏泥蒜头的方法和步骤。
可让学生自己看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比较一下,与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学生看完后,让几位同学说一说捏泥蒜头的方法,步骤及注意点。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搓泥团(2)拉出“蒜薹”;(3)分瓣;(4)削平修光,完成;
五、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依照指示,动手操作。可配上一段音乐。
教师巡视,如个别学生有困难,可引导同组互助合作,如有困难的学生较多,可请一两名学生演示制作过程。
六、拓展思维,探究学习
教师出示其他水果图片或实物。问学生:你知道这样的蔬果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学生思考,相互交流。引导学生课后尝试制作。
七、学习评价
组织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从制作方法,作品美观,互助合作,安全操作,准备与结束工作5个方面进行操作过程和结果的全面评价。
第六课 捏泥碗
教学目标:
1.掌握手捏泥碗的方法与技巧,学会手捏简单的泥制品。
2.使学生初步具有技术的感知,思维,想象能力,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细心地进行技术活动的习惯。教学准备:
自然泥,泥刀,水,手捏泥碗成品,荷叶纹小碗图片。教学过程:
一、互查课前准备
本课课前准备:自然泥,泥刀,水。教师可组织学生互查课前准备,如工具不齐全,可要求同组合用。
二、成品展示,激趣引入
教师出示手捏泥碗成品图片或实物。引语:你能做出这么漂亮的泥碗吗?你准备怎么做?让学生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教学捏泥碗的方法和步骤。
可让学生自己看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比较一下,与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学生看完后,让几位同学说一说捏泥碗的方法,步骤及注意点。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搓泥团(2)压扁,捏凹成碗形;(3)修齐边口;(4)用有齿刀刮光碗的内外壁;(5)把碗底圈处刮麻并涂泥浆;(6)装底圈(7)用手蘸水磨光碗的表面。
四、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依照指示,动手操作。可配上一段音乐。
教师巡视,如个别学生有困难,可引导同组互助合作,如有困难的学生较多,可请一两名学生演示制作过程。
五、拓展思维,探究学习
教师出示荷叶纹小碗图片或实物。问学生:你知道这样的泥碗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学生思考,相互交流。教师提示:是用泥片贴碗的方法做出来的。让学生看书上相应部分内容,并引导学生课后尝试制作。
六、学习评价
组织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从制作方法,作品美观,互助合作,安全操作,准备与结束工作5个方面进行操作过程和结果的全面评价。
第七课 泥条盘笔筒
教学目标: 1.掌握泥条盘笔筒的方法和技巧,学会用盘泥条的方法制作简单的泥制品。2.使学生学习一些技术探究的方法,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
3.激发学生参与技术活动的兴趣,以及对新事物,新技术的敏感。教学准备:
自然泥,垫板,泥刀(用于切削、刮、抹)、滚子(用于碾平)、瓶盖(用于压切圆片),泥条盘笔筒成品。教学过程:
一、成品展示,激趣引入。
(出示范作,你看,这就是老师做的一个泥条盘笔筒),你觉得怎么样呢?同学们想来做一做吗?那该怎么来做这一个笔筒呢?
二、教学泥条盘笔筒的方法与步骤。
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比较一下,与自己先前的想法有什么不同?看完后,让几名学生说一说泥条盘笔筒的方法,步骤及注意点,教师注意补充和纠正,并适时板书。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滚压圆泥片;
(2)用瓶盖子切下泥片做筒底;(3)在底片上刮痕并涂泥浆;(4)滚压大泥片;
(5)将泥片切成泥条;(6)把泥条搓圆;
(7)在涂泥浆处用泥条盘贴成圈;
(8)逐层刮痕、涂泥浆、盘贴泥条到需要的高度;(9)如需筒内光滑,可用刮刀刮,抹。
三、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1.同桌两人互助合作,依照图示,完成一件作品。
2.教师巡视,如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可相机进行指导。或发现做时遇到一样的困难,教师做集体辅导。或把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普及好方法:
如:请先做的好的(或差的)小组把笔筒拿到事物投影仪前,进行自评和互评。1.先让做的同学自己说说成功在哪?失误在哪? 2.再请其他同学说说优点和不足之处。
3.商量并说说该如何改进自己的作品,使之更美观。4.各小组针对自己作品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美化。
四、学习评价。
把做好的笔筒一一展示在桌子上。先在小组内自评,再进行互评,小组派代表把你们小组认为制作的最好的笔筒头上一票,在笔筒上贴上小苹果。比一比,哪组得到的苹果最多,哪组就被评为泥塑小能手。
五、延伸拓展。
师:泥条盘笔筒,我们已经做好了,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能让你的笔筒表面变得更好看呢?(如;刻花,着色等)
师:同学们,你们这些设想很好,下节课,我们就带着已经干了的笔筒,请同学们带上水粉来美化它,使它变得更好看,好吗?
