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师如何与课改同行

2024-11-30

中学数学教师如何与课改同行(共11篇)

1.中学数学教师如何与课改同行 篇一

——

天玉镇桥上小学

李道清

一、使数学更贴近生活,数学课堂“生活化”

我们首先要搞清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为什么要来到课堂上学习数学?这个问题似乎浅显,却值得我们思考。小孩子学习数学无非是为了用,为了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为了长大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因此,我们的数学不能远离生活,不能脱离现实。这也是当前教改的一大精髓,这就要求我们在备每一节课前都要想到这些知识与哪些实际例子有联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尽量做到能在实际情境中融入数学知识的,就不干巴巴地讲;有学生熟知的喜闻乐见的例子,就替代枯燥的例题;能动手操作发现学习的,就不灌输,不包办代替;有模仿再现实际应用的练习,就引进课堂,与书本练习题配合使用。

二、教学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好心理特征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习数学的开始。如何在孩子们面前展示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数学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爱数学,主动地用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把抽象陌生的数学变成具体的感受和体验,让数学知识生活化。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数学时,他们的心智活动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对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亲切,有兴趣。只有当数学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唤起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使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比高矮》这部分内容时,我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故意把黑板擦放在黑板上方的边框上,一上课教师故作惊奇的说:“咦,黑板擦怎么跑那么高,谁愿意帮我把它拿下来?”上来拿的学生由于个子矮,够不着,他就跳起来很吃力地够着拿,还是够不着。老师微笑着说:“还是让我来拿吧。”老师动手拿下了黑板擦。并问:“同学们,刚才为什么他很费力也拿不到,而我这么容易就成功了呢?”学生纷纷发言:因为老师个子高,学生个子矮;说老师个子比他高,他比老师个子矮;老师你都长到黑板那儿了,所以一下子就够着了„„。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马上叫刚才拿黑板擦的那位学生上来站在老师身边,再次比高矮,并引导学生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教师总结:看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知道谁比较高,谁比较矮,才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处理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比高矮。这样的导入设计很新颖,体现了新理念、新教法,让

学生在一片欢笑声中理解了比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三、要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有效的教学资源

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实物、图片、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了书上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让两个同学戴上青蛙头饰扮演青蛙吃害虫,其中一个又高又胖的男同学扮演大青蛙,一个又瘦又小的同学扮演小青蛙,让他们走上讲台,张大嘴,做着吃害虫的动作,然后他们碰面了开始对话:大青蛙说:“你今天的收获怎样?”小青蛙说:“今天我吃了30只害虫。你呢?”大青蛙自豪地说:“比你的多多了,我吃了56只害虫。”这时让下面的同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并在计数器上展示计算的过程。同时,老师利用学生的表演,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既学习新知,又实际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和喈的师生关系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必须有新的教育观念。首先,对学生重新认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外国从不分好坏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的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孩子在群体面前暴露自己无能。其次,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对全班的学生,经常用语言和学生交流,如:“我很荣幸,我的想法和某某同学不谋而合。”“你的某某看法很有创意”“你对这一点的看法很独特。”对于不完全正确的答案,我注意发现它的闪光点:“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你说的这一点有道理。”“你能解释一下吗?”以前每节课结束,我都说:“有不懂的找老师。”现在我常说的是:“你有什么体会或遗憾?”“今天的课,谁还想发表看法?”这样就能体现出老师和学生平等、民主、和谐。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质量,应从不同的角度下结论,从能力的培养入手,使学生的特长得以充分的发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发育迟缓的学生;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尊重有过错的学生;尊重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尊重和自己意见不致的学生。尊重学生同时意味着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做到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冷落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师和教科书的质疑。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将时时刻刻冲击着我们的头脑,冲击

着我们的课堂,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许多的思考。面对新课改我们都要经历苦恼、反思、探索、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创造性的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不断地自身调节,以达到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每一位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话,才使小学数学教学产生实质的变化。

2.中学数学教师如何与课改同行 篇二

1. 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应转变传统的将历史学科视为以记诵为主的“单向接受的科目”的思想观念,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历程和重大事件,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学会学习历史,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从而为学生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掘提供坚实的基础。学生既是历史知识的学习与探究者,也是历史知识的体验与质疑者,又是历史知识的评议与

4.课程评价多样化

职业教育课程评价要围绕学习者的全部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充分重视学习者在学习和发展方面的差异、潜力和兴趣爱好,重视学习者的独特需要,使学习者以一种自己所熟悉的方式学习和同化不熟悉的知识,防止把知识机械地“加”到学习者的身上。要兼顾国家、地区、社会、用人单位、家庭及学习者不同层面的需求,并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条件。要有利于实现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向学习者发展顺序的转换,力争实现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和专业调整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使两者能够在和谐的基础上达到统一。

现在职业学校在评价学生时,多用试卷的考核和及格来衡量学生是否完成学业。我们在评价学生时,从学生的做人方面、做事方面、创业方面、创新方面、团队协作方面、学习方面(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企业的“5S”管理方面等各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也大大不如普通学校。想让每一个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都能顺利地通过每一门功课,这是不可能的。对于想学、认真去学的学生,虽然学习的成绩不一定合格,但在做人、做事、团队协作、企业的“5S”管理等方面有所提高,我们就确定这种学生合格。

5.存在问题

(1)优生发展与扶持学困生很难兼顾。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实行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大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质疑、讨论、交流、评价,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合作交流的互助性、探究未知的开拓性得到有效发展。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式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与个性品质。优生具备这一条件和要求,质疑时,他们是发现者;合作讨论时,他们是组织者;发言交流时,他们是代表者,他们的潜能得到良好发挥。而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生半步,常常是问题刚想到一半,结果已被他人得出。学习困难的学生无形中失去了运用者,还是历史知识的传播和普及者。“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励”。

2.丰富人文素养,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作为人文学科,历史教学的真谛并不是只传递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识,而在于传递人文信息,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同时加深自己对历史的思考。同时,历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历史本身就是纵横交织的,历史学与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存在着有机联系。历史研究一方面注重从多角度对历史问题做微观分析,另一方面提倡对历史做整体的和综合的研究,即宏观地由前后(时间)、中西(空间)的往复观照,来审视历史。这些都要求历史教师广泛地阅读,并大量地了解相关信息,掌握多学科的知识,不断地进行思考,养成开放性的思维,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打好专业素养的基础。

3.加强实践能力锻炼

1. 积淀拓展知识。

中学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通史和史学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2)鼓励肯定、保护自信与客观求是、坚持科学难以界定。

新的理念要求课堂教学是民主平等的对话过程,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加强积极的强化,要形成乐学的氛围,要设法利用学生的注意力,要舍得夸奖学生。可教师的热情并不总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原因何在呢?其实表扬、鼓励作为教育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并非一用即灵,凡用皆灵。表扬要适度,要因人而异,要讲究方式,要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微笑、点头、赞许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奖赏,要做到该表扬的决不吝啬,该高歌的决不低调,该委婉的切忌过露。新课程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

