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诵读”特色活动工作总结

2024-09-16

“古诗文诵读”特色活动工作总结(共17篇)

1.“古诗文诵读”特色活动工作总结 篇一

伊芦中心小学古诗文诵背比赛简报

中华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古诗文诵读对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校自县视导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深入开展了古诗文诵读。6月14日,以班级为单位举行1-5年级古诗文诵背比赛,现总结如下:

本次活动共有37个班级参加诵背比赛,分为集体背诵和个人背诵两种形式。

在集体背诵中,大部分班级能响亮地、有感情、有节奏地背诵出指定的古诗。其中中心校的一(1)、一(2)、一(4)、二(1)、二(2)、二(3)、二(4),三(2)、三(3)、三(4)、四(3)、五(1)、五(3)班,和圩小学的三年级,罘山小学的一年级共15个班级学生的集体诵读整齐、有感情,背诵效果特别好,荣获集体背诵的优秀。

在每个班级抽取三名同学的诵背中,学生表现优秀的班级有中心校的一(1)、二(1)、二(2)、二(3)、二(4)、三(4)、三(3)、四(3)、五(1)、五(3),和圩小学的三年级,罘山小学的一年级。

按集体背诵的60%和个人背诵的40%的成绩计算出各班级的最后得分,评出荣获本次古诗文诵背前十名的班级依次是:中心校的二(3)班(93.80分),三(4)班(93.33分),和圩小学三年级(92.89分),中心校的五(3)班(92.55分),一(1)班(92.18分),二(2)班(91.27分),二(4)班(92.13分),罘山小学一年级(91.25分),中心校的四(3)班(90.94分),三(3)班(90.89分)。

以学校为单位,评选出古诗背诵一类的学校有和圩小学(88.74分),中心校(88.06分;二类学校有玉山小学(75.97分),尚兴小学73.66分,罘山小学72.62分。

存在问题: 1有学校的个别班级集体背诵成绩极不理想。罘山小学的三年级古诗集体不会背诵,得分很低;玉山小学的三年级、中心小学的三(1)班整体背诵效果不好,导致学校整体分数不高。建议校领导督促这些班级完成古诗背诵。

2.玉山小学、尚兴小学古诗诵背工作存在侥幸心理,抓得不够扎实。大部分班级只背诵了本的古诗,还有其他学的古诗没有背诵。希望扎实古诗背诵工作。

2016

年6月15日

2.“古诗文诵读”特色活动工作总结 篇二

中华经典诗文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价值,十八大以来,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最深厚的软实力”。这就需要我们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2009 年由教育部牵头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高校正式启动,并迅速得到响应。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和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桥头堡,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走进校园有利于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培养浓厚爱国情操。

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经典诗文的诵读不足。其主要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如下几点:首先,当前社会快餐文化盛行。大学生习惯性消费快餐文化,不再有足够的耐心沉淀自己,诵读一些中华经典的诗文,而是选择娱乐新闻、八卦新闻等等。从某种程度上,造成学生审美情趣不足,人文素质缺失。其次,互联网新媒体发展迅猛。互联网爆炸式的信息,使当代大学生降低了阅读的深度。新媒体的发展,使图像阅读变得流行,例如:电影、电视、游戏和动漫等,娱乐化的方式更符合学生的阅读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失去了对经典阅读的习惯。最后,学生就业压力大。当前许多高校学生认为上大学仅是就业的敲门砖,因此更愿意选择有实际效应的内容阅读,迅速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经典诵读可以带给人们心理的启迪和思想的升华,然而却被大学生忽视,这也反映了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浮躁心理。因此,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亟待建设成为品牌项目并再高校中大力推广。

2013 年到2016 年本校举办本系承办的中华经典诗文朗诵大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也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品牌的建设和推广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就着重从品牌建设及推广的意义、思路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品牌建设及推广的意义

1、加强大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需要当代青年继承和发扬,而高校以其独特的优势,能够更好利用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对中华传统文化诠释。诵读的内容为中华经典的诗文,可以包括唐诗宋词元曲,也可以是四书五经中的经典篇章,或是现代经典诗词节选等等。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需要更好的继承和发扬。学生通过诵读活动,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实事求是的道德追求等来武装自己。

2、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只是文化的载体,仅仅会读文字,不代表理解其内涵。这就是所谓的识其一,不知其二,对于诗文只是文字性的处理,而不知道其所处的背景、环境及人物的性格,自然无法掌握诵读的感情。这就要求学生在诵读前,必须对诗文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掌握和理解,从而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加深了学生的情感表达。例如,在朗诵《琵琶行》时,掌握当时的时代背景,是白居易遭受贬谪后在浔阳江头偶遇一年老色衰被抛弃的歌女,结合自己的遭遇创作而成。就会深刻理解诗文所表达的内涵,也就能够诵读出诗词中蕴含的愤懑之情。因此,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对诗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

3、增强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修养

部分高校教育只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缺少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个人修养的教育。许多大学生在面对几个关系较好的同学时,可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表达自己的言论,而进入公开场合,面对众多陌生观众时,却无法流利的讲话,这种情况与现在大学的教学形式相关。课堂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缺少主动发言和上台的机会,也就缺乏对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可以很好的改善这种情况,学生利用诵读经典,不仅接触了传统文化,而且将经典语句潜移默化的转化为个人的表达,既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提高了文化修养。

三、品牌建设及推广的思路与方法

1、开发阅读资源,拓展诵读范围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围绕“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为主题,因此,学生在选择文章时就容易只见树木,不见树林,内容很容易重复,例如,第二届大赛初赛时有4 位学生同时选择了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缺乏对诵读核心精神的理解,诵读的内容应该更为广泛。“经典”是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作品或著作。经典可以是古代诗词,也可以是当代散文,供给学生的选择范围应该是广阔的。在品牌建设初,咨询相关专业教师,列出参考书目供学生选择。通过活动,可以提供学生一个广泛阅读的平台,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2、提高学生参与度,扩大品牌影响力

活动的组织的成功,一部分在于学生的参与度。因此,在活动前期,就需要认真领会文件精神,制定详细的策划方案,此外就是加大力度的宣传。宣传的方式包括展板、海报宣传,还可以利用新媒体网络进行宣传。诗文朗诵活动不单纯是中文专业学生的专利,而应该鼓励各个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重新阅读经典,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人文素养。通过提高全校学生的参与度,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3、开展相关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竟可能的展现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热爱祖国,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的实现中国梦。诗文诵读活动可以通过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加以呈现,更能烘托出语言的感染力。此外通过前期开展的读书小组活动、语文读书竞赛活动为经典诗文朗诵活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使大学生能够积极阅读经典,更全面的理解传统文化。

4、诵读教师队伍建设和专业指导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需要一批专业性强、责任性强和语言表达能力过硬的师资力量,以便更好的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指导。本项目教师均为普通话测试站成员,属于国家级、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对学生的语音语貌可以进行专业的指导和纠错,部分专业教师对于学生诵读的内容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品内涵,有助于诵读情感的表达。此外,学校可以以诵读活动为平台推荐相关指导教师参加国家或省语委的专业培训,增强教师专业能力,从而有效指导学生,提高学校整体诵读水平,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品牌的创建和推广创造强有力的条件。

四、结语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品牌的创建和推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也是新时代发展和高校文化建设的需要。品牌的建设和推广需要高校重视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结合本校师生的实际情况,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最终才能顺利实现品牌的创建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危玉然.高校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品牌推广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42).

