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原动力

2024-07-15

浅谈中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原动力(共15篇)

1.浅谈中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原动力 篇一

浅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论文

回顾我26年来的教学实践,发现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没有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发现自己提出问题的意识不强,对于提出的问题乐于回答也寥寥无几,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在教学中难以落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面对教改,《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要在教学中落实这一理念,首先教师得转变更新自身教育观,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可面对学生,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动力,又怎么能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观念呢?针对以上现象,在教学中我作了如下尝试,觉得效果还不错。

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心

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是在生活中形成的自己的正确认识以及积极的情感和态度.青少年的自信心与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密切相关,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增强自信,充满自信的学习,发挥巨大的潜能.针对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的特点,急于向老师表现,希望老师注意他,喜欢他,对一切充满好奇,自信。新入学开始我为他们设计一个自我表现的环节一一自我介绍.内容很简单,上台大声告诉老师和同学“我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应该每个孩子都能做到。介绍完后老师给足了表扬,并让他们为自己鼓掌,并用“你们真棒”再次夸奖他们,让他们幼小的心第一次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以这种状态进入以后的学习,个个充满自信。我在教学中,利用不同的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能充分的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对学习充满热情。

2言论自由―――让学生卸下心理的防御

学生只有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时,才能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了在教学中真正地实现言论自由,让学生不去考虑老师的责骂和学生的嘲笑。当学生提出一些简单或可笑的问题时,同样给予他赏识和表扬,再把他们引入正确的思考方向中;当发现有的同学想举手又不敢举时,我会说;“不用怕,大胆说出来,经过自己思考,有了自己的看法,说明你已经开动了脑筋,错了也没关系。”当发现学生有自己正确的答案时,却不愿表现自己。我会说:“你多聪明啊,反应快,把你的想法分享给同学们听一下,行吗?同学们: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为他。”这样,学生彻底打破心理的顾忌,用一颗坦然的心去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会越来越靠近成功,对问题的探究充满自信和热情。

3充分利用我们的手势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

有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记忆,为了帮学生在领悟的基础上扎实的记忆这些知识,可用简单的手势让学生边说边演示。如在教垂线时,用左右手的食指表示两条直线,先让两食指相交叉,表示两条直线相交,再让手指交叉成直角,表示垂直;讲平行线时,用两臂表示两条直线,让学生把两臂向前伸出,表示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教直线时,两手食指从同一点慢慢向两边拉开,造成无止境的感觉,表示直线可以向两边无限延长;教射线时,则一指不动,一指慢慢拉开,使学生联想到它的延伸方向及过程,形象的理解无限延长的含义和直线与射线的区别。恰当的运用手势,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重、难点问题。

4尊重、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的状态。学生是有思维、有个性,他们的学习也是有选择的,对喜欢的老师,能专心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反之,则昏昏欲睡,甚至恶意捣乱。因此,必须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热爱每一位学生、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不要因成绩、性格、家庭等因素而有所不同,要做到一视同仁。在平时的工作中,只要发现他们有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孩子们生病了,帮他们买药,或送医院;孩子的情绪不对了,及时进行了解开导;孩子犯错误了,不当众批评,及时了解,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相信他们能克服、改正。孩子们学习下降了,不批评、指责、及时找原因,给予帮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给孩子们创设各种机会,让他们充分相信自己,满怀热情地去思考,去创新,产生极大的学习动力。千方百计使学生愿学、乐学,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让枯燥无味的学习活起来,使学生都有求知的欲望,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2.浅谈中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原动力 篇二

1.1 中职升本学生学习基础比较差, 学习积极性不够, 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

对于一些公共基础课, 如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 中职本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 学习起来自然会有很大的难度。因为中职本学生没有高中阶段的学习做基础, 而中职阶段的学习又侧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加之, 中职本学生在中职学习阶段学校的学习氛围不够浓厚, 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些现象对中职本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学习自然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甚至会影响到未来的就业。

1.2 中职本学生普遍表现出学习状态不佳, 学习动力不足

1.2.1 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在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 大部分中职本学生没有给自己设立大学生阶段的学习目标, 抱着混日子、混证的心态。目标是行动的指南, 中职本沿袭中职阶段的学习状态, 自然会表现出动力不足的状态。

1.2.2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对任课教师和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大部分中职本的学生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 上课出勤率低, 上课秩序不好, 主观上没有紧跟老师思路进行学习的意愿, 表现出懒散, 随意的状态。

1.2.3 学习成绩不尽人意

从学生的成绩统计与分析来看, 以我校金融学中职本的学生为例, 2014级金融学中职本共有在校生100人, 大三开学初进行学业预警筛查发现, 28人进入预警行列 (累欠必修课学分达10学分以上者即受到学业预警) , 其中有10人累欠学分达25学分以上, 受到退学 (陪读) 预警, 由此看见, 中职本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差。

1.3中职本学生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 思想状况复杂

中职本科学生来自于中专、职高、技校, 没有经历高中阶段的教育和学习, 在思想政治素质、社会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 面对各种社会思潮, 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 以自我为中心, 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判断遇到的社会现象, 导致理想信念低俗化、现实化。

由此可见, 中职本学生本身具有的特点, 导致其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动力是引导和激励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因此探讨中职本学生学习动力的提升策略, 加强学风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重要工作内容。

2 提升中职本学生学习动力的对策

2.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要想改变中职本学生学习的现状, 必须使他们从思想上重视学习, 从内心接受学习。

(1) 对中职本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首先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指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进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就业观, 从理论的角度指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进而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以此解决中职本学生目标缺失的问题。

(2) 充分发挥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责。辅导员要坚持集体管理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辅导员要深入学生当中, 及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随时发现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 进行适时的指导和严格的管理。此外辅导员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通过谈话使中职本科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个人成长与成才的首要前提,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举行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 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进行自我教育、超越教育, 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针对当前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对学生进行一对一职业生涯辅导, 使他们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专业, 了解未来的职业, 进而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

(3) 做好中职本学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对中职本的入学教育, 除了常规的入学教育工作外, 还应结合群体的实际, 增设有针对性的入学教育内容, 让他们充分了解大学的学习、生活及奋斗目标, 更好更快地了解、适应并融入到大学生活中。

2.2 改革中职本人才培养方案, 适应中职本学生实际需求

中职学生升本后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实用化, 力争培养出一批具有一定大学知识, 而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人才, 其知识的学习是以够用为准, 实用为本。基于中职本学生基础相对比较差, 而实践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 改革其人才培养方案。

在中职本教学中实行分类、分层次教学, 减少必修课的学分, 增加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对于计算机、英语等科目尝试以等级考试成绩替代课程成绩, 不能替代的学生, 课程内容以向专业英语词汇识读为标准, 计算机以实用为目的。专业选修课以拓宽学生知识面, 培养职业兴趣为目标, 达到加强学生职业能力引导与提升的目的。

