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人亲子关系调查报告

2024-10-01

中国成人亲子关系调查报告(精选11篇)

1.中国成人亲子关系调查报告 篇一

中国教育在线问卷调查

亲子关系与家庭教育调查问卷(学生填写)

你好,很感谢你参加此次调查问卷,此问卷是安徽省为了了解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而设计的,请您认真阅读问卷按照实际情况回答。

说明:并填写联系方式。这样便于我们在对问卷进行分析后给你反馈结果。再次表示感谢配合。

1、你的性别是:

2、你的年龄是:

3、你就读年级:

4、你父母最高学历:A小学B初中C高中D大学E更高

5、你的家庭结构:A完整B不完整

6、你有兄弟姐妹吗:A有B没有

7、你家庭的经济状况:A不富裕B一般C富裕

8:你觉得你与父母的关系:A好B不好C一般

9、你觉得父母关系你的学习和生活吗:A关心B不关心C一般

10、和父母经常聊天吗?

A从来没有B经常聊天C偶尔聊天

11、你认为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是:A父母B老师C同学D朋友E其他人

12、你觉得父母对你要求严格吗?

A严格B不严格C一般

你父母的姓名:联系方式:

你的姓名:所在学校:

家庭所在区域:蜀山、庐阳、包河、瑶海、经开、高新、政务、滨湖、新站(打钩即可)

2.中国成人亲子关系调查报告 篇二

1. 当前大学生亲子关系研究存在问题

1.1 多数研究采用单一父母或子女角度的亲子关系研究取向, 缺乏亲子关系互动视角的探索。

纵观大学生亲子关系研究的历程, 我们发现大多数亲子关系研究仅从父母单方面方面考虑是父母的哪些因素影响了健康亲子关系的形成, 比如父母养育方式、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的职业、居住地区、经济条件、家庭类型、父母关系、父母的人格等等;或者仅从大学生 (子女) 方面考虑, 如早期的生活经历、与父母交往中采用的应对方式、性别以及自我表露的特点等等。仅仅从父母单方面或者子女单方面探讨大学生亲子关系恰恰割裂了以亲子互动性为核心的亲子关系概念本质。

1.2 研究主要集中于家庭生活和生理特性方面, 缺乏亲子关系社会性的研究。

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以血缘关系来定义亲子关系的本质。当前研究只是从家庭小环境范围内探讨了亲子关系的本质。然而, 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基本成熟, 已经具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具有基本独立的个性特点, 这一时期的亲子关系更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意义。只有从社会性意义上对亲子关系进行研究才能真正抓住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内涵。

1.3 多采用单一平行的问卷作为研究工具, 缺乏用全面系统的研究工具进行的综合研究。

当前亲子关系的研究采用的单一平行的量表, 比如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等量表, 更多的是作一些简单的横向研究。总体看来, 这些研究只能单纯的从一个方面粗略的探讨亲子之间的关系, 得到的结果也不能从总体上反映亲子关系的内涵, 缺乏进行横向和纵向系统的亲子关系内涵和特点的研究。

1.4 大学生亲子关系的探讨存在理论和实践意义的矛盾。

当前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和父母的关系存在很多问题, 教育时评甚至认为当代培养的大学生都是白眼狼。比如在对80后、90后甚至00后大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分析后认为, 他们自私、没有爱心、缺乏亲情, 需要生活费了才会想到父母等等。但是现实情况是什么呢?在大学生中有代表性的说法:十三四岁的少年有着青春叛逆朔, 当长成20来岁的大学生后, 他们也有第二次青春叛逆, 暂时的疏远父母, 是一直被父母“罩”着的他们有了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后的正常反应, 是他们成长必经阶段;他们会暂时地写信很少, 打电话很少, 很少向父母嘘寒问暖。其实, 他们在内心从来没有忽视父母。那只是因为他们不习惯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对父母的爱。“其实, 父母一直在我们心底!”由此可见, 科学研究和实际情况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甚至矛盾。

2. 亲子关系研究的发展趋势

2.1 把握亲子关系系统论的观点, 从父母-子女双向互动视角探索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发展。

家庭是一个系统, 包括夫妻亚系统、子女亚系统和亲子亚系统, 亲子的互动是与整个家庭系统其他的亚系统和它自身的亚系统的特征、功能联系在一起的。所以, 把亲子关系放到整个家庭系统的大背景中加以考察, 进一步探讨家庭功能、结构、家庭气氛、夫妻关系, 父母特征, 子女特征等因素对亲子沟通的影响是非常必要的。从父母和青少年两面考虑, 从亲子互动角度出发着眼亲子沟通以及表露的特点探讨亲子关系的影响因素和本质特征这一取向是未来研究者的出发点。王丽萍等人 (2002) 认为从青少年和父母两个方面来看, 影响亲子互动和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亲子关系的因素主要有: (1) 青少年的身体变化与亲子关系。斯滕伯格 (EžGžSteinberg, 1990) 认为, 性成熟是亲子关系发生变化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2) 社会认知的改变与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发生改变的另一个原因是青少年理解亲子关系实质的能力的发展。 (3) 父母方面的各种变化对亲子关系及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吴玲 (2003) 认为, 现今时代, 中国大陆地区家庭主要存在以“孩子”为中心、以“大人”为中心、波粒二象性 (两极性) 等三种类型的亲子关系。他主张亲子关系的研究应从两个标准和向度入手, 一个是看亲子关系中双方的地位, 即谁为中心的问题;另一个是家长的教养方式, 主要是管教的松紧问题。所以深入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程度, 弄清楚相互之间的作用机制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2.2 结合中国传统文化, 在生理性特点基础上进行亲子关系大陆本土化的社会性研究。

早期亲子关系是以血缘生理特点为主的关系, 国内外的亲子关系的理论 (比如亲子依恋) 、青春期 (狂风骤雨期) 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都决定了以婴幼儿, 儿童, 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成为进行亲子关系研究的重心。然而, 从本质上讲那只是单纯的从生理性和一般的心理阶段特征出发的研究。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基本成熟, 已经具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具有基本独立的个性特点, 这一时期的亲子关系更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意义。只有从社会性意义上对亲子关系进行研究才能真正抓住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内涵。石伟等人 (2004) 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在获得独立自主的同时, 仍然可以保持对父母的依恋, 并且在这种情况下才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健康而快乐的成人。由此, 只有结合生理性特点进行大学生亲子关系社会性研究才能真正揭示其本质特点。

同时由于在中国大陆特有的文化背景下, 表达亲子关系感情的特点和方式不同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 因此, 已有研究结果很难有效的揭示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生亲子关系的心理历程和现状, 必须从中国文化的内涵出发, 结合中国当前的社会大背景进行本土化研究才能抓住国内亲子关系的本质。

2.3 大学亲子关系概念结构的构建研究。

正如房超等 (2003) 和杨晓莉等 (2005) 对亲子沟通研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一样, 要进一步研究大学生亲子关系, 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界定亲子关系概念。至今为止, 几乎没有从心理学角度对亲子关系做过明确科学界定, 对亲子关系的研究也没有统一的清晰的、可靠的操作指标, 更缺少完善的测量工具、概念上的模糊等使得研究者从各自的着眼点出发, 采用了不同的测量指标, 由此造成了众多分歧的结论。

2.4 大学生亲子关系研究方法的创新。

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课题研究的水平和研究的新进展, 迄今为止, 有关亲子关系的研究大部分为自我报告的问卷调查, 少部分的访谈以及观察和录音、录像等方法。对于研究方法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研究的目的决定的。问卷和访谈能够反映出亲子之间对某些特定话题的讨论程度, 能够发现亲子关系的一般的特点。而如果想了解的是亲子关系的心理学本质, 那么就需要从方法上进行改进和创新, 不仅要进行长期的跟踪对比研究, 而且对整个的亲子互动过程进行现场观察或录音、录像分析。

摘要:分析总结了二十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大学生亲子关系研究存在问题, 展望了未来大学生亲子关系研究的发展趋势, 以期为做好大学生亲子关系研究, 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供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亲子关系,父母教养方式,自我表露

参考文献

[1]房超, 方晓义. (2003) .父母-青少年亲子沟通的研究, 心理科学进展, 11 (1) , 65-72.

