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表编制试题答案

2024-09-30

会计报表编制试题答案(共8篇)

1.会计报表编制试题答案 篇一

会计报表编制和报送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应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编报月、季、半年、年度会计报表,并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步骤/方法

1

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是指会计报表提供的财务信息可以为使用者所理解。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是为广大阅读者使用,以提供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财务信息资料,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决策所需的经济信息的,因此,编制的会计报表应清晰易懂。如果提供的会计报表晦涩难懂,不可理解,使用者就不能作出可靠的判断,所提供的会计报表也毫无用处。当然,对会计报表的这一要求,是建立在会计报表使用者具有一定阅读会计报表能力的基础之上的。

2

真实可靠性

会计首先是一个信息系统,如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对外提供的会计报表主要是满足不同的使用者对信息资料的要求,便于使用者根据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作出决策。因此,会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必须做到真实可靠。如果会计报表所提供的财务信息不真实可靠,反而会由于错误的信息,导致报表的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作出相反的结论,导致其决策失误。

3

相关可比性

相关可比是指会计报表提供的财务信息必须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联并具有可比性。如果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资料能够使使用者了解过去、现在或对未来事项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并为使用者提供有关的可比信息,则可认为会计报表提供的财务信息相关可比。

4

全面完整性

会计报表应当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貌。会计报表只有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情况,提供完整的会计信息资料,才能满足各方面对财务信息资料的需要。为了保证会计报表的全面完整,企业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该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进行填列,凡是国家要求提供的会计报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要求编报,不得漏编漏报。企业某些重要的会计事项,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

5

编报及时性

信息的特征具有时效性。会计报表只有及时编制和报送,才能有利于会计报表的使用者使用。否则,即使最真实可靠完整的会计报表,由于编制、报送不及时,对于报表的使用者来说,也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

2.会计报表编制试题答案 篇二

在编制报表时应用分析性审核法进行填列, 本文从基本的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

1.一般常规性方面的审核: (1) 资产负债表方面报表年初数与上年报表年末数是否相符。当本年度资产负债表规定的各个项目的名称和内容同上年度不一致时, 应对上年末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照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后填入本表“年初数”栏内。 (2) 报表项目填写是否正确。纵向加总、抵减后的金额与小计、合计、总计等相关表项金额是否相等的审核。 (3) 报表表项金额与相关总账、明细账是否相符。有些表项金额是根据相关的总账科目期末余额填列的, 如“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累计折旧”、“应付票据”、“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付款”等;有些表项金额与相关的总账科目余额并不相等;有的是几个总账科目余额的合计数, 如“货币资金”等;有的是部分明细账科目余额的合计数, 如“递延税款”借项是由“递延税款”所属明细科目中借方余额填列, 相应“递延税款”贷项是由“递延税款”所属明细科目中贷方余额填列;有的是根据总账科目余额减本科目所属部分明细科目余额的合计填列, 如“长期借款”项目=“长期借款”科目余额减本科目中将于一年内到期的明细科目余额合计;有的是根据相关总账科目余额减本科目的备抵科目余额填列, 如“应收账款”项根据“应收账款”期末余额减去“坏账准备”期末余额填列, “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表项根据该科目期末余额减本科目相应的跌价准备后的净额填列。

2.有勾稽关系表项金额是否相等方面的审核。如资产负债表的应交税金期末数与应交税金表的期末数是否相等, 管理费用表、财务费用表、成本费用表的合计数是否与损益表中相关项目金额相符, 如资产负债表下期末未分配利润=本期净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提取的盈余公积、公益金 (或提取的职工奖励工资、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或利润归还投资) -应付股东股利或转作资本部分。“现金流量表”附表中“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 (减:增加) ”同“资产负债表”部分科目勾稽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审核: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 (减:增加) = (期初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期末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 , “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 (减:减少) ”同“资产负债表”部分科目勾稽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审核: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 (减:减少) = (期末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期初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其他应付款) 。

3.报表子项的核对。税金、成本计算的报表项目, 可以其基数抽查验算, 如应交税金表中的营业税应交数额一般应与结算收入的3%提取数相等;否则, 就应检查引起差异的原因并进行账务调整。又如工程施工当期成本合计数是否与主营业务成本当期数相等, 否则予以调整相关账目。工程结算与工程施工的差额填列是否正确的审核。当在建工程合同已完工部分但尚未办理结算时, 工程施工余额大于工程结算价款余额, 两者余额应在流动资产项下的存货中单列“已完工尚未结算款”栏内反映。当在建工程合同未完工部分已办理了结算时, 工程结算价款余额大于工程施工余额, 两者余额应在流动负债项下的预收账款中单列“已结算尚未完工工程”栏内反映。

4.与报表相关的附注及披露信息比对是否产生差异并检查产生的原因。与其他附表之间金额数据对比是否相符, 如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余额与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合计数对比分析, 工程结算收入与工程结算成本及工程毛利三者之间的对比分析。

5.关注易混淆的关联项目的审核填列, 如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是否串户。如果“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有关明细科目期末有贷方余额的应在“应付账款”项目内填列;如果“预收账款”科目所属有关明细科目期末有借方余额的应在“应收账款”项目内填列。

总之, 加强会计报表的填列审核工作, 对财务报告的质量要求来说至关重要。只有经过认真细致的审核后编制完工的财务报表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情况, 而审核的方法及细致与否是保证报表不会出现错误及遗漏的重要一环。

摘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文章从施工企业会计财务报告的最基本的填列方面入手, 对施工企业报表的审核填列进行分析。