加强专业课与实践教学环节的链接。在专业课教学中, 减少单纯理论知识讲授的课时量, 以技能训练为依托, 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 在实践教学中渗透理论知识。同时基于中职本学生大部分在中职阶段学习中对专业课程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可以对中职本的教学安排做以调整, 将基础的专业课提前到大学一年级学习, 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接中职阶段的学习,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为后期开设的专业核心课和实践训练课打好基础, 预留时间。

2.3 改革考核评价体系,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职本学生的考核要尝试改变现有的期末考试制度, 以过程考核代替期末考试, 改变知识性考查的形式, 以适应其实践性较强的特点, 考查的内容由理论性向实践性过渡减少识记性质的考核内容, , 由记忆性学习变为创新性学习, 从而达到促进实践能力的目的。教师要加强对课堂的组织与管理, 将课堂考勤, 作业完成情况、听课效果、实践技能等作为日常考核的项目, 做到每节课有考核,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随时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 通过过程控制的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此外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及职业能力的提高,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操能力, 考核中增加技能考核项目, 以此改变枯燥的理论学习, 来提高学习积极性。

2.4 转变教师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因材施教

中职本教师要转变观念, 要区分普通本科和中职本科的特点, 对授课内容, 授课方法进行调整, 适应中职本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的现实, 减少授课内容的理论性, 增加实践环节, 在实践过程中渗透理论知识。保证中职本学生逐步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 提升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 提升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多用激励的方法, 使学生有信心面对自己的本科学习, 改变自卑的心态。应尽可能采用探究式、互动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将传统教学手段 (粉笔、黑板等) 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投影、多媒体等) 相结合, 进行巧妙设计, 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优势。同时, 还应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意识, 优化课程设计, 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 使其带着兴趣学, 让其感受学习的挑战和乐趣。

2.5 实现个人、家庭、学校三方联动, 共同提升中职本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自身要主动调整心态, 正确认识学习, 在辅导员和班导师的指导下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设定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 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本科阶段的学习。家长作为学生的第一任老师, 其价值观念、处世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学校应该取得家长的支持, 使学生从家长那里得到正能量, 家长应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 并做好监督。学校则要制定并完善各项校规校纪, 进行科学的管理, 营造良好的堂学习氛围,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严格考风考纪, 督促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对于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 严重者给予相应的处分, 这样起到警示的作用, 进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只有做到三方联动,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摘要:允许中职生升入本科阶段进行学习是当前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的一个重要举措。中职生源本科生因其自身的一些特点, 导致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状态不佳, 大大影响了学习效果。为此, 从学校、学生自身角度探讨提升中职本学生学习动力的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职本,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王宜君.高职学生学习动力状况及激励机制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 2013, (5) .

[2]尹晓伟等.应用型本科中职本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6, (37) .

[3]刘丹梅等.应用型本科中职升本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 (2) .

3.浅谈中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原动力 篇三

关键词:学讲方式;学习动力;平台搭建;情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38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状态能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心理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结合个人的认识和教学实践,我觉得学生内在源动力的激发从大的方面讲需要从以下两个层面做起。

一、学生动力激发的课外平台搭建(即源动力产生的外部环境或条件)

(一)要政策出台,更要“精神”灌输

徐州市“学讲计划”文件指出:以“行政推动,全面推进,科学推广”为行动策略,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学讲方式”的实践运用。行政推动可以理解为靠行政执行力进行舆论造势;全面推进可以理解为“学讲计划”的精髓要渗入到教育行政领导和每一位师生的身心,特别是学生。科学推广就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关注当下学生在地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等诸方面的差异,有计划、分步骤进行。总之,只有人人晓其理,个个懂其益,方能人人动心、个个出力。

(二)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沐浴着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可能会开足马力,从而在“学讲方式”下的课堂舞台上大显身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不仅能从教学层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还对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三)围绕“自主意识”等关键词搞好班级建设,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客观环境激发并制约着人的思想和行为,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是大家,班级是小家。班级若能以“自主学习”为主题经常开设主题班会,并适时开展黑板报、手抄报评比等相关文化活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就会很快形成,真正做到“学讲”在我心中。

(四)举办各类宣传活动,不断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组织文学社或课外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这样“学讲”的气氛才会弥漫校园,学生学习的动力才会十足。

二、课堂动力激发的情境创设

课堂上灵活使用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鉴于此,我曾尝试让音乐走进语文课堂,让音乐成为语文课堂的支撑点,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天地,领略语文知识。

(一)课堂上借用音乐导入,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认为:“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在日常教学中,我时常用歌曲导入新课,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如教学高中必修二课文《我与地坛》时,我适时播放了阎维文的歌曲《母亲》,并当场演唱了这首歌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又如讲解《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我播放了歌曲《你是我的眼》,让学生体会到了残疾人失去光明的心理以及人间的大爱。总而言之,用音乐渲染,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感受作品,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加深情感体验中陶冶他们的情操。

(二)在音乐欣赏中感受课文的时代背景

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喜欢泛泛讲解文章的时代背景,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若能借助音乐的感召力,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课堂效果就会很好。如学《我心归去》一文时,学生通过跟教师一起唱《故乡的云》进入到了对故乡的思念情境中来。学生随着乐曲的旋律,展开联想,勾起了对故乡点点滴滴的回忆。从歌词中的“归来吧,归来呦,别再四处漂泊”,学生可以感知《我心归去》这篇文章真切地表现了作者远在异国他乡时对故乡亲人的思念。这样,学生就明白了《我心归去》的写作背景和目的,并很快明确对故乡的深深依恋是文章的主旋律,继而很轻松地学完课文。

(三)配乐诵读,强化情感体验,引领学生在乐曲声中畅游语文新天地,尽情领略语言文字之独特魅力

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认为:“音乐是一种抒情功能极强的艺术形式。它是一种用直感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比其它艺术形式更为直接、更为丰富、更为生动的感受,很易于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在语文教学中,配乐诵读是一种常用的手段。教师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时,需配上一定的音乐,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领略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并通过诵读表达出来。

(四)巧用音乐,玩味歌词,可为学生写作提供支持

现实教学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写作文时语言贫乏,思维混乱,我曾尝试适当将流行歌曲的歌词引入作文教学中,以此来为学生作文增色。实践证明,学生写作欲望大增,文采斐然。

(五)音乐是解开学生思想疙瘩的一剂“良药”,可激发学生斗志

2010年,我教的一位学生王琦起初情况如下:自卑感重,自信心不强,表现欲差,厌学情绪重,学习成绩也相对较差。有一次学情调查,结果出来时,王琦失落到了极点,得知这个情况后,那天中午我早早地来到了学校和她面谈,给她唱了一首歌《真心英雄》,富有鼓动性的歌声激励了她,她流了泪,临走说了一句极简单的话:“我会好好努力的”,这句简单的话对我来说是莫大的安慰和肯定。一首歌解开了学生心头的疙瘩,打开了迷茫学生的心扉,从此她鼓足了勇气,开始了新的生活,这足见音乐的价值所在。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要环节。兴趣引发动力,课堂上配备合适的音乐会让人心动,心动才可能有行动。音乐在语文教学中彰显了其魅力及驱动力,不过,这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一个小举措,面对“学讲方式”大舞台,针对不同的学科,一定还有许许多多可供挖掘和研究的激励方法。

“学讲”如春风拂面,醇香久远;“学讲”如漫漫长路,大道通衢。历练过程万万不可操之过急,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深入研究,尊重实际,才能取得更大进步。可以相信,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学生动力十足一定会成为课堂常态。

参考文献:

[1] 韩民.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十种策略[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5).

