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艾滋病教案(精选4篇)
1.免费艾滋病教案 篇一
司马光-免费教案
司马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1.司马光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这篇讲的是司巴光小时候的故事。写的是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大水缸里,别的小朋友都慌了,而司马光却没有慌,人也急中生智,举起石头砸破水缸救出了小朋友。通过这个故事启发学生遇事不慌,沉着勇敢,关学习司马光这种迸向思维的方法——别人想的是人赶紧离开缸,而司马光则想的是缸里的水离开人。
2.字音、字形
本课8个生字要注意读准:孩(h2i)、光(gu1ng)、块(ku4i),书中“一块石头”读成“一块儿石头”(儿话音)。
识记生字字形时,要让学生开动脑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识字。为了更好地巧记字形,提供几种记字方法:(1)用象形字
记“石”字。(2)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吓”字。(3)用顺口溜的方法“光”字:三个小淘气,坐在板凳上,压弯一条腿、后脚尖朝上。记“没”字:三点水,几头又尾,合在一起就是没。
书写时应注意:“候”字的左边是“单人旁”,再加上一个小竖,右上边是“横折、横”,下边是“尖”字。“孩”字左边是“子”字旁,注意“子”的最后一笔“横”改成“提”,右边是“点、横、撇折、撇、撇、点”注意两个撇的起笔对齐,就写好看了。“哭”字千万不要丢掉最后一笔“点”。
3.看懂图意: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孩掉进大水缸里。从图上可以看出一只大缸砸破了,水哗哗地流出来,掉进水缸的这个小朋友正在往外爬,司马光正伸出手去挟爬出来的小朋友。再看看他们身后的几个小朋友,有的吓哭了,有的张着大嘴在喊大人。
4.理解课文内容
第一自然段是写很久以前,有一个孩子叫司马光。
第二自然段结合标图弄清楚假山和水缸的位置。
第三自然段是写有一个小朋友没注意掉进水缸里。
第四自然段是写其他小朋友看见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都慌了。
第五段主要是司马光是怎样做的,他举起一块儿石头很块地把水缸砸破了。
第六自然段是写缸里的水流出来了,小朋友得救了。
5.朗读指导
“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大”字稍慢、加重。“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的“一不小心”读得稍快一些。“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这句话读得稍慢些。第五自然段要读出司马光的机智勇敢,读时突出“没有慌”、“举起”、“使劲砸”、“几下子”这几个词语。教法建议
1.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2.指导学生看图,从图中质疑。
3.在学文时,引导学生学习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4.在教学第四、五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设计让学生在表演中理解词语和句子。
5.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不慌张是本课的要求,理解司马光爱动脑筋,机智、方法巧妙而实用是本课的重难点,在教学中采取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2)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
6.教师演示2个复动投影片,一是演示“人离开水”,二是演示“水离开人”,让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使学生领悟到两种救人的不同方法,更加突出司马光的机智,勇敢,同时学生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7.创造性思维训练;设计一个情景。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说些什么呢? 解词导向
假山:用石块人工堆砌而成的小山。[例句]公园的假山真好看。
不小心:不留神,没注意。[例句]放学了,我不小心摔了一跤。
慌:心里发急,动作忙乱。[例句]做作业的时候,我们不要慌,要认真去做。
使劲:用力。[例句]这张桌子很重,我要使劲才能搬动它。
得救:本课指脱离了危险。[例句]经过医生抢救,王爷爷得救了。释句导读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这句话讲的是司马光举石砸缸。用“举起”说明这是一块大石头,举得高,用的力气大,砸下来的力量才大,水缸才能砸破。“几下子”说明特别用劲,救人心切,想赶快把小朋友救出来。
课文理解 段落段意
第一段(1自然段):讲司马光是古时候的人。
第二段(2、3自然段):讲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孩子不小心掉进水缸里。
第三段(4、6自然段):讲司马光举石砸缸救出了小朋友。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司马光举起大石头砸缸救人的故事,说明司马光小时候聪明、勇敢,遇到紧急情况不慌张,能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示例
(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8个生字和9个词语的音。认识“司、假、慌、喊、举、砸、破、救”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看图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及司马光砸缸的过程,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和孩子。
4.从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中受到启发,遇到事情要像司马光那样不慌张,支脑筋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学重点
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理解花园里的环境和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词句,知道司马光是一个遇事不慌、勇敢聪明的孩子。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这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11 司马光
2.简单介绍:司马光姓司马,名光。是我国此宋时期的历史学家。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二、看图图意
1.出示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学生能从图中看出一口大缸被砸破,水哗哗地流出来,一个孩子正往外爬,图中间的孩子正伸手去扶那个孩子,其他的孩子有的吓哭了,有的喊着,有的找大人。
2.你有不懂的地方吗?
学生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当时的情况怎样?
学生2:是谁救的掉进水缸的孩子,他是怎样救的?
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画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要多读几遍。
2.读准生字及会认字的音。
(1)自己借助拼音读生字和会认的字。
(2)同桌小伙伴互读、线纠正。
(3)抽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4)做猜字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字音。
(5)电脑出示词语的演示文稿:
孩子 吓哭 没有 假山 慌了 喊叫
举起 砸破 救人 古时候 司马光 一块石头
3.再读课文,标画出自然段。
4.学生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四、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电脑出示插图;让学生根据图中人物的穿载来理解:“古时候”这个词语。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从他的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提问:①他指的是谁?(他指的是司马光)②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③教师鼓励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思考问题④借助图弄清花园里假山下,大水缸的位置,以及是怎样的一口缸。
3.指导朗读
①教师范读第二段,要求学生认真听,听出什么了?(教师在读时注意突出“大”和“满”字)
生:我听出花园里有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缸,抽里装满了水。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指名读这段;读后同学评议。评议时同学们先可以说说他哪儿读得好!然后说说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最后他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④由于本段的第二句是个长句,不容易读的教师再范读,让学生注意看清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⑤学生自己练习朗读。
⑥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⑦指名读,集体纠正。(三)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听他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有一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玩,怎么全掉进大水缸里呢?请你们联系上下文说一说。
3.理解:“一不小心”的意思。(就是没留神掉进大水缸里。)
4.应该怎么读呢!同学们自己练习朗读这段。
5.指名读,大家评议。
6.必要的时候教师范读指导。
7.提问: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没留神掉进了大水缸里。启发学生想象,掉进缸里的小朋友会怎样呢!通过讨论得出当时情况十分紧急,掉进大水缸里的小朋友如果不急时救上来就会有生命危险。
8.过渡语,就在这紧急时刻,司马光和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五自然段。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1.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己轻声读这段,读后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表示小朋友动作的词语。
(2)从“有的……有的……哭、叫、喊、跑、找”这些词,小组讨论他们这些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3)小组汇报得出结论:让别人来帮忙,我这么小,没有办法,有的吓哭了,不知道怎么办。
(4)为了让学生理解:“别的小朋友都慌了”的场面,教师提问: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里,随时有生命的危险,如果你也在场,那都慌起来了是什么样子?请同学表演当时的场面。
(5)教师指导学生有语气地读好这段。
(6)过渡: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就在这危急时刻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己读读第五自然段,思考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请你画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
(2)请同学看图,并模仿司马光的动作。
(3)师:司马光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怎样做才叫“使劲”砸呢!再请同学们做动作。学生在表演中理解了词语和句子。
(4)教师指导学生读后四、五段。
(五)通过比较理解课文内容。
1.与课文中人物的比较。
提问:当一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一口大水缸里时,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小朋友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自己与司马光的比较
(1)提问:同学们也动脑筋想一想,假如你当时是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还有什么方法能救出掉进大水缸的小朋友呢?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办法一:用梯子爬到缸上,把小朋友拽上来。
办法二:找一根长竹竿,让小朋友抓着竿爬上来。
办法三:去喊大人,让大人把他救上来。
办法四:可以找来抽水机把水抽出来。
办法五:可以拿来绳子把小朋友拉上来。
(2)提问:大家想了不少好办法,现在我们比较一下,司马光的办法和大家的办法有什么不同?