3.会计报表的编制与分析研究 篇三

【关键词】会计报表 编制 分析

会计人员通过采取搜集、归纳、加工等一系列步骤,把平时生活中的实用会计资料进行汇总所制成的报表,就是我们常说的会计报表。它是企业在某一阶段时期的财务运行状况、经营效益以及其现金流量分布情况最真实的反映[1]。最常见的几种会计报表编制分为年度编制、半年编制、季度编制或按月编制。按月或按季度编制的会计报表通常是在每个月的最后几天或者每个季度的结尾为企业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每个会计年度的前六月结束后企业对外部提供的会计及财务报告就是指半年度会计报表;同理,企业在每年年终时向外部提供的会计财务报告就是年度会计报表。

一、会计报表的编制具体要求

(一)让会计报表编制价值具有实效性

这里所说的时效价值,就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控制某一事物的作用与价值的发挥,它的价值和作用会根据使用时间的多少而受到影响,会计报表就是这种时效价值最客观的体现。任何企业的会计报表的编制与上报,都必须严格遵照会计制度规定相关的时间表来执行,决不能出现因为人为因素而导致延误的情况,如果一旦在时间方面出现纰漏,那么就会降低这个会计报表的分析价值,不仅使信息无效,同时也浪费了企业资源。

(二)让会计报表编制内容具有准确性

在我们的会计报表中,数字无疑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它必须要依靠于相关经济指标的统计数据真实可靠才能得以表现出来。这样,一份会计报表的价值才会得到体现。在一份会计报表的编制中,最不能触碰的就是利用虚假的数据与信息。作为会计报表的编制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要站在企业的长远发展的角度上考虑,使每一份企业会计报表编制内容都能准确无误的呈现出来。

(三)让会计报表呈现方式具有有效性

这种呈现方式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会计报表首先是给人看并让人从中获取到有用信息的。因此在绘制会计报表时,要站在阅读对象的角度上考虑,要使会计报表自身的阅读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要想会计报表具备科学有效性,首先要保证报表中的所有数据真实可靠,其次,编制的呈现形式应该是简单的、容易让人理解的。因为最后对会计报表阅读的人,都拥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和专业水平,因此,我们要结合阅读者自身的阅读水平,进行充分考虑,提高会计报表的可阅读性,才能使会计报表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2]。我们可以想像,如果企业的战略决策的制定者或者市场的投资者,面对的是一份内容复杂,却艰涩难懂的图表,那他们也就不能通过报表获取到可以利用的信息,最终也会使企业的发展受到影响。

(四)让会计报表编制模式具有完整性

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情况以及行业的发展要求,将各项数据和指标进行一个全面的收集和汇总,这是会计报表主要呈现的编制内容。所以,企业的会计报表的编制,要全面覆盖到企业的各个流程和领域之中,要尽可能准确地的把这些信息进行收集与统计,不能为了逃避某项检查,就对企业发展中的相关经济数据进行隐瞒或者瞒报。我们要知道,只有全面统计会计数据才会让会计报表中的许多意义得到实现的机会。但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既要保持会计报表编制内容的全面性,也要有重点关注的一面。这种重点关注就是要有所谓的侧重点,它对会计报表的分析者与企业的战略决策层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某些企业运营的有关资料起到相当大的帮助,进而能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针对性。

二、会计报表的分析

(一)财报分析的逻辑切入点

1.盈利质量分析。企业的收入、利润、毛利率这三个方面是盈利质量分析的主要切入点。观察企业收入的成长性和波动性是对收入质量和利润质量的最好体现,成长性和波动性呈反比,就从一定程度上向外界展示了企业过强的现金流量创造力和稳定性。企业的毛利率决定了其在研究开发和广告促销等方面的投入多少,如毛利率较大,证明企业具有充足的储备资金,就可以对研发和广告大力投入,让利润增长点呈持续上涨的趋势。我们参考微软公司的财务报表,可以看出微软的毛利率很大,说明它针对新产品的投入和产品宣传能够拿出更多的资金,可以帮助公司在成长性和创新能力方面提高,而这样的公司往往更能够被投资者所接受。

2.资产质量分析。企业的资产结构和现金含量是资产质量分析需要充分考虑的两点。对资产结构的分析主要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比重分配这两方面来看,因为这类金额投入巨大的资产投资,具有沉没成本的效应,对它的有效评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风险。

3.现金流量分析。现金流量分析主要要从自由现金流量和经营现金流量这两点入手。前者对企业还本付息和支付股利能力的重要衡量依据;后者是对企业的造血能力和销售收入的质量的一个具体体现。

(二)财报分析的逻辑框架

1.战略分析。作为报表分析中的主要内容,战略分析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企业的经营环境,具体而言,战略分析的内容包含了行业分析、竞争战略分析和公司战略分析。每个行业所处的阶段不同,就导致了它们在销售收入、广告投入以及毛利率等方面的表现自然也就不同。因此,行业特征和生命周期是行业分析主要关注的层面,比如,在开始阶段,消费者对于产品还有新鲜感,通过利用一些价格策略获得高额收入,但是产品研发在这个时期的投入还是很大,所以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的现象我们还是能经常看见。

2.会计分析。会计分析中的具体步骤包含了会计政策辨认、评估和评价。我们举例说明,有些从事零售和批发的企业,就以实施成本领先战略为主,它们的库存数在总数中的占比较大,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存货管理力度的加强,重点关注一些与存货相关的会计政策,如面对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存货计价方式等。

