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集体经济(精选8篇)
1.浅谈集体经济 篇一
浅谈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收入来源和支出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虽然财政部门加大了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财政补助及转移支付力度,保障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正常运转。但是,由于大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因无其他收入来源而无法进行农村公益事业的发展、突发事件的处理等,从而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并如何解决?近期,市综改办对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建议,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一定借鉴作用。现将该文予以印发,供大家学习。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深化,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面貌和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绝大多数农民在以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县域经济发展中逐步富裕起来,过上了小康生活。然而,农村集体经济因受政策和体制等多方面的影响,村级集体经济由“强”变“弱”,呈“下滑”趋势,一部分村集体经济变成了“空壳”,缺乏为村民办事的“钱”和“米”。村级组织是农民生存发展的靠山,一旦没有了经济实力,就会导致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下降,严重时会影响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同时对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维护农村稳定和建立和谐社会产生障碍。为切实改变农村集体经济“萎缩”状况,充分发挥村级组织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笔者结合本市调查情况就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作一些初探。
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截止2007年底,全市村级集体资产总额为18313万元,村平144.2万元。其中,村级集体企业共有57家,资产总额为6018万元,村级房屋资产3989万元,其他资产8306万元。全市村级集体共有经济林基地25014亩,村平197亩。其中,茶园10959亩,柑桔园2568亩,果园528亩,其它10959亩。通过调查,我市农村集体经济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从村级财力构成来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仍有“一席之地”。2007年,全市村级收入10295万元,其中:村级集体经营发包收入834.2万元,占总收入的8.1%,上级补助等其它收入9460.8万元,占总收入的91.9%。
(二)从村级支出去向来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以用于农村公益事业支出为主。2007年,全市村级公益事业支出6848万元、化解村级债务465万元,其中来源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用于农村公益事业和村级债务化解资金分别为273.11万元、165.3万元,分别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32.74%和19.82%。
(三)从村集体资产管理方式来看,以发包租赁管理为主。全市村级集体资产18313万元,其中,用于发包租赁8302万元,占资产总额的45.3%;村委会办公用资产2919万元,占16%;村委会直接经营377万元,占2%;村闲置资产2043万元,占11.2%;其他管理形态资产4672万元,占25.5%。
(四)从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量来看,地域差距、区位优势明显。全市127个村(含村改居)中,有76个村年集体收入超过5万元,其中有32个村年收入超过10万元,主要分
1布在沿江乡镇;集体收入在2-5万元的有34个村;有17个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在2万元以下,有8个村基本无集体经济收入,主要分布在山区乡镇。在同一个乡镇,这种差距也非常明显,如红花套镇南桥村年集体收入近10万元,而吴家岗村年集体收入不到1万元。
(五)从村级集体经济运行质量来看,呈萎缩衰退趋势。2001年,全市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为2476元,农村经济总收入48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314万元。到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60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4亿元,而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834.2万元,前两项指标分别增长94.1%和54.1%,而第三项却下降了63.9%。
二、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客观条件,不利发展。一是自然条件较差。我市属山区县市,70%的村地处山区。从调查情况看,凡是山区村,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集体经济一般比较薄弱,甚至为“空壳”村。二是管理人才缺乏。调查显示,集体经济较薄弱的村,村干部整体素质较低,文化、年龄结构欠佳。另外,由于财政转移支付村干部工资每年只有4000元,去年我市农村人平纯收入为4860元,给村干部报酬相对偏低,一些懂经营、善管理的能人不愿意当村干部。三是村级历史遗留沉重。突出表现在村级债务上,至2007年底,全市村级债务余额仍有2911万元,村平达22.9万元,其中欠农户债务338万元。全市只有32个村实现村级零债务,87个村实现欠农户零债务。沉重的村级债务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二)观念陈旧,束缚发展。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无为而治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农村税费改革后表现得尤为明显,相当部分村干部认为,现在财政转移支付资金能够确保村干部工资发放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没有必要下大力气再去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同时,一些村民集体观念淡薄,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认为发展村级经济就是村干部发财,而村干部则怕招来不廉之嫌,认为不必发展;二是畏惧发展的思想。认为现在这么多国有企业都举步维艰,更何况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同时认为好不容易把村级债务降下来了,加上政策规定又不准新增村级债务,怕担风险,怕失败,不敢发展;三是依赖的思想。一些村干部认为每届任期只有三年,现在与其辛辛苦苦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还不如和上面搞好关系争取资金来得快,于是众人眼睛一致向上,“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不想发展。
(三)管理单一,阻碍发展。我市现在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方式越来越趋向于租赁承包管理,这也是目前最适合于村级资产现状的一种管理方式。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千篇一律的管理模式,也阻碍了一些有潜力的村办企业做大做强,同时,由于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机制不健全,一些资产价值缩水严重。另外,短期行为的存在或者是迫于化解村级债务的压力,一些村级优质资产相继被拍卖,致使村级集体资产越来越薄弱,村级集体经济无后续力量。
