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品德学科的成长与思考工作计划

2024-07-24

我在品德学科的成长与思考工作计划(12篇)

1.我在品德学科的成长与思考工作计划 篇一

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外活动计划

实践活动是品德与社会课程学习的重要载体和途径,而目前在品德与社会教学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品德教育的有效性。为了提高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外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争取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把家长作为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参与到师生的教学活动中,建立学校、社区、家长共同参与而形成合力的教育资源和优势,凸显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外活动的有效性。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可见,学生的实践活动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重要载体和途径。目前,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开展的一系列课内外实践活动,都是由老师一手操办组织的,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课前组织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等实践活动,注重任务布置忽视方法指导;课内实践活动由于课堂时间短促,流于形式,匆匆走过场,不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现实困难;课后巩固延伸的实践活动时常虎头蛇尾,只开展无反馈评价,削弱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这些现象的存在都影响了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人们常说:“孩子的启蒙老师是父母。”因此在走进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对家长在品德与社会课的作用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那就是家长同样也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课程资源。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争取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把家长作为教学活动的合作者,参与到师生的教学活动中,建立学校、社区、家长共同参与而形成合力的教育资源和优势,凸显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外活动的有效性,让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一、家长辅助,充实了课前准备

品德与社会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教学方式以活动为主,许多的活动需要学生在课堂教学前做一些准备,而且有的活动必须由家长陪同。

如在上《快乐的春游》这一课,我先通知家长,让家长能协助老师,利用星期天带孩子春游去,并且辅导孩子记录春游的情况,体会春游的快乐:可以写文,可以拍照,还可以画画。

这课的教学由于家长的参与,几乎所有的学生均在亲人的带领下出去春游,学生有的拍摄到了许多春天的美景,有的收集到了许多春天的鲜花图片。少数父母不能陪同春游的学生,则在家人的指导下利用课外阅读和上网查阅等方法,也算去春游了一番。在教学时,学生把记录的表格、收集的图片、拍摄的照片带到课堂和其他同学一起交流。由于有了充分的准备,在合作交流活动中学生能讲、能说、能画、能做,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这些都与家长合作参与课堂教学的准备活动密不可分。

二、家长参与,精彩课堂教学

家长是学校最大的人才资源库之一,家长们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教学中,我们也可适时邀请一些家长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记得有一次家长开放日,班里来了二十几个家长听课,品德与社会课我有意安排上《谢谢你们,我的父母》这一课,课堂上,我先通过课件出示父母一天为我们所做的事,让学生计算一年,十年所做的事,使学生从细微中见真情,感受到父母无私的爱。然后让有家长来的学生直接在课堂上向父母倾诉自己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没来的学生也可以拨通家长的电话,在电话里向父母倾诉。但是我们知道感恩不只单单是言语上的还要有行动。只想不做不是感恩,只说不做也不是感恩。只有踏踏实实地做出行动,把行动的结果展现给施恩之人才是真正的感恩。到了这个环节,我就拿出一份表格,让在坐的家长评一评:表格上列出的内容哪几项你的孩子已经做得很好了,哪几项还做的不够好,希望大家从今天开始努力做一做,让爸爸妈妈满意。

再如《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与家庭》一单元的主题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以恰当的方式表示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教学这个单元时适逢国庆长假,于是假期中,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作业:给父母——一个惊喜或让自己 —— 学一项本领。旨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恩家长,让家长也能体验到来自孩子的那份感激之情和享受孩子带来的幸福和快乐!做完后用流畅文字写下来并请父母写上感言,再在班队活动课上交流评比。

只要我们教师有让家长成为教学活动的合作者的意识,把家长这一宝贵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就能把教学活动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空间里,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有机结合,形成学校、社区、家长共同参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道德认识,真正凸显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外活动的有效性。

三、家长援手,丰富课外延伸 教师要有意识地开放课堂,开展课后延伸实践活动,让学生把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应用于实践,促使情感和道德认知真正内化为行为品质,使知、情、意、行得到同步发展。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家长的配合,布置一些学生可以完成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去实验、去感受、去体验,以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育空间!因为我们知道: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生活的,学生的校园生活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小学生的生活大部分是家庭生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家长的配合,品德与社会的教学需要家长的合作参与,需要从课堂向课外拓展,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生活的许多空间,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

如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教学主题强调体验性学习,所以在学习了《我也会当家》之前,在和家长交流中,我了解到本班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从学生处,我也了解到很多的家长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有些学生有些抱怨。我意识到,这一课的教学正是沟通双方,提高孩子能力,体会父母艰辛的好机会。于是,我在上完这一课后,利用国庆长假,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布置孩子跟父母(一般是母亲)买两天菜,学做两天家务。剩下的五天,由孩子主管家中的一切,让孩子当一星期家。交流在一周后的课堂进行。我要求父母放手、放权,不心痛,做好课前调查实践反馈表。从家长的反馈表中,看出孩子尽管在当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但大部分坚持下来了。

在课堂中,纷纷谈了自己的经历和收获,感受很深,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成为学生的共识。

总之,学校品德与社会课外活动中充分利用家长这一有效的教育资源,能够充分挖掘家长协助教育的潜力,拓展品德社会教育新天地,为孩子真正走进生活,受到真教育有很大的帮助!