[2]石伟, 张进辅, 黄希庭. (2004) .初中生亲子关系特性的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 2 (1) , 328-332.

[3]王丽萍, 张坤. (2002) .青春期阶段亲子关系面临的各种压力及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山东教育科研, 4, 53-54.

[4]吴玲. (2003) .亲子关系结构下的家长教养方式,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31 (6) , 705-709.

3.中国成人亲子关系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成人教育 社会阶层 辩证关系

[作者简介]王萍(1965- ),女,北京通州区成教中心,研究方向为古代汉语。(北京101100)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18-0011-02

中国城乡的社会流动与教育程度的密切关系表明教育在社会流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的时代,知识水平较高的人拥有更多向更高的职业流动的机会。正如毕兰加(Belanger)所说的:“现在的问题已经不再是我们是否需要成人学习,而是成人学习有多么重要。”① 深入研究成人教育与当代中国社会阶层流动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成人教育促进社会各阶层的合理流动

成人教育的发展对于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各阶层合理流动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成人教育的特点符合社会各阶层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成人教育的内容涉及理、工、农、医、文、史、哲、经济等学科以及各种生产技能技巧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而其层次又包括扫盲、初等、中等、高等及中学后、大学后等各个阶段,并且有徒工、技工、技术员、工程师、总工程师等各种技术等级的培训以及各种管理方面的教育。多学科、多门类、多层次的成人教育无疑为社会流动提供了条件,并且直接在调整社会阶层和职业集团之间的对比关系中发挥作用。(2)成人教育对象原有的文化程度、技术水平、年龄、行业、工种、职位等各不相同,加之对知识水平和知识种类会产生不同的选择和不断的选择,由此,成人教育必须具备较高适应性的能力,能够做到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满足成人对知识水平与知识种类的多种需求与选择,使之各得其所,进而提高个人在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改变他们与社会阶层、社会职业集团的隶属关系。(3)成人教育根据社会各阶层成人的现状,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形式与手段,包括灵活的课时安排与采用多媒体、远程教学等,能够适应成人的学习时间安排,使之更为合理、高效。(4)社会各阶层受教育包括受成人教育的水平与程度直接决定了他们在新的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中的位置。在产业结构和职业结构的变动过程中,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更有条件流向职业声望较高的科研、金融、计算机服务业、咨询服务业,从而使个人从分层结构中相对较低的位置上升到相对较高的位置。随着知识分子的迅速增加,产业革命的作用和市场对高层次人才的鼓励,必然导致社会成员构成的良性变化。由于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人们通过正规教育一次性获得的学历水平与程度已经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接受各种形式的成人培训教育,将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人的社会阶层流动方向,并最终决定个人在社会阶层中的位置。

2.成人教育扩展了社会各阶层流动的空间与范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成人教育帮助各阶层劳动者获得个人向上流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成人教育通过使潜在的劳动能力转变为现实的劳动能力促成各层次人才的流动。由于教育水平与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有着极大的正相关,因此,教育水平正以一种经济因素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影响着劳动者在社会生产劳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参与着人们的社会阶层地位或职业集团的归属过程。而成人教育通过对现实劳动者进行知识、技能、态度、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能使他们的生产能力、技术素质随着经济的增长而提高,从而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2)成人教育调动了社会各阶层进行合理流动的主观能动性。成人教育通过一系列舆论宣传,逐步扩大在社会中的影响,同时通过越来越多得益于成人教育的成人学习者的言传身教,使各阶层成人切实感受到了接受成人教育为个人目标、个体价值实现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种激发成人学习动机的方式,能够极大地调动成人学习的积极性。由个体挖掘自身内部存在着的未开发的部分,个体根据已有的经验能力进行调整、发展。这样,作为一个已具有一定职业经验的个人,能够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有目标地充实调整自我,充分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并积极地投入到职业生活中,通过职业的适应与创造或职业的再选择、再适应,获得职业上的自我实现和社会经济地位的改善,从而为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创造条件。在此过程中,教育因素的重要性便会愈益显现。(3)成人教育提供社会各阶层实现合理流动的必需手段。成人教育内容涵盖的广度及其现实性,能够帮助各阶层选择自己感兴趣、比较擅长的专业,并可以根据通过专业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等素养选择适合自我的职业,提高自我的社会地位,这就大大拓宽了选择的范围,提高了个人的自主权,从而避免了个人由于专业技能的缺乏仅仅局限于几个工种的选择而造成的被动局面,促进个人的发展。

一般来讲,影响个人实现合理流动的因素,除了国家制度、社会环境以及家庭背景等先赋因素之外,个人的综合素质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接受教育的水平密不可分,因此,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防止与时代发展脱轨,已成为成人首选与必需的手段。成人教育作用的彰显,不仅显示了它在促进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合理阶层结构形成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表明了接受成人教育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社会的合理流动促进成人教育的发展

1.社会合理流动的要求刺激着成人教育不断调整其内容、手段、目标、方向。一方面,随着工业化的进展,知识、技能对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同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的职业增加,它显著地提高了教育在获得知识、技能方面所起的作用。同时,随着社会各阶层对接受教育的渴求,成人教育不仅面对着适应变化发展的挑战,同时也拥有了很大的发展机遇。根据变化了的客观现实,成人教育应及时调整发展的战略、方向、手段、目标,并及时了解市场,把握市场的发展规律,选择适合各阶层发展需求的各种新兴课程,并及时淘汰那些已经过时的课程。这是社会变迁、科技迅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给成人教育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

此外,成人女性流动机会与现象增多。向上流动是社会合理流动的重要表现,是女性发展的重要标志。由于历史与现实原因造成的男女两性在资源(包括能力、信息、资本和权利等)拥有量上的差异,使得我国社会流动女性在整体社会分流中处于劣势。她们要实现向上流动唯一能做的就是争取竞争资源,而竞争资源的获得通常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因而,接受教育是她们实现愿望的有效途径。同时,我国的女性流动人口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她们与流入地的人们存在着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乃至生活环境的差别。特别是从农村流入城市的女性社会地位比较低,跟当地人的融合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技能的过程。这就向成人教育提出了各方面的要求,要求成人教育为她们提供一定的学习场所、适宜的课程设置以及相关的法律保证等。面临一系列社会流动所带来的新问题与新情况,成人教育课程设置的方向、内容、思路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针对女性教育所展开的教育教学实践,无疑丰富了成人教育课程的内容。

2.社会合理流动的结果激发了社会各阶层参与成人教育的内在动机。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先赋因素决定人所处阶层的现象已被打破。社会流动的加速,尤其是依靠接受教育水平等自致因素提升个人社会阶层位序已经成为个人谋求发展的主要因素。成人受整个社会教育水平整体提高、周围环境改变的影响,再加上个人的生活转换,个体在面临这些转换事件时,“只有激发其参与学习活动之动机,才能顺利地适应新的生活。”② 由于看到了接受再教育对个体的社会流动所产生的积极影响,社会各阶层必然会对接受教育所产生的价值具有强烈的期待,并随之产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强烈动机。期待与动机的结合,必然会促使他们参与到成人学习的行列中去,从而扩大了成人教育对象的队伍,加速了成人教育的发展。这是社会流动为成人所带来的主观方面的结果。成人教育,特别是成人职业技术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影响力日益扩大。因为,一个社会的经济体制与结构发生巨变给予其社会成员个人职业生活的冲击是激烈的。当今社会,没有人能限制社会成员寻找符合自己心愿的职业的权利,这要求人们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力,并且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重要的是应具备终生学习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为了保住目前的工作或得到一份新的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成人就必须继续学习或接受教育,也只有通过继续教育,才能使劳动者的知能进行新的组合,或调整到更高的层次,才能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可以预见,21世纪以后人类经济环境及职业环境已向人们提出了必须发展、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与素质、提高个人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就更加呼唤成人教育的发展。

