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共11篇)
1.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一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一种新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走进了学校的教育生活。它以其独特的课程形式、课程价值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关注,这门课程在我国新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列入国家课程计划,各地亦有许多成功的实践,但作为一门新兴课程,面对创新人才培养这个命题,在认识和实践方面还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也是跨世纪教育变革的根本任务之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教育的根本价值目标,大量的实践事实和理论研究表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探索一条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
青少年大多具有原始的创造欲望,一个人的创新意识表现为敢于突破前人的规范,善于交换角度重新审视事物,善于从前人或他人的错误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独立地对已有知识重新认识、组合,表达、应用等,独创地从实践活动得到发现,产生疑问、获得结论、提出设想。实践是创新的基础,离开实践无法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在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应该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一、开阔视野、创设情境,激发创新动机和情感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永远胜过责任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应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合理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自主探索求知。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每天都有大量新的科学知识、技术产生,知识的巨大发展必然引起思维方式的变革。让学生不断接触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是开阔学生视野,促进思维发展的手段之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进行调查访问和查阅资料,通过电视、广播、书报等多种途径,广泛接触现代科技信息。在阅读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对知识分类、概括,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撰写科技小论文来总结自己的学习心得,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条理化。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热情和创新精神,在实践中开阔视野,学会解决问题。这样的兴趣引导,不但引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二、在实践中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基本组成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必须落到实处,才会有效果。
(一)创设真实的创新情境
创新精神是高度的精神境界,知识是必要的基础,关键在于创新氛围和过程的亲身、亲历的总结、体验,直至升华和内化。学科课程不具备(或是说很少具备)这一无形的条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恰好弥补了学科课程的这个不足。应该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实践性,为学生创新开创实践的空间,让学生在在广阔的社会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获得丰富的直接体验和亲身尝试,学会在实践的过程中创新。
(二)广泛的实践机会
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不能脱离实际训练条件的支持,只有通过具有实在价值的训练过程并经过经验总结才能提炼出具有真实意义的策略、手段与方法,才能真正在理论指导下去运用、创造知识和技术,并取得效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学习的实践性,在综合实践课中,同学们可以以个人、小组、集体的形式开展论文、制作、科学实践、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信息传播以及发明创造活动,了解人类科技发展的过程及对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培养创造意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丰富学生亲身、亲历感受,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让个性充分发挥
个体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个体或小组为单元的一种研究学习。它充分照顾了个体差异,最大限度地给了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能有效地发挥各人的特长,激发各人的潜能,促使学生从被动思维向主动思维、单一思维向多元化思维、平面思维向立体思维、静态思维向动态思维、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发展,展示自己的丰富想象创意,使学生获取成功的喜乐,从而激发更大的创新热情,学习更多的创新技能,为向更高层次的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在自主的学习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中启发创造性思维,培养科学人才,这和发现式学习分不开。不论是学生独立发现,或是教师指导发现,学生皆系主动地参加学习,探索途径,以求达到学习的目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要立足学生的学,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中注意采用启发性的提问、追问等形式,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促进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使学生不断产生对事物的探索、发现、想象和表现的欲望。使学生广泛和深层次地参与到研究中来。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工具、材料的准备上给学生创造条件,任他们选用,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发挥主导作用,又要能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导他们面对操作任务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规律,选择方法和工具,启发他们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自己是学习和实践的主人,感受到实践的艰辛和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进而感受到自身价值与劳动的价值。
在课堂上给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教师应该把讲的时间腾出来让学生去练、去说、去思考、去操作,在课堂上实现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所提倡的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嘴巴;是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空间。采用多种活动项目和活动形式,让学生有更多活动空间,更多相互交流、获取信息的空间,舒展学生的个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知识不断创新的时代。教育传递人类知识的功能必然更多地为信息系统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在于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实践能力,塑造健康向上、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格。“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给了学生发展个性的广阔天地。同时,也点燃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创新的火花,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研究
作者 :靳云张海霞王
单位:汉沽区教育教学研究室
时间:2003年11月 静
2.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二
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全社会教育的重点与目标。如何培养在校学生初步的识图、绘图、设计能力?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国家制图标准和制图的基本知识,掌握投影的基本理论和投影方法及建筑形体的表达方法, 必须让学生熟练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来提高学生们的初步识图能力、绘图能力、徒手绘制草图能力,培养学生透视立体概念由平面到空间再由空间到平面的思维想象能力。学生牢固掌握这些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对专业建筑绘图中平、立,剖的表达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可对相关专业基础课,如《室内设计》、《建筑制图》、《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等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对建筑施工图、结构图、设计建筑图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如何培养在校学生识图、绘图及建筑设计能力,对于建筑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核心问题,要继承和发展陶行知办学的教育教学理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对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目标是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即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力的一线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其次,学生通过在校三年接受各种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训,他们具有全面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运用的实践能力,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精力充沛,有着较强的求知欲和自我表现意识。