品德与社会学科课外活动计划

(2012-------2013学下)登特科中心校

张宗红

2.我在品德学科的成长与思考工作计划 篇二

一、村校《品德与社会》学科现状

(一) 队伍不稳定, 教学研究少

村校学生人数少, 教师定编人数有限, 教学人员非常紧缺。先把各年级的语文、数学两科教师确定后, 《品德与社会》就不可能有专职教师了, 全是兼任。随着每期教师的变动,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随时变动, 把它当成一个谁的课时少就让谁去担任。这样就造成了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不稳定, 教师更没有把这门课当成教学教研的主攻方向, 从而导致教师对《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没有太多的热情, 既不钻研教材, 也不研究教法。

(二) 方法陈旧, 脱离实际

村校《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 由于没有专职教师, 更谈不上开展专门的教研活动, 兼任这门课程的教师对《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基本环节和基本规律搞不清楚。有的教师把《品德与社会》课当成过去的政治课来上, 满堂空洞的说教, 既没有以儿童的生活实际为课程的主要内容, 又没有遵循知情意行的道德形成规律, 更没有在活动中与学生积极互动, 也没有通过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的“社会事件”、“现实生活主题”、“社会生活场景”与儿童的真实性生活联系起来等等现状, 又怎能把《品德与社会》课的社会性、生活性、情感性、实践性融为一体呢?

(三) “三结合”教育, 严重脱节

学校是社会的细胞, 它与社会各方面都是相互依存的。因此, 来自社会和家庭的一些不良因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品行, 尤其是现在的村校都在农村。农村的留守儿童要占60%左右, 而隔代监护更为多数, 不是爷爷奶奶, 就是外公外婆。他们很多只懂得生活上的照顾, 不懂教育方法, 认为学生除了吃穿, 其他方面都是学校要完成的, 让学生在家任性自流、说谎话、做坏事无人追究、无人监管、无人教育。还有就是在校教师要求学生不赌博, 到家后见父母打麻将赌钱、出口成“脏”, 不听话就是打和骂。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对学生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这也严重影响了《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这就造成了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严重脱节。

(四) 评价不科学, 具有片面性

村校《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效果的评价, 很少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因素, 也不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测评。在教学工作检查中, 不少村校对《品德与社会》教学要求没有具体的要求。决定性的因素就是一张期末统测试卷, 并同教师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这样就造成了既没有教学活动中“过程与方法”的考察, 也不管学生在了解、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 只是注重死记硬背考试得高分。

二、改变村校《品德与社会》学科现状的思考

(一) 加强队伍建设, 注重教学研究

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的兴衰, 而《品德与社会》课落实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德育工作、直接影响到育人质量。因此, 在选任《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师必须要选责任心强的骨干教师担任, 并且不要随意更换教师。要与语文、数学课的教学研究并重, 应把《品德与社会》的教研工作放在学校教研工作的重要位置, 建立教研机构, 确定教研人员, 落实科研责任。经常开展说课、评课、赛课、展示课、研究课等有实效的教研活动。发现和培养教坛新秀, 在管理中, 开展结对子、一帮一的活动, 提高《品德与社会》任课教师的整体水平, 尽快扭转部分教师的陈旧观念和工作态度, 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 改变教学模式, 变被动为主动

首先是教学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 除了在教室里教学外, 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组织学生到教室外的场所进行教学活动。这样, 走进生活的教学要比在教室里死读书本强得多。然后, 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 激活课堂, 充分利用班班通、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因为电化教学能将抽象的观点、道德观点形象化, 能将枯燥的理论化为美好的形象, 选用典型事例声、像结合, 为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供很大的方便, 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课陶冶学生情操, 培养学生高尚行为的育人作用。最后, 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挫折, 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该怎么做?”, 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 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学生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 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

(三) 加强“三结合”教育, 建立共育机制

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制订“三结合”方案,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 聘请当地司法人员或“四老” (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模范) 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同时, 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在学校周边了解农村的变化, 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好形势,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家乡的热情, 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长大后为家乡和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 建立有效评价体系, 提高育人质量

3.我在品德学科的成长与思考工作计划 篇三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到资料收集是教学活动中最难开展的一个环节。

案例简述:教学《祖国妈妈在我心中》一课前,教师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开展资料收集,要求每位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祖国的资料。可到了上课这一天,只有几个学生带来了资料,资料中涉及的内容单一,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不少学生被问及为什么没有收集资料时,一脸茫然,甚至于有的还说:“老师,我回家要做作业,没有时间”,“老师我忘了”,“老师,我不知道怎么收集”……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难堪的局面?我想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给予学生收集资料的时间太短。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能力比较弱,开展资料收集必定会比较吃力,更何况学生还要完成其他学科的任务,相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讲,一周的时间就显得比较局促。

2、资料收集的任务不明确,教师指导不到位。教师对收集资料只有一句话“收集有关祖国的资料”。那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收集?资料可以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呢?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都需要教师给予指导,否则学生就会感到很茫然,无从下手。