(3)“校情”不利于课标教材的实施。

课标教材在很大程度上是立足于“小班化”教学的,而现在学校的实际是每班三四十个学生,没有办法“因材施教”,没有办法落实“面面俱到,人人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6.下阶段计划

(1)下阶段我们将继续加强宣传、学习的力度,提高全体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总结已取得的成绩,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

(2)按照新课程要求设置课程及课时计划。

(3)在课改班级、学科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新教材试教,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研讨活动。

(4)课程改革工作小组组织课程改革现场听课、调研、分析、诊断问题,对课程改革情况进行交流。

(5)提出具有个性特色的课程改革研究项目,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主课题。

(6)收集和积累课程改革的各种资料和案例。

(7)定期举办课程改革研讨会,每学期组织三至四次课程改革总结交流会,编印阶段性研究成果资料。

关于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评价观念改革的有益思考

郭燕娟

(通州市平东小学,江苏通州

摘要:本文针对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评价观念改革的问题,着重从两个方面作有益思考:1.确立科学的评价观;2.体现评价的多元化。

关键词:新课标小语教学评价观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关于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评价观念改革问题,值得我们作深层的有益思考。

1. 确立科学的评价观

1.1 体现科学的文本观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一、要让学生认识汉字、学会汉语拼音。汉字的教学要理解音、形、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识字中体现语文工具性的特点。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读”。通过读范文,让学生去体悟汉字的魅力,揣摩出语言里包含的意思,体会出文章中蕴含理论知识、断代史、专史、地区史和国别史等,对于这些知识,历史教师要不断地拓展和深化;第二个层面是历史学和考古学的新动态和新成果方面的知识,历史教师要掌握这些知识以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第三个层面是相关学科的知识,如地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美学、文学和哲学等。

2. 实施“五一”制度。

“五一”制度即指中学历史教师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主动完成五项工作,以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五项任务分别为:每学年每位教师都要参加一项或者几项科研课题的研究;每学期阅读一本或者几本历史专著或者历史教育方面的著作;每学年每位教师上交一篇有质量保证的历史教学论文;每学期撰写一篇或者几篇教学反思的文章或者记录有代表性的案例;每学期为学生开设一堂讲座。

4. 深化知识结构,改善教师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中历史学科呈现综合性的特征,传统的单一知识结构的教师很难应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例如,初中《历史与社会》(7年级上册)的内容不仅涉及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还涉及一些社会学知识,这对历史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迫使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另外,新教材不仅体现了许多历史研究的新成果,而且注重综合性和人文性,这就需要广大历史教师不能固步自封,而要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传统观念,不断更新知识体系,重视自己的专业发展。

5. 强化自主学习,提高专业水平

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教师缺乏知识的积淀,所以只有不断加强自主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必须努力掌握三方面的知识,即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宽广的其他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同时也要在实践中体会积累,从与其他优秀教学的交流中体会与汲取。新历史课标要求教师必须勤于学习,广泛涉猎,不断汲取新知,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更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6. 加强教学反思,不断提升能力

在历史学科中要真正地实施反思性教学,必须养成自觉

着的感情。教师要研究读的目的、读的方法,形成良好的语感传达给学生。通过读,培养学生多感官的体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培养语言想象,并在说话和习作时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

1.2明确科学的发展观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倡快速阅读、快速作文、口语交际、搜集信息等能力已列入了新的素质要求,也预示着语文教学不能单独地以课本知识为终极评价目标。所以语文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应体现在学生的个性发展、可持续性发展等多方面。概括地说语文全面发展能让学生正确地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熟练地运用语言,不断地提高读写能力及人文思想、审美情趣。

1.3确立科学的实践观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教学评价更应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潜在的语文教育资源,引领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反思的意识,知晓在教学中反思的内容,并懂得在教学中反思的策略与方法。如:(1)教师采用教学日记的形式,把当日自己在教学活动中产生的亮点、疑点、难点、盲点和弱点等中的某一点或几点,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作为教学反思最原始的资料,及时深入反思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改善的对策及预期可能生成的结果。(2)在同行会诊中反思。当教师在长期的历史教学实践中,取得一定的成绩,积累一定的教育教学的经验,达到一定的教学境界后,往往会出现教学的水平和能力停滞不前,其中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教师犯经验主义错误、不思进取、教育观念老化、教育教学模式化等等。若通过同行会诊,就能找到教学水平下滑的现象的主要症结所在。(3)在学生反馈中反思。没有反馈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没有反思的反馈是徒劳的反馈。通过学生的反馈,我们能获取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的信号;通过反思学生,我们能明确是否在教学实践中达到教学目标、任务得以完成,是否使学生能够获得他们期望的意义。

7. 重视校本研究,带动教师团队共同发展

校本教研在于“以校为本”,其根本目的在于激发教师的教研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要让历史教师了解校本教研的价值所在,帮助他们提高校本教研的意识,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在校本教研中主动发展的自信心。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校本教研工作氛围,使历史教师在教研组中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集体研讨等活动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同伴有效互助,实现经验共享,使每位教师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进步。

3.语文教师要与新课改同行 篇三

关键词:教育观念 教学方式 自身素质 信息技术

新課程改革给广大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不仅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也发生了重大变革。这需要教师担负起新的历史重任,尽快提高专业素养,完成角色转型,做到与新课改同行。

一、与新课改同行必须改变教育方式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宽松的环境和氛围,给学生发挥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空间,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放下架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师道尊严”的观念根深蒂固,学生只是学习和接收知识的容器。而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和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作为一名现代教师,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与学生的新型关系,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如教师在上课时可走下讲台,来往于学生学习小组之间,多以谈话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商讨有关问题,去帮助和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课堂变成师生之间互动的信息交流场所。

2.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即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一切从学生出发,一切为学生服务。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学生是教育的主人。我们必须寻找一种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

3.用尊重的理念教育学生。俗话说:“自尊之心,人皆有之。”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尊心都比较强,他们总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和鼓励:取得成绩时,希望得到赞扬、肯定;出现错误时,希望得到谅解。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教育的职责是培养和塑造人,而不是制裁和打击人。对待学生,我们只能采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进行教育和感化,绝不能采用侮辱人格尊严的方式进行心理施暴。

二、与新课改同行必须改变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教学要以“以学生为中心”,具体做法如下。

1.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不是看学生活动了多少时间,问了多少问题,而是要看教学方案的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展开是否从学生出发,是否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教学过程的主线。

2.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真正含义是教会学生学习。因此,要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必须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3.教师要站在“学”的角度安排教学活动。以往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放在“如何教”上,现在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如何学”上,尤其是在设计具体教学活动时,更要最大限度地安排全体学生参与进来。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还要考虑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课堂教学当作是教师展示自己的过程,而要让其成为学生展示自己学习情况的过程,成为学生施展手脚、启发思维、展现智慧和能力的舞台。