3.财务分析。要想对企业的经营成果做出一个客观、适当的评价,就必须要对趋势、现金流量及比率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我们就以杜邦分析法为例,它是以建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对企业财务状况综合分析为主要目的一种分析方式。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分析公司全面分析业绩的开始,它主要有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三部分共同组建而成。

4.前景分析。财务预测是让前景分析得以顺利进行的主要手段。它就是指要对未来销售收入的多少、盈利的多少包括所有者权益是否变动这些情况具有预见性。报表的数据具有历史性,前景分析建立的基础就是要有历史数据,会计报表中的决策能否实现就全靠它。比如,债权人通过对借款人近期的财务预测来评估其是否具备还款能力;管理层通过对未来生产的情况预测就能够尽早制定出相应的计划和业绩目标;投资者对一家企业的收购往往是通过对它以往的经营表现预测而进行的。

三、结语

会计报表在企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综合的、清晰的反映了会计财务主体信息的主要形式与重要手段,企业管理部门制定投资决策、信贷管理与履行其他经济管理事务都需要它的支持。通过对会计报表编制的综合分析,可以帮助解决企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和不足,满足其需求。要想对企业传递出来的信息,利用得合理并且有效,就必须要依靠于会计报表的合理编制和有效分析,这也能够使企业的领导者做出的决策具有正确性和科学性,因此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张巍.浅谈会计报表的认识[J].中国商界,2010(6).

4.会计报表编制试题答案 篇四

《制度》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企业向外提供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二)利润表(三)现金流量表(四)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五)利润分配表(六)股东权益增减明细表(七)分部报表(八)其他有关附表。《企业会计制度》正式将分部报表纳入企业会计报表系列。分部报表是指在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中,按照确定的企业内部组成部分(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提供的各组成部分有关收入、资产和负债等有关信息的报表,从而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可利用度。

一、编制分部会计报表的现实意义

(一)通过分部报表,可以更好地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

企业会计报表虽然可以总括地反映一个企业综合会计信息,了解整个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是由于企业多元化经营模式,只有了解了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各个公司的盈利水平,增长趋势和风险等分解信息后,才能正确地把握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风险。而经过内部交易抵消后的会计报表数据则无法完成这一目标。例如有A和B两个业务部门的企业,某年度A业务部的盈利是万元,而在B业务部则亏损了1000万元。仅从企业的会计报表来看,企业盈利1000万元,企业的情况是好的,但是会计报表使用者无法从企业会计报表中了解这1000万的利润中到底A和B各贡献了多少。如果会计报表使用者单凭这1000万元的盈利就沾沾自喜,再给B业务部追加投资,其结果必然是灾难性的。

(二)分部报表是投资决策必不可少的会计信息。

整体中一个表现不佳的成员就象一个果实中枯萎的部分,它将使整个果实都腐烂。因此,缺少分解的信息,将使投资者无法合理的预测整个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时间价值和风险价值。例如在股票市场上,有些上市公司利用某一业务的较高盈利能力来掩盖其它业务较低的盈利能力,甚至亏损。如果,企业提供了分部报表,投资者可利用分布信息分析了解上市公司实际经营状况,从而使股票投资者作出正确的投资判断。

(三)通过分部报表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以往的经营业绩。

企业生产经营的业绩,是由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及劳务的盈利综合而成的。由于企业各种产品在其整体的经营活动中所占的比重各不相同,其能够产生的利润也不尽相同,要把握企业的经营业绩,不仅要分析企业的整体情况,也有必要分析每一种产品的生产经营情况。从企业生产经营的地区来说,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业绩是由各生产经营地的经营业绩所组成的,要了解和把握企业取得的经营业绩,则需要分析各地区的经营业绩。

另外,分部报表的编制,有利于债权人对公司债偿能力和财务状况作出判断,也有利于债权人改进对公司未来利润和现金的预测能力。同时,分部报表还可为政府了解不同行业、地区的状况,制定相关产业、税收、政策法规,促使地区之内和产业之间的竞争,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二、分部报表的分部的确定

在披露分部报表时,首先必须确定报表中主体的部分――分部。所谓分部,是指企业内部可区分的,专门用于向外部提供信息的一部分。《企业会计制度》将分部分为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

(一)业务分部的确定。

《企业会计制度》所指业务分部是指供单项产品或劳务,或组成相关产品或劳务、并承担着不同于其它业务分部所承担的风险和报酬。

业务分部与一般意义的部门并不完全相同。对干企业来说,某一业务部门可以是一个业务分部,也可以由若干个业务部门组成一个业务分部;可以将生产某一产品或提供某种劳务的部门作为一个业务分部,也可将具有相似风险和回报的生产若干种产品或劳务的部门组成一个业务分部。

(二)地区分部的确定。

《企业会计制度》所指地区分部是指在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内提供产品或劳务,并且承担着不同于其它经济环境中经营的组成部分所承担的风险和回报。

地区分部与一般意义的地区也不完全相同。划分地区分部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就在于各分部之间具有不同的经营风险和回报,而不单纯是以某行政区域作为其划分依据。不能将有重大不同风险和回报的经营区域划分为一个地区分部。企业在实际划分地区分部时可考虑的因素主要有生产经营所在地经济和情况,以及生产经营所在地生产经营是否相似和是否有外汇管制等。

(三)报表分部的确定。

分部报表在确定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后,并不是将所有分部的信息都单独对外披露。分部信息披露遵循“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只有那些相对重要的,达到一定标准的分部才可以单独对外披露。《企业会计制度》对符合标准的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进行了具体分类。