[2] 谢云丽.浅谈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J].时代教育,2013(2).

4.浅谈中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原动力 篇四

罗芳(江西峡江实验中学,331409)现代化教育就是用新观念,新技术,办新教育,培养新人才。因此,每个教育者应积极努力去探索,去创新,在现代教育理论思想指导下,培养有创造性,适应性的人才。这就决定教师在教育中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运用新的教育方式去培养人才。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方式对教学效果的好坏起到很大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能把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改为自主学习知识的方式。现就如何改善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谈谈本人浅显的认识。

一.为学生创立自主学习的环境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的讲为主,学生都是填鸭式的被动接受。因此培养出的学生都是高分低能,也就缺少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教学,实质上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这种交往意味着平等,意味着参与。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架子,改变观念----在教与学中是以学生的学为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积极思考,积极探索,心灵自由了,言论自由了,从而学会了认知,学会了学习,学会做人。

二.激励质疑活跃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的教育活动应富有探索性。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特别是自主设疑。既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提出问题,自主实践探索,自己解决问题。从而改变过去的一问一答(教师提什么问学生回答什么)的教学方式,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自主设疑学的知识才会理解的更深,悟的更透,学的更精。

三.组织学生参与讨论

5.浅谈中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原动力 篇五

―――浅谈中职计算机教学考核方式的变革

姚英

(西安市未央区职业教育中心710016)

论文摘要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考核,必须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走出学校,用案例教学法,实际操作法以及与企业实体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和手段,培养个性化、有创造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从而实现高薪就业率。

一、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教材相对来讲不大统一,不同学校选择的教材版本与出版社有所不同,特别是很多学校开设的课程以及科目区别很大。因此在教学效果上很难实现校与校之间的对比。二是计算机课程设置往往滞后于社会,课时安排也不合理,从而造成学生学习缺少热情。三是缺乏统一的考核标准,各校都是自己出题自己考核,学生没有校与校之间的对比性与相互交流的机会。

目前,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内容过于简单和笼统,专业课程中,部分内容已被淘汰,而许多实用性强、专业性强的课程和计算机应用软件却又没能及时或者没有能力开课。学生除了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简单程序设计和一般的操作外,缺乏对最新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方法的掌握,特别是新的计算机软件和专业化、行业化软件的应用技能的培养存在薄弱环节。其次是教学过程中仍以知识的积累为主要目标;考试方法虽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但考试内容主要依

附于教材,而且几乎取自于教材,很少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看似每次考试成绩很高很优秀。可在这个“人才饱和”就业困难的情况下,仍出现了“技工荒”,打字速度相当快、办公自动化考证获得“优秀”等级,却不能胜任一个机关打字员的工作,因为不会使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不知道公文规定格式等等。

以上问题说明现行计算机专业课在教学环节中出现了与社会需要相脱节的情况。同时考核机制也存在一些不足:

究其原因,一是学校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终极培养目标,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二是把学生学习局限在校园内,不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三是没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很好的张扬;四是教学脱离了职场工作环境,没能很好地与行业接轨,不利于学生就业。这使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不得不思考专业课程考的改革。

二、课程考核改革是当务之急

对于职业教育来讲,学生和家长就是希望通过学校这个平台,让学生在毕业后就能“就业”。因此“就业”就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和生命!特别现在受到行业亲睐的是不需要“再培训”就能上岗的学生,而我们在这种考核机制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前景何在?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实行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此中职计算机专业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以学生能力为本位、行业需求为导向”,结合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以课程考核机制的改革来推动计算机专业全面、深入的改革。

三、探索改革几点意见

1.教材与考核内容的变革

虽然中职教材有了一定的改革和发展,但相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行业发展来讲,已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为些我们职业教育不能只依附于教材,要与实际行来需求相结合,不能脱离行业需求,更不能与学

生个性发展相违背,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与“上岗能力”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我认为,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应该遵循三个原则:专业基础课统一、核心课程精选、岗位课程放开。即对专业基础课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试。“专业基础课”有一套较成熟的教材体系和管理机制,是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前提,又是将来学习、发展所必须的课程,为此倡导在较大范围内实行统一管理。“核心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向各个方向发展的关键,“岗位课程”要充分注意计算机学科内容的科学性和前瞻性,要根据当前的行业需求情况,对行业职位进行细分,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学生的个性差异,总结归纳出每个岗位的特点、任务和技能要求,恰当设置岗位课程,渗透相关行业知识和技能测试。例如:愿意从事文秘工作的同学主要训练录入速度和排版技巧,学习办公自动化等相关的课程;想从事“广告设计”的同学除了添加图形图像处理、动画设计、多媒体技术等课程外,还要学习色彩搭配、平面构成、立体构成、手绘等美术相关课程;愿意搞网站建设的学生还要学习外设维修、网页设计、网站建设、网络

综合布线技术、网络安全等岗位课程。

2.改变传统的考核方法,让实用性、行业性融入其中

传统的“理论”与“实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现行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为此我们应该灵活地设置考核方式,让考核的方式多元化、个性化,让考核真正适应学生、适应行业。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实例教学法更能认学生从中获得新知,并能激发他们更大的学习兴趣,最多的是能和社会需求相并轨,使学生能尽快的融入到行业所需的学习环境中去。比如,上机实践课,教师应给出本节课要达到的能力目标,对具体操作步骤可不作具体要求,让学生上机探索,以便学生能够创造性的完成任务,然后填写上机实验报告单,写出收获、体会和反思等相关内容。教师及时检测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掌握上的不足与问题所在,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其次,适时开放考题,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规定完成的期限,完成后要写总结汇报材料,比一比哪组完成任务又快又好。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好胜心,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比如,给出任务:用FLASH做一组春天万物复苏的动画。各小组接到任务后,根据成员自身特长分工协作:收集、整理春天花草树木及动物的资料;用PHOTOSHOP及3D处理图像等,这种考评方式可以对学生沟通,Photoshop、3D等课程进行整合,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融入学生的智慧,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各小组团队协作精神等。