三、与新课改同行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新教材的一个显著变化是:知识面加宽了,阅读量翻了几倍,60%以上的选文都是新的。面对这些变化,我们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做一名“学者型”“研究性”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教师要想把知识的活水源源不断地供给学生,自己就应该是长流水,正所谓“一江春水向东流”。这就要求我们要时刻鞭策自己,不断总结、积累经验,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和新课改一起成长。

四、与新课改同行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不仅对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学过程都产生了深刻变革。

1.信息技术改变了语文教师工作方式。以往语文教师备课总是依赖教材和教参,现在要花大量时间上网查找资料,制作课件;以往语文教师上课凭的是一张嘴,现在则更多是运用电脑、网络等现代媒体。信息技术改变了语文教师工作方式,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2.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传统教学内容不仅有限,而且内容更新慢,致使知识老化。而信息技术可以搜集大量最新教育资源,它改变了单一文字教材状况,各种图片、照片、模型、实物、录音、录像等教学材料丰富了教学信息,为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这是对“教师+教科书”这一基本方式的补充和完善。

3.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多样。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变革。网络中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素材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VCD、DVD碟片的播放,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实物投影的使用,远程教学资源的利用,名家名师的课堂实录……都大大丰富了课堂内容;示范法、反馈法发现法、探究法、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也都已经应用于课程整合中。它使我们的教学模式更加优化,教学方法更加多样。

4.中学数学教师如何与课改同行 篇四

------新课改培训感言

十分荣辛地参加全县教师班的培训学习,听取了好几位专家的报告,其中有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武凤霞、陶继新、高万祥和李永升。通过这两天的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

此次培训过程中,倾听了许多专家对新课程的解读,使我懂得了课改的相关知识,提升我们中小学教师对课改理念的理解,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为新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次培训让我从传统的落后的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对新一轮课改有力全新的认识。新课改,给我许多思考,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的、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状态,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自己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学习探究。

一、让我知道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和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拥有三种知识,本专业的科学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和教师在实施有目的行为过程中,自己所积累起来的实践性知识。

(2)教师的专业结构

对于教师的专业结构,也有不同的看法。综合各方面的看法我们认为,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点:

首先是教育理念:教师一般总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它可

能是从自己教学实践经验中逐渐积累所形成或由外界直接接受而来的教育观念。也可能是经过深思熟虑并富于理想色彩的教育理念。

教师的教育理念包含: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从微观的角度来说它包含学习者和学习的信念、关于教学的信念、关于学科的信念、关于学会教学的信念和关于自我和教学作用的信念。

另外教师还应该具有相关的其他要求,如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这是教师立足于教学所应该具有的基本内容,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具有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这是不断适应教学活动使得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乃至学科带头所必须的。

2、教师的发展历程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关于教师成长的阶段是这样划分的。从“要成为”教师开始,教师的专业发展共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

1、“非关注阶段”、2、“虚拟阶段”、3、“生存关注”阶段、4、“任务关注”阶段、5、“自我更新关注”阶段。其中前两个阶段属于成为教师前的阶段,真正属于教师阶段的实际上是后面的三个阶段。

二、新课改让我知道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新课改的定位更加着眼大众,为的是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新课改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

1、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3、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

团队精神.三、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最终要落实到教学中来,没有教学,新课程终究只是一个静态的方案,而不会是现实的课程。而教师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任何其他人,如专家、各级教育行政人员,等等,不管对新课程有多么热心、有多么关注,都不能代替教师的实践。

教师一是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用自己的创造性实践去实现新课程;一是要对自己的以往的和当下的实践满怀信心,要认真分析以往教学的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借着新课程的契机,发扬光大以往的优点,改造乃至克服以往的不足。那种认为新课程要一切都是新的,以往的做法都是陈旧的、不适应新课程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也不利于新课程的开展。

三、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其实,师生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2、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

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

3、教学手段的革新

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时间、器材、组织、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做好学具、教具、音像、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机会;要为探索留有较宽裕的时间,新教材大大减少了练习和习题的数量,这正是给学生留出探索的余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证“探索”的优先地位;要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一方面,对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应努力搜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与之结合,增强探索内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据探索的内容,应合理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竞赛与表演等方法,增强探索形式的趣味性.

4、业务素质的提高

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这是从事科学教育所必备的素养。其次,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现代社会正逐渐进入“信息社会”,社会各部门的工作也逐步从大工业时代分工细密的专业化进入信息时代的综合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传统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仅靠上述狭窄的专业知识已很难应付现代教学需要,所以教师要开阔本学科视野,需具备与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等,还需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基本知识。

总之,新课改必须着眼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需要在新课改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我们要培养的是有独立人格、完整个性、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的健康的人,这样的人才能担当起将来中国“脊梁”的责任。我相信自己在将来的教学工作中能做得更好。愿作真理和正义的播种机,才能培养出维护正义和真理“树苗”,才能形成明天充满正义、真理、公平、和谐的“森林”。唯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式下社会的需要,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身上肩负使命。

(濛江学校

5.与课改同行中,我的班主任心经 篇五

赵国泰

何晓燕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侯川中心小学

邮政编码:730711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hnzgt@126.com

与课改同行中,我的班主任心经

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爱心,细心,慧心,更需要耐心,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就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他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总结成功的教育经验,精研每个学生的心理,仔细的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更多的了解学生的性格,熟悉学生的兴趣爱好,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只有这样才能灵活处理班级内的事务,才能使每个孩子都健康地成长。

阶梯式教育在呼唤

那天,我到菜市场为我及住校的同事采购蔬菜和水果,正在我将袋子往摩托车上抱的时候,“老师,我来帮你”的话语打住了我的动作,我转过头一看,一张陌生中带着熟悉的面孔,“我是王小兵啊,老师,你不认识我了吗?”他一边帮我一边自我介绍,看着他稚嫩的面孔,听着他的介绍,我的思绪回到了八年前:

那年我刚参加工作,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六年制学校任教,学校安排我代五年级的语文课和三年级的数学课。从此,我认识了在三年级读书的小兵,他由于家庭条件特殊,上学很迟,到三年级时已十五岁了。在老师眼里,他就是个“活宝”,上课不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经常欺负女同学,班级活动中调皮捣蛋„„所有老师都管不了他。

那时,由于我是他的班主任,我曾苦口婆心的劝过他,跟他讲过好多大道理,举了好多农村中由于不好好念书而吃亏的例子,也狠狠地批评过他,甚至还打过他的耳光。但那时的他仍然不思进取,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及格。一年后,我调离了那所学校,后来听同事说他读完了四年级就不再上学了。

