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境中运用古诗教学设计(通用12篇)
1.在情境中运用古诗教学设计 篇一
《写到深处诗意浓——在写作中运用古诗词》教学设计
三村小学 黄薛灯
教学目的:
1、与学生一起分类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古典诗词。
2、指导如何合情合理地运用古诗词,使语言增添色彩,以提高作文质量。
3、让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独有的语言瑰宝,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如何合情合理地运用古诗词,使语言增添色彩,以提高作文质量。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趣,感悟古诗运用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语言瑰宝,古诗语言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可以这么说,我们生活在诗的国度。
春节时,我们吟诵——(生)爆竹声声辞旧岁,春雷点点迎新春。中秋时,我们吟诵——(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送别时,我们吟诵——(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还有多少古诗名句激励我们奋发向上,有多少古诗名言促使我们勇往直前,你们能吟诵几句吗?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二、畅谈运用古诗的感受
师:古诗伴我们进步,古诗促我们成长。我们现在积累古诗,一方面是为了吸收古代灿烂的文化,另一方面,还可以将其运用于我们的作文中,运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出示两则运用了古诗词的习作片段)
师:读了运用古诗后的两段话,你们有什么感受?
三、学生在语境中运用古诗
1、填古诗
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此景象真可谓是____。
我做事情拖拖拉拉,每天晚上做家庭作业总是要拖到九点钟才做完,爸爸看了直摇头。他在我的书桌上贴了一张纸条,上面写了“?____”,提醒我做时间的主人。
2、根据画面的环境运用古诗(1)(出示两幅画面:月亮、小草)师:看到画面,你的脑海浮现出哪些诗句?(2)师:你想起了哪个生活情境?小组合作,试用一段话描写画面,并运用诗句。(3)学生反馈,修改提高。
3、自我创编语言环境运用古诗
(1)师:小组合作时,我们能根据画面情境描写。现在提高一点要求,看看能不能自己说一段话,用上古诗句。(出示诗句)
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交友: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励志: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师:写作时,可以运用老师提示的诗句,也可以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诗句。如果有困难,可以与同学讨论。
(2)学生反馈,修改提高。
四、总结收获,诵读名句
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博大精深,那一首首深厚而辉煌的民族文字是炎黄子孙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爱上古诗词,愿意主动地去吟诵、积累,并加以运用,愿同学们个个
都能妙笔生花。
走出屋子来到阳台上,月亮就悬挂在我头顶上,散发着幽幽的清辉,皎洁而明亮。我看着它,仿佛它在对我微笑,那笑容伴着清辉荡漾开来。我想,我究竟多久没看过这般明亮的月亮了?是不是在每个晴朗的夜,这样明亮的月亮都在对着我们微笑,只是我们将它遗忘?
月亮呀月亮,你把皎洁的光耀洒向大地,为行人照亮回家的路。月亮你就是一位妙龄少女,光洁、娇美的面容映在人间;又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永远把慈爱的光辉洒向大地。
天空中的月亮弯弯地,像弯弓,我想:快到中秋节了,远方的亲人不能和家里人团聚,该多么遗憾啊!,我不禁想了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辛弃疾《清平乐·村居》春天的小草真绿啊,那翠绿的颜色,给大地带来了生机,似乎每一篇小草上,都有一个心的生命在颤动;春天的小草真强壮啊,挺着胸脯,像一位帅气的士兵。
草看起来很柔弱,但是它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即使被践踏、被冻伤,它仍与泥土紧紧贴在一起,期待着新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便是它生命力的写照。
冬天在凛冽的寒风中来了,小草的身躯被寒风吹枯了,被大雪压垮了,可它的根深深扎进了泥土里。春天伴着温暖的春风来临,小草又重新探出头来,嫩绿嫩绿的,可又那么弱不经风,被轻轻一踩就弯了小去,可“春风吹又生”,没过几天,又是片春机盎然。
2.在情境中运用古诗教学设计 篇二
笔者所负责的班级共有10多名智障学生。这些学生目光呆滞, 神情呆板, 学习能力差, 主动性欠缺, 存在不少学习问题。这与智障学生的智力发展有关。智障学生在智力发展上存在着缺陷, 语言发展速度慢, 沟通能力差, 依赖性强, 胆子小, 容易退缩。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当运用新的教学观念来教育学生, 创造教学情境, 调动智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引导他们参与学习, 让培智课堂充分活跃起来。
一、创造教学情境, 巧妙设置导语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要在教学的开始就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活跃学生的身心, 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好的导入语。智障学生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 教师要运用学生的积极心理, 根据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birthday party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说:“今天是Helen的生日, 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她的生日聚会, 好不好?”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去参加生日聚会, 我们要带些什么呢?”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为课堂教学的开展打好基础。
二、创设教学情境, 提升智障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才能
智障学生由于智力的限制, 思维发展慢, 认识水平低, 能力弱, 造成英语发音不准、吐词不清, 语言表达不连贯。教师要从智障儿童的语言特点出发, 创造教学情境, 提升智障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以birthday party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造生日的情景, 引导学生学习常见的生日礼物词汇, 如storybook (故事书) 及card (贺卡) 等。再如关于工作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创造“我理想的职业”这一情境, 引导学生学习常见的职业词汇, 如doctor (医生) 、nurse (护士) 等。
因此,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思考, 多说, 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考虑到智障学生的特点, 教师对学生发音等方面的要求应有所放宽, 不必过度挑剔, 要引导学生大声读, 大声说, 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三、创造教学情境, 提高智障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学习是为了运用。智障学生很难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举一反三能力薄弱。教师要创造教学情境, 提高智障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以birthday party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简单的对话:
A:Happy birthday!Here’s a...for you.
B:How nice!Thank you.
