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中心室内设计

2024-10-19

社区文化中心室内设计(10篇)

1.社区文化中心室内设计 篇一

社区多功能室内文化室

xx社区自成立以来,不断完善社区功能,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社区用房120多平方米用于服务社区居民,内设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调解室、市民学堂、党员活动室、会议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慈善超市等便民服务和活动场所,服务内容有劳动就业、物业管理、合作医疗、民政助残、计划生育、社区党务等。

在服务新区建设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发展群众文化,使大量失地农民顺利变身“市民”,融入城市生活,取得显著成效,受到群众普遍欢迎。

一、完善社区文化设施建设

建设好社区现有市民学堂、文化活动室、共享资源室、书法爱好协会、社区老年合唱团、法制宣传橱窗、文体室、棋牌室、妇女儿童之家等市民文化活动场所。

二、开展群众型文化活动

成立宣传队伍,利用群众喜欢文艺演出等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多次邀请各类专业文艺团体到社区进行演出,文化爱好者送文化进社区,把优秀的文艺节目送到市民家门口,让市民享受高尚的文化艺术,接受高品位的文化熏陶。在重大节日组织群众编排文艺节目,自娱自乐,如元宵举办广场“灯谜竞猜”;“庆元旦,迎新年”趣味运动会,及各类文艺演出等,广泛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不断丰富市民文化生活。

三、实施文明素质培育工程

推进“社区文化”工程,在楼道内分别设置邻里和睦主题的宣传标语,潜移默化地引导教育市民;在绿化带内设置文明标语宣传牌;社区宣传栏里张贴精美的历史人文图画;印制市民礼仪知识读本送到居民家中,在市民学校开设礼貌礼仪课程。提倡公务礼仪、社交礼仪,积极倡导礼让老人儿童、帮助残疾人等公共场所礼仪;在黑板报、宣传栏上绘制公益性宣传画,在社区形成讲礼貌、重礼仪的浓厚氛围。强化市民公共意识;通过征集消除不文明陋习“金点子”活动等途径,引导市民主动审视自身行为,努力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树立遵守交通秩序意识,引导市民逐步养成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各行其道的文明出行习惯,使“文明出行”形成风气。

四、组织参与道德模范评选活动

通过群众自己推选的方式,在居民群众中广泛征集辖区内各类先进个人和典型事迹,并给予一定奖励,同时采取上墙公示、典型事迹宣传、模范人物现身说法等形式教育大家,营造“向典型学习,向先进看齐”的浓厚氛围。并以此促进社区内新市民素质的全面提升,从而推进“乡村变都市,农民变市民”的早日实现,努力构建温馨社区、和谐社区。

2.社区文化中心室内设计 篇二

目前,我国正在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发展而进行着一场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深刻变革,采取了“政社分离”的政策,计划经济背景下的单位制逐渐解体,社区取代原有的单位小区作为社会的最小生活单元承担着稳定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社区中心在社区发展模式中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然而,当今中国的社区发展尚未成熟,在分析学习发达国家发展模式的同时也要发扬自己的特点。在中国特色式社区发展管理过程中,社区中心可谓一个重要的管理节点,它既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接受着政府至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又是居民社区自治的物质载体,其内部功能空间分布也值得建筑师深刻推敲,将合理的设计反作用于社区稳定发展。

2.城市社区模式分析

2.1国内外社区管理模式对比理论分析

不同的国家的社区的起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共性,都是各个国家意愿的基层体现。不同的管理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政府对于社区管理的干涉程度不同。社区中心的使用性质则受着管理模式的影响。

2.1.1美国模式-独立自治(图2-1)

2-1 | 美国模式

美国之所以城市化范围最广,具有完善的城市管理系统,社区发展是其根基。自治模式下多样性发展使政府与社区的行为相对分离。社区即社区居民的利益共同体,社区居民组成社区委员会来进行管理与自治。政府则是通过利用社区独立自治组织来执行社区的项目开发与政策法规的制定,同时政府也会对于非政府组织进行引导性管理来使其为社区进行服务。美国的社区自治性确定了美国社区中心发展的形式多样性,不同的社区在自治过程中会因其自身的社会条件、宗教性质、地理状况和资源占有状况影响到社区中心形式的最终确立。

2.1.2新加坡模式-政府统筹(图2-2)

2-2 | 新加坡模式

当代新加坡作为亚太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国家,其社区建设在此过程中功不可没,也堪称亚洲社区建设的标榜。新加坡政府对于社区的管理直接而又具体,基本由政府统筹建设,社区在其建设过程中也紧密的体现政府的意志。新加坡政府在社区中设有各种形式的派出机构,并通过派出机构来规划社区与完善社区设备建设。社区建设费用有大部分是由政府直接拨款的,也有社区会自筹经费对派出机构的社区建设进行供给。在新加坡,社区中心是由政府直属的人民协会统一运营管理的,相对欧美国家的社区中心而言,社区中心的功能更加集中,为民众提供的服务也是由政府来统筹的。

2.1.3中国模式-民主集中(图2-3)

2-3 | 中国模式

中国的社区管理模式具有自身的社会主义特色,不同于欧美的自治或自立管理模式,也有别于亚洲资本主义社区管理模式。就国内现状而言,社区是我们在为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所采取的转型背景下,由原有的自上而下的中央集中管理模式,向现在的自下而上的基层自治管理模式转变的重要节点。社区建设对象是区、街道、居委会管理的城市居住区。“城市住区内的共同居住及休闲生活不应当是均质而完全分散展开的,作为居住共同体,居民的生活需要统一的引导与管理,更需要凝聚与集结”。中国的社区建设是在政府统一管理下进行的基层建设,与国外社区管理模式相比,中国社区管理模式中中央政府所起作用权重最高。在管理过程中,社区中心是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与基层人民自下而上的自治的权力相交的节点,也是进行中国特有的社区建设的基本保证,其所起作用不容忽视。

3.武汉大学社区中心改扩建方案介绍

3.1社区中心建筑设计理念(图3-1)