[2]赵先锋.论经典文学阅读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J].出版广角,2015.

3.如何有效开展校园古诗词诵读活动 篇三

一、诵读要有本可依,有纲可循

古诗词诵读要有本可依。小学时有一本《小学生必读古诗70首》,到了中学没有规定的读本,只读课本上的古诗是远远不够的。应在小学生、高中生必背古诗中进一步筛选,并补充一些适合初中学情的古代诗词和现当代诗人的古典诗词,把这些经典的古诗词结集成册,并就诗歌的诵读和理解鉴赏编写阅读资料,编辑成校本诵读读本,学生人手一册,作为古诗词诵读的材料。

在读本中应附有《学习纲要》,将古诗词大致按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顺序进行编排。分阶段要求学生诵读一定篇目的古诗词,并要明确诵读要求。《学习纲要》对学生的诵读达标分三个级别,总体说来是由易到难,分阶段,分层次,操作性强。比如,初级要求主要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词,了解古诗词的内容与情感,准确的默写诗句。中级除要求背诵之外,还要求学生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高级除要求背诵、鉴赏等内容外,在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古诗、运用古诗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在诗词诵读与欣赏中,能对同类诗词进行比较学习,能对一首诗或词从不同角度解读,学会用古典诗词中的哲理和智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有本可依,有纲可循,诵读活动的实施会更易操作。

二、用科学方法管理诵读活动

作为校本课程,教师不可能像讲课文那样对所选古诗全部覆盖。因此,教师在对校本教材的处理上主要从三方面把控。

1诗词精读课

以课堂上的古诗诵读精讲课,为学生的古诗词诵读提供范例和方法。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的传统内容,应该赋予它新的内涵。但具体的教学方法最好要回归传统,以诵读贯穿课堂教学,形成“披文识意、感知意象、领悟意蕴、体会情感、鉴赏评价”的诵读模式。同时,还应渗透一些诗歌诵读和欣赏的基本方法,把课本与诵读读本对接,实现课内到课外的迁移和拓展。

2古诗词专题讲座

定期举行古诗词专题讲座,内容有针对诗歌吟诵,有针对诗人诗作的,有针对古诗流派的,还有古诗词创作的,等等。这类校园文化讲座,语文教师在课余要充分备课,内容要生动丰富,主要是拓展学生文化视野,为学生对古诗词的诵读与欣赏提供方法和帮助,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3课外诵读的管理

帮助学生安排好课余时间的诗歌诵读,定期利用一定的课时进行检查或问题答疑。学生的课外自主诵读是课后作业中的一项内容,在时间上要有所保证,在学习资源上也该有一定的援助,让学生在课后诵读有学习的抓手。

三、坚持夯实基础,努力激发兴趣

古诗词诵读,要有时间的保证,要有落实的措施。不同学段的年级按照制订好的诵读计划,有序地展开诵读活动。课堂上读,晨读时读,课后再读,做到熟读成诵。当然,诵读的安排也是灵活的:集中指导,每周可利用阅读课时间,选择读本中的诗歌适当讲解,进行字音、韵律及抑扬顿挫的背诵指导;分散训练,每周老师都要布置相应的古诗文背诵作业,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背诵;阶段检查,通过开展相关的语文活动来激发学生对古诗词诵读的兴趣和热情。持之以恒,把诵读落实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让诗词语言充分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在内心里对诗词语言进行充分的体验,产生丰富的内在语言,“悟”得语言内在的深意。

以活动来促进诵读,学以致用。把古诗词的诵读与语文实践活动、传统节日、班团队活动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诵读相结合起来,把校内诵读和假期诵读结合起来,让古诗词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紧密结合,让古诗词更贴近他们的心灵。

如“诗与画”的手抄报展示活动,“古诗词演诵会”、“寻找流行歌曲中的古诗词意境”、“古典诗词在金庸武侠小说中的魅力”的语文活动,“诗人与诗”的专题作家研讨,“我最喜爱的诗人”读书报告等都是古诗词诵读中的语文活动。配合这些活动,鼓励学生把古诗词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撰写相关的习作或小论文,用古诗词的内容去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成立校园诗社,让学生自己写诗,读自己写的诗,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怀和对生活的感悟。

四、用“考级”推进诵读扎实展开

遵循诵读读本的《学习纲要》,以古诗词“考级”来促进学生的古诗词诵读是一项行之有效的策略。可将校本课程中的古诗词分成初、中、高三个级别,按照诵读欣赏计划开展诵读活动。每学期学校统一组织一次古诗词考级,通过默写或背诵等形式,来测试学生是否掌握某一级别的古诗词,给考级合格者颁发由学校统一印发的等级证书。报考级别本身不受年级限制,但必须由初级开始,由易到难,逐级向上过级。同时,年级选出在诵读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组织成立古诗词诵读委员会,协助老师开展活动。

或许是对“考级”这个词语的敏感,有人认为“考级”是把国学经典的诵读与学习庸俗化了,是一种急功近利的举措。其实,不要谈“考”色变,“考”从来不能作为学习的目的,只是一种促进学习的手段。何况校本课程的开展,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的,是按照古诗词诵读教学计划开展的,而且是符合学生需要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考级只是其中之一。

在诗歌诵读的过程中,记诵是一项重要任务。“诵”决不仅仅是“口”的发音活动,还包含了丰富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学习语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受和积累。语言正是在反复的实践中形成的一种习惯,诵读需要以考级来推动,诵读的成果需要以考试来检验。

古诗词诵读本是校本课程的一项内容,它与学生的语文成绩没有直接挂钩,与学生的评优也没有直接挂钩,考级过关是对热爱读书的学生的一种激励和褒扬,这更能激发和带动全体学生的诵读热情。

总之,古诗词诵读活动是一项长期的、日常化的、与学生语文学习紧密相关的一项活动,不能为功利绑架,只追求形式上的新颖而忽视了活动的实质,更不能把它当做学校装点门面的方式。只有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唤起学生的热情,掌握生动而又科学的方法,才能保证校园诵读活动的有效性。

4.古诗文诵读活动总结(最终版) 篇四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经典更是灿若星河,这些优秀的文化经典,凝聚了前贤的大智大慧,睿语哲思,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思想精粹,感染熏陶了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古诗文诵读能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喜爱吟诵古诗,喜爱朗诵童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厚学生的精神底蕴,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送的活动与班队活动密切相结合,抽出一至两节班队课作为经典诵读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在班级内举行吟诵表演。举行古诗文默写或经典文化手抄报、凡人凡言征集等活动。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相结合。开辟诵读窗口,学校橱窗每周推荐一首古诗,供学生诵读赏析,感悟。在每次校园广播中必吟诵至少一首古诗词,与亲子活动相结合。鼓励、倡导学生家长参与经典诵读,督促学生每天回家进行10分钟经典诵读活动。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积极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建立图书角,让学生有书可读。保证了学生在一天中的读书时间不少于一小时。每周,利用校本课的时间进行古诗文赏析,每个月,对要求背诵的古诗词内容进行抽背检验,通过验收者发给下个月背诵篇目,未通过者继续进行本月复习。针对名著阅读,每月开展一次好书阅读经验交流会。一学期进行一次书面检测。教师以身作则,每天做到和同学们一起背诗、读书。设计一张书签。在书签上写上一句读书名言,将优秀书签进行展出。写8-10次读书笔记。读了那么多书,把体会想法,记录下来。参加一次读书心得的交流会。和自己的好朋友交流一下自己的读书心得,让自己受益匪浅。将读书活动延展伸到家庭。开展“我的家庭阅读”活动。利用家长会,把一些家长好的做法介绍给大家,让家长懂得重视环境的作用,从而让儿童在成长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创新学习管理,办人民更满意的学校。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总结 篇五