让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进行角色扮演, 模拟参加生日聚会的活动。在这样的具体运用中, 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的能力。此外, 教师还可以进行拓展延伸, 组织班级生日聚会, 邀请全班学生参加, 运用所学习的会话巩固学习的内容, 让学生在英语运用中提升英语运用能力。
四、创造教学情境, 渗透思想的教育
智障学生学习判断能力差, 往往不能正确判断对和错。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整合教育, 在所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渗透一些与之有关联的学习内容。
以学习用品的词汇教学为例。教师教学了有关学习用品的词汇, 如pencil、pen、rubber等后, 可以运用多媒体呈现学生在学习中破坏文具的行为, 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让学生懂得要珍惜学习用品。
再例如, 在选择交通工具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各种出行方式, 如bus、car、taxi等, 然后向学生说明各种交通工具的利弊, 教育学生选择合适的环保交通工具。
五、创造教学情境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 情境教学要有针对性
智障学生接受问题的能力差, 教师要经过多次的反复练习才能让学生熟悉学习的内容。因此, 教师在创造教学情境的时候, 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学习用品的词汇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创设去新华书店买文具的情景, 让学生在选购文具的过程中反复练习词汇。再如, 在关于职业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创造“我理想的职业”情境, 让学生多说多用词汇, 不断熟悉词汇。
2. 情境创设要贯穿整个教学的经过
在对智障学生进行情境教学的时候, 要完整地创造教学过程, 使学生能够在完整的教学情境中学习。以圣诞礼物的英语表达为例, 教师可以创造圣诞老人给小朋友们发圣诞礼物的情景, 让圣诞老人给学生发礼物, 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反复运用bell、hat、doll、sweater四个有关圣诞礼物的英语词汇。
3. 创设教学情境要重视分层教学, 分层指导
智障学生的智力和个性差别很大。同样的教学内容, 不同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会有很大差别。不同智障学生在思维特点和口语表达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教师要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采用分层教学, 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 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拓展和提高。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 对能力强的学生提出听、说、读、写的要求, 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则要求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读音。以简单的英语对话为例。对能力强的学生, 教师可以提出角色扮演要求,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学习的知识。而对能力较弱的学生, 则要求能跟着教师进行简单对话。这样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分层教学、分层指导的理念。
4. 创造情境, 及时总结
智障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控能力、概括能力都较弱。有时候课堂已经结束, 他们还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中。教师要将他们从情境中拉出来, 将所学习的词汇和句型等进行总结,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
3.在情境中运用古诗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尝试刍议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授历史的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创造符合历史教材中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联想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不仅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投入学习,对老师来说也是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历史是一门比较具有情境性的学科,相对于数学、物理等学科,学生和老师可以在脑海中将其形象化,这样可更好的理解教材,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
优势分析: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
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老师上课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初中历史都是纯文字性的学科,不比化学、物理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要想提高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就需要将枯燥无味的历史书本用多种方式将历史情境演示出来。历史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影视材料和图片等多种方式将历史尽可能的还原,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进行感受。学生只要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对历史的教学就简单直接,学生自然也会积极的参与到学习的课堂中来。
利于更好走近历史文化。初中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入门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逐渐形成的阶段,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初中生塑造一个科学的世界观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其中有众多的优秀文化,如孝、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初中历史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之外还应让学生明白其中道理和优秀思想。通过创造历史情境能够将每一个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画面的刻画表现出来,例如在教授“孔子周游列国宣传仁政思想”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孔子》这部电影,教师再通过言语的渲染必然能够使学生受到情感触动,对中华文化产生崇敬之意。通过情境教学还能够让学生明白古今中外的历史过往,明白其中道理,还能够促进学生对中西方先进文化的吸收。
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革。我国今年来教育制度不断改革深化,情境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也是教学方式的一种尝试并且符合教学情况,学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情境教学法虽然不是一种创新,但是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一种尝试,通过重现历史情境有目标的引入课堂知识,从而帮助学到对教材的理解让学生心理得到多方位的发展。
情境创设:进行历史教学情境创设的具体运用
结合生活实际创造。尽管历史从浅层次的方面来说是过去的事,但是我们的生活中依然会发生一些与历史巧合的事情。初中的历史比较简单,大多数以通史为主,但是需要记忆的地方却很多,仅仅中国历史就纷繁复杂再加上世界历史,如果仅仅靠死记硬背效率不高,且不容易将中西方历史文化融会贯通。结合生活进行情境设计就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历史知识也能够强化记忆。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投入其中,再通过言语启发促进学生的理解。当学生不能够理解某种现象或者事例时,老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去联想。例如在讲到台湾问题时,可以先对台湾的历史详细介绍一番,继而再对每一个历史节点讲述其中的历史事件加深印象,在教授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可以通过电影《郑成功》和老师自己对情境的渲染,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台湾的历史的了解,也可以大大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怀。
让学生进入情景。其中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历史事件,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情景剧,选择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表演,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也可以加深对历史角色的认识和记忆。因此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角色立场来对相关的历史事件进行思考,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师生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对学生思想状态的了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提高教师语言组织能力来创设。对于识水平还较低的大部分初中生来说历史对他们都较为陌生,也因此更具有好奇心,对于历史事件充满着求知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对语言的组织,对历史事件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讲解,从而创设出言语教学环境,让学生深入历史故事中。例如,在讲述清政府末期的腐败落后问题时,可以通过对慈禧太后以及其他官员的奢华程度进行描述,尽管学生无法亲眼看见,老师可以通过细致的描述让学生可以进行想象,对于慈禧太后挪用三千万两军费来修建的颐和园进行描述,加深学生对于清政府末期腐败问题的认识。
在学生提问和质疑过程中创设。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加思考多提问题,提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师生活动方式,情境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有针对的为学生设置一些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情境。情境教学是一种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信息来刺激学生引发心理反应的过程,如果老师能够设置好的问题,也就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动力。结束语情境教学方法是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效率的重要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知识的积累,也要加强对思想道德的建设,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优秀的历史文化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易守岳.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新课程.2014.6;
[2]张玉华.探究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未来英才.2015.7;