(四)政策因素,限制发展。据调查,我市村办企业多为粗放型的作坊型实体,它们不仅难以抗拒市场风险的冲击,更受到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的限制。如原先红火一时的土纸制造业,由于国家环保政策的出台,相继关闭停业。又如村办砖厂,由于国家政策限制,将面临两年后停产的命运。一些村办矿山也因国家矿山安全政策而停产整顿。所有这些,都从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现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三、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强化发展意识。实践证明,虽然我市财政支农支出逐年增长,但公共财政还不可能对农村各项公益事业大包大揽,仍难以满足新农村建设的实际需要。因此,我们必须把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任务,既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更要在工作上精心组织,坚持从实际出发,制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具体实施意见,并指导各乡镇、村理清发展思路,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二)优化发展措施。一是在开发利用村集体资源中促进增收。做好村集体增收工作,应将工作的立足点放在村集体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各村应对可供开发的集体资源进行认真排查,摸清家底,并对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拿出应对之策,最大限度地加以盘活利用。二是在服务农民增收中促进增收。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服务农民增收、促进农民致富的过程中,同步实现村集体自身的增收。三是在创新优化经营机制中促进增收。要更新观念,拓宽思路,鼓励集体和农户以资源、土地、资金等入股,发展股份合作经济,多法并举,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三)创新管理机制。一是要创新村级财务管理机制。在严格执行村级财务“双代管”制度、规范各乡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运行、加强乡镇财政对村级集体经济监督管理的同时,建立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健全定期审计制度,突出抓好村办实体财务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确保村办实体账目清晰。二是加强村务民主管理。继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决策等制度,将涉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大事项交由村民自己决定。三是规范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要结合村务民主管理,健全村级资产保值增值机制,要加大对村级闲置资产盘活力度,规范村级集体经济承包合同管理,提高村级组织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四是创新村级重点项目支出管理。“农村财务服务中心”要协助村级建立村级化债资金和兴办公益事业资金专用帐户,将村级取得的集体经济收入,按照规定的程序,确定合理的比例,纳入专户实行专项管理,做到专款专用,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使用效益。
(四)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要从政策上加大帮扶力度。当前,各级制定的惠农政策很多,农民得到了实惠,农业得到了发展,然而对发展集体经济的扶持和优惠政策很少,现在是“和尚”富了,“庙”却成了危房。因此要制定优惠政策,提供必要的资金扶持。各级财政每年可以从支农专项资金中拿出一部分,对村级发展前景好但缺乏资金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要调整利益分配机制,降低创业门槛。对于新办村级经济实体,鼓励从税收留成中按一定比例返还到村,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二是要加大“智力扶持”力度。要不断丰富帮扶形式,充分发挥各方面在技术、人才上的优势,开展智力支农活动,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同时,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改变农村基层干部年龄老化、后继乏人状况。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要制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在引资金、引项目、引技术等方面的奖励政策,激发社会各界为集体经济发展出力。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成效,纳入村两委班子及其成员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和目标责任制,严格考核,并与个人的政治、经济待遇挂钩。
(五)加大转移支付力度。主要是对一无资源优势二无区位优势三无发展空间的边远山区贫困村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维护和稳定边穷山区基层政权建设,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市综改办 艾华善曹中友)
2.浅谈集体经济 篇二
(一) 提升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水平
通过审计, 发现村级集体经济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 健全完善全县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做到有章可循, 按章办事。
(二) 维护集体经济利益
通过审计摸清家底, 实行动态管理, 能较好地解决集体资产产权不清、账实不符、资产闲置浪费及被侵占流失等问题, 实现保值增值, 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经济权益。
(三) 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通过审计强化对村“两委”村务管理过程的民主监督, 进一步规范村干部的用权行为, 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重大举措, 是及时化解村里矛盾的有效方式, 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四) 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通过审计结果公开, 使广大农民群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获得充分的机会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表达自己合理的利益诉求, 在共建共享中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二、村级财务审计存在问题
(一) 村级财务管理混乱
存在资金收入不进账、公款私存、白条抵库、坐支挪用、乱发补助, 套取公款, 财务审批、移交手续不及时不规范, 记账不规范, 账目混乱, 漏账错账, 有不结账、不记账的现象, 重点项目建设、大额资金使用不经过集体决定, 部分村村干部人人都能收钱、管钱、用钱, 造成账款分管不清, 不利于互相监督制约。
(二) 民主管理流于形式
有的行政村财务公开不及时, 不透明, 不全面, 群众不了解本村的财务状况, 无法进行理财和监督。村民主理财、村务公开流于形式走过场, 形式单一, 时间短暂, 应付了事, 群众参与财务管理、进行财务监督的面不大, 法律监督不到位, 执纪执法部门对财务监管面不宽。
(三) 审计效果不强
由于各乡镇都实行“村账乡代管”, 村账务由乡镇经管人员代记代管, 审计也由乡镇经管人员开展, 乡镇经管人员“既充当裁判员, 又充当运动员”, 无法保证审计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严肃性, 难以形成规范的审计监督制约机制。
(四) 查处力度不足
有的乡镇对村审计出的问题处理不坚决, 对违纪人员处理面不大, 被处理人员也是“避重就轻”, 有包庇现象。由于违纪查处不力, 震慑不大, 导致了财务混乱, 不利于村级财务健康有序发展。
村级财务管理的长期混乱不仅导致干群关系紧张、矛盾激化, 造成基层工作难以开展, 党的农村政策难以落实, 而且直接影响到农村的社会稳定, 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加强村级财务审计的对策
(一) 健全审计机构, 明确机构职能