活动总结

我们这次“经典诗文诵读展示活动”开展的比较成功!形式新颖,富有创意。同学们忘我、激情澎湃的朗诵,主持人从容、游刃有余的主持,深受大家的好评。会场秩序井然,严肃活泼,充分展现了我校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校貌。

一、收获和体会

1、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

诵读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校的德育内涵,推动了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交涉和德育工作的发展。师生的精神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学生养成教育的全面实施。

2、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3、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诵读中华经典诗文,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方法运用于课堂学习之中。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活动,让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4、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学校教师主动参与,广泛融入,他们和学生一起学习、讨论、背诵,探讨经典的人多了,查阅资料的人多了,吟颂的多了,运用经典语句的多了,我校广大教师在活动中极大的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二、我校经典诵读活动存在的问题

尽管这次活动老师们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我们还应正视并直面问题,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深思。

1、组织活动的严密性不足。这包括活动方案的制定,节目的衔接性、音响效果、表演的形式等。这需要各教研组以后在开展活动时,高度重视,力求更好。

2、.教师读书现状堪忧,经典诵读之路艰难。

教师读书学生才读书。教师要有书卷气,校园才能溢满书香。而现在的现状是学生“经典琅琅”,而教师却“鸦雀无声”。教师们读书多半是教育教学类刊物,而没能和学生共同背诵经典,一起品味经典的味道,教师理应成为学生经典诵读的榜样。教师是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关键因素。我校的经典诵读活动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使之制度化,长效化,这是我们共同探讨,努力的方向。

3、.经典诵读含义模糊,诵读内容不够丰富。

有些教师认为经典仅仅是指四书五经,仅仅是指古代的文章,而现、当代的一些优秀作品被一部分教师忽视,没有带领学生认真地诵读。

4、.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学生文化积淀不够均衡。

教师还没有真正认识到“雅言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的重要性。活动还停留在表面层次上。经典诵读工作还没有真正能够开展起来,今后,要将经典诵读活动当做一项长效工作来抓,使之真正的发挥教育作用。

4、教师参与的程度不够,本次活动,如果能让教师积极参与活动,共同展示活动。那将对学生是一个带动,对学生是一个最好的行动教育。

为使我校经典诵读工作健康持续开展,把经典诵读活动做成品牌,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评价机制要健全,督查要到位

今后,学校将考虑将诵读活动纳入到各班级发展性评价、教师量化考核和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内容等方面,学校要建立领导查,教研组长促,班主任每天抓、每天问、每天查的运行机制,坚持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常规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认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及时通报进展情况,交流经验,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内容要合理,方法要科学

各班要针对学校实际和学生认知的水平,分层次、分阶段地确定阅读内容,采取定人员、定时间、进头脑等方法,实现经典诵读的系统化、经常化和规范化,保证诵读效果。

6.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总结文档 篇六

中华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为进一步引导广大师生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激发师生对祖国的赞美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对中华优秀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于2011年9月8日开展全校性经典诗文诵读选拔赛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本次活动由教务处统筹安排,召开语文教师会议,商议诵读篇目和选拔赛活动方案。活动先由语文教师利用语文课在班上指导学生朗读,在班上先进行选拔,然后推荐1名优秀学生参加全校性选拔赛,获第1名者推荐参加县级比赛;参赛教师先与教研组长王朝忠老师报名,诵读后由评委教师无记名投票举荐。

在学校的支持和全体语文教师的热情组织下,这次“中华经典诵读诗文”选拔赛活动成功举行,于2011年9月8日在多功能教室圆满结束。虽然这次活动不是室外大型的开展,但教师学生个个态度认真,充满自信地展示了自己,能够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作品,吴春祥老师还给全体师生讲解了一些朗读技巧并做了示范诵读。

7.“古诗文诵读”特色活动工作总结 篇七

广东省在2004年选用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套全新的教材。在这套教材中, 我们清楚地看到它的变化, 那就是加大了古诗文的内容。近两年的高考对古诗文的考核也增强, 这就说明我们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经典名篇的诵读和背诵指导, 让学生在一定方法的指导下, 熟读或背诵一定数量的文言篇目, 加深对古诗文的文意理解, 培养语言感知、直觉、积累、顿悟能力, 从而逐步掌握古诗文学习方法, 培养独立阅读和鉴赏浅易古诗文的能力。现在我就谈谈在古诗文教学方面重视诵读的几点做法。

首先, 培养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消除学生对古诗文学习的恐惧感。要让高一年级的学生首先认识到学习古诗文的重要性, 上好古诗文的第一节课是关键。第一节课我是这样上的:利用多媒体平台, 配上悠扬的音乐, 我声情并茂地朗诵学生熟悉的或不十分熟悉的文言诗篇佳句, 会背的学生很自然地跟着我诵读起来,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然后, 我精心挑选了两篇引用名言佳句较多的高考满分作文, 跟学生一起欣赏。这两个情境的设置使学生明白了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 并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在教学反馈中得到印证。有学生这样写道:“老师, 您能够背诵出那么多的文言诗词, 平常上课你也出口成诗, 很佩服您。您是怎样记住的?可否传授一下你背诵文言诗词的妙招啊?您的诵读也很有感情, 一下子让我喜欢上文言诗词课了。”还有一个学生这样写道:“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看来以后, 还得背诵大量的古代经典名篇啊!”第一节课除了让学生明白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之外, 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其次, 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 进行诵读教学, 培养学生诵读古诗文的语感, 从而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与情感。朱熹说:“读得熟, 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唐彪认为:“文章读之极熟, 则与我为化, 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这些论述从不同方面说明了诵读的价值。每教学一篇古诗文, 我基本上是这样操作的:上新课之前布置学生预习, 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 做到字字会读;上课时, 有时我范读, 有时叫学生听录音, 有时也叫朗读能力好的学生读。形式可多种多样, 学生从范读中能得到许多感悟。梁实秋先生曾回忆他的老师徐锦澄先生的范读:“一字不苟地吟咏一番, 好像是演员在背台词, 他把文字里蕴藏着的意义好像都给宣泄出来了。他念得有腔有调, 有板有眼, 有感情, 有气势, 有抑扬顿挫, 我们听了之后, 好像是已经领会到原文意思的一半了。”好文章掷地作金石声, 也许是夸张, 但琅琅上口, 却是真的。学生听范读, 直观地感受着文章的腔调、感情、气势, 初步地领会原文意思,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诵读欲望。接着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 包括正音、停顿、节奏、语气和语势。文言语感的形成, 除了学生自己的实践———反复诵读, 别无捷径。诵读的形式多种多样, 自由小声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个别读、配乐朗读、表演朗读等, 目的就是要学生读出文章中固有的语气、语调和节奏, 读出文章中内在的情绪、气氛和感情。这样把诵读训练的过程变成对文章深入理解的过程。如教学《鸿门宴》时, 先要学生理解文中有两类人物:一类是以刘邦为首的张良、樊哙;另一类是以项羽为首的范增、项庄等。我叫学生分角色朗读, 他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涨, 读得十分精彩。学生诵读时都带有感情色彩, 人物形象在学生的角色朗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学《项脊轩志》时, 我就安排学生分角色表演朗读。通过表演朗读, 他们感受到了典型的细节和场面, 体会到了作者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 我先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感受琵琶女精湛的技艺和作者巧妙的用词;再结合诗人被贬的经历, 去体会作者与琵琶女的共同之处, 谈谈自己的感触。通过诵读课文, 学生在脑中尝试再现历史, 与诗人同呼吸共命运, 写出独特的情感体验。通过诵读, 能加深他们对文中人物形像、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理解, 从而实现了由诵读到培养学生语感再到理解文意的教学目标。