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走出教室的机会。在岗位中学习,在职场环境中测试已成为必然。学校可利用自身的环境对学生提供办公软件的实操学习,可利用所学知识替教师做PPT课件等;如有可能,每学期让学生走出样门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实习一周,让他们从中给自己定位,让他们考核,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和被他们认可的满足心理。比如,平面设计应用专业,让学生到广告公司去参与设计、后期制作等;学习Photoshop时,到摄影楼去,学习婚纱照的处理、颜色的搭配、色相饱和度的调整、色阶的应用等;学习计算机硬件系统时,让学生去电脑城了解硬件当前发展现现状及价格等。这样既达到了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又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学生以后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3.多种方式并行考核,让压力与动力共同提高学生实操与上岗能力

(1)不管是专业理论课还是实操课,学生都应将以每节课的理论与岗位能力目标作为依据进行自我测试,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

(2)可让学生用程序设计、作品展示、摄影摄像等实例来代替考试。

(3)举行学生技能竞赛,展示学生素质,推动学生对专业的学习。通过举办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组装、图形设计、网页制作、程序设计、多媒体制作等技能比赛,展示学生素质,用行动代替语言推销自己。

(4)充分利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资源优势,在各个班级中培养一批骨干学生,让他们和教师一起参与机房的维护维修、校园网的管理等等。让他们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帮扶,再

分别从教师、学生层面对他们进行考核,合格并有责任心者留用,作为老师的助手,让有计算机专长的学生充分发挥其优势。

(5)加强校与校之间的联合交流,互相了解,相互补充,达到校与校之间的资源共享。现在几乎所以有职业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课程,但不同学校侧重点不同,教师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加大相互之间的交流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6)职业资格证书是国家劳动部对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认证,是求职就业的一个重要筹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人员的主要依据之一。其考试方案甚至考试题目都预先告诉学生,目标性很强,非常适合中职学生考核。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要争取取得多个职业资格证书,达到以考促学,实现学生能力本位的目的。学校也应该将这一项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其目的是为了能够培养真正实用型人才,可用型人才!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夯实的基础工作!

参与文献:

1、《中等职业教育》

2、《计算机报》

3、“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及教材建设 《计算机教育》

6.浅谈中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原动力 篇六

一、体育、德育紧密结合, 似响应声

德育是体育的姊妹, 人生的智慧在体育学习里熠熠生辉, 注重体育的学习与锻炼, 抑制不良的影响和污染, 学生的“免疫能力”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 道德水平、集体意识随着一些体育比赛的合作必然水涨船高。体育学习、训练、比赛等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 使学生身心逐步成熟、健康, 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有的学生由于缺乏坚强, 在体育课的耐久跑或跨栏跑中失足跌倒, 想退出比赛的行列, 但是看到其他学生遇到相似情况依然勇敢顽强、拼搏进取, 就深受感动, 立即爬起继续参加练习, 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 教师应及时帮助他们, 给予恰当的鼓励与表扬, 形成为班级集体争光不畏苦难的精神;还有学生在体操中的彼此保护与帮助, 可增强学生的爱心, 培养学生关心同学、热爱集体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排列队列队形, 可以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组织纪律, 保持和培养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管理体育器材, 清理锻炼后的场地, 热爱集体、热爱公益劳动和爱护公物的美德就得到了培养;对于难度较高的体育项目, 对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创新是一种打磨, 增技能、长知识、强体魄三位一体, 对道德的培养极具促进作用, 体育教学不断吸取经验, 取长补短, 大胆创新, 有的放矢地使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之中,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学校的情况, 把学生团结在一起, 不断地探寻教学良策, 不断渗透, 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 促进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都能够健康成长, 使其对自己的行为能够负责, 让良好品质伴随其一生。

二、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根据教材内容, 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领, 灵活、合理、科学地进行教学, 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 与教学桴鼓相应, 掌握学生的心理活动, 细致观察, 耐心引导, 让他们的身体活动得到最佳的拓展。在“模仿动物走”的教学中, 我只示范了猿猴、老虎、大象三个动物的模仿动作, 接着让学生自由发挥, 自己模仿、自己想象, 允许大胆地加入自己想象的动作, 有的学生还模仿起太空人的动作, 有的仿照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和动物大模大样、惟妙惟肖, 玩起“行走”游戏, 整堂课欢呼雀跃、其乐融融, 大家都沉浸在浓厚的运动氛围之中。

三、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保持对其体育的兴趣, 要多给学生沟通交流, 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的条件, 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组织形式多样、项目各异的体育协会, 让他们有活动的场所, 让他们充分释放青春和活力, 让他们的个性有所张扬, 让他们的体育兴趣充分得到发挥, 帮助他们成立体育俱乐部、活动中心、兴趣小组等等, 让他们感觉到学校、教师和家长都重视他们的学习, 平时加大对他们的关心, 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无微不至的帮助与各方面的支持。鼓励每一个学生大胆地参与, 让他们各抒己见, 激发学生保持高涨的情绪, 鼓励积极参与, 提倡集思广益, 不断扩大体育影响, 让体育学习不断充实和得到完善。各种活动和竞赛可以放手让学生组织创办, 从各个方面诸如编排、策划、宣传、主持、总结等等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7.浅谈中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原动力 篇七

关键词: 数字时代 中职学生 学习方式

数字时代,信息传输高速便捷,有人戏称如今的青少年为“数字一代”。数字技术让青少年的学习活动能够自如地穿梭于现实和虚拟空间之中。在当前的数字空间下,青少年学习方式具有四种可能性,即广泛而自由的可能性、协作思维的可能性、学中做和做中学的可能性及实现想法的可能性。在数字环境中的学习,可看做是一种表现性的学习。

这种新型的学习现象、认知方式和互动交流状态,给传统的中职英语教学带来了极大冲击和挑战。作为中职学校英语教师,笔者认为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的指导,教学效果势必大打折扣。为此,笔者想就数字时代中职学生英语学习方式的转变策略谈一些个人看法。

1.影响中职学生英语学习方式因素分析

1.1教学内容对学习方式的影响。

中职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不少人的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这是英语教学较难突破的根本原因之一。但避开这些学生本身的因素不谈,目前的中职英语教材,对学生来说,还存在难度较大、实用性不强的弊端。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满足于按教材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内容被固定在教材范围之内,师生无法自主选择适合教、学的材料,这对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影响很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学不感兴趣的内容,完成不感兴趣的学习活动,他们不可能在学习方式上进行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以适应当前的中职英语教学。教师所谓的学习方式的指导,离开了学生的配合只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1.2教学方式对学习方式的影响。

为了完成既定教学任务,大多数教师采取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即使采用了目前较流行的任务单、活动单、导学案,没有真正根据具体班级、具体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与老师的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是非常大的,在一定程度上,老师的教学方式影响甚至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1.3评价方式对学习方式的影响。