3.社会流动产生的经验提高了各阶层的学习能力。人们对于新理念的初步理解程度和他们过去的经验有相当的关联。诺尔斯(Knowles)在研究成人教育学时,主要的前提之一也是成年人“累积的经验越来越多,成为日益丰富的学习资源”。③霍顿(Horton)认为人们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是形成日后带动社会改良能力的关键性因素。人们可从自身经验中寻得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他们必须学习从自身以及别人的经验中得到借鉴。④

从个人以及他人的经验中学习,可以有效提高个人的学习能力。这里的经验不仅仅包括学习过程中所获取的经验,同时也包括个人在工作、生活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利于个人学习的一系列要素。个人的社会流动方向除了向上流动、水平流动外,还包括向下流动。从客观现实来讲,每个人不可能只达到向上流动的目标,社会结构、阶层结构的状态决定了只要有人达到了向上流动,必定会有人向下流动。对成人个体来讲,无论是向上流动、水平流动还是向下流动,都是一种很好的借鉴经验,都可以从中了解到一系列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并以此来指导以后的学习、工作,这里的学习包括学习个人和他人的成功与失败经验。这些经验用在各自的学习活动中,可以使各阶层更清楚自我的优劣势,做到取长补短,能够进一步提高成人的学习能力。爱尔兰(Ireland)对经验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经验是非正式和正规学习过程中非常宝贵的资源”。⑤

总之,当代中国社会的合理流动与成人教育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合理的正向循环流。成人教育通过开展各种形式、采用各种手段、选取适合社会发展特点与成人发展要求的成人教育教学内容,帮助各阶层成人具备了实现自我目标与发展方向、实现合理流动的条件与资本。同时,那些通过接受成人教育提高了个人的专业技能、学历水平,从而提高了阶层地位的各阶层成人会更加重视自我素质的提高,并自觉进行回流教育,接受继续教育,而且会通过自身榜样来感染周围的成人,扩大成人教育的宣传,最终不断壮大成人教育的队伍。

[注释]

①③⑤雪朗·梅伦,罗丝玛丽·卡法雷拉.终身学习全书:成人教育总论[M].杨惠君,译.台北:商周出版社,2004:6,254,265.

②黄富顺.成人学习[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121.

4.中国成人高等教育优秀调查报告 篇四

一、成人高等教育的形成和发展

我国目前的成人高等教育起始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最早出现的是电视大学、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部门的省地两级教育学院,再后来各类普通大专院校也先后办起了成人教育学院,纷纷涉足成人高等教育,此外职工大学、函授大学也应运而生。

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分为两种,一种是成人高考,一种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是组织成人高考,相对正式高考适当降低要求。根据考试的成绩,由各类成人高校,比如电大、职大、函大或正规高校的成教学院录取,经过几年的学习,经考试合格后毕业的一种教育方式,整个流程与正规的高考和高等学历教育相似,相对正规一些,一般只要能考上,大多数能毕业,人称“进去难,出来容易”。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由考生直接自行报名,然后自学,每通过一门课程的考试结业一门,所报考专业的全部课程结业,就由自考管理机构发给文凭。由于全靠考生自学,所以较难通过,自考开始初期,大多数课程的合格率只有百分之十几。加上一些人在自学期间结婚、生子,家务和工作两忙,纷纷放弃学业,所以毕业率很低,人称“进去容易,出来难”。

成人高等教育的产生,极大的弥补了我国高等教育力量的不足,为广大求学者在高考“独木桥”之外,另辟了一条接受高等教育的图径,为文革后急需人才,又极度缺乏人才的社会提供了大批人才。改革开放后的20年中,成人高等教育共毕业本、专科生924.21万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以来,报考人数累计已达到xx多万人。

二、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泛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逐步形成。但是,重学历、轻能力,唯学历论,把学历与就业、工资、职称、提升挂钩的现象也随之产生。这些现象就使得人们被迫要想方设法给自己搞一个高学历,高考的独木桥过不去,只好到成教这边想办法。

巨大的需求,必然带来巨大的利益,于是各种力量一齐上,群起大办成人高等教育。各企事业单位办各种管理干部学院、进修学院、职工大学,各人民团体、个人办各种自修大学、教学点。这些学校没有场地,就租用中小学教室甚至仓库,没有师资就外聘大学离退休教师,没有办学资格就找一个地方的挂靠。这些社会办学校,有的充当成人学院的教学点,招收成人高考学生,的则是瞄准了自考生,从事自考助学,即组织自考生上课,后来发展到代为报考,购买教材,几乎就成了一种学校教育。

从九十年代初开始,一些大学及其所属的系,也纷纷开始开办自考助学,并利用本身的场地、师资优资,后来居上。高校附属的成教学院和自修学院成为成人高等教育的主力,而传统的电大、职大等退居次要地位。

高校自高助学的花样很多,分所谓的`“长线”、“短线”,“短线”毕业比“长线”容易,当然,价格也高得多。但对于广大考生和家长来说,贵一点没关系,只要能拿到文凭就行了。甚至有些人就是因为要拿个大专、本科文凭,好进某某单位,或是评职称、涨工资、升职务才来的,学不学得到知识无所谓,形成为文凭而学的局面。

由于社会对文凭的畸形需要,也导致了成人高等教育的畸形发展。学制越来越短,价格越来越高,反正是你出钱,我帮你拿文凭就是了。各教学机构之间为了争取生源,也就是为了钱,不择手段,成人高等教育,越来越背离当初兴办的初衷。

三、成人高等教育已经失去了社会信用

教育产业化在今天是一个很热门的词,但其实在成教方面,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产业化了。成人高等教育机构,就如工厂一样,一批批的把学生招进来,走过场一样的让他们上上课,然后毕业发文凭。

成人高考再一次成为香饽饽,因为只要考进去,一般出来不成问题,与自考的门门难过,年年着急相比,成人高考可谓一劳永逸,成人高考参加人数逐年猛增。但成人高考必境要先考,虽然其标准已经不高了,可还是有很多人考不上,于是又有人办成教预科,据说,只要上过预科,一般都能成过,其实就是花钱买一个成人高考通过。有的成教生考试前凑份子给老师送礼,老师也就顺水推舟,透透题,放松监考,评卷抬抬手,反正是你拿文凭我得好处,皆大欢喜。

相对于自考,成教还算是比较规范的,因为成教院校还要对自己发出的文凭负一点责。自考这边就更混乱了,因为自修学院是不发文凭的,只管上课,没有任何责任。为了争生源,很多自修学院纷纷向学生承诺包毕业、我们这里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毕业。那怎么包呢?