L、重要性的标准。一般情况下,判断其重要性主要是依据其是否达到下列各项标准中的至少一项:

(1)一个分部的收入,包括对外营业收入、对其他分部的营业收入达到企业各分部收入总额的10%以上。

(2)分部营业利润(或亏损)占所有盈利(或亏损)分部合计的10%以上。

(3)分部资产总额占所有分部资产总额合计的10%以上。

2、报表分部75%的标准。

企业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符合上述三项10%的标准确认为报表分部后,确定为报告分部的各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的对外营业收入额应达到企业总收入的75%的比例。也就是说,在分部报表中披露的对外营业收入额必须达到企业总收入的75%。如果未达到总收入的75%的标准,则必须增加报表分部的数量,直到达到75%的比例。

3、报告分部的数量不超过十个。

在分部报表中披露的对外营业收入额必须达到企业总收入的 75 %。未达到总收入75%的标准,必须增加分部的数量,但增加分部的数量,也不是无止境,《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纳入分部报表的各个分部最多为10个,如果重要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超过十个时,则应当将某些类似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予以合并,使报告分部的数量达到这一要求。在企业将两个或多个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合并为单一的业务分部或地区分部时,必须考虑其在长期财务业绩、以及经营风险和回报方面具有的相似性。

分部确定除遵循以上标准外,还应注意保持报表分部在不同会计期间的一贯性。如果前期某一分部未满足上述三个条件之一而未纳入分部报表的编制范围,本年度由于经营状况改变等原因达到上述条件而应纳入分部报表编制范围,应该对以前会计年度相关的分部信息予以重编,以使分部相关信息可比。

(四)分部报告的主要报告形式和次要报告形式。

分部报告的形式分为主要分部报告形式和次要分部报告形式。所谓主要分部报告形式,是指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按该分部披露其基本信息的分部。不作为主要分部报告形式披露的分部信息,则属于次要报告形式。主要分部报告形式可以采用业务分部作为主要分部报告形式,也可以采用地区分部作为主要分部报告形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风险和回报的主要来源及其性质,确定其主要分部报告形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如果其风险和报酬主要受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它的.分部报告的主要形式就应是业务分部,而次要报告形式就是地区分部。同样,如果一个企业的风险和报酬主要受它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经营活动影响,它的分部报告的主要形式就应是地区分部,而次要报告形式是业务分部。

三、关于分部报表主要项目的确认和计量

(一)分部营业收入。

分部营业收入在利润表中披露的、可以直接归属于某一分部的收人,以及收入中能按合理的基础分配给某一分部的相关部分收入。分部收入分为对外部客户的营业收入和与其他分部交易的收入。分部收入不包括非常项目取得的收入、利息收入及投资收益等。

(二)分部销售成本。

分部销售成本是指某一分部营业收入相对的销售成本,即是指企业利润表中直接归属于某一分部的销售成本,以及能按合理的分配给该分部的费用。在披露分部会计信息时,要将分部对外销售成本、对其他分部的销售成本分别列示。

(三)分部期间费用。

分部期间费用是指某一分部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并可以直接归属于该分部的期间费用,以及能按合理的方法分配给该分部的期间费用。分部期间费用包括归属于某一分部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部期间费用不包括所得税费用以及其他与整个企业相关的费用等。

(四)分部营业利润。

分部营业利润即某一分部的经营成果,是指某一分部营业收入,减去该分部销售成本及分部期间费用后的余额。

(五)分部资产。

分部资产指分部在其经营活动中使用的,并可以直接归属于某一分部的经营资产。分部资产包括用于分部经营活动的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包括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等。分部资产不包括用于企业总部一般用途的资产。分部资产不包括递延税款资产。

(六)分部负债。

分部负债指分部的经营活动形成的、以及可直接归属于该分部的经营负债。分部负债包括应付帐款、其他应付款、预计负债、预收帐款、产品格保准备等。分部负债不包括借款、与融资租入资产相关的负债以及其他为非经营目的而承担的负债,也不包括递延税款负债。

四、编制分部报表中遇到的

5.谈特殊情况下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 篇五

一、报告期间出售子公司

根据《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的规定,企业在报告期内出售子公司(包括减少投资比例以及将所持股份全部出售),期末在编制合并利润表时,应将子公司期初至出售日止的相关收入、成本、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中。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又会遇到以下问题:

1.在权益核算法下,长期股权投资最初以初始投资成本计价,以后根据投资企业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变动对投资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

一般情况下,母公司在年度终了才对子公司实现的净利润确认投资收益。而在出售子公司当期,母公司是应直接按所收到的处置收入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和已确认但尚未收到的应收股利的差额确认为处置投资损益,还是应先按照权益法将子公司期初至出售日止所形成的利润确认为投资收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后,再确认处置投资损益呢?笔者认为,既然期末在编制合并利润表时,需将子公司期初至出售日止的相关收入、成本、利润纳入合并利润表,而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前提就是使用权益法,那么就应该先按照权益法确认投资收益,在调整长期投资账面价值以后,再确认处置投资损益。在编制合并利润表时,则不需要考虑处置投资损益,它将反映在合并利润表中。