关键是要摆正《室内设计》课程与《建筑设计》课程之间的重要关系,为此在《室内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一开始就应有意识地引导由专业基础理论导向专业理论过渡问题,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潜在的设计意识和学生们早期设计与创造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动机,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就业的发展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 可在以下几方面作一些浅析和探讨:首先要选择恰当的设计题目。一开始不要搞大的题目,应是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传统到现代,由古典建筑到欧式建筑等设计过程。例如:本学院的门楼和门卫设计虽然功能简单,在一定程度上是体现新时代学府所特有文化内涵与气息,则需要有新的创意。在实践、实训过程中实质是为学生们提供了一项良好的表现自己的能力。同时也掌握和发现学生们的个性和特点,并能更好地展示他们自身的潜能,有助于体现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另外, 还可以让每个学生用平面图的形式把自己的家庭住宅、乡村和城市建筑,只要他们自己喜爱的有特色建筑,测量徒手绘制出来,说明此平面图设计的优缺点,如面积、户型、功能、布局等方面,并且让学生进行大胆创意、构思、改进或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出自己的“理想住宅”。此外,还可以指定某些特定的设计条件,例如:给定某个住宅建筑的平面图框架,要求学生开动脑筋拓展思路,勤于思考与创新。家庭住宅不仅有行列式的传统布局,还有点状,蝶状住宅,条形住宅,还可以组成叠落、错落有序等形,从而形成了较丰富的建筑艺术和空间效应,以此创造出自己的建筑风格。
我认为很多毕业生在社会实践工作中的革新、创造与成就,无不是依赖于在校期间学校和大师们给予学生铺垫与培养的结果,使他们有着广阔无垠的平台。
2、注重美感与韵律的培养
不论是一座新城市开发和小区建筑规划与建筑设计,装饰设计, 它们的设计原则是“经济、适用、安全、环保、美观”,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建筑的美观,是指视觉上的美,韵律上的美,因为建筑是为人所服务而建造的,它的美存在于系列,韵律、节奏组织安排。建筑大师称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是美感于音乐的完美结合。如窗户,阳台地,楼梯间,玄关的造型,门窗的比例,墙面虚实比例和入口处小品、隔断建筑的比例等等,都会给人以强烈的美的感受,具有较强的艺术吸引力。
在学生学习建筑与通口透视及设计时,教师就应注意美学、美感的培养及训练。如在学习“建筑开窗”时, 就应使学生认识到开窗的目的重要是满足房屋通风、换气、采光和日照的功能要求。还有扶窗远眺起着装饰作用。特别是漏花窗在园林建筑和公共建筑中起着装饰作用。给人以美的享受。反之,单纯、片面地要求国内外建筑的大落地窗,在玻璃,带形窗,不分建筑类别和使用要求,随意采用;开窗尺寸大小不一,排杂乱无章,不从实际出发,这些必然导致与破坏了建筑立面的效果同时也破坏整个建筑组合的美感。
阳台和落地窗体现住宅的特点,在住宅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利用阳台的变化来达到立面的多变,要求学生能过精细地观察,在设计中体现出风格各异,虚实得体、统一,通过实板与虚板结合,色彩与质感的对比,设计出一种独特风格的阳台和落地窗,可给人们带来好的心情和美的感受。可利用外墙凹凸面层饰面,采用不同色调取得立面变化的效果也有所不同。如粗细搭配对比,软硬线条结合等,在整体色调和色彩的选择上,大面积一般用轻淡暖调子,光亮快的色彩,小面积凹入阴影部分,用浓重冷调子,阴暗的色彩加以强调阴影的变化而增强建筑物的美感和立体感。
3、注重徒手绘制草图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室内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绘制草图的良好习惯。草图具有不受时间不受时间不受时空条件的限制。由设计者将理论知识实践经验贯穿于脑海之中,通过手眼配合, 一气呵成培养速成的本事。徒手绘制草图是任何设计中的重要一环,是一种实用的手段和技法。利用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广泛采用,培养学生认真、用心留意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并不失时机地捕捉下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现意识,提高他们的潜在意识和灵感,创新意识。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手法都是从观察、感悟、体验大自然客观规律的发生发展以及日常生活之中人文理念与灵感的发挥。
此外,还要挖掘学生的潜在意识与灵感的出现,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想象能力,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提倡欣赏式教学,要及时发现学生, 及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让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社会中的科技实训活动,学会查询参考文献及资料,要在实践工作中形成自己的主观意识和客观意识的观点。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爱专业的学习兴趣。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制图是建筑设计的工具,而室内设计是一种复杂而又多元化的工作,需要做出大量的工作,要从多方面入手,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创新力的培养和训练,一定是要让学生手脑并用,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与创新能力。
摘要:室内设计课程是建筑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之一, 也是建筑设计课程教学的核心内容。随着现代城市的建设和飞速发展, 识图、绘图与建筑设计也逐渐走向专业化、标准化, 注重物质功能的实现, 关注精神价值的塑造, 这意味室内设计课程与建筑设计课程相关的属性, 同时要不断适应这一变化, 加大注重制图的识图能力, 绘图能力的培养, 更要注重建筑设计的内涵与创意,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三
关键词:综合课程设计;创新能力;机构创意拼接
为适应社会对创新型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机械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不断改进。电子科技大学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开设了综合课程设计课程,是一门以培养机械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为目的实践类课程,该门课程体现了专业基础知识和现代设计方法、三维建模软件和工程分析软件的结合。
机构创意拼接实验为学生提供将设计理念转变成简易机构的平台,学生在平台上体验从搭接、验证、调试、改进到确定设计方案的过程,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对平面机构的学习和设计只停留在理论设计的状况。
将机构创意拼接实验与综合课程设计相结合,鼓励学生将机构创意拼接实验中的作品进行的详细设计,为拼接实验中的简单形状构件选择材料、设计尺寸、进行结构强度分析,并绘制零件图和系统装配图。这种有机结合使学生模拟经历产品开发的完整流程,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工程意识和系统观念。
一、综合课程设计课程分析
1. 开设综合课程设计的意义和可行性
传统的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门课程都设置了课程设计环节,两门课程的课程设计都是在期末进行的,相互之间没有关联。多年来一直沿用的课程设计题目较少,相似或相同课题的学生较多,在网站上也能够找到许多参考资料,抄袭情况屡见不鲜,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思考,造成课程设计无法达到预期目的。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机械专业的基础课程除了传授机械设计制造的基础知识以外,还应融入现代设计理论和工程计算软件知识。电子科技大学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中增加了一门独立的实践课—综合课程设计,在第六学期开设,取代了原有的相对独立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综合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机械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性环节,设置该课程的目的以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应用现代先进分析技术和设计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大三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机械原理、工程控制等专业基础课程,具备了进行产品设计部分的基础知识。在大三下学期,开始学习机械设计、产品造型设计、CAD/CAE/CAM、产品优化设计和制造技术等课程,对产品进行强度校核、造型设计、工程分析、公差设计需要这些课程的知识。因此,在学期开始时布置设计任务,学生可以先进行方案设计,随着相关课程学习的逐步深入,有针对性、有目的地拓展产品设计所需的知识,到期末提交设计作业,对于进展较慢的学生,可以延至下一学期开学时提交作业。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将综合运用各门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知识,完成自己的作品,既体验了机械设计过程,又能够体会到机械工程学科体系中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
2. 综合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设计
综合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训练的平台,要求学生按照机械产品设计的流程,综合应用机械类各门课程的知识,设计一种具有工程应用价值的机构。主要工作包括选择构件类型,进行构件的强度刚度计算并确定其主要尺寸,在计算机上进行有限元分析和装配仿真,接下来确定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绘制主要零件图和装配图。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产品主要尺寸的优化设计以及工艺过程的设计。