5.通过亲子教育建构亲子关系 篇五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现在的家长都热衷于把孩子送往最好的幼儿园,请最好的老师,但并没有与孩子真正的沟通,不仅影响孩子发展,也造成了两代人之间的代沟。而亲子教育是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为目标,以实现亲子间情感沟通为核心内容一种特殊形态的新型教育模式。它不仅重视爱护幼儿身心健康和培养幼儿早期性格和各种能力习惯,而且能更好地促进儿童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让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 亲子教育;亲子;桥梁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对其影响最大的是父母而非学校,可见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无法替代。父母既是教育的承载者又是教育的传递者,因此,要想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搭建一座坚固的沟通桥梁,父母不仅应该获得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沟通方法,而且要将观念和方法融入到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才能最终促进孩子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和谐发展,这正是当今我国风行的亲子教育的核心。亲子教育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强调父母、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的基础上双方互动,它涵盖了父母教育和子女教育两方面。它是通过对父母的培训和提升而达到的对亲子关系的调适,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亲子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但有关亲子教育的书刊、音像资料很多,还有各种亲子教育讲座、亲子教育咨询热线和网站,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一些社区还有专门的亲子教育辅导员深入千家万户作指导。近几年,各种各样的亲子教育机构如亲子教育研究所、亲子俱乐部、早教中心、亲子园等等也在各大中城市建立起来,所有这些都可以促使父母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并帮助父母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以更积极、主动、平等的态度和孩子沟通、互动,既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增进亲情,更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

一、亲子教育的涵义与作用

亲子教育是以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为目标,以实现亲子间情感沟通为核心内容,重视爱护幼儿身心健康和开发潜能,培养幼儿早期性格和各种能力习惯,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新型教育模式。1

由于亲子教育的主体是家长和孩子,家长既是教育的承载者又是教育的传递者,因此,要想搭建一座坚固的沟通桥梁,家长不仅应该获得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沟通方法,而且要将这些观念和方法融入到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刻,才能获得亲子教育的成功,最终促进孩子身心得到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亲子教育通过“亲子”两字突出了父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并由此突破了家庭教育中的许多传统认识。父母向子女直接提出行为要求,就某一个问题对子女说明道理,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子女的行为加以肯定或否定等,都是家庭教育的不同形式。亲子教育提倡亲子共同活动,父母与子女在共同活动中达到了解、沟通、引导、教育的作用,这也是一种重要的、但过去并不为父母重视的家庭教育形式。在家庭中父母是第一重要的,但不少父母由于各种原因,将教育子女的直接责任推给祖辈,亲子教育强调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责任。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子女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建立父母与子女之间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亲子教育有别于一般家庭教育的另一特点。

亲子教育的作用在于既可以促进幼儿身体生长,又可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还可以激发幼儿的良好情绪。不仅有益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密切亲子关系,还有益于儿童各方面的身心健康与发展,而且幼儿会把在亲子教育中获得的对待物体的态度、方式、方法以及人际交往中的态度、方式方法迁移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所以父母要正确认识亲子教育的意义,才能更好的让子女健康成长。

二、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当今,不少父母都感觉跟孩子进行沟通是一件难事。有些孩子犯了错,不管父母说得苦口婆心,孩子都是一边耳朵进,另一边耳朵出,令父母十分着急:为什么我的孩子都不听我的话呢?于是有些家长心急之下就体罚了孩子,这并没有促进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反而破坏了亲子之间的感情。因此,要成为孩子最好的良师益友,有关亲子沟通的训练是家长必须学习的亲子教育的重要课题。

孩子的年龄小,事物的认识肤浅,有时会把事情说得乱七八糟,父母听得多了,就不耐烦了,以后孩子说这些事的时候总是敷衍过去,渐渐失去了对孩子倾听的能力。例如:丁丁刚上幼儿园,对幼儿园的环境还很陌生,也很害怕。当时幼儿园正在建一座大楼,每天都会有施工传来的嘈杂声,丁丁害怕极了,他回家告诉父母,说是幼儿园里有怪兽,每天都在叫肯定是想吃掉他。丁丁父母认为丁丁看动画片多了,编出来的谎话,也就没在意,更没有去了解他这样说的原因,接连几天,丁丁都是这样对他的父母说,丁丁父母开始还愿意听,可到后来越来越不耐烦了,根本不想听丁丁说的这些“谎话”。然而,父母的拒绝听,对孩子是内在的伤害,他会以为父母不再关爱他,对他的问题没有兴趣,久而久之,亲子之间沟通的管道阻塞,等孩子问题发生时,恐怕为时已晚了。

(二)父母和孩子之间缺乏平等的关系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中国做父母在孩子面前总是高高在上,不允许孩子违背自己的意愿,不管自己做得对不对,在孩子面前永远要说自己是对的,以此来建立威信。即使孩子有不同意见,反驳父母的观点,但父母仍要坚持的自己的观点,甚至会对孩子说“我走的路比你过的桥还多”,这样一来,孩子永远没有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父母和孩子之间就缺乏了一种平等的关系。其实当孩子有了一定的认知和判断力之后,他们会对这样的不平等的关系进行抵抗,久而久之,就会不相信父母的话,也就不愿意与父母沟通自己的想法。

(三)父母忽视孩子的情绪发泄

父母总是认为孩子不需要情绪发泄,当孩子想发泄自己的情绪时,父母会认为他们在无理取闹,根本不值得一提。其实孩子也是人,也会有不好的情绪需要发泄,可是孩子的年龄小,还不知道如何去发泄自己的情绪,而父母是孩子最亲的人,孩子有这样的情绪当然希望在父母面前得到发泄和安慰。而父母却不以为然,特别是对男孩子,认为“男儿有泪不轻弹”,时间一久,积在孩子身上的情绪就会爆发,父母只会说孩子脾气变坏了,却怎么也不会找到孩子脾气变坏的原因。让孩子养成有情绪就要适当发泄出来是很重要的。当孩子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时,父母要耐心地听取,耐心地接受,不要轻易反驳,但可以做一些解释和引导。

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亲子教育,它可以促使父母自身素质不断提高和完善,并帮助父母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以更积极、主动、平等的态度和孩子沟通、互动,既有助于改善亲子关系,增进亲情,更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

三、亲子教育的要素

(一)父母自身的素质

孩子天生就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父母是孩子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一言一举。身为人父人母,要不停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文化的修养。研究表明父母文化水平会影响亲子关系的,因为身为知识分子的父母,他们更倾向用心理的方式去对待子女,理性地去了解

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孩子的年龄特征,理性地对待孩子问题,很少粗暴地对待孩子。所以父母要提高自身素质。

(二)父母对孩子的认识

不良的亲子关系一般是由于父母对孩子错误的认识造成的,错误的认识务必导致父母对孩子的异常态度。久而久之就会成为影响良性亲子关系的形成。所以作为家长必须改变这种认识。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不要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喜欢用什么方式对待孩子就用什么方式;不要拔苗助长,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要认为父母的教育作用不大,就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不要认为父母和孩子交往是没有,没必要在这里浪费时间,所以很少聆听孩子的心声,更不说沟通了;说话做事要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说话做事,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父母和孩子是两个个体,两者有不同的思维,而父母的一般是强势思维,所以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成年人的思维强加在孩子身上。

(三)父母对孩子的态度

父母要尊重孩子,保护孩子幼小的心。不要在外人数落孩子他的不是,说他的缺点。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你个人的私有财产。尊重孩子那些在你看来看似很可笑的想法,问题,收藏的东西等等,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不要应付地“恩”、“哦”回答孩子,敏感的孩子知道你心不在焉地回答他的问题,会觉得自己自讨无趣,以后就不会再问你的问题了。更严重的,他会怀疑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他了,为什么对自己不理不睬的。他会觉得自己已经被遗忘了,被冷落了。这样久了,有的孩子就会变得顽皮捣蛋,因为他想引起大人们的注意,寻找爱和安全感;有的孩子就会冷漠、孤僻、更加敏感。