目前,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方式仍停留在一张试卷定成败的模式上。师生之间存在老师教的不一定考得到、学生学的不一定用得上的矛盾。这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方式的影响很大,很多学生甚至因此放弃了英语学习。所以,评价方式的调整势在必行,只有调整了评价方式,才能促使学生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

2.数字时代转变中职学生英语学习方式的主要策略

2.1改革传统模式,实现角色转换。

现代教学理论一直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角色转换的并不多。在数字时代,互联网技术下的移动终端、自媒体、教学平台和课程资源都能帮助教师实现角色互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前,学生可以在预习单的指导下,通过某种媒体自主学习,并在小组或教学平台上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可将自己的困惑和疑问做好记录,以备课上交流解决。课上,以合作交流和展示为主,教师由知识的单纯传授者转换为答疑解惑者,引领点拨,总结方法,升华知识,部分知识的讲解甚至可以由学生扮演的“小老师”完成。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才可能真正转变。

2.2打破时间界限,实现课堂翻转。

中职学生的学习时间是充裕的,如果有了好的学习方式的指导,则实现学习目标并不困难。如何利用好学生的课余时间,打破课堂内外的时空界限,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必须破解的环节之一。目前比较流行的翻转课堂理念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一般是课前学生通过微课、慕课等视频、音频媒介进行自主学习,这种碎片化的学习形式不受学习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个人,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它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策略之一。

2.3突破资源瓶颈,实现内容自选。

数字时代不缺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今的中职学生在利用媒体资源上是具备较强的能力的。在英语学习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自主选择,甚至开发学习资源。当然,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是在能够回归课本、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的。引导学生形成这一学习策略以后,学生参与英语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会快速强化。

2.4创新评价方式,实现共同进步。

在数字时代,教师可利用的评价手段越来越多,对每个层次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作出及时有效的评价成为可能,这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同样非常重要。创新型的评价方式要体现全面考核、综合评价的理念,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知识层面的评价以知识运用能力及其纵向提升程度为主,运用激励性、即时性评价,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采取标准分数、分类分数和鼓励分数量化赋分评价,侧重的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表现。在此原则指导下建立一个合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把学习过程、方法、协作性、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都纳入评价范围,引导学生不断审视自己的学习状况,逐步形成学习自律,促进自主发展。

总之,数字时代是学习者为主体的时代,中职学校英语教师只有在自身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转变过来的基础上,才能通过角色转换、课堂翻转、内容自选和创新评价方式等手段促使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胡晓晓,白宝钢.翻转课堂教学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4(01).

[2]周捷.高职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8).

8.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篇八

二、学习的正向态度。通过各种竞争性和合作性游戏,体验先规划、后实践,觉察过程中的点滴,不断微调行动来提升成功的机会,从而在乐趣中学习……孩子往往对学习的联想尽是沉重、紧张、不开心。如果孩子们领悟到学习是可以在玩耍活动的状态来实现的、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可以开心地进行的,他们对学习的态度自然而然也转趋更正向,行为上也更主动。通过改变对事物的看法和想法以及比喻能改变我们内在对事情的评价体系。孩子们改变隐喻,对于学习、关系、自己等各方面都会有内在的改善,表现出来的也就是效率、态度、效果的不同。正确的认知包括如何看待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检查、学习流程、粗心等问题。正向的学习态度需要家长、老师做具体的事情,而不只是要求和指令。

三、目标的确立。目标是前进的灯塔,计划是行动的方案。没有目标,所谓的计划就没有了明确的方向,只能是四处乱撞;没有计划,目标则是一句空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怎样才能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习?在学习中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学习的时候,学习不再是讨厌的、与自己的人生无关的负担了。这时学习就成了有趣的、能够决定自己命运的最重要的事。这样学习才是主动的、自觉的,而不是被迫的、压抑的。目标需要家长有意识的引导,孩子不会自觉地去生成一个目标。

9.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篇九

---------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鸡足山镇九义学校教师:杨仙

新课程中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这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一来他们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来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所以教师就应当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恰当的引导,以慢慢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下面就以九年级上册《第3课探险者 的梦想》为例来谈谈我个人的粗浅的认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即新航路开辟运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一些学习的情景,使学生的学习轻松愉快。课堂的大致的环节如下:

导入新课,设计两个问题:

1、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肯定有很多梦想,能告诉大家你有梦想是什么吗?

2、不同时代的人有不同的梦想,你知道15世纪欧洲人的梦想是什么吗?用这两个问题轻松自然地进入新课,学生便主动地投入到探求知识的活动中。

新课学习中,组织如下活动:

1、一位15世纪要做远洋航行的航海家,你必须做好哪备?

学生通过想象分析解决这一问题,自然也就认识了新航路开辟具备的条件。

2、分组设计欧洲通往东方的航线。

3、展示地图了解西欧人开辟的新航线。从地图中知道航海家及其他们取得的成就。

4、假如你是一位15世纪参加探险活动的一员,请你讲讲你的亲身经历。学生通过想象,简单描绘一段经历,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同时也会有一些情感的体验。

5、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那么你认为探险活动之所以取得成就除了客观因素外还有其它原因吗?学生从人出发来谈自己的认识,如还因为探险者的勇气、拼搏、勇于开拓的精神等。从中得出结论: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

但是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想象中偏离时代,也就是对15世纪这一时代特征不能很好地把握。另外在想象探险的经历时描述不是很形象生动,同时有些同学的想象局限于自己的已有知识。

10.浅谈中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原动力 篇十

关键词:激发内动力动机兴趣成功

当前,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怕学、弃学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并有蔓延、扩散的趋势,表现在英语课堂上的状况是不听讲、不朗读、不背诵、不记单词、句型,消极应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多年持续性的英语学习中(小学3年级开设),学生渐渐失去了对英语学习的热情,他们不能通过学习获得快乐和愉悦,相反还占据他们大量业余时间,休息时间,削弱他们学习的热情,更何况英语是一门外来语言,三天不读口生,三天不写手生呢?