综合课程设计采用讲授和辅导答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讲授机械设计的流程,详细讲解各环节的主要工作,使学生了解每一环节所需知识,以及所需知识来自哪一门课程,从而指导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各门相关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相关课程的热情有积极的作用。
为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生可以自由组成二人小组,每组提交一份在设计说明书和设计图纸,在封面上按照贡献大小排序署名,在说明书中详细说明两人各自完成的工作。题目由学生自行拟定,创意设计一种有应用价值的机构。设计说明书包括功能原理设计、机构选型设计、结构强度设计、公差与配合设计等内容。课程的考核成绩根据初期检查、中期检查、答辩和设计报告质量来综合评定。
二、结合机构创意拼接实验,强化学生综合设计能力
机构创意拼接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学生在搭接实验台上任意选择平面机构类型,组装调整机构尺寸,能够比较直观、方便的搭接、验证、调试、改进和确定设计方案,较好地改善了在校学生对平面机构的学习和设计只停留在理论设计的状况。开设机构创意拼接实验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及其运动特性的理解和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
机构创意拼接实验与综合课程设计在同一学期开课,学生在实验平台上经过反复尝试与修改,已经设计出了具有某种功能的机构,构件的基本尺寸已经确定,如能将设计成果直接代入后续的综合课程设计课程,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针对已初步完成的机构,接下来需要进行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计算作用在各构件上的载荷,进行零部件工作能力计算、总体设计和结构设计。
将两门课程相结合,使学生能延续由一个机构运动简图向机器过渡的设计过程。学生在机构创意拼接实验中完成了机械设计流程中功能设计和方案设计工作,完成了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和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在综合课程设计中,直接进入总体设计和结构详细设计阶段。绘制装配草图,进行机架、构件与机架连接、轴承座、轴与轴上零件定位和固定方式的设计,对主要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综合考虑材料、加工工艺、装配、润滑、耐磨性以及性价比问题,确定重要尺寸和公差配合、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
度等,最终确定各构件的形状、尺寸和材料,并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
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的实际情况,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三维建模软件进行运动和装配仿真,利用有限元方法来进行载荷和应力分析,利用优化设计来优选零件尺寸。
主体工作完成后,要求学生将设计构思和设计方案整理成设计说明书。说明书需要按照规定的格式撰写,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
经过了三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改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一个学期之内,大部分学生能够协调合作,完成概念设计到图纸的基本设计流程,建立了系统性的设计理念,在规范整理文档方面也得到了锻炼。部分优秀的学生能够利用相关课程所学知识,运用三维建模软件、有限元分析软件和数学计算软件进行机构的建模、优化设计和工程分析,综合能力明显提高。
综合课程设计课程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工程意识和系统观念,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将机构拼接实验与综合课程设计相结合,相当于延长了课程设计时间,学生在拼接试验台上完成了机构的功能设计和方案设计工作,详细的设计工作在综合课程设计中完成,实现两门课程的无缝连接。学生在两门课中的作品经过进一步细化和优化,可以参加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也可以做为本科毕业设计。
两门课程的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设计兴趣、效率和质量,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濮良贵,纪名刚. 机械设计(第八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杨可桢,程光蕴,李仲生. 机械设计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牟萍,文宁,凌丹,杜丽. 挖掘创新点,促进机械原理实验改革[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4):16-18,26.
[4] 胡晓珍. 机械设计类课程设计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 机械管理开发,2012(2): 153-154,156.
[5] 周静. 将课程设计分散于机械设计教学中的改革尝试[Z]. 2010年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187-189.
[6] 张雷,武传宇. 基于机械创新设计与实践课程的创新素质培养[Z]. 2012年机械类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
4.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四
究
【摘 要】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程是设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凸显学校定位与专业特色,上海电机学院对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程进行了试验性改革,提出基于“以设计表现为主线,培养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的课程群建设思路,从课程群角度对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程进行重组、整合,以网状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以案例教学法精讲重点,进而为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的课程体系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创新能力培养;网状模式;案例教学
设计表现能力作为设计师开展设计活动不可或缺的能力,甚至有时在学生毕业应聘工作时还起到“敲门砖”的作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核心课,也是设计表现课程群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笔者所在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中,将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类课程进行了极大压缩,因此在有限的48学时及2周的课程设计中需要让学生了解并掌握Photoshop、CorelDRAW、Rhino这三个软件,是对教师的挑战。
笔者在深入地了解师生的反馈后,发现以往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程虽有些教学较有成效,也考虑到了学生的特点和教学的基础环境等,但还存在不足的方面,如:多重技法,轻设计,轻创作,不能满足专业设计的实际需求;课程内容针对性不足,学习过程中容易迷茫,后续课程中难以活学活用;学生主动性不足,导致学生只是掌握了初步的计算机表现能力,曲面建模能力不足;技术应用型本科定位及专业特色体现不明显等等。改革和“再设计”设计表现课程迫在眉睫。
课题组试图从课程群建设中寻找突破口和解决方案,将归类于设计表现课程群的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程利用网状教学模式进行重组、整合,针对工业设计专业特点与我校的专业特色定位,优化教学内容,有效利用现有资源,真正做到一切以本专业的发展为重,培养适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型技术应用型人才。
1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
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我校的设计表现课程群在课程组织上,由设计构成、绘画基础、设计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产品模型制作等专业必修课和设计美学选修课构成。设计表现课程群包含的课程都应以设计表现为主线,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标,由传统的形式形态教学转变为内涵形态教学,课程间和谐有序,同时能够协同其它课程群,从而形成与培养创新型工业设计人才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素质与能力相对应的课程体系,为总目标的实现发挥最大的效应。
由此,基于我校的技术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基于专业特色定位,基于课程群的建设目标,明确了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程建设的主要目标:
(1)突出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
软件的更新日新月异,课时的极度压缩,都要求该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突出能力本位的目标,课程的重点应该是“授人以渔”。本课程建设计划按照“理论教学――上机实践――课堂讨论--课程设计”的教学链,在整个教学链以学生为中心,着重抓学生动手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在实际工作中顺利应用软件表现自己的创意。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设计流程,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思路与方法,从而落实学校“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略。