社区中心是社区组织管理的核心载体,而社区服务是发展社区的本质,一个好的社区中心有必要根据服务需求做出合理的设计。本建筑设计所遵从的理念也将社区中心的性质与功能列入思考范围来构思,试图为社区服务提供一个人性化平台并对其发展起到正面推动作用。

3-1 | 社区中心总平作者自绘图片

3-2 | 社区中心效果图项目图片

3.1.1功能灵活性

当代中国的社区中心一般会有一些特定的功能空间的组织形式,如办公空间、活动娱乐空间、集会空间等。本案例中,在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提高空间功能的灵活性来满足社区居民对社区中心功能的全面性要求。例如,通过室内陈设设计的改变来改变空间内部属性,使其满足不同居民团体活动的需求。

3.1.2场地开放性

作为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面对社区居民需要呈现出一种亲和力与包容性,其场地开放性则是最好的体现。珞睿社区中心的入口庭院没有明确的围墙,入口处设有一排横向排列的廊柱,与社区周边空间形成浑然一体的通透的空间,在庭院中间布置了绿化小品,营造了亲和又具活力的城市空间环境。

3.1.3连接可达性

更好的连接可达性则有利于提高社区中心的便民程度。珞睿社区中心位于武汉大学居民区的南三区与北三区之间的一处台地,正面面对着校园主干道,侧面也修建了方便市民穿越的长廊,使各个方向过来的居民都能方便顺利地进入社区中心。同时,这条长廊连通前后干道,增加了社区中心的可达性。

3.1.4区域特色性

建筑的特色性体现往往不仅可以提高社区的辨识度,亦可增加社区之于居民的内部认同性。珞睿社区中心传承了武汉大学珞珈山十八栋的早期红砖风格的同时,又加入了现代建筑风格元素,采用了简洁的立面设计,并在不同楼层的转角处都设计了窗体,使整个建筑外观看起来更加有新意,却不失对传统校园风格的敬意。

3.2环境分析

武汉大学依珞珈山环山而建,校园内形成了特有的山地地形。社区的居民楼附着于山体向下层层排列修建,由主干道为界将居民区分为南、北三区与上、下九区的居住片区。本建筑处于个片区的交接地段的台地上,同时也是大部分居民通勤或出行必经之地。处于路口处的建筑能得到良好的自然光照环境,周边亦无视线遮挡。周围拥簇的树木少则有几十年历史,天然原始的自然绿化环境不可多得,最大化利用此优势也是此方案的一大倾向。

3.3方案介绍

3.3.1总平面布局(图3-2)

珞睿社区服务中心属于小型公共建筑,针对校园内家属区进行服务。围合庭院的柱廊形成的帘幕将服务中心的入口处隐于其后,内敛得宜。

建筑充分利用其基地环境,将原旧址北面的空地进行绿化,扩大了新建筑的占地面积,入口依旧设于北面,庭院中间围绕原址保留下来的老樟树进一步绿化。而南侧的廊道前后贯通,为行走于此的居民塑造出一处曲径通幽的小景观。建筑背面设有地下室对外的辅助出入口,建筑周围其他方向的交通路线上也尽量保留了原路线,但周围进行翻新与加固,增加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3.3.2平面布局(图3-3)

一层为行政服务空间与内部办公空间。空间的组织上同时照顾到了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的双向需求,同时在有限的内部空间中安排了多个具复合性能的服务空间,使空间的利用率最大化。人流进入大厅后一分为三,利用对不同使用性质的空间的科学性布局将不同的使用空间无形的划分开来,居民由一层东侧的楼梯导向其他各层进入多功能使用空间,办理业务的居民可停留于大厅的南侧进行办理,而工作人员则在一层西侧的办公区域进行办公和接待活动。在相对较有限的空间中合理且有效地把进行不同互动目的的人流分流,减少不同目的的使用者之间的相互干扰。(图3-4)

建筑二层以上为居民交往互动与集中活动的功能性空间。以老居委会使用经验为功能参考基础,又以推进社区中心在社区中的职能体现为方向,设计者对于空间的使用需求做出了分析与总结,每层按使用需求的不同而划分出不同大小的细部空间,简洁明了空间划分却也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空间的符合使用性,不同大小与功能的安排可供居民进行不同形式的聚集活动。建筑的空间划分从功能空间的综合兼容性角度出发考虑,能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最大程度增添建筑的使用率,同时也是对于社区内居民互动的一种行为模式上的助推。

3.3.3立面处理(图3-5)

在立面的处理上,服务中心跳脱出了武汉大学一贯的古典主义倾向,采用简洁明快的红色砖墙贴面与白色涂料,重点突出两个体块之间的穿插和对比,典型的现代建筑设计手法契合社区服务中心的定位——这里并非是陈旧保守的“官衙”,而是服务于社区居民的现代职能部门。不规则的竖向开窗活跃了立面的元素,突出服务中心的亲民特质。

建筑上部立面上四面做大面积开窗处理,深凹的窗洞将建筑体量进行消减,且采用非对齐的排列处理手法。不同宽度的窗间隔排列,给建筑的外立面带来了平面表现上的韵律,墙体拐角处的镂空也让建筑体本身形成一种横向的动势。建筑采用双层墙体,起到建筑内部保温作用。对于建筑本身的服务性质来说,在功能上可以刺激内外空间的交流,更具感染力,路人可透过窗看见建筑内部的交流活动,在无形中建立社区中心在社区居民心中具有亲和力的形象。同时内部使用者也能得到更好的视觉享受。