(3)教师演示复动投影片:小朋友被大人从缸中拉出来,人离开水。
教师板书:人——水
(4)请大家想一想: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救小伙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5)教师再一次演示“人离开水”的复动投影片。
教师板书:
(6)司马光用的办法与我们的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演示:水从缸中流出,小伙伴得救。
教师板书:
过渡:这样水就离开了人,小朋友得救了。
(7)从这样事情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小组讨论后交流。
(8)师总结:
你们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用梯子,用竹竿、拿绳子、喊大人都是让人离开水,但时间又来不及。而民光急中生智砸摃救人,没法让水离开人,这是反向思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六)学习第六段
1.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你们高兴吗?
2.请学生带着高兴的心情读第6段。
五、创造性的思维训练。
师: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就在这时候,假如你是他们中的一员你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学生分角色演一演。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巧记本课8个生字的字形,了解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
3.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的字形及字义。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词。教学难点
1.巧记本课生字的字形。
2. 正确地书写“候、孩、没”这几个字。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司马光这篇课文,司马光给你们留下什么印象呢?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
二、学习生字的音形义。
(一)巩固生字、词的读音。
(1)自己认读生字。
(2)同桌互读生字、词。
(3)抢读生字词卡片。
(二)巧记字形、理解字义:
(1)让学生自己动脑、选择自己认为最巧妙的记忆法记忆。
(2)同桌小伙伴互相说一说。
(3)请小组汇报或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
候:可以用“猴”字来记忆,去掉“反犬旁”在单人旁的右边加上一个小竖,也可以用拆字分解的方法帮助记忆字形。组词:小时候。
孩:可以用学生认识的“该”字换偏旁记忆“孩”字。也可以用拆字的方法记忆。组词:孩子
光:学生可以用顺口溜的方法记忆:三个小淘气,坐在板凳上,压弯一条腿,后脚尖朝上。组词:司马光、时光、光明。
吓:学生用形声字的方法记“吓”字。为什么是口字旁呢?可让学生做出受惊吓的表情,体会人受惊呀时往往会不由得张大嘴,所以是“口字旁”。组词:惊吓,吓一跳。
哭:学生可以用拆字法记忆:“两个口”和“大”再加上“丶”。也就是两个人张着大嘴哭。组词:哭了,吓哭。
没:学生用顺口溜帮助记忆:三点水,几头又尾,合起来誻没。也可以用拆字分解的方法记忆字形,组词:没有。
块⑴以用“块”字换成“提土旁”记忆“块”字,组词:一块。石:可用象形字“ ”(书写不准确)来帮助记忆“石”字,组词:石头,石块。
(4)指名抽读生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形义。
三、书写生字词。
1.先自己观察每个字词卡片,巩固生字的音表义。
2.在书上独立书写8个生字,提出难写的字。
3.同桌同学相互评改!
4.学生提出比较难写的字,教师重点指导“候、孩、没”这3个字。提醒学生“候”不要丢掉小“竖”;“孩”字右边的“两个撇”第一个“撇”长一些,第二个“撇”短一点,两个撇的起笔要对齐。“没”字右边不能写成“几”字,书写时注意没有钩。
5.教师出示:“哭、光”两个字,问学生书写时应注意什么/教师强调:“哭”字不能丢掉“点”,“光”字上面是竖、点、撇,不用笔顺错。
6.学生在书上的第二个田格中练习书写生字。
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同时纠正学生的写姿和执笔方法。
7.学生写完后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大家相互评改!
四、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书写生字和字词。
2.完成课后练习3
(1)实物投影出示这道题的内容。
(2)读读这两个字,区别“块”和“快”的异同。
(3)让学生试着自己填一填,同桌同学互相交流。
(4)请同学说正确答案,再读读句子。
(5)学生把答案填上书上的括号里。
五、教师小结,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1、司马光
教学设计示例
(二)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
(二)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司马光为什么砸缸,其道理是什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课题,司马是姓,叫光。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让学生打开书,看本课的内容,除课文以外,有一幅插图,课后有3个作业题。
2.范读:边听边想,这一课写的是谁的一件什么事?
(1)范读。
(2)看插图上画的都有什么?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本课写的是司马光砸缸,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的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玩:音 w2n 但是读课文时一般带有儿化音。
读词语卡片:
古时候 孩子 朋友 跑去 叫 有一回
5.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学习。
(2)同桌交流学习情况。
(3)指名汇报自学和同桌交流情况。
同学们,老师现在指名来汇报学习情况,老师叫到的同学,你不仅是代表你自己,而且是代表你同桌,因为刚才是你们两人讨论的,一个说完后,同桌还可以补充。
利用熟字记字形的有以下几个:
古:上边“十”,下面“口”,时:左边“日”,右边“寸”,回:大口套小口,笔顺: 回。
朋:左边“月”,右边“月”,玩:左边王字旁,右边“元”。
跑:左边足字旁,右边书包的包字,笔顺是 包。利用偏旁加部分记字:
候:左边单人旁,中间一竖,右边是:。
孩:左边“子”,右边笔顺:丶亠。
友:一横加一撇,带上一个“又”。
让学生理解词语和一字组多词帮助理解字义:
古时候:很早很早以前称古时候,昨天,前天叫古时候吗?不叫。
古(古代)(仿古)(蒙古)
时(时代)(时间)(小时)
候(气候)(等候)。
朋友:关系不错的人称朋友,本课小朋友,指关系好的小孩。
友(友谊)(友好)(亲朋好友)
玩(玩耍)(玩艺儿)(贪玩)
跑(跑步)(跑来跑去)
(四)在学习生字、生词的同时,把课文读通顺。
1.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得”的音。
请同学读词语:长得又大又圆。
这里的“得”读 de 轻声;本课“得救”了,这里的“得”读二声d6,是得到的意思。比如:我得到妈妈的宠爱。我得到同学们的帮助。
2.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小声读课文,一是注意生字词在句中的读音和字义,二是把课文读通顺。
(五)指导书写生字:
1.让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格中的位置,包括每一笔的位置。
2.重点指导下列字:候、孩、跑。
3.学生在本上描一遍田格中的生字。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二)进行句子训练,体会词的作用。
(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遇事不慌,动脑筋想办法,在紧急情况下,做事果断的教育。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指名读。
古时候
小孩
朋友
跑
回去
(二)谁能告诉老师,司马光姓什么?叫什么?
(三)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标出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
2.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四)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段,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古时候”是指很早很早以前,从图上可以看出,小朋友全是古代人的着装。
2.学习第2自然段。
(1)小声读这一段,数一数共有几句话,再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每一句话,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找重点词理解。
①第一句话中“他”指的是谁?(司马光)
②学习第二句话时,让学生认真观察书上的插图,思考:
a.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几个孩子,哪个是司马光?
b.从图上假山和水缸的位置,再看这口水缸怎么样?从句子中哪儿看出来的?