(2)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理论方面,因为课时的极度压缩,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面面俱到地讲述软件功能是不可能、不现实的。通过阐述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开发交互理念、作用地位、设计原理,使学生从一开始就站在比较高的位置审视软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实践方面,针对工业设计专业特点选择典型综合性的案例进行强化训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软件作用,学习和掌握软件的大部分功能,打下扎实的基本功。通过案例实践,为探索“理论与实践结合”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2围绕课程群,调整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群建设是通过对原有课程内容的融合、再设计,对课程内部知识进行重新构建,才能推陈出新,才能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鉴于我国传统教学采用的是前苏联模式的严格的学科导向的教学计划,其必然存在一些惯性,而学生从小接受的教育方式也多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填鸭式”教学。在运用案例驱动法时,还面临着如何有效兼顾理论体系完整度的难度。
根据课程群的培养目标与企业对于设计人员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能力需求,在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试图按照“一个中心,两个能力,三个阶段,三个模块”来组织和优化课程教学与实践内容。“一个中心”是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中心,课程中要时刻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掌握创新的基本方法。“两个能力”是指自学能力和设计表现能力。“三个阶段”指的是教学过程中的“演示示范――操作实践――综合运用”,在演示示范过程中还通过“课堂讨论”环节,使学生在课前就对相关的计算机原理有初步的了解。“三个模块”是“二维模块、三维模块、综合模块”。通过这些举措,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兼顾,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2.1以网状教学模式交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于工科院校而言,工业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设计的轨道,拓展刚入校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更要培养他们对设计的兴趣和热情。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按部就班的“串行模式”与同步进行的“并行模式”。而我校原来采用的是“并行模式”,即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设计创新类课程自身形成系列,上课时间向前提,与手绘表现课程几乎同步进行,使学生很早学习绘图软件、设计构成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优点在于学生较早具备设计思维能力和较强的计算机能力。但是,其负面影响是容易使学生更倾向于计算机绘图,并对其产生过分的依赖,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艺术素质和创新能力下降。因此,在计算机辅助艺术设计课程改革中,我们试图通过典型项目、案例在课程间横向寻求联系,实现设计表现课程的杂交与融合,体现工业设计专业特色。
笔者借鉴袁光群在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改革时采用的“网状模式”[1],突破课程间的区别,寻找其共同点,重视学生实践能力、艺术修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其相关的规律,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横向交叉渗透,形成了高“共通性”和“历时性”的课程群结构,如图1所示。
(1)创新设计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课之间的交叉
计算机类课程通过二维软件、三维软件和工程软件等,形成循序渐进的系列课程,使学生掌握工业设计流程中从构思草图、效果图、模型等环节相对应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只重“手段”(表达技能)而轻“目的”(创新能力),学生的设计能力逐渐的图形化、机械化,只会模仿而没有创新[2]。在教学内容上,利用优秀产品形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造型分析,掌握塑造形态时常用的堆叠、融合、包裹、过渡等“加法”以及切割、旋转、挤压、拉伸、折叠等“减法”。同时,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内分专题讲解创新设计方法,结合“虚课题”(设计大赛)或“实课题”(实际项目)进行课题、作业的选取及考核,尽量体现创新,强调创新与功能相结合。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讲,塑造一个好看的、丰富的产品视觉形象往往缺少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典型案例将常用的产品造型思想融入。
(2)手绘表现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课之间的交叉
作为设计的形式语言,手绘表现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又是设计表现的手段延伸,两者可进行相关内容的交叉实现两者的协同与共生。可以从形式因素的研究着手,在解决单一问题的过程中融入多样训练手段,从不同的角度、方法对同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从个别问题入手领悟到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渐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结构有序同时又符合视觉活动基本规律的视觉思维整体观。譬如将手绘三维效果图绘制时的分析方法与计算机三维软件中的单轨扫描、双轨扫描、拉伸、旋转、放样等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成型方法的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手绘表现能力。
2.2以案例教学法为主线精讲重点
由于本课程课时的限制,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综合地运用软件功能,无法覆盖产品设计全过程,显然无法达到教学目标。本课程以案例为主线,针对以“产品设计为核心”的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专业,同时兼顾其他设计专业,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为核心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安排上突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结合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发展的特色方向――机电产品、仪器仪表设计,在本课程中有意识地增加机电产品案例分析与设计课题。精选或设计“界面设计、包装设计、工业产品、机电产品”类型的典型案例,确保案例内容能够覆盖软件的重要功能。由此,在教学中,依据案例设计过程将课程内容分为三个模块:1)二维模块,以Photoshop、CorelDRAW软件为主,利用Photoshop进行海报设计、界面设计、图形处理,利用CorelDRAW进行标志设计、效果图制作。2)三维模块,以Rhino软件为主,针对工业产品、机电产品的造型方法进行讲解,并利用keyshot软件进行快速渲染。3)综合模块,在综合实例以及设计实践环节中综合运用三个软件,利用三维软件进行设计、渲染,利用二维软件进行版面编排与后期处理,从而使学生对三个软件、对专业有进一步的认识。
3完善资源配置与管理体制,促进师生课后的投入度
为弥补课时的不足,通过建立课程网站,不仅将课程的课件、作业等内容上传,方便学生课后学习、师生交流,更重要的是建立“版主”制度,通过选拔学得好的学生作为版主,将学习软件的经验传给同学,学生更会因为身边的同学学得好而激发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正是通过采用这种课下、课外乃至互联网的多维度教学,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另外,完善工业设计专用机房的管理体制,鼓励学生课后常用、爱用机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充分利用工作室,逐步形成以本专业导师为主体,高年级带低年级的专业传帮带实践基地,形成可持续培养专业优秀毕业生的平台。总之,课程建设不是仅仅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就可以取得更好的实践效果,还需要在管理制度、学习氛围营造、资源配置等方面下力气、花功夫,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将课程建设目标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袁光群:“计算机与艺术融合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工程图学学报》,2007(3): 118-122.[2]李冬梅,张持重等:“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设计图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工程图学学报》,2010(3): 161-164.基金项目:
5.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五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作为设计活动的主体,学生需要通过主观思维对客观事物进行加工,设计出各式各样的作品来,没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就没有办法设计出优秀的作品,也无法让自己的作品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
在当下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一些学校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创新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限,这些对艺术设计专业以及学生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因此,要想做好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工作,培养优秀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就必须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1转变教育模式,建立以创新为中心的教育体制
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教育工作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转变教育模式,建立以创新为中心的教育体制,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体系、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等,紧紧围绕学生建立一套系统、有效的创新型教育体制。
(1)转变教育观念。