作者自绘图片

作者自绘图片

作者自绘图片

4.总结

在社会制度转型的大背景下,社区中心的建设模式探讨有利于社区建设的稳定发展。在国家宏观调控社会制度以适应快速的经济发展的同时,起到稳定基层的作用。而本方案在深刻理解转型意义的基础上,基层自治的社区中心的功能要求,对社区中心的建筑空间模式进行了尝试性的设计探讨,在对比不同国家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得出一个中国特色的社区中心发展模式。本次设计实践目的在于为拓展社区中心建筑设计的设计理念,将服务于制度的建筑结合制度的需求来设计,让建筑设计不仅作用于使用,还作用于社会发展。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我国政策的“政社分离”的制度转变,社区作为稳定社会发展的基础因素也越来越受各学科专家的重视。社区中心在这样一个微观的城市社会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承启角色。在社会多方位转型的背景下,社区中心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时代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社区管理模式,同时以武汉大学珞睿社区中心扩建方案为例,试分析制度转型背景下社区中心所应呈现的建筑特点与其今后发展趋势。

3.社区儿童活动中心设计研究 篇三

摘要:文章针对社区儿童与社区和谐发展的社区儿童活动中心,结合了社区儿童活动空间设计、儿童环境设计与儿童教育学、环境心理学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了儿童生活现状及儿童活动中心国内外发展状况,以及国内发展前景,论述了如何构建现代社区儿童活动中心,并且对社区儿童活动中心的内部分类及外观进行了设计研究。

关键词:儿童;活动空间设计;幸福社区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儿童的成长有了更高的要求,环境设施设计以及儿童的健康和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可是现实中,一方面,由于家长工作繁忙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看管,孩子学校与家庭两点一线,忽视了孩子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随着城市社区的成长,邻里关系淡薄,使得孩子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越发欠缺。因此,在社区内建造一个儿童活动中心迫在眉睫。

一、儿童生活及儿童活动中心概况

(一)我国儿童数量以及未来趋势

中国约有2.22亿儿童,占总人口的20.27%。且所占总人口比重较大。 2012年我国约有22,287万儿童(0-14岁),一年增长42万人,同时对比近年数据显示,儿童增长呈上升趋势。国家逐渐放宽二胎政策,促使新生儿数量增加,使得儿童人口越来越多。

(二)儿童家庭结构

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在上个世纪后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使得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多为独生子女,以至于形成现代的4+2+1庭模式,即四个老人,两个家长,一个孩子。为此在以4+2+1为主流的家庭模式下,经济富裕的社会环境中,儿童成长成为家庭关注的主要焦点。

(三)儿童生活现状

学前阶段的儿童基本只有在家里和家长玩耍;学龄阶段的儿童在学校、家庭、补习班三点一线的枯燥的重复着生活。儿童这样的生活导致了其没有精神生活、没有交流,扼杀了孩子们的天性。他们需要童年、需要交流、需要娱乐式的教育。家长渴望给孩子们需要的环境,可是迫于没有时间、交通不便等种种问题而无法实现。

(四)儿童活动中心现状

如今市面上的儿童活动中心大多在商业区周围,距离社区远,从而导致平时人少,周末人多,资源不能合理利用。

二、如何构建现代化社区儿童活动中心

(一)社区儿童活动中心主体

社区儿童活动中心的主体为儿童和儿童家长,为此儿童活动中心应同时满足儿童对于学习、探究的欲望,交流、玩耍的天性以及对事物的新鲜感;满足家长对时间、距离的便捷性,对孩子学习、开发思维、愉悦、安全的需求。

(二)社区儿童活动中心场地

活动中心场地选择建在小区及小区周边空地。目前城市住宅建设基本饱和,现有小区内几乎没有建设大型活动中心的空地;小区周边随着几年的城市建设,已经基本完善,几乎也没有可建设的空地。所以大型的活动中心在小区里面以无法实现,结合绿色环保可持续主题,本次设计为小型的可移动、可组合式的活动中心。

(三)社区儿童活动中心内容

1.教育体验类

教育经验类主要针对儿童年龄略大,分为科技体验、文化体验、职业经验等等。活动中心内容不仅丰富还可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及时的更新和设计。

2.娱乐体验类

娱乐体验主要针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内容包含传统玩具、综合思维开发玩具、电子设备等开发幼儿思维的物品和设备。

三、社区儿童活动中心设计要点

根据之前分析,本次设计借鉴房车、方舱等,对于之前的活动中心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成为一个可移动、可拆卸、可组装的造型灵活多变、内容精彩丰富的“方舱式”社区儿童活动中心。

(一)活动中心外观、色彩、风格和功能设计特点

活动中心外观呈集装箱形式,四周墙壁均可拆卸、打开,根据内容需要可以自由的变换室内或者室外。每个舱长6米宽8米高两米七,可以根据小区空地的面积以及小区儿童的数量来安排放置几个活动舱。活动舱均开有长5米宽1米的窗户,可以很好的采光,解决了室内封闭空间小显得狭窄的问题;并且每个活动舱配有相应的木板,可以组装在方舱的外部,上面放置好桌椅等物品,形成了一个舒适的休息区,儿童在活动舱体验玩耍的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室外休息娱乐。

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考虑,儿童活动空间的设计要学会充分的应用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要素。所以活动中心的外观色彩呈彩色,每个活动舱由每个色彩亮丽的颜色组成,当多个活动舱组合之后就宛如几个大积木排列在空地上,增加儿童的喜爱度。

活动中心室内的风格也会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设计,幼儿玩耍的活动舱室内设计干净简单,墙面采用白色,显得非常干净舒适,可供幼儿玩耍的活动舱有由3个组成,每个活动舱都有不同的内容,里面摆放大小不同的积木,积木可以搭建可以攀爬等等,另外还有些益智设施,可以开发孩子的思维。

针对稍大一些的儿童,为他们设计的活动舱是集娱乐学习为一体的教育体验类活动舱,分为职业体验类、文化体验类和科技体验类。室内陈列设计都由不同的设计风格组成。因为儿童比较喜欢模仿,所以职业体验类室内设计完全按照真实的工作场景设计,让孩子们可以尽情体验各种角色带来的乐趣,在玩耍中懂得一些常识以及工作的辛苦,懂得体贴父母;文化体验活动舱室内装修充满艺术气息,让孩子们在文化的海洋里徜徉;科技体验活动舱就是一个微缩型的科技馆,室内设计采用高科技,里面采用蓝色的科技光,室内物品都是可操作的,儿童在里面不仅可以懂得各种自然现象和科技知识,也可以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活动中心内容设计分类