1. 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县级村级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由县委主要领导担任, 成员单位由县纪委、县委农工部、县监察局、县财政局、县审计局等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事机构, 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中心 (简称审计中心) , 办公地点设在县委农工部, 日常工作由县委农工部负责。审计中心将符合村级集体经济审计资格的人员进行集中登记备案, 根据工作需要成立审计组, 审计组由3-5名审计人员组成, 人员从登记备案名单中抽取, 实行审计回避制度。村务监督委员参与本村审计工作全过程。
2. 明确机构职能
村级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工作领导小组, 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乡镇做好村级集体经济审计监督的各项工作, 明确职责, 抓好落实。县委农工部 (审计中心) 配备精干力量, 具体做好村级集体经济审计监督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指导和监督审计组按照财务管理制度要求开展审计工作, 并对审计意见书严格把关;县纪委、县监察局加大对审计整改意见落实情况的监督, 严肃查处村级集体经济活动中违法、违纪及违规行为;县财政局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 保障审计中心正常的工作经费;县民政局加强对村务监督委员会人员的培训, 配合做好干部换届离任审计工作;县审计局做好对村级集体经济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 协助县委农工部开展审计业务培训。各乡镇也强化对此项工作的领导, 明确专人负责, 保证审计监督工作积极稳妥进行。
3. 开展工作有序
县审计中心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整体工作部署, 把有效预防和及时制止违规违纪违法问题作为工作核心, 确定审计工作重点, 编制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审计组对审计事项审计完毕后, 及时向审计中心报送审计报告。审计中心对审计报告进行审核后, 向乡镇通报, 于10日内作出审计决定或意见书, 并予以公布。对审计中发现的违规问题, 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涉及违纪违法问题, 及时交由有关部门查处。
(二) 统一审计程序, 规范开展审计
1. 统一审计内容
按照中央和省市相关规定, 结合财务公开、农业项目、涉农资金、农民负担、村支“两委”换届等重点工作开展审计。审计中心主要采取就地审计的方式, 定期不定期的对村级集体经济进行审计。主要审计以下内容:
(1) 资产、资源、资金的验证和使用管理情况; (2) 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情况; (3) 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4) 承包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情况; (5) 收益分配情况; (6) 村集体专项资金使用情况; (7) 村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筹资筹劳情况; (8) 村级债权债务清理以及控制新债发生情况; (9) 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任期目标和离任经济责任; (10) 农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
2. 规范审计程序
(1) 审计准备阶段。确定审计对象。审计中心根据年度审计工作计划, 确定审计对象, 成立审计组。下达审计通知书。审计组按照审计中心安排, 拟定工作方案, 并在实施审计3日前送达审计通知书。
(2) 审计实施阶段。召开进村见面会。审计组进驻被审计村的当天, 召开被审计村领导、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及财会人员会议, 了解该村的基本情况、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情况等。开展现场审计。主要是通过审查凭证、账簿、报表, 盘点现金、实物, 查阅有关文件资料, 查找被审计村在经营管理和执行财经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填制库存现金报表, 做好审计记录和调查取证工作,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3) 审计终结阶段。整理审计资料, 撰写和提出审计报告, 征求被审计对象对审计报告的书面意见, 下达审计结论, 审计回访, 检查执行情况, 建立审计档案。
(三) 严格审计查处, 建立长效机制
抓好整改, 务求实效。抓好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 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是整个审计工作的关键环节, 是检验和衡量审计成效的主要标准。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 有关部门和各乡镇通过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整改措施, 落实整改责任, 提高整改成效。具体做到“三个落实”:一要落实整改时限。必须在审计意见书下达之后一个月内将审计发现的问题全部整改到位, 并将整改情况汇总后上报县审计中心。二要落实整改措施。对审计意见书所提出的问题, 进行仔细深入分析, 认真查找问题产生的根源, 采取有力措施, 全面加强整改。三要落实整改责任。对不执行财务管理制度或执行不力的现象和行为, 一经发现查实后, 进行严肃处理, 县纪委、县监察局全面介入审计意见整改落实过程, 对整改不及时或拒不整改的村 (居) , 在全县进行通报, 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3.浅谈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的经济 篇三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态势;出路选择
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5-0017-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已成为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必须优化环境以及要纵观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这不仅需要各级政府的关心,同时也需要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协作努力,齐抓共管。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帮助以及扶持的力度。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要优化环境
(一)制定相关优惠政策,优化创业环境
还有就是在创业扶持上来说第一个要做到的就是创设一个专项的基金,从而来鼓励以及支持创收性的项目工程,尤其是对那些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又缺乏资金的那些项目一定要给予支持。在创业之初,要降低门槛,对利益分配机制进行合理调整,同时也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创业发展营造一个宽松便利的环境。
(二)优待贫困村的专款专项扶贫基金
作为一个公共的财政村级集体经济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发挥其宏观的调控能力,以达到区域平衡的能力。每个行政村都有自己经济实力进行评估,要根据不同的经济状况进行不同的帮困扶持。特别是要加大力度那些投资建设的创收的项目,从而来对那些政策避免执行了无差别的辅助,以防出现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状况。
(三)利用当地闲置资源发展集体经济
对于有些部门来说在政策的实施上面应当进行放水养鱼的构想,政府部门应当尽最大可能在各个方面,对那些村级集体的经济发展上面加入更大的帮助和支持。要合理组织,合理利用当地闲置资源进行发展集体经济。