第三, 充分利用早晨20分钟的早读时间。课堂上的诵读重在引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领悟, 早读重在加深学生对对古诗文的记忆。从心理的角度来讲, 中学生正处于记忆力最强的时候, 背诵古诗文可增强语感, 积累文化库存, 发展形象思维。从语文学习的角度来看, 古诗文形象美、音乐美、节奏美, 词佳句丽, 篇幅不长, 容易上口, 便于记忆。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要有语言、篇章、诗文的积累, 厚积薄发。早读具体操作如下。

在内容的选择上, 古文与诗词相结合, 以教材内容为主, 课外名篇为辅。比如, 学了苏轼的《赤壁赋》之后, 我们就找了《后赤壁赋》一起读;学了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中的一首, 我们就找出相关的其他几首一块欣赏朗读。有时也找些同时期的作者的作品来读;还可以找些曾经学过的诗文一起来读。总之, 诵读面要广, 这样才能达到积累的效果。

在学习方式上, 有教师的指导, 也有学生的理解鉴赏。诵读的方式可以多样, 可齐读、个人读、小组读、配乐读、表演读、扮角色读。

第四, 在课外组织一些活动, 检验学生诵读的效果, 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如“接龙”、“开火车”或擂台赛等, 也可举办班级、年级、校级各种级别的专场比赛。各种比赛均给予精神及物质的奖励。此外, 年级成立诗歌朗诵协会, 开展诗歌音乐朗诵会, 在全校师生面前汇演。这个活动在我校艺术节期间开展两年以来, 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并在全校营造一种诵读古诗文的氛围。2009年元旦, 我们的学生被社区特邀去表演朗诵诗文, 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好的反响。通过反复的吟诵, 学生将平日积累的诗文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丰富了学生的词汇, 陶冶了情操, 可谓受益匪浅。

第五, 在评价机制上, 要激励学生诵读。一是在平时的测试、考试时列入考试范围。二是每学期能背出一定数量诗文的学生可以向学校申请学分。在各级竞赛、汇演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向学校申请学分。相信良好的评价机制能够大大地促进学生诵读古诗文的积极性。

8.古诗文教学要重视诵读 篇八

关键词:古诗文;诵读;审美情趣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教读古诗词应在指导学生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工夫,放手让学生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古诗词的音乐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词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一、初读,赏诗语

古诗文用韵抑扬顿挫,用语精当典雅,特别讲究字句的干练、洒脱、清峻。教师在教学中要挖掘语言特色,引领学生学会诵读,自主感悟,倾心欣赏诗文的语言美。初读时,首先要读准字音,掌握文章的字词。对学生进行认真的训练,并及时纠正,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同时很自然就掌握了其含义,把诗文也能读得文通字顺了。其次,注意重音。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第三,注意语调。语调指由于思想感情、语言环境的不同,或为某种表达效果,在声音上表现出来的升降、高低的变化。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过零丁洋》就要读得气壮山河、慷慨悲壮,《归园田居》就要读得与世无争、清新自然,《春望》就要读得忧国忧民、沉郁顿挫。第四,注意节奏。初读中的节奏需着眼于全篇。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如《陋室铭》骈散结合,音调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了音乐美,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二、诵读,解诗意

一篇诗文在诵读中把握了结构,了解了作者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内涵。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支撑句,掌握文章的思路,才能加快记忆的速度,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变静为动,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形象依据。诵读时,教师根据文义、诗意配图、配乐,让学生在优美的图像、音乐中朗读诗文,能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文意、诗意。如教《陋室铭》时,教师根据文义,配上了几幅古色古香的图片和一段《高山流水》的音乐,使学生从中把握了作者的思路。配乐诵读时,文章所表达的高洁傲岸的志趣和抱负就呈现出来了。熟读后,利用多媒体设计动态板书,扣住思路,抓住关键句,用缺字法训练背诵,从易到难,不断减少屏幕出现的字数,最后让学生全文背诵。学生在一个课时内既掌握了背诵,又把握了文章,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研读,悟诗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古诗文是人类情感的载体,古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在古诗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绎。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感悟出《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友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的爱国情,《春望》中的忧国忧民之情;才能悟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相隔两地的亲人的深情祝愿,“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爱国志士的铮铮誓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执著的信念,这些生动、具体、独特的个人阅读感受,不是老师能分析出来的,只有细心阅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将自身先前的独特体验融注到文本中,并对文本作出自己的创造性的阐释和解析,这不是教师的分析所能代替得了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研读、自我完成,真切领悟作者创作的动机,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的情感,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崇高人格的历练。

四、吟读,品诗味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反复吟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吟读的兴趣。在吟读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激发其想象。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学生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吟读,在吟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吟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意境。如,读《出塞》,试图让学生化身唐代诗人:登上塞外关城,明月下,望着辽阔的荒野,会想起什么呢——秦筑长城、汉卫边关、唐……为了戍守边境,这关城,从秦汉到现在,洒下了多少征人的血汗?为什么战争却连年不断……学生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就能较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学习古诗文要从诗文的字词品味、情感体味、风格认识、意境探求等方面来赏析。但要更好地鉴赏古诗文的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就要把诵读贯穿教学的始终。尤其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更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对古诗文诵读的能力和想象力,从而加深理解和感悟,获得思想的启迪。

(作者单位 陕西省岐山县第一初级中学)

9.古诗词诵读活动总结 篇九

我精心设计了许多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引领孩子们在玩中、在乐中诵读经典,如安排好诵读的时间,每天利用课前5分钟的学习时间,开始是集体读,读的形式很多,有轻读,朗读,领读,引读,接龙读,师生配读,男女生对读,唱读,方法灵活多变。实践证明,“多样诵读”可以大大激发诵读兴趣,学生们在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节奏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后来因为学生记忆的快慢拉开了距离,我们又用奖励的办法,凡是背诵下来一首诗的,我们就奖他一面小红旗,最后看谁的小红旗得到的最多,他就是诵读经典小博士。在这种积极的鼓励之下,学生们的背诵热情一天天增长。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班级涌现出大批的经典诵读小博士。