在内容设计上,活动中心内容分类非常全面,有幼儿玩耍的积木舱,有学龄儿童玩耍的科技、文化、职业体验舱。

科技体验舱分为:古代科技、探索和发现、科技和生活、挑战和未来四大类,每个类别包含相应的不同项目的科学和技术。文化体验舱分为:国学体验、传统技艺与四大发明、素质教育、幼教启蒙。职业体验舱分为:白领体验、行政体验、军事体验、农业体验、工人体验、商人体验等。活动舱内容会根据人群需要进行更新升级,与时俱进。

四、结语

总之,社区儿童活动中心的设计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和值得研究的课题,“方舱式”社区儿童活动中心的建造不仅可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使得家长工作与照顾孩子的矛盾得以平衡,而且增加了社区内邻里之间的交流,使社区居民产生归属感,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同时其可移动性既节约了社会资源,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梅丽莎琼斯著.儿童空间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保罗贝尔等著.环境心理学[M].吴建平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出版,2009.

4.社区文化中心室内设计 篇四

随着全国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管理重心的逐步下移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人们在社区学习、工作、休闲、娱乐,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社区,这给社区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社区文化增添新的内涵和功能,不断满足广大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

一、加强阵地建设,创造优美环境

一个良好的社区文化环境,是大多数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的设施阵地的建设和各类文化资源就是影响社区文化建设的两个重要因素,这两个重要因素也是顺利开展社区文化工作的前提和保证。

健全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硬件保证。一是完善社区活动室。加大对社区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添置适合老年人锻炼的健身器材,活动设施,提升活动室的活动功能,丰富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二是落实社区公益性活动场地。社区的小广场、公益性活动场地是社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要不断改造完善原有老小区、住宅区的空闲场地,扩展公益性活动空间。三是拓展社区文化活动空间。为弥补社区活动场所有限、活动设施短缺的缺限,充分发挥“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共建优势,积极与辖区学校、单位联系、协商,通过协调在不影响辖区单位、学校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与他们共用运动场、活动室、职工之家等文化体育设施场所,用于社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社区的各类文化人才资源是各社区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和主要力量。各类文化人才资源一般由文化组织管理队伍、文化艺术队伍和群众文艺骨干组成,而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状况。为了保证社区文化的广泛性、普及性,社区要注重强化社区文化骨干对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业务指导作用。逐步吸纳社区内热爱体育事业、长期从事社区居民健身活动组织的民间团队的队长、教练组成文化骨干队伍,并选有文化工作经验或有文艺专长的有能力、有精力、愿意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居民加入这支队伍,特别是一些离退休老同志,让他们继续“上岗”,发挥作用,奉献余热。

二、开展“特色文化”活动,提升人居生活质量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能提高一个城市的人居生活质量,提升一代人的精神境界,拉动一个地方的社会全面进步。为此,要保证社区群众文化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可以把开展大型活动与推行日常文体活动相结合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强劲动力。

(一)让广场文化成为培育社区文化的一块沃土

社区内的广场、健身点及公众广场是居民室外活动的集中场所。良好的广场文化,不仅直接为居民所接受参与,更能吸引居民自发性地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提高居民的愉悦程度,增强居民对于社区的认知度和归属感。利用双休日和节庆长假,结合不同季节,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推广普及全民健身运动,让居民能唱的唱起来、能跳的跳起来、能动的动起来,小区里每当夜幕降临或旭日初升时,都能够随处可见跳舞、唱歌、练拳、舞剑、健身操的,让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成为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聚餐”。

(二)让文体队伍成为社区文化的主力军

社区要针对小区老同志喜爱文体活动的特点,把文化建设的侧重点放在加强老年活动团体的扶持上。把老年合唱团、老年豫剧团、老年舞蹈队、书画协会组织好。让这些特色文化队成为受众面广的社会效益和亮点,营造文化氛围。

(三)让学习文化成为推动和谐社区文明进程的主阵地

把教育引导与创建学习型社区紧密结合,发挥“老年大学”分校、各类协会组织、文化站、图书阅览室的功能,组织“五老”(老教师、老劳模、老专家、老医生、老干部)开办各类知识讲座、技能培训班,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大型宣教活动。组织安全文化书画比赛、“11·9”消防安全自救演练、“法制宣传日”活动、职业病防治、优生优育、节能环保等宣教服务活动,学习《劳动法》、《合同法》、《治安处罚法》等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求。

(四)让邻里特色文化步入社区文化的主导行列

随着社区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居民的文化需求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一种能及时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人性交往的文化需求正逐步走入社区文化的主导行列,那就是以促进与家人之间、与邻里之间、与小区这个大家族之间的感情文化——邻里文化。培育社区居民“友善亲和、关爱互助、和睦相处、文明和谐”的意识,形成以邻里文化建设为主线的文化活动平台。广泛开展“文明楼栋”、“文明家庭”、“平安家庭”、“五好家庭”等评选,改善了邻里关系,又增近了大家的理解和沟通,增强了大家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让社区里“邻帮邻、老帮老,互帮互助乐安居”的和谐氛围日趋浓厚。三、五个结合,活跃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软、硬件各方面的内容。只有把社区文化的各个组成部分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统筹兼顾社区文化的发展。

(一)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

软件是指那些没有物化形态存在的内容,如思想理论、道德规范、习惯礼俗、行为模式、科学技术和某些种类的艺术等。硬件则是指凝结着人们精神劳动成果的物化了的劳动产品和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所需的物质条件,前者可充分体现人们丰富而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后者如图书室、活动室、广场及其内部的各种相应的设施等物质性内容。社区文化建设必须软件、硬件同时抓好,而且要相互协调、统一,发挥应有效能。(二)整体规划与主体发展相结合