总的来说,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围绕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制定出合理的一个优惠的政策,以及相关的配套的措施,共同创造一个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利的大好环境。根据各村特点,选择合适的项目,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村级集体在经费上的矛盾,就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所以说应当把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因村制宜,选准路子,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一)加强村级招商引资,通过借助外力以求得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
现在我们想做大做强村级经济,如果单纯地依靠现有的老企业是不行的,发展的实力也是非常有限的。也有的政府想靠自身经验的积累去发展村级经济,但是面对当前的发展形势那自然发展的速度又显得太慢了。因此,相比较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招商引资。通过招商的形势,达到借力使力,以求得更好地发展,这也是实现村级经济发展的最好的办法。各级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引导村干部的意识观念,妥善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加强发展的意识,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对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达到最优化的发展。在发展的同时,为了实施激励性的机制,也可以实行村级招商引资责任制,把招商引资的工作真真正正地融入到农村干部的考核中,在年度工作进行实绩考核时,直接与干部的报酬相互挂钩。切实做到把发展成为政府干部的首要任务,并且要付诸于现实,在工作中得到真实的体现。同时,对于干部的招商方法要加强引导,适时举办培训班,共同学习共同研究招商引资的规律,掌握招商的技巧。这样,在外出招商时也就不会太盲目了,也会逐步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另外,我们还不能忽视了人才的引进,特别是本村流落在外地的人才,想办法把那些创业能手、企业老板、经营大户请回来,共同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大力发展。
(二)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有利资源
在大力村级集体经济时,要因地制宜,针对实际情况,合理开发利用当地的各类资源,以实现村级集体的更大收入。
三、盘活资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一)认真开展清查工作,盘活资源
对村集体所有的荒地、机动地、水塘等资源来水塔、库房、闲置空房及砖厂等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依法清收拖欠的村集体承包款项,清理无效合同,通过采公开招标、拍卖、租赁、协商等方式进行发包,达到资产值、增值目的。
(二)实行承包论证、合同管理等制度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合理清查村集体资产承包合同,手续不全的进行完善,不合法的予以废除,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村集体不再直接经营的土地、果园、农机具、水施等,要先行论证,后按合同严格管理,合理确定村集体,北高镇 承包、租赁者之间的分配关系。
(三)加强完善各项制度
大力推行村财政委托代理制度,强化财务公开;落实“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发展公益事业;落实集体财计、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严控基建工开支和非生产性开支。
(四)改革农村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了财务“双代管”制度、货币资金管理制、结算资金管理制度、存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等,加强了对集体资的管理,防止了集体资产的流失。
参考文献
[1]赵兴泉.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J].农村工作通讯,2006,(12).
[2]董亚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历程回顾与展望[J].经济纵横,2008,(6).
[3]周新革.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J].浙江现代农业,2007(3).
4.浅谈集体备课 篇四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是理念的转变和角色的转换。这一转变,首先应从备课开始。为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改革,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新课改均无现成经验,都在一个起跑线上,集体备课显得尤为重要。
一、强化集体备课,形成个人风格
1、凝聚集体智慧,搞好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同年级或不同年级(班数较少的学校)同学科老师坐下来,对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研究,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想学生之所想,疑学生之所疑,共同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惑。每个单元,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指定一个主讲人主讲,然后人人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个人见解,形成一个大体一致的意见,以便共享。在这样资源共享和思维碰撞中会产生更多的智慧火花,帮助老师们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
在集体备课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把课程标准中的阶段目标进行细化,即教学目标具体化。新课程具有开放性特征,目标设计上要做到保底目标和开放目标并重。开放的教学目标也可分为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掌握本课和本单元知识、技能为短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勤于思考、善于探索、长于合作、追求真理为长期目标。要在这种动态目标的导引下,促进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三维目标”有效落实。
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并据此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采用教学方法,不能超越学生的实际能力。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实施分类要求,分层教学。
第三、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里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展。随着教学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形成,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的火花不断迸发,这一切都需要备课不断调整,不断生成。备课不是定案,只能是预案,教案的设计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方向感,更富有成效。
第四、按照新课程的标准,完整的备课应是教学前的预案---教学中的第二次备课----教学后的反思。预案要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提供平台。备课的精华在教学中的第二次备课,备课调整后的教学,不是老师牵着学生走,而是学生的思维推着老师走,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的反思,除了常规的得失思考外,可以是课堂上出乎意外的事情的处理机智,或探索一个学生会心一笑的缘由,或知识储备不足引起的尴尬等,这种反思是很可贵的,可以修正以后的教学行为,也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第五、要用好、用活教材。新课程教学不拘泥于课本,教师可以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引进、补充教材资源,也可以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对教材进行重新设计。