“假山”是用石头人工堆砌成的,大树下面有假山,假山脚下有口大水缸。
让学生观察水缸到底有多大,和几个小孩子的个头比。里面装满了水。
(3)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句要突出“他”的音,第二句话要突出“大”,“装满”,让大家能够通过你的读听出来这口水缸怎么样,里面装的水是怎么样。
通过看图,指名朗读,理解句子的意思,也为理解后面的课文打下基础。最后说一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4)总结学法。
刚才我们学习课文的时候,是先读课文看共有几句话;接着找重点词,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3.学习第3自然段。
小朋友们和司马光在花园里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1)边读课文,边看插图,想象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里的。
司马光和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的。
(2)用“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3)再读这段,想一想,缸这么大,里面又装满了水,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面临着什么样的危险?一方面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习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理解下段课文奠定基础。
4.学习第四段课文,小组学习。
(1)小声读课文,自己想一想掉进水缸里小朋友的处境,再想一想别的小朋友的心情会怎样,他们都是怎么做的?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指名谈自己的理解:
从“别的小朋友”看出是除司马光之外的小朋友。“都慌了”和后面句子中的“有的……有的”,“叫”、“喊”、“跑”、“找”是相对应的。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面临着被水淹死的危险,小朋友们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叫喊”目的是叫大人们听到呼救的声音,来救小朋友;“跑去找大人”,也是这样。再让同学们想象,时间就是生命,这样做能来得及吗?为理解司马光的聪明、果断打下基础。
(4)指名朗读:要读出小朋友们那种心里焦急的紧张气氛。读“有的”“有的”时和逗号前面的句子接得紧一点。
5.学习第五自然段。自己学习。
同学们,小朋友们都慌了,因为他们知道,时间长了,那个小朋友有生命危险。想通过叫喊,跑去找大人来救小朋友。这时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1)按前面的学习方法自学这一段。
①提醒同学们自学时,抓表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去理解句子。
②看图,哪个是司马光,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司马光没有慌,从表情上看出来的,其他小朋友惊慌地咧着嘴,而司马光的神情表现很镇静,不慌张。
③指名读自己理解。
“举”、“使劲砸”、“几下子”说明什么?遇事不慌,认真动脑筋,想办法,聪明、果断。缸破了,水从破洞里流出来,落水的小朋友就不会被水淹死了。
④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6.学习最后一段。
同学们,司马光遇事不慌,他机智勇敢地举石头砸破了缸,救出小朋友,这时大家的心情如何?带着轻松自豪的语气读最后一段。“得救”重读。
总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句子训练。课后作业第2题。
1.投影出示句子。
2.让学生自己填空。
3.填空后,自己读一读每一组的两个句子,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好在哪里。
4.指名说一说。
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意思更具体,更明白。“在花园里玩”限制了玩的地点。“石头”说明司马光用“石头”砸缸,不是用别的,意思比第一句更明确,更完整。
(六)作业。
1.巩固字词。
2.熟读课文。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巩固字词。
(二)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内容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且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
1.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边读课文边注意生字在句子中组成的词的写法。
2.听写。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且同桌听写完后,互相看是否正确。这也是进一步强化记忆的一种好方法。
有一回,古时候,小朋友,跑去,孩子,叫。
(二)小声读全文,想一想每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大家。提醒按上节课告诉同学们的句式来说。段意:
1.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2.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有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4.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哭着,喊着,去叫大人。
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破大水缸。
6.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帮助学生组织语言,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能看着插图,把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1.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2.同桌互相讲一讲,强调不是背课文。按自己的理解,照课文内容讲故事。
3.出示投影插图,指名让同学讲故事。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向他学习什么?
(五)你学习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谈学习这一课的收获。
1.字词方面:学会了哪些字词,或者是在识记生字过程中,学会了哪种识字方法。
2.本课语文知识方面:比如按句式说话,学习课文的四步方法。
3.受到的思想教育方面:这是最重要的,要学会做人。
教师根据学生谈的,进行总结、深化,表扬好的,使大家都有所启发。【板书设计】
2.《会走路的树》免费教案设计 篇二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体会角色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准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受角色的思想感情,体会人与人之间的友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品读课文,体会驯鹿爸爸与小鸟之间的美好交往。
1.播放百鸟欢叫的优美音乐,老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
(老师贴驯鹿爸爸的图)
2.老师:孩子们,听了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受到春天很美。
生:我感受到一棵金色的小树很美丽。
3.师:是呀。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更美丽。这时,一只小鸟在树上看见了这棵会走路的树,十分好奇,小鸟问了些什么?(老师贴小鸟的图)请孩子们翻到课本的128页,谁来学着小鸟的样子问一问?(指名读、评议、挑战读)
4.老师:小鸟看到了,小鸟是怎么做的?请孩子们自读2、3自然段,然后同桌交流。(学生自读,同桌交流)
老师:谁能用书上的句子,通过美妙的朗读来回答。
(指名读)
老师:是呀。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长时间,(贴小鸟到驯鹿爸爸角上)才把它安全地送回家,小树多么喜欢、关心小鸟呀。那我们一起来读好这段话,通过朗读把小树对小鸟的喜欢,关心表达出来。
(齐读第2自然段)
老师:小树天天来陪小鸟,小鸟跟着小树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有趣的东西?请孩子们开动小脑筋,大胆想像吧。
(指名读)
老师:孩子们的想像力真丰富!因为小树的热情友好,使小鸟增长了许多知识,他们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他们过着无比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齐读第3自然段)
老师:孩子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好朋友的幸福快乐。可再好的朋友,也有分开的一刻。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了,他不得不与小树告别。小鸟与小树告别时会说什么呢?请在4人小组里说一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最棒。
(学生4人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老师:是呀。小鸟依依不舍地向小树告别,飞向了远方。(老师取下驯鹿爸爸和小鸟图)
二、品读课文,感受驯鹿儿子与小鸟相见的惊喜与激动。
1.老师:一年过去了,小鸟十分想念那棵会走路的小树。春天一到,小鸟便追不急待地飞了回来。(贴小鸟图)这时,一只美丽的小鹿走了过来。(贴驯鹿儿子图)当小鸟看到这只美丽的小鹿时,他们会说些什么?请自读第5~9自然段。
(学生自读)
2.老师:小鸟问了些什么呢?通过美妙的朗读来回答。
(指名读)
老师:为什么小鸟会把小鹿当成一棵会走路的树呢?
(指名说)
学生:小鹿的角就像树的树枝。
老师:请来学着小鸟的样子问一问?
(指名读、评议、推荐读)
3.老师:小鹿是怎么回答的?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老师:孩子们,你从小鹿的回答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去年那棵会走路的树是小鹿的爸爸。
老师:再仔细读读,会有新的感受。
(学生自读)
老师:你还知道了什么?
学生:我知道了小鹿的爸爸很想念小鸟。
老师: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学生:我从“常常”这个词体会到的。
(指名读)
4.老师:当小鸟知道小驯鹿的爸爸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好朋友的时候,小鸟的心情怎样?谁来读读小鸟说的话?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5.老师:小驯鹿也激动起来,怎么说的?