第八课 纸工制作:房子相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看示意图制作房子相框,巩固掌握纸工制作的划、折等技法。2.启发学生自己动手设计相框外形,培养劳动意识。
3.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劳动态度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看懂制作示意图并制作房子相框。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己动手设计相框外形。教师准备:已做好的房子相框。
学生准备:制作材料,剪刀,刻刀,双面胶,一张照片,一个自己喜爱的相框。教学过程:
1.让学生各自展示带来的相框,并说说这个相框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为什么你喜欢它?然后教师出世纸制相框成品,告诉学生用纸也可以作出漂亮的相框,激发学生的制作愿望。
2.让学生分组自学,对照示意图,将剪下的制作材料的各部件试着组合。发现有看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在小组内提出,共同讨论,逐步完成相框作品。3.根据“助学提示”,利用教学媒体,展示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图形的相框,激发学生的创作意愿。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自己准备设计一个相框并画出设计图,然后在小组内交流,相互提出修改意见。
4.将学生设计制作的相框展示出来,以每小组为一个专柜,选出代表介绍本小组的相框,最后评出“优秀作品”。
5.教师可根据评价内容,先让一个小组进行自评和互评,为其它小组进行评价作出示范。
第九课 储蓄罐
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储蓄罐的制作方法。
2.懂得用同一种几何形体可以设计两种以上的作品。3.培养认真、细致的劳动态度。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已完成的作品,剪下的作品的每一个部件以及实物投影仪等电教设备。
2.学生准备制作纸工的工具、制作材料、剪刀、刻刀、垫板、双面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来制作了小鱼缸,今天我们还要来制作一个也是由半圆柱体改变而来的纸工作品。出示范作。
二、自学储蓄罐制作方法及过程、1.让学生看书上的图示和文字说明,了解储蓄罐的制作过程和方法。2.交流制作过程和方法,相机板书: 剪切——刻痕——折叠——粘贴
(1)剪切:使用剪刀时要注意什么?剪下的边角料该如何处理呢?
一般的剪没什么问题,那像这样的带有齿的部件该用什么方法剪更快捷更方便呢?学生说后,投影仪演示一下。
(2)刻痕:剪好后,在所有的粘贴面上用刻刀刻痕,这样有什么好处呢?(美观,便于折叠)
(3)粘贴:在进行粘贴时,我们通常的做法是把双面胶粘在粘贴面上。但像这样带有齿的粘贴面,我们是否也这样粘呢?为什么?那该怎样粘?(把双面胶粘贴在对应的部件位置上。)出示粘贴部件。(4)师演示明胶片的插法。3.看了老师做,同学们是不是也很想做呢?好,但在做之前老师要提两点小建议:(1)小组分工合作,每人都要动手动脑,可以小声讨论。(2)你们可以模仿书上做,也可以有创新。
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作品完成的既快又美观,我们还要评一评呢,好不好?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比我做得更好,有没有信心?赶紧动手做吧!