3、对于积极参与资料收集的学生,缺少激励机制。学生收集资料的兴趣需要教师不断的鼓励,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更是渴望得到教师的称赞与认同,如果教师只关注收集上来的资料内容多或是少,而忽视学生在资料收集过程中所付出的劳动与努力,势必会影响学生收集资料的热情。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课前组织学生开展资料收集,要依靠教师逐步引导,只有做到不急不躁,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做的:

1、整体规划,提前准备。为了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去进行资料收集,在开学前,我就通览整册教材,将需要学生收集资料的项目一一罗列,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成卡片的形式,在开学第一节课上,就公布给学生,为防止学生弄丢,要求学生将卡片贴在相对应的课本书页上,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给出每次资料收集完成的时间,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比较差,授课期间我适时给予提醒,以促使学生更好的完成收集任务。

2、明确内容,加强指导。不同的学习主题,呈现的学习资料在内容、展现方式上会存在差异,因此,对于每一项资料收集任务,教师在布置时都不能简单了事。在布置任务时,我总是从收集的内容,收集的方法,资料呈现可以采用的形式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向家人询问、上网查阅、图书查阅等方式来获取资料,教会学生以不同方式呈现资料,如:图片、文字、歌曲、乐曲等,必要的时候,我就亲自示范,向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这样学生收集资料时就不会感到困难,无从下手了。

3、及时评价,激励为主。资料收集的过程对学生来讲是一个复杂的学习过程,需要教师呵护学生收集资料的热情,精心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对于认真开展资料收集的学生,我除了情感上的认同,语言上的肯定之外,还用写评语,发“资料收集小能手星”等方式,给予评价和激励。对于学生收集上来的资料,我进行了再收集和再整理,建立了班级资料库。这样,一是需要时便于查找使用,第二也是对学生劳动和学习成果的另一种肯定方式。通过以上的做法,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参与资料收集的积极性。

4.我在品德学科的成长与思考工作计划 篇四

一、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两学年的《品德与生活》学习,养成了较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能关心他人,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对生活充满热爱。暑假的休息,一方面让学生得到了全面的休息,一方面也使学生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有所退步,这是开学初教师直接面临的问题。就整体来看,学生的精神状态积极向上,自觉管理自己的意识增强。但在一些常规方面,本学期将继续进行培养巩固。

二、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二)能力目标

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

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

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三)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内同问题。

三、教学的重难点

本期将通过课堂教学等多方面的努力,达成教学目标。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如何全面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是本期教学的重难点。

四、教学时间安排

每课2课时,共计26课时。其余时间为机动课时。

五、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措施

为减轻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负担,在组织教学中,教师主要应

5.我在品德学科的成长与思考工作计划 篇五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工作总结

过去的一学期是忙碌而充实的一学期,我有幸担任三年级三班、三年级二班两个班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因为是第一次教品德课,很多东西摸不准头脑,找不到方法,而我自己却也没什么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我先从提高自身理论素养着手,认真研读了品德新课程标准,并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新教师应如何上好品德课。现对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三年级学生大部分都比较勤学,上进心强,学习目的明确,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仍有少数学生学习、纪律都较松散,学习能力较弱。

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学生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学初,积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树立道德意识,提高认识能力。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细心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评价肯定,正确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抓好常规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新教材理论知识,课堂上设计新颖、愉快的教学方法,增强趣味性,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技能。发挥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培养了学生乐学的兴趣。平时我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调查小结工作,针对不同性质的学生,根据其实际情况拟订学习目标,以目标来激励学生进步。

3.认真做好教学工作,注意做好课前准备,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学习大纲和教科书,准备好每节课必要的课件,做到先备课,后上课的习惯。坚持理论和实际结合进行教学,使学生容易汲取,从而使教学任务能够按计划完成。同时,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一学期下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

4.关注学生参与的能力。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就要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把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想象到的用自己的话归纳出来,然后在合作、协调、讨论及在教师的引导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真正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进程,教师在课前要做好课前准备,也要布置学生按每节课的要求,做好课前准备,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能热热闹闹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5.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关键是激发学生做一个积极劳动者,勤动手、动脑、动口。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的质疑精神,从无疑到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时常探究。要让课堂教学中生成的问题推动课堂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过程成为主流。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合理安排,解疑、质疑。让学生的参与及参与过程中的生存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6.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7.教学中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主要成绩: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还引导学生认识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的人,我们要热爱和敬重他们。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做到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对学生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非常重要,一方面加强学生自身安全意识;另一方面,从小培养学生遵守社会秩序,为以后做社会上的良好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中把思品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存在问题:

在教学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如还有小部分学生的学习仍不够自觉,缺乏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等,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克服,使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改进措施:

1.要得多与学校优秀的老师学习;多听多观摩他们的课,多学习理论知识;争取多外出学习。我想通过这四个方法来学习掌握,操练运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应该会有不错的结果。

2.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找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适时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也就把知识转化为生产,再简单说,就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为生产生活服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良好的成绩将为我今后工作带来更大的动力,不过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一如既往地勤勉,务实地工作,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总结是为了汲取经验,为成长进步积蓄力量。新的学年,我将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执笔人:***

6.我在品德学科的成长与思考工作计划 篇六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深化阶段,我们惊喜地发现: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学形式丰富了,教学领域拓宽了,知识结构整合了,学科特点突出了,然而,静下心来审视这些新、活的品德课堂,却发现有些课打着新课程的旗号,过分强调新潮、前卫,注重形式,盲目跟风,变得浮躁了,肤浅了,眩目了,甚至无效了。具体表现在:

1、为活动而活动 新课程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体验,但有些教师不管教学的需要,热衷于设计游戏、小品、绘画、唱歌、实验等活动,这些活动确实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但是课后反思才发现,虽然学生快乐了,但他们学到了什么呢?