绑好袋子以后,我俩蹲在路边谈了很长时间,谈话中,他很愉快,一直在说,感谢我短短一年的教导,使他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还说我那一耳光他挨的值。直说的我脸红,原来,他不上学以后,跟父亲的一位朋友来到南方某地搞门窗安装,现在自己带了些人单干,而且干得不错,在社会上混才觉得当初读的书太少了。

我如梦初醒,一个原来所谓的“差生”、“捣蛋鬼”、“活宝”也可以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劳动者,我们仅仅是教给他们知识吗?不,还有很多,不光是我们可以教,他所生活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的集体环境都是他们很好的“成长学校”。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引导,也就是因人而异的阶梯式教育,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分层次引导,而不是一个标准的大包大揽,搞一刀切。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将未来的“爱迪生”或“托尔斯泰”埋没在我们的“教鞭”下。

聆听孩子们的心声

班级周例会课的准备铃声刚响,我突发奇想,根据这几天班级内发生的事情,改变预定计划——“今天谈心”,一边思索一边走进五

(二)班的教室,和孩子们问过好之后,我便简单的说:“今天我们谈谈心”。“谈什么?”有的学生小声嘀咕。是啊,谈什么?说实在的,我还没有想好了。

这时,班长第一个举手了,他说:“我建议我们以后多搞一些竞技型的活动,例如:打乒乓球、拔河、丢沙包、踢毽子„„”他的话赢得了许多同学赞许的目光,我也当场答应力争以后多举行这样的活动,增强同学们体质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到公平的力量。

男生A:“我家没有合适的绳子,如果谁家有的话,我建议把我们的卫生工具——扫帚捆一下。”话音刚落,就有三个学生自告奋勇愿为班级做点好事,我和其他学生对他们投以感激的目光,我还微笑着点点头,看到他们三个都很兴奋。

男生B:“我们的班长很负责,每天早上我们到校的时候他已经把火炉生着了,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他的话为班长赢得了热烈的掌声,班长笑得很灿烂。我补充:“在学习方面如果班长有需要大家帮忙的,大家可以帮帮他。(班长的学习不太理想)”“好”,同学们异口同声。班长站起来,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唉!我们还可以谈谈家里的事。”我说。

男生B:“那我就说说我们家,我们家以前搬到过外地,后来感觉还是老家好,所以又搬回来了,回来后,邻居们都瞧不起我们。经常欺负我们不说,还到处说我们的坏话„„”他已经开始抽泣了,“连爷爷都不理我们,我感觉爸爸每天都很委屈。”他已泣不成声。我安慰他坐下,他的同桌(一位女同学)掏出自己的手帕递给他。“那你就应该用优异的成绩去报答他,而且平时可以多开导你的爸爸妈妈,多为他们分担一些。”我安慰说。他擦干了眼泪坐起来了,并点点头。

女生A:“我爸几年前就去世了,自爸爸去世以后村子里经常有人欺负我们,家里我们姐妹三人和妈妈,早上要出门,经常会有人把我们家的大门从外面扣上„„去年春节时,还有人给我们家的房顶上扔石头,吓的我们一夜没睡,只能听着房顶上可怕的声音熬过了一夜,我想起爸爸活着的时候„„”她说不下去了,这时有许多同学都低下头去擦眼泪,我也有些激动.女生B:“我爸扔下妈妈和我们兄妹走了,我们娘仨过不下去了,我感觉妈妈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更可怕的是经常有大孩子欺负我们兄妹,哥哥为了护着我,经常被打得鼻青脸肿„„”他捂着脸大哭起来,好多同学都跟着她哭,我的眼里也满是泪水„„

下课铃声响了,我不知该说些什么,我提议:“大家一起唱首歌。”平时调皮捣蛋的男生C一边举手一边站起来说:“今天的歌我来起头。”“世上只有妈妈好,预备起„„”

许多同学虽然伴着抽泣声唱这首歌,但是歌声铿锵有力,我也不由自主的唱了起来„„

回到办公室,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样的班会是了解孩子们内心世界的最好方式,只有多了解他们,让他们把内心的不快和忧愁全部说出来,才能使这些特殊家庭的孩子更融洽地融入到我们的集体中来,也能让其他孩子更好地了解这些孩子的生活,用他们的爱心去关怀、帮助这些孩子。

给孩子适当的挫折教育

中国教育源远流长,自古就有“棍棒底下出状元”的说法,但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国家的相关法律政策就明文规定“严禁对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倡导的是耐心教育、表扬教育。我国大教育家孔子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主张,一味的表扬未必对每个孩子都是最恰当的教育方式。实践证明,给孩子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完全有必要的。就拿我班学生王闯来说,他聪明伶俐,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中等,但在他身上存在着不少问题,如:作业书写相当潦草,并且屡教不改、学习上缺乏主动性,时好时坏、课堂上经常提一些与学习内容不符的刁钻古怪的问题以引起同学对他的关注„„对于他的这些问题我曾多次找他谈心,耐心的说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分析其利弊。但每次他都坚持不了一周的时间老毛病就犯了。这两天各科任教师又开始向我反映王闯的情况了:不交作业啦、课堂上捣乱啦„„搞得我实在头疼,那他我是真没办法了。无奈之下,我将他的座位调至最后一桌,并对他置之不理。上课他举手回答问题时我装作没看见,故意不理他。他做了好事,我装作不知道,不表扬他。完不成作业,我也不催促他„„自实行这种“不管”教育后,我暗地里观察他到乖了不少。转眼间期末考试到了,成绩揭晓后,他居然考了全班第二名。比期中考试前进了十七个名次。我决定跟他谈谈,那天只有我跟他两个人在办公室,谈话的氛围相对来说比较宽松和谐,他说的很坦然也很真诚,看来他是早有准备。他说,自从我把他打入“地狱”并对他不理不睬后,他心里难受极了,从前那种骄傲自居的心态一下子一落千丈,似乎连同学看他的目光都是异样的,他受不了这种被歧视的眼神。他提醒自己说,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他就完了。他鼓励自己必须振作起来,做回从前的自己。于是,上课他不在捣乱,而是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看老师所解决的问题是否和自己想的一样,课下认真完成作业,并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多做一些课外题。剩一个学期自己就小学毕业了,他不能给父母丢脸,也不能让同学瞧不起他。

教育不是万能的,对待问题学生,在正面教育无效的情况下,班主任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反思,这有时比老师的说教更有效。

老师要敢于向学生说“对不起”

一天自习课,我到教室检查的时候,正好看见A同学回头跟后面同学说话,于是我就批评他不遵守自习纪律。可是A同学不承认,说是后面同学问问题,我见他顶撞,便生气了,大声说:“别管别人,管好你自己。我就看见你说话了。”而A同学也显得情绪很激动,他说“本来就是这样,你不信可以问问他。”听到他顶嘴,我越发的生气,“你这孩子还犟,犯了错误不承认,明天叫家长来。”他趴在桌子上委屈地哭了起来。