三、学生制作,老师巡视。1.发现好的做法及时推广。(特别是齿的剪法)2.如果发现学生集体性错误,及时纠正。3.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小组。
四、作品评价。
以投影评价要求予以评价。1.小组内自评.2.组间互评.3.评出最佳小组,用鼓掌予以表扬。
第十课 纸工制作:动物笔筒
教学目标:
1.掌握动物笔筒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设计新颖的笔筒,培养创新精神。3.培养认真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教师准备:已完成的作品,几种不同材料做成的笔筒。学生准备:纸工制作工具和相关制作材料。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教师谈话导入:笔筒有什么用途笔筒可以用哪些材料做成?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笔筒。教师最后出示已完成的动物笔筒,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这个造型精美,名字又好听的笔筒。
二、指导制作
先让学生自己观看动物笔筒制作示意图: 1.剪下各部件,将笔筒的一侧折叠粘贴好。2.粘贴笔筒的另一侧。
3.插上数支铅笔,动物笔筒完成了。
三、发挥想象,创新实践
7.品德四上教案 篇七
从网上搜索“数学猜想”能找到200篇已发表的相关文章, 其中2011年31篇, 2012年46篇, 2013年26篇, 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可见数学猜想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已得到了高度重视和广泛运用。有些教师在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猜想方面得心应 手、效果显著。但是, 流于形式、盲目急切、貌合神离的所谓“数学猜想”也为数不少。
1. 猜想流于形式, 缺乏目的性。新课标在学段目标中要求学生“能收集、选择、处理数 学信息, 并作出合理的推断或大胆的猜测”, 但是很多教师在选择提供给学生的数学信息时, 往往不注重信息的合理性、目的性、知识性, 导致学生漫无边际地猜, 既不能进行新旧知识的连接, 也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2. 猜想一猜而过, 缺乏过程性。数学猜想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 它的本质属性是思维活动。新课标在总体目标中明确要求让学生“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 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可见数学猜想是存在于大部分学生的活动中的, 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 不能一猜而过。
3. 猜想貌合神离, 缺乏主体性。数学猜想是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处理后得出的一种猜想, 它的主体是学生, 主角也是学生, 这个思维活动的过程不能由他人代劳。
数学猜想没有目的性, 没有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 或者思维过程被教师越俎代庖, 不仅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 还会使小学生本来就处于萌芽状态的、脆弱的创新意识、科学态度加速丧失, 实在是得不偿失。究其原因, 还是在于教师对数学猜想的理性认识不够, 对如何开展数学猜想的方法和策略缺失。那么什么是数学猜想呢?小学数学教学中又要如何开展数学猜想教学呢?笔者对此展开了理论学习和实践思考。
二、概念内涵
1. 概念界定。数学猜想是依据已知的事实和数学知识, 对研究的数学问题进行观察、归纳、类比、联想后, 对未知的量和关系作出的一种猜想和判断。数学猜想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 是一种推理, 也是一种数学想象。
侯月平在《数学猜想教学的实践研究》中提出“提出问题→数学猜想→总结”的教学模式。第一部分, 提出问题。第二部分产生数学猜想, 可以分为 :①观察。通过观察对数学问题获取信息。观察其图形、结构、数量关系, 从而去寻找其规律或性质。②提出数学猜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类比, 提出自己的猜想。③验证猜想。学生和教师一起对刚才所提出的各种猜想逐一进行验证, 最后形成最终猜想, 然后进行证明。第三部分, 总结。
2. 意义作用。在数学教学中要逐步加强学生对数学猜想方面的训练, 它对小学生学习具有重要价值。
(1) 数学猜想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有效方式。
创新是一种高级思维活动, 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学生通过数学猜想学习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方法, 进而产生问题, 而问题是创新的源泉。
(2) 数学猜想能拓宽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量事实证明, 教学中不论是概念的产生, 还是公式、定理的发现, 规律的探索, 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 都可以引导学生去进行数学猜想, 从而使学生寻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对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测、探索, 可以引起学生的求知愿望, 使其思维更加积极主动、灵活, 拓展学生的思维。
(3) 数学猜想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开放和谐的情境中, 独立或小组合作进行数学猜想, 将有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不同的数学感悟, 最终达到在数学理论知识上各有所获。鼓励数学学习中的猜测性学习, 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
(4) 数学猜想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猜想的思维要点是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 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猜想。在数学教育中, 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 猜测数学问题的解法, 猜测数学问题的结果, 猜测数学问题可能形成的新概念或新命题, 实际上调动了学生的的数学好奇心。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合理、积极的猜想, 实际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从而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热情, 激励学生不断进步和提高。
三、教学策略
开展数学猜想是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方法和策略的。数学猜想可以从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产生, 可以从观察材料的共性与特性中产生, 可以从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产生, 可以从思维品质的活动过程中产生。面对多种途径, 笔者提出这样几个教学策略 :提供丰富具体的感性材料, 求“连”;创设开放和谐的问题情境, 求“活”;注重思维品质的训练培养, 求“实”。下面以《商不变性质》教学为例具体阐述。
1. 提供丰富具体的感性材料, 求“连”。数学猜想是“依据已知的事实和数学知识”, “已知的事实和数学知识”可以理解为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如何调动这些, 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能够连接新旧知识点的数学学习素材。由此可见, 提供丰富的材料和背景, 是学生进行数学猜想的基础。
《商不变性质》的教学中, 学生的思维活动主要如下图。
首先教师要向学生提供能够进行“观察”的素材。素材要能够连接新旧知识, 既简单明了又要让学生有一种“跳一跳就摘得到”的感觉。笔者是这样安排的 :
片段一 :已知60÷20=3,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 (0除外) , 商有什么变化?
