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制度(精选9篇)
1.疾病预防制度 篇一
光照镇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长效管理规章制度
要搞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必须从搞好环境卫生开始,国家倡导开展的创建卫生环境活动,是新时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有效方法,是建好城市,管理好城市,加强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创业难,守业更难;前人栽树,后人更要使这棵树茁壮成长;保卫光照镇卫生治理的品牌,抓好光照镇的巩固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建立光照镇城科学长效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和谐社会”为指导,以“创卫必搞,成果必固,金牌必保”为思想理念,上下形成共识,着力研究探索卫生系统在国家卫生城市管理中应发挥的作用,精诚团结,主动承担,协调作战,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做好、做扎实。
二、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组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 黄俊(光照镇卫生院院长)
副组长:田荣泉(光照镇卫生院防保组长)成 员:
朱朝辉(光照镇卫生院办公室主任)
商科学
李娅玲 吴光梅 孙金艳 唐道富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防保办公室,由田荣泉负责具体日常事务。
三、加强体系建设,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认真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评估,全面分析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加强城乡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人员、投入和绩效考核等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工作的财政保障水平。要结合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三大类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做好乡镇(街道)、村(社区)疾病控制人员及业务的培训、督导、考核等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按职能定位不断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和管理质量。
四、强化医防整合,提升监测预警等应急反应能力工作机制
1.加强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预检分诊、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和传染病报告等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考核,组织开展医务人员(特别是社区责任医生)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知识岗位培训,提高广大医务人员对传染病的警觉性和诊治能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 监测任务扎实开展传染病、死因等各项监测工作,整合医防资源,实现“关口前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公共卫生应急信息网络直报实时监控的质量,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作出反应,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 析,不断提高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预警水平。⒉完善卫生应急预案,开展培训演练。坚持平战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工作原则,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预案,加强预案的协同管理,明确操作规程,细化机构及人员职责。以急性传染病疫情(流感、疟疾等呼吸道和虫媒传染病为重点)、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为主要内容,认真开展防治知识、应急处置程序和现场处置技术等内容的培训。遵循科学、适用、有效的原则,开展综合应急演练。
⒊加强实验室建设,加快公共卫生应急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进度。⒋加强医疗机构、托幼机构等感染控制重点行业的消毒质量管理和感染因素监测。全力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学校是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各医疗机构要高度关注学生发生传染病的诊断和报告工作;对发生在学校的传染病散发病例,除网络直报外,还必须第一时间按信息要求逐级上报。
五、科学有效做好传染病、地方病、慢性非传染病疾病防控工作机制。
⒈ 预防控制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认真做好防控呼吸道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各项准备工作,储备必要的物资,一旦发生疫情,在积极救治的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迅速控制疫情,防止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⒉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加大艾滋病和性病防控力度,全面落实国家政策。继续以提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干预措施覆盖率、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发现率、管理率、治疗率为重点,完成《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阶段工作指标,全面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的监测并上报。
3.规范项目管理,抓好结核病防治。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和落实各项防治措施。继续做好可疑肺结核病人的网络报告、追踪和肺结核病人治疗的网络监控工作。提高肺结核病人社区管理水平,扩大医务人员直接面视下服药督导面。开展痰涂片、培养、药敏等细菌学检测,为提高肺结核病人的检出率和耐药难治病人的治疗提供指导。加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工作。进一步提高结核病防治的“五率”(医疗机构病人报告率、病人转诊率、病人系统管理率、结核病防治机构追踪到位率 和病人家属筛查率),确保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维持100%,新涂阳病人发现率保持在70%以上,新涂阳病人治愈率在85%以上。
4.按要求做好鼠疫、麻风病、登革热、疟疾、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病毒性脑炎、布鲁氏菌病、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监测报告和综合防治工作,及时处置疫情。