2、张扬个性,形成个人风格
集体备课,教师之间取长补短,共享资源,是为了规范完成常规教学任务。但是,集体备课,不是为了让老师们失去自我,而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我们不否认要有共同的目标,但是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是一门艺术。一个好的设想,不是每个人照搬都能产生同样好的效果。要通过循环往复的思考、探讨、总结、提高、深化,在共性中体现个性,实现个性的张扬,促进教师形成个人风格。
3、充分利用校园网和网上资源
学校宽带网已畅通,校园网已建成,教师人手一机,要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如何备课。分三步实验:
第一步、教师个人充分利用网上音频、视频、文字资料,进行备课;
第二步、把个人备课融入集体备课中;
第三步、网上共享。要求各学科、提倡人人建立网站,在网页上分别设置学案推荐、教学资料(音频、视频、文字资料)、分层检测与练习、教案等。
要建立超级链接和设置共享,目的在于同学科可以互相浏览,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
总的要求是: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性张扬,课后反思。
二、搞好教学展示,优化课堂教学
1、明确展示要求
学校建立各学科集体备课组,教务处通过组织教学展示,评价集体备课绩效,展示教师教学风格,推动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扎实、深入进行,形成学生“乐学---会学---能创”及教师“乐教----会教----善教”的良好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展示流程为:
教务处根据集体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推荐(或任课教师自荐),确定新课程展示课执教人选,编排执教时序;
展示课在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协调下,确定教学内容,编写课时计划,做好展示课准备;
教务处与教研组长按分工负责课的指导,并为展示课的顺利举行提供优质服务;
执教人认真上好展示课,听课老师认真听课,做好听课记录;
展示课结束,全体听课教师认真填写《课堂教学质量评议卡》;
认真搞好评课。评课首先由执教人或集体备课组长介绍:本课的设计意图、研究探索的主题。听课人进行热烈、务实、快捷的评论。如果听课人很多,可推荐中心发言人进行评议(要做好发言准备);
教务处提出综合性带有导向性的评价意见。
2、明确评课要求
要以评促改。在评课时,教师要以展示课为案例,结合教育教学理论,阐发观点,要有的放矢,实实在在,使评课者有感悟,上课者有收获。
评课时,要明确课堂教学评课的主题,大致包括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指导过程、教师素质、学生学习等方面。指导思想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创为主旨”的教学原则;要重视学生的学,特别是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德育和情感熏陶等。
展示课评议后,要求执教者根据同行们评价意见,认真撰写教后感,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3、立足科研,提高课时效
5.浅谈集体经济 篇五
关于村民自治组织的法律,既有《宪法》,又有《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民法通则》、《农业法》、《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宪法》第111条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2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民委员会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这两部作为目前涉及村民自治组织的最重要法律,都将村民委员会性质定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明确村民群众可以通过这一组织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宪法》限定村民自治组织的区域范围是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自治组织不能逾越“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对象范围,是对宪法规定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具体化,并且明确了村民自治组织采用的是四种行使自治权的方式。《民法通则》、《农业法》、《土地管理法》都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物权法》第60条规定:“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委员会代表集体行使所有权”等都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职能并列为两个相互独立的村级组织。因此,相关法律均明确了村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这一特性,并赋予了村民自治组织相应的职权:即要求村民自治组织只能是依法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充当的是公益人、仲裁人、守夜人和中介人的角色,既不能超越国家公权力的界限,也不能越过村民私权利的屏障。
二、法律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性质及职能定位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这一概念以法律形式出现,最早是在1982年《宪法》第8条中,1991年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又将其称之为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现行《宪法》等法律法规中则规范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解决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去”和“留”矛盾,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然而,时至今日,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内涵、性质及职能定位,无论是法律或是学术界,尚未有统一、明确和具体的界定,由于缺乏专门法律规定,目前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了解,主要是从宪法或相关法律法规、文件中获得。分析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宪法和法律已涉及到该组织的概念。如《宪法》第8条第l款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从本款中规定与现实中农村土地承包的作法相比较,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主要是指以土地为依托、以土地的集体所有为纽带、以农民为成员的`“村组织”,该村组织既区别于村民委员会,也区别于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二是公有制性质的经济组织,它以公有制为基础,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围绕土地产权推进,是公有经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形式之一。三是具有民事法律主体资格的其他社会组织,对本组织内农民集体所有的资产享有管理权和经营权的职能及权限。如《宪法》第17条“……集体经济组织实行民主管理,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农业法》第10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依法管理集体资产……”又如《民法通则》第74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资产包括:法律规定为集体所有的土地……”规定了权限范围。四是重合于村民自治组织,它超越了单纯经济组织属性,还承担着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带有综合性组织的特点。如按照《宪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是同一机构,即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职能重叠,具有“政社合一性”。