“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些曾经读过的美好纯洁的句子对学生们来说,真正做到了“进我耳,入我心”,时刻指导着他们的言行与思想,它在微笑地告诉孩子们,怎样才可以成为一个真正高尚的人。

10.古诗词诵读比赛活动总结 篇十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活跃思维,陶冶情操,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促进学校人文化发展,提高办学品位和办学特色。

二、具体实施

1、与日常教学相结合、除安排的校本课外,每周的晨读时间,各班按照不同学段的内容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一年级诵读《三字经》,二年级诵读《弟子规》,三年级诵读《千字文》,四年级诵读《千字文》,五年级诵读《千家诗》,六年级诵读《论语》。师生集体共读经典,共赏美文,共写佳句,进行经典吟诵、演讲,分组背、个别背、接龙背、默背、书写比赛等学习游戏活动,为经典诵读拓展更宽的道路。

2、与学校养成教育活动相结合。开展“人人读经典、做谦谦君子”活动,利用语文课前2分钟时间,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并提倡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力求达到这个小目标。语文老师每天要与学生共同进行诵读活动。每班选一名普通话及朗诵较好的学生做带读的小老师。每周末语文教师将本周所吟诵的古诗文进行简单的讲解赏析,或进行诵读指导。

3、与班队活动相结合,每班每月可抽出一至两节班队课作为经典诵读活动课,将本月所吟诵的古诗文全面复习,或在班级内举行吟诵表演。

4、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相结合。开辟诵读窗口,学校橱窗每周推荐一首古诗,供学生诵读赏析,感悟。在每次校园广播中必吟诵至少一首古诗词。

5、与亲子活动相结合。鼓励、倡导学生家长参与经典诵读,督促学生每天回家进行10分钟经典诵读活动。倡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积极营造浓厚的家庭诵读氛围。

6、注重校内向校外延伸,激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多读多背从而多用,不增加负担,不断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力求重形式又重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在背诵古诗文的过程中提高素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收获和体会

1、提高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

经典诗文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境界动人,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重要教材。通过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和美丽风光的古诗,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我们祖国江山如画,从而激发他们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培养他们高远的志向和博大的胸怀。不少古诗抒发了亲情、友情和乡情,诵读这些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长辈、爱亲朋的健康情感。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大量诵读中华古诗:

一是激发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形成了诵读的良好氛围。

二是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学生知道了“诗前幕后故事”、“文坛轶事”,他们了解、知道诗人多了,了解的历史事件多了。

三是学生初步掌握了诵读的方法,并能运用,部分学生还能把学到的经典语句运用于作文之中。

四是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通过自编自演节目、办手抄报,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协调能力,艺术鉴赏力等等都得到了极好的锤炼。

11.古诗文教学必须加强诵读训练 篇十一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诵读训练

初中课本中的古诗文,几乎遍涉古文经典。从先秦诸子到唐宋散文;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虽只是浩瀚的文学海洋的点滴,却是中华文化的沉沉载体,它们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大河,脉脉相承,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如何让学生喝了这一瓢而喜爱那浩瀚的大海?如何让学生在品味这些脍炙人口、悲壮激扬的佳句时,得到最真切的美的享受、情的熏陶?如何拉近古人与今人的距离,更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呢?我觉得应把课堂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

一、图文赏读,掌握思路

一篇文章在诵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内涵。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支撑句,掌握文章的思路,才能加快记忆的速度,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变静为动,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形象依据。诵读时,根据文意、诗意配图、配乐,让学生在优美的图像、音乐中朗读文章、诗歌,更深刻地领悟文意、诗意。

如我教《陋室铭》时,根据文意,按照思路,配上了几幅古色古香的图片和一段《高山流水》的音乐,使学生从中把握作者的思路。配乐诵读时,文章所表达的高洁傲岸的志趣和抱负就呈现出来了。熟读后,利用计算机可随时变动的动态板书,抓住关键句,扣住思路,用缺字法训练背诵,从易到难,不断减少屏幕出现的字数,最后让学生全文背诵。学生在一个课时内既掌握了背诵,又把握了文章,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想象品读,渐入意境

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诵读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激发其想象。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巴尔扎克曾说过一句有意味的话:“真正懂诗的人会把诗人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人的意境。

如读《出塞》,试图让学生化身唐代诗人:登上塞外关城,明月下,望着辽阔的荒野,会想起什么呢——秦筑长城、汉卫边关、唐……为了戍守边境,这关城,从秦汉到现在,洒下了多少征人戍卒的血汗?战争却为什么连年不断……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就能较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读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先以图像渲染离情别绪的特定气氛:烟雨蒙蒙中,旅舍前垂柳在微风中摇曳。在这凄冷的氛围中,配上一曲《阳关三叠》沉郁的音乐,让学生从中慢慢品读,想象诗人的心境,走进诗人的意境。

文言文言简意赅,一篇短短的文章往往能融入非常丰富的思想内容。特别是故事性较强的古文,想象的作用同样不可忽略。而生动、形象的画面又可以克服枯燥无味的知识讲述,使学生聚精会神地去观察、思考,活灵活现的情景能激活他们的灵感,开启他们的悟性。诵读时可以启发学生根据画面深入想象: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何。如读《狼》,要求学生诵读时根据屠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幅画,想象当时的环境、屠夫心理活动的变化等等,这样一出人狼斗智斗勇的故事,一个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主题就较好地品味出来了。

三、分类赛读,激发兴趣

单一呆板的活动往往使人产生厌恶甚至抵制的情绪,指导诵读如采用多种诵读方式,可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使学生在愉快诵读中,加深对文句的印象,加快背诵的速度。诵读方式有录音范读、教师范读、学生领读、齐读、分组读、自由朗读、配乐朗读等。如分组读《狼》,一组读写屠的句子,要求读出其由“迁就退让”到“勇敢警觉”的变化过程;一组读写狼的句子,要求读出狼的凶狠狡诈;最后,两组合起来读议论的段落。第二次,两组调换读。这样,不但激发了兴趣,也掌握了课文。

一般来说,学生都有极强的好胜心,利用竞赛形式进行朗读比赛,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在教完《木兰诗》后,让学生分组进行配乐朗读比赛,比谁读得有感情,再比谁背得准又快,还让学生根据所给图片背出相关的语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极为活跃,不但加深了印象,巩固了所学知识,也激发了学生背古文的兴趣。

四、注重精读,加深理解

“精读的目的在于揣摩和鉴赏”。在阅读教学中,它可分为三中基本功夫:理解、鉴赏、触发。理解有两方面,一个是关于词句的,一个是关于全文的。在理解基础上的就是鉴赏。揣摩文中语句在特定语境中的深层意义。引导学生注意用自己的体验去欣赏作品。阅读教学的最高层次就是触发,由作品感悟到其他的内容,让学生从作品出发,又从作品跳出来,有属于学生自己的心得体会。可见阅读中,理解是基础,鉴赏是提高,触发则是升华。

12.“古诗文诵读”特色活动工作总结 篇十二

“熟读唐诗三百诗, 不会写诗也会吟”,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古人这些精辟的言论充分地展示了多诵读经典作品的好处。让初中生多诵读一些经典古诗文, 有助于语感的培养、知识的积累, 有助于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写作能力, 进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纵观全国各地中考, 古诗文在背诵默写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文篇目较多, 学生要做到默写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就不那么容易了。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功夫贵在平时。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正确引导并指导学生的古诗文诵读, 让学生在经典古诗文的沐浴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立足《课标》, 超越课本, 适当拓展延伸