整体规划就是要在总体上对社区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有一个通盘的安排。两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原则,促进相互协调发展。要适时引进专业文化、艺术团体来社区开展交流与演出,支持并推动高雅文化的发展,做到雅俗共赏,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如果把这些具有进步意义的特色的文化资源加以整合,必然能产生更大的提升作用,从而使社区文化建设跃上一个新台阶。

(三)环境感化与理念灌输相结合

一是要使活跃的社区文化活动不断升温,用更加贴近居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活动来吸引居民参与,在参与中慢慢地培养他们对社区的情感;二是要充分发挥各类社区教育阵地的思想教育作用,让居民意识到社区家园对个人生活和自身完善拥有多大的意义,从而自觉地走出家门去积极参与;三是发挥社区组织的协调、沟通作用,落实好各部门对社区文化发展的各项要求,及时了解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需求,使各项政策更为贴近现实、贴近居民,快速、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满足居民需要。

(四)创造文化与享受文化相结合

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并努力营造条件实现居民应有的创造和享受文化的权利。首先,要最大限度发挥广大业余文艺爱好者的作用。要始终不懈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作空间和条件,鼓励他们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弘扬主旋律、体现时代精神,为广大居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其次,要实现好、发展好居民享受文化的权利。大力构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重建设一批小而精、多而全的文化设施,形成纵横交错、点线结合、方便市民的文化服务网络,让居民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公益性文化设施体系及公共服务带来的便利。

(五)先进文化与特色文化相结合

5.廉政文化、社区文化 篇五

一、春华社区“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简介

2005年以来,春华社区根据市、区纪委和丹桂街道办事处的布置和要求,以“廉政文化进社区”活动为平台,把廉政建设工作纳入社区工作的重点,着重在完善责任、健全制度、强化宣传,确保实效活动上下功夫,着力提高社区党员干部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和拒腐防变的自觉性,着力提高广大居民群众参与廉政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开展有效的活动如“一会、一栏、一角、一景、一袋、一创、一队”,以“奉公守法、艰苦奋斗”为主题,开展座谈讨论一系列载体活动,在社区内努力营造“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的良好风尚,自觉构筑反腐倡廉的防线,齐心共创和谐社区。社区被评为“廉政文化进社区”先进单位。

二、春华社区文化活动简介

6.社区文化中心室内设计 篇六

创建社区睦邻文化,促进社区和谐建设 作者:

来源:《检察风云·创新社会管理理论》2013年第03期

【摘要】邻里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传统社会中对邻里关系“远亲不如近邻”的描述,还是现代社会睦邻点的建设,都是人们对睦邻友好建设的一种追求。嘉定区自2007年起开始建设的“睦邻点”项目,既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现代社会社区发展的一种新型邻里关系。“睦邻点”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在各个街镇形成了不同形态,目前,街道已建各类社区“睦邻点”243个,覆盖近万人。社区“睦邻点”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属于独创,历经7年的文化孕育、5年的建设推动,得到了全国社会学专家的关注,为推动社会社区建设、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嘉定区“睦邻点”成为嘉定镇街道创新社会管理的创造性举措和工作品牌,在2012年的上海社会建设创新项目评选中名列第二。

本刊记者实地采访了嘉定“睦邻点”,听取了社区、街道、区政府各个层面负责人的介绍,并走访了桃园社区的5个睦邻点,对睦邻点建设的背景、做法和新的进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还约请了上海市政法学院社会学院院长章友德教授和上海市市委党校社会学系马西恒教授,对此项目做深度评价和讨论。希望通过对项目的报道,进一步探讨社区文化建设同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7.生态社区及社区生态文化建设初探 篇七

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概念, 系统是就和谐社会的内容而言的, 它表明构成社会和谐组成要素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大致可分为人的各种社会关系 (如主要有心物、心身、己我、己人、群己等关系) 的和谐和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这样由多元和多样要素组成的社会和谐必然是一种复杂的和谐。由此可见, 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题中必有之义。生态社区建设的目的是促进社区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 实现人、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需以生态社区建设为基础。

由于不可持续发展问题是因为发展造成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紧张和对抗, 引起关系失衡、失谐而产生的。因而,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也在于社会发展能否重建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和谐的关系。欲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需要建设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区, 促进社区的生态化。

无论是建设和谐社会, 还是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都离不开生态社区建设, 都呼唤生态社区在我国城乡的社区建设中蓬勃兴起, 快速成长。加强生态社区建设应成为我国应对和破解发展的生态困境与环境难题, 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之策。

二、生态社区的内涵、特征及生态文化

(一) 生态社区

目前, 国际上对生态社区尚无明确、统一的定义, 甚至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其称谓也不尽相同, 在我国以称“生态社区” (ecological community) 、“绿色社区” (green community) 居多, 而在欧美国家以称“可持续社区” (sustainable community) 、“健康社区” (healthy community) 、“生态村” (eco-village) 等较为普遍。

1、生态社区的释义

生态社区 (ecological community) 是在社区的概念基础上, 以生态性能为主旨, 以整体的环境观来组合相关的建设和管理要素, 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化环境水准和生活水准, 且持续发展的人类居住地。笔者认为, 生态社区是指生态健康的社区, 是一个能促使居民身心健康, 提供居民优质生活, 保护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和精神文化不断进步的这样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社区。

2、生态社区的特征

由于最终目标的不同, 生态性社区相对于一般性社区也就有了功能复合、布局组团化、空间紧凑、尺度人性化等特征。 (1) 功能复合是生态性社区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阿瓦尼原则 (The Ahwahnee Principle) 中指出:“所有社区均需综合设置, 必须将住宅、商店、工作单位、学校、公共设施等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各项设施和活动场所, 形成多功能的综合体。” (2) 布局组团化是生态性社区在布局形式上的一个重要特征。 (3) 空间紧凑是生态社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4) 尺度人性化是紧密结合上一点来说的。在一个富有人性化尺度的环境内, 各功能空间紧凑精悍而有机结合, 既恰如其分而又不铺陈夸张。