四、利用亲子教育搭建“亲”与“子”沟通的桥梁

(一)让父母与孩子一道参加亲子活动

现今,许多幼教机构都开设了亲子课程对家庭的亲子教育进行指导,不少家长与孩子参加这样的课程,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幼儿一起学习。虽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有时间和条件去参加,但也可以在网上寻找或观看有关的文字、音像资料自觉进行亲子教育。不管是用什么方式,在进行亲子活动时应更多关注幼儿的情绪,与孩子交流情感体验。父母和孩子在进行亲子活动时,不能只顾给孩子讲解知识,而是应该鼓励孩子去自己发现学习。家长这时应该是孩子一起学习的同伴,要细心的去观察孩子的发现,从而更加了解你的孩子。在与孩子共同学习的过程中,其实你已经在和孩子之间进行沟通了。

(二)和孩子一道做亲子游戏让亲子沟通更亲密

当今社会,年轻父母,大多是上班族,工作、学习、家务、社会活动都需

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天到晚忙里忙外,根本没有时间和孩子玩,家长与孩子沟通很少,造成了亲子关系紧张。亲子游戏有益于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密切亲子关系。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父母能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孩子会觉得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亲子游戏是一种交往和沟通的重要手段。家长在家里利用休闲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玩耍,让孩子生活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可以增强亲子间的亲近感和亲密性,自然而然地流露着骨肉亲情。那种由于亲子交往和沟通不畅所造成的淡漠、紧张关系,就会得到缓解和消除。多对话,多提问,多交流,使气氛变得和谐活泼一些,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会用语言、表情、拥抱等方式告诉孩子父母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孩子就不会与其父母保持“距离”,而是在情感和认知等诸多方面获得大丰收。

(三)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亲子教育,增进亲子情感关系。

如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掌上明珠,都被宠惯了,将日常生活中融入到亲子教育中,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赏识自己的孩子,如何给孩子提供获得成功和自信的机会,培养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家长可以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搬小椅子,收放玩具,洗手等,增强幼儿的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培养他们对家庭的责任感。家长要解放孩子的小手,去发现自己孩子的能力,相信孩子,赏识孩子,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才能让亲子之间的关系更紧密。

(四)拓展亲子教育环境,让亲子沟通的领域更加广泛。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教育活动的空间不能在固定在室内,要充分的挖掘环境的教育资源,将亲子教育空间扩展到大自然中,带孩子去公园或社区去参观,利用孩子天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去摸、去看、去闻、去听,用他们亲身的体验感受这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世界。父母在孩子浏览大自然美景的时候,无形中与孩子进行了情感的沟通。

亲子教育不需要家长多么高深的理论知识,也不需要高级的教育场所,只需要一颗设身处地为幼儿着想的心。它传递了父母与子女间的认知、态度、情感与行为等层面的所有讯息,并将亲子之间予以连结在一起,有效地增进了亲子沟通,是发展、维系亲子和谐及促进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王伦信.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M].辽宁教育出版社,199

5[2]刘晓东.学前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12

[3]宇飞.千万别管孩子[M].福建出版社,2003.

[4]但菲.婴儿教育发展的历史、现状和反思[ 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6

6.美满的亲子关系 篇六

子女为父母所生,却不为父母所有,父母对子女只拥有教养权,并没有所有权。教养子女是父母应尽的责任,但是父母不能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强制子女去实现。现在,亲子关系的重点逐渐被过分放纵或约束太严、教子无方却又望子成龙、父权至上或孙子第一所破坏,这已成为大家最大的隐忧,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过分放纵分明是溺爱的恶果:孩子无法无天,谁都管不住,小小年纪,满脑子“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思想。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还有什么事情不敢做?爱后代是母鸡也会的事情,父母不能够为了爱子女,便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子女的生理欲望,在精神上尽量满足子女爱的需求,否则会宠坏了子女,伤害整个家庭。

现代人对西方学说也是不求甚解,把爱的教育、儿童本位、自由发展误用得令人担忧害怕。亲子关系,攸关家庭的美满、社会的安宁、国家的兴盛以及人类的幸福,若是继续走食古不化或不求甚解的老路,势必每况愈下。

前 言

中国人心里十分明白,人生不过是一连串的关系。我们常说,有关系没关系,没关系有关系。一方面表示中国人重视关系,只要找到合理的关系,万事顺遂;另一方面也指出,各种关系都是相对的,通过彼此互相对待,才能够建立合理的关系。我们在互动中寻求合理,所以主张中庸之道。中庸的意思便是合理,因此,关系合理化自然成为大家追求的目标。亲子之间具有血缘关系,凭借血浓于水,比较容易产生深厚的亲情。而夫妻二人,却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一家人当中,有血缘关系的人要分床分室,而这一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夫妇却可以同室共床而眠呢?其中所含的大道理,对亲子关系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千万不能够忽视。

现代亲子关系,大多以爱为重点。其实父母爱子女,是母鸡也会的事情。古圣先贤,早就体会到“父母的责任在教育子女”的道理,不立《慈经》,却著有《孝经》,很多人认为这是重孝轻慈,所以父权至高无上。这些扭曲事实的见解,若非正本清源,实在难以厘清我们所需要的亲子关系。从实际情况来看,亲子关系一代不如一代,以致愈来愈多的人只谈恋爱不打算结婚,就算结了婚,也不想生小孩。他们认为养儿既不能防老,又没有什么天伦之乐,要子女做什么?

这是一个少生的时代,少生更应该讲求优生。广义的优生,从婚前择偶开始,怀孕时注意胎教,并且一路教养到长大成人。我们认为,教养子女是最为有效的优生方式。当我们看到多少天生资质很不错的孩子,居然小时了了,大就不佳,就更容易明白“子不教,父之过”的道理了。万一不慎宠坏了子女,父母必须承担责任,依据正确的途径,力求挽回。毕竟子女是自己的骨肉,怎么能够轻言放弃?

这是个令人迷惘的时代,如何培养合理的亲子关系,尤其值得大家一起来探索、研究和实践。不只是为了我们的家庭,而且也是为了我们的社会、民族和国家,甚至是全世界。

第一章 家庭需要良好的亲子关系

家庭中各分子在对外活动中所具备的代表性可以分为个人参与和家庭参与两方面。对外活动仅仅代表个人的,称为个人参与,个人参与仅表示自己的所言所行、所作所为,与家庭无关,纯属个人的事件,由个人决定,也由个人负责。若是家庭中各分子在对外活动中不仅代表个人,而且还代表整个家庭,那就是家庭参与,由家人决定如何参与,结果也由家人共同负责。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就是家庭,而不是个人。虽然在聚会中或团体行动中时常以个人出现,但是这些个人参与和西方社会常见的个人参与并不相同,通常并不是这一个人,而是其所属的那个家庭,我们称为家庭参与。

人生的大事是成家立业

成家的意思,是男女成年之后,经过择偶的过程,正式结婚,组成一个家庭并生育子女。立业的用意,则是既然成家,应该为家庭的生计负起责任,建立稳固的经济基础,使家人获得生活的保障,不能再像婚前那样,依靠父兄来养家。

现代人普遍对立业很有兴趣,对成家却能拖就拖,不但结婚的年龄往后拖延,而且不打算结婚的人也愈来愈多。还有人只谈恋爱不结婚,或者先说好不生小孩才结婚。天伦之乐,似乎已经不见踪影;亲子关系,也跟着愈来愈恶劣。重立业却轻成家,人生大事只算是完成了一半,这样的现代人实在谈不上幸福,人生也不够圆满。

生命的继续固然十分重要,文化的持续发展更是民族延续的要件。若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不能精进,势必会被其他民族所同化,就算人口众多,也将空有民族的名义。因此,一个家族的生生不息,除了要人丁旺盛之外,文化的培养尤其不能忽视。中国历代家庭都以光宗耀祖来勉励子孙,希望一代比一代强,更能够为国家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