60÷20=3是学生已知的,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 (0除外) ”给予了学生一个具体操作的方向, 不至于让学生的探究漫无目的, 而且这样操作后形成的素材是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商有什么变化”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 用来启发学生的思维产生联想, 而且因为是根据学生自己前面的操作结果而得来的联想, 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推断, 有利于学生产生合理的数学猜想。
因此, 素材的选择要简洁明了, 具有操作性, 能连接新旧知识点, 能引发思维进行思考。这样的素材有利于学生马上进入活动状态, 操作活动有目的性, 又有自己的个性, 为学生能够产生数学猜想提供了思维的支点, 是开展数学猜想活动的先决条件。
2. 创设开放和谐的问题情境, 求“活”。心理学家罗杰斯说 :“人的本性, 当它自由运行时, 是建设性的和值得信赖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课堂环境是人自由运行的基本保证。心理学表明, 当人的心理感到安全时, 他可以自由地进行发散性思维, 可以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火花, 不会担心别人的笑话与讥讽。
设置一个宽泛的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自身已有的知识储备, 可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具备一种对新知“急需突破”的迫切心理, 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即猜想。
片段一 :已知60÷20=3, 如果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 (0除外) , 商有什么变化?
学生操作后反馈板书成 :
商有什么变化, 学生看板书已经一目了然, 同时新的疑问产生了 :为什么商都不变呢?
师 :回忆得到的新算式中被除数与除数是经过了怎样的变化, 大胆猜一猜, 你发现了什么?
生1 :6÷2=3, 被除数60除以10, 除数20除以10, 商还是3。
生2 :我从3÷1=3到6÷2=3 , 发现被除数、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 商不变。
生3 :我从24÷8=3到6÷2=3 , 发现被除数、除数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商也不变。
生4 :我发现被除数、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 商不变。
师 :凭你的经验, 你还有没有其它的猜想了?
生静静的, 一会儿后有生自言自语 :加上一个数可以吗?
生5 :我想,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加上一个相同的数, 商不知道会不会变。
师 :你觉得会不会变?
……
一个能够激发学生猜想、鼓励学生创新意识的课堂必然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氛围浓厚的、互相协作探究的、能对问题畅所欲言的课堂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 每个学生求知的欲望被不断激发, 灵感的火花能被及时发现和保护, 思维才更具有发散性, 创造也才会接踵而至。因此, 一个开放和谐的课堂是学生思维求“活”的前提, 是数学猜想的种子萌芽的必备环境。
3. 注重思维品质的训练培养, 求“实”。数学猜想的思维品质是观察、归纳、类比和联想, 在《商不变性质》教学中, 教师要加强观察、归纳、类比的训练与培养, 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猜想, 发展思维品质。
观察要引导学生观察共性与特性以及事物间的关系, 如果教师只是让学生观察, 学生便会像案例一中那样, 只看到一个数字, 不能看到其中的关系, 也就很难产生合理的猜想了。观察力是可以训练和培养的。片段一中, 观察一组学生自创的算式, 从共性来看, 这些算式的商都是3 ;从个性来看, 每个算式的被除数和除数都不一样 ;从他们的关系来看, 似乎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寻的。
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的猜想, 对于学生而言难在表达。小学生往往只能表达一些表象的认知, 需要教师适当点拨让他们完善归纳的结果。这个过程需要适度把握, 点拨过多便会代替学生的思维, 点拨过少又会让学生的思维“跳不起来”。类比是指由此及彼, 或触类旁通。联想是对与其他事物的结论、发展规律或某类问题的研究方法相关的联想。
片段二 :
师 :现在大家有了四种猜想, 很多同学对这几个猜想的想法也不一样, 我们怎么办呢?