(二) 生态文化

社区的生态文化建设, 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点。

什么是“生态文化”?许多专家已经有了定义。余谋昌认为:“从狭义理解, 生态文化是以生态价值观为指导的社会意识形态、人类精神和社会制度。如生态哲学, 生态伦理学, 生态经济学, 生态法学, 生态文艺学, 生态美学等等;从广义理解, 生态文化是人类新的生存方式, 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方式。”王如松认为:“人类社会的核心是人, 人与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生态合理或不合理的文化, 推动社会的兴衰。人与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的文化简称生态文化, 涉及人的意识、观念、信仰、行为、组织、体制、法规以及其它各种有形式的文化。”“生态文化”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弘扬的是文明的生态的价值观, “环境 (生态) 伦理”是“生态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三、我国当前社区生态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社区在我国出现时间比较短, 建设的内容比较复杂, 将社区生态与社区文化结合建设更是一个全新的事物, 社区生态文化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诸如社区居民参与缺乏主动性;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缺乏法律保障;建设管理的制度水平不高。

(一) 社区居民缺乏生态价值观念

生态价值是指人类主体与生态环境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这种相互关系的认识判断。老社区的居民认为自己的社区已有树木, 无须在搞什么生态绿化;新社区生态化和文化做的好一些, 由于他们的生态观念没有主动转变, 不积极交纳物业管理费, 导致物业管理落后, 结果是社区只有优美的生态环境, 却毫无文化内涵而言。

(二) 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人文环境不理想

所谓人文环境, 包括人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价值取向等诸多“软”方面的东西。因为一些城市社区居民来源复杂, 所以他们的人文素质参差不齐, 总体水平不高。

(三) 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特色不突出

我国社区从公共设施到绿化草坪, 从社区居民的文化意识到思想观念, 不论是“老”的社区, 还是“新”的社区, 无论是南方的社区, 还是北方的社区, 几乎都是千人一面, 雷同现象比比皆是。

(四) 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不完善

社区的生态建设是“表”, 社区的文化建设才是“里”。只有表里如一, 社区的生态文化建设才能可持续发展下去。我国社区就“老”社区而言, 盲目跟风, 忽视自己文化特色的创建, 甚至在旧城改造中把一些很有特色的文物建筑也摧毁了;就“新”社区来说, 也是千篇一律。物业管理公司在我国大多数地区也是一个新事物, 也很不成熟, 管理制度很不健全, 他们只收钱不做事情的现象时有发生, 更谈不上建立生态文化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

上述问题的存在, 既有客观原因, 也有主观原因。就客观原因而言, 主要是我国社区的生态文化建设是一个新生 (下转27页) (上接6页) 事物, 有些人对社区生态文化建设是什么, 怎样建设, 知道得不多;就主观原因来说, 包括社区的主管部门在内, 对于社区与文明建设的关系及其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社区居民的人文素质不高, 这些都足以导致我国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严重滞后。

四、生态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和途径

应当指出, 社区生态文化的建设是我国社区建设和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它既包括社区的生态化建设, 更涵盖社区文化建设的内容。所以, 在社区生态文化建设中, 我们必须要从各地实际出发, 按照党的文化发展的有关方针、政策, 建设既具有地域特色, 又具有时代先进性的社区生态文化。

第一, 态文化建设要致力培育植根于生态文化土壤和社区居民心灵的积极向上的生态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可以说, 生态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是生态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第二, 社区生态文化建设要将社区纳入到整个自然生态中去考虑, 树立“大生态”的观念。自然万物历经千秋万代, 业已形成严密有序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 对此, 我们知之甚少, 任何对自然不必要的增加或减少, 都可能带来整个自然系统的紊乱乃至对人类本身的报复。

第三, 社区生态文化建设还要开展有自己社区特色的居民文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是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

第四, 社区生态文化建设要建立以政府主管部门为主导、社区居民为主体、社区物业管理公司为中介的三位一体长效管理机制。

第五, 完善社区管理体系。在社区生态文化建设中, 要结合社区特色, 制定切实可行的社区文化发展规划。

第六, 发挥多种优势, 积极引导社区居民树立生态文化观。首先, 发挥政策法律优势。政策是指导和规范社会有序进行的政府权威性指令。其次, 发挥文化优势。社区主流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集中反映了一定区域的人文精神。再次, 发挥宣传教育优势。公众的生态意识对于生态与资源的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这种意识的普及可以通过教育来完成。

第七, 倡导人类平等观和人与自然的平等观社区生态文化建设应强调人类平等观和人与自然的平等观, 包括生存平等、利益平等和发展平等, 既要求代内平等, 也要求代际平等。

综合起来说, 我国社区的生态文化建设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结合社区的实际, 正确处理局部与全体的关系, 将生态建设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 以促进我国社区生态文化健康、持续的发展。

五、结束语

社区是城乡居民的第一生活环境, 社区生态文化体现着社区居民的文明程度。如果社会各界都能认识到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重视社区生态文化建设, 努力探寻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那么, 我国社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就会迈向一个新台阶,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实现全面健康、稳定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社区生态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是培养社区居民自觉维系自然界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和持续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的一种新型社区建设活动。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 我国社区生态文化建设要坚持科学性、整体发展、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原则, 加大社区基础建设的投入, 发挥社区自身优势, 在社区生态文化建设的实践上下功夫, 引导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生态文化观, 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区,生态社区,生态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 (第三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2]杨芸, 祝龙彪.建设生态社区的若干思考.重庆环境科学[J], 1999, 21 (5) :18-19.

[3]玄峰, 刘彦.建设生态社区.建筑[J], 2005, (23) :118-119.

[4]程世丹.生态社区的理念及其实践.武汉大学学报 (工学版) [J], 2004, 37 (3) :85-86.