事后,我认真反思了一下,我那天心情不好,实在是我太冲动了,不能冷静的处理问题,而使本来并不大的矛盾激化了。我决定找个合适的机会向他道歉,正好这周的主题班会是“敢于承认错误”。我利用班会课给学生讲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廉颇一代名将知道自己错了以后,脱下战袍,主动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为了国家的利益他们放弃了个人恩怨,一个国家如此,一个班级也是如此。我乘机说,上次由于老师的一时冲动,考虑不周全,莽撞的批评了咱们班A同学。今天,在这里我想对他说:“对不起,是老师做的不好,才让你受委屈了,还请你原谅老师,好不好?”他猛地听到这样的话,震住了。很久,很久他的双眼中噙满了泪水,他慢慢的走到我跟前,深深地鞠了一躬。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俯下身子,尊重学生。只凭主观判断,用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只能使学生产生厌恶感和激发学生更高的抵抗情绪,师生之间只有平等的交流,才会达到最理想的教育效果。

6.《与优秀教师同行》读书笔记 篇六

这本书让我触动最深的是,这些优秀的老师无一例外也都提到了读书。在书中,常作印老师说到教育家和教书匠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有自己鲜明的教学个性,并能按照自己的思想去实践,去影响学生,而后者没有思想,总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去机械地模仿、去简单地重复。是的,教师要把自己的职业关注从日常琐事转向对教育理念的反思和梳理,对“内隐理论”的审视和重构,从而形成自己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头脑。而要实现从教育家向教书匠的转变,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自主阅读。每个人的灵魂都很单薄孱弱,只有经过了年一年的阅读积淀,经历一次次的心灵洗礼,才会慢慢成长,才会渐渐茁壮,才会一天天天成熟起来。在苏霍姆林斯基那本著名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也说到: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这诗一样语言在告诉着我们教师阅读的重要性。一个好的老师,不但自己要爱读书,还要能让书页的花朵洒落在孩子们童年的阡陌上。一本好书会陪伴着孩子们度过一生,当种子在泥土中孕育时,永远无法知晓哪一寸土地上的哪一粒最乡土可以成长为参天大树。只有它们绽出新芽,并在阳光雨露中依靠各自的方式努力生长,人们才可以凭借它们呈现的态势,推断出它们的未来。而这些种子在成长中所需的的养料,就是那一本本喷着墨香的书籍了。要让孩子们爱上读书,首先要有一个爱读书的老师,我相信也唯有读书,可以让我们的灵魂茁壮起来。

其次,这些优秀的老师都有一颗对事业坚贞的爱和不悔的追求。书记的屈红霞老师在从教二十六年来,她说回首青春,苦涩与甜蜜交织,辛劳与快乐并存。虽五味杂陈却坦然接受。在她的教学生涯中,没有法宝,只有热爱。因为热爱这份职业,因为热爱学生,她将自己最美的青春献给了教育事业,因为热爱学生,他把最深沉的情意给了学生。将阳光植入学生心里。因为有爱,所以她坚决为即将被学校开除的学生求情,因为有爱,他把单亲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一直陪伴着他们成长。在这本书中的毛春铧老师说他心中永远的痛是他还没有当正式老师才只是一个补习班老师时,因为学生不认真听课而用粉笔扔了那个学生。

7.中学数学教师如何与课改同行 篇七

我经历了种种困惑、迷茫、逃避、麻木, 甚至绝望得情绪后, 最大的感受是新课改的一切彻底推翻了我自己早已形成并且根深蒂固的一个评判标准, 即评判一个老师是否优秀的标准。

我上大学时, 学的就是历史教育专业。大学第四年, 开一门课程, 名称是《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师自称“草夫子”, 教法很灵活, 上一节理论课, 上一节实践课。实践课即是每位同学都要在中学历史课本中任选一课来像个真正的老师一样, 粉墨登场, 象模象样地讲一节课。教案、板书样样必须具备。唯一不同的是听课的不是中学生, 而是同班同学和教学法老师, 讲完后由大家来评课, 正面还有录像。我讲的是《日本人在沦陷区的统治》, 获得满堂彩, 老师当场亲点我具备一名优秀老师的天生素质, 因为我口齿清楚, 表达有条理, 而且情感充沛, 爱憎分明, 思路清晰。从此, 我认定一个好老师一定要用自己流利的口才征服学生。

从教六年以来, 我一直为自己能够用流利的口才征服学生而欣喜, 当然, 这也是学生喜欢我佩服我的原因之一。每每回想起大学里那一次讲课, 私下自认为那是自己教师生涯第一个里程碑, 很久以后, 自己还能记起老师和同学的评语, 以及听到我不看书稿流利的讲述而显得兴奋诧异的一张张面孔也还记忆犹新。

然而, 当年, 真是没有一个人提问, 没有一个人现场互动。当时, 我们还不知什么是“互动”。只是想以自己的口才征服听众而已。

事过境迁, 很为当年“恰同学少年”之豪情所感动, 而更多的则是实施新课改以后对我自己多年来形成的理念的冲击与反思。当年的我, 放到现在, 决不是一个好老师。因为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 真正的好老师在课堂上并不是来展示自己如何能言善道、妙语连珠的, 而是如何指点迷津, 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表达清楚, 口齿伶俐, 这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 可是, 仅仅做到这样是不够的;字字珠玑, 激情澎湃, 激扬文字, 上了一个台阶, 别有一番境界;然而, 我觉得, 这也不是最高境界。

那么, 什么才是最高境界呢?人在事中迷, 旁观者清。平时自己讲课, 按新课标理念, 已有所感悟, 但是总觉得并未吃透。直到有一次, 去听了一上午课, 同一内容的课, 三个人来讲, 才有了明确的答案。三个人讲的都是《雅典城邦的公民政治》。第一位是女士, 年轻、美丽, 一上台, 就有人在下面小声说“美女老师, 全国一等奖”。果然表达不俗, 一上课就用甜美清亮的嗓音征服全场, 全场鸦雀无声, 听课老师和学生都被她吸引住了。课堂节奏很快, 安排很多活动, 让学生参与表演, 而老师像个导演, 简直是个大忙人, 忙着策划, 分组, 指导, 听学生发言, 评价, 再补充讲解, 紧锣密鼓, 感觉老师说话像打机关枪, 枪林弹雨射向学生, 而学生个个像木偶, 一会被牵着做这, 一会被牵着做那, 完全没有思索, 也来不及思索;即使有思索, 也被老师之快嘴抢着说了;想有创见, 也没有时间表达。赶趟儿一样, 只有一个目的, 配合老师表演好, 热热闹闹开场, 欢天喜地结束。直到下课铃响, 老师还在打机关炮, 学生还在忙着排练老师事先编好的剧, 而我们这些听众、观众早已经是听觉疲劳, 视觉疲劳, 老师尚且如此, 何况学生呢?节节课这样, 学生受的了吗?