5.认真做好地方病防治工作。加强与农业等部门协作,做好布鲁氏菌病监测防治工作。根据《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和《全国碘缺乏病监测方案(试行)》有关要求,做好碘缺乏病防治与监测,加强学生、家庭妇女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6.继续做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因、伤害监测网络直报工作,规范相关监测报告管理工作,结合慢病网络报告平台,建立慢病社区诊断-报告-分析-管理-干预-评估体系,完成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的全覆盖。继续做好同公安、民政等部门的沟通协作,不断提高死因监测和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登记报告质量。7.进一步加强精神病防治工作。按照卫生部《重症精神疾病监管工作规范》,开展辖区内重症精神疾病监管工作;进一步健全精神卫生防治领导组织和基层网络,开展业务培训,全面掌握辖区内精神疾病的患病底数。协助做好低保精神病人的管理工作。
六、夯实免疫规划基础,减少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生工作机制 ⒈ 加强依法和规范管理,严格执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积极落实国家扩大 免疫规划工作。进一步做好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和“送苗制”的实施,加强对疫苗和冷链系统的全程管理,确保疫苗和接种质量。
⒉推行预防接种服务均等化工程。在巩固和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查漏补种工作力度,提高儿童尤其是流动儿童一类疫苗接种率,实现适龄人群一类疫苗接种的均等化。建立有效的流动儿童免疫规划长效管理机制。
⒊巩固全镇无脊灰状态,有效防控麻疹、乙肝、流脑、乙脑等疫苗针对性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做好麻疹、流脑、乙脑等疫苗针对性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完成急性迟缓性麻痹等监测指标。
⒋与教育等部门相互配合,不断完善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确保辖区内幼儿园、学校接种证查验率达到100%,并及时开展漏种疫苗的补种工作。
七、加强食品卫生与公共场所卫生长效管理
做好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监测等业务技术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重点加强以下工作:
1.要加强公共场所和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日常监督管理,加大执法力度。
2.继续开展“五小”行业的整治,强化法律行为,促进他们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
3.严格审查公共场所和食品单位的经营单位条件,促进业主对硬件设施进行改造和升级换代,逐步扩大食品与量化管理成果,把好《卫生许可证》办证关和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体检关。
4.定期开展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的监督检测工作。
八、建立宣传舆论健康教育长效机制
人民群众素质的高低决定城市环境卫生管理的好坏,要治本必须全面提高民素质。
1.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板报、街头设点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爱国卫生宣传,弘扬爱卫意识,表彰爱国卫生先进集体和个人,转变陈旧的卫生观念和不良的卫生习惯。
2.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媒体,加强宣传,调动社会的各种力量,为较好开展城市长效管理工作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3.以健康教育为先导,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在“世界卫生日”“世界艾滋病防治 宣传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和“世界糖尿病日”等时段,要集中宣传力量在重点场所、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宣教;开辟健康教育橱窗,社区服务中心、各乡镇卫生院,坚持到居民中采取多种形式举行健康教育,让居民了解更多健康知识,不断提高卫生意识,让他们享有更多卫生保健。
4.以健康教育促卫生安全,要对重点人群、学校老师、学生、公共场所、食品生产、销售单位和个人搞好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学校卫生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不断规范从业人员卫生行为和依法从业的行为。
九、建立“除四害”长效管理
认真贯彻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除四害”网络体系,落实“除四害”专项经费,积极响应爱卫办开展统一的“除四害”工作,配合县爱卫办做好鼠密度、蚊虫密度监测。
2.疾病预防制度 篇二
一、从腐败行为形成机制角度出发制定预防腐败的综合战略
腐败行为的形成需要具备一系列条件, 以下三个方面的条件缺一不可。即公共权力、腐败动机和腐败机会。公共权力也就是国家公职人员对稀缺资源的配置权, 这是腐败行为形成的根本条件, 谁拥有了稀缺资源的配置权, 谁就拥有的腐败的根本性条件。因此, 只有手中握有公共权力的国家公职人员才有可能成为腐败分子;腐败动机即是指国家公职人员有利用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力来以权谋私的想法, 否则, 也不会出现腐败行为, 因此, 并不是所有手中掌握公共权力的国家公职人员都会蜕化为损害人民利益的腐败分子;腐败机会即指国家公职人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 公共权力的权限范围、行使程序等缺乏应有的制度约束与规范, 公共权力的自由裁量幅度过宽, 公共权力含有一定的使用弹性, 因此国家公职人员就有了权力寻租的机会。公共权力、腐败动机和腐败机会是腐败行为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 三者缺一不可。既然腐败行为的形成需要同时具备上述三个要件, 那么要想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 只要消除腐败行为形成所需的三个要件中的任何一个要件, 就能达到预防腐败的目的。
二、构筑三道防线, 消除腐败行为赖以形成的必要条件
(一) 构筑权力防线, 消除腐败行为形成的根本性条件
既然公共权力 (即对稀缺资源的配置权) 本身是腐败产生的根本条件, 因此, 预防腐败必然要求压缩公共权力。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实质是把资源的配置权由国家公职人员交给市场, 因为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计划配置资源实际上就是掌握着公共权力的国家公职人员配置资源, 是领导配置资源。因此,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把资源的配置权交给市场, 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对预防腐败行为至关重要。
(二) 构筑心理防线, 消除腐败行为形成的心理动机
构筑心理防线, 消除腐败行为产生的心理动机对预防腐败十分重要。因为, 如果公职人员都能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 把权力当作一种责任, 心为民所系, 权为民所用, 利为民所谋, 即使手中拥有的权力再大, 腐败机会再多, 也不会出现以权谋私的现象。因此, 我国历来都十分重视对国家公职人员, 尤其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并采取多种教育形式来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 要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在全党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 把廉政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 有针对性地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 改进教育方式, 提高教育实效。