8.试论社区文化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 篇八

关键词 文化 社会发展 社区文化 社区发展

一、社会与社区

(一)社会与社区的概念界定

要探讨社区文化与社区发展之间的深层次关系,我们首先必须要厘清几个相关概念。社会与社区是我们首先要面对的两个基本概念。

所谓社会就是指人类生活的共同体。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结合体,它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仔细研读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后,我们能得到对社会概念更深入、详细的理解与把握:第一,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机械相加,而是指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是人们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二,生产关系决定着人们之间的其它一切关系。

社区就是小社会、是构成社会有机体的细胞。中国人民大学的郑杭生教授和胡鸿保教授对社区概念做出过如下精辟论述:第一,社区总要占有一定的地域,

如村落、集镇、街道等,其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第二,一定的人群是社区存在的重要物质基础;第三,社区中的一定人群必须因为某些共同拥有的利益、共同面临的问题、共同满足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或其他活动;第四,社区中的各种活动及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它的核心内容。

(二)社会与社区的关系

社会与社区的关系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二者的联系与区别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相比社区关系中的共同性而言,社会关系中的共同性具有高度抽象性;第二,社会由于自身处于整体性地位,是“无限”,因而不强调地域性,而社区则是坐落在具体的地理空间上,是“有限”,不能回避地域性;第三,相比社会关系中的“虚幻性”,紧密性是社区关系的主旋律;第四,社会功能具有总揽全局的宏观作用,而社区功能则具有把握细节的微观功能。

二、(社会)文化与社会发展

(一)文化与社会发展的概念界定

现在有必要界定一下文化与社会发展的概念了。众所周知,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我们这里所要探讨的是狭义的文化概念。

所谓文化是指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所创造的全部精神成果,是指“物質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的“精神文明”。当然,文化也具有两面性,有“精华”和“糟粕”之分。良好的文化具有以下社会功能:第一,规范社会行为;第二,维护社会团结;第三,塑造社会成员以健全的人格。反之,腐朽的文化则具有相应的消极作用。

同理,社会发展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我们这里所要探讨的是狭义的社会发展概念。广义的社会发展是指相对于自然界而言的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而狭义的社会发展是指相对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

(二)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文化与社会发展二者之间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制约)中曲折前进。良好的社会文化对社区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促进作用,不良的社会文化对社区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阻碍作用。社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发展又反过来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反之,社会的倒退也会对社会文化造成破坏。

三、社区文化与社区发展

(一)社区文化与社区发展的概念界定

部分学者认为: “社区文化, 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 人们所创造、孕育、形成的人文环境、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总和。”也有学者认为: “社区文化指的是特定社会区域当中人们各方面的行为所构成的文化生态系统。它既包括这一区域内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也包括该区域内社会成员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生活习俗、审美方式、娱乐时尚等。”尽管不同学者对社区文化概念的表述不同,但其内涵是一致的;社区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所谓社区发展也就是社区自身的协调发展,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可表述为:社区发展是指社区这个系统内部各构成要素与系统的相互影响以及诸要素自身的发展,它是系统在常规状态下的一种动态平衡。通俗地讲,社区发展是社区经济、文化、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二)社区文化对社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良好的社区文化在社区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良好的社区文化能为社区发展奠定良好的精神基础。良好的社区文化, 在一定时期内, 总会强调特定的文化理念, 从而规范和影响社区群众的行为模式,并排斥其所否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 它一方面不断鼓励社区群众与现实之间以及社区群众之间的相互协调; 另一方面也在不断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理想和目标。这样, 社区成员在长期的交往中逐步形成了共同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信仰和归属感。这种作用可以概括为:良好的社区文化有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有利于增进社区居民之间的感情、 形成和谐的社区关系, 有助于增强社区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第二,良好的社区文化对社区居民的行为具有巨大的价值导向作用,良好的社区文化能促进“社区综合竞争力”的提高。“社区综合竞争力”体现了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以新的发展观为基础。要增强“社区综合竞争力”不能单单理解为提升社区的经济增长能力, 而应理解为社区经济、文化、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综合发展能力。良好的社区文化能为“社区综合竞争力”的提升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道德保障。

第三,良好的社区文化有助于社区居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受教育程度、道德水准、精神状态、健康状况和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这几个方面形成一个综合的统一体, 共同反映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状况。只有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 才能不断推动社区建设向前发展, 而要提高社区居民的综合素质水平,就不能忽视社区文化的重要作用。社区文化在提高社区居民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它的教育功能上。社区文化教育除了学校教育和专业教育外, 还有社会性自我教育。

第四,良好的社区文化是社区变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的看法,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一书中已作过充分论述。现代的发展哲学、经济学、经济社会学和发展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也得出相同的结论。而笔者在上文已分别论证过社会与社区、(社会)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社区文化受社区经济、政治发展程度的决定和制约,反过来又影响社区经济和政治的发展, 是社区发展的动力力。

本部分主要讨论的是良好的社区文化对社区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不良的社区文化对社区发展的阻碍作用。不良的社区文化对社区发展的阻碍作用与上文所讨论的良好的社区文化对社区发展的促进作用是相对应的,笔者在这里就不在详细论述了。

综上所述,社区文化对社区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良好的社区文化对社区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促进作用,不良的社区文化对社区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阻碍作用。所以,我们要大力建设良好的社区文化,消灭纠正不良的社区文化。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高占祥. 论社区文化[M].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4]龚贻洲. 论社区文化及其建设[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9).

9.友谊社区社区文化建设工作计划 篇九

(一)、组织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

1、组织居民参加各类文化健身活动,挖掘社区资源,扶持社区各个文体队伍等。

2、定期组织和举办各类文化培训,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

3、精心策划和设计文化活动的裁体,组织和发动社区居民、辖区单位积极参与,并协调联络有关方面提供场地、项目等支持。

4、社区“老年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图书阅览室藏书达到一定数量,结合社区建设,根据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开展适合的活动项目。

5、利用暑期组织青少年开展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居民热情参与,以此来活跃社区文化,陶冶居民情操,从而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

(二)、利用社区内各种专栏、板报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1、社区内的宣传板报全年出12期,向居民宣传时事政治、养身保健等。

2、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及时向街道报导社区新事新风、好人好事。

(三)、加强对社区成员的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形成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

1、加强学习,提高社区干部的群体素质。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群文干部具体抓。

10.社区文化艺术节社区演出主持词 篇十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的父老乡亲们,大家好