要想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学校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特别是艺术设计类专业,需要对传统教学观念进行变革,结合当下时代发展的潮流,对一些新型设计理念进行借鉴和学习,从思想上转变对艺术设计教育的认识,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高校教育中,艺术设计类专业需要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教育观念为主导,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办学指导思想,通过这种指导思想来安排和推动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教学课程安排、教学考核和评估等。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用创新的教学观念来带动创新型教学的开展。
(2)设立创新能力培养相关课程。
对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来说,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是整个学习工作的核心,也是自己的主要学习目标。
因此,艺术设计类专业在对学生进行课程安排的时候,也需要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作为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和重点,让学生在学校设计专业理论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对一些创新型设计理念、创新型设计策略等课程进行学习。
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学习当下最流行,最时尚的设计内容。
学校应该利用现代科技,借助计算机以及电子通信系统等工具,在课程设计中安排一些计算机设计软件教学,让学生能够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学习先进的设计知识。
例如,可以在计算机课程中安排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以及立体构成等设计课程,让学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更方便、更全面、更好地进行设计知识学习,逐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
(3)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策略。
传统的课堂教学策略以及书本上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教学的需要,也无法很好的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因此,培养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
在教学内容方面,不仅要安排艺术设计理论知识学习,同时也需要安排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设计方案等教育内容,在教学策略方面,不仅要进行课堂教学,还应该将企业和市场等元素纳入到艺术设计专业体系中来,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小组讨论,课外活动实践小组,开展设计竞赛活动等,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已经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主动去深思,不断地锻炼自己的创新思维,慢慢地,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2为学生提供施展创新能力的平台
要培养和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需要做好教学环节的工作,学校还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平台,帮助学生施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在实践中践行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6.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六
21世纪是创新教育的世纪,需要我们培养和造就大批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创新是写作者的一种宝贵品质,也是作文写出新意、深意的基本条件。因此,中学作文教学,当以素质教育为本,针对中学生作文实际,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着重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其创造素质,写作创新文章,以催发其创新精神,成为创新人才。
一、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需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兴趣的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也是推动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内在力量。子曰:“知之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才能“乐思”和“乐写”。因此,兴趣是产生注意力的基础,是求知的直接动力,是写作的第一要素,是迈向成功的秘诀。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一)做好素材的积累是培养兴趣的基础。要解决学生写作时“腹内空空”,“望题兴叹”的难题,必须让学生养成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
1.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契诃夫曾说:“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让观察简直成为习惯”。观察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对周围的一切事物进行认真观察,就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观察要全方位,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大的方面,也可以是身边的看惯了的琐细事物。
2.要求学生写好素材笔记、读书笔记。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世界的窗口”。从书籍中可以看到广阔的生活,教师要指导并督促学生养成多搜集素材,多读好书,写好素材笔记、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如:优美词语、佳句名段、格言警句、名人轶事等。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实践的活动很多:可以参观一座工厂、一处风景优美的地方、一所建筑物;可以调查访问某位专业户、先进集体、模范人物;也可以是去听讲座、看电影、参加义务劳动等。组织活动时要注意:(1)参观前布置活动目的,参观中指导观察的内容和方法,活动后写好素材笔记;(2)活动时间尽量安排在作文课或双休日时间,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安排时间。
(二)推荐优秀作品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每次批阅全体作文后,接着按照“优、良、差”三类分开,有的放矢地进行讲评。对于优秀习作,一是在全班范读;二是集中展览;三是向报刊、杂志社推荐发表。这样可以使学生分享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一种成就感,可以形成稳定和浓厚的兴趣。
(三)建立写作小组是培养兴趣的措施。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建立写作兴趣小组。因为课堂教学中,作文教学一周只有两节,而且大多是两周写一次大作文。这是远远不够的,就需要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建立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写观察日记、周记、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并适时适量开展一些写作讲座,逐渐提高其写作能力。
二、激励学生开启创新之门
开启学生的创新之门,主要体现在作文的批改、作文的评语和作文的讲评上。
(一)语文教师作文的批改要讲究方式,批改方式多样化,如精改精评、略改精评、精改略评、自改自评、面改面评等。
(二)教师所下的批语要有启发性。
1.在作文中设疑。如:你写这段话的目的是什么?这段话和你表现的主旨有什么关系等。
2.引导领悟写作规律。如:按题目要求,本文的叙写重点应是:___,而你写的内容是:___,和全文应叙写的重点的关系是:___。
3.指导学生将作文提高档次。如:“此文只叙欠议,能否添加能画龙点睛的议论句,深化主旨?再如:议论文叙述事例宜简洁,本文举例似嫌过详,可否改的简洁写?
(三)教师讲评时应分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1.作文讲评可分类进行。优秀作品勤展评,多推荐发表;水品低的作文尽可能找出闪光点多表扬;抄袭或模仿的作文要给以正面引导,不讽刺、不挖苦学生。
2.让学生做讲评的主人。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读习作、评写作的活动,针对所读作品展开评议、讨论,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评析写作的方法,使学生成为作文讲评的主人。
三、运用多种作文形式,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一)多角度作文,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多角度作文,就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审视作文题目、材料、主题,根据一个题目写成多篇作文,达到训练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
(二)想象作文,训练学生想象力。想象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方式,它的特点是独创性。教师可通过看图作文、续写作文、补写作文、假象作文、科幻作文等形式多样的想象作文的写作,有效地增强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求异作文,训练学生求异思维。求异作文,就是引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从事物的不同角度,正反两方面审视,写出新颖独特的作文,从而有效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多向思维的能力。
如:我在教授学生进行《穷人》的续写时,大多学生顺着思路,写西蒙两个孩子长大后,勤劳干活,来报答桑娜和渔夫的养育之恩。但也有些同学反其道而写之,写了桑娜和渔夫由于生活负担过重,积累成疾,悲惨而死的结局,这样的故事则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四、还学生以“自由”的写作时空
培养学生作文创新的关键是给学生的思维松绑,还写作以自由的天地。