(指名读、齐读)
6.老师:是呀。小鸟终于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好朋友的儿子,多么激动,多么高兴!请孩子们3人为一组,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表演5~9自然段,最后评议,评选“最佳小组”。
(学生3人小组排练)
7.请3个学生到前面表演,其余孩子观看、评判。
(分发头饰)
三、拓展、续讲故事。
老师:小鹿让小鸟停在它自己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速奔去。(贴小鸟到小驯鹿角上)小鸟来到驯鹿的家,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孩子们把这个故事接着往下编,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看谁编得最精彩、最完整。
四、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23 会走路的树》,解决了本课的生字和词语,并朗读了课文。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会走路的树是谁啊?(驯鹿)
2.课文写了驯鹿和谁之间的故事?(小鸟)
3.课文写了几年的故事?如果我把第一年的故事划为第一大段,第二年的故事划为第二大段,那么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第二段是哪几个自然段?(这一设计超标了,但可以保留)
二、指名领读课文第一部分(1-4自然段)
1.你读懂了什么?(多让学生说,让多个学生说,引导学生越说越好)
2.引导理解小鸟初见驯鹿的感觉:好奇(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好奇”,先把学生带进文本,让学生理解小鸟为什么会感到好奇?因为小鸟栖息的树是不会走动的,它突然看到一棵会走路的树,当然就很好奇,所以,就想到小树身上坐一坐,走一走)
3.指导学生读出小鸟的“好奇”。(小鸟的那句话,更多的是请求,而不是好奇,应读出请求的语气。)
4.小鸟要到会走路的树上坐一坐,“小树”答应了吗?它是怎么说的?指导读好小树的话,读出小树的和善和友爱。(精神是悟出来的,老师理解的感情不一定学生能体会到,这里学生可能就读出小树的爽快,也是可以的。)
5.小鸟和小树又发生了什么故事?(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来感受情感,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故事,理解了再谈精神层面的东西,学生读懂了,自然就感受到小鸟和小树之间深厚的情谊了。)
6.利用文章的空白,进行语言的拓展训练:小树带着小鸟去了哪些地方,见到了哪些有趣的东西?(有训练就要训练到位了,不能只让一两个学生来说,让多个学生来说,而且学生说话的过程中,不要随意接学生的话,训练的目标是什么,就是训练学生由不会说到会说,由说不好到说好。耐心地听学生说,找出学生说话中语言表达不对的地方加以纠正,这才是真正的训练,不能只是走教案,)
7.小树和小鸟相处的怎么样?(感受“天天”等词)(在学生初步体会到小鸟和小树之间的情谊后,可采用追问的形式,“你还从哪儿体会到它们之间的友谊”?)
8.你从他们的交往,你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小鸟和小树之间的友爱)(如果带领学生把文章理解了,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水到渠成了。)
9.有感情地再次朗读课文,体会小鸟和小树之间的情谊。
10.可是小鸟长大了,它要飞往南方,它要向小树告别了,它们告别时会说些什么呢?(训练学生说话,还是想引导学生感受小鸟和小树之间的情谊)
11.“小鸟飞往南方”后面是什么符号?(省略号,引导学生知道省略了什么,省略了小鸟飞往南方的过程,它飞过了哪些地方,看到了哪些风景,到了哪里,那里是怎样的风景。)(这里的训练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让学生先说小鸟飞过的地方,再说它停歇的那个地方怎样。)
三、学生自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思考小鸟第二年飞回来的时候,又发生了哪些故事?
1.小鸟遇到了谁?(小驯鹿)(一开始见面时,小鸟还是不知道那棵会走路的树是驯鹿的,是后来小驯鹿告诉了小鸟,小鸟才知道的。小驯鹿是怎么知道那小鸟就是爸爸常常提起的小鸟呢?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他们见面时说了些什么?他们的心情怎样?指导学生读出他们见面时的兴奋和激动。
3.小鸟从小驯鹿的话中知道了什么?(去年的那棵会走路的树一直很想念它)
4.接着他们怎么做的呢?
5.回到家后,又会有怎样的情景呢?(学生练说后,再表演,主要还是引导学生说出小鸟和驯鹿之间深厚的情谊)
四、质疑:这篇文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3.艾滋病教案 篇三
一、新疆艾滋病形势极为严峻
(一)新疆艾滋病的感染速度居全国第一 1995年5月新疆哈密市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紧接着在鲁木齐市和伊宁市相继发现感染者,当年共发现9例。1996年几乎在全疆大部分地区都发现了感染者,全年共计370例。1997年全年新发现874例。以后每年都新发现1200例左右,以高于20%的速度增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驻华首席代表Dr.FOX曾三次来疆考察。他指出:“新疆伊宁市艾滋病的传播速度是惊人的,不仅在中国是第一,在全世界也算得上是第一”。
(二)新疆爱滋病感染人数居全国第二 截止2002年6月底,新疆统计在册的感染人数为6547例,居全 国第二。第一是云南,10525例。第三是广西,3740例。第四是广东,2704。第五是河南,1677例。认真分析前五名的情况,应得出新疆实居第一的结论。因为云南是1987年发现首例。早于新疆8年。总人口4288万,比新疆多2.32倍。另外云南的艾滋病监测机构65个,新疆只有15个,监测人员也比新疆多,检测面广。根据多位专家按照国际通行的计算方法测出;到2002年底,新疆实际感染人数将突破10万。
(三)新疆艾滋病感染途径及病毒的多样性 新疆艾滋病感染者主要是通过静脉吸毒被感染的,其次是性接触感染,还有母亲传播等其它方式也已出现,形成了全方位的传播态势。近几年在服务行业体检、征兵体检、结婚体检中发现了感染者,说明新疆的艾滋病已从高危人群(吸毒者、妓女、嫖客、同性恋者)波及普通人群。这是大流行的征象。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是一种艾滋病毒在传播,而新疆已发现病毒的多种亚型,多种病毒亚型在一个地区流行,给防治工作带来极大难度。同时病毒可能发生变异,而出现爆发流行。
(四)认识的误区和偏见更加可怕 新疆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普及率是很低的,而更可怕的是认识的误区和偏见。新疆艾滋病的形势已经到了如此严重的地步,却没有引起社会各界高度的关注,采取相应有效措施。今年一至十月,重庆市发现75例艾滋病感染者,重庆市政府立即决定;每年拨专款购买100万支安全套,免费向各大宾馆及高危人群发放。而我们新疆每年新感染人数都在1000人以上,却没有大的动作。很多人认为;艾滋病与己无关,只要不吸毒、滥交就不会得爱滋病。对艾滋病的普遍反应是恐惧、躲避、歧视。几年前曾实验性的将某拘留所内的感染人告诉看守人员,结果他们把这些人全部放走。所以,目前仍采取保密办法。绝大多数感染者不知道自己已感染。由于大多数人缺乏艾滋病知识和正确对待艾滋病的态度,如果告知本人,可能会发生遭歧视、排斥、甚至打击而报复社会。如不告知,可能会因缺乏防范而扩散。告知与否,处于两难的选择。一些大医院开艾爱滋病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一经查出就想方设法让病人出院。而一些小医院,没有检测手段,稀里糊涂的把这些病人又收下,个别病人出院时为了感谢说出了真相,医院一片恐慌。在医院、诊所、血站、美容、理发、以及摆地摊拔牙、镶牙、挖鸡眼、修脚的行当,都有可能通过接触血液和体液而传播,通过这些活动传播的可能性极大。对吸毒、嫖娼这些丑恶现象,只用严厉打击的一种办法,使他们转入地下更加隐蔽,艾滋病在这些人群中迅速传播。据统计伊宁市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感染率为75%、乌鲁木齐市为50%。二 对策建议 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成立了领导小组、拨出专款、出台了中长期防治规划、开展了监测、防治、宣传教育等工作,引进国际合作项目。使迅速蔓延的势头有所遏制。然而,从艾滋病流行的情况看,效果不够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对我区艾滋病的严峻形势和危害性认识不足;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局面尚未形成;观念认识落后,政策支持不够,缺乏有效手段;宣传教育力度不够;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生存环境恶劣,关怀活动难以开展。据此提出如下建议: 1.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免费提供清洁针具或低价针具销售活动,教授吸毒者正确使用注射器安全进行静脉吸毒。2.为吸毒者免费或低价提供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的口服美沙酮替代疗法。以上两种办法可由县级以上卫生防疫机构办理。3.推广安全套使用,开展安全套市场营销。此事可由计划生育部门办理。使敏感问题非敏感化。4.将艾滋病防治列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纳入领导考核及精神文明考核指标。5.在乌鲁木齐市和伊宁市各指定一所最有实力的大医院成立艾滋病科,对艾滋病患者集中统一治疗,尸体有效处理。以上办法肯定会遭来各种非议。但这些方法是其它国家推行并证明最有效的办法。