语文新《课标》是指导语文教学的纲, 但是语文教师不能拘泥于纲, 要立足学生的发展, 立足《课标》, 跳出课本, 进行拓展延伸, 丰富学生的古诗文知识及人文思想的储备。学生的视野开阔了, 心胸才会变得更加宽广, 眼光才会看得更远。如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大流派, 其中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初中课本中选入了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 辛弃疾的《破阵子》, 但仅从这两三首词是不能洞悉宋词豪放的风格的, 特别是不能充分感受辛弃疾的“壮词”和苏轼词创作前后时期风格的明显差异。此时语文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岳飞《满江红》、苏轼《念奴娇》、辛弃疾《永遇乐》等词, 通过让学生充分诵读, 增强学生对宋词豪放风格的感性认识, 学生就能够从慷慨激昂的宋词中感受到词人渴望报国、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初一、初二由于学习时间相对比较宽裕, 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古诗文让学生诵读, 一方面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另一方可以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典文学的理解从线向面扩展。

二、大声诵读, 出声背诵, 充分感受意境

诵读古诗文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诵读是背诵的好方法, 让学生大声地诵读古诗文, 每篇 (首) 如果连续诵读五遍以上, 对文章的熟悉程度就会不断地加深, 对文章的感悟、体会也会随着诵读的深入不断加深。语文教师一定要做好学生诵读的指导工作, 积极组织好集体诵读活动。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集体诵读, 特别是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正确的诵读影响很大。

在大声诵读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完全抛开文本, 出声背诵。每篇 (首) 连续背诵五遍以上, 会发现学生在一二遍时有一些生硬, 到三四遍时就会相当流利了, 到五六遍时学生已完全熟练地掌握全文了。

在大声诵读与出声背诵两个步骤中, 出声是关键, 一方面是古诗文语言优美, 琅琅上口;另一方面读出声音来是对人记忆功能的再重复, 而且出声也能使学生能随时发现、检查自己的错误。

三、开展活动, 丰富内涵, 营造大语文环境

要以学生为本, 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动起来, 对于诵读古诗文也是如此。要让学生不感到诵读古诗文是一项繁重的任务, 语文教师要多思考, 积极构思, 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活动。

如, 可以开展“每周一诗”诵读活动, 每学期开展一两次古诗文诵读比赛、古诗文知识抢答比赛, 通过有竞争性的、精彩纷呈的活动展现学生的才华, 从而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和学生一同赏析古诗文, 通过教师娓娓动听的语言让学生充分领略古诗文语言的精练, 意境的优美, 让学生感受古人创作艺术的高超及古典文化的魅力。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古诗文诵读的活动, 积极营造大语文环境。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绝不可能仅靠课堂就能解决的, 需要一个大语文环境, 浓厚的人文氛围熏陶更有助于学生的成长。

四、重视积累, 关注重点, 正确理解记忆

现行的中考古诗文默写已经完成了从传统单一的上下句补充完整向理解性默写、拓展性默写的过渡。默写的内容更加宽泛, 难度不断加大, 这就需要学生特别是初三学生要关注重点古诗文句, 重视积累, 正确地进行理解记忆。

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积累的方法, 如让学生积累一些描写山水景色、和平生活、悠闲自得、优美自然环境、友情等相关古诗文句, 并给它们加以分类。如果说初一、初二的背诵是纵向的积累, 初三的归纳应该是横向的梳理, 这样就能形成古诗文记忆的面, 知识点会更加清晰。

关注重点, 要让学生勾画出每篇 (首) 古诗文的名言警句, 特别是能够揭示主旨、中心的关键性语句, 如《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陋室铭》中“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等;勾画出描写山水环境的语句和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 将这些句子重点背诵, 并能够正确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 以备考查时理解性记忆之用。

多做一些理解性的题目, 保证汉字书写的正确率。考查时不仅要会背, 更要能正确地默写出来, 这就需要平时多做一些相关的题目, 特别是理解性记忆方面的题目, 如写出与“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同样意境的古诗句, 写出与“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同样哲理的古诗句。在做题目时, 要保证汉字书写的正确率, 让学生回归到文本内容, 将容易写错的字多看几眼, 多练几遍, 保证不改字, 不写错误字。

13.“古诗文诵读”特色活动工作总结 篇十三

遵循《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高我校学生文学修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拓宽语文学习天地。

二、成立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工作小组

领导小组:

组长:兰祥勇

副组长:周全 代勤杰 王玉兰 陈挚

成员:各语文教研组长、语文教师、音乐、美术教师

三、诵读内容

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读本》(小学篇)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读诗文为主要内容,以及旨在提高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有关励志、爱国、惜时、亲情、好学等方面的诗文和中外现、当代美文。

四、实施过程

(一)营造氛围

利用黑板报等大力宣传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每周黑板上写诗文、警句或名言。

每日一诵(3~5分钟)形成常规。

(二)用好“课程”。

1、语文阅读课。

本学期各年级阅读课利用几分钟作为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时间,各班每周以经典诵读课为载体,做好诵读工作。

2、校本、地方等活动课。

各年级各班级把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与校本、地方课、综合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三)注意学科整合。

1、音乐学科与诗文诵读的整合。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寻找或自编教学内容,将诗文诵读与音乐融为一体。研究课:音乐中的古诗词。

2、美术学科与诗文诵读的结合。给经典诗文配画,应成为美术教学中探索学科整合的一条途径。研究课:诗配画。

3、其他学科,如品德、科学等亦可探索与诗文诵读的相关整合。

检查方式: 看课 备课教案 要求备课中有所体现

每位教师要围绕学校和区教委的计划安排制定个人的实施计划。不用复杂,简单写出你准备怎样做?有操作性即可。

(四)活动开展

1、原则

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2、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师带生,生带生。

(2)形式多样的读念: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默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并非完全不要理解,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以语文老师为主,不限于语文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课、课间背诵。也可以在每节课前由班干部带领读。

(4)中高年级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赏析,并结合语文学科教学时间进行评点。

(5)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10分钟。

(五)活动评价

1、开展班级“诵读争星”评比活动。

(1)各班学生自备硬面抄,将“我会背的诗”记录下来,比一比,看谁背得多。

(2)组织学生自评,由学生从诵读数量与质量两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3)组织学生互评,通过检查古诗记录本,抽背古诗,给对方评出相应等级。

(4)家长评价,由家长根据孩子诵读情况评出相应等级。

(5)教师评价,教师综合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以及学生的动机兴趣、活动表现综合评定,填写☆数。

(6)评选班级“诵读之星”。

2、评选“诵读大王”、“诵读能手”。

(1)在班级中开展赛诗会,评出班级“诵读能手”。

(2)在年级中开展赛诗会,评出年级“诵读大王”。

14.“古诗文诵读”特色活动工作总结 篇十四

大赛活动总结

我校举办的这届古诗词诵读大赛在同学们声情并茂的表演声中拉下帷幕,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是留给我们的回味却是深长而久远的。