4.情景教学在体育课中运用 篇四
长期以来,我们的体育教学一直是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看——练习”的传统“说教式”教学模式。这种以教师教学为主体的封闭式、注入式教学模式,严重抑郁了中小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突出表现为喜欢上课的中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中小学体育课是启蒙课、基础课,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因而,在目前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急需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的需要,努力创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在不知不觉间完成教学任务。因此情景教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的手段、方式方法非常重要。因此处在教育第一线的体育教师急需新的教学方法来适应课改的发展。因此,本文对情景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试图为中小学体育情景教学以尽微薄之力。
一、情景教学的实际应用情况
(一)情节性情景教学
情节性情景教学是指把现实生活中某个片段运用于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称之为情节性情景教学。例如:在运用几种不同跳跃方法时,就有人把情景创设为“青蛙除害”在稻田地上欢快跳跃的情景。配以欢快的音乐,戴上漂亮的装饰,“害虫”在稻田地里手放在身后用双脚跳跃,“小青蛙”在稻田地里也手放在身后用双脚跳跃追拍“害虫”,被拍者与“青蛙”互换角色。看哪只“青蛙”捉的“害虫”多,[2]巧妙地将教学融入到“玩—练—比—评”中,当学生产生向往成功的情感体验时,兴奋喜悦的情绪就会充满全部身心,成功后就会产生一种内心的满足感。所以学生们愿意一而再,再而三地尝试这种运动。利用这个情境游戏的组织活动,发展了学生的弹跳力,提高了学生的跳跃能力,使原本比较枯燥单一的跳跃练习变得有滋有味。
(二)模仿性情景教学
模仿性情景教学是指把体育课教学过程设计为模仿动物形态或动作的教学过程。如教学蛙泳内容,将整个教学内容设计成小青蛙的成长过程,结合语文教学与科学教学,将学科内容有机整合。开始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小蝌蚪,在学习小蝌蚪游泳的过程当中,学生在不自觉当中就使自己的身体得到了预热,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想象蝌蚪长出后腿、长出前腿,蜕变为青蛙,练习游泳。学生由教学过程中等待接纳的“被动角色”转变为主动接纳知识、主动想象、主动操作训练的“主动角色”,需要学习的动作重点、难点就迎刃而解。
(三)音像性情景教学
音像性情景教学是指把欢快、轻松的音乐带入课堂,使学生在轻快优美的旋律中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准备活动中可选用一些动物模仿操的音乐,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课中做游戏穿插相应的音乐,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形象的完成游戏,如在作《会不会飞》的游戏时,插放小鸟自由飞翔的旋律,让学生更好的扮演角色等等,在放松部分可用优美,舒缓的音乐配合简单易学、韵律感强适合儿童的舞蹈练习,让孩子们在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如在轻快的音乐“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下,师生一起表演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游戏,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感受到冬天的优美景色,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又起到了放松的效果。
二、影响情景教学的因素
(一)教师因素
1.教师自身素质不够高是原因之一
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是体育学科改革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可靠 保证,体育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的社会观察能力及较娴熟的业务能力,要系统的掌握体育学科中的教育学科与理论,应具有较高的人格修养,健美的体魄,爱护和尊重全体学生的爱心。但我们必须看到,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师的思想和业务素质仍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与实施素质教育不适的状况。2.片面的人才观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校体育放弃大多数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高而追求竞赛成绩的一些做法,违背了学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违反了义务教育公平性原则,这无疑会使教育者的人格力量和师表作用受到一定损害。3.知识结构单一和陈旧
在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教学忙于应付考试,片面追求达标率和升学成绩而忽视体育教学育人的目的,忽视对体育新理论、新知识的掌握,终身学习意识不强。久而久之,形 成了体育教师文化专业知识结构单一陈旧。4.业务水平停滞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较少从育人的角度规范教学行为,而以竞技技术为主的教学使体育教师竞技技术教学强于对体育活动、意识培养方面的教学,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研究不够,业务水平停滞。5.学生因素(1)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情绪是上好课的前提。现代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虽然活泼好动,自我意识强,接受新知识快,但大都任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的各异特征,通过各种方式的心理教育,帮助引导学生克服与消除各种心理弱点及障碍,促使其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自觉主动的发展体育能力及个性,达到创新目的。
(2)性别
体育情景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也受性别的影响也,表现为:在上课的过程中,男同学在上课时的激情较女同学的激情高,女学生大多喜欢运动量小的运动。6.教学条件因素
(1)体育场地不足,器材管理不善,资金短缺。
不少学校常用的体育器材残缺不全,(例如:篮球气量不足或球体变形,乒乓球拍破损)这些都是多数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间接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2)体育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指上课的周围环境,选用教学场地的时候应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注意周边情况的影响,要尽量避免周边环境的干扰。例如:掷标枪应避开人多的地方,避免与其他项目在同一场地进行。
总之,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校方面应以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不断完善体育设施及其保养、维修。同时,将本校的传统、优势项目大力推广,进行各种单项体育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锻炼势情,推动学生也去参加其它体育活动,带动校内体育文化活动的全面发展。
兰州新区实验小学 孟晓彦
5.活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 篇五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不能再“束缚”学生,各学科的教学都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更应该如此。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活动
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学,简而言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就是为了“学”。我们要研究教师的教法,就得先研究学生的学法。因为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教师怎样教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学到知识、技能,受到教育。课堂上,学生是“主人”(主体),教师只是“导”(主导),学生应通过教师的教自己主动去获得知识、技能等。在“应试教育”时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几乎取代了学生的主体位置,学生只是处于“听讲”、“记录”的状态。在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主要是教师的“讲解”,“灌注”,忽视了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引导和排斥了学生应有的活动。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为了让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不能再“束缚”学生,各学科的教学都要让学生充分活动起来,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更应该如此。
一、活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
大家都知道,好动是每个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活动。通过活动,使他们认识了事物,学到了本领,受到了启迪。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学到许多文化知识,体会了语言文字的意境,受到了情感的陶冶。但实际上,许多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是单纯地“讲解”,“灌注”,为“记忆”而反复地强调学生“死读硬背”。这样的教学模式,其教育空间狭窄、封闭,束缚手脚,压抑学生,教学形式单调,学生学习乏味,感到疲惫不堪,收获甚微。时间长了,许多小学生从“好学”渐渐变成了“厌学”,造成不良的后果,其根源在于课堂教学缺乏一个“活”字。所以,我们要依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活动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这样,我们就能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读一读。既有活动,又有学习;既能使小学生身心得以轻松,消除疲劳,又能使小学生的语文素质得以全面提高。通过这样丰富多彩的教学,就能够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就能学得轻松愉快、产生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习惯了等待接纳的这种教学模式,常常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反应往往是在教师相应的示意、指点下进行的。因此,学生思维、情感和语言得不到全面发展,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如果教师紧扣教材设计教学活动,由小学生充当相应的活动角色,那么,角色的热烈情绪一定会渲染整个学习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全体学生都会在无意识的心理作用下,全清投入学习。如教学《坐井观天》教师设计了让几个学生轮流表演小鸟飞到井沿找水喝的动作,并跟着青蛙对话的表演之后让学生用课本卷成筒看天空,了解青蛙的感受,再探头窗口外看天空,了解小鸟的感受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并透彻地理解了课文。这样的活动进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然受到小学生的欢迎。学生主动地接纳知识,主动地想象、探索,主动地操作训练等,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三、活动使教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语文课堂上,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不够发达,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往往是反复地,多层次地讲解,方可达到教学目的。但我们只要紧扣教学内容,针对教材的重点,设计相应的活动,让学生按照相应的角色去体验、思维,进行独自朗读、演示、模拟、操作等,学生凭借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会很快地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例如教学第三册《从现在开始》这课时,教师让学生模拟发言,狮子想找人接替他当“万兽之王”,要求每个动物当一周,谁做得最好,就是森林里的新首领。最终选到了小猴子。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因为小猴子根据大家的习惯按自己的生活方式去生活受到欢迎,成了新首领,而猫头鹰和袋鼠要别人改变生活习惯,听从他们的意思,去生活,是错的,所以大家不欢迎。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理解了课文,突破了重难点,并读懂了要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不要强迫别人按照你的意思去办。