生 (齐声) :验证。
师 :怎么验证?
生 :再举一些例子看看。
师 :四人小组合作验证, 要求下结论的时候要提供证据。
(学生合作验证后反馈。)
生1 :我们的结论是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商不变。我们的证据是这些算式。 (本子上写着许多商是3的算式)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加或减去相同的数, 商不一定会变。因为如果这个数是零的话, 商就不变。但是如果这个数是2, 那么6÷2=3就变成了8÷4=2 , 商变掉了。
生2 :我们觉得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的时候, 这个数不能为零。而加或减的时候刚好相反, 只有是零的时候才符合。
生3 :你说的我不赞成, 加或减的时候不是只有零才符合的。我们发现当被除数和除数相等的时候, 加或减去同一个数后, 商也是不变的。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商都是要变的。
生4 :既然加或减的情况只有几种特殊情况下才符合, 那么这个就不能称为是规律了。我们觉得只有乘或除以这样的才能算是规律。
师 :既然如此, 那么大家都同意“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加或减一个相同的数, 商不变”这个猜想不成立了吧?
生 (齐声) :同意。
师 :承认“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商不变”?
生1 :同意。但是要加一个条件, 零除外。 (师补充板书)
生2 :我不同意。我们刚才虽然做了很多题目, 但是都是根据60÷20=3变化而来。万一这个规律只对这一组题目有用呢, 所以我觉得还是要看看其他的题目, 才能再确定。
师 :你说得很对。数学是一门科学, 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次验证, 看看其它的题目中是否也有这样的规律。
片段中, 学生又一次进行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的思维活动, 然后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说, 数学课上要注重“实实在在”的思维品质的训练培养, 猜想才能腾飞。
四、启示思考
1. 数学猜想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但后进生要如何激发?数学猜想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是小组合作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观察、归纳、类比、联想, 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 是新时期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有些孩子由于内向、基础薄弱, 往往只是陪同学进行整个活动, 他仅仅在一边旁观, 既不跟着学习, 也不跟着思维。那么, 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中, 要采用怎样的措施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2. 资源统整可以拓展猜想的学习内容, 如何进行分类?应新课标的要求, 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就可以进行猜想教学。教师有必要对小学阶段的教材进行整理, 尽可能挖掘能够进行猜想教学的内容, 进行资源统整。
人教版教材中四大领域的内容都有这样的内容, 教师需要认真解读教材, 可以选择让学生猜定义、猜解题方法、猜答案、猜问题等。
8.品德四上教案 篇八
尝试一:“写什么”和“怎么写”谁主沉浮
第一次磨课开始了。通过讨论,大家一致通过,“写什么”一笔带过,重点落在“怎么写”上。三位老师从两篇例文的不同教学方法入手,由点到面,着重指导技法,写好同一类的物品。思路一:以电脑为例,学第一篇例文《小闹钟的自述》,让学生学会写电器;思路二:以扫帚为例,学《小溪流的自述》,让学生学会写教室里的物品;思路三:两篇一起学,放手让学生写一件熟悉的物品。
第一遍试教下来,我们听者着急,上课者更着急。课堂上学生被动说电脑、写电脑,无兴趣、无激情,再加上学生对电脑的构造很难准确表达,写出来的文章语言单调,缺乏吸引力。整个课堂感觉充斥着写作技巧的指导,缺乏儿童的童真、童趣。
尝试二:“技法多”“童趣少”如何改观
第二次磨课开始了。面对不成功的尝试,我们开始寻找失败的原因和新的对策。像电脑这一类的电器,是学生不够熟悉的,也是很难表述的,看来内容得换,就换孩子们喜欢的东西吧,如玩具等;重点指导写一种物品,看似教会学生写细致生动,但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缺乏创意,看来该放手让学生写,在学生习作后作重点指导,可避免这一问题。新的思路形成了:思路一:学第一篇例文《小闹钟的自述》后,让学生用学到的方法通过观察心爱的物品说一说,然后介绍某个方面;思路二:学《小溪流的自述》后,教师出示一把扫帚,让学生观察练说,再展开想象,写一写扫帚的遭遇;思路三:学完例文后,出示大树的图片,让学生想象大树的内心,通过口头自述,指导方法,进行写作训练。
第二次尝试也结束了,效果仍然不满意。写心爱的物品,学生有些兴趣,但主要是以观察为主,没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写扫帚,只是出示了一把平平常常的扫帚,观察、想象很平常,写出来的文章也很平常;写大树,更是与学生离得远,无法引起共鸣。问题出在哪儿呢?