首先,同学们用自己的声调再一次诠释了古代经典诗词的美感,展现了我们学生追求美、展示美的情操,令人感动。经典古诗词诵读,能发现什么是文章之美,什么叫意境之美,什么叫经典之美。本次活动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大家发现美、欣赏美、展示美、歌颂美。我们取得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其次,为我校的“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做到了引导大家喜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古经典诗词读诵活动能让我们重温了历史,追溯了文化,和我们对中华民族产生自豪之情,对中华文化产生景仰之情,这也是一堂形式生动、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课程,是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形式。

同时,鼓励大家读诵古代经典诗词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大家长期读诵积累的习惯,用经典熏陶气质、培养品德。同学们正是读书最好的时期,记忆力最佳时期,一定要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大量阅读、大量背诵。记住了你才会获得,有了这份财富;践行了你才能拥有高尚品质。

所以,我校要将这项活动一届一届办下去,并且要越办越好。各位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要多费心思,精心选材、悉心指导,让凡是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学生都能满腹经纶,知书达理,懂得孝亲,胸怀感恩。这也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同学们的期待。

最后,对本次活动辛勤的组织者:团委,语文组,各位评委老师等工作人员表示诚挚的感谢,对积极组织参与的班级和获奖班级及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15.高中古诗文诵读有效性浅议 篇十五

古人云:“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大多数人认为, 熟读成诵会强化学生对文本的记忆, 促进其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很多语文教师的文言文课堂已经由原来的“讲得多”变成现在的“读得多”、“背得多”。笔者曾和一位中学语文老师交谈, 她说, 在执教《滕王阁序》前, 花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读背整篇课文, 整节课下来, 也有三五人能熟练背诵, 但大部分学生并不能达到背诵全文。这种读, 其实是一种功利的读, 是一种不求甚解的读, 也是一种缺乏人文底蕴的读。这种错误理解诵读要义的现象, 导致学生对诵读内容缺失兴趣, 同时也费了不少时间。这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并非罕见, 其效果可想而知。比如, 在默写古诗文名句时, 学生将“留取丹心照汗青”写成“留取丹心照汉青”, 将“小弦切切如私语”写成“小弦窃窃如丝雨”, 其他还有“大江东去, 浪涛尽”“落霞与孤鹜其飞”“赢得身前生后名”。最离谱的是“乱石穿空, 惊涛拍案”“小乔出嫁了”。据此分析, 学生在进行古诗文诵读时有很多是机械性记忆, 对古诗文的内容缺乏理解, 更不要说赏析与品味了。如此诵读, 对学生有多少帮助呢?这样的诵读教学, 又有多大价值呢?

所以, 古诗文诵读教学要有效, 做到以下几点是必须的:

一、注重诵读的科学合理性

语文教学离不开诵读, 语文课堂离不开诵读。不同的诵读方法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如自由读, 有利于学生自主理解文章, 增强语感, 这适合于预习阶段;集体朗读, 具有带动作用, 能提高部分学生的诵读水平, 品味出文本的气势;分角色朗读, 让学生自己选择作品中各具个性的人物, 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深层次理解人物的性格;为了能明确地体现诵读的要求, 教师范读, 能给学生以示范和激励;配乐朗诵, 则适用于情感充沛的文言诗文, , 能够加强文本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适当的朗读形式, 科学的诵读方法, 在古诗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如在教学故事性比较强的文言文时, 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文本, 品味人物个性, 教师可以组织安排分角色朗读或表演。课前, 教师做好准备工作, 公布角色, 招募人员, 认真指导, 反复训练, 直到学生能贴切地表现人物个性, 再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朗读或表演。如果没有课前科学性的安排, 课堂上临时抓角色, 可能只能换来学生的凑热闹。再如在诗词教学过程中, 读准字音, 努力背诵之外, 教师更多的是要引导学生读出诗词的韵味, 真正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进行个性化的品味, 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示范诵读。记得在教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 课前, 我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查阅资料, 听诵读录音, 但是总担心女教师难以读出其中的大气磅礴, 但是学生的鼓励让我放下了包袱, 他们说老师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别有一番风味。

语文课堂上, 科学合理的诵读有助于教学进程的深入, 更有助于学生的自主参与。如果古诗文诵读, , 教师指导缺失, 教师示范不够, 只泛泛要求学生读, 只会让朗读流于形式, 难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 更难以改变语文课堂的沉闷和无趣。

二、注重诵读的目的性

语文课堂, 应更多侧重于学生的学, 而不是教师随心所欲的设计。诵读, 是让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 在丰富生动的语言的引领下, 在头脑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艺术形象或画面, 把学生引领进课文情境, 对课文中所塑造的人物, 所描绘的景物, 所安排的情节, 所抒发的情感产生共鸣, 把握和理解文章主题, 形成个性化阅读。

所以, 不同风格的古诗文, 不同特点的句段, 教师都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诵读方法, 明确诵读的目的和要求, 让学生真正有所体悟。一位老师执教李清照的《声声慢》, 他先让班上一位诵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朗读, 再进行点评, 教师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用舒缓、低沉的节奏来处理, 并且挑选了一些句子示范诵读, 然后请那位同学再一次诵读, 最后全班齐读。这样的课堂安排显得有步骤性, 强化了诵读的目的性, 值得我们借鉴。

三、注重诵读的层次性

被选进高中教材的古诗文, 一般都是内涵丰富文质兼美的作品。因此, 在指导学生进行古诗文诵读时, 要注重诵读的层次性。笔者在教学中, 古诗文诵读教学大致分为三步走:先是初读课文, 利用早读时间查字典, 读准字音, 分清句读,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理清课文思路, 把握大意, 初步整体感知。这个过程有利于学生诵读习惯的养成, 也有利于学生筛选信息能力的培养, 教师课堂上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检测预习情况, 比如复述课文, 点名朗读等。第二步就是教师示范朗读, 并带领学生揣摩个别词句的韵味, 读出人物的性格。最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就课文的思想、结构、艺术特点等进行探究质疑。这样使诵读有步骤, 有层次, 层层深入, 才能带领学生徜徉于古诗文的海洋。

16.初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探究 篇十六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措施;诵读;古诗文教学

古诗文作为我国历史长河中的瑰宝,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积淀。特别是教材选材,更是历代中的佳作,其韵律协调、词句优美、意蕴深刻,能够感染每个时代的人。那么我们应怎样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充分提高诵读古诗文的效率,让学生更好地传承中国文化的精髓呢?笔者联系中学生的特征,并在教学中试行,取得可喜的效果。下面笔者介绍试行的方法,供各位同仁一起商榷。

一、使用一些趣味的导语激发学生对古诗文诵读的兴趣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精彩、动人心弦的导语,能够很快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如,学习《三峡》可引导学生联想起李白《朝发白帝城》这首诗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一句,接着问:“谁曾经见过或领略过三峡磅礴的景象?”将学生引入三峡壮阔雄迈的景象中,充分调动学生对三峡的向往之情。而讲授《曹刿论战》一文时,可用“一位缺乏军事才能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君”来引出文章的内容。好的导语能够使学生先入为主,并且为诗文诵读创设一个前提条件,驱使学生尽快产生想学习的好奇心。