四、活动满足了小学生扮演角色的渴求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遵循教材体系,按照教材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担当自己向往的角色,或让学生担当童话角色,或让学生担当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这些角色与教材紧密相关,使教学内容与学生更为贴近。例如:第三册《从现在开始》这课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各选自己喜欢的角色。如生A喜欢扮演猫头鹰,夜里抓鼠,白天睡觉;又如学生B喜欢扮演袋鼠。教师问:“袋鼠的生活习惯是怎样的?”生答:“袋鼠是跳着走的”。然后,让这位学生上台表演。轮到生C演小猴子,他学着猴子的动作到了讲台,说:“我宣布从现在开始,大家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做。”再让同学们评一评,他们表演得好吗?像吗?同学们答:像。这时教师趁机表白:“要是动物们都按照猫头鹰,袋鼠的生活习惯去做行吗?”学生们回答:“不行!”再让学生寻找小猴子受到大家欢迎的原因,由此让学生从小猴子的做人道理联想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从而达到了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使儿童在活动中扮演角色,感受到了新鲜感,满足了自己的要求。
五、活动要与语文能力训练相结合
把活动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比单一的“灌注式”课堂教学活跃多了。但在语文课堂、教学不能为了追求形式的生动而让学生盲目地活动。学生活动要结合语文能力训练,要按照教学内容的训练目标设计活动。我们要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进行一下几个方面的活动:
1、分析、归纳、推理、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
2、讲述、讨论、商量、争辩、演讲、对白、独白等语言活动;
3、朗读、默读、速读等读书活动;
4、演示、表演、模拟、操作等应用活动。学生通过这些自身的活动,充实了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这样才能学得真,学得实,学得透,学得活。
6.班班通在英语对话教学中运用 篇六
朱河镇初级中学刘垣衍
摘要 :“班班通”的多媒体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和听觉环境。特别是能以视频和录音呈现对话教学,有效地避免了以前枯燥的教学环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用英语组织口头对话的兴趣。
关键词 :现状 兴趣记忆 交际性 主动性
纸张和笔墨统治了课堂上千年,虽然可以再挖掘潜力,但是这种潜力已近极限,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而日渐升温的计算机应用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改革与进步,且随着网络化、多媒体技术的产生,未来的教育将会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班班通教学被越来越多作为外语教学的突破口。理论研究表明:我们的学习所得有90%左右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而来的。班班通技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和听觉环境。因而必然会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一、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1、语言环境的缺乏
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受语言环境的制约。由于我国学生是在汉语单一语种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的,除了每周有限的几节英语课外,很少有接触英语的机会,必然缺少现实鲜活的语言环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较差,表达时容易犯一些语言文化背景等方面的错误。课内学生学来的一点听说训练也难以在课外得到复习巩固,这样的英语语言环境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
2、课堂教学形式单一
传统英语口语教学主要手段是“教材+黑板+录音机”的模式。整个教学过程由教师主讲。由于教师对知识的呈现一般以汉字形式和口授形式,学生则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学生课堂上的重要活动就是记录教师的板书和口授的知识内容,所以,课堂气氛较为沉闷,教学效果不够显著。环境的缺失极易造成学生英语学习的困难。
二、有效地运用“班班通”教学资源,创造性的开展口语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往的录音机播放,虽然有正确的语音、语调可以模仿,但是缺少视觉刺激,做练习也只能仅凭课本,学生常常感觉比较枯燥。而多媒体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项。教师可以机动、灵活地组织不同形式(如通话、节目传送、兼听、分组讨论、个别辅导等)语言教学的同时,能让学生在大屏幕(或自己的显示屏)上看到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多媒体信息。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特别是在学习讲英语国家的历史、传统及文化习俗时,教师播放出生动 1
形象的情景、清晰的语言,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现代英语教学重在加强基本功训练,侧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只有在充满兴趣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高度集中,记忆力就能明显增强并且思维敏捷,而运用现代技术教学,则可以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
2、班班通教学提高了记忆的牢固度
在记忆过程中根据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官的不同,可分为视觉型(视觉识记效果较好);听觉型(听觉识记效果较好);运动觉型(动觉识记效果较好);混合型(运用多种表象时识记效果最好)。实验研究证明;只听能记住50%.;只看能记住65%,;看听说结合能记住85%。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投影、简笔画等)或电化手段(如录音机、投影、多媒体等),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语言材料的感知。英语对话注重情境,光靠老师设计、动手制作和布置是难以做到十全十美的。耗费大量的精力不说,要找到真材实料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是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生动直观,能创设教材难以提供的情景,体现多媒体的综合效果,改善教学环境,优化教学结构。给学生提供的语言实践机会多了,有利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在交际训练的初始阶段,教师设计与所教内容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情景,提供一些有用词组和句型,能够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练习,这是最理想的学习环境。
3、利用班班通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交流性是多媒体课件的最基本的特点,不仅能实学生与机器之间的交流,还能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计划,也利于学生的自学。传统的英语教学都是通过老师范读来直接对学生进行口语指导。这种范读受到了老师知识水平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影响,令人感觉单调乏味,效果不大;同时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学生很少有与老师进行口语交流的机会,而且有些学生因自身性格的害羞或发音不纯正等因产生心理障碍。在同学面前不敢大胆开口,生怕出错让人嘲笑。而人机对话的交互方式,可较好地改变这种现状:一方面是使处于非语言环境中的学生有更多机会听纯正、地道的英语。有利于学生的模仿,更深刻地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加强了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拓展了学生的悟性、灵性;另一方面是使学生的焦虑情绪释放,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班班通教学可以较好地顺应这种社会变化,加强学生对情景的理解能力,有效
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4、班班通教学可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虽然课堂中的听说交际教学需要教师花许多时间精心设计教案,可谓费时费力费心。但是,如果能够通过我们的班班通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英语口语进行交际,这是非常值得努力去做的。在教学中,听说交际活动使教师的角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讲授者,而是根据需要具有多元性的特征,如:学生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进行活动时的帮助者,学生表演时的观众与评价者,甚至是学生小组活动的参与者等等。师生关系发生了变化,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由此教学注入了新的内容,也更有利于教师能力的培养和开拓,真正体现出教学相长的特点。
结束语
在英语教学中,班班通的多媒体仅仅是一种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对它的运用应遵循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切忌过分依赖。它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取代黑板。只有让多媒体和黑板适当结合,扬长避短,相得益彰,都为教学服务,我们才能引导学生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也才能使学生学英语具有新鲜感,轻松感,愉悦感,自信感,成就感-,这样英语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多媒体这种新技术给我们带来种种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一些新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多媒体技术以及与此相关的网络通讯技术,学会在网上查找信息,而且还要能够开动脑筋对所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和取舍。决定哪些信息资源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在课堂上,是教师在课前要颇下功夫、颇费脑筋的准备工作。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能够设计开发先进的教学课件,并将它们融于教学活动中,为学生营造一个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体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柯克抗《多媒体教育应用的重大意义及发展》
