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制定牙膏的营销策略

2024-10-06

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制定牙膏的营销策略(精选3篇)

1.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制定牙膏的营销策略 篇一

论述马斯洛需要层次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的内涵: 马斯洛是目前比较有影响的美国心理学家,1954年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的这五个层次,是一个由低到高逐渐形成并逐渐得以满足的。需要层次论把人的需要看作多层次的组织系统,反映了人们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趋向,也反映了需要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适用于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同理,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此,我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谈谈如何应用这套理论有效地引导学生。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提出,人有一系列复杂的需要,按其优先次序可以排成梯式层次,其中包括四点基本假设:第一,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第二,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第三,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驱动活力。第四,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这一理论深刻地探讨了需求的实质、需求的发展以及需求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把人的需要看作一个层次组织起来的系统,反映了人的需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趋势。这一理论适用于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同理,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此,我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工作谈谈如何应用这套理论有效地引导学生。

一、付出爱心、关心学生细微,满足学生的生理和安全需要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妙”,可见爱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应该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真诚真意地关心学生,对学生既严格又亲切。教育之爱既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又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理满足、一种期望、一种积极评价,可以促进学生把内部的需要深化成行为的动机。

对学生的爱,应该从关心学生的细微入手。这些细微着重体现在学生在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上,要使学生在吃、穿、住、行需要和人身财物安全等方面得到保障。比如,留意学生的饮食穿着;哪怕是节日里的一句问候,都会让学生心头温暖甚至感恩戴德。尤其在教育过程中不能采取责骂和体罚。责骂和体罚更使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受到伤害,从而留下心理障碍。

二、搞好班级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满足学生爱与归属的需要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说,学生在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归属和爱的需要只能在家庭和学校里寻求。搞好班级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至关重要。班集体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育人,班集体的育人功能首先是从班集体内在的对集体成员的心理影响功能开始。我们不应该把班级再看成是纯属教学基本单位,而是要树立班级是教育、教学、管理三位一体微社会体系的观念。班集体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全面发挥,促使集体成员的凝聚心理、驱动心理和同化心理迅速形成。良好的班集体和文化氛围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生活学习,才不至于厌弃学校和班级,从而留住学生的心。

三、因材施教、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满足学生的自尊需要

在教师的眼里不应有好学生、坏学生,优等生、差等生的区别,只有先进生和后进生的分别。承认学生在思维方式上、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注意因材施教,是热爱学生的最好体现,这才不会做出歧视学生、伤害学生自尊的事情来。在尊重学生方面,首先要注意对后进生的工作。对于后进生,切莫轻易地否定他们,损伤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应付出更多的热情来关心他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正视差异,善于随时寻找捕捉后进生在学习上和其他方面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更为关键的是,建立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客观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能起到促进动力的作用,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更加明白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需要改进的是什么。在建立和完善对学生的评价体系时应注意评价标准要与时俱进,具有多元性;评价要真实可靠,具有客观性;评价要在第一时间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行为正误并加以调整,具有及时性;评价要讲求方式方法,把握好最佳时机,具有艺术性。

四、加强教师自身人格和知识修养,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

教师的自我修养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要用高尚的人格和丰富的学识来感染学生,成为与时俱进、深受学生欢迎的知识传播者,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五、为学生成功提供平台,帮助学生实现自我

每个中职生都有表现的欲望,都希望最大程度上把自己长处展现在别人面前。虽然他们知道不能做得最好,但他们都希望做得更好,好在老师家长们面前博得一丝好评价,在同学们面前有一丁点“虚荣”资本。这种“自我实现”一直伴随着人的一生。学生如果在“自我实现”上受挫,他们会表现得十分沮丧和压抑、情绪低落、自信下降,学习和上进的动机减弱。作为教师,正好利用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为学生的成功创造条件、提供平台,让学生更充分地展现自我、实现自我。我们可以在校内举办各类文体活动,给他们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信心,充分体验成功感觉、实现自我。

结 语

总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教育目的实现的基本理论应该是“满足—需要—价值”。所以,只要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阶段的不同需要,才能有的放矢,从而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营造出一片教育工作的蓝天碧海。