第二位, 是青年男教师, 重知识, 讲解转为平实。第三位, 是位中年男教师, 其貌不扬, 也没有用振聋发聩的开场白, 仅仅是问了学生几个与生活有关的问题导入本课, 之后娓娓道来, 有起有伏, 尤其是, 其叙述中往往有那么一句耐人寻味, 现场竟有学生自己站起来, 向老师发问, 显然始料不及, 而老师和学生的思维却在这个时候碰撞了, 他们辩得精彩, 其他同学思维一旦被激活, 则一发不可收拾, 纷纷举手, 发表看法。你会发现, 同样一个班, 不同的老师上课, 学生竟表现的天差地别。第一节课的学生就像是小学生, 配合老师演完历史剧;而这节课的学生就像大学生, 有自己的创见, 课堂上一展才华, 时刻展现思想火花。让人不由得感叹!一个是老师预设, 但学生启而不发, 最后只好派任务, 强行表演给大家看, 似乎课堂又热闹又灵活, 学生全体动起来了。另一场则是老师蜻蜓点水, 寥寥数语, 就像是轻轻点了一下鼠标, 学生思维便被激活, 和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对话、交流, 而且最终发展为全班行为。哪一堂课上的好呢?

那得看你的评价标准。如果你认为一堂课好与坏的标准在于老师的口才、思路、表现, 那么, 无疑第一堂课是好课。老师从内而外青春活波, 表达流利, 嘴巴快得学生追也追不上。而如果你认为一堂好课是是否把学生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了, 那么自然是后一堂课。

我从中也真正体会道要做一名优秀教师决不能停留在表面, 决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为了表现自己, 征服学生。征服学生固然好, 固然体现自己之才能。可是教师的职责最终是指引学生, 超越自己, 比他的老师更上一层楼。

同时, 我们通常会将老师比作蜡烛、园丁、灯塔、引路人。然而, 我愈来愈觉得老师更应该像一个主持人。因为, 我们周围的世界早已精彩得一塌糊涂, 一张嘴, 一支粉笔, 一个讲桌, 一堂课, 这种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学生能够接触知识, 了解信息的渠道太多了。除了借助老师以外, 还有图书馆、互联网、电影电视。书报杂志……, 不一而足, 举不胜举。这样, 老师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积, 他不再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来源, 而且在有一部分人看来, 尤其糟糕的是, 有些信息与知识, 学生知道了, 涉猎了, 老师却未必知道。

面对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知识爆炸的时代, 老师又怎能安于现状, 停止不前呢?故步自封, 或是拒绝接受新理念, 将会被淘汰, 那么, 怎样才能与时俱进呢?

我觉得重在转变观念, 转换角色。

首先, 要求平等意识, 服务意识。不能总是摆出权威的架子, 严肃的面孔训人, 要求学生必须如何如何;不能总是高高在上, 颐指气使, 言必称“给我做好”。注意用词, 言语中透露除一个人的心态与理念。学生为自己学习, 老师只是为他们服务, 引导他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为他加油, 为他喝彩。有人不习惯于“服务”一词, 似乎一提老师为学生服务就降低了自己的身份。这种意识里, 本身就没有师生平等。骨子里就排斥与学生平等。天赋人权, 人生而平等的理念并未普及到他的意识里。其实, 这个社会本身就是“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嘛。你为我服务, 我为他服务, 他又为你服务。服务是多么和谐而高尚的字眼, 多么美好而伟大的举动, 为什么总有人不屑于此呢?可能还是骨子里不该有的傲气在作怪。我们的政府不是现在在提倡建设服务型政府吗?这是一脉相承的。将一个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变为人人平等的参与者, 指引者, 如此而已。

其次, 重在转换角色。变为学生学习的一个参与者, 引导者。要用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将知识从学生脑子里引出来, 而不是直接灌给他;要将他的灵感激发出来, 而不是将他的灵感吓回去。要把一节课设计好, 而不是讲好;设计重在学生的感受, 重在设计能够激发灵感、引起思辨的问题, 而不是照本宣科, 重复课本的话。最终将自己变成一个睿智的主持人。可以以自己巧妙的引导引得所有人将自己最有价值的想法展示出来和大家分享, 观众魏发言者喝彩, 而不是为主持者喝彩, 这就对了。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老师, 应该将精力放在怎样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想要表达自己的热情, 和敢于表达想法的勇气。如果, 一节课学生被激活了, 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 “主持人”也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在这学期的新课改中, 我最为得意的尝试是, 将有争议的问题引入课堂, 老师只提供素材, 摆事实, 而由学生来讲道理, 辩真理。他们以他们的发言、口才展示了自己的思想、个性, 而且锻炼了能力。学习也不再是被动的, 痛苦的, 沉闷的, 死气沉沉的。而是主动探索, 积极合作, 快乐展示。老师与学生也可以平等交流。不仅仅老师可以问学生, 学生也可以向老师发问。所谓“互动”、“合作”, 大概就是指这种情形吧。

之后, 我一直在思索自己哪些课调动了学生积极性, 而哪些课不大成功, 学生没有反应, 又回到死气沉沉的局面。我发现, 要想使课堂活跃, 切忌老师从头说到尾, 让学生做个乖乖的听众, 得让他们表达。而且, 你的问题得引起他们的兴趣, 又能启发思维。这也就是说, 你得会引, 会导, 而且还不能多说, 即使说, 也要画龙点睛。这不就是一个睿智的主持人吗?

反思我自己这一学期所上的课, 觉得思想还是不够开放, 牢笼还是没有冲破, 几次灵感昙花一现, 很多因为考试压力又回到“死讲”的老路上。自觉惭愧。这篇感想即是自己的一点反思心得, 希望在以后的课堂中引以为戒。做个出色的“主持人”。

摘要:时下, 全国都在推行新课改, 但新课改给各位教师带来了各种各样的不“适应症”, 大家在迷茫中摸索、学习。其实教师如果能与时俱进, 做好观念转变, 角色转换,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书风格, 就会在新课改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感慨,奔涌,转变

参考文献

[1]程红兵.新课程背景下的课程领导力.素质教育大参考.上海.2008年第1期。

[2]吴格明.语文课程改革应当反思的几个问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北京.2008年第2期。

[3]王叶军.历史课程改革中值得注意的现象.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北京.2008年第3期。

8.中学数学教师如何与课改同行 篇八

关键词:初中数学;转换角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266-01

随着全民学习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学习能力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衡量一個人的综合素质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为唯一标准,而更在于对已有知识的创新。因此,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逐渐从知识的传授转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的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也就成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标准。通过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到了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探究性,教学指导意义十分突出。