第一篇 珍爱生命、远离艾滋病——中国当代大中小学学生对艾滋病流行现状认识及分析 第一章 学生对艾滋病认知 第二章 中国的艾滋病问题
第三章 全球可资借鉴的艾滋病防治经验 第四章 中国的出路
第二篇 最新学校艾滋病课堂与日常教育宣传纲要实施指南
第一章 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的危害、传播途径、预防艾滋病的方法、措施与技能 第二章 艾滋病的危害、青春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 第三章 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日常生活交往常识 第四章 保护自己与培养对自己、他人及社会的责任感 第五章 吸毒与艾滋病、无偿献血、预防艾滋病的边缘科学 第六章 预防艾滋病和性病道德与法制教育 第七章 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相关政策宣传教育 第八章 评估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第三篇 当代大中小学学生艾滋病基础知识与临床表现应知应会 第一章 艾滋病的流行病学 …………
第五章 艾滋病的治疗 …………
第十一章 HIV感染的内分泌系统病变 …………
第十五章 女性与HIV 第十六章 儿童与AIDS …………
第四篇 校园艾滋病宣传教育案例与图示典范 第一章 什么是艾滋病毒 第二章 艾滋病毒感染有什么表现 第三章 什么人携带艾滋病毒
第四章 感染艾滋病毒的人生活在哪里 第五章 如何预防艾滋病毒感染 第六章 去医院看病时会感染艾滋病毒吗 第七章 如何检测艾滋病毒 第八章 我该做艾滋病毒检测吗
第九章 如何为与自己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的人咨询 第十章 我能为你做什么 第十一章 如何做一个好老师
第十二章 如何设计实施艾滋病预防项目
第五篇 艾滋病预防与治疗最新科技前沿进展 第一章 艾滋病病原学与流行病学 第二章 HIV的起源与进化
第三章 HIV基因表达、后加工及其调控 第四章 HIV的生活史及其感染动力学
第五章 HIV感染激发的免疫应答及其免疫逃逸机制 第六章 HIV感染的免疫异常与免疫病理学 第七章 艾滋病疫苗
第八章 艾滋病的论断与鉴别诊断 第九章 艾滋病的治疗
第六篇 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2004)第一章 中国艾滋病流行形势 第二章 中国艾滋病防治工作 第三章 挑战与建议
第七篇 2004年中国居民艾滋病常识及态度和行为状况研究报告 第一部分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
第四部分 结论与建议 …………
第五部分 实地执行情况
第八篇 卫生部关于艾滋病预防与治疗及全国疾病防治工作相关政策法规指导意见
课题
艾滋病的预防 学生人数
级
年初一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学习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知道艾滋病对人体健康及人类生存的危害性,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生活观,道德观。
3.通过学习,使学生增强预防艾滋病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4.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要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关心、保护艾滋病人及家目属的合法权益。
标
重艾滋病的危害、传播及预防。
点
难点
讲学过程设计
1981年7月美国某病人在一家医院作美容手术,割除了脸上的紫色肉瘤,手术顺利,但手术后3个月,该病人极度衰弱,在极度消瘦痛苦中死去;此时,他的两名同性伙伴也出现相同的紫色肉
瘤并渐次衰弱,出现多种感染,最后衰竭消瘦而死。这是什么疾
病呢?这就是发现最早的艾滋病病人,从首次发现艾滋病人到分
离出病原体,科学家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几经易名,因该病毒感染人体的免疫细胞,将艾滋病致病病毒定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
一、毒”,英文缩写为“HIV”。(展示HIV病毒的挂图)这一发现使全人情景创类都感到了恐慌。
设,目标导航
展示方
式
学生思
考
讨论回答
二、1、艾滋病是怎样引起的?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
3、艾滋病的传播有哪些危害?
4、艾滋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哪些?与艾滋病感染者握手、交材
自学教
自主学习、领悟新知
三、合作
探究、展示交流 谈一起进餐能感染艾滋病吗?
5、作为一名中学生为预防艾滋病,你应当做些什么?
1、艾滋病是怎样引起的?
艾滋病(AIDS)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简称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哪些?
HIV的传播途径只有三个:
(1)性传播 ;(2)血液传播;
(3)母婴传播。
3、艾滋病的传播有哪些危害?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4)艾滋病对儿童的危害。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小组讨
论
知识拓展应用提高
知识
链
4、艾滋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哪些?
(1)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不歧视、刺激艾滋病毒携带者及患
者,(2)禁止进口和禁止使用进口的血液及血液制品
(3)发现艾滋病人要及早报告,及早隔离,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生活用具进行严格消毒。
(4)查禁毒品,禁止吸毒,打击嫖娼、卖淫。
成员汇(5)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在输血、验血、注报、其它同学射时要注意安全和卫生。
予以补充完
善
教师概括
总结
1、假设你是一名卫生部 的高级官员,请你谈一谈我国现阶
段预防艾滋病方面采取了那些有利措施?
2、假设你周围的邻居有人经查发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作为
一名中学生,你应该怎么做 ?
情景模
拟
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遏止艾滋,履行承诺。世界艾滋病防治的国际性标志----红丝带。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象征着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与支持;界 象征着人们对生命的热艾和对和平等的渴望;象征着人们用“心”来参与预防病的工作。教本节课通过图片、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了艾滋病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和危害。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了思维能力,增加了艾心和责任心。反学生参与意识浓,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但是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待加强,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应身深入其中,充当学生的倾听者,了解学生活动的真实情况。
学
思
爱滋病的预防教案
明集中学
菅增远
教学概要:通过提问,出示课件,做握手游戏,佩带红丝带等活动,使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接受知识。
教学效果评做设计、做宣传统计、评爱心宣传员 教案使用建议:班级授课 教案细节:
1、爱滋病大家可能都听说过这个名字,但到底什么是艾滋病,(一学生出示课件1,让学生认识)
2、那么什么又是艾滋病病毒呢?(另一学生出示课件2)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由于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中,所以任何这些体液进入他人身体里的行为都有可能导致艾滋病病毒的感染。
在正常情况下,皮肤和黏膜是一种天然屏障,但是这个屏障有时会破损,包括切伤、擦伤、疮、溃疡。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破损的皮肤和黏膜很容易发生感染。
艾滋病毒主要通过下面三种途径从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1)、性传播。存在于精液、阴道分泌物、月经血中的HIV可通过生殖器黏膜进入另一个人的体内,通过性交还可传播其他性病,如淋病、梅毒、生殖器疱疹等。患有性病的人更易感染艾滋病毒。(2)、血液传播。主要通过如下途径传播:
1)、静脉注射毒品的人共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