2.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制定牙膏的营销策略 篇二

一、完善生活条件,为教师教学发展提供充分物质保障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理解为一体化的结构,即各种需要是统一的有机整体。生理需要是有机整体中最须优先满足的需要。作为基本生命体之一,中学教师首先是普通的个体,有着人之生存的起码需求,即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固然,有着强烈职业道德精神和教育事业使命感的教师们或许能够克服一己需求不为生存需要和物质欲望所累,但是基于此种现状实现可持续的教学发展效果几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教师面临着更多职业发展机会的时候往往很难及时做出果断的判断或选择,因此造成的发展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不考量教师生存需要和生活需求的发展策略是一种透支教师教学生命力、不可持续的发展策略,会导致教师内在教学生命能量耗竭的恶果。

综合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关于生理需要的界定与阐述,可以从两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教师生活条件,为其教学发展提供必要而充分的物质保障。一方面,建立健全中学教师生活水平监管与反馈机制。通过这样一个机制及时了解广大中学教师存在的生存问题,处于何种生活质量水平,有着怎样的生活目标,以此出发建立必要的教师教学发展激励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健全中学教师身心健康保护机制。主要是要通过这样一个保护机制及时了解中学教师存在的身心压力,准确把握压力源,适时进行心理调适,有的放矢地展开身心健康教育活动,提升中学教师的身心发展水平。

生理需要的满足将极大地释放教师的内在动力,这对于教学发展的目标定位有着重要影响,教学发展是精神需要的一部分,而精神需要的层次性和强度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因此,遵循物质需要是基础的需要理论观点,满足中学教师物质需要,提供改善生活条件的制度保障是实现其教学发展目标的必要条件。

二、优化工作秩序,为教师教学发展提供安全的心理环境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安全需要是处于生理需要之上的相对更高一级的需要层次,表现为有机体对稳定、安全、秩序性的需要,如果这些基本需要没有得到相应满足,生命体会出现恐慌、焦躁和混乱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必将影响到生活与工作的质量。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对安全需要的解释和说明对中学教师教学发展的策略意义在于提示广大教育管理者提供优良的制度环境、井然的秩序环境和安全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中学教师才更有机会实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甚至达到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最高效能。

首先,应健全教师投诉、申诉等管理机制。通过这样一个机制为广大教师存在的发展困境、身心健康需求、所遭受不公正对待等提供疏通的余地。目前看来,广大中学教师存在较大职业压力,既有来自于学校管理制度层面的考核压力,也有来自学生纪律问题的现实压力。教师固然要服从学校各项规章管理制度,但是教师也有对于规章制度中的不合理成分,或者说教师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地方进行申辩的权利。教师有权进行辩护,而学校相关机构也应当充分尊重教师的自我辩护权利。“倾听”教师的心声是为教师教学发展提供心理安全环境的最直接表现。

其次,应完善教师教育教学的竞争机制,杜绝任何意义的“暗箱操作”。学校教学竞争机制是否透明对于教师教学发展整体效果的影响是很大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管理中,相关部门所组织的教学竞争活动,例如公开课教师的选拨、学科教学能手的确定、校内教学良师的评比等都应围绕公正公开的活动要求和评比细则,对于存在“暗箱操作”的教师或是管理人员给予严肃批评教育,形成良好的竞争文化与氛围就意味着教师教学发展的心理环境是教师所需要的稳定、安全的局面,最终的发展空间也将是更大、更宽阔的。

三、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实现教师教学发展中的团队归属感

马斯洛指出,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有机体就会产生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人们对朋友、爱人、孩子、同事等产生的情感关系。可以说,归属与爱的需要,是生命体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必须依托的重要条件,这是一种与生理需求相对应的精神需求,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感情的归属需求。中学教师他们也渴望得到学生、同行和领导的认可,也希望自己的工作特性得到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这种需要表现正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呈现。

基于此,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帮助教师确立教育教学发展中的团队归属感势在必行。这一发展策略的实现需要依托四个具体条件。