(三) 构筑机会防线, 最大限度的减少腐败机会
压缩公共权力, 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虽然可以从根本上预防腐败, 但是, 市场不是万能的, 有些资源是市场配置不好或者根本配置不了的。为弥补市场缺陷, 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任何国家在任何时期都需要发挥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因此, 公共权力不能压缩为零, 对于必须保留的公共权力而言, 加强和创新制度建设, 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 降低权力的使用弹性, 最大限度的减少腐败机会, 使有腐败动机者无机可乘, 就可以达到预防腐败的目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 要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 完善防治腐败体制机制, 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
三、加强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是预防腐败的关键所在
充分认识构筑权力防线和机会防线对预防腐败的重要性,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加强廉洁从政教育, 无疑是构建预防腐败总体战略的重要举措。然而, 由市场失灵决定的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就意味着国家必须掌握一定的稀缺资源的配置权, 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保障市场经济的平稳、持续、健康发展, 既然公共权力不能压缩为零, 因此, 腐败行为产生的根本性条件就始终存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消除腐败动机对预防腐败固然重要, 我国在不同时期针对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进行了一系列诸如“三讲”教育,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 在消除腐败动机, 预防腐败行为发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试图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把所有国家公职人员都教育成没有任何私心的、圣贤式的人物的想法也难免陷于空想。因此, 对于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构筑动机防线的期望值不宜过高;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权力的运行, 最大限度的减少腐败机会, 毫无疑问成为预防腐败的关键。因为, 制度建设与制度创新就意味着相关人员无论是否有腐败动机, 均因无机可乘而使腐败行为无法成行。近年来, 党和政府积极推进我国的法治化进程, 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 加强制度建设, 强调依法行政, 不断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 在预防腐败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针对新形势下腐败现象呈现的新的特征以及现有制度的缺陷, 十七届四中全会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的预防腐败新战略。
首先,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 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 可以极大减少公职人员权力寻租的机会。其次, 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 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健全执法过错、违纪违法责任追究等制度, 保证公正司法。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可以极大的减少司法人员司法腐败的机会。再次,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完善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加强财政性资金和社会公共资金管理, 彻底清理“小金库”, 减少相关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机会。第四, 完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 减少公共工程领域的腐败机会, 有效遏制该领域腐败现象的发生。第五, 完善国有企业权力运行制衡机制、薪酬激励和约束机制, 有效防止国有企业负责人侵吞国有资产等腐败现象的产生。
总之, 预防腐败需构筑权力、心理、机会三道防线, 消除腐败行为赖以形成的必要条件, 而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 减少腐败机会是预防腐败的关键所在。
摘要:预防腐败是反腐败斗争的关键环节。预防腐败需构筑权力防线、心理防线和机会防线, 消除腐败行为赖以形成的必要条件, 而加强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 减少腐败机会是预防腐败的关键所在。
3.细化制度设计预防“老鼠仓” 篇三
从法理上看,证监会近日发布的《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暂行办法》以《公司法》与《证券法》为上位法依据,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符合推进资本市场法治的大方向,既具有合法性,也具有正当性,对于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公司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全面建设投资者友好型社会都有积极推动作用。
员工持股计划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提升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世界各国的公司治理都要面临三大难题:一是股东与其代理人(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二是控制股东与非控制股东尤其是公众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三是内部人与外部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员工持股计划有助于三大问题的根本解决,有助于凝聚共识,扩大各方利益的共同汇集点,鼓励股东、员工与管理层同心同德,提升企业经营绩效,并有效破解不分红、低分红的老大难问题。
员工持股计划有助于强化上市公司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有助于将员工的劳动者身份与股东身份合二为一,充分调动劳动者与投资者风雨同舟、共渡时艰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覆盖董监高、最短与公司利益捆绑三年的员工持股计划实际上既是最佳的利益共享机制,也是最佳的风险共担和内在监督机制。员工持股计划还是员工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员工持股计划既注重董事会与股东大会的民主决策程序,也充分尊重员工的意志自治,反对强制摊派。没有蚕食上市公司的资本基础,没有摊薄控制股东的权益。员工持股计划的资金源于职工的薪酬收入,而非源于公司的资金。
众人拾柴火焰高。员工持股计划购买的股票为二级市场中流通的股票,因而不仅不会对公众投资者利益造成负面影响,而且会提升股票的投资价值,