2.在子公司向母公司销售的情况下,内部销售未实现的利润应如何处理?有人认为,内部交易的一方虽然退出,但该实物资产并未退出企业集团,其所包含的内部销售利润也未实现,因此仍然需要抵销;也有人认为,集团内部交易转变为集团外部交易时,抵销的对象既已消失,何谈抵销。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因为将子公司出售后,该笔业务就变为集团外部交易,其所包含的利润已被购买方所认可。基于这种观点,在编制合并利润表时,该笔内部销售业务应视同销售实现考虑,即按照内部销售收入金额,借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3.以前年度累计补提的子公司盈余公积应怎样处理?依据《公司法》的规定,盈余公积由单个企业按照当期实现的净利润计算提取。子公司当期计提的盈余公积作为整个企业集团利润分配的一部分,在合并利润分配表中予以反映。同时,子公司当期计提的盈余公积作为子公司利润分配的结果,已形成子公司内部的积累,从而也形成企业集团内部的积累。因此,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在抵销了子公司提取的盈余公积之后,应按母公司持有子公司的股权比例进行补提,以反映整个企业集团所提取的盈余公积。而在子公司已被售出的当年,对于以前年度补提的子公司盈余公积应如何处置呢?有观点认为,子公司虽然不存在了,但对以前年度补提的盈余公积还应在合并会计报表中予以反映,这样才具有连续性。基于这种观点,在实务操作中有两种做法:一种做法是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仍然对已出售子公司以前年度补提的盈余公积继续补提;另一种做法则是在母公司提取以前年度补提的该子公司的盈余公积,即调整母公司的年初未分配利润,并改变母公司的盈余公积积累。笔者认为第一种做法缺乏理论依据。因为子公司已经不存在了,补提盈余公积的对象也就没有了,那么继续进行该项补提显然是没有依据的。第二种做法则不符合《公司法》的规定。《公司法》中对公司盈余公积的提取比例是有规定的,而母公司作为单个企业,补提子公司的盈余公积必然会改变集团盈余公积的提取比例,从而违反《公司法》的规定。

笔者认为,既然子公司已售出,盈余公积这项积累自然也就不属于整个集团了,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继续进行补提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因此,集团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就应该把以前年度补提的盈余公积进行还原,以真实反映将该子公司售出后的整个集团的内部积累。在当年编制合并报表时,对于以前年度补提的该子公司的盈余公积做如下抵销分录:借:年初未分配利润;贷:提取盈余公积。

二、复杂控股

(一)纵向控股

在母—子—孙纵向控股的情况下,母公司应以子公司的单独会计报表净利润还是以子公司的合并会计报表净利润来作为确认投资收益的基础?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是按照顺序法还是同步法?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探讨母公司投资收益的确认。在实务中,有的企业以子公司单独会计报表净利润为基础确认投资收益,也有的以子公司合并会计报表净利润为基础确认投资收益。究竟哪一种确认方式更为合理呢?这两种做法对母公司确认的投资收益又有什么不同影响呢?一是当子、孙公司之间没有发生任何内部经济业务时,子公司的单独会计报表净利润等于子公司的合并会计报表净利润,那么母公司无论按上述哪一种方法所确认的投资收益金额都是一样的。二是当子、孙公司之间发生了内部经济业务时,子公司单独会计报表净利润通常不等于子公司合并会计报表净利润,那么母公司按子公司单独会计报表净利润确认的投资收益自然也就不等于按子公司合并会计报表净利润确认的投资收益。

6.会计报表编制试题答案 篇六

客观题

单选题(共20题,共60分)

1.在资产负债表中,为了保证生产和销售的连续性而投资的资产项目是(B)A 货币资金 B 存货

C 长期股权投资 D 固定资产

2.下列关于营运资金周转率的表述错误的是(B)

A 营运资金周转天数越短,表明企业运用较少的营运资金可获得较多的销售收入 B 营运资金周转率越高越好,说明营运资金的运用效果越显著 C 若营运资金周转率过低,表明营运资金不能有效发挥其效率

D 分析营运资金周转率的时候,要在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基础上,决定企业的营运资金数量 3.下列表述中,关于“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A 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主要用于对报表结构的解析,以反映企业经营利润的状况

B 资产负债表结构分析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转化为结构百分比形式的资产负债表 C 通过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分析,可以揭示企业资产运营和资金筹集情况 D 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分析也应结合报表中各项目的绝对数额 4.下列项目中不属于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D)A 购置设备支付的现金 B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C 处置无形资产收到的现金 D 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

5.下列不属于财务报表分析对象的是(D)A 筹资活动 B 经营活动 C 投资活动 D 管理活动

6.下列项目中,不属于现金收益比率的是(D)A 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 B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 C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D 经营收益指数

7.下列各项中属于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B)A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B 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 C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D 收到的利息、手续费及佣金

8.杜邦分析体系中的基本指标不包括(D)A 总资产周转率 B 销售净利率 C 资产负债率 D 流动比率

9.关于利息费用保障倍数的局限性,下列各种理解中错误的是(D)

A 该指标是从利润额与固定性利息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来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的 B 利润是一个会计数据,会计账目数据不能作为长期债务偿付的手段 C 与现金流入和流出不同,利润不是企业可以动用的净现金流量 D 固定支出保障倍数指标弥补了利息费用保障倍数的局限性 10.下列关于利润表水平分析的各种表述中错误的是(D)A 主要依据是企业的利润表和相关附注资料

B 以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和综合收益总额这四个关键利润指标展开的 C 目的是在描述企业盈利额上升或下降的基础上分析引起变化的主要原因 D 分析同一利润表的结构性数据所表现出来的构成比例的合理程度