(一)教师的思想要松绑。教师的思想要解放,须充分发扬民主,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要与学生建立互尊、互信的关系。教师应有一种大胆探索,对现有的作文教学模式不迷信,不盲从,独立思考的人文精神,并用这种精神去影响学生,鼓励学生打破坛坛罐罐、条条框框,大胆创新。
(二)开阔学生视野,放任学生心泉流淌。教师要开阔学生视野,一是要鼓励学生多阅读,从前人那里获得光辉的思想,获得间接经验。二是要通过观察,丰富自身的直接经验。做到了思想开阔,则会像陶行知所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7.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七
一、教学内容分析 (思维导图)
二、教学准备
教案、PPT、相关视频资料, 电控柴油机、多媒体、教学视频、学材等。
三、教学实施过程设计
主要包括:学习环节与时间分配、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下面, 分别进行介绍。
(1) 组织教学 (5分钟) 。 (1) 学习内容:师生互礼、点名考勤、检查胸卡。 (2) 教师活动:点名、检查仪容仪表、检查场地卫生。 (3) 学生活动:调整情绪、准备上课。
(2) 引入新课 (20分钟) 。 (1) 学习内容:学生讨论柴油共轨喷射的作用、组成、类型。1) 学生分成6组。2) 学生分组讨论柴油共轨喷射的作用、组成、类型。3) 学生小组总结、整理柴油共轨喷射的作用、组成、类型。4) 学生小组汇报柴油共轨喷射的作用、组成、类型。 (2) 教师活动:引导与控制学生讨论柴油共轨喷射的作用、组成、类型;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 (3) 学生活动:讨论柴油共轨喷射的作用、组成、类型;记录与整理讨论结果;汇报讨论结果;专心听讲。
(3) 学习新知识 (15分钟) 。 (1) 学习内容:教师讲解柴油共轨喷射的作用、组成、类型, 包括:柴油共轨喷射的作用、柴油共轨喷射的组成、柴油共轨喷射的类型、共轨喷油系统的特点。 (2) 教师活动:1) 引导与控制学生学习柴油共轨喷射的作用、组成、类型, 2) 讲解柴油共轨喷射的作用、组成、类型, 3) 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 4) 播放课件。 (3) 学生活动:学习柴油共轨喷射的作用、组成、类型;专心听讲。
(4) 参观实验 (30分钟) 。 (1) 学习内容:1) 各小组到实训专场观察电控柴油发动机, 2) 教师讲解电控柴油发动机台架上的各个部件, 3) 学生学习电控柴油发动机台架上的各个部件, 4) 学生学习电控柴油发动机的共轨工作原理, 5) 学习共轨喷油系统的特点。 (2) 教师活动:1) 示范讲解电控柴油发动机, 2) 引导与控制学生对电控柴油发动机共轨原理的学习, 3) 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情况。 (3) 学生活动:专心听讲, 观察教师示范电控柴油发动机;按要求对电控柴油发动机共轨技术进行学习。
(5) 学习总结 (5分钟) 。 (1) 学习内容:认真总结授课过程中的要点, 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1) 新知识方面。高压共轨系统组成:高压油泵、共轨腔及高压油管、喷油器、电控单元、各类传感器和执行器;共轨电控喷射系统基本特点:高压共轨系统利用较大容积的共轨腔将油泵输出的高压燃油蓄积起来, 并消除燃油中的压力波动, 然后再输送给每个喷油器, 通过控制喷油器上的电磁阀实现喷射的开始和终止。2) 育人方面: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正确处理与同学相处合作的关系。 (2) 教师活动:教师讲授、及时鼓励、知识总结、讲解示范。 (3)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积极跟进、做好笔记。
(6) 学习拓展 (5分钟) 。 (1) 学习内容:1) 卫生:检查桌椅的使用情况, 检查课室的卫生情况;2) 作业:试分析柴油共轨喷射工作原理。3) 卫生安排:要求人走五关 (关门、关窗、关气、关电、关水) ;清扫地面、擦黑板、拖地、摆好桌椅、工具、工作台、实训设备等。 (2) 教师活动:布置作业、卫生安排。 (3) 学生活动:积极跟进、做好清洁工作、记录作业、课后独立自学完成功课。
四、教学流程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 是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后, 对于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项目包括11项: (1) 是否能够叙述出柴油共轨喷射的作用、组成、类型? (2) 是否能够指出电控柴油发动机台架上的各个部件名称和作用? (3) 是否能够叙述出电控柴油发动机的共轨工作原理? (4) 是否能够叙述出共轨电控喷射系统基本特点? (5) 在小组活动中, 是否完成小组分配给自己的任务? (6) 学习态度是否积极主动, 是否能参加安排的学习活动? (7) 在完成本次学习任务的过程中, 与本组成员以及对方小组的沟通是否顺畅? (8) 是否顺畅表达出个人想要表达的观点? (9) 是否客观公平地进行自评与互评? (10) 是否主动参与工作现场的清洁和整理工作?以及对自己的表现是否满意?选项:是、否。
(2) 小组评价。小组评价一般包括组内评价和组间评价。组内评价是学习者对自己小组内部其他成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组间评价是一个小组对另外一个小组进行评价。这样, 学生通过自己参与, 对自己学习过程、结果的评价和对同学学习活动的评价, 既是对自己学习活动的总结, 也是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发挥, 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调动, 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结束语:在教学设计时, 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要求、学生的情况、贴近社会或企业的要求, 播放相关视频, 利用现场实物进行互动教学, 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要不断改革创新, 不断对教学思路进行优化, 促使学生不断进步。这样, 开阔了学生汽车新技术方面的视野, 为学生成为汽车行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靖雄, 赖瑞海.现代汽车新配置实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8.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八
【关键词】高校信息技术 算法程序设计课程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B-0145-02
素质教育的中心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科教师都需要将该素质教育思想融入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创新能力。高中阶段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如何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教师重要思考的问题,即必须促使学生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算法程序设计教学内容属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模块之一,也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程。在高中算法程序设计教学中融入创新能力教育,是进一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主提出全新的问题、全新的思路、全新的表达方式等,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且敢于对已有的知识体系提出疑问,符合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高中算法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中学生自身水平问题。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高中学生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计算机和网络,但却缺乏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导致绝大部分学生在接触算法程序设计课程之前,对相关专业知识完全不了解,学习起来存在较大的难度。另外由于算法程序设计教学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但高中学生有文科和理科之分,而且同一个班级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很多学生难以快速接受教学内容。
(二)教学课时安排不够合理。高中算法程序设计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包含算法部分和 VB 程序设计基础部分,几乎包含了程序设计中的所有内容,包括概念、数据、语句和函数等,需要掌握的内容非常多,而且只有学生全面掌握该类理论知识后,才能够在 VB中熟练应用,因此教师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进行讲解和训练,尤其是课本中还存在一些典型的算法,都需要教师引导学习。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校没有重视该门课程,对该门课程课时的安排不够合理,导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学习质量不佳。
(三)学习内容比较枯燥乏味。由于高中算法程序设计教学内容包含较多且系统的知识,教学起来存在较大的困难,而且算法和编程方面的知识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且需要学生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很容易给学习压力本来就大的高中学生带来恐惧心理,不愿意继续学习该门课程。而且算法程序设计教学内容非常枯燥,不利于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师难以进一步开展教学活动。
二、解决高中算法程序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教师在开展算法程序设计教学课程时,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该门课程的重要性,确保让学生了解到算法程序设计课程学习能够有效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教学课程体系中,算法程序设计教学是衡量学生计算机素质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必须确保学生能够掌握算法程序设计的相关概念和方法,还需要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教师应当注重结合实际案例和生动形象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动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为了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兴趣特征,在进行程序教学时,选择学生喜爱的程序,利于激發学生的学习情绪。如教师在进行冒泡排序教学时,可以安排五名男同学随机排列成一排,然后蒙住眼睛通过摸头感觉的方式进行高矮排列,此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最右边学生开始一一比较,如果右边学生比左边学生高,则交换位置,最终从左至右,从高到矮排列。通过该种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确保学生掌握冒泡排序的基本思想。