(2)现在大多数独生子女,过着优裕的生活,学生基本没有生存压力,而英语学习,要求学生勤奋,多读、多背。但好逸恶劳、滋生厌学、弃学的心理却是英语学习的天敌。

(3)学生对社会的了解过于片面单纯,对成功的认识很肤浅,面对大学生就业难,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努力学习就一定有光明的前途,美好的未来,幸福的生活,成功的人生吗?“的质疑,对于英语学科,他(她)认为他们中大部分没有出国的目标,也没有机会出国,因而厌学、弃学。

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败观,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呢?我们应从“动力、兴趣、欣赏成功“几个方面入手。

1.动机,即学习态度的树立,激发学习的内动力

“态度决定学习,学习改变命运“,只有”终生学习“,才能使一个任内在知识、气质、涵养得到训练与提升,才会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生境界,李阳的疯狂英语之所以能风靡华人界,颇受推崇,他有一个信念,我想学好英语,我有能力学好英语,就是极大的内动力,以此教育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态度,努力实践,你也一样能学好英语。

2.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柏拉图的学园,也是为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而创立的。我们今天的大多数学生虽然达不到”乐之者“的高度和境界,但我们通过有目标和针对性的培养,使其”知之者进而为好之者“。

(1)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

关爱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关心爱护学生,才能使学生尊敬你,信任你,喜欢你所教的学科,乐于接受你传授的知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继而将单一枯燥的知识传授,变成轻松愉快的情感交流,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去尊重、理解、关爱、宽慰每一个学生,给学生更多的亲切感和信赖感,对于在纪律、学习、作业等方面表现好的学生,给予及时表扬或在作业本上写评语,对待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批评和纠正,这样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明白自己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

(2)让学生成为英语课堂的主人,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

一堂课45分钟,尽可能精进20分钟左右,只讲重点句型和难点,一节课开始有教师引入,其他时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读、集体朗读,表演对话,阅读并回答问题,听写单词、词组句型或讨论总结本课重点并做好课堂练习,力争让每个学生都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尝试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走上讲台表演对话小品,演讲、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把黑板让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上讲台,尝试讲解课文,去写课文中的要点、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从而更好地夯实双基,对于一些重要知识点,采用“听、说、读、写“不同的语言练习方式呈现出来,可能是听力题、选择题、完成句子或补全对话题型,这样既节约课堂时间,又增强课堂教学密度与有效性,达到语言知识源于教材,语言技能又高于教材的目的,既巩固双基,又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克服语言练习的单一性,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大幅度提高。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这样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译,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解放了教师自己,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鼓励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的成功

对于成功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标准。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不努力万万不可能成功,不能因為大学生找工作难,就不去奋斗,人生是需要拼搏的。因此我告诉学生,今天上课你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就是一种成功;自己认真算出一道数学题,背诵一篇中文/英文课文,熟记今天所学的英语单词、短语,这都算是成功,我们将这些成功组合在一起,一种幸福感便油然而生,如果我们坚持日事日毕,日毕日高,成功还会离你很远吗?

总之,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动力,是所有英语教育工作者都将面临的课题。只要我们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对学生的爱,会有更多的学生成为爱学习,会学习,乐于求知的主人,英语教学的春天就到来了。

11.浅谈中职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十一

一、围绕教学内容开展“以赛促学”, 引入竞争机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 开展一些活动比赛, 给大多数学生创造一个竞争的环境和成功的机会, 以此来消除学习中常有的枯燥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般每学期都有一个活动贯穿于整个学期中, 如在学前教育专业, 以技能节、艺术节为主线, 辅以“课堂优秀作业展”、“手工作品展览”、“美术毕业作品展”等, 加以参加各种区、市级美术竞赛活动, 在参加这些活动中设立奖项、加分, 并与期中、期末成绩挂钩, 以此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 学生除了完成课堂作业外, 课外也会变得忙碌起来, 他们会加强竞争力, 希望自己的作品比其他同学好, 能被展出或获奖, 这样他们就能很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不同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 促进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商、悟性各有差异, 我们不能一味地以一个评价标准来衡量学生学习的好坏, 不然会使学习成绩中等以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慢慢退化, 久而久之有的甚至产生厌倦情绪。在教学中有必要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例如, 在幼师班上素描几何体写生课时, 根据平时的基础, 笔者把全班学生分成A、B、C、D四个等级八小组, 在不同等级内提出不同教学目标要求。如D级小组要求构图合理, 透视和造型准确, 比例协调;C级小组要求在D级的基础上, 能表现物体的大体明暗关系, 具有一定的立体感就行了。师生目标明确, 可以使学生有目的地循序渐进, 老师也好真正地因“材”施教。如果每组达到了要求就给高分, 并且当D级学生达到C级标准后, 即可升入C级小组, 以此类推。这样一来, 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大面积地成绩合格, 还会受到表扬和鼓励,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求各层次的学生都应向高一层次前进, 有利于学生不断进取。

三、多给学生展示学习作业的机会,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付出有所回报, 能得到肯定和表扬。美术的学习成果是很直观的, 作业展示就是一条适合学生相互交流的渠道, 通过作品的展示, 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自我被认可, 感受到美术学习所带来的无穷乐趣。无论是绘画练习, 还是手工作业, 教师尽可能创造条件, 设置情境, 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作品作出积极的肯定, 多提建设性的意见, 激发学生继续创作的热情, 经常把他们的作业在画室、教室或橱窗展示, 这样的情境,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增强了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四、做好作业评定, 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促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

为了使学生不丧失学习信心, 教师对于美术作业的成绩评定也应慎重。评分可以采用积分制, 即每一次作业都是总评成绩的一部分, 这样, 学生可以实现自我教育, 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也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分级评价, 即对优生、差生评价不按一个标准。对差生评分适当宽松些, 对优生评分适当严格些;在完成作业时间上, 对中差生松些, 对优生紧些。对中差生做的不理想的作业, 暂不打分, 等他们修改后, 再给他们评分, 使中差生在反馈评价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进一步增强自信心, 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另外, 还要积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比如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创新程度等多方面去评价。肯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就是保护学生的创新成果, 确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奚传绩.美术欣赏[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12.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对策 篇十二

(一)通过激发中学生的理想目标,打开他们的心锁。

如果心中没有目标,没有梦想,就像走路的人,不知道目的地,越走越消沉,越走越懒散。高目标、低要求,让学生把大目标化解成可胜任的小目标,跳一跳,够得着,不断强化胜任感、成就感,从而燃起自信的火焰,重新启动发动机。要加强对中学生成就发动机的教育。追求成功使人振奋、积极进取、乐学好学,学习效果就好;回避失败使人忧心仲仲、焦虑压抑、消极被动、怕学厌学,学习的效果也就不好。因此,中学生应以学业进步、求知成才为奋斗目标,而不应以考试过关为学习目的,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成就发动机。

(二)“以德促学”,激发学习动力。

1.唤醒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白一个有作为的人,首先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要懂得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不能唯我独尊,我行我素,学习是自己的事,不应该由教师、父母替自己负责,通过体验,唤醒学生心中的“责任感”。要让责任感成为学生的一种行为习惯,成为生命的组成部分,成为自觉的行为,成为潜在的内部动力系统。使学生将已养成的责任感迁移到各种活动中并内化为自身品质,使学生能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并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自我平衡、自我调控能力,具有强烈的“自立、自尊、自信、自强”意识。学生责任心强,做任何事情都很自觉、认真、负责,做事情就容易成功。呼唤学生的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要让学生做一个 1

有责任心的人。在他们心中播种责任心,给学生一个信念——我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二是教育学生明确作为一个学生最主要的职责就是学习,努力做好作为学生应做的每一件事情。