2、汪兆龙《运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
7.在情境中运用古诗教学设计 篇七
一、精心导入,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的设计教学导语的情境,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愿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那如何做到呢?就需要教师精心导入,创设情境,激情引趣。在讲初三思想品德课中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节课时,学生们迫切地想知道什么是民族精神?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就需要教师要创设让学生喜欢探究的情境。因此,我利用多媒体展现自古以来体现民族精神的人物事迹,如张骞出使西域、孙中山创建中华民国、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等。我还让学生收集有关资料在课堂展示,创设学生自我感悟民族精神的情境,使学生一开始就融入到想学这节课的内容氛围之中,激发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想听下去,同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自觉进入最佳求知状态。当然,新课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通过设疑法创设情境、通过联想法或歌曲或故事创设情境,这些方法都能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状态,逐步地进入佳境并产生极大的求知欲望。
二、创设平等与自由对话式教学情境,激发情感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应创设平等与自由对话式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而平等与自由对话式的教学情境,是孔子通用的教学方式,它具有启发性。因而,启发式教学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节课中的“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名言警句及历史典故”,我就采取了平等自由的对话方式创设情境教学,启发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民族精神的内涵,以激发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情感体验。首先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然后师生之间进行对话交流、共同完善。这种教育情境的创设,能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对话交流、参与、合作和创造。通过相互“敞开”式的对话,相互“接纳”和“相互倾诉”,能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力量。同时,能使学生认识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在于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并做到用实际行动为民族精神增光添彩。这样,就让学生获得了对所学知识内容的理解,同时师生之间也达到了相互沟通的目的。
三、结合时政热点,创设情境
时事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中考中有部分时事题,就思想品德教材来说也是融时事于其中的。在思想品德课中适时引入时政热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由于时事政治最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同时能培养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当前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科技现象,对于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增强爱国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学生的洞察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可适当地引入时政教育创设课堂情境。如在讲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一框题时,我将最高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引入课堂教学,创设时政引入课堂这一教学情境,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又能做到与时俱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适当设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一切思维活动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思想品德课中,有些内容适当地设疑,设置悬念,同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和探索的心理,使学生不自觉地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设疑,利用疑问进行教学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疑、不断质疑的良好习惯,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大胆质疑的精神和学习品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索能力。如在讲“财产属于谁”这一课时,我联系生活实际,巧设问题,层层深入,先出示侯跃文遗产继承案的相关材料,接着提问这样做能解决问题吗?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会如何处理呢?为什么?应该怎样解决这件遗产纠纷案?……同时引导学生就自己身边的生活涉及财产问题质疑,层层深入,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以引起学生认识上的共鸣。这样,既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在教学效果上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用心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做到活用,就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欢快的教学情境中学习,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要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中真正达到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使课堂生动有趣,成为学生喜爱的课,教师就应把握教材,精心导入,创设情境,激情引趣;创设平等与自由对话式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结合时政热点,创设情境;适当设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8.在情境中运用古诗教学设计 篇八
中小学课程方案提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开发实践环节和拓宽学习渠道,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建构并丰富学习经验,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积极情感形成的统一。
一、创设初中数学情境教学问题现状
(一)为了情境而情境,教学效果不佳
如讲授《余角与补角》这节课时,有些老师利用视频向学生展示桌球游戏,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桌球运动时产生的角度探索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这个情境似乎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学生看视频的时候也津津有味,然而整堂课的进程却很缓慢,教师想尽了各种方法进行引导,才最终得到相关结论,整节课的教学效果极不理想。
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是情境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情境教学的核心应该放在帮助学生理解实际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能在情境中主动地去研究。
(二)过于关注情境的趣味性,偏离了教学目标
如在讲解《轴对称》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先让学生上讲台展示其准备的物品,然后又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很多图片资料。
通过这两个情境的刺激下,学生的兴趣越来越高,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轴对称的定义。然而,在学生的课后练习中,许多学生把两个通过平移的图案认定为轴对称,这时老师才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充分掌握了知识点。很明显,这个情境的设计偏离了最终目标,所以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初中数学情境的有效性解决办法
(一)创设游戏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游戏活动或模拟游戏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习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这种情境创设策略保证了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做到了寓教于乐,寓乐于教。教师创设适当的游戏情境,符合有效情境的趣味性原则,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悬念是一种引起人们对事物关注的情境,课堂教学中若能巧妙设置悬念,则可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增强记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学目的。
在课堂上可以利用讲故事的形式来制作悬念。讲故事时利用多媒体展示情境图片,故事讲完以后,学生们既新奇又疑惑,面对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学生的好奇心被充分激发,探求知识的热情被完全点燃,因此接下来的课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教学效果特佳。
(三)创设过程式情境,诱导学生参与探索数学定理、规律等
就规律性知识的教学而言,创设数学情境应注重展示知识的发展过程。同时,要求叙述通俗易懂、饶有趣味。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创设数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调整、证明,最后形成结论,突出了探索过程,在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规律,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四)创设现实情境,让学生通过生活感知数学
古代科学家伽利略说,大自然的书是数学写成的。同样数学也起源于社会生活,所以,数学与我们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及旋转作图中,学生们能够感知旋转,但对于旋转的特点的作图操作甚难,在这里可引入荡秋千和汽车雨刮器两个现实情境,以动态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们感受点的旋转和线段的旋转,从而能更深刻地认识旋转的概念,旋转三要素,并能学会简单的旋转作图。