11.“指标的变动不一定会引起总资产周转率变动。”符合上述条件的指标是(D)A 流动资产周转率 B 应收账款周转率 C 固定资产周转率 D 营运资金周转率

12.现金流量表中,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是(C)A 经营活动 B 投资活动 C 筹资活动 D 长期股权投资

13.影响销售毛利变动的内部因素不包括(A)A 季节性销售 B 存货管理水平C 产品结构决策 D 存货盘盈盘亏

14.当财务杠杆系数不变时,净资产收益率的变动率取决于(D)A 销售净利率的变动率 B 销售毛利率的变动率 C 资产周转率的变动率 D 资产收益率的变动率

15.下列关于财务报表综合分析的表述错误的是(C)A 财务报表综合分析是对财务报表的综合把握

B 财务报表综合分析的意义在于全面、准确、客观地揭示与披露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 C 财务报表综合分析通过构建简单且相互孤立的财务指标并测算,得出合理、正确的结论

D 财务报表综合分析是在专项分析的基础上,将企业各方面的分析纳入一个有机的分析系统之中,从而做出更全面的评价的过程。

16.“从各个视角对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指的是(D)A 财务报表分析 B 偿债能力分析 C 营运能力分析 D 获利能力分析

17.下列指标不属于资本结构比率的是(B)A 资产负债率 B 固定支出保障倍数 C 产权比率 D 权益乘数

18.基于比较分析法的比较标准,下列各项具有可比性的是(D)A 中国石油的销售利润率与中国石化的成本费用率 B 家乐福超市与麦当劳的销售额

C 苏宁电器本年一季度利润额与上年利润额 D 百度本年一季度利润指标与本年一季度计划利润指标 19.下列各项中对账户式资产负债表表述不正确的是(A)A 将资产负债表中的三个项目由上而下依次排列 B 将资产项目列在报表的左方

C 资产负债表左右两方平衡,且满足会计恒等式 D 我国现行的企业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格式

20.下列各项中与资产负债表的非经营性资产(长期资产等)有内在联系,但无直接核对关系的是(B)A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B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 C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 D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

多选题(共10题,共20分)

1.单纯使用量化的方法进行财务危机预测存在很多局限,这些局限包括(A,B,C,D,E)

A 企业的自身经营发展情况不同,其财务危机发生的表现往往也有区别,而财务预警模型不能因企业而异 B 财务危机预警模型往往需要涉及多个财务变量,而数据的收集难度随着变量数增多而增大

C 企业的财务危机问题十分复杂,对指标的简单数量分析会因出发点不同或相关参照因素的不同而得出大不相同的结论

D 不同计算口径,也限制了直接应用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企业范围

E 财务预警模型只能提供关于财务危机发生可能性的线索,而不能确切告知是否会发生 2.下列关于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的各种表述中正确的是(A,B,C,D)A 实收资本(或股本)体现了企业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 B 资本公积不直接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

C 留存收益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利润,资本公积的来源是资本溢价等; D 实收资本(或股本)的构成比例是确定所有者参与企业财务经营决策的基础;E 资本公积的用途是转增资本,以及作为所有者参与企业财务经营决策的依据。3.在现代企业制度下,科学地评价经营者业绩的意义在于(A,B,C,D,E)A 可以为出资人行使经营者的选择权提供重要依据 B 可以有效地加强企业经营者的监管与约束 C 可以为有效激励企业经营者提供可靠依据

D 可以为政府有关部门、债权人、企业职工等利益相关方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E 可以为委托人对其代理人受托责任的评价提供了载体和方法 4.财务报表分析的基本资料包括:(A,B,C,D,E)A 资产负债表 B 利润表 C 现金流量表 D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E 报表附注

5.下列有关“营业收入”的理解正确的是(A,B,D,E)A 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B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C 与所有者投资资本相关

D 营业收入是影响企业财务成果的最重要的因素 E 营业收入是企业利润形成的基础。6.同业比较分析的两个重要前提是(C,D)A 如何获得数据 B 如何鉴别数据可靠性 C 如何确定同类企业 D 如何确定行业标准 E 如何进行比较

7.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包括(A,B,C,D,E)A 本期现金从何而来 B 本期现金用向何方 C 现金余额发生什么变化 D 不涉及现金的投资活动 E 不涉及现金的筹资活动

8.由于会计准则的灵活性,进行企业获利能力分析前,必须考虑影响企业财务报表利润计量结果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A,C,D,E)A 会计估计

B 财务报表披露的时间 C 会计处理方法选择 D 会计信息披露的动机 E 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多样性

9.下列资产负债表项目中属于筹资活动结果的是(A,B)A 短期借款 B 应付账款 C 存货

D 长期股权投资 E 应收账款

10.影响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因素有(:A,B,C,D,E)A 企业信用政策

B 应收账款管理水平和应收账款质量 C 企业总资产规模的变动 D 企业会计政策变更 E 企业营业收入的变动

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

1.企业销售材料不属于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应当确认为营业外收入。(F)

2.爱德华•阿尔曼在对多变模型进一步研究后得出结论:当Z值大于2.675时,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发生破产的可能性就小;当Z值小于2.675时,表明企业潜伏着破产危机。(F)

3.偿债能力分析、运营能力分析和获利能力分析是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内容,也是企业三大基本经济活动的综合结果的体现。(T)

4.筹资活动现金流入与资产负债表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所有者权益有内在联系,但无直接核对关系。(T)5.较长的平均收账期说明所有顾客还款时间的拖延。(F)6.营业外收入是一种纯收入,不需要与有关费用进行配比。(T)