三、对村民自治组织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律定位分析
(一)两者概念模糊,定性不准
实践中,村委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承担的角色等同于村民自治组织,村民自治是在村委会组织法的规范下进行的,认为村民自治组织就是村民委员会。其实,村民自治组织不仅包括村委会,还包括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等。之所以将自治组织和村委会混为一谈,是特定法律环境、社会背景、理论背景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农村基层民主实践相对不足的表现。重新定位村民自治组织的概念,已成为进一步理清其职责,处理好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关系问题的前提。据统计,我国涉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法律文件近3000部,尽管多部法律法规多处涉及这一法律概念,但均未对其有明确定性,缺乏专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以至于在一个村是否存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论理论上还是法律上,并不清楚。
(二)由于自治权力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
6.浅谈如何预防经济犯罪 篇六
2013秋法学专科覃祯田
2015年(6月)
经济犯罪,顾名思义,是指与经济有关的犯罪,为谋取非法利益,严重侵犯国家经济管理制度,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依照刑法应受刑罪处罪的行为。包括贪污、贿赂、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及企业内发生的与经济相关的犯罪行为等。经济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因此,经济犯罪也就无处不在。
一、我国经济犯罪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作为市场经济伴生物的经济犯罪大量发生,不但给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极大地干扰和破坏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而且助长了腐败风气,引发大量的不安定事件,危害社会稳定,其危害之严重已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由于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阶段,一些预防经济犯罪的机制没有及时跟上,近几年来的刑事审判统计结果显 示,经济犯罪正有越来越猖獗之势,普及社会各个领域。一批震动全国的大案要案,如***案、徐才厚案、各部(省、州、县)机关领导干部案等都与经济犯罪密切相关。我国由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引发的楼塌、桥垮以及特大火灾、交通事故、爆炸等惨祸也时有发生,给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危害国家的经济安全。
二、经济犯罪案件产生的过程及特点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由于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在经济领域内,以非法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经济犯罪活动日益增多,除了传统的自然人和法人犯罪外,单位犯罪将越来越多,诸如走私,生产伪劣产品,偷税漏税等单位犯罪有可能进一步增加,给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损失,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因不诚信而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合同诈骗等经济犯罪带来的。
从本县法院审结的经济案件来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犯罪分子以权压法、谋取私利。有些领导干部面临“金钱”的诱惑和考验,放松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念、理想道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于是以现有的权力千方百计从工资之外捞取外快、赚好处,直至把手中掌握的权力当 2 作捞取钱财的资本,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最后被经济犯罪分子拉入贪污受贿罪的深渊,给国家和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犯罪分子往往内外勾结,共同作案。犯罪分子利用经济领域里我国法制及法规管理制度上的漏洞,有的是单位的个别领导与工作人员相互勾结;有的是单位内部人与外部人员相互勾结、共同作案;有的内外勾结编造交通事故,扩大事故险情等进行保险诈骗。
3、犯罪分子结伙诈骗、集团化犯罪。犯罪分子为追求共同的犯罪目的,结成犯罪团伙,有组织有分工,手段专业,往往是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犯罪成功率高,危害极大。
4、犯罪手段复杂化、多样化和现代化。有些经济领域的犯罪使用了高科技手段,使各类经济犯罪的手段更加隐藏,更加狡猾,走向智能型、科技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有的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贪污犯罪;有的利用高科技手段造货币,甚至设立皮包公司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活动;有的模仿领导签字、私刻印章、变造防伪标志,伪造产品提货单;有的采用各种方式拉拢腐蚀开发商、经销商为其套取国家钱财谋取私利。
5、大案要案持续增长。我国司法机关一贯坚持对经济犯罪进行严厉打击,挽回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在经济利益的刺激下,犯罪分子往往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党的十八大以后,本县一些大案要案不断出现,涉案越来越高,并且呈现多发的趋势,如原副县长、县、局级领导等经济犯罪案件。
从经济犯罪发展的过程来看,绝大部分经济犯罪案件都不是突发性案件,经济犯罪从犯罪预备到犯罪终止,一般犯罪发展的周期较长。短则十天半月,长则达数年。在较长的犯罪周期中,犯罪嫌疑人一般会与工商、税务、金融机构、被侵犯客体之间发生联系和互动。正是因为犯罪嫌疑人联系、互动的环节较多,犯罪的链条较长,故为我们开展经济犯罪预防工作提供了较大的空间。从经济犯罪嫌疑人作案的手段来看,经济犯罪与传统的暴力型、突发型刑事犯罪不同,经济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之前,一般都有一个精密策划、精心准备的过程,其表现为经济犯罪的预谋案件多,突发案件少,因此使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能在经济犯罪的预谋阶段,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或防止经济犯罪的发生或发展,这是我们开展经济犯罪预防工作的重要前提。
三、经济犯罪的预防措施
经济犯罪是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通过研究当前经济犯罪的特点,深入地认识经济犯罪的危害,从而采取经济、法律、文化、道德、管理等方面的手段,达到预防经济犯罪的目的。
1: 超前预防与事后预防并举。超前预防和事后预防是针对发案而言的,超前是指犯罪行为发生前运用各种预防机制,采取 一系列的措施,减少引发经济犯罪的各种可能性,将犯罪的苗头消灭于萌芽状态;事后预防是指犯罪行为实施后的预防,针对暴 4 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制定整改措施。超前预防可发挥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可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挽救一大批可能走向犯罪的人。事后预防能产生“亡羊补牢”之效。