盛夏盛宴,美城美景,在这火红的七月,##市社区文化艺术节掀起热潮,在这欢乐的时刻,我们来到了风景如画的##城市客厅,今晚,是我们##社区的专场演出,我们代表##60万人民向##人民,向在场的所有观众朋友们表示亲切的问候。

##,东连##,西接南京,山明水秀、人杰地灵,亭殿楼阁尽是画,山水风物皆有情,##,是闻名遐迩的##革命老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草莓之乡、##省文明城市和##省文化工作先进市。

让我们欢聚一堂,让我们热情相拥,“灵山秀水,福地##”欢迎您。

请欣赏舞蹈《欢聚一堂》

1、舞蹈 《欢聚一堂》

福地##,好运##,无限风光,最美的还是我们家乡,请欣赏女声独唱 《福地##》

2、女声独唱 《福地##》

文化强省,##先行,文化惠民,欢乐##,2010年“##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乒乓球赛成功举办,第十届##旅游文化节,即将拉开帷幕,社会平安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处处充满金灿灿的生机和活力。请欣赏社区小朋友的舞蹈《拉丁舞》

3、舞蹈 《拉丁舞》

草绿了,花红了,无限风光,鸟语花香,社区更美更靓,社区活动红红火火。

这几年,随着##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市政建设的力度,文化专栏、健身场地,阅览室,俱乐部、文化室、老年活动室逐步建立,业余艺术团不断涌现。环境改善了,生活提高了,精神生活更丰富多彩,社区文化越来越活跃,社区文化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繁荣。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文化生活。今天,社区的阿姨门要表达她们的喜悦心情,请看她们的音乐快板<<欢天喜地唱社区>>

4、表演唱 《欢天喜地唱社区》

社会发展,事业进步,社区群众文化蓬勃发展,歌舞队、合唱队、戏剧队、社区艺术团,雨后春笋,公园、广场,街道旁,健身操,广场舞、男男女女扭起秧歌、打起腰鼓、文艺演出、门球大赛、书画摄影大赛,文化活动红红火火健康向上。

我们的社区艺术团多次应邀参加了全市重大演出活动、广场文艺晚会的演出及三下乡文艺进村活动,##年9月,大合唱《地道战》代表##市参加了##省汇演。今年,艺术团参加了##电视台综艺频道“震撼一条龙,社区乐翻天”。

足迹遍布社区街道,歌声留给了千家万户。广大市民在社区文化平台,积极开展各项活动,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繁荣社区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构建和谐##、建设南京副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请欣赏大妈们的舞蹈 《SORRY

SORRY》

5、舞蹈 《SORRY

SORRY》

##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有道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九寨沟”——九龙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发展旅游事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乡村游、农家乐,请听对唱《刘海砍樵》。

6、对唱《刘海砍樵》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居民收入不断增长,欢歌奔未来,人人乐开怀。看,一群快乐的老太太上了场。请欣赏舞蹈《快乐老太》

7、表演唱 《快乐老太》

沪宁城际铁路、宁杭城际轻轨,区域性交通线路的建设,特别是##年新修编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将##等城市作为南京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区域,为我市带来了新的机遇。

城市建设大投入、大建设,实现了大发展。一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文明的城市,时时处处感受到她的生机与活力,一座清新靓丽的都市“副城”,正悄然屹立于南京东郊。无限风光,醉了游客,醉了日月。我们的日子将越来越好,我们杯中的酒会越来越香。

请听许金玉京剧清唱 《贵妃醉酒》

8、京剧演唱《贵妃醉酒》

咱农民的地 咱农民的天 咱农民的胸怀比天地宽 咱农民的心 咱农民的愿 咱农民的希望就在那天地间。请听男声独唱《咱的胸怀比天地宽》

9、男声独唱《唱农民的胸怀比天地宽》

近年来,##的建设,如火如荼,##的发展,高歌猛进,随着市委市政府“推进同城同建,打造南京副城”新一轮发展战略的实施,##的经济必将迎来新的腾飞,实现一个又一个跨越。

诚信认真,有求必应,##这块投资创业的宝地福地,正以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新姿向海内外嘉宾敞开大门。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同德绘宏图。勤劳朴实的##人民,正踌躇满志,信心满怀,站在新的起跑线上,上演一幕又一幕精彩的接力赛。##的明天更美好,明天的##情更浓。接下来请看小朋友们热力四射的《拉丁舞》

10、舞蹈《拉丁舞》

万家灯火,流光溢彩,灯火辉煌,笑语欢歌。灯火通明来观灯,夫妻观灯唱心声。有请陈巧云、戴朝祥为大家表演黄梅戏歌《夫妻观灯》。

11、黄梅戏演唱《夫妻观灯》

福地##,好运##。##,是著名的道教圣地。曾赢得了“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等美誉。##,是神圣的革命圣地,如今,##的红色之旅,已成为机关、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党团组织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首选地。##,是闻名的旅游胜地,自然风光清新秀美,景色迷人,自古就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美景。2001年,##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目前,##风景区年接待香客、游客超过100万人次。

在这块热土上,我们创造了奇迹,我们收获着希望!我们的事业长足发展,我们的生活

翻天覆地,我们的家庭幸福美满,到处谱写着和谐动人的乐章。请欣赏歌伴舞《##好风光》。

12、歌伴舞《##好风光》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享建设的喜悦,科学发展,跨越赶超,省级经济开发区、南部

旅游、宝华新城、下蜀临港工业集中区和紧挨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郭庄 “空港新区”等##对接南京的“五大板块”建设热火朝天,##正利用毗邻南京的区位和优良生态环境的优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百倍的信心和决心,不断开创着各项事业的新局面,创造着新的奇迹!。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家乡##前景无限美好,春风,春雨,春潮,家乡##大地一片新绿,一片生机。请欣赏舞蹈《世纪春雨》

13、舞蹈《世纪春雨》

结束语

上一篇:司考励志心得下一篇:今冬明春安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