教师可以通过将相关游戏程序应用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游戏程序的引导下,对程序设计课程产生兴趣。而且教师还可以利用游戏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学生与计算机之间互动,继而逐渐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信心的目的。当学生对相应游戏程序产生兴趣后,会愿意主动想要尝试编写相关程序,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
(三)采用实例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了能够尽快让学生掌握算法程序设计能力,教师需要尽量简化书本中关于相关抽象概念教学内容,通过结合实例的方式,让学生模拟探究难以理解的概念知识,且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较为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接受全新的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如果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模拟任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距离,同时还避免了理论教学课程所需要占用的大量时间。
三、高中算法程序设计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高中算法程序设计探索创新培养。教师在开展程序设计教学时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致力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首先教师需要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算法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组织学生通过程序设计丰富自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相关答案、知识的质疑能力,且需要时刻注重通过设置疑惑,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相关知识。如教师在讲解两个变量 a 和 b 的交换时,学生往往会采用 a=b,b=a 完成,运行程序后并没有交换,此时学生会主动分析程序存在的问题,逐渐思考出需要借助第三个变量 t 完成,即 t=a,a=b,b=t。
(二)高中算法程序设计猜想创新培养。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即针对相关知识提出全新的假说。但教师需要注意控制猜想的合情合理性,同时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对全新知识的发现过程,即在算法程序设计教学中,促使学生充分发挥猜想能力。为了能够有效促使学生通过猜想锻炼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适当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助力学生猜想和主动发现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教师在进行“求n!”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习编写“求1×2×3×…×10 的程序”,当学生能够将该程序编写完成后,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将终值改变为 100 和 1000,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猜想,包含哪些语句会出现变化,让学生进行思考后,继续进行编程。随后学生会发现,初值不会发生变化、步长值也不会发生变化,只有终值发生了变化。通过该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高中算法程序设计求异创新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或对一些事物存在不同的见解,即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求异创新能力。如教师在进行求 Fibonacci 数列 1,1,2,3,5,8……等前 40 个数教学时,主要是应用FOR循环依据进行编写,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考,会发现还可以采用while语句和 do-while 语句等。
综上所述,高中算法程序设计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计算机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兴趣特征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算法程序设计内容合格的探索,针对知识进行猜想和求异,继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光蓉.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的C程序设计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
[2]牟琴.“轻游戏”对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游戏对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的影响[J].远程教育杂志,2011(6)
[3]吴永芬,陈卫卫,李志刚,李清.面向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C语言程序设计实践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4(3)
[4]文海英,陈友明,吕兰兰.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32)
[5]高妍.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电子制作,2015(9)
9.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九
在全球经济大背景下,社会和科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及消费行为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近年来,多种新型旅游产品的争相出现,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走出家门出去旅游,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理念在直接或间接地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旅游院校也要根据时代发展的变化,在人才培养上要以社会本位为主兼顾个人本位的培养原则,更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只有不断学习、探索、创新,才能迎接社会的巨大挑战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1.2 旅游企业等用人单位的迫切需要
旅游行业是服务型产业,对传统旅游需求的服务目前已基本达到饱和,而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进步,人们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新型的旅游需求也不断出现,因此,旅游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朝阳产业”中生存下来,必要有了解游客需求变化、具有宽知识、高技能、强能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的旅游技术专业人才来支撑。
2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现状
2.1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知、行” 反差
目前,该专业大学生已认识到“创新能力是每个大学生都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普遍意识到在大学生努力创新是非常有必要的、有意义的事,只有具有创新能力,明天才能更有资本去竞争。然会,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却很少有人愿意为了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而付出行动。据实地调查发现:37%的学生从不参加学院组织的科技竞赛活动,14%的学生表示根本没兴趣参加科技竞赛活动,对科技竞赛缺乏参与的占49%。对于教师组织的科研项目,28%的学生表示只参加过一次,只有11.50%的学生多次参加过教师组织的科研项目,而仍有很大比例的学生从不参加科研项目。
2.2 旅游专业教育的软件和硬件条件不够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软件条件:教师队伍。教师是学生创新潜能的呵护者、激发者,能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指导和规划的作用,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起着极其重要的龙头作用。而我国旅游高等院校现有的教师所接受的教育体制比较传统,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承袭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走出传统,迈向创新”,绝非易事。
硬件条件:教学实习设备。目前大多数高校缺乏先进的教学实习设备,因此教育活动很难提高水平,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更是无从谈起,创新能力基本得不到较大提高。要想把旅游高等院校建设发展成为引领“朝阳产业”进步创新的人才培养基地,必须实现教育实习设备现代化。
2.3 激励、评价等制度建设不健全使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缺乏动力
10.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十
摘 要:近年来随着艺术专业的扩招,许多高校都开始进行艺术类的实验教学,大部分学校在这方面还处于摸索与起步的阶段,有的学校的实验教学比较偏传统,学生没有多余的艺术创意发挥的空间,还有着应试教育的影子,课程的安排方面不够灵活,这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意思维是不利的,学校没有为学生安排足够的实践,无法和市场需求接轨。诸如此类的情况都可能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限制。为此,笔者对艺术设计类实验室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写在了文章中,希望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帮助。