2:重点预防与普遍预防相结合。重点预防于普遍预防相结合可分为三种:一是根据目前的情况将重点放在党政机关及税务、工商、海关、商检、公安等行政执法部门,而将其他系统和部门作为普遍预防的对象;二是在某一系统或单位将重点放在易发案件的重点部位和重点人员,而将其他部位和一般人员作为普遍预 防对象;三是在预防措施上将重点放在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和改革建制方面。
3: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相补充。一般预防措施是通过打击犯罪、教育和警戒社会上可能犯罪的分子,使他们不致走上犯罪的道路;特殊预防是对犯罪分子适用刑罚,以预防其再次犯罪。
4: 社会舆论导向预防与法律预防相协调。法律预防在遏制各类犯罪中,较之社会预防更具直接性,它包括立法预防和司法预防两个方面,一要加强行政立法,以规范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从而防范国家行政人员的犯罪;二要加强经济立法,健全和完善经济法规,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违法行为。此外,要建立行政机关的内部控制系统;三要加强刑事立法,进一步完善刑事法律法规。在司法方面,要强调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执法的严肃性,加强司法队伍建设,提高司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同时要加强社会舆论和法制宣传力度,抓住典型案例,通过电台、电视、报刊等宣传工具,深入到重点部门和单位,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做到警钟长鸣。
7.浅谈集体经济 篇七
一、物流的经济批量
物流是指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设备, 将顾客所需的物品从供应的工厂, 向顾客要求的地点, 准确及时运到, 这种门对门模式的服务形式流程。物流的概念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而应运而生的。这种传统的经济运输形式主要是由物品的运输、配送包装、装卸、加工等环节构成, 有着保障生产流程, 方便客户与商家交易和服务于商业的作用。尤其是在电子商务发达的今天, 网络购物也越发的火爆, 物流产业也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商业部分。现代的物流的目标是造就以最小成本达到顾客最大的需求全过程。其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一方面, 它和电子商务有着紧密联系, 在其的运作过程中对信息、资金、和人才的需求都很大, 是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现今需求最大的产业重点。另一方面, 电子商务的物流对商品的包装标准和物流针对的对象也有严格的要求。
另外, 所说的经济批量又叫做经济订货批量, 是指消耗最小成本的条件下保证生产和销售的需求, 即每批材料采购或产品的数量。因此, 在此过程中, 就必须考虑到采购费用和生产投入的费用和材料在运输和产品保管费。一般在采购物品中还需考虑相关的零件费用。总之, 经济批量是物流最为有意义的部分。
所以, 在物流管理中, 加入经济批量的概念是一种较为有利的经济体系。这是现代物流使用较为平凡的运营方式, 这种模式不但有利于物流行业整体成本的降低, 对于物流产业的发展也起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经济批量的基本条件, 就是制造最小的运营成本, 对于设置仓库保管费用和进出货物时的总量都实现了最有配比。这对于物流的运营过程, 在进出货计划中进行优化。实现运营成本最低, 收益最大的目标。
二、经济数学
经济数学是高等数学的一个分支, 也可以通过细分, 划分为微分学、线性代数、普通概率论和统计四个部分。其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理论的基础, 并同时培养学生的经济理论基础。另外, 对于外语和计算机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十分高, 学生在进行学习之后, 能够很在好地金融证劵、投资、统计、保险等行业从事经济分析, 建模设计等工作。经济数学, 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经济类和管理类的主要课程, 是必备的数学工具, 对于培养学生经济管理能力和数学素质有着重要的地位。一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需掌握数学的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例如, 通过实际的经济问题, 建立完整的数学模型, 通过模拟的运行成果, 分析经济模式的分析与修改。另外, 也可以运用计算机软件建立相关程序, 了解经济问题的核心原因。经济数学主要设有的课程包含很多, 像是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与统计等, 在高职学校, 一般要求学生修满相应学科的学分就可以毕业从事了。
三、物流经济批量中的经济数学
物流经济批量是一个需要进行规划和配置的过程, 所以往往是需要科学计算和统计等经济数学的相关知识分析的。只有通过经济数学对其相关数据的分析, 才能达到其以最小成本达到最大效益的目的。其主要可以分为统计、分析、预测三个部分:
1.统计
在物流的运营过程中, 会遇见许多的数据, 对于如此庞大的数据, 若是不能很好地今夕统计, 往往会使得整个物流过程效率降低。同时, 这些数据是物流单位发展规律的重要体现。通过分析这些数据, 就可以很好地分析和预测物流市场的总体趋势和发展重心, 从而及时地调整工作方向, 造就收益。经济数学通过数学理论对数据信息通过整理后, 便可以很好地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从而使企业的预测更加精准, 达到降低成本, 提高收益的目的。另外, 物流行业的货物进出量极大, 且受季节的影响, 而这些因数往往可以再统计结果中分析出来的。为了达到物流配置最优化这个目标, 只有通过物流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这直接关系到了物流经济批量能否实现的关键。
2.分析
分析是指利用经济数学的知识, 对统计好的数据进行分析, 是物流研究过程中主要的部分, 通过经济数学中的概率论和函数的知识, 可以有效地分析出物流产业的发展规律, 为稍后的预测提供材料。其中, 函数部分是指通过统计的数据, 进行函数上的总结, 会出相关的函数图形, 得出数据运营的横向和纵向的变化规律, 并根据规律和趋势, 推测出可能发生的市场变化, 再加以概率论的知识, 按比值最后确定出真正的结果。这样做是比较客观的, 同时较为完整地展示了数据的统筹, 避免了人为因素和主观想法的影响。当今社会对于这种分析方式也较为认可, 其结果表明, 这种方式存在着它的经济学意义。
3.预测
经济预测是指与未来有关的经济活动, 和市场变化通过经济学的分析, 预测其走向和趋势, 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过去, 仅凭借这直觉与经验的预测方式十分主观, 往往会因为人的状态影响, 何况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呢。只有通过科学客观分析出来的预测, 才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物流经济批量中利用的数学手段, 就是极具客观性和科学性的, 他不是主观臆断, 不受个人思维的影响, 而是建立在客观数据的基础和概率走向的科学走势, 是现代最为科学的经济学预测方式。
四、总结
物流经济批量的最终目标, 是通过经济上的手段, 将物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制造的成本降到最低, 获取的收益放到最大。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经济学终究提出了建立统计, 分析和预测的分析系统。而经济数学便可在这个系统中很好地起作用, 有助于提高数据准确率, 预测的可靠性。总而言之, 在物流经济中运用经济数学的知识, 可以很好地为企业造就收益, 这是广大学生必须好好把握的基础。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经济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运用得越来越广泛, 对于物流的经济批量经济类问题也越来越敏感, 对于高职教育中, 其经济数学的运用尤为地受到学生的关注。针对高职教育中, 有关于物流经济批量中经济数学的应用做一个浅短的介绍。
关键词:物流,经济批量,经济数学
参考文献
[1]杨瑞春, 陈占靖.经济批量博弈的凸性[J].河北北方学院院报 (自然科学版) , 2010, (1) :1-2.
[2]徐建腾, 张庆普.多供应商的动态批量问题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0, (4) :22-23.
[3]张晓燕, 张丽娅.浅析经济数学在库存控制中的应用[J].发展, 2008, (5) :15-16.
[4]吴烨.物流配送网络选址的模糊数学模型及其算法[J].经济数学, 2008, (3) :11-12.