一、传统数学教学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现代教材的缺陷

新时期数学教学的重点应该是传授现代化学习方法,而不是对数值的计算和对数学本身的应用。现阶段,初中数学教育仍然处于新旧交替的关键环节,很多陈旧的教材内容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框架,传统教材中很多的知识还处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教材中包含的信息量匮乏,而且也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生活脱节,教学时无法使用现代数学的方法提供解题思路,使得学生无法真正具有学习初中数学的基础与能力。除此之外,一个注重灌输的课堂必然会占用较多的课时,而中学的课堂课时都非常紧张,如此循环往复,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就不得不出现赶进度和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更阻碍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形成。

2、教学方式死板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多的老师习惯通过“万能公式”的方法教育学生,以此减少教学压力并且提高教学成绩,不能变通地完成学习计划,结果就是培养出缺乏个性的学生,也就无法适应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教学目标设置失误,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仅仅适度和够用,对教学任务有所保留,尽可能地去压缩教学课时,这些错误的做法都降低了初中数学的科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3、对教学实用性的过分追求

过分追求实用性也是教师在课堂中最大的失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通常会把教学内容压缩,只是反复强调公式本身和应用范围,这种做法会使学生忘记数学的关联性,让整个初中数学成为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碎片,学生学得不明不白,根本达不到严格的教学要求。受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应试教育和功利思维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成绩被当作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衡量标准,教学的目的也从教书育人变成了应付考试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兴趣教育和素质教育,忽视了培养学生寻根溯源的学习思想。而老师在讲解公式的时候也对方法欠缺指导,教学当中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导致了学生求知欲丧失。

二、通过实践性学习教学实践的主要解决措施

1、将理性认识感性化,进行探究性学习

实践性学习从理性到感性的操作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虽然很多初中教学材料的内容和题材都比较落后,但是教师可以将书本中的内容灵活化处理,将知识引入到不同的案例当中,根据课程的实际特点和教学计划的具体要求制定合理的实践性学习方法。将数学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定律作为进行探究的课题,合理引入一个更为贴近生活数学案例进行教育,同时以探究学习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抓住课程内容的本质。数学教学课程的研究学习过程也不应该仅局限在数学基本规律当中,对于规律性和定理性的知识要重在探究学习过程,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点的探究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2、深入理解,转换师生角色

通过实践性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再认识,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重视对记忆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对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而实践性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对规律和知识的探寻兴趣,更将传统学习的教条化教学转化成为感性的实践性学习,通过类似真理探究过程手脑并用获取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得学生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更加具有主动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主体,而逐渐转变成为学习中的引领者,进而促进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互换。

9.青春与使命同行(青年教师演讲) 篇九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青春与使命同行》。

说起青春,我想每个人的理解是不同的。有人说青春是浓墨重彩的画卷;也有人说青春是跌宕起伏的诗篇。青春究竟是什么?一直有一个问号在我的脑海里盘旋。直到2010年,20岁的我带着青涩与懵懂,来到了xxx中学。五年来,在这个朝气蓬勃的集体中,在与很多优秀老师共同工作和学习的过程中,我才真正懂得了青春的真谛。青春是无私奉献的情怀,青春是敬业乐业的精神,青春是对教书育人神圣使命的担当;青春是责任在肩,是“拒绝平庸,追求卓越”的薪火相传。

xxx老师,从教三十三年,他用自己的青春点燃了一个又一个年轻的梦想,谱写一个又一个华美的篇章。凭借着对实验学子的满腔热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坛奇迹。他曾在十二年间,培养出了四名理科状元,先后将十八位学子送入清华、北大;也曾连续五年,所教班级化学高考平均分位居通辽市第一,其中三年甚至高出全市平均分12分之多。然而,在这辉煌成绩的背后,是他鲜为人知的默默付出。从1982年参加工作至今,周老师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了业务上,心无旁骛,痴迷教学。早晨天刚蒙蒙亮,他已经来到校园,夜色已晚,他又埋头在书山题海中备课批改试卷;他把学生的事都当成自己的事,小心翼翼的呵护每一个学生的尊严。一年又一年,青丝变华发。他把最美好的青春岁月奉献给了讲坛,奉献给了学生,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学子的梦。

xxx老师,有一次扁桃体发炎,已经化脓了,不能说话,连吃饭喝水都非常困难,医生要求她至少住院三天。但她在医院始终惦记着自己班级和学生,刚输完液就偷偷地从医院跑出来,回学校开班主任会了。看着她瘦弱的身影,强忍着病痛给学生讲课,为学生不停地奔波忙碌,我深深的被打动了。

xxx老师,在生孩子的前一天仍然坚守在讲台上;xxx老师曾打着点滴给学生上课„„这样的老师太多太多。他们让我感动,让我尊敬,让我懂得作为教师应肩负的责任,让我懂得了青春的使命就是无私奉献。“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会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讲台、奉献给学生;粉尘终将染白我们的双鬓,辛苦也许会压弯我们的脊背。但是,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必将承担起教书育人的使命。在这块无垠的教育沃土上,将自己的生命之树,深深扎根;用自己的青春年华,默默耕耘。虽然,我们平凡;也许,我们清苦。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三尺讲台挥洒人生的豪情,收获“桃李满天下”的欣慰,拥有莘莘学子用祝福化成的最美彩虹。

让青春与使命同行,需要坚守,更需要爱心和智慧。作为年轻教师的我,将坚持立德树人,用爱心热心耐心关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将与时俱进,刻苦学习,与学生共同成长;将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用智慧将青春化为春蚕的丝、红烛的泪、园丁的梦,用芬芳的桃李描绘锦绣大地。

一滴水落在沙漠里和落在海洋里是不同的。落在沙漠里是消失,而落在海洋里则是融入。我很庆幸能够融入xx中学这个充满了正能量的大家庭,使我对人生、对教师、对青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个人的青春是有限的,但我们选择的事业是常青的。只有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时代洪流中,只有把个人的青春传承于学生的生命中,青春才能永恒!我无悔于我的青春,无悔于我的选择。“甘将心血化成雨,润出桃花一片红”。我要让青春梦想在学生身上薪火相传,要让青春在坚守与奉献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要让自己的青春与光荣使命同行!