2、廉价表扬太多 学生是需要鼓励和表扬,可现在有些品德课上,教师的表扬太泛滥了,学生表现平平,也要大肆赞赏:“棒,棒,你真棒!”同学们又是奉命鼓掌,又是翘大拇指。有时甚至连被表扬的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棒在哪里。

3、课件音响泛滥 品德课上是需要一些多媒体课件,但是有些品德课堂上课件画面太多,让人眼花缭乱,音乐声太响,画面变化又快,学生没有思考的余地和咀嚼回味的时空。

4、学科整合杂乱 社会生活是综合的,我们的品德教学也是综合的,但有些品德课上语文的、数学的、自然的、社会的、不明来路的一锅煮,品德课堂成了大杂烩,四不像。课程改革的成败在于课堂。我们要提高品德学科的教学有效性,必须聚焦课堂,依据课标,削尽浮华,让学生真正的在课堂上有所收获。为此,笔者在平时的品德教学中,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了一些实践与思考。

一、明确学生学习的目标

新课程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我们在品德教学前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树立“为了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以课改新理念为出发点的观念,确立好教学目标,走好实施新课程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目标具有很强的导向性,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的起点,它将自始至终贯穿并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起着灵魂的作用。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组织的任何活动都不能以品德学科基本特点的丧失、教学目标的迷失为代价。品德课教学目标的确定特别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一定要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时既要依据课标,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立足于学生的学情。

二、每节课的目标要求一定要放在全课、单元、全书,甚至学年的总体教学目标中思考,教学目标要有整体性、针对性、层次性、延续性。

三、要整合时代、社会信息,结合一些道德、法律、心理、自然等内容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四、教学目标一定要细化,具体可行,不要说些学生无法达到的要求,不要摆花架子,为设计而设计。

在确立教学目标后,我们品德教师就要依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时注意不要脱离教材,也不要照本宣科。我们品德教师应该多问问自己:通过教学学生能学到什么?在哪些方面可以获得发展?新的教学内容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哪些是学生自己可以学会的,哪些是需要老师帮助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什么问题?在进行教学前,我们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那么在课堂上才可以及时正确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长。

二、立足学生实际的生活

品德学科的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内容、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回顾一些品德课堂,老师在讲台前讲得唾沫横飞,可学生却是事不关己,致使一堂课下来,学生左耳进右耳出,收获不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学生们感觉在这个看似生活的课堂上,谈论的都是别人的事,和他自己的生活毫无关系,大道理谁都知道,老师所讲的不是他所关心、所希望解决的问题,于是积极性不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活动的真实性和贴近性,要紧紧围绕出现在学生们生活当中的一些事情展开,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信息资料,如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故事,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困惑等,然后根据活动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尽可能启发学生积极、有效、科学的思维,保持课堂的张力,让学生边活动边思考。只有这样,学生在活动中才会真正地去倾听别人的讲话,并且思考自己发言时该说些什么。我们要让学生觉得在这个品德课堂上所学的不仅是他感兴趣的,更是他生活所需要的。比如,在教学《请到我的家乡来》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老师让同学们行动起来,要为爱护家乡出份力,可是小明的爸爸却说,家乡的事不关小朋友的事,只要搞好学习成绩就行了!如果你是小明,你又该怎么办?通过这个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从而明白热爱家乡、建设家乡,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又如在教《我与小动物》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讨论我们该怎样爱护动物朋友?老师要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讲真话,讲实话,同学们在交流中知道了不要破坏小动物的家,不要恶意伤害杀死小动物,在动物园里文明观看小动物等,为小动物做力所能及的事。

三、关注学生内心的体验

品德课程强调体验性学习,在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居于首位的,其中情感是第一位的,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情感由为重要。对于品德课而言,教育就应该是一个内心的历程,它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生命经历和经验,更要注重学生的自身体验。一个有效的活动,无论是角色扮演还是情境模拟,都必须能够激发起学生们的强烈感受,让他们产生真实强烈的内心体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导他们去讨论、去思考。

课堂的活泼并不仅仅是指教学形式的活泼,它还包括学生思维的活泼。因此课堂的“动”也不应当是表面的、外在的,而是应当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动脑,积极思考问题。真正的好课上教师应该与学生一同去思考。“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点燃学生心中的火把,让它燃烧。我们要让知识成为学生自己思考的果实。教学仅仅留给学生时间是不够的,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思维的过程。教师不仅要让孩子展示课前收集的资料,更要加强引导,使他们积极思考,从而激发良好的道德情感,使道德教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比如,在教学〈〈从一滴水说起〉〉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感知淡水的重要性和水资源的短缺,可以设计一个动手的小活动,让学生拿出自己制作的表示地球表面的圆形图片,引导学生先剪去陆地部分,然后剪去海水部分,再剪去地下水等不能用的资源,使学生的心灵一次次地收到震撼:我们可以利用的水资源竟少得这样可怜!通过这样的活动,给了学生丰富的内心体验,相信留给他们的感悟是很多的。