中国的家庭,如果被称呼为世家,便是莫大的荣誉。出身世家,在各方面都会获得礼遇,当然很光荣。世家其实就是势家,拥有强大的势力,在社会上备受尊重和推崇。现代的世家,主要表现在良好的家风上。把子女培养成优良家风的继承人,发挥家族的特色,提升家庭的名声,则是世家努力的目标。

亲子关系良好,邻居就会乐于往来互助,各种社区活动,无论是家庭参与还是个人参与,都会受到大家的欢迎。今日的社区,实际上比往昔我们所重视的家族还要重要,因为社区的形成,是民众自动自发地自然塑造而成的。

父子同心协力,爱国家爱民族,黄土也能变成金。国家的演进,由神权而君权,逐渐演变为民权。民权国家以民族为骨干,彼此对立并存,由于种种利害关系,加上思想观念不同,经常引起国际间的惨烈战争,使人类遭受不可计数的损失。现代科学先进,交通发达,知识进步,经济互通,促使国与国之间形成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加之言语沟通和风俗习惯的相互渗透,地球村已经逐渐形成。世界各国的大同,相信不久即能实现。我们身为中华民族,更应该致力于发扬中华文化,使其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对全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父子关系,向来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特色;家齐然后国治,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主张。我们深信,亲子关系的最佳表现在于,全家人不分男女老幼都能够同心协力,坚持用正大光明的途径,在合乎法律与道德的道路上,互相勉励支持,不起邪念,不走歪路,在爱国家爱民族的前提下,共同奋斗,以富家促进富国。

中西方家庭比较

西方的家庭结构好比有限公司

在家庭结构方面,西方大多以单纯的核心家庭为主。核心家庭,便是通常所说的小家庭,由一对年轻的夫妻开始,而以一对年老的夫妇结束。其特色说明如下:

由一对开始以一对终了,夫妻与未婚子女同住

子女成人陆续结婚离去,老夫老妻成年老一对

中国的家庭结构比较接近无限公司

中国的家庭结构,则以复式家庭为主干,通常由祖父母、父母和子女三代所组成,结婚早的,可能延伸到五代同堂。其特色说明如下:

由一对开始以多对终了,组成三代到五代的大家庭

女儿长大结婚离开家庭,儿子全家都住在家里

一家人能自立但不分开,祖父母亡故才能分家

中国复式家庭的好处:

三代人互相照顾,大家都得到好处

彼此有更多约束,对家人更有助益

合理的亲子关系取决于良好的婚姻关系

亲子关系应该是婚姻关系的延伸,可惜恋爱中的情人往往迷失于没有条件的爱情理想,严重地忽略了原来有一定条件的婚姻实际。婚前不考虑结婚的条件,很容易为情所迷,甚至为色所诱,埋下了很多祸端;婚后才猛然觉醒,原来婚姻有很多必需的条件竟然被自己忽略;最后,罗曼史很快褪色,留下来一大堆苦恼和难题。

我们建议,两人若是有意结为夫妻,至少要在婚前对亲子关系达成若干共识,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利于未来的兴家教子。换句话说,最好做出一定的准备再结婚。

夫妻婚前最好能冷静地认识到,两人生长在不同的家庭中,各有不一样的观念和背景,今后要共同生活,必须将双方的观念拿出来比对一下,譬如商量协调家庭、亲子、教养方面的意见,以求在求同存异中建立一些共识,这对于亲子关系,必然有良好的作用。

父母两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有所不同,以求互补

母亲会比父亲花更长时间与子女相处,母慈较宜

父亲母亲互相配合,刚柔并济

第二章 亲子关系决定于教养观念

人是观念动物,具有什么样的教养观念,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亲子关系。因为亲子关系由亲子双方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行为所决定,而双方的态度、行为又为各自的观念所左右。观念产生态度,行为决定关系,希望改善亲子关系,最有效的途径莫过于检讨自己的教养观念。

身为父母,最好采取反求诸己的心态,把自己所造成的亲子关系,冷静地检讨一番,想想为什么会这样。不要把责任全部推给子女,因为年轻的子女即使负有一半的责任,也很难有能力加以改变。父母自己就算只有一半的责任,总归有翻盘的能力。既然如此,求子女不如求自己,真正扛起责任,这对于改善亲子关系,应该更为有效。若是尚未生男育女,甚至还没有结婚,那就更好,趁早把自己的观念做一番梳理,将来采取合理的态度、行为,当然就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要确立人禽之辨

子女诞生人间,分明是要来做人的。身为父母,当然也盼望子女早日成人,绝对没有人一心一意要把子女养成禽兽。不幸的是,社会上竟然真会出现禽兽不如的东西(“畜生”)。我们也发现,有些父母真的把子女当成禽兽一样:养而不教,忍心让子女自生自灭,活得不像人样。所以,亲子关系实际上应该从人禽之辨着手。

我们最好明白,子女是上天托付给父母的,并不是父母想要制造就能够造出来的。因此父母没有权力凭借自己的能力爱怎样教养子女就怎样教养子女。我们应该按照天道人理,学习良好合用的教养方式,好好教养子女,才不辜负上天的美意。子女生而为人,更要长大成人,我们把子女教养成人,和禽兽不同,这才合乎天道人理。

父母自己先确立人禽之辨,务求像人而不能产生禽兽的行为,然后把子女教养成人,而不是像对待禽兽一般饲养子女。父母心目中的优秀子女,不一定学业成绩优异,运动技能卓越,却应该是规规矩矩做人、实实在在做事的人,有人的模样,也有人的内涵,是一个堂堂

正正的人。

把子女教成不一样的人

我们已经下定决心,要把子女教养成人。不但有人的模样,而且具有人的内涵,和大家互动起来,也让大家认为他是真正的人。

但是,每一个孩子实际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样才不会认错,想来也是上天的一番好意,要不然人人相同,岂非天下大乱!同样一对父母,所生的子女并不相同,兄弟姐妹个个不一样,这种差异性也增加了家庭中的乐趣,这真应该谢天谢地。

子女的成长,父母固然不应该加以干预,因为子女是父母所生,却不一定要按照父母的理想去成长。想生女儿,却来了个儿子;盼望儿子,偏偏生了个女儿。这种情况即在警示我们:既然没有能力支配孩子的性别,当然也就没有办法规范子女务必依照父母的需求,把自己塑造成让父母喜欢的那种模样。

父母可以启发、辅助、教导子女,却不应该要求子女接受各种指示。从前那种严格要求子女接受各种指示,严格要求子女服从长辈的教育理念都应该做出合理的调整。儿童天真无邪的特性、热忱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爱好实验的探索,都是十分宝贵的潜力。父母只需要以正确的态度、良好的方式、有效的方法给予适当的启发,至于子女将来怎样发展、可能有哪些成就,那是子孙自己的福分,根本用不着我们操心。

发挥所长要有共同守则

我们赞成教育必须是变动的、应变的、向前的、进步的、推陈出新的,一切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的教育都应该加以反对。但是,我们更相信孔子所说的:生活法则不可变而生活的方式可以变。大家用心分清可变与不可变的界限,才是知变又知常的良好方式。

子女的长处各有不同,要顺其自然,激发其各自发展的气力。子女的品德却必须维持一定的标准,就算才能再好,成就再高,也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针对子女的品德,父母必须订立共同守则作为家规。我们列举几个重点,说明如下,以供大家共同勉励。

7.亲子关系声明(定) 篇七

婴儿姓名:性别:是与亲生。

母亲姓名:出生年月:国籍:民族现居住地:联系电话:

父亲姓名:出生年月:国籍:民族

现居住地:联系电话:

婴儿出生时间:年月日时,出生时状况:1.好2.一般3.差

出 生 地:省地(州)县(市)乡村

由接生,与婴儿关系,因未在医院出生。

以上情况若不属实,愿负法律责任。

母亲签名:身份证号:日期:年月日

父亲签名:身份证号:日期:年月日

监护人签名:身份证号:日期:年月日

证明人签名:日期:年月日

证明人与婴儿关系:

亲子关系旁证存根粘贴处

证明单位经办人签名:

证明单位(签章):年月日

计划生育部门证明

证明单位经办人签名:

8.亲子关系 初二现 篇八

初二一直很乖巧的女孩升学后却越来越“冲”,而儿子初二与母亲冲突达到高峰后慢慢懂事。在今天开幕的第六届上海“为了孩子”国际论坛上,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男孩女孩往往在初二出现情绪分水岭。

孩子更容易和母亲起冲突

“最近发现妈妈好烦„„真希望早点考上大学,可以快点离开这个家!”高二女生彤彤把自己的苦恼写在博客上,立刻引来了许多同龄人的共鸣。

而一个化名毛毛虫的学生玩电脑被妈妈批评而抱怨:“我才玩多久,就在那里喊,脑袋都要爆炸了,对于她,我都没话说了,懒得理她。”

这次调查显示,青少年与母亲的冲突比与父亲的冲突更多。课题组专家认为,中国有“女人持家,男人养家”的传统,母亲在子女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管教更多,更琐碎,因此青少年更容易在母亲面前表现出不耐烦。

青春期发育导致心理变化

有意思的是,这次调查显示,初二是男女生和母亲冲突的一个分水岭。

男生与母亲发生情绪对立最频繁是在初二时,进入高中后迅速下降。“这是因为初二时男生与母亲在学业上的冲突频率攀至最高峰。”课题负责人之一刁静告诉记者。而女生的发展趋势恰好相反,初二时最低,而后却迅速增加,有越来越高的趋势。

心理专家说,初二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生理上的发育必然带来心理上的变化;成为准毕业班学生,学习上也处于突变期;另外他们一面有独立要求,一面又有依赖心理,他们试图摆脱大人的约束,却又不能完全自立,心理上处于断乳期。父母应该多关注这一阶段的孩子。专家:代沟需要沟通化解

9.亲子关系 篇九

要用健康的爱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黄维仁教授认为,为人父母,不仅要忙于开发孩子的智力,照顾孩子身体的健康,更重要的是要用健康的爱培养一个高情商的小孩,

他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来解读亲子关系,即“原生家庭”。通常理解“亲子关系”,是我们与自己的子女的关系,但忘却了其实还有一层亲子关系,就是我们与原生家庭的关系。“原生家庭”指的是我们18岁前在其中成长的那个家庭。通常原生家庭的文化、模式深刻地影响我们成长以后的人际关系的模式。例如,有些人童年受到父亲的.伤害,往往在职场无法处理和上级的关系,动辄感觉被上级不公平对待,被上级伤害,很容易在情绪上与上级形成强烈的对峙。

现代心理学的依附理论认为:一切的爱情关系不过是亲子关系。在原生家庭中,残留的一些很深的心理互动模式若不经过处理,一定会带到自己的婚姻和家庭中。

与原生家庭和解学习彼此珍爱

沈阳的陈先生是“亲密之旅”的培训师。关于原生家庭的影响,他有很深的体会,

资料

他的父亲是一位严父,他从小被打到大。父亲的责打带给他很深的屈辱感,令他缺乏自信。10月底的一场亲密之旅培训中,他讲述了故去的父亲和他的关系,特别是讲到他25岁那年从部队回家,和母亲谈及自己应该娶媳妇了,但一无所有,对母亲说:“帮我攒钱娶媳妇吧!”结果招来父亲凶狠的一记耳光,伴随一句痛骂:“没出息!”

当过兵的堂堂男子汉受到如此羞辱,却是来之于他亲生父亲,这令他很绝望。现在,陈先生的父亲已过世多年,过世前,他曾把父亲接到家中一起同住一段。看起来父子已经和睦,那段往事谁都不再提了。但有一件事让陈先生十分痛苦,就是他在日后教育儿子中,控制不住地要用暴力。有一次因为儿子作业做不出来,一掌把8岁的儿子从床上打到地上。他说:“小时候,我父亲打我;我当父亲了,就打我儿子!”明明知道不对,明明每次打了孩子都很愧疚、痛苦,但就是无法控制。

培训现场第一天,陈先生请一位先生扮演他的父亲,当他回忆起父亲很多好的品格,以及对他的爱,他从心灵深处原谅了他的父亲。第二天,陈先生请他15岁的儿子上台,当众给他儿子做了“爱的纪念录像带”,也叫爱要彼此珍惜的练习,他请求儿子原谅7年前那次的行为。父子二人在台上相拥而泣。

亲子关系和谐孩子才会改变

10.亲子关系讲座宣传资料 篇十

一、亲子关系在心理学上的定义是?

亲子关系乃指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亲子关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着的,子女出生以后,要依赖父母来养育,要依靠父母,其关系以上下之“纵向关系”开始,随着子女的成长,亲子关系逐渐变成“横关系”,而当父母年老衰退时,这种关系又变成反的“纵关系”,即由子女来照顾衰老的父母。

二、学生与父母相处主要有那些矛盾?

由于学生处在一个最不稳定的过渡期,很多家长的痛苦,亲子的麻烦会出现在这个时间。学生看到父母也有很多缺点,对父母的依赖减少,反抗性情绪增加。加上常在学校,与父母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少,虽然很想和父母好好相处,但每次回家和父母总免不了发生争执。这段时期学生与父母的主要矛盾有:

1、学业上的矛盾

2、对待感情(如早恋)方面的矛盾

3、对待兴趣爱好(如电脑、游戏)方面的矛盾

4、交友方面(父母干涉孩子的交友圈等)

5、父母不够尊重孩子的隐私

三、本次讲座的目的是?

1、让学生明白正确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2、态度、情感目标:让学生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培养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并愿意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的积极态度。

3、问题解决目标:学会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四、学生怎样正确地与父母相处?

1、通过阅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了解自身及父母的心理发展特点和状况,有助于理解亲子双方发生冲突的原因。