首先,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前提条件。和谐的校园文化是将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有机互动形成教育合力的文化建设样貌。和谐的人际关系依托于整个校园文化的和谐性、协调性、互助性。因此,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前提实现教师教学发展中的人际和谐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其次,支持性的人际互动是过程性条件。中学教师教学发展中涉及到的“人”的因素是多样的、复杂的,既有关乎其教学的学生、管理者,也有间接影响到其发展效果的家人、朋友关系等。因此,实现教师教学发展中和谐人际关系,建立安全的团队归属,需要营造或是创设支持性的人际互动,即以理解、肯定、合作等关键词为特征的人际互动。

再次,全方位的人性关怀是核心条件。这里的“全方位”是指与教师教学发展有关联的所有方面。换句话说,就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考量、去面对和解决可能阻碍教师教学发展的问题和困难,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其生活、发展中的困境,协助教师激发其内在的教学活力与创造力,提升教师教学发展的投入度和积极性。

最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教学团队建设是保障性条件。教学团队即一个致力于教学发展的教师共同体,他们有着相似的知识背景、共同的发展愿望和目标,也有着和谐的人际互动等。教学团队的创建不是急功近利,也不是一蹴而成,而是顺其自然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特点的团队,因此,这一团队的建立对于中学教师实现真正的团队归属感是必不可少的。

四、信赖教师的教学效能,形成中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发展性评估范式

马斯洛需要层次之第四层次是尊重的需要,主要是指自尊需要,即人们希望有信心、有实力、有成就;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获得应有承认和评价。遵循尊重需要的原则,提升教师的教学效能与自信,首先应该充分信任教师具有自我发展与提升的诉求和能力,能够给予教师充分的自我发展机会和空间。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能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观判断。教学管理部门应当给予教师的效能感以充分的信任,这种信任表现为对教师教学理念的认可、对其教学设计或教学实验的支持、对其尚未形成良好教学效果的教学改革给予充分的等待和制度支持,而这一系列的肯定都是促进其发挥自我效能感、提高教学发展效果的条件性措施。

另外,要建立一个相对动态、灵活和完善的教学发展评估范式[3],以此激励中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动力和积极性。教师的教学发展需要教师的自信力,但同时也离不开来自重要相关人员的“他信力”,即教师的教学努力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欣赏、积极性评估,或者是能够取得相应的荣誉与奖励。鉴于此,我们以为有必要为教师的教学发展建立一个发展性的评估模式,即对中学教师所做出的阶段性努力、可持续的经历投入,所取得的潜在或显在的教学成就给予有效评价,并且提供与评价相对应的物质肯定与精神表彰。然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实际的教师教学发展评价中,评价的指标、方式、方法、等级等应该是随着教师的教学发展目标、发展内容、发展阶段和发展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是评估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拨,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发展,诊断出问题所在并给予针对性改进,是为了发展而进行的评价和评估。

五、因人而异调动发展潜能,诉诸实现每个教师的“最佳发展”目标

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基本需要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同时他指出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自我实现的个体。这是因为自我实现需要依靠许多前提条件,一旦条件得不到满足就会受到影响使得自我实现目标落空。马斯洛对自我实现需要给予高度肯定,同时对人的自我实现的可能性也提出了现实性的判断。这对于中学教师教学发展中的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着提示意义,那就是每一位致力于教学发展的教师都应该把教学的自我实现作为发展的终极目标和努力奋斗的方向。但是,充分考量人的发展弹性和生命的张力,我们以为虽然并非人人都能做到马斯洛所指出的自我实现,即完成和个人能力相对称的一切价值,但是每一个教师有机会实现大多数人生价值,换言之,如果教师自身潜能得到充分调动,符合其自身发展需要的最佳发展目标就有机会实现[4],而这于每位中学教师的教学发展来说也算是价值的完满实现了。

首先,承认教师个体的内在发展潜能,帮助教师确定可供其长久发展的教学品质与个性因素。马斯洛指出自我实现需要的发展和持续要依赖于个体的潜在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潜能需要被重视并且被尽可能地挖掘出来,在帮助其实现潜能的发展过程中确立教师的教学认知,对于那些积极性的教学品质和个性因素加以肯定和推广。

其次,关心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这里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基本功、教学评价与分析、教学反思与反馈、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交往、教学智慧以及教学伦理意识等,从多种视角促进教师树立教学发展中的自我实现愿望。