将员工持股计划委托合格资产管理机构管理既有助于建立资产管理机构与上市公司内部人之间的防火墙,确保内部投资者与公众投资者之间的公平交易秩序,也有助于发挥资产管理机构的专业与技术优势。不过,引入资产管理机构利弊并存。
当然,建议证监会在《暂行办法》中旗帜鲜明地揭示立法宗旨,并进一步细化相关的制度设计,确保制度设计的可操作性与可诉性。建议上市公司选择资产管理机构时引入竞争机制。建议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资产管理公司的老鼠仓行为。
上市公司推行员工持股计划应遵循以下原则。公司及其全体股东利益最大化原则。员工持股计划旨在调动董监高的积极性,推动上市公司持续发展、而非损害上市公司利益。因此,董监高在实行员工持股计划中应诚实守信,勤勉尽责,维护公司及其全体股东利益。公开透明原则。员工持股计划的推行要严格遵守信息披露要求。诚实信用原则。在员工持股计划推行过程中,不仅董监高要诚信,为员工持股计划出具意见的专业机构也要诚实守信、勤勉尽责,保证所出具的文件真实、准确、完整。此外,任何人不得利用员工持股计划进行内幕交易、操纵证券交易价格和进行证券欺诈活动,确保好事做实,善始善终。
希望上市公司的董监高、广大员工、控制股东和实际控制人预先加强对《暂行办法草案》的学习,积极稳妥地推进员工持股计划的顺利进行。法无禁止即可为。建议具有战略眼光的上市公司在《暂行办法》实施之前先行试点,积极担当员工持股计划改革的领头羊。
员工持股计划不仅适用于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也适用于民营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鉴于员工持股计划有利于提升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最终造福包括控制股东在内的全体股东,上市公司的控制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包括但不限于国务院国资委与各级国家股东代理机构对员工持股计划满腔热忱地予以鼓励与支持。
4.疾病预防制度 篇四
1、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根据《幼儿园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为了幼儿、职工身体健康和幼儿园的正常教学秩序、特定如下制度,全园所有师幼员工严格执行。
一、认真学习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传染病在我国幼儿中发病率很高,必须人人重视,必须加强预防。
二、师幼必须记住传染病。
鼠疫、霍乱、病毒性肝炎、伤寒、艾滋病、乙脑、手足口病、水痘、肺结核、麻风、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
三、防治管理组织和任务:
1、组织成员:副园长:张 磊
保健医:周雪波 小一班:刘 颖 小二班:刘 冰 中一班:田丽丽 中二班:于 丹 大一班:张 静 大二班:时桂玲 大三班:伊艳波 大四班:汪 阳
2、工作任务
把住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做到五早:早期预防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
四、严格疫情报告:
1、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应当立即报告保健医,由保健医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发现丙类传染病应及时报告保健医,由保健医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3、报告顺序:幼儿→班主任→保健医→分管领导→园领导→当地疾控中心→卫生行政部门。
4、凡患传染病的幼儿经隔离治愈后必须有医院证明方可上课(教职工亦同)。
2、幼儿因病缺勤追查与登记制度
1、班主任对早晨到园的每个幼儿进行观察、询问,了解幼儿出勤、健康状况。
2、发现幼儿有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传染病早期症状,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及时报告给保健医周老师。
3、幼儿园疫情报告人应及时进行排查,并将排查情况记录在幼儿因病缺勤、传染病早期症状、疑似传染病病人患病及病因排查结果登记日志。
4、对患传染病的幼儿恢复健康后复学,需有医院治愈证明、保健医检查核实后方准其上学。
3、每日晨检、巡检制度、晨检制度
为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及时发现情况,及时处理,预防幼儿园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特制定此制度:
一、保健医7:30-8:00对全园幼儿进行晨检,班主任教师负责每天早晨对本班幼儿进行晨检。
二、晨检时做到一问、二摸、三看、四查,应认真、细心,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了解掌握幼儿的情况,对未到幼儿园的幼儿要及时打电话了解缺勤的原因。
三、每日晨检情况要做好记录,特别对异常情况更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内容包括幼儿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异常情况纪要以及采取的确切措施办法等。
四、对晨检中发现的异常情况,特别是出现发烧、头疼、咳嗽以及不能确定的症状、现象,要及时报告保健医。
五、班主任教师对病症幼儿在治疗期间的情况要跟踪,多了解、多关注,做好随访。病后上课许经保健医复查,全愈后方可进教室。
传染病巡检制度
为了有效地控制传染病流行,要求全体教师时刻关注幼儿的健康状况,注重幼儿的面目表情,若发现异常现象,要立即同家长联系,并及时送往医院,同时上报保健医,由保健医上报园长。
幼儿园采取领导、老师包保分工,随时在操场、各班教室、走廊巡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保健医每天必须在早晨、中午、下午巡视三次,全面了解各班幼儿的情况,发现异常即使处理
4、消毒与隔离制度
1、做好班级教室、专用教室、办公室的消毒工作,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揩擦消毒(有效含氯量500mg/L),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要重点消毒,增加消毒次数。
2、班级课桌椅、门把手等幼儿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用含氯消毒液揩擦消毒(有效含氯量500mg/L)。
3、体温计用75%酒精揩擦消毒。
4、幼儿园幼儿通勤车每天用含氯消毒液喷洒、揩擦消毒(有效含氯量500mg/L)。
5、做到专人负责,保障消毒时间和次数,作好记录。
幼儿园传染病隔离制度
1、对发生疫情的幼儿,送到隔离室观察,及时通知家长进行治疗、隔离。
2、对发生疫情的班级停止去专用教室上课。
对发生疫情的班级停止去餐厅取餐,送餐到班级,在自己教室用餐,自带餐具。
3、隔离时间以医学观察日为准,病愈后要有医院传染病科医生证明,由卫生室检查后方可进教室上课。
4、传染病流行期间,对乘患有传染病的通勤车的幼儿,劝其不乘此车。
5、幼儿放学和休息时间不要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和患病幼儿家中,以免被传染。
5、幼儿病愈复课审查制度
把好复课证明关,坚持对患病幼儿的复课检诊制度。凡是患传染病治愈后,复课的幼儿要有医院证明,并到园医室登记,确认后方可进班上课(由保健医负责)。
6、医务室(保健室)管理制度(卫生器械、药品管理使用等)
1、仪器和药品进行分类、编号。
2、根据仪器和药品的防震、防热、防压等有关要求存放仪器和药品。
3、药品使用要及时登记,并做好跟踪服务。
4、卫生室的仪器任何人不得随意借出。
5、非病人员不得擅自入内。
6、卫生室内严禁吸烟、吐痰、大声喧哗。
7、定期、定时对卫生室进行打扫清洗(每天至少三次),保持卫生室的整洁干净。
8、卫生人员若有变动,应由主管领导根据实物帐及时办理好移交手续。
7、医务室(保健室)工作制度
1、卫生室是幼儿园师幼进行卫生咨询、体检、外伤应急处理等医疗服务的场所,要求管理都必须接受过专业培训或本专业毕业的人员,并持证上岗。
2、幼儿园要按照卫生室配备标准配齐医疗器械,定期购买常用医疗必备药品。对室内设备应该上帐管理,建立设备档案。
3、严格管理药品的购入,使用及过期报废制度。保证药品的质量,确保用药安全。
4、积极开展卫生宣传工作。对幼儿健康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幼儿园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幼儿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理工作。