2、换位思考,理解父母。

3、通过与父母适当地沟通来减少不必要的分歧,增进与父母的情感。爱和不满,要告诉她,她才能知道。

11.学习心得:关于亲子关系 篇十一

[学习心得:关于亲子关系]李子勋关于亲子关系的经典言论我们的亲子教育问题,不是来自于教育本身,而是在我们的大脑里面有太多太多的有弊病的观念和概念,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是从孩子本身去思考,而是给予某种概念去思考,这种模式就导致了我们的教育陷入了一些困境,这些困境恰恰是观念给我们带来的,而与教育本身无关,学习心得:关于亲子关系。我首先给大家提供我的一些新的想法,我不想取代朋友们大脑里已经有的东西,也不想和任何人进行抗衡,因为它是并存主义的。管孩子,先要和他拉关系家长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但是忘记了和孩子保持一种良好的关系,比如说,你越不喜欢我,我就越得管你。可是这种教育恰恰破坏了亲子之间的关系,学习越来越糟糕,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差。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才容易达成效果。我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关系。改善关系不是去讨好孩子,不是一味地认同他,而是要把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家长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分开,比如学习,和亲密关系是两回事,比如不要说你不好好学习就不是我的儿子。孩子很多问题都是对父母的一种愤怒,大多数是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所以他会逆反,比如家长要他们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所以,家长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家长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我们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是一条隐蔽的信息链,虽然是潜在的,却是重要的。比如我们在公司和老板说话,表面上是和老板在汇报相应的工作,实际上你在内心里是在期待着老板对你的态度,对你关注的方式,亲子教育也是如此,亲密关系远比你说的话要重要。孩子行为没有绝对化的对错我们强烈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某些文化标签下的好孩子,其实,一味地盲从榜样的方法,会带来很大的麻烦,我们应该用并存主义的方法来引导孩子,很多生活细节上的观念没有绝对化的对错之分,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灌输给他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是对的,其他都是错的。这样孩子长大之后就会非常痛苦,一生都会纠缠在观念性的东西里面。我们要注意文化对人的内心的构建是非常强大的。我们引导孩子不要非常强烈地在乎细节事情的对和错,因为对错往往是相对的,孩子做的事情家长也不要总是用对错来分析,孩子的年龄和心智有年龄段的特点,不要过分强调一致性,不要和别的孩子硬性地比较,而是要鼓励他成为他希望成为的那种人,虽然和高考状元不同,但是妈妈认为你们都同样是可爱的,这样是在打好孩子的心理基础。一个人的心理痛苦往往是童年时期家长灌输给他们的某些观念,假如家长总是把绝对化的观念灌输给孩子,孩子长大后总会给自己找麻烦,甚至在心理上跟社会过不去,因为在大脑里面他僵硬地认为只有一种东西才是正确的,他们不会尊重少数人,处于弱势的文化,一旦自己成为少数人就会非常恐慌。个性是孩子坚强的源泉我发现中国的很多孩子总是在自我否定,都特别害怕被老师批评,就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这样的孩子的心理基础是脆弱的。我们要告诉孩子个别性是很重要的,你有自己的权利和自由,你有权作出决策,同时,你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从小告诉他你就是很独特的,这样的心理基础好在哪里呢?会使孩子在遇到心理困惑时,更容易接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未必就是不好的,他在成长中就不会害怕被否定,被排挤。教育模式的有效性也重要家长教育的方式比内容更加重要,很多家长都在不断寻找最正确的道理来教育孩子,希望以理服人,但是我主张不要用非常正确的道理去教育孩子,这些抽象的东西往往是非常绝对化的,对于孩子的影响,心理学认为是一种强大的压力。我们成年人判断生活细节事件是对是错,远比孩子要宽松,因为我们会首先判断有效还是无效,教育也要追求有效性,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大道理,心得体会《学习心得:关于亲子关系》。所谓大道理,孩子往往达不到,因为在现实生活里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用稍稍含混的、摇摆和模糊的内容去指导孩子,会比绝对化的正确的内容要好。自己的教育方法被某些传统观念认为不好,这不重要,关键是要让自己的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中获得他所需要的利益。先假定他是个好孩子有的家长会把孩子过去和现在的错误无限地延伸到未来,无限地加重自己的忧虑,小儿子和幼儿园同学打架了,就被家长认为有暴力倾向。孩子在成长中会犯很多错误,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如果用某种特有的眼光来看孩子,我们的心中就会产生一个求证的过程,我们认为孩子是个坏孩子的结果就是孩子会变坏。因为那时我们会产生一种心理能量,它会放大孩子的毛病,使得我们根本看不到孩子真实的面目。我们要先积极地假定自己的孩子是个优秀的好孩子,这会给孩子内心以力量,即使孩子不受同学欢迎,被老师批评,我们也要给孩子雕刻出一个优点。即使他没有,也告诉他有。不要局限于眼睛所看到的真实,而要在内心建造一个内心的真实来引导孩子。家长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不爱学习,这样的假定一旦成立,家长的思维就被僵化了,就会出现自我催眠的过程。我们高度关注某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被这个问题所催眠了,这时我们变得狭隘、固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允许孩子犯很傻的错误家长不要把孩子的困惑看作问题,而要看作一种资源。这样我们就会帮助孩子从消极事情里面学到积极的经验。允许孩子犯每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这是我在临床中慢慢总结出来的,犯这样的错误的结果往往是好的。要允许孩子犯一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这些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而不是障碍。家长认为这是障碍,它才会成为障碍,因为你的沟通的方式、言语会把它真正地演变为一个大障碍,家长担心害怕,其实是被自己吓倒了。孩子受挫败没关系,痛苦是重要的,孩子没有过痛苦,那肯定会被痛苦所打倒,经历了才会学会管理和释放情绪。家长过度的保护倾向,以及犯错之后父母的代替承担的倾向,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只会把问题搞得更复杂。咨询现场千万别否定孩子的个性读者1:我的孩子非常内向,我觉得外向的孩子占便宜,我该怎么改变他的个性?李子勋:你是在自己的内心构建出了一个真实:外向的孩子占便宜,事实上成功与外向无关。你实际上是被自己的观点催眠了。要改变孩子个性,千万不要说你的个性不好,个性不好是坏的假定,你可以这样说,孩子你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生活多好啊,爸爸妈妈很喜欢你的性格,社会也需要啊,可是你要知道在学校里有一个规则,集体生活都会需要一种技术和本领,对你也对所有的孩子都要求学会交流的技术。把所谓的外向当作一种技术来学习,不管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我们把这个技术和孩子的个性分开。在孩子的心里,他会感觉自己是在学习一种本领,而不是在和自己发生冲突,不需要否定自己,去痛苦地承认自己是个无能的孩子。而是会积极地认为我的个性很好,只是在学习一个本领而已。孩子的优点要无中生有读者2:我的孩子很邋遢,说他总不改,怎么办呢?李子勋:要培养孩子爱干净的优点,不能仅仅是口头的鼓励,我们一起来给他构建一个优点,就像雕塑一样,你就说孩子你很干净啊,你看自己的鼻子,多好啊,你是个爱干净的孩子!你在反复强调孩子是个爱干净的孩子,孩子慢慢地就会被你的观点所催眠,他真的认为自己是个爱干净的孩子,然后他会自然而然地向爱干净的方向发生转变,这样比居高临下的教训效果要好得多。对待孩子的缺点,我们要化有为无,如果孩子被人说是个坏孩子,但是你要说妈妈认为你是好孩子,别人没有妈妈了解你,你就是个好孩子!孩子听了会认为我不是坏孩子,他就会积极地修正自己成长中的偏差。淡化问题帮孩子摆脱困境读者3:我的孩子总是感觉很焦虑,我们该怎么劝说?李子勋:孩子总焦虑,你可以对孩子说能不能把你的焦虑表现出来给我看?孩子会想表现出来焦虑,但是却表现不出来。这时,我们需要的是淡化这个问题。要让他明白焦虑不是他生活的全部,给他的生命和焦虑划定一个边线,当我们找到这个边线的时候,去夸大他的正面的东西。和孩子交流少用语言读者4:我和孩子无法交流,我该怎么修复和他的交流?李子勋:语言交流不是最好的沟通,因为语言是最靠不住的,它会给我们带来歧义和误解。语言的教导容易被误解,孩子弄不清楚家长的教导是出于喜欢他,还是讨厌他?也许妈妈不喜欢我才这么反复教导我,这就是语言交流造成的一个矛盾。多用非语言的交流,比如孩子回家后,妈妈喜悦的眼神,多抱抱孩子,轻轻地抚摩孩子的头,这些不容易被误解。用夸奖来拒绝孩子读者5:孩子才6岁,就吵着要买笔记本电脑,我该怎么办?李子勋:一般家长对孩子这些问题会采用打骂的方式生硬地拒绝。我却建议你要问问孩子你买了有什么用呢?他说不出来,首先让孩子明白他的要求不是那么强烈的成立,其次,你要说,你这是个好主意,妈妈会给你买的,得先要存钱对吧,每天妈妈给你存5元钱,你自己存3元,你实际上是在把兑现承诺的时间无限拉长。你会发现过不了很长时间,孩子就会放弃他的这个要求。在这个过程里,你没有否定他,反而是在夸奖他,非常有利于他的成长。这种技术很巧妙,家长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有平常心。

上一篇:“研学旅行”游记作文1000字作文下一篇:在教师节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