9.如何在物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篇九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的过程,它利用记忆、思维的规律帮助人们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思维和记忆的过程。本文探讨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工具,在教学系统设计理论指导下如何在物理教学中与学科特点和课堂教学有效结合,以便发挥其最大优势来达到最优化教学。
关键词:思维导图;教学设计;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4)09-0037-03
一、引言
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以其抽象、不易理解和计算量大等特点使之在教学和学习中具备一定的难度,导致学生的物理成绩和学习效率较低、对物理课程学习兴趣不浓厚。如何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发挥应用软件的优势及特点开展教学,是目前教师们比较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思维导图于1990年传入我国,并在教育领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是东尼?巴赞,以“大脑先生”闻名国际,英国头脑基金会的总裁和“世界记忆冠军协会”的主席,是“心智文化概念”的创作人。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是一种将大脑思考与记忆问题具体化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用图像和联想进行思考。思维导图也是创新思维工具,它将人脑对知识理解进行有价值的求新探索,能够帮助人们加深记忆知识和获得独创结果。思维导图不仅能展现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外延,还能产生出新颖的、前所未有的结果,是智力和素质高度发展的结果。
思维导图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有它特有的特点。首先,学生看到思维导图第一眼就会看它的中心位置,也就是中央位置。这里是整个知识点的中心部分,是整个课程里的重点内容或难点内容;其次,主要内容的主干部分通过分支向四周发散,将主要的知识点又分解成若干的分知识点或次要内容供学生掌握,主次分明;再次,分支内容由与知识点有关联的图形和在线条上的关键字构成。这样通过联想法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
二、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实施
物理课程中的知识具有比较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和计算题较多的特点,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形式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以听为主,教师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学习被分割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容易被调动起来,如何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是教师们研究和关注的热点问题。
由于思维导图的独特特点使之运用于物理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以高中物理教学为例,在典型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指导下,从教学目标的设定、主要知识点整合以及思维导图的绘制技巧等方面阐述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物理教学的实施。
1.确定教学内容
首先,任课教师对思维导图的理解和掌握有很清晰的思路,通过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选取了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三节的电场和电场强度作为授课内容(如图1),它是整个高中教材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对这一内容感觉比较困难,有一定的困惑感和抵触感。
2.设计实施方案
在绘制思维导图之前最重要就是教学设计的工作。教学设计工作包括教学内容、学习者特征、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评价等内容。
分析教学内容。首先,让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认识;其次,让学生找出本节课主要知识点和关键词并加以标记,然后教师进行授课;最后,整理教学内容并加以记忆。
分析学习者。对学生进行了解和摸底,根据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决定教材知识点讲解的深浅程度。
分析教学方法。采取双主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各项准备,教师的讲授可以不受时间和顺序的限制,灵活机动,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由教师解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师的引导作用。除了课堂教学外,在其他类型的课堂教学中如习题课、复习课和自习课等时间,尽可能多的加强学生思维导图的运用。
3.实施课堂教学
(1)确定教学目标即找出主要知识点和关键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①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了解电场的规律,知道电场能的性质。
③能够说出电场力是如何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
④会用公式进行计算物体所受到的电场力以及平行板间电容器间的电容。
⑤知道电场是如何产生的以及电场产生的规律。
⑥熟练掌握电场力计算方法。
(2)选定主题,分析教学知识点尤其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中心主题,其余的内容都是由中心主题向外扩展或延伸出来的,最后逐渐完善整个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中心主题“电场”为一级主题,主要学习它的产生、力的性质、能的性质、应用规律和物理方法,知道三种起电方式,了解元电荷、点电荷与电量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库仑定律的内容、公式以及使用条件,并且能够区分电场强度与电场力(如图2)。
教师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利用已有的软件工具如MindManager、MindMap等(如图
2、图3),也可以利用黑板彩色粉笔等工具,学生可以利用软件工具或者白纸和彩色笔等工具。绘制内容主要是将电场作为中心主题,写在正中央,之后把其他相关知识点写到电场的周围或者同一侧,然后按照层次关系继续书写三级标题,书写过程中要保证知识点的清晰度和顺序性。
绘制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在初期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需要注意排版,可以把知识点多的主题和知识点少的主题交错进行书写,线条可以用曲线或者直线,可以利用粗细展示出等级差异,可以在连线上写出相应的关键词。在整个绘制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颜色的作用体现出不同的分类。
(3)修饰图画即整理记忆知识。在思维导图初步完成绘制后,它的清晰度、层次感和重点都不会是最完美的,需要学生对思维导图整体进行修饰和加工,使布局更加清晰,条理更加明了,从而完成属于自己风格的思维导图,信息加工的同时也完成了对知识的整理和记忆。
4.教学效果反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分析学生的测验成绩、对学生的访谈和课堂观察等多方面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学生很喜欢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上课兴趣浓厚,参与教学活动程度高,成绩有明显提高。在访谈中了解到,学生认为将每一个章节公式标记在一张图形上,能够在练习计算题时很容易找到相关公式,提高解题的效率和正确率,尤其在章节测验时,思维导图可以把繁杂的知识点有序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通过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一系列实施,可以发现这一应用软件能够帮助教师和学生很好地展现知识点,帮助学生快速准确记忆,有效延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力;可以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心理上不再惧怕物理学科,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解题能力,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发散思维的培养,增强了成就感,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
三、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通过教学实践可以发现,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应用中有其特有的优势。
1.能够将物理学科中主要知识点全部展现出来
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有利于理清课程中的知识点和主次关系,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和三级标题的确定可以形成教学内容的全景图,从而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有序展开。在新课的教学中,内容和知识点都相对较少,但在章节复习、期中期末复习的时候,因为知识点非常多而且繁杂,思维导图的优势就会更加明显。
2.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防止知识点被遗漏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预想不到的问题,容易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思路和进程,思维导图以中心概念为主体,其他相关知识围绕主题的展现形式,可以帮助教师掌控全局,根据实际情况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有机调整。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可以查缺补漏,更加全面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
3.思维导图能够改变传统的板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事先制作好的思维导图作为课程板书内容。传统的板书都是线性方式,思维导图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将所有知识以非线性的方式呈现在一个平面上,教学内容展示清晰,逻辑关系明了,高效省时,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养成。
由此可见,思维导图是服务于教学的很好的一种应用软件和工具,它能够在一个平面中展现大量知识,帮助教师和学生整理新旧知识,促进创造性思维培养和记忆力的提升,是一个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产生极大帮助的一种辅助工具。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易学的思维工具,相信随着思维导图在其他各类学科中的深入广泛应用,人们会不断挖掘和开发出思维导图工具的更大优势来。
参考文献:
10.在情境中运用古诗教学设计 篇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 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 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就此问题,浅谈一下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孔 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对事物有了美感,也就变“苦学”为“乐学”了。著名教育家苏霍 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 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师探索的主题,改变教学态度、改变教学方法等等。现在信息技术在教学的有效运用,给小学数学课堂教 学插上了翅膀。