5、处理应急事故,对幼儿突发的外伤、疾病进行应急处理,严重的及时送往就近医院救治。
6、定期对幼儿体检,健全幼儿健康档案。对残疾、体弱幼儿应当加强医学照顾和心理卫生工作。
7、卫生室内的药品、医疗器械妥善保管,使用要做好记录,健全药品及器械使用登记制度。
8、收集保管好有关资料,做好档案工作。工作有计划,年终有总结。
9、保持室内的清洁卫生。卫生室内仪器、设备、药品应该摆放整齐,对室内定期消毒,经常通风,保持良好环境。
8、卫生保健登记、统计制度(幼儿园)
1、保健医生负责本园卫生保健登记统计工作,不断发现园内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指导实践。
2、建立健全儿童保健所制定的保健记录及登记表。
3、按照各种登记本册的基本内容及使用说明,填写应及时、准确、完整、清楚、规范。
4、按照各种登记本册的要求,完善日常工作,每日应有专人负责登记,定期进行统计上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园领导或家长进行联系。
9、体弱幼儿管理制度(幼儿园)
1、体弱儿管理范围:包括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营养不良,反复(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病,神经精神发育迟缓,中度以上及肥胖,常见畸形等。
2、一经发现体弱儿,立即进行登记,建立体弱儿管理档案。
3、对营养不良或中度以上肥胖的幼儿的病因进行分析,并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每月测身高、体重一次,平时加强全日观察,发现问题,及时防治,并把情况通知家长。要配合医院治疗,直至该幼儿得到完全纠正为止。
4、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幼儿应加强护理,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睡眠时应让幼儿避开窗户或空调直吹,避免受凉。加强体格锻炼,在传染病流行季度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及时做好预防用药。发生呼吸道感染时督促按时服药并配合治疗。观察一年恢复后,立即转入健康儿童管理。
5、反复消化道感染的幼儿,每三个月测体重一次,观察体重变化,饮食上给予易消化的食物。就餐时不催饭,掌握进食量。发生消化道感染时督促按时服药。半年内未发生消化道感染就可转入健康儿童管理。
6、进餐时让体弱儿先洗手先吃;睡觉时让体弱儿先睡后起;户外游戏时注意为体弱儿增减衣服,适当调整活动量。
10、幼儿服药制度
1、家长带药必须写清孩子姓名、诊断、药物名称、剂量,服用时间、方法、饭前饭后服,并签字。
2、老师给幼儿服药前要二看四核对。1.看清药品质量(看看药物是否有异常情况);2.看药品保质期限(1)核对药名(2)核对幼儿姓名;3.核对服药数量;4.核对服药次数,准确无误后方可服药,禁止错服药。给幼儿服药后要认真记录服药具体时间,给幼儿服药老师签名,有无不良反应。
3、对没带药突发疾病的幼儿,班里老师及时报告保健医,医生根据病情及时用药,老师不得擅自喂药。对幼儿有病需要连续服药二天以上者,需要通知家长带药,病情较重者,不要送入幼儿园。
4、对发烧37.2℃以上幼儿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家长接走。
5、孩子在家中已有病,来园不带药者,保健医及老师均有权拒绝家长的口头医嘱(要求)。
11、传染病预防制度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措施可分为:①疫情未出现时的预防措施;②疫情出现后的防疫措施;③治疗性预防措施。以宣传教育为主。
(一)预防性措施
在疫情未出现以前首要任务是做好经常性预防工作,幼儿园工作主要以宣传教育为主,落实措施,内容如下:
1.改善饮用水条件,实行饮水消毒;应贯彻《食品卫生法》以及进行消毒、杀虫、灭鼠工作。
2.幼儿园人群相对集中,做好计划免役的宣传教育工作很重要,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3.由于幼儿园是人员高度聚集的场所,室内活动较多,为进一步预防突发流行性疾病和传染病,幼儿园应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保持工作、学习、生活环境通风换气,教学和生活用房应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
(2)尽量不要组织师幼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活动。(3)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在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不要共用茶具及餐具。(4)注意增减衣物和均衡营养,加强户外锻炼,保证足够休息,增强体质。
(5)幼儿若发现有发热、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应马上告诉老师或家长,及时就医;教师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
(二)疫情发生后防疫措施:
立即启动传染病应急预案,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一切按照相关规定沉着应对,积极工作。
(三)治疗性预防措施
5.疾病预防制度 篇五
预 防 与 管 理 制 度
大山镇中心幼儿园
2013年9月 大山镇中心幼儿园常见疾病
预防与管理制度
一、幼儿健康检查:
1、幼儿初次入园须经街道妇幼保健站进行健康检查,填写健康检查表和保健卡。
2、经体检、化验等项目检查确无传染性疾病,且最近二个月内无传染病接触史者方可入园。
3、在园幼儿离园1个月以上者,返园时须重新体检。对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幼儿要进行检疫,经体检证实健康者方可回班。
4、定期了解幼儿生长发育状况,掌握在园群体幼儿生长发育水平,及时发现疾病和异常情况并进行预防、治疗。
5、定期体检,全园幼儿每年全面体检一次,体检率达95%,半年测身高、体重一次并做好健康分析、评价,常见病统计及缺点矫治。每年普查龋齿、氟透、驱蛔,测听力一次。3周以下学生执行生长监测,一年四次测身高、体重并做好分析评价。
6、体检中发现营养不良、贫血等异常者均应转入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
7、对体检中发现的疾病或问题儿童如沙眼、龋齿、等要建立档案,及时予以矫治,矫治与转归情况详细记入缺点矫治登记或档案中。
8、坚持晨检及全日观察制度,认真做好一摸(有无发烧);二看(咽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五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教师健康检查:
1、教师每年全面体检一次,发现肝炎或其它传染病者,必须立即离职治疗,待痊愈后,持市县(区)以上医疗保健证明,方可恢复工作。患慢性痢疾、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滴虫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麻风病、结核病、精神病等保教人员应调离工作。
2、皮肤病期间及患精神病者不得从事保教和炊事员工作。
三、食堂管理员健康检查制度
幼儿园食堂管理员的健康,直接影响师生的健康。为此,特制定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制度。
1、食堂管理员必须政治思想好,心理素质好,有健康的身体,责任心强。
2、食堂管理员由幼儿园一年一聘,学年初,幼儿园与伙食团从业人员签定聘任合同。
3、食堂管理员必须具有有效健康证明持证上岗,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到法定机构体检一次,体检符合要求,由县疾病控制中心发给健康证,方可从事食堂工作。
4、食堂管理员一旦患上传染性疾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成渗性皮肤病等)不得从事伙食堂食品加工和销售工作。
5、食堂管理员个人卫生应做四勤: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6、食堂管理员不能穿拖鞋上岗,不能戴首饰上岗。