2)、输入含有艾滋病毒的血液制品,或进行器官移植。3)、注射器或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例如儿童预防注射做不到一人一针一管。
4)、其他可刺破皮肤的医疗器械,如口腔科器械、妇产科器械、外科手术器械、针灸管等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
5)、其他可能引起经血液传播的途径,如理发、美容、纹身、扎耳、修脚等用的刀具不消毒;与其他人共用刮脸刀、电动剃须刀、牙刷;外伤和打架斗殴引起的流血;救护伤病员时,救护者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3)、母婴传播。由受感染的母亲传染给胎儿或新生儿。感染艾滋病毒的妇女孕育的胎儿或婴儿,可以在孕期、分娩期、分娩后或哺乳期感染艾滋病毒。(一同学出示课件3小结)
4、不会感染艾滋病毒的情况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终结,最后一同学出示课件4小结)
5、艾滋病毒流行趋势
艾滋病是由艾滋病毒引起的能致人死亡的传染病,变异很快,不易研制疫苗,所以它随人的流动而流动。提问:①、什么年龄的人流动性强? 学生答:青壮年 ②、无疫苗预防病人呈上升还是下降趋势? 学生答:呈上升趋势
教师小结: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毒引起的、破坏人类免疫系统的、能致人死亡的传染病。在青壮年中呈上升趋势传播。但它并不可怕,只要了解的传播途径,注意自己的行为还是可以预防的。
6、活动
“握手”每个同学和你的周围的同学握手,看最初拿课件的某某同学的信息都谁受到了。(大家都受到了)
这说明我们每个人首先要宣传好你周围的人,人人这样,大家的力量将是不可估量的。
小结:我们现在要开展 “我是义务宣传员,我为人类做贡献”的活动。
首页/教师园地/论文课件/
朱玲 ——《预防艾滋病》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了解我国艾滋病的发展情况,认识到问题的严峻
3.掌握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了解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消除恐惧心理
5.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教学方式:学生交流和教师讲解
教学内容:比较浅显、比较实用的知识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布置学生自己上网查有关艾滋病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编制3~与艾滋病有关的问题;每个小组想一句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来中国旅游,因得了怪病住进北京协和医院5天发病后死亡,这是首先报告中国境内第一例艾滋病病人。
2001年9月30日止,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报告28,13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208例,死亡641例。专家估计,2001年底,全国实际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已超过60万。艾滋病已经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如果不花大力气控制,到2010年,预计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将会超过1000万。而如果控制的好的话,这一数字会降到150万。
二、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内容
1、有关艾滋病的基本概念 如:什么是AIDS(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的英文缩写)?什么是HIV(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的略称)?HIV这种病毒有哪些生物特性?等。
2、艾滋病的流行状况
可重点介绍两方面。一是它在世界和中国的蔓延情况,如:(1)艾滋病被发现迄今仅20年,可已导致全世界7000多万人感染,300多万人死亡。(2)蔓延波及世界各国,我国各省区市也无一幸免;(3)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蔓延阶段,截止2002年底全国HIV感染者已超过100万。二是青少年受到的危害,如:(1)全球HIV感染者约70%是15-39岁青壮年;(2)处于性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是主要受害者;(3)女青少年尤其易感。介绍目的是让学生看到:艾滋病就在自己身边;预防艾滋病工作已迫不及待,现在就应该行动起来。
3、艾滋病的严重危害
可侧重于以下内容:(1)尽管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在日以继夜研究,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可根治的药物,也没有能有效预防其发生的疫苗。(2)人一旦感染HIV,大多数将迟早发病、死亡。(3)艾滋病造成的损失不仅局限于个人,且牵连到家庭、子女和亲友。(4)艾滋病不是简单的疾病问题,而是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它导致的社会发展迟滞、劳动力损失、医疗费用急剧增加,社会福利水平下降等灾难性影响,波及整个国家和民众。
4、艾滋病的传播方式
内容可分两类,具同样的重要性。首先是它有非常明确的传播途径。HIV病毒存在于患者和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液中。传播途径有三种:(1)性接触传播。通过混乱的男女间、男性(同性恋)间的性交传播。(2)血液传播。通过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在纹身、穿耳朵眼、共用剃须刀等时使用污染的器械,因刺破皮肤或黏膜而感染。(3)母婴传播。母亲若感染HIV病毒,其所生婴儿有半数以上将在胎儿时,或通过母亲产道分娩,或出生后吃母乳而感染,绝大多数在5岁前死亡。其次,应明确告诉学生,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不传播艾滋病。内容尽量具体,如:咳嗽、打喷嚏、握手、礼节性接吻;同在一个教室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玩;共用电话、茶杯、马桶垫、游泳池、毛巾等;蚊子等昆虫叮咬;都不会传播艾滋病。懂得这些知识后,将使青少年明白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明确,从而增强预防的信心;同时有助于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转而向患者提供必要的关爱和帮助。
5、艾滋病的症状
下列概念和临床表现十分重要:(1)人感染HIV后,一般经历多年后才出现症状。他表面上可是完全健康的,但血液、精液和阴道分泌液中存在着大量HIV病毒,有很强的传染性。(2)若某人发生上述危险行为后,出现长期低热、体重急剧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和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注意排除艾滋病。(3)进入发病阶段后,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受到全面破坏,所以会出现肺炎、脑炎、结核、乙肝、病毒性疱疹、口腔霉菌感染等“条件性感染”(对正常人不会致病的病原体能在他们身上引起感染),以及恶性肿瘤等。上述病症一旦出现,表明患者已进入艾滋病晚期,生存时间将明显缩短。
6、艾滋病的诊断
重点介绍两个概念。第一,因为不同HIV感染者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发病)长短不同,短则2-3年,长则10年以上。这段时间没有表面症状。若有怀疑应尽快到医院,通过HIV血清检测来确诊。这样做,不仅使自己能通过服用药物等,使生存期明显延长,且可避免使他人受害。第二,在感染HIV初期,可能因身体产生的HIV抗体数量还少,尽管已被感染但检测不出来。这段时间称“窗口期”。他应该一两个月后再去检测一次,真正确定是否感染。
7、预防措施
包括:(1)遵守性道德,洁身自爱,不发生婚前和婚外性行为;(2)万一有性伴侣,又不知对方是否感染HIV,可通过使用安全套来保护自己免受感染;(3)不输用任何未经检测的血液和血制品;(4)坚决拒绝吸毒,尤其不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5)接受任何注射或验血,使用一次性器具;(6)不到未经许可的医疗单位进行注射、拔牙、针灸和手术;(7)不用未经消毒的器具穿耳朵眼、纹身、美容,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8、反对歧视,提供关爱作为积极参与全民艾滋病预防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严格按政策和法律,采取以下措施:(1)不随意泄露患者和感染者的姓名、地址和个人隐私;(2)不随意渲染他们的病情和生活状态,使他们及家属的身心健康受伤害;(3)不以不正当理由拒绝为他们提供服务,如购物、孩子上学入托、就医等;(4)不对他们及其家属使用侮辱性的语言和行为,包括破坏其财产和生活用具,强迫他们搬迁,无理限制行动自由等。
三、学生交流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口号。
四、总结今天学到的有关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呼唤大家正确地对待艾滋病病人,学会正确地保护自己,关爱他人,共享生命!