1、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通过屏幕出现的那一副副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那高质量的音响效 果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劲头,那变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单调和枯燥乏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起到强烈地吸引着学生,激发 了学生求知欲,形成了一股学习的动力的效果。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时,先在屏幕上用动画显示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和合并不断出现的画面作为主题画面,通过一只小兔骑着摩托车在长方体的棱上绕圈,并加上美妙的音乐,一下吸引了 同学的注意力,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学们对于老师要上的数学课充满了渴望,学习热情高涨。
2、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践证明:当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产生了兴趣以后,他们就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这时,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就应该为他们创设各种条件,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时,先让用动画引出现猪八戒和孙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故事里由于孙悟空没有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分,师兄弟产生意见,为了搞好团结,共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现在需要 同学们帮忙解决问题。这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了起来,迫切地想知道下面的内容。他们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及与之有关的 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在数学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不仅可使一些教师难教、学生难懂的概念、法则、公式在教学中简单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教师更好地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化抽象复杂为形象简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优化和巩固。
1、在概念、法则、公式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性地掌握知识。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进行适当的 思考、讨论、操作、答问、质疑、总结。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发展思维、提高了能力。例如在教学面积的含义时,把它分为两部分教学,先教学物体表 面的面积,然后教学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最后让学生得出面积的含义。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演示引导学生得出物体表面的面积、桌面的面积、操场的面积,从而得出物体表面的面积,由什么是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得出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再概括出面积的含义。
2、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有助于教师解决重点、难点。如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一课中,教学重点是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是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确表象。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教学边讲解边演示,电脑出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体有多大,并与学生操作相结合,变抽象为具体,诱导启发学生,创造良好的思考问题的环境,促进他们动脑筋,使所有学生都去思考问题,同时利用三把米尺组合成一个1立方米的正方体,让一个组的学生走进去,从而感知到1立方米的正方体可以藏12个人。通过生动的演示和实验使学生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3、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在教学中优化练习设计,巩固新知识。新授课中的巩固练习,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时不是简单地重复书上学到的东西,这需要教师精心设 计教学过程,不断优化练习。信息技术在教学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练习”的设计方面更富有弹性,体现练习的阶梯发展趋势,由易到难,体现差异教 育:学生开始从模仿型的基本练习——变为提高辨析能力而设置的判断练习——再变为糅合知识而设置的综合练习等等。另外,老师在练习课上从基本问题出发,循 序渐进地设计练习内容和增加难度,设计一定的尝试练习题和发展性练习题,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 可以培养学生不依常规去寻求变异,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这方面同样有很大的优越性,不仅数学题型变化多样,而且一题多变,可 以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的能力。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教学密度和提高信息接受量 自 从新课标实施以来,很多老师都有同感,就是我们所使用的教材课容量比老教材多了不少,而课时安排却没有增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如果使用 过去的手段,增加每一节课的信息含量,存在一定的难度。教材内容是有限的,而课堂教学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后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与有关的内容引入课堂,从而 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的容量。例如在讲授“第十册《统计图》的教学”一节时,可利用电脑的Excel功能,设计简单折线统计图和复合折线统计图,教会学生如何运用Excel功 能。本来两节课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一节课就完成了。学生通过在电脑室上课,动手操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部分进行特殊区分显示,比 较归纳,得出结论。以往需要两节课时完成的任务,在运用了信息技术教学之后,压缩成了一节课时来完成。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可以将教材按要求重新组合,增加课堂信息传输量,加大密度,同时又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投入积极的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这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信 息技术为中介的整个课堂得到了优化,提高了教学的效果,还能减轻学生盲目地死记硬背的负担。
在 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课件设计的形象生动,使学生右脑的直觉形 象思维得到较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由于问题的设计和启发易于多样化和综合化,易于知识之间的渗透和条理化,把左脑的抽象逻辑 性与右脑的具体形象性相结合。通过这样,教师就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和创新型人材培养创造了良好 的条件。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生活走进课堂
数 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 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现 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例如,教学五年级 “数学活动课”一节时,播放师生游“三星堆博物馆”的情景。参加这次活动的学生有980人,教师38人。门票价格为成人票每张20元,学生票每张8元,30人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团体票每张5元。问:请你设计一种最为省钱的购票方案。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各自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创 设生活情景,突出主体地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 中充满了数学。例如,在教学“几和第几”时,让学生模拟人们排队买票的情景,把静止的画面变成生动的场景,在生动有趣的生活中学生加深了对基数与序数的认 识,学会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11.在情境中运用古诗教学设计 篇十一
一、利用生活情境导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把数学教材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情境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直观性。教师要善于挖掘运用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学生才能有意识地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相融入,才能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的存在与价值。值得注意的是,生活情境的设计要以现实中的常见问题为突破口,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关素材来设置问题情境,力求真实和全面地模拟现实生活。只有这样,才能牢牢地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在《有理数加法》的教学中,如何理解10+(-4)=6 呢?有一个学生是这样说的:“把10看作我原有10元钱,把-4看作我用了4元,则手里还剩下6元钱,故等于6。”通过这个生活中的实实在在的例子,学生对抽象、难理解的有理数加法法则,有了感性、直观的认识。所以,老师在课堂上尽可能创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自然、真切、实用,学生们才会满腔热诚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
二、运用数学实践导入
新课改下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通过学习实践,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努力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所以,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实践活动,精心细致的去设计活动方案,引导学生善于通过学习实践,巧妙运用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知识的无穷魅力。 例如:在事件的可能性大小的教学中,上课开始就进行摸球游戏,在口袋中放入10个只有颜色不同的乒乓球,其中白球8个,黄球2个。在学生开始游戏前告诉学生:里面有两种乒乓球,颜色分别是白色和黄色。让学轮流摸乒乓球,在每次摸球前让全班学生猜测:摸到的乒乓球是白色还是黄色的?刚开始游戏时,猜黄色和白色乒乓球的人数比较接近,随着游戏进一步展开,猜白球的学生也会逐渐增多。这时可以结束摸球游戏,让学生猜测袋中两种乒乓球哪种多哪种少?通过小组交流讨论:为什么摸到白球机会大?学生得到结论:袋中白球较多。因此得出事件的可能性大小由事件发生的条件确定的结论。在这次数学实践中,学生通过课前游戏感受知识的趣味性,认识到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善用数学故事导入