6.预防意外伤害制度 篇六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为了切实做好广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和防范工作,确保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特拟定以下制度:
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全体师生的自身安全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安全无小事”的思想。
2、各校班要充分利用夕会、班会课等,组织学生学习有关安全常识,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防、自我保护意识,形成人人懂安全,事事讲安全、处处防事故(意外)的良好氛围。
3、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重点加强防意外伤害的宣传与教育。即举行一次防意外伤害专题知识讲座;出一期防意外事故校刊;举行一次有关安全教育的主题班队会;并充分利用校会、国旗下讲讲话系列教育,强化安全教育,增强防范意识。
4、加强管理,发现学生未到校要及时了解原因,未请假的要及时与家长联系,并立即报告学校。学生请假要有家长签名,以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5、课间活动、体育课要密切注视学生的活动安全,严禁随意攀爬单双杆。严禁上、下楼沿楼梯扶手往下滑。严禁课间在操场上猛追猛跑。上体育课时,老师应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体育器材。投掷、铅球、手榴弹、标枪,更应重视防护工作,确保学生安全。校内活动不搞危险的游戏。
6、各班要设立安全监督员,与班主任配合,经常检查,留心观察,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学校。
7、要主动与家长联系。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把安全问题讲实、讲严、讲细,要求家长切实承当起学生在校外的安全监护责任。
7.疾病预防制度 篇七
当前企业会计编制假账假报表、伪造和变造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现象比较常见, 需要引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建立和完善预防职务犯罪的制度。
一、会计行业涉嫌职务犯罪的主要表现
(一) 企业提供假账假报表
当前企业管理舞弊现象存在、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有些企业设置多套账簿报表, 给管理层提供真实的 (内部) 会计报表, 同时根据应付税务、工商、统计等部门和银行等债权人以及股东的不同需要分别提供不同的虚假 (外部) 会计报表。向多家银行融资的企业, 往往需要根据各个银行的不同要求, 分别编制和提供不同的虚假会计报表。企业为了融资、评定资信等级、申报资质和获取招投标资格等需要, 由第三人代垫资金协助股东设立公司或者增加公司注册资本, 在验资后股东将出资抽回以偿还该第三人的现象 (即虚假出资、抽逃资金现象) 很普遍, 还出现了众多的专门经营代垫资金、代办营业执照的中介机构。在这种从业环境下, 会计人员被迫从事做假账、编制假会计报表, 甚至伪造和变造审计报告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 伪造和变造审计报告
企业伪造或者变造审计报告的现象主要有:1.刻制会计师事务所公章、注册会计师私章和冒用注册会计师签名, 伪造审计报告。2.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后, 予以变造, 将审计结论予以修改 (例如将保留结论的审计报告修改为无保留结论的审计报告) 、将审计报告后附的会计报表和附注加以更换。伪造或变造审计报告大多是企业 (被审计单位) 实施的。另外, 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员工或者会计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也可能伪造或变造审计报告, 这些员工或机构与被审计单位串通, 以伪
职会计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 首先必须定期进行会计继续教育培训, 轮流到本市一些知名公司、企业或者注册会计师机构进行岗位实习, 但是实际运作中企业并没有强制义务, 能够保持校企合作更多的是依赖于感情。这种模式是持续不了多久的。条件允许的高职院校, 每学年可以有10%左右的教师不上课, 专门承担企业财务相关工作, 义务为企业工作, 通过实践, 教师可以了解会计专业目前生产、技术、工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而真正培养教师的研发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能做到这点, 必须加强学校和企业合作程度, 在有些情况下政府应当介入。作为企业, 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和资源优势, 加大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 着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 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不断增强教师的核心竞争能力, 这样教师培养的学生也会受到企业欢迎。其次, 高职会计教师本身也应真正实现“双师型”教师职业基本目标, 教师应当通过参加国家会计职业资格考试, 不断更新知识、适应会计准则等不断更新的新形式。
造或变造审计报告的方式谋取私人利益。上述人员和机构敢于伪造和变造审计报告, 原因在于监管部门没有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无法及时、有效地发现他人冒名出具审计报告或者审计报告被变造的情况。
(三) 审计后的会计信息经不起核实
只要我们去核对各个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应收应付款明细余额清单, 就会发现各个被审计单位之间往来款数据无法核对一致是常态。这是因为注册会计师在实施函证程序时, 被询证者 (收取函证费用的金融机构除外) 要么不予回函, 要么不核对数据就回函, 或者明知数据对不上也回函确认数据相符 (即虚假回函) , 导致函证程序无效。例如A公司将商品销售给B公司, 笔者在审计A公司时已经对其与B公司的销售额和应收账款余额取得B公司“信息相符”的询证回函;但是到B公司审计时却发现其账面记录的向A公司的采购额和应付账款余额与A公司的账务记录并不一致;有的时候还无法查明形成差异的原因。如果B公司不需要委托审计 (实际上大部分企业不需要委托审计) 或者委托其他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事实上, 每家会计师事务所只能完成很少一部分审计项目) , 则注册会计师是无法发现该不一致现象的, 只能放任虚假审计报告的产生。同时, 法律、法规也没有规定相关单位和人员接受调查、询问、取证和核实有关情况的义务和责任, 导致注册会计师无法实施有效的替代程序。有的注册会计师明知企业之间业务往来及有关科目余额未能核对一致, 却教唆被审计单位和被询证者提供虚假询证回函, 故意以虚假询证回函作为审计证据出具审计报告。
(四) 注册会计师故意出具虚假审计报告
部分注册会计师在商业利益的诱惑下, 放弃了社会责任, 走上了故意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违法犯罪道路。因为被审计单
我们深知, 教师永远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高职会计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在新的经济环境下, 作为高职会计师资队伍中的一员, 首先必须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制定专业发展规划, 不断学习先进会计专业理论, 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 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促进专业素养的提升, 最终促使高职会计师资队伍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君华, 左显兰.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及发展途径探讨[J]职教论坛, 2008 (11) .