2.使学生有一颗感恩的心。唤醒学生心中的爱。懂得父母之爱的博大、无私,让每个学生“爱”的幼苗在内心长大,学习动力训练就是要唤醒学生心中的那份爱。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显示为感恩的行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科目,使学生对该学科产生学习兴趣,可以由此引发出良好的学习效果;迁移到渴望回报父母,又会激发用一流的学习成绩报答父母的需求,使它变为学习的内在力量。

3.健全学生的人格。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自己高度的学习责任感,使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自己强烈的愿望。我们在以德促学的实践中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树立强烈的上进心。当学生的追求进取心成为他们内心的需要,就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学生树立“以学习为荣”的意识,自觉地见贤思齐,勤奋不辍;

二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学会创新,使他们终身热爱学习、勤于思考,并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增强学生人际沟通、合作的能力。

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不能顾及他人心中的感受,再加上不懂得看别人的优点、长处,缺少包容心,总是带着嫉妒、自私的性格特点,只能使自己的人际圈越来越小,从而使自己缺少朋友,导致情绪状态不佳,影响学习动力。缺少友情,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心情,心情影响到学习动力。

(四)改变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方法不当严重影响学生的源动力。有的学生想学好,但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又缺少科学的引导,耗费了时间,成绩并不理想,久而久之,会产生自我否定,产生挫败感,丧失自信心。学习不是简单的“做题”、“背”就可以了,在学习中找不到快乐,就是不得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借助各种途径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感悟与体验,使学生发自内心地体会到学习策略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和运用学习策略。要特别关照那些智力一般的学生,对他们的努力与勤奋着重给予鼓励和信任,用以引发及强化他们内在的勤奋性格和顽强毅力。要让学生知道,勤劳的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智力发展中能起到以“勤”补“拙”的特殊作用,持之以恒同样可以使他们在事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

(五)增强耐挫力,激发上进心,从而激发学习动力。

13.浅谈中职学生学习方式的原动力 篇十三

中职学校班主任与学生良好交往方式的重要性

申请人姓名吴金芳

论文提交时间2013年11月15日

中职学校班主任与学生良好交往方式的重要性

吴金芳

(山东省乳山幼儿师范学校)

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初中普遍成绩较差,处于被遗忘的角落,在学习基础、心理状态、思想认识能力、自我意识自制力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教育管理学生是学校当中一项最重要的工作,而在中等职业学校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当中,做好这项工作就显得更难。班主任与学生良好的交往方式一旦形成,在学习基础薄弱、缺乏自信、自暴自弃、早恋等不良风气为特征的中职学校里就会发挥十分重要的、独特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与学生交往的重要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对大部分中职学校学生来说,他们大多是在承受了学习的失败以后又重新走进另一个环境,他们大多缺乏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学习基础偏差,尤其是数理化这些抽象的科目,同时也缺乏适合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导致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也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14]而班主任如果注意与学生交往的方式方法,给予这些平时经常受到老师批评、家长指责的学生以心与心的沟通,就会缩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相反,如果班主任忽视中职学校学生的特殊性个性与心理,对学生强制打压,多指责与批评而少关心与爱护,就会导致这些学生自暴自弃,对所学学科则采取逃避的态度,在课上睡觉,如坐针毡,或表现出默然的态度等等,这样就会导致课堂气氛出现紧张,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产生戒备和抵触心理,师生间的距离疏远,造成学生的心理封闭或出现逆反心理,没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气氛也变得死板,这样既增加了教师上课的负担,学生也难以掌握所学的知识,使教和学的关系难以协调,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据调查显示,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5-19岁之间,他们正值青春期,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成绩较差,往往是被初中老师放弃管理的人,因为经

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指责,部分学生在进入中等职业学校以后对学习没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在心理方面存在较为严重的厌学心理。在学校经常被老师批评,心理上有一种被区别对待、另眼相看、被贴上“标签”的感觉,从而造成他们性格孤僻、怪异;经常与老师顶撞、对于老师、家长的批评与指导置之不理,觉得任何人都不可信,出现叛逆的心理。不愿意与老师、同学沟通。这一时期如果班主任不能对学生加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在与这些学生交往的方式方法上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些特殊学生的特殊心理,这些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但又不能对其放任。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普通高中不断扩招的情况下,中职学校由前几年通过考试,甚至是高分数选拔到近几年的到处拉学生,只要是愿意来上学,学校一律通过所谓的“面试”,从而导致许多“问题学生”和“特殊学生”进入到中职学校。[1]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长期以来习惯以师长的评价来定位自己,认为自己什么也做不好,对自己缺乏自信。而只有对自己有信心,学习起来才会产生动力,才会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和存在的潜力。

二、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1、有利于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

学生作为个体,需要在班级这样的集体生活中成熟和发展,学习在社会中与人交往,理解、形成、尊重在一定群体组织中的生活规则和社会规范。对于独生子女学生来说,这一价值更为重要。[2] 中职学校针对其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经常组织各类型活动,而中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在初中备受忽视,所以他们在这样一种氛围中乐意表现自己,参与班级活动的意识强烈,都渴望班主任能给他们展现自我、参与管理的机会。而班主任与学生良好的交往方式可以充分体现班主任对学生的信任,为学生创造良好班级环境,班主任对学生的尊重,让师生关系处于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这样每一个学生都乐于积极参与班级的各种活动,参与班级管理,保证班级工作有条理、有秩序地进行。

2、有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班风是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是由班级成员共同营造的一种集体氛围,反映

了班级成员的整体精神风貌与个性特点,良好班风的形成和发展是以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为前提。[3]而班级有了共同奋斗的目标,学生才会齐心协力为之奋斗。但这个目标不是由某个人来规定的,而是在班主任与学生良好的交往过程中,彼此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民主讨论的结果。班主任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每一位学生,理解包容学生的无心之过,让每个学生在班主任面前都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正如蒙田所说,“美丽的心灵是那种博大、开朗而又准备容纳一切的心灵”。班主任老师只有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才会感受到老师的爱,在这种爱的氛围当中,才会使班级充满亲切,充满积极向上的气氛。[4]

3、有利于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教育家魏书生曾这样说过:“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而这个大家庭活力和精神的体现即班级的凝聚力,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共同合作的精神,可以使班级管理更加有序。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参与班级活动的热情以及他与学生交往的方式都会影响到班级凝聚力的形成。[5]因此,班主任应尽可能参与学生的各种活动,班主任的参与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班级的重视,也有利于班主任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

参考文献:

[1] 蔡玉娜.当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6).[2] 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17.[3] 高步刚.高职院校优良班风创建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

14.浅谈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篇十四

一、举例贴近生活,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研究中职学生的心理, 其实不难发现, 他们之所以没有兴趣学习数学是因为他们没有发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如果数学老师注重培养他们发现生活中数学的能力, 那么他们就会知晓生活和数学间的关系, 从而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这样也容易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

不少的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 喜欢举很多例子, 创设很多问题情境, 可谓费劲不小, 但是学生往往一副“双手按白纸, 两眼望青天”, 完全不领情的样子. 这种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 所以这种情况下, 教师在举例子的时候, 尽量贴近生活. 比如, 在进行浓度配比知识教学的时候, 可以拿起学生的一杯水, 让学生自己体会如何加水、加糖改变水中的糖分比. 总之, 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的时候, 要考虑到中职学生的接受能力, 他们对日常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认知能力相对缺乏,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考虑到实用性, 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用中去学.