数学方面的故事非常多,适当的向学生讲述故事可以提升学生的探究兴趣。所以,善于运用数学故事进行情境引入,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浓厚兴趣,对下一步教学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例如在引入无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数学史上的著名故事:公元前五世纪到六世纪时,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十分出名,他们比较崇拜数,认为“万物皆数”,而且只分为整数和分数。后来,这个学派的一个小门徒发现,除了整数与分数之外,还存在一种既不是整数又不是分数的数。毕达哥拉斯学派极力地掩盖这个事实,千方百计的不让此秘密泄露。但事不凑巧,这个学派的一个叫希帕苏斯的人,不经意把这个秘密泄露了出去,结果此人被毕达哥拉斯学派扔进了大海。同学们,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数呢?为什么毕达哥拉斯学派如此恐惧,还有人为了这个数丢了性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无理数。教师的这个故事,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无理数的极大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组织奠定了比较好的基础。
四、巧用数学课件导入
当前,多媒体课件已经逐渐成为初中数学课堂的主要教学手段,它的优势就是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信息量大。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特点,努力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形象生动,以便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设计模拟现实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这门学科。 例如:在运用轴对称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开始时,利用多媒体放映一段古代将军驰骋疆场的短片,在短片中插入唐代诗人王维的《从军行》里的诗句“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再将短片中的场景虚化为这样的情景:将军观望烽火后从山脚的A处出发,驰向草原上的交河边(直线a)的C处饮马,再回到军营B处,请帮助将军设计最短的路线。这样的导入为教学的展开做好了充分的导引,数学课堂变得丰富、活跃。所以,巧用数学课件进行情境导入,可以更加科学的组织教学,进一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积极自觉地探索。
12.在情境中运用古诗教学设计 篇十二
关键词:情境教学,互动,教学效果
在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会计教学中, 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仅限于完成教材内容的讲授, 以讲解和灌输为主要教学方法, 而忽视引导思考和启迪思维, 往往会导致学生以听讲代替思维, 其结果是没有真正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课后对交易或事项的分析无从下手, 不善于对经济业务进行确认。因此, 在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积极质疑, 启发思考, 活跃思维, 促进理解, 获得真知。
一、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
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 创设具体生动的场景,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中有这样几个基本要素:要明确教学主题;要围绕教学主题设置情境;师生共同融入这种情境;实现教学目的。情境教学主要是某种富有感情色彩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心理氛围, 就是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 情境教学也正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 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进一步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教学实践中,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设置适当的情境, 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教学在《基础会计》课堂运用中的必要性
《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 此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 对后续课程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基础会计》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即先由教师讲解或演示, 再由学生实际操作, 实践内容所涉及的凭证、账簿种类有限, 业务范围狭窄, 学生很难得到填制真实凭证的机会, 也不利于强化学生对整个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理解。所以本人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 越来越感觉到情境教学在《基础会计》课堂中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1. 情境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方法
今天的教育正在进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伟大改革。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全面的发展, 更注重从学生这个角度来思考教学, 不同于应试教育仅仅偏重于教、偏重于对学生的灌输。具体到《基础会计》课堂, 情境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 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感受, 它不是强迫学生被动地接受什么。而是设置情境, 让学生主动地走入这个环境去虚拟地感受, 唤起学生的心理反应。
2. 情境教学带来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如果一堂课能够精心设置情境, 采用情境教学, 学生的反应是最为显著的:“知识间的联系容易理解了!对会计知识的印象加深了!”这就是情境教学取得的效果, 也是老师最希望看到的。情境教学为什么会便于学生理解呢?这是因为情境教学能够使学生进入会计环境, 这个会计环境对他就不再陌生, 他好象是这个会计环境中一分子。这样, 他就能更自觉更好地思考会计概念之间的联系, 也就便于理解了。为什么会加深学生对会计知识的印象呢?因为情境的形象性、生动性自然会刺激学生的感官, 更重要的是, 这种情境教学在不自觉中培养了学生思考会计问题或其他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方法, 即在特定的会计环境中去思考问题, 不能脱离这个环境。
3. 情境教学符合认知规律
认识必须经过感性认识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基础会计》教学中, 学生必须有大量的感性认识, 最终才能形成理性认识。否则, 学生只能死记硬背, 而不能很好的理解会计结论, 更不能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能力。而采用情境教学, 就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设置情境需要把大量的资料和图片, 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或用多媒体把它展现给学生, 这不仅大大引起学生的兴趣, 还大大刺激学生的感官, 促进其思维的活跃, 从而有利于学生形成理性认识。
三、《基础会计》运用情境教学的目的
首先, 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为中心, 根据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要不断从个案中总结经验, 创新教学方法。其次, 《基础会计》情境教学的本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能力, 这也是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能力, 培养其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和逻辑思维方法认识社会的能力, 这就是《基础会计》情境教学的本质目的。《基础会计》教师要在良好的会计情境中适时地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能力, 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四、基础会计运用情境教学的注意点
为了让情境式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它有一些基本的要求。首先设置的情境要照顾到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 将基本理论融会贯穿在实际的业务中;其次, 实践所涉及的经济业务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使学生能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最后, 经济业务应是具体某个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 注意这些业务的连续性, 选取既不能超过基础会计的范围, 又要能使学生熟悉各会计核算程序中的主要内容和流程, 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会计方法、会计原则的认识。
其一, 可接受性。情境问题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恰当地设置, 要考虑到学生能不能接受, 要设计合适的“路径”和“梯度”, 便于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问题。
其二, 直观性。问题设计的内容要直观通俗。由于职业中学的学生普遍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比较欠缺, 所以在设置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尽可能采用平时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便于学生理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三, 真实性。真实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应用能力, 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培养真实的情感和态度。学习情境越真实, 学习到的知识越容易, 在真实的情境中越起作用, 越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情境中运用古诗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运用07-11
古诗情境创设08-10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07-16
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07-22
对情境教学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英语毕业论文08-12
小学体育课在情境教学中结合教与玩游戏活动的初探论文07-04
精心设计教学情境08-09
课堂情境教学10-06
什么是教学情境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