二、诵读为主,浅尝辄止

展开古诗文的诵读活动,其是建立在学生古诗文的背诵量的前提上。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学生除了背诵古诗文之外,还应该将释义一字不漏地背诵下来。如此一来就会导致诗文诵读的质量大大降低,削弱了学生对学习古诗文的热情。因此笔者觉得在展开诗文诵读的活动当中,可依据“诵读为主,浅尝辄止”的原则进行。

学习、赏析诗文,自古以来就使用的方式,即“吟诵”,跟如今的“背诵”“熟读”“朗诵”如出一辙,即用顿挫有致的声调,有节奏地将诗文诵读出来。其有利于理解古诗文的含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吟诵熟练之后,诗文中所蕴藏的高尚品质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在需要的时候就能够流畅地运用。

三、通过开展相关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语文的诵读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乐于学习语文,愿意上语文课,消除对古诗文的恐惧感,笔者采取了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尽量让学生感觉到古诗文的课堂并非如想象中那么沉闷无趣。如,在讲授《核舟记》一文时,课前要学生准备好画具,并在大概了解课文的前提下,凭借自己的理解,将“核舟”重新画出来。很多学生顿时就有兴趣,不过也有部分学生认为“难度太大”“看看书再画吧”。这时学生就充满求知欲,教师适当通融一下,这样就能调动起课堂的气氛,从兴趣变为想学,从想学变成能学,从能学变成会学,学生一下子就能熟读诗文内容,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置疑激趣,提高学生学习与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笔者在讲授古诗文前,分别采取了设悬念、提问题、讲故事、猜谜语等措施,悉心激发起学生对古诗文的好奇。

讲授王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笔者联系中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先编制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的故事:岑参是当时有名的将军,从小就怀揣着建功立业,保卫国家的志向,在岑参第二次出塞,他的好朋友武判官被调回京城工作,而岑参在轮台为他践行的时候,跟武判官谈起自己在塞外的生活,在塞外八月就开始下雪了,大风一吹,雪花漫天飞舞,有时候会错认为是梨花绽放,这里的天气非常寒冷,就算穿着狐裘也被冻得哆哆嗦嗦,客送到路口,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岑参心想: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在回去的路途中岑参即兴写下了这首诗歌。讲完这个故事之后,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诵读的时候反复想起这个故事,兴致勃勃,取得较佳的效果。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在古诗文诵读的教学中得到了一些相关的成果。笔者认为播散传统文化的种子,假以时日一定能够铸造新的成效,并能够充分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计划再往前出发,继续探讨如何提高中学生古诗文诵读的兴趣,尽量让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每一位学生的心田中生根、发芽、结果。

参考文献:

江家华.试论以“诗教”培育青年学子的人文素养[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5).

(作者单位 江西省赣州市全南县第二中学)

17.古诗文诵读活动计划 篇十七

甄寺中心小学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拟以祖国传统文化为校本教材,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中华五千年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传统给我们炎黄子孙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为弘扬和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培养一代新人,结合学校的养成教育和书香校园活动,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努力将古诗文教育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高尚情操、优秀品格的人文教育有机地融合,着力打造新时代的优秀少年。

二、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了解祖国优秀文化,增加自身人文素养。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习惯。

3、构建学习型校园,更好地营造学习氛围。

三、参加对象

全校学生

四、诵读的内容

《课程标准》规定必背篇目70篇,《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老子》、《唐诗三百首》等中的优秀篇章。(各年级具体诵读内容见附页)

五、诵读时间:

每天上午大课间15分钟为我校古诗文诵读法定时间,由各班语文教师负责组织。

六、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在师生中进行宣传发动,由学校组织语文教师搜集整理部分经典中华古诗文,作为诵读重点篇目。

第二阶段:学习、诵读。以班级为单位,广泛开展诵读活动,开展比诵读篇目多少、比背诵篇目多少的竞赛活动,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学习更多的经典古诗文。

第三阶段:组织校内“古诗文诵读”竞赛活动。

七、实施要求:

1、想方设法,营造氛围。全体语文教师积极参与和投入该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为学校营造书声琅琅的良好诵读氛围。

2、保证时间,有所创新。阅读活动要在时间上给予确保,更要在方法上有所创新,要通过小型而灵活多样的方法不断地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建议语文老师在班内开展“优秀诗文朗诵会”、“诵读小小擂台赛”、“知识大考场”、“读书小能手”等活动。在活动中,教师要大胆创新,不断探索,丰富读书与积累的形式。让学生读准读通读熟的过程中,组织学生通过小品、故事、歌咏、表演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采取学生集体背与单独背、必背与自选篇目相结合,配合学校开展活动,让诵读活动成为学生的最爱。

3、争取支持,深入开展。要着重面向家长进行相关的宣传,争得家长的理解和更多支持,多向家长征询意见和建议,形成校内校外的合力,促进诵读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下去。

八、组织领导:

领导小组:

组长:甄兆光

副组长:张明奎

成员:张士勇孙宝祥王吉星张万兵段德扬

附:经典诵读展示形式(供教师参考)

1、我给大家讲美文

学生把自己收集诵读的古诗文讲给同学听。

2、唱经典

古诗文本身就具有强烈的音乐美。在诵读的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诵读的兴趣,让他们记得更好,可开展歌唱古诗文的活动。如孟郊《游子吟》,苏轼《大江东去》《明月几时有》,李商隐《别亦难》,白居易《长恨歌(片断)》等古诗词歌曲,同时学生还可以运用自己喜欢的歌曲曲调去唱古诗文。还可请音乐老师给古诗文谱上好听的曲调。

也可在游戏(如跳橡皮筋)中编成歌谣。如学生在玩拍手游戏时,“你拍一,我拍一”就变成了“人之初,性本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充分感到了诵读经典的乐趣,更能坚持下去。

3、给经典配图

在经典中,因为作者的推敲琢磨,使语言很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等,都能在学生的头脑中形象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在学生诵读的基础上,为经典配画,加深了学生对经典的感悟,培养他们思维力,想象力。

4、经典我能行

在诵读到一定的程度上,可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写。

(1)改写

古时贾岛在“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上不断推敲,王安石在“春风又绿江南岸上”反复斟酌。《邹忌讽齐王纳谏》

“窥镜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一句中的“窥”就将邹忌作为男子,却反复照镜的自惭心理表现出来。

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你觉得有哪些地方你可以改动一下,让它更传神。让学生有了强烈的动笔愿望,希望与古人一较高低。

(2)自写古诗文

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加以适当的介绍,学生对古诗文格韵有了一定了解,就让他们试着自己写一写诗。

5、编写经典选篇

学生将自己诵读的经典分类,如分成学习方面,为人交友,励志人生,绚丽自然等等。并由此自己编成一个小册子,配上精美的插图,写上序言,标上自己主编的字样。看着自己的成果,学生诵读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更使他们乐于诵读。

6、运用经典

学生诵读经典,能在实际中运用,更能让他们乐于好于诵读。这也是我们诵读的一个目标。在实际中,我们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经典。

如春天到了,组织学生走出校门踏青。看见桃花,教师有意识地诵出“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人面桃花相映红”等句子,引导学生吟出自己诵读过的与桃花有关的句子,看谁说得多,说得好,用得当。在作文中,也经常引导学生恰当地运用经典句子。如描写春雨时,用上“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古诗文诵读活动计划

上一篇:食品加工项目实施方案下一篇: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