尝试三:从“有我”到“无我”
大家仍在反思,仍在琢磨,似乎一定要找到一条真正回家的路。有的说,还是以大树为例,出现各种各样的树,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其实这条路是走得通的,但我们当时还没能走出误区,信心不足;有的说,还是写书包吧,这是学生的随身之物,学生有感情,有话写。有的说,我们重写扫帚吧,两把扫帚比较着试试看,一听构思,行!就这样上。
结果,一举成功!
这堂课上,老师带着学生学例文后,拿出了一把新扫帚,让学生帮这位不会说话的扫帚小姐介绍自己。学生运用学到的观察方法,展开适当的想象,将扫帚的外形介绍得较为生动有趣,教师则借机指导叙述要有条理。听:“我是一位美丽的扫把小姐,头上长着又密又长的红头发,就像一丛草,红通通的脸蛋上长着两个小眼睛。‘眼’不可貌相,它的作用可大了!如果没有它们,我的头发就会七零八落;更重要的是,我的眼睛虽小,视力却是3.0,地上的一点小碎屑都休想逃过我的眼睛……”接着,老师拿出了一把扫帚,告诉学生:两个月后,这把扫帚就变成了现在的模样,让学生看了一段同学伤害扫帚的录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拿出笔来替扫帚小姐“控诉”一下。学生自然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有感而发了。看:“那一天,是我永远忘记不了的日子。放学后,扫楼梯的两个同学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大打出手。一位同学败下阵来,却又不甘示弱,一把操起我,狂舞着向对手冲去,对手也拿着一把扫帚,剑一样向我刺来。‘啪!’ 我的脸皮立即被刺破了,几乎昏了过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个同学立即又发出了‘破空寒冰砍’,又是“啪”的一声,我苗条的身子一下子被撞断了……”
【教学反思】回顾我们的教研之路,我想:要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回归本真,真正踏上回家之路,我们必须记住两点:
1. “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已经储备了很多关于“写什么”的积蓄,问题是在我们的习作课堂里能否提供一个相对集中的话题,从而通过各种方法积极地唤起学生的储备。因而,“写什么”即文章的内容是第一位的。至于“怎么写”即用怎样的形式来写,那要看对何人表达,在何种场合表达,为达到何种目的而表达,不必刻意去“包装”。
2. 教师“有童心”比“讲技巧”更重要。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在第三次试上的作文课上,教师的教学真正走进了孩子的心灵,面对漂亮的扫帚小姐他们禁不住赞美;而面对面目全非的扫帚小姐,他们同样生气、难过。在他们有话要说,有情要诉的情况下趁热打铁,让他们动笔写自然水到渠成了。
这样,当写作与自己的生活世界完全融为一体时,写作就是生活,而生活就变为写作了。所以,我们应更多地关注孩子们的生命状态和精神自由,追寻一种儿童精神。我们的教师具备童心非常重要,因为童心闪烁真诚,童心引领发现,童心诱发灵感,童心升华情趣,童心会使教师时时充满童趣,时刻理解关注孩子。
【同伴点评】纵观这次课题研究活动,虽然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败有荣,但对于老师们来说,付出值得,收获颇多。尤其是在一次次的尝试中,真正明白了只要我们的教师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创造各种条件和机遇,便能激发儿童的潜质,擦亮他们尘封未启的“天使之眼”,教会他们面对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用自己的童眼、童心去感受、去爱憎、去感动,产生倾诉的愿望,从而写出一篇篇感人的作文,描绘他们美好的童年。
【品德四上教案】推荐阅读:
冀教版四上品德与社会07-14
六下品德教案08-10
小学思想品德教案09-20
二年级品德下册教案07-15
初二思想品德上册教案11-02
小学五年级思想品德教案06-21
3年级品德与生活教案07-07
五年级品德课教案07-13
六上品德与社会教案07-18
我是谁小学品德教案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