7.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相关理论探讨 篇七

关键词: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理论

一、在合并报表编制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公司在合并报表编制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些问题具体来说,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 在进行母公司个别报表调整时遇到的难题

虽然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在进行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操作之前, 应该对母公司的一些报表进行调整, 但是并没有出台相关的实施细则。由于新规定中没有具体的操作步骤, 所以公司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没有具体的指导, 导致操作陷入混乱和盲目的状态, 使会计报表的质量不达标。

(二) 在进行子公司个别报表调整时遇到的难题

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在进行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操作之前, 应该对母公司的一些报表进行调整, 但是却没有规定要对子公司进行报表的调整。这样就造成了对子公司个别报表调整的忽视, 从而使会计人员在操作的时候忽视这一点, 使会计结果不够准确。

(三) 合并报表抵消理论中伴随的漏洞

虽然新的会计规定公司要将内部销售形成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进行抵消, 但是具体的操作过程过于繁杂, 导致会计规定的相关内容没有被真正的理解, 最终导致这一规定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功效。

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合并报表编制的办法

(一) 对母公司个别报表编制进行调整的时候应该采用“对比调整法”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采用“对比调整法”进行操作的时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 母公司取得出事投资时的处理需要调整。其次, 在对母公司进行调整的时候需要考虑子公司的年净利润情况。再次, 对母公司根据子公司宣布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分配情况进行的处理的调整。最后, 对子公司除净损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母公司按持有子公司的份额进行的处理的调整。

(二) 明确调整的目的

“对比调整法”顾名思义就是先将母公司在成本法下的处理过程写在备查簿上, 然后将备查簿上所列示的所有分录的相反分录填列到合并工作底稿中, 接着也将权益法下的处理过程填列到合并工作底稿中, 从而实现对母公司个别报表按权益法进行调整的一种方法。具体来说, 在对母公司进行报表调整的时候需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 要注意母公司对子公司进行投资的过程, 这对于后期报表的制作是非常重要的。将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的具体内容明确, 有助于对母公司进行财务报表调整的操作。其次, 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处理过程明确写入底稿。同时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建立T型账户, 然后将相关的数据填入T型账户。填写T型账户的时候需要格外注意其所对应的科目, 保证所填写的内容准确无误。再次, 对T型账户的相关数据进行汇总, 从而得出最终需要的数据。

(三) 对子公司个别报表的情况进一步明确调整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之前, 要对母公司的个别报表进行调整。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该规定也要求子公司需要运用权益法对自身的个别报表进行调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出母公司的财务报表的相关数据, 从而在此基础上对母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所以要明确调整子公司个别报表的情况。具体来说, 要对子公司的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核查, 对不符合实际价值的数据进行调整。除此之外, 面对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一致而导致的差异应该做出相对应的调整。

(四) 制定更完善的合并报表编制流程

只有制定完善的合并报表编制流程, 才能保证合并报表工作能够真正的开展起来, 并且能够通过实施落实到实处, 真正使公司的财务报表发挥应有的作用, 指引公司明确公司当前财务状况的基础上, 制定适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的发展之路, 促进公司更好的经营发展下去。而在制定合并报表的编制流程的时候首先应该做到将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会计政策进行统一。对于母公司和子公司由于政策不一致而生成的财务报表要进行及时的调整。在此基础上要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细致的检查, 发现其中的问题, 并及时的弥补问题, 确保会计报表的数值是准确无误的。通过这种方式核查财务报表的前提下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数据合并到工作底稿上来。在结束这一工作内容后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进行相关的调整, 并逐步进行合并。通过一系列的计算, 最终得出合并后的数值。

三、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期初数的衔接

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过程中, 报表初期的衔接阶段不容忽视。因为合并会计报表初期的衔接阶段直接关系到会计报表最终的数值是否准确。由于个别会计报表未分配利润期初数, 通常就是上期的期末数, 在财务会计报表上需要对其进行注释。然而在进行合并资产负债表填写初数的时候, 未分配利润期初数一般情况下并不等于上期期末数。这是由于多种因素均要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数。如果公司下设有很多分公司, 那么需要调整的报表就会有很多。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合并会计报表, 那么在衔接各种跨级报表的初期数值上就会出现衔接难的问题, 因为调整的项目比较多, 相应的衔接的内容也相当庞杂。

总而言之, 就当前来说我国对合并会计报表的理论探索不够深入, 而且理论内容有很多漏洞。所以要不断完善会计报表的理论内容, 充实会计报表的理论, 只有这样才能使合并会计报表的实务工作更好的开展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会计报表的相关规定能够更好的制定和实施。对合并会计报表的有关理论的相关探讨, 也有助于我国的会计制度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对公司的要求, 使我国的公司能够更好的与国际市场接轨, 促进公司无论是制度上还是发展上能够更好的与时俱进。同时公司的发展也指引着我国会计制度更好的发展和完善, 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沙曙东.新旧会计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的异同[J].商业经济, 2014 (22) .