四、指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过去,学生习得品德的主要方式是接受学习,老师总是给学生灌输各种知识和道理,缺少一个儿童自己自主、感悟、内化的过程。其实,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学习,自悟自得,教师的启发才会生效。教育家斯普朗格说过:“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已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唤醒。”品德与生活课程就是强调儿童通过生活学习生活,让他们在主体自身的活动中获得经验,通过对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体验与反思,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构建优良的品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关系到教育效果的首要问题。比如,在教学〈〈我们的民风民俗〉〉这一课前,就可以先让学生在课前行动起来: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和父母合作、去社会上调查访问等方式收集我们这儿民风民俗。这样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就得到了充分发挥,就可以在现实的生活中学到很多的东西。然后,我们在课上就可以针对孩子们收集到的内容展开交流,可以让他们展示照片、播放录像,也可以请嘉宾发言,让学生直接体会到民风民俗的魅力。课后,可以让学生去学学当地的一些民间手艺、做一些特色小吃、学一些民歌小调等,更加激发学生对这些民风民俗的珍惜和热爱。当然,在活动中老师也要有所引导,民风民俗并不都是好的,要学会在生活中能够正确看待善恶、美丑,知道什么是科学的,什么是迷信的,使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在自主学习中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

7.我在品德学科的成长与思考工作计划 篇七

西平镇玉光中学沐丽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每当看到这条标语,我不禁会想:师德是什么?我认为师德就是爱与责任。在我的身边,在我们的校园里,爱与责任无处不在。没有爱,就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没有责任意识,就没有无怨无悔的努力与付出。

在我们学校里,有这样一位老师,他的教学水平很一般,他的课算不上是优质课,没有过参赛的机会,然而,每次考试他的学生却常常拿第一。同事们对此很困惑,但细心的同事渐渐发现,那是他爱学生的缘故。虽然我没能捕捉过他太多的镜头,但却发现,他能够记住班里每个学生的家庭住址,特长、爱好甚至生日。这位老师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用行动告诉我们: “教育的全部秘诀就是爱”,这句话一点也不假,爱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刚从教的几年里,我总会抱怨学生不懂得感恩,学生对自己不够信赖、不够尊重,直到一次作文课上,一个学生写道:“老师,我永远都会记得,那次正上着课,你的孩子来教室找你,你却没有理他,狠心地将他关在了教室外面,为了我们,您竟然没有顾自己的儿子,这难道不是无私奉献的精神吗?”当时我看到这篇作文的时候,眼泪夺眶而出。很久以前的一个小细节,当我已淡忘在记忆里的时候,学

生竟然深深地珍藏着。是啊,爱是有知觉的,它可以随时播种随时收获。

心中有爱,也就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一直牢记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敢说教学生三年要为他们负责三十年,但我一直很认真地与繁琐、与幼稚、与意想不到打交道,努力地磨砺出自己的耐心、坚韧与机敏;尽己所能地教学生学生活、学会求知、学会交往、学会健体。在教学中,我为学生之忧而忧,为学生之乐而乐。学生在课堂上会思考,会提问,我感到欣喜;学生能自己主动讲解,我为他高兴;学生在运动会上获奖,我为他们欢呼;我学着做一个伯乐,为学生的每一个进步喝彩;我学会欣赏学生在作业本上的漫画,而不再声色俱厉地指责;我试着和他们一起体验学习的压力,成功的喜悦,不敢说自己有多么爱他们,因为我亦不敢确定他们有多爱我。只是,那些灿烂的笑脸整天在脑海里浮现。没有学生,我是孤独的;没有讲台,我是落寞的。回首自己走过的日子,孩子们的纯真善良,坚毅刚强,叛逆不羁,都与我息息相关,我的苦涩,我的快乐,都受他们左右,我和孩子们一起快乐的成长着,教师这个岗位给了我这么丰厚的回报!此刻,我想用一首诗来表达我的心情:

为了我的鸽群能翱翔蓝天

为了我的雏鹰能鹏程万里

我情愿燃烧我的每一寸躯体

让我的青春乃至整个的生命

在跳动的烛火中升华

8.思想品德学科教研计划 篇八

(2013——2014)学下学期

本学期的几项具体工作:

1、认真组织我区中学思品教师参加市教研活动。

2、推进“生活德育”入课堂活动。为了进一步推进xx市中小学“生活德育、实践德育、体验德育、探究德育”课题研究成果,发挥思想品德课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开展生活德育进课堂活动,生活德育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提出要求(三月份通过下发通知向各校传达)、检查教案(学期中、学期末检查)、现场听课(4、5、6月深入各校听课,或配合其他学科一并进行)促进此项活动。

3、积极学习并开展“案例(情境)讨论(分析)教学法”教研工作。根据全国思品国培的教学改革的精神,拟定开展“案例(情境)讨论(分析)教学法”的学习研究和推广活动,积极参加市级以上的公开课教研学习,争取推选出本区优秀教师开展观摩课。