[2]孙蓓雄.高职院校教师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 2012
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3) .
位财务核算混乱、存在明显的舞弊迹象或者财务报表明显是虚假的等原因, 笔者予以拒绝接受委托的审计项目, 每年有很多项。另外, 笔者经常因为坚持原则、要求被审计单位纠正会计信息重大错报, 或者坚持披露会计信息重大错报, 或者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更多的会计资料、计划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而被解除审计业务委托或者被退回已经出具的审计报告, 但是有些企业却能在其他会计师事务所顺利获取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有些委托人还认为没有必要支付一笔审计费用去获取“真实”的虚假审计报告, 干脆自己伪造审计报告, 因此也助长了企业伪造审计报告的风气。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行为, 不但损害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形象, 还形成了“坚持原则者危及生存”的恶果。
二、预防会计行业职务犯罪的制度构建
会计行业职务犯罪的根源, 不能完全归结为其唯利是图和无视法律, 而是与转型经济的特殊历史条件下恶劣的执业环境分不开的:无论是企业会计人员还是注册会计师, 都不是依靠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来生存和发展。这就急需我们建立和实施一套制度, 来预防会计行业职务犯罪。
(一) 实现企业会计报表共享
上市公司要定期 (网上) 公布会计报表, 因此其无法向政府部门、债权人和股东提供不同的 (外部) 会计报表 (即只能对外提供一套报表) 。我们可以借鉴该制度, 由财政部门建立企业会计报表报备系统和企业会计数据库, 实现财政、税务、工商、统计和银行等部门之间的企业会计报表共享, 杜绝企业向不同部门提供不同数据的会计报表。这样可以从源头上减轻和消灭企业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造假的压力, 实现会计职业共同体的双赢。
(二) 实现审计报告网上公布
监管不到位是企业敢于伪造或者变造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敢于简化审计程序或者故意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重要原因。造假被发现的可能性很小, 从收益与风险相比的巨大差异来看, 造假者有侥幸心理, 以至于虚假的审计报告层出不穷。
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后, 应该立即将审计报告电子版上传给监管部门, 监管部门随即在其网站上公布所有的审计报告, 供审计报告使用者查询、核对。如果在网站上查找不到审计报告的, 或者书面审计报告内容和网上公布的审计报告不一致的, 审计报告使用者有义务向审计监管部门报告, 为监管部门查处虚假审计报告提供信息。监管部门可以有效确定检查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审计质量检查工作, 及时发现和惩处违法行为。审计报告上网公布, 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伪造或者变造的虚假报告就难有立足之地, 以出具虚假报告为业或者以出具虚假报告作为竞争手段的注册会计师就没有生存空间, 注册会计师及其审计报告才能被广大社会公众认可。
(三) 建立注册会计师基本物质保障制度
为了保证一个清正廉洁的政府, 需要提高公务员的工资, 实行高薪养廉的政策;而注册会计师履行了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制度准则贯彻执行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的义务, 高薪养廉的政策对其也同样适用。长期以来, 我国对注册会计师的执业义务和执业责任强调过多, 而对其职业利益保障不够重视, 权利义务极不平衡 (即高风险、低收益) 。
没有职业物质保障注册会计师, 完全靠被审计单位支付审计费用生存, 属于典型的自谋职业, 社会地位低下, 与经商没有什么区别, 谈不上职业荣誉感。不少注册会计师没有长远打算, 以“捞一把就走”或者“能捞多久就捞多久”的商业投机心态执行审计业务, 以降低审计质量甚至故意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来谋利商业利益, 即使因此被吊销执业资格也不觉得是一大损失。给予注册会计师较高的物质待遇, 不但可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地位, 也可以让注册会计师珍惜自己的职业。
建立注册会计师基本物质保障制度, 由注册会计师协会向会计师事务所按照审计收费的一定比例收取专项会费、用以发放注册会计师基本工资, 保证注册会计师较高的物质待遇, 如此不但可以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社会地位, 也可以让注册会计师珍惜自己的职业。会计师事务所收取的很大一部分审计费用需要上交给注册会计师协会, 会削弱其营利性, 淡化其商业性, 在承接、执行审计业务时不会过多的考虑利益。
(四) 规定被询证者回函的法律义务
为了消灭虚假回函, 提高函证程序的效率和效果, 在法律上应该设定被询证者回函义务。被询证者不回函或者虚假回函的, 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五) 建立双重审计制度、加强审计质量同业监督
审计报告使用者发现审计报告有虚假迹象的, 或者认为审计结果不可靠的, 可以交纳一定金额的保证金、向监管部门申请委派其他注册会计师对审计报告进行复核或者进行重新审计。如果其他注册会计师复核或者重新审计后发现该审计报告是虚假的或者有重大错报未披露的 (即故意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 , 复核或者重新审计费用由出具虚假或者不实报告的原注册会计师承担, 该费用以审计标准收费的三至五倍计算。如果复核或者重新审计后发现原注册会计师未执行必要审计程序、未获取充分适当审计证据, 以至于未发现重大错报的 (即过失出具不实审计报告的) , 由原注册会计师按收费标准的一至三倍承担复核或者重新审计费用。如果复核或者重新审计未发现审计报告不实, 或者原注册会计师审计程序到位、审计证据充分适当的, 由委托人按审计收费标准的50%承担审计费用。
(六) 加强诚信建设、增加审计违法的信用成本
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核心价值是诚信。注册会计师行业为社会的贡献是诚信贡献, 离开了诚信, 失去了诚信, 这个行业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监管部门要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诚信建设, 公开注册会计师坚守职业道德的信息。监管部门要公布并褒奖注册会计师拒绝接受业务委托、因拟出具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而被解除业务委托、出具了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后因审计报告无法使用被退回等遵守职业道德的信息。公布并予褒奖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会计信息重大错报情况。及时公开审计报告被认定为虚假的情况、注册会计师被处罚和惩戒等损害声誉的信息, 督促这些注册会计师勤勉执业以提高诚信度。树立道德典型、加大诚信宣传, 引导被审计单位委托诚信的注册会计师审计, 形成注册会计师诚信度的高低决定其审计报告的可信程度机制。