再次,创建和优化适宜教师教学自我实现的校园文化。马斯洛以为,文化环境所彰显出来的规范,对人的积极性和自我实现愿望有着或是促进或是阻碍的影响。因此,优化积极性的校园文化对于提升教师的自我实现愿望有着促进作用。而良好的竞争文化、和谐的人际文化、有效的制度文化等都是积极性校园文化的建设要素。

最后,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激发、促进、引领教师的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指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容易被控制和更改的,也就是说有着不牢靠的特点。所以,以各种外在激励机制作为辅助性条件引导中学教师对教学发展中自我价值的完满实现抱有充分热情是必要的。

总之,在教学上发展得更好,让自己更专业、更优秀是每个教师的发展愿望,尽管这一愿望的实现需要克服许多现实困难。然而,如果我们在实际的教师教学发展过程中,充分关注教师本身的发展需要,从影响其观念、行为的多种需要因素着手,有的放矢提供策略性帮助,那么,让每一位教师如己所愿地发展自己的教学事业、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实现自己的教学价值是可能的,或者说是非常可能的。

摘要: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结构与特点为研究基点,结合中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基本需求,笔者认为中学教师教学发展具体策略体现在五个方面:完善教师生活条件,为教师教学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优化工作秩序,为教师教学发展创造安全的心理环境;营造和谐人际氛围,帮助教师确立教学发展中的团队归属感;信赖教师的教学效能,形成中学教师教学发展的发展性评估范式;因人而异调动发展潜能,诉诸实现每个教师的“最佳发展”目标。

关键词:需要理论,教学发展,归属感,潜能

参考文献

[1]陈丽萍.中学教师生存状态及改进对策研究——以深圳市中学为个案[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9.

[2]李飞,于桂霞.新课程背景下中学教师教学发展特征调查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4(5).

[3]徐权.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教师管理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3(12).

3.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制定牙膏的营销策略 篇三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要层次伦理”。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64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他认为人的需要基本分为五种,并且这五种需要呈阶梯状,从底层到高层的需要分别为: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需要是永无止境的,当底层的需要得到满足时,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具有激励力量,高一层次的需要就会出现。

其中,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和感情、归属的需要属于低层次的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基本就能得到满足。而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必须通过内部因素才能等到满足,并且这两种需要是永无止境的,属于高层次的需要。每一时期人的需要可能有几种,但总有一种需要是主要的、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着决定作用。每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得到满足和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的影响程度大大减弱。各层次的需求相互依赖和重叠。

针对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人群以及同一个人的不同时期,人的主要需要都是不一样的,应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如马斯洛认为,一个国家的大部分人的需要层次结构,和这个国家的科技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人民受教育程度息息相关。在发达国家,生理、安全、情感的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少,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不发达的国家恰恰相反。

二、目前教师激励机制的现状

1.部分教师工资水平偏低

近几年,教师的待遇不断得到改善,但是与其他行业相对,薪酬待遇仍然不具吸引力(重点学校除外)。而且物价不断上涨,教师待遇提高却滞后,有失教师待遇的公平性。这势必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提出,员工对待薪酬公平,不是绝对公平,而是相对公平。进行历史的比较和社会的比较,不仅把自己的投入与回报与自己的过去进行比较,而且还进行横向的比较,与他人的投入与回报进行对比。一旦感觉有失公平,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

2.内部激励不足

赫茨伯格把影响工作的因素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保健因素,包括工资、福利、工作条件、管理措施等。相当于马斯洛提出的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的需要等较低级的需要;第二类是激励因素,包括工作本身、成就、认可和责任,以及成长和发展的机会等。相当于马斯洛提出的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的较高层次的需要。对于工作和工作本身而言,保健因素是外在的,激励因素是内在的,与工作相联系。保健因素具有预防的效果,当这些因素恶化到人们不能接受的时候,就会产生对工作的不满意,而当这些因素很好时,只能消除工作的不满意情绪,并不会导致积极的态度,形成一种不是满意又不是不满意的中性状态。当激励因素具备时,会调动人们很大的热情和积极性。保健因素是必需的,激励因素能使人们有更好的工作效果。