4、学习和推广课程改革以来取得的新经验,提高思品课教学水平。利用课堂教学时间,采用“新闻播报”、“新闻分析”或其他时事教育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际大事的良好习惯。培养运用思想品德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育效果。

教研室 Xxx

9.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篇九

指导思想

遵循教科研中心初中科2011教研工作总体要求,深入推进‚ ‘1248’策略‛和‚十二点备课法‛研究,创新教研组织形式,提高教研实效,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科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主要措施

一、深化‚1248‛策略研究,提高学科育人质量

应试教育是培养‚考生‛,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这也是‚‘1248’策略‛研究的目的。‚‘1248’策略‛的基本精神就是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以深化课堂研究为抓手,坚持既教书又育人,以提高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新学年,思想品德学科任课教师要重视对‚‘1248’策略‛的研读,把握其内容及精神,借以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思想高度,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要把‚‘1248’策略‛的学习和研究落实到教研活动中,落实到理论学习中,落实到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中。

二、深化课堂教学研究,增强学科育人效果

当前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就题论题‛,课堂教学设计‚问题化‛,课堂教学过程‚问题化‛,找‚问题‛→划‚问题‛ →背‚问题‛→查‚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教师教的是层出不穷的‚问题‛,学生学的是无穷无尽的‚问题‛。考试结束,‚问题‛皆成‚浮云‛,结果一无所有。这与思想品德 1

课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目标相去甚远。

毕竟课堂不是车间,而是充满互动和生命灵性的殿堂。为避免思想品德教学刻板的‚问题化‛趋向,我们提出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七化‛策略,即内容生活化,过程活动化,活动问题化,问题情景化,语言口语化,知识结构化,思想深刻化。通过实践‚七化‛策略,让思品课堂更具人性,更富活力和朝气,给人更有力的启迪,更富思想性和教育性。各单位要以‚七化‛作为思品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作为思品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

三、在常规落实上要做足文章,做出实效

决定课堂成败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预设,二是生成。一些看不过眼的课,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吃不透教材,课前预设粗疏所致。课堂缺乏灵性和张力,往往是对课内生成重视不足,或者不习惯,或者缺乏机智所致。新学年,我们要在教材钻研上下工夫,熟悉课标要求,熟练掌握整个初中学段的思想品德教材主干知识要点、知识结构,掌握足量的教学典型案例。今年上半年,市教科研中心将组织‚现场限时备课‛,开展学科教师定点限时备课比赛,检测学科教师对教材的熟悉程度和备课技能。各位政治任课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备课结构模式和相应教学资源取舍做到心中有数。备课要体现‚十二点备课法‛的基本要求。

四、好学善思,在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实现自身价值

作为教师,如果仅仅把教学当作养家糊口的一种职业,年复

一年,日复一日,很容易对工作失去热情和信心,产生职业倦怠。消除职业倦怠,就应看清楚教育教学对自己成长和发展的丰富意义。教学不仅是利他利社会,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利己。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会产生双赢或多赢的效果。如果教学仅仅是‚一切为了学生‛,那教师就会对工作失去兴趣,对自己失去信心,更谈不上个人的人生意义和追求。

我们从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一种‚满足感‛,就更能体会到工作的意义、人生的价值。如何找到‚满足感‛呢?一是从读书学习中去找,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一些较有口味的书,借以滋润自己‚干涸‛的心田;二是善于思考,把生活或工作中的一些思绪或感悟做些许整理,或许你会得到些成就感,进而会有满足感;三是用‚研究‛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工作,从‚研究‛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学生、同事和自己的教学行为,你会感觉其中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或者你干脆就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力所能及的教学改革小实验,去发展和挖掘一下你的潜能和创新能力,也是一件对人对己很有意义的事情。

五、活化教研形式,增强教研实效性

一是开展校际教研。要求每个学校自主选择一个外镇(街道)初中作为教研伙伴,积极开展校际相同学科间教研交流活动。每个学期至少组织两次教研活动,两个学校轮流主办。二是建立网络互动平台。每位教师都要设立自己的QQ号,新学年我们将建立初中政治教研QQ群,方便相互交流。三是我们将组织建立全