关键词:教育 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一、我国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如今,具有优秀实验教学能力的教师非常的稀缺,师资难以满足学院日益扩大的艺术类专业学科建设的需求。实验教师有着非常高的门槛,不仅自身的专业技能要过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还要懂得顺应时代的潮流,通过优秀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刚开始进行实验教学的时候,艺术设计类实验室主要的教学目标还是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对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能力有所锻炼,实验室缺少足够的创新能力,这也使得其创作的成品质量参差不齐。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教师缺乏足够的热情与兴趣投入到实验教学中,相应的学生的创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很多学生依赖教师对其灌输理论知识,凭借突击学习来应对考试。艺术系实验室也缺乏足够的资源以及奖励制度,使得学生对于实验室创作的热情不高,实验室设备陈旧,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等方面的缺陷也导致学生在创作方面受到一定的制约,教师也难以创造令人信服的成果,这也给教师的指导工作带来了困难。
二、构建实验室学生创新平台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很多学校的实验室都开始响应教育部的号召,购买了很多先进的设备,让学生能够在更好的环境下进行创作,学生的想法能够得到更好的展现。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在实验室中进行毕业创作。实验室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学生不仅能够收获知识,并且还能通过实验室独特的条件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的操作,使得学生对于学习更具有兴趣和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吸收,而且多进行创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实验教师要注意提升自己,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教师一定要对于实验室中的设备有深入的了解,明确其价值以及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样才能使得课堂质量得到提升。教师需要了解不同的设备适用于什么样的情况,能够灵活的运用?@些设备。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激发学生对于创作的兴趣以及热情。艺术设计类实验中心为了让学生得到健康的成长,就应该购买大量的专业书籍好相关素材,这样学生进行创作的时候就能够便捷的找到需要的资料,创作时会更有效率,创作的质量也能够提上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为了更好地进行管理,实验室需要新增适应市场需要的新型设备以及相关软硬件条件和同步的系统。笔者进行过走访调查,发现设备越新颖完善的实验室,愿意来此进行创作的学生也就越多,这主要是因为实验室不仅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还能让学生学以致用。
三、扩大艺术类实验室开放创新空间
高校实验室还应该与兄弟高校艺术设计类实验室和美术学院进行合作,因为,如果能够让艺术实验室的管理更加开放的话,资源也就能够更加及时的得到完善,可以非常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调查发现,学生非常希望让实验室更加的开放。特别是最近这些年,艺术类课程的专业性越来越强,开始越来越侧重学生实践方面的能力,艺术系实验室承担了非常多的教学工作。笔者认为艺术类实验平台开放管理对于教学有着非常正面的影响,能够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画室实验室在许多方面都存在改善和革新,例如陈旧的画板画架可以更新成更具有设计功能的综合性工作台,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也能更好地展开。学生能够在艺术系实验室里进行基本的绘画练习和设计训练,在工作室也能进行最终的设计,学生的创新与设计能力也因此得到了非常大的进步。随着科技的进步,学生能够在电脑上进行各方面的设计工作,工作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节约了大量时间。我国正在大力度的扶持艺术设计专业,如果学生想要对相关知识有深入的掌握,就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而要花时间在实验室中进行创作,教师也应该做好引导以及辅助的工作。优秀的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需要具备优秀的创新和创作能力,这样作品的质量才能高起来。
四、实验室文化建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辅助性
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从校园建设到各个工作室环境布局,再到专业实验室的设备配置,无处不体现着艺术特色。不同专业的实验室应体现不同的设计风格,让学生愿意来到实验室进行艺术品创作。实验室积极协调各个院系,针对专业创作设立激励机制,鼓励优秀作品参加更高级别的展览。为学生获奖作品设立橱窗,供学生日常参观学习,同时也可激励低年级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实践创作中来。实验室教师要加紧学习国内外艺术设计专业的先进管理模式和教育方法,经常参加国内重要实验室建设的研讨会,定期制定和修改用于实验室日常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条例,以对实践教学起到良好的约束作用。不断营造舒适的实验室文化,要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学生更要善于打破常规,开拓进取,创造前所未有的艺术作品。设计与新媒体实验中心不应该定性为纯粹的教辅部门,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增加实验室的师资力量,承担起更多的教书育人的职责。
参考文献
11.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十一
[关键词]问题设计 原则 学习兴趣 创新能力 教学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当前课程教学改革中,我们广大教师一定要根据本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历史教师注重对教学问题的科学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一、问题设计要类型丰富、层层深入
心理学研究发现,创新能力与问题的类型有很大的相关性。一般根据问题目标的不同,我们可将问题分成三类:“是什么”的问题、“为什么”的问题及“怎么办”的问题。不难发现,“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考查的大多是对相关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而“怎么办”的问题属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或方案,其过程往往又包含分析问题及发现问题过程,因而对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很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设计“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更要注重设计“怎么办”的问题。例如,在讲授《秦的统一》一课时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秦统一六国的过程怎样?(2)秦统一后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3)秦国为什么能一举灭掉六国?秦始皇的这些措施政策,对后世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这样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解答,使学生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识记与理解,并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扩大了知识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随后笔者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题: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应当怎么办?从而让学生有畅所欲言的积极性。这时教师要注意学生主体的参与内化,一定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问题设计要联系现实、以史为鉴
问题的情境主要指组成问题的背景材料及其构成方式。背景材料有新旧之分。所谓“旧”是指背景材料来源于课本或学生熟知的内容,所谓“新”是指背景材料来源于课本外的或学生不熟知的内容。显然,新的背景材料是学生未知的,这样由新背景材料构成的问题就更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从当前历史科学研究、现实生活、社会热点、历史记载中去选取素材设计问题情境。教师应当及时向学生介绍当前史学界的最新观点,并引导学生将历史与现实相联系,最好能联系所学的历史知识去认识当前的时事热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根据当前的改革开放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大量进入中国,压制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今天我们大量引进外资会不会影响我们中国经济发展?”针对历史教材中的李鸿章,以及当前的历史研究,笔者设计了一个评价李鸿章的问题:“李鸿章除了卖国,是否对国家对历史起到过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多给学生留下一点自由的天空,让学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发表独到的见解,这样学生创新能力的培養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问题设计要学以致用、灵活多样
【旅游产品设计课程教学设计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荐阅读:
旅游产品开发与创新09-26
大学生旅游产品设计10-02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优化设计研究07-16
湖南红色旅游主题产品07-25
旅游产品优劣势分析08-09
文化旅游产品开发10-04
文化旅游创意产品开发08-30
产品造型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课程小结10-12
大学生旅游与环境的测量与地图学实习目的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