8.会计报表编制试题答案 篇八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体制改革,使会计的准则不断的发展完善。为顺应新会计准则的发展,自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并于2007年在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中的合并报表是一个企业集团规定的正式报表,反应了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现金的流量以及企业的经营成果。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企业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起到了规范的作用,提高了财务报表中信息的准确度,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本文中,从新会计准则下的合并报表的特点和理论校正入手,阐述了合并报表的编制和处理。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合并报表编制

一、新会计准则对合并报表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从合并报表的合并理论、合并方法、合并内容及合并方法等方面对合并报表的编制进行了规定。

(一)合并的理论

依据新会计准则,合并报表更大程度上体现了实体的理论的应用。而原有的会计准则,更重视母公司理论。新会计准则下的合并的理论更强调了母子公司直接控制和被控制关系。合并理论反映了我国的会计发展逐渐适应国际会计体系的发展,同时,也使会计信息更有可比性。

(二)合并的范围

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了报表合并的范围应以控制作为基础确定,所有的子公司应纳入报表合并的范围,这样可以在最大的限度上减少了关联方的交易额和调节利润的现象。同时,新会计准则中规定,所有者的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纳入合并的范围内,起到了增强报表可靠性的作用。

(三)合并的内容

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了合并报表的内容包括:合并利润表,合并的资产负债表,合并的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合并的现金流量表。新会计准则规范了报表的内容,使企业的利润来源状况更为直接的体现出来,使提供的会计信息更为合理,科学。

二、新会计准则下的合并报表的编制

合并报表是以企业的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形成会计主体,以企业的控股公司和子公司编制的财务报表作为基础,经控股公司所编制的,反映集团内部抵消往来的账项后的合并财务状况以及企业经营成果的报表。

(一)新会计准则下合并报表的特点

新会计准则对于合并报表的规定,是由集团的母公司编制的,将母公司及子公司形成的集团企业作为一个主体,来反映集团的经营状况和财务变动的情况。新会计准则中,对于子公司的定义是基于“控制”的概念的,如果母公司能够对一个主体的经营政策和财务进行控制,并可以从中获得利润时,这个母公司就具有控制权。新会计准则下合并报表的特点就是基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的。

(二)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

合并报表确定范围的方法是:集团的母公司拥有集团占半数以上的权益资本被投资企业,其中包括,公司直接拥有的企业的和间接拥有的企业,不一定考虑企业集团的股权分配比例,业务和母公司存有差异的集团子公司,以及所有者的权益为负数而还在经营的集团子公司。在新会计准则下进行合并报表的编制时,要注意新准则强调的是集团企业控制的范围,使母公司能从对子公司的控制经营上获得相应的利润。

(三)合并理论的选择以及合并的原则

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了合并报表的范围确定要根据控制的存在为依据,尤其是实质性的控制,即重点不仅是法律意义上的控制,还具有实际意义的控制。合并报表的编制工作要注意合并报表的一体性原则,将集团的母公司及子公司作为一个经济整体,同时,要重视合并报表编制时的重要性原则,对企业集团中较为重要的事项进行反映以及处理。

三、新会计准则下合并报表的处理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建立在原有的会计准则的基础上,新会计准则在合并报表的合并理论、合并方法、合并内容及合并方法等方面对合并报表的编制上作出了新的规定,并结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作出了一些相应的新调整。因此,在合并报表的处理方面,不仅要符合原有的会计准则,还要符合新会计制度制定的新要求,使会计报表的处理更为完善、合理。

(一)新准则下合并报表中企业类型的处理

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充分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国情,分析了我国会计工作体系的情况,对于企业集团的合并类型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新会计准则将集团企业的合并划分为两类,即同一控制以及非同一控制下企业的合并。同一控制企业的合并增加了企业子公司,在报表合并的处理上要调整合并资产的负债表年初数,在这期间内的子公司自当期期初到合并财务报告时的收入、利润、费用以及现金流量都应纳入在合并的利润表以及合并的现金流量表中。如果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增加了企业子公司,则要将这期间内的子公司自合并当期到财务报告期的收入、利润、费用以及现金流量纳入合并的利润表和合并的现金流量表。

(二)新准则下合并报表的编制范围差异的处理

原有的会计准则规定的不归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包括关停的子公司、由破产程序规定,已宣告清理整顿的子公司以及近期内准备出售,而且短期内占有公司半数以上的权益资本的子公司。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了只要是由母公司控制的、与母公司的业务差异大并且持续经营的子公司,即使所有者的权益为负数,也纳入合并的范围。

在处理合并报表的编制范围时应该考虑到新旧准则中的关于编制合并报表中的范围差异。关于合并报表的范围的规定在进行合并报表的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会计准则中关于合并范围的变更,要落实到实际的合并报表的工作中,使合并财务报表更为科学合理。

(三)新准则下合并报表的理论依据差异的处理

原有的会计准则是以法律规定为基础的,如果公司的股权低于50%,则要结合实际的公司控制权来确定公司的合并范围。而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中,在合并范围的方面的规定更为合理。新会计准则在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方面是以控制权的存在为根据,强调的控制重心在于企业实际意义上的控制,而非法律规定中的控制。

结论:随着我國经济的体制改革,对会计工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使会计的准则不断的更新发展。新会计准则的推出,是会计系统体制改革的重要进步。新会计准则中的合并报表是一个企业集团规定的正式报表,反应了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现金的流量以及企业的经营成果。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企业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起到了规范的作用,提高了财务报表中信息的准确度,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作贻.新旧会计准则下会计合并报表的差异.福建南纺股份有限公司.

[2]苏有明.论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集团合并报表若干问题的思考.新财经.2011(3).

[3]刘郁.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集团公司合并报表的调节和冲击.现代商业.2010(17).

[4]宫玉惠.新准则下的合并报表.2009.8.

[5]朱华.新会计准则下集团企业合并报表初探.2007.5.

上一篇: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有感下一篇:广东省综合评价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