市初中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月段活动安排

1月份

1.制定下发教研工作计划和教学进度

2.制定‚初中教科研中长期改革与发展纲要‛

3.编写新学期学习设计

4.期末自主检测

2月份

1.成立初中中心教研组并召开首次会议

2.举行首届‚初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论坛‛

3.举行首届‚初中骨干教师现场限时备课‛大赛‛

3月份

1.组织第一次‚校校到大规模常态课‛随机点评

2.各学科举办首届寿光初中教师个性化教学法研究与推介会议

3.举办‚孔子育人的智慧与艺术‛研讨会

4月份

1.学校自主期中命题、考试

2.‚导学案有效性研究之十二点备课法‛行动研究推进与调度会议

5月份

1.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迎考研讨会

2.毕业年级学业水平模拟命题与测验

1.学校期末自主命题与检测

2.学业水平考试

3.评选并汇编《初中学科育人优秀案例集锦》

7月份

1.学业水平考试评价与分析

2.暑假教师培训活动

3.组织编写新学期学习设计

4.‚学习设计‛优秀案例评选活动

8月份

1.组织参加各级各类暑假培训活动

2.教研工作阶段性总结

9月份

1.组织‚衔接教育‛(学情摸底)专项测评活动

2.组织参加潍坊市第二届‚轻负担、高质量‛评选活动 10月份

1.学校自主期中考试命题及考试

2.‚导学案有效性研究‛行动研究总结

3.组织第二次‚校校到大规模常态课‛随机点评

11月份

1.教学视导活动

2.潍坊市‚ 345‛课堂教学专项督导验收活动

1.召开视导总结会议及评定教育教学创新项目

2.教研工作总结与新学年教研计划

10.我在品德学科的成长与思考工作计划 篇十

教科研中心

2010年1月

指导思想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深化“345模式”研究,打造优质高效课堂;开拓新思路、转变方式、搭建新平台,激发教研新活力;发挥名师群体作用,优化队伍素质,抓学习积累,抓研究交流,大力提高教研创新能力。

具体要点及措施

一、发挥学科优势,引领初中生铸魂工程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其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各学科教学都应该以此为行为导向。育人更是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天然使命。思想品德学科教师应以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并以此作为自己工作质量的最高标准。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思想品德学科教学坚决以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为纲,落实好三维目标。

2009年9月,寿光市教育局出台了寿光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初中生品行养成教育的指导意见》。《意见》要求在全市初中开展初中生铸魂工程活动,要求学校教育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意见》要求深化“四位一体育人机制”,充分发挥“两个教育共同体”(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班级教育共同体,以班干部为核心的学生自我教育共同体)的职能和作用,切实将学科育人落到实处。为促进《意见》实施,本组织系列化“双佳双优”评选活动,“双佳”评选对象包括中层干部和教师,条件和要求是:中层干部既要执 1

行力强,又要级部质量高(10名);教师既要教书成绩高,又要育人

效果好(100名)。同时举行初中生道德辩论大赛和综合素质展示活动。

希望思想品德课任教师认真学习领会《意见》精神和要求,与其他教师积极配合,加强对相关内容的学习研究,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在初中铸魂工程建设活动中有上佳表现。

二、调动学习主体积极性,培养自学、自立、自理能力

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客体,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是事关教学成败的关健。学生能否学会,是否会学,能否学好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志。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在“是否学会的”问题上着力有余,而在“能否学会”上缺乏思考和有效对策,对“能否学好”问题的考虑更是少之又少。由此,必然会造成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低下,导致学生学习兴致不高。教学过程仍拘泥于教师找题划题,学生背题练题,考试考题的应试教育桎梏,三维目标难以落到实处。为解决这一问题,新学年思想品德教研要深入研究好以下几个问题:⒈如何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⒉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方法有哪一些?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⒊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育人效果,教师应做好哪些工作?新学年各单位政治教研组对以上问题要加强研究,明确认识,理清思路,取得实效。各位任课教师也应以此作为业务学习的重点之一。

三、突出学科特点,深化“345”教学模式研究

要加强“345”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要明确“345”模式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要明确“345”模式与“自主互助课堂教学”的关系,明确其与“双20条”的关系。同时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特点,体现“345”模式的基本理念,创造性地建构更加符合思想品德课教学特点和个人教学风格的教学模式。要重点研究建构时事专题课、专题复习课、讲评课、学法指导课、新授课等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上,不可机械照搬,东施效颦。无论是对外来模式的学习,还是自主构建新教学模式,都要从实际需要出发,符合学科特点,以学生需要为根据,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适合教师本人的教学特点和风格。模式要讲求个性化,讲求多样化。对外来模式要领会其精神,把握其主旨,对自建模式要从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问题,提高效率。

四、依靠常规改革创新,提质增效

毋庸置疑,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台下不做功,台上难成功。作为政治课的“台前”准备最基本的应是吃透教材。课堂教学中的生硬衔接,照本宣科,死气沉沉,根本原因往往是源自对教材生疏。所谓“吃透教材”,就是要明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弄清楚教材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理清教材内容的内存逻辑关系,摸准教材与现实的联系点等等,从而能够对教材进行新的整合、调整、变通,变出版社的教科书为教师自己的教科书,唯有如此,才能课堂上做到驾轻就熟,熟能生巧,异彩纷呈,挥洒自如。否则,就会类似于小学生读古文,生涩难懂。“台前”准备是基础,但不可完全依赖“台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更显教师机智,是保证课堂成功的关键。课堂教学是“阵地战”,更是“运动战”,其机动性的特点非常突出,因此,临阵发挥,随机应变,急中生智,或审时度势,见机行事极端重要,非常必要。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过程的总体设计要求上,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提倡“模块”化,即将原先比较繁琐的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化作几个比较大的,承载着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的教学环节。这种设计既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整体感,也利于课堂活动的有序组织,更利于学生对教材的整体把握。二是提倡过程设计的“活动化”,即以模块为单位,将整合后的教学内容设计为若干“活动”单元,不同的单元承载不同的任务职能,通过系列职能的“活动”,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课堂活动的设计重在典型材料的选取,启发性问题的设计,活动过程的组织和展示。“台后”莫忘及时反思,反思避免泛泛而谈,可从一角度切入,以专题形式逐渐深入思考归结,切忌应付搪塞,无关痛痒,敷衍了事。