二、注重数学历史教育, 吸引学生学习数学的注意力

中职数学教师要对课堂教学的创意多多动脑, 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少学生喜欢听故事, 他们喜欢栩栩如生的各种故事, 而我国数学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数学家, 比如刘徽割圆、杨辉三角和祖冲之的圆周率, 更有近代的苏步青教授、华罗庚和陈景润证明的哥德巴赫猜想, 这些伟大的数学家, 影响了无数的后人. 鉴于数学学习需要学生广泛的兴趣, 我们不妨把数学家的故事讲给他们听, 以这些伟人的人格魅力和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学生, 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知识, 为我国数学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将数学与所学专业结合

中职学生的主要责任是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 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在社会上立足. 数学学习对于他们来说, 是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为其提供智力支持, 因此中职数学教师要摆好该科目的位置, 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 有侧重点地教学. 尽量做到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 了解他们的专业要求, 尽量做到二者相互配合, 也可以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四、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进行嘉奖式教学

很多学生对于现代化电子产品能够熟练地操作, 也非常热衷于这些设备器材. 诚然, 高科技产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 就连我们的教学工作也用上了这些高科技产品, 这些东西能够帮助教师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以具体的形式、可见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学生也对这种高科技产品展现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非常感兴趣, 往往能够集中注意力来跟随教师教学. 久而久之, 不少的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不知不觉地过度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 板书工作做得相对较少. 在这里, 笔者要提醒广大的教师, 在运用这些高科技产品的时候, 要做到合理利用, 不能太过于依赖, 该板书的时候就不能嫌麻烦板书, 因为有些内容的展示和讲解, 是用多媒体器材无法达到预期目的的.

另外, 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 那就是中职学生处在青春期, 不仅仅敏感而且叛逆, 尤其是他们往往在学习方面取得的信心不足, 自卑心理严重, 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 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学生都是需要鼓励的, 嘉奖式教育远比批评式教育管用得多, 尤其是对于中职学生, 他们基本上在数学学习上没有自信的. 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这些学生, 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关爱, 让他们体会到学习数学成功的喜悦, 从数学学习自卑心理中解放出来, 重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五、小 结

总之, 作为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 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数学教学理念, 不断学习, 努力实践,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 做到因材施教, 因生施教, 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 在建立起来数学学习的信心情况下, 慢慢加以引导, 从而提升中职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艳红.浅谈新课标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 2006 (8) .

[2]李文娟.完善高职教育的合理化建议[J].才智, 2008 (23) .

[3]王妹妹.基于学习兴趣的教学过程优化[D].浙江师范大学, 2007.

15.浅谈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篇十五

关键词: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重要方式;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075-01

在竞争激烈的21世纪,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育中已面临严峻的考验。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它除了使学生获得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能获得学习经验,掌握要领,扩宽思路。然而,如今的课堂仍普遍存在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的现象,教师总是怕学生听不懂,看不懂,不会做,这样,就算学生掌握了知识的全部,也不能很好地利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好像是一种“机器”,只会重复地产生一种产品,只会被别人操纵,而自己本身不会去创造,这样的“机器”最终会诱蚀是会被淘汰的,因而,自主探索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创设有意义及趣味的数学学习活动,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

一、创设情境

教育学家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一种多向的信息交流的动态发展过程,也是一种群体发展之间的情感交互活动的过程。在责怪过程中处于认识活动主体地位的学生,其情感体验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认识的数量和质量,影响他们智能的发展,因此,要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数学奇境的探索和渴望,必须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情境。

1、创设能产生探索欲望的情境

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数学情境,融抽象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课堂数学活动中,才能激发儿童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才会使他们产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巨大动力,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充满自信,自主探索,勇于创新。为此,教师不要死抱课本,应对教材进行和合理加工处理,联系儿童喜闻乐见的生活实际,通过富含儿童情趣的提问设疑,借助新颖,活动变化的学具教具的演示,教学媒体的使用以及游戏等途径,营造自由、宽松、愉快氛围。

2、创设有利于探索的平等和谐的情境

创设平等、和谐的情境是学生主动探索、开阔思维的重要保证。有些教师怕课堂纪律乱,怕失去自己的“威信”,上课时一本正经,板着脸孔,学生想说的不敢说,想做的不敢做,这样会泯灭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失去主动探索的热情,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教师要从神圣的“领导”位置上走下来做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做学生主动探索中的帮手。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意愿,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从而解放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求知方法。

二、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方法

1、操作、实践法

动手操作,参与实践,既是学生认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探索,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还是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

2、阅读法

学习语文需要阅读,学习数学同样需要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探索新知,在阅读中求得发展,在读中去感悟数学道理,在读中受到数学情感的熏陶。如在教学“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时,不如放手让学生阅读,在阅读中自学,在自学中阅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感受其中的奥妙。

3、理论法

传统教学是师讲生听,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形式单一,影响了学习效果。要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方向转化,学生主动开放地学习,教师应很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为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学生通过相互启发,团结协作,合作交流,发挥群体协作精神,学会听取他人意见,学会尊重他人,学会探索求知,学会分析评价,提高学习能力。

三、创设开放型课堂教学

1、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过程中有一定的开放度

教学就是教学生会学,一个好的开放的教学情景是一节课是否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条件。例如教学比多(少)求和两步计算应用题时,例题:果园里有梨树1480棵,桃树比梨树少280 棵。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教师在教学时没有直接单一的引入例题,而是让学生自己来编出多个以最后求和为基本数量关系的应用题。

2、设计开放型的训练题

(1)条件不唯一。就是学生先对题目从不同角度补充条件,然后解答。这种训练在教学应用题时使用较多。例如,补上一个条件使下面的题目成为一道分数应用题:某电器厂今年四月份生产洗衣机500台,____,五月份生产洗衣机多少台?此题条件的补充方法很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补充不同条件,再解答出结果,这就体现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2)问题不唯一。就是让学生在补充不同问题中,得出不同的解答。例如:六年级(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学生可补充如下等问题:男生是女生的几倍?女生是男生的几分之几?男生比女生多几分之几?女生比男生少几分之几?男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女生占全班的百分之几?

(3)解法不唯一。就是一題多解,思考方法不一样,它的解题策略也就不一样。例如:有些应用题可用算术解,也可用方程解答,而同样是算术或方程解答,找到的等量关系不同,列出的算式也不同。

上一篇:“第二学期德育计划”德育工作计划下一篇:民主双评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