预防艾滋病,关注生命健康(高中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案)
武汉市建港中学 朱玲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艾滋病
2.增强预防艾滋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内容:导入(图片)
请同学们看第一张图片,标语内容是联合国发布的公告:艾滋病威胁不亚于核恐怖。艾滋病如今对世界造成的威胁并不亚于让恐怖分子获得核武器。
第二张图片: 国家主席胡锦涛看望艾滋病人,与他们亲切握手交谈。
艾滋病,我们从听到这个名字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了,多数人是谈艾色变。不错,艾滋病确实很恐怖,它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更重要的是,至今还没有药物可以医治,更没有疫苗可以预防,是当前医学界最关注的一种传染病。因此,它有“世界瘟疫”之称;又因损害性严重,被称为“超级癌症”。那么,艾滋病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呢?它是如何传播的?可以预防吗?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一、艾滋病概况
1、什么是艾滋病
它是一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译名,病原体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这种病毒引起人类细胞免疫功能损害、缺陷,导致一系列条件病菌感染和罕见肿瘤的发生,病死率极高。
2、艾滋病毒如何致病?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直接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攻击和杀伤的是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最具有进攻性的T4淋巴细胞,使机体一开始就处于丧失防御能力的被动地位。而且,艾滋病病毒不同于一般病毒,具有极强的迅速变异能力,而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总落后于病毒的变异,因而无法阻止艾滋病病毒的繁殖和扩散,艾滋病病人最大的特征就是抗病能力极度下降。这就是说,艾滋病病人几乎是一点抵抗力都没有,很容易导致一系列条件病菌感染和恶性肿瘤的发生。
3、艾滋病如何传播?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大家来做一个游戏,叫做“换水游戏”。我们用纯水代表健康人,氢氧化钠代表艾滋病毒,含有氢氧化钠的溶液代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纯水与氢氧化钠溶液,两者均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在外观上没有任何区别,表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普通人看上去完全一样。
这场游戏共有7人参加,大家谁来呀?(学生会很踊跃)
好,我们准备了7个盛有液体的杯子,其中只有一杯是氢氧化钠溶液,其它的杯子中全是纯水,这表示我们中间只有一人感染艾滋病毒。前排的7位同学上来,大家可以任意取一个盛有液体的杯子。好,现在每人手中有一杯溶液,哪一个含有氢氧化钠呢?我们谁都不知道。
接下来,每位同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液体相互交换。每人从自己杯中用注射器抽出3ML溶液相互加入对方杯中,一个人与6个不同的人(注意是6个不同的人)进行液体交换。开始。
第一次换水……完毕。大家按原队形站好。
第二次换水……完毕。大家按原队形站好。
第六次换水……好,完毕。
停止。液体交换完毕。在开始时我们只有一只杯子中含有氢氧化钠,现在是多少呢?让我们加入酚酞指示剂检验一下。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为阳性反应,说明已感染病毒。无变化为阴性反应,说明没有感染。结果如何呢?大家先估计一下。
让我们来数一数,好可怕!所有杯中的水全部呈红色,只不过由于浓度的不同,各个杯中呈现出的红色深浅不同,也就是说病毒感染程度不同,但是艾滋病病毒是可以在人体中繁殖的。
这是一项非常可靠的科学实验。游戏模拟了艾滋病毒经体液传播的过程。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艾滋病传播的速度是何等的惊人。通过不安全行为,一个艾滋病毒感染者所感染的人群以指数递增形式发展。如果不加控制,若干年后我国将是怎样,有多少人将感染艾滋病,不堪设想。
那么,哪些行为会让我们感染上艾滋病毒?或者说,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看这几道题(大屏幕显示)
判断:
(1)与艾滋病病毒者握手、拥抱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2)性病患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感染和传播艾滋病()
(3)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注射器针具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
(4)蚊虫叮咬会感染艾滋病病毒()
(5)安全套既可以避孕,又可以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传播。()
(6)游泳池会传播艾滋病病毒。()
(7)咳嗽和打喷嚏会传播艾滋病。()同学们看了前面的图片,胡锦涛主席与病人亲切握手。可以判断(1)是错误的。那么以下几道呢?
学生充分讨论并回答,老师引导纠正:日常接触和共用公共设施都不会感染艾滋病。(4)(6)(7)是错误的,其余正确。
总结出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大屏幕显示)
二、艾滋病的预防
艾滋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的安全,是世界上公认的不治之症,也是世界性公共卫生的大难题。许多国家花费了很多的人力和财力,但至今还没有研究出具有特效的治愈药物和疫苗。虽然如此,艾滋病仍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懂得防御艾滋病的知识,堵住三大传播途径,艾滋病可能与你无缘。
世界各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经验告诉我们,健康教育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手段。我们青少年是接受预防艾滋病的重点人群,通过学习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做好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工作,改变学生的危险行为,保护我们青少年这个重点人群现在和将来的健康。
对我们青少年来说,艾滋病主要通过血和性传播。
(一)性传播是造成艾滋病流行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卖淫嫖娼、性乱、婚前和婚外性行为等,都是容易引起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不健康行为,其中,卖淫嫖娼和性乱则是危险性很大的行为。就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来说,未婚青少年是不能有性行为的,即使是恋爱对象之间,也不能发生性关系。性行为对象不专一,是引起艾滋病传播的高危行为。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刚才做过的换水试验。
我国的中学生守则规定,不准在校学生谈恋爱,也就是不准早恋,这是非常正确的措施。我们在校中学生不早恋,自尊自爱,避免发生性行为,同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坚决拒绝他人的性要求,这样既利于身心健康和专心学习,也有利于预防艾滋病和性病。
(二)可能造成我们青少年感染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传播途径主要是注射毒品。传染的原因是几个吸毒的人一起合用一副注射器,不经消毒便轮流使用。这时,只要合用注射器的人中有一个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它的人都会很快被传染。
尽管在我国的绝大多数中学里不存在吸毒现象,然而,青少年好奇性强,容易受毒品的诱惑而成瘾。吸毒是从吸烟开始的,吸毒的年轻人绝大多数都是从吸烟开始的。现在有些毒贩子故意诱使青少年吸毒,以便从青少年身上捞取钱财。引诱青少年吸毒的阴险方法是把毒品混在卷烟中,免费送给青少年吸,极少数人只吸一支含有毒品的香烟就会上瘾,多数人吸了两三支就一定会成瘾,吸上瘾后就难以戒除。
我国中学生守则规定:学生不准吸烟。这一规定是从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出发的,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切实遵守这一规定。
经过血液受感染的其它可能途径是医疗设施和理发工具消毒不严等。医院的手术和注射器械或理发店的刀剪消毒不严,病人或顾客中只要有一人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就有可能传染给共享注射器、手术器械或理发工具的人。所以,到医院打针、治牙,应该了解是否严格消毒;注射时如做不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或者不是使用清洁的一次性注射器,就不要接受注射。也不要去不消毒刀剪的理发店理发,不要共享刮脸刀、电动剃须刀。
另外,同学们千万不要到非法采血站去卖血;那些黑血站是艾滋病的传播源,不知有多少人为卖血被艾滋病病魔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同学们只要能清楚了解上面介绍的知识,并且认真地按照正确的要求去做,就完全能够保护自己不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我国的艾滋病流行形势十分严峻!艾滋病真的已经就在你的身边了,预防艾滋病已成了刻不容缓的紧迫事情!艾滋病目前无法治愈,但完全是可以预防的,你必须约束你的行为,远离危险因素!如果继续漠不关心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很有可能哪一天艾滋病病毒就会光顾你的家庭,或者藏匿到你的身体中、血液里,夺去你的生命,毁掉你光辉的前程和幸福的家庭!每个公民都有学习预防艾滋病知识的责任,也有传播这些知识的责任!同学们千万不可麻痹大意、掉以轻心!