五、让学习成为爱好,让研究成为习惯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年复一年地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应该有自己执着的精神追求,丰富的思想内涵。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家。把读书学习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教学相长,乐在其中。要做一名有思想,好思考的教师,善于观察教学中的细节,体味教学中的动人“故事”,积累思想的“火花”。读书不可乱读,要有所选择,要满足于自己的精神需要,要立足于工作的需要。2009学重点阅读《论语》、《三字经》、《学记》,要多读一些思想政治课方法论方面的理论著作和书刊,不断汲取新的营养。读而不思不如不读,学而不用不如不学。

附:教研活动安排

一月份

1、教研工作总结,制定学科教研工作计划

2、“同课异构”专题调研及跨区域课堂教学研讨会

二月份

1、期末学校自主检测考试与分析

2、编写新学期学习设计

三月份

1、汇编寿光市初中学校(学科)个性化教学与教研模式

2、开展“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典型学校“开放周”活动 四月份

1、学校自主期中命题、考试

2、第五届干部师生读书成果展示活动

3、“初中铸魂工程”调研与推进活动

五月份

1、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迎考研讨会

2、毕业年级学业水平模拟命题与测验

3、开展“双佳”为要求的名师打造活动

六月份

1、学校期末自主命题与检测

2、初

二、初三学业水平考试

3、组织参加潍坊市优质课评选活动

七月份

1、学业水平考试评价与分析

2、组织编写新学期学习设计

3、“学习设计”优秀案例评选活动

八月份

1、暑假培训

2、组织“个性化品行养成教育校本教材”评选活动

九月份

1、组织“初中生自学与自治能力”专项调研活动

2、开展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成果展评活动 十月份

1、学校自主期中考试命题及考试

2、初中课堂教学能手评选

十一月份

1、教学视导

2、组织参加潍坊市“345优质高效课堂教学”专项督导验收活动 十二月份

1、课堂教学“1248”推进策略行动研究总结

2、召开视导总结会议及评定教育教学创新项目

11.我在品德学科的成长与思考工作计划 篇十一

一、基本情况

此次阅卷,思想品德学科阅卷一组共有九位阅卷教师,分别是XX中学的XX、XXX,XXX中学的XX、XX,XX中学的XX、XXX、XX中学的XXXX、XX中学的XXX、XXX中学的XX。一组需要批阅八年级思想品德试卷68本,七年级思想品德试卷65本,真可谓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

二、评卷教师对试卷的评价

此次参加思品学科阅卷的教师,都认为今年七、八年级的思想品德学科试卷都出得比较好,具体表现在:试卷难易适中,紧扣课标,符合教材实际,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真正做到了教什么考什么,能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希望今后县统测的思想品德试卷就这么出。

三、阅卷中看出的一些问题

1、从阅卷中发现,有的试卷几乎整本都是优生,有的试卷几乎整本没有一个优生。由此可以看出,我县思想品德学科教学质量 1

参差不齐,学校与学校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差距较大。

2、今年的七八年级思想品德试卷题量较大,学生书写多,部分学生没有做完试卷。

3、部分学生书写较差、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阅卷教师看这部分学生的试卷时太费力,影响评卷老师的情绪,易被扣分。

4、部分学生只做选择题,其余题目全部空白,导致得分不高。

5、部分学生缺乏解题技巧,答题不规范、不分层次,组织答案不到位,思路混乱,缺乏逻辑性,答题随意性强,也易造成严重的丢分组。

三、建议

1、建议明年出题时适当减少题量,让学生在做试卷时有一些思考的空间,把答案做的更完美。

2、由于思想品德试卷批阅难度大,建议今后适当多安排1—2名教师参加阅卷,适当减轻阅卷教师的工作量。

3、建议学校和教师加强学生的书写训练。

4、建议教师适当训练学生的答题技巧,规范学生答题。

5、重视时事政治教学。今年虽然只考了2题4分的时事政治,但时事政治部分是学生在选择题中丢分最多的部分,今后教师应该重视时事政治的教学,减少丢分现象。

12.我在成长与进步议论文 篇十二

我在成长与进步议论文

我从8岁的时候开始学古筝的,今年通过四级了,快五级了。从刚开始学古筝的时候,有特别多的问题,但经过不懈的努力,爸爸妈妈的鼓励,我取得了非常非常大的进步,错的问题少了好多呢!而且还掌握了许多重要点 ! 不讲这个了,讲讲“正事”吧 !听说学校有小小演奏家的比赛,每个班都要评选出几个同学参加比赛。评选的时候,我十分认真地弹着,终于选上啦!比赛的.前一天我还精心复习了一番,为明天的比赛做好了准备。“小小演奏家正式开始 !”随着主持人清脆的声音,我的心更是紧张的怦怦跳。到我啦!我太紧张啦!我弹了起来。哎呀,我真粗心,弹错啦!这时我脑子里一片空白,突然,我想起老师说过弹错了就不要管,继续弹。我装做若无其事的样子继续弹。可是不管我尽了再大的努力,但还是与一等奖擦肩而过,获得了二等奖,不过还是不错的哦! 爸爸妈妈知道了,异口同声地说:“你真棒!”

上一篇: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初中下一篇:年度审计整改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