8.浅谈“雾霾经济” 篇八
关键词:雾霾经济;利弊;治理措施
在过去数十年里,中国保持着较高的GDP增速,经济发展势头迅猛,这是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但片面地追求高GDP增长也致使中国环境破坏十分严重,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当下谈论最多的雾霾了。
一、雾霾的成因及我国现状
雾霾的形成与诸多因素相关,但最关键的还是人为因素。其主要污染源有工厂废气,燃煤烟灰,施工扬尘,汽车尾气以及其他外来污染物。雾霾在我国华北、河南以及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较为集中,且秋冬的分布要明显大于春夏。我国检测雾霾的主要对象是PM2.5,也就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PM值越大空气质量越差。据相关数据统计,仅2013年就已有25个省份、100多个大中型城市遭受雾霾侵害,其中京津冀地区尤为严重,PM2.5值常年居高不下,浓度近乎爆表。由此可见,雾霾问题刻不容缓,治理措施势在必行。
二、雾霾经济”的利益
(一)防霾产品火热,市场需求旺盛
“雾霾层层,人心沉沉”,一边是拨云不见天日的毒气肆虐,一边是担忧身体健康的人民群众。一些企业瞧准时机推出了防霾口罩、空气净化器等防霾利器,“雾霾市场”应运而生。打开各大电商平台,搜索“防霾神器”,就可以看到五花八门的商品。以淘宝为例,搜索“空气净化器”,就会看到各式各样的、价格从一百元到上万元不等的商品,销量最高的近达两万八千台。在传统家电行业增长乏力之时,空气净化器行业却能独占鳌头,成为“雾霾经济”的佼佼者。全国数据显示,2014年空气净化器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再创新高,分别达到320万台和70亿元,同比增速均将近80%。再比如,据武汉一苏宁商场统计,其2015年空气净化器销量较去年增长近310%,销量不俗。
(二)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市场初见雏形
2011年底,环保部通过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首次将PM2.5和臭氧限值纳入监测范围。按照环保部的PM2.5监测实施步骤,预计建设1500多个PM2.5监测点,政府将投入超过20亿元的财政支出。据估计,2013年至2015年我国共有约3000台PM2.5检测设备的需求,以平均一台设备价值20万估算,至少有6亿元的产值。虽然从规模上看,26亿元的市场并不算大,但这是一个完全的新增市场,而且其增长的潜力也是无限的,这从国家“十二五”计划中可见一斑。国家在“十二五”前三年先后出台了环保相关政策,进一步要求对污染源增加监测指标,进而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此外,“国家‘十二五重金属防治规划”的推进,导致有关企业安装重金属监测设施的需求增加,带动了监测设备新的消费需求增长。在传统企业的发展处于低谷的背景下,环境监测设备市场显得弥足珍贵,况且我国与PM2.5的斗争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所以对于能率先抢占该市场的企业来说,这可能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雾霾的危害
雾霾成份复杂,包含重金属颗粒物、浮游粉尘、污染物病毒等,容易诱发人类呼吸道疾病。一旦它进入呼吸道并粘在肺泡上,轻则会导致鼻炎等鼻腔疾病,重则会引起肺部硬化,甚至造成肺癌。雾霾对人体的危害是显而易见,“洛杉矶光化学雾霾事件”、“伦敦雾霾事件”、“马斯河谷雾霾事件”等震惊世界的雾霾污染事件无不在警告人类“珍爱生命,远离雾霾”。雾霾不仅危害身体健康,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仅疾病成本就相当于GDP的1.2%。2015年我国GDP为67.67万亿元,按GDP的1.2%估算,雾霾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8120.4亿元,远远高于看似可观的“雾霾经济”收入。不言而喻,“雾霾经济”刺激的消费收入与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相比,明显得不偿失。“雾霾经济”不过是剜肉补疮,任何污染拉动的“经济热点”都不值得欢呼和提倡。
四、治理建议
雾霾治理实质上是中国经济的去“泡沫化”,再高的经济产量离开环境治理都是虚设的,国家应统筹经济和环境双因素发展。想要从根本上治理雾霾,就得从它的主要来源着手,即从工厂废气,燃煤烟灰,施工扬尘,汽车尾气等着手。首先,政府应降低工厂的排放标准,时刻监控其排放量,并制定严格的法律来约束和规范,明确红线范围,制定明确的惩罚细则,毫不手软地整治污染严重的企业,真正做到谁污染谁负责。另一方面,政府要在资金和技术上大力扶持清洁能源的发展,通过优惠减税、特别补贴的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发展节约能源和低污染的项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其次,政府需加快城镇化建设以减小密集的大中型城市人口压力,并实施生态化战略目标,提高植被覆盖率以改善空气质量,提倡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最后,政府需扩展实行机动车限购限行令的区域范围,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提倡公交车绿色出行,淘汰高污染排放车辆,鼓励新能源低排放车辆,采取补贴的形式鼓励车辆安装过滤器等以综合治理尾气排放。
参考文献:
[1]钱诚,李跃森.“雾霾经济”研究[J].现代商业,2013,12:272.
[2]许亚楠,马广奇.浅谈“雾霾经济”的得与失[J].西部财会,2013, 07:71-73.
[3]袁芳.日本的大气雾霾治理及其启示——对我国经济的历史省察[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5:14-16.
[4]韩敏.雾霾治理实质是中国经济的“去泡沫化”[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5,04:66-67.
【浅谈集体经济】推荐阅读:
农村集体经济06-16
集体经济企业08-03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规划08-06
村集体经济分配方案09-22
集体经济党组织设置08-15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指08-22
集体经济联席会议制度10-24
农村集体经济调查报告10-28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实例写作模式09-20
集体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