目前,在学校管理体制中,部分学校在内部管理机制中投入显然不足。一是教师的培训制度不健全,培训的方法陈旧、培训内容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有的学校甚至为节约成本和费用,使教师的培训成为一种形式。二是忽视教师对工作本身的兴趣和对自身价值的追求,教师不是单纯的经济人,不会仅仅满足于收入报酬。内在激励可通过满足自尊、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较高层次上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激励深度越大,效果维持时间就越长。

3.激励机制模式化

在教师激励中,薪酬的增加主要依据工龄的长短以及职务职称,而没有考虑到教师对工作的付出和贡献,以及教师的能力和技能。即使考虑到教师的业绩,多半是以学生的成绩来呈现。但是目前不少学校对学生的分班不是随机的,而是依据成绩分为优生班和普通班。每班的生源不一样,而单一的以学生成绩来显示教师的业绩,难免有失激励的公平性。而职称评定上则取决于教师发表论文的数量和所发表刊物的等级,并且用职称评定来显示教师的职业地位。这很容易造成教师的短期行为和盲目行为,使一部分教师在评定前努力钻研,一旦评上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也有一部分教师为评职称而发表文章,而不是因学术研究而发表文章,从而制造学术垃圾。

三、基于需要层次理论重构教师激励机制

1.提高教师待遇特别是福利在待遇中的比重

教师的主要来源为薪酬。薪酬不仅是教师生活的基本保障,从另一角度也反映了社会对教师的身份和地位的认可。在现代管理实践中,薪酬已不仅仅指“工资”、“奖励”,更有学者提出了“全面薪酬”的概念,包括经济性薪酬和非经济性薪酬。经济性薪酬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报酬,包括直接支付(工资、津贴、奖金)和间接支付(福利、保险)。经济性薪酬是基础、是保障。只有当经济性薪酬等到满足时,非经济性薪酬才能产生有效的激励效果。从古至今,经济性薪酬都是不可缺少而重要的激励方式。因此,在激励中,提高教师的经济性薪酬必不可少。实施中,可以参照公务员的待遇———不低于或略高于公务员的平均工资。

另一方面,学校是高密度性知识单位,教师的投入不能直接转换成劳动成果,需要一定的周期。而福利属于延期分配,能在较长的时间考核教师的业绩。从教师职业的管理特点来看,福利是保证教师生存和安全需要的基本因素,是教师激励的保障因素。在提高教师经济性薪酬的同时,要相对提高福利在教师经济性薪酬中的比重。在设计薪酬体系时,除了在校教师自动生效的福利项目,还可以设计一些自选福利项目,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求进行选择。如教师培训、家庭福利等。

2.激励机制具有针对性

在管理实践中,没有最有效的激励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激励方式。虽然教师的工作环境比较稳定。但是由于教师个体在能力、价值观、工作经历、人生阅历等方面的不同,从而形成不同教师需求的差异性。而且不同阶段教师的主要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刚就业的年轻教师主要需求会是改善生活条件、提高收入的物质需求;工作几年后,主要需求可能是取得进修和提高竞争力的发展需求,也有可能是自我认同,得到学生尊敬和社会认可的尊重的需求;也可能是学生成长,社会地位提高的成就的需求;最后随着时间的迁移、知识的深化、低层次需求得到不断满足,从而转化为自我实现的需求。

人的需求是具有阶段性的,教师也不例外。激励制度对不同阶段的教师要具有针对性。充分了解教师需求的层次和结构,找到不同阶段压倒其他需求起主要驱动力的需求,并分清合理需求和不合理需求,根据这主要的、合理的需要设计不同阶段的激励方式,而且关注教师主要需求的变动,引导教师的个人需求和学校发展目标有机结合。

3.加强教师培养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培训不仅能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大力提高教师的执教水平和执教能力,另一方面是教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有力手段。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也是一种具体的实践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实现不但要求教师自身主动学习和不懈努力,更需要创设良好的外部坏境和条件来帮助和督导他们。学校有必要为教师提供一个有利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能力的交流和学习平台。例如,自学进修、在职深造、脱产学习等,并对培训费用部分甚至全额报销,采取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教师参加培训。在制定培训计划时既要考虑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学校整体目标的需求,促进学校、教师的共同发展。

4.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管理

上一篇:你应该知道的国学常识90题下一篇:高职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