8.预防腐败从制度建设开始 篇八
评估要求:今后凡是厅起草的规范性文件,或者是为湖南省人大、省政府代拟的国土资源管理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必须交由专门成立的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领导小组进行评估审定,如果发现未经廉洁性评估的规范性文件,不得提请审议和办理“三统一”;不按规定进行廉洁性评估的,或者不采纳廉洁性评估意见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按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评估内容:一是是否符合中央关于反腐倡廉各项工作部署的要求;是否落实了将预防腐败贯彻于制度建设之中的精神。二是是否存在违法违规扩张权力、减免责任,增减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情况;是否存在谋取不正当利益,或者与公共利益、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发生冲突的情况。三是设置的自由裁量事项是否合理和必要,自由裁量幅度是否适当等;评估权力的配置是否合理,监督制约措施是否有效;相关程序的设计是否科学规范、公开透明、便民高效,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是否经过必要的论证和听取意见;责任追究的机制是否健全等。
评估程序:厅机关各处室代拟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起草的规范性文件,在经过合法性审查后,承办处室要将文件送审稿先送交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并提交起草说明、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目录和所涉及内容的复印件,以及在该制度起草过程中的征求意见、论证等材料。同时驻厅纪检组监察室还必须参与承办处室前期征求意见的全过程,如为公开征求意见而召开的座谈会、论证会、咨询会,或者在网站或报纸等媒体上公布的征求意见稿、听证会以及组织专家或者咨询机构进行的专门论证等,通过对材料的了解和一定程度的参与,再进行廉洁性评估,填写评估表。各承办处室对提出的评估意见如不能采纳,应书面说明理由。制度廉洁性评估结束后,驻厅纪检组监察室将《制度廉洁性评估表》一式三份,向省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协调指导小组提交,盖章后留存一份备查;向省人大、省政府报送代拟的国土资源管理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送审稿,或在办理厅规范性文件“三统一”时,附送《制度廉洁性评估表》一份。
组织保障:成立了厅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由厅长任组长,常务副厅长、纪检组长任副组长,厅办公室、政策法规处、综合研究处和监察室负责人为组员,具体评估事宜由驻厅纪检组监察室负责承办。
重要意义: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开展制度廉洁性评估工作,坚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原则,同时,也是全省国土资源系统纪检监察机构主动作为、发挥“再监督”职能的重要体现,标志着全系统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又迈进了一大步。
9.疾病预防制度 篇九
一、幼儿健康检查:
1、幼儿初次入园须经妇幼保健站进行健康检查,填写健康检查表和保健卡。
2、经体检、化验等项目检查确无传染性疾病,且最近二个月内无传染病接触史者方可入园。
3、在园幼儿离园1个月以上者,返园时须重新体检。对有传染病接触史的幼儿要进行检疫,经体检证实健康者方可回班。
4、定期了解幼儿生长发育状况,掌握在园群体幼儿生长发育水平,及时发现疾病和异常情况并进行预防、治疗。
5、定期体检,全园幼儿每年全面体检一次,体检率达95%,半年测身高、体重一次并做好健康分析、评价,常见病统计及缺点矫治。每年普查龋齿、氟透,测听力一次。
6、体检中发现营养不良、贫血等异常者均应转入体弱儿进行专案管理。
7、对体检中发现的疾病或问题儿童如沙眼、龋齿、等要建立档案,及时予以矫治,矫治与转归情况详细记入缺点矫治登记或档案中。
8、坚持晨检及全日观察制度,认真做好一摸(有无发烧);二看(咽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四查(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五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教师健康检查:
1、教师每年全面体检一次,发现肝炎或其它传染病者,必须立即离职治疗,待痊愈后,持市县(区)以上医疗保健证明,方可恢复工作。患慢性痢疾、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滴虫性阴道炎、化脓性皮肤病、麻风病、结核病、精神病等保教人员应调离工作。
2、皮肤病期间及患精神病者不得从事保教和炊事员工作。
三、食堂管理员健康检查制度
幼儿园食堂管理员的健康,直接影响师生的健康。为此,特制定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制度。
1、食堂管理员必须政治思想好,心理素质好,有健康的身体,责任心强。
2、食堂管理员必须具有有效健康证明持证上岗,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到法定机构体检一次,体检符合要求,由疾病控制中心发给健康证,方可从事食堂工作。
3、食堂管理员一旦患上传染性疾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成渗性皮肤病等)不得从事伙食堂食品加工和销售工作。
4、食堂管理员个人卫生应做四勤: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5、食堂管理员不能穿拖鞋上岗,不能戴首饰上岗。
张一幼教育集团亮晶晶分园
【疾病预防制度】推荐阅读:
疾病预防教案08-07
预防疾病教案08-25
夏季疾病预防知识06-23
疾病预防培训心得07-26
秋冬季疾病预防教案07-05
疾病预防控制实施方案10-02
2024春季疾病预防知识讲座11-04
预防疾病关爱生命教案09-18
幼儿常见疾病与预防10-16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成就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