三、知识再现
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学生回答: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大屏幕显示)
2、易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行为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后大屏幕显示)
答:①发生过未使用安全套的高危险性行为,如:与感染者的性行为、多性伴、男男性行为、遭强暴等。②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③到非法采血点卖过血④就医时接受过不安全注射或输血
四、社会实践
给学生分发有关艾滋病知识的资料,利用假期到自己居住的社区进行相关社会调查,并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的宣传,让学生在实践中关爱别人,服务社会,又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并写一份相关调查报告,择优发表在校刊上。
五、课后反思
本节课向同学们初步介绍了有关艾滋病的概况及相关预防的常识,超乎我的想象,学生呈现出很大的好奇心和积极参与的热情,经过这节课,学生对艾滋病有了新的理解,对预防艾滋病有了足够的重视和科学的方法,对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新的认识,总的感觉比较成功。还有一些涉及学生自身的深层次问题,以后再逐步深入,我相信,站在健康教育的立场上,其实很多问题可以和学生谈,而不是羞羞答答。我也相信我们学校的健康教育会对学生们起到越来越积极并深入的影响。
[来源: [创建: [截止:
武汉市建港中学] 2008-04-17 11:25:05] ]
2、学生小组讨论自己对艾滋病的认识。
3、学生自主发言。
三、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再次交流新的口号。
四、课堂小结
截至2007年10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223501例,其中艾滋病病人62838例,死亡报告22205人。
2007年,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对中国艾滋病疫情进行了新的评估统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卫生部艾滋病专家咨询委员会,以及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专家共同参加,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推荐的疫情估计模型(Workbook模型)作为这次疫情评估的基本方法,分析了我国艾滋病疫情估计相关的可利用数据情况,并与各省(区、市)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共同对各省(区、市)及全国艾滋病疫情进行了评估。
数字:截至2007年底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70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5%,其中艾滋病病人8.5万人,2007年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万,因艾滋病死亡2万人,在5万新发感染者中,异性性传播占44.7%,男男性传播占12.2%,注射吸毒传播占42%,母婴传播占1.1%。
目前我国的艾滋病疫情处于总体低流行、特定人群和局部地区高流行的态势。
4.《了解艾滋病》教案 篇四
教案名称:了解艾滋病 教授年级:初二学生 授课教师:邓利君
教学目的:掌握艾滋病的基础知识、三个传播途径、临床表现三个分期及日常预防艾滋病知识
教学时间:2017年10月19日班会课 教学重点: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
教学难点:艾滋病的临床表现,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预防艾滋病、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正确对待艾滋病人。
教学方式:PPT演示,师生互动
一、基础知识: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的认识。(求知组代表讲解,教师在旁调节。)
什么是艾滋病(AIDS)?
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艾滋”是它的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
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
艾滋病病毒全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它侵入人体后破环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二、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冲锋组代表讲解,教师在旁调节。)(1).血液传播:
1.主要是通过输入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及血制品
2.使用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牙科器械、美容器械或其他锐器而传播.3.静脉吸毒者共用注射器具吸毒
4.日常理发、美容用具不消毒或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也能引起感染。
(2).性传播:对象:异性、同性 方式:阴道性交 ,肛门性交 ,口腔性交.精液或阴道分泌物: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3).母婴传播:宫内通过胎盘感染,分娩过程中感染,母乳喂养时感染。
在没有采取母婴阻断等医学措施的情况下,已感染病毒的母亲将病毒传染给胎儿的概率为25%~35%。然而在及时发现并认真采取相关防治措施后,新生胎儿感染的机率最低可降至1%.HIV传播给他人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有足够数量的病毒从感染者身体内排出; 2.进入人体内(如有破损等)发生体液交换。
乳汁:1/3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把艾滋病传染给婴幼儿。
以上几种体液中存有HIV数量较多;而尿液、汗、眼泪、口水中的HIV数量少,一般不足于造成传播。思想误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患者是有区别的。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感染了HIV但没有发病的人。他的外表或体内情况均与常人无异,约有一半的感染者会在10年后发展成艾滋病患者,约有50%不发展成为患者。如果受感染的是儿童,潜伏期会缩短,约40%在3年内便会转变为艾滋病患者。
艾滋病患者是指已有症状出现的艾滋病病人。发病时会出现长期的淋巴结肿胀、发热、体重骤减、极度疲倦等“艾滋病相关综合征”。如果怀疑自己受到感染,应该进行一次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不要单靠以上症状来确定是否感染。
三、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三个分期:(争先组代表讲解,教师在旁调节)急性感染期、无症状期、艾滋病发病期 1.急性感染期
15-20%的感染者在2-6周内可出现发热、发汗、疲乏、肌痛、关节痛、厌食、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一般持续3-14天后进入无症状期。有的人感染HIV后并不出现任何急性症状。
2.无症状期
绝大多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开始时都没有任何症状,如同健康人一样,因此,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感染的。重要的是这些无症状的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是最主要的传染源。一般持续几个月至10年以上。随着免疫功能逐渐下降,开始逐渐出现症状。
发病前期 艾滋病发病早期病人表现有全身淋巴结肿大,常见分布在颈、腋窝及腹股沟等处。肿大的淋巴结多为对称性,特点是坚硬不粘连,无触痛及波动感。少数患者可出现轻度贫血。但无明显其它症状。出现相关综合症。各种症状逐渐发生,日趋严重。
3.发病期
如长期发热(达一个月以上),进行性体重减轻(2个月内体重减轻10%以上),持久性腹泻、乏力、厌食、智力减退、反应迟钝等。由于艾滋病病人免疫功能完全损失,发生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如结核、乙型肝炎、口腔与咽部霉菌感染等。艾滋病也常并发恶性肿瘤如卡波济氏肉瘤、淋巴瘤、肝癌、肾癌等。什么是艾滋病的窗口期?
当机体被感染后,有一段时期血清中不能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呈现阴性反应。多数感染者要在感染后2个月左右,血中艾滋病病毒抗体才呈现阳性反应,长的可以到6个月才转阳。从艾滋病病毒感染到艾滋病病毒抗体转阳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在窗口期中照样会传染病毒。
新名词新知识普及:窗口期。
人被感染后,身体内已有艾滋病病毒且毫无症状,必须经过一些日子才能在血中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这时是具有传染性的。如果输入处于窗口期感染者的血液或是和他人共用一具注射器,与处于窗口期的感染者发生性接触等,都会有感染的危险。因此处于窗口期的感染者是隐匿而且最危险的艾滋病危险人群。温馨小提示:
可以到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如经过初筛实验阳性,并进行确诊实验也阳性,才可以诊断为HIV感染。若检测证实已感染艾滋病病毒,要减轻心理压力,勇敢接受医务人员的指导与治疗。艾滋病病毒抗体的检测是免费的!
四、日常预防艾滋病的方法:(争先组代表讲解,教师在旁调节)
1、会传播的体液——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
2、不会传播的体液——泪水、羊水、唾液、汗液、尿液等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常见行为不会传播艾滋病:
拥抱、握手、礼节性接吻、同桌吃饭共用餐具、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公用马桶、共用游泳池、同沐浴、公用办公用品及工具等。
五、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Q1.接吻会传染艾滋病么?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唾液中仅含有极微量的艾滋病病毒,不足以造成感染。但在深接吻并伴有感染者口腔出血或溃疡时,将使感染的危险性增加。
Q2.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么? 1.血液对于蚊子=食物对于我们 2.只吸血不吐血
3.病毒数量太少,当蚊子被打死后,从皮肤创口进入体内的病毒量也更少。所以,从来没有发现过蚊虫叮咬而感染艾滋病的人
我国尚未被确认的大部分艾滋病感染者是通过性接触感染的。
呼吁:只有培养科学生活习惯才能远离艾滋病 1.不要与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 2.勿与他人共用注射器;
3.医疗时使用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及检查、治疗器械。
4.洁身自好,坚持锻炼身体,思想积极健康。
六、思考与练习:
1、学习了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后,你有何收获?
2、当我们身边有艾滋病病人时,我们是应该远离还是帮助?
3、通过学习,试着向你身边的人传授基本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七、板书设计:了解艾滋病 1.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的认识。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3.预防艾滋病的常识。
【免费艾滋病教案】推荐阅读:
艾滋病健康教育免费07-24
艾滋病教案06-20
德育 艾滋病小斗士 教案08-20
预防艾滋病教育教案高二10-16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教案07-03
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教案(第三课时)09-07
安全教育教案(艾滋)08-28
教案检查免费07-23
腰鼓教案免费08-05
教案封面免费08-09