10.优秀征文:阅读与经典同行教师 篇十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12月30日下午,伴随着《弟子规》的诵读声,金明小学西校区“与经典同行,做少年君子”迎新年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如期开展。本次活动以舞蹈《弟子规》开场,只见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盘起发髻,系上蓝色丝带,手捧《弟子规》款款而来。孩子们边背诵《弟子规》的内容,边用舞蹈的形式进行诠释。接下来,该校一年级学生进行了儿歌和古诗诵读展示,二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也分别用各种形式展示了优秀古诗词。

据金明中小学校长刘俊杰介绍,金明小学西校区从建校之初就把“经典进校园”作为办学特色,在全校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教师内开展读经典活动,还要求家长与孩子进行“亲子共读——感悟《弟子规》”活动。刘俊杰说,书籍是读书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书籍中,经典又具有其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在读书人心目中,经典具有强大的力量。《弟子规》是一部无论成年人还是孩子都应该学习的、规范人们行为习惯的儒学经典。诵读《弟子规》是在号召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中华文明代代相传,不辜负人们对中国礼仪之邦的赞誉。修身立德当从小抓起,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学习国学经典,无论对于其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还是对于其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都会起到基础性的规范作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我市25中、27中、化建中学、一师附小、汴京路小学等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各有特色,都形成了常态。不久前,市25中利用道德讲堂活动也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共表演了18个诵读节目,内容均以高中64篇必背古诗文为主,让同学们在诵读中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作品。在开展诵读经典活动的同时,这些学校还开展了“小手牵大手”活动,由以学生为主力军的诵读团队,辐射到每个家庭和社区。通过“小手牵大手”活动,孩子们的一言一行真真切切地影响到了家长,一些家长也在孩子的带动下阅读经典,不仅读出了经典文化的无穷魅力,也读出了社会的.文明与和谐。

11.中学数学教师如何与课改同行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数学 新课改 教师 理念

新课程改革之后,教育教学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形势下,对于高中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学科——数学,应当如何去教授,如何从容应对新课改下教师面临的挑战,如何在新课改中迅速成长,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新课改理念对高中数学教师的挑战

新课程改革在教学理念、内容、评价方法等方面对高中数学教师有新的要求,强调教师的教学要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课程的内容要体现实用性,教学目标要突出情感价值观,同时在教学方法上要与学生交流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倡多样的学习方式,学习评价要多元化。这些变革对高中数学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首先,新课改提倡建立多元化的评价目标,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关注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概括起来,就是要求数学教师对学生评价标准要符合参与性原则、过程原则、综合原则和激励原则。因此新的评价标准兼顾学生学习成绩,同时注重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为此,新课改理念下的评价标准,必将结合学生的参与情况综合考虑,如参与率、参与方式、参与态度等。所以能否迅速适应新的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加强数学应用意识的教学评价标准,是新课改对高中数学教师的挑战之一。

其次,新课改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又面临着教学手段改变地挑战。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重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基本内容的有机结合,要通过恰当地使用计算机及软件、互联网等各种新兴教学手段,改善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方式和方法。数学课件的制作、多媒体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互联网教学平台的引入和使用等,都是教师面临的新问题。

第三,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的理念,这是对教师日常教学的又一个挑战。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教师要从数学知识和方法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帮助者进行角色转变。它强调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要以自主探索、实践、合作、交流、自学等以学生为主的方式进行。因此,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师角色的转换能否符合新课改理念的要求,是我们日常教学面临的难点。

第四,新课程改革还要求教师不仅只是教学的实施者,还要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课程和教学活动的研究,要求教师通过研究来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和教育素养。现在的问题是,以往的日常教研活动,都以讨论和交流教学问题为主,并不深入化和系统化,因此难以形成研究论文。如何围绕教学活动开展教育研究,也是新课改带来的新问题。

二、高中数学教师对新课改教材还存在不适应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除了新课程理念给高中数学教师带来挑战之外,目前还存在高中数学教师对新课改教材还不适应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情感上还不适应。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全面铺开,高中数学大纲版教材逐步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高中数学课程新教材,与大纲版旧教材相比,新教材的结构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教师对陪伴自己多年的旧教材就难以割舍,加之对新课程改革暂时的迷茫心理和对新教材的陌生而从心理对新教材产生了距离感。其次,是对新教材“数量”上的不适应。新教材是分模块进行教学,教材数量上确实增多了。以高中数学人教A版为例,新教材课程设置为:必修1,2,3,4,5;(文科)选修1—1,1—2;(理科)选修2—1,2—2,2—3;选修系列4(4—1、4—4、4—5)。就理科而言,至少要教授9本教材,而大纲版旧教材则只有5本。从数量上一对比,就让很多教师心里没了底。第三,是对教材内容设置上的不适应。新教材删减了原本教学上得心应手的内容,同时新增了很多新的不熟悉的内容和环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重新学习,备课量自然加大,工作量增加,教学工作负担也就随之加重了。因此,如何尽快适应并把握好新教材,是高中数学教师目前面临的最普遍最直接的问题。

三、迅速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行为建议

成功的教学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教师教学行为及观念的转变。教师的数学教学观念首先要由以往的“以数学学科为本”转变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并学好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要着力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使学生投入到现实的、充满探索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的,概念是如何在具体背景中形成的,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到的,证明的思路和计算的想法是怎样得到的,而且有了结论之后还要理解结论的作用和意义,即体现数学结论的来龙去脉。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数学教师要善于学习与思考,不仅要关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理念,更要认真体会数学课程标准、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改革重点,并能想方设法将它们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数学教育功能的全面性,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双基”,还要在“双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理性精神,养成数学的思维方式;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注意改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重视教学情境创设,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强调数学应用等。

根据新课改的新要求,课堂教学不应该再以一本教材为主,要结合实际对教材进行加工和处理。如今,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我们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状况对课程内容、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同时对教材提供的基本内容也要进行再研究,明确教材的优势与不足。教师则需要探索如何弥补、完善甚至更新相应的教学内容,从而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述方式、结论等进行研究,为学生提供完美一课。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要经常性地进行教学反思,经常反思自我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不断反思数学教学的目的、方法和手段,从而发展自我职业水平,提高数学教学实践的合理性。这种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摆脱由长期“学与教”的经历所形成的数学教学观念的巨大惯性作用,使教师逐步走出“经验型教学”,而走向“合理型教学”的目标。

以前教师只注重与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合作,而课程的综合化趋势需要教师学会与不同年级、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相互协作。每个教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科,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配合。教师之间相互合作,能共同激发新的想法。通过分享材料、计划和资料,减轻自己的负担。通过合作能有机会用多种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也能增进教师对新课改下教学理念的把握。

最后,新的教师评价体系要求教师全面发展,注重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和素质的提高。我们应该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困境中走出来,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注意将教育研究活动与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结合起来,通过总结归纳将教学成果尽量转变为研究论文等,提升自我研究能力和研究意识。

四、更新观念,积极应对,超越自我

新课程的实施对高中数学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教学理念和角色的更新与转变、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开发、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对学生学习评价方案的制定与实施等等。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和更新原有的落后于时代的教育教学观念,以一种积极主动的良好心态去迎接和应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寻找不足,缩小差距,提高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水平,把这一次改革视作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平台和机遇。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我们还应该在教学方式、教学角色、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的同时做好教育教学研究和总结,注重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和教育素养,从而达到超越自我,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流中迅速成长起来。

【参考资料】

[1]刘允忠.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情境创设策略的探讨[J]. 数学通报.

[2]吴和贵,朱维宗.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J].数学通报.

[3]朱家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探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4]杨洋,沈军.数学教学行为新课程意识的强化[J].渝西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上一篇:采购项